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51-00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浅释卷二
福建巡抚潘思矩撰
䷌同人䷫时来姤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彖曰同人柔得位
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
天下之志
卷二 第 1b 页 WYG0051-0032b.png
乾上离下为同人旧说谓五阳皆欲同二于义未确
易以道阴阳而阴阳之用莫大于水火师比言水也
同人大有言火也水行于地故一阳往来于坤火炎
于天故一阴往来于乾坎寄母体离藏父体也水止
一而火有二一位于南一藏于坎火之于火人见其
同而不见其异水之于火人知其异而不知其同则
水火之用晦而同人之义不明矣
天有五运五行各一地有六气火居其二一君一相
卷二 第 2a 页 WYG0051-0033a.png
阴阳互根水火交济是为同人系辞传曰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金者乾也断金坎离也坎为乾中之人离
为坤中之人天下有火则地中有水矣火在天上则
水比于地矣于野而亨何也二出坤野也人本在野
乾下同之坎中藏火坎离二卦交相为用义取乎同
膏沃光烨而有不亨者乎利涉大川何也六爻无坎
象而曰大川旁通乎师也坤以中画交乾而为同人
乾以中画交坤而为师以水济火而火之用成故五
卷二 第 2b 页 WYG0051-0033b.png
爻辞言大师相遇涉川之义也乾行五也乾不行则
坎水不流大川未涉人未同也行则水火交二人同
心其利断金故曰乾行也明以察之健以决之二人
之心中正而天下之志通矣人之一心水火不交未
见其通则天地万物可知也卦以柔为主而以乾为
行体阴而用阳此其为火之德也与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天与火者一天一火不同也与之则同矣火在天之
卷二 第 3a 页 WYG0051-0033c.png
下而族与物无不见族以类而同物以辨其异于不
同之中得其所以同而天下之志通同人者不同以
人而同以天乃所以善用火也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初居离下体二在其上耦画为门故有同人于门之
象离火上炎静而在下故得无咎出门方为同人初
在门内尚未出与物接故象传曰又谁咎也出则为
伏戎为乘墉能无咎乎
卷二 第 3b 页 WYG0051-0033d.png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二以坤之中画丽乾成离离火外景阳其宗也离必
交坎而济乃丽于宗而不交离火无功能无吝乎二
五正应同心之人二不上同大师相遇故象传曰吝
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
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离为戈兵有戎之象在内为伏互巽为莽伏虽未发
卷二 第 4a 页 WYG0051-0034a.png
莽则易焚离火上画炎炎之势升其高陵将以交乾
也然二宗为吝而五师未遇其能兴乎象传明之曰
敌刚火烁金也曰安行二待坎也乾纳甲坎纳戊自
甲至戊历乙丙丁故为三岁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
则困而反则也
离火在下乾金在上虽有二人尚未同心二伏莽而
三升陵乘墉以攻戎且及四矣四为心位是水火之
卷二 第 4b 页 WYG0051-0034b.png
所交也五居坎体同心以济而乘墉者乃弗克攻庶
其吉乎象传明之曰义弗克治心之道戎宜伏而不
宜兴也离火炎则心失则困而反则有制之者耳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
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二已成离五未成坎坎成而离乃济心乃同故于野
之亨涉川之利于五归之五下居二金断而号坎流
于先也二上居五火扬而笑离成于后也乾用大师
卷二 第 5a 页 WYG0051-0034c.png
离火乃克二五之遇盖其难也五为乾中其动也直
金不克火用水克之而火乃济同人之义其旁通于
师乎象传曰以中直明五为坎也言相克明水制火
也同人之义固以不同同之者与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于野上其郊也二五同心上在心外盖君子之
贞于外者也贞而不变又何悔乎坎离交而志得交
不及上故象传曰志未得也
卷二 第 5b 页 WYG0051-0034d.png
䷍大有䷫时来姤
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
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大有本义云所有之大也离居乾上火在天上无所
不照又六五一阴居尊得中而五阳应之故为大有
乾健离明居尊应天有亨之道夫同一离也在乾之
下则为同人出坤为火在野为人火同于人人之用
也在乾之上则为大有日在天上照临下土火大其
卷二 第 6a 页 WYG0051-0035a.png
有天之用也乾在内体元始而亨离火为礼物嘉其
会故曰元亨
卦之二五皆中也五为尊位建用大中天之事王者
之事与同人六二之得位得中不同小畜阴在四而
上下应心位也大有阴居五而上下应君位也尊位
大中五自有之大也上下应之五所有之大也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行昼夜一周光
无不照刚健文明其孰如之北陆而短南陆而永东
卷二 第 6b 页 WYG0051-0035b.png
西乃中顺轨合道应乎天也经纬不过以时行也王
者法之建皇极而恊五纪是以元亨大有之应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君子不欺暗室小人亦畏皎日日无私照故其在天
也无私者向之有私者避之恶自遏而善自扬天之
命也君子法之以无私为治天命天讨亦不赏而劝
不怒而威而已岂烈日之谓哉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
卷二 第 7a 页 WYG0051-0035c.png

上下五阳皆欲应五初爻在下去日独远承乘比应
皆所不及故为无交又三阳在上不为阴翳故为无
害但地处其潜隐而未见时位使然于初何咎日以
时行交将及初艰以守之则得无咎若躁进妄动乃
其咎矣象传曰大有初九明其位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
败也
卷二 第 7b 页 WYG0051-0035d.png
二与五正应象为大车何也胡云峰曰坤为大舆九
二乾体而曰大车者舆指轸之方而能载者言车则
以其全体而言引之以马之健行之以轮之圜皆乾
象也况九二以刚居柔柔则其虚足以受刚则其健
足以行有大车象其说似是然离乃日也车何以载
之既以全体言则三阳皆载矣何独系之于二且二
居柔其位也何谓虚足以容以此说经经愈晦矣日
光何所不照而能载者惟月九二坎体为月为轮月
卷二 第 8a 页 WYG0051-0036a.png
受日光大车以载乃其象也月受日之光犹臣受君
之宠九二刚中之德能承而六五柔中之德能施也
初无交而二能载以此而往日月代明又何咎乎象
传曰积中不败明二为坎之中也积者光之积也盈
虚以时何败之有
九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享于天子
小人害也
本义云九三居下之上公侯之象刚而得正上有六
卷二 第 8b 页 WYG0051-0036b.png
五之君虚中下贤故为享于天子之象胡云峰云享
有朝享之享有宴享之享本义训享为朝献六五虚
中下贤则又兼宴享之义矣三最近日承日之光犹
臣受君之贶似有宴享之意然离体中虚丽于阳而
为光三以刚正近日助日之光者也若小人阴柔无
光不克享矣本义以朝献言为正象传曰小人害日
光之旁岂容阴翳以蔽之乎小人蔽君之明是为害

卷二 第 9a 页 WYG0051-0036c.png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四与上离之外景也四在下画正照下土自下望之
但见四之光盛而不知其出于五也若假君之明以
为威有臣如此欲无咎得乎四以阳居阴不敢自居
其光而归之于五刚而能柔所以无咎象传曰明辨
晰处近君之位其明难辨其辨难晰书云尔有嘉谋
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
惟我后之德其辨之能晰者与
卷二 第 9b 页 WYG0051-0036d.png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二五正应二在下能载五在上能孚日月代明水火
相济交如之义也夫孚则恩易胜交则权易移柔中
而威下替非吉道也刚健以佐文明不怒而威则元
亨之治其晖吉矣五中虚二中实信以虚而通志以
实而发孚而交也日以烜之威非酷烈又何备焉威
而使人备乃不吉矣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51-0037a.png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上九天位日在天上人所瞻也天在日上气所丽也
下之四阳初二为地三四为人向日者也上则系日
六五柔中应天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刚健文明五
有其德宜有其祐元亨之占其在是矣象传于初上
二爻以大有赞之能有之于初复有之于终此其所
以为大有也王者之吉占也同人大有二卦以先后
天言之同人乾居先天本位离居先天之坤后天之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51-0037b.png
坎火藏水位也故北方之神曰元武大有乾居先天
之坤离居先天之乾正位之火也故南方之神曰朱
鸟同人所以明万物之用大有所以明王者之治也
䷎谦䷖时来剥
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
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
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
之终也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51-0037c.png
坤上艮下为谦本义云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
而顺乎外谦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
其下谦之象也虞仲翔云乾上九来之坤与履旁通
天道下济故亨君子为三艮终万物故君子有终胡
云峰云履者谦之对文王九卦以履谦为首履以兑
一阴蹑于三阳之后履之所以为礼也谦以艮一阳
抑于三阴之下谦之所以制礼也朱子发云处下而
能卑者常也未足以尽谦之义上九降三六三升乎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51-0037d.png
上此谦所以亨也阳在内卦之上亨之位也艮终万
物三为君子止以内体言尚未尽其义也一阳降而
居内体之上为乾之终一阴上而居外卦之上为坤
之终坤之象辞曰无成有终则乾知始而坤代终君
子有终合二体言之也礼行于外故履之阳外著严
而不可犯也谦存于内故谦之阳内藏敛而不敢放
也谦以为履其即履尾之意与
卦自剥来天本在上降三为艮艮为光明是天道下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51-0038a.png
济而光明也地本在下因上来而三往成坤是地道
卑而上行也天下济地处卑谦也天光明地上行亨
也此卦之所以能亨也亨为四德之一能亨者未必
有终惟谦之为德无不受益观剥与谦之为卦居上
而亢盈也则为天地神人之所忌降下而止谦也则
为天地神人之所助一上一下之间而吉凶祸福随
之故尊居内卦之上而其道光明卑处三阴之下而
其德隆盛有终者孰有如谦亨之君子乎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51-0038b.png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一阳在五阴之上阳处至高为多阴处至众为多九
下居三坤爻得三而成阳位至三而止内为阳卦外
为阴卦裒彼益此称物以施而多寡得其平矣君子
之心谦而不敢以已之谦形人之盈以天地神人之
道胥天下化盈为谦乃谦之至德也此君子制礼之
本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51-0038c.png
牧也
三为君子自上而降其德已谦再降而初是谦而又
谦之君子也自三而下涉坎成震用谦而涉德盛礼
恭吉何如之象传曰卑以自牧三在内卦之上谦尊
而光在内卦之下卑不可踰礼卑法地所以自牧此
九德之继复于谦也与卦之六爻以三为主上下五
