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3a 页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四
* 往生女人第六
** 田婆
田婆。泰州野田庄人。夫妇俱信三宝。造像放生。斋僧
布施。其夫日诵法华经。婆独念佛。如是二十馀年。婆
忽于顺治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向子言。可将二妹
领回。我今日西方去矣。子从之。家人都为泪下。婆说
偈曰。五十六年大事毕。丈夫儿女休啼泣。我今撒手
往西方。摩诃般若波罗蜜。端坐而逝(莲藏)。
** 蒋氏
蒋氏。兴化县东乡人。年四十。夫亡。葬毕。向子泣曰。无
常到来。莫能替代。譬如我今亦死。汝亦无奈。从今以
后。我持斋念佛。不管閒事矣。子顺母命。宅旁盖一茅
舍。禁足念佛。经历五载。至顺治十七年。五月二十日。
忽向子言。可买木作龛。吾于二十三日午时。西方去
矣。遂往邻家辞别。届期。念佛而逝。顷之。出火自焚(莲藏)
西史氏曰。夫亡而修成净业。则夫必藉以超生。理实
可推。近世有青年丧偶。而自尽其躯者。纵节烈可风。
失利益矣。孰若蒋氏之为得计耶。
** 贺氏
贺氏。常州魏村人。与夫潘尚高。同修净业。日诵金刚
经。晨夕礼拜念佛。回向西方。康熙十九年七月。有疾。
预期二十九日午刻。辞世。届期。子女毕集。又延诸善
* 往生女人第六
** 田婆
田婆。泰州野田庄人。夫妇俱信三宝。造像放生。斋僧
布施。其夫日诵法华经。婆独念佛。如是二十馀年。婆
忽于顺治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向子言。可将二妹
领回。我今日西方去矣。子从之。家人都为泪下。婆说
偈曰。五十六年大事毕。丈夫儿女休啼泣。我今撒手
往西方。摩诃般若波罗蜜。端坐而逝(莲藏)。
** 蒋氏
蒋氏。兴化县东乡人。年四十。夫亡。葬毕。向子泣曰。无
常到来。莫能替代。譬如我今亦死。汝亦无奈。从今以
后。我持斋念佛。不管閒事矣。子顺母命。宅旁盖一茅
舍。禁足念佛。经历五载。至顺治十七年。五月二十日。
忽向子言。可买木作龛。吾于二十三日午时。西方去
矣。遂往邻家辞别。届期。念佛而逝。顷之。出火自焚(莲藏)
西史氏曰。夫亡而修成净业。则夫必藉以超生。理实
可推。近世有青年丧偶。而自尽其躯者。纵节烈可风。
失利益矣。孰若蒋氏之为得计耶。
** 贺氏
贺氏。常州魏村人。与夫潘尚高。同修净业。日诵金刚
经。晨夕礼拜念佛。回向西方。康熙十九年七月。有疾。
预期二十九日午刻。辞世。届期。子女毕集。又延诸善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3b 页
友至。齐声念佛而终(莲藏)。
** 黄氏女
黄氏女。名峻。不详其里居。自幼失怙。随其祖母顾。礼
佛诵经。年十四受陵某聘。甫五日而病。且剧。乃决意
出家。命扶掖起向佛膜拜。忏悔宿业。婿闻来候。家人
欲引至榻前。峻摇手止之。日暮延僧受戒讫。朗呼陆
某曰。自今姻缘断绝。勿复为念。尔亦及早回头。毋久
迷也。遂令僧祝发。从之合掌三谢。翛然坐脱。逾时不
倾。次日家人为更衣。体发异香。眉颊间。红光赫然(何
士瑗阴骘文注释)。
** 王荆石女
王荆石女。江苏太仓人。许字徐景韶。年十七。忽长斋
受戒。朝夕礼大士像。后景韶病死。闻讣日。即布衣草
履。别筑一室。焚修五年。一日与家人别。期重九日当
行。届期。左手结印卓立而逝(何士瑗阴骘文注释)。
** 陆氏
陆氏太仓人。大西关外。张季思妻也。年十七。即长斋
念佛。且诵金刚经。大悲咒。回向西方。见杀物命者。即
发愿救度。康熙四十二年九月。空中见舆舟西往。其
肩舆运舟者皆僧。不三日安然念佛而脱。时为九月
二十六(西归直指)。
** 徐氏
徐氏。松江人。归本郡杨拂斋。年三十二。茹素念佛。并
虔持大悲神咒。期生安养。每晨兴。必盥洗焚香。念佛
** 黄氏女
黄氏女。名峻。不详其里居。自幼失怙。随其祖母顾。礼
佛诵经。年十四受陵某聘。甫五日而病。且剧。乃决意
出家。命扶掖起向佛膜拜。忏悔宿业。婿闻来候。家人
欲引至榻前。峻摇手止之。日暮延僧受戒讫。朗呼陆
某曰。自今姻缘断绝。勿复为念。尔亦及早回头。毋久
迷也。遂令僧祝发。从之合掌三谢。翛然坐脱。逾时不
倾。次日家人为更衣。体发异香。眉颊间。红光赫然(何
士瑗阴骘文注释)。
** 王荆石女
王荆石女。江苏太仓人。许字徐景韶。年十七。忽长斋
受戒。朝夕礼大士像。后景韶病死。闻讣日。即布衣草
履。别筑一室。焚修五年。一日与家人别。期重九日当
行。届期。左手结印卓立而逝(何士瑗阴骘文注释)。
** 陆氏
陆氏太仓人。大西关外。张季思妻也。年十七。即长斋
念佛。且诵金刚经。大悲咒。回向西方。见杀物命者。即
发愿救度。康熙四十二年九月。空中见舆舟西往。其
肩舆运舟者皆僧。不三日安然念佛而脱。时为九月
二十六(西归直指)。
** 徐氏
徐氏。松江人。归本郡杨拂斋。年三十二。茹素念佛。并
虔持大悲神咒。期生安养。每晨兴。必盥洗焚香。念佛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3c 页
千声。持咒二十一遍。然后理家事。如是数十年。乾隆
三十五年。夏微疾。至六月八日。课诵如常。持咒刻许。
渐觉声出户外。视之巳含笑坐逝矣。时值酷暑。三日
后。颜色如生。焚化衣衫。火𦦨皆成五色莲华。见者叹
异(染香集)。
** 兵家妇
松江一兵家妇。失其姓氏。寡居无子女。住普照寺南。
性质直。见妇女有过。必面斥其非。以故妇女辈。多敬
惮之。妇日有常课。晓起诵金刚经数卷毕。始经理纺
绩。资生等事。夜则阖扉念佛。至老不倦。一日有高行
老僧。过其门。妇合掌问曰。我闻金刚不坏身。诵此经
者。肉身亦可不坏。信乎。僧曰。然。妇随坐脱。时当盛暑。
贫无以敛。三日尸不腐。异香满室中。提督杨公捷夫
人亲临其丧。即其地建坐化庵。漆其身。至今尚存。后
有镇江某氏妇。随宦松城。青年夫死。自誓守贞。焚修
此庵。以念佛为日课。五十年。足不踰阈。年荒煮草为
食。妇女辈或周之。非其人一毫不受。先后致徒数人。
不堪其苦。辄散去。年五十。语其所契某斋婆曰。我既
归向佛门。不可不闻戒律。遂偕往大雄山。礼溪谷和
尚禀受戒法。既归行持益励。年近九旬。念佛吉祥而
逝。事在乾隆中(染香集)
西史氏曰。盛暑不腐。必其净业巳久。色身坚固者能
然。而往生净土之人。或不尽是。勿取相以求可也。
** 曹媪
三十五年。夏微疾。至六月八日。课诵如常。持咒刻许。
渐觉声出户外。视之巳含笑坐逝矣。时值酷暑。三日
后。颜色如生。焚化衣衫。火𦦨皆成五色莲华。见者叹
异(染香集)。
** 兵家妇
松江一兵家妇。失其姓氏。寡居无子女。住普照寺南。
性质直。见妇女有过。必面斥其非。以故妇女辈。多敬
惮之。妇日有常课。晓起诵金刚经数卷毕。始经理纺
绩。资生等事。夜则阖扉念佛。至老不倦。一日有高行
老僧。过其门。妇合掌问曰。我闻金刚不坏身。诵此经
者。肉身亦可不坏。信乎。僧曰。然。妇随坐脱。时当盛暑。
贫无以敛。三日尸不腐。异香满室中。提督杨公捷夫
人亲临其丧。即其地建坐化庵。漆其身。至今尚存。后
有镇江某氏妇。随宦松城。青年夫死。自誓守贞。焚修
此庵。以念佛为日课。五十年。足不踰阈。年荒煮草为
食。妇女辈或周之。非其人一毫不受。先后致徒数人。
不堪其苦。辄散去。年五十。语其所契某斋婆曰。我既
归向佛门。不可不闻戒律。遂偕往大雄山。礼溪谷和
尚禀受戒法。既归行持益励。年近九旬。念佛吉祥而
逝。事在乾隆中(染香集)
西史氏曰。盛暑不腐。必其净业巳久。色身坚固者能
然。而往生净土之人。或不尽是。勿取相以求可也。
** 曹媪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4a 页
曹媪常州柏天佑母也。天佑平生乐善。事吕真人谨。
尝设鸾问仙术。退辄冥心端坐。巳而至苏。或诒以西
方确指一书。辟仙术。指归净土。始回向佛乘。然颇疑
与仙术异。以问真人。真人曰。尔何疑哉。三灾到时。我
辈亦无别路可走。乐邦安隐。尔其勉之。因令兼诵金
刚般若经。天佑意遂释然。先是媪年六十四。病热。天
佑自苏驰归。视母气巳绝。唯胸前微温。家人为治棺
衾。天佑悲恸。祷于白衣大士。诵白衣咒一万二千。愿
减巳寿一纪以益母。涕泪并下。其明日索饮。阅数日。
病起。言始死时。为两吏所引。历土地城隍诸司。寻诣
东岳府。府君言汝有子。为汝诚祷。仗大士力。贷汝死。
命吏引出放还。天佑由是劝母修净业。媪遂长斋。日
以初中后分。掐数珠。课西方佛名。回向净土。居十二
年。年七十六。九月既望。晨兴。谓天佑曰。吾将去矣。可
召诸亲属为别。越三日。起坐。洗沐易衣。就枕而逝。又
天佑有外姑许氏母。家居。亦长斋念佛。而未能专一。
天佑迎之至家。教以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母如其言。
时年六十五矣。自三月至六月。未尝有间。一日。向天
佑拜。惊问其由。曰。吾生六十馀年。颠倒梦想中。未尝
获一日安乐。自子导我以念佛。吾旦而念焉。俄然而
夜矣。夕而念焉。俄然而旦矣。世间安乐。何以过之。微
子则不及此。是以拜。天佑因为称说极乐庄严。且曰。
但得一心。圣境自现。圣境现时。亦勿生著。又三月。方
夜坐。忽见金莲华现前。巳而化作百千万亿。鄂不层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4b 页
出。上升虚空。光耀无极。向晨。复拜天佑。言其事。
母自
是容色腴润。如三十许人。终日无他言。夜卧更许。即
起坐念佛。时乾隆四十二年。后不详其所终(西方公据。集验)
西史氏曰。观真人此语。则修净土其急务矣。世有崇
仙术而讥佛理者。将谁欺乎。
** 陶氏
陶氏。名善。字庆馀。一字琼楼。苏州长洲人。彭二林居
士。从子希洛之妻也幼颖敏。通等韵之学。与妹仁。晨
夕酬倡。性爱萧寂。遇佳山水。一往有遗世志。时见于
诗。亡何。妹得羸疾以殁。遂辍诗。不复为。读大报恩经。
感如来往昔苦行因缘。遂发大愿。愿證无生法忍。手
书是经。及金刚弥陀诸经楷法端整。日诵西方佛名
不辍。著惭愧吟数十首。多近里。之言。既嫁日与家人。
说苦空无常之法。晨兴。仍课净业。以次阅法华楞严
华严诸大乘经。信解益利。其年秋。和二林居士闭关
诗十首。一云。无相光中自有真。慈风披拂四时春。而
今一著通消息。回向莲邦稽首频。二云。原来无实亦
无虚。论道谈禅事也馀。一句弥陀空自性。孰为是我
孰为渠。三云。𣲙泮波塘水影定。照空万象慧光圆。须
知行满功成后。鸟语花香也自然。四云。亭俯清流屋
倚山。绿萝影里掩松关。閒来好认归家路。免得临时
无处攀。五云。净域神游明似日。杖头何用夜然藜漫
论十万八千路。楼阁虚空更在西。六云。行树何殊七
宝林。枝头也得听灵禽。自然说法东风里。演出百千
母自
是容色腴润。如三十许人。终日无他言。夜卧更许。即
