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释遵式 (自动笺注)
觀世音持驗紀下
**宋釋遵式
台州葉氏。
其母䖍禱於古觀音而生師。
薙髮
先於禪林寺習律。
繼入國清。
燃指普賢
前。
誓傳台教
高行苦。
名冠二浙
博習教觀。
專志
養。
力行般舟三昧
以九十日為期
苦學嘔血
道場中。
兩足皮裂。
師以死自誓
一日忽如夢中
見白
觀音
垂手指其口。
引出數蟲。
又指端出甘露注口
中。
服之身心清涼
自此宿疾頓愈。
出懺。
頂相高寸餘。
雙手下垂過膝
聲如洪鐘
皆與舊異。
眾咸嘆仰之。
創下天竺寺數百間。
光明懺堂。
每架一椽一甃。
大悲呪七遍
三經𡨥難。
火皆自滅。
願力堅固
致也。
弟子百餘。
學徒千數
宗淨土勸人。
淨土
決疑行願二門
淨土懺法.金光明觀音諸本懺儀
公元1032年
行世
天聖十年坐逝。
年六十九。
眾見大星殞於靈鷲
峰。
時號慈雲懺主
(出蓮宗寶鑑)
**宋范文正公仲淹
寓居蘇州
母亡三七。
夢泣告曰。
陽世造業
泰山府君所羈。
受罰不堪
吾兒素孝。
乞誦金剛般若一藏
救拔母罪。
驚哭而醒。
齋沐
緇流玄墓山
諷經七日。
禮懺將滿。
又夢母曰。
至誠禮誦
白衣大士降凡
持經半卷
今母不但
消罪。
得生天矣。
明辰。
兒入經堂詢之自知
宜以厚
䞋叩酬大士
言畢而去。
公明旦備䞋。
拜謝眾僧。
因問
眾中持經半卷者為誰。
眾俱失色
答曰。
禮經典。
字不遺
豈有只持半卷之事。
旁有一僧從容告云。
眾念經。
山僧倚立點看
至第十六分。
大人至拈
香。
便歸厨作務
承問
敢以直對。
公即稽首下拜
奉䞋禮。
僧言。
莫莫
騰空不見
緇俗無不瞻仰
公因
是創莫莫禪堂
以紀靈異
至今不泯
(出金靈應)
**汴京張慶
祥符中為司獄
常以慈慎自持
晨興
除濫穢。
暑月尤勤。
飲食湯藥臥具
必加精潔
每戒其
徒曰。
不幸罹於法。
我輩若不憐恤
受罪何從
訴耶。
生平持誦法華經
每遇重犯就戮
必為齋素
一月乃止。
甞教獄囚
有罪自認
毋誣良善
以重
巳孽。
妻袁氏。
年四十八染疫死
三日忽甦。
曰。
我始至
一穢所。
思得清涼處。
忽見白衣大士謂曰。
不當
此。
尚未有嗣。
汝夫多陰德
子孫有興者。
乃以手
公元1033年
之而出。
遂得甦。
明年生子
亨官三班借職
慶年八
十二。
無疾而終
六孫皆顯仕
(出感應篇傳)
**京師人翟楫
湖州四安鎮
五十無子。
觀音
䖍禱。
其妻方娠。
白衣婦人
以盤送一兒
姿甚韶秀
欲抱取之。
一牛橫隔其中
不可得
既生男。
彌月
育。
又禱加虔。
有聞其夢者告楫曰。
子嗜牛肉
豈為是
歟。
悚然
遂誓舉家不復食。
仍夢前婦人送兒至。
生男。
後貴顯。
克復按。
大士送兒。
竟為一牛作梗
豈大
神力不及一牛
實其人之善福力
不敵惡業力耳。
究竟悔禍
而卒得子。
大士慈悲靈顯更奇矣。
洗心改過
承受救度之地也。
(出轉劫輪)
**溧水俞集
宣和中
赴任興化
挈家舟行
淮上
蚌蛤
舟人日買食之。
集見。
買放諸江。
偶見一筐
重。
眾欲烹食。
倍價償之不可
遂寘諸釜中
大聲
從釜起。
光焰上騰
舟人恐。
視之
一大蚌裂開
殻間
觀世音像。
傍有兩竿
相好端嚴
衣冠瓔珞
葉.枝幹
皆細珠綴成。
舟中皆誦佛悔罪
取殻歸
供奉焉。
(出感應篇傳)
公元1148年
**宋紹興戊辰三月史越王浩
初為餘姚
鄱陽
休甫
潮音洞參禮觀音大士
心求靈應
初寂無所
賭。
晡時再至。
一僧指曰。
巖頂有竇。
可以下瞰
扳援
上。
顧瞻之際。
忽現瑞相
光照耀。
眉宇瞭然
將暮。
老僧來訪
云。
公將自某任。
清要
太師
一個
結果文潞公
他時宰相
官家用兵
切須力諫。
二十年後。
興公相見于越
辭去
出門失所在。
公元1168年
乾道戊子
以故鎮越
一夕
道者神貌清異
稱與
丞相有舊
閽人不肯通。
乃索紙大書云。
黑頭潞相。
重添萬里風光。
碧眼胡僧。
曹共一宵清話
擲筆而去。
浩大驚異
令追之。
遍覓不見
回憶補陀往事
悟道
人即昔日老僧也。
宋淳熈末
建昌走卒楊亮病。
兩吏持符追巳。
亮與
之俱出。
到官府。
王問。
生時有何功德
對曰。
身供趨
走之役。
每遇差使
不敢違程限。
王曰。
不問此事。
別有
陰隲
亮始悟為冥司
曰。
但念得觀世音經。
又問。
誦經
曾行若何善事
對曰。
小人那得一善可稱。
但知
本分
不害人耳。
王命檢籍。
如所言。
遂得再生
(出善餘堂
筆乘)
建寧人賴省幹之卜。
天下知名
素挾妖術
殺人
鬼。
常於浙中覓十餘歲童女
養以供用
其母喜誦佛
書。
女隨之習念心經
嗣此女當輪祭。
沐浴裝飾
納空
室中
鎻其戶而去。
自分必死。
一心誦經
夜半
覺有
物自天窓下。
燁燁然。
怖甚。
急念揭諦呪。
女口中忽
有光出。
此物逡巡
進復却。
良久中光漸大。
出射
此物。
鏗然有聲
仆地
其室近街。
值夜巡卒過。
大叫
殺人
卒報所屬
率眾破壁取女
見一大白蟒死矣。
賴及家人
鞫問伏辜
黥配海外
籍其家。
今為詹安撫
居宅
(出談藪)
**宋張孝純
有孫五歲
不能行。
或告之曰。
淮甸間。
農夫病腿足甚久。
但日持觀世音名號不輟
遂感觀
示現
因留四句偈曰。
大智發于心。
于心無所尋。
一切義。
無古亦無今。
農夫誦偈滿百日
痼病頓愈。
孝純遂教其孫及乳母
齋戒持誦三月
步武如常
兒患腿足者。
誦之皆驗。
(出筆乘)
**宋李郡君
素著賢德
老嫗李氏
持珠至其家求售
既去。
珠遺於地。
郡君收之。
怪嫗久不來。
一日復至。