爻皆其用也知此则可以求圣人系爻之旨矣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51-0038d.png
三下为震震为善鸣二体中虚声闻上达故为鸣谦
初用涉川二乃坎位贞而不变则谦谦君子历二至
初得涉川之吉矣象传明之曰中心得谦而有闻本
于心得岂声音笑貌为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山附于地为剥地中有山为谦不亢于上而止于下
卦之所以为谦也当剥庐战野之时居终始万物之
地其劳大矣然止于上不若复于下之为更谦也乾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51-0039a.png
能终不若坤代终之为有终也君子劳而不伐有功
而不德能下人也二为人位君子下之斯谦而忘其
劳坤之代终惟君子有之矣大哉乾元吉何如之象
传明之曰万民服艮处坤下上三阴已服矣下二阴
犹未服也谦谦而有不服者哉书曰尔惟不矜天下
莫与汝争能尔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此之谓也
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六二鸣谦谦之著闻于外者也四为心位谦之蕴蓄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51-0039b.png
于中者也存心以谦实有其德以此而往何所不利
然谦存诸心宜形诸外动息进退撝而出之则内有
逊志外无惰容表里相符质文兼备矣象传明之曰
不违则谦在内为德在外为则二之鸣得于中心四
之撝依乎天则交养互发之道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
征不服也
五为坤主上下四阴皆其邻也若恃其众而有师中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51-0039c.png
之命三居二以应之是富以其邻谦道失矣三以二
阴在下似有潜伏之心而以谦德下之侵伐之利亦
利用谦而已象传申之曰征不服二阴之不服以三
止于上而未下也劳谦而万民服乃两阶干羽之格
岂劳师动众之谓哉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
用行师征邑国也
三四五互震震为善鸣上与三应其声上达故为鸣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51-0039d.png
谦耦画居初下之邑国也三至二为师历二至初则
师行于下邑矣以不服之征为大川之涉何利如之
二之鸣曰中心得三已涉川四与为应也上之鸣曰
志未得三未行师上应而四不应也征其邑国志乃
大得与谦之为义主乎退让而爻言涉川言行师人
谓济险用众不外乎谦将藉谦以求得志大非君子
之用心也盖始终一谦谦之德其视涉川行师犹造
次颠沛之必于是而已故曰盛德之至也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51-0040a.png
䷏豫䷗时来复
豫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
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
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
之时义大矣哉
震上坤下为豫豫之义为备豫为和豫又为佚豫为
犹豫卦以和豫为主卦体本坤一阳初复有艰难抑
塞之意至由内而动乎外滞者通郁者解而气始舒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51-0040b.png
和矣又四为心位心志畅达而上下顺之和豫可知
故为豫震为长子位在公侯临乎坤土又一阳居四
为气之帅上下五阴顺而震动有建侯行师之象夫
立国分土命将出师因人心之和豫不敢佚豫自安
而为备豫之计尤非犹豫者所能为也顺理以动得
豫道矣若拂人情违众志求逞一已之逸乐或轻举
天下之大事者俱失豫之道者也胡云峰云建侯震
象行师坤象屯有震无坤故不言行师师有坤无震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51-0040c.png
故不言建侯且一阳止于五阴之中为谦一阳动于
五阴之中为豫比之建侯师之行师皆以一阳统五
阴而豫在师比之间故建侯行师兼焉
刚应志行刚本在初应乎心位而志乃得行也吉凶
悔吝生乎动吉止一而凶悔吝三故动之不吉者常
多以动者未必顺也动而得顺顺在动后顺而后动
顺在动先顺则未有不吉者也天地且如之而况建
侯行师乎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天地以顺动而豫也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51-0040d.png
刑清民服圣人以顺动而豫也顺动何以刑清礼乐
兴也谦以制礼豫以作乐礼乐兴则刑罚中而人心
豫矣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
祖考
本义云雷出地奋和之至也先王作乐既象其声又
取其义胡云峰云豫以和为义雷所以发扬化功而
鼓天地之和乐所以发扬功德而召神人之和也曰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51-0041a.png
荐上帝配祖考何也乐之与礼不可暂离大乐与天
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而无节则流以礼用乐
以谦为豫而后人心不荒言荐上帝配祖考则礿祀
蒸尝朝会燕享可知也奸声乱色不陈于前放心邪
志不萌于内而后豫之道为无弊也此圣人之微意
也与
邓元锡云雷天气圣人作乐以应天泽地形圣人制
礼以配地出奋者性故乐由中出以弥性上下者形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51-0041b.png
故礼自外作以制形乐由阳来雷地天地之交也故
调和谐合而乐兴礼自阴作天泽天地之判也故高
下散殊而礼制
初六鸣豫凶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坤之初画黄钟所动上与四应雷动而鸣故为鸣豫
初处建侯之地当行师之时震雷出而坤土鸣凶可
知矣象传申之曰志穷四在心位初与四易阴虚而
穷也夫豫不可溺志不可盈小人得志而鸣有不穷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51-0041c.png
而取凶者乎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

忧悔吝者存乎介几微之际闇者不识明者察焉当
佚乐而虑危亡亦必然之几也二互艮体离艮为限
为石四下为震得离半体日方旦而未终故其介如
石不终日而知之明以决几贞以自守其吉可知二
为坎位变则为师贞则师行而侯建矣象传以中正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51-0041d.png
赞之斯为处豫之极则与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三为兑体阴柔悦人四与之比故三上视以求豫心
位有此嗜欲日深佞幸日进可无悔乎然盱者善伺
而豫者易溺若悔之不速必有悔矣象传申之曰位
不当以三居心位之下而不当也二之贞也不俟终
日四之悔也其可以终日哉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51-0042a.png
大行也
四当心位一阳居之内顺外动卦之所由以为豫者
也大元也卦自剥来九下居四再下于初则大有得
矣当群阴方盛之时岂一心顺豫之日乃犹豫而悔
迟系朋从也然制阴有道宅心有方簪之于发也贯
其下则众发受束而不乱四处群阴之中勿用迟疑
盍幡然下复亦如簪之贯发焉何朋之足患乎象传
申之曰志大行复之谓也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51-0042b.png
六五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
未亡也
二五皆有贞德坤体静故二能见几震体动故五常
不豫雷出奋迅而五以柔中处之贞其疾者也夫吉
凶有几无疾而纵欲死几已动有疾而能贞生意常
存恒而不死疾又奚患焉象传申之曰乘刚以五乘
震刚之上也曰中未亡道心以震动而不亡也人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之谓与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51-0042c.png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上以阴柔居卦之终为昏冥于豫之象豫而至冥其
疾已深其死将至矣然豫由四成则必由四变如速
悔而勿疑渝变其心则上亦所簪之朋也又何咎乎
五之疾已不豫矣上之冥其能不死乎故象传曰何
可长也四为豫主初应三比五乘上极故皆不吉惟
二与四无系爻辞以贞吉归之圣人之垂戒深矣
䷐随䷋时来否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51-0042d.png
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
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随随时也圣人之道不能违时而随之中有微权焉
时有消长道有进退因与时为转移随而不失其正
易之善道也明者随时闇者随人正者随时以得亨
不正者随人而失已故圣人系辞以示随时之义朱
子发云随自否来上九之初也时既否塞三阳上穷
时当下复而上之刚随之而下于初此善随乎时者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51-0043a.png
也否之时相率以随于剥亦时使之然圣人以为非
随也时与为长时与为消则亦何贵于随哉自上九
来而六爻随之以通故系之以元亨利贞无咎也
否之为卦不利君子贞变而为随则易亢为潜刚来
下柔一阳在内为元亨二阳在外为利贞阴阳之气
交通矣以二体言之刚来而下柔下动而上说动而
可说所以为随二随于初三随于四上随于五以阴
从阳也以初九言之上九之初元阳下复而内有元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51-0043b.png
亨外有利贞是大者亨而能贞也否终有咎初善补
过而无咎盖其随也进退因乎时转移妙其用天下
有不动而说以随之者哉随初正所以随时也系辞
传曰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否为随
变也而名之曰随变而不知其变人以为君子随时
而实则君子善变此通变神化之事也故曰随时之
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51-0043c.png
朱子发云雷降于兑息于坤坤晦也泽中有雷向晦
也天地之动静阴阳之明晦自大观言之昼夜之道
也君子随时之道著而易见者莫若随昼夜也昼则
向明而动作夜则向晦而宴息自有天地以来未有
能违之者知此则知用天地阴阳矣君子通乎昼夜
之道而知百姓日用而不知○一日之作息随乎晦
明一身之行藏随乎用舍于以见圣人之时彖传两
随时非误也夫雷动物也藏于泽动而能静息其动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51-0043d.png
所以随时而亦所以待时未有不能静而能动者也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
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否变为随宴息而已宴息非济否致泰之道故取四
下随三而成既济初无正应义不可随四为心位心
官以令百体当随之时官将有渝初贞以待之吉且
自至耦画为门互艮亦门官渝则三出门以应初坎
离交而有既济之功矣象传申言之随之为道从正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51-0044a.png
则吉故官宜渝而初宜贞若舍正而妄有所随必至
如二之有失矣况有功乎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卦名为随而三阴则曰系阴主从人阳主随时随公
而系私也程传云二应五而比初初阳在下小子也
五正应在上丈夫也二若志系于初则失九五之正
应是失丈夫也系小子而失丈夫舍正应而从不正
其咎大矣二有柔顺中正之德非必至于是也当随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51-0044b.png
之时宜为之戒也象传申之曰弗兼与二与五有坎
离交济之应岂能兼与初乎夫随时济否丈夫之事
既不能为丈夫而随人以求济复心志不专而有私
系焉事必不济而人已两失之矣是以圣人深戒之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象曰系丈夫
