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51-01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浅释卷四
福建巡抚潘思矩撰
䷮困䷋时来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兑上坎下为困困穷而不能自振之义卦自否来三
阳上浮穷而思反时未能复上九之二而陷于二阴
为其所困四五二阳亦受困焉以时物观之兑在上
卷四 第 1b 页 WYG0051-0128b.png
秋金司令坎在下寒水初生金能肃杀而水不润泽
物将何依以二体言之坎水下流而兑泽上止则阻
塞而不通兑泽上潴而坎体下陷又渗漏而将涸皆
困之象也然困者其境而心则能通动忍增益生于
忧患德慧术智存乎疢疾阳体刚健未有终抑而不
通者惟处困者固守其正而在天之大人操济困之
权率其类而拯之则吉且无咎矣彼兑口有言而坎
耳不信阨穷之际非口舌之可争以刚济刚以君子
卷四 第 2a 页 WYG0051-0129a.png
拯君子乃大人之事也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困之为义刚困于柔也阳实阴虚阳明阴晦上居二
成坎实为虚掩则诚信不行明为晦掩则声闻不著
阨穷遗佚困所自来矣以卦象观之二为初掩五为
上掩然五困于上而不困于下四困于下而不困于
上惟九二一阳入于险中上下交困者也然刚之困
卷四 第 2b 页 WYG0051-0129b.png
如此刚之亨自如坎为中通为心亨亨其所自有也
处坎之险而不失兑之说则身困而道亨圣人曰君
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乾在上为大人乾在下为君
子九二以刚中贞于内不失君子之亨九五以刚中
位于上具有大人之德五来而四亦来则二之困解
而成泰交之吉矣岂尚口之小人自取困穷者哉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本义云水下漏则泽上枯故曰泽无水泽不得水君
卷四 第 3a 页 WYG0051-0129c.png
子不得时身世之通塞不可问矣困者命也亨者志
也命不可为我则致之志独可为我则遂之志之与
命犹水之于泽也泽不潴水水其如泽何水自赴壑
泽其如水何不以命贰志者能以志立命此夷齐求
仁得仁之事也故曰其惟君子乎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象曰入于幽
谷幽不明也
坎为沟渎有臀之象坎于木为坚多心二耦为株秋
卷四 第 3b 页 WYG0051-0129d.png
高木落故为株木二在坎中而为其所掩有困于株
木之象初以阴柔居坎下为株木以困人入幽谷而
自困二三四互离初在离下三岁不觌小人处困其
能亨乎象传申之曰幽不明体坎为幽居坎之初幽
暗之极宜其困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象曰
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二自上来陷于二阴成卦之主也坎为酒食二在坎
卷四 第 4a 页 WYG0051-0130a.png
中为阴所掩有困于酒食之象小人以酒食为乐君
子以酒食为困刚中之德困而能亨者也乾为大赤
二本乾之上赤也赤黄为朱五居乾得中朱也绂朝
祭之服二位在下诸侯赤绂五位在上天子朱绂处
困之时行则不能坐则不安故其用在绂二五同德
五方下交拯二之困二有赤绂用之享祀则诚意上
通困将自解二在坎中困而不出五可来而二不可
往征则成否之凶来则无困之咎矣五下拯二雷风
卷四 第 4b 页 WYG0051-0130b.png
之交故象传曰中有庆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象曰
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阴柔小人内既掩二外复掩四而承乘皆刚终乃自
困否中互艮四为小石坎为丛棘二乃蒺藜三处其
中上下交困名辱身危故有此象三体坎互离离为
坎配三居离中虽入其宫而离体未成妻可得见耶其
困如此凶不待言矣象传明之曰乘刚著三之恶在
卷四 第 5a 页 WYG0051-0130c.png
掩二也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矣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象曰来徐徐志在下
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否之三阳在上二下困于险中四五同德俱欲来而
拯二乃四宜来初而其来徐徐以朱绂未来下有金
车困而不能来也拯困不力徐徐为吝朱绂来而四
亦随之内体成乾君子有终矣在心为志其志在初
居坎险之上为不当位然五与同心可以无困徐徐
卷四 第 5b 页 WYG0051-0130d.png
之吝庶其免乎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象曰劓刖
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说音脱)
卦之为困坎在下也坎之为困柔在外也二为赤绂
三掩其上初掩其下五劓三则雷风恒四刖初则地
天泰也劓刖并用赤绂之困有说之者矣坎明水冬
祭也二用亨祀以交神明处困之道君子之亨也五
用祭祀以格天地济困之功大人之吉也象传以志
卷四 第 6a 页 WYG0051-0131a.png
未得明之四亦来而志得矣惟二有中直之德故二
阴去泰交成而上下胥受其福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
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上兑口也口上向而耳在下有言不信上之谓矣坎
坚多心互以巽木处其上者能无困乎兑口能言即
以言戒之曰动悔有悔上动而悔则成否而有悔是
葛藟不可缘而下臲卼不可据而安也惟不动而待
卷四 第 6b 页 WYG0051-0131b.png
二阳之征地天之泰庶吉而无悔乎巽为绳葛藟牵
附坎木其象似之象传曰未当柔穷于上也曰吉行
化困为泰大人以行而得吉也困之为义以君子困
于小人也身困道亨二用亨祀五用祭祀非祷祀以
求免也君子穷于人而不穷于天若此心不与天神
通是真困也二在下不求通于人而求通于神吾心
无刻不可质鬼神则二之道通矣五在上不求通于
人而求通于天吾心无刻不可对上帝则五之道通
卷四 第 7a 页 WYG0051-0131c.png
矣九二曰有庆九五曰受福是困者君子之庆君子
之福云尔
䷯井䷊时来泰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
坎上巽下为井井穴地出水也卦自泰来初上至五
交坤为坎五下之初交乾为巽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三阳之月木德方盛水泉出而井之用著焉是天地
卷四 第 7b 页 WYG0051-0131d.png
之生气万物之养道也昔者黄帝始作井而建都邑
画疆里辨方隅置营阵胥以是焉井之为义大矣以
卦体观之上坎为水下巽为木以木入水下而上水
汲井之象也以卦变观之上坤邑也乾交坤成坎中
画阳刚泉象也二阴在外泉陷其中井象也水泉所
在地气钟而民人聚小之成市大之成邑改邑不改
井井之体也注之而不盈挹之而不竭无丧无得其
德也常刚往五而上体成坎柔来初而初二三四肖
卷四 第 8a 页 WYG0051-0132a.png
坎往来井井其用也周下巽为绳汲井有繘三四五
互离其瓶中虚初二三四肖坎其瓶中实二三四互
兑为毁折初耦画中断为漏有羸象焉程子云君子
之道贵乎有成五榖不熟不如荑稗掘井九仞而不
及泉犹为弃井有济物之用而功未及物犹无用也
胡云峰云泽无水为困命也泽虽无水而井则有水
性也知困之义则知安命知井之义则知尽性易性
命之书也而言之明且切者莫困井二卦若也
卷四 第 8b 页 WYG0051-0132b.png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
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万物之养资于水火井之与鼎水火之大用也而皆
有取乎巽木不巽水则水不上出故井之卦曰巽乎
水而上水木不巽火则火不自传故鼎之卦曰以木
巽火然薪尽则火熄井养而不穷鼎之用待乎人井
之德全乎天也水天一之所生刚德也刚而中则不
泛溢而或过不枯涸而不及无丧无得往来井井刚
卷四 第 9a 页 WYG0051-0132c.png
则不变出有本也中则不易体无方也又何改乎顾
养之德裕于井而汲之功成于人短绠汲深尚可续
也为瓽所轠不可补也君子欲免是二者其以刚中
用巽而可哉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木上有水木之气能汲而水之德上润井之义也君
子法之而劳民以使之自养劝相以使之相养而养
道于是乎不穷劳民如风之鼓动而不倦劝相如水
卷四 第 9b 页 WYG0051-0132d.png
之灌输而不竭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
无禽时舍也
井以阳刚为泉上出为功初六阴柔居下井底也耦
画坤土井泥之象二三四互兑初在兑下不食之象
泉出土中新浚之井未尝不可食也惟井久失治泥
秽之积无人汲取故不可食初自五来泥本在上而
积于下为人所弃故象传以下与时舍释之禽善上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51-0133a.png
下故以象汲非禽鸟不食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井之出泉在下而渫甃之功居上二下比于初上无
正应泉始出土而甃渫未施故土旁空而为谷渟蓄
之久鲋鱼生焉井之体失矣犹人所学不正流于邪
妄也又初至四肖坎上下坤土二阳在中坤土盛注
井水为瓮之象二与初比上实下虚又互兑之下体
兑口在上而巽体下断为瓮敝漏之象井之用亦失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51-0133b.png
矣犹人阳刚不足杂于阴柔不能用也象传以无与
释之盖井谷射鲋以无与甃瓮敝漏则无与汲同归
于无应耳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象
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九三处下卦之上异初六井泥之时得位而有应于
上非九二射鲋之象但井以上出为用犹在下体故
虽渫治而未为人所食也卦中惟三与五以刚居刚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51-0133c.png
为可食之泉五居上体在兑口上三居下体在兑口
下故五见食而三不见食也主德聪明则众正偕升
泽及无外若贤才可用而不为汲引以致道路兴嗟
王之不明岂足福哉心恻之辞也象传申之曰行恻
天下惟行道之心最公而欲并受其福惟先求王明
而已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三阳为泉三阴为井泉之德动而实井之体静而虚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51-0133d.png
初为底上为口四则井之中也坤土阴柔或泥或谷
皆为有咎甃之则无咎矣象传明之曰修四心位也
心位污而井之能洁者鲜矣渫之以致其洁复甃之
以屏其污此君子体用交治之道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洌甘洁也五居坤中为甘刚体为洁水旺冬而位北
故寒凡坎俱言水而此言泉以来于乾初天一之生
有原之水也上为井垣而五在三渫四甃之上初泥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51-0134a.png
已浚二漏已修正人所汲取而食者也二中而未正
有射鲋之嫌三正而不中有行道之恻象传曰中正
其即彖之所谓刚中者乎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水在井中则用汲水在井口则用收收而勿幕其功
乃溥耦画在上开而不塞收而勿幕之象也孚指九
五也五本乾初故得元吉寒泉上出元德上孚井养
而不穷也何吉如之象传明之曰大成泰之卦元吉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51-0134b.png
在下井之卦元吉在五勿幕而元吉乃在上矣井道
不于是而大成乎井之为义其出也有原其用也不
穷初之泥渫之以三二之谷甃之以四然后汲之以
繘而必至贮之以瓶而不漏于是井洌寒泉而收养
道之大成矣此修已治人用贤行政之道也
䷰革䷡时来大壮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兑上离下为革革改革也卦自大壮来二上之五五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51-0134c.png
下居二是天命改革上下易位之时故为革方四阳
盛长六五一阴势已衰退阳由此进则成夬矣此特
阴阳消长之常刚柔进退之理若改姓易物与天下
更始乃非常之变不可以常道论也乾六爻二五为
大人革之为象由田而天由见而飞龙本无心圣作
物睹惟其时耳已日乃孚阳长至四孚将及五二飞
