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王臣往生类¶
王臣往生类¶ 第 126b 页
王臣往生类¶ 第 138a 页


往生集卷之二

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

* 王臣往生类

** 乌苌国王

乌苌国王。万机之暇。雅好佛法。尝谓侍臣曰。
朕为国王。虽享福乐。不免无常。闻西方净土。
可以栖神。朕当发愿求生彼国。于是六时行
道念佛。每供佛饭僧。王及夫人。躬自行膳。
三十年不废。临崩容色愉悦化佛来迎。祥瑞
不一。

赞曰。末世闻法信受。无位者多。有位者少。
有位而极于尊贵者倍复少。所以者何。位弥
王臣往生类¶ 第 138b 页 T51-0138.png
高则欲弥广。欲弥广则染弥重。势所恒然。鲜
克免者今也。享南面之乐。不忘西方之归。非
宿植胜因。何以致此。虽然自古及今。帝王之
留神内典者。奚不录。曰兹传净土。意有所专
主。故不泛纪云。

** 宋世子

宋魏世子。父子三人。俱修西方。惟妻不修。女
年十四死。七日更生启母云。儿见西方七宝
池上。父兄三人已有莲花。没当生彼。母独无。
是以暂归相报。幸母留意。母感女言。顿发信
心。念佛不倦。后命终亦生安养云。

赞曰。始乏净缘。终生乐国。信不信故也。经云
惟除不信谅夫。

** 刘遗民参军

晋刘遗民。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后。少孤事母
以孝闻。自负其才。不侣流俗。初为府参军。即
隐去。谢安刘裕交荐不就。旌其号曰遗民。入
庐山预远公莲社。著念佛三昧诗。以表专志。
尝于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十五年。
又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遗民恳
曰。安得如来为我摩顶覆我以衣。俄而佛为
摩顶。引袈裟被之。他日又见。入七宝池。莲花
青白。其水湛然。一人项有圆光。胸出卐字。指
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饮之。遗民饮水甘美。
及寤犹觉。异香发于毛孔。乃告众曰。吾净土
之缘至矣。对像焚香再拜。祝曰。我以释迦遗
教。故知有阿弥陀佛。此香供养释迦如来。次
供阿弥陀佛及妙法华经。愿一切有情。俱生
净土。言讫面西。合掌而逝。时义熙六年也。
王臣往生类¶ 第 138c 页 T51-0138.png

赞曰。观经叙净业正因。以孝养父母为第一。
故知。不孝之人。终日念佛。佛亦不喜。今遗民
少尽孝养。而复深入三昧。屡感瑞徵。其往生
品位高可知矣。在家修净业者。此其为万代
师法。

** 张野茂才

晋张野。居浔阳。兼通华梵。尤善属文。举茂
才。屡徵散骑常侍。俱不就。入庐山莲社。修净
业。义熙十四年。与家人别。入室端坐而逝。

** 张抗学士

宋张抗。积善向佛。誓诵大悲陀罗尼十万遍。
求生净土。年六十馀。寝疾一心念佛。谓家人
曰。西方净土只在堂前。阿弥陀佛坐莲花上。
翁儿在金地礼佛。言讫念佛而逝。翁儿抗孙
也。三岁而亡。

赞曰。心净则西方触目。心秽则地狱随身。抗
之净心成就。堂前见佛何疑乎。

** 王仲回司士

宋王仲回。官光州司士参军。问无为子杨公
曰。经中教人求生净土。而祖师云。心是净土。
不必更求。如何。杨公答曰。试自忖量。若在佛
境。则无净无秽。何用求生。若未出众生境。安
可不至心念佛舍秽土而求生净土乎。司士
感悟。欣跃而去。后二年。杨公守丹阳。忽梦司
士云。向蒙指示。今已得生。特来致谢。数日而
讣至。言司士七日前预知时至。与宗党言别
而化。正感梦时也。

** 马子云县尉

唐马子云。举孝廉为泾邑尉。押租赴京。遭风
王臣往生类¶ 第 139a 页 T51-0139.png
舟溺被系。乃专心念佛。五年遇赦。入南陵山
寺隐居。一日谓人曰。吾一生精勤念佛。今西
方业成。行且往生安养。明日沐浴新衣端坐
合掌。异香满户。喜曰。佛来迎我。言已而逝。

赞曰。身被系。心念佛。终以赦免。即囚禁枷
锁。念观音而得解脱者也。今五欲缠缚。岂非
被系。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岂非
赦书。而束手五欲。不知念佛。抱罪永劫。终无
赦时。悲哉。

** 贾纯仁郡倅

宋贾纯仁。霅川人。官郢州倅。潜心净业。长斋
念佛。因微疾。西向宴坐而逝。顶上白光圆相。
异香满室。

** 张迪助教

宋张迪。钱塘人。官助教。从圆净律师。受菩萨
戒。咨问净业法门。笃志修持。誓生安养。每念
佛时。扬声勇猛。至失音犹不已。一日谓圆净
曰。定中见白色频伽鸟飞舞于前。又三年。西
向端坐。念佛而化。

赞曰。见频伽。不见佛何也。盖是初时暂见。
终当见佛耳。谓渐入佳境非耶。

** 王龙舒国学

宋王日休。龙舒人。端静简洁博极经史。一旦
捐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之
归。自是精进念佛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
拜。夜分乃寝。作净土文劝世。将卒三日前。遍
别亲识。有不复相见之语。至期读书罢如常
礼念。忽厉声称阿弥陀佛唱言。佛来迎我。屹
然立化。如植木矣。邦人有梦。二青衣引公西
王臣往生类¶ 第 139b 页 T51-0139.png
行者。自是家家供事云。

赞曰。龙舒劝发西方。最为激切恳到。非徒言
之。亦允蹈之。至于临终之际。殊胜奇特。照耀
千古。呜呼。岂非净土圣贤入廛垂手者耶。

** 江公望司谏

宋江公望。钓台人。官谏议。蔬食清修。述菩提
文念佛方便文。以劝道俗。有子早亡。托梦云。
大人修道。功业已成。冥府有金字额。题云。严
州府江公望。身居言责。志慕苦空。躬事熏修。
心无爱染。动静不违佛法。语默时契宗风。名
已脱乎阎浮。身必归于净土。宣和末知广德
军。一旦无疾。面西端坐而化。

赞曰。或谓题额之事。恐未必然。噫永明常绘
像于冥司矣。苟绕塔之僧不妄。何独于公望
而疑之。

** 葛繁大夫

宋葛繁。澄江人。少登科第。官至朝散。凡公署
私居。必营净室。设佛像。尝入室礼诵。舍利从
空而下。平时以净业。普劝道俗。多服其化。有
僧定中神游净土。见繁在焉。后无疾面西端
坐而化。

赞曰。士大夫信佛者不无其人。然犹避世讥
嫌。外护形迹。公署不忘设像。葛君其笃信不
回者乎。坐脱往生。良非偶然矣。

** 李秉中官

宋李秉。绍兴中官也。领御药院。初学禅于净
慈辉公。有省。晚阅龙舒净土文。遂日课佛号。
与阁长元美殿长林师文等。数十人。结净会
于传法寺。忽有疾。梦阿弥陀佛。以金圆光戴
王臣往生类¶ 第 139c 页 T51-0139.png
其首。越七日。又见金花满房。乃嘱别亲属。端
坐结印而终。