志舍下也
丈夫谓九四小子亦谓初也三与初同体而欲出门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51-0044c.png
以从四故系丈夫而失小子然三方上系四亦下随
阴不先阳四随三而有求则三上之四与初为应因
系而失者复以求而得矣居阴得正其利可知象传
明之曰志舍下三志在四故舍下而系之抑知失而
复得耶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随有获
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变否为随者初也变随为济者四也四变通以随时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51-0044d.png
则无失而有获贞而不变违时之凶其能免乎然四
非固也恐动而取咎也四虽无应二五有孚坎离待
四以济四识时而下随则内体成离外体成坎日月
以明其道在四之变通耳又何咎乎无失已之咎而
有既济之功此彖之所以为无咎而官之所以贵有
有渝也圣人独于三四两爻系之以随可以知随时
之义矣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51-0045a.png
五以刚中下应六二二为离主五为坎主乃嘉耦也
五不孚上而与二孚五唱二随坎离交济吉何如之
象传曰位正中卦以相随为义随以中正为吉如二
五者其随之至吉者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享于西山象曰拘系之
上穷也
上六以一阴处随之极上无可随势必下系二阴以
成否象兑羊随群乃其性也否泰消长之机实系于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51-0045b.png
此二五既孚外体成坎维此少牢可用冬祭西山兑
地先天坎位九五在上既拘系而复执维之不使下
随二阴而用以享祀斯既济之功成而交泰之基固
矣象传申之曰上穷阴穷于上必反于下及其未下
而制之则不为我害转为我用此扶阳抑阴之微权
也与
䷑蛊䷊时来泰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曰蛊刚上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51-0045c.png
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
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蛊左传医和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
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本义
云坏极而有事也卦自泰来初往之上上来居下大
往小来变泰为否之几也内巽善入风气上升外艮
为止阏而不出蕴积成蛊在人则阴寒下侵元阳上
浮风气入木蛊生其间在世道则女子小人蛊惑用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51-0045d.png
事阳德不振阴沴为灾故其象为女惑男风落山坏
极而有事也蛊之疾中于初六成于上九犹幸二阳
在内二阴在外二与五应阴阳尚交未至成否及今
可治故彖辞曰元亨利涉大川先甲后甲以纳甲言
先甲三日乾在内泰也后甲三日乾在外否也蛊之
初自泰蛊之极为否明致蛊之由则知治蛊之道矣
乾下坤上泰也刚上柔下乾无始而坤无终下卑巽
而上艮止泰之所以为蛊也元亨而天下治初阳往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51-0046a.png
上乾体无元致成蛊象必元气复而阳德亨斯风气
变而天下治疗蛊之良剂非元亨不可也利涉大川
用二五也一卦六爻惟二五有应二五交而事乃济
故二宜往而有事也拨乱反正旋乾转坤之事非寻
常之才所能胜任其惟知天行者乎乾初爻甲之始
乾上爻甲之终泰为先甲否为后甲蛊居其中以乾
之始为乾之终实以泰之始为否之终二三再变则
泰全乎否矣蛊者泰否终始之交天运循环无往不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51-0046b.png
复一阳来复则终者为始而蛊转为泰矣知天行始
可善人事元亨而天下治此治蛊者之所有事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本义云山下有风物坏而有事矣事莫大于二者治
已治人之道也振民取风动之义育德取山止之义
又上互震为振民下互兑为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之蛊
意承考也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51-0046c.png
卦自泰变故有父母之象内乾父也乾成巽失长男
父之蛊也初为巽体本非干蛊之人然蛊由初中则
必由初干初与上交则内体纯乾元亨之德备矣以
巽女而为震男岂非承考之肖子乎治蛊必以元干
蛊必以震有子如此其考复何咎乎乾之三曰厉无
咎以乾体成于三也蛊之初曰厉终吉以乾体复于
初也终则有始其复也卮始必有终其道乃吉蛊初
更难于乾三矣象传申之曰意承考善体亲心斯固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51-0046d.png
仁人孝子之道与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泰坤在上母也坤变艮母之蛊也二与五应故干母
之蛊易之道宜于贞无有以贞为不可者蛊之九二
云不可贞以泰否言也乾之六爻内为元亨外为利
贞泰之彖言亨而不言贞以三阳在内而不在外也
九三艰贞戒其进也愿其贞于内不欲其贞于外也
否之彖不利君子贞三阳在上已居贞位曰不利者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51-0047a.png
君子贞于上则小人否于下以元亨望之故不利君
子贞也蛊之九二乾体之中元亨兼有之上应六五
以干母蛊然母之蛊在上必艮三下复巽初上往则
坤体全而天地成泰交之美若如初之汇征而二亦
连茹而上则变亨为贞而蛊益深矣其可哉故象传
曰得中道也中道元亨之中贞则失其中矣是即泰
言吉亨否言不利君子贞之义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干父之蛊终无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51-0047b.png
咎也
阳大阴小变则为悔三本乾体小来居下乾乃成巽
大之咎也三干父蛊惟乾乾夕惕使小者有悔则巽
初往而艮上来地天为泰大又何咎象传恐人疑
无大咎者不免小有咎故释之曰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初以阴柔居下而四复以阴柔应之是初为父蛊而
四又益其蛊也然阳德内敛则阴不下侵若往而见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51-0047c.png
之乃自取吝耳三与四比三往则成离水火不交其
蛊深矣故象传曰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二多誉五多功五与二应故二之誉惟五用之五为
坤体承乾为配故二干母蛊而五干父蛊阴阳和也
乾坤之中水火为用五下用誉则二上而有功利涉
大川其元亨而天下治之时乎五本在上下而承乾
其德顺也故象传曰承以德也初上易泰为蛊二五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51-0047d.png
易泰为既济如五之干蛊乃干之于未蛊之先者世
敦从而测之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上本乾初往而成艮是蛊之象成于上也乃不事王
侯而高尚其事者曷故上非无事也志在初也父之
蛊在初若标本不辨而有事于上犹益之疾耳潜而
下复居勿用之地人见其高尚之迹而不知其忠爱
之心故象传曰志可则也知此则上岂肥遁之流乎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51-0048a.png
䷒临(二阳画成卦之始)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
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
久也
临上坤下兑二阳爻成卦之始也临之为义与观对
言自下观上为观诸侯述职之事也自上临下为临
天子巡狩之事也礼天子巡方岳觐诸侯有临而后
有观其典至钜卦有六爻五大君之位王畿也上下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51-0048b.png
五爻皆天子时巡临幸之地乾文言曰六位时乘时
乘六龙以御天乘乾即以临坤天子以阳德时巡所
历之方岳皆坤土也一阳初复元善之基二与五应
阳德浸长以卦象观之四阴在上二阳在下以贵下
贱以君临民故其卦为临阳在内长其德元亨而并
系之以利贞乘乾以临方岳周而四时备乾之四德
不已全乎三代改建未尝改月自临至观夏正八月
也在复之卦曰七日来复喜复之不远也临之卦曰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51-0048c.png
八月有凶言消之不久也
刚长则能临浸而长则六位皆其所临矣刚以说进
而柔在上顺之又为内说而外顺九二刚而得中六
五以柔中下应以是为临则得临之道矣元亨利贞
乾之四德乃天之道复进于临阳气日盛乾之道大
亨矣然其端始于复之初居阳得正长而之二大者
之亨以其正也所以上符天道也自坤至临二阴之
去未几由临至观八月之期易至故曰消不久也于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51-0048d.png
其方长而即示之以将消此乾九三之乾乾夕惕所
自来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临之为道莫大于天子而其义通于上下凡官之于
民长之于少大之于小皆临也以阳在下则不专为
王者之事也故大象以君子言然曰无穷无疆则天
子之临在是矣泽之仰受于地者流而不息地之下
注于泽者纳而有容取兑之说以施教而其思无穷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51-0049a.png
取坤之顺以保民而其容无疆天子巡行教敬教孝
有庆有让则教思容保之至大者也
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二阳浸长其势上行乘龙御天六位咸历上之四爻
皆其所临故初二爻辞皆曰咸临初刚在下元善之
长居阳得正德之本也故以贞固为吉象传明之曰
志行正四为心位初与四应是志行于初而得正卦
之所以克全四德者在是可不贞乎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51-0049b.png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二阳在下其势浸长则自泰至乾遍临上之四爻其
卦皆吉而无不利象传曰未顺命临之为卦初与四
应二与五应惟三上两爻不应阴阳之气未通故天
命之行未顺也泰则交而顺矣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既忧之咎不长也
阴柔不中正兑口言甘以巧令悦人者也外向坤土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51-0049c.png
稼穑作甘亦甘之象以此为临尚何所利当阳长之
时其甘将去二三得坎半体又为加忧阳长至此则
乾乾惕厉以忧而得无咎矣象传曰位不当又曰咎
不长以阳临之则乾之九三其卦为泰尚何不当而
有咎乎
六四至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初为地四心位为志
四与初应是心之志下行以至于初初亦上而应四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51-0049d.png
故为至临临道如此夫复何咎故象传曰位当也雷
风之交在四与初其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乎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五居坤中离体为知二五相应二以刚中上行交坤
为坎坎水为知又五居利贞之位贞亦为知故为知
临聪明睿知足以有临大君之宜也以此为临其吉
可知象传明之曰行中二五皆中二行为坎五行为
离日月照临下土君临天下不亦宜乎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51-0050a.png
