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50-06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翼述信卷四   庐州府同知王又朴撰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
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
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
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合订曰否之时匪人用事时也否时之匪人岂利君
卷四 第 1b 页 WYG0050-0611b.png
 子贞乎不利君子贞非君子不利贞也惟小人不利
 君子贞此君子所以不可不贞也责重君子极是不
 然君子岂有以不贞为利者耶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俭德凡语言施设饮食起居一切收敛减约是也至
 于立身行己则无可敛所为危行言孙不变塞者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

卷四 第 2a 页 WYG0050-0612a.png
 初变旡妄遇震旡妄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往有贞吉
 亨义震为帝出故曰不忘君此爻历来皆作小人变
 为君子讲果如此则泰矣不可为否之象且曰吉又
 曰亨易不为小人谋乃若斯之庆幸何耶及见安溪
 李氏之说以此爻为见几而作守其正道细思之颇
 觉确当盖否之初是否之象未彰而否之兆已著者
 也国家太平之治君子在位有以致之也而位有定
 数一小人进必一君子退数小人进必数君子退君
卷四 第 2b 页 WYG0050-0612b.png
 子未退则未可为否也有一君子退则众君子将随
 之皆退矣故曰拔茅茹以其汇也夫济时者惟道君
 子惟守其正道则明哲以保身于己既吉而藏器以
 待时于世亦亨不然则枉道以求容身世两失矣夫
 子曰志在君也正以其汇贞者非忘君者也如谓小
 人志在君夫志在君者犹可谓之为小人乎是皆泥
 内小人之言遂视与泰卦无异窃以泰卦言其交否
 卦言其不交不交则君子退矣言君子退则小人之
卷四 第 3a 页 WYG0050-0612c.png
 进可知也且爻词明言汇贞并不言汇征意固可见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

 二变讼遇坎讼有孚窒惕中吉有否亨义巽虽入而
 又德之制以行权者也故曰包承盖二与初与三皆
 阴爻是上下相承皆小人矣乃二以中正权之虽随
 时污隆不为岸异于小人固无害也然身否而道则
 亨包之而已岂和光同尘而与之为伍哉传故曰不
卷四 第 3b 页 WYG0050-0612d.png
 乱群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三变遁遇艮遁有包羞义当否而逊顺以和同降志
 辱身矣故曰包羞羞则愧悔而思改阴极则阳将复
 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四变观遇巽观下观而化有禀承君命之义有命君
 命也合订曰四之时可以有为而九又能有为者也
卷四 第 4a 页 WYG0050-0613a.png
 然居近君之位有威福专擅之嫌此时小人之伺而
 窥之者其党未散万一疑谤纷起祸且不测身不足
 惜其如国家何惟凡事禀命于君则上下同心小人
 不得而间之矣爻曰有命勉臣亦以勉君也畴谓众
 贤大臣资群才以自辅群才托大臣以自见大臣不
 幸而罹祸众贤随之矣陈窦死而党祸烈无命故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大人之
吉位正当也
卷四 第 4b 页 WYG0050-0613b.png
 五变晋晋有康侯之词又曰君子以自昭明德故有
 休否义何以休否则其亡其亡凛凛焉戒慎恐惧以
 诚意正心而脩身者也何以否休则系于苞桑而亡
 者不亡焉身脩家齐而国治者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上变而为萃泽上于地有倾义萃之上为乾遇兑毁
 折而说故有先否后喜义
 泰否二卦彖词与传言其往来及交与不交而两卦
卷四 第 5a 页 WYG0050-0613c.png
 爻词象传则兼言时位比应不交即不应此卦初与
 四不应故初言贞四则言命志在初行在四也二与
 五不应故二言包承五则言休否也三与上不应故
 三言包羞上则言倾否也初位下时方否故曰以汇
 贞二与初三上下比故曰包承又贤位故曰大人时
 正否故曰否位中故曰亨故曰不乱如履之九二也
 三位不中不正故曰羞与初二比故曰包羞又臣位
 阴处之时已否矣故曰不当四近君之位故曰有命
卷四 第 5b 页 WYG0050-0613d.png
 与五比时将亨矣故曰畴离祉五以刚中之德处正
 否之时位故曰正当上之时已过而旡位故曰倾也
 安溪李氏曰泰之上卦以下交为义其下卦以往来
 为义否之下卦以不交为义其上卦以往来为义虽
 曰相备然下交之义当于处上位者发之然后有以
 致求贤之诚不交之义当于处下位者发之然后有
 以伸殉道之节阳之方来而虑其将往者戒在内卦
 也阳之既往而图其复来者戒在外卦也易为君子
卷四 第 6a 页 WYG0050-0614a.png
 谋故泰否之爻无为小人戒者又曰易于否姤之卦
 多言包者处时之难不得不包但至于包承包羞则
 已甚尔虽泰之明盛犹曰包荒此圣人所以含章回
 天变化万物如寒暑之推移而人不觉者也
(离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彖曰同人柔得位
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
卷四 第 6b 页 WYG0050-0614b.png
天下之志
 上乾下离说卦传曰离为乾卦是上下卦异而同也
 人与已异矣而此心此理则异而同也窃观同人之
 象而盖恍然于夫子之与颜子论仁也夫下卦离即
 明以察几上卦乾即健以致决仁人心也一人此心
 千万人皆此心宜无有不同者也而有不同者则己
 不欲而施于人也则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
 轻也初之于门尚不知有己也二之于宗则有己矣
卷四 第 7a 页 WYG0050-0614c.png
 三之伏戎不兴明于责人而怯于自治者也四之乘
 墉不克攻知所以自治矣而力未健五则克己矣克
 己则复礼故曰相遇上之于郊则渐近野而泯人己
 之见可以与人同而通天下之志天下将归仁者也
 君子贞言同人而非君子之贞即是小人之党故曰
 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又说卦传曰离为甲胄为
 戈兵又曰战乎乾故爻中言戎言攻言大师克所谓
 天人之交战也
卷四 第 7b 页 WYG0050-0614d.png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类族辨物明指出一礼字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初变姤姤遇也不期而相见者也故无私于同又离
 遇艮艮为门离其门则出门矣故曰于门又谁咎意
 为彼此无所责望方不同于何咎之义即中庸所云
 不援上不陵下夫子所谓家邦无怨者也初之于门
 亦可谓无己之见矣然同人于门其所同者几何爻
卷四 第 8a 页 WYG0050-0615a.png
