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7a 页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7a 页
No. 2069
天台九祖传(并序)
云间沙门士衡敬编
吾宗九世祖师示生东西两土。前后出兴相
去赊远。故感应垂迹之事散在经传。傥非博
览则不可得而详也。以山家传习者。而于祖
师功德。罕测厥由。于乎先儒有言。其先祖无
美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
弗传。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耻也。而况于
学教之人乎。愚忝末裔。姑欲逃其弗传之责。
谨搜罗载籍。备录于右。以贻后贤。顗弘赞
无穷。思齐有地。而不为无补矣。时嘉定改元
腊月望日。寓竺峰凝翠轩序。
* 高祖龙树菩萨
* 二祖北齐尊者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7b 页 T51-009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097.png)
* 四祖天台教主智者大师
* 五祖章安尊者
* 六祖法华尊者
* 七祖天宫尊者
* 八祖左溪尊者
* 九祖荆溪尊者
高祖龙树菩萨者。南天竺国梵志种大豪贵
家也。始生于树下。由龙成道。因号龙树。幼
而聪哲。才学超世。处在襁褓(上举两切。下音保。小儿衣也)闻
诸梵志诵四韦陀典。各四万偈。偈有四十二
字。背诵其文。又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
国。世学艺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馀道
术。无不综练(上子宋切。下郎殿切)结友三人亦一时之
杰。一日相与议曰。天下义理。可以开神明悟
幽旨者。吾等尽之矣。更以何方自娱。唯有追
求好色纵情极欲。是不亦乐乎。然诸梵志势
非王公。何由得之。可求隐身之术。斯乐可办。
四人相视。莫逆于心。同至术家。求隐身法。术
师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
术故屈辱就我。此人才明绝世。所不知者唯
此贱法。若授其方。则永见弃。且与彼药。使
不知之。药尽必来。永当师我。各与青药一丸
告曰。汝于静处。以水磨之用涂眼。验形当自
隐。龙树磨药闻香。尽知药名。分数多少锱铢
(上音缁。下音殊)无失。还向其师。具陈此药有七十种。
名字两数皆如其方。术师惊问。子何以知。答
曰。药有气分。何以不知。师即叹服乃曰。若斯
人者。闻名犹难。况我亲遇。而惜斯术。即以其
法具授四人。得术隐身。游百自在。入王宫
中。宫中美人皆被侵陵。百馀日后。怀妊者众。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7c 页 T51-009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097.png)
问其故。时有一臣白王。此之所为不出有二。
一鬼二术。可以细土置诸门中。令人守卫断
往来者。若是方术。足迹自现。若是鬼魅。入
必无迹。人可兵除。鬼当咒灭。王用其计。备法
试之。见四人迹。即闭诸门。数百力士挥刀空
中斩三人首。近王七尺刀所不至。唯有龙树。
敛身屏气。依王而立。故不被斩。因时始悟欲
为苦本。厌欲心生。发出家愿。我若得脱。当诣
沙门求出家法。既而得出。入山至一佛塔。出
家受戒。九十日中。诵三藏尽。通诸深义。更求
异典。都无得处。遂向雪山。见一比丘。以摩
诃衍而授与之。读诵爱乐。虽达实义。未获道
證。辨才无尽。善能言论。外道异学沙门义士。
咸皆摧伏请为师范。即便自谓。我是一切智
人。生大憍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途无量。
佛经虽妙。句义未尽。我今更敷演之。开悟后
学。作是念已。便欲为之。立师教戒。更造衣
服。令附佛法。而少有不同。欲除众情。示不受
学。选择良日。便欲行之。独处静室水精地
房。大龙菩萨悯其若此。即以神力。接入大海。
至其宫殿。开七宝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
上妙法授与。披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
深入。体得实利。龙知其心而问之曰。看经遍