上六敦临吉无咎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二阳虽长兑体上缺积而未厚上六居阴得正处顺
之极安土敦仁是其德也志在承乾下与三应三忧
而无咎则兑体实而乾体全三之厚上敦之也故为
敦临三上不交本宜有咎敦厚以临则吉而无咎矣
故象传曰志在内也初与二以咸临为义而四五爻
辞以应取象上六爻辞以变应取象临之必长而为
乾内二阳之义也临之先长而为泰外三爻之义也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51-0050b.png
彖言八月有凶以消不久为戒爻辞取变至三阳而
止长不遽长斯消不易消平陂往复圣人慎之于未
消之前也天地交而气通上下交而志同以咸临而
得泰交此临道之所以吉而无咎与
䷓观(四阴画成卦之始)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
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
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51-0050c.png
巽上坤下为观四阴爻成卦之始也说文云观谛视
也谷梁传曰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其卦自否而来四
阴盛长阳道将消八月之卦也九五一爻阳刚中正
居四阴之上其德足以惬群情之仰望而消众志之
觊觎故名之曰观不言阴盛扶阳抑阴之意也下之
观瞻莫大于觐君君之观示莫重于祭祀内则有事
于宗庙外则望秩于山川而群后之来者于是乎观
天子之德焉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胡云峰云祭必先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51-0050d.png
盥盥者未用事之时荐则祭而用事矣圣人至德之
化如将祭而盥孚信在中颙然可仰观之者见其盥
未见其荐已信而仰之不待观其行事而化也九五
中实下孚四阴故为有孚天子巡狩而肆觐群后临
之与观其事相类而气象迥殊上临下则成交泰下
观上则为亢龙一长一消之间圣人不言于观而言
于临意深哉
顺而巽阴之所以承阳下之所以事上也然已阴道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51-0051a.png
用事矣中正则九五以阳德统阴而尽大观之道者
也中者诚之存正者敬之发诗云奏假无言时靡有
争孚之谓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化之谓也大观在
上岂有所作为矫饰以致之哉诚感敬孚而下自化
其用至神此圣人法天道以设教也笃恭而天下平
观之义也或者以鬼神之道解之是狐鸣篝火之术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51-0051b.png
观之为卦二阳在上阳刚之德不行于坤土矣省方
观民是天子以阳德巡行于方岳而交通之也风行
地上天之神道六子皆天所用而风之用至神圣人
神道设教亦象风之行地变化于不自知而已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

以阴居初始生而稚无所知识而远于上故为童蒙
童稚之人限于才地虽无观感之心亦无侵阳之念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51-0051c.png
不至有咎以大观在上而中正之观不能下及于初
其道为吝矣责在君子于小人何尤故象传曰小人
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二居中得正上与五应者也卦自否来闭塞不交
下之坤体阖而不辟故为窥观以女子处之则不失
其正而利君子之观而不能及二其吝更甚于初矣
故象传曰亦可丑也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51-0051d.png
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巽为长女坤体所生故三以四为我生阴柔不中正
志欲进而侵阳以居四之下故视四之进退而已从
之奸邪小人朋比依附而心怀观望其象如此象传
曰未失道四犹臣顺则三亦未至失道进而剥则失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五以阳刚观于坤土之上互艮为光明国之光也诸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51-0052a.png
侯朝贡于王曰宾四阴盛长四居其上进逼二阳观
国之光其心不可问矣幸九五中正以君于上故四
之巽体进退不果圣人称王以戒之当此之时利于
用宾而不利于为寇臣道一失则乱臣贼子人人得
而诛之于四亦何利哉象传明之曰尚宾四之观光
尚在宾位无光可观则匪宾矣君臣交儆之意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观本乾体下之四阴皆乾变而生三四五互艮乾之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51-0052b.png
少男也故五以阴爻为我生时至于观阳道日消阴
柔用事虽上有大观之主权已下移九五在上亦观
其下之情势如何耳若得君子而委任之则可以无
咎国有正人则扶危定倾所重赖也象传申之曰观
民四阴在下小人道长君子不任事权惟下观民心
以卜天命中正之君知固邦本乃观之要道若不中
正而民心已去虽有君子能无咎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51-0052c.png
上九与五同德居于亢位虽贵不任事而老臣忧国
之念惓惓不忘故五观我生而上观其生君臣一心
患难与共忠之至也汲引君子与戮力王室庶无咎
乎象传曰志未平四在心位蓄不臣之志者四也志
一日未平则上固不能一日安耳
䷔噬嗑䷋时来否
噬嗑亨利用狱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
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51-0052d.png
用狱也
震下离上为噬嗑本义云噬齧也嗑合也物有间者
齧而合之也为卦上下两阳而中虚颐口之象九四
一阳间于其中必齧之而后合故为噬嗑其占当得
亨通者有间故不通齧之而合则亨通矣推之人事
谗邪奸宄梗帝王之化者间也物情有间则离贰怨
隙之害生人心有间则放辟邪侈之私起故间隔者
天下之大患也圣人观噬嗑之象以明动之道去其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51-0053a.png
间而合之则无不和且治矣阳动于下上体离明有
亨之义互坎为法律又为刑狱狱所以治间者故利
用狱
朱子发云噬嗑而亨此合两体言噬嗑与亨之义也
夫互体之变难知也圣人于噬嗑彖明言之其所不
言观象玩辞可以类推固者为之将曰艮震颐也责
离而求艮离岂艮哉故曰知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噬
嗑自否来否之时刚柔不交天地闭塞九五之刚分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51-0053b.png
而之初刚下柔也初六之柔分而之五柔上行也刚
柔分则上下交矣动而明则否塞通矣以阴阳言之
震阳也离阴也雷动电明刚柔相交合一而成章则
天地亨矣此以初五互易合两体言之也除间之事
不止于用狱言利用狱者专以六五言噬嗑之用六
五之柔得中而上行下据九四之坎用狱也五君位
惟刚健中正足以当之六五柔中不当位也施之于
用狱则无若柔中之为利矣古之用狱者史以狱成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51-0053c.png
告于正而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之大司寇听于棘木
之下以狱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之以狱之成告于
王王三宥之然后制刑宥之者柔也三宥之然后制
刑者柔中也本义谓卦自益来四五互易于卦变应
然但于刚柔分之义未合凡卦变主时来以十二辟
卦为主乃变之本也胡云峰云动不如雷不能断狱
明不如电不能察狱不柔则失之暴柔而不中则失
之纵狱岂易用哉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51-0053d.png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雷电相须并见之物明罚敕法用狱之事效电之明
如雷之动罚者去间于一时法者消间于百世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六爻之象其辞互见初上二爻以受治之人言而治
狱者可知中四爻以治狱之人言而受治者可知周
官掌囚下罪桎足械也亦曰校震为木为足下本耦
画有趾之象初自五来耦画不见象纳校于屦而下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51-0054a.png
没其趾治之于始罪虽小而必惩故得无咎震为行
械以禁之故象传曰不行也恶不行则无咎矣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卦象颐中四爻齧物之齿也故皆以噬言物之刚柔
噬之难易又从各爻取象六二以柔居柔故所齧之
物亦柔肤柔易齧并灭其鼻入之深也朱子发云艮
阴为肤剥之四亦曰肤二三四互艮为肤又为鼻噬
则柔变刚三之上而艮鼻灭故有此象以柔噬柔其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51-0054b.png
狱易治无咎宜矣象传曰乘刚二下乘初九柔而有
力得刚之助者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六三以阴居阳近离互坎故有噬腊肉遇毒之象何
元子云互坎为豕为毒三为坎之下画离日在上豕
肉受日之暵者肉者六之柔也腊之则坚位刚故也
阴柔不中正治狱如此岂惟难治且肆毒焉小吝宜
矣然柔以治狱其噬未深夫又何咎象传曰位不当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51-0054c.png
二乘刚故得其助三近间故遇其毒其位然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

九四颐中之物三四五互坎象豕三五在外为肉四
中实而体离乃乾胏也带骨而乾其坚难噬治狱者
遇之宜其艰矣然以刚居柔其体中直能以刚正服
之则钧金束矢得其情罪之平惟艰贞自守则吉之
道也四居阴不正故戒以艰贞而象传亦曰未光也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51-0054d.png
艮体未成物在颐中故曰未光胡云峰云骨因九取
象肉因四取象离为乾卦故为乾胏腊肉肉藏骨柔
中有刚六三柔居刚故所噬如之乾胏骨连肉刚中
有柔九四刚居柔故所噬如之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

何元子云三在离之下日所乾者故为腊肉五在离
之中火所乾者故为乾肉黄中色离得坤中爻故黄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51-0055a.png
本乾体故为黄金六五一爻正彖传所谓柔得中而
上行得用狱之道者然必贞厉而后得无咎听狱之
事不自恃其明不轻用其威而时存哀矜慎重之心
虽得其正而犹以为厉仅可免于咎也象传明之曰
得当离初为未光离终为不明惟中乃为得当敢轻
言用狱哉
上九何校灭耳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何元子云上画为首则画在上首械之象郑康成云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51-0055b.png
离为槁木坎为耳木在耳上荷校灭耳之象也上九
居卦之上刚过而亢怙终不悛其凶可知象传曰聪
不明朱子发云坎水离火日月之光火外景也于目
为视水内景也于耳为听视听之用无非明也气交
则通精并则专瞆者专视并耳之用于目也瞽者专
听并目之用于耳也上之三离目毁无见善之明坎
耳变又不能专听是聪复不明也六爻惟四称吉而
传犹曰未光馀则止言无咎朱子发云用刑言噬圣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51-0055c.png
人之深意也夫示之德让使人安于至足之分则不
争不争则无讼今物至于噬而后合德下衰矣噬之
当也犹愧乎无讼矧噬之有不当乎且万物同体而
使之至于噬自噬之道也夫子曰必也使无讼乎叔
向曰三辟之兴皆兴于叔世圣人之意不其深乎
䷕贲䷊时来泰
贲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
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51-0055d.png
