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50-05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翼述信卷三   庐州府同知王又朴撰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彖曰屯刚柔始交
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
建侯而不宁
 卦词有二义一物当屯时宜择能下贤得民者而主
 之藏其器以待时一君当屯时宜尊贤使能以餋其
卷三 第 1b 页 WYG0050-0582b.png
 民不得轻用其力以求逞安溪李氏曰元亨利贞四
 者乃天道而贯乎人事者也非是则不系焉乾坤而
 外惟屯随临无妄革五卦耳盖屯与革天时之大者
 随人与临人又人事之大者无妄则天人之德之至
 者也窃按四者之系于此五卦毕竟不同于乾坤故
 夫子以大亨贞言之且屯之时是万物方有生机而
 未有生形而何以元亨利贞四德之悉备也盖万物
 归乎坎而出乎震以云雷二象言之初以震之刚四
卷三 第 2a 页 WYG0050-0583a.png
 以坎之柔是刚柔之始交也以坎震二体言之动乎
 险中也地天交则为泰刚柔交则为难天之气下于
 地地之道以坎险而未能即上通则艰也故曰难生
 万物始生必冒险难而出如草木之生必有甲有核
 胎卵之生必有胞有壳甲核胞壳皆险中也孚甲穿
 核破胞蜕壳则出乎险中也万物必得雷雨而后出
 险故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
 若其将作未作之时二气氤氲郁蒸充塞而其甲其
卷三 第 2b 页 WYG0050-0583b.png
 核其胞其壳莫不阳动其中生意十分满盈然后甲
 一孚而草必丰核一穿而树必茂胞一破壳一蜕而
 物必皆肥腯硕大是屯也者乃乾道之所以资始其
 元亨利贞则大者之亨贞而非坤之元亨利贞也盖
 言亨贞而元与利概焉夫子恐人误认而不知所分
 析故特释之非以大字代元字也不然则物方屯而
 何以即亨且不宁矣又何以利何以贞耶(此余四十/年未解之)
 (疑今一旦豁/然岂非快事)至勿用有攸往二句则言人事勿用与
卷三 第 3a 页 WYG0050-0583c.png
 不利异不利者终不宜也勿用者暂不用也震主乎
 动而在坎险之下则动而未可轻动时至而后动动
 罔不臧矣初之居贞二之不字三之往吝四之求往
 五之大贞凶上之泣血皆勿用意也然既利建侯又
 何以不宁盖天造草昧亟图内治其忧勤惕励遹求
 厥宁者无时可已正大象之所谓经纶也如秦末沛
 子弟杀令以应诸侯议所立共推刘季季曰非敢自
 爱顾度可全父老否耳及羽王沛公于汉中公怒欲
卷三 第 3b 页 WYG0050-0583d.png
 攻之萧何劝其入曰餋百姓以致贤人天下可图得
 此卦之意矣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变水雷曰云雷何也盖彖传言雷雨之动动者雷欲
 动而隐隐未有声雨欲动而蒸蒸但有气故不言雨
 而但曰云而已若雷雨交作则难已解而不得为屯
 矣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
卷三 第 4a 页 WYG0050-0584a.png
贵下贱大得民也
 初变比遇坤本气初为震主雷在下未升变气又以
 顺为正故曰盘桓坤为众动而得众震为长子故曰
 利建侯按合订谓为任贤使能亲附百姓说得广最
 确若必拘拘于择君则国之已有君者将如何岂不
 与居贞说成两事至以盘桓作柱石虽有意然观象
 传一虽字则仍照本义作难进说为是又谓行不于
 往而于居正传中志行正之意盖屯只有艰难之象
卷三 第 4b 页 WYG0050-0584b.png
 并无止象故夫子于彖曰不宁于大象曰经纶夫居
 贞所以观变建侯所以亲民传曰大得民者以震为
 乾坤之长子故曰大而变比为众阴从阳故曰得民
 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二变节遇兑二与五应五为坎主坎为盗二以震惧
 遇之故曰寇今以震惧变兑悦而坎阳兑阴故曰匪
卷三 第 5a 页 WYG0050-0584c.png
 寇而为婚媾非以乘初之刚为寇而又以婚媾解之
 也观彖曰易之道阴求阳不以阳求阴也上求下不
 以下求上也故凡六五九二之应无不吉者为以阴
 求阳上而下交则在上者有虚衷之美居下者有自
 重之实凡九五六二之应时义所当亦有相助之善
 然往往有戒词焉者盖以下援上以阳应阴则在下
 者有枉已之嫌在上者有失人之诮按班如合订云
 凡行马谓班马故以行马言则六四方说得去然则
卷三 第 5b 页 WYG0050-0584d.png
 此爻词意当云其屯如邅如之欲进不进者此乘马
 之班如也以为匪寇而婚媾当往乎然近则逼于初
 而不能往远又援乎上而不可往理势既皆非所宜
 则惟守其贞以俟之而已按二三四互坤顺故曰女
 子贞也变节为不可贞者而贞之十年故曰反常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
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三变既济遇离离丽为纲罟即鹿象也上无应故曰
卷三 第 6a 页 WYG0050-0585a.png
 无虞三以阴居阳在下之上处危地而不安有妄动
 之意也震木合二四互坤为众为迷而在艮山之下
 故曰入于林中入于林中者昏而无得当局者迷也
 四之象曰明而此爻近之旁观者清也故曰君子几
 不如舍往吝占词吝以遂非言卦既主动而三已离
 下而近于上尚未入险止于穷无所得而已故不言
 凶词曰不如舍传曰舍之异文者盖不如乃旁观代
 筹之词若当局则竟舍之矣傅盖以三句撮成一句
卷三 第 6b 页 WYG0050-0585b.png
 注出一穷字耳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

 四变随遇兑本气既为坎水之智变随则又上下相
 维系者盖合二三四五互为大离故传曰明也明即
 知几经传相为补备者也按四以坎险变兑之悦本
 无动象以求初故亦曰乘马班如亦曰往也震阳兑
 阴故亦曰婚媾四以阴居阴本无济险之才而能悦
卷三 第 7a 页 WYG0050-0585c.png
 贤则求才自辅贤之所往即其往也四虽不动而以
 动者为动故曰吉又曰无不利能济事曰吉吉之中
 又无所不宜也夫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
 下交不渎其知几乎然则知几二字学者之要务也
 屯为人事之首故特于此卦发之三四又上下之交
 也故特于此二爻见之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五变复遇坤坎水膏象在上而不下逮屯象变气阴
卷三 第 7b 页 WYG0050-0585d.png
 柔为复阴小故小贞吉本气阳刚为坎险阳大故大
 贞凶先儒说易以大小为洪纤以贞为正于义多难
 通而其最不可通者尤莫如此爻其说曰以处小事
 则守正犹可获吉以处大事则虽正而不免于凶夫
 大者孰如纲常名教此而不正可乎且纲常名教亦
 未有正而得祸者程子及汝楫赵氏梁氏实知其难
 通也谓小贞为以渐而正大贞为整齐振刷之术夫
 见小欲速自是两事即使整齐振刷而以不正行之
卷三 第 8a 页 WYG0050-0586a.png
 可乎盖易之言大即乾之刚言小即坤之柔也内事
 为柔外事为刚自治为柔治人为刚因人成事为柔
 独断自己为刚因俗为治为柔移风易俗为刚安静
 不扰为柔明作有为为刚贞者贞固足以干事而事
 犹未即立在天之行为冬闭藏之时非发舒之时也
 在人之德为智灼然于所往非毅然有所往也此即
 大学之知止而定而静而安尚未至虑而得也故系
 词大传曰天下之动贞夫一又曰天下何思何虑是
卷三 第 8b 页 WYG0050-0586b.png
 贞字之义昭然可揭矣乃舍夫事之干者而竟谓为
 行事舍夫贞而固者而但止以一正字概之即夫子
 于临革无妄谓之正者亦如大学所谓正心之类乃
 竟谓其措诸躬施诸世贞字义已如此则亨与利又
 当何如此易之所以晦也夫小贞吉者盖以坤之德
 贞之则吉也坤何贞所谓牝马之贞柔顺之贞也大
 贞凶者盖以乾之德贞之则凶也乾何贞所谓即终
 即始健行之贞也所以然者屯之卦词固曰勿用有
