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释遵式
宋释遵式 第 99c 页

观世音持验纪下


** 宋释遵式

台州叶氏。其母虔祷于古观音而生师。十
八薙发。先于禅林寺习律。继入国清。燃指于普贤像
前。誓传台教。学高行苦。名冠二浙。博习教观。专志安
养。尝力行般舟三昧。以九十日为期。素苦学呕血。处
道场中。两足皮裂。师以死自誓。一日忽如梦中。见白
衣观音。垂手指其口。引出数虫。又指端出甘露注口
中。服之身心清凉。自此宿疾顿愈。出忏。顶相高寸馀。
双手下垂过膝。声如洪钟。皆与旧异。众咸叹仰之。师
创下天竺寺数百间。建光明忏堂。每架一椽一甃。必
诵大悲咒七遍。三经𡨥难。火皆自灭。由愿力坚固所
致也。度弟子百馀。学徒千数。惟宗净土劝人。著净土
决疑行愿二门。及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
行世。天圣十年坐逝。年六十九。众见大星殒于灵鹫
峰。时号慈云忏主。(出莲宗宝鉴)
宋释遵式 第 100a 页 X78-0100.png

** 宋范文正公仲淹

寓居苏州。母亡三七。梦泣告曰。我
以阳世造业。为泰山府君所羁。受罚不堪。吾儿素孝。
乞诵金刚般若一藏。救拔母罪。公惊哭而醒。即斋沐。
延缁流于玄墓山。讽经七日。礼忏将满。又梦母曰。缘
儿至诚礼诵。感白衣大士降凡。持经半卷。今母不但
消罪。更得生天矣。明辰。儿入经堂询之自知。宜以厚
䞋叩酬大士。言毕而去。公明旦备䞋。拜谢众僧。因问。
众中持经半卷者为谁。众俱失色。答曰。所礼经典。一
字不遗。岂有只持半卷之事。旁有一僧从容告云。昨
大众念经。山僧倚立点看。至第十六分。倏大人至拈
香。便归厨作务。今承问。敢以直对。公即稽首下拜。虔
奉䞋礼。僧言。莫莫。忽腾空不见。缁俗无不瞻仰。公因
是创莫莫禅堂。以纪灵异。至今不泯。(出金刚灵应)

** 宋汴京张庆

祥符中为司狱。常以慈慎自持。晨兴扫
除滥秽。暑月尤勤。饮食.汤药.卧具。必加精洁。每戒其
徒曰。人不幸罹于法。我辈若不怜恤。受罪者何从赴
诉耶。生平持诵法华经。每遇重犯就戮。必为斋素诵
经一月乃止。尝教狱囚。有罪当自认。毋诬良善。以重
巳孽。妻袁氏。年四十八染疫死。三日忽苏。曰。我始至
一秽所。思得清凉处。忽见白衣大士谓曰。汝不当至
此。且尚未有嗣。汝夫多阴德。子孙当有兴者。乃以手
挈之而出。遂得苏。明年生子。亨官三班借职。庆年八
十二。无疾而终。六孙皆显仕。(出感应篇传)

** 宋京师人翟楫

居湖州四安镇。五十无子。绘观音像
宋释遵式 第 100b 页 X78-0100.png
虔祷。其妻方娠。梦白衣妇人。以盘送一儿。姿甚韶秀。
欲抱取之。一牛横隔其中。竟不可得。既生男。弥月不
育。又祷加虔。有闻其梦者告楫曰。子嗜牛肉。岂为是
欤。楫悚然。遂誓举家不复食。仍梦前妇人送儿至。果
生男。后贵显。克复按。大士送儿。竟为一牛作梗。岂大
士神力不及一牛。实其人之善福力。不敌恶业力耳。
究竟悔祸。而卒得子。则大士之慈悲灵显更奇矣。然
则洗心改过。乃承受救度之地也。(出转劫轮)

** 宋溧水俞集

宣和中。赴任兴化尉。挈家舟行。淮上多
蚌蛤。舟人日买食之。集见。辄买放诸江。偶见一筐甚
重。众欲烹食。集倍价偿之不可。遂寘诸釜中。忽大声
从釜起。光焰上腾。舟人恐。启视之。一大蚌裂开。壳间
现观世音像。傍有竹两竿。相好端严。衣冠.璎珞及竹
叶.枝干。皆细珠缀成。集令舟中皆诵佛悔罪。取壳归
家供奉焉。(出感应篇传)

** 宋绍兴戊辰三月史越王浩

初为馀姚尉。偕鄱阳程
休甫。诣潮音洞参礼观音大士。心求灵应。初寂无所
赌。晡时再至。一僧指曰。岩顶有窦。可以下瞰。扳援而
上。顾瞻之际。忽现瑞相。金光照耀。眉宇瞭然。将暮。有
老僧来访。云。公将自某任。历清要。为太师。是一个好
结果的文潞公。他时作宰相。官家要用兵。切须力谏。
二十年后。当兴公相见于越。遂辞去。出门忽失所在。
乾道戊子。以故相镇越。一夕。有道者神貌清异。称与
丞相有旧。阍人拒不肯通。乃索纸大书云。黑头潞相。
宋释遵式 第 100c 页 X78-0100.png
重添万里风光。碧眼胡僧。曹共一宵清话。掷笔而去。
浩大惊异。令追之。遍觅不见。回忆补陀往事。始悟道
人即昔日老僧也。

宋淳熙末。建昌走卒杨亮病。见两吏持符追巳。亮与
之俱出。俄到官府。王问。生时有何功德。对曰。身供趋
走之役。每遇差使。不敢违程限。王曰。不问此事。别有
何阴骘。亮始悟为冥司。曰。但念得观世音经。又问。既
诵经。曾行若何善事。对曰。小人那得一善可称。但知
守本分。不害人耳。王命检籍。如所言。遂得再生。(出善馀堂
笔乘)

宋建宁人赖省干之卜。天下知名。素挟妖术。杀人祭
鬼。常于浙中觅十馀岁童女。养以供用。其母喜诵佛
书。女随之习念心经。嗣此女当轮祭。沐浴装饰。纳空
室中。锁其户而去。女自分必死。一心诵经。夜半。觉有
物自天窗下。光烨烨然。怖甚。急念揭谛咒。女口中忽
有光出。此物逡巡。欲进复却。良久口中光渐大。出射
此物。铿然有声。仆地。其室近街。值夜巡卒过。女大叫
杀人。卒报所属。率众破壁取女。见一大白蟒死矣。捕
赖及家人。鞫问伏辜。黥配海外。籍其家。今为詹安抚
居宅。(出谈薮)

