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往生人王第五¶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4a 页



净土圣贤录卷七


* 往生人王第五

** 乌苌国王

乌苌国王。雅好佛法。尝谓侍臣曰。我为国王。虽享福
乐。不免无常。闻西方净土。可以栖神。我当发愿求生
彼国。于是六时行道念佛。每供佛饭僧。王及夫人。躬
自行膳。三十年不废。临终容色愉悦。现诸瑞应(往生集)
论曰。自佛教东来。有国之君深心宏护者。代不乏人。
而往生瑞应。纪载罕闻。不可得而详也。昔尧治天下
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窅然丧其
天下焉。夫诚能以净土为归者。其于天下。亦若是而
巳矣。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4b 页 X78-0284.png

* 往生王臣第六

** 七万释种

佛在迦毗罗国尼居陀林。敕弟子迦卢陀夷。往化父
王。迦卢陀夷至迦毗城。以神通力。于虚空中跏趺而
来。为净饭王赞叹如来希有功德。王起敬信心。率诸
释种。往诣佛所。佛既为天龙八部各授记巳。因为王
广说三解脱门。复言。一切诸法。皆是佛法。王言。若一
切法是佛法者。一切众生。亦应是佛。佛言。若不颠倒
见众生者。即是其佛。所言佛者。如实见众生也。如实
见众生者。即是见实际。实际者。即是法界。一切法无
生。此是陀罗尼门。可于此法中而安其心。勿信于他。
尔时净饭王等七万释种。闻法解悟。得无生法忍。佛
现微笑而说偈曰。释种决定智。是故于佛法。决定心
安住。人中命终巳。得生安乐国。面奉无量寿。无畏成
菩提(宝积经○按净饭王涅槃经别记王生净居天故不载此录)

** 刘程之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少孤。事母孝。善老庄言。不委
蛇于时俗。初为府参军。公卿先后引荐。皆力辞。时慧
远法师止于庐山东林寺。修念佛三昧。程之往依之。
远曰。官禄巍巍。云何不为。程之曰。晋室无磐石之固。
物情有累卵之危。吾何为哉。刘裕以其不屈。号曰遗
民以旌之。同时清信士宗悫雷次宗周续之张野张
诠毕颖之等。咸来庐山。乃于西方三圣像前。建斋立
社。同修净业。程之镵石为誓。其辞曰。夫缘化之理既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4c 页 X78-0284.png
明。则去来之兆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前善恶之报必
矣。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
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朝勤。仰思攸
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来。必感之有
物。则幽路咫尺。苟求之无主。则渺茫何津。今幸以不
谋而感。佥心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通于
寝梦。欣欢百于子来。于是云图表晖。影侔神造。功由
理谐。事非人运。兹寔天启其诚。冥运来萃者矣。然其
景绩参差。功德不一。虽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我师
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等施一
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惊出绝伦。首登
神界。则无独善于云峤。忘兼全于幽谷。然后妙觐天
仪。启心贞照。识以悟心。形由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
琼柯以咏言。飘云衣于八极。汎香风以忘年。临三涂
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以为
期。究兹道也。岂不宏哉。程之度西林涧北。别立禅坊
精研元理。兼持禁戒。著念佛三昧诗。居半载。即于定
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更十五年。于正念佛时。见
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程之曰。安得如来为
我摩顶。覆我以衣。俄而佛为摩顶。引袈裟以被之。他
日又梦入七宝池。见莲华青白色。其水湛湛。有人项
有圆光。胸出卐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饮之。程
之饮水甘美。及寤。异香发于毛孔。乃语人曰。吾净土
之缘至矣。请僧转妙法莲华经。近数百周。程之对像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5a 页 X78-0285.png
焚香。再拜祝曰。我以释迦遗教。知有阿弥陀佛。此香
当先供养释迦如来。次供养阿弥陀佛。复次供养妙
法莲华经。所以得生净土。由此经功德。愿与一切有
情俱生净土。即与众别。卧床上。面西合掌。泊然化去。
时晋义熙六年。年五十九(东林传出三藏记集)

** 于昶

于昶。不详其里居。唐天后朝。任并州录事。昼决曹务。
夜判冥司。每知灾咎。阴为之备。凡六年。丁母忧。持金
刚经为日课。更不复为冥吏矣。年八十四。将终。忽闻
奇香。遽谓左右曰。西方圣人来迎我也。即向西连称
佛名而逝(报应记)

** 马子云

马子云。不详其里居。举孝廉。任泾县尉。充本郡租纲。
督运入京。舟溺。沈米万斛。系狱中。子云专心念佛。阅
五年。遇赦得出。隐南陵山寺中。持一食斋。天宝十年。
卒于泾。先谓人曰。吾因数奇。遂精持内教。今西方业
成。当往生安乐世界尔。明日。沐浴。衣新衣。端坐合掌。
俄而异香满室。子云云。佛来矣。遂逝(纪闻)

** 韦文晋

韦文晋。不详其所出。仕于唐。位至观察使。建西方道
场。笃志净业。求生西方。一日正持佛名。跏趺而化。异
香满室(佛祖统纪)

** 张抗

张抗。不详其所出。石晋朝。官翰林学士。课大悲咒十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5b 页 X78-0285.png
万遍。求生西方。一日寝疾。唯持佛名。忽谓家人曰。西
方净土。祇在堂屋边。阿弥陀佛坐莲华上。翁儿在莲
华池金沙地上。礼拜嬉戏。良久。佛声甫寂而化。翁儿
者。抗之孙。时巳先逝矣(佛祖统纪)