未。答曰。汝经无量。不可得尽。我所读者足满
十倍过阎浮提。龙言。忉利天上所有经典倍
过于此百千万倍。诸处此比不可称数。尔时
龙树既得诸经。豁然通达。善解一相。深入无
生。法忍具足。龙知悟道。还送出宫。时南天竺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8a 页 T51-009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098.png)
彼故。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经历七年。王始怪
问。汝是何人。在吾前行。答曰。我是一切智
人。王闻是已。为之大惊。遂问之曰。一切智人
甚为希有。汝自言是。何以取验。答曰。王欲知
者。宜当见问。王即自念。我为智主大论议师。
问之能屈。未足为奇。或不如彼。此非小事。默
然不问。便是一屈迟疑良久俛仰问曰。天今
何为。答曰。天今正与阿脩罗战。王既闻已。
譬如人噎(乙结切)既不得吐又不得咽(音咽)欲非其
言。无以为證。欲是其事。无以为明。拟议之
间。龙树复言。此非虚论。王小待之。须臾当
验。语讫空中刀剑戈戟相继而落。王言。干戈
矛槊(上音谋。建于兵车。长二丈。下音朔。丈八曰槊)虽是战器。那知是天
与脩罗战。答曰。以之虚言。不如验之以实。言
已脩罗耳鼻从空而下。又令王臣众等见空
中两阵相对。王始稽首受其道化。殿上万婆
罗门因就出家。时于此国大弘佛教摧伏外
道。广开摩诃衍义。造优波提舍十有万偈。庄
严佛道。大慈方便。如是等论各五千偈。今摩
诃衍教大行于天竺。造无畏论。满十万偈。中
论出无畏部中。凡五百偈。时有婆罗门。善知
咒术。欲以己能与龙树争胜。白彼王言。我能
伏此比丘。王言。汝甚愚痴。此菩萨者。明同日
月。智齐众圣。汝今庸劣。岂可为比。婆罗门
言。王为智人。宜以理验。大王云何逆见凌懱
(莫结切。侮也)王见言至。恭请龙树。清旦俱集政德
殿。时婆罗门即于殿前咒作大池。广长清净。
池中出生千叶莲华。自坐其上。语龙树曰。汝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8b 页 T51-009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098.png)
与我抗言议论。尔时龙树亦以咒力化为白
象。象有六牙。行池水上趣其华座。以鼻缴
(音皎。缠也)拔高举掷地。时婆罗门伤背委困。即便
摧伏归命龙树。我甚顽嚚犯逆大师。惟愿悯
哀听我悔过。龙树慈矜度令出家。时有一小
乘法师。见其高明。常怀忿嫉。龙树深知。既所
作已办缘谢化成。将欲示寂。因问小乘师。汝
今乐我久住世否。彼曰。仁者实不愿也。于是
龙树即入静室。经日不出。弟子咸疑。推户视
之。遂见蝉蜕(音税)而去。天竺诸国并为立庙。种
种供养敬事如佛。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
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
配字。号曰龙树。假饵仙药长寿住世。三百
馀年任持佛法。其所度人不可称数。如付法
藏传。入楞伽经第六云。大慧汝当知。善逝涅
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南天竺国中
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
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极乐
国。此佛金口悬记也。
二祖北齐尊者。讳慧文(德行未见本传)当齐高之世(齐是
国号。高谓高祖渤海人也。姓高氏。齐大夫高奚之后。高欢次洋方受魏禅。都邺在相州。即北齐也)独步
河淮(无竞化者。故云河北。淮谓南。行化于世)法门非世所知(明所證既深。
非馀所知)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尊者法行于世。如履地不知地之厚。戴天不知天
之高)尊者用心一依释论。论是龙树所说。准付
法藏。龙树是金口祖承第十三师。尊者横承
禀以为师也。故翰林梁肃曰。大雄示灭。学
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
病之。遂用权略制诸外道。乃括十二部经。发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8c 页 T51-009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098.png)