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艮上离下为贲贲饰也色黄白不纯谓之贲刚一而
实为质柔二而虚为文纯刚无柔则诚中形外闇然
而章无文之至文也纯柔无刚则忠信不立将焉用
文坤之为文以承乾也贲之为文以刚柔分也刚以
柔为文而柔亦以刚成文然至于文则分于内以饰
于外天德之中有人事矣孔子筮得贲而愀然不平
即彖辞亨而小利有攸往之意也乾体得阴而中虚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51-0056a.png
于大何利乎大既无攸利又何取于小之利乎丹漆
不文白玉不雕读系贲之辞君子有返朴还淳之思
焉不务忠信而尚仪饰圣人所以继剥于贲也
卦自泰来二往居上柔来居二下离上艮离火外景
艮为光明内乾得柔而文外坤得刚为质彬彬乎质
有其文矣故为贲贲何以亨柔来居二刚之中而阳
实外著于时为夏于德为礼物嘉之会故亨分乾之
刚上而文柔刚复居二柔之上而柔德有节故小利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51-0056b.png
有攸往阳本能亨柔来文刚乃柔附刚非刚以柔为
利也惟刚往而柔始不为无质之文礼仪三百威仪
三千非至德不凝刚来乃柔之利耳天文也上依王
肃本有刚柔交错四字程传云质必有文自然之理
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
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朱子发云以天文
言之无非刚柔交错阴阳之精在地象物成列光耀
离合皆刚柔也日阳而为离月阴而为坎纬星动者
卷二 第 49a 页 WYG0051-0056c.png
阳而太白辰星为阴经星不动者阴而析木鹑首为
阳北斗指天二极不动故曰天文也以人文言之坤
来文乾而成离坤文而离明文明也艮止也父刚子
柔君刚臣柔夫刚妇柔朋友者刚柔之合长幼者刚
柔之序五者交错粲然成文天理也非人为也上下
内外尊卑贵贱其文明而不乱各当其分而止矣故
曰文明以止人文也以卦变观天之文刚柔一往一
来而时变可察矣以卦德观人之文三正之统如循
卷二 第 49b 页 WYG0051-0056d.png
环然自忠而质以趋于文柔来文刚也文胜则敝革
而从忠分刚上而文柔也文质得中法天之文以为
转移而化成于天下圣人之善用贲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下有火山得火而明火照山而止明庶政象火之
照于山也无敢折狱法山之止其火也贲者文饰也
狱不务得情而文饰之是以文致为折狱圣人所深
恶也沙随程氏云离为刑狱之象凡四卦贲旅丰噬
卷二 第 50a 页 WYG0051-0057a.png
嗑盖卦体象囹圄所主在朱鸟丽狱之辞又丽义也
中孚大象似离故亦有议狱缓死之象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初在下为趾二来文之贲其趾者也二坤中画坤为
大舆又二三四互坎为车车以代行贲趾之象初居
阳得正不与二比而往从正应之四故舍车而徒步
以行有纷华不慕澹泊自甘之意焉象传明之曰义
弗乘人在车上方可乘初在二下无可乘之理初之
卷二 第 50b 页 WYG0051-0057b.png
应四义也从二非义也君子之文义以为质非义之
文辱也非贲也
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柔来文刚者二也文必附质犹须之附颐故二者三
之须也自三至上象颐二柔在颐下故为贲其须之
象须发之属皆阴血所成女子无须而须眉乃称男
子亦见阴之不能自为文而附质以成文也故象传
曰与上兴也朱子发云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镂元
卷二 第 51a 页 WYG0051-0057c.png
黄之饰因其有尊卑贵贱爱敬哀乐之实而明之实
既不同其文亦异不丰不杀惟其称也故文待质而
后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三以阳刚处二柔之间交爱其贲又二三四互坎三
为坎中画其文润泽故有贲如濡如之象致饰之亨
过盛而溺乃其忧也故戒以永贞而吉象传曰终莫
之陵贲饰太盛则陵之者至矣三以阳居阳故能永
卷二 第 51b 页 WYG0051-0057d.png
正谁其陵之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当位
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柔为文采刚为质素故爻以刚为白白能受采亦有
贲义六四受上之贲者柔之文受白为贲鬓白曰皤
受上之贲其白在首故有贲如皤如之象下乘九三
互坎为亟心之马三四五又互震亦为馵足作足之
马故有白马翰如之象夫三以马乘四其迹可疑恐
卷二 第 52a 页 WYG0051-0058a.png
三之为寇也然四与初应初方舍二之车徒步以求
四四其肯乘三之马弃婚以就寇乎象传曰当位疑
四下应初其位已当离之与艮其体可疑二五互易
则风雷之配五上互易则坎离之交始疑终合又何
尤乎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
喜也
朱子发云艮为山为果窳山半为邱而有果窳丘园
卷二 第 52b 页 WYG0051-0058b.png
也坤为帛艮手束之礼纳帛一束束五两坤数也三
元二纁天地奇耦之文五上相贲之象外卦本坤上
来居五则阳刚下贲于丘园坤帛为艮束其帛分裂
矣束帛戋戋其迹似吝然处贲之时敦本尚实终得
其吉也阴阳得应曰喜上来贲五五上各得其位而
有正应坎离交济其喜宜矣
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上九刚来文柔者也外本坤体其象为文文者四五
卷二 第 53a 页 WYG0051-0058c.png
之自有也上以刚来与之以受采之白而其文益章
五色本于素五味本于淡五声本于虚无质之文非
文白者文之本也文胜而贲之以白文乃不蔽何咎
之有象传曰上得志处贲之上化成天下是其志也
文明归之笃实贲道有终其志不已得乎
䷖剥(五阴爻成卦之始)
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
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卷二 第 53b 页 WYG0051-0058d.png
坤下艮上为剥九月之卦五阴爻成卦之始也卦之
名剥非为阳言也阴自剥也阳大阴小阴不能自包
惟阳包之天包地故地有其博厚一物之微无气以
举之立僵仆矣故阳在下阴得其载阳在上阴得其
覆自一阴长而驯致五阴阳之包阴者仅存其一其
能庇者几何并此剥之而包阴者尽矣阳不利往又
岂阴之利乎小人之剥君子亦如是也君子不利有
攸往将终止于上乎止于上则仍往也穷上反下阴
卷二 第 54a 页 WYG0051-0059a.png
自剥而阳自复矣观万物之蛰藏依乎阳也时见与
见时潜与潜君子之心以万物为心而已
剥者剥也柔变刚也变之为言非二物相变一气之
中而二气分焉气至而伸则柔为刚气反而归则刚
为柔故曰知变化者其知鬼神乎均是物也而有生
长有收藏均是人也而有小人有君子物犹是而其
气变人犹是而其心变矣刚长之时未尝无小人而
君子用事小人退听小人可受变于君子柔长之时
卷二 第 54b 页 WYG0051-0059b.png
未尝无君子而小人用事君子不利有攸往君子不
可受变于小人君子处此有观变之道焉不利有攸
往君子之迹顺而止之君子之心也天行有消息盈
虚故柔变刚小人长君子之不往所以顺天行知其
有消必息有盈必虚君子不与阴争而能妙转移之
用以顺为止即以顺为动而小人之道穷君子之道
复矣故君子尚之也胡云峰云凡画卦皆象也皆当
观也于剥独言之者为处变君子言也消息盈虚皆
卷二 第 55a 页 WYG0051-0059c.png
为阳言复者阳之息姤者阳之消乾者阳之盈坤者
阳之虚剥五阴而一阳则阳之消而至于虚也其变
也大矣何元子云剥顺止之象显于外曰观象复顺
动之机涵于内曰见心观天之象则应以顺止见天
之心则应以顺动君子固以天象为象而以天心为
心者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附于地地以厚载之艮为宅坤为地上即上之一
卷二 第 55b 页 WYG0051-0059d.png
阳下为宅之基阴之侵阳必自下始故厚下安宅所
以立基于不可剥也元善之长也仁人之安宅也厚
下必以元安宅必以仁故圣人以复为德之本与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剥之为义始于下而及于上阳大包阴阳在下阴所
附也阴主夜床者夜之所安剥阳是自剥其床也初
在下故以足言乾之六画内卦为贞剥初则蔑其一
为姤剥二则蔑其二为遁消阳之势成矣内之善念
卷二 第 56a 页 WYG0051-0060a.png
消则为小人朝之正人去则为乱世蔑贞是自伐其
善根自戕其国纪而有不凶者哉象传明之曰灭下
下宜厚而灭之上能安乎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辨在第足之间是床梐也二在初上犹足之上有梐
故有此象夫受剥者辨而藉辨以安者能无患乎蔑
贞之凶与首祻者等矣象传曰未有与内体三阳同
德相与剥其二则三已无与终亦剥之而已卦之所
卷二 第 56b 页 WYG0051-0060b.png
系者在初二两爻两言蔑贞而君子不得不遁矣尚
何与哉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卦之五阴皆剥阳者也剥阳至二其贞已蔑其与己
无阳之孤立亦将遁矣阳遁而三剥之盖有不待其
剥者故三得无咎谓剥阳非其咎也象传明之曰失
上下三处上下之间剥之三乃否之三也剥至是而
成否上下不交非失之谓乎旧说以三与上应独无
卷二 第 57a 页 WYG0051-0060c.png
剥阳之心故系之以无咎夫侵阳之卦义不取应否
已不言应矣六二中正且云蔑贞况阴柔不中正之
三其质尤劣岂尚惜此硕果乎爻辞曰无咎见三之
不足责象传曰失上下又深著三之罪也君子于此
时而欲望援于小人徒见其不知几耳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剥至三而成否内三阳虽去而外之乾体尚全犹床
已剥而人之在床者未伤也进而剥肤害乃及身矣
卷二 第 57b 页 WYG0051-0060d.png
象传曰切近灾五为尊位四切近之其灾尚可言耶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

柔浸长则刚浸消鱼阴类也阴贯而进阳亦贯而退
剥阳至五而五乃在上矣五在上则仍君也居五之
柔乃帝乙也则五之为上谋者宜亟矣居尊而统众
阴若率之以从阳何所不利而忍言剥哉象传曰终
无尤剥至五其尤甚矣能以阴从阳即终无尤悔过
卷二 第 58a 页 WYG0051-0061a.png
之事至末路而未迟不逞之谋即垂成亦可止圣人
之为小人戒者至深切矣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
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艮为果窳阳之在上犹果之在树六阳并于一爻得
气厚而托体高其果硕矣不食者以其肤已剥也杂
卦传曰剥烂也其外剥烂而不食其中有天地之心
焉特未见耳下有坤舆是君子所以载物者也君子
卷二 第 58b 页 WYG0051-0061b.png
以爱人为德得舆而思抚其坤众小人以自剥为志
剥庐而敢战于元黄观象至此意念深矣象传明之
曰民所载得舆非以自载君子始终为民又曰终不
可用无庐之人何以自处剥阳者适以自剥于君子
乎何伤
䷗复(一阳爻成卦之始)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
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
卷二 第 59a 页 WYG0051-0061c.png
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
其见天地之心乎
震下坤上为复十一月之卦一阳爻成卦之始也复
反也还也本吾固有往而复还谓之复阴阳往来天
道之自然有阴不可无阳犹之有阳不能无阴也而
圣人于一阴初生之卦曰姤若骇其忽来于一阳初
生之卦曰复若获其故物盖复者圣人言仁之卦也
复之一阳在天为生物之心在人为众善之长复于
卷二 第 59b 页 WYG0051-0061d.png
下则亨于上矣卦有内外爻有六位阳之所以出入
也自姤至坤霜露冰雪百物陨落而乾元之德生生
不穷固非藉既屈之气为方伸又何疾乎君子道长
朋来何咎终日乾乾反复其道自五月一阴生至十
一月一阳生自十月为纯坤至四月为纯乾皆七日
也天以生物之心往则为元亨利贞人以生物之心
往则为仁义礼智何利如之
卦自剥来穷上反下则由坤而复矣刚反也此其所
卷二 第 60a 页 WYG0051-0062a.png
以亨也刚反则下动而以顺行其气必达出坤入震
涉六阴而无害由潜而飞乘六位而时行此卦之德
也消息盈虚者天行极则求反往则必复自午至子
数不过七姤复七变极而反初天之行也由是浸长
而临而泰以至纯乾何往不利乎圣人于此示人以
仁道之大原焉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朱子云三
阳之时万物蕃新只见物之盛大天地之心却不可