** 文彦博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也。历仕宋仁英神哲四
朝。出入将相。五十馀年。官至太师。尝兼译经润文使
封潞国公。素皈信佛法。晚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
晨夕行坐。未尝少懈。发愿云。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
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居京师。与净严法师集
十万人为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而化焉。年九十
二卒(东都事略佛祖统纪佛法金汤)

** 杨杰

杨杰。字次公。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元丰中。官太常。初
好禅宗。从天衣禅师游。参庞公机语。及奉祠太山。睹
日出如盘涌。忽大悟。熙宁末。以母忧归。閒居阅藏经。
遂归心净土。绘丈六阿弥陀佛。随身观念。平生著述。
多指归净土。其天台净土十疑论序云。爱不重。不生
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
婆之寿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
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轮转生死。彼土一往。则永
證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转矣。
其净秽寿量苦乐生死。如是差别。而众生冥然不知。
可不哀哉。阿弥陀佛。净土摄受之主也。释迦如来。指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5c 页 X78-0285.png
导净土之师也。观音势至。助佛扬化者也。是以如来
一代教典。处处丁宁劝往生也。阿弥陀佛。与观音势
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
流。唯以济度为佛事。是故。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
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
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又无
量寿经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忆念我国。植诸德本。
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所以祇洹
精舍无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生净土想。盖弥陀光
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圣凡一体。机感相
应。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
陀。吾以是观之。智慧者易生。能断疑故。禅定者易生。
不散乱故。持戒者易生。远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
有故。忍辱者易生。不瞋恚故。精进者易生。不退转故。
不造善不作恶者易生。念纯一故。诸恶巳作业报巳
现者易生。实惭惧故。虽有众善。若无诚信心无回向
发愿心者。则不得生矣。噫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往。
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众生何。夫造恶业。入苦趣。
念弥陀生极乐。二者皆佛言也。世人忧堕地狱而疑
往生者。不亦惑哉。元祐中。官两浙提点刑狱。卒。临终
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
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先是有司士参军王仲回者。
与杰同乡里。尝从杰受念佛法门。问如何得不间断。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6a 页 X78-0286.png
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大间断也。仲回跃然。明
年。杰守丹阳。一夕梦见仲回云。向蒙以净土为导。今
得往生。特来致谢。再拜而出。巳而得其子讣书。言仲
回预知化期。遍别亲友。逝矣。杰既卒。其后有荆王夫
人。梦游西方。见一人坐莲华上。其衣飘扬。宝冠璎珞。
庄严其身。问何人。云杨杰也(东都事略乐邦文类)

** 王古

王古。字敏仲。东都人。文正公旦之曾孙也。其先七世
持不杀戒。古更发心放生命一百万。游江西。与晦堂
杨岐诸老师。究宗门中事。既而作直指净土决疑集。
宏西方之教。閒居数珠不去手。行住坐卧修行净观
无有间歇。又尝著净土宝珠集序云。众生心净则佛
土净。法性无生而无不生。有佛世尊。今现说法。在极
乐国。号阿弥陀。缘胜劫长。悲深愿大。无边际光明摄
受。不思议净妙庄严。珠网丽空。瑶林矗地。净含八德。
华发四光。韵天乐于六时。散裓华于亿刹。诸佛共赞。
十方来归。弥陀心内众生。新新摄化。众生心中净土。
念念往生。质托宝莲。不离当处。神游多刹。岂出自心。
如镜含万象而无有去来。似月印千江而本非升降。
被圆顿机。则皆一生补处。明方便门。则有九品阶差。
念本性之无量光。本来无念。生唯心之安养国。真实
无生。解脱苦轮。十念亦超于宝地。会归实际。二乘终
證于菩提。如大舟载石而遂免沈沦。若顺风扬帆而
终无留难。悟之则非远非近。迷之则即近而遥。嗟夫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6b 页 X78-0286.png
学寡障多。疑深观浅。斥为权小。阒若存亡。则以马鸣
龙树为未然。天台智者为不达。不信当受菩提记。不
肯顿生如来家。笼鸟鼎鱼。翻然游戏。隙驹风烛。妄计
久长。虚受一报身。枉投诸苦趣。岂知大雄赞劝。金口
丁宁。侣圣贤于刹那。具相好于俄顷。乐受则永抛五
浊。悲增则回救三涂。于此不知。是为可悯。徽宗朝。官
户部侍郎。以党祸落职。寻化去。

有僧神游净土。见古
与葛繁在焉。繁。澄江人。官至朝散大夫。公第私居。必
营净室。设佛像。一日方礼诵时。舍利从空而下。后无
疾。面西端坐而逝(宋史。乐邦文类。法喜志)

** 钟离瑾

钟离瑾。会稽人。母任夫人。精修净土。临终。勉瑾修净
业。瑾自是感奋。日行利益二十事。后官浙西。与慈云
式公论往生指要。清修弥笃。任夫人故有栴檀佛像。
常顶戴行道。及是瑾瞻礼间。眉间忽迸出舍利数粒。
未几。知开封府。方夜半。忽起。谓家人曰。夫人报我往
生期至矣。即跏趺而逝。前一日。举家梦瑾乘青莲华。
天乐围绕。乘空西去。

子景融。官朝请大夫。常诵观无
量寿佛经。修念佛三昧。弃官。结茅仪真东园侧。尝曰。
识得弥陀。弥陀弥陀。不识弥陀。奈何奈何。不识弥陀。
弥陀更在西方外。识得弥陀。弥陀只在自已家。一夕。
请僧妙应诵普贤行愿品。炷香听毕。两手作印而化。
曾孙松。寓居苏州。与宝积寔公等。结社念佛。无疾忽
端坐西向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6c 页 X78-0286.png