瘦削
大異於昔。
郡君詢其故。
曰。
向所貨珠。
歸途
去。
原主不時逼索
傾家不能償補
憂鬱成病
不能
起。
郡君曰。
當時遺此。
即取還之。
喜出望外
祝謝
不巳。
郡君感疾垂危
青衣人驅車出野。
至一
官府
見兩偉人巍然上坐
引問姓氏
郡君方知為冥
司。
平日素持大悲呪
默誦之。
堂廡搖動不巳。
左右
驚怖欲仆。
偉人立語曰。
勿誦。
放汝還矣。
吏持簿書
至案。
偉人問曰。
記得還李嫗珠事否。
郡君曰。
有之。
偉人執筆曰。
增汝壽二十年。
一人曰。
太多
執筆
者曰。
婦人不愛珠寶昧心貪財
為難事。
況有持經
功德乎。
即命青衣人送還
郡君升車
至門而入。
其尸臥帳中
家人環泣
忽然驚醒
疾亦遂痊。
後果
公元1150年
二十年卒。
(出感應篇增註)
**宋都官員外郎呂宏妻吳氏
夫婦齋戒清修
曉悟
佛理
吳虔事觀音有靈感。
每於淨室
列置瓶缶數十
水注滿。
手持楊枝誦呪
輒見觀音放光瓶缶中。
病苦飲水多愈。
呪水
積歲不壞。
大寒不凍。
世號
觀音縣君
有二侍女
亦修淨業
一奉戒嚴苦。
或終
不食
日飲吳所呪觀音淨水一盞
巳而忽見
菩薩在目前。
三年往生焉。
(出龍舒淨土文)
**德興縣董母李氏
普門品三十餘年。
後入冥。
觀音垂手引之。
光明如晝
云。
爾數巳盡。
有善根。
相授
豁然而甦。
(出法華感通)
**宋吉安王氏女
日誦觀音普門品
彌陀金剛諸經。
念佛求度。
母死既殮。
流血淋漓
女誓云。
若我孝心
穢氣不作
言訖
即止
後父繼室
同修淨業
終請僧說淨土觀法
忽索衣。
吉祥而臥。
觀音手
執幡
寂然化去
(出徃生集)
**宋鄭氏
錢塘人
日課觀音經
念佛不輟
後病中索浴。
浴畢西向坐。
家人云。
磬聲乎。
淨土諸聖且至。
合掌喜躍曰。
菩薩來。
觀音手金臺
如來接我
登座
奄然而寂。
(出徃生集)
**宋倭使
入貢
船泊補陀洋。
觀音靈異
欲載本國
臨行風浪大作
滿洋開鐵蓮華
不能前。
倭懼而還
之。
故名蓮華港。
中宮王貴等。
奉旨齎送華幡.寶香
詣山。
心竊自疑云
汪洋巨浸中。
菩薩安在
皆人自妄
信耳。
解維
滿海生鐵蓮華
風濤洶湧
不能行。
人望號呼叩頭
風浪稍平。
輒有白牛
隔山浮至。
食其華。
舟始可移。
巳而牛返水際
化一白石
至今
焉。
蓮華亦名石牛港
公元1276年
元至元十三年
丞相伯顏
江南
部師哈唎歹。
來謁潮音洞下。
無所見。
乃張
弓引矢。
射洞而去。
登舟
滿洋復生蓮華
大驚
怖。
率眾羅拜悔謝
俄見白衣大士
童子像。
示現
端。
明洪武初
海上居民
靈異見少矣。
然湯公
公元1423年
和。
舟至沈家門
猶見浮一金鉢盂焉。
永樂二十一年
十月十九日
潮音洞白衣大士
龍王龍女等隨之。
辰.巳時
開長眼。
面帶煩惱
午時
紫色身。
面壁
時。
善財巖外。
白衣金冠菩薩
坐紅日中
正統二年
公元1437年
二月十九夜
寶珠
放大光明
相傳如此類神應非
一。
(出觀音感應)
**平江僧惠恭
翻胃
不能飲食
夜夢一貓入腹。
此病日甚
食魚
自知業報
發意誦觀音菩
薩百萬聲。
日持大悲呪百八遍。
後復夢至山中
遇道
人曰。
吾與汝藥。
俄有青衣童子
一雞至前。
貓自僧
口躍出。
徑入籠擒雞。
驚覺
病頓愈。
(出報應錄)
公元1301年
**元大德五年集賢學士蓬山
奉旨𨤲祝。
潮音洞
觀音大士相。
彷彿洞壁間。
次至善財洞
童子
現。
頂上瑞雲中。
復覩大士
寶冠纓絡
手執楊枝
護法
神衛翼其前。
張率眾作禮。
良久漸沒。
(出觀音感應)
**南京大寧王玉
公元1265年
年踰四十無子。
至元二年乙丑
友人馬公家神前。
白衣觀音經。
問。
此經何來。
公元1380年
馬云
庚申春
大軍南還
擄帶南人
止宿本家
遺下
公元1387年
去。
取回
專心持誦不怠
丁卯歲四月十四夜
岳母
劉氏夢白衣人
戴金冠。
一童子來曰。
吾與汝送
聖奴來。
劉氏接抱。
恍然而寤。
明日巳時
妻張氏生一
男。
神氣聳秀
果有白衣之異。
名子聖僧奴。
夫婦
發願刊施五百卷
以酬抱送之恩。
公元1590年
萬曆庚寅
袁公
了凡刻祈嗣真詮載此經。
云。
經呪原出大藏
名隨心
陀羅尼
受持者。
一切祈求悉令滿足
求子
持誦
經。
往往白衣包之驗。
靈應甚多
具載
(出白衣經紀驗)
**元陶氏十六娘
常熟徐村人。
年二十六。
寡居無子。
淨土
恒持觀音普門品
忽夢白衣人
手挈白蓮
一朵與食之。
後心神頗異。
嗣裝一小閣。
西向
彌陀經。
念佛三年
見佛現光明
經函上有火團。
彈子大。
氏恐燒經。
手撲之。
乃得舍利一顆
終時化佛
來迎。
別眾而去。
(出淨土善人咏)
**明成祖
公元1417年
永樂十五年秋九月十二日
欽頒佛經至大
報恩寺
是夜寺塔舍利如寶珠。
十三日
五色
毫光
卿雲捧日
千佛觀音菩薩羅漢
妙相畢集
續頒
佛典
淮安給散
又覩五色圓光
彩雲滿天
雲中
菩薩羅漢天花寶塔.龍.鳳.獅.象。
又有紅鳥白鶴盤旋
飛繞。
群臣上表稱賀
上大嘉悅
(出皇明通紀)
**溫州醫僧法程
字無枉
少瞽。
百端治之不愈。
但晝
夜誦觀世音名號
如是十五年
夢中菩薩呼之使
前。
若有物縶其足不可動。
菩薩嘆曰。
前世灸師
損人眼。
今生當受此報。
吾憐汝誠心
當使衣食
足。
遂探懷中
寶珠滿手與之。
既寤。
醫道大行
衣鉢
甚富。
後享高壽
(出唐冥之醫勸)
公元1638年
**明崇禎戊寅揚州垂髻
北遊
道經宿遷
偶患脇痛
四醫不能治。
展轉號呼
不飲食者三十餘日。
一晚。
人謂曰。
平日講演經論
每勸人稱念觀世音