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斯言尽之。后学尊
敬不敢正斥其讳。以北齐尊者称焉。
三祖南岳尊者。讳慧思。姓李氏。武津人也。
少以宽慈。顶生肉髻。耳有重轮。象视牛行。
胜相庄严。与世自异。尝梦梵僧勉令出俗。骇
悟斯瑞。辞亲入道。奉持守素。梵行清洁。及禀
具戒。日唯一食。不受别施。回栖幽静。杜绝将
迎。诵法华等经。所至小庵被人所焚。随显疠
(音例。疫病)疾。求诚乞忏。还创草室。持经如故。其
患平复。仍梦。梵僧数百形服瑰(公回切。大也)异祈
请师僧。加羯磨法。具足成就。惊寤方知梦受。
勤务更深。无弃昏晓。又梦。弥勒与诸眷属同
会龙华。心自惟曰。我于释迦末法。受持法
华。今值慈尊。感伤悲泣。豁然觉悟。转复精
进。灵瑞重沓(达合切)供养严备。若有天童侍卫
因读妙胜定经叹禅功德。发心修定。时北齐
禅师聚徒数百。众法清肃道俗高尚。乃往归
依从受正法。性乐苦节。营僧为业。冬夏供养
不惮劳苦。昼夜摄心。理事筹(音俦。算也)度。讫此
两时。未有所證。又于来夏。束身长坐。系念在
前。始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善恶业相。倍
复勇猛。遂动八触。发本初禅。禅障忽起。四肢
缓弱。不胜行步。身不随心。即自观察。我今
病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
源。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
已。颠倒想灭。心性清净。所苦消除。又发空
定。心境廓然。夏竟受岁。慨(口概切。太息也)无所获。自
伤昏沈。生为空过。深怀惭愧。放身倚壁。背未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9a 页 T51-009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099.png)
门。一念明达。十六特胜。背舍徐入。便自通
彻。不由他悟。研练愈久。前观转增。名行远
闻。四方钦德。学徒日盛。机悟实繁。乃以大小
乘中定慧等法。敷扬引喻。用摄自他。众杂精
粗。是非由起。怨嫉鸩(直禁切。以毛历饮食能杀人)毒。毒所不
伤。异道兴谋。谋不为害。乃顾徒属曰。大圣在
世。不免流言。况吾无德。岂逃此责。责是宿
作。时至须受。此私事也。然我佛法不久应灭。
当往何方以避此难。时空声曰。若欲修定。可
往武当南岳。是入道山也。以齐武平之初。背
此嵩阳。领徒南逝。初至光州。值梁孝元倾覆
国乱。前路梗塞。权止大苏山。数岁之间。归从
如市。每示众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
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非真。由是供
以事资。诲以理味。秖欲学者悟自本心。因以
道俗福施。造金字般若金字法华琉璃宝函。
众请讲二经。即时玄叙随文造尽。莫非幽赜。
后命大师代讲金经。至一心具万行处。大师
有疑。师曰。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
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昔一心顿发诸法。吾
既身證。不劳致疑。遂咨受法华行法三七境
界。大领玄旨。又咨师位即十地耶。曰非也。吾
十信铁轮位耳。然其谦退言难见实。本迹叵
详。后在大苏。弊于烽警(上音峰。烽燧候表也。边有警则举火。昼曰燧。夜曰烽)
山侣栖遑不安其地。将四十馀僧径趣南岳。
时陈光大二年岁次戊子夏六月二十二日也。
至即告曰。吾止此满十年耳。先是梁僧慧海
居衡岳寺。及见师欣如旧识。以寺请师止之。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9b 页 T51-009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099.png)
记。尝曰。吾前世曾履此处。因游岳顶。迟立林
泉。其处竦净。若有所忆。寻指岩丛曰。吾前身
于此入定。贼斩吾首。众共掘之。获聚骨。果无
首。今名一生岩者是也。复指盘石曰。此下亦
吾前世骸骨。众举石验。果得红白骨。联若钩
锁。即其地累石瘗(于罽切。埋也)骨。危其巅为二生
塔。徘徊东上见石门窅隩(上音杳)曰。此灵岩幽户
过者必增道力。乃古寺也。吾先亦尝栖托。因