** 宋张孝纯

有孙五岁。不能行。或告之曰。顷淮甸间。一
农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观世音名号不辍。遂感观
音示现。因留四句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
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农夫诵偈满百日。痼病顿愈。
宋释遵式 第 101a 页 X78-0101.png
孝纯遂教其孙及乳母。斋戒持诵三月。而步武如常。
儿患腿足者。诵之皆验。(出笔乘)

** 宋李郡君

素著贤德。有老妪李氏。持珠至其家求售。
既去。珠遗于地。郡君收之。怪妪久不来。一日复至。形
容瘦削。大异于昔。郡君询其故。曰。向所货珠。归途失
去。原主不时逼索。倾家不能偿补。忧郁成病。几不能
起。郡君曰。珠当时遗此。即取还之。妪喜出望外。祝谢
不巳。后郡君感疾垂危。梦青衣人驱车出野。至一大
官府。见两伟人巍然上坐。引问姓氏。郡君方知为冥
司。平日素持大悲咒。遂默诵之。堂庑摇动不巳。左右
皆惊怖欲仆。伟人立语曰。勿诵。放汝还矣。吏持簿书
至案。伟人问曰。记得还李妪珠事否。郡君曰。有之。一
伟人执笔曰。增汝寿二十年。其一人曰。母太多。执笔
者曰。妇人不爱珠宝昧心贪财。巳为难事。况有持经
功德乎。即命青衣人送还。郡君仍升车。至门而入。见
其尸卧帐中。家人环泣。忽然惊醒。疾亦遂痊。后果历
二十年卒。(出感应篇增注)

** 宋都官员外郎吕宏妻吴氏

夫妇各斋戒清修。晓悟
佛理。吴虔事观音有灵感。每于净室。列置瓶缶数十。
以水注满。手持杨枝诵咒。辄见观音放光入瓶缶中。
病苦者饮水多愈。所咒水。积岁不坏。大寒不冻。世号
观音县君。有二侍女。亦修净业。其一奉戒严苦。或终
月不食。但日饮吴所咒观音净水一盏。巳而忽见佛
及菩萨在目前。三年得往生焉。(出龙舒净土文)
宋释遵式 第 101b 页 X78-0101.png

** 宋德兴县董母李氏

诵普门品三十馀年。后入冥。见
观音垂手引之。光明如昼。云。尔数巳尽。缘有善根。故
来相授。豁然而苏。(出法华感通)

** 宋吉安王氏女

日诵观音普门品。及弥陀.金刚诸经。
念佛求度。母死既殓。流血淋漓。女誓云。若我孝心。愿
秽气不作。言讫。血即止。后父娶继室。与同修净业。临
终请僧说净土观法。忽索衣。吉祥而卧。揽观音手所
执幡。寂然化去。(出往生集)

** 宋郑氏

钱塘人。日课观音经。念佛不辍。后病中索浴。
浴毕西向坐。问家人云。闻磬声乎。净土诸圣且至。巳
而合掌喜跃曰。佛菩萨来。观音手执金台。如来接我
登座。遂奄然而寂。(出往生集)

** 宋倭使

入贡。船泊补陀洋。见观音灵异。欲载入本国。
临行风浪大作。满洋开铁莲华。船不能前。倭惧而还
之。故名莲华港。

又中宫王贵等。奉旨赍送华幡.宝香
诣山。心窃自疑云。汪洋巨浸中。菩萨安在。皆人自妄
信耳。方解维。满海生铁莲华。风涛汹涌。舟不能行。从
人望山号呼叩头。风浪稍平。辄有白牛。隔山浮至。尽
食其华。舟始可移。巳而牛返水际。化一白石。至今存
焉。故莲华洋亦名石牛港。

元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颜
定江南。部师哈哩歹。来谒潮音洞下。窅无所见。乃张
弓引矢。射洞而去。及登舟。满洋复生铁莲华。遂大惊
怖。率众罗拜悔谢。俄见白衣大士。并童子像。示现云
端。

自明洪武初。徒海上居民。而灵异见少矣。然汤公
宋释遵式 第 101c 页 X78-0101.png
和。舟至沈家门。犹见浮一金钵盂焉。永乐二十一年
十月十九日。潮音洞现白衣大士。龙王.龙女等随之。
辰.巳时。现开长眼。面带烦恼。午时。现紫色身。面壁。酉
时。善财岩外。现白衣金冠菩萨。坐红日中。正统二年
二月十九夜。现宝珠。放大光明。相传如此类神应非
一。(出观音感应)

** 元平江僧惠恭

病翻胃。不能饮食。夜梦一猫入腹。从
此病日甚。思食鱼。恭自知是业报。遂发意诵观音菩
萨百万声。日持大悲咒百八遍。后复梦至山中。遇道
人曰。吾与汝药。俄有青衣童子。笼一鸡至前。猫自僧
口跃出。径入笼擒鸡。惊觉。而病顿愈。(出报应录)

** 元大德五年集贤学士张蓬山

奉旨𨤲祝。诣潮音洞。
见观音大士相。彷佛在洞壁间。次至善财洞。童子倏
现。顶上瑞云中。复睹大士。宝冠缨络。手执杨枝。护法
神卫翼其前。张率众作礼。良久渐没。(出观音感应)

** 元南京大宁坊王玉

年踰四十无子。至元二年乙丑。
于友人马公酌家神前。见白衣观音经。问。此经何来。
马云。庚申春。大军南还。掳带南人。止宿本家。遗下而
去。玉取回。专心持诵不怠。丁卯岁四月十四夜。岳母
刘氏梦白衣人。头戴金冠。携一童子来曰。吾与汝送
圣奴来。刘氏接抱。恍然而寤。明日巳时。妻张氏生一
男。神气耸秀。果有白衣之异。即名子曰圣僧奴。夫妇
遂发愿刊施五百卷。以酬抱送之恩。

万历庚寅。袁公
了凡刻祈嗣真诠载此经。云。经咒原出大藏。名随心
宋释遵式 第 102a 页 X78-0102.png
陀罗尼。受持者。一切祈求悉令满足。若求子。持诵此
经。往往获白衣重包之验。灵应甚多。不具载。(出白衣经纪验)

** 元陶氏十六娘

常熟徐村人。年二十六。寡居无子。愿
生净土。恒持念观音普门品。忽梦白衣人。手挈白莲
花一朵与食之。觉后心神颇异。嗣装一小阁。西向诵
弥陀经。念佛甫三年。见佛现光明。经函上有火团。如
弹子大。氏恐烧经。手扑之。乃得舍利一颗。终时化佛
来迎。别众而去。(出净土善人咏)