可以
救苦
今染此篤疾
何不皈命大悲
以求自度
昏憒
間。
聞言有省。
急命具香燭
高聲觀音號不絕口
四更
聲忽寂然
眾驚。
氣絕矣。
啟門視之
髻正鼾睡
午後忽呼曰。
我饑甚。
速為具飯。
食畢。
即能起行
眾驚
問。
何緣得愈。
髻曰。
我初稱名時。
痛如刀割。
久之空中
忽現祥雲
觀音瓶中甘露
灌我頂門
清凉沁骨。
汗流如水
因而熟寐
霍然矣。
眾咸合掌讚嘆菩薩
之應如是
**吳江縣吳璋
公元1423年
十一歲喪父。
母陸氏。
永樂癸卯
以孀
公元1426年
婦選給內廷
宣德丙午
親王分封廣東
璋往覓母。
舟中觀世音像。
日夕哀禱。
願必見母。
繼患痢。
昏憒
中猶呼母不置
僧蘊空
調理得生
及抵廣。
王巳
江右饒州矣。
奔馳沙磧
兩足俱裂。
野寺廊間。
道人
施藥敷好。
一日過嶺。
蛇嚙其足暈地。
復見前
道人
以藥塗之而愈。
投宿孤村
婦人薦寢
曰。
半死枯籐
豈有春意
力拒之。
出門雪深數尺。
前進
古廟憩焉。
又見前道人
慰之曰。
為毋忘軀
鐵漢也。
不負苦心
見母在即矣。
出餅與啖。
明尋路而行。
至饒。
王府
母果在。
璋屢啟乞終養
不允
乃就府東一室
中書思親二大字。
旁貼云。
里尋親。
歷百艱而無悔
一朝見母。
九死以何辭。
賢之
允其請。
母子終得相見
人謂璋孝思所感。
大士變化護持之力。
亦彰彰矣
(出鞭心錄)
**明正嘉間滇南廷璋
字玉宇
淳朴
與人相對
善笑。
人犯之亦笑。
治家不計生產有無
不識衡量
雅好施。
有則散之貧者。
晨起
必虔誦觀音經
暨金
剛.彌陀一卷
欣然自得曰。
吾豈藉是為行資哉。
不離日用
不涉貪愛
庶幾如是而巳。
晝寢疾。
胡僧入室
合掌作禮
不見
家人憂之。
謂翁且逝矣。
俄疾愈。
年八十七。
清明日掃墓
祖考還。
謂婦唐
孺人曰。
彌陀迎我
觀音.室利亦至矣。
明日曰。
觀音
食我一芉。
謂我勿茹葷
五日
西行也。
自是每食
一粥一蔬。
至期沐浴整冠。
令子弟誦如來名號
自誦
經。
端坐而化。
翊日
香潔如生
(出金靈應)
**明劉谷
黃州人
𨽻虎賁左衛軍。
甞從大監鄭和
使
海外諸番國。
舟經大海洋。
劉忽失脚墮水。
時風帆迅
駛。
不可救援
和令人升桅竿望之。
遙見一人隱隱
波濤中。
相去數十里。
咸謂無復生理
須臾
劉追及
舟。
舟中人大喜。
速以物引上。
大魚長丈餘。
然而
去。
人皆異之。
劉曰。
此魚載我至此
將沒者數次。
魚輒
鬐鬣負起。
故水不入口
舟中人問。
爾平住有何
果。
致得此報。
劉云
但念觀音經耳。
(出善餘堂筆乘)
福州南臺寺。
觀音像。
將毀其舊。
塑工林翁。
求歸
事之。
後數月。
操舟入海。
舟壞而溺。
急呼觀音曰。
我甞
菩薩
菩薩不救我。
語訖。
身便自浮。
得一板乘之。
驚濤自天。
約行百餘里。
隨流入小浦中
遺物一笥
頗有所資而歸。
以為觀音之助。
(出筆乘)
**明沈見泉
游黎里羅重寺。
後殿毀搨。
觀音首頂
箬笠
嘆曰。
菩薩慈悲
與人智慧
某願重修此殿。
吾子孫有一.二讀書者。
足矣
歸謀之婦。
婦曰。
今有米
百石
速易銀。
獨力完此功德可也
不日
棟宇法相
煥然鼎新
其孫堯中.曾孫夢斗。
相繼登第
(出鞭心錄)
**明王應吉
公元1602年
䖍奉觀世音
萬曆壬寅
奉使東行
便道
還里。
痰火疾。
水漿不能咽者七日。
乘肩輿。
循大
河滸
前人失足
顛墮水中
鱗甲之類種種見前
因念。
此類我甞啖之。
今為難矣。
恍惚若有人挾王起
崖上。
赤日當空
觀音大士倚巖而坐。
王以手捫衣
不濕
叩謝
大士謂曰。
家世奉我。
故來相救
但殺
頗多
致有是病。
戒殺即愈
王曰。
承慈力普度
夙心也。
敢不遵命
倐然而覺。
身汗如雨
自後盟心
戒殺
自作紀靈戒殺衷言
誌其事。
(出廣仁品)
**明天台王立轂
公元1606年
字伯無
萬曆丙午鄉薦
夢其父大
中丞公士性。
十年五死植德禳災之諭。
於嘉
三寶前。
誓奉長齋
天台殺.盜.婬.妄四戒
後任
公元1618年
西新淦縣
此事都廢。
戊午入覲
舟次荻港
夜為冥府
公元1676年
所攝。
主者厲聲叱曰。
陽算丙辰八月
至今者。
齋戒力也。
爾奈何棄之。
命取簿以示。
見名下年月皆
有註。
至丙辰八月輒空。
轂覧畢。
叩首曰。
居官不得
不爾
主者曰。
奈算盡何。
命驅入獄
一坐宰官請曰。
試取破戒後事稽之。
須臾肩兩簏至。
皆令文卷
平日偶書
寸紙俱在。
皆有氣騰上
青.白.赤.黑不一色
主者令各撿之。
先撿黑與青成聚。
次撿白聚.赤聚巳。
而青者漸隱。
黑者縮小如箸。
而赤者赫然獨盛。
轂旁
睨赤聚中。
見所刻金剛般若
好生編.社倉卷俱在。
主者曰。
是尚知植德
五官
全其軀命可乎。
乃命抉
其目。
便昏暗無所見。
有人促之去。
一跌而寤。
張目
燈火如剌。
了不可開。
夜夢有人復以釘釘目。
滋甚
遂却醫藥
決意乞休歸里
棄家精修淨業
七月
禮懺幽溪。
夕夢觀音大士
楊枝甘露
其睛。
晨起
豁然見物
兩目復明
後歷遊雲棲.博山
門。
真參實證。
再生者又一十二年。
號壁如大師
(出同生自
記)
**明萬曆間平湖陸五臺尚書
有僕與人爭歐。
傷人
死。
懼而求救于公。
公曰。
殺人者。
國法也。
我堂能狥
情。
為汝求免。
汝在獄中。
專心觀音菩薩名號
年我來赦汝。
其人奉命
時時持念不怠
一年
遇赦
而出。
(出觀音感應)
**吳郡徐明甫
赴舘於楚。
徙家焉。
好學篤行
教子
讀書
素供觀音大士一軸
禮敬甚虔。
子名鑛。
十餘歲
忽遘危疾。
夫妻大士前。
晨夕叩禱。