而上则乾体变离龙乃在天故已日而后孚离纳已
也乾之四曰或跃在渊乾道乃革是之谓乎未革之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51-0134d.png
时乾体在下已有元亨已革之后乾体在上亦有利
贞六位时乘自二至五而具乾德之全矣内卦为贞
外卦为悔内而之外上居九五为非常之事汤曰惭
德武曰袛惧皆有悔词然顺天应人非利天下何悔
之不亡命既革矣五下而居二者何南巢之放武庚
之封夏商未尝无祀也以二为三恪之位可也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
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51-0135a.png
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
矣哉
火然则水乾水决则火灭相息也以二五往来观之
则上下相息而革之义乃见二五乾坤之中所以为
坎离者也大壮柔在五刚在二水下火上本不相息
二五互易而二上为水五下为火是下者上而克下
上者下而受克矣易其位以相息革之义也火之与
泽在睽曰不同行在革曰不相得火上泽下睽则相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51-0135b.png
远泽上火下革乃相成故曰革也革之事贵乎信革
之道主乎正而革之功当乎时无文明以说之德不
可也春夏为阳尽于离秋冬为阴起于兑天地之革
在四时二上五为顺天五居二为应人汤武之革命
亦如天地之于四时也如以不明之心行不说之事
而轻言变更小且有悔况其大乎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水息火者也而反为泽中之火所息变其常矣革之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51-0135c.png
象也大海之尾闾名曰焦釜之谷其泽中之火乎百
世之事损益可知而治历明时则取乎革中星考乎
南离而左旋转乎西兑则日月星辰之经纬可知也
故君子以之也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居卦之初阳德在下乃元气也初为地殆汤之亳武
之丰镐与开国之基王业之始惟积德累仁培养元
气使人心国本巩固不摇而后可以创业黄牛二也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51-0135d.png
二本黄裳下而为二在地之上田之中乃黄牛耳虎
变而上则其文炳牛变而下则其毛革改姓易服岂
复能冕旒黼黻仍其旧制乎黄牛之革用之于初何
也一阴丽二阳之中去其习染化其淫顽与共沐维
新之治此成周洛邑之营也故象传曰不可以有为
也若东征之役则出之意外者耳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凡爻义必合一卦观之始明止就一爻言则不可通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51-0136a.png
矣内卦乾体二为见龙当壮之时可跃而飞矣飞则
二五互易乾体成离二来纳已是已日乃革之也在
田之大人乘时而变以此而往吉而无咎之道也象
传曰有嘉以二上往五言易之为义交则变变则革
往而应五是亦中行之得尚帝乙之归妹也故行有
嘉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
之矣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51-0136b.png
三在大壮居乾之上三在本卦互乾之下是乾藉三
而就往则乾亏故为征凶贞何以厉夕惕之厉其位
本然况当上下之交值变易之际其忧危也固宜观
汤武之陈师而誓可知也革言三就者大壮之二革
而往五则内乾成离而三四五乾体复就飞龙在天
为天下之共主矣革言必乾就而后有孚三其可往
乎象传曰又何之乾上居五革言已就无所事往也
乾为言故曰革言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51-0136c.png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内卦为贞外卦为悔四为心位二五变而心德之乾
健不变故为悔亡乾道至此正上达之时故为有孚
由跃而飞天与人归之候也二三四互巽为命故改
命吉象传明之曰信志为悔为信存乎其心有安天
下之心无富天下之志仲虺所谓彰信兆民泰誓所
谓一德一心者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51-0136d.png
九五自二变者也乾变离故为虎变自二至五大人
犹是其文变矣方其在田天下已仰其文明而利见
之是天人之孚不孚于改革之时而早孚于在田之
日今之虎变龙飞乃天意人心之素定者耳岂待占
哉象传曰其文炳在田本文明至位乎天位益见其
炳耳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
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51-0137a.png
上六为已革之象君子指阳爻言小人指阴爻言豹
变革面乃论功行赏列爵分土三恪在位之时居贞
则偃武修文归马放牛与民休息之事征则周刚而
不用柔凶之道也内离明而外和说豹变革面之象
文蔚则无为尚武从君则政在养民其周之大告武
成时乎革之为义转移于不觉者莫如四时变更于
非常者莫如革命传言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
正当而悔亡则改革之事无论大小其难其慎盖如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51-0137b.png
此敢轻言哉
䷱鼎䷠时来遁
鼎元吉亨
离上巽下为鼎鼎三足两耳烹饪之器也卦自遁来
时为六月火旺金伏土德和之是五味之所由调万
物之所致养也故鼎之用出焉巽齐离见木火之气
本于东南而中互兑乾金体而有兑泽外用木火乃
鼎镬亨饪之象也阴柔在初乾体无元未能吉而亨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51-0137c.png
也必柔上刚下内得元善之吉而后可以亨通是有
鼎之德方成鼎之用此二五之力也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
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
刚是以元亨
卦有鼎象下偶为足二三四阳为腹五偶为耳上阳
为铉故曰鼎象也以木巽火则以火离木缓急得宜
烹饪之道莫善于巽故曰以木巽火亨饪也钱启新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51-0137d.png
云亨饪所重祭祀宾客二事祭祀莫尊于享上帝宾
客莫大于养圣贤本义云享帝贵诚用犊而已养贤
则饔飧牢醴当极其盛故曰大亨六十四卦中言养
道者四上经需颐近取诸身养之体也下经井鼎远
取诸物养之用也然井之养在邑里所养者民也故
繘井汲瓶其施也广鼎之养在朝庙所养者贤也故
享帝养贤其道也尊圣人以长子主器而天位天禄
与贤者共之则上之可以享帝而下之可以养民鼎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51-0138a.png
之为用大矣以卦体言巽而耳目聪明以卦变言柔
进上行得中应刚非上有明目达聪虚中下贤之主
圣贤何由登进而就大亨之养成元亨之治与离为
目五为耳聪明象上行以二往五言彖言元吉亨文
王系辞之旨重在元传言是以元亨孔子彖传之旨
贵在中上六爻辞与彖同若据传以删经谓吉为衍
愚未敢信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51-0138b.png
重器为鼎大宝曰位向明出治所以正位厚植不迁
所以凝命君子之善用木火也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颠趾
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卦自遁来二阴在下再进则否二已往五其趾尚存
否未出也鼎以足峙趾何可颠以否在趾中利颠而
出之沈存中云古鼎中三足皆空所以容物者所谓
鬲也煎和之法常欲清在下体在上则易熟而不偏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51-0138c.png
烂及升鼎则浊滓皆归足中鼎初之颠趾出否谓浊
否在下须先泻而虚之是也趾颠则初往而否出矣
乾为父震为长子巽非乾配为妾上来交巽成乾而
巽往居上成震是乾得巽妾而有长子也雷在天上
又何咎乎趾颠疑悖否出何悖因妾得子因子居上
母以子贵矣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慎
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51-0138d.png
二为鼎腹阳实居之鼎有实矣仇谓初六也左传嘉
耦为妃怨耦为仇二与初比而非正应乃怨耦非嘉
耦也阴能侵阳疾能害实其可即乎惟初往之上以
侵阳为疾之仇居不我能即之地鼎实鲜洁其吉可
知象传明之曰慎所之初为趾之而至上则疾在卦
终大者以壮而无尤矣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曰
鼎耳革失其义也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51-0139a.png
凡物之行以足惟鼎之行以耳鼎耳中虚故可举耳
而行三与五交则革而不可举塞而不可行矣上离
为雉互兑为口雉膏方液于离火耳革并塞其兑口
鼎实虽美其谁食之内体成坎天水违行是饮食起
讼鼎实亏而有悔也惟上与初易使否居卦终斯得
颠趾之吉乎趾之义宜颠耳之义不可革故象传曰
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51-0139b.png
四下应初初在鼎下为足四在鼎腹为餗下与初交
则耦趾已变鼎足折而餗覆地矣颠与折异颠则舍
旧而图新折则鼎毁而用废形渥而凶知不免矣初
未有实故为颠而出否四已有实故为折而覆餗鼎
腹无实心位已虚故象传曰信如何也餗正义八珍
之膳鼎之实也渥说文沾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六五上行得中卦之主也偶画居五为鼎之耳得坤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51-0139c.png
中画故其色黄金铉以上九言铉者鼎之扃所以横
贯鼎耳而举之者也上九一阳横亘五上有铉之象
本乾体故称金何元子云铉耳二物不相离鼎中有
实非耳则鼎无由举非铉则耳不自举然于五言之
者则以五实用之故也五虚中能受又得阳刚师保
之臣以佐之其象如此贞则正位凝命之道也二刚
中有实而五以柔中举之故象传曰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旡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51-0139d.png
乾为玉为金则玉亦乾画也然于五曰金铉而上九
本爻变其名曰玉系爻至五上未变也系爻至上则
颠趾否出而上与初交刚乃变柔矣刚纯而不变为
金变柔而润则为玉金从火革百炼而柔陶镕亨饪
之功至是而几于化故名曰玉铉从其变也乾元下
复大吉无不利其即彖之元吉亨乎象传申之曰刚
柔节以柔节刚而刚乃不折以贞起元而乾乃大亨
由是而成纯乾之德可也又何往不利乎冯元成云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51-0140a.png
井之与鼎水火之用也水之贵通也火之贵节也收
以上水通之也玉以镇火节之也此二卦之上所以
言元吉大吉也
䷲震䷒时来临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彖曰
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
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天地之气阳升阴降一升一降而雷霆出雨露施方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51-0140b.png
一阳初复下卦成震而微阳未升至临二阳浸长统
一卦观大象成震圣人于此观其升降往来而示人
变化之机焉震自临来二往居四四来居二易全体
而为重体震来虩虩雷叠起笑言哑哑兑口扬也阳
气奋迅自二上升雷声及远震惊百里坤为国邑也
在下卦一阳往在上卦一阳来而两体各成一震两
索俱得长男而主器有人故云不丧匕鬯然临初往
四为解二往五为屯因雷得雨物之生机已畅今二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51-0140c.png
往四虽得震体而中互为蹇坎水未流艮山仍止殷
雷无雨盖阴阳不交故耳
彖传恐致福后有则推彖辞之意而言之震有亨道
震来虩虩声未迅也而即能恐惧则善心萌而可以
致福笑言哑哑虽恐惧而不以惊皇失其常度则内
志定而自处有则矣震惊百里合远迩言远谓外卦
坤迩谓内卦兑二往四自迩之远内本兑今变说而