起坐念佛。时乾隆四十二年。后不详其所终(西方公据。集验)
西史氏曰。观真人此语。则修净土其急务矣。世有崇
仙术而讥佛理者。将谁欺乎。
** 陶氏
陶氏。名善。字庆馀。一字琼楼。苏州长洲人。彭二林居
士。从子希洛之妻也幼颖敏。通等韵之学。与妹仁。晨
夕酬倡。性爱萧寂。遇佳山水。一往有遗世志。时见于
诗。亡何。妹得羸疾以殁。遂辍诗。不复为。读大报恩经。
感如来往昔苦行因缘。遂发大愿。愿證无生法忍。手
书是经。及金刚弥陀诸经楷法端整。日诵西方佛名
不辍。著惭愧吟数十首。多近里。之言。既嫁日与家人。
说苦空无常之法。晨兴。仍课净业。以次阅法华楞严
华严诸大乘经。信解益利。其年秋。和二林居士闭关
诗十首。一云。无相光中自有真。慈风披拂四时春。而
今一著通消息。回向莲邦稽首频。二云。原来无实亦
无虚。论道谈禅事也馀。一句弥陀空自性。孰为是我
孰为渠。三云。𣲙泮波塘水影定。照空万象慧光圆。须
知行满功成后。鸟语花香也自然。四云。亭俯清流屋
倚山。绿萝影里掩松关。閒来好认归家路。免得临时
无处攀。五云。净域神游明似日。杖头何用夜然藜漫
论十万八千路。楼阁虚空更在西。六云。行树何殊七
宝林。枝头也得听灵禽。自然说法东风里。演出百千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4c 页
微妙音。七云。夙夜惺惺彻底看。几番生灭总无端。前
村雪后梅花放。露出春光不可瞒。八云。九十风光易
寂寥。然灯朗照度春宵。烹茶非为清香味。适兴何妨
一饮瓢。九云。此土结得莲华盟。八功德水莲华生。一
心不乱超凡品。定向乐邦净处行。十云。勘破重关触
处真。从今不八旧迷津。轮回六字无终始。流水行云
总是春。入冬感疾。自知不起。时诵西方佛名。殁之前。
请母为别。巳而曰。大和尚来。吾去矣。侍者曰。如老人
何。曰西方好。吾他日。当迓老人去也。遂瞑。时为乾隆
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年二十五。四十九年春。有
西方大士降于玉坛。为诸弟子宣扬净土法门一日。
二林居士往造焉。问异时师友所生诸处。大士一一
答之。某生兜率。某归福报。其生净土者四人。香山老
人(名实定)。旅亭(名际会)誓愿(名佛安)二师。沈居士敬孚(名炳)也。
(以上四人详圣贤录初编)最后问及陶氏。大士曰。陶氏巳生西方
边地矣。未几陶氏至。题诗曰。雨歇閒阶芳草多。五年
消息等流梭。洞中深闭烟霞迹。一任薰风送客过。因
语众曰。子等归向极乐。全要打得一副金铁心肠。外
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华
出现也。一句佛号。便有一光。千句佛号。便有千光。光
自内生。非从外得。以无相故。阿弥陀佛。在尔诸人面
门。随处出现才有丝毫隔碍。此光便不能发现矣。念
佛心要时时觉照。方发得不退念头。念佛声要心心
悲切。方发得无上愿力。心声互融。光明四彻。无处不
村雪后梅花放。露出春光不可瞒。八云。九十风光易
寂寥。然灯朗照度春宵。烹茶非为清香味。适兴何妨
一饮瓢。九云。此土结得莲华盟。八功德水莲华生。一
心不乱超凡品。定向乐邦净处行。十云。勘破重关触
处真。从今不八旧迷津。轮回六字无终始。流水行云
总是春。入冬感疾。自知不起。时诵西方佛名。殁之前。
请母为别。巳而曰。大和尚来。吾去矣。侍者曰。如老人
何。曰西方好。吾他日。当迓老人去也。遂瞑。时为乾隆
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年二十五。四十九年春。有
西方大士降于玉坛。为诸弟子宣扬净土法门一日。
二林居士往造焉。问异时师友所生诸处。大士一一
答之。某生兜率。某归福报。其生净土者四人。香山老
人(名实定)。旅亭(名际会)誓愿(名佛安)二师。沈居士敬孚(名炳)也。
(以上四人详圣贤录初编)最后问及陶氏。大士曰。陶氏巳生西方
边地矣。未几陶氏至。题诗曰。雨歇閒阶芳草多。五年
消息等流梭。洞中深闭烟霞迹。一任薰风送客过。因
语众曰。子等归向极乐。全要打得一副金铁心肠。外
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华
出现也。一句佛号。便有一光。千句佛号。便有千光。光
自内生。非从外得。以无相故。阿弥陀佛。在尔诸人面
门。随处出现才有丝毫隔碍。此光便不能发现矣。念
佛心要时时觉照。方发得不退念头。念佛声要心心
悲切。方发得无上愿力。心声互融。光明四彻。无处不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5a 页
是佛。无时不念佛。方为得手。佛号无量。要知智慧无
量神通无量慈悲无量。摄受无量。苟不发无量心。安
能亲见本师顶相。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
之视尔。将何以堪。快快念佛去也。踰月。二林居士复
往。致札陶氏曰。闻卿得生净土。不负生平志愿。大善
但罗台山。朱仲君。清斋宏誓。甚为希有。尚羁福报。而
卿戒品未全。功夫未熟。乃能直往无碍。此何故也。其
往生时光景。既生后如何享用。如何进修。亦巳见佛
否。巳登不退地否。试一一言之。俾闻者起欣慕心。起
精进心。斯亦度人之本愿也。其曰大士降。报云前月
予适从西方边地行化而来。故陶氏亦得随到。今日
彼不能至矣。彼平日功夫戒力。虽不及台山辈。然临
终正念。远胜台山。故感观音接引终时。见金莲华现
前。即觉身变男子。巳到西方七宝世界。衣食自然。虽
不能见佛。每日诸大菩萨说法二会。精进者渐登九
品。懈怠者寿五百岁。娑婆百年。边地一日。陶氏自往
生以来。颇精进将来。可得上品下生。其时尚须娑婆
二千年耳。大士者。号寂根。无量寿维摩诘诸经。皆尝
与法会。其證果久如。未能详也(善女人传。琼楼吟槁。西方公据。书證)。
** 汪氏
汪氏。自号镜智道人。吴县人。归李景熹为继室。年二
十六而寡。子甫七月。汪氏既痛其夫。适有以枯髅图
相示者。瞿然发出世心。既复从有些和尚受念佛法
门。遂长斋。晨夕向西。忏悔发愿。誓毕此生。决生安养。
量神通无量慈悲无量。摄受无量。苟不发无量心。安
能亲见本师顶相。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
之视尔。将何以堪。快快念佛去也。踰月。二林居士复
往。致札陶氏曰。闻卿得生净土。不负生平志愿。大善
但罗台山。朱仲君。清斋宏誓。甚为希有。尚羁福报。而
卿戒品未全。功夫未熟。乃能直往无碍。此何故也。其
往生时光景。既生后如何享用。如何进修。亦巳见佛
否。巳登不退地否。试一一言之。俾闻者起欣慕心。起
精进心。斯亦度人之本愿也。其曰大士降。报云前月
予适从西方边地行化而来。故陶氏亦得随到。今日
彼不能至矣。彼平日功夫戒力。虽不及台山辈。然临
终正念。远胜台山。故感观音接引终时。见金莲华现
前。即觉身变男子。巳到西方七宝世界。衣食自然。虽
不能见佛。每日诸大菩萨说法二会。精进者渐登九
品。懈怠者寿五百岁。娑婆百年。边地一日。陶氏自往
生以来。颇精进将来。可得上品下生。其时尚须娑婆
二千年耳。大士者。号寂根。无量寿维摩诘诸经。皆尝
与法会。其證果久如。未能详也(善女人传。琼楼吟槁。西方公据。书證)。
** 汪氏
汪氏。自号镜智道人。吴县人。归李景熹为继室。年二
十六而寡。子甫七月。汪氏既痛其夫。适有以枯髅图
相示者。瞿然发出世心。既复从有些和尚受念佛法
门。遂长斋。晨夕向西。忏悔发愿。誓毕此生。决生安养。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5b 页
导诸族姻里党。下及园丁灶婢。同归佛法。从而起信
者。百馀人。其长斋修净业者。十馀人。巳而参闻学定
公。闻是心是佛之旨。有省。年三十四。从旅亭会公受
菩萨戒。诵梵纲经。发心剌血。书法华弥陀二经。苦舌
血不继。有僧教以子午二时。应候取之。始克终事焉。
故有肝疾。岁秋辄发。至是血既枯。疾发益剧。或劝以
补养。曰。此间学道。多致退缘。得速舍报身。见佛闻法。
吾之愿也。复何求哉。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下痢。卧
床数日。默观不辍。至初十日。语侍者云。明日吾当西
方去矣。问生何品。曰。中品上生。明日。有方氏妇省之。
汪氏曰。子来大好。可为我洗沐。洗沐毕。趺坐顷之。命
同举佛名。方午。合掌而逝。旃檀香满室中。年三十八。
其后三年。有同里何氏。女病死。至三更而苏。自言到
冥王殿中。王令鬼卒。取锤欲打。忽见幡幢。拥护一道
人。自西方来。在冥教化。端正严洁。世无与比。审视之。
即万年桥李家姆也。冥王跪迎。称菩萨。姆令释我。引
我历观诸地狱苦。且谓持斋念佛。一意西方。时至迎
汝。遂命舆送归。以是得醒。翌日病间。其兄子性三。书
其事而传之(一行居集。西方公据。书證)。
** 费孺人
费孺人。名兰襄。世居吴江县。即彭二林居士妻也。居
常未尝詈人。有不如意事。默默而巳。先是在家时。庶
祖母王氏。好作佛事。孺人辄心慕。奉持斋禁。既嫁不
辍。自归居士五六年。连举二女。巳而居士修西方之
者。百馀人。其长斋修净业者。十馀人。巳而参闻学定
公。闻是心是佛之旨。有省。年三十四。从旅亭会公受
菩萨戒。诵梵纲经。发心剌血。书法华弥陀二经。苦舌
血不继。有僧教以子午二时。应候取之。始克终事焉。
故有肝疾。岁秋辄发。至是血既枯。疾发益剧。或劝以
补养。曰。此间学道。多致退缘。得速舍报身。见佛闻法。
吾之愿也。复何求哉。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下痢。卧
床数日。默观不辍。至初十日。语侍者云。明日吾当西
方去矣。问生何品。曰。中品上生。明日。有方氏妇省之。
汪氏曰。子来大好。可为我洗沐。洗沐毕。趺坐顷之。命
同举佛名。方午。合掌而逝。旃檀香满室中。年三十八。
其后三年。有同里何氏。女病死。至三更而苏。自言到
冥王殿中。王令鬼卒。取锤欲打。忽见幡幢。拥护一道
人。自西方来。在冥教化。端正严洁。世无与比。审视之。
即万年桥李家姆也。冥王跪迎。称菩萨。姆令释我。引
我历观诸地狱苦。且谓持斋念佛。一意西方。时至迎
汝。遂命舆送归。以是得醒。翌日病间。其兄子性三。书
其事而传之(一行居集。西方公据。书證)。
** 费孺人
费孺人。名兰襄。世居吴江县。即彭二林居士妻也。居
常未尝詈人。有不如意事。默默而巳。先是在家时。庶
祖母王氏。好作佛事。孺人辄心慕。奉持斋禁。既嫁不
辍。自归居士五六年。连举二女。巳而居士修西方之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5c 页
业。每道出苦之要。孺人遂屏荤血。独宿小园。日与二
女。讲读大乘经。回向净土。乾隆五十五年秋。病肺呕
血。消损异常时。遂诣文星阁。请祥峰和尚。受优婆夷
戒礼。诵益虔。平生偶有私蓄。辄作佛事。至是罄所藏。