** 胡闉宣义

宋胡闉。官宣义。平日虽信佛乘。而未谙净土。
年八十四。疾革。其子迎清照律师。乞垂诲示。
照谓闉曰。公知安身立命处否。闉曰。心净则
佛土净。照曰。公自度平昔时中有杂念染污
否。闉曰。既处世间。宁无杂念。照曰。如是则
安得心净土净。闉曰。一称佛名。云何能灭八
十亿劫生死重罪。照曰。阿弥陀佛。以弘誓愿
尘劫修行。威德广大光明神力不可思议。是
以一称其名。灭无量罪。犹如赫日消于霜雪。
复何疑哉。闉遂省悟。即日延僧念佛。次日照
复至。闉曰。师来何暮。二大士降临已久。照于
是率众厉声念佛。闉乃合掌而逝。

赞曰。闉往生得于清照。而致清照者子也。其
斯以为大孝欤。世有执小爱而破父母之斋
戒者。误亦甚矣。

** 杨无为提刑

宋杨杰。无为州人。号无为子。少年登科。官尚
书主客郎。提点两浙刑狱。尊崇佛法。明悟禅
宗。谓众生根有利钝。易知易行惟西方净土。
但能一心观念总摄散心。仗佛愿力决生安
养。尝作天台十疑论序。及弥陀宝阁记。安养
三十赞。净土决疑集序。弘阐西方教观。接引
未来。晚年绘弥陀丈六尊像。随行观念。将终
之日。感佛来迎端坐而化。辞世颂曰。生亦无
可恋。死亦无可舍。大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
就错。西方极乐。
王臣往生类¶ 第 140a 页 T51-0140.png

赞曰。读无为子颂。所谓参禅见性。而复以净
土为归者也。至于将错就错一语。蕴藉不少。
呜呼。安得人间才士咸就此一错耶。

** 韦文晋观察

宋韦文晋。立行孤洁。建净业道场。普度含识。
六月某日。忽面西跏趺。合掌念佛而化。异香
内外皆闻。

** 文彦博潞公

宋文彦博。于京师与净严法师。集十万人为
净土会。临终安然念佛而化。

** 马圩侍郎

宋马圩。厥祖忠肃公。守杭日。慈云忏主教令
念佛。举家宗奉。圩至心念佛二十五年。崇宁
小疾。易衣坐逝。有气如青盖出户。腾空而去。
家人皆梦。圩往生上品。

** 钟离少师

宋钟离瑾。提刑浙西日。遇慈云忏主。遂笃信
净土。后知开封。出则尽瘁国事。入则不𥧌念
佛。忽夜促家人。起索浴更衣坐逝。举家见瑾
乘青莲。仙乐迎引西去。

** 阎邦荣承务

宋阎邦荣。池州人。二十年持往生咒念佛。将
终。家人梦。佛放光迎荣。及晓荣西向趺坐。忽
起行数步立化。

** 王衷朝散

宋王衷。嘉禾人。结社西湖。不问贤愚贵贱僧
俗。但愿往生者。普请入社。有劝修文行世。后
无疾西向坐化。

** 钟离景融大夫
王臣往生类¶ 第 140b 页 T51-0140.png

宋钟离景融。官朝请大夫。常诵观经。念佛不
辍。挂冠结茅仪真东园侧。尝曰。不识弥陀弥
陀。更在西方外。识得弥陀弥陀祇在自己家。
一夕命僧妙应。诵普贤行愿品。炷香敬听。两
手作印而化。

** 钱象祖郡守

宋钱象祖。号止庵。守金陵日。以净土真修为
念。常于乡州建接待十处。皆以净土极乐等
名之。创止庵高僧寮。为延僧谈道之所。自左
相辞归。益进净业。嘉定四年二月微疾。书偈
曰。菡萏香从佛国来。琉璃地上绝纤埃。我心
清净超于彼。今日遥知一朵开。后三日。僧有
问疾者。公曰。我不贪生。不怖死。不生天。不
为人。惟求生净土耳。言讫跏趺而逝。后有人
梦。空中云。钱丞相已生西方。莲宫为慈济菩
萨。

** 梅汝能县令

宋梅汝能。常熟人。仕至县令。有志净业。忽
梦。僧授纸百幅。凿破为二八字。以问东灵照
师。曰二八十六也。岂十六观经之谓乎。适一
僧以经与之。忽不见由是诵经念佛。自名为
往生以见志。因邑中生公造丈六弥陀像。乃
施财百万。为之妆饰。殿前池中。遂涌一双头
白莲。其花百叶。当年冬。无疾而终。

** 昝定国学谕

宋昝定国。号省斋。为州学谕。常念佛读净土
诸经。每月三八。集僧俗讽经念佛。嘉定四年。
梦青衣童告曰。佛令召君。三日当生彼国。至
日沐浴更衣。念佛坐化。
王臣往生类¶ 第 140c 页 T51-0140.png

** 冯济川谏议

宋冯楫。号济川。遂宁人。由太学登第。初访道
禅林。晚年专崇净业。作西方文弥陀忏仪。后
以给事中出帅泸南。率道俗作系念会。及知
邛州。于后厅设高座。望阙肃拜。著僧衣。登座
谢官吏。横柱杖按膝而化。

赞曰。传灯录载公。初参龙门远。次参妙喜。各
有證悟。临终刻期升座。拈柱杖按膝脱去。其
自在显赫。宛有宗门诸大老操略。然都不言
念佛往生何也。良由著述家。彼此立义。为门
不同。各随所重而已。彼重直指人心。自应专
取了明心地而略净土。如怀玉金台再至圆
照莲蕊标名。皆不录是也。此重指归净土。故
详其生平念佛。报尽往生。而了明心性自在
其中。如所谓既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是也。
喻如重德则颜子列德行之科。而不言政事。
重才则颜子具王佐之器。而不言德行。亦为
门不同耳。净业人愿笃信无惑。

** 王敏仲侍郎

宋王古。字敏仲。东都人。官礼部侍郎。慈仁爱
物。深契禅宗。又悟净土法门之胜。著直指净
土决疑集三卷。平生精勤念佛。数珠未尝去
手。行住坐卧悉以西方净观为佛事。有僧神
游净土。见古与葛繁同在焉。往生有明验
矣。

** 吴信叟进士

宋吴子才。字信叟。致仕之后。预作一棺。夜
卧其中。令童子击棺而歌曰。吴信叟。归去来。
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
王臣往生类¶ 第 141a 页 T51-0141.png
自从而和之。后无疾而化。

** 白居易少传

唐白居易。官中大夫太子少傅。舍宅为香山
寺。号香山居士。晚岁患风痹。出俸钱三万。绘
西方极乐世界一部依正庄严。悉按无量寿
经。靡不曲尽顶礼发愿。以偈赞曰。极乐世界
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
同生无量寿佛所。