斧蒙密处。果得僧用器皿堂宇层甓(并的切。砖也)之
基。其地爽垲(高明之地曰爽垲。左传曰。请更诸爽垲。文选曰。处高泉而爽垲)适大
岳心。于是筑台。为众说般若。因号三生藏。事
验非一。陈朝硕学莫不归宗。时有异道。怀嫉
密告陈主。诬师北僧阴受齐券掘断岳心。敕
使至山。见两虎咆愤。惊骇而退。数日复进召
师。师谓使曰。尊使先行贫道续来。师飞锡而
往至京。四门俱见师入。监使同时共奏。帝惊
异引见。敕承灵应。乃迎下都。止栖玄寺。一
无所问。先有小蜂。飞螫师额。寻有大蜂。咬杀
小者。衔首师前。飞扬而去。不久谋罔一人暴
死。二为猘(居例切。狂犬。宋书曰。张收尝为猘犬所伤。食虾蟆鲙而愈)狗啮死。
蜂相所徵。于是验矣。师往瓦官。遇雨不湿。
履泥不污。僧正慧皓(音杲)与诸学徒相逢于路
曰。此神异人如何至此。举朝属目道俗倾仰。
大都督吴明彻敬重之至。奉以犀枕。别将夏
侯孝威往寺礼觐。在道默念吴仪同所奉枕。
欲得一见。比至师所。将行致敬。师便语威。欲
见犀枕。可往视之。又于一日忽有声告。洒扫
庭宇。圣人寻至。即如其语。须臾师到。威怀仰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99c 页 T51-009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099.png)
岳。不敢延留。帝饯以殊礼。目为大禅师。人舡
供给送到江渚。师曰。寄迹南岳。止十年耳。期
满当移。时众不识其旨。及还山。每岁陈主三
信参劳。供施众积。荣盛莫加。说法倍常。神
异难测。或现形大小。或寂示藏身。或异香奇
色祥瑞乱举。临将终时。从山顶下。半山道场
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呵责。闻者寒心。告
众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
佛三昧方等忏悔。行是行者。随有所须。吾自
供给。必相利益。如无。吾当远离。苦行事难。
竟无答者。因屏众敛念。泯然命尽。小僧灵
辩见师气绝。号吼大叫。师便开目曰。汝是恶
魔。我将欲去。众圣相迎。论受生处。何意惊
动。妨乱吾耶。痴人出去。因更摄心。谛坐至
尽。咸闻异香满室。顶暖身软。色如生。春秋
六十有四。即陈太建九年岁次丁酉六月二
十二日也。取验十年。宛然符合。师平日服布
素。寒则实以艾。徒属服章率皆如此。凡有著
作。口授成章。无所删改。四十二字门两卷。无
诤行门两卷。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
要三智观门等五部各一卷。并行于世。南山
律师赞曰。自江东佛法弘重义门。至于禅法。
盖蔑如也。而南岳尊者慨思南服。定慧双开。
昼谈义理。夜便思择。故所发言无非致远。因
定发慧。此旨不虚。南北禅宗罕不承绪。然而
身相挺特能自胜持。见者回心。不觉倾伏。善
识人心。鉴照冥机。讷于言过。方便诲引。行大
慈悲。奉菩萨戒。至如缯纩皮革。多由损生。故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0a 页 T51-01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0.png)
佛法东流。几六百载。唯斯南岳慈行可归。余
尝参传译。屡睹梵经。讨问所被法衣。至今都
无蚕服。纵加受法。不云得成。若乞若得。蚕绵
作衣。准律结科。斩舍定矣。约情贪附。何由纵
之。唯南岳独断高遵圣检(居奄切。书检印窠封题也)者也。
四祖智者大师。讳智顗。字德安。姓陈氏。颖川
人也。有晋迁都。寓居荆州华容县。梁散骑益
阳公起之第二子也。母徐氏梦。香烟五彩萦
回在怀。欲拂去之。闻语曰。宿世因缘寄托王
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梦吞白鼠。如是再
三。怪而卜之。师曰。白龙之兆也。诞育之夜
(本朝翰林学士扈蒙序云。大师梁大同四年戊午秋七月生)室内洞明。信宿其光
乃止。内外胥悦盛陈鼎俎相庆。忽二僧扣门
曰。善哉儿德所重必出家矣。言讫而隐。宾客
异之。邻室忆先灵瑞。呼为王道。兼用后相复
名光道。故先立二字参互称之。卧便合掌。坐
必面西。年长而口不妄啖(徒敢切)见像便礼。逢僧
必敬。七岁喜往伽蓝。诸僧讶(鱼稼切)其情志。口
授普门品。初启一遍即得。二亲遏绝不许更
诵。志学之年。士梁承圣属元帝沦没北度硖
州。依乎舅氏。而俊朗通悟仪止温恭。寻讨名
师。年十有八。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绪授。