属居士诣云栖建水陆大斋。愿与一切有情。同生净
土。启经之日。家中人皆闻异香。巳而疾亟。卧床五日。
日向西。祝云。阿弥陀佛。当来迎我。居士自杭归。策之
曰。资粮巳具。撒手便行。勿恋此残生也。孺人曰。吾何
恋哉。但患不能速去耳。其夜过半。忽朗唱佛名。可十
声。顷之遂逝。时九月八日也。后数年。普门大士降乩。
司乩者黄敬敷。叩孺人生处。大士示云。一念能回向。
送心先到西。功修久巳积。终不退菩提。现生懈慢国。
(西方边地)将来可登九品(一行居集。西方公据。书證)
西史氏曰。自二林居士宣扬净土法门。眷属中。随顺
修持。先后往生。录至此。盖五人焉。善人并萃一门。良
非偶然矣。
** 许节妇
许节妇。太仓钱氏女也。年二十归太学生许照。六载
而寡。乾隆三十七年。有司上闻。以节妇 旌。节妇自
幼信西方之教。母遘危疾。节妇祷于佛。日诵佛名千
声。病寻愈既寡。事佛益虔。时出所藏。济贫拯厄。惠及
禽畜。日诵金刚经。回向生西。晚而断荤血者六年。先
殁前半月。梦观世音现身接引。及期。命侍者焚香。合
掌诵西方佛名。趺坐而逝。时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四
女。讲读大乘经。回向净土。乾隆五十五年秋。病肺呕
血。消损异常时。遂诣文星阁。请祥峰和尚。受优婆夷
戒礼。诵益虔。平生偶有私蓄。辄作佛事。至是罄所藏。
属居士诣云栖建水陆大斋。愿与一切有情。同生净
土。启经之日。家中人皆闻异香。巳而疾亟。卧床五日。
日向西。祝云。阿弥陀佛。当来迎我。居士自杭归。策之
曰。资粮巳具。撒手便行。勿恋此残生也。孺人曰。吾何
恋哉。但患不能速去耳。其夜过半。忽朗唱佛名。可十
声。顷之遂逝。时九月八日也。后数年。普门大士降乩。
司乩者黄敬敷。叩孺人生处。大士示云。一念能回向。
送心先到西。功修久巳积。终不退菩提。现生懈慢国。
(西方边地)将来可登九品(一行居集。西方公据。书證)
西史氏曰。自二林居士宣扬净土法门。眷属中。随顺
修持。先后往生。录至此。盖五人焉。善人并萃一门。良
非偶然矣。
** 许节妇
许节妇。太仓钱氏女也。年二十归太学生许照。六载
而寡。乾隆三十七年。有司上闻。以节妇 旌。节妇自
幼信西方之教。母遘危疾。节妇祷于佛。日诵佛名千
声。病寻愈既寡。事佛益虔。时出所藏。济贫拯厄。惠及
禽畜。日诵金刚经。回向生西。晚而断荤血者六年。先
殁前半月。梦观世音现身接引。及期。命侍者焚香。合
掌诵西方佛名。趺坐而逝。时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四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6a 页
日也。年七十二(一行居集)。
** 宋孺人
宋孺人。长洲人。归太学生。顾文耀。事姑谨。姑故奉观
音大士。既即世。遗宋瓷大士像。孺人供奉日虔。垂十
馀年。巳而其子晋芳。梦两大士。身衣破衲。如有所乞。
旦遇一舟子。𢹂两轴来售。一旧刻吴道子。画僧相观
音。一绣像送子观音也。急偿以直。属工庄新。送贮里
中月声庵。逾年。晋芳复梦两大士。云将有行。急往视
之。则庋置之。壁间久矣。遂赍还家。张挂净室。孺人日
侍像旁。诵西方佛名。及诸经咒。瞻拜无虚日。一日室
中砖面。忽现僧相大士。如道子画。其后八日。又现一
尊作送子像。善财龙女。先后迸出。遂发砖刻像。金容
烂然。自此迸除荤血。一心净业。晚得痹疾。日扶掖下
床。课诵不辍。巳而感热增剧。卧病半月。临终。训勉诸
子。各敦本行。命同称佛名。勿哭。遂合掌至顶诵所习
咒。忽闻异香满室中。泊然而逝时在乾隆五十七年
五月。年五十四(一行居集)
西史氏曰。潘万宗居士。衣灰现三圣。今孺人砖面现
大士。皆精诚之凝结也。而或疑其荒诞。试问蛤蜊壳
中。猪牙齿[臼-(一*一)+?]等之变现。独何与。
** 郑氏
郑氏。松江人。适吴姓。少寡。矢志柏舟。别搆净室。闭户
诵经念。佛者数十年。至嘉庆初。年七十九。庭前石上。
忽生大莲华一茎。适其母舅蔡鸿业司寇。致仕归。见
** 宋孺人
宋孺人。长洲人。归太学生。顾文耀。事姑谨。姑故奉观
音大士。既即世。遗宋瓷大士像。孺人供奉日虔。垂十
馀年。巳而其子晋芳。梦两大士。身衣破衲。如有所乞。
旦遇一舟子。𢹂两轴来售。一旧刻吴道子。画僧相观
音。一绣像送子观音也。急偿以直。属工庄新。送贮里
中月声庵。逾年。晋芳复梦两大士。云将有行。急往视
之。则庋置之。壁间久矣。遂赍还家。张挂净室。孺人日
侍像旁。诵西方佛名。及诸经咒。瞻拜无虚日。一日室
中砖面。忽现僧相大士。如道子画。其后八日。又现一
尊作送子像。善财龙女。先后迸出。遂发砖刻像。金容
烂然。自此迸除荤血。一心净业。晚得痹疾。日扶掖下
床。课诵不辍。巳而感热增剧。卧病半月。临终。训勉诸
子。各敦本行。命同称佛名。勿哭。遂合掌至顶诵所习
咒。忽闻异香满室中。泊然而逝时在乾隆五十七年
五月。年五十四(一行居集)
西史氏曰。潘万宗居士。衣灰现三圣。今孺人砖面现
大士。皆精诚之凝结也。而或疑其荒诞。试问蛤蜊壳
中。猪牙齿[臼-(一*一)+?]等之变现。独何与。
** 郑氏
郑氏。松江人。适吴姓。少寡。矢志柏舟。别搆净室。闭户
诵经念。佛者数十年。至嘉庆初。年七十九。庭前石上。
忽生大莲华一茎。适其母舅蔡鸿业司寇。致仕归。见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6b 页
而奇之。为文勒石。记其事。是年。腊月。谓家人曰。我将
西归踰旬无疾而逝(染香集)。
** 百不管老媪
百不管老媪。失其姓。杭州人。尝问于孝慈庵。道源和
尚曰。修何法门。一生决离苦海。和尚曰。无过念佛。然
念佛不难。而难于持久。持久不难。而难于一心。汝若
能一切不管。专心持名至诚发愿往生。临终佛来接
引。即得离苦海矣。媪欢然拜谢。归即将家事。委子妇
等。辟净室供佛。修持其中。年馀。复问和尚曰自蒙开
示弟子。弃舍家务。专事念佛。自问亦可谓久而不懈。
但苦一心之难。师当复有以教我。和尚曰。汝虽抛却
家务。而儿孙眷属不无廑念。此则爱根未拔。如何一
心。汝今加功。先拔去爱根。将一切放下。然后能得一
心也。媪叹曰。师言是也我虽不管于身。不能不管于
心。从此真当百不管矣。遂愈加精进。爱心偶动。即默
持此百不管三字。以自躯除。或咨以家事。亦依此三
字拒之于是百不管之名。播传亲党间。如是者又年
馀。一日诣庵谢曰。师不我欺也。弟子西行有日矣。数
日后。无疾而逝。嘉庆初年事(染香集)
西史氏曰。百不管。浑名也。推言之。则百至千。千至万。
皆所不管矣。约言之。即一且不管。何有于百。能如是
而后尘缘可断。能如是。而后净业可成。呜呼。安得世
间人士。咸如此百不管耶。
** 陆氏
西归踰旬无疾而逝(染香集)。
** 百不管老媪
百不管老媪。失其姓。杭州人。尝问于孝慈庵。道源和
尚曰。修何法门。一生决离苦海。和尚曰。无过念佛。然
念佛不难。而难于持久。持久不难。而难于一心。汝若
能一切不管。专心持名至诚发愿往生。临终佛来接
引。即得离苦海矣。媪欢然拜谢。归即将家事。委子妇
等。辟净室供佛。修持其中。年馀。复问和尚曰自蒙开
示弟子。弃舍家务。专事念佛。自问亦可谓久而不懈。
但苦一心之难。师当复有以教我。和尚曰。汝虽抛却
家务。而儿孙眷属不无廑念。此则爱根未拔。如何一
心。汝今加功。先拔去爱根。将一切放下。然后能得一
心也。媪叹曰。师言是也我虽不管于身。不能不管于
心。从此真当百不管矣。遂愈加精进。爱心偶动。即默
持此百不管三字。以自躯除。或咨以家事。亦依此三
字拒之于是百不管之名。播传亲党间。如是者又年
馀。一日诣庵谢曰。师不我欺也。弟子西行有日矣。数
日后。无疾而逝。嘉庆初年事(染香集)
西史氏曰。百不管。浑名也。推言之。则百至千。千至万。
皆所不管矣。约言之。即一且不管。何有于百。能如是
而后尘缘可断。能如是。而后净业可成。呜呼。安得世
间人士。咸如此百不管耶。
** 陆氏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6c 页
陆氏。娄县人。适周姓。中年茹素受五戒。遇西禅寺僧
迈春。示念佛法门。即依教行持。三十年不倦。夫死。依
婿袁退庵家栖止。嘉庆十一年。感微疾。一心念佛。期
生净土。临终。右胁而卧。如入禅定。室中异香。直透中
堂。及殓。犹有馀香(染香集)。
** 吴氏
吴氏。苏州元和人。适张姓。中年奉佛。归依画禅寺。道
林和尚。茹素戒杀。专心净业。后因梦中。见观音大士。
教以跪念。于是每念必跪。香烬始起。未尝稍懈晚年
有微疾。命子眉山。延僧数人。念佛至三日。乃曰。我见
空中有两和尚招手。僧曰。此二大士也。正宜一心向
往。言未竟。巳吉祥逝矣。眉山亦因母教。遂长斋。奉佛
云(染香集)。
** 沈媪
沈媪。法名善月。吴江黎里人。归陈士坊为室。生子二。
年二十五。修念佛三昧。四十断荤血。屏家务。勤行放
生诸功德。既丧少子。旋孀居。功益进。日诵华严行愿
品一卷。大悲咒五十遍。佛号三万声为正课。暮年。从
子迁居城中。辟一静室。不越户限。寝食于斯。栖心净
土。数十年如一日。年七十五。染恙绵延。佛名不辍。临
终。呼眷属扶起。索汤盥身。易衣趺坐。面西合掌而逝。
俄而几现莲华影像不灭。时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
十八日(染香集)。
** 姚氏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7a 页
姚氏。松江人。平日从夫张某。奉斗甚虔。巳而姚氏患
病。其姊省之。教以专心念佛。从之。甫半日。忽笑曰。我
见莲华无数。大如斗。语竟即逝(染香集)
西史氏曰。见莲华。不见化佛。持诵之功未深耳。而一
生安养。终当见佛矣。
** 汪氏
汪氏。华亭人。年十六。归周文荣。家赤贫。文荣游幕远
方。汪氏女红自活。长斋奉佛。后文荣客死湖北。久无
耗。汪氏抚子方容成立。乃命寻父。方容徒步数千里。
卒负父骨归。学使采风。以母节子孝表其闾。方容故
善书画。人重其孝行。争搆之。以是甘旨无缺。汪氏晚
年。念佛益虔。愿父母翁姑及夫。齐生莲界。嘉庆某年。
得疾。曰闭户念佛。不问家事。临终。谓方容曰。我昨梦
汝祖父母。外祖父母。及汝父。俱住莲华世界。现前五
色云。拥一瓣莲。大如舟。我殆乘此往生乎。言讫。怡然
长逝。室中香气如兰。殓时未散(染香集)
西史氏曰。前发是愿。卒符其梦。然则夫殁而修净业。
夫必藉以超生。顾不足徵欤。愿法界众生。同归安养。
回入娑婆。必能度脱。又不足徵欤。乃今之节妇。不明
乎是。小则哀伤得疾。大则随夫长往。不知一尽今形。
各随其白业黑业而报之。纵能相见黄泉。亦祇同于
陌路。唯西方净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其间利害。实
霄壤焉。唯智者思之。
** 王氏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7b 页
王氏。金山县人。适张姓。善事父母舅姑。尝两次刲股。