 义固不若全卦之义为更广大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二变乾上下六爻疑于皆阳是为一家故曰于宗夫
 私于所䁥者当下未必即吝然有吝道焉故夫子云
 然大象既取离明乾健为义六二为本卦主爻亦离
 之主爻也乃爻独于初曰无咎而于二为吝者何耶
 盖人发念之初未有不得其正者孟子所云好恶与
 人相近之良知也天下至明孰过于此二虽中正得
卷四 第 8b 页 WYG0050-0615b.png
 位然在爻论爻本气既专与五应变气又以乾应乾
 所谓私意起而反惑者也易唯变所适不可为典要
 固如此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
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三变无妄遇震震为萑苇莽象在上卦之下伏象离
 火震木火木之气上行升象位下卦之上高陵象伏
 戎于莽防人之陵己也升其高陵求己之胜人也然
卷四 第 9a 页 WYG0050-0615c.png
 升高为敌刚易见伏戎为敌刚未明夫子故独申于
 此句无妄之卦词曰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往故曰三
 岁不兴传曰安行也解者多谓为何所行细玩不合
 当是缓行为自治无勇意兴者奋兴也三岁者概言
 其久也盖三爻当明之既尽值健之未来不中不正
 其冥悍之情怠缓不振之气有如此者又草莽猥杂
 心目蒙蔽所谓恕己则昏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
卷四 第 9b 页 WYG0050-0615d.png
则困而反则也
 四变家人遇巽家人者内外之谓故有乘墉象墉者
 所以隔蔽内外乘墉则内外皆见而不分矣故于义
 当弗克也又升陵为责人之己甚也墉则不及陵之
 高言其先亦欲责人中道而即自反也墉依合订指
 下离卦言乘墉即乘离所谓责人则明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
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50-0616a.png
 五变全离故为大师上下两离离为目故曰相遇先
 号咷而后笑先难后获也大师克战胜也相遇得心
 之所同然也三之伏戎升陵四之乘墉己之私真劲
 敌矣故必大师乃克所云非至健不足以致其决也
 号咷即自怨自艾发愤自强意昔人有求道不得而
 痛哭者此象非诬矣笑即孔颜之乐也传曰中直中
 则克其偏党反侧之己直则克其邪曲委靡之己爻
 曰克遇而传曰遇克惟相遇即相克亦惟相克斯相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50-0616b.png
 遇相克者沈潜刚克高明柔克也相遇者乾之天德
 不为首坤之永贞以大终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上变革遇兑革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故传曰志未
 得也合订曰志未得谓索居离群无比匪之伤亦无
 同志之助欲同而未得其人者也此卦诸家之说各
 爻未免杂而不纯细玩夫子彖爻各传乃知安溪李
 氏之言为不可易也其说曰人情自同而向异其既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50-0616c.png
 也反异以归同天下一家也中国一人也故于野而
 亨者廓然大公之象也初于门未有私也二于宗系
 于私矣三伏戎私甚而猜同极而异矣四弗克攻克
 伐不行者也反异之机也五克相遇克己复礼者也
 归同之要也上于郊渐近于野复反于同矣然曰近
 于郊而已终未至于野者同人于野大道之行也上
 处卦外有野之象而爻德之善未足以当斯义故降
 野而曰郊变亨而曰无悔孔子申之曰志未得也然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50-0616d.png
 则圣人之所志可知矣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
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彖传与坤卦文言相仿佛者以卦本全乾而五爻变
 也五为卦主五变为阴则全乾变坤矣而卦词止言
 元亨不言利贞卦之主爻虽在五而所有之大则在
 上下五阳爻大有所以名也观夫子象传于初上二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50-0617a.png
 爻特标出大有字可见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同人先离后乾大象曰类族辨物以言修则明善也
 以言治则知明也大有先乾后离大象曰遏恶扬善
 以言修则诚身也以言治则处当也夫子曰道之不
 行知者过愚者不及此观于同人之象而知之也道
 之不明贤者过不肖者不及此观于大有之象而知
 之也遏恶扬善下曰顺天休命则天命谓性率性谓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50-0617b.png
 道修道谓教三言所从出也仲诚张氏曰火在天上
 夏月暑气盛于天又火季夏之中星夏者大也无所
 不有者天之生机于无所不有中又有宜弃宜取天
 之休命也天不能无善恶之物而令人自为去取为
 休命人如不遏恶扬善而曰善恶皆天所大有之物
 则不知顺天之休命矣窃按遏恶者乾之刚健也扬
 善者离之文明也顺天休命者六五应天而时行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50-0617c.png

 初变鼎遇巽鼎为烹饪聚所有于器未为人食也故
 无交害巽之德入故饰外则有咎艰以深造则无咎
 也无交害说者人人异词独合订曰二以五之有为
 有三以其有为五之有五又以所有为上之有皆有
 交也有交即有害矣初在下无位上无系应故不干
 涉于害此说颇确观六五之词曰厥孚交如九三之
 象传曰小人害则初与四非正应又无位自无交害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50-0617d.png
 矣且夫子特笔著明之曰大有初九无交害则诸爻
 之有交害可知矣匪字疑如诗言有匪君子之义朱
 子注曰文章著见之猊初与四应四之匪无咎则初
 之匪自有咎矣盖大有之初非可致饰于外之时也
 故匪有咎而艰则无咎耳艰者歉然不足之意也若
 以交贤言之则匪者显以异之也艰者慎于用之也
 乾之初有潜象故云尔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50-0618a.png
败也
 二变全离乾车离牛虚中能受故为大车以载象传
 曰积中惟虚故积不败即无害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
小人害也
 三变睽遇兑在下之上有干君象而健之至大贤也
 贤之大者为公其变气为乾遇兑遇悦大有而悦于
 君故亨于天子而全卦则变而之睽二女不同居者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50-0618b.png
 也故小人弗克君子而有大才则为天子使郭汾阳
 之类是也小人而有大才则跋扈自擅曹孟德之类
 是也故不但如程传止言贡赋一节耳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四变大畜笃实辉光者也故曰匪其彭若谓有而不
 居则九三已言之矣且有而不居为明哲保身于大