见惟是万物未生冷冷静静而一阳既动生物之心
卷二 第 60b 页 WYG0051-0062b.png
闯然而见虽在积阴之中自掩藏不得所以必于复
见天地之心也复见天心即于此可以验人心矣人
不能察识于憧憧往来之时未尝不发露于清夜自
思之际由静而动乃见天真此不可昧之仁心也即
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大而心可见人止一身而不自
见其心且放而失之何也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卷二 第 61a 页 WYG0051-0062c.png
雷在地中物不知而天地自知之心在人中人不知
而已自知之一念初动善端方萌隐微之地惺惺独
觉此时不闭关则往来憧憧思虑扰之矣至日闭关
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安静以养微阳也周子所以云
主静程子所以云主敬也震一阳在坤为阖户闭关
象巽为商旅为近市利三倍震见巽伏商旅不行象
姤象曰后以施命诰四方复见垢伏君不居五而居
初潜居深宫不省方象
卷二 第 61b 页 WYG0051-0062d.png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象以天行言爻以人事言求仁之功莫大于复故六
爻皆言仁仁者心之德心违仁则仁离心心复于仁
心与仁一方谓之复不远者一私乍萌即觉而复不
使发于外也发则远而有悔矣省察极其明克治极
其健者能之初阳在下由静方动复之于初故为不
远之复而不至于有悔乾元已得其吉可知象传明
之曰以修身万物得所方见天心之复百体从令方
卷二 第 62a 页 WYG0051-0063a.png
见人心之复颜子问仁而告以非礼勿视听言动修
身之谓也世之以复为心学而不言身者吾未见其
能复矣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休复即休否之休言燠休也坤体纯阴其寒已甚一
阳初动和气上蒸二在初上受其燠休而回春向暖
阴柔自消故为休复初得元吉二最近初其吉宜矣
象传明之曰以下仁初不远复则为仁人仁在二下
卷二 第 62b 页 WYG0051-0063b.png
如物之向阳薰蒸先被此亲师取友之道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复而曰频心未纯也至诚无息故圣人无复大贤以
下三月不违即有频复日月一至其复更频然不频
复是不复也复而能频是君子乾乾夕惕之事也复
至三内体方复能无频乎厉而无咎即乾之九三彖
之反复其道君子自修之义当如是也故象传曰义
无咎人无频复之厉即将有迷复之凶矣慎之哉旧
卷二 第 63a 页 WYG0051-0063c.png
说以频为水涯为频蹙皆于爻义未合也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复心德也四心位也心以中行初以震应其复也迹
未形而几已动人不知而己独知故曰独复此君子
慎独之功下学为己之事也象传曰以从道暗室屋
漏不愧为独复视听言动以礼为从道内外兼修身
心交养岂虚言复心复性者乎旧说以四在五阴之
中为中行又谓不与众阴同类为独复误矣
卷二 第 63b 页 WYG0051-0063d.png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以阴居阳不能得正宜其有悔以其在心德之上充
积之厚上达于天故为敦复复则柔为刚而得其中
正何悔之有象传明之曰中以自考复在心而充积
至上由生色而验根心其自考之谓乎
上六迷复凶有灾青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上处坤之终穷上反下其势宜复而初阳已动下之
卷二 第 64a 页 WYG0051-0064a.png
四阴又无应与左传子太叔告子展曰欲复其愿而
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其说明矣既
云凶而又云有灾青凶在一身而灾青之来其害及
众当复之时众阴将散灾自外至青自内生理势之
必然也又上之在坤战野之位故用行师乾成坤毁
上在卦终故有大败匪特上六五之帝乙是曰国君
凶将及之阴柔之害至斯极矣自甲至癸数终于十
而不克征阳德盛也阳之来复则曰七日阴之克征
卷二 第 64b 页 WYG0051-0064b.png
则曰十年圣人在上万世赖之矣象传明之曰反君
道以乾易坤其复之终事乎
䷘无妄䷠时来遁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
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
命不祐行矣哉
震下乾上为无妄朱子发云无妄天理也有妄人欲
卷二 第 65a 页 WYG0051-0064c.png
也人本无妄因欲有妄去其人欲动静语默无非天
理动非我也其动也天故曰无妄凡阳画一而实无
妄也阴画二而虚妄也卦之刚柔相错者多矣何独
于此卦名之以其自遁来也方纯乾之时刚健中正
天德浑然本无虚妄自一阴为垢二阴为遁而妄始
生矣九三一阳下居于初与二阴共成震体雷动于
下而寒凝之气消心动于初而元善之良出其妄自
无故名无妄妄者匪正也无妄者正也一阳初动得
卷二 第 65b 页 WYG0051-0064d.png
天理之正二阴爻随之而动其气始而必亨外卦乾
体天德在上故为利贞上下四阳合力以去二阴而
纯乾可复此天命之所以流行也然阳德方回阴邪
未尽内之二阴虽不能为妄犹隐伏而未消其匪正
者尚虞有青青将及四若避青而听其往犹之遁也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惟匪正之青不行则无妄之德
自固不利有攸往以其妄也不往斯无妄矣求仁之
功首在无妄圣人继无妄于复之后有以哉此卦当
卷二 第 66a 页 WYG0051-0065a.png
与中孚小畜诸卦通圣人示人以闲邪存诚之学也
旧说泥爻位言以初九六二九五得正为无妄六三
九四上九不得正为有妄而不辨质之刚柔似于卦
义未甚合当潜玩之
刚自外来明卦变也遁二阴浸长四阳将遁柔在内
为主刚在外为客矣惟一阳居初变艮为震刚主于
内而二阴听命焉无妄之象也以卦德言内震动而
外刚健内妄不生外妄不入心动而天已复以卦体
卷二 第 66b 页 WYG0051-0065b.png
言五刚中无妄而二应以无妄天动而人自消具此
三者卦之所以为无妄而大亨以正也大亨而必以
正非人之为天之命也天命人以正不命人以妄天
祐人以正不祐人以妄外体三阳天在上也内体一
阳天所命也匪正者妄也天本无妄而以妄往将何
之乎天命不祐是以有青而欲以妄行其可得乎方
寸之地上通帝载君子凛凛焉不敢有妄心畏天命
也阳刚为正阴柔为匪正二犹可以无妄三不能无
卷二 第 67a 页 WYG0051-0065c.png
妄二三往则天德亏故不利外乾为天故曰天命上
为天位天不容妄上不应三故曰不祐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无妄之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天下雷行天之命也
物与无妄物之性也圣人因天之命以顺时因人之
性以育物是尽性至命之事也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居卦之初刚而得正为震之主体乾之元纯一不杂
卷二 第 67b 页 WYG0051-0065d.png
卦之所以为无妄者也以是而往震动上行刚长柔
消天德充实吉之道也四居心位其应在初以刚应
之其志得矣故象传曰得志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

耕者农之始穫者农之终田一岁曰菑三岁曰畬二
下不在初则不耕不菑矣上不至三则不穫不畬矣
故有不耕穫不菑畬之象不掩初之劳不冀三之获
卷二 第 68a 页 WYG0051-0066a.png
此惟刚而无欲者能之二近初应五处得中正柔可
变刚匪正而能正则利往而无青矣象传明之曰未
富阳实为富故无妄求二之阴柔岂能及是爻辞盖
勉之也二位在田震为耒耜为禾稼互艮为手有耕
穫菑畬象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
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无妄之三遁之初也自下浸长势且成坤刚自外来
卷二 第 68b 页 WYG0051-0066b.png
而其灾至矣坤体为牛而或系之初之与四或前或
后未可知也四来居三则为行人三不利往则为邑
人震变离见牛为四得而三且不知其何往矣人以
妄去为喜三以无妄为灾小人不利有君子亦如是
矣象传明四之得三也故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匪
正能害正故彖以青言无妄能去妄故爻以灾言三
四为人位遁初居三有坤象坤为牛四行至三有离
象离亦为牛
卷二 第 69a 页 WYG0051-0066c.png
九四可贞无咎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以阳居阴位非得正又下近匪正之三青将及之其
贞难矣然四与初应初动而上行四亦以刚应之则
得牛而可贞也在三为眚在四为咎三之眚去何咎
之有象传明之曰固有内卦为贞三本阳位其固有
也行而得之又何咎乎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五与二应五刚中有二阴柔阴虚为妄故为无妄之
卷二 第 69b 页 WYG0051-0066d.png
疾又三四五互巽六二一阴巽在床下疾之象也二
得中正其疾易除初刚下动四行之三则二未富之
疾勿药而自愈矣五乾中为坎二坤中为离坎离正
配其喜可知象传明之曰不可试乾为天德五若下
行乾体中虚是无妄而有妄也其可试乎
上九无妄行有青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乾刚居上下与三应三之匪正有青者也上欲下行
以应于三乾体变兑是为毁折乃无妄而得妄无青
卷二 第 70a 页 WYG0051-0067a.png
而有青矣何利之有象传曰穷之灾四行则得牛上
行则得青上居健极其位已穷穷而妄行乃其灾也
䷙大畜䷡时来大壮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彖曰大畜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
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艮上乾下为大畜以艮止乾外艮止而内乾健其义
为止畜又为蕴畜外能止畜则内之蕴畜者大三阳
卷二 第 70b 页 WYG0051-0067b.png
上进而一阳自上止之阳德用事以大为畜故为大
畜卦自大壮来四往居上变震动为艮止化壮往为
敛畜皆畜之义也气不畜不厚德不畜不崇止而畜
之不事表襮息之深深藏之亹亹所以成其为大也
乾居内体已得元亨而不言亨以其畜也故不遽亨
而利于贞能正而固其畜斯大此天地育物之功圣
人崇德之事也自三至上象颐二三四互兑颐口在
天之上位天位食天禄不家食也由五之上中互震
卷二 第 71a 页 WYG0051-0067c.png
兑以震木涉兑泽三四五上上虚为舟象皆利涉故
利涉大川无本之学往而辄穷资深之源储之不匮
畜之大者亦何所不利哉
乾体刚健艮体笃实朝旦为辉日中为光艮为光明
而乾之行也日一周皆有辉光日新象又互体震兑
日所出入日新其德也乾非艮止则过锐艮非乾健
则自画运以乾健敦以艮止积厚而光德乃日新畜
莫大于此矣六五一爻居尊得中九自四来居五之
卷二 第 71b 页 WYG0051-0067d.png
上故曰尚贤惟其尚贤故能止健此非二阴之力而
上九之力也圣人恐人疑柔小之能畜乾而归功于
一阳之大故曰大正惟大故能正而止健彼小者其
能正乎尚贤而止其健既畜其德于庠序之中养贤
而不家食复畜其德于庙廊之上应天涉川乃用其
德而试之以艰难此又畜极而通之时也故曰大畜
时也五与二应五下应天人之畜德与君之用贤皆
天也故以应天言此卦之义与小畜不同小畜以阴
卷二 第 72a 页 WYG0051-0068a.png
畜阳畜之有害者也故欲血去惕出而成纯乾大畜
以阳畜阳畜之有益者也故欲天衢之亨而成交泰
旧说一律解之似为未洽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天在山中其畜者气也天在心中其畜者德也高山
仰止景行行止前言往行仰之如山天在山中德在
言行中识而畜之皆天德也以古人言行之天畜而
为吾心之天则嘉言懿行其山在我天亦在我矣此
卷二 第 72b 页 WYG0051-0068b.png
大畜之义也
初九有厉利已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程子云大畜艮止畜乾也故乾三爻皆取被止为义
艮三爻皆取止之为义初刚在下畜之基也进而上
行变巽为蛊其危甚矣当畜之初能受上之畜止而
不进乃为利也象传明之曰不犯灾初动巽入灾将
外至可往而犯之乎畜德之事初心一动其本已漓
无往而不厉然及初而止转圜亦速故戒之如此
卷二 第 73a 页 WYG0051-0068c.png
九二舆说輹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二为乾中画本坎体也与三四互坎而下画非耦坎