以十戒道品律仪仍摄。以北度诣慧旷律师。
北面横经。具蒙指诲。又诣光州大苏山南岳
禅师。受业心观。乃于此山。行法华三昧。始住
三夕。诵至药王品。心缘苦行。至是真精进句。
解悟便发。见共思师处灵鹫山七宝净土听
佛说法。思为印可。又入熙州白沙山。如前入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0b 页 T51-01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0.png)
讲。思躬执如意在观听。语学徒曰。此吾之
义。儿恨其定力少耳。于是师资改观。名闻遐
迩。学成往辞。思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利
益。思既游南岳。大师便诣金陵(云云)。绵历八
周。语默之际每思林泽。乃梦。岩崖万重云日
半垂其侧。沧海无畔泓澄其下。又见一僧摇
手申臂。至于岐麓挽师上山(云云)。以梦通告。
门人咸曰。此天台山也。因与慧辩等二十馀
人挟道南征。隐沦斯岳。后陈少主降敕徵入
前后七使。并帝手疏。大师遂出都。迎入太极
殿之东堂。请讲智论(云云)。及金陵败覆。策杖
荆湘。刬迹云峰。终焉其致会。大业在蕃。任总
淮海。承风佩德。钦注相仍欲遵戒法奉以为
师。致书累请。大师初陈寡德。次让名僧。后举
同学。三辞不免。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
日。于扬州总管金城。设千僧会。敬屈授菩萨
戒。为王授戒。竟欲返故林。王乃固请。师曰。
先有明约。事无两违。即拂衣而起。王不敢重
邀。合掌寻送。至城门顾曰。国镇不轻。道务致
隔。幸观佛化。弘护在坏。王礼望目极衔泣而
返。遂上渚宫乡壤。于当阳县玉泉山。建一音
寺。晋王仍请大师。著净名疏。柳顾言徐陵并
才华胄(直又切)绩应奉文义。缄封宝藏。王躬受
持。后萧妃疾。苦医无术。王遣开府柳顾言等。
致书请命。愿救所疾。师即率侣建斋。七日行
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异雀。飞入斋坛。宛
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啄吟之声。众并同瞩。
师曰。此相现者。妃当愈矣。鸟死复稣。表盖棺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0c 页 T51-01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0.png)
瘳。王大嘉庆。时遇入朝(大王入朝也)旋归台岳。躬
率禅门。更行前忏。仍立誓曰。若于三宝有益
者。当限此馀年。若其徒生。愿速从化。不久告
众曰。吾当卒此地矣。诫曰。宜各默然。吾将
去矣。言已端坐如定。而卒于天台山大石像
前。春秋六十有七。即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
十四日也。师居山。有蕈触树皆垂。随采随出。
供僧常调。师若他往。蕈即不生。因斯以谈诚
道感矣。章安侍奉多年。历其景行。可二十馀
纸。又终南山龙田寺沙门法琳。夙预宗门。亲
传戒法。以德音遽远拱木俄森。为之行传。广
流于世。隋炀帝末岁巡幸江都。梦感大师。言
及遗寄。希自制碑文。极宏丽。未及镌勒。值乱
便失。馀如别传云。
五祖章安尊者。讳灌顶。字法云。俗姓吴氏。常
州宜兴人也。祖世避地东瓯。因而不返。今为
临海之章安焉。父夭早亡。母亲鞠养。生甫三
月。孩而欲名。思审物类。未知所目。母夜称佛
法僧名。师仍口敩。音句清辩。同共惊异。因
告摄静寺慧拯法师。闻而叹曰。此子非凡。即
以非凡为字。及年七岁。还为拯公弟子。日进
文词。玄儒并骛。清藻才绮。即誉当时。年登二
十。进具奉仪。德瓶油钵。弥所留思。洎拯师厌
世。沐道天台。承习定网。罔有亏绪陈至德元
年。从大师出居光宅。研绎观门。频蒙印可。逮
陈氏失驭。随师上江州。胜地名山尽皆游憩。
三宫庐阜九向衡峰。无不揖迹依迎访问遗
逸。后届荆部。停玉泉寺。传法转化教敷西楚。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1a 页 T51-01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1.png)
(郎计切。来也)止邗沟(邗音寒。邗沟水名。在广陵)居禅众寺。为法上
将。日讨幽求。俄随大师。东旋止于台岳。晚出
称心精舍。开讲法华。跨朗笼基。超于云印。方
集奔随。负笈屯涌。有吉藏法师。兴皇入室。嘉