夫殁。柏舟节橾。家法肃然。每见丧家接眚甚怖。因问
人曰。何能免此。或告以念佛法门。遂发心茹素。礼诵
不辍。教诸子妇。阖门信奉。力行放生掩骼诸善事。后
患脾疾。求参一和尚。受优婆夷戒。经年病革。行愿益
诚。临终。诵弥陀经。以次称佛号。移时而逝。遗命不迎
眚神。不以荤酒设祭。子妇皆从之(染香集)
西史氏曰。用荤酒而设祭享宾。于亡者失大利益。智
者弗为也。至于迎眚之举。尤属不经。而积习成风。深
堪痛恨。修行人。力挽颓靡。此其可法矣。
** 吴媪
吴媪。江𡩋人。夫早丧。遗一子。抚之成立。婚娶数年。子
又亡。乃与寡媳。共抚弱孙。孤苦度日。后笃信净土法
门。长斋奉佛。受优婆夷戒。洁小楼供佛像。每晨起盥
漱后。即炷香礼拜。持佛名三千。定为日课。课毕。始理
家事。如是数十年。同里有朱本愿者。素与其子善。故
常往还。嘉庆二十二年春。媪忽谓之曰。却后某日。子
幸过我。有一紧要事。须托办也。本愿诺之。至期往。媪
巳搭缦衣。趺坐床上逝矣。问其媳云。近日课诵如常。
精神亦佳。昨夜索浴毕。即安卧。不知何时坐化也。本
愿因为料理丧葬事焉(染香集)。
** 倪妪
倪妪。法名显真。嘉善人。住北港村。归依佛门。茹素念
佛。村中旧有观音像。妪早晚礼拜必诚。每供佛饭僧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7c 页
俱亲自任劳。嘉庆二十二年九月。数睹菩萨现相。随
示疾。谓其子曰。我数见菩萨唤我去。殆将去矣。子云。
既菩萨降临。应备斋供。儿亲往城中。买蔬供奉。如何。
曰。亦好。但恐不及耳。子遂往。及归。妪巳趺逝。念珠犹
在手也(染香集)。
** 潘氏
潘氏。娄县人。适孙某生四女。智求。智禅。福庵。德庵。俱
奉佛受优婆夷戒。劝母发心。嘉庆二十三年。潘氏年
七十九矣。会西林寺传戒。四女复劝受戒。卧病。未能
往。因代求之。锡法名曰印莲。潘氏知之。即断肉食。一
意西归。是冬。南禅寺起念佛七期。四女同往念佛。至
第六日。潘氏命促之归。曰。速焚香。佛来矣。遂吉祥而
脱(染香集)。
** 汝氏
汝氏。名季婉。吴江黎里人。适王枚为继室。夫妇相敬
如宾。五十馀载。未有所出。为人静厚。居常一以念佛
为事。嘉庆二十四年。二月三日。病笃。语家人曰。大士
来临。吾其逝矣。即合掌垂目。诵大悲咒。旋闻旃檀香
满室中。殁后。慈容含笑。颜色转少。年八十二(染香集)。
** 祁氏
祁氏。法名德济。江南兴化人。归同里王生。年未四旬。
慨然以浊世为厌。誓愿求生安养。日诵佛名三万声。
归依溪谷和尚。旋受优婆夷戒。年八十九。染微疾。其
年三月八日。告所亲曰。我十六日当西去。或谓之曰。
示疾。谓其子曰。我数见菩萨唤我去。殆将去矣。子云。
既菩萨降临。应备斋供。儿亲往城中。买蔬供奉。如何。
曰。亦好。但恐不及耳。子遂往。及归。妪巳趺逝。念珠犹
在手也(染香集)。
** 潘氏
潘氏。娄县人。适孙某生四女。智求。智禅。福庵。德庵。俱
奉佛受优婆夷戒。劝母发心。嘉庆二十三年。潘氏年
七十九矣。会西林寺传戒。四女复劝受戒。卧病。未能
往。因代求之。锡法名曰印莲。潘氏知之。即断肉食。一
意西归。是冬。南禅寺起念佛七期。四女同往念佛。至
第六日。潘氏命促之归。曰。速焚香。佛来矣。遂吉祥而
脱(染香集)。
** 汝氏
汝氏。名季婉。吴江黎里人。适王枚为继室。夫妇相敬
如宾。五十馀载。未有所出。为人静厚。居常一以念佛
为事。嘉庆二十四年。二月三日。病笃。语家人曰。大士
来临。吾其逝矣。即合掌垂目。诵大悲咒。旋闻旃檀香
满室中。殁后。慈容含笑。颜色转少。年八十二(染香集)。
** 祁氏
祁氏。法名德济。江南兴化人。归同里王生。年未四旬。
慨然以浊世为厌。誓愿求生安养。日诵佛名三万声。
归依溪谷和尚。旋受优婆夷戒。年八十九。染微疾。其
年三月八日。告所亲曰。我十六日当西去。或谓之曰。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8a 页
十六乃红沙日。不吉。祁氏曰。我修行人。不依俗忌。有
何不吉耶。虽然。勿令俗人议我。致退善心。即以十四
日去何如。至十四日。晨起。披缦衣。持佛名而逝。时在
嘉庆中(染香续集)。
** 王氏
王氏。鄞县东乡树桥人。生不茹荤。自幼归依三宝。法
名净隆。既嫁。信向念佛法门。其夫性暴。时加詈辱。王
氏唯忍受而巳。年六十馀。益精进。一夕其舍被邻隙
放火。旋经扑灭。后赴宝林佛会。僧问倘尔时被焚。将
若之何。曰此身可厌。被焚。即乘之而去矣。越岁。其邻
复放火。舍遂被燎。王氏竟不走避。唯缓声持佛名。鱼
声朗朗。火光中。隔河人家。初见烟𦦨幕其居。忽有金
光一道。直冲霄汉。彷佛见王氏现身。火灭。家人寻视。
见其遗骨。若趺坐地上者然。
又鄞邑下殷有张氏者。
与王氏同师。法名净音。其信向念佛。而不得于夫。亦
与王氏略似。虽百般磨折。道心不退。后患瘫症。卧床
数年。念佛无间。临终合掌而逝。异香满室。经数刻乃
巳。
又鄞邑定桥有陈氏者。亦与王氏同师。法名净瑞。
为人扑实。念佛求生。无少疑贰。常自言。我决定能生
净土。临终。熙怡端坐。念佛而逝(染香续集)
西史氏曰。王张二氏。宿业甚重。故自生至死。备尝诸
苦。卒以净愿坚牢。咸感瑞应。乃知前世之馀殃。不能
累今生之胜果也。至若陈氏。虽宿业轻微。易成道业。
不及二氏之忍力坚定。然其一往之意气。绝不跂路
何不吉耶。虽然。勿令俗人议我。致退善心。即以十四
日去何如。至十四日。晨起。披缦衣。持佛名而逝。时在
嘉庆中(染香续集)。
** 王氏
王氏。鄞县东乡树桥人。生不茹荤。自幼归依三宝。法
名净隆。既嫁。信向念佛法门。其夫性暴。时加詈辱。王
氏唯忍受而巳。年六十馀。益精进。一夕其舍被邻隙
放火。旋经扑灭。后赴宝林佛会。僧问倘尔时被焚。将
若之何。曰此身可厌。被焚。即乘之而去矣。越岁。其邻
复放火。舍遂被燎。王氏竟不走避。唯缓声持佛名。鱼
声朗朗。火光中。隔河人家。初见烟𦦨幕其居。忽有金
光一道。直冲霄汉。彷佛见王氏现身。火灭。家人寻视。
见其遗骨。若趺坐地上者然。
又鄞邑下殷有张氏者。
与王氏同师。法名净音。其信向念佛。而不得于夫。亦
与王氏略似。虽百般磨折。道心不退。后患瘫症。卧床
数年。念佛无间。临终合掌而逝。异香满室。经数刻乃
巳。
又鄞邑定桥有陈氏者。亦与王氏同师。法名净瑞。
为人扑实。念佛求生。无少疑贰。常自言。我决定能生
净土。临终。熙怡端坐。念佛而逝(染香续集)
西史氏曰。王张二氏。宿业甚重。故自生至死。备尝诸
苦。卒以净愿坚牢。咸感瑞应。乃知前世之馀殃。不能
累今生之胜果也。至若陈氏。虽宿业轻微。易成道业。
不及二氏之忍力坚定。然其一往之意气。绝不跂路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8b 页
亡羊。令人览而神壮。可谓一门三杰矣。
** 潘氏
潘氏。苏州吴县人。松江诸生。刘熙妻也。性仁慈。见人
急难。恒周之。虽家贫不顾也。晚年戒杀放生。日课西
方佛名数千声。兼诵心经大悲咒。如是数载。道光四
年闰七月。有疾。谓家人曰。我死切勿哭泣。当念佛助
送。绝不及家事。日唯合掌诵经念佛。临终。目将瞑。忽
厉声曰。阿弥陀佛来矣。遂逝。时为二十二日。年五十
九。逝后阅半月。忽附家人身言。我今依旧修行。作出
家人矣。问曾往西方否。答尚未。问曾至阴司否。答不
往西方。不能不至阴司。但与常人不同耳。我今特来
相报。此后不复来矣。言讫而寂(染香集)
西史氏曰。临终见佛。而不即往生者。何也。良由修行
时。于是心作佛之理。未及透明深切。故阴境得而乘
之。然以女人五障之体。遂能转作出家人身。即此一
转。力重万钧。来生由出家修行上。径登极乐。理可必
矣。是录专载往生。因此传足为修行者励。故登之。
** 朱氏
朱氏。法名妙德。嘉兴人。素患血疾。适许姓。年二十八。
夫故。一子复夭。以针黹自活。家虽贫。见人饥寒。辄罄
囊与之。道光六年春。同姑母妙圆。表妹立修。于精严
寺。受五戒。长斋念佛。求生净土。一夕在妙圆佛堂内
添灯油。见灯华结成荷叶一片。叶上立佛一尊。即邀
妙圆立修至。皆见之。九年正月。因母歾过哀。血疾复
** 潘氏
潘氏。苏州吴县人。松江诸生。刘熙妻也。性仁慈。见人
急难。恒周之。虽家贫不顾也。晚年戒杀放生。日课西
方佛名数千声。兼诵心经大悲咒。如是数载。道光四
年闰七月。有疾。谓家人曰。我死切勿哭泣。当念佛助
送。绝不及家事。日唯合掌诵经念佛。临终。目将瞑。忽
厉声曰。阿弥陀佛来矣。遂逝。时为二十二日。年五十
九。逝后阅半月。忽附家人身言。我今依旧修行。作出
家人矣。问曾往西方否。答尚未。问曾至阴司否。答不
往西方。不能不至阴司。但与常人不同耳。我今特来
相报。此后不复来矣。言讫而寂(染香集)
西史氏曰。临终见佛。而不即往生者。何也。良由修行
时。于是心作佛之理。未及透明深切。故阴境得而乘
之。然以女人五障之体。遂能转作出家人身。即此一
转。力重万钧。来生由出家修行上。径登极乐。理可必
矣。是录专载往生。因此传足为修行者励。故登之。
** 朱氏
朱氏。法名妙德。嘉兴人。素患血疾。适许姓。年二十八。
夫故。一子复夭。以针黹自活。家虽贫。见人饥寒。辄罄
囊与之。道光六年春。同姑母妙圆。表妹立修。于精严
寺。受五戒。长斋念佛。求生净土。一夕在妙圆佛堂内
添灯油。见灯华结成荷叶一片。叶上立佛一尊。即邀
妙圆立修至。皆见之。九年正月。因母歾过哀。血疾复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8c 页
发。不能营作。常至乏食。性介。不轻干求。同里人知之。
请诵大悲咒。与度日之赀。至七月十八日。病剧。立修
来视之曰。他人皆言。姊念佛精进。吾谓汝心尚未切。
所以病不能愈。佛不来迎耳。朱氏涕泣忏悔。益自努
力。自后他人问言。皆不答。手唯合掌。眼唯流泪。夜将
半。忽笑曰。西方三圣至矣。焚香洗沐。念佛数十声而
终。年四十四(染香续集)。
** 朱氏
朱氏。法名妙圆。即节妇妙德之姑母也。归许蔗如。道
光元年。夫故诸子巳成立。即将家产分析。其第三女
法名立修。幼字徐姓。未婚而夫亡。后归徐门守贞。而
常居母宅。设立佛堂。母女同修。早晚课佛外。日礼大
悲净土忏各一时。诵金刚经三卷。馀时念佛。不谈杂
事。遇放生济贫等事。竭力皆为之。九年七月。妙德先
逝。现往生瑞相。朱氏曰。吾寿不永。亦欲去矣。至八月
二十九夜。呼女曰。顷闻钟鸣。巳交寅时。今日吾神气
稍疲。不能进佛堂礼诵。汝可朗诵佛号。吾闻尔声。运
想可也。立修早课毕。进药糜。曰。服之何益。吾别无他
事。只待佛来。吾即去矣。其季子泣告曰。儿等罔极未
报。全赖吾母教训。今何遽忍舍去耶。笑曰。吾儿女虽
多。吾修净业。尘事毫不系心久矣。命延僧数人。轮流
念佛。僧集净水盥沐。自未至亥。随众默念。忽张目曰。
接引佛来矣。尔等速焚香顶礼。即含笑垂目而逝。时
窗外忽有白光一道。徐徐向西去。人皆异之。年五十
请诵大悲咒。与度日之赀。至七月十八日。病剧。立修
来视之曰。他人皆言。姊念佛精进。吾谓汝心尚未切。
所以病不能愈。佛不来迎耳。朱氏涕泣忏悔。益自努