** 马圩

马圩。字仲玉。庐州合肥人。父忠肃公亮守杭州日。慈
云式公授以净土法门。遂全家奉佛。元丰中。圩遇僧
广初。得天台十疑论。喜曰。吾今得所归矣。遂依慈云
十念回向法。行之二十馀年。后更与王古往还。益精
进念佛。常以放生为佛事。历守淄川新定。以慈惠为
政。课诵经咒。观想西方。日有常法。时荆王夫人梦游
莲池。见有朝服而坐华上者。曰。此马圩杨杰也。时杰
巳化去。而圩尚无恙。崇宁元年。得疾。盥沐易衣。端坐
念佛而逝。有气如青盖。腾空而上。巳而家人十数。同
梦见圩曰。吾巳得生净土上品矣。其秋。有婢卧疾。亦
念佛而逝。子永逸。亦行十念法。习十六观。阅三十馀
年。巳而得疾。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来接引。结印示
寂。香气满室中。既殓。柩上产五色华。其光烂然(乐邦文类)

** 江公望

江公望。字民表。严州人也。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元年。
拜左司谏。寻出知淮阳军。蔡京为政。嫉诸言事者。编
管安南。居常与妻俞氏。蔬食清斋。修念佛三昧。著念
佛方便文曰。世出世间之法。欲得成办省力。莫若系
心一缘。即如称念阿弥陀佛。有巧方便。无用动口。不
出音声。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
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
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若
是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心心无所。六根杳寂。诸识消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7a 页 X78-0287.png
除。法法全真。门门绝待。瞥尔遂成真如实观。初机后
学。一心摄念如来。乃至营办家事。种种作务。亦自不
相妨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过旬月。便成三昧。所
谓自心作佛。自心是佛。自心见佛。有子早亡。见梦于
其舅。乞公望就天宁寺转宝积经。祈生善处。且言见
冥中金字碑云。江公望身居言责。志慕苦空。躬事焚
修。心无爱染。动静不违佛法。语默时契宗风。名预脱
乎幽关。身必归乎净土。后遇赦得归。无疾而化(宋史
乐邦文类佛法金汤)。

** 陈瓘

陈瓘。字莹中。南剑州沙县人。徽宗朝为左司谏。以直
道不容。寻出补外。既而还为右司员外郎。权给事中。
忤宰相曾布。出知泰州。崇宁中。编管袁州。巳而移通
州。复谪台州。初瓘好华严经。自号华严居士。及遇明
智法师。叩天台宗旨。明智示以上根止观不思议境。
以性夺修。成无作行。深有契入。自入台州。捐书不复
为文。专修念佛三昧。作天台十疑论后序云。人心无
常。法亦无定。心法万差。其本在此。信此则遍信。华严
所以说十信。疑此则遍疑。智者所以说十疑。出疑入
信。一入永入。不离于此。得究竟处。净土者。究竟处也。
此处有说法之主。名无量寿。此佛说法。未尝间断。疑
障其耳。则聋而不闻。疑障其心。则昧而不觉。不闻不
觉。安住恶习。赞叹不念。随喜粗心。妄指莲胞以为虚
诞。终不自念此分段身。从何而得。自何而来。胎狱秽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7b 页 X78-0287.png
浊真实安在。信凭业识。自隔真际。于一幻境。非彼执
此。生生不灵。永绝圣路。以如是故。释迦如来起大慈
悯。于秽浊中。发大音声。赞彼净土上妙之乐。于生死
中。为大船师。载以法船。令趋彼岸。昼夜度生。无有休
息。然而弥陀之岸。本无彼此。释迦之船。实非往来。譬
如一灯。分照八镜。镜有东西。光影无二。弥陀说法。遍
光影中。而释迦方便。独指西镜。故巳到彼岸者。乃可
以忘彼此。未入法界者。何自而泯东西。于此法中。若
未究竟。勿滞方隅。勿分彼此。但当正念谛信而巳。此
二圣之意。而智者之所以信也。信者万善之母。疑者
众恶之根。能顺其母。能锄其根。则向之所谓障缘众
生。聋可复闻。昧可复觉。未出生死。得出生死。未生净
土。得生净土。顺释迦之诲。往面弥陀。随弥陀之愿。来
助释迦。在此而遍历十方。即西而普入诸镜。自二圣
建立以来。如是之人。如河沙数。云何不信。云何而疑。
能自信巳。又作方便。令诸未信。无不信者。此则智者
之所以为悲也。居五年。复承事郎。移楚州居住。过庐
山家焉。尝语所亲曰。吾往年遭患难。所惧惟一死。今
则死生皆置度外矣。寻卒。年六十五(东都事略佛祖统纪李忠定集)

** 王衷

王衷。嘉禾人。居钱塘之孤山。政和间。举隐逸。不起。后
官至朝散大夫。尝参小本禅师。未有所入。偶闻僧诵
弥陀经。有感。遂专心净业。日诵阿弥陀经七过。佛号
万声。十九年未尝间断。即所居为莲社。无问道俗贵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7c 页 X78-0287.png
贱。咸得与会。一日无疾。沐浴面西。跏趺而化(佛祖统
纪乐邦文类)。

** 张迪

张迪。钱塘人。官助教。从圆净律师受菩萨戒。专修净
业。佛前然臂香为誓。每称佛名。其声奋厉。至失音犹
不巳。尝于静室见白色频伽飞舞于前。又有绿发童
子。合掌问讯。后三年。西向念佛名而化(佛祖统纪)