 有亦无义乃夫子曰明曰辨曰晰若是重言而极赞
 之何耶盖此爻居乾之上为离文明之始本气与变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50-0618c.png
 气俱有光辉之象非若初之尚在闇然潜修时也大
 有自初至四盛矣故曰彭四之离火正在乾天之上
 无所不照者也故曰匪其彭夫子恐人止在三四位
 上取消息把匪字看错故曰明又曰辨又曰晰即审
 问又慎思又明辨也诗之咏有匪君子瑟僩赫喧必
 本于切磋琢磨也惟知之极其明故充之极其盛此
 自然之发越是以曰无咎若初而遽求其文之著则
 的然而日亡矣四与初之所以异也若以交贤言之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50-0618d.png
 则匪其彭即尊显其盛德者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六五变全乾上下一气故厥孚交如乾刚故威如体
 坤而用乾故孚交如而威如也孚交如扬善也威如
 遏恶也上九则顺天休命也信以发志信在五而有
 以发众爻之志所谓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也易
 而无备易即五坤之顺也无备者推心置腹毫无疑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50-0619a.png
 贰此真所谓信矣怀德即畏威合订所谓非信之外
 别有威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上变大壮卦词利贞合此卦词则备乾天之四德矣
 故词只言天祐吉无不利而此外无事义也五之孚
 信也其易则顺也上九乘之履信而思顺也尚贤时
 说多以五为贤而上尚之非也断依郑氏汝谐作五
 尚上九之贤为是安溪李氏说亦如此吉言其已然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50-0619b.png
 无不利言其将然也安溪李氏曰上爻终卦义者也
 合订曰象传大有上吉言大有明其为全卦𤼵也故
 知大有初九其义亦同夫子所以著大有之全盛实
 不同于他卦也授一万氏曰八卦乾为尊六十四卦
 泰为盛然乾之上九悔于亢泰之上六吝于乱盛治
 备福孰若大有六爻亨一吉二无咎三明主在上群
 贤毕集呜呼盛哉
(艮下/坤上)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50-0619c.png
谦亨君子有终○象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
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
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
之终也
 亨是言目前通达有终是言将来成就天道下济九
 三也光明艮也地道卑而上行坤也天尊地卑乾坤
 以定今来于三是下济也艮笃实辉光其卦之彖传
 曰其道光明是也凡一奇画即乾一耦画即坤不必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50-0619d.png
 拘于三画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大象看出一个恕字来此谦之本也恕本于忠所谓
 人己之同心也从此入德虽诣极化神而犹然望道
 未见虽业隆巍焕而犹然视民如伤方不是饰词说
 而已各象传之言自牧言心言志言则言得未得言
 民之服不服皆根诸此中庸道不远人一章所从出
 也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50-0620a.png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
牧也
 初变明夷遇离山居地下谦矣今变气离日亦出地
 下谦谦也传曰自牧牧养也仲诚张氏曰如牧牛羊
 多方驯之使扰位之卑下正可为养德之地授一万
 氏曰涉川险难之事也涉险尚吉况平居无事乎卑
 以自牧即庸言庸行之慥慥也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50-0620b.png
 二变升遇巽夫子于升之彖曰志行于此亦曰中心
 得一也仲诚张氏曰艮黔喙遇巽巽又为风为木风
 木相与皆有鸣意按本义作声闻说则鸣字属人程
 传作声音笑貌说则鸣字属已合订从传窃玩夫子
 曰中心得与志未得二语似程传为确中心得也中
 绝句言所以鸣谦者以柔而得中实有所心得者也
 昔人云学而后知不足固如此若袭取之徒则片长
 即自矜矣○中心得即忠字鸣即恕字所谓有诸已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50-0620c.png
 而后求诸人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三变坤坤致役劳象艮止坤安贞有终象一刚为众
 柔之主本宜居君臣两位乃逊两位不居而居其下
 谦也刚能任事三又劳位承上接下之间君臣皆柔
 而托之以政士民皆柔而依之以安劳也万民服者
 书云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
 与汝争功也即中庸远有望而近不厌意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50-0620d.png
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四变小过遇震小过之彖曰可小事不可大事故有
 撝谦义仲诚张氏曰凡所发挥不过与贤者商确求
 其嘉谟而顺从之耳岂非撝谦之象乎坤顺也坤遇
 震震动顺下而动之义此说与夫子不违则之义颇
 切则字即其则不远之则不违即不远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
征不服也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50-0621a.png
 五变蹇本气阴虚皆不富象坤为众故曰邻邻谓上
 与四也遇坎险以众行险故利用侵伐利字合订随
 上读若遵夫子象传则仍随下读为是无不利者授
 一万氏曰勘乱尚利况于定太平是也仲诚张氏曰
 刚健有功者在下方让善于君若臣君无可让惟以
 富让之人不与天下争财利故及其臣皆不富也不
 富则我谦之极而人盈之极以天地神人之道揆之
 谦者当益盈者当裒矣故有侵伐之利也○不富而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50-0621b.png
 利侵伐所谓无诸已而后非诸人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
用行师征邑国也
 上变全艮黔喙鸣象然同一艮也下在本气上在变
 气九三实艮之主爻乃鸣谦不系于三而系于二今
 以变气又系于上者何耶则夫子所云心志之得与
 未得也心得则鸣有德者有言是也志未得则亦鸣
 曰号泣于旻天而负罪引慝是也用行师征邑国夫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50-0621c.png
 子用一可字正承上志未得来邑国者坤为邑也讼
 之九二比之九五谓变气之坤此与泰皆以本气言
 鸣谦而征邑国即所求乎子臣弟友而皆未能也凡
 一阳之卦皆有师象而此独系于五上二爻者以上
 卦为坤而坤之中爻变为坎既有以众行险之象而