力。自后他人问言。皆不答。手唯合掌。眼唯流泪。夜将
半。忽笑曰。西方三圣至矣。焚香洗沐。念佛数十声而
终。年四十四(染香续集)。
** 朱氏
朱氏。法名妙圆。即节妇妙德之姑母也。归许蔗如。道
光元年。夫故诸子巳成立。即将家产分析。其第三女
法名立修。幼字徐姓。未婚而夫亡。后归徐门守贞。而
常居母宅。设立佛堂。母女同修。早晚课佛外。日礼大
悲净土忏各一时。诵金刚经三卷。馀时念佛。不谈杂
事。遇放生济贫等事。竭力皆为之。九年七月。妙德先
逝。现往生瑞相。朱氏曰。吾寿不永。亦欲去矣。至八月
二十九夜。呼女曰。顷闻钟鸣。巳交寅时。今日吾神气
稍疲。不能进佛堂礼诵。汝可朗诵佛号。吾闻尔声。运
想可也。立修早课毕。进药糜。曰。服之何益。吾别无他
事。只待佛来。吾即去矣。其季子泣告曰。儿等罔极未
报。全赖吾母教训。今何遽忍舍去耶。笑曰。吾儿女虽
多。吾修净业。尘事毫不系心久矣。命延僧数人。轮流
念佛。僧集净水盥沐。自未至亥。随众默念。忽张目曰。
接引佛来矣。尔等速焚香顶礼。即含笑垂目而逝。时
窗外忽有白光一道。徐徐向西去。人皆异之。年五十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9a 页
九(染香续集)。
** 罗氏
罗氏。宁波慈溪人。长斋数十年。礼拜持名无一日间。
嘉庆初。随夫姚惠成。徙居杭州北新关。货烟筒为业。
贸易之暇。勉夫念佛。惠成由是亦持长斋。道光九年。
三月四日黎明。谓夫曰。可入城招女婿来。为我念佛。
其婿张怀静。向师吴允升。奉佛维谨。惠成往招。适因
事稽阻。至日午。曰。吾不能待婿矣。具汤洗沐。趺坐念
佛。日将昃。安然化去。面有笑容。年七十八(染香续集)。
** 王氏女
王氏女。常熟人。素持白衣咒。及观音名号。年二十馀。
得瘵疾。一日告其母曰。儿命本于八月中谢世。因疾
苦缠身。不能待。祷于菩萨。巳许先一月迎我矣。母弗
信。及期。晨起。而有喜色。曰。菩萨来矣。母疑其见崇以
刀挥之。女夺刀告曰。嘻。菩萨也。速拜。尚不尔罪。母从
之。拜起视女。巳合掌逝矣(往生近验录)。
** 邵媪
邵媪。不详其人。贫而寄食于姻戚家。念佛精进。曾于
道光十七年。秋夕。暗室面西。忽心开。见西方胜境。明
年秋。复睹菩萨金像。晃耀心目。又明年五月十四日。
以微疾逝。逝时。人不及见。唯医生范姓。入为诊脉。见
其目光如生。面容犹笑。而鼻巳无息。范出而叹曰。此
善逝也。吾见亦罕矣(往生近验录)。
** 张家妇
** 罗氏
罗氏。宁波慈溪人。长斋数十年。礼拜持名无一日间。
嘉庆初。随夫姚惠成。徙居杭州北新关。货烟筒为业。
贸易之暇。勉夫念佛。惠成由是亦持长斋。道光九年。
三月四日黎明。谓夫曰。可入城招女婿来。为我念佛。
其婿张怀静。向师吴允升。奉佛维谨。惠成往招。适因
事稽阻。至日午。曰。吾不能待婿矣。具汤洗沐。趺坐念
佛。日将昃。安然化去。面有笑容。年七十八(染香续集)。
** 王氏女
王氏女。常熟人。素持白衣咒。及观音名号。年二十馀。
得瘵疾。一日告其母曰。儿命本于八月中谢世。因疾
苦缠身。不能待。祷于菩萨。巳许先一月迎我矣。母弗
信。及期。晨起。而有喜色。曰。菩萨来矣。母疑其见崇以
刀挥之。女夺刀告曰。嘻。菩萨也。速拜。尚不尔罪。母从
之。拜起视女。巳合掌逝矣(往生近验录)。
** 邵媪
邵媪。不详其人。贫而寄食于姻戚家。念佛精进。曾于
道光十七年。秋夕。暗室面西。忽心开。见西方胜境。明
年秋。复睹菩萨金像。晃耀心目。又明年五月十四日。
以微疾逝。逝时。人不及见。唯医生范姓。入为诊脉。见
其目光如生。面容犹笑。而鼻巳无息。范出而叹曰。此
善逝也。吾见亦罕矣(往生近验录)。
** 张家妇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9b 页
张家妇。常熟人。素念佛。一日。示微疾。晨课巳毕。仍诵
佛名不辍。异于他日。谓家人曰。吾今日逝矣。家人不
信。顷之。珠落而逝。异香郁然。达于邻里。咸集其门。惊
叹希有。时道光十九年。正月七日也(往生近验录)。
** 俞媪
俞媪。常熟王效曾之母也。性和淑。效曾素奉三宝。劝
母断荤血。从之。长斋三年。道光二十年春。得疾。卧床
不起。入夏病剧。效曾劝以默观西方。媪由是发心念
佛。然不能无杂念。因循数月。屡入冥界。初则有两童
子唤之回。继则菩萨命回。末后则梦中闻佛语。若其
前世固僧。因昧本而堕女身者。自是渐却饭食。巳奄
然垂绝矣。忽于夜半。朗唱佛名三四声。合掌西顾曰。
佛来矣。右胁而逝。时五月二十五日也。后其所爱长
孙。梦至一境。行树楼观。不同人间。但有阑楯限之。曲
折缭绕。而不得踰入其限。忽见妪方游行来。问从何
入。媪曰。汝欲入。非念佛不可。其孙闻言。遂寤。述其梦
如此(往生近验录)。
** 吴婆
吴婆。苏州人。自幼笃信佛法。夫家姓郏。寿七十馀。持
斋诵佛。历有年所。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十二夜。忽通
宿命。知其长子前世为僧。次子则巳三世为母子。所
言皆绝异。既而曰。吾今归西方。永绝尘世矣。遂西向
合掌而化(往生近验录)
西史氏曰。业缘尽而智慧开。其理至常。无足异者。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49c 页
** 钱孺人
钱孺人。名瑞云。常熟人。夫谢凤梧。患病。孺人祷于佛。
愿持长斋而痊。自归凤梧数载。举一子一女。未尝啖
以荤血。巳而知净土净门。遂偕凤梧受净戒。断情爱。
道光二十二年。其兄万镒往生。孺人目击其瑞。信向
益笃。其年冬。子殇。哭之恸。既而曰。天其欲断爱缘乎。
渐不介意。闺中相对。唯策励而巳。母吴氏。有疾误于
医。至不起。孺人念佛送其终。至二十五年。六月。自患
咯血疾。渐剧。其女亦病。凤梧恐其复萌爱念。策之曰。
未有心恋娑婆。口称净土。而能往生者。子其勉之。孺
人瞿然兴。作礼曰。赖君开示。吾知警矣。遂向西忏悔。
涕泪并下。意极恳切。病中时闻异香。至七月二十日。
后其女殁。孺人曰。今爱障绝矣。我历尽诸苦。转得自
在。从此往生。不大快哉。遂屏谷食。渴唯啖瓜。延至八
月九日。仅存一息。其夜过半。忽厉声呼凤梧曰。障重。
速为我然臂香。凤梧从之。初若昏倦。继则目光炯炯。
正念分明。人问一心不乱否。孺人点首者再。忽命扶
掖起坐。两目上视而逝。年三十一。越日就殓。顶门犹
煖。貌如生(钱孺人事略)。
** 沈婆
沈婆。法名悟通。吴江黎里人。年三十九。长斋念佛。矢
愿生西。受菩萨戒。六时皆有定课。六旬馀。一夕忽梦
空中现五色云。涌舟西来。观音大士坐于舟中。活动
如生。庄严奇妙。世无与比。醒而念佛益锐。虽老病。不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0a 页
减程课。后以念佛七期。用力过猛。病遂剧。居邑之地
藏庵。至四月八日。谓侍者曰。今日为佛诞。扶我起坐。
吾行矣。侍者劝曰。婆病甚。宜善养息。厉声曰。佛来接
引我。遂耸身欲起。侍者力助之。更衣而逝。遗命以龛
敛。用阇维法。从之。时在道光二十七年。寿六十八(吕
默庵述)。
** 陆安人
陆安人。名岫梅。苏州元和人。归理问君吴昌濂。举一
子。殇。年二十而寡。悲痛不巳。得咯血疾。有以龙舒净
土文𢹂示者。遂回向佛乘。晨夕有定课。家中戒杀。食
三净肉。虫蚁木草。咸所爱护。道光十四年。铁君定公。
校大乘经数十种。设局刊印。五年。始毕延其事。既从
定公。受三归五戒。定公名之曰师寿。巳而诣鄮山。礼
阿育王塔。见塔中舍利现光。自是行善举益力。尝出
赀三万两。造像修寺。作诸功德。而尤勤于放生。岁出
千金。不吝也。或有讥之者。曰。财产匪坚。胜缘难值。仗
此功德。与四恩三有。早證无上菩提。吾愿足矣。复奚
恋哉。年三十四。疾大作。医药罔效。乃誓放生命一千
万。于师林寺建水陆大斋。以作往生资粮。病半载自
愈。越五年。炼臂发愿。断荤血。祭先祀神悉用蔬果。四
旬生日。又于师林寺供饭僧。亲友祝嘏者。以所刊法
华。华严等经施赠。其年秋。梦至一处。水流华放。迥非
尘境。身立一桥。异香扑鼻。窃自念言。此其为七宝池
乎。何不见我佛也。俄而金容宝相。遍满遥空。心大喜。
藏庵。至四月八日。谓侍者曰。今日为佛诞。扶我起坐。
吾行矣。侍者劝曰。婆病甚。宜善养息。厉声曰。佛来接
引我。遂耸身欲起。侍者力助之。更衣而逝。遗命以龛
敛。用阇维法。从之。时在道光二十七年。寿六十八(吕
默庵述)。
** 陆安人
陆安人。名岫梅。苏州元和人。归理问君吴昌濂。举一
子。殇。年二十而寡。悲痛不巳。得咯血疾。有以龙舒净
土文𢹂示者。遂回向佛乘。晨夕有定课。家中戒杀。食
三净肉。虫蚁木草。咸所爱护。道光十四年。铁君定公。
校大乘经数十种。设局刊印。五年。始毕延其事。既从
定公。受三归五戒。定公名之曰师寿。巳而诣鄮山。礼
阿育王塔。见塔中舍利现光。自是行善举益力。尝出
赀三万两。造像修寺。作诸功德。而尤勤于放生。岁出
千金。不吝也。或有讥之者。曰。财产匪坚。胜缘难值。仗
此功德。与四恩三有。早證无上菩提。吾愿足矣。复奚
恋哉。年三十四。疾大作。医药罔效。乃誓放生命一千
万。于师林寺建水陆大斋。以作往生资粮。病半载自
愈。越五年。炼臂发愿。断荤血。祭先祀神悉用蔬果。四
旬生日。又于师林寺供饭僧。亲友祝嘏者。以所刊法
华。华严等经施赠。其年秋。梦至一处。水流华放。迥非
尘境。身立一桥。异香扑鼻。窃自念言。此其为七宝池
乎。何不见我佛也。俄而金容宝相。遍满遥空。心大喜。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0b 页
方顶礼间蘧然而觉。晨起以告家人。未几疾作。医者
劝食肉。弗从。沈吟数月。疾垂革。谓所亲曰。吾之始愿。
志在出家。今不果矣。我死。汝等勿哭。殓必披僧伽黎。
丧中设祭享宾。勿用荤酒。吾姑年逾八旬。生死亦旦
暮事耳。异日寿终。亦如吾法。为我延比丘尼。六人。念
佛助往生。从之。临逝前二日。令家人代受菩萨戒。巳
而神识瞀乱。不克自主。大惧。乃迎佛像一尊。供床畔
几上。注目默观者。一昼夜。至五月四日清晨。念命掖
起曰。大和尚巳行。吾西方去矣。令同称佛号。手自拈
香敬佛。人问大和尚何在。曰。坐几上者。遂面西趺坐
结印而逝。年四十一。时在道光二十八年(朱兆杓撰
陆安人传胡珽目击)
西史氏曰。余之归心佛乘也。自安人之刊经始。而安
人之闻净土法门。则自先君子劝诱始。善哉。因缘之
迭相化导也。迨先君子既殁。而安人行善益勤。立誓
益切。虽须眉丈夫。犹愧之。其直往西方。固宜矣。
总论曰。阿弥陀佛。于十方女人。有大誓愿。其词曰。若
有女人。闻名信乐。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相者。
不取正觉。则闺阁贤豪。乘此方便门开。亟须争先捷
足。横截生死之流。直取菩萨之岸。否则轮回六道。安
能保其不堕。余次诸贤之传。深幸韦提希之遗风。今
犹未泯也。安得起而遍示闺阁哉。
* 往生物类第七