赞曰。人传蓬莱有乐天名。乐天辞以偈曰。海
山不是吾归处。归即须归兜率天。今复舍兜
率。而求净土。岂所谓披砂拣金。愈择而愈精
者耶。

** 张抡都总

宋张抡。官两浙都总管。期生净土。刻励念佛。
阖门长幼。靡不从化。凿池栽莲。日率妻子课
佛万遍。孝宗皇帝亲书莲杜二字赐焉。

** 苏轼学士

宋苏轼。号东坡。官翰林学士。南迁日。画弥
陀像一轴。行且佩带。人问之。答曰。此轼生西
方公据也。母夫人程氏殁。以簪珥遗赀。命工
胡锡。绘弥陀像。以荐往生。

赞曰。老泉为荐先亡。曾于极乐院。造六菩萨
像。而子由往来法门亦甚密迩。盖苏氏之归
心三宝素矣。世有刻西方公据者。增以俚语
谓出自坡公。此诬也。具眼者勿因伪而并弃
其真。

** 张无尽丞相

宋张商英。初以夫人向氏激发。留神内典。号
无尽居士。尝著发愿文云。思此世界。五浊乱
王臣往生类¶ 第 141b 页 T51-0141.png
心。无正观力。无了因力。自性唯心。不能悟
达。谨遵释迦世尊金口之教。专念阿弥陀佛。
求彼世尊愿力摄受。待报满时。往生极乐。如
顺水乘舟不劳自力而至矣。

赞曰。无尽悟禅宗于兜率悦公。而拳拳乎安
养是念。其为计审矣。自香山至此四公。虽西
方瑞应史未详录。而据因以考果。不生西方
将奚生哉。

** 总论

愚闻之。古德云。士大夫英敏过人者。多自僧
中来。然尝疑之。迷而不返者什九。不负宿因
者什一。其故何也。五浊恶世。多诸退缘。贤者
所难免也。故戒禅师后身为东坡。青禅师后
身为曾鲁公。哲禅师后身耽富贵。多忧苦。夫
东坡最为亲近法门。而曾公已不之及。彼哲
老之后身。其迷抑又甚矣。古今知识。所以劝
人舍五浊而求净土也。然则刘遗民而下诸
君子。所得不既多乎。

* 处士往生类

** 周续之

宋周续之。雁门人。十二通五经五纬。号十经
童子。养志间居。公卿交辟皆不就。事庐山远
法师预莲社。文帝践祚。召对辨析。帝大悦。或
问身为处士。时践王庭可乎。答曰。心驰魏阙
者。以江湖为桎梧。情致两亡者。市朝亦岩穴
耳。时称通隐先生。后居钟山。专心念佛。愈老
愈笃。一日向空云。佛来迎我。合掌而逝。

赞曰。续之能岩穴市朝。则亦可以西方东土
矣。而必念佛求生。其真知利害者乎。古有颂
王臣往生类¶ 第 141c 页 T51-0141.png
云。高山平地总西方。未到家者请勿戏论。

** 郑牧卿

唐郑牧卿。荣阳人。举家念佛。开元中病笃。有
劝进鱼肉者。确乎不许。手执香炉。愿求往生。
忽异香充蔚。奄然而逝。舅尚书苏颋。梦宝池
莲开。牧卿坐其上。

** 张元祥

唐张元祥。居常念佛不辍。一日促家人云。西
方圣人待我斋毕同往。斋事讫焚香跏趺。面
西而化。

** 孙良

宋孙良。钱塘人。隐居阅大藏。尤得华严之旨。
依大智律师。受菩萨戒。日诵佛万声。二十年
不辍。忽日。命家人请僧念佛。以助往生僧集。
念佛方半饷。望空合掌云。佛及菩萨。已荷降
临。退坐而化。

赞曰。华严合论谓。求生净土菩萨。未达一乘
大道。而此老得华严之旨。何乃求生净土。盖
合论且为一分取相凡夫。破其执见。是得事
净土。未得理净土者。此老事理圆通。华藏莲
池。是一非二。正尔求生。不足疑也。论净土
者。当据华严行愿品为主。而以合论参之。

** 元子平

唐元子平。寓京口观音寺念佛。忽闻空中音
乐。即西向坐化。异香数日不绝。

** 庾铣

梁庾铣。新野人。武帝召为黄门侍郎。不赴六
时念佛。一夕见道人。自称愿公。呼铣为上行
先生。授香而去。后四年愿复至。遂化去。空中
王臣往生类¶ 第 142a 页 T51-0142.png
言。上行先生。已主安养。

** 宋满

隋宋满。常州人。计豆念佛。积三十石。开皇八
年九月。饭僧毕坐逝。人见天华异香满乘空
西去。

** 汾阳老人

唐汾阳老人。于法忍山。借一空房止宿。昼夜
念佛。贞观五年。命终时。太光遍照。面西而
逝。人见乘莲台去。

** 元子才

唐元子才。居润州观音寺。诵弥陀经念佛。忽
小疾。夜闻空中香气乐音。似有人言。粗乐已
过。细乐续来。君当行矣。念佛而化。异香数日
不散。

** 吴子章

元吴子章。苏州人。世业医。与兄子才。同参云
屋和尚。精勤念佛。合门奉法。至正间无疾。合
掌称佛名化去。

** 何昙迹

元何昙迹。年十八。持菩萨戒念佛。一宵四鼓
即起念诵。人云太早。答云。见佛金相。幡花来
迎。遂脱去。

** 王阗

宋王阗。四明人。号无功叟。凡禅林宗旨。天台
教门。无不洞达。著净土自信录。晚年专心念
佛西向坐化。异香芬郁。焚龛时获舍利如菽
者百八粒。

** 范俨

宋范俨。仁和人。绝心世务。其子不能治家。俨
王臣往生类¶ 第 142b 页 T51-0142.png
不之顾。但云。我自是寄客耳。日诵法华。念阿
弥陀佛。专心不懈。忽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
象放金色光。报俨云。明日卯时当行。越一夕。
佛菩萨来迎。就座合掌而逝。

** 陆沅道

宋陆沅道。号省庵居士。住明之横溪。晨起焚
香趺坐。目不他瞬。首倡偈曰。盥手清晨贝叶
开。不求诸福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
火光中舞一回。然后念诵不缓不急。声如贯
珠。每日法华一遍。弥陀万声。一意西驰。年
八十五。四月六日沐浴整衣而逝。洎殓忽闻
莲华馥郁之气。皆不知来处。近挹之盖出自
口中也。

** 孙忠

宋孙忠。四明人。早慕西方。于郡城东。筑庵念
佛。后因病请僧百人系念。忽仰空合掌。手结
双印。怡然而化。阖城闻天乐异香。渐向西没。
三子相继念佛。亦坐化。

** 沈铨

宋沈铨。家钱唐。同妻施氏。专心净土。平时诸
善悉用回向。后及妻前后命终。皆感化佛。持
锡接引而去。

** 唐世良

宋唐世良。会稽人。持戒念佛。年老疾病。犹不
就枕。诵弥陀经十万过。谓家人云。佛来接
我。言讫作礼。即便坐逝。利行人时在道味山。
夜梦西方异光。幡华天乐。空中声云。唐世良
已归净土。

** 计公
王臣往生类¶ 第 142c 页 T51-0142.png

宋计公。四明桃源铁工也。年七十。两目丧明。
里中昝学谕。以擘窠图印施。劝人念佛。计公
初受一图。念满三十六万声。念至四图两目
瞭然。如是三载。念满十七图。一日念佛忽气
绝。半日复苏曰。佛令分六图与昝学谕。是劝
导之首。分一图与李二公。是俵图之人。嘱其
子往谢之。言讫沐浴西向而化。