至七日夜
夢菩
薩告曰。
無憂
子明且可起也。
忽聞有聲震桌上。
而寤。
起視所供大士几前
菓碟諸器俱墜地
之無
一損者。
子口喃喃
微聲喚曰。
菩薩救我。
菩薩救我。
問之不應
天明詢其故。
子曰。
昨夜半。
正憒絕間。
見大
士至臥榻間。
呼男曰。
吾救汝。
乃以水一甌
命飲之。
徹骨
遂舉體得汗而爽耳。
不數日
病果愈。
子成
公元1616年
萬曆丙辰進士
(出徐氏庭訓)
**明萬曆中焦甲
江陰縣
湖廣典史
知事
任三.四程。
泊舟江上
有一南僧。
自蜀江來
附載舟。
不許
僧因吐情告焦曰。
貧僧募金六百兩。
將往
普陀
觀世音建幢樹剎
幸附而南。
此功德誠無量
也。
焦與偕行數日。
忽萌惡念
一夕大風
竟推僧江中。
發其篋。
果六百金。
入私[(索-糸)石木]。
曉起
僧從水出
向前
索命
撫其背曰。
我命巳矣。
金乃十方所施。
終不為君
有也。
自是晝夜現形攪鬧
凌晨起坐
僧巳在側。
且云。
吾巳訴上帝
帝怒。
將戮汝父子
焦憂懼成疾。
坐臥
寧。
所至驛。
遞延僧道薦度
疏中又不敢直書其故。
叩頭懇禱悔過而巳。
逡巡抵家
病益劇。
願將此金作
佛事
禳謝無所不營
而僧時至
必大呼曰。
功德
益。
還我六百金。
南海去。
來從屋上
或走出壁間。
據床附屏。
巳而家人悉見驚走
僉曰。
和尚來。
百計
哀求
僧終不允。
焦歸將一年
僧物.巳物俱巳垂罄。
待斃
一日
亡僧持刺造訪
閽者辭以主人疾篤
僧叱云。
非常客。
必欲見汝主。
救其殘喘耳。
時焦方
伏枕呻吟
妻拏環泣
共覩僧形。
復聞僧通姓名於外。
痛恨云。
索命變幻如此
不如速死。
投身床下
持刀將自殺
家人力抱止之。
而僧巳直闖人室矣。
焦曰。
我人也。
非鬼也。
君屏妻子
當語其故。
眾出避。
公元1615年
曰。
去年遊魂風浪中。
分必死。
倐見觀世音空中
降。
持一引入蘆洲
漁人救脫。
六百金雖為君取。
隨復募化
巳足其數。
今將之普陀
償此宿願
過江
陰。
人傳君病奇怪
恃爾造見
為君釋杯蛇之惑耳。
曰。
幸師不死
金盡無償
奈何
僧笑曰。
吾來並不索
舉家感恩列拜
欲辦衣履相貽。
固却不受
僅享
一飯而去。
使人跡之。
果乘海船往矣。
從此鬼形遂絕。
然焦病終不愈。
數月卒。
生一子。
少有文名
應舉
親喪不能赴。
步于江。
忽躍入浪中以死。
僧歸
南海
聞而嘆息久之
(出感應篇增註)
公元1614年
**明萬曆甲寅歙縣吳奕
隨叔正鵾。
受業臨塘寺。
叩普門大師有省。
遂皈佛法
且晚率諸生持齋
頂禮
西方
奕德尤深敬信
發願大悲五十卷金剛經
三十卷
五月二十九日
琴溪
暴病氣絕
歸臥
於床。
忽言曰。
我乃佛前左護法關。
奕德因悞殺
宿冤
入冥府。
以彼奉佛許經善念
特來護之。
鵾可為念
諷經
候其初七還魂
書經酬愿
藉此功德
怨鬼得
超度矣。
初七日
奕德果甦。
自捧其腰。
連呼跌痛。
叔問
故。
告曰。
浴溪時。
兩人執牌來喚。
遂從往。
心計家人
不及救我。
不若我自念佛
須臾一城
遙望署額
森羅殿
四生司。
四死司。
閻君坐堂上。
持頭鬼無
數。
我至。
奮前歐擊
旁坐一烏帽者問曰。
汝何言。
我躑
無措
默念佛。
笞掠
念佛則痛可忍。
茫然
不省
判官至清水潭洗胸。
五臟
方知前生為將。
悞殺人八百命。
業滿受生
索償不放。
仍赴殿辨理
泣訴王事所致
閻君怒曰。
大辟應烹。
即有火面碧
鬼卒
舁大鐺沸油。
我將投之。
殿前現金光一
道。
幽黑皆明。
左右驚報
西方到。
韋䭾關帝在空
中。
韋䭾舉杵入鐺。
鐺悉起金蓮華
閻君合掌叩禮。
放我歸。
命兩黃幘者送之。
峻嶺
黃幘者撲我下。
腰跌痛耳。
叔扶起。
拜謝佛與大士
韋䭾關帝
至誠
施寫二經
合室欽奉寶云
(出金剛果報)
**明萬曆間包憑
字信之
嘉興人
父為池陽郡守
生七
子。
最少
平湖袁氏。
博學高才
累舉不第
留心
氏之教。
尤信持觀音經
東過泖湖
至一寺。
殿後
𡉏。
大士淋漓露立
即解索中得十金
主僧修之
僧告以功大銀少。
不能竣事
復取布四匹.衣七件益
焉。
內紵褶新製
請留
憑曰。
但得聖像無恙
裸體
何妨
垂淚云。
捨銀及衣.布。
非難事。
只此一點
心。
何可易得。
工完。
憑夢伽藍謂曰。
菩薩賜汝子孫
世祿矣。
後生子忭。
芳。
相繼登第
(出鞭心錄)
**常熟尚寶
字道徹
文靖公仲子
年三十無子。
日者推為艱嗣。
兩妾
俱不選色。
容質朴陋
人爭笑
之。
偶過姻家
見一侍女
年及笄。
蓄髮
問其主。
云以
瘖故。
終成癈人。
道徹惻然曰。
第令蓄髮
吾將娶之。
姻家未敢信。
道徹即為申約
踰年果納焉。
文靖聞之。
喜云
吾兒所行。
允合天道
有後繼。
三妾皆生子
徹素誦白衣陀羅尼
且堅持不殺戒
舉子
多重
之異。
後子繁昌
青雲接踵
誠厚德所培也。
(出感應篇增註)
**紹興韓弘
四十八歲除夕
金氏夢亡姑曰。
公元1615年
明年重九
大限至矣。
金恐傷夫意。
敢言
惟䖍禱
公元1614年
白衣大士
以祈夫壽。
韓赴舘。
表姊家。
見有老
婢數人。
從容語姊遣嫁之。
一月內俱得所配。
寒食後。
一宦子。
几上多新傾色銀。
正色曰。
君生富貴家。
輕財樹德
貪小利。
刻薄事。
兄獲微益。
而人受
大損。
人祇損利。
在兄即損德
是損於兄者更大矣。
宦子悵然
誓弗再傾。
端午
歸過酒舘
見宦僕手持
錦袍
講息人命訟事
百端把持
一語不合
將袍毀裂
欲以激怒主人
韓隨往謁宦。
詳述始末
指天設誓
素服剛直
責奴遣之。
七夕設宴
坐有鄉紳
自言清
正。
某親冒勢爭產。