卷三 第 9a 页 WYG0050-0586c.png
 攸往者也故虽初为震主而亦以盘桓居贞为义况
 夫九五之坎泽不下究者乎传曰屯其膏施未光非
 惜其未光正戒其光盖时当屯膏一求光则非勿用
 攸往之义矣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上变益遇巽则风以散之矣五之屯膏尚有膏也此
 则膏已散坎非雨而为血故曰泣血涟如也乘马者
 马阳也乘者以阴求阳也六二之于九五六四之于
卷三 第 9b 页 WYG0050-0586d.png
 初九是也至上与三旡应何以亦曰乘马盖三阳位
 也四于初求所宜求故往旡不利二于五非所宜求
 故止应守身以俟以初与五皆阳也若三则有阳之
 虚位而无阳之实德而上以屯极欲通之时亦下求
 之则往无所之惟有泣血涟如而已此乘马虽同而
 吉凶则异也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50-0587a.png
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
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
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云峰胡氏曰有天地即有君师乾坤之后继以屯生
 震之一阳而曰利建侯君道也又继以蒙主坎之下
 阳而曰童蒙求我师道也窃按蒙何以亨险而止止
 则亨矣彖曰以亨行时中者山峙于上川流于下各
 得其宜川之流行乎其所不得不行也山之峙止乎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50-0587b.png
 其所不得不止也所谓以亨之德行其时中之义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谓之志应者以静待动其志
 相应如云吾无知而鄙夫问我叩两端而竭焉者也
 以刚中者其初志诚也渎蒙者渎则蒙也所谓勿贰
 以二勿参以三是也蒙以餋正谓之圣功者授一万
 氏谓蒙之良知良能蒙之正也圣人之无不知无不
 能亦不失此蒙之正说精矣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50-0587c.png
 大象二义一以山下出泉蒙而已露如学者之机虽
 已启而识犹未开故行须果则机斯畅矣(内卦/坎也)一以
 山下出泉蒙而未显如学者之量虽能受而力犹未
 逮故德须育则量斯宏矣(外卦/艮也)果行则发蒙是也育
 德则包蒙是也义虽不出象爻之外然象爻以教者
 言大象以学者言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
人以正法也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50-0587d.png
 初变损遇兑损之以就中以险变兑说此发蒙刑期
 无刑之义也夫初何以有用刑桎梏等象考噬嗑初
 爻本义曰初上旡位为受刑象通于此卦则上刚为
 击初柔为受刑且初为蒙之小过而坎为桎梏以阴
 柔慈爱者处之故为刑其小过而脱其桎梏大罪也
 刑人亦不必拘于加刑悬象读法即是其曰以往吝
 者盖阴柔则多姑息故又有此象因象而各著其利
 与吝此则圣人之教也传曰以正法即彖传餋正之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50-0588a.png
 正盖谓刑之非不爱之也乃以正为养蒙之法则也
 不然则姑息长奸何以能脱其大罪哉如此于爻义
 始尽圣人之言约而该非止泛泛无所发明如世之
 所谓但取叶韵而已者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二变剥遇坤坤为子母为吝故有纳妇等象合订曰
 包容也保也即彖所谓餋也妇人餋子者也慈爱者
 或流于姑息如九二之包则可谓能餋子者矣故占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50-0588b.png
 者娶妇吉母能餋子则子之克家可知故又曰子克
 家九二以刚中为六五所应五犹子二犹母也象传
 刚柔接刚谓二柔谓五易斋云克家之子惟有刚德
 者足以当之五不足于刚而圣人以克家许之者二
 五合而刚柔接子肖其母则德在五也化柔中为刚
 中引童蒙入圣域观刚柔接之词愈知餋正之义矣
 窃按刚柔接即应也二五皆中刚柔相济又二以刚
 居柔位五以柔居刚位尤为互济故云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50-0588c.png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
女行不顺也
 三变蛊遇巽巽为长女为近利故有见金夫之象盖
 三危地又下比二之刚危则不能守而妄动比则非
 其类而强从以不中不正之身而处此其象可知矣
 然何以不言不利取女而言勿用盖男子未有不取
 者也言不利则终不取矣但于此时取女则必得此
 人故暂且勿用耳下无攸利者取女为继嗣讣今得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50-0588d.png
 此人则且不能以正持其身又何能以正餋其子其
 不克家可知故旡所宜也以二爻传言刚柔接例之
 则上之刚应三之柔子为母化何所利乎传所谓行
 不顺者正以三与上应而以下援上为失已近比于
 二为非应其行为不顺也且此爻合四五为坤之顺
 然居内卦之上与外卦非一气又已变巽不为顺矣
 似不必以顺为慎再观五上二爻词之传其义正相
 发也初二四五上皆言蒙或谓教者或谓受教者惟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50-0589a.png
 此爻不言蒙何也盖居下卦之上则年已非幼又以
 柔处刚位则不自安于蒙是已漓其天真者矣是以
 见金而失身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四变未济遇离以阴处阴既远于阳而应承乘又皆
 阴也传所谓远实也且变气为未济故为困蒙象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五变涣遇巽本气阴爻变巽长女何以不言女而言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50-0589b.png
 童以处刚正之位而有虚己之志者也三亦刚位也
 然而不当故非五比三多凶五多功也程传云童取
 未发而资于人者也语最精切窃按传云顺以巽者
 顺以本气合三四为坤巽谓变气也以顺德而能入
 所谓初筮之诚此爻实当卦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

 上变师遇坤变师故有击蒙为寇禦寇之象合订曰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50-0589c.png
 二刚皆治蒙者二包而上击击则非养矣治蒙而不
 能养治之适以害之也故曰为寇利禦寇为受治者
 言谓击固无利于蒙然为蒙者能资其刚严以禦邪
 妄则上之击蒙又何尝不利乎象传上下顺下谓九
 二上谓六五能顺下而受其包亦能顺上而资其击
 则二刚皆我师矣窃按上下顺句盖以艮变坤是上
 顺也而以五四二爻合下卦之三亦为坤是下顺也
 合订论其义而此则所取之象也安溪李氏曰象词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50-0589d.png
 及传专言教学盖举其大者爻义则所该者广齐家
 化民教法刑禁无非发蒙之事故纳妇取女刑人禦
 寇连类及之乃所以旁通其义非直以备占词也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
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