体不全故有舆说輹之象輹车上伏兔所以承辐说
而不行暂止而可旋驾者非如辐之毁折而说也二
上应五五以畜乾为心二处得其中时当止而不进
知畜之道者也象传曰中无尤时止而止时行而行
中也二得中而自止本无干进之心又何尤乎畜德
如是其畜大矣
卷二 第 73b 页 WYG0051-0068d.png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象曰利有
攸往上合志也
畜乾至三其积已厚其德已驯可以进矣乾为良马
互震为行乘时而进驰于亨衢固其宜也然犹有戒
焉轻视天下者多易心急赴事功者无固志保无意
外之虞失足之患乎持之以艰难守之以贞正日闲
其舆卫调习完整从容以应之以是攸往庶其利也
象传明之曰上合志上之艮止所以待时时至而行
卷二 第 74a 页 WYG0051-0069a.png
其素志也君子之志惟其时耳岂终于止者哉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何元子云外无阳爻则坤顺而不能畜内无阴爻则
同类而不相畜成大畜之义者在艮之上九而能畜
乾之阳者在艮之六四六五也其说良是四与初应
畜初者也初进而交四则艮变离为牛刚而居初则
为童牛牛之刚在角四为牿以制之则抵触不得施
畜其健而不进矣刚在初为元四之牿元之吉也象传
卷二 第 74b 页 WYG0051-0069b.png
明之曰有喜阴侵阳则可忧能畜阳则可喜风雷之
益何喜如之
六五豮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牛奔豕突刚之锐进者也二为坎中画坎为豕而居
阴猪豕也陆农师云牙者畜豕之杙五畜二而为其
𣏾犹四畜初而为其牿皆所以止其进耳阳德方亨
畜而愈盛其吉可知象传曰有庆畜至二阳时将利
往不家食而涉川初之喜在一人二之庆且在天下
卷二 第 75a 页 WYG0051-0069c.png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上九尚贤与三阳同德者也畜极而通良马之逐骋
乎天衢何其亨也象传曰道大行同一乾之健也畜
之于内则为德行之于外则为道不有大畜其能大
行乎上为天位艮为径路有天衢象积之厚者发之
盛畜至于是其达天之时乎
䷚颐䷒时来临
卷二 第 75b 页 WYG0051-0069d.png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
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
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艮上震下为颐郑康成云口车辅之名也震动于下
艮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颐
邱行可云辅上九之象车初九之象中四阴众齿之
象上覆下承众齿森然全颐之象见矣卦自临来坤
为稼穑百物所生兑口上向仰给坤土本有颐意九
卷二 第 76a 页 WYG0051-0070a.png
二主上上六来二上下二阳内包四阴上止下动为
颐之象颐之义主乎养饮食之道已备乎需而圣人
复言之者需所以养身物始生之道也颐所以养正
畜已大之道也养身之道险在前贵缓而能济故三
阳在下而中实养正之道实在外贵观而后求故四
阴在内而中虚无物无欲饮食以时其动不流其止
不积而养乃贞吉矣饥不择食欲不知厌不观颐者
也不观而求则口实之至不可问矣故颐莫大于观
卷二 第 76b 页 WYG0051-0070b.png
而不可以妄求也
人不可以无养而养不可以不正以命制情以理坊
欲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则得正而吉此释贞吉
之义也莫不饮食而不知正味以膏粱为腴以蔬水
为苦薄箪豆而慕钟鼎此知有颐而不知有观者也
能观则万钟非多一介非小道义重而嗜欲轻不以
饥渴之害为心害矣此释观颐之义也頣口中虚其
实一在上一在下实在上而下求实在下而上求与
卷二 第 77a 页 WYG0051-0070c.png
不当求而妄有所求观其自养胥失之矣颐之为道
宜虚不宜实得其正以自养焉斯已耳复何求哉若
夫圣人之观颐也则更有大焉二阳在外天也中互
坤地也四阴万物也天施地生二气䜣合如颐为万
物造命矣九在上圣也九在初贤也中四爻万民也
圣君贤臣一德吻合如颐为生民立命矣天地无心
圣人无私震以生之艮以终之百物以养万民以济
惟其时也诗云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
卷二 第 77b 页 WYG0051-0070d.png
尔德其颐之谓乎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何元子云人之言语饮食皆动颐之事言语一出而
不可复入君子慎之所以养德饮食一入而不可复
出君子节之所以养身是皆观颐以养正之义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
贵也
卦之上下二阳口实也中四阴求口实者也大象似
卷二 第 78a 页 WYG0051-0071a.png
离为龟何元子云龟伏气咽息空腹不食中虚之象
虚能生灵故龟有灵德人饮饫动在颏颔其颐朵然
初阳在下震体躁动舍中虚之灵龟而朵颐是观徇
口体之欲而自窒其虚灵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其
凶可知故象传曰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

颠顶也拂说文云过击也徐锴云击而过之也经亦
卷二 第 78b 页 WYG0051-0071b.png
经过之意卦中四阴皆以阳刚为口实者二本临之
上在颠者也与九二易位自上而下以食于初故为
颠颐凡物之入颐以齿齧之二在三下三拂而经于
二故为拂经又二与五应五为艮中画丘也颐中之
物在上者必下及于二故又有于丘颐之象六二柔
顺中正下则随初而上则任三安以承之乃其职也
若贪得纵欲不安其位而上进以求口实则失其自
养之道而凶矣初与二为类行则失其类矣象传以
卷二 第 79a 页 WYG0051-0071c.png
爻位明之故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按卦中言拂经
止二五两爻盖拂之力在三而四应之四不为政故
以拂专归之三二五皆言拂经乃拂之所经而拂非
其事故均有拂经之象旧说以拂其常道言之揆之
爻义似未确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
大悖也
三居动极口车动而嚼物三实主之故为拂颐专以
卷二 第 79b 页 WYG0051-0071d.png
齧物为颐知动而不知静者也若贞而不变贪欲无
厌丧德伤生其凶甚矣惟十年勿用静以息其贪妄
而已又言无攸利所以深著其凶也象传申之曰道
大悖养道贵乎得正三不中正以拂为颐亟动于欲
而不知止岂养正之道乎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颠颐之
吉上施光也
四在上卦之下虽与初应而与上九同德艮止不应
卷二 第 80a 页 WYG0051-0072a.png
初而从上故亦曰颠颐颐而能止吉之道也颐大象
离有虎象临内体兑西方之兽亦虎也兑虎成离目
虎视也又噬嗑九四爻位颐中之物物在颐中上下
诸爻视耽耽而欲逐逐皆欲齧之人欲之无厌莫甚
于口自求口实何所不至四若动而变阳则必受耽
耽之视而供逐逐之欲矣尚何吉而无咎乎惟居艮
之下画止而不动颐中之物噬而得合无物可视无
欲可逐故得无咎六四以阴居阴下应于初非能自
卷二 第 80b 页 WYG0051-0072b.png
止者因一阳止于上而四与同体艮为光明故象传
曰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贞之吉顺以
从上也
五与二相似而不同二动体志在于养五艮体志不
在养故拂经同而颠颐不同然二征而得凶能贞则
可免五居贞则吉不贞虽不如二之凶而亦不得居
之吉矣颐无川象而中虚象舟故言涉川五在颐中
卷二 第 81a 页 WYG0051-0072c.png
舟尚未成不可涉也在需之卦坎险在上故利涉川
颐与需通养道所关至大五居尊位而阴虚无实其
可以行而涉川乎在礼饮之载曰舟食之承曰棜君
子于此有戒心焉故象传申之曰顺以从上五互坤
为顺上艮止而五从之有拂经而无颠颐顺而得正
者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上九本临之二自二至上卦之所由以为颐者也一
卷二 第 81b 页 WYG0051-0072d.png
阳在上与初九一阳上下相合上施下受颐象乃成
何元子曰颐之道吉于静而凶于动动以求养静而
知止养道斯善不止则妄动而失所以养矣上九艮
之主贞于止而得养正故曰由颐夫贞于止口腹之
欲不得逞几于厉矣然厉于人心而不厉于道心也
故厉而得吉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而于
大川之涉何有能涉川者万钟不加箪食亦乐道义
充实而世味泊如以万民万物为怀而包之度内则
卷二 第 82a 页 WYG0051-0073a.png
养道之大如天地矣可庆也
䷛大过䷠时来遁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挠本
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
大矣哉
兑上巽下为大过大阳也四阳画在中二阴画在外
阳倍于阴大者过也四阳画之卦一十有五五阳画
之卦六纯阳画之卦一何独兑上巽下为大过以自
卷二 第 82b 页 WYG0051-0073b.png
遁来也四月纯乾阳长已极至垢一阴生遁二阴生
阳过盛而衰矣遁四阳犹盛为阴所逼上九一爻颠
而至下初六在下藉之六二往上乘之阳虽盛而上
下皆为阴所持四阳悬于二阴之中下不至地上不
至天徒见其厖然大耳譬之人持其首尾而欲逞刚
健之气以自为大其不为所挠者几希栋之挠挠于
二柔非刚之故也说者谓阴阳贵得其平偏胜则过
虑栋之挠斲而小之是调停之术而昧于攸往之亨
卷二 第 83a 页 WYG0051-0073c.png
者也遁大象巽大过下体巽遁六二互巽上而为
兑巽之反也巽为木为长为高兑上反巽栋象兑金
在木上四阳居中任重二阴在两端柔弱不胜而挠
之象中四爻皆阳有亨义阴在下故不能亨必往而
后亨也刚柔相济之说彖爻传俱无此义大明终始
圣人以赞纯乾此卦之过在以柔为本末而非以刚
画多为过也大过四阳在内二阴在外似应以颐为
小过小过二阳在内四阴在外似应以中孚为大过
卷二 第 83b 页 WYG0051-0073d.png
而卦不然者主乎刚也而刚在中而与本末较也刚
德在中而后可言过与不及若阴在内则柔而恶矣
乌得言过哉小过刚在内而上下四阴本末强二五
得中柔用事故小者过此卦刚在内用事而以二柔
居初上首尾不刚乃见中之过刚或有四阳不宜过
盛之疑以挠归过于刚而圣人则曰本末弱也栋以
弱而挠本末以柔而弱则栋之挠挠于柔耳谓损刚
以益柔增柔以胜刚者误也然大者不能始终乎刚
卷二 第 84a 页 WYG0051-0074a.png
为天德之纯使柔得据其本末而挠之是则非小之
过而大者之过也二五为内外用事之地刚虽过而
得中以刚制柔有过人之德矣又内巽顺而外以悦
行刚过而不恃其刚以是而往并初之巽上往而大
象成兑则刚不过而为壮栋不挠而得亨矣夫大过
者时也当大过之时非绳趋尺步者所能胜任有大
过人之才然后可以成大过人之事天下患无栋不
患其挠彼挠者非栋也
卷二 第 84b 页 WYG0051-0074b.png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木在泽下泽水灭之天一生水而没巽木大者过也
小过之过在中弱大过之过在本末弱并其弱者强
之则天行之健也故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崇阳实助中德也独立不惧则本强遁世无闷则末
强非斲其栋而求不挠也彼为调停交济之说者元
祐之往辙可鉴矣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卷二 第 85a 页 WYG0051-0074c.png
初六巽体在下有白茅之象古人祭祀缩酌沃灌荐
牲荐黍稷皆藉以茅敬慎之至也初之在下非能爱
阳而藉之大过之初圣人为四阳告而并以告初也
处过之始贵在敬慎白茅至弱而用之以善其刚则
大不过而本不弱矣何咎之有象传申之曰柔在下
明爻辞为在上之刚言也柔在下用之为本则弱用
之为藉则本益强固矣其庄敬日强之道乎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
卷二 第 85b 页 WYG0051-0074d.png
妻过以相与也
杨为泽木时过乃枯稊忽生之近初柔也九乃士夫
居上为老来而得妻乘巽女也二在遁终阳过而亢
自上之二刚过而中故有此象稊附干而生妻相夫
而顺刚不以柔为本而用柔以佐其本是亦白茅之
藉也尚何弱而不利乎象传申之曰过以相与阳以
过而与柔非因柔而成过如九二者可谓善用柔者

卷二 第 86a 页 WYG0051-0075a.png
九三栋挠凶象曰栋挠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三本艮体艮为门阙以一阳横亘于二阴之上有栋
之象自承栋之二往上而栋挠矣艮变而巽于下虽
上九之二以刚承刚然栋已挠而复增一栋以辅之
覆压之凶其能免乎三刚过而不中本末已弱非栋