祥结肆。独擅浙东。闻称心道胜。意之未许。求
借义记。寻阅浅深乃知。体解心醉有所从矣。
因废讲散众。投足天台。餐禀法华。发誓弘演。
至十七年。大师现疾。瞻侍晓夕。艰劬尽心。爰
及灭度。亲承遗旨。乃奉留书并诸信物。哀泣
跪授晋王。五体投地。悲泪顶受。事遵宾礼。情
敦法亲。寻遣扬州总管府司马王弘。送师还
山。为大师设千僧斋。置国清寺。即昔有晋昙
光道猷之故迹也。前峰佛陇寺号修禅。在陈
之日。大师初建。陇南十里曰丹丘。经行平
正。瞻望显博。大师标基刊本。欲建道场。未果
心期。故遗嘱斯在。王工入谷。即事修营。置
臬(古公切)引绳。一依旧旨。仁寿元年。晋王入
嗣。釆巡本国。万里川途。人野毕庆。以檀越升
位寺宇初成。出山参贺。遂蒙引见。慰问重叠。
酬对如响。言无失厝。臣主荣叹。前遣员外散
骑侍郎张乾威。送还山寺。施物三千段毡三
百领。又设千僧斋。寺庙台殿。更加修缉。故丹
青之饰乱发朝霞。松竹之岭奄同被锦。斯实
海西之壮观也。远符大师之言。具如别传。仁
寿二年下令。延请云。夏序炎赫。道体休宜。禅
悦资神。故多佳致。近令慧日道场㽵论二师
讲净名经。全用智者义疏。判释经文。禅师既
是大师高足。法门委寄。今遣延屈。必希霈然。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1b 页 T51-01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1.png)
意。师持衣负锡。高步入宫。三夏阐弘。副君欣
戴。每至深契。无不伸请。并随问接对。周统玄
籍后遣信送还。䞋遗隆倍。大业七年。治兵涿
野。亲总元戎。将欲荡一东夷用清文轨。因问
左右。备叙轩皇先壮阪泉之戮暴后叹峒山
之问道。追思大师。感慕动容。下敕迎师。远至
行所。引见天扆(于蚁切。天子所居也)叙以同学之欢。又
遣侍郎吴旻。送还台寺。尔后王人继至房无
虚月。师纵怀丘壑。绝迹世累。定慧两修。语
默双化。乃有名僧大德近城远方希睹三观
十如及以心尘使性。并拜手投身。请祈天鼓。
皆疏瀹情性。澡雪胸襟。三业屡增二严无尽。
忽以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寺房。春
秋七十有二。初薄示轻疾。无论药疗。而室有
异香。临终命弟子曰。弥勒经说。佛入城日香
烟若云。汝多烧香。吾将去矣。因伸遗诫。词
理妙切。门人众侣瞻仰涕零。忽自起合掌。如
有所敬。发口三称阿弥陀佛。低身就卧。累手
当心。色白欢愉。奄然而逝。举体柔软。顶暖经
日。尝有同学智晞。大师亲度。清亮有名。先
以贞观元年卒。临终云。吾生兜率矣。见师智
者宝座行列皆悉有人。惟一座独空云。却后
六年。章安法师升此。说法焚香验旨。即慈尊
降迎。计岁论期。审晞不谬矣。以其月九日。窆
(保验切。下棺也)于寺之南山。远近奔号。喧震林谷。初
师化流嚣俗。神用弘方。村人于法龙去山三
十馀里。染患将绝。众治不愈。其子奔驰。入
山祈祷求救。师为转法华经。焚栴檀香。病者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1c 页 T51-01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1.png)
地曰安洲。碧树清溪。泉流伏溺。人径不通。师
留连爱玩。顾而誓曰。若使斯地夷坦。当来此
讲经。曾未浃旬。白沙通涌。平如玉镜。师以感
通相显。不违前愿。仍讲法华金光明二部。用
酬灵意。尝于章安摄静寺。讲涅槃经。值海
贼上抄道俗奔委。师方挝钟就讲。颜无慑(章涉
切。怯也)惧。贼徒麾幡诣寺。忽见兵旗曜日持弓执
戟人皆丈馀雄悍奋发。群睹惊惮一时退散。
尝于佛陇。讲暇携引学徒。累石为塔。别须二
片用搆塔门。弟子光英先以车运一石。咸疑
厚大。更欲旁求。复劳神力。师举杖聊撝前所
运石。飒然惊列(说文曰。列分解也)遂折为两段。厚薄等
均。用施塔户。宛如旧契。若斯灵应其相寔
多。自师受业天台又禀道衡岳。南岳天台三
世相继宗归莫二。若观若讲常依法华。又讲
涅槃金光明净名等经。及说圆顿止观四念
等法门。其遍不少。且智者辩才云行雨施或
同天网。乍拟璎珞。能领唯师一人。其私记大
师词旨。及自制义记。并杂文等题目。并勒于
碑阴。弟子光英后生标俊优柔教义。与国清
寺众佥共纪其行。树其碑于寺之门。常州弘
善寺沙门法宣为文。其词甚丽。见于别集。
六祖法华尊者。讳智威。姓蒋氏。缙云人也。颖
脱尘蒙。心游物表。少事师于轩辕氏鍊丹山。
闻天台宗教盛。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亲章
安禅师。求请心要。既而得一融道。体二居宗。