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以有孚光三字绝句合订之独见也读此不觉有会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50-0590a.png
 于诚形著及闇然日章之义矣安溪李氏曰需之义
 甚广凡事必宽以居之皆是也而又非优游无事之
 谓故曰居易以俟命又曰修身以俟之学则从容涵
 养以俟其通治则积久渐摩以俟其化皆由此义也
 观此则知此卦次于屯蒙之后之说按九五是卦之
 主爻然必合下之乾方尽有孚光亨贞之义有孚光
 者内之蕴蓄也亨贞者外之设施也当其处坎积而
 为孚乾之积于九五也及乎坎出发而为光九五发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50-0590b.png
 乾之光也处坎则贞以保乾之体出坎则亨以大乾
 之用故曰吉也彖传位乎天位即乾之九五位乎天
 德之意所谓九五合下之乾也正中二字有端拱无
 为气象以言乎需也与下九五爻曰中正二字相连
 者不同往有功者以需而出乎坎则非需而居然乾
 矣是以能大有为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上于天和气缊酿有饮食宴乐之象杂卦传亦曰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50-0590c.png
 需者饮食之道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初变井遇巽井不变其所者也故有恒象文炳胡氏
 谓初九以阳居阳恐其躁急故虽远险犹有戒词其
 实初以阳潜地下自有用恒之象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
小有言以吉终也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50-0590d.png
 二变既济遇离二以刚中乾离一体故曰衍在中此
 即终吉之由故传于下句即不再释此以一句释上
 下文又一例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
寇敬慎不败也
 三变节遇兑兑为泽有需泥之象近坎之盗故曰致
 寇兑以悦德故曰敬慎不败此又夫子补爻词所不
 及处灾在外明指四爻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50-0591a.png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四变节遇兑坎为血兑为毁折需于血象兑上缺穴
 象合订曰卦之为需乾为坎需也坎之险由二阴陷
 阳此众阳所欲决而有待者也至上下之间阴阳逼
 近阳不能复需必争之势也三之寇四寇之四之血
 三伤之也犹坤之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也四为三伤
 则阴不敌阳矣故圣人教之以需需有将就顺从意
 谓当血之时惟有顺从乎阳庶几阳免于险而阴亦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50-0591b.png
 得出于穴两得之道也象传顺以听谓顺而听命于
 阳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五爻变泰遇坤泰交故有酒食之象九五统全卦之
 主故大象小象皆同酒必需酿而后可饮食必须炊
 而后可食其酿其炊可以想云上于天之意此其间
 正有如许休养生息以充适斯民之体如许涵濡薰
 陶以厌饫斯民之心正非宴安可比五惟中正故需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50-0591c.png
 于酒食而无侈汰之心彖合孚光亨贞吉而此独举
 贞吉者以贞尤切于需意故传申酒食贞吉而即不
 言需字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
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上变小畜遇巽上无位需者至此无所需矣故词无
 需字而传曰不当位也巽为倒兑其德入故有入穴
 象下乾健行故有客来而坎险在前巽又以入为德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50-0591d.png
 是不速之客也巽伏故有敬之之义上虽无所需而
 下应九三之阳爻初与二又以类相从健而履险以
 进故虽已无力以出险而借人之力则亦无大失矣
 安溪李氏曰初与二未陷于险而需者也四与上既
 陷于险而需者也未陷于险而需以不入于陷以其
 有贞于不入之操也既陷于险而需以能出乎险以
 其无急于求出之心也
(坎下/乾上)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50-0592a.png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
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
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
入于渊也
 彖传逐句详注甚明刚来得中总注有孚窒六字有
 孚即所谓有实情也有情而窒情不能伸也此讼之
 所由来也惕中本义作得中诸家多作中止中止之
 义与各爻词合盖惕于中道或惕于中心则必止矣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50-0592b.png
 但各卦往来之义似依安溪李氏作虚象说为妥必
 拘拘于自某卦来多不可通耳入于渊者渊深而不
 可测讼而入渊则机械变诈无情而有辞是终讼者
 矣正与惕中者反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水气升天则顺天以泽物既自天而下于地矣则天
 左旋自东而西水右流自西而东卦上天下水其象
 如是是为违行也然当其在天之始则未尝违也夫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50-0592c.png
 天者何理而已矣九四所谓命是也人苟顺于天理
 即合乎人情何至有讼有讼则必违其初念之天理
 可知也及不克讼乃反求其本故曰归曰复即命圣
 人特为探本之论以为己讼而中惕而终无成何如
 谋于始而无讼之为贵乎盖谋于其始自必虑及于
 其终谚云屈死莫告状亦此意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
长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50-0592d.png
 初变履遇兑兑悦则不窒故不永所事兑为言六阴
 爻为小故曰小有言初应四二三合四互离传故曰
 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
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二变否遇坤刚而变柔逋也二本柔位今仍为柔归
 而逋也坤为地为众故有邑人三百户象阳刚虽窜
 而阴位自存为无眚象正与上之褫鞶带之锡对然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50-0593a.png
 则二之与上讼也确矣需讼象词中孚皆指坎之中
 爻乃两卦爻词皆不之及何耶盖象举全卦之德是
 有孚者坎之中爻合乾而言之者也至于需之九五
 一爻止于二为应此卦九二之一爻止于五为应则
 不得以全乾视之矣然需之五应二以上求下为虚
 已以听也此之二应五以下援上为非分相干也德
 既异则其吉凶自殊耳然同一有孚也需何以光此
 何以窒同一坎之中爻也在彼何以需酒食而吉在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50-0593b.png
 此何以不克讼而逋盖需之孚实积于乾所谓周身
 之元气也故有以充说于其体及其出乎坎而积中
 者著矣此之孚则变为否所谓一时之客气也故不