 又谦德处中则已无不正矣正已而后可以正人故
 利用侵伐以其邻者服之者众也用侵伐者无思不
 服而有不服者也如舜之罔不率俾而惟苗不即功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50-0621d.png
 是已上则谦之极德也已既正而人有不可得而正
 者则仍引咎归已深自刻责故用行师而但征邑国
 所谓柔远自迩也程子以为自治其私如帝诞敷文
 德而有苗格是已安溪李氏以舜事实此二爻有味
 哉其言曰舜命有苗之征而伯益以为满数顽谗之
 恶而大禹以为傲微有是己非人之意则犹未谦也
 故必能以其邻而后利用侵伐虽利行师而惟征邑
 国邻也邑也皆服近而不务远之义也文德敷象刑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50-0622a.png
 施而苗即功此圣人极其谦德之验欤
 授一万氏曰下三爻艮体也有吉而无凶上三爻坤
 体也有利而无害易中吉利罕有若是之纯全者盖
 静则多吉顺则多利故也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
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
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50-0622b.png
之时义大矣哉
 屯豫二卦词皆言利建侯而其义不同屯在险而有
 能动之才是侯可建也然才虽足以有为而时未可
 动故诸不利攸往而惟利建侯以内治而已若豫之
 以顺动则无往不宜矣建侯行师特举其大者言耳
 彖故曰天地如之也刚应而志行言刚有应非言刚
 应柔也自来说者皆以和乐言豫独合订兼豫先说
 此亦从各爻词中看出耳然仲诚张氏曰日月不过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50-0622c.png
 者天地以节制天道为顺动也而四时不忒则万物
 豫矣刑罚清者圣人以节制人情为顺动也而民服
 则天下豫矣又曰顺动之义不与豫谋而豫若专谋
 乎豫则反不豫是豫之时有义存焉而天道圣治不
 能外义诚大矣此即豫先之说也 屯豫皆言知几
 然屯之知几即见于爻而豫之知几特𤼵于系夫知
 其难而不贪得以趋利其知几犹易处其顺而不溺
 情以速祸其知几更难此夫子所以极赞之也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50-0622d.png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
祖考
 大象于雷出地用一奋字正与作乐意贯古诗云弹
 筝奋逸响奋字本此可见乐以达郁苟郁已达矣而
 犹不止是为靡靡之乐非奋矣
初六鸣豫凶○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初变全震为雷有鸣义合上下一气有志穷义夫在
 上之穷穷极而反者也在初之穷穷欲无厌者也盖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50-0623a.png
 震以动为德豫乐而动不止是无厌矣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

 二变解遇坎解散其难正在豫时而能豫散其日后
 之难则非见几而作者不能解之卦词曰来复有静
 象故曰介于石有攸往故曰不终日夫子于系词独
 赞此爻者盖和豫之豫以九四为主豫先之豫又以
 此爻为主矣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50-0623b.png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三变小过坤地遇艮山有仰象仰而取于盱者系词
 曰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初之鸣则以四之下交
 渎也而此之盱则以其上交之謟夫謟则承意旨伺
 颜色未有不注目而仰视其上者也一盱字将謟状
 写尽矣初之上援而四应之故鸣三之仰视而四非
 其正应故有悔然謟人者能早知人之不我应而悔
 则犹可及止也而无如其好謟而不知也故其悔多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50-0623c.png
 迟则于是真有悔矣语意与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相
 似夫子曰位不当以与四隔体而非正应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
大行也
 四变全坤以为豫以其顺也故曰由豫其曰大有得
 合本气变气言也曰勿疑以本气兼变气也曰朋盍
 簪以变气兼本气也仲诚张氏曰众柔无任事之质
 九四一刚居臣位任事君民上下皆赖以豫此所以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50-0623d.png
 为豫之根因也又曰勿疑勿贰于五也盍簪统属于
 四也四与诸爻同处君位之下有同为臣之义故为
 朋簪所以总贯众发者也众柔无一刚任事则纷委
 如发矣四虽大有为然既为臣位必存至诚无疑贰
 于君之心然后同类得其统束若恃刚疑贰于君大
 义不足服众又何肯以同为臣而受其统束乎此说
 甚好盖四以刚居近君之位而为上下诸柔所应其
 义有如此者但以为必存至诚则仍为戒词似在象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50-0624a.png
 外矣夫爻无此象则圣人必无此说若以为因而示
 戒则何卦何爻不可申戒词者董泽之蒲可胜既乎
 窃以此爻于五有勿疑象于初二三上各爻有朋盍
 簪象坤西南得朋变坤是上下一气也小畜泰之四
 五两爻皆然盖四臣位非五可比止以大有得了之
 则混君民于一矣故特申此二语当曰四之大有得
 上则存至诚无疑贰于君之心下则同类归其统束
 也至于得君然后服众则随人取义非正象也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50-0624b.png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
未亡也
 五变萃遇兑萃聚也顺而动皆悦则安乐之极者矣
 夫天下未有不死于安乐者也以本气言五乘刚无
 为得贤而任之不疑者也故贞上下四爻与五一气
 合变气言之则聚天下之顺以豫悦于已而本气则
 震而惊恐者也故疾专以变气言以柔中变为刚中
 虽在逸豫之际而中正有主故恒不死盖二五中正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50-0624c.png
 之位以柔居之其变则皆坤之用六永贞者也故二
 为介于石五为恒不死而恒不死夫子所以谓为中
 未亡也说参仲诚张氏颇精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上变晋遇离以本气言为冥豫以变气言为成有渝
 盖豫之极必冥上之穷则变而晋为进离为明始虽
 昏而终进于明是以其冥豫虽成而必有渝也既渝
 矣何咎之有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50-0624d.png
 安溪李氏曰一阳居上体而为卦主卦之所以为豫
 故其彖曰刚应而志行爻曰由豫也然惟九四一爻
 以和豫为义与人同乐者也馀爻以逸豫为义耽于
 逸豫则在下者有附势(鸣/豫)希权(盱/豫)之心在上者无震
 动(疾/)清明(冥/豫)之气初三之鸣与盱五上之有取于疾
 与渝者此也取于疾者徇生者易死因多疾而得不