** 胡闉

胡闉。字达夫。钱塘人。官宣义郎。晚年致仕。与清照律
师游。一日感疾。其子请清照过之谓曰。达夫平生与
慧亨相善。岂可不知末后大事乎。闉曰。将谓心净则
土净也。清照曰。一切时中。无杂念染污否。曰。未能也
清照曰。如此安能心净土净邪。闉曰。经言一称阿弥
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也。清照曰。阿弥陀
佛。有大誓愿。有大威德。光明神力。不可思议。具如经
说。以是一称洪名。罪垢自消。如赫日正中。霜雪何有。
闉大感悟。遂一心称佛名。请僧为之助。累月。最后清
照至。闉曰。此来何晚。巳烦观音势至降临甚久。清照
与众僧同举佛名。闉安然而化(乐邦文类)

** 冯楫

冯楫。字济川。蜀遂宁人也。由太学登第。初参佛眼远
禅师。有省。复参大慧杲禅师。入山结夏。深有悟入。巳
而兼修净业。作弥陀忏仪。绍兴中。出帅泸南。率道俗
作系念会。以西方为归。时经建炎兵乱后。名刹藏经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8a 页 X78-0288.png
多残燬。乃涓俸钱。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
者亦如其数。分贮诸刹。著发愿文云。予之施经。一事
而其二施。以赀造经。是谓财施。以经传法。是谓法施。
财施当得天上人间福德之报。法施当得世智辩聪
盖世之报。当知二报皆轮回之因。苦报之本。我今发
愿。愿回此二报。临命终时。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莲华为胎。托质其中。见佛闻法。悟无生忍。登不退阶。
入菩萨位。还来十方界内。五浊世中。普见其身而作
佛事。以今财法二施之因。如观世音菩萨。具大慈悲。
游历五道。随类化形。说诵妙法。开发未悟。永离苦道。
令得智慧。普与众生悉得成佛。乃予施经之愿也。后
知邛州。二十三年秋。乞休。顶报亲知。期以十月三日
告终。至期。令后厅置高座。见客如平时。日将午。具衣
冠。望阙肃拜。请漕使摄州事。著僧衣。据高座。属诸官
吏道俗。各宜向道。建立法幢。遂拈拄杖按膝。泊然坐
化。漕使曰。安抚去住。如此自由。何不留一偈以表异
迹。楫复张目。索笔书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
尽。龟哥眼赤。有语录颂古行世(五灯会元莲宗宝鉴)

** 吴秉信

吴秉信。字子才。明州人。绍兴中。官于朝。与秦桧忤。斥
为党人。归而筑庵城南。日夕宴坐。制一棺。夜卧其中。
至五更。令童子叩棺而歌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
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闻唱。即起习禅
诵。久之桧死。以礼部侍郎召。寻出知常州。二十六年。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8b 页 X78-0288.png
复被召。至萧山驿舍。坐顷之。令家人静听。咸闻天乐
之音。即曰。清净界中。失念至此。金台既至。吾当有行。
言讫而逝(佛祖统纪)

** 张抡

张抡。不详其所出。官浙西副都总管。虔修净土。尝请
高宗书莲社二字颜其居。为之记曰。臣尝读天竺书。
知出世间有极乐国者。国有佛号阿弥陀。始享国履
位。捐去弗居。超然独觉。悟心證圣。以大愿力。普度一
切。其国悉以上妙众宝庄严。地皆黄金。无山川邱谷
之险。气序常春。无阴阳寒暑之变。无饥寒老病生死
之苦。无五趣杂居之浊。用是种种神通。方便善导。众
生忻乐起信。于日用中能发一念念彼佛号。即此一
念。清净纯熟。圆满具足。融会真如。同一法性。幻身尽
时。此性不灭。一刹那顷。佛土现前。如持左契以取寓
物。臣敬闻其说。刻厉精进。无有间断。唯佛唯念。亦既
有年。阖门少长。靡不从化。乃辟敝庐之东偏。凿池种
莲。仿慧远结社之遗意。日率妻子课佛万遍。而又岁
以春秋之季月。涓良日。即普静精舍。与信道者共之。
于是见闻随喜。云集川至。唱佛之声。如潮汐之腾江
也。天慧远创为兹社。距今阅数百祀。其间缁素。景慕
馀风。祖述其高致者。代不乏人。然率闇汶不章。与木
石同寂。臣独何幸。乃蒙太上。光尧寿圣皇帝。亲洒宸
毫。书莲社二大字为赐。云章奎画。得未曾有。万目共
瞻。欢喜踊跃。不独传示云林。侈千载之盛遇。寔愿天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8c 页 X78-0288.png
下后世。凡历见闻。普得念佛三昧。究竟成就无上菩
提。其为饶益。讵可量巳。谨刊之金石。用对扬丕显休
命焉(乐邦文类)

** 李秉

李秉。不详其所出。绍兴末。为内廷官。历三朝。爵武功
大夫。管御药院。乞宫祠以去。秉壮岁慕禅宗。参净慈
自得禅师。有省。巳而归心净土。刻龙舒净土文以劝
世。持诵谨笃。逾三十年。子元长。偕诸同好。结净业会
于传法寺。秉与焉。嘉泰四年秋。有疾。减食却剂。神色
逾警。及冬。梦中忽见弥陀现相。越七日。凌晨。见金华
满室中。呼二子掖起。别亲友。索笔书曰。六十一年尽
乱道。些儿见处却也好。而今蓦直往西方。万劫长离
生死老。置笔。整手结印而逝(乐邦文类○秉盖武臣直内廷者往生集误以
为中官考宋制中官无乞祠之例且又安得有二子邪)。