某族冒勢搆訟。
一一批揭與被害
人。
到官罰之。
舉座讚嘆
微哂曰。
禁止冒勢
盛德
事。
親族情。
謂亦不可傷
何如溫顏受稟。
詳詢曲直
諭解之。
兩得其平乎。
鄉紳斂容稱善。
九月初。
五人中式
來謁。
韓謂曰。
賢契巳進一階
宜益修德
以祈上達
切勿輕言納寵
糟糠之情。
疎遠故舊
窮交之憾。
勿多收僕從
生事之漸。
過為奢費
妄取之端。
諸生唯唯受教
是夜。
妻夢大士曰。
爾夫
壽終九月
近來勸戒良言
造福廣大
益壽二紀矣。
韓重九歸
無恙
妻為述兩夢。
自是益勉於善。
後以
明經作令。
高年致仕
(出勸戒全書)
**明彭孝子有源
字信宇
湖廣益陽人
幼即䖍誦大士
三官諸經。
以祈親壽。
父甞病篤
刲臂肉療之。
十年
公元1636年
父卒。
奉母吳氏。
家貧
勉具甘旨
崇禎丙子秋
疾篤
不能起。
又疽穿手掌
不能忍。
日夕憂思
夜夢
士諭以母壽將盡。
得人肝服之。
猶可愈。
晨起視母。
正思羊肝
源曰。
菩薩啟我也。
垂涕跪禱
願剖肝
救母。
夜見大士.諸聖。
旛幢而前。
驚醒
汗下如雨
澡身頂禮
舉手捫心
約得肺肝所在
持刀自剌。
剖而血迸。
二剖而膜開。
三四剖𥒐然有聲
迨六剖而
心出。
緣心得肺。
緣肺得肝。
時痛幾殞絕矣。
頃之
甦。
始呼妻至。
令速煑肝進母。
不知
為下筯。
病即
霍然而愈。
事聞。
遠近贊嘆
顧其肺稜稜在外
瘡口
未合
眾為禱於神。
大士示夢曰。
孝子肺。
之無難。
末世仁孝者。
欲出之百日
世人遍觀之耳。
孝廉
文南僧其事。
(出啟禎野乘)
**明刑科李清
字心水
廣陵人
初有一子
痘殤
母姜安
人。
追悼不巳。
日誦白衣觀音經。
子祈嗣。
未幾
心水
查盤紹興
一婦人。
抱兒入室
面帶痘痂
似將愈而
落者。
語心水云
如雲如月
覺而異之。
晨起
適某生以
觀音贈。
抱兒如夢。
上題一詩
起有彩雲香繞海天
潮。
末有還來丹桂月中飄之句。
恰應雲月二字
時夫
人甫孕。
生子
公元1641年
明崇禎辛巳
當塗縣[土*干]。
山東癱子至。
以手代
足。
乞食於市。
人多厭之。
癱者雖病而負氣
詈罵
不平
聞塘橋菴有修行僧曰水谷
往訴以乞食艱艱
之苦。
谷曰。
汝能發心出家
慈悲大力
或有施主
者從之。
剃髮齋戒
行乞
不茹葷血
雖被辱罵
安忍而受。
谷又教之念觀世音名號
兼持準提呪。
公元1629年
持踰二年。
戊子秋。
夜夢一老呼之曰。
汝起。
汝起。
癱者云。
我是癱子
何能起。
老嫗以手址其兩足
覺直
而不拳。
晨起癱病遂愈
居然一昂藏之僧矣。
取號曰
半崖
遂有供養之者
(出唐宜之求書)
**明洪武間吉安廬陵縣龍子同室蕭氏
篤於伉儷
公元1641年
求子甚艱。
巳卯十月
其妹淑柔。
白衣五印心經
嫂同覧。
卷末嗣事跡。
種種靈驗
蕭氏悚然敬信
公元1642年
發願持齋誦經
併許施白衣千卷
次年八月十六
日舉一子
形容清秀
名桂生
果符所禱。
公元1429年
宣德四年
彰德府張貴
淮王之國
於廣東得白衣經。
六年
里。
偕妻田氏
發心施經求嗣
未幾得男
經願未酬。
二歲病故
夫婦痛心追悔
焚香䖍禱。
施經一千五
公元1437年
百卷
丁巳二月
復生一子
持驗彰彰如是
(出白衣經紀驗)
**明劉道隆李氏
年四十。
長齋奉佛。
不解誦經
修葺
靜室
供奉觀音大士
朝夕禮拜
念佛千聲
盛暑.隆
不輟
刻施金剛經
聽人禮請供誦。
竭貲不恤
如此
者二十五年。
將終之前一歲
出督紡所餘。
延名衲誦
經。
大修功德
事畢。
夜夢所奉大士
持素一串示之
曰。
以此授汝。
珠數乃汝往生淨土之期也。
夢中數之。
公元1480年
得五十三顆。
不解其意。
至庚子五月十三日
忽告家
人曰。
今日行矣。
舉家大聲念佛
助我西去
子婦
相與榻前
同聲念佛
踰時面西端坐而逝。
(出金剛靈
應)
**明朱德貞
江人
益藩輔國常茫第三女。
祖翊鍾。
賢名
甞輯仁孝皇后內訓章聖太后女訓.古烈女
傳.女孝經女誡諸書
女教大成
行世
女幼淑家誨。
至孝
八歲
儀衛王廷卿子重賢。
十歲
重賢殤。
訃。
素食縞衣
大士像。
早暮焚修
默有所禱。
及笄
有求姻者。
始跪告父母曰。
王氏婦也。
自重賢死。
志決矣。
父母怒責之。
志益堅。
且誓云。
不得未亡
人。
死而巳。
絕食自經
父母驚怖
不復議婚
天啟
届重賢忌日
先叩二親
祖廟
八月二十九
日歸王。
素絰執杖
舉哀設奠
出自製文
祭重賢曰。
蚤死
恭姜守義
之死靡他
栢舟矢志
世有升降
古今
未亡人
誕育宗室
八歲許婚
實有定匹。
何不幸。
夫也遽殤。
我雖幼小
默念綱常
祖王好賢。
樂善
內則熟聞
芳規習見
宮闈綦縞
永謝鉛華
持節孝。
我國家。
及笄年。
當以死决。
籲天叩閽
監察
誓不改適
從一而終
僉曰孔臧
稍慰忡忡
子之堂。
設子之位。
寫此血裏。
傾此血涕。
甘執婦道
舅姑
他日同穴
無愧乎。
按撫上其事議旌。
年未
及格
引淮隆姬例。
歲給膳米五十石。
掃除淨室
皈依三寶
晨諷普門品大悲呪
晚課彌陀經.往生呪
一切詩文
不復拈。
翁姑父母誕日
及重賢忌。
設供禮懺
昧旦夜分
儀軌不忒
比丘尼齋婆
求見
禁絕
女使年踰十三。
即更去。
翁姑傾心
茹素
一切菓餌
手整始饋。
視疾問安必謹。
甲子歲。
病沉篤。
割股進之。
夜夢大士云。
汝以女孝延年
得愈。
江人無不頌其節孝
(出啟禎野乘)
**大清釋行
字指一
河南光山張氏。
弱冠讀書白鹿
洞。
異僧戒曰。
子有大難
能持大悲聖號。
可解。
師矢
公元1641年
受持
崇禎辛巳
獻冠破縣。
屠戮及師。