 死以其警戒而不溺于欲也取于渝者昏极者难明
 因事变而能改迁以其怨艾而不终于昏也惟二有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50-0625a.png
 中正之德故能超然于謟渎之外而知几如神何则
 豫之时人皆以为无患矣惟君子见微而知彰人皆
 柔而无立矣惟君子见柔而知刚也二四皆豫之善
 而处位不同四有天下之忧而二守一身之节非有
 天下之忧不能措斯世于安也非有守身之节不能
 致身名之泰也位虽不同而其为万夫之望则一充
 其介石之操知几之哲则临大事当大任而屹然不
 动坦然无疑也决矣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50-0625b.png
(震下/兑上)
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
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随以乾卦最上之一爻来居于坤卦六二之下于是
 刚皆下柔上卦二刚随一柔下卦一刚随二柔更无
 刚爻在内外二体之上者此以体言随也刚柔相协
 遂成震兑两卦内动而外悦此以德言随也乾之上
 来居坤下者天德之盈不可久也坤之初往居乾上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50-0625c.png
 者地道之无成而代有终也乾始之而坤终之以动
 始而以悦终且乾之上来于初坤之初往于上循环
 无端非备元亨利贞之四德何以能然又曰无咎者
 言四德缺一即所随之有咎矣又乾上坤下为否天
 地之咎也必坤上乾下而后为泰之吉亨今乾方以
 其已亢之衰阳返于初坤又以其始凝之微阴升于
 上其气甫通而未有形其合初交而未有事故但无
 咎而已而夫子因而特释之曰此亦如屯卦大者之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50-0625d.png
 亨贞而非坤之元亨利贞也然虽无其形无其事而
 阳已动而阴已悦是大者一亨贞而天下即无不随
 之而亨贞者盖有乾之资始即有坤之资生矣则随
 时之义岂不大哉再按初一阳而二即随之以阴三
 一阴而四即随之以阳五一阳而上又即随之以阴
 上一阴而返之初则又随之以阳此各爻言交言系
 言求言获言孚言拘系言从维之所从生也 刚来
 而居柔以初上言也天下随之以三四言也三居下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50-0626a.png
 而四居上也三四止就本爻言其变则非本卦之正
 若统论全卦则以下随上言矣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泽为物聚生之地泽气升则雷奋泽气降则雷藏雷
 奋则物生雷收则物息此即相随之义也泽中有雷
 是藏也息也故君子观象而得宴息之道宴息者即
 所谓夜气之存不然则以夜为昼非养身心之道矣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50-0626b.png
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阙/)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50-0626c.png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50-0626d.png
 
 
 三变革遇离中女也故亦于四曰丈夫于初曰小子
 离火炎上故为四所系四高位为外卦三因其系而
 随之贱从贵内援外是有所求也求而得可谓称意
 之占矣然而过中失正与其求而得毋宁居贞自守
 之为宜也所谓比而得禽兽虽若邱陵弗为此则于
 随而示以不可随之义矣圣人垂戒深哉 二与三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50-0627a.png
 同一系同一失而夫子于二曰弗兼与于三曰志舍
 下何也盖二中正之爻志欲两全而一远一近势有
 不可故曰弗兼与若三则不中不正其弃初则故失
 之也故曰志舍下二变兑上下相悦而近随初是以
 曰弗兼与三变革与四居内外之交迁而就之是以
 曰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随有获
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50-0627b.png
 四变屯下为三所随故有获刚变柔与三二互坤故
 贞兑遇坎险位处危疑之地故凶柔而与三二同气
 故有孚柔而多惧小心处九五之下故在道近天故
 以明何咎者履险亨屯道在是也其义凶者梅岩袁
 氏曰有凶之理而未必凶也处得其道如下所云则
 无咎矣以明合订以为光明正大与传义不同亦有
 意味凡卦四爻多言明者如屯与大有皆然盖上与
 五为天四为天所照临故也四不中不正而曰贞者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50-0627c.png
 三求四而四不求三也合订云三之得二四也四之
 获二三也窃以此卦止言刚来随柔随则得无柔又
 得柔之意三之得似谓既随四而五与四一气也得
 四亦并得五如小人之求得于君者必先求得近君
 之臣既得乎近臣之悦自必得君之用矣四之获似
 谓既随三而二与三一气也获三亦并获二如大臣
 之为人所附者始而亲信之人附之继而疏逖之人
 皆附之矣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50-0627d.png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五变全震震来虩虩亦笑言哑哑又仲诚张氏曰兑
 为言震为行得中位为善言善行故曰孚于嘉合订
 曰孚于嘉犹兑之孚于剥随二爻变即为兑当兑之
 时三上二阴悦不以道剥阳者也随元亨亨者嘉之
 会也上之悦悦以道者也故五孚上为孚于嘉五君
 位本无不孚尚贤其先务也尚贤而天下随之嘉之
 会也犹兑五孚二而剥自消也此说甚精确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50-0628a.png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系之
上穷也
 上变无妄实理自然也兑金遇乾金以实意比合故
 有拘系从维之象精诚之至可通神明故王用亨于
 西山安溪李氏作用贤以享于西山如尧荐舜于天
 意于卦义颇切当从
 此卦之义多以二五正应为言者不知此卦既名为
 随则爻亦随卦义而变矣止以刚来下柔为义而以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50-0628b.png
 一刚一柔在上在中在下为时夫随者下随上也无
 上随下之理刚来于柔下而随之变而不失其正也
 柔居于刚下而随之虽曰常道而非此卦之正故三
 之得曰求而必以居贞为利随不如不随也四之为
 三所随虽曰贞而以有获致凶有所随不如无所随
 也凡刚爻曰交曰孚柔爻曰系无正言随者惟三四
 二爻言随而实非随之正意以上爻例之则二之系
 小子为小子所系也三之系丈夫为丈夫所系也故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50-0628c.png
 三又言随以别之四特言随以别之也意若曰刚必
 交必孚而不徇人之求方得随之义柔必听人之系
 而不求乎人方得随之义若三以柔求刚是上交謟
 也四以刚为人所求是下交渎也以此为随非其义
 矣盖初二五上位当其时故有义三与四位不当其