** 明成祖

永乐十五年秋九月十二日。钦颁佛经至大
报恩寺。是夜寺塔见舍利光如宝珠。十三日。现五色
毫光。卿云捧日。千佛.观音菩萨.罗汉。妙相毕集。续颁
佛典。至淮安给散。又睹五色圆光。彩云满天。云中现
菩萨.罗汉.天花.宝塔.龙.凤.狮.象。又有红鸟.白鹤盘旋
飞绕。群臣上表称贺。上大嘉悦。(出皇明通纪)

** 明温州医僧法程

字无枉。少瞽。百端治之不愈。但昼
夜诵观世音名号。如是十五年。梦中闻菩萨呼之使
前。若有物絷其足不可动。菩萨叹曰。汝前世为灸师。
误损人眼。今生当受此报。吾怜汝诚心。当使衣食丰
足。遂探怀中。掬宝珠满手与之。既寤。医道大行。衣钵
甚富。后享高寿。(出唐冥之医劝)

** 明崇祯戊寅扬州僧垂髻

北游。道经宿迁。偶患胁痛。
四医不能治。展转号呼。不饮食者三十馀日。一晚。友
人谓曰。汝平日讲演经论。每劝人称念观世音。可以
救苦。今染此笃疾。何不皈命大悲。以求自度。髻昏愦
宋释遵式 第 102b 页 X78-0102.png
间。闻言有省。急命具香烛。高声持观音号不绝口。至
四更。声忽寂然。众惊。谓气绝矣。启门视之。髻正鼾睡。
午后忽呼曰。我饥甚。速为具饭。食毕。即能起行。众惊
问。何缘得愈。髻曰。我初称名时。痛如刀割。久之空中
忽现祥云。见观音以瓶中甘露。灌我顶门。清凉沁骨。
汗流如水。因而熟寐。巳霍然矣。众咸合掌赞叹菩萨
之应如是。

** 明吴江县吴璋

十一岁丧父。母陆氏。永乐癸卯。以孀
妇选给内廷。宣德丙午。随亲王分封广东。璋往觅母。
舟中设观世音像。日夕哀祷。愿必见母。继患痢。昏愦
中犹呼母不置。遇僧蕴空。调理得生。及抵广。王巳改
封江右饶州矣。奔驰沙碛。两足俱裂。卧野寺廊间。遇
焦道人。施药敷好。一日过岭。蛇啮其足晕地。复见前
道人。以药涂之而愈。又投宿孤村。有妇人求荐寝。璋
曰。吾半死枯藤。岂有春意。力拒之。出门雪深数尺。匍
匐前进。得古庙憩焉。又见前道人。慰之曰。为毋忘躯。
真铁汉也。天不负尔苦心。见母在即矣。出饼与啖。天
明寻路而行。至饶。访王府。母果在。璋屡启乞母终养。
不允。乃就府东赁一室。中书思亲二大字。旁贴云。万
里寻亲。历百艰而无悔。一朝见母。誓九死以何辞。王
闻贤之。允其请。母子终得相见。人谓璋孝思所感。然
大士变化护持之力。亦彰彰矣。(出鞭心录)

** 明正嘉间滇南周廷璋

字玉宇。性淳朴。与人相对辄
善笑。人犯之亦笑。治家不计生产有无。不识衡量。而
宋释遵式 第 102c 页 X78-0102.png
雅好施。有则散之贫者。每晨起。必虔诵观音经。暨金
刚.弥陀各一卷。时欣然自得曰。吾岂藉是为行资哉。
吾不离日用。不涉贪爱。庶几如是而巳。尝昼寝疾。有
胡僧入室。合掌作礼。倏不见。家人忧之。谓翁且逝矣。
俄疾愈。年八十七。以清明日扫墓。辞祖考还。谓妇唐
孺人曰。弥陀迎我。观音.室利亦至矣。又明日曰。观音
食我一芉。谓我勿茹荤。斋五日。可西行也。自是每食
一粥一蔬。至期沐浴整冠。令子弟诵如来名号。自诵
经。端坐而化。翊日。体香洁如生。(出金刚灵应)

** 明刘谷贤

黄州人。𨽻虎贲左卫军。尝从大监郑和。使
海外诸番国。舟经大海洋。刘忽失脚堕水。时风帆迅
驶。不可救援。和令人升桅竿望之。遥见一人隐隐出
没波涛中。相去数十里。咸谓无复生理。须臾。刘追及
舟。舟中人大喜。速以物引上。见大鱼长丈馀。悠然而
去。人皆异之。刘曰。此鱼载我至此。将没者数次。鱼辄
以鬐鬣负起。故水不入口。舟中人问。尔平住有何善
果。致得此报。刘云。但念观音经耳。(出善馀堂笔乘)

明福州南台寺。塑观音像。将毁其旧。塑工林翁。求归
事之。后数月。操舟入海。舟坏而溺。急呼观音曰。我尝
救菩萨。菩萨宁不救我。语讫。身便自浮。得一板乘之。
惊涛自天。约行百馀里。随流入小浦中。获遗物一笥。
颇有所资而归。人以为观音之助。(出笔乘)

** 明沈见泉祖

游黎里罗重寺。见后殿毁拓。观音首顶
箬笠。叹曰。菩萨慈悲。能与人智慧。某愿重修此殿。求
宋释遵式 第 103a 页 X78-0103.png
吾子孙有一.二读书者。足矣。归谋之妇。妇曰。今有米
数百石。速易银。独力完此功德可也。不日。栋宇.法相。
焕然鼎新。其孙尧中.曾孙梦斗。相继登第。(出鞭心录)

** 明王应吉

素虔奉观世音。万历壬寅。奉使东行。便道
还里。患痰火疾。水浆不能咽者七日。梦乘肩舆。循大
河浒。忽前人失足。王颠堕水中。鳞甲之类种种见前。
因念。此类我尝啖之。今为难矣。恍惚若有人挟王起
崖上。则赤日当空。观音大士倚岩而坐。王以手扪衣
不湿。因叩谢。大士谓曰。汝家世奉我。故来相救。但杀
业颇多。致有是病。若戒杀即愈。王曰。承慈力普度。此
夙心也。敢不遵命。倏然而觉。身汗如雨。自后遂盟心
戒杀。自作纪灵戒杀衷言。志其事。(出广仁品)