** 鸡
劝食肉。弗从。沈吟数月。疾垂革。谓所亲曰。吾之始愿。
志在出家。今不果矣。我死。汝等勿哭。殓必披僧伽黎。
丧中设祭享宾。勿用荤酒。吾姑年逾八旬。生死亦旦
暮事耳。异日寿终。亦如吾法。为我延比丘尼。六人。念
佛助往生。从之。临逝前二日。令家人代受菩萨戒。巳
而神识瞀乱。不克自主。大惧。乃迎佛像一尊。供床畔
几上。注目默观者。一昼夜。至五月四日清晨。念命掖
起曰。大和尚巳行。吾西方去矣。令同称佛号。手自拈
香敬佛。人问大和尚何在。曰。坐几上者。遂面西趺坐
结印而逝。年四十一。时在道光二十八年(朱兆杓撰
陆安人传胡珽目击)
西史氏曰。余之归心佛乘也。自安人之刊经始。而安
人之闻净土法门。则自先君子劝诱始。善哉。因缘之
迭相化导也。迨先君子既殁。而安人行善益勤。立誓
益切。虽须眉丈夫。犹愧之。其直往西方。固宜矣。
总论曰。阿弥陀佛。于十方女人。有大誓愿。其词曰。若
有女人。闻名信乐。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相者。
不取正觉。则闺阁贤豪。乘此方便门开。亟须争先捷
足。横截生死之流。直取菩萨之岸。否则轮回六道。安
能保其不堕。余次诸贤之传。深幸韦提希之遗风。今
犹未泯也。安得起而遍示闺阁哉。
* 往生物类第七
** 鸡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0c 页
明崇祯间。有吴雪崖者。为福州司理。生平虔奉佛法。
其地开元寺。僧多食肉。不守戒行。雪崖请示立石。以
禁之。一日坐禅堂。有鸡作唱佛声。索得之。谓僧曰。若
辈谓寺中。久不养生物。如何有鸡。今观畜生。尚有佛
性。汝薙染破戒。不及此君多矣。寺僧始立誓斋戒。遂
𢹂养署中。恒念佛不辍。后迁官过丹阳。送至海会庵
中。以其为接众所。使远近生信也。鸡至庵。即念佛立
化。为建塔供焉。
又中州僧觉圆。发愿庐山东林寺斋
僧。立关募缘。时护关僧至华氏托钵回。有雄鸡随至
中涂。僧送还华氏。因闭其门。鸡从屋上飞出。追赴关
所。旋绕不去。同立关三年。后𢹂往东林。为之受戒。大
众上堂念佛。鸡忽随之。踰年斋僧缘毕。鸡即坐化。
于寺傍。
又传载江西有听法蛇。庐州坐化猫。峡中有
有坐化猴。巢县柘皋镇。有立化雀。黄大参庭翠。有放
生坐化猪。种种灵异。不可殚述(唐宜之巾驭乘。净土晨钟)
总论曰。五浊恶世。染心易炽。净德难成。故经言娑婆
勇猛一日。胜于净土百年。今以物类而较人类。抑又
其难焉者矣。而一念投诚。三涂解脱。物类且然。况于
人乎。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四(终)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1a 页
* No. 1550-1
种莲集
莲归居士辑净土圣贤录续编。采访往生事实。共
有百数十条。而续得于书成之后者。正复不少。余
为另列一编。不分门类。不序先后。随闻见而记之。
名曰种莲集。取思齐大师句。与君同作种莲人之
意。以俟后之辑三编者采取焉。
道光三十年秋九月。净业学人陈本仁识。
** 善隆
善隆。台州临海县人。年十六。出家于苏州白龙寺。参
念佛是谁话。有省。夜坐不卧。过午不食。茹淡斋三年。
剌舌血。书华严法华二经。日持佛名六万。莲华经一
部。礼佛一千六百拜。准为定课。冬夏一衲。不妄谈。力
行致疾。益加精进。一夕于禅观中。闻空中报曰。汝当
得中品生。慎勿退息。遂屏诸药石。一心西迈。至四月
六日。端坐而逝。时在道光二年。年二十六。
** 达禅
达禅。姓狄。嘉善人。出家于本邑景德寺。尝两修般舟
三昧。后住北港荻秋庵。佛声常彻户外。见人即警策
生死。一日谓其徒净玉曰。我明年定去矣。汝等勿忘
净土法门也。次年。诣清净庵。主念佛期。至第三日。示
种莲集
莲归居士辑净土圣贤录续编。采访往生事实。共
有百数十条。而续得于书成之后者。正复不少。余
为另列一编。不分门类。不序先后。随闻见而记之。
名曰种莲集。取思齐大师句。与君同作种莲人之
意。以俟后之辑三编者采取焉。
道光三十年秋九月。净业学人陈本仁识。
** 善隆
善隆。台州临海县人。年十六。出家于苏州白龙寺。参
念佛是谁话。有省。夜坐不卧。过午不食。茹淡斋三年。
剌舌血。书华严法华二经。日持佛名六万。莲华经一
部。礼佛一千六百拜。准为定课。冬夏一衲。不妄谈。力
行致疾。益加精进。一夕于禅观中。闻空中报曰。汝当
得中品生。慎勿退息。遂屏诸药石。一心西迈。至四月
六日。端坐而逝。时在道光二年。年二十六。
** 达禅
达禅。姓狄。嘉善人。出家于本邑景德寺。尝两修般舟
三昧。后住北港荻秋庵。佛声常彻户外。见人即警策
生死。一日谓其徒净玉曰。我明年定去矣。汝等勿忘
净土法门也。次年。诣清净庵。主念佛期。至第三日。示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1b 页
疾。仍入堂念佛。逾时。端坐化去。
** 王君荣
王君荣。太仓人。自幼持戒参学。见地超卓。后修净土。
日课佛号万声。康熙五十六年。八月二日。预知时至。
请净名庵。乾行长老至。令作證明。日方午。乾师曰。归
期盍于后日。答曰。吾决定今日矣。遂索笔作偈。合掌
而逝。遗命以龛敛。其女抱以入龛。力不能胜。因默祷
之。忽然轻举。年八十一。
** 唐景垣
唐景垣。字筠谷。元和国学生。勤修净业。每持名时。以
指代珠。年七十四。无疾而卒。气绝逾时。犹指动作屈
数状。
** 沈载元
沈载元。字桂萼。自号可僧。吴江人。中年业贾。六旬馀。
辍业潜心净土。长斋课佛。日满万馀。性慈恕。有所馀。
辄济贫放生。嘉庆十六年秋。有僧贸然而来。直趣卧
所。略谈数语。洞彻元微。并属他日临终。戒眷属勿哭。
言讫而去。载元感之。炷香门外。遥申敬礼。其年冬。示
疾。佛声不绝口。绝粒饮水者七日。至十二月六日清
晨。令然烛四十八对。堂中设香案。洗体易衣。端坐合
掌。朗诵佛名。呼眷属同声助之。顷之鼻气如烟。声渐
微而绝。年七十二。及殓。貌如生。
** 王际良
王际良。金山县人。年五旬。归依三宝。念佛放生。笃志
** 王君荣
王君荣。太仓人。自幼持戒参学。见地超卓。后修净土。
日课佛号万声。康熙五十六年。八月二日。预知时至。
请净名庵。乾行长老至。令作證明。日方午。乾师曰。归
期盍于后日。答曰。吾决定今日矣。遂索笔作偈。合掌
而逝。遗命以龛敛。其女抱以入龛。力不能胜。因默祷
之。忽然轻举。年八十一。
** 唐景垣
唐景垣。字筠谷。元和国学生。勤修净业。每持名时。以
指代珠。年七十四。无疾而卒。气绝逾时。犹指动作屈
数状。
** 沈载元
沈载元。字桂萼。自号可僧。吴江人。中年业贾。六旬馀。
辍业潜心净土。长斋课佛。日满万馀。性慈恕。有所馀。
辄济贫放生。嘉庆十六年秋。有僧贸然而来。直趣卧
所。略谈数语。洞彻元微。并属他日临终。戒眷属勿哭。
言讫而去。载元感之。炷香门外。遥申敬礼。其年冬。示
疾。佛声不绝口。绝粒饮水者七日。至十二月六日清
晨。令然烛四十八对。堂中设香案。洗体易衣。端坐合
掌。朗诵佛名。呼眷属同声助之。顷之鼻气如烟。声渐
微而绝。年七十二。及殓。貌如生。
** 王际良
王际良。金山县人。年五旬。归依三宝。念佛放生。笃志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1c 页
不倦。其年二月初。有疾。屏诸医药。日夜持名。绝口不
言家事。唯曰。日望。我其行矣。至期果然。死二日。索取
数珠。殁后。犹紧捻不脱。
** 夏耀文
夏耀文。华亭人。持斋念佛。一心净土。四十馀年。举家
不茹荤酒。道光四年十月。微疾。至十四日。命掖起。合
掌念佛而逝。遗命龛殓。入龛时。体软项温。颜色不变。
年七十五。
** 曹居士
曹居士。不详其人。持斋念佛。精进有年。而虚怀汲汲。
若恐临终之不获效者。道光二十年冬。微疾。一日其
子晨省。见其面色有异。指空中曰。汝见佛及众菩萨
乎。吾不图持名功德之至于斯也。汝作證明。吾随佛
西归矣。言讫而化。
** 邵媪
邵媪。常熟邵子寅。茂才之母也。素奉佛。道光十八年
十二月。微疾。忽谓子寅曰。尔于明日。迎妹归。子寅从
之。而莫测其所谓。次日。妹归。媪曰。吾今日欲逝。以了
母女因缘耳。女闻而哭。媪笑曰。死生一幻相也。遂与
言他事。至午。曰。时至矣。子寅问何往。媪以手指空曰。
佛来。遂逝。
** 张氏
张氏。金山县人。归王生。其伯姑王氏。修净业往生。事
见净土圣贤录续编。张氏自幼即信净土。为人淡朴。
言家事。唯曰。日望。我其行矣。至期果然。死二日。索取
数珠。殁后。犹紧捻不脱。
** 夏耀文
夏耀文。华亭人。持斋念佛。一心净土。四十馀年。举家
不茹荤酒。道光四年十月。微疾。至十四日。命掖起。合
掌念佛而逝。遗命龛殓。入龛时。体软项温。颜色不变。
年七十五。
** 曹居士
曹居士。不详其人。持斋念佛。精进有年。而虚怀汲汲。
若恐临终之不获效者。道光二十年冬。微疾。一日其
子晨省。见其面色有异。指空中曰。汝见佛及众菩萨
乎。吾不图持名功德之至于斯也。汝作證明。吾随佛
西归矣。言讫而化。
** 邵媪
邵媪。常熟邵子寅。茂才之母也。素奉佛。道光十八年
十二月。微疾。忽谓子寅曰。尔于明日。迎妹归。子寅从
之。而莫测其所谓。次日。妹归。媪曰。吾今日欲逝。以了
母女因缘耳。女闻而哭。媪笑曰。死生一幻相也。遂与
言他事。至午。曰。时至矣。子寅问何往。媪以手指空曰。
佛来。遂逝。
** 张氏
张氏。金山县人。归王生。其伯姑王氏。修净业往生。事
见净土圣贤录续编。张氏自幼即信净土。为人淡朴。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2a 页
素善病。而念佛不辍。受三归五戒。不愿有家缘。幼巳
许字。遂于嘉庆二十年于归。年馀归宁母氏。适病剧。
延道俗行人同声念佛。亡何。喘急。属扶起。面西坐。诵
弥陀经及佛名。目荧荧上瞩。面含笑容。顷之。乃瞑。
** 丁氏
丁氏。金山人。即张氏姒也。其伯姑王氏。劝之念佛。同
日秉受归戒。王先逝。丁氏见其临终正念。愈自感奋。
剋时课诵。回向西方。居常作诸功德。并戒杀放生。一
师王氏遗法。有女适太原。病瘵。教之念佛。安然化去。
逾年。丁氏病中满。转侧维艰。临终。力疾起。面西坐。呼
家人诵弥陀经及佛号。甫百馀声。观其若有注视。问
见佛菩萨否。首微颔之。顷之声息俱灭。时在道光八
年五月九日。
** 高士桢
高士桢。字延三。钱唐人。其先世居山阴梅里。故自号
梅溪道人。年五十一。病入冥中。游视地狱。有冥官属
云。尔今回去。要一心念佛。一心行善。定能出苦。士桢
识之。三日而苏。病良巳。发心念佛。行诸善法。回向西
方。并转以教人。如是二十五年。至年七十五。临终三
日前。自知时至。曰。今离苦恼矣。奉劝世人。及早修持。
无诒后悔。泊然而逝。时在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
** 丁世济
丁世济。字子沂。元和庠生。年五十。归依杯渡海公。法
名广如。精修净业。历十载不倦。道光二十五年冬。有