 时故无义也
 曰交曰孚曰系即有彼此相随之义非卦词止言人
 随而爻词止言随人也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50-0628d.png
(巽下/艮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曰蛊刚上
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
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仲诚张氏曰乾下一刚往于坤之上坤上一柔来于
 乾之下卦以下为基本强实者去居于上虚弱者来
 奠于下上重坚而下轻脆基坏而颠覆从之此卦体
 为蛊象也艮为止巽为入物止而不动阴湿入于下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50-0629a.png
 则虫生而蛊之此卦德亦蛊象也以体论否倾则为
 随城复隍则为蛊以德论凡世之惩否者亦未有不
 易其情而为随处泰者亦未有不安其势而至蛊者
 也随有交象而实自否来蛊有不交象而实自泰来
 随之二五刚柔各得其位故曰大亨贞而天下随之
 蛊之二五柔者小心惧祸则虚己以任贤而图治有
 本刚者中正任事则承宠以干蛊而致治无难故曰
 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彖曰往有事则以乾之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50-0629b.png
 初爻往而居于坤之上以各爻论则上为无事而初
 为勿用以全卦论则乾始一点生气腾然直上是大
 有为者也夫乾之始则震也此卦艮上而巽下艮巽
 之间为震位震为木故曰甲艮居震前故曰先甲巽
 居震后故曰后甲震先三位为乾震后三位为坤乾
 之初变柔则天德不为首坤之上变刚则以大终所
 谓终则有始天行之自然也故曰先甲三日后甲三
 日 屯与蛊虽相似而实不同屯上坎下震其中艮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50-0629c.png
 也故不利攸往蛊则艮巽之间为震故利涉大川且
 屯之四德重在贞蛊无可守惟利于行故有元亨利
 而无贞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振民育德仲诚张氏作振作其民正以育民之德讲
 不言自治甚与卦词爻义合若以自治言则育字与
 蛊义说不去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之蛊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50-0629d.png
意承考也
 初变大畜利贞利涉大川者也巽遇乾根基实矣故
 曰有子考无咎本气柔在下无应非有能济之义也
 故曰厉然初六为巽主爻巽而能乾则以渐入而始
 终不懈其志故终吉夫子赞以意承考者郑氏曰子
 改父道始虽厉而终则吉事若不顺而意则顺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二变全艮巽为入艮为门为阍在内卦之中有干母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50-0630a.png
 蛊义又艮止也故不可贞正符柏氏曰爻以九言惧
 其失于拂戾也故以不可贞戒之象以二言知其能
 以巽入也故以得中道予之意各有所取也窃按得
 中道正解不可贞合订曰父子之间不责善况于母
 乎委曲婉转以期其入斯为得中之道也正体中用
 正方中圆随时以处中则中而正矣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干父之蛊终无
咎也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50-0630b.png
 三变蒙巽之究为躁卦而遇坎难又重刚不中故有
 悔然本体巽也又刚变柔故悔小而无大咎也象曰
 终无咎者盖始虽直遂而终能巽入也仲诚张氏曰
 干蛊总皆修饬敝坏之义六爻皆无凶占即三过中
 失正岂小失哉而但得有干于父之蛊则身之负过
 为小耳象谓非有过而终无过也亦以其于父蛊有
 济也父重而已轻道之衡量然矣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50-0630c.png
 四处多惧之位又以柔居柔虽变刚而不能胜本气
 且变卦为鼎有正位凝命之象是无所为者也故曰
 裕蛊裕非不干之谓乃从容不迫也自本义皆谓戒
 占者之词窃按彖曰往有事此爻之象曰往未得若
 以缓于干蛊为戒则往正其宜矣何以见吝而夫子
 曰未得乎夫治道去其太甚耳若急遽无序势恐至
 于激变宋元祐之事可见四本气为艮之止变气为
 离之明地处危疑而下无正应是盖明于轻重缓急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50-0630d.png
 而从容以图不敢急遽以往者也往则见吝故欲往
 有所不得耳如此说似于爻词象传皆合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五变全巽有申命行事之象又艮山遇巽木上下皆
 巽则在山与山之下一片林木葱茏山固以多树为
 名者也故曰誉上下皆巽则潜以深入五以中正之
 德处之则不彰父之过不扬己之名故曰用誉自本
 义皆以用二之多誉言合订独谓归誉于父其说甚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50-0631a.png
 精深观夫子象传不言蛊而止曰用誉可见且此卦
 正应独二与五二之爻象既不以应言则五似亦不
 必沾沾矣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上变升艮止又居五之上在事外故曰不事王侯遇
 坤之顺故高尚其事而夫子曰志可则也然则不事
 王侯固非矫激鸣高徒以贫贱骄人者矣且地风升
 君子在野而风流百世闻者莫不兴起其振民育德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50-0631b.png
 为何如者哉
 各爻皆言父母之蛊安溪李氏云初应四三应上四
 承五五承上或以阴承应于阳或阴阳自相承应皆
 无嫌于称父惟二以阳应阴则不可以称父故变其
 文而曰母上之上更无承应则无父母之象居卦上
 又有事外之象但曰不事父母不可也故又变其文
 曰不事王侯说颇好但阴阳既有应又有承既以阳
 父阳阴父阴又以阴父阳不免义杂合订又以刚上
卷四 第 41a 页 WYG0050-0631c.png
 柔下父母之道俱失不必指定某爻为某爻父某爻
 为某爻母然亦太觉笼统仲诚张氏说九二曰若他
 爻则或下卦而非中爻或中爻而非下卦皆无阃内
 之象故皆属父蛊耳据此按蛊者前人已坏之绪也
 又序卦传曰蛊者事也则各爻中即自有干父母蛊
 之义实不必以某爻为某爻父某爻为某爻母言矣
 惟九二为干母蛊确不可易至干父蛊独多者子于
 外事原多于内事耳
卷四 第 41b 页 WYG0050-0631d.png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
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
久也
 临之元亨利贞说而顺刚中而应也天道人事一而
 已矣此亦即象即占也八月本义有二说前说义长
 且文王当商正建丑之时未必仍用夏正也盖从子
 月一阳长至巳月六阳具足以尽六爻之义又自午
卷四 第 42a 页 WYG0050-0632a.png