** 明天台王立毂

字伯无。领万历丙午乡荐。梦其父大
中丞公士性。有十年五死及植德禳灾之谕。及于嘉
禾三宝前。誓奉长斋。受天台杀.盗.淫.妄四戒。后任江
西新淦县。此事都废。戊午入觐。舟次荻港。夜为冥府
所摄。主者厉声叱曰。尔阳算尽丙辰八月。延至今者。
斋戒力也。尔奈何弃之。命取簿以示。见名下年月皆
有注。至丙辰八月辄空。毂览毕。叩首曰。居官势不得
不尔。主者曰。奈算尽何。命驱入狱。一坐侧宰官请曰。
试取破戒后事稽之。须臾肩两簏至。皆令淦文卷。并
平日偶书。寸纸俱在。皆有气腾上。青.白.赤.黑不一色。
主者令各捡之。先捡黑与青成聚。次捡白聚.赤聚巳。
而青者渐隐。黑者缩小如箸。而赤者赫然独盛。毂旁
宋释遵式 第 103b 页 X78-0103.png
睨赤聚中。见所刻金刚般若。及好生编.社仓卷俱在。
主者曰。是尚知植德。损五官。全其躯命可乎。乃命抉
其目。便昏暗无所见。觉有人促之去。一跌而寤。张目
见灯火如剌。了不可开。其夜梦有人复以钉钉目。痛
楚滋甚。遂却医药。决意乞休归里。弃家精修净业。庚
申七月。礼忏幽溪。夕梦观音大士。以杨枝洒甘露点
其睛。晨起。豁然见物。两目复明。后历游云栖.博山之
门。真参实證。再生者又一十二年。号壁如大师。(出同生自
记)

** 明万历间平湖陆五台尚书

有仆与人争欧。误伤人
死。惧而求救于公。公曰。杀人者。抵国法也。我堂能徇
情。为汝求免。汝在狱中。宜专心诵观音菩萨名号。三
年我来赦汝。其人奉命。时时持念不怠。才一年。遇赦
而出。(出观音感应)

** 明吴郡徐明甫

赴馆于楚。遂徙家焉。好学笃行。教子
读书。素供观音大士一轴。礼敬甚虔。子名矿。十馀岁
忽遘危疾。夫妻于大士前。晨夕叩祷。至七日夜。梦菩
萨告曰。无忧。汝子明且可起也。忽闻有声震桌上。惊
而寤。起视所供大士几前。果碟诸器俱坠地。检之无
一损者。子口中喃喃。微声唤曰。菩萨救我。菩萨救我。
问之不应。天明询其故。子曰。昨夜半。正愦绝间。见大
士至卧榻间。呼男曰。吾救汝。乃以水一瓯。命饮之。冰
凉彻骨。遂举体得汗而爽耳。不数日。病果愈。后子成
万历丙辰进士。(出徐氏庭训)
宋释遵式 第 103c 页 X78-0103.png

** 明万历中焦甲

以江阴县吏。选湖广典史。升知事。离
任三.四程。泊舟江上。有一南僧。自蜀江来。求附载舟。
人不许。僧因吐情告焦曰。贫僧有募金六百两。将往
普陀。为观世音建幢树刹。幸附而南。此功德诚无量
也。焦与偕行数日。忽萌恶念。一夕大风。竟推僧江中。
发其箧。果六百金。悉入私[(索-糸)/石/木]。晓起。见僧从水出。向前
索命。抚其背曰。我命巳矣。金乃十方所施。终不为君
有也。自是昼夜现形搅闹。凌晨起坐。僧巳在侧。且云。
吾巳诉上帝。帝怒。将戮汝父子。焦忧惧成疾。坐卧不
宁。所至驿。递延僧道荐度。疏中又不敢直书其故。唯
叩头恳祷悔过而巳。逡巡抵家。病益剧。愿将此金作
佛事。凡禳谢无所不营。而僧时至。必大呼曰。功德何
益。还我六百金。往南海去。或来从屋上。或走出壁间。
或据床附屏。巳而家人悉见惊走。佥曰。和尚来。百计
哀求。僧终不允。焦归将一年。僧物.巳物俱巳垂罄。恹
恹待毙。忽一日。亡僧持刺造访。阍者辞以主人疾笃。
僧叱云。吾非常客。必欲见汝主。救其残喘耳。时焦方
伏枕呻吟。妻拿环泣。共睹僧形。复闻僧通姓名于外。
焦痛恨云。索命鬼变幻如此。不如速死。遂投身床下。
持刀将自杀。家人力抱止之。而僧巳直闯人室矣。谓
焦曰。我人也。非鬼也。君屏妻子。当语其故。众出避。僧
曰。去年游魂于风浪中。分必死。倏见观世音自空中
降。持一灯引入芦洲。遇渔人救脱。六百金虽为君取。
随复募化。巳足其数。今将之普陀。偿此宿愿。顷过江
宋释遵式 第 104a 页 X78-0104.png
阴。人传君病奇怪。恃尔造见。为君释杯蛇之惑耳。焦
曰。幸师不死。但金尽无偿。奈何。僧笑曰。吾来并不索
金。焦举家感恩列拜。欲办衣履相贻。固却不受。仅享
一饭而去。使人迹之。果乘海船往矣。从此鬼形遂绝。
然焦病终不愈。数月卒。止生一子。少有文名。方应举。
以亲丧不能赴。偶步于江。忽跃入浪中以死。僧归自
南海。闻而叹息久之。(出感应篇增注)

** 明万历甲寅歙县吴奕德

随叔正鹍。受业临塘寺。鹍
叩普门大师有省。遂皈佛法。且晚率诸生持斋。顶礼
西方。奕德尤深敬信。发愿书大悲经五十卷.金刚经
三十卷。五月二十九日。浴琴溪。暴病气绝。掖归卧尸
于床。忽言曰。我乃佛前左护法关。奕德因误杀。宿冤
摄入冥府。以彼奉佛许经善念。特来护之。鹍可为念
佛讽经。候其初七还魂。书经酬愿。藉此功德。怨鬼得
超度矣。初七日。奕德果苏。自捧其腰。连呼跌痛。叔问
故。告曰。浴溪时。见两人执牌来唤。遂从往。心计家人
不及救我。不若我自念佛。须臾进一城。遥望署额曰
森罗殿。左四生司。右四死司。阎君坐堂上。持头鬼无
数。我至。奋前欧击。旁坐一乌帽者问曰。汝何言。我踯
躅无措。惟默念佛。被笞掠。觉念佛则痛可忍。终茫然
不省。判官引至清水潭洗胸。见五脏。方知前生为将。
误杀人八百命。今业满受生。索偿不放。仍赴殿辨理。
泣诉以王事所致。阎君怒曰。大辟应烹。即有火面碧
身鬼卒。舁大铛沸油。束我将投之。殿前倏现金光一
宋释遵式 第 104b 页 X78-0104.png
道。幽黑皆明。左右惊报。西方到。见韦驮与关帝在空
中。韦驮举杵入铛。铛悉起金莲华。阎君合掌叩礼。随
放我归。命两黄帻者送之。经峻岭。黄帻者扑我下。故
腰跌痛耳。叔扶起。拜谢佛与大士。及韦驮.关帝。至诚
施写二经。合室钦奉三宝云。(出金刚果报)