 能浃洽于其中及其不克讼而外来者归矣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
从上吉也
 三变姤遇巽巽以入为德旧德之所入必深食旧德
 象应上而近不与二四比贞象处危地厉象不忘本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50-0593c.png
 而妄有附和以讼为利故终吉也或从王事无成则
 占词也占者不必此卦为此事故乾五爻皆言龙而
 三爻言君子以发其例此六爻皆言讼而于三兼及
 从王事以发其例故加或字别之六三之应上九各
 卦多凶而此独终吉者盖讼之道以刚不以柔二与
 四皆刚而能讼者也初与三皆柔而不能讼者也然
 初则事犹在下故但有口角之微争不至于讼也三
 则在下之上是讼已兴而不可以已矣但三阴柔非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50-0593d.png
 能讼者殆为所讼者也且处于二刚之间下乘刚则
 必为二所争上乘刚则必为四所争而自与上应故
 二四之争三必皆与上为讼矣第三虽处危地为所
 讼而固守其从上之贞不与之争故终获其吉圣人
 随各卦爻之时位而各著其义岂泥于一定之说哉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
不失也
 四变涣遇巽涣散则不克讼矣天水曰讼今变为风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50-0594a.png
 水涣是渝也虽曰渝而实复其本然之命是渝而无
 所失焉故曰安贞也二之归四之复皆惕而中止者
 故曰不克讼春秋传曰吾非力不足也义实不尔克
 也然同一不克而二则归而逋四则复而渝何也按
 二刚皆得中象既谓其有孚似非无情之讼且上承
 六三为近而在所必争者但窒于中止知三为已之
 所必争而不知三为上之所正应而其刚中又自否
 变才非上匹也是为不度德已虽刚而时则在险上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50-0594b.png
 虽亢而身则乘刚势又非上之敌是为不量力夫子
 约其词曰自下讼上故不克讼而逋也逋有逋负逋
 逃二义传特以窜字明之讼而至于窜患可知矣又
 五不求二而二求五故曰患自取也四虽不中不正
 而隔体下争乎三但下有初六之正应则取初之明
 以自鉴故能复即命又处改革之际乾之文言曰乾
 道乃革者也故不克讼而渝也然其归其复则皆同
 故二之词曰旡眚四之传曰不失失字作失足看不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50-0594c.png
 入于渊也乾之四曰或跃在渊此之象曰入于渊盖
 四之多惧如此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五变未济遇离离明故能听讼然岂惟听讼而已变
 自乾来讼之未济亦未济之讼未济六五曰君子之
 光有孚吉今曰元吉中正夫子尝曰大畏民志是则
 使民无讼者乎元吉与大吉微异坤五离二履上复
 初皆言其德之纯也此外凡吉之在天下者多曰元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50-0594d.png
 吉吉之在一人者多曰大吉此卦之五与大畜之四
 有无讼刑措之风故皆曰元吉也(说本安/溪李氏)窃按大吉
 者乾刚之吉也元吉者从来未有之美事今始有之
 之吉所谓元者善之长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
足敬也
 上变困遇兑困者辱也兑又为毁折故有褫衣之义
 就本气言之乾为圜为衣鞶带象为君锡鞶带象为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50-0595a.png
 天一日一周者也终朝象上有三之正应为讼得胜
 而受服象上无位而其道穷穷则变为三褫之象盖
 言一言二数之一定者也言三则数之未定者也经
 书中凡曰三者大概谓其多耳算法数始于一终于
 三六则倍之九则再倍之十则仍为一三为不尽之
 数安溪李氏曰上以刚处上之极讼不可成也而成
 之象之所谓终凶者也士庶之讼止于斗讦进之则
 其争弥大诗曰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书曰矜其能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50-0595b.png
 丧厥功是故名位之争讼之大者二之所以保邑而
 无眚三之所以从上而无成皆守禄位善功名之道
 上有鞶带之荣而曾不终朝昧于三让而进一揖而
 退之义矣窃按传言不足敬者以为纵不至即禠亦
 以争而得不足敬也所以足经之意此武安与魏其
 争帝不以为直丙吉不言微时保护功帝所以大贤
 之欤
(坎下/坤上)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50-0595c.png
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
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
又何咎矣
 卦词虽与五爻词一意然卦词浑爻词切当各玩贞
 正也孟子亦云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已也用师者
 能以已之正正天下之不正有不王者乎以众字本
 义谓一阳在下之中而五阴皆为所以专指将帅言
 而以可王句谓为王者之师合订因语意与象传不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50-0595d.png
 合故谓二以众五以二此五之所以王也以补救之
 然卦词但只说个大概正不必指定为何爻也贞正
 也乃特释之之词即此可见诸卦爻所系之贞必非
 正字也使贞即是正字则此又特特注明其意何居
 乎出师之道在正名与择帅而已名不正则师出无
 名而事不成帅不择则将不知兵而以卒予敌矣吉
 无咎兼承贞与丈人来象传亦如此但世儒因有可
 以王句便谓吉无咎止承丈人非也程传吉而有咎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50-0596a.png
 凡无名之师倖胜者是也无咎而不吉凡声罪致讨
 而不胜者是也读象传当于能以众正句下谓出师
 者但如此即有王者规模矣况又将帅得人以仁义
 行师则师胜而又何过之有若以下四句专指丈人
 则刚中句尚说得去行险句则统论全卦不专指二
 爻矣刚中句为君言则为二刚中而五应之不中制
 也为将帅言则为二刚中而上应九五凛天威也此
 与下句皆当重读而字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50-0596b.png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初变临遇兑坎水流水也兑泽止水也水而归泽则
 无汎滥之失有师出以律之义初六阴柔才弱有否
 臧凶象否臧即失律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
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二变全坤坤之德顺又二以阳爻在众阴间而独异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50-0596c.png
 今变坤则亦众人耳故有中吉锡命之义在师绝句
 中绝句按五爻象传以中行也可知中字当另读程
 传居下而专制其事惟在师则可又云凡师之道威
 和并至则吉也观此则知恃专而失为下之道者吉
 而有咎也不专而无成功之理者无咎而不吉也威
 和即宽严并济宽而不严严而不宽其吉其咎亦如
 此中之时义大矣哉词所以不言正而言中也若如
 蒙引谓如俗说在军中则何以曰吉又无咎乎夫子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50-0596d.png