** 陈君璋

元陈君璋。黄岩人。端重寡言。年四十。与室叶
氏。披诵法华。念佛惟谨。年六十疾笃。一夕命
其子景星。扶之坐谓曰。吾归去。曰归何处去。
曰没处去。又曰。我死宜依桑门阇维法。言讫
合掌。称南无阿弥陀佛而逝。

** 张铨

晋张铨。野之族子也。高逸好学。耕锄间带经
不释。屡徵弗就庾悦以其贫。举为浔阳令。笑
曰。古人以容膝为安。屈志就禄。奚荣之有。乃
入庐山。依远公莲社。研穷内典。多有悟入。宋
景平元年。无疾西向念佛安卧而卒。

** 阙公则

晋阙公则。入庐山莲社既卒。友人于洛阳白
马寺。夜中为作忌祭。忽一时林木殿宇皆成
金色。空中有声。曰我阙公则也。祈生极乐。今
已得生。言讫无所见。

赞曰。瑞应感乎临终者多矣。至如身没之后
而乃现金色于他方。报往生于空际。阙公其
希有乎。

** 李知遥

唐李知遥。善净土教。率众五会念佛。后因疾
王臣往生类¶ 第 143a 页 T51-0143.png
忽云。佛来迎我。洗漱更衣。索香炉出堂顶礼。
闻空中说偈。有引君生净土。将尔上金桥之
句。就床端坐而化。众闻异香焉。

** 高浩象

梁高浩象。东平人。杜门静坐。专诵无量寿经。
尝在观中。觉自身泛红莲于池面。初未见佛。
乃即花上倾心礼佛。遥想金容光辉远映。一
夕见众菩萨来迎。即时化去。

赞曰。古有二僧。作莲花开合想。后同生净土。
象之身泛红莲。其亦观想精诚之所致耶。

** 徐六公

宋徐六公者。嘉兴人。务农为业。夫妇蔬食。精
勤念佛。四十年预作一龛临终。易布衣草履。
入龛端坐。顷之曰。佛来迎我。即化去。

** 陆俊

宋陆俊。钱塘人。少事公门。久之弃去。以净土
为业。每对佛忏悔。垂泪交颐。道友相见。说
净土因缘。才十馀句。便悲咽感叹。临终。请圆
净律师。开示西方。讽观经至上品。净曰。可以
行矣。俊曰。众圣未齐。姑待之。少顷忽起就竹
床。面西端坐而逝。

赞曰。无量寿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泪即出者。
皆宿世善根所致。俊之悲咽。本乎中心而达
之面目。往生固其宜矣。今戏调而谈净土奚
可哉。

** 黄打铁

宋黄公。潭州人。本军伍。以打铁为生。每钳锤
时。念佛不辍口。一日无疾。托邻人为写颂云。
叮叮当当。久鍊成刚。太平将近。我往西方。即
王臣往生类¶ 第 143b 页 T51-0143.png
化去。其颂盛传湖南。人多念佛。

赞曰。据黄公别无他能。止是念佛不辍口耳。
世人不肯依样行持。而寻奇觅巧。遂成虔度。
噫非所谓翻嫌易简却求难耶。

** 莲花太公

大明莲花太公者。越人。一生拙朴。惟昼夜念
佛不绝。命终之后。棺上忽生莲花一枝。亲里
惊叹。因号莲花太公云。

** 华居士

大明华居士。江干人。醇朴无伪。与人不款曲。
中年属业诸子。独处一室。不涉世事。朝暮惟
孜孜念佛而已。后将卒。自知时至。更衣正寝。
手整冠端坐。别众而逝。其子先已作棺。于是
易龛。如沙门故事。举龛之日观者如堵。远近
向慕焉。

** 总论

或问。净名庞老何以不闻求生。答曰。尔试自
评之。如其未及二公求生固不必论。即使再
来金粟。何妨更见弥陀。苟为不然。净名不觐
释迦。庞老不参马祖矣。且夫心净土净。非净
名语欤。不与万法为侣。非庞老语欤。尔一朝
踏著净地。当云何期自念。本自清净。何期自
念。不侣万法。何期二公常在净土。复奚疑
哉。

* 尼僧往生类

** 尼大明

隋尼大明。每入室礼念。先著净衣。口含沈香。
文帝后甚重之。将终之日。众忽闻沈香满室。
俄而光明如云。隐隐向西没焉。
王臣往生类¶ 第 143c 页 T51-0143.png

赞曰。一尼造法华经。虔敬类是。后感报灵异。
而二僧冥府诵经。致礼遇有殊。则无怪其然
矣。今时念佛。有几人似明者乎。使人人如是
念佛。而千不千生。万不万生者。吾弗信也。

** 尼净真

唐尼净真。居长安积善寺。衲衣乞食。诵金刚
经十万遍。笃志念佛。语弟子曰。五月内十度
见佛。两度见宝莲花上童子游戏。吾已得上
品生。言讫跏趺而化。祥光满庵。

** 尼悟性

唐尼悟性。居庐山念佛。虔愿往生。忽闻空中
音乐。谓左右曰。我已得中品生。见同志念佛
精进者。皆有莲花待之。汝等好自努力。言讫
而逝。

赞曰。上中品位。二尼能决诸已者何。一则内
观自行之浅深。二则外稽瑞应之胜劣耳。可
诬也哉。

** 尼能奉

宋尼能奉。钱塘人。专修净业。尝梦佛光照身。
及闻空中善言开慰。告其徒曰。吾往生时至。
少顷闻奉念佛声甚厉。奔往视之。则合掌面
西坐逝矣。异香满室。乐音西迈。

** 尼法藏

宋尼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夜见佛菩萨来。
光明照寺。奄然而化。

** 总论

佛以姨母出家。叹正法由此而减。使女人出
家者皆如上五人。正法其弥昌乎。而势所不
能。佛之悬记非过矣。噫真正出家之男子。迩
王臣往生类¶ 第 144a 页 T51-0144.png
来尚不多得。而况女众欤。吾于是乎有感。

* 妇女往生类

** 隋皇后

隋文帝。后独孤子。虽处王宫。深厌女质。常念
阿弥陀佛。以八月甲子命终。时永安宫北。种
种音乐。自然震响。异香满室。从空而至。帝问
阇提斯那。是何祥瑞。对曰。净土有佛。号阿弥
陀。皇后业高。超登彼国。故现斯瑞耳。

赞曰。舍中宫之贵宠。志净土而往生。古有韦
提。今见之矣。

** 姚婆

唐姚婆。因范行婆者劝令念佛。后临终见佛
菩萨来迎。告佛言。未与范行婆别。请佛暂住
空中。范至姚婆立化。

赞曰。临行别范。不背本也。佛住空中。恒顺众
生也。卓立而逝。亦奇矣。

** 温静文妻

唐温静文妻。并州人。久患在床。静文劝令念
佛。一年忽睹净土。告其夫云。我已见佛。后月
当去。嘱父母云。今得随佛往生。愿专心念佛。
他日西方相见耳。言讫而逝。

** 胡长婆

宋胡长婆李氏。上虞人。夫丧后。日夜高声念
佛。及诵弥陀经凡十馀年。一日见有僧覆以
绯盖。曰汝十五日子时往生。问师何人。曰是
汝所念者。婆遂会别诸亲。至期有异香光明。
端坐而逝。七日焚化。齿如白玉。舌如红莲。睛
如葡萄。皆精坚不坏。舍利不可数计。次日焚
处生一花。如白罂粟云。
王臣往生类¶ 第 144b 页 T51-0144.png