许字。遂于嘉庆二十年于归。年馀归宁母氏。适病剧。
延道俗行人同声念佛。亡何。喘急。属扶起。面西坐。诵
弥陀经及佛名。目荧荧上瞩。面含笑容。顷之。乃瞑。
** 丁氏
丁氏。金山人。即张氏姒也。其伯姑王氏。劝之念佛。同
日秉受归戒。王先逝。丁氏见其临终正念。愈自感奋。
剋时课诵。回向西方。居常作诸功德。并戒杀放生。一
师王氏遗法。有女适太原。病瘵。教之念佛。安然化去。
逾年。丁氏病中满。转侧维艰。临终。力疾起。面西坐。呼
家人诵弥陀经及佛号。甫百馀声。观其若有注视。问
见佛菩萨否。首微颔之。顷之声息俱灭。时在道光八
年五月九日。
** 高士桢
高士桢。字延三。钱唐人。其先世居山阴梅里。故自号
梅溪道人。年五十一。病入冥中。游视地狱。有冥官属
云。尔今回去。要一心念佛。一心行善。定能出苦。士桢
识之。三日而苏。病良巳。发心念佛。行诸善法。回向西
方。并转以教人。如是二十五年。至年七十五。临终三
日前。自知时至。曰。今离苦恼矣。奉劝世人。及早修持。
无诒后悔。泊然而逝。时在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
** 丁世济
丁世济。字子沂。元和庠生。年五十。归依杯渡海公。法
名广如。精修净业。历十载不倦。道光二十五年冬。有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2b 页
疾。每夜必念佛千声。弥陀经三卷。发愿文一遍。一夕
诵至净光照我之句。忽微笑曰。我今见佛净光矣。十
一月十三日。夜将半。诸眷属环坐榻前。忽闻异香浮
空而至。渐满一室。共异之。次日世济索笔作偈。礼似
七绝二首。而字迹模糊。但识其末后句。有我便回家
见佛六字而巳。至夜合掌。念佛而逝。年六十一。
** 陆孺人
陆孺人。苏州人。归太学生包心愚。事姑孝。尝侍疾。不
解带者。累月。心愚故勇于为善。凡造桥修路。施衣放
生诸事。恒戚然于心。孺人必尽力赞成。幼尝浮海参
普陀。中年后。足不踰阈。晨起诵经咒。及佛号。四十年
中。无一日閒。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初。感微疾。告子妇
曰。夜梦古衣冠三人相招。谓我念佛。至诚。即日令我
见佛矣。初八日凌晨。西向念佛而逝。年八十五。
** 邱逢泰
邱逢泰。字星阶。长洲廪生。少有咯血疾。其年夏。疾大
作。忽信佛乘。延在经茂公。床前诵佛号。疾有间。杜门
不出。遍阅净土诸书。道光二十九年夏。疾复作。念佛
不辍。趺坐合掌而逝。父维洛副贡生。素行善。修净业。
未几亦念佛而逝。
** 钱氏
钱氏。名兰贞。苏州人。幼即居止端庄。适顾淦为妻。后
因怀孕。遘疾甚危。半体皆冷。神识瞀乱。有至戚省之。
劝其夫。立誓戒杀。诵观音圣号。从之。三日。汗下。其疾
诵至净光照我之句。忽微笑曰。我今见佛净光矣。十
一月十三日。夜将半。诸眷属环坐榻前。忽闻异香浮
空而至。渐满一室。共异之。次日世济索笔作偈。礼似
七绝二首。而字迹模糊。但识其末后句。有我便回家
见佛六字而巳。至夜合掌。念佛而逝。年六十一。
** 陆孺人
陆孺人。苏州人。归太学生包心愚。事姑孝。尝侍疾。不
解带者。累月。心愚故勇于为善。凡造桥修路。施衣放
生诸事。恒戚然于心。孺人必尽力赞成。幼尝浮海参
普陀。中年后。足不踰阈。晨起诵经咒。及佛号。四十年
中。无一日閒。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初。感微疾。告子妇
曰。夜梦古衣冠三人相招。谓我念佛。至诚。即日令我
见佛矣。初八日凌晨。西向念佛而逝。年八十五。
** 邱逢泰
邱逢泰。字星阶。长洲廪生。少有咯血疾。其年夏。疾大
作。忽信佛乘。延在经茂公。床前诵佛号。疾有间。杜门
不出。遍阅净土诸书。道光二十九年夏。疾复作。念佛
不辍。趺坐合掌而逝。父维洛副贡生。素行善。修净业。
未几亦念佛而逝。
** 钱氏
钱氏。名兰贞。苏州人。幼即居止端庄。适顾淦为妻。后
因怀孕。遘疾甚危。半体皆冷。神识瞀乱。有至戚省之。
劝其夫。立誓戒杀。诵观音圣号。从之。三日。汗下。其疾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2c 页
若失。自是钱氏归心净业。每夜焚香。诵大士号。虽严
寒酷暑勿间也。道光二十八年冬。染咯血疾。渐增剧。
延至二十九年。十月八日。忽曰。苦海茫茫。三日可出
矣。初十日。清晨。令设香案于床右。曰。今日决定往矣。
口中仍诵大士号。顷之。忽称阿弥陀佛。至申刻。声渐
微。向西吉祥而逝。翌日天明。顶相犹温。年二十九。
** 钱文彬
钱文彬。字养愚。苏州长洲县人。每日晨起。默修十念
法。作善事。皆隐行。尝出千金。放诸鱼鸟。素患咯血疾。
年四十一。病剧。请在经茂公。归依。病中喜听诵佛声。
临殁前一日。延灵鹫福海和尚至。床前。供佛设座。受
菩萨戒。留僧数人。轮流念佛。次日晡时。亟命扶掖起
坐。谛视佛像而逝。时在道光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五
日。
** 钱文灿
钱文灿。法名空相。字安轩。即文彬弟也。弱冠时。遇吴
宗魏指示净业。归依见心和尚。从灵鹫义公受菩萨
戒。长斋念佛。二十馀年。尝刊念佛警策。广为施送。灵
鹫募建丈六三圣像。绌于赀。文灿赞成之。虞山有古
刹。亦募建三圣。则独任之。天台国清寺铸铜钟。亦半
赖其力也。放生济贫。岁以为常。道光三十年夏。下痢
令人往虞山。延道友张元祺至。曰。吾与君系生死交。
病亟矣。请君一助。元祺曰。诺。日与念佛。每昏沈欲睡
即策励之。巳而元祺欲返家。文灿曰。吾四日中。可无
寒酷暑勿间也。道光二十八年冬。染咯血疾。渐增剧。
延至二十九年。十月八日。忽曰。苦海茫茫。三日可出
矣。初十日。清晨。令设香案于床右。曰。今日决定往矣。
口中仍诵大士号。顷之。忽称阿弥陀佛。至申刻。声渐
微。向西吉祥而逝。翌日天明。顶相犹温。年二十九。
** 钱文彬
钱文彬。字养愚。苏州长洲县人。每日晨起。默修十念
法。作善事。皆隐行。尝出千金。放诸鱼鸟。素患咯血疾。
年四十一。病剧。请在经茂公。归依。病中喜听诵佛声。
临殁前一日。延灵鹫福海和尚至。床前。供佛设座。受
菩萨戒。留僧数人。轮流念佛。次日晡时。亟命扶掖起
坐。谛视佛像而逝。时在道光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五
日。
** 钱文灿
钱文灿。法名空相。字安轩。即文彬弟也。弱冠时。遇吴
宗魏指示净业。归依见心和尚。从灵鹫义公受菩萨
戒。长斋念佛。二十馀年。尝刊念佛警策。广为施送。灵
鹫募建丈六三圣像。绌于赀。文灿赞成之。虞山有古
刹。亦募建三圣。则独任之。天台国清寺铸铜钟。亦半
赖其力也。放生济贫。岁以为常。道光三十年夏。下痢
令人往虞山。延道友张元祺至。曰。吾与君系生死交。
病亟矣。请君一助。元祺曰。诺。日与念佛。每昏沈欲睡
即策励之。巳而元祺欲返家。文灿曰。吾四日中。可无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3a 页
恙。过此不能待矣。元祺如其言。及四日后复至。则昏
沈益甚。元祺以闻启初传。与之细论(传见净土圣贤录前编)。文
灿涕泪并下。遂猛力念佛。自未至亥。神识顿清。彻夜
无倦。天将旦。手作莲华状示张。遂右胁而逝。时七月
初四日也。遗言丧中不用荤酒。年四十三。
** 定意
定意。未详其所出。中岁出家。精持戒律。主锡丹阳嘉
山隆庆寺。同治纪元。避地楚水宝严。提倡莲宗。率众
念佛。精纯靡间。日诵佛名五万。净忏二时。虽寒暑不
逾。四众归心。咸以嘉山老人尊之。乙丑元日。豫刻逝
期。日饮清水两盏。至初七日平明。礼净土忏毕。趺跏
西向。端坐而逝。邻人闻莲华香。经时不散。
** 明舟
明舟。秦邮毛氏子。幼从观音净全薙染。年十八。受具
临泽安乐寺。以赴应为业。后遇永清主人。授以净土
法门。遂发心念佛。嗣往来秦塘。日研深义。信心益固。
常率众持名。虽烛跋香销。犹自哀吁佛前。愿速生安
乐。利济有情。故遐迩倾心。虽阐提辈。亦稽首归依也。
同治乙丑三月。返别知交。五月朔示疾。至十二日平
明。礼佛入龛。同众念佛名者。定香四炷。至午声渐微。
视之逝矣。秦邮僻处湖滨。二十年来。莲宗之振。至家
弦户诵。盖舟有以启之也。
** 汪善庆
汪善庆。字阆仙。号法如。浙之仁和人。少孤。随母氏庄。
沈益甚。元祺以闻启初传。与之细论(传见净土圣贤录前编)。文
灿涕泪并下。遂猛力念佛。自未至亥。神识顿清。彻夜
无倦。天将旦。手作莲华状示张。遂右胁而逝。时七月
初四日也。遗言丧中不用荤酒。年四十三。
** 定意
定意。未详其所出。中岁出家。精持戒律。主锡丹阳嘉
山隆庆寺。同治纪元。避地楚水宝严。提倡莲宗。率众
念佛。精纯靡间。日诵佛名五万。净忏二时。虽寒暑不
逾。四众归心。咸以嘉山老人尊之。乙丑元日。豫刻逝
期。日饮清水两盏。至初七日平明。礼净土忏毕。趺跏
西向。端坐而逝。邻人闻莲华香。经时不散。
** 明舟
明舟。秦邮毛氏子。幼从观音净全薙染。年十八。受具
临泽安乐寺。以赴应为业。后遇永清主人。授以净土
法门。遂发心念佛。嗣往来秦塘。日研深义。信心益固。
常率众持名。虽烛跋香销。犹自哀吁佛前。愿速生安
乐。利济有情。故遐迩倾心。虽阐提辈。亦稽首归依也。
同治乙丑三月。返别知交。五月朔示疾。至十二日平
明。礼佛入龛。同众念佛名者。定香四炷。至午声渐微。
视之逝矣。秦邮僻处湖滨。二十年来。莲宗之振。至家
弦户诵。盖舟有以启之也。
** 汪善庆
汪善庆。字阆仙。号法如。浙之仁和人。少孤。随母氏庄。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3b 页
就傅外家。性至孝。极聪慧。年方舞勺。即入頖宫。及母
卒。丧葬尽礼。聘朱氏未娶。遭粤匪之乱。孑然一身。逃
至江北吕泗场。值同里清修之许灵虚者。延为西宾。
居恒尝作出世想。会西来徐居士。授以持诵法门。由
是精心内典。一切经义。过目无遗。迨许返浙。移住扬
州藏经院。茹素十馀年。每静坐。寡交游。凡来问道者。
无不倾心开导。体素瘠。经禅劳惫。辄头眩咳𠻳。然犹
念佛不懈。同治九年闰月疾笃。聚诸友告曰。西方境
界好。吾于二十三日长往矣。至期果逝。神色不变。越
日将殓。抚其顶。气尚温。时年四十有二。所著藏龙集。
见珠集。台宗四教。断證图颂。及病中吟百首。行世。
** 静波
静波。草堰场人。年二十。薙染于义阡寺。专心净土。受
戒后。往来常州天宁。扬州高旻藏经等寺。性情淡定。
终身无异。兼能念佛不懈。常礼佛七。屏心息虑。人罕
能企。嗣往金山。数载楼居。足不踰桄。忽一日沐浴更
衣。亲诣丈室拜辞。曰。七日后。吾西归矣。果于同治十
三年四月初十日毫无疾苦。念佛趺跏而逝。斯诚无
有去住者。年八十有二。
** 易特墨太夫人
易特墨太夫人。法名莲如。满洲正红旂人。勤俭仁慈。
睦族情殷。惠周姻党相夫教子。孜孜不倦。故依太守