** 陆沅

陆沅。字子元。会稽山阴人。累官至太府寺丞。寻外转
历提举福建市舶。巳而得罪閒居。家明州横溪之上。
居常持法华经。晨起。即澡浴焚香。首唱偈曰。盥手清
晨贝叶开。不求诸佛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
光中舞一回。然后开卷而读。不缓不急。声中贯珠。日
周一部。如是三十年。年登八十。增至三部。复诵弥陀
佛号。一意西驰。年八十五。沐浴易服而化。口鼻间出
莲华香郁然。弥日方息。事在绍熙五年(渭南文集法
喜志法华持验记)。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9a 页 X78-0289.png

** 钱象祖

钱象祖。字同伯。台州人。起家太常丞。开禧中。官参知
政事。与史弥远谋。共诛韩𠈁胄。天下赖之。嘉定二年。
拜左丞相。寻罢归。初象祖问道于此庵元公。参究大
事。有省。既而归心净土。守金陵日。于乡州建接待寺
十所。皆以净土极乐名之。创止庵。与高僧谈处其中。
自致政后。修持益力。嘉定四年。偶得微疾。书偈曰。菡
萏香从佛国来。琉璃地上绝尘埃。我心清净超于彼。
今日遥知一朵开。僧有问起居者。答曰。不贪生。不怕
死。不生天上。不生人中。唯当往生净土耳。言讫。趺坐
而化。时天鼓震响异香芬郁。郡人同闻空中声云。钱
丞相当生西方净土。为慈济菩萨(佛祖统纪续纲目往生传台州志)

** 昝定国

昝定国。号省斋。明州人。为州学谕。常修净业。结西归
社。嘉泰初。于小江慧光建净土院。结石塔于池。为乡
民藏骨之所。月二八日。集缁白诵观经及佛号。为壁
窠图。劝人念佛。

有铁工计公者。年将七十。丧明。因从
受念佛图。诵至四图。两目瞭然。如是三载。满十七图。
一日方念佛次。忽瞑。半日复苏。谓其子曰。我巳见西
方佛菩萨矣。昝学谕是劝导之首。当分六图与之。并
为致谢也。西向坐逝。嘉定四年。定国梦青童告曰。佛
今告君。三日当往生彼国。至日。沐浴更衣。连称佛号
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 梅汝能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9b 页 X78-0289.png

梅汝能。常熟人。官县令。有志净业。一夕梦僧授以纸。
有二八字。以问东灵照师。照曰。二八。十六也。岂十六
观经之谓乎。适一僧以经与之。忽不见。自是诵经念
佛。取名往生以见志。破山僧道生。倡造丈六弥陀像。
汝能施财百万。设斋礼忏。殿前池中生双头白莲。一
华百叶。是年冬无疾而卒(佛祖统纪)

** 朱纲

朱纲。不详其所出。明顺天贡士。官终府同知。专修净
业。日诵佛名三万声。积十五年。一日坐榻上。方提珠
诵佛名。忽异香满室。曰。佛来也。遂逝(往生集)

** 陈瓒

陈瓒。字廷祼。江南常熟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刑
科给事中。直言被斥。家居一意净业。有客过之。呵曰。
尔不闻大鉴之论唯心者乎。何厌垢而欣净为。答曰。
唯心净土。发之大鉴。而非自大鉴始也。是心作佛。是
心是佛。佛固先言之矣。盖惧人以不净之心。求净土
也。非曰土无垢净也。且乐邦之可乐也。不独华池珠
阁鸟音风树云尔也。吾幸而与群圣人游。被无量光。
经无数劫。證无生忍。成无上道。济无边众。诚乐矣。客
以客之禅乐垢土。而我以我之禅乐净土。禅无客无
我。乐无垢无净也。客无庸呵我矣。隆庆初。复起吏科。
万历中。累官刑部侍郎。十六年七月。卧疾。诵佛名益
虔。故事京师大臣三品以上。暑月赐冰。既置冰于榻
前。众见冰中涌出七级浮屠栏楯钩缀。窗格玲珑。移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89c 页 X78-0289.png
时冰渐消。塔影渐瘦。顷之气绝。而影没矣。一时都人
皆传异之(明史乐邦文类序谈荟)

** 严澄

严澄。字道彻。常熟人。文靖公讷之子也。少有清节。以
父荫为中书舍人。官至邵武知府。晚而家居。奉云栖
之教。子朴。淳谨乐善。年二十五。得疾。将卒。澄谓曰。毋
杂思。但一心念佛。朴曰。诺。澄又曰。从今以往。吾亦一
心念佛。朴喜曰。审如是。儿无虑矣。正容合掌而逝。澄
乃取朴所刻龙舒净土文印之。广遗亲故。系以书曰。
澄一病几殆。不意复生。虽则苟延。焉知来日。回首营
生旧计。有同嚼蜡。一具皮囊。终须败坏。六尘缘影。何
处坚牢。不如换郤凡心。求生净土。诵弥陀一句。消罪
业无边。聊奉劝文。用表诚意。卒年七十八(常熟志云
栖法汇净土文跋)。

** 蔡承植

蔡承植。字槐庭。湖广攸县人。性孤迥。淡于声利。年二
十馀。长斋奉佛。尝诵三千佛名。日记一名。至三年乃
卒业。遂终身不忘。登万历十一年进士第。官嘉兴太
守。在官日诵金刚经。室无长物。炉香经案而巳。重兴
古楞严寺。禁民间杀牲祀神。尝问法于云栖宏公。遂
专修念佛三昧。巳而官太常寺卿。乞休归。晚岁结草
庵为念佛会。导诸卖菜佣。同回向净土。作偈谢客曰。
安养思归客。湘江一腐儒。不愁明日事。但觅往生符。
斗室随缘住。稀羹信口糊。胸中绝憎爱。一任马牛呼。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0a 页 X78-0290.png
将逝之岁。自号为不久道人。及疾。舁诣佛寺。请僧祝
发。归至卧室。见银台接引。连称观世音菩萨。遂逝。有
净土诗及因果书行世(金刚新异录)