定慧方均。寂照相半。虽曰自了。急在利他。天
与多能。富有辞藻。著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2a 页 T51-01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2.png)
徐陵后身。其智利雄才断可知矣。
七祖天宫尊者。讳慧威。姓留氏。东阳人也。𩭳
角之年。露其旧习。抉开爱网。径入空门。不滞
一方。仍参三益。闻缙云大威禅师盛行禅法。
裹足造焉。刻志忘劳。睹威墙奥。一日千里。罔
不推称。至有成业。时谓小威。然其乐静居
山。罕交人事。指教门人不少杰出者。左溪一
人而已。师尝修止观。匪弃光阴。说与行而
并驰。语将默而齐贯。落然汪汪然。人无德而
名焉。
八祖左溪尊者。讳玄朗。字慧明。姓傅氏。其先
浦阳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曹魏世避地于
江左。则梁大士翕之六代孙。遂为乌伤人也。
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蹑虚。而觉身重。
自兹已后。荤血恶闻。殆乎产蓐。亦如初寐。后
心轻体安。婴儿不啼。唍(胡板切。小笑貌)尔而笑。九岁
出家。师授其经。日过七纸。如意元年闰五月
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弱冠远寻光州岸律
师。受满足戒。旋学律范。又博览经论。搜求
异同。尤切涅槃。常恨古人虽有章疏。判断未
为平允。往在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禅师商搉
(音角。扬搉大举)秘要。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闻天台
一宗可以清众滞。可以趣一理。因诣东阳天
宫寺小威法师。竭力以亲附之。不患贫苦。达
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等。凡一宗之教迹
研覈至精。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博达儒
书。兼闲道宗。无不该览。虽通诸见。独以止
观。以为入道之程。作安心之域。虽众圣继想。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2b 页 T51-01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2.png)
三观。四悉利物。六即体遍。虽致心物表身厌
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唯十八种十二头
陀。隐左溪岩。因以为号。独坐一室。三十馀
秋。麻纻为衣。粝蔬充食。有愿生兜率宫。必资
福事。乃营殿壁。缋观音宾头卢像。乃焚香敛
念。便感五色神光。道俗俱瞻。叹未曾有。此后
或猿玃来而捧钵。或飞鸟息以听经。时有盲
狗。来至山门。长嗥宛转于地。师悯之。焚香精
诚。为狗忏悔。不踰旬日。双目豁明。至开元十
六年。刺史王止容屈师出山暂居城下。师辞
疾仍归本居。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一郁
多罗四十馀年。一尼师坛终身不易。食无重
味。居必偏厦。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非因觐
圣容。不行一步。其细行修心。盖徇律法之制。
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室填门。若冬阳
夏阴弗召而自至也。其寺宇凋弊。乃指授僧
灵禀。建其殿宇。形像累二。砖塔缋事。不用
牛胶。悉调香汁。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
也。心不离定中。口不尝药味。耄期之岁同于
壮龄。一日顾谓门人曰。吾众事云。毕年旦暮
焉六即道圆。万行无得。戒为心本。汝等师之。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终。春秋八
十有。僧夏六十有一。四辈号恸。如慕如疑。香
木幢幡。雷动山谷。乡人或梦师居宝阁第四
重者。寤告邻与之梦协。兜率天者第四天也。
愿力所届。广度人天。既荼毗已。门人分半舍
利。建塔于州之东源。申永慕也。生尝撰法华