** 明万历间包凭

字信之。嘉兴人。父为池阳郡守。生七
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
氏之教。尤信持观音经。东过泖湖。至一寺。见殿后倾
𡉏。大士像淋漓露立。即解索中得十金。授主僧修之。
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布四匹.衣七件益
焉。内纻褶新制。仆请留。凭曰。但得圣像无恙。虽裸体
何妨。僧垂泪云。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诚
心。何可易得。工完。凭梦伽蓝谓曰。菩萨赐汝子孙享
世禄矣。后生子忭。孙柽芳。相继登第。(出鞭心录)

** 明常熟严尚宝徵

字道彻。文靖公仲子。年三十无子。
日者推为艰嗣。置两妾。俱不选色。容质朴陋。人争笑
之。偶过姻家。见一侍女。年及笄。未蓄发。问其主。云以
瘖故。终成癈人。道彻恻然曰。第令蓄发。吾将娶之。其
姻家未敢信。道彻即为申约。踰年果纳焉。文靖闻之。
喜云。吾儿所行。允合天道。必有后继。三妾皆生子。道
彻素诵白衣陀罗尼。且坚持不杀戒。凡举子。多重胞
之异。后子姓繁昌。青云接踵。诚厚德所培也。(出感应篇增注)

** 明绍兴韩弘儒

四十八岁除夕。妻金氏梦亡姑曰。汝
夫明年重九。大限至矣。金恐伤夫意。不敢言。惟虔祷
宋释遵式 第 104c 页 X78-0104.png
白衣大士。以祈夫寿。明春。韩赴馆。于表姊家。见有老
婢数人。从容语姊遣嫁之。一月内俱得所配。寒食后。
访一宦子。几上多新倾色银。韩正色曰。君生富贵家。
宜轻财树德。何贪小利。为刻薄事。兄获微益。而人受
大损。在人祇损利。在兄即损德。是损于兄者更大矣。
宦子怅然。誓弗再倾。端午。归过一酒馆。见宦仆手持
锦袍。讲息人命讼事。百端把持。一语不合。将袍毁裂。
欲以激怒主人。韩随往谒宦。详述始末。指天设誓。宦
素服其刚直。责奴遣之。七夕设宴。坐有乡绅。自言清
正。某亲冒势争产。某族冒势搆讼。一一批揭与被害
人。到官罚之。举座赞叹。韩微哂曰。禁止冒势。固盛德
事。然亲族情。谓亦不可伤。何如温颜受禀。详询曲直
而谕解之。为两得其平乎。乡绅敛容称善。九月初。门
生五人中式。来谒。韩谓曰。贤契巳进一阶。宜益修德。
以祈上达。切勿轻言纳宠。伤糟糠之情。勿疏远故旧。
致穷交之憾。勿多收仆从。启生事之渐。勿过为奢费。
开妄取之端。诸生唯唯受教。是夜。妻梦大士曰。尔夫
寿终九月。以近来劝戒良言。造福广大。益寿二纪矣。
韩重九归。果无恙。妻为述两梦。自是益勉于善。后以
明经作令。高年致仕。(出劝戒全书)

** 明彭孝子有源

字信宇。湖广益阳人。幼即虔诵大士.
三官诸经。以祈亲寿。父尝病笃。刲臂肉疗之。踰十年。
父卒。奉母吴氏。家贫。勉具甘旨。崇祯丙子秋。母疾笃
不能起。又疽穿手掌。痛不能忍。源日夕忧思。夜梦大
宋释遵式 第 105a 页 X78-0105.png
士谕以母寿将尽。得人肝服之。犹可愈。晨起视母。母
正思羊肝。源曰。是菩萨启我也。乃垂涕跪祷。愿剖肝
救母。至夜见大士.诸圣。幡幢而前。源惊醒。汗下如雨。
乃澡身顶礼。举手扪心。约得肺肝所在。持刀自剌。一
剖而血迸。二剖而膜开。三四剖𥒐然有声。迨六剖而
心出。遂缘心得肺。缘肺得肝。时痛几殒绝矣。顷之稍
苏。始呼妻至。令速煮肝进母。母不知。欣为下箸。病即
霍然而愈。事闻。远近赞叹。顾其肺棱棱出在外。疮口
未合。众为祷于神。大士示梦曰。是孝子肺。收之无难。
末世鲜仁孝者。欲出之百日。令世人遍观之耳。孝廉
王文南僧其事。(出启祯野乘)

** 明刑科李清

字心水。广陵人。初有一子。痘殇。母姜安
人。追悼不巳。日诵白衣观音经。为子祈嗣。未几。心水
查盘绍兴。梦一妇人。抱儿入室。面带痘痂。似将愈而
落者。语心水云。如云如月。觉而异之。晨起。适某生以
绣观音赠。抱儿如梦。上题一诗。起有彩云香绕海天
潮。末有还来丹桂月中飘之句。恰应云月二字。时夫
人甫孕。果生子。

明崇祯辛巳。当涂县官[土*干]。有山东一瘫子至。以手代
足。乞食于市。人多厌之。瘫者虽病而负气。被詈骂。辄
不平。闻塘桥庵有修行僧曰水谷。往诉以乞食艰艰
之苦。谷曰。汝能发心出家。仗慈悲大力。或有施主。瘫
者从之。遂剃发受斋戒。虽行乞。不茹荤血。虽被辱骂。
安忍而受。谷又教之念观世音名号。兼持准提咒。受
宋释遵式 第 105b 页 X78-0105.png
持踰二年。戊子秋。忽夜梦一老妪呼之曰。汝起。汝起。
瘫者云。我是瘫子。何能起。老妪以手址其两足。觉直
而不拳。晨起瘫病遂愈。居然一昂藏之僧矣。取号曰
半崖。遂有供养之者。(出唐宜之巳求书)