 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程传发挥甚明合订曰元老
 之猷天子之功也将千古飞扬跋扈之辈一概抹却
 爻词王三锡命见丈人得君之专合订谓师之吉由
 锡命之宠命之锡由万邦之怀此为君言也若为将
 帅言则师之吉以其中而应上承天之宠命耳非敢
 言功也命之锡正以险而顺行怀柔万邦耳不宜肆
 杀也圣人之言无所不包如此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50-0597a.png
 三变升遇巽升有轻进意巽亦有深入意考左氏春
 秋曰彘子尸之本此言在舆而尸其师也三四五互
 坤为舆三之凶由于尸师不尸则不凶故曰或若如
 本义不但或字无着且既曰舆尸又曰凶亦犯复且
 五爻传曰使不当使者主使之谓正与此传大无功
 相證盖大即指九二若泛以甚无功言亦有何谓乎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四变恒遇震恒即常也下卦阳在二上卦变阳在初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50-0597b.png
 有左次之义四之所以左次无咎者不但居阴得正
 亦以其多惧也子路问行军夫子曰临事而惧故耳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五变习坎坎为盗故曰田有禽乃二五皆阳爻便有
 中制掣肘之象象意甚广此则止就本爻而审其时
 义耳执言执之而声其罪也不为兵端以六五之柔
 顺居中言之若卦词之贞则吊民伐罪如汤武南巢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50-0597c.png
 牧野之师则岂必桀纣加兵而始应之乎长子帅师
 即五之应二也弟子舆尸亦以三之志刚处下之上
 有敢进之势四之位近有依附亲信之心五之阴柔
 寡断而所承所乘皆阴有谗象或以三为勇或以四
 为忠必且私委密谕以分二之权如后世用寺人监
 军之类此皆从本爻看出而切著之者也盖统观全
 卦则止有长子帅师象故曰丈人也但论五之一爻
 则既有长子帅师之象又有弟子舆尸象故并言也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50-0597d.png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
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上变蒙遇艮艮为小子艮止故曰小人勿用开国承
 家二句合订以为册命之词说作人君戒饬成功将
 帅之语似非夫子传言乱邦之意合订所以如此说
 者以本义论功行赏之时爵土不及于小人理却去
 不得然语类记朱子他日亦云勿用与小人谋议经
 画耳此意方思得未曾改入本义而安溪李氏谓为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50-0598a.png
 与贤者制治以防前乱与智者图几以遏未萌此又
 开说不拘拘于成功之小人亦未为无见窃按上爻
 居顺之极而顺君者必小人也又所承所应皆阴是
 为小人近君之象夫功高者多忌从来听谗而不能
 保全功臣者多矣故戒其勿用六以阴居阴非能断
 者故但曰勿用也孟子曰恶佞恐其乱邦也然则象
 传之所谓小人固可知矣正功二字概却开国承家
 著师之始终皆以正也安溪李氏曰中四爻皆用事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50-0598b.png
 者则皆有师中之任初与上不当事任故因之以发
 行师终始之道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彖曰比吉
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
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以为全乾之元变坤之永贞此合订之特见也然则
 元永贞者元其永贞也记曰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此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50-0598c.png
 之谓也不宁方来本义所解觉费力且亦将字无根
 窃以不宁者宁不也古人多如此倒装语如诗卫风
 云不瑕有害注瑕何通谓岂不有害于义理乎方当
 如方以类聚之方谓有元永贞之德则不求人比而
 人宁有不各以其方而群聚者耶如此说似妥且得
 群阴相比意五爻词所以通远近而言也彖传既曰
 下顺从则上下应上字须读断只如四爻从上五爻
 上使中之上皆指五言也合订谓为初二三四极是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50-0598d.png
 不得牵上爻在内后夫凶方是说上爻观象传曰其
 道穷也可见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当可冯氏曰地上之水异源同流畎浍相比以比于
 川九川相比以比于海如万国诸侯大小相比而方
 伯连帅率之以比于天子也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象曰比
之初六有他吉也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50-0599a.png
 初变屯遇震屯雷雨动而满盈者也故曰有孚盈缶
 缶坤土也震动故曰来坤众而震起之故曰有他吉
 盖人之初念未有不诚孟子所谓良知也故蒙之初
 筮告讼之初辨明皆是物也有初则有终矣易言诚
 之书也故于此卦初爻郑重言之有孚比之无咎就
 比人者言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就比于人者言初
 为卦始而志刚有孚也自初爻一气贯注于四盈缶
 也可见二三四皆本此初念之孚故终以类聚上比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50-0599b.png
 于五也若上则隔位无初之孚矣无首是以无终即
 一初爻词而诸爻之意已可概见合订曰卦名比是
 现成字爻言比之是用力字初能孚信以比于二可
 以无咎矣而犹不止此也二与五为正应初能孚信
 充实终得同升诸公故曰有他吉终来之吉于初决
 之观此则象传比之初六初字当重读五之刚中失
 前禽是五固以初为远而不期其相应者乃终亦来
 焉故云有他吉也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50-0599c.png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二变全坎上下一坎者由于内卦之变也故曰比之
 自内而夫子曰不自失也然五求二二不求五比之
 自内当云五于外来比之者由于内之二有直方大
 之德也内自守其贞待五之求而应之其吉为何如
 合订以莘野南阳方之是也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三变蹇遇艮为匪人或谓上或谓二与四然彦肃赵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50-0599d.png
 氏曰初比五先也二应也四承也六三无是三者之
 义将不能比五矣此又以不比五即谓所比匪其人
 也意亦佳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四变萃遇兑萃聚群贤以悦其上又坎难遇兑悦盖
 以谨畏之小心而致寅恭之和气此之为贞此之为
 吉欤观象传则爻词外比之贞绝句不得于之字画
 住四以阴居阴得正也近于五而下承坤之顺贵而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50-0600a.png
 不骄也下无应援不植私党也合下之顺以比上以
 人事君也已离顺之体说以道不为佞也位高多惧
