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诸圣同归类¶ 第 126b 页
诸圣同归类¶ 第 150a 页
往生集卷之三
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
* 诸圣同归类
** 择生极乐
观无量寿佛经云。尔时韦提希。号泣白佛言。
世尊愿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
阎浮浊恶世也。于是世尊放眉间光。遍照十
方世界。诸佛国土皆于中现。时韦提希见已
向佛言。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
惟愿生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 往生无数
大无量寿经云。弥勒白佛言。于此世界。有几
菩萨。往生极乐。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
二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小行菩萨不可称
计。不但此国。他方佛土。如远照佛刹。有百八
十亿菩萨。皆当往生。乃至十方佛刹。往生者
诸圣同归类¶ 第 150b 页 T51-0150.png

赞曰。此界他方。往生无量。净土何以容之。噫
沧海尚纳百川。虚空犹含万象。而无边刹海。
不出普贤一毛孔中。然则举净土针锋之地。
而容无尽之往生。不亦恢恢乎。有馀裕哉。
** 面见弥陀
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文殊发愿
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
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满足我大愿。阿弥
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 十愿求生
华严经。普贤菩萨列十种大愿。普为众生。求
生净土。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
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
云。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
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赞曰。文殊七佛之祖。普贤万行攸宗。而净土
往生。谆谆如出一口。娑婆良弼。即安养亲臣。
明亦甚矣。薄净土而不愿往生谬哉。
** 偈论净土
天亲菩萨。天竺人。广造诸论。升兜率内院。礼
觐弥勒。复著无量寿经论及净土偈。五门修
法。普劝往生。
** 请佛形仪
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以神力往安乐国。
见阿弥陀佛。陈云。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
形仪。请垂降许。佛言。汝应先行。寻当现彼。
五通还。圣仪已至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华。
在树叶上。遂传写流布。见感通传。
诸圣同归类¶ 第 150c 页 T51-0150.png

赞曰。人疑安乐非神力可到。噫一念往生。不
劳弹指。独何欤。
** 造论起信
马鸣菩萨。西天第十二祖。尝著起信论。后明
求生净土。最为切要。
** 龙树记生
楞伽经云。大慧汝当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
当有持于我法者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
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
劝喜地。往生安乐国。
** 集善往生
大悲经云。佛言。我灭度后。北天竺国有比丘。
名祁婆伽。修集无量种种最胜菩提善根。已
而命终。生于西方过百千亿世界无量寿国。
于彼佛所。种诸善根。后当作佛。号无垢光。
** 得忍往生
菩萨生地经云。佛言。时摩差竭。得不起法忍。
五百清信士。二十五清信女。皆得不退转地
寿终。俱生无量寿佛清净国。
赞曰。求生西方。为欲悟无生忍登不退地也。
已得忍已得不退。而复求生。菩萨之乐近如
来乃如此。今具缚凡夫。忍力未充。退缘无限。
而不刻心净土。谓之何哉。是则名为可怜悯
者。
** 第二大愿
菩萨内戒经云。菩萨有三愿。其第二愿。愿我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前。
** 念佛灭罪
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
诸圣同归类¶ 第 151a 页 T51-0151.png

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赞曰。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重罪。此其
明徵乎。所以者何。至心故也。若匪至心。罪
则不灭。毋曰圣训之无稽哉。
** 胜会书名
长芦赜禅师。遵远祖遗范。建莲花胜会。普劝
念佛。一夕梦。一人乌巾白衣。风貌清美。揖而
曰。欲入公莲花胜会。乞书一名。赜问何名。答
曰。普慧书已。又云家兄普贤亦乞并书。赜觉
而检华严离世间品。有二菩萨名。遂以为会
首云。
赞曰。凡僧结社。古圣书名甚哉。净土之非小
缘也。良由事出真诚。则冥通灵应。一有伪焉。
人世自好者不屑。而况古圣乎。今之所谓佛
会者。赜公见之。当为太息矣。
** 略举尊宿
百丈海禅师。马祖传道嫡子。万世丛林大宗。
其立法祈祷病僧。化送亡僧。悉归净土○黄
龙新禅师。参觉老得旨。继席黄龙。宗风大振
而切意净业。有劝念佛文。行世令人发哀起
信○真歇了禅师。嗣丹霞谆公。洞下一宗。至
师大显。后卓庵补陀。庵名孤绝。专意西方。有
净土说。普劝四众○慈受深禅师。得法于长芦
信公。专心念佛。谓修行捷径。无越净邦。建西
方道场。苦口劝众。翕然化之○石芝晓法师。
嗣月堂询公。洞彻教部。以净业化人。尝集大
藏诸书。有乐邦文类行世○寂堂元禅师。学
禅于密庵杰公。笃行念佛三昧。感金甲神自
诸圣同归类¶ 第 151b 页 T51-0151.png