赞曰。诸根不坏。舍利无数。世讥女人五漏之
体。无乃不可乎。

** 郑氏

宋郑氏。钱塘人。日课观音经。念佛不辍。后病
中索浴。浴毕西向坐。问家人云。闻磬声乎。净
土诸圣且至。已而合掌喜跃曰。佛菩萨来。观
音手执金台。如来接我登座。遂奄然而化。

** 陈氏媪

宋陈氏媪。钱塘人。从灵芝律师。受菩萨戒。专
心念佛日课千拜。尝有舍利散于经案。临终
见佛来迎。顾语旁人。未及半已凝然不动矣。

** 黄氏

宋黄氏。四明人。早丧夫。因归父舍。精修净
业。临终见佛来迎。结印徐行。俨然立化。家
人筛灰于地。以验生处。见莲花一朵生灰中。

赞曰。烧灰之说未考。但其见佛来迎。结印立
化。高登莲品必矣。

** 王氏夫人

宋荆王夫人王氏。专修净业。晓夕勤至。给侍
之人。无不则效。惟一妾懈慢。夫人责之。遂悔
悟精进。忽无疾而逝。致梦他妾云。蒙夫人诲。
已生安养。夫人未信也。俄而亦梦。与妾同游
宝池。见一花天衣飘扬。题曰。杨杰一华朝服
而坐。题曰。马圩复见金台光明晃耀。妾指曰。
此夫人生处也。既觉弥加精进。年八十一。庆
诞之晨。秉烛然香。望观音阁而立。左右方具
仪献寿已立化矣。

赞曰。集至此。女人立化。盖三人焉。金台晃
耀。亦上品之流矣。孰曰闺阁无人哉。
王臣往生类¶ 第 144c 页 T51-0144.png

** 冯氏夫人

宋广平郡夫人冯氏。少多病。慈受深禅师。教
以斋戒念佛。谛信力行十年不怠。忽厌世。人
怪之曰。清净界中。失念至此。支那缘尽。行即
西归。何怪之有。临终气绝复苏。谓家人曰。吾
已归净土。见佛境界。与华严十六观经所说
不异。已而长逝。三日后举尸如生。异香芬
馥。

** 王氏女

宋吉安王氏女。日诵弥陀金刚观音诸经念
佛。求度母死既殓。恶血滴沥。女发誓云。若我
孝心。愿臭气不作。言讫流血即止。父娶后
室。与同修净业。后得疾。请僧说净土观法。忽
索衣吉祥而卧。揽观音手所执幡。寂然不动。
母筛灰于地。以验受生。见灰中出莲花数朵。

** 周氏

宋周氏妙聪。周元卿之女也。因感其母华台
往生之瑞。笃志念佛。期生安养。病中请僧行
忏。自见其身。著新净衣。在楼阁上。作礼念
佛。谓家人曰。勤修净业。西方相待。右胁西向
而逝。

** 周行婆

宋周行婆。太平州人。早年念佛。精专弗替。一
夕胡跪念佛。泊然而化。邻人见数僧引婆腾
空西去。

** 陆氏宜人

宋宜人陆氏。钱塘人。朝请王玙妻也。尝诵法
华。笃意净土。礼忏一会。念佛万声凡三十年。
因微疾忽闻天鼓自鸣。人方惊异。即面西端
王臣往生类¶ 第 145a 页 T51-0145.png
坐。双手结印而逝。

赞曰。结印而逝。不独僧中有之。在女人亦屡
见焉。皆心不散乱。身不放逸之祥徵也。呜呼。
为女人者。能仿此。每日至诚礼忏一会。念佛
万声三十年。不异其心。吾为伊保任。决生净
土。

** 龚氏

宋钱塘龚氏。昼来念佛。诵弥陀经。后有疾。请
亨律师指示。陈说未终端坐而化。老妾于氏。
亦念佛不辍。一夕梦。龚氏告云。我已生净土。
汝七日当生。至期而逝。

** 朱氏

宋霅川朱氏。念佛三十年。忽断食四十日。唯
饮水念佛。梦三僧各执莲花谓曰。吾先为汝
种此花。今当往生。既窹请僧助念。端坐而
逝。

** 项氏

宋项氏。名妙智。鄞县人。寡居二女悉令为尼。
精勤念佛。一日忽曰。我欲坐脱。错与作棺。女
曰。佛用金棺。无嫌也。母喜俄而异香满室。西
向结印。微笑而逝。

** 裴氏女

宋汾阳裴氏女。专志念佛。报尽日。索火焚香
言。佛以莲台迎我。我当往生。已而天花飞坠。
安坐而化。

** 沈氏

宋沈氏。慈溪人。自幼蔬食念佛。归章氏一心
不变。施米贷被以济饥冻。后微疾。念佛尤力。
忽见佛菩萨诸天圣众。普现目前。灯光千点。
王臣往生类¶ 第 145b 页 T51-0145.png
累累然状若虹桥。即日吉祥而逝。

** 孙氏

宋四明孙氏。寡居念佛。三十年不懈。一日微
恙。梦八僧绕行忏宫。己身挂缦衣。随僧行。既
觉沐浴净衣。请僧行忏。于大众前。端坐诵经。
至一心不乱。左手结印而逝。远近皆闻空中
乐音。

** 楼氏

宋楼氏慧静。适寺簿周元卿。尝披玩传灯。发
明见地。尤以净业为真修。念佛不辍。晚年被
疾。忽见莲台紫色。化佛无数。异香满室。语家
人亟令念佛。顷刻而化。

** 秦氏

宋秦氏净坚。家松江厌恶女身。与夫各处。精
持斋戒。阅华严法华光明般若经。无虚日。晨
昏修弥陀忏。礼佛千拜久之。有光明入室。面
西安坐而终。

** 钟婆

宋嘉禾钟婆。诵弥陀经念佛。二十年为常课。
一日语子曰。见大白莲华无数。众圣在此。端
坐耸身而化。

** 孙氏

宋钱唐孙氏女。常念佛持咒。因病请清照律
师。至谓曰。久病厌世愿求往生。师为谈净土
因缘。大喜至夜梦。师持药一盏服之。流汗身
心轻安。三日后语侍人曰。迦叶尊者来此。好
金莲华座。即瞑目结印而化。

** 梁氏

宋梁氏女。居汾阳。两目俱盲。遇沙门劝令念
王臣往生类¶ 第 145c 页 T51-0145.png
佛。越三年双目开明。后忽见佛菩萨幡盖来
迎。即日命终。

** 黄婆

宋潮山黄婆。持金刚法华。专心念佛。忽患痢
疾。但饮水不食。邻庵僧善修。梦婆来谓曰。将
往西方。越二日婆西向念佛。端坐而化。远近
皆见红霞覆婆之屋。

** 陈氏

宋广平陈氏。剪发为出家相。朝夕念佛。四众
称为道者。后病中集缁素念佛。两日忽合掌。
泊然而化。

** 崔婆

宋东平梁氏乳媪崔婆。淄州人。平生茹素极
愚。不能与同辈争长短。主母晁夫人留意禅
学。崔朝夕在旁。但诵阿弥陀佛。虔诚不少辍。
不持数珠。莫知其几千万遍。年七十二得疾。
洞泄不下床。然持念愈笃。忽若无事时。倡偈
曰。西方一路好修行。上无条岭。下无坑。去时
不用。著鞋袜脚踏莲花步步生。讽咏不绝口。
人问何人语。曰我所作。曰婆婆何时可行。曰
申时去。果以其时去。用僧法焚之。舌独不化。
如莲花然。