 而处坎始若履险艰忧深思远也此皆贞之义也夫
 子特曰比于贤其不比于匪可知然则献可替否所
 谓和也非同也是比之道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
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50-0600b.png
 五变全坤上下大顺可谓无为而天下治矣只显比
 二字概却洪范无偏无党一段议论王用三驱失前
 禽不勤远略也邑人不诫不事烦言也王道之大实
 写得出详玩之五刚中则光明正大显象五止下应
 二初则在应外矣失前禽象五自刚中非有求于下
 也不诫象五虽与二应然皆中正得位以道相求非
 以私相结正所谓显比也按中字仍属民中者荡平
 正直之王道也皇建其有极庶民即无不会极归极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50-0600c.png
 何用告诫为是上居中而民自化非有以使之而若
 或使之耳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尤所终也
 上变观遇巽以坎之难而巽伏之机深不可测是后
 服而其心携贰者也故曰无首无终合订曰首先也
 其于初爻亦曰比贵乎首先然则有首者有孚无首
 者无孚是抗也所谓后夫之凶终至于败亡而已矣
(乾下/巽上)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50-0600d.png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
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
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夫小畜何以亨亨矣而何以又不雨且彖传既曰行
 又曰未行何前后之词互异也备观先儒所说莫不
 得此失彼矫强附会甚且谓为小人之畜君子其为
 说益详而于理益悖𣕕杌予心而不可据以为安者
 久矣乃今而舍诸家之说独详玩彖传始知夫子已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50-0601a.png
 一一明切晓著不审学者何以多昧焉而不察也夫
 子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是明明谓一
 柔能畜五刚上下阳爻皆为所止而聚之未尝曰一
 阴畜五阳能系而不能固也又曰健而巽则刚得巽
 而非粗厉之刚柔得健而非畏葸之柔是明明谓其
 刚柔相济未尝谓一阴止不得五阳为柔德之不足
 也且曰刚居中而志行则上下两刚居中用事同心
 同德故曰志行未尝以不雨之未行者并谓刚中亦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50-0601b.png
 未遽行必及其成始谓有亨理也惟其刚柔相济两
 中志行故小畜之亨亨以此是其德实足以嘉天下
 之会而无难焉者矣然其所以嘉之会者方尚往而
 未及下逮其志行而其施未行故虽亨而但充之于
 中未即措之于外则小畜之时为之耳文王若曰此
 其上往而下未逮志行而施未行拟其景象如密云
 不雨者然夫其不雨也岂有他哉实自我西郊而已
 然矣膏泽之屯我实为之其又奚尤是故汝坟方兴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50-0601c.png
 孔迩之歌而岐周犹深赪尾之痛明德已先道岸之
 豋而穆穆不已缉熙之敬孟子曰文王视民如伤望
 道而未之见盖观于此卦之词而信其有然也子又
 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
 纣之事耶是时文王正在羑里思有以上格君心而
 下苏民困乃力有未能是故观于小畜之象而自怨
 自艾盖伤之焉夫德自有刚有柔刚大而柔小发强
 刚毅刚也宽裕温柔柔也斋庄中正中也文理密察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50-0601d.png
 巽也岂必小即为阴邪小人而刚之应即谓君子为
 小人用乎卦惟一阴爻而在四位得位也然虽得位
 而在上其气未下行故为密云不雨之象非畜之不
 固而竟不雨也柔未及逮下而刚志自亨如屯之坎
 亦曰云其卦词亦曰大亨贞又曰雷雨之动满盈可
 见尚往者如今时俗以不雨谓为天高是也按后天
 方位下卦之乾在西北上巽为风秦之谚曰长安自
 古西风雨则巽乾应雨也应雨而不雨是非天为之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50-0602a.png
 我之柔德未至也故明夷曰内文明而外柔顺文王
 以之使柔顺之德圆满具足如地天之泰则不惟刚
 之志行而柔之施亦行故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
 交而其志同是则其亨为时措之宜而非仅充实之
 美也已易酌曰本义以为文王演易于羑里视岐周
 为西方故曰自我盖引咎责躬愧其不能和二气而
 布德泽于天下也极得文王心事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50-0602b.png
 程朱传义仍以系扰不久为言后儒皆因之窃玩风
 行天上四字似谓风行于天之上则云气往来卷舒
 天之文也故君子则之以懿其文德世所谓风度风
 采等说义实本此大象多别发一义不与卦词相蒙
 此亦不必曲为之说也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初变重巽易对往则言复如泰之九三曰无往不复
 是也乾性健往变巽之伏似竟为巽所畜矣然乾之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50-0602c.png
 初自有潜象则其复也亦自由其道耳非巽为之也
 故曰何其咎传曰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二变家人遇离乾而明则行止不失其正又家人一
 体相连者也初既复自道则二亦随之而复故曰牵
 也亦不自失即从初爻说来词未言及中义夫子特
 为补备之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50-0602d.png
 三变中孚遇兑之毁折乾健行者也能行莫如舆健
 行而遇毁折有舆说辐之象上卦巽巽多白眼兑为
 倒巽乾变兑与上卦为两巽相向有夫妻反目之象
 三四比而隔体何谓为夫妻盖兑为悦为口舌夫相
 悦莫如夫妻而以口舌致怒日相见而不相视者亦
 莫如夫妻故取此象蒙引曰辐车轮之轑輹车上伏
 兔也按此则辐所以持轮輹所以转轴脱輹则舆离
 轴自止而不行也一举舆于轴则行矣脱辐则轮坏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50-0603a.png
 不可行是久住也三四近而相悦且志欲上行而四
 之柔止之不能行也故曰舆说辐又乾健已极果锐
 而暴故曰夫妻反目此阴之强畜其阳如妇之强畜
 其夫者也夫强畜者非必悍妻之谓即如诚之未至
 而遽畜其欲者皆是此六四之所以有孚而能畜也
 如文王为纣所拘之类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四变全乾上下一气故曰有孚巽为风风之为物也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50-0603b.png
 阴伏而凝结于内阳入而散之人身之易凝结者为
 血今变乾则凝结者散矣是血去也四多惧凝结既
 散则忧惧亦已故曰惕出血去惕出自旡所咎传以
 为上合志者四虽为初正应然初在下善潜已非四
 所能止而聚之则必合五斯可以得志所谓不获乎
 上民不可得而治者也如文王之不得乎君即无以
 泽下者是
九五有孚孪如富以其邻○象曰有孚孪如不独富也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50-0603c.png
 五变大畜遇艮变阴而下比四故曰有孚而本气阳