大行○中峰本禅师。得法于高峰妙公。人仰
之如山斗。有怀净土诗百篇。盛传于世○王
以宁待制。自称弥陀弟子○晁悦之翰林。答
赵子昂书。称西方净土是真语实语○陈瓘
待制。作延庆寺净土院记。极赞念佛○优昙
宗主。居庐山东林善法堂。著莲宗宝鉴。奉旨
板行。为净土中兴云。
赞曰。始百丈。终优昙。历代尊宿。无不奉行净
土。呜呼盛哉。
** 总论
天如禅师谓。今人鄙视净土。非鄙愚夫愚妇
也。是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吾故集群经。
以实其说。或者犹疑菩萨道大。似已不必求
生。噫自非位登妙觉。虽等地大圣。不能一日
离佛。况其下者乎。盖尝譬之爵弥尊。则觐主
弥密。彼荷担挟锄之辈。侣渔樵以自足。绝望
于九重。而嚣嚣然曰。明主之不足亲也。可哂
也夫。
* 生存感应类
** 鬼不敢啖
佛世有一国。邻于罗刹。罗刹食人无度。王约
自今国人。家专一日。以次送与。勿得枉杀。有
奉佛家。止生一子。次当克行。父母哀号。嘱令
至心念佛。以佛威力。鬼不得近。明晨往视。见
子尚在。欢喜将还。自是罗刹之患遂绝。国人
庆慕焉。
** 梦得聪辩
隋南岳慧思禅师。精心事佛。因梦阿弥陀佛
诸圣同归类¶ 第 151c 页 T51-0151.png

** 冤对舍离
唐邵彪。镇江人。为士人时。梦至一公府。人称
安抚使司。俄而一官人问云。汝知所以不第
否。彪对不知。因引彪前行。见大镬中。煮蛤
蜊。作人语。呼彪名彪怖。遂念阿弥陀佛。方
启口。蛤蜊变黄雀飞去。彪后及第。官至安抚。
赞曰。杀生迟其得禄。念佛解其杀冤。今士人
以牲牢。乞祐于鬼神。而不知持万德之洪名。
其为计亦左矣。愿三献连城者。识此于铁砚
之侧。
** 夫妇见佛
宋葛济之。句容人。稚川后也。世事仙学。妻纪
氏。独精诚念佛。元嘉十三年。方在机杼。忽觉
空中清明。因投杼仰瞻四表。见西方有佛现
身。宝盖幢幡映蔽云汉。喜曰。经言。无量寿
佛。其即此耶。面佛作礼。济之惊异。就之。纪
氏指示佛所。济之亦见半身。俄而隐没。祥云
五彩亲里咸睹焉。自是多归佛法矣。
** 却鬼不现
宋陈企。龙舒人。尝杀人。后见鬼现。企大怖。
急念阿弥陀佛。鬼不得近。因念佛不已。鬼遂
不现。
赞曰。负命之鬼。云何念佛。而得却之。良以阿
弥陀佛。功德威神。不可思议。一称其名。鬼获
超济。故不现耳。岂寻常禁咒。驱逐此耶。
** 荐拔亡灵
宋张继祖。镇江人。信西方净土。乳母死。多为
念佛追荐。一夕梦。母来谢云。荷君念佛。已生
诸圣同归类¶ 第 152a 页 T51-0152.png