为惧外本坤今变静而为惊阳德方亨昭苏万象道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51-0140d.png
固如是也出二出也二出往四则内一索得震外一
索亦得震皆长男而为守宗庙社稷之祭主盖临之
大象似震主匕鬯者也二出则大象不成震宜其丧
矣往之四而内外仍得震不丧之义也
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恐惧修省即恐致福后有则之意修省在恐惧之后
有则在修省之后君子法荐雷而常存敬畏则恐惧
修省无时而可已也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51-0141a.png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象曰震来虩虩恐致
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初九临之初九也二往之四而初之震体未动故以
爻辞前二句为象后二句以出言初心未变元德亨
通虽历万变而恐惧修省未之有变吉之道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
来厉乘刚也
六二本坤之下画因二往成震故四不安其所而来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51-0141b.png
居二讵避震而仍居震画之上震终不免欲不危得
乎临之二交五坎离乃成离为龟蚌有贝象舍五而
交四丧其贝矣然贝何往乎二三四互艮为山五在
山上则贝已跻于九陵矣自庚至戊中隔七日交五
成坎贝将自得又何逐乎象传曰乘刚初爻为震二
来乘之其恐惧宜也笑言哑哑其在得贝之后与十
万曰亿贝之贵者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青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51-0141c.png
六三居震之上又在震之下一雷乍收一雷复起故
曰苏苏阴柔而不中正几无可避而有青矣然雷之
动将以兴雨也若震行则雨降雷收而无青矣柔懦
之夫因恐惧而致福其道如此震行者初行至二解
也四行至五屯也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阳刚无阴雷声乃奋九四自二出为祭主则震惊百
里不丧匕鬯者也初仍彖辞而四无之何也以阳居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51-0141d.png
阴位也二四皆阴其质本不纯三四五互坎象雨二
三四又互艮为止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乃空雷耳阳
为阴泥雨不成而雷亦遂泥而收矣恐惧而不修省
心体如是故象传曰未光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临之二五本为正配因二交四而丧贝五居二震之
上故往来皆震而厉若上与五交则贝无丧而有事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51-0142a.png
矣事婚媾之事震之泥以四泥之也二五交则得中
男而为雨震庶其不泥乎此再索之事也象传曰危
行危而能行恐致福也其事在中谓中男也○亿大
也四至五则下互坤故无丧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
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索即一索再索之索二上居四已一索矣而其声不
已其光不定是震欲上进其象凶矣然震之索索非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51-0142b.png
欲至上为艮乃欲至五为坎耳于上何咎哉婚媾有
言二五正应四自二来意在应五因泥于四而婚媾
未成故有言也上非婚媾又何言哉象传明之曰中
未得中男再索而得者未得故索索也畏邻戒震欲
至五上之邻有戒心似凶而实无咎也六五为婚媾
者故曰有事上乃其邻则但闻其言而已○艮为躬
䷳艮䷓时来观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51-0142c.png
艮三画卦之名阳之性动在下则进而上至于上则
无可进而止矣故艮之义为止两艮相重阴阳不交
内外俱止仍名为艮于时为夜为冬于方为北于身
为背背之文从北从月而艮字有反身之象卦自观
来四阴上逼阳穷于上无可复进五下居三一止于
内一止于外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内无歆羡外泯怨
尤艮之道也人身三阳三阴乾坤包六子艮当肩背
之间止而不动天地人之道东西与南皆现惟北独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51-0142d.png
隐前与左右皆见而后不见故取艮背之义背者止
之方静之处也艮为门阙两门之间庭象也三四人
位互坎为隐伏不见之象互震为行故曰行庭坎见
离伏故曰不见程子云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
于欲也欲牵于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
止其背所见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见也止于
所不见则无欲以动其心而止乃安本义云身动物
也惟背为止艮其背则止于所当止也止于所当止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51-0143a.png
则不随身而动矣是不有其身也如是则虽行于庭
除有人之地而亦不见其人矣盖艮其背而不获其
身者止而止也行其庭而不见其人者行而止也动
静各止其所而皆主夫静焉所以得无咎也
首项肩背心(夤夤)限股腓趾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51-0143b.png
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
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重艮之中互有震坎艮体能止而震体为行艮山能
静而坎水则动艮非止而不行静而不动行止动静
惟其时耳当其可之谓时得其时之谓止行以止为
基动以静为主时止而止则时行而行而动静不失
其时矣圣人恐人以沉虚守寂为止特以行止动静
兼言之程子所谓静亦定动亦定也上下经六十四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51-0143c.png
卦三百八十四爻审其吉凶消长进退存亡无非时
亦无非止也圣人于诸卦中明其时于艮卦中明其
止即大学止于至善之义知止为始能得为终艮之
所以成始而成终也艮体笃实有光明之义朱子云
凡人胸次烦扰则愈见昏昧中有定止则自然光明
庄子所谓泰宇定而天光发也胡庭芳云一阳见于
二阴之上阳明著见阴莫得而掩蔽之故艮独称光
明彖言艮其背传言艮其止以明背即止也背者止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51-0143d.png
之所也背何以能止人之百体皆相应惟背则止而
不应不相与也六爻上下敌应背之象止之义也背
为心之所不能使是以艮其背不获其身背为目之
所不能见是以行其庭不见其人心得其所止则内
不见己外不见人内欲外诱不至牵引吾心不能动
摇吾止矣故无咎朱子云艮其背浑只见得道理合
当如此入自家一分不得著一些私意不得又云明
道曰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说得最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51-0144a.png
好便是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不见有物不见
有我只见所当止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山再成曰坯兼山再成之山也山上有山止而复止
不迁之极不易之方止无定所位在则其所止无定
时位在则其时思者心之官能思则位中之义理出
位外之私妄消故思则能止而又戒其出惟不出位
则止得其所不失其时道之所以光明而无咎也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51-0144b.png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彖以艮背取象故六爻皆以人身之背言耦画在下
趾也又艮之初爻山之足也山足止而不移阴体能
静故有艮其趾之象吉凶悔吝生乎动慎初而止不
动何咎然初本阳位趾乃动物故又戒以利永贞能
止于初未至失正终得所止则永贞矣象传云未失
据其初以勉其终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51-0144c.png
退听也
二在趾上前则为胫背则为腓二下随趾上随股行
止之权不能自主者也六二柔顺中正行止本欲随
心而三为内艮之主止而不行故二为三所制不能
上随乎心而心亦不能制三而拯二有艮腓而不拯
其随之象志壹动气气壹动志其心能快乎四为心
位二四阴柔三以阳画居中互坎为加忧故心不快
象传明之曰未退听以三操内体之权不肯退听于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51-0144d.png
四也艮限列夤有熏心之厉已于二象辞启之矣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艮有背象两艮相重体分上下内艮为下体三则上
下之限也限为腰胯其上为脊二偶分列有夤之象
夤夹脊肉人之一身心为之主其行其止听命于心
则百体从令而天君泰然今上下两艮九三一阳横
亘其间互震欲动而艮体强制之自限以下非心所
主块然颓然不顾义理屈伸俯仰不得自由但见夹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51-0145a.png
脊之肉分列可数危厉之气上熏其心正我心不快
之状也其故不在夤而在限故象传曰艮其限危熏
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四为心位亦背位也以止之所言为艮其背以身之
主言为艮其身心能思以不出为止身宜反以从心
为止心不可见观身之所止而其心之能止可知故
艮身者艮背之符也合不获不见而后成艮身彖之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51-0145b.png
无咎在是矣王伯厚云偃身为躬见躬而不见面故
人之俯曰鞠躬象传恐人疑艮身为正面故以止诸
躬明之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四在背位五在背之上自后见之辅之象也人言出
则两辅动视其面则有颊舌自背视之但见其辅而
已辅之动止在言艮非不言也有序则时止时言得
艮辅之道矣五本观之三自三之五本宜有悔动而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51-0145c.png
能止故能悔亡象传以中正明之言发于口而根于
心心非中正其能止而有序乎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丘一成曰敦临复艮上爻皆有敦义取坤象也土之
上加土与山之上加山其体弥厚敦之义也九以阳
刚艮止于上为艮之主居卦之终功力积久得其所
止而安固不迁艮之成终者在是书曰安止易曰敦
仁吉孰如之下五爻言艮其用力于止者也上言敦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51-0145d.png
艮则安止之极而无所用其力矣故象传曰以厚终
也人之精神聚于面人之脏腑附于背人之修饰在
于面人之笃实见于背必无背面之分则暗室屋漏
无殊大庭仁义礼智根于心而四体不言而喻表里
光明洞彻斯为艮之极功也与胡云峰云咸艮皆以
身取象咸言人前艮言人背艮其腓咸亦言腓腓虽
在后而前亦可见也咸其辅艮亦言辅辅虽在前而
后亦可见也故咸得兼艮之腓而不得兼艮之限夤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51-0146a.png
艮得兼咸之辅而不得兼咸之颊舌其取象可谓精
矣上独不言象何哉敦临敦复皆坤土象艮山乃坤
土而隆其上者也故为敦其占曰吉凡上爻除井鼎
外鲜有吉者惟艮之在上体者凡八而皆吉人可不
自厚耶厚于始可不厚于终耶
䷴渐䷊时来泰
渐女归吉利贞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
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51-0146b.png
不穷也
泰否乾坤之中也乾坤始冬夏泰否始春秋以四时
言春为燠之始秋为寒之始寒不遽寒燠不遽燠有
渐焉圣人独于阴生著其义曰非一朝一夕之故其
所由来者渐盖恶其驯致也泰历十有八变而为否
圣人名否前一卦曰渐原其所由来也谨始慎微之
意深哉彖曰女归吉阴道方长惟女归乃吉耳利贞