 也与初二三上原属一气则不独五孚四亦将合众
 阳而皆与四孚故曰孪如是四之能畜惟五之力故
 曰富以其邻阳刚为大大者富也变小畜而为大畜
 故曰富也传曰不独富正言其能聚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
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上变需遇坎水雨象需不进处象巽为长女妇象变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50-0603d.png
 坎险贞象坎为月在天之上月几望象上处穷位而
 变需不进故征则凶也夫乾天之上有四柔之得位
 有五刚之得中阴阳和矣所谓德也阴阳和而有不
 雨者乎上虽无位而以阳刚临于德之和者之上其
 所处有不安者乎然阴虽资阳以成膏雨之功而变
 坎者阴则已骄矣妇之贞恐未免于厉也上虽藉四
 五以获居处之安而变坎者阳为所抗矣月之盈恐
 未免于亏也当此时而犹可以征乎君子征凶者惟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50-0604a.png
 君子能有所疑而不进而非所论于小人也尚德载
 乃爻词自释上句文义传又加一积字则并下乾之
 义亦该之有所疑又传释君子二字之义此则圣人
 教人之微意也易酌曰盖周公曲体文王之遇之心
 而系词也尚德载即文王之阴行善也月几望即文
 王之三分有二也但以分言则曰妇曰月以德言则
 曰君子若贞厉若几望若征凶皆状文王以服事殷
 之心也先儒云文王志在明夷道在小畜其谓此乎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50-0604b.png
 此说妇贞厉月几望亦有义可互玩也
(兑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
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履者礼也礼之为体极严丝毫踰越即蹈干名犯分
 之愆而为国法物议所加故惟循礼而行不敢踰矩
 逊以出之无少乖戾则无所伤矣以卦体论兑为少
 女柔之柔也乾为纯阳刚之刚也以至柔而蹑至刚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50-0604c.png
 则兢兢小心自无尺寸之失以卦德论乾天理也天
 理在前而不心慕神追则违天违天者不祥兑以说
 应之则顺天而无不通故有履虎尾不咥人之象故
 曰亨参义云乾体刚健非专为暴者象之以虎所以
 极言和悦之无患也按系词大传云履和而至又云
 履以和行可知此卦最重兑悦上乾行也下兑和以
 行也杂卦亦云不处不处即行也以明即和即礼即
 礼即和非无和之礼亦非无礼之和故无不可行也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50-0604d.png
 此即论语有子论礼之注脚彖传止说而应乎乾一
 句说卦词具足无馀下刚中三句特以易最重五爻
 而此卦九五刚中得位卦词却未显及至五爻又止
 即本爻而系之词非全卦之意故夫子特发于此其
 实即从卦词看出亦非补卦词之不及也和说以行
 故不疚所谓光明也者见礼出于说凡委曲烦重之
 数无一不本乎人情体之信达之顺光明洞达明著
 而不可掩者也光明从不疚来不疚从中正来上九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50-0605a.png
 视履考祥即内省不疚之谓而象传独指九五者盖
 全卦之义统著于五五者君也事固统于尊且有德
 有时有位操制礼之权者也说而应乎乾者下寡过
 也为下不倍也履帝位而不疚者上寡民之过也居
 上不骄也二语可括后半部中庸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初变讼讼有孚窒者素履之往率真以行全无虚假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50-0605b.png
 有孚也朴悫无文词不达意窒也礼失而求诸野故
 曰旡咎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是以初为素履传曰
 独行愿者仲诚张氏谓为下民朴率心之所愿则行
 之不讲于仪节不谋于他人其说极是初无应故曰
 独行其志愿即志也如四爻志行之说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

 二变旡妄遇震震为大涂故曰履道旡妄故坦坦坦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50-0605c.png
 坦者夫子所谓中也幽人亦不尽指泉石隐遁之流
 凡贤而未仕者皆是中不自乱以中字概履道坦坦
 句不自乱即贞吉惟其中故能正而吉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干大君
象曰𦕈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
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三变全乾玩传不足以有明二句意重在𦕈与跛故
 曰位不当今解多重视履失其旨矣
卷三 第 47b 页 WYG0050-0605d.png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四变中孚遇巽愬愬虽非和然兢兢守礼久则相安
 故不曰吉而曰终吉夫子曰志行也同一履虎尾也
 然卦词与爻词异三爻与四爻之词又异盖即全卦
 而论之说而应乎乾其履虎尾则雍雍而率循乎礼
 者也三则兑之乾矣兑毁折有𦕈跛象乾强健有能
 视能履象兑为口有咥人象乾三志刚而上行其履
 虎尾则行行而侵犯乎礼者也四则乾之巽矣巽进
卷三 第 48a 页 WYG0050-0606a.png
 退不果位又近而多惧有愬愬象其履虎尾则兢兢
 而谨守乎礼者也三之咥人踰礼则干分干分则犯
 法圣人恐人不明乎此也又指明其象曰此武人之
 为于大君者夫为于大君则非自私自利可知而武
 人为于大君则非循循尽礼又可知岂惟韩彭之不
 学道谦让功名不终即李临淮之抗命不赴霍子孟
 之不学无术皆是也故夫子曰位不当也然则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为臣子者苟有一毫之专擅苟有一
卷三 第 48b 页 WYG0050-0606b.png
 毫之不禀承即干名犯分而罹于法虽逃当时斧钺
 之诛而必不能免后世清议之及吁可畏也哉
九五夬履贞厉○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五变睽遇离此爻说者各异合订亦从安溪之说盖
 因卦词履帝位不疚及象传位正当之语故云也窃
 以卦词为全卦之爻不变者言而爻词则为本爻之
 变者言既已变矣则为履之睽而非履也履以和行
 而本气则刚变气则乖合刚与乖此又安得与卦词
卷三 第 49a 页 WYG0050-0606c.png
 一例而论乎且五以中正得时得位操制作之权有
 履贞象以本气言刚而无正应则说之气未通有夬
 履象以变气言二女不同居则睽之势正盛有贞厉
 象此等威极严君尊臣卑之际故曰位正当也位不
 当者无时无位而作礼乐者也位正当者有时有位
 而作礼乐者也此礼之体非礼之用也至上九则礼
 制已定行于天下而小大由之矣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卷三 第 49b 页 WYG0050-0606d.png
 上变全兑所谓礼之用和为贵也夫道之不行由于
 不明履之不疚以光明六三亦言履先言视上爻亦
 言视履上多凶而此爻独大善无戒词者盖上为事
 之终此制礼后天下行礼之时也又以刚变柔为兑
 礼以和行又与六三正应上下相观为戒故曰视履
 考祥又曰其旋乾变兑先后相因说而应乎乾健以
 行其说上下两兑回环相顾此祥之终又为彼祥之
 始岂不为无穷之吉夫子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此