** 虞淳熙

虞淳熙。字长孺。钱塘人。生而长卧不瞑。三岁。唱佛号
不绝口。莲华宝树。现于室中。以告祖母。祖母曰。此西
方瑞相也。因教之习定。遂时时垂目端坐。弟淳贞。字
僧孺。少而相得。居母丧。共习天台止观。长而为里中
师。教群儿习鼻观。以是忤主人。弗恤也。巳中乡举。寻
授徒毗山。与同社友诵梁皇忏。至次日。云光入楹。甘
露沾壁。天雨金粟元黍沈水香。方冬。万华尽吐。淳熙
感其灵异。习定益坚。遂能前知。云栖宏公闻而呵之
曰。虞生堕魔网矣。万历十一年成进士。以父丧归。庐
墓三年。受戒于宏公。居山日以羹饭施诸獐兔。虎来
辄叱去。服除。起职方司主事。顷之复告归。上天目。坐
高峰死关前。昼夜策厉。至三七日。倦甚。欲就枕。忽见
高峰禅师。斩其左臂。豁然有省。驰證云栖。宏公曰。凡
寐而觉者。不巾栉而复依衾枕。必复寐矣。迷而悟者。
不庄严而复亲秽浊。必复迷矣。火莲易萎。新篁易折。
子自为计。毋以一隙之光。自阻进修之路。因劝令回
向净土以续前因。淳熙遂终身行之。或有不信念佛
者。告之曰。自觉觉他。觉满曰佛。念佛者。念觉也。念念
不常觉。而念念常迷。可乎。民止邦畿。鸟止邱隅。不止
至善之地。而止不善之地。可乎。或问如何念佛。曰。提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0b 页 X78-0290.png
醒正念。相续不断而巳。百千方便。只一知字。念念无
量光。何不可入佛知见。学人修道。专求出离生死。念
念无量寿。有何生死可出离。巳而还官。迁主客司员
外郎。改司勋。复乞归。与淳贞日游湖上。时宏公方坐
南屏。演圆觉经。募钱赎万工池。立放生社。缁白数万
伽陀之音。震动川谷。一时清节之士。多与其会。寔淳
熙倡率之。遂复三潭放生池。筑堤架阁。纵诸鱼鸟。顷
之。入南屏山不出。淳贞亦隐灵鹫老焉(德园集附录)

** 唐时

唐时。字宜之。湖州人也。以诸生贡太学。出判寿阳。继
傅襄国。流贼破襄阳。时投端礼门左井中。家人掖之
出。绝而复苏。上书自讼。诏付三司究问。得白。放还家。
时初参莲池。授以念佛法门。遂勤修净业。诸眷属皆
能覆诵金刚经。及普门品。昼则各习所业。夜则共集
佛前回向以为常。尝言修净土者。以观门为要。须穿
衣吃饭。常在观中。或神游莲海。华中礼佛。或坐瞻宝
刹。佛光照身。净想既成。往生何待。遂专修佛观。过南
京长干寺。礼塔念佛次。见塔顶放白光。佛为现相。如
黄金色。一日坐禅堂。推窗忽见大海中涌一山。佛坐
其上。光明四彻。墙壁林木尽空不见。其精诚所感如
此。时工文章。既皈心佛乘。每顺世语言。说诸法要。著
有莲华世界书。如来香。频迦音等书。刻行于世。尝自
营生圹。旋舍之栖霞寺中。遗言死后必用茶毗法。临
终。现诸瑞相。正念而逝(金刚持验记净土晨钟)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0c 页 X78-0290.png