非言女归宜贞也泰变至此元亨之德已亡所恃者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51-0146c.png
一阳在内卦之上仅存几希耳若并此无之其悔可
胜言哉泰变之始曰归妹泰变之终曰女归兑归而
女事终巽归而女事始阴阳消长之几可畏也夫
阳喜其进兹乃渐之进也女归之吉也卦上巽下艮长
女少男阴阳非耦义无所归天地将不交而成否矣
三下之初则长女有归风雷之益也上来居初则中
女有归水火之济也四往之上则少女有归泽山之
咸也皆吉象也而自否之泰最吉者莫如既济再以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51-0146d.png
卦义推之阳于此时犹可为也进得位则往有功进
以正则可正邦今观阳进至五刚而得中虽不得其
时尚得其位也阳之性健动而好进必至上穷如卦
德之止乎内而巽乎外则动而无动可以有功可以
正邦庶不至穷而否乎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德不居则亡俗不善则坏皆否之渐也艮以居之巽
以善之所以防其渐乎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51-0147a.png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
无咎也
鸿随阳之鸟三阳在内则北三阳在外则南应春秋
之候者也艮山在北巽风在南为鸿背山乘风而南
秋之时也故六爻皆取象于鸿干水涯中互未济初
在坎下故称干小子艮也鸟来就阳阴气浸长内卦
一阳当下二阴之冲其危甚矣长女少男义不可归
惟二五正应婚媾有言则初上交而得女归之吉故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51-0147b.png
象传曰义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六二居中得正上应九五六爻惟此阴阳相应具坎
离交济之体坎为酒食二下应之安贞以待其时不
为躁进故有衎衎之吉不素饱言其上助九五也时
虽未至而济坎之功已裕岂无事而饮食者哉○艮
为石二中正故为磐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禦寇象曰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51-0147c.png
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寇顺
相保也
卦取女归以长女归少男岂咸恒之正配坎离之交
济乎凉风至寒蝉鸣非冰泮桃夭之时而有女如姝
不由媒妁匪婚媾乃寇耳初为四夫已征而不复三
非其良也上为三妇乃孕而不育四非其耦也若以
近比而听其归其凶甚矣三有阳刚艮止之德能扃
其门阙塞其径路拒而不纳庶兔延寇之凶而有永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51-0147d.png
贞之利乎上爻阴虚变阳实孕而不育象也利禦寇
即彖之利贞不禦则不贞而否成矣象传明之曰离
群丑三阳在下已去其二止存少男四无应也失其
道上爻变阳生育道失也顺相保以少取长又非正
应私比苟合非顺以相保之道禦之则顺守其常而
三四各保其贞节矣○高平曰陆艮体象之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顺以
巽也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51-0148a.png
桷屋椽木椽附于梁犹阴之附阳是亦坎之株木也
六四巽木下体在艮之上俯而不仰艮为门阙四在
其上有桷之象泰之坤爻惟此未离本位故为由顺
成巽而得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象曰终莫
之胜吉得所愿也
九五自二上往正彖所谓刚中得位者二为其妇因
中互未济水火不交坎离未成故有三岁不孕之象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51-0148b.png
然一卦六爻惟二五阴阳相应非初四二阴可比故
终得所愿而吉居艮山之上故曰陵下卦艮自丙至
已离体始成故为三岁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象曰其羽可用为
仪吉不可乱也
上本在初征而渐陆穷上反下行将复初鸿飞冥冥
弋者何慕非随阳之翼乃来仪之羽也巽齐离见用
著文明虞廷可舞岐山可鸣何吉如之象传曰不可
卷四 第 41a 页 WYG0051-0148c.png
乱明其隐见之以时耳徒羡羽之可仪而不知鸿之
已变所谓蜚鸿已翔乎寥廓罗者犹视乎薮泽也○
上九之初为离离为朱鸟故羽用为仪既济之象女
归之吉也
䷵归妹䷊时来泰
归妹征凶无攸利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
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
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卷四 第 41b 页 WYG0051-0148d.png
归妹泰之变乾坤之交也交则一索再索三索初中
上宜各以奇偶交兹坤以初乾以三又乾之三得长
男坤之初得少女何也君子于此观阴阳往来顺逆
之道焉康节邵氏曰阳在阴中阳逆行阴在阳中阴
逆行斯言也于六十四卦横图见之即于六画卦奇
偶交见之长中少者乾坤生物之序而非絪缊化醇
之妙也少女坤之终而乾之长男始少男乾之终而
坤之长女始故中男中女天地之至中而一长一少
卷四 第 42a 页 WYG0051-0149a.png
天地之循环也然则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妹之归帝
乙之事人道之宜也而曰征凶无攸利天地生物主
流行而夫妇婚媾取对待以少女从长男失序而不
顺则又天地之所忌而礼制之所不行者也说者谓
兑可归震于卦爻之义戾矣
卦自泰来天地交也乾坤之全体交为泰乾坤以一
画交为归妹乾坤大父母男女小天地乾坤交而六
子生男女交而万物兴故曰归妹者天地之大义也
卷四 第 42b 页 WYG0051-0149b.png
天地之义老少递嬗终始相续而化生于以不穷归
妹为人子之终为人父母之始昏义曰合二姓之好
上以祀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归妹者人之终始
也即天地之大义也礼男子三十而娶男已长矣女
子二十而嫁女犹少焉为卦震上兑下少女说而长
男动是所归者妹也然以位言之以女悦男而非男
下女既病其不当以爻言之坤画交乾成兑柔不顺
承而乘刚妇德可知又何利乎
卷四 第 43a 页 WYG0051-0149c.png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泽上有雷非雷风之相与山泽之通气也夫妇人伦
之始强合者必离私遇者必吝钱国瑞云长女从长
男为恒之久何不终之有少男下少女为咸之吉何
敝之有上有好动之男下有善说之女其终易隙其
敝易乘君子所以慎其始也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
跛能履吉相承也
卷四 第 43b 页 WYG0051-0149d.png
礼天子一娶九女诸侯一娶三女同姓媵之娶则为
君媵则为娣乾坤之交以中为贵故坎离为天地之
大用泰之尚于中行帝乙归妹其最贵者也初在卦
下有趾之象坤未交乾偶画未成故象为跛圣人因
象观变以为此巽体也跛而能履征而变则不跛雷
风之配宜其吉矣象传曰以恒明初为恒之巽也初
与四应震在四初承之以巽也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卷四 第 44a 页 WYG0051-0150a.png
九二未交之离也离能视未变则眇而未成乎视洵
幽人也二五正应犹初之与四初曰征吉而二何以
曰利贞二五俱未变二之视尚眇五之聪亦未明也
非如四之震已成也男未下女而女可先往乎象传
曰未变常以二五言卦自泰来三四已变而二五坎
离之体未变也然幽人之贞岂终眇乎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卦本震兑则三先成女宜其归矣因坎离未成贵者
卷四 第 44b 页 WYG0051-0150b.png
在室而三须之及帝乙下归而归者反以娣目之盖
卦中三四交而无配中爻交而坎离先得配三为离
娣第得从贵而行耳象传曰未当明震兑非当位之
正配而须也即彖传所谓未当位者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九四震体先成宜配长女乃初之成巽最后致震愆
期以待盖迟速听乎时天地生成之气候不能齐也
彼能履之跛女可促其归乎有待而行待其时耳
卷四 第 45a 页 WYG0051-0150c.png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
行也
爻辞有两帝乙一泰之六五一归妹之六五皆云帝
乙归妹说者以为成汤又为王姬俱误凡卦五为尊
位以阴居之为柔中居尊故他卦即指帝王言惟泰
则上坤下乾乾君在下六五乃乾之配故称帝乙以
别之犹云帝之乙耳坤纳乙以配乾之甲也归妹上
卷四 第 45b 页 WYG0051-0150d.png
卦本泰之坤五即泰之六五故仍帝乙之辞三女皆
从坤出而归于乾五坤中位尊归妹之主故以归妹
属之君小君犹云君夫人也衣之属有衭有襟衭说
文云袭袂也广韵云衣前襟也襟广韵云袍襦前袂
也衭为前襟袭袂则袂为里而襟在外袭之衭以袭
袂袂之有衭犹妇之有夫姊妹之夫称襟其义盖本
诸此若以袖言或以三兑主性说长袖善舞之谓与
然五以德而不以色淑人之仪袂虽不如娣之良岂
卷四 第 46a 页 WYG0051-0151a.png
三所得比拟乎五下交乾则上坎下离而成正配兑
其娣也月几望有三此以坎离相配言三四已交次
及二五坎离将成月虽未望而几望矣既济之吉也
象传曰其位在中而以贵行岂犹夫三之未当位乎
中则中女贵则帝乙之女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
实承虚筐也
上六变艮为兑之正配今未交则女欲承筐艮体未
卷四 第 46b 页 WYG0051-0151b.png
成仰盂无实也士欲刲羊二三四互离乾卦无血也
此彖之所谓无攸利者也卦中三女有君娣之别有
贵贱贤否之殊帝乙之归妹位在中而以贵行女贵
而贤君也初之能履娣而贤者也三之承筐无实则
无位无德乃迟归之娣耳其袂虽良又何利哉合一
卦观之坤方终而乾方始六子仅得其二天地生物
之事未已也圣人由始以见终即终以知始六子之
义已具于六画中矣分观六爻辞系象中意涵象外
卷四 第 47a 页 WYG0051-0151c.png
不为典要惟变所适不通其变而能通其辞未之有
也三百八十四爻皆然独此卦哉
䷶丰䷊时来泰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系辞传曰阴阳之义配日月又曰悬象著明莫大乎
日月易以道阴阳日月悬象乃天道之著明者不言
日月何以明易道哉彖曰宜日中彖传曰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言日月也此观象之旨也参同契上观章
卷四 第 47b 页 WYG0051-0151d.png
第四曰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雎
建始初冠昏气相纽元年乃芽滋圣人不虚生上观
显天符天符有进退诎信以应时故易统天心复卦
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消息应钟律升降
握斗枢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
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
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魄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
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
卷四 第 48a 页 WYG0051-0152a.png
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
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
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八卦布列曜运移
不失中○纳甲之义汉京房云八卦分阴阳六位配
五行光明四通效易立节魏伯阳阐明之然乾坤震
巽艮兑六卦俱见未及坎离汉虞仲翔曰晦夕朔旦
则坎象水流戊日中则离象火就已成戊巳土位象
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朱氏震曰坎坤体离乾体
卷四 第 48b 页 WYG0051-0152b.png
乾坤壬癸会于北方乾以阳交坤而成坎所谓流戊
也坤以阴交乾而成离所谓就已也戊阳土乾之中
画也已阴土坤之中画也阳为实故月中有物阴为
虚而白故日正中则成白画也合观之其义始备坎
寄母体故晦之夕旦成坎离寄父体故朔之日中成