** 明洪武间吉安庐陵县龙子翚同室萧氏

笃于伉俪。
求子甚艰。巳卯十月。其妹淑柔。得白衣五印心经。与
嫂同览。见卷末祈嗣事迹。种种灵验。萧氏悚然敬信。
发愿持斋诵经。并许施白衣经千卷。次年八月十六
日举一子。形容清秀。名桂生。果符所祷。

又宣德四年。
彰德府张贵。随淮王之国。于广东得白衣经。六年归
里。偕妻田氏。发心施经求嗣。未几得男。经愿未酬。十
二岁忽病故。夫妇痛心追悔。焚香虔祷。施经一千五
百卷。丁巳二月。复生一子。持验彰彰如是。(出白衣经纪验)

** 明刘道隆母李氏

年四十。长斋奉佛。不解诵经。修葺
静室。供奉观音大士。朝夕礼拜。念佛千声。虽盛暑.隆
冬不辍。刻施金刚经。听人礼请供诵。竭赀不恤。如此
者二十五年。将终之前一岁。出督纺所馀。延名衲诵
经。大修功德。事毕。夜梦所奉大士。持素珠一串示之
曰。以此授汝。珠数乃汝往生净土之期也。梦中数之。
得五十三颗。不解其意。至庚子五月十三日。忽告家
人曰。吾今日行矣。可举家大声念佛。助我西去。子妇
辈相与坐榻前。同声念佛。踰时面西端坐而逝。(出金刚灵
应)

** 明朱德贞

肝江人。益藩辅国常茫第三女。祖翊钟。有
宋释遵式 第 105c 页 X78-0105.png
贤名。尝辑仁孝皇后善内训.章圣太后女训.古烈女
传.女孝经.女诫诸书。为女教大成。行世。女幼淑家诲。
性至孝。八岁。字仪卫王廷卿子重贤。十岁。重贤殇。闻
讣。即素食缟衣。绣大士像。早暮焚修。默有所祷。及笄。
有求姻者。始跪告父母曰。女王氏妇也。自重贤死。而
志决矣。父母怒责之。志益坚。且誓云。必不得为未亡
人。死而巳。遂绝食自经。父母惊怖。不复议婚。天启辛
酉秋。届重贤忌日。先叩二亲。辞祖庙。于八月二十九
日归王。素绖执杖。举哀设奠。出自制文。祭重贤曰。恭
伯蚤死。恭姜守义。之死靡他。柏舟矢志。世有升降。心
无古今。嗟未亡人。诞育宗室。八岁许婚。实有定匹。云
何不幸。夫也遽殇。我虽幼小。默念纲常。祖王好贤。父
母乐善。内则熟闻。芳规习见。宫闱綦缟。永谢铅华。坚
持节孝。光我国家。兹及笄年。当以死决。吁天叩阍。庶
几监察。誓不改适。从一而终。佥曰孔臧。稍慰忡忡。登
子之堂。设子之位。写此血里。倾此血涕。甘执妇道。事
我舅姑。他日同穴。其无愧乎。按抚上其事议旌。年未
及格。引淮藩隆姬例。岁给膳米五十石。遂扫除净室。
皈依三宝。晨讽普门品.大悲咒。晚课弥陀经.往生咒。
一切诗文。誓不复拈。遇翁姑.父母诞日。及重贤忌。必
设供礼忏。自昧旦至夜分。仪轨不忒。比丘尼.斋婆闻
风求见。槩禁绝。女使年踰十三。即更去。翁姑亦倾心
茹素。一切果饵。手整始馈。视疾问安必谨。甲子岁。父
病沉笃。割股进之。父夜梦大士云。汝以女孝延年。病
宋释遵式 第 106a 页 X78-0106.png
得愈。肝江人无不颂其节孝。(出启祯野乘)

** 大清释行仁

字指一。河南光山张氏。弱冠读书白鹿
洞。遇异僧戒曰。子有大难。能持大悲圣号。可解。师矢
心受持。崇祯辛巳。献冠破县。屠戮及师。刃忽自断。贼
异之。得不死。遂薙发。甲申抵金陵。从千华昧和尚受
具戒巳。见戎马充斥。乃东至昆山。于净室讲法华.金
刚.楞严等经。缁素皈仰。壬辰正月二日。端坐说偈化。
(出法华感通)

** 大清徽商程伯鳞

久居杨州。事观音大士甚虔。乙酉
夏。兵过杨城。程祷大士求救。梦大士谓曰。汝家十七
人。十六口俱得免。惟汝在数不可逃也。程醒。又复恳
祷。仍梦云。汝前生杀王麻子二十六刀。今须偿彼。可
令家中十六口。并住东厢。汝犹在中堂候之。勿贻累
家人。程信之。越五日。兵至门。程迎问曰。汝即王麻子
乎。我欠汝二十六刀。可杀我。否则与汝本无仇也。兵
惊曰。汝何以知我姓名。程具告以梦。兵叹曰。汝前世
杀我二十六刀。致我今世报汝。我今杀汝。汝来世不
又报我乎。乃以刀背斫程二十六下而宥之。

唐宜之
曰。纪此事有三意。一者。见菩萨大悲。能回定业。二者。
见宿业既熟。难脱如是。从今以往。慎勿再造将来之
新业。三者。见目前所受。悉是往因。宜欢喜领受。不当
怨尤。亦不必苦苦以趋避乱心也。又曰。凡虔奉观世
音者。其人必笃信因果。一生善事必多。恶事必少。善
念必多。恶念必少。此身心不与恶为缘。所以恶报可
宋释遵式 第 106b 页 X78-0106.png
灭。岂偶然哉。(出巳求书)

** 大清金坛孝廉虞庶颜

家世忠孝。阖门奉佛。生平常
课。日礼大悲忏。诵金刚经。常刻施观世音经。劝人持
诵免劫。丁酉冬。以仇家诬陷。逮赴江宁。远近无不冤
之。庶颜但默持经忏不辍。既入狱。痛楚备常。如入禅
定。伍伯极力掠其股胫。竟无所伤。惟有黑痕数缳而
巳。遂得昭雪。子山修甚孝。每夜为父赤身露祷北辰。
严寒不辍。直到事解方已。使佛法无凭。则山修亦足
死孝。况庶颜乎。