 月一阴长而初九之阳消至未月二阴长而九二之
 阳又消以尽初二两爻消变之义凡八阅月而刚之
 浸长者浸消矣此皆因阳刚正中以其盛而起义也
 又参之合订曰临为丑月之卦反易为观观为酉月
 卦犹是二阳也乃逼四阴之二阳即逼于四阴之二
 阳为临为观爻画无改十二月之象即此八阅月之
 象也天道盈虚互乘一转移间而方长之阳即有凶
 之阳此君子所以利于贞也彖传刚浸而长句释卦
卷四 第 42b 页 WYG0050-0632b.png
 体说而顺四句以卦德卦体释卦词不分作两节即
 至于八月有凶亦根于天之道来非另一意天道岂
 能长而不消又岂有长而不由于消者乎此所以备
 元亨利贞之四德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地临泽而泽受其范围不泛溢有教之象地包泽而
 泽多所生息不涸竭有容保之象受其范围者地之
 广也无穷则又其厚者为之矣多所生息者地之厚
卷四 第 43a 页 WYG0050-0632c.png
 也无疆则又其广者为之矣
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初变师遇坎咸临者本气也贞吉者变气也二爻亦
 然初以阳居阳虽当位而在下卦之下有潜象故守
 正吉而传曰志行正言志则不及行矣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二变复遇震下动而上顺故吉而又无不利未顺命
 时解指四阴谓小人未顺天命故临而逼之此强解
卷四 第 43b 页 WYG0050-0632d.png
 可笑合订以保命言安溪李氏亦曰未顺命者知命
 之靡常则不可以委顺于命而有立命之道故盛而
 不矜衰而可挽此于卦词有合盖就全卦论之则谓
 为二阳必阅八月而阴长阳消也若就此爻论之则
 本气为阳刚中满变气为震动有为夫顺受其正者
 居易俟命也修身立命者人定胜天也夫子固曰观
 彖而思过半合订之说不亦宜乎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卷四 第 44a 页 WYG0050-0633a.png
既忧之咎不长也
 三变泰遇乾三为说主而又变泰甘临也位不当而
 以临人为说未有能行者也故曰无攸利变气乾乾
 三有惕象故曰忧能惕于心则将艰贞保泰行虽不
 利而于己自不至有失矣故无咎
六四至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四变归妹遇震以四之应初又切近下而临之不无
 迫狭之过而能本顺德以有为故无咎正大系所云
卷四 第 44b 页 WYG0050-0633b.png
 震无咎者存乎悔也程传说至字是然曰临之至当
 是临之切至非临之至极之谓须善会其意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五变节遇坎水为智者之象各卦爻象多有以明言
 者皆谓坎如屯之六四困之初六言本气也随之九
 四言变气也程传曰五顺应于九二刚中之贤任之
 以临下乃己以明知临天下大君之所宜也此则合
 本气变气而兼言之大君之宜止就爻位断之耳合
卷四 第 45a 页 WYG0050-0633c.png
 订曰知临如舜好问好察不自用而用人传曰行中
 谓应阳所谓用其中是也义甚精
上六敦临吉无咎○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上变损坤土遇艮土其积益厚故曰敦临此亦合本
 气变气而言也仲诚张氏曰位以君位为极出君之
 外则不临矣当临之时而不临其积益厚如人有正
 心诚意之学宜出建治平之业而卒不出必其志在
 反己自修其临之德安能不日厚乎安溪李氏曰上
卷四 第 45b 页 WYG0050-0633d.png
 爻极而必反何以不根卦义申戒如泰之上也曰敦
 临吉又曰无咎则谨终维始之义在其中矣故消不
 久者至是而其道可久矣未顺命者至是而永保天
 命矣二说俱精窃按此爻上变艮亦有止意且艮笃
 实辉光者也故为不临而厚其临之德此漆雕开之
 所以见悦于夫子也欤
(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
卷四 第 46a 页 WYG0050-0634a.png
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
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即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也天之
 神道即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也圣人之神道设教而
 万民服即笃恭而天下平也中庸末章后数节意实
 本此卦词近有谓为民之爱君欲有所献而畏不敢
 近此可观不可即之义怀其德而惮其威也此说未
 免泥夫子彖传下观而化句故止就民说然下文神
卷四 第 46b 页 WYG0050-0634b.png
 道又从何处看来且卦词必兼取卦象卦德为说怀
 德畏威于大观在上之象得矣其于顺而巽之德则
 全不合盖观有示观于人一层有为人所观感一层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所以示观于人也但其义象正
 自难说观中庸引奏假无言之诗下又历引诗形容
 不显笃恭之妙而叹其至可见合订谓为可想像而
 不可名言故夫子不另释一字补出下观而化一层
 非以盥而不荐二句但说民也先儒以下观而化句
卷四 第 47a 页 WYG0050-0634c.png
 为所过者化神道设教为所存者神最确切精当大
 观在上大字绝句大者阳也谓九五比亦九五而不
 为观者以上下皆阴群比相附故曰比此则五与上
 皆阳其下四阴皆仰而上望故曰大观在上大观在
 上即其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所以示观于人者也顺
 而巽即下观而化为人所观感者也中正以观天下
 乃并此二层合而言之下顺而上巽想见道德齐礼
 民日迁善而不知光景观天之神道圣人观之也惟
卷四 第 47b 页 WYG0050-0634d.png
 其观天故亦以之设教语意一串下与豫卦卦词平
 举天道圣人不同下观而化观字包得初二四爻三
 个观字此观字大观天之神道即是三五上爻三个
 观字此观字深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大象于示观为观二义外另𤼵出观民一义省方观
 民者存疑所谓先王巡省方国所至命太史陈诗以
 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是也
卷四 第 48a 页 WYG0050-0635a.png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

 初变益上之益下不过饱食煖衣而已外此则民之
 可使由而不可使知者也又坤遇震坤为先迷震为
 初生故曰童观夫耕田而食凿井而饮不识不知顺
 帝之则者童观之义也小人之道也岂君子而有大
 人之志与事者所宜乎樊迟欲学稼圃夫子鄙之曰
 小人是也
卷四 第 48b 页 WYG0050-0635b.png
六二窥观利女贞○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二变涣位在下卦之中以柔居柔坤为阖户遇坎以
 顺陷于阴中为暗中窥视之象故曰窥观涣利贞者
 也故利女贞亦可丑亦字跟童观之吝来安溪李氏
 曰书曰近天子之光故观者莫如近二五正应可以
 观矣而曰窥与初爻同为孺妇之智者远也随之失
 丈夫姤之无鱼皆以卦义主于切近因依观亦其类
 也
卷四 第 49a 页 WYG0050-0635c.png