刃忽自斷。
公元1644年
異之。
得不死。
薙髮
甲申金陵
從千華昧和尚
具戒巳。
戎馬充斥
東至崑山
淨室講法華.
公元1652年
剛.楞嚴等經。
緇素皈仰。
壬辰正月二日
端坐說偈化。
(出法華感通)
**大清徽商伯鱗
公元1705年
久居楊州
觀音大士甚虔。
乙酉
兵過楊城
程禱大士求救
大士謂曰。
汝家十七
人。
十六口俱得免。
惟汝在數不可逃也。
程醒。
又復
禱。
夢云
前生殺王麻子二十六刀。
今須償彼。
令家中十六口。
並住東廂
猶在中堂候之。
貽累
家人
程信之。
越五日。
兵至門。
迎問曰。
汝即王麻子
乎。
我欠汝二十六刀。
可殺我。
否則與汝本無仇也。
驚曰。
何以知我姓名
具告以夢。
兵嘆曰。
前世
殺我二十六刀。
致我今世報汝。
我今殺汝。
來世
又報我乎。
乃以刀背斫程二十六下而宥之
唐宜之
曰。
紀此事有三意。
一者
菩薩大悲
回定業。
二者。
宿業既熟。
難脫如是
從今以往
慎勿再造將來
新業。
三者。
目前所受。
悉是往因。
歡喜領受
不當
怨尤
不必苦苦趨避亂心也。
又曰。
虔奉觀世
音者。
其人必篤信因果
一生善事必多。
惡事必少。
念必多。
惡念必少。
此身心不與惡為緣。
所以報可
滅。
偶然哉。
(出巳求書)
**大清金壇孝廉虞庶顏
家世忠孝
闔門奉佛。
生平
課。
日禮大悲懺
金剛經
常刻施觀世音經。
勸人持
公元1717年
誦免刼。
丁酉冬
仇家誣陷
逮赴江寧
遠近無不
之。
庶顏但默持經懺不輟
入獄
痛楚備常。
入禪
定。
伍伯極力掠其股脛。
無所傷。
惟有黑痕數繯而
巳。
遂得昭雪
子山修甚孝。
每夜為父赤身露禱北辰
嚴寒不輟
直到事解方已。
使佛法無憑
則山修亦足
死孝
況庶顏乎。
**大清淮安庠士元徵
素崇釋教
法華.楞嚴諸經。
靡不研究
中年艱於嗣息
多病
發心持長齋。
白衣觀音經及大悲呪
仍刻袖珍小帙。
硃印流通
室阮氏亦持準提齋。
每晨虔跪諷經
未幾徵病悉瘳。
公元1660年
阮氏連舉三子
仲子汝悰。
順治庚子中式
諸孫繩繩
一孫復顯白衣包之異。
無不應。
近事左足
徵也。
**大清秣陵土山劉某
母四十八歲。
求子得之
出胎
吃素
以母尚茹葷
不食母乳。
粥湯.糕粉餵長耳
公元1709年
十年
父妾亦生一子。
己丑
劉年二十九。
弟年十九。
南海
舟中
劉發求見觀世音菩薩
海水面
現二蓮花
車輪大。
一花中立一童
一花中立一女
隨見觀音坐大蓮花之上。
劉因禮拜
拜起仰視
菩薩
與花俱不見
俄頃風浪大作
舟覆
同行六人及其弟
偕沒。
獨劉甫入水。
眼前通紅
一僧㩗之同行
刻間忽到門。
衣衫不濕
僧即失所在。
入門母出。
劉尚
如醉如夢
母以茶湯飲之乃醒。
為母備述其事。
方知
觀音救拔之力。
公元810年
唐宜之曰。
庚寅三月十五日
劉約
僧過予。
是日放生
長者在予寓。
丁僧辭之。
予至
觖觖
嗚呼
觀世音菩薩救人苦難
不必在海
也。
海中尤多
但二千餘里。
頃刻抵家
入水而衣衫
不濕
則此未之聞耳。
(出巳求書)
**大清楊璜
字希周
當塗人
世居官圩栗樹墳。
業儒
行。
時文怪謬
趨法先程。
坐此困滯
會兵遶其鄉。
泣謂家人曰。
吾祖.父丘壠在此。
何忍棄去。
因匿妻妾
與子林中。
以身守壠。
兵來。
見墳內有衣冠者。
將執之。
璜急赴水死。
子甫十齡
自林間見父溺。
號哭奔投
公元1646年
於水。
時順治丙戌三月十六日
越辰。
兩屍相抱浮出。
見者隕涕
妻陸氏悼夫無後
誓斷血肉
佛像於家。
旦夕慟哭念佛
夜夢老嫗一子曰。
遺汝。
醒而歎
曰。
願妾張氏遺腹生子
菩薩之賜也。
歲暮
妾生女。
公元1647年
陸氏泣曰。
巳矣。
丁亥春
族長告曰。
夫既無子。
薄畝
當分諸侄。
得粗衣食
以撫此女。
言□復哭。
族長
不忍
云。
小祥
為璜作佛事
議分。
及期
會親族。
齋之夕。
三月十六日
女哭不巳。
妾抱就枕
張如夢
魘。
憒憒不醒
女怪啼益甚
疾呼
始覺。
抱女入手
不復女身矣。
大驚
家人羣往。
見面依然
惟私
生長男根
其旁尚有血痕
眾咸詫異
始悟菩薩
爽。
前夢不虗
競至佛前臚拜。
更名佛賜
日觀者闐
門。
聞縣張公。
取兒庭閱之。
猶未信。
問其宗族
異口
詞。
曰。
脫兒變非真。
侄輩不願分其田宅耶。
侯乃不疑
異哉。
佛賜變身之日。
父子死難之日。
然非璜之生
方正
子之至孝殉父。
婦之號泣動天
豈能遘此千
百年僅見之事乎。
余竊又有說。
若佛賜變形
親族
羣聚時。
其又誰能信之。
(出唐宜之求書)
觀世音持驗紀下(終)
*No.1542-1
觀世音大悲心陀羅尼
唐三藏不空
稽首觀音大悲
 願力洪深相好
 千臂莊嚴護持
 千眼光明徧觀
 真實語中宣密語
 無為心內起悲心
 速令滿足希求
 永使滅除罪業
 龍天眾聖同慈護
 百千三昧頓薰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
 洗滌塵勞願濟海
 超證菩提方便門
 我今稱誦歸依
 所願從心圓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摧折
 我若向火
 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
 地獄枯竭
 我若向餓鬼
 餓鬼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發是願巳。
至心稱念我之名字
亦應專念我本師
彌陀如來