**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湖北公安人也。兄宗道。
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三人先后举进土。皆好禅宗。
万历中。宏道为吴江知县。后为礼部主事。谢病归。初
学禅于李卓吾。信解通利。喜辩论。巳而自验曰。此空
谈非实际也。遂回向净土。晨夕礼诵。兼持禁戒。因博
釆经教。作西方合论。圆融性相。入不二门。其论五种
行门。尤为切要。略云。一信心行者。经云。信为道元功
德母。一切诸行。信为正因。乃至菩提果满。亦只完此
信根。如谷子堕地。迨于成实。不异初种。如稚笋参天。
本是原竿。初心菩萨。无不依信力成就者。莲宗尤仗
信为根本。一者信阿弥陀佛。不动智。根本智。与巳无
异。如太虚空。日映则明。云来则翳。虚空本无是故。又
云日即虚空故。二者信阿弥陀佛那由他劫难行难
忍种种修习之事。我亦能行。何以故。无始漂溺三涂
生苦死苦。披毛戴角。铁床铜柱。一切无益之苦。皆能
受之。况今菩萨万行济众生事。岂不能为。三者信阿
弥陀佛无量智慧。无量神通。及成就无量愿力等事。
我亦当得。如来自性方便具有如是不思议事。我与
如来。同一自体清净性故。四者信阿弥陀佛不去不
来。我亦不去不来。西方此土。不隔毫端。欲见即见。何
以故。一切诸佛。皆以法性为身土故。五者信阿弥陀
佛修行历劫。直至證果。不移刹那。我亦不移刹那。位
齐诸佛。何以故。时分者是业收。法界海中。业不可得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1a 页 X78-0291.png
故。如是信解。是入道初心。信一切诸佛净土之行。二
止观行者。台宗三观。示一心之筌蹄。摄诸法之要领。
西方十六观。一一具此三义。妙宗钞云。性中三德体
是诸佛三身。即此三德三身。是我一心三观。若不然
者。则观外有佛。境不即心。何名圆宗绝待之观。亦可
弥陀三身以为法身。我之三观以为般若。观成见佛
即是解脱。举一具三。如新𠁼字。观佛既尔。观诸依正。
理非异涂。广如疏钞。不能具述。知此则知念佛。一声
具足三观。了能念之心非肉团。非缘影。是空观。了所
念之佛。若依若正。各各主伴圆融。竖穷横遍。是假观。
了能所绝待。双亡双照。是中观。又能念即一心三观。
所念即一心三谛。能所不二。即谛观不二。三谛即法
身。三观即般若。谛观不二。念佛相应。即解脱。举一即
三。如新𠁼字。是则念佛一声。能净四土。如拈一微尘。
变大地作黄金。是谓法界圆融不可思议观门。三六
度行者。起信论菩萨深解现前。所修离相。知法性体
离悭贪故。随顺修行檀波罗蜜。法性无染。离五欲过
故。随顺修行戒波罗蜜。法性无苦。离瞋恼故。随顺修
行忍波罗蜜。法性无身心相。离懈怠故。随顺修行精
进波罗蜜。法性常定。体无乱故。随顺修行禅波罗蜜。
法性体明。离无明故。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故修净
土者。不越一行。具此六义。念念离行于施。念念净行
于戒。念念寂行于忍。念念续行于进。念念一行于定。
念念佛行于智。当知离净寂续一。必有事相随缘而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1b 页 X78-0291.png
起。而皆从念佛流出。正助不二。事理不二。是故。念佛
一行。能该诸行。以念佛是一心法门。心外无诸行故。
若废诸行。即是废心。四悲愿行者。诸佛菩萨性海无
尽。供养无尽。戒施无尽。乃至饶益无尽。故天亲菩萨
净土五念门。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四种。为成就入
功德门。回向一切烦恼众生。拔世间苦。为成就出功
德门。菩萨修五念门。速得阿耨菩提。难曰。净名经言。
菩萨观于众生。如呼声响。如水聚沫等。是则众生本
空。发愿利生。将无眼见空华邪。答曰。智度论引佛云
无佛者。破著佛想。不言取无佛相。当知无众生者。破
众生想。不言取无众生相。故净名谓菩萨作是观巳。
自言我当为众生说无众生法。是名真实慈也。故知
菩萨种种度生。是深达无众生义。若见有众生。即有
我。慈悲心劣。岂能行如是饶益之行。五称法行者。法
界海无量无边。行海亦无量无边。故菩萨一切行。皆
称自性非有非无。非行非不行。称法自性。非初心得。
非后心得。今当略出其相。一者菩萨度一切众生究
竟无馀涅槃。而生界不减。如登场傀儡悲笑宛然。唯
一土泥。空无所有。二者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
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无明憍慢等过。如女
子离魂。乃至生子。而身常在母前。三者菩萨自身入
定他身起。一身入定多身起。有情身入定无情身起。
如猛虎起尸跪拜作舞。唯虎所欲而尸无知。四者菩
萨于小众生身中。转大法轮。然大法炬。震大法雷。魔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1c 页 X78-0291.png
宫摧毁。大地震动。度无量无边众生。而此小众生不
觉不知。如天帝乐人。逃入小女子鼻孔而女不知觉。
五者菩萨欲久住世。即以念顷衍无量无数百千亿
那由它劫。欲少住世。即以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它
劫缩为念顷。如小儿看灯中走马。计其多寡首尾。了
不可得。若證如是不思议行者。一念中三世诸佛净
土。摄入无馀。是谓菩萨庄严净土之行。以无思智照
之可见。非情量所能猜度。何以故。自性超一切量故。
书成。宗道中道。同时发心回向净土。巳而宏道起故
官。再迁至稽勋司郎中。复移病归。抵家不数日。入荆
州城。宿于僧寺。无疾而卒。中道官南礼部郎中。乞休
老于家。居常勤于礼诵。万历四十二年望夕。课毕趺
坐。形神静爽。忽入定。神出屋上飘然乘云。有二童子
导之西行。俄而下至地。童子曰。住。中道随下。见地平
如掌。光耀滑润。旁为渠。广十馀丈。中有五色莲芳香
异常。金桥界渠。栏楯交罗。楼阁极整丽。揖问童子。此
何地。卿何人。曰。予灵和先生侍者也。问先生为谁。曰。
君兄中郎也。今方伫君。有所语。可疾往。复取道至一
处。树十馀株。池水汩汩。池上有白玉扉。一童子先入。
一童子导。过楼阁二十馀重。至一楼下。一人下迎。其
颜如玉。衣如云霞。长丈馀。见中道喜曰。弟至矣。谛视
之。则宏道也。上楼交拜。有四五人来共坐。宏道曰。此
西方边地也。信解未成。戒宝未全者。多生此。亦名懈
慢国。上方有化佛楼台。前有大池。可百由旬。中有妙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2a 页 X78-0292.png
莲。众生生处。既生则散处楼台。与有缘净友相聚。以
无淫声美色胜解易成。不久进为净土中人。中道问
兄生何处。宏道曰。我净愿虽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
时。今居净土矣。终以戒缓。仅地居。不得与大士升虚
空宝阁。尚需进修耳。幸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
论。赞叹如来不可思议度生之力。感得飞行自在。游
诸刹土。诸佛说法。皆得往听。此实为胜。遂𢹂中道上
升。倏忽千万里。至一处。光耀无障蔽。琉璃为地。界以
七宝树。皆栴檀吉祥。出众妙华。作异宝色。下为宝池
波扬无量。自然妙声。池中众宝莲。叶五色光。池上隐
隐危楼迥带。阁道旁出。皆有无量乐器。演诸法音。宏
道曰。汝所见者。净土地行众生依报也。过此为法身
大士住处。甚美妙。千万倍于此。神通亦千万倍于此。
吾以慧力游其间。不得住也。过此为十地等觉所居。
吾不得而知。过此为妙觉所居。唯佛与佛乃能知之。
语罢。复至一处。无墙垣。有栏楯。光耀逾前。坐顷之。宏
道曰。吾不图乐之至此极也。使吾生时。严持戒律。尚
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稳。若
有乘无戒。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予所
亲见者多矣。弟般若气分颇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
不能生戒定。狂慧也。归五浊。趁强健。实悟实修。兼持
净愿。勤行。方便。怜悯一切。不久当相晤。一入他途。可
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龙树六斋法见存。遵而行之。
杀戒尤急。寄语同学。未有日启鸾刀。口贪滋味。而能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2b 页 X78-0292.png
生此土者也。虽说法如云如雨。何益于事。我与汝空
王劫时。世为兄弟。乃至六道。莫不皆然。幸我得善地。
恐汝堕落。方便神力。摄汝至此。净秽相隔。不得久留。
时宗道巳卒。因问其生处。宏道曰。生处亦佳。汝后自
知。忽凌空而逝。中道起步池上。忽若坠水。跃然而醒。
自为记如此。初。宗道有子曰登。年十三。病痞。将终。语
宏道曰。死矣。叔父何以救我。宏道曰。汝但念佛。即得
往生佛国。此五浊世。不足恋也。遂合掌称阿弥陀佛。
诸眷属同声助之。顷之。微笑云。见一莲华色微红。俄
而云。华渐大。色鲜明无与比者。俄而云佛至。相好光
明充满一室。顷之气促。宗道曰。汝但称佛字可也。登
称佛。数声。合掌而逝(明史西方合论白苏斋集。珂雪斋外集狯园)