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三变渐遇艮渐不遽进也不进则退位处上下之际
 上卦巽为进退故曰观我生进退盖观我之所行以
 为进退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四已处高位矣然本气巽为入为进退为不果故但
 曰观国之光变气遇乾为君故曰王全卦变泰为上
 下交故曰利用宾象曰尚宾程传以为志尚伯正符
卷四 第 49b 页 WYG0050-0635d.png
 曰惟五尚宾故曰利用宾若说四尚未免轻于仕进
 此说颇善又程传不指君之身而云国者观天下之
 政化则人君之道德可见矣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五变剥遇艮山尊地卑故爻曰我象曰民然一气也
 故爻曰观我生而象曰观民也观我观民中庸本诸
 身徵诸庶民本此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卷四 第 50a 页 WYG0050-0636a.png
 上变比遇坎近与五比故曰观其生观五之所生也
 何以言之盖五君位上师位大人之观独观化原非
 观我生何以作君非观其生何以作师然君子之心
 敢忘自反哉表端则影正观民正以自观观其生正
 以观我故夫子特曰志未平然则伊尹耻其君不为
 尧舜一夫不获若挞之市求得其志也切矣平庵项
 氏曰观本小人逐君子之卦但九五中正在上群阴
 仰而观之故取小人观君子之象象虽如此势实渐
卷四 第 50b 页 WYG0050-0636b.png
 危故五上皆曰无咎言能如五之居中履正上之谨
 身在上仅可无咎耳不然九五居中正以观天下虽
 元吉大亨可也岂止无咎而已哉明二阳向消故道
 大而福小也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
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
用狱也
卷四 第 51a 页 WYG0050-0636c.png
 合同人卦看便得此卦义盖合天下而成其大同者
 圣人之心也然天下皆人天下之人皆同此心宜无
 不可合者而有不合则为强梗者所间耳故必去其
 强梗而后可合此噬嗑之利以用狱也仲诚张氏曰
 以卦体三刚三柔分列于上中下刚柔不偏也以卦
 德既能动而又能明举动不妄也以卦象雷震物电
 照物雷电合而物之幽伏者章显物情不蔽也以卦
 中六五柔得中而居上位以行中正之道也如是虽
卷四 第 51b 页 WYG0050-0636d.png
 不当位利用狱也不当位者卦有三刚各不居上下
 之中位也不当位他事未利惟用之治狱则利体德
 象中四事似无不利不知三刚皆不得中则阴主事
 而阳用之惟利狱也此圣人玩易最精处按阴主事
 谓六五离明之主爻也阳用之谓初九震动之主爻
 也 刚柔二气对待者也故曰分雷电一气奋迅者
 也故曰合
象曰雷电噬嗑先生以明罚敕法
卷四 第 52a 页 WYG0050-0637a.png
 伯正符曰雷轰电掣未必击也而众知惧焉明以敕
 之亦使人畏而不敢犯耳据此说则明敕合雷电取
 义不必分顶又雷未奋而电先见者也然若雷自远
 来则人先隐隐闻其声而后见电其雷必不震此噬
 嗑之雷电所以明罚敕法也若雷起自近则人一见
 电而即闻雷其雷必震而或击物此丰之雷电皆至
 所以折狱致刑也然则本义以为雷电当作电雷者
 恐犹未然耳
卷四 第 52b 页 WYG0050-0637b.png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初变晋遇坤震为足坤为地初在下故曰屦震威为
 刑故曰屦校足着地者趾初九以震之主爻变而柔
 则无足不能动故曰灭趾而传曰不行也不行二字
 即从灭趾释无咎之义非另一象此与蒙之初六同
 意盖初九过刚有咎乃变柔则不进于恶而无咎系
 词所谓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是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卷四 第 53a 页 WYG0050-0637c.png
 二变睽遇兑兑之主爻在三故不言口其本气之震
 为倒艮其变气合三四两爻亦互艮艮为鼻而本气
 变气皆不正显艮象故曰灭鼻凡噬者必灭鼻言去
 间之甚易也此爻本义以为甚易而不免于伤安溪
 李氏谓在下者灭鼻遇毒而不敢辞又有以刁悍之
 徒诬蔑为说者细详之噬嗑既以柔为本六二之柔
 既中且正何至过甚见伤又何至令人不敢辞乎若
 为污蔑则与遇毒一例而云胡无咎耶此皆误看象
卷四 第 53b 页 WYG0050-0637d.png
 传乘刚之说总非确解窃按六二虽得中正而以柔
 居柔未免过于姑息非如五之刚柔相济之能除暴
 去奸也今噬嗑如此之甚易者夫子特明之曰乘刚
 也盖阴主事而阳用之故然耳夫六二过柔宜乎不
 能去间而有咎也因其乘刚故得无咎如此说似觉
 切当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三变两离过于明察故为噬腊遇毒彖于全卦谓虽
卷四 第 54a 页 WYG0050-0638a.png
 不当位利用狱三亦位不当者何以遇毒盖彖所谓
 刚不当位而柔居中主事也三既非刚而处上下之
 际非当治狱之位者又不中正故也仲诚张氏曰礼
 谓三牲鱼腊天下之美味也过中之噬嗑美味多矣
 其为折狱即为过于得情过则人反有不服罪而相
 犯者如噬腊遇毒也相犯则小吝矣三不中正即应
 有咎变而明则治狱得情何咎之有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
卷四 第 54b 页 WYG0050-0638b.png

 四变颐遇艮颐则口得合者故为噬乾胏得金矢之
 象得金矢得黄金如本义解甚当盖民受治也受治
 则间者去而口得合若谓九四其刚如金其直如矢
 于得字颇难说且观彖而思过半彖以柔为本以刚
 为用非尚刚也且既以九四之刚为金而六五柔也
 何亦曰金乎利艰贞者四处疑惧之位变卦为艮处
 下卦震动之上为离明之初艮而止之夫人动则多
卷四 第 55a 页 WYG0050-0638c.png
 昏静则明生故艮有笃实辉光之象而此曰利艰贞
 由此思之吉可知也而传曰未光者四在本气变气
 皆非主爻故也然则为大臣者听讼终不若无讼明
 矣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

 五变无妄遇乾乾健者也故曰噬乾肉乾金在中故
 曰得黄金五中正非可言厉然以柔居之下无正应
卷四 第 55b 页 WYG0050-0638d.png
 故曰贞厉既曰厉宜有咎矣变刚则明而能断故无
 咎夫四之艰贞五之贞厉哀矜敬畏之心也知其未
 光而期于得当则虽得情而勿喜虽用罚而适中矣
上九何校灭耳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上变荐雷震为加威故有刑象在上故曰荷校重雷
 为霆人将掩聪故曰灭耳初之灭趾而不进于恶是
 以无咎而上则灭耳其聪不明虽政教谆谆而若罔
 闻矣岂不凶之甚乎盖荷校灭耳所以示狱成而将
卷四 第 56a 页 WYG0050-0639a.png
 制刑系词所谓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是已
 非以荷校即所施之刑也
 安溪李氏曰讼之义为下者设而必以九五之中正
 为听讼之宜噬嗑之义为上者设而必以初上之止
 恶怙终为受刑之戒皆所以相备
 
 
 
卷四 第 56b 页 WYG0050-0639b.png
 
 
 
 
 
 
 
 易翼述信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