离坎离乾坤之中故日月者天地之门阴阳之枢也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
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卷四 第 49a 页 WYG0051-0152c.png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丰之为卦震上离下内明外动以此进修何德业之
不成帝王在上其明如日其威如雷光天之下无不
振动政治之隆可知故为丰圣人设卦观象即天道
之消息验人事之盛衰而察阴阳进退往来之时悬
象著明莫大于日月而彖爻之辞系焉合上下古今
一乾坤之往来而已此消则彼长此虚则彼盈乾坤
为消长之极泰否为消长之中复姤为消长之始自
卷四 第 49b 页 WYG0051-0152d.png
一岁言之四月成乾而生姤十月成坤而生复得其
中者正月之泰七月之否也消长之交也以一月言
之朔日乾之始十五日成乾十六坤之始晦日成坤
而处于朔望晦之中者八日之丁二十三日之丙也
以一日之周言之日中为乾夜半为坤亦如是耳圣
人系丰以一月之象该岁日也丰上震下离以纳甲
观离日在下震庚在上是三日哉生明象也长子继
体至三阳盛满尚在过旬其日正长二上居四继体
卷四 第 50a 页 WYG0051-0153a.png
生龙跃而未飞寝昌寝炽亦犹岁之方春日之始晡
名之曰丰不其然乎王者至此离明震动勤求治理
由震至乾而光照天下矣其有忧之者以离日在下
照未中天震庚在西光生未满也然此时阳德方亨
固不必忧若日在天上已过乎中月满成乾甲纳东
方则日中月盈乃可忧耳养之于未盈持之于既泰
是在知时彖传曰尚大以月之震庚言也照天下以
月之乾甲言也日月盈虚著乎天象而系之卦辞可
卷四 第 50b 页 WYG0051-0153b.png
以知易道矣系辞传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取其威照并行之象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象曰虽旬无咎过
旬灾也
卦自泰来乾之下画四为正应初未往而二上居四
四来居二则二者初之配主也不期而会曰遇配主
不因初而来故谓之遇当明之初生至十五成乾尚
卷四 第 51a 页 WYG0051-0153c.png
越旬日不至有咎故往有尚大之庆也象传曰过旬
灾月盈则食而有灾矣泰三阳在内初爻往为震二
爻往为兑三爻往则乾上坤下矣此盈虚消息之著
明者可勿忧哉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象曰
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离日在下光不及远二以阴柔处之上震为萑苇蒙
昧不明有丰其蔀之象离之中画故曰日中上望二
卷四 第 51b 页 WYG0051-0153d.png
阳如斗之柄二耦如斗为日中见斗之象往得疑疾
者星月初明而雷电皆至离体外景内暗以此而往
上无正应疑疾之得有由来矣然二之往欲应五耳
因误震为坎故疑若四上成坎则中寔有孚其志感
发而相应乃为吉也象传曰信以发志言坎离交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象曰丰其沛
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九三在下卦之上故丰其沛(古本作旆)离火上画炎上浮
卷四 第 52a 页 WYG0051-0154a.png
动有旆之象三近震体上视五上二偶如四小星有
见沬之象三四人位三与四并四在三左则右肱也
折之则奇变为偶上而成坎日月著明故无咎象传
曰不可大事微明之光岂可大事折而至终则艮丙
下弦光将消矣故折其右而不用其终戒三之过中也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象曰丰其蔀位
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四在上体之下上覆二阴故亦为丰蔀见斗之象四
卷四 第 52b 页 WYG0051-0154b.png
非离体而曰日中以四震体受日之光也夷等夷也
夷主谓五五为坤中画四本乾中画乃其等夷相应
之主也四往遇之则成坎而吉矣然则何不云配主
而变其文以初在本位曰配二已往四非本位也二
五正应何以曰遇二不自二往而自四往故亦曰遇
也初之遇主四来与初遇二之遇主二自四往而与
五遇也象传曰位不当幽不明震画未中二阴在上
也吉行自四之五日月著明得中行之吉矣
卷四 第 53a 页 WYG0051-0154c.png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六五夷主也而曰吉者以来章也离日在下四来成
坎月受日光章何如之阴阳和水火交有庆有誉其
吉可知象传曰有庆非止六五之庆也变雷电之威
为雨泽之沛向之折狱致刑者可以布德施惠矣乃
天下之庆也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卷四 第 53b 页 WYG0051-0154d.png
上六以坤土居卦之上是崇土木以自丰者以阴居
阴蔀生其家又阴虚不实窥户固无所见张目亦寂
无人徒有幽阴之气而已坤体三画皆虚故有三岁
不觌之象凶可知矣象传曰天际翔上为天位翚飞
鸟革翔于天际土木之丰极矣自藏晦日为坤明入
地中其谁见之○坤变震坤土加震木居卦之上故
曰丰屋
䷷旅䷋时来否
卷四 第 54a 页 WYG0051-0155a.png
旅小亨旅贞吉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
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旅之为卦自否而来三阴在内三阳在外成功者退
阳与阴已分主客之势矣然上之三爻犹其本位也
乾之五退而居三坤之三进而居五柔当应进之时
不谓之旅而刚下居柔乃萍踪之寄耳三阴浸长小
人道亨煢煢羁旅固难借一枝即不为旅者亦将绕树
无栖矣惟固守其贞庶其吉也盖盛衰时也得丧命
卷四 第 54b 页 WYG0051-0155b.png
也君子安于时命而不失其义理之正则居易以俟
之道易之所以教人者与
圣人扶阳抑阴不欲言小之所以亨而曰旅小亨若
复述彖辞者言时当旅则小者亨也又言是以小亨
旅贞吉者言有此卦德故虽小亨而旅贞吉也旅小
亨言旅之时旅贞吉言旅之义也然以旅言则柔中
顺刚而止于明处旅之道固善即以小人言三阴虽
盛能柔中而顺乎刚在外者不为侵阳之事止而丽
卷四 第 55a 页 WYG0051-0155c.png
乎明在内者亦不进而有逼阳之嫌则小人可保其
亨而君子终得其吉易为君子谋而小人亦未必不
利也○凡卦五为在上居尊此不曰得中于上而曰
外以主客言不以上下言也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火丽于木故风火为家人火寓于山故火山为旅旅
而至于狱旅之至穷者也钱启新云入而举火于内
者居家之人止而举火于外者旅寓之人也明如火
卷四 第 55b 页 WYG0051-0155d.png
慎如山君子所以用刑火留则延烧狱留则淹系君
子所以不留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六爻进退六位周流皆旅也故爻辞皆以旅言初六
阴柔居下有侵阳之心而见小力弱不胜猥细故有
琐琐取灾之象象传曰志穷灾阴虚阳实故阳为资
斧阴穷而贪初以阴柔在六二之下穷无所得而其
志不已取灾之道也
卷四 第 56a 页 WYG0051-0156a.png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象曰得童仆贞终无
尤也
旅必有次三者旅之次也自否之五来次于三故以
三为次六二柔中似能止者上近于三与旅之次密
迩相即又二与五正应意亦相得故五挟中实之资
来而二怀之并受寄其童仆逆旅主人可谓贤矣然
三阴方长之时二亦将进所谓次者势为二之所得
旅其能久居此乎戒之以贞冀旅之得安也象传曰
卷四 第 56b 页 WYG0051-0156b.png
终无尤上为贞位在卦之终二与上易雷风之恒贞
而无尤矣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象曰旅焚其次亦以
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三本否之五自外之内而次于三舍中正之位为过
刚之旅处艮山之上近离火之炎何为者哉三阴方
长主胜客衰山高火烈焚次之灾宜其及也二阴在
一阳之下有童仆象焚次则旅去而童仆非其有矣
卷四 第 57a 页 WYG0051-0156c.png
二宜贞而三贞厉者二以不逼阳为贞三则二阴在
下而危也二阴虚虽怀其资而不得仅得其所丧之
童仆而已象传伤之而曰以旅与下者本在五而次
于三故三自下而得中于外是以旅与下使上成离
火之焚山自取之耳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处未得
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四上二阳居外为客亦旅象也以在本位故为旅于
卷四 第 57b 页 WYG0051-0156d.png
处而未行九三焚次童仆已丧于二资斧并归于四
故四于处安坐以得之宜其快矣然唇亡齿寒虞将
不腊见微知著者其心能快乎未得位者阳在内为
主则得位在外为客不得位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外体本乾五来成离文明之鸟自下而上以射得之
乾有三矣离得其二其一坎矢盖焚次之旅已亡之
矣火在山上本无誉命惟上来居二则以多誉而成
卷四 第 58a 页 WYG0051-0157a.png
巽命矣雷风之恒其为终事乎上在卦终离火炎上
故象传曰上逮也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象曰
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上九居旅之终处离之上焚巢之灾知不免矣旅人
五也三画卦五为人位五自三来亦旅也或疑上九
自笑自号故别之曰旅人五离之主焚巢之人也曷
为先笑后号先笑以巢焚而鸟去也后号以离变而
卷四 第 58b 页 WYG0051-0157b.png
牛丧也焚人之巢方以为快心丧已之牛始悔其失
讣上固凶而五岂其利哉小人之害人而自害者大
率如斯象传曰终莫之闻盖一小人方号而一小人
又踵而为之矣其闻而知戒者谁哉
䷸巽䷠时来遁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一阴伏于二阳之下气乘虚入故为巽其象为风取
其柔而善入也重之则为随风卦自遁来大象成巽
卷四 第 59a 页 WYG0051-0157c.png
二与四易为重巽天地之气盛则重纯则重八纯卦
皆气之极盛而无杂者也巽处西南后天坤位风从
地起坤之初画也发于土囊之口其遁之象乎不崇
朝而遍天下其巽之象乎圣人于此有戒心焉于遁
曰亨于巽曰小亨遁四阳聚而四五有应小人有依
附君子之心君子犹有亨道巽二阴分而上下无应
小人有自立门户之志小人已有亨道矣遁曰小利
贞而巽曰利往利见者遁阴在下恶其进而侵阳巽
卷四 第 59b 页 WYG0051-0157d.png
阴已上冀其柔而顺刚也风之为物遇阴则阴邪入
遇阳则阳德行利往利见申命行事皆阴而用之以
阳也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
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巽本乾体交坤为巽为天之命令天无言八风行而
四时之气变犹之言也重之则命令之申反复而周
遍天心之爱物与王者之爱民同一丁宁告戒而万
卷四 第 60a 页 WYG0051-0158a.png
物于是乎齐巽之大用也以卦体观之二五刚中而
五得中正有阳刚中正之德而巽以出之则志得行
而无阻格之患如巽风之和柔易入矣初四二柔为
巽之主而居二阳之下有巽顺而无违忤天下无不
可喻之人心此小之所以亨也以此攸往则初与四
得见二五之大人可以无往不利矣人谓巽为一阴
用事而圣人曰刚巽曰顺刚是巽风之行以阳德为
之主而阴凝散邪慝消乃用巽之善道也以卦变言
卷四 第 60b 页 WYG0051-0158b.png
之则遁之六二位本中正四与互易而处其下是刚
巽乎中正而六二上居心位其志得行又二往四而
在五之下得见九五之大人皆小之所以亨也于义
尤切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随风所以动物申命所以行事君子有不令而行之
德而后有申命而行之事非刚巽中正而求柔之顺
刚不可得也徒感人以言其本浅矣
卷四 第 61a 页 WYG0051-0158c.png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
贞志治也
卦为随风内巽初命也外巽申命也又外巽已出之
命也内巽继出之命也在巽之初为发号施令之始
贵果决以昭信从若进退不果是示民以贰也不武
甚矣武人之贞其即五之先庚后庚与初与四应而
无刚德巽之进退患在志疑能以震行则志治矣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象曰纷若之吉
卷四 第 61b 页 WYG0051-0158d.png
得中也
二上两爻皆有巽在床下之象合遁卦观之其象始
见巽之为象下一奇一耦床也上一奇人也如人卧
于床之象二在遁之四合二三四成巽而下复有一
耦是巽在床下也再以本卦观之上巽似人在床而
下又有一巽亦为巽在床下故两爻之取象同似人