卷三 第 50a 页 WYG0050-0607a.png
 则礼陶乐淑教化行而风俗美非一人之庆天下从
 来未有之庆矣故曰元吉也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
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
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彖传不烦详说第就卦词而赞叹之令人恍然于唐
 虞之盛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此即举直错枉能使
卷三 第 50b 页 WYG0050-0607b.png
 枉直之意犹地道然地岂有恶乎以天道去来为善
 恶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
 财成者如田里树畜天地本有此道而不能自成者
 是矣君不财成则阴阳不遂其交通之气而民无所
 利用辅相者如礼乐刑政天地本无而宜有不可不
 补以助之者是矣君不辅相则刚柔无相调和之气
卷三 第 51a 页 WYG0050-0607c.png
 而民不能相安左佐也右佑也佐以助其用佑以导
 其行(说出仲/诚张氏)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初变升遇巽升故征与二三同气故以其汇乾之初
 有潜象似非征者然本气健而变气升与四应夫子
 特申之曰志在外则固其进而有为者与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
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卷三 第 51b 页 WYG0050-0607d.png
 二变明夷遇离明夷自晦离为大腹故包荒利艰贞
 故用冯河内文明故不遐遗外柔顺故朋亡冯河自
 本义以来皆以果断刚决为说窃疑当是担当之意
 盖二贤位世运之泰皆贤人以天下为己任者致之
 也冯河者不假舟楫徒步以涉二爻阳变阴合三四
 为坎坎河象二应五必历坎济河象二中正不倚冯
 河象想见贤者处危疑而不惊当大任而不惧只身
 独力撑持世界光景夫天下之水惟河为最大亦惟
卷三 第 52a 页 WYG0050-0608a.png
 河为最险人臣当大任处大难而思所以济之莫过
 于任贤使能然非有包荒大度则且分立门户弃其
 疏逖而䁥其亲近偏私不公如此而又何济之有此
 秦誓所以思休休有容之一个臣也看来包荒数句
 一意说下不分作数项故夫子直举上下两端曰包
 荒得尚于中行夫九二之才一中字概之圣人言语
 简而该岂必于此琐琐胪列为正以此卦小往大来
 正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若君子于此不包荒则
卷三 第 52b 页 WYG0050-0608b.png
 小人无所容势且激变成祸东汉之末宋之元祐绍
 圣间可见也今以泰之二爻阳变为阴适有此义故
 圣人特为发之先儒曰正当泰时而曰用冯河忧盛
 危明之意然九二所以致泰者也安溪李氏曰当方
 泰之正中在上交之主位有刚中之实德为群阳之
 所宗故于此而备言安上顺下长君子消小人之道
 也窃按包荒四句若分作四项说九二之才便不切
 泰卦之爻词盖此卦只重上下交君子与小人消长
卷三 第 53a 页 WYG0050-0608c.png
 之际耳不曰以中正而曰得尚于中行尚上也指六
 五言其以中应中而其德得达于上也即书之元德
 升闻意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福○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三变临遇兑本气为一平象变气为一陂象又兑为
 毁折故曰无平不陂临之卦词八月有凶传曰消不
 久此爻在乾之上以阳变阴长极欲消正符此义合
卷三 第 53b 页 WYG0050-0608d.png
 订曰勿恤其孚作两句读谓勿恤也其将孚乎孚则
 格人亦格神故曰食福窃按传曰天地际三字正以
 乾之终即坤之始以为上下交关之际也本义谓泰
 将终而否欲来又以四爻为已过中泰已极故三阴
 翩然而下复夫合坤乾而为泰合乾坤而为否未有
 以下乾为泰上坤为否者也亦未有以下坤为否而
 上乾又为泰者也若以九三为泰极则亦将以六三
 为否极乎而上六之城复于隍上九之倾否又何以
卷三 第 54a 页 WYG0050-0609a.png
 谓之故无往不复止可曰阳极则阴生往者将来也
 不可曰泰极而否欲来也三未陂而忧其陂上则陂
 果至矣以其与上爻交故有此义盖本气与上应有
 艰象其变气为兑悦处艰而说有贞象艰而贞勿恤
 也贞其艰其孚也兑之时为秋西成得食之候其下
 则坤万物皆致餋焉故曰于食有福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
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卷三 第 54b 页 WYG0050-0609b.png
 四变大壮遇震顺以动有翩翩象不富夫子曰失实
 本义曰阴本在下在上为失实翩翩非一鸟飞也翩
 翩不富则皆失实矣大壮卦词曰天地之情可见故
 曰不戒以孚初与二一气四与五一气否之四亦曰
 畴离祉则言四皆兼言五也中指五言五之心愿下
 交故以其邻皆来交也五能以四四不能以五君有
 权也四虽应初而近实比五近臣无私交也故四曰
 中心愿而五曰中以行愿心有所愿而欲至故翩翩
卷三 第 55a 页 WYG0050-0609c.png
 愿之所至即至之故归初曰志四曰愿愿即志也二
 曰行五亦曰行故四之以其邻即初之以其汇五之
 归妹即二之得尚后世尚主之说实本于此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

 五变需遇坎需饮食宴乐者也五以君求贤代己以
 理天下故能旡为而治仲诚张氏以尧之嫔虞为说
 历来虽无明證然千古上下交而其志同无有如尧
卷三 第 55b 页 WYG0050-0609d.png
 之于舜者千古天地交而万物通亦未有如唐虞之
 际者则信非此不足以当之矣帝乙归妹止为下交
 者说一样子非爻象也以祉元吉乃象如讼五之元
 吉是也是以夫子但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而不举
 帝乙为言矣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
隍其命乱也
 上变大畜遇艮其卦传曰能止健则乾刚之性有所
卷三 第 56a 页 WYG0050-0610a.png
 不及矣故有城复于隍等义以阴阳往来论之上之
 阳来居于初下之阴往居于上是为蛊蛊者坏也坤
 为土又泰极则否一反易此之上即彼之初城复于
 隍象坤为众遇艮止勿用师象坤为邑遇艮命令不
 出四境自邑告命象不知其泰之已极而安然不知
 变计曰贞故吝传曰其命乱命者理也城复于隍高
 者卑矣本为泰反成否理之不得正者也非理有不
 正人所以处泰之理非也勿用师承平日久人不知
卷三 第 56b 页 WYG0050-0610b.png
 兵也自邑告命溺于宴安政出房闼也贞吝不知其
 非而自谓泰者也城复于隍言泰极之时势下三句
 言泰极之情景而泰之为否只在上一句故象传但
 举此为言
 此卦全讲交气彖传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
 志同二语不但解卦词并且统括诸爻盖分而言之
 初即四四即初故初曰以其汇四亦曰以其邻初与
 四之上下交也二即五五即二故二曰尚五亦曰归
卷三 第 57a 页 WYG0050-0610c.png
 二与五之上下交也三即上上即三故三曰复上亦
 曰复三与上之上下交也合而言之上既复而无位
 矣三为天地际则自三以下为天之气下交于地也
 自三以上为地之气上交于天也然初与四曰志曰
 愿则交而未交也二与五皆曰行则志交而果交也
 故曰其志同也
 
 
卷三 第 57b 页 WYG0050-0610d.png
 
 
 
 
 
 
 
 易翼述信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