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呪
一宿誦滿五
遍。
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
南無阿彌陀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
世尊
諸人天。
誦持大悲
句者。
臨命終時。
十方諸佛皆來授手
欲生何等佛土
隨願皆得往生
白佛言。
世尊
諸眾誦持大悲
神呪
三惡道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呪者。
若不生諸佛國土。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呪者。
若心不得無量三昧辨才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
悲心神呪者。
現在生中。
一切所求。
若不果遂者。
得名大悲心陀羅尼也。
唯除不善
除不至誠
若諸
女人
厭賤女身
欲得男子者。
誦持大悲陀羅尼
句。
若不女身男子者。
我誓不成正覺
生少疑心
者。
不得果遂也。
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
佛出世
不通懺悔
縱能懺悔
亦不除滅
今誦大悲
呪。
即得除滅
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
要對十方
懺謝
然始除滅
今誦大悲陀羅尼時。
十方佛即來
為作證明。
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一切十惡五逆.謗人.
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汙淨梵行
如是
一切惡業重罪
悉皆滅盡
唯除一事
於呪生疑者。
乃至小罪輕業。
不得滅。
何況重罪
不即重罪
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白佛言。
世尊
諸人天。
誦持
大悲心呪者。
得十五種善生
不受十五種惡死也。
死者
一者不令其人饑餓困苦死。
二者不為枷禁
杖楚死。
三者不為怨家讎對死。
四者不為軍陣相殺
死。
五者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
六者不為毒蛇蚖蠍
所中死。
七者不為水火焚漂死。
八者不為毒藥所中
死。
九者不為蠱毒所害死。
十者不為狂亂失念死。
一者不為山樹崖崖墜落死。
十二者不為惡人厭魅
死。
十三者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
十四者不為惡病
纏身死。
十五者不為非分自害死。
誦持大悲神呪者。
不被如是十五種惡死也。
得十五種善生者。
一者
處常逢善王。
二者常生善國。
三者常值好時。
者常逢善友
五者身根常得具足
六者道心純熟
不犯禁戒
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九者資具
食常得豐足
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
十一者所有
財寶無他劫奪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十三者
龍天善神恒常擁衛
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
五者所聞法悟甚深義。
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
者。
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
一切天人
應常誦持
懈怠
觀世音菩薩說是語巳。
於眾會前。
掌正住。
於諸眾生
大悲心
開顏含笑
即說如是廣大圓滿
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神妙章句
陀羅尼曰。
南無喝囉怛娜哆囉夜㖿(此觀世音菩薩本身)南無阿唎㖿(此如
意輪菩薩本身)婆盧羯帝爍鉢囉㖿(此持鉢觀世音菩薩本身)菩提薩埵
婆㖿(此不空羂索菩薩大兵)摩訶薩埵婆㖿(此菩薩種子
誦呪本身)摩訶
迦盧尼迦㖿(此馬菩薩本身
手把折羅)唵(此諸鬼神合掌誦呪)薩皤囉
罰曳(此四大天王本身降魔)數怛郍怛寫(此四大天王部落鬼神名字)南無
悉吉㗚埵伊蒙阿唎㖿(此龍樹菩薩本身)婆盧吉帝室佛羅
㘄䭾婆(此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南無郍囉謹墀(此清淨法身毗盧遮那本身)
 醯唎摩訶皤哆沙咩(此羊頭神
諸天魔為眷屬)薩婆阿他豆輸
朋(此甘露菩薩
觀音眷屬)阿逝孕(此飛騰夜叉天王
巡歷四方
察其是非)薩婆薩
那摩婆薩哆郍摩婆伽(此婆加帝神王
其形黑大。
豹皮為裩。
手把鐵义)
 罰特豆(此軍吒利菩薩本身
鐵輪
并把索。
面有三眼)怛姪他(此劒語)唵阿
婆盧醯盧迦帝(此大梵天本身
神仙部落)迦羅帝(此帝神。
長大黑色)
 夷醯唎(此三十三天
摩醯首羅天神領天兵
青色)摩訶菩提薩埵(此實心