为阴邪所中而病卧于床势将不起幸四巽于中正
而居二谨慎防维移他所以避之互体兑为口史巫
卷四 第 62a 页 WYG0051-0159a.png
也又为倒兑故有用史巫纷若之象谨疾如此吉而
无咎可以霍然矣四居上之下因巽乎中正而得居
下卦之中故为得中中者刚柔不偏之谓也
九三频巽吝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三居巽体之上外体又巽故为频巽犹震三曰震苏
苏也然震三以震而行则恐惧修省而可无青若巽
之三质本过刚而居上下二巽之中为柔所制既不
能令又不受命吝之道也志穷言心位阴虚而穷阳
卷四 第 62b 页 WYG0051-0159b.png
刚之志无所施也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六四自贞之悔应有悔者能不与初阴为伍上而居
四仍得其正故为悔亡二本在田上而之四互离为
网罟为戈兵田之具也互离为雉互兑为羊巽体为
鸡田之品也风高则能落物故为田而能获之象象
传曰有功盖风在上则为功解愠阜财风之德也若
初之进退风斯下矣
卷四 第 63a 页 WYG0051-0159c.png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吉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爻义虞仲翔云得位处中故贞吉悔亡无不利
也震巽相薄雷风无形当变之震矣巽究为躁卦故
无初有终震庚也与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同义五
动成蛊乾成于甲震成于庚阴阳天地之终始故经
举甲庚于蛊彖巽五也按风之为物阴气所乘有声
无形走窍抵虚能散善侵阴之最为难制者也六子
卷四 第 63b 页 WYG0051-0159d.png
中制之者惟雷乎奋迅之气发而成声搏击所施无
有潜伏而不散者天地感通之理人心剥复之几固
如是也且善念动则能思道味入则能动风雷为益
雷风为恒风之与雷天道人事之大用也圣人于巽
五发之示人以善用风雷也九五变则为蛊风疾也
五得位处中能守其中正而不变故吉而悔亡无不
利变则不贞而有悔矣震巽互为变者也震之究为
蕃鲜变巽也巽之究为躁卦变震也故初失正终得
卷四 第 64a 页 WYG0051-0160a.png
位而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外卦巽内卦震益也后庚
三日内卦巽外卦震恒也不为山下有风之灾而得
雷风相与之吉武人之贞无不利矣此圣人系爻之
旨与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象曰巽在床下上穷
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上九以阳刚居巽之上巽之究也故巽在床下象与
二同而吉凶则异阳画中实为资斧下有巽风而阳
卷四 第 64b 页 WYG0051-0160b.png
刚已亢风高实落则资斧丧而中实者虚矣下复则
为武人之贞若固守不变虽正亦凶象传曰上穷巽
之究命之终也穷上而不知反其能久乎故又曰正
乎凶也
䷹兑䷡时来大壮
兑亨利贞
兑为口又为说说在心口吐纳之人心喜说则气舒
而口开故说之象见于口然自说者兑而说人心者
卷四 第 65a 页 WYG0051-0160c.png
亦兑兑非阳德所宜阴柔主之重兑自大壮来虞仲
翔云五之三也四阳充实气畅达而外舒有喜说之
意又二阴在上势逼于阳柔媚求容亦说之象其大
象本兑也至五来居三三上居五则二体皆兑内欲
外诱交相牵引而阳德不纯矣阳舒则阴易侵情胜
则邪易入故说虽有亨道而必利在贞固也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
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
卷四 第 65b 页 WYG0051-0160d.png
民劝矣哉
兑说也人心义理之悦不在言语口舌故说去言为
兑而兑所以为悦刚中柔外说之义也非道之说其
中不刚失说之义矣必揆之天理而顺徵之人心而
应斯为说之贞好佚恶劳好生恶死民之情也纵欲
徇情以为说说之不以道者也理义悦心则虽劳犹
佚虽死犹生说至民劝说道之至大者乎○三之五
顺天之象五之三应人之象兑为毁折为附决阳君
卷四 第 66a 页 WYG0051-0161a.png
阴民说在三忘劳之象说在上忘死之象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两泽相丽互相滋益重兑之象与朋友讲习义理以
兑口说心说之至正者也
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说之道以无比无应为和初阳在下元善未漓物交
未起二亦阳爻无私比也四亦刚正无客感也以此
而说何所乖戾顺天应人和之至矣其吉可知行未
卷四 第 66b 页 WYG0051-0161b.png
疑言在初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九二在内体之中六三在上是阳刚中实而喜说外
见者正彖所谓刚中而柔外也三自五来说不以道
故为有悔惟二以中寔孚之则阴邪去而说得其正
故为孚兑而其占吉而悔亡三之悔在心位之下二
自下孚之而心乃无非道之说矣故象传曰信志也
六三来兑凶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卷四 第 67a 页 WYG0051-0161c.png
三本大壮之五来居于三而内之乾体成兑故曰来
兑阴柔不中正说不以道又在四心位之下以此自
说则为徇欲以此说人则为鲜仁其凶可知象传曰
位不当以居心位之下而不中正也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四居心位内有兑口自下向之见可欲而动矣危微
之际商而未宁盖四以阳居阴刚德未纯下与三比
理欲交战固不免也然兑之来非喜也疾也心其可
卷四 第 67b 页 WYG0051-0161d.png
有疾乎严其介绝其来则无疾而有喜矣象传变其
辞曰有庆盖喜犹系乎人而庆则纯乎天也
九五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大壮之三进而居五夬象也曰孚于剥何也著上六
之罪状也以为是乃剥硕果者耳得其主名则应夬
而去之乃孚之何也曰此即夬之孚号有厉者也九
五刚中非终与上为比者健而说决而和刚长乃终
则剥阳者去而五之刚德全矣以说道决之说以犯
卷四 第 68a 页 WYG0051-0162a.png
难民忘其死人知夬之为夬乌知兑之为夬乎哉故
象传曰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六三兑在内内欲也上六兑在外外诱也三四五互
巽内之兑也以巽入而后说之潜滋暗长隐微之兑
也至在上则焜耀于耳目之前纷华靡丽出见而慕
孟子曰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外引而内亦来此疾
非商兑者所能介其惟孚于剥者乎象传曰未光阳
卷四 第 68b 页 WYG0051-0162b.png
在上为光明孚则光光则无引之者矣
䷺涣䷋时来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彖曰涣亨刚来而不
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
川乘木有功也
涣之为卦自否而来方否之时天地不交天下无邦
非有以涣之则上下否塞相率以至于剥耳故否之
四曰有命五曰休否上曰倾否望其涣也何以涣之
卷四 第 69a 页 WYG0051-0162c.png
三阴在下牵连固结进而逼阳三阳将日消日退王
者之号令不行四海之人心已去犹人之一身阳浮
于上下体痿痹不能运动非阳气下行袪其阴寒势
将不起此否之用涣惟三阳渐次下复涣其群阴以
回天运而已观之卦象乾之四下居于二适当坤体
之中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分阴之党植泰之基
也坤之中上而居四又为坤体之初使乾元下得中
位虽内象成坎而互体为震雷动地中外卦成巽风
卷四 第 69b 页 WYG0051-0162d.png
行天上由是阳德行地气通而天地交矣此涣之大
用也旧解与萃卦同失其义矣
复之道缓涣之道速复自下浸长微阳动于重泉涣
则破其中坚转机运于方寸四为心位又为乾元四
下居二化否为泰在王者之一心所谓德之流行速
于置邮传命也
刚来不穷向以坎水流行为解似矣涣以自否之泰
为义泰之初九曰拔茅连茹一阳既复三阳气类相同
卷四 第 70a 页 WYG0051-0163a.png
必有汇征之吉故曰来而不穷柔得位上同向以居
阴得正上顺九五为解刚柔异质何以为同盖一阴
得位乎外下二阴亦将上而同之以成泰也萃之王
假有庙指九五言此曰王乃在中非九五也四以乾
之初画下居坤中故曰在中新复之邦先立庙以格
天心固邦本涣之首务也乘木有功亦用涣济否之
事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卷四 第 70b 页 WYG0051-0163b.png
一阳在上为天位三四五互艮为丘享帝之象坎宗
庙之位故为立庙享帝于圜丘立庙于坎地萃之孝
享用牲王者合万国之欢心以事先王涣之享帝立
庙五者积一心之精诚以通幽穆事同而义各有当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下体本坤坤为牝马顺而不壮以刚居中则为美脊
为亟心其中壮矣然一阴在上为下首一阴在下为
卷四 第 71a 页 WYG0051-0163c.png
薄蹄马取健行尤在乎足其如初之薄蹄何圣人虑
阴之陷阳也故勖之曰用拯马壮吉盖顺而健行即
所以拯之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去国曰奔机与几同诗或授之几家语仰视榱桷俯
察几筵祭祀之几也王者立庙则庙中设几筵以祭
故虞仲翔谓为庙中之机下耦画为足上覆一奇似
机之象二本否之四下逼三阴故来奔而居二谓之
卷四 第 71b 页 WYG0051-0163d.png
曰奔则载主辞墓而行所奔之地立庙以奉祀事王
者则为坛以享帝此去国之礼也自悔之贞来而不
穷故能悔亡象传曰得愿天地交泰固所愿也四来
居二已得之矣
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艮为躬否二三四互艮躬之象也因四来居二而三
四五复互艮其躬涣矣三在水之上风之下不安其
位而幡然自涣其躬上同于四阴阳交泰何悔之有
卷四 第 72a 页 WYG0051-0164a.png
象传曰志在外二上居心位其志在外故二阴随志
而上同躬之涣志涣之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涣其群元
吉光大也
三阴在内为群四下之二其群涣矣九四乾之初画
本有元德交坤之中元德能亨何吉如之三四五互
艮为丘积土成丘涣群之力也阴阳正配曰夷四在
心位初者四之夷主也乃心之所思不在初而在二
卷四 第 72b 页 WYG0051-0164b.png
盖三阴当涣之时风雷之益下固不如心位之得中
也坎体为月盛满成乾故象传曰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五为尊位王者所居自奔机立庙而后以新造之邦
为大号之涣申命行事王居不在五而在二矣殷周
之迁国岂犹是亳邑之旧都邠岐之故土乎盘庚洛
诰以谋则同以卜则协又何咎焉象传曰正位王则
正位在中而五亦正位居体帝乙归妹洵为元吉矣匪
卷四 第 73a 页 WYG0051-0164c.png
夷所思此之谓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逖与惕同六三坎体为血九三乾体为惕否之三阴
至是庙机已奔王居已涣所存者三耳上在卦终倾
否之位宁系其私应而不知变计耶惟涣坎之血出
乾之惕则三阳尽复而泰象成上能如是复何咎哉
然则三之涣躬乃自涣其血也象传曰远害内之三
阴一能拯马一能涣丘惟三为害去其血远害之道也
卷四 第 73b 页 WYG0051-0164d.png
䷻节䷊时来泰
节亨苦节不可贞
节自泰来三阴三阳其气适均然天地之气盈虚无
常非有以节之即生过中不均之患故其道贵节为
卦上坎下兑分乾之三以节坤五分坤之五以节乾
三参伍以变盈虚有制此无有馀彼无不足节之道
也以卦象观之坎水流行兑泽纳之容蓄有地非赴
壑趋海而不知止宣泄以时非屯膏遏防而不能用
卷四 第 74a 页 WYG0051-0165a.png
节之象也其来有源其出有节及物之功不穷是以
能亨夫道者中而已矣节其过所以归于中彼不知
节者固失节之太过亦为苦节非适中久远之道故
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
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
度不伤财不害民
三五互易刚柔固分然柔分其五而刚分其三节之
卷四 第 74b 页 WYG0051-0165b.png
中有道焉阳刚质也本也阴柔文也末也质具而文
附本立而末从故分刚之三节其外之有馀分柔之
五节其中之过盛柔下居乾三不嫌于偏刚上居坤
五乃得其中犹乾主始而坤作成之道也苦节道穷
三上为贞位则山泽为损矣过而不节与节而仍过
有同患焉坎险所以为限制为加忧为劳卦而说以
行之本人情循天则礼和而至节乃不苦矣阳刚居
五节之位也履中体正节之德也既有其位又有其
卷四 第 75a 页 WYG0051-0165c.png