经科文二卷。付法弟子。衢州龙丘寺道宾。净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2c 页 T51-01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2.png)
寺守真。苏州报恩寺道遵。明州大宝寺道原。
婺州开元寺清辩。龆年慕道。志意求师。不踰
三年。思过半矣。行其道者。号左溪焉。第其传
法。号八祖矣。禹山沙门神回著乎真赞。
九祖荆溪尊者。讳湛然。姓戚氏。世居晋陵之
荆溪。则常州人也。家本业儒。师独有拔俗之
志。童[齿*斗]邈(上初谨切。毁齿也。下亡卓切。远也)焉异于常伦。年二
十馀。受经于左溪。左溪与之言大骇。异日左
溪谓曰。汝何梦乎。对曰。畴昔之夜。梦披僧服
掖二轮。游大河之中。左溪曰。噫汝当以止观
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乎。乃授以本师所弘
之法。师德宇凝粹神锋爽拔。其密识深行冲
气慧用。方寸之间。合于天倪。至是始以处士
传道。学者悦随。如群流趣于大川也。天宝初
年。解逢掖而登僧籍。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
集。广寻持犯开制之律范焉。复于吴郡开元
寺。敷行止观。无何左溪捐代挈密藏。独运于
东南。谓门人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先
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乃
蹈于大方。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
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大
启上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即文
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乃广祖师所传章
句。凡十数万言。心度诸禅。身不踰矩。三学
俱炽。群疑日溃。求珠问影之类。稍见罔象之
功。行止观之盛始师之力也。天宝末大历初。
诏书连徵。辞疾不就。当大兵大饥之际。揭厉
法流。学徒愈繁。瞻望堂室。以为依怙。然慈以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3a 页 T51-01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3.png)
艾不息。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佛陇道场。
顾语学徒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旨
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要与汝辈谈道
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
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
德。爇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善利
利人。在此而已。尔其志之。言讫隐几泊(白各切。
扬雅草玄曰。自守泊如也)如而化。春秋七十有二。法腊三十
四。门人号咽。奉全身起塔。祔(音附)于智者大师
茔兆西南隅焉。入室弟子吴门元浩。可谓迩
其人近其室矣。然平日辑纂教法。明决前疑。
开发后滞。则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
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
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略维摩疏十卷。维摩
疏记三卷。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金錍论一
卷。及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文句十妙不二门
等。盛行于世。述三部记成。师亲书寄姑苏开
元寺大藏。语刊小石碑。至今存焉。亦录于此。
庶见慈悲为人之心也。其又曰。开元十六年
首。游浙东寻师访道。至二十年。于东阳金华。
遇方岩