更無雜
亂心
即名薩埵)薩婆薩婆(此香積菩薩
五方鬼兵侍從)摩囉摩囉(此菩薩
罰語。
即為齊也)摩醯摩醯唎䭾孕(同前)俱盧俱盧羯幪(此空身菩薩
大將軍
領二十萬億天兵)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此嚴峻菩薩
孔雀王蠻兵)
 摩訶罰闍耶帝(同前)陀羅陀羅(此觀音菩薩大丈夫身)地唎尼(此師
王兵讀誦)室佛囉㖿(此霹靂菩薩
降伏諸魔眷屬)遮囉遮囉(此摧碎菩薩
身。
手把金輪)摩摩(某甲受持)罰摩囉(此大降魔金剛本身
金輪)穆帝[口*(肄-聿+余)](此諸
合掌聽誦真言)伊醯移醯(此魔醯首羅天王)室郍室郍(同前)阿囉嘇
佛囉舍利(此觀音菩薩
把牌弩弓箭)罰沙罰嘇(同前)佛囉舍耶(此阿彌陀
本身
觀世音菩薩師主)呼盧呼盧摩囉(此八部鬼神王)呼盧呼盧醯唎
(同前)娑囉娑囉(此五濁惡世)悉唎悉唎(此觀音菩薩利益一切眾生)蘇囉
蘇囉(此諸佛樹葉落聲)菩提菩提夜(此觀音菩薩結緣眾生)菩䭾夜
菩駄夜(此阿難本身)彌帝唎夜(此大車菩薩
手把金刀)郍囉謹墀(此龍
菩薩
手把金刀)地唎瑟尼郍(此寶幢菩薩
手持鐵叉)波夜摩郍(此寶金光
菩薩折羅杵)娑婆訶(去聲)悉陀夜(此達一切法門)娑婆訶摩訶
陀夜(此放光菩薩
手把赤幡)娑婆訶悉陀喻藝(此諸天菩薩盡悉以集。
手把
刀)室皤囉夜(此安息香)娑婆訶郍羅謹墀(此山海菩薩本身
手把金劒)
 娑婆訶摩羅郍羅(此寶即王菩薩
手把金斧)娑婆訶悉囉僧阿穆
佉耶(此藥王菩薩本身
行療諸病)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㖿(此藥
菩薩本身
行療諸病)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
 波陀摩羯悉哆夜娑婆訶郍囉謹墀皤伽囉㖿
 娑婆訶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
囉怛郍哆囉夜耶南無阿唎㖿婆盧吉帝爍
皤囉夜娑婆訶悉殿都漫哆羅䟦䭾耶
 娑婆訶
觀世音菩薩說此呪巳。
大地六變震動
天雨寶華
而下
十方諸佛。
悉皆歡喜
天魔外道
恐怖毛竪
切眾會皆獲果證
或得須陀洹果
或得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
或得阿羅漢果者。
得一地.二地.三.四.
五地
乃至十地者。
無量眾生菩提心。
*No.1542-2
白衣大悲五印陀羅尼
稽首大悲
 婆羅羯帝
 從聞思
 入三摩地
 振海潮音
 應人間世
 隨有希求
 必獲如意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南無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白衣觀世音菩薩
前印後印降魔印。
心印身印陀羅尼
我今持誦神呪
惟願慈悲降臨護念(此八字念三遍)。
即說真言曰。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婆盧羯帝鑠
鉢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
迦耶唵多唎多唎咄多唎咄多唎咄咄多唎娑婆訶
(喝音阿。
囉音拉。
怛音搭。
哆音多。
羯音揭。
鑠音少。
埵音朵。
迦音吉。
咄音拙)
*No.1542-3
觀音
清淨三業
一心五體投地
歸依南無十方慈父廣大
靈感觀世音菩薩
聞思修。
三摩地
得二隨順.四
思議.十四無畏.十九說法七難二求.三十二應。
量功德。
大威力。
大誓願
同流九界
六道四生
死趣中。
興百千萬億無量恒河沙劫數行方便
拔濟一切眾生
無有休息
我今哀求
必賜加被
念(某)夙生慶幸
得遇佛乘
身雖出家
心不染道(居士改身
塵緣
心多散亂)。
愚癡邪見
諸根昏塞
又恐福力淺薄
壽命
不長。
徒入空門(居士改徒得人身)。
虗生浪死
我今洗心泣血
稽顙投誠
終日竟夜
存想聖容
受持聖號。
禮拜聖像
惟願菩薩
天耳聞聲
悲心救苦
憐愍加被
放大神光
照我身心
大甘露。
灌我頂門
蕩滌累世怨𠎝。
洗潔
千生罪垢
身心清淨
魔障消除
晝夜之間。
坐臥之中。
觀見菩薩
放大神光
開我慧性
使(某)即時通朗發。
智慧聰明
大辨才。
大智慧。
大壽命。
大安樂。
參禪學道
無諸魔障
無生忍
世世生生
菩薩道。
四恩總報。
三有齊資。
法界眾生
同圓種智
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三稱三拜)
*辨訛語三則
蓮池大師云。
高王觀世音經。
世傳王誦脫難
訛也。
其經鄙俚
不成文義。
不知譯自何代。
理斷言。
即是法華普門品耳。
高王時人仗此脫難
故以為名。
後人不知
別造偽語。
稱高王經
因名迷義。
所不覺。
又云。
香山卷中稱觀音是妙莊王女。
出家成道
而號
觀音
此訛也。
觀音過去古佛
三十二應。
隨類度生。
女身耳。
不是纔以女身修成道也。
彼妙莊既不
標何代國王
又不說何方國土
勸導女人不無
補。
而世僧乃有信修行妙典者。
是以發之。
龍舒云。
藏經
諸佛菩薩
手足六根
皆常端正
八端
觀世音菩薩
結跏趺坐
神通變化自在
故云觀自在
今人翹足搭手坐。
自在觀音者。
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