** 吴氏女

宋吴氏县君。斋戒清修。有侍女亦精进念佛。
忽见金莲捧足者三。数日见膝。又数日见身。
又数日见其面目。中乃阿弥陀佛。左右则观
音势至也。又悉见堂殿国界。皎如指掌。如是
三载。常俨然在目。后忽感疾。自言往生乃
终。
王臣往生类¶ 第 146a 页 T51-0146.png

赞曰。吴氏女。时时见佛。有之乎。观力精进。
理固有之。但魔佛须辩。邪正或殊。女人遇此。
当速质诸明者。

** 郑氏

元郑氏净安。钱塘人。念佛日无虚度。得疾闻
空中声。曰汝行有期。毋得自怠。又见佛身金
色。即奋起面西端坐。召其出家子义修。讽弥
陀经。倏然而化。其女梦。母报曰。吾已得生净
土。可闻诸修师云。

** 周婆

元鄞县宝幢市周婆。精修净土。遇岁首持不
语。昼夜常坐。尽月而止。遇暑月则施茶汤。历
久不废。一夕梦。大荷叶遍覆一市。觉自身持
数珠行道叶上。既而微疾。邻人夜见幢幡宝
盖来入其家。黎明婆已合掌。念佛逝矣。

** 薛氏

大明薛氏。武塘世族女也。生时母梦。长庚入
怀。后归周生子五人而寡。秉节自誓。供观音
大士。香烟结莲花。人异之。专心净业。好施不
倦。念佛十五年如一日。万历丁亥五月得疾。
医进乳粥。确乎不许。遂绝粒屏药石。至九月
六日。延僧礼忏。且曰。四日足吾事毕矣。乃西
向对弥陀像。昼夜系念。嘱诸子翊赞。禁诸妇
女毋入。时正重九。取净衣。点净香水。洒禅
椅。次早索水灌手。诵甘露真言。著所净衣。戴
志公帽。长跪佛前念。然香赞佛偈。唱三归依。
礼三拜轮珠。念佛一百八遍。逮午趺坐。结印
而化。神气熙然。较生存。倍更开朗。一时在侧
者。俱闻莲花香满室中。诸子奉命入龛。观者
王臣往生类¶ 第 146b 页 T51-0146.png
数千人。欢喜顶礼。其详载诸本传志云。

赞曰。母遗命具龛。无棺椁。无迎杀神。无烧纸
钱。无杀牲以祭。诸子悉随顺不二。吾闻。昔有
临终坐脱者。子恐乖名教。拽其足伸之。父忽
跃臂捶子。子惧曰。助父坐脱耳。视今日周氏
诸子。为何如。先是母以残息。待予至授戒。予
适稽缓。母曰。时至不可待矣。即化去。人以为
恨。宁知予未下船舷。羯磨已竟。噫诸上善人。
同会一处。周氏之母子。不其然欤。

** 许氏妇

大明许氏妇。杭郡人。生平恭顺质实。惟以念
佛为事。将卒呼家人与诀别。著净衣端坐。手
执天目白花。自簪之。安然而逝。

** 总论

极乐国土。实无女人。女既得生。悉具大丈夫
相。今人绘九品图。而作女相者非也。殆存其
本因。以彰杂类之同生耳。清净界中。觅男相
尚不可得。况女相乎。虽然女更有三病焉。孝
翁姑不如其父母一也。御婢仆不如其子孙
二也。知布施而不知息其贪心。知慕男身。而
不知革其女习。知奔走寺宇恭事沙门。而不
知反求诸已三也。明于此三未出娑婆。而居
然比丘矣。夫何虑不生净土。

* 恶人往生类

** 张善和

唐张善和。杀牛为业。临终见群牛。作人语索
命。于是大怖。唤其妻云。速延僧为我忏悔。僧
至谕之曰。观经中说。临终恶相现者。至心念
佛即得往生。和云。地狱至急。不暇取香炉矣。
王臣往生类¶ 第 146c 页 T51-0146.png
即以右手擎火。左手拈香。面西专切称佛。未
满十声。自言佛来迎我。即化去。

赞曰。观其地狱至急。手作香炉盖势迫。情极
恳苦精诚。更无第二念矣。虽云十念宁不远
过悠悠者百千万亿念。决定往生理实如是。
或疑菩萨示现者容有之。而不尽然也。

** 张钟馗

唐张钟馗。杀鸡为业。病革见绯衣人。驱群鸡
啄之。血流被面。痛不可忍。有僧为设佛像教
令念佛。顷之香气满室。恬然而逝。

** 雄俊

唐雄俊。寓成都。胆勇过人。不守戒律。尝罢道
从戎。寻复为僧。因闻经言。一称佛名。灭八十
亿劫生死重罪。乃大喜曰。赖有此耳。自是虽
为恶。而念佛不辍。丁未二月暴亡。经宿忽苏。
言至冥司。主者曰。误追汝。然汝念佛。本无深
信。今还人世。宜倍精进。人以为地狱漏网。既
而入山。斋戒念佛越四年。辛亥三月。缁辈咸
集告曰。吾时至矣。尔辈还城见吾亲知。为吾
语曰。俊以念佛得生净土。毋以为地狱漏网
人也。语笑之间。端坐而化。

赞曰。薰莸不同器。宁有且造恶且念佛而得
往生者乎。噫观赖有此耳之一言。其于称佛
灭罪之语。盖信入骨髓矣。即此一念。力重万
钧。临终转业往生。又何疑哉。

** 惟恭

唐惟恭。住法性寺。慢上凌下。亲狎非类。酒徒
博侣。交集于门。暇则念佛。寺僧灵岿者。同恶
相济。里人为之语曰。灵岿造恶。惟恭继迹。地
王臣往生类¶ 第 147a 页 T51-0147.png
狱千重。莫厌双入。恭闻曰。我虽积业罪无所
逃。然赖净土教主。悯我愆尤。拔我涂炭。岂
复堕恶道耶。乾宁二年病革。岿自外还见伶
人数辈。少年丽服问所从来。答曰。西来迎恭
上人耳。一人怀中出金瓶。瓶中莲花其合如
拳俄顷增长。如盘盂。光彩交映。望寺疾驰而
忽不见。岿至寺闻钟声。恭已逝矣。

** 莹珂

宋莹珂。受业霅川瑶山。酒炙无所择。忽自念
梵行亏缺。恐从流转。令同住取戒珠禅师所
编往生传读之。凡读一传为一首肯。既而室
中面西。设禅椅绝食。念佛越三日。梦佛告曰。
汝尚寿十年。且当自勉。珂白佛言。设有百年。
阎浮浊恶。易失正命。所愿早生安养。奉事众
圣。佛言。汝志如是。后三日当迎汝。至期命
众。诵弥陀经。乃曰。佛及大众俱至。寂然而
化。