** 睡寝得安
宋刘仲慧。湖州长兴人。患夜梦恐怖。有教以
念佛者。遂至诚高念一百八遍。然后就寝。当
夜神魂晏然。自是继念不辍。
赞曰。古人喻睡眠。为小死。此语最善。盖梦寐
之颠倒。较生死之昏迷几何而寝息神安。命
尽之时。庶稍稍有自由分。善导大师。教人临
睡入观。良有以哉。
** 病目重明
宋阮念三嫂者。怀宁农妇也。双目将盲。常念
佛不绝。遂得明朗。
又
柴氏女双瞽。念佛三年。精勤不替。双目重明
如故。
赞曰。弥陀光明。无量照十方国。苟至心忆念。
就使肉睛不朗。当必心目洞开。而今时瞽者。
往往作师巫。造杀业。是谓从冥入冥。终无时
得睹天日矣。嗟乎。吾安能以此。普告尽世之
盲人乎。
** 疟疾不作
宋李子清。久患疟。龙舒居士。教以临发之时。
专志念佛。然后服药。子清信而行之。当日减
半。次日复念。遂全愈自是笃信念佛。
** 舍利迸现
宋赣州廉中大夫恭人。绣丈六阿弥陀佛。方
及半。忽有舍利。现彩缕中。举宅惊叹。
又
真州钟离少师夫人任氏。刻阿弥陀佛像。高
诸圣同归类¶ 第 152b 页 T51-0152.png

现舍利。大如黍米。光彩照人。
** 治病皆愈
宋秀州一僧。常念阿弥陀佛。为人治病。病者
请治辄愈。州人敬信如佛。
** 俘囚脱难
元至正十五年冬。张士诚攻湖州。江浙丞相
与战。获四十人。囚槛送官。夜宿西湖鸟窠寺。
适大猷谋禅师。徐步廓下。囚者见师。神观閒
雅。持诵不辍。因告曰。长老救我。师曰。我不
能救。但至诚念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却
救得尔曹也。中有三人。信受其语。念不绝口。
天晓发囚。易枷锁。偶至三人。刑具不足。惟系
以绳耳。既而审鞠。乃良民被虏者。遂得释。
赞曰。普门品云。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
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古今人信之矣。念佛
解脱。人或未信。此狃于常见也。佛之威神。更
超菩萨。不知其几。尔不见。斫截手足。念释迦
如来。而四体重生乎。肢截尚可重生。何有于
杻械。而信之者寡。吾故表而出之。
** 总论
念佛法门。人知为亡殁之归宿。而不知生存
之利益。是故闻持咒得灵通。即改而持咒。闻
讲演得聪辩。即改而讲演。闻营造得福报。闻
斋会得人缘。乃至闻摄养得长寿。种种变易。
曾无执持。安在其一心不乱。而望净业之有
成耶。吾故集此。姑以断时人之外慕。据实而
论。求生净土。本为成佛度生。既非图身后之
乐。复何计身前之利与否哉。
诸圣同归类¶ 第 152c 页 T51-0152.png

西方有佛。开法藏于六八。正觉积功唱宝号
于弥陀。恒演大光。普塞恶道。广放智眼。灭
此昏盲。瑶林矗地。珠宝丽空。池流八德。华发
众光。身土微妙全是不二矣。盖宝地虽研。实
不离当处。且神识虽去。曾不出自心。修有上
下。益该浅深。若信之则甚近而不远。若迷之
则增远而无人。诚信深行至者。刹那超于苦
海。盍咄声念甘永迷矣。今也志一而不挠。为
诸善之母。无乃纯粹而无杂。为众行之本故。
修净业者。所以务本也。其本立而道生。惟念
佛三昧欤。纵向尘缘。连乎无倾。若遇业风。确
乎不拔矣。古有言。净土往生万牛不能挽焉。
深信之功。往生之用。德高易进至矣。尽矣。爰
有一大德。号莲池禅师。姓沈氏。古杭人。法讳
上袾下宏。生而颖异。世味澹如。少游黉校。有
声而已。觉世无常。年三十一而倾心于至道。
投于无门洞性天理和尚。祝发乞于昭庆寺
无尘玉律师。受具簟瓢只杖。游学诸方。遍参
知识。宗教精通。晚居于云栖。遥踵伏虎迹。专
兴莲宗。慕惠远之风。念佛往生。超耀昔日见。
著述有部。今秉其一也。以此书行于世。先哲
有孝。后学有助。古云。见贤思齐。予今依之
功身。呜呼。高己而蔑如于净土。得耻于当时。
招苦于来际。殊告修净业者。上慎旃哉。代代
前贤事迹。往往虽载传录焉。知来者靡旷。其
人该罗别录。芟繁补阙。类成九种。增广新闻
间。作之赞。发其隐义。缁素并列。隐显毕收。
可谓融铒铛钗钏于釜。会江河淮济于一海
诸圣同归类¶ 第 153a 页 T51-0153.png

绣良。梓行后世。观之者。务进悟之者。深信愿
共登三藐之山。入萨云之海云。
庆安岁次壬辰夷则自恣日
游方轩 释子 慧竟 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