德制作礼乐而民信从节之通也天有四时刚柔相
节过燠过寒乍燠乍寒则苦矣天地之数六十岁三
百有六十而节卦适当上下经之六十为爻三百六
十合天地之数符四时之节也圣人观节道以制度
本坎水之行为兑泽之止量入为出以节民财时使
薄敛以节民力不伤不害而节道得中矣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节说文曰竹约也竹名筠以其节均而有分限也圣
卷四 第 75b 页 WYG0051-0165d.png
人截以为律而数度出德行成以节天下则天下无
不受其节矣今观泽上有水盈则溢平则钟有节之
象焉制之议之分刚柔而得其中节之用也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内体本乾一阳上分当位而通兑泽受之二阳在下
泽内之水也一阴在上泽上之堤也初居下体泽底
连亘水钟而不漏如居室然户之内为户庭门之内
为门庭二为户三为门初在户内主蓄而不主出上
卷四 第 76a 页 WYG0051-0166a.png
有一阳如单扉之户故有不出户庭之象节非主于
不出也道之通塞存乎时地初处其塞以不出为节
得节之宜矣夫何咎
九二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九二在初之上二阳浸长其水已盈又近兑口其时
当出胡致堂云初兑体于时为酉阖户之象二互震
于时为卯辟户之象何元子云九二无凶象曰不出
门庭凶者反言之也言二宜出乎门庭也盖初二两
卷四 第 76b 页 WYG0051-0166b.png
爻一通一塞初之时当塞故不出而无咎二之时当
通故不出而取凶节道贵乎得时初九于乾为勿用
九二于乾主利见唯其时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三兑口上开能宣而不能节阴柔不中正昧于启
闭之时故有不节而嗟之象然满而不溢无竭泽之
虞无决防之患故无咎象传曰谁咎其口本然无所
归咎也泽口出水有声故有嗟象
卷四 第 77a 页 WYG0051-0166c.png
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一阴在坎之下居阴得正承上之流而下注于泽无
将无迎不滞不泄安节之象也其亨宜矣象传曰承
上道上有中正之主四居下而承流得坎之通矣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以乾之三往坤之五互亦艮土稼穑作甘中正之味
五其有焉当位以节中正以通礼乐制度为世法则
五以甘为节天下亦受其节而甘之往而有尚其吉
卷四 第 77b 页 WYG0051-0166d.png
宜矣象传曰居位中以明五之往乃自三往五居位
之中非自五他往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上六居坎之上坎水下行在其上者惟扃钥闭塞而
已下又互艮以险极而处艮山之上限制严峻苦节
之象固守不变是绝物也故虽正亦凶以其刻苦自
节故得悔亡象传曰道穷节至于无可节则节之道
穷矣节道所以贵于中正也
卷四 第 78a 页 WYG0051-0167a.png
䷼中孚䷠时来遁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
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
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孚说文云卵孚也从爪从子朱子云中孚与小过都
是有飞鸟之象中孚是个卵象是鸟之未出壳底孚
亦是那膜字意思所以卦中都说鸣鹤翰音之类又
云豚鱼吉这卦中须见得有个豚鱼之象虞仲翔谓
卷四 第 78b 页 WYG0051-0167b.png
讼四之初也豚鱼谓三四也艮为山陆豚所处三为
兑泽鱼所在朱子发曰中孚六四即讼坎之初坎为
豕其初为豚以此推之豚鱼为二物谓为江豚者误
也凡卦中言孚者皆有坎象坎为中实阳实则能孚
而阴应之故阴阳相比得坎半体者亦称孚若阳与
阳彼此皆实无所事孚矣卦名中孚自讼而来上巽
一阴在下五孚之下兑一阴在上二孚之合二体言
则所孚者皆在中故曰中孚又以象言外刚如卵壳
卷四 第 79a 页 WYG0051-0167c.png
内柔如卵中未化之子上下四阳合而抱之亦为中
孚孚则以阳感阴而使其自化也君子之至诚动物下
至昆虫草木无不感通而咸若有如是矣
二阴在内阳刚得中二说而五巽内说而外巽得感
孚之道以此为孚可以化邦矣合四阳之力而惟阴
是孚至翰音登天而孚者乃化故曰惟天下至诚为
能化信之至也豚鱼之吉岂易言乎讼下体坎四之
初为涉川内外皆贞其中乃孚应天则孚而为乾矣
卷四 第 79b 页 WYG0051-0167d.png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未决而议兑说之义既决而缓巽顺之义议则巽入
而得其情缓则兑说而宽其辟狱与死兑秋之肃议
与缓巽风之和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孚本在下九自四来而易置之使得上就刚中之五
而已自下藉之其虑度绸缪者甚周可得吉矣而初
之心未已也时时虞备虞有他虞而不敢燕安自处恩
卷四 第 80a 页 WYG0051-0168a.png
斯勤斯育子之闵斯在初已如是矣象传曰志未变
非初之志未变乃志在四也四未变而初敢燕耶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象
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内本坎体四自初往则三四皆二之子也坎如小过
有飞鸟之象在下则不飞而伏三四五互艮二在艮
山下为阴兑口为鸣故有鸣鹤在阴之象三四本其
同体二三四互震亦同体一体则相应故有鸣鹤子
卷四 第 80b 页 WYG0051-0168b.png
和之象阳刚得中好爵也爵者雀也其鸣节节足足
故象其形为酌器大夫以上与燕享然后赐爵因谓
命秩为爵夫式榖似之凡物皆愿子之肖已况刚中
之鹤鸣应律舞应节尤非节节足足者比乎靡与縻
同鸟之抱子绸缪缱绻旦夕不离有縻之意二之诚
信如是口之所鸣乃其中心之愿邦可化天地可动
而其子有不孚者乎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罢位不
卷四 第 81a 页 WYG0051-0168c.png
当也
三本坎体变为兑口中互震艮得气不纯孚之难化
者也四与三俱阴四自初来本同体而为二体故曰
得敌鼓鼓其翅互震故鼓互艮故罢坎为加忧故泣
兑口为说故歌阴柔不中正其位不当故有此象小
人在君子之前其忌嫉变幻之状亦犹是耳然君子
不以其难孚而弃之好爵之縻矢其精诚胶固不解
以说以巽而俟其自化则信及豚鱼之义也
卷四 第 81b 页 WYG0051-0168d.png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月至望成乾四将孚而化乾几望之象也讼之外体
本乾为马四本坎之初则薄蹄之马两马为匹四变
乾则有乾无坎止一马而匹亡矣六四居阴得正上
近九五故易感孚无咎之道也象传以绝类上释之
四与三类绝类而上上应乎天四之谓与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何元子云九五九二同德相应包裹二阴以成中孚
卷四 第 82a 页 WYG0051-0169a.png
上维下系若固结之而不可解巽体为绳互艮为手
挛之象也此卦中虚而二五中寔五又为之主则使
一卦六爻如一气然而靡不为之用者惟九五也二
在下故曰縻五在上故曰挛诚信感孚一体相联毫
无间隔可以致豚鱼之吉而得化邦之效又何咎乎
二中体居下其孚也难五中体居上其孚也易二之
縻父孚其子其辞缠绵五之挛君孚其民其德深厚
象传一曰中心愿一曰位正当其以此与
卷四 第 82b 页 WYG0051-0169b.png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居卦之上为孚之终四当其时固已应天即三之兑
口亦化其鼓罢而为翰变其歌泣而成音飞鸣以登
天之象然三之登天非应天也与上互易乃兑口之
向天也以阴柔不中正之质终不能得好爵之縻则
率其鴂舌之音戾天以成夬象而已孚号之凶其可
长乎世有小人至君子不得已而为四凶之放真豚
鱼之不若者耳在圣人系卦之意本欲孚二阴以成
卷四 第 83a 页 WYG0051-0169c.png
纯乾而势终不能变而为夬固有所不得已也
䷽小过䷒时来临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
下大吉
卦至中孚阴在阳中犹可孚也至小过而阳在阴中
其象似坎四阴合力陷阳而阳不可支矣中孚刚得
中刚用事小过柔得中柔用事阳困于中不得其平
而有音圣人于音之上下而示人以升降转移之机
卷四 第 83b 页 WYG0051-0169d.png
焉小过本临二阳浸长其气方盛积而三阳为泰四
阳为壮由夬而乾皆阳自下长阴未尝降而下也阳
不长而升则凌虚而上犹鸟之飞空而阴得下侵授
之以柄阳且坐困其中矣是小者过也阳为之也小
者既亨君子处之惟利在贞固而已可小事不可大
事贞之道也圣人仰观飞鸟而得其象二阳为身四
阴为翼鸟之飞也以翼而身随之身不得为政也但
遗之音而已周省贞云小过轻重内外倒置象鸟之
卷四 第 84a 页 WYG0051-0170a.png
飞其权尽归于翼矣何元子云上卦震为鸣约象兑
为口下卦艮为止横飞之鸟其势迅疾身虽飞过而
其音声止于所鸣之处尚留遗于人耳陶诗所云来
雁有遗声是也然鸟之飞鸣率乎性因乎时飞而上
上而不止则化以上而消也飞而下下而能止则孳
以下而长也鸣而上其音哀厉噍杀之声也鸣而下
其音睍睆和平之响也君子听之可以知阴阳升降
之理矣不宜上宜下为阳谋也阳无端而上以成小
卷四 第 84b 页 WYG0051-0170b.png
过其可上而不下乎能下则大者吉矣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时贞与时行也柔得中
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
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小者既过何以能亨物过盛则将哀是亦阳德可亨
之时也一阳在内卦之上尚居亨位君子当过之时
小人道长道在贞固心愈劼毖守愈坚确时过而我
亦以过行之也夫过非以多寡计六十四卦中一阳
卷四 第 85a 页 WYG0051-0170c.png
二阳之卦多矣得中得位则一阳非少不得中得位
则四阴五阴非多惟小过则数既不均而柔得中刚
失位力亦不敌乃为过也古人内事用柔日外事用
刚日稽疑作内则吉作外则凶此小事大事用柔用
刚之道也君子于小过之时宜小而不宜大用柔而
不用刚亦率是道而已上何以逆下何以顺浮阳上
行则日消归根复命则日长顺逆之理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
卷四 第 85b 页 WYG0051-0170d.png
乎俭
雷在地则豫雷在山则过山上有雷其本已离其势
不继将散于空耳过恭过哀过俭君子因时之过而
敦本崇实所以抑其上而就下也
初六飞鸟以凶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四阴皆挟阳以飞上而不下者也其位复有不同何
元子云四阴据用事之地其翼也二阳囚于内其腹
背也翼欲往腹背不能止翼欲止腹背不能作也故
卷四 第 86a 页 WYG0051-0171a.png
飞鸟之制在翼初二五上皆翼也独初上言之何也
飞鸟不在翼而在翰翰者翼之锐也初上则其翰也
又初上变则两体皆成离离为飞鸟故独于两爻称
飞鸟其论精矣第卦以二五为得中用事则鸟之飞
在翰而以之者翼也二五不举翼初上之翰垂矣故
初上之飞必归狱于二五之主使也象传曰不可如
何初在下柔翰也其如二以之何非其罪而凶不免
小人之好为人用者有如是夫
卷四 第 86b 页 WYG0051-0171b.png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
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彖义以小者过盛为言象义以过往为言物过盛则
当过而往矣位有上下而尊卑定二以阴柔在下以
一家言三其父四其祖也以爵位言五其君四其臣
也乃敢恃其党类为不逞之谋乎惟速飞而过之则
四下之二二上之四外体成坤而遇其妣亲亲之道
全矣二往居四在五之下不及其君而过其臣尊尊
卷四 第 87a 页 WYG0051-0171c.png
之义得矣由是上坤下巽地风为升过而能改无咎
之道也象传曰臣不可过四在臣位过而上则及其
君矣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

二阳陷四阴之中处重险之地不能固守势必过而
之上三之过欲过四而上也虚阳愈浮乃自趋消退
耳故戒之以弗过惟以艮止之力下防二阴不至受
卷四 第 87b 页 WYG0051-0171d.png
其侵逼斯贞固之道也倘自处稍疏防闲不密阴邪
乘间而入则戕之者至其凶甚矣盖三四二阳三犹
未离乎贞四已离而之悔故四之利贞利在遇三之
利贞利在防惟三能防而不为所戕则二过而遇四
也吉凶之介在上下往来而已故曰吉凶悔吝生乎
动也象传曰凶如何为三危之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象曰弗过
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卷四 第 88a 页 WYG0051-0172a.png
四虽困于阴中有三在下阴之戕害未遽及已下与