** 仲明

宋仲明。居山阴报恩寺。素无戒检。因感疾。
谓同学道宁曰。我今心识散乱。何药可治。宁
教以随息念佛。明如所教。至七日力已困惫。
宁又令想目前佛像。久之忽见二菩萨。次复
见佛。瞑目而逝。

** 吴琼

宋吴琼。临安人。先为僧。退道返俗。前后两娶
生二子。屠沽之事。靡所不为。常庖厨杀鸡鸭
等。则持而唱云。阿弥陀佛子。奸脱此身去。连
称佛号。乃施刃。每切肉。念佛不辍。后目上生
瘤。如鸡卵。遂大忧怖。搆草庵。分散其妻子。
王臣往生类¶ 第 147b 页 T51-0147.png
念佛礼忏。昼夜如不及。绍兴二十三年。告人
云。琼来日戌时去也。人皆笑之。次晚以布衫
换酒饮毕。书颂云。似酒皆空。问甚禅宗。今日
珍重。明月清风。端坐合掌念佛。叫云。佛来。
即化去。

** 金奭

宋金奭。会稽人。网鱼为业。忽猛省。持戒精进。
日课佛号万声。久而弗替。后无疾。语家人云。
阿弥陀佛。与二菩萨俱来迎我。我归净土去
也。焚香端坐而化。邑人闻异香天乐。终日不
散。

赞曰。奭之事与善和钟馗异。彼则生平造业。
临殁输诚。此则预革前非。久修善业。往生品
位。必过于二人矣。

** 总论

无边苦海。岸在回头。积劫幽宫。明存一炬。净
土之不遗恶人无惑也。虽然悟迁善之有门。
而痛自怨艾可也。恃带业之犹生。而安心造
恶。侥倖于万一不可也。古之恶人。以此为
药。今之恶人。执此成病。是故古之恶人。恶
人之善人也。今之恶人。恶人之恶人也。悲夫。

* 畜生往生类

** 龙子

菩萨处胎经云。有一龙子。谓金翅鸟曰。我自
受龙身。未曾杀生。触娆水性。寿终之后。当生
阿弥陀佛国。

赞曰。慈心不杀。净业正因。龙受佛言。往生固
其宜矣。

** 鹦鹉
王臣往生类¶ 第 147c 页 T51-0147.png

唐贞元中。河东裴氏。畜鹦鹉。常念佛。过午不
食。临终十念气绝。火化之得舍利十馀粒。烱
然耀目。僧慧观者。用陶甓建塔。以旌其异。成
都尹韦皋为之记。有了空相于无念。留真骨
于已毙之句云。

** 鸲鹆

宋黄岩正等寺观公。畜鸲鹆。能言常念佛不
辍。一日立化穴上葬之。俄而舌端出紫莲花
一朵。灵芝律师尝为之赞。有立亡笼闭浑閒
事。化紫莲花也太奇之句焉。



潭州人。有养鸲鹆者。常念佛既毙。以棺葬之。
忽生莲花一朵。自其口出有颂之者。云有一
灵禽。号八哥。解随僧口念弥陀。死埋平地莲
花发。人不回心争奈何。

赞曰。鹦鹉鸲鹆。人教以念佛。盖常事耳。今胡
不见往生。噫譬诸世人。均闻念佛之教。有信
心念者。有轻心念者。是以念佛人多往生人
少。彼鹦鹉鸲鹆。何独不然乎。

** 总论

或谓。人灵而物蠢。云何禽畜而得往生。是不
知。凡厥有情。皆具佛之灵觉。迷有厚薄。而
分人畜。非灵蠢之不侔也。雉听法华。而再世
为僧。牛睹金容而死生天上。历历载诸传记
矣。况地狱鬼畜。皆生我刹。固法藏比丘之本
愿乎。所恨人见禽畜之往生。而恬无警悟。甘
心五浊。束手轮回。一息不来。易形于鳞羽。而
不自知也。独何为哉。

* 续录
王臣往生类¶ 第 148a 页 T51-0148.png

今时往生者。随闻见续入。故另附二卷末。
不分门类。不别先后。

** 僧明本

大明明本。通州静嘉寺僧。素有高志。梵行清
白。勤于讲业。后辍讲专心净土。六时礼念。年
久弗替。忽微恙。自知时至。告众安然而化。异
香七日。

** 朱纲少府

大明朱纲。京都人。业儒中乡举。三上春官不
第。乃就职官二府致仕。专修净土。日课佛三
万。十五年无少怠倦。临终坐榻上。两手擎珠。
念佛不辍。异香满室。乃云佛来也。连声称念
而逝。

** 于媪

大明于媪。北京昌平州邵村民于贵之母。久
积念佛。一日浣衣甚洁。谓其子曰。予将生净
土。子未信。至期取几置庭心。坐几上脱去。异
香天乐。乡人皆闻。

** 顾居士

大明顾源。金陵人。自号宝幢居士。幼能诗善
草书。中年一志净业。后微疾。集僧俗道友。十
念阿弥陀佛。唱和相续。语人云。我决定往生
矣。人问何故。曰我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世
界金色。佛以袈裟覆我。我身已坐莲花中。时
一众闻莲花香。诸子悲恋不已。居士曰。汝谓
我往何处。何处即此处。此处若明何处不了。
乃屏人曰。毋多言乱我心。空中诸佛迎我。三
鼓行矣。至期怡然含笑而逝。少宗伯殷秋溟
先生。为之传云。
王臣往生类¶ 第 148b 页 T51-0148.png

赞曰。身已坐莲花中。生则决定生也。何处即
此处。去则实不去也。居士之生。当不在中下
品矣。

** 方氏

大明方氏。诸生吴应道室也。三十而寡。守志
归佛。专修净土。一老媪亦斋戒。相随逐二十
年。万历乙酉。时年五十矣。小疾呼老媪相对
念佛不辍无一语及他务卒前一日。沐浴更
衣。明晨然香礼佛。还坐一榻而逝。有子用先。
第进士不妄语人也。为予道始末如此。

** 张母

大明张母。陶氏。为长水守约居士继室。居士
奉佛。母化之。日课诵无间。居士出礼普陀。母
谓二子曰。吾平日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
语今始悟初四日吾行矣。及期端坐而逝。次
日居士归成殓。俄而棺上出青莲花五朵。居
士大骇异。自愧恒常与俱。不知其道行如此。
远近见闻。靡不叹慕。

** 祖香

大明祖香。江西新喻人。于山东龙潭寺。精修
净业。有居士王杰者。筑庵延之。未几语杰云。
某日当归家。众苦留。香云。归安养家耳。及期
敷座西向坐逝。举龛八山。化火自焚。

** 郭大林

大明郭大林。汤阴人。平生端洁雅素。出世为
怀。遇僧教以念佛。遂一心净土。年七十六。一
日无疾。与子别云。明午当去。至日坐脱。

** 刘通志

大明刘通志。京都人。精恳念佛。年五十二得
王臣往生类¶ 第 148c 页 T51-0148.png
疾。念益切。邻人李白斋先卒。通气绝。自旦至
午复苏。谓家人曰。适见一舟。云往净土。乘舟
三十六人。白斋与焉。我亦一数。但衣未鲜洁。
又忘带念珠。命我易衣取珠。舟舣相待。家人
急为易衣。珠挂其项须臾而逝。