** 大清淮安庠士梁元徵

素崇释教。凡法华.楞严诸经。
靡不研究。中年艰于嗣息。且多病。因发心持长斋。日
诵白衣观音经及大悲咒。仍刻袖珍小帙。朱印流通。
室阮氏亦持准提斋。每晨虔跪讽经。未几徵病悉瘳。
阮氏连举三子。仲子汝悰。顺治庚子中式。诸孙绳绳。
内一孙复显白衣重包之异。感无不应。此近事左足
徵也。

** 大清秣陵黄土山刘某

母四十八岁。求子得之。出胎
即吃素。以母尚茹荤。不食母乳。粥汤.糕粉喂长耳。又
十年。父妾亦生一子。己丑。刘年二十九。弟年十九。同
朝南海。舟中。刘发愿求见观世音菩萨。忽海水面先
现二莲花。如车轮大。一花中立一童。一花中立一女。
随见观音坐大莲花之上。刘因礼拜。拜起仰视。菩萨
与花俱不见。俄顷风浪大作。舟覆。同行六人及其弟
偕没。独刘甫入水。觉眼前通红。有一僧㩗之同行。顷
宋释遵式 第 106c 页 X78-0106.png
刻间忽到门。衣衫不湿。僧即失所在。入门母出。刘尚
如醉如梦。母以茶汤饮之乃醒。为母备述其事。方知
观音救拔之力。

唐宜之曰。庚寅三月十五日。刘约丁
僧过予。而是日放生。有长者在予寓。丁僧辞之。予至
今觖觖。呜呼。观世音菩萨救人于苦难。不必在海中
也。而海中尤多。但二千馀里。顷刻抵家。入水而衣衫
不湿。则此未之闻耳。(出巳求书)

** 大清杨璜

字希周。当涂人。世居官圩栗树坟。业儒励
行。厌时文怪谬。趋法先程。坐此困滞。会兵绕其乡。璜
泣谓家人曰。吾祖.父丘垄在此。何忍弃去。因匿妻妾
与子林中。以身守垄。兵来。见坟内有衣冠者。将执之。
璜急赴水死。子甫十龄。自林间见父溺。亦号哭奔投
于水。时顺治丙戌三月十六日。越辰。两尸相抱浮出。
见者陨涕。妻陆氏悼夫无后。誓断血肉。迎佛像于家。
旦夕恸哭念佛。忽夜梦老妪㩗一子曰。遗汝。醒而叹
曰。愿妾张氏遗腹生子。则菩萨之赐也。岁暮。妾生女。
陆氏泣曰。巳矣。丁亥春。集族长告曰。夫既无子。薄亩
当分诸侄。吾得粗给衣食。以抚此女。言□复哭。族长
不忍。云。俟小祥。为璜作佛事。议分。及期。具会亲族。散
斋之夕。亦三月十六日。女哭不巳。妾抱就枕。张如梦
魇。愦愦不醒。女怪啼益甚。嫡疾呼。始觉。抱女入手。则
巳不复女身矣。陆大惊。家人群往。见面目依然。惟私
处生长男根。其旁尚有血痕。众咸诧异。始悟菩萨灵
爽。前梦不虚。竞至佛前胪拜。更名佛赐。次日观者阗
宋释遵式 第 107a 页 X78-0107.png
门。闻县张公。取儿庭阅之。犹未信。问其宗族。异口一
词。曰。脱儿变非真。侄辈不愿分其田宅耶。侯乃不疑。
异哉。佛赐变身之日。即父子死难之日。然非璜之生
平方正。子之至孝殉父。妇之号泣动天。岂能遘此千
百年仅见之事乎。余窃又有说。若佛赐变形。非亲族
群聚时。其又谁能信之。(出唐宜之巳求书)

观世音持验纪下(终)

* No. 1542-1
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
大唐三藏 不空 译

「 稽首观音大悲主
 愿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庄严普护持
 千眼光明遍观照
 真实语中宣密语
 无为心内起悲心
 速令满足诸希求
 永使灭除诸罪业
 龙天众圣同慈护
 百千三昧顿薰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涤尘劳愿济海
 超證菩提方便门
 我今称诵誓归依
 所愿从心悉圆满
宋释遵式 第 107b 页 X78-0107.png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消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枯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发是愿巳。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
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
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南无阿弥陀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
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
随愿皆得往生。

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
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
若不生诸佛国土。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
宋释遵式 第 107c 页 X78-0107.png
若心不得无量三昧辨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
悲心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
得名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若诸
女人。厌贱女身。欲得成男子者。诵持大悲陀罗尼章
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心
者。必不得果遂也。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于
佛出世。不通忏悔。纵能忏悔。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
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
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佛即来
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
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
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
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
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人天。诵持
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也。其
恶死者。一者不令其人饥饿困苦死。二者不为枷禁
杖楚死。三者不为怨家雠对死。四者不为军阵相杀
死。五者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六者不为毒蛇蚖蠍
所中死。七者不为水火焚漂死。八者不为毒药所中
死。九者不为蛊毒所害死。十者不为狂乱失念死。十
一者不为山树崖崖坠落死。十二者不为恶人厌魅
死。十三者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十四者不为恶病
缠身死。十五者不为非分自害死。诵持大悲神咒者。
不被如是十五种恶死也。得十五种善生者。一者所
宋释遵式 第 108a 页 X78-0108.png
生之处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国。三者常值好时。四
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纯熟。七
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属恩义和顺。九者资具财
食常得丰足。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
财宝无他劫夺。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遂。十三者
龙天善神恒常拥卫。十四者所生之处见佛闻法。十
五者所闻正法悟甚深义。若有诵持大悲心陀罗尼
者。得如是等十五种善生也。一切天人。应常诵持。勿
生懈怠。