二易心德可亨故为无咎勿过遇之仍六二爻辞言
言二为三所防不受其戕必上而过祖四固不可过
而上往惟俟二来而与之遇则可下而居二矣然震
体决躁故又戒以往则危厉必宜戒儆又处宜下之
时勿用固守其位以为永贞二来遇则已亦下而居
二地风成升小过之所以亨也象传曰位不当以在
四也终不可长上逆也三四同处小过一艮止一震
卷四 第 88b 页 WYG0051-0172b.png
动性情不同一宜防一宜遇地位不同圣人系辞因
人因地因时其义精其旨远矣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云
不雨已上也
卦之大象似坎坎为水三四五互兑泽中之水上震
下艮山上有雷亦有雨象然上震动而下艮止泽水
不流下又互巽巽风能散故为密云不雨之象兑居
正西故曰西郊夫有雨象而不雨者以大象似坎实
卷四 第 89a 页 WYG0051-0172c.png
未成坎而离鸟犹飞也三为公位二在艮山之下中
虚为穴三弋取之则成坎体雷水为解而雷雨大作
矣夫弋小事也弋取在穴之鸟物之小者也然合乎
不宜上宜下之机而小之过者已解非以小事而成
大事因小过而得大吉与象传曰已上四上之五三
下之二俱成坎象然五为已上不若三之宜下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象曰弗遇过
之已亢也
卷四 第 89b 页 WYG0051-0172d.png
飞而至上其高极矣在其下者可使彼下而遇我我
上而过彼乎上震体动极戾天之性未已也鸟之飞
也以翼翼之飞也以翰翰飞登天鸟丽之而上凶其
可免耶鸟本无凶离之而凶阳本无凶亦丽之而凶
矣自外至曰灾自已作曰眚人归罪于上六圣人特
原情以断之鸟之飞自作也离之而飞鸟不可如何
外至也象传曰已亢知其亢则不宜上宜下矣
䷾既济䷊时来泰
卷四 第 90a 页 WYG0051-0173a.png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泰否乾坤合也既未济坎离合也合而交则为泰既
济合而不交则为否未济故既济之象似泰未济之
象似否然既济似泰而泰之二五易否之兆形矣未
济似否而否之二五易泰之机见矣是泰否者乾坤
之中而既未济泰否之始也圣人以终六十四卦易
道所以无穷与
济涉水也坎离并用而卦以济名非言涉水也卦自
卷四 第 90b 页 WYG0051-0173b.png
泰来乾二之五也乾坤交为泰乾坤各以中交为既
济卦至此二气平六府治天道应于上人事成于下
极治之象也而圣人有忧之系辞曰亨小利贞初吉
终乱此亦忧盛危明之心而见微知著实有其象也
泰之彖曰小往大来否之彖曰大往小来读易者可
以悟矣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
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卷四 第 91a 页 WYG0051-0173c.png
杨廷秀曰泰天地之明交也既济水火之明交而天
地之互交也故泰者既济之纯既济者泰之杂也
自泰之外孰有如既济之吉亨者火炎上也降而居
下水润下也腾而居上此水火之明爻也初与三五
皆乾分而下于三阴二四与上皆坤分而上于三阳
此天地之互交也天地通气水火济饪此其为既济
与彖曰亨小利贞传何以曰小者亨泰三阳在内阳
德方亨既济则乾二往五坤五之二柔在内而得中
卷四 第 91b 页 WYG0051-0173d.png
操用事之权据方兴之位非小者亨乎泰三阴居利
贞之位既济则坤五下居乾二大往小来之机已动
小者不贞势将来下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矣小贞
则安于外内体二阳未动尚不至变而为否小之贞
大之福也故小利于贞也传复申之谓刚柔皆正而
当位能各守其正依然治平之象小宜贞而大亦宜
贞皆扶阳抑阴修吉悖凶之旨也然天道循环人事
往复柔已在内得中阳必往而之外初虽成既济之
卷四 第 92a 页 WYG0051-0174a.png
吉终必致否塞之乱其道必至于穷故又曰思患而
豫防之终止者阳极于上则止而穷矣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钱启新云火之上非水之所可在水在火上水不灭
火火不涸水以气交相为济既济之象君子以思患
而豫防之方得其相济之用即思其相射之患圣人
无时不思患豫防患从阴生防以阳用特于既济之
初吉终乱发其义耳
卷四 第 92b 页 WYG0051-0174b.png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三阳在内共成吉亨二忽有远行车已驾矣初与三
所不愿也初留之不可乃自后而曳其轮至濡尾而
不恤二虽去不反顾初其何以为心圣人观其象而
伤之以婚媾之故而失泰交之朋者二也初何咎焉
象传明之以义见初为泰计非为私计也○泰二五
交为既济二三四互坎为车轮初在下为曳为尾坎
水为濡
卷四 第 93a 页 WYG0051-0174c.png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六二本泰之五以帝乙归妹下而为离配坎为妇妇
以贵行其茀所自有也执茀者谁四与上也执茀者
未及随而茀亦不至丧其茀矣然贵者已行茀将焉
往勿逐自得自已至乙待之七日耳象传明之曰以
中道贵者在中茀在前后其有不得者乎天道升降
理本自然圣人于此爻发之微矣哉○诗翟茀以朝
妇人出门乘车必以茀离为雉又为文明茀象
卷四 第 93b 页 WYG0051-0174d.png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
之惫也
中行已尚乾体已虚至九三而既济之象成矣谁败
我国事者非鬼方耶先天之坤后天之坎极北之境
也夏行北陆离火正炎离为戈兵是用征伐其高宗
中兴之事与然水本克火还用火克功必积久而成
师必丈人乃吉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其道得矣象传
明之曰惫非师老财匮之谓也维彼鬼方炎威之所
卷四 第 94a 页 WYG0051-0175a.png
不至王化之所不行岂薄伐之施即为肤功之奏者
哉三年为期圣人为斯民治安计不得已也三居水
火之交烹饪调燮之位故有伐象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六四当坎离之间见五已之二亦欲下而应初水寒
火燠气候不齐故其治装也既欲禦寒又思备暑繻
有衣袽盖不冬不夏之服也阴柔之质心志犹豫终
日戒行而仍未决其象如此象传曰有所疑地介寒
卷四 第 94b 页 WYG0051-0175b.png
燠欲行未行非疑而何○繻罗繻宜夏袽丝袽宜冬
汉注以繻为濡谓袽为塞舟漏之败絮因卦名济遂
以涉济释之今按六爻俱无涉济之辞亦凿矣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象曰东
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东邻日也西邻月也坤为牛夏祭曰礿卦本泰来内
乾外坤自乾之二往坤成坎坤之五来乾成离是上
卦之坎自东邻而往杀坤之牛下卦之离自西邻而
卷四 第 95a 页 WYG0051-0175c.png
来为夏之礿故东西邻不以现在日月言而原其所
从来言之杀牛冬祭坎也礿夏祭离也冬祭之丰不
如夏祭之薄实受其福小往大来之义也象传恐人
疑爻辞之美九五也故明之曰时时当礿祭则西邻
为离可知五不如二之得时也又曰吉大来盖三阳
相继而往则四上二阴亦牵连而下以居内体是吉
因大往而来也此彖传之所以言小者亨也
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卷四 第 95b 页 WYG0051-0175d.png
水以火而济水盛则溢月以日为光月盈则食上六
处既济之终当盛满之地故有濡其首之象用九以
无首为吉用六以濡首为厉谓天下已定而溺于宴安
危亡无日矣象传曰何可久其初吉终乱之戒与
䷿未济䷋时来否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未济之卦自否而来天地不交气已否塞外乾之五
下而居二内坤之二上而居五天地各以中画交有
卷四 第 96a 页 WYG0051-0176a.png
上下相济之意然火上水下不相为用故为未济一
阳在内天气下行一阴在上地气上达有亨之道狐
阴类也坎为狐小狐以二柔言他卦以阳刚出险为
济此以柔爻上往为济柔往外则刚来内坎险去泰
象成矣故言狐以别于刚汔济濡尾济而未出二虽
往五得中而初在坎下三在坎中尚未出也无攸利
非言狐也狐未济则阴柔在内阳刚不复无所利也
杂卦传曰未济男之穷其以此与
卷四 第 96b 页 WYG0051-0176b.png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
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卦之二五皆得中彖传独以柔得中言以刚下居二
尚陷二阴之中柔上居五独得济险之位也柔得中
则下二柔亦将联翩而上虽未出中已几于济矣狐
几济而濡尾初在坎下也狐之济也以尾尾濡以柔
而不刚也天地之气一终一始递嬗而交济乾为阳
之终姤续之坤为阴之终复续之续其终则终始循
卷四 第 97a 页 WYG0051-0176c.png
环刚柔之运行不息所以成相济之美否之二阳在
上终也五来居二初尚阴柔乾元未复终而无始故
为不续终然岂终于未济哉三阳皆居阴三阴皆位
阳六爻虽不当位而刚柔相应同力合济之道已得
变否为泰在刚能知始以续终则尾不濡而刚乃利
耳六十四卦之终圣人以刚柔相济之义言之此乾
坤所以不敝而至诚所以无息也至哉言乎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卷四 第 97b 页 WYG0051-0176d.png
水火物也水北火南方也水上火下则济火上水下
则未济顾辨而居之何如耳君子于此其既济则思
患豫防其未济则辨物居方盖其慎也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其为物与方多矣类聚群分而吉凶生
体易之君子何所不用其慎哉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初六阴柔在下二其同类已上而得中初欲随之见
险不进汔济而濡其尾亦可羞矣柔懦之夫甘居下
卷四 第 98a 页 WYG0051-0177a.png
流固如是也象传曰不知极物极则反故终则始续
阳极将复之时初宜往矣乃濡滞不行可谓知极者
乎初宜知极知止之功上宜知节得中之诣极者事
理当然之则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二自五来得卦之中揽辔登车有澄清天下之志而
上下二阴陷之曳其轮而不进然二为内卦之主宜
贞固自守以待二阳下复则朋来而获吉矣卦之三
卷四 第 98b 页 WYG0051-0177b.png
阳失位未能得正二之贞吉以得中而能正者正从
中出尤为尽善故象传申言之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六三在坎体之上三四五互坎既在重险之中又下
坎水之上离火复处水火之际阴柔之人其何以堪
卦名未济此其最矣进而至四山下有风其凶可知
利涉大川其血去惕出时乎象传曰位不当当位则
变刚而利涉矣○重坎为大川往与上交上震下巽
卷四 第 99a 页 WYG0051-0177c.png
木道乃行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象曰
贞吉悔亡志行也
四本乾体又在下画乾之震也在外为悔自外之内
则贞而得吉其悔亦亡然自三阳上往下为群阴所
居乃鬼方也炎上之火非可下攻雷以动之伐乃必
克用长子之师行三年之赏盖功不可速成也象传
申之曰志行在心为志心德之元动而下初以震行
卷四 第 99b 页 WYG0051-0177d.png
也○坤为国邑否下本坤三阳下复则为大国矣重
阴在下非元不足以复之故曰复德之本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
晖吉也
六五自内之外宜有悔者贞固不变则吉而无悔圣
人仰观于天离日在上坎月在下月之与日盈虚应
节卦之象也坎离交则月受日光阴阳交则坎成乾
体君子之光盈而有孚之吉至矣悬象著明知日月
卷四 第 100a 页 WYG0051-0178a.png
者其知易乎象传明之曰晖近日为晖及物为光月
魄生光日晖之吉也乾三为君子阳长至三乾体乃
就故称君子之光五为离主故合全体言之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
濡首亦不知节也
日月往来其光相孚盈虚以时脁朒有度坎酒虽饮
而乾体大明何咎之有未济之卦坎上离下月近日
远爻至上九离体将尽自下望之见月而不见日饮
卷四 第 100b 页 WYG0051-0178b.png
酒濡首之象也阴能侵阳月能濡日日月同度则月
未生光而孚月之光已失矣君子观象于天知阴阳
之可孚而不可濡也理欲存亡之几微矣哉象传明
之曰不知节日月有明视乎其节初之濡尾吝而光
亏上之濡首晦而光蚀小狐之害君子之过也上下
经之终圣人特以节言知节则知时知时则知中不
偏不倚发而中节阴阳之义配乎日月天地有节故
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君子法之以自强不息
卷四 第 101a 页 WYG0051-0178c.png

卷四 第 101b 页 WYG0051-0178d.png
周易浅释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