** 孙氏母

大明中官孙名之母。一生斋戒念佛。年老微
恙。自知时至。告其子。欲坐脱。子哀泣止之不
得。乃为作龛。至期入龛。安坐化去。

** 唐体如文学

大明唐延任。浙之兰溪人。号体如居士。孝友
醇悫。出自天性。少游黉校有声。已而觉世无
常。倾心至道。参云栖。受念佛三昧。遂力行
之。凡十三年如一日。唯笃志以西方为归。万
历癸卯。值耳顺。仲冬之旦。忽谓诸子曰。新春
十有一日吾行矣。数日前礼诵如平时。至期
盥漱整衣端坐。手结印。口称佛名。含笑而逝。
如入禅定。

赞曰。居士将入灭。诸子请曰。大人临终一段
因缘。当闻之云栖。入往生传否。居士谓。必以
报吾师。然勿为装饰。据事直陈。至于入传不
入传。师自有见。切勿以不入传而有愠色而
有愠意。嗟乎。即是可以观所养矣。平生于净
土谛信不贰。含笑而逝。往生何疑焉。

** 杨嘉祎文学

大明杨嘉祎字邦华。泰和人。世家子也。年十
三持不杀戒。蚤虱无所伤。二十三肄业南雍。
俄疾作。以万历乙巳仲冬十九日卒。卒之先
梦游地狱。见地藏大士于冥阳殿。觉而放诸
王臣往生类¶ 第 149a 页 T51-0149.png
生命。延僧诵经念佛。谓人曰吾将逝矣。青莲
花现吾前。得非净土境乎。遂昼夜念佛不辍。
命息烛曰。汝辈假烛为明。吾不须烛。常在光
明中耳。问何所见。曰莲开四色。问见弥陀否。
曰见弥陀现千丈身。问观音。曰身与弥陀等。
问势至。曰不见也。言讫忽跃起拈香。连声语
曰。弥陀经功德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吾已
得上品矣。寂然而逝。

赞曰。邦华好学天植。书无所不读。已独潜心
于内典。又独加意于内典之净土法门。其临
没也。谓弥陀经功德不可说。而三称之。见之
真故。言之切也。仲兄嘉祚。传其事。而矢之
曰。予所诳语堕拔舌狱。其亦见真而言切欤。
不信净土者可思已。

** 郝熙载文学

大明郝熙载。钱塘人。法名广定。生平忠信不
欺。以德行称于黉校。晚归佛。禅诵夙夜匪懈。
万历辛亥春二月得疾。每睡觉云。吾梦于山
中求见佛。佛未见。见百鸟丛集。如是累日。至
二十七食时。忽举首视窗外。谓其子世翰曰。
今日别是一乾坤矣。顾家人为置银钱。俄而
曰。吾向恐见官备用。今无用此。三鼓云。有
二童子来迎。佛坐莲花台现吾前。吾往矣。吉
祥而逝。

** 朱氏

大明陈母朱氏。吴郡嘉定人。浚川居士室也。
孝慈天植。素向三宝。年八十一。其子参云栖
归。导以念佛往生。遂笃志净业。越二载示疾。
卒之前三日。堂前大呼母名者三。母云。有二
王臣往生类¶ 第 149b 页 T51-0149.png
青衣在此。时病久孱困。忽跃起竖脊端坐。诸
子劝其寝息。乃吉祥而逝。迎尸中堂。仰卧之。
尸自转西向。一时骇异。以为精诚所感致云。

赞曰。郝父陈母。俱有青衣童子之祥。当生人
天。既而一则佛现莲台。一则不忘西向。又当
生净土。二相俱时。生方未可定也。即不生。生
且不远矣。

** 徐氏

大明陆母徐氏。嘉定人。孀居刻志净业。夫昔
有千金出贷。焚券不取。奁饰罄以施人。恒于
佛所礼诵不辍。如是者十载。一夕忽呼侍人
曰。看东方光发否。我往生时至矣。汝辈可助
我。遂高声念佛。合掌而逝。

** 戈广泰居士

大明戈以安。法名广泰。钱塘人。性至孝。素积
善行。而深自韬晦。不求人知。晚岁精诚奉佛。
与灵芝僧玄素。结春秋二社念佛。诵华严五
经。忽谓人曰。吾大限将至。当为西归资粮。遂
自室课诵。昕夕不辍。预定归期于腊月二十
一日。前二夕。母子环视悲哽。居士笑曰。生必
有灭。奚悲为。吾方凝神净域。面觐弥陀。若等
慎勿以情爱乱我正念。谆谆惟嘱玄素。助念
无间杂语。至期寂然而逝。

赞曰。僧入冥见居士。晏坐静室。经籍盈几。庭
多紫竹石峰。清绝如洞天。夫居士宜生极乐。
胡为尚在冥境。意者平日志切诵经。经愿未
满。满愿而后往生欤。

** 杜居士

大明杜居士。顺天府宛平县人。隐西山瑞光
王臣往生类¶ 第 149c 页 T51-0149.png
寺侧古斋堂中。置家事不问。三十年专志念
佛。予乡人童广策诣之。居士问所从来。答曰
杭州。曰君杭人。识云栖宏公否。策答曰。吾师
也。居士合掌念佛。更无他语。将终礼忏九日。
至忏文恳切处。辄流涕哽咽。遂绝食惟饮水
少许。忏毕坐脱。浃旬颜貌如生。人望见有五
色彩云。盘旋屋上云。

** 孙大玗居士

大明孙叔子。法名大玗。自幼警敏端确。年十
二随父镜吾居士。奉四十八愿弥陀像。入云
栖。因受五戒。归而断荤血。息交游罢呫哔。矢
志念佛。誓取金台。而勤苦不惜身命。俄而见
两比丘持莲花以一心净土印可。复见化人。
诵金刚经一昼夜。乃矍然起坐曰。弥陀观音
皆来迎我。结金刚拳印。大呼阿弥陀佛数声。
泊然而寂。时万历辛亥十一月十一日也。有
净土十二时歌传世。详具吴太史西生传中。

赞曰。吴太史观我居士。称玗室岁产瑞芝。卒
之岁。有大如斗者。如金如玉。如赤白轮。往生
之祥可徵矣。为作孙叔子西生传。太史长者。
言无虚妄。因录之。

** 吴居士

大明吴居士。仁和人。讳大恩别号仰竹。生平
孝友诚笃。好行阴德。放生救苦。恤邻代逋。遂
感阴霾遇光舟危返风种种善报。而虔心内
教。晨夕诵经。称念阿弥陀佛。精进无倦万历
四十年五月初三日别众。跏趺端坐而逝。室
有香气神色焕然。详具印持严君所作传云。

** 吴居士
王臣往生类¶ 第 150a 页 T51-0150.png

大明吴居士。新安世家也。讳继勋字用卿。别
号十如居士。赋性沈毅质如木。直如矢。好行
种种善事。嗜之而不厌如甘露。晚岁耽心内
典。持往生咒。称念阿弥陀佛洪名。日有定课。
历寒暑纯一无间。尝堕江中足若有物凭藉。
漂十里跃而登舟。众以为佛力所感。忽患背
疽危。甚人不堪其忧。居士陶然谈笑。自如若
无疾苦者。俄而正念示寂。厥子[企-止+言]章子舆氏
所谓善信人也。言无虚妄。其所述行状如是。
往生集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