** 丁明登

丁明登。字剑虹。江浦人。万历中。受三皈于云栖。自号
曰莲侣。四十四年。登进士第。官泉州推官。迁知衢州。
所至辄以佛法劝人。法应杖者。听纳米以赎。赡诸狱
囚。遇夏月。修狱舍。给诸囚香薷饮。葵扇。冬月与之椒
姜。择医视病者。人与念珠一串。教令念佛。云栖宏公。
尝称其邻翁居常念佛临终。与其友一请而逝。因绘
一请图悬斋中以自勖。祟祯中。受菩萨戒。我 朝顺
治二年冬。病剧。十一月朔。具疏白佛。求生净土。日焚
一疏。至第十日。饮粥如常时。面有光赩然。遍劝戚友。
俾修净业。则身就枕而逝(净土晨钟)

** 黄翼圣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2c 页 X78-0292.png

黄翼圣。字子羽。太仓人。素服云栖之教。精修净业。崇
祯中。以荐起为四川新都知县。治民以慈惠。尝饭僧
县堂。躬行七箸。布䞋施。继以膜拜。张献忠寇四川。过
新都。新都千僧。感翼圣之德。相率登城称佛号。夜中
声震天。贼相戒勿扰。寂然而去。以城守功。迁知吉州。
明亡。弃官归。修净业益坚。所居楼曰莲蕊楼。自号莲
蕊居士。营斋奉佛。日持佛号数万。巳而卧疾浃月。四
壁张弥陀像。请晦山显公授菩萨戒。显公为极谈唯
心净观。翼圣曰。吾神明愈健。誓愿愈坚。自信生西方
必矣。明晨。显公将别去。尅八日必行。巳而果然(现果随录)

** 金光前

金光前。我 朝正黄旗人。起身戎伍。见善必为。戒诸
兵士。毋得妄杀。不淫一妇。不掳一物。不烧一舍。妻龚
氏。能识字诵经。顺治十年。随征福建。道出杭州。闻具
德和尚说法灵隐。光前同妻往参问。亲承开示。自此
念佛有得。十二年夏。北还。驻钱唐江干。光前忽示疾。
龚为延医。光前止之曰。我昔与尔亲叩灵隐。今正欲
作转身之计。求和尚證明耳。何以药为。龚大笑曰。不
意公亦得到此地位。命造二棺。曰。妾与公偕行矣。稍
迟。为公毕后事耳。光前闻之。即合掌而逝。龚遣使灵
隐。求为两人秉炬。并嘱饭僧修忏。至七日毕。屏绝饮
食。昼夜不卧。一心念佛。又七日晡时。视日早暮。倚棺
而睡。少顷觉曰时至矣。端坐念佛而化(果报闻见录)
论曰。王臣入道。视居士较难。急功名者。以进取为先。
往生人王第五¶ 第 293a 页 X78-0293.png
耽逸乐者。以静修为苦。非夫夙植善因。坚持正愿者。
其有不自崖而反乎。若此诸公。不舍尘劳。同皈净域。
斯可谓现宰官身而说法者矣。至如柳子厚白乐天
苏子瞻赵子昂诸公。赞叹皈依。净因有在。而临当舍
识。瑞应罕闻。良由智惑于多岐。病生于有爱文人结
习。自古固然。生死到来。决难侥幸。后之君子。当知鉴
戒焉。

净土圣贤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