观世音菩萨说是语巳。于众会前。合掌正住。
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
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无喝啰怛娜哆啰夜㖿(此观世音菩萨本身) 南无阿哩㖿(此如
意轮菩萨本身) 婆卢羯帝烁钵啰㖿(此持钵观世音菩萨本身) 菩提萨埵
婆㖿(此不空羂索菩萨押大兵) 摩诃萨埵婆㖿(此菩萨种子。诵咒本身) 摩诃
迦卢尼迦㖿(此马鸣菩萨本身。手把钹折罗) 唵(此诸鬼神合掌听诵咒) 萨皤啰
罚曳(此四大天王本身降魔) 数怛那怛写(此四大天王部落鬼神名字) 南无
悉吉㗚埵伊蒙阿哩㖿(此龙树菩萨本身) 婆卢吉帝室佛罗
㘄驮婆(此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那啰谨墀(此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本身)
 醯哩摩诃皤哆沙咩(此羊头神王。共诸天魔为眷属) 萨婆阿他豆输
(此甘露菩萨。观音眷属) 阿逝孕(此飞腾夜叉天王。巡历四方。察其是非) 萨婆萨
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此婆加帝神王。其形黑大。以豹皮为裈。手把铁义)
 摩罚特豆(此军吒利菩萨本身。把铁轮。并把索。面有三眼) 怛侄他(此剑语) 唵阿
婆卢醯 卢迦帝(此大梵天王本身。神仙为部落) 迦罗帝(此帝神。长大黑色)
 夷醯哩(此三十三天。摩醯首罗天神领天兵。青色) 摩诃菩提萨埵(此实心。更无杂
宋释遵式 第 108b 页 X78-0108.png
乱心。即名萨埵) 萨婆萨婆(此香积菩萨。押五方鬼兵为侍从) 摩啰摩啰(此菩萨相
罚语。即为齐也)
 摩醯摩醯哩驮孕(同前) 俱卢俱卢羯幪(此空身菩萨。押
天大将军。领二十万亿天兵) 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此严峻菩萨。押孔雀王蛮兵)
 摩诃罚阇耶帝(同前) 陀罗陀罗(此观音菩萨大丈夫身) 地哩尼(此师
子王兵验读诵)
 室佛啰㖿(此霹雳菩萨。降伏诸魔眷属) 遮啰遮啰(此摧碎菩萨本
身。手把金轮)
 摩摩(某甲受持) 罚摩啰(此大降魔金刚本身。把金轮) 穆帝[口*(肄-聿+余)](此诸
佛合掌听诵真言) 伊醯移醯(此魔醯首罗天王) 室那室那(同前) 阿啰嘇
佛啰舍利(此观音菩萨。把牌弩弓箭) 罚沙罚嘇(同前) 佛啰舍耶(此阿弥陀
佛本身。观世音菩萨师主) 呼卢呼卢摩啰(此八部鬼神王) 呼卢呼卢醯哩
(同前) 娑啰娑啰(此五浊恶世) 悉哩悉哩(此观音菩萨利益一切众生) 苏啰
苏啰(此诸佛树叶落声) 菩提夜菩提夜(此观音菩萨结缘众生) 菩驮夜
菩驮夜(此阿难本身) 弥帝哩夜(此大车菩萨。手把金刀) 那啰谨墀(此龙
树菩萨。手把金刀)
 地哩瑟尼那(此宝幢菩萨。手持铁叉) 波夜摩那(此宝金光
幢菩萨钹折罗杵) 娑婆诃(去声) 悉陀夜(此达一切法门) 娑婆诃摩诃悉
陀夜(此放光菩萨。手把赤幡) 娑婆诃悉陀喻艺(此诸天菩萨尽悉以集。手把金
刀) 室皤啰夜(此安息香) 娑婆诃那罗谨墀(此山海惠菩萨本身。手把金剑)
 娑婆诃摩罗那罗(此宝即王菩萨。手把金斧) 娑婆诃悉啰僧阿穆
祛耶(此药王菩萨本身。行疗诸病) 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㖿(此药
上菩萨本身。行疗诸病) 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 娑婆诃
 波陀摩羯悉哆夜 娑婆诃 那啰谨墀皤伽啰㖿
 娑婆诃 摩婆利胜羯啰夜 娑婆诃 南无喝
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哩㖿 婆卢吉帝 烁
皤啰夜 娑婆诃 悉殿都 漫哆罗 跋驮耶
 娑婆诃
宋释遵式 第 108c 页 X78-0108.png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巳。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华。缤
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
切众会皆获果證。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
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四.
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 No. 1542-2
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

「 稽首大悲
 婆罗羯帝
 从闻思修
 入三摩地
 振海潮音
 应人间世
 随有希求
 必获如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阿弥陀佛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白衣观世音菩萨

前印后印降魔印。心印身印陀罗尼。我今持诵神咒。
惟愿慈悲降临护念(此八字念三遍)。即说真言曰。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利耶 婆卢羯帝铄
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
迦耶 唵多哩多哩咄多哩 咄多哩咄咄多哩 娑婆诃
宋释遵式 第 109a 页 X78-0109.png
(喝音阿。啰音拉。怛音搭。哆音多。羯音揭。铄音少。埵音朵。迦音吉。咄音拙)

* No. 1542-3
礼观音文

清净三业。一心五体投地。归依南无十方慈父.广大
灵感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得二随顺.四
不思议.十四无畏.十九说法.七难二求.三十二应。无
量功德。兴大威力。发大誓愿。同流九界。六道四生。生
死趣中。兴百千万亿无量恒河沙劫数善行方便。救
度拔济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我今哀求。必赐加被。伏
念(某)夙生庆幸。得遇佛乘。身虽出家。心不染道(居士改身
苦尘缘。心多散乱)。愚痴邪见。诸根昏塞。又恐福力浅薄。寿命
不长。徒入空门(居士改徒得人身)。虚生浪死。我今洗心泣血。
稽颡投诚。终日竟夜。存想圣容。受持圣号。礼拜圣像。
惟愿菩萨。天耳闻声。悲心救苦。怜悯加被。放大神光。
照我身心。倾大甘露。灌我顶门。荡涤累世怨𠎝。洗洁
千生罪垢。身心清净。魔障消除。昼夜之间。坐卧之中。
观见菩萨。放大神光。开我慧性。使(某)即时神通朗发。
智慧聪明。得大辨才。得大智慧。得大寿命。得大安乐。
参禅学道。无诸魔障。悟无生忍。世世生生。行菩萨道。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

* 辨讹语三则
宋释遵式 第 109b 页 X78-0109.png

莲池大师云。高王观世音经。世传高王诵之脱难。此
讹也。其经鄙俚。不成文义。不知译自何代。以理断言。
即是法华普门品耳。高王时人仗此脱难。故以为名。
后人不知。别造伪语。称高王经。因名迷义。俗所不觉。

又云。香山卷中称观音是妙庄王女。出家成道。而号
观音。此讹也。观音过去古佛。三十二应。随类度生。或
现女身耳。不是才以女身始修成道也。彼妙庄既不
标何代国王。又不说何方国土。虽劝导女人不无小
补。而世僧乃有信为修行妙典者。是以发之。

王龙舒云。按藏经。诸佛菩萨。手足六根。皆常端正。故
云八端。观世音菩萨。本结跏趺坐。其神通变化自在。
故云观自在。今人作翘足搭手坐。谓自在观音者。讹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