材也挠而不胜任当易置之故象传曰不可以有辅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象曰栋隆之吉不挠乎下也
卷二 第 86b 页 WYG0051-0075b.png
四居兑体内三爻巽乎其下下巽则上隆故为栋隆
二三四互乾四得乾体之全三四五互乾四在乾画
之中巽而悦行四其有焉吉何如之他指上六也上
为兑主与四同体大不挠而水忽灭之吝在意外可
不慎乎象传申之曰不挠乎下栋挠之凶虽免而灭
木之吝亦可虞防其有他所以戒其有终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
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卷二 第 87a 页 WYG0051-0075c.png
五居兑体秋杨已枯时过而华泽水在上也五居中
正宜称士夫阴乘其上是为老妇二得女妻其政在
二妇得士夫政乃在妇矣刚而比柔其象如此泽虽
灭木不能挠木其咎乃无秋华不实老妇不育又何
誉乎然刚不能用柔而反为柔用杨且终枯而士失
夫道矣故象传以不可久而可丑申之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自遁二之上凡历四阳过三为坎过四过五为兑涉
卷二 第 87b 页 WYG0051-0075d.png
一坎两兑而至上仍为兑泽其顶没矣老妇无归俯
而从人过极而穷其凶可知然栋之挠其咎在本而
不在末柔之侵阳其咎在下而不在上故象传曰不
可咎也
䷜习坎䷓时来观
习坎有孚惟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
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惟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
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
卷二 第 88a 页 WYG0051-0076a.png
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上经首乾坤而终坎离乾坤天地也坎离日月也乾
坤交而生六子坎离得天地之中其精在天为日月
其气在地为水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水火互藏精
神交会统其全者心也李子思云坎离二卦为天地
心天地造化之本坎藏天之阳中受明为月离丽地
之阴中含明为日坎为水而司寒离为火而司暑坎
为月而司夜离为日而司昼水火日月之用寒暑昼
卷二 第 88b 页 WYG0051-0076b.png
夜之运天地造化之妙孰有出于此哉人能用坎离
即能法天地矣
坎三画卦之名也一阳在二阴之中外虚而中实外
静而内动象水行于地中岸止水流为陷为险二坎
相重险陷相继故曰习坎项氏云重卦之序坎在六
子之先故加习字以起后例示离震艮巽兑皆当以
重习为义不与初经三画卦同也坎之为卦阴能陷
阳土能克水有险难之意履而涉之有陷溺之虞人
卷二 第 89a 页 WYG0051-0076c.png
之处忧患者象之忧患无常其来非一亦如习坎然
欲求不为所陷实而可凭者理困而能亨者心循理
以得其通则履险而不至于陷矣阳刚中实为有孚
一阳在内为心流而能出为亨行则孚而通不为险
陷故行有尚
卦自观来上之二也观为八月兑金生水秋虫入穴
故象为坎阳衰而入重险仍陷阴中坎为加忧盖忧
患之卦也水流而不盈释重坎之义水潴则盈以不
卷二 第 89b 页 WYG0051-0076d.png
止一坎则自此达彼流而不盈矣夫险不必在身外
耳目口鼻四肢其坎习矣道心惟微方寸之地能不
为七尺之躯所囿者有几哉观水之为物一阳中实
其性流湿循科而行趋壑赴海百折而必东其信不
失也二五刚而得中苏文忠云物之窒我者有尽而
是心无已则终必胜之水之所以至柔而能胜物者
惟不以力争而以心通也不以力争故柔外以心通
故刚中其解最明刚则无欲中则不偏天理流行而
卷二 第 90a 页 WYG0051-0077a.png
道心常泰物之扰者鲜矣此其所以能出险也夫兑
止水也止而洸洋自恣故悦坎流水也流而浩瀚自
如故通通而能行则往而有功矣此圣人示人以心
学也再观其时用而知险之为义大矣五上天位一
阳覆于上不可升象初二地位下卦坎川也上互艮
山也山在地上水在地中山川丘陵不可踰象坎本
坤土国也一阳亘其中设险也互震艮守而不行也
险不为人心之困而成三才之用岂不大哉
卷二 第 90b 页 WYG0051-0077b.png
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本义云治己治人皆必重习然后熟而安之何元子
云上下皆坎下之坎水已至矣上之坎水为荐至焉
是为习坎之象是故流行无间既见其有常盈科而
进又见其重习君子体之以常久其德行而习熟其
教事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道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二阴陷一阳坎之大者也一阴画中虚坎中之小坎
卷二 第 91a 页 WYG0051-0077c.png
也初六阴柔在下两坎之全象于初见之故为习坎
上九之二为初所陷而初亦入于坎窞陷阳适以自
陷入而不出其凶何如当观之时四阴方盛小人道
长自一阳亘其中而小人之道窒矣故象传曰失道
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二自上来不之初而之二避险而陷于险者也内本
坤体中虚象坎自一阳入之而坎中有险矣坎未遽
卷二 第 91b 页 WYG0051-0077d.png
险实之以水其险乃成二之象也水得坎而有归然
是洼然者能容几何求而得之小亦甚矣象传曰未
出中在中故得未出故小积小至大其在坎既平之
后乎惟不懈其求可耳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
坎终无功也
三在坤体之上西南平易本无坎也上来之二而内
外成两坎矣三之坎坎因二来而得之五险在前已
卷二 第 92a 页 WYG0051-0078a.png
限其外二险在后且枕其上入于坎窞其能避乎荐
至之水宜顺之使流以一抔土而思障川不可用也
象传曰终无功所以戒阴之陷阳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
贰刚柔际也
四之在观观光之宾也变而为坎则入坎窞而无光
可观矣重坎幽暗其能出乎然四心位也身虽在坎
其心可通有孚而亨行乃有尚坎水内景体本阳明
卷二 第 92b 页 WYG0051-0078b.png
四果礼薄意诚尽其孚信虽坎窞无光而一隙微明
有牖可启则纳之要约拯而出之陷溺之咎其终无
矣六四柔而得正上承九五故其辞如此处坎险之
中不能刚先求明不得户且得牖其明处即通处也
象传以卦变明之观之四五犹泰之三四泰之三曰
天地际坎之四曰刚柔际以其自观而变也阴阳之
交圣人慎之刚能孚柔则柔之陷我者孚而亨矣何
元子云贰副也谓樽酒而副以簋也簋黍稷器互震
卷二 第 93a 页 WYG0051-0078c.png
为竹簋象本体坎为酒簋之象得之互体故为副岳
瓦器所以节歌自二至五中虚有樽缶象离九三曰
鼓缶则缶非酒器且与樽酒复矣何氏说为正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五在下坎之上两坎相重由彼达此故有流而不盈
之象然自内坎而达外坎其水荐至亦既适其平矣
不盈虽未出而既平则不陷自此继之盈而出无难
也何咎之有象传明之曰中未大二之坎在内故中
卷二 第 93b 页 WYG0051-0078d.png
宜出五之坎将终故中宜大大则盈而险且化矣其
心学之成乎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
道凶三岁也
卦自观来外体本巽为绳为长徽纆象也坎为圜土
又坚多心坎体重习则丛棘也二以窥观之人上居
坎险之极陷阳而怙终其恶稔矣系用巽绳而寘之
坎棘固其宜也三岁不得杀之无赦凶能免乎象传
卷二 第 94a 页 WYG0051-0079a.png
明之曰失道先侵阳而后陷阳失道之罪与初同三
岁之凶较初更甚矣自二至上中隔三爻故曰三岁
何元子云以三画言二五陷于坎中者初三四上皆
坎也以六画卦言二三四五皆陷于坎中者惟初上
是坎耳故独两爻称凶焉
䷝离䷡时来大壮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
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
卷二 第 94b 页 WYG0051-0079b.png
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离丽也三画卦之名也地二生火坤之中画丽于乾
体之中阳为阴逼阴为阳丽其明外见光照物而性
炎上日与火之象也火不能自形必附于物而后形
丽义也重之则两明相继故仍名离熯万物者莫燥
乎火若不正而逞其虐焰将焦灼是惧尚能亨乎离
主夏本有亨道必利于贞则万物藉其光明受其薰
燠而道亨矣礼之德丽于性火之用丽于心畜之为
卷二 第 95a 页 WYG0051-0079c.png
道去刚燥而养柔中则体顺用和为蔼蔼之吉而非
嗃嗃之厉矣坤为牝马之贞故离有牝牛之吉阴画
居阳实中畜象
卦自大壮来二之上也仲春阳盛木德已成火乃丽
焉离本乾体日月丽天而行以气丽气也二五坤体
百谷草木丽土而生以形丽形也本天亲上本地亲
下丽之义大矣上下皆离重明之象明之照物贵乎
以正日月代明各有常度而四时以行圣明作述各
卷二 第 95b 页 WYG0051-0079d.png
有常法而万民以治天道王道其孰有外于正者乎
二五之柔离之主也二在内体中而且正是柔而丽
乎中正者也刚明之气以柔顺之德济之火不患其
烈明不病其苛内体贞而外体亦不失之偏故其道
能亨人之畜之则牝牛之吉也礼为火德其象文明
本其爱敬著之威仪而明天察地天下化成离明之
畜吉之至矣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卷二 第 96a 页 WYG0051-0080a.png
六子之用惟火有二一君一相两作为功昼明以日
夜明以火而照乃不穷大人法之南面而听向明而
治此其道也程子云大人观离明相继之象以世继
其明德照临于四方朱子云如日然今日出了明日
又出是之谓两作盖只是一个明两番作非明两乃
两作也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初爻为地二来其上火错诸地矣初壮于趾履之而
卷二 第 96b 页 WYG0051-0080b.png
然是其咎也荧荧不救炎炎奈何敢不敬乎慎尔步
趋毋为壮履则牝牛之吉其咎免矣夫轻进招尤躁
动触祻错本不然而履之使然不敬故也故象传曰
以辟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黄坤之中色也二以坤中丽乎中正故有黄离之象
火为朱鸟其色正赤二为牝牛其色乃黄不烜赫以
示威惟燠休而育物元善之吉在是矣象传曰得中
卷二 第 97a 页 WYG0051-0080c.png
道二五在中而圣人独以赞二离性上炎而贵下济
在上之中固不如在下之中也二非元也而曰元吉
无德在初而亨于二之中正二之吉其即初之吉乎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曰日
昃之离何可久也
离明两作三居二体之交明尽而当继日昃之象也
三在斯时衰老将至乾乾夕惕道在重明其如过刚
不中火性无常忽忧忽乐不歌则嗟既无耄年进德
卷二 第 97b 页 WYG0051-0080d.png
之心复昧达人知命之义寸阴不惜昃景将颓凶能
免乎故象传曰何可久也离中虚缶象下互巽上互
兑巽木在离缶之上鼓象兑口歌与嗟象八十曰耋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
无所容也
外体本震二往成离雷方止而电忽来四在震初离
目乍见突如其来如也火入震木互以巽薪木在火
中能无焚乎火炎木燬能无死乎死灰不然能无弃
卷二 第 98a 页 WYG0051-0081a.png
乎处炎上之地居二火之中其象如此凶不待言矣
象传曰无所容烈焰之性不戢自焚伊谁容之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五居重明之中互兑体之上出涕沱若目泽流也戚
而嗟若兑口蹙也五中而不正丽于二阳其象如此
外被刚明之惑而内有悔悟之萌则以戒惧而得牝
牛之吉矣象传申之曰离王公三四为公位上则出
征之王也五丽其中受其薰蒸变柔为刚不亦宜乎
卷二 第 98b 页 WYG0051-0081b.png
此大壮为夬之时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象曰王用
出征以正邦也
上本在二出而至上离为戈兵与坎互用坎以在内
为险故九二为行师离以炎上为威故上九为出征
二在师中王锡而命之也二出至上王出而用之也
大壮之时二阴在上折其首而赦其丑歼厥巨魁胁
从罔治丈人之吉又何咎乎象传明之曰以正邦兵
卷二 第 99a 页 WYG0051-0081c.png
犹火也至于出征而仍不离乎正盖始终为牝牛之
畜而已离其可轻用哉

卷二 第 99b 页 WYG0051-0081d.png
周易浅释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