勒通阿札分转拉芬阿。二公出仕。卓著政声。秉母训
也。太夫人。中年茹素。潜心净业。每日定课。诵佛号两
卒。丧葬尽礼。聘朱氏未娶。遭粤匪之乱。孑然一身。逃
至江北吕泗场。值同里清修之许灵虚者。延为西宾。
居恒尝作出世想。会西来徐居士。授以持诵法门。由
是精心内典。一切经义。过目无遗。迨许返浙。移住扬
州藏经院。茹素十馀年。每静坐。寡交游。凡来问道者。
无不倾心开导。体素瘠。经禅劳惫。辄头眩咳𠻳。然犹
念佛不懈。同治九年闰月疾笃。聚诸友告曰。西方境
界好。吾于二十三日长往矣。至期果逝。神色不变。越
日将殓。抚其顶。气尚温。时年四十有二。所著藏龙集。
见珠集。台宗四教。断證图颂。及病中吟百首。行世。
** 静波
静波。草堰场人。年二十。薙染于义阡寺。专心净土。受
戒后。往来常州天宁。扬州高旻藏经等寺。性情淡定。
终身无异。兼能念佛不懈。常礼佛七。屏心息虑。人罕
能企。嗣往金山。数载楼居。足不踰桄。忽一日沐浴更
衣。亲诣丈室拜辞。曰。七日后。吾西归矣。果于同治十
三年四月初十日毫无疾苦。念佛趺跏而逝。斯诚无
有去住者。年八十有二。
** 易特墨太夫人
易特墨太夫人。法名莲如。满洲正红旂人。勤俭仁慈。
睦族情殷。惠周姻党相夫教子。孜孜不倦。故依太守
勒通阿札分转拉芬阿。二公出仕。卓著政声。秉母训
也。太夫人。中年茹素。潜心净业。每日定课。诵佛号两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3c 页
万数。无间寒暑者。二十馀年。光绪元年。寿六十二岁。
忽于冬月望后。神气不爽。告家人曰。我见佛像数尊。
泉童男女。手执幡幢均来接我。巳自定期于二十七
日午时。往生西土。因将存储衣饰。俵散媳女诸人。并
嘱持身处世。俱以方便为本。馀无他言。届期趣令阖
宅眷属。环跪诵佛。遂即合掌趺坐。朗宣佛号而逝。
** 余慎行
余慎行。法名净阿。扬州甘泉人。夙精骨董学。遂业以
谋生。眷属缘尽。孑然独处。同治乙丑。闻藏经院开念
佛道场善知识云集焉。聆音仰慕持念茹素。皈依入
院。护持道场。以放生物。礼佛七为事。终岁无惰容。光
绪乙亥冬。忽染微疾。念佛倍切。除夕对众曰。速具香
花供佛。吾将逝矣。迨力微细。坚令侍者。暨诸善众。助
念而寂时年六十九岁。
** 玉峰法师
古昆字玉峰一号恋西。志净土也。江西广信人。年十
馀龄。投普宁寺出家。灵根宿具。初读诸大乘经。即了
大意。继受具戒。于天台国清。志遵梵网。随众参禅。力
究宗旨。忽闻钟声。恍然有省。后阅幽溪圆中钞。密符
自心。增益法喜。遂立坚固誓愿。严持戒律。一心念佛。
求生净土。自行化他。惟诚惟恳。僧俗从而化者甚众。
开示后学生死之苦。其言痛切。闻者流泪。教人念佛。
日有定课。持名计数。或一万二万。乃至十万。随人心
力。中无间断。毕命为期。如此不退。命终之后定生净
忽于冬月望后。神气不爽。告家人曰。我见佛像数尊。
泉童男女。手执幡幢均来接我。巳自定期于二十七
日午时。往生西土。因将存储衣饰。俵散媳女诸人。并
嘱持身处世。俱以方便为本。馀无他言。届期趣令阖
宅眷属。环跪诵佛。遂即合掌趺坐。朗宣佛号而逝。
** 余慎行
余慎行。法名净阿。扬州甘泉人。夙精骨董学。遂业以
谋生。眷属缘尽。孑然独处。同治乙丑。闻藏经院开念
佛道场善知识云集焉。聆音仰慕持念茹素。皈依入
院。护持道场。以放生物。礼佛七为事。终岁无惰容。光
绪乙亥冬。忽染微疾。念佛倍切。除夕对众曰。速具香
花供佛。吾将逝矣。迨力微细。坚令侍者。暨诸善众。助
念而寂时年六十九岁。
** 玉峰法师
古昆字玉峰一号恋西。志净土也。江西广信人。年十
馀龄。投普宁寺出家。灵根宿具。初读诸大乘经。即了
大意。继受具戒。于天台国清。志遵梵网。随众参禅。力
究宗旨。忽闻钟声。恍然有省。后阅幽溪圆中钞。密符
自心。增益法喜。遂立坚固誓愿。严持戒律。一心念佛。
求生净土。自行化他。惟诚惟恳。僧俗从而化者甚众。
开示后学生死之苦。其言痛切。闻者流泪。教人念佛。
日有定课。持名计数。或一万二万。乃至十万。随人心
力。中无间断。毕命为期。如此不退。命终之后定生净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4a 页
土。此是前人巳验之法。可信无疑。又复著书多种。阐
扬净土法门。易行易成。功超众行。若肯遵行。决不相
赚。仍复刊印大乘经律。石刻弥陀宝典。流通正法。用
报佛恩。及馀种种胜行。难以尽述。光绪十五年。明州
西方寺僧净果。请居西方寺。以寺名合于本愿。遂定
居焉。师自发心直至临终。日持佛名六万。二时回向。
寒暑无间。永为定课。光绪十八年。七月初六。午饭后
觉腹微胀。次日净果延医诊视。医云脉巳全无。不须
用药。而师面西趺坐念佛。并无他语。精神爽健。过于
平时。医生叹为希有。净果云。请众师念佛相助可否。
师应诺。于是请僧八人。向西长跪。称念弥陀圣号。约
一枝香。甫至申刻。见师合掌。猛力念佛数百声。怡然
而叙。初九日入龛。面色津润。顶上犹温。次年二月望
日茶毗。僧俗送者数百人。火既发龛门先脱。见师趺
坐俨然如生。猛𦦨既炽。众见顶上现佛十尊。两手各
现佛像一尊。盖师生前。尝于顶上燃香十炷。供养十
方诸佛。两手各燃一指。一供释尊。一供弥陀。故于阇
维之际。顶手现佛。实为真诚所致。希有之瑞。于戏生
为净土领袖。殁后胜品往生。无可疑者。前有沈朱吴
三太史。就师问道。极赞师之道行。实为末世津梁云
云。
** 愿登师
思岸字愿登。杭州钱塘谢氏子。少业儒为诸生。觉世
无常。皈心三宝。宗教知识参扣略遍。后听玉峰法师
扬净土法门。易行易成。功超众行。若肯遵行。决不相
赚。仍复刊印大乘经律。石刻弥陀宝典。流通正法。用
报佛恩。及馀种种胜行。难以尽述。光绪十五年。明州
西方寺僧净果。请居西方寺。以寺名合于本愿。遂定
居焉。师自发心直至临终。日持佛名六万。二时回向。
寒暑无间。永为定课。光绪十八年。七月初六。午饭后
觉腹微胀。次日净果延医诊视。医云脉巳全无。不须
用药。而师面西趺坐念佛。并无他语。精神爽健。过于
平时。医生叹为希有。净果云。请众师念佛相助可否。
师应诺。于是请僧八人。向西长跪。称念弥陀圣号。约
一枝香。甫至申刻。见师合掌。猛力念佛数百声。怡然
而叙。初九日入龛。面色津润。顶上犹温。次年二月望
日茶毗。僧俗送者数百人。火既发龛门先脱。见师趺
坐俨然如生。猛𦦨既炽。众见顶上现佛十尊。两手各
现佛像一尊。盖师生前。尝于顶上燃香十炷。供养十
方诸佛。两手各燃一指。一供释尊。一供弥陀。故于阇
维之际。顶手现佛。实为真诚所致。希有之瑞。于戏生
为净土领袖。殁后胜品往生。无可疑者。前有沈朱吴
三太史。就师问道。极赞师之道行。实为末世津梁云
云。
** 愿登师
思岸字愿登。杭州钱塘谢氏子。少业儒为诸生。觉世
无常。皈心三宝。宗教知识参扣略遍。后听玉峰法师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4b 页
开示。欲求脱苦。惟有念佛一法。最易成就。遂乃发心
日持佛名六万为定课。平生所作功德。悉皆回向净
土。同治壬申。受五戒于海潮寺。复深厌尘劳。早求解
脱。于光绪九年。乃将家务付嘱二子。径往郡西护国
寺。礼僧敬峰出家。是冬受具戒于萧山祇园寺。仍回
护国。专精净业。积劳既久。忽染病魔。虽经医治。旋愈
旋发。二子思慕迎养于家。别除一室。以为修净之所。
迨至光绪十五年秋。忽患痢疾。医药罔效。然饮食虽
减。而念佛愈切。至九月初十日。忽谓其子曰。吾往生
期至。可请僧于家。起佛七助我西归。自定十二日起
一。谓僧朗峰曰。还有七日。至十五日。执僧廷山手曰。
止有三日。吾当去也。至十七日四更问何时。其子答
云。丑时也。曰丑时是十八日。子是我往生之期。可请
诸师念佛相助。遂随众念佛。约香一枝半。忽瞑目无
声。良久忽开眼合掌。向众人称谢云。我巳亲到西方。
亲见阿弥陀佛及二大士。仰荷佛慈。赐我净衣。观音
大士水洒我顶。又见莲池大师。为众说法。又睹七宝
池中。众宝莲中有我生处。承佛慈悲。命我回来告知
众人。我巳得生净土。奉劝诸位。专精念佛。他日净土
相见可也。复索净水三饮。吉祥而卧。念佛数十声。泊
然长往。次日入棺。顶犹温手。
杭城数十年来。专勤念佛。往生净土者。固不乏人。昭
明显著。徵信无疑。惟愿登师一人而巳。于戏若非夙
具灵根。焉能有如是哉。书此以为修净业者劝。
日持佛名六万为定课。平生所作功德。悉皆回向净
土。同治壬申。受五戒于海潮寺。复深厌尘劳。早求解
脱。于光绪九年。乃将家务付嘱二子。径往郡西护国
寺。礼僧敬峰出家。是冬受具戒于萧山祇园寺。仍回
护国。专精净业。积劳既久。忽染病魔。虽经医治。旋愈
旋发。二子思慕迎养于家。别除一室。以为修净之所。
迨至光绪十五年秋。忽患痢疾。医药罔效。然饮食虽
减。而念佛愈切。至九月初十日。忽谓其子曰。吾往生
期至。可请僧于家。起佛七助我西归。自定十二日起
一。谓僧朗峰曰。还有七日。至十五日。执僧廷山手曰。
止有三日。吾当去也。至十七日四更问何时。其子答
云。丑时也。曰丑时是十八日。子是我往生之期。可请
诸师念佛相助。遂随众念佛。约香一枝半。忽瞑目无
声。良久忽开眼合掌。向众人称谢云。我巳亲到西方。
亲见阿弥陀佛及二大士。仰荷佛慈。赐我净衣。观音
大士水洒我顶。又见莲池大师。为众说法。又睹七宝
池中。众宝莲中有我生处。承佛慈悲。命我回来告知
众人。我巳得生净土。奉劝诸位。专精念佛。他日净土
相见可也。复索净水三饮。吉祥而卧。念佛数十声。泊
然长往。次日入棺。顶犹温手。
杭城数十年来。专勤念佛。往生净土者。固不乏人。昭
明显著。徵信无疑。惟愿登师一人而巳。于戏若非夙
具灵根。焉能有如是哉。书此以为修净业者劝。
往生女人第六¶ 第 354c 页
** 谢春华
谢春华。杭州钱塘人。习卖衣业。禀性和直。与人无争。
事亲至孝。未尝忤颜。凡遇善举。竭力相助。所谓茹素
念佛。则未能行。光绪十年忽染虫胀之疾。医祷无效。
呻吟待尽而巳。有表弟朱居士金伯者。久亲佛法。参
叩知识。禅宗旨趣。多所发明。一日来谓春华曰。观兄
所患病苦。实是宿世业障。若不立大善愿。念佛忏悔。
恐难消除。春华首肯。遂立愿。终身戒杀放生。志心念
佛。既立愿巳。朱居士教之。共念阿弥陀佛四十九日
为期。是晚梦僧与一药丸令吞之。既寤觉腹中响动。
连下数次。当即身安。不三日病尽痊愈。自此信心恳
切。念佛靡间。凡有佛会。无不身预。迨至光绪十五年。
夏初偶染微疾。饮食少进。而念佛益切。至四月二十
六日。梦中亲见西方三圣。知是往生之兆。遍告亲友。
将生净土。谓姚居士明斋云。二十八日。我当西去。可
来念佛相助。曰二十八日不暇不能来。又云二十九
可否。曰二十九亦不暇。复云若如此。定于五月初一
去如何。曰初一当来送行可也。至期澡沐更衣。面西
端坐。谓诸子曰。汝等若有孝心者。念佛助我。慎勿哭
泣。既而善友俱集。同称佛号约半枝香。举手合掌。谢
众助道。仰目视空。若有所见。合掌向空。含笑而逝。殁
后众闻异香。数日不散。实为希有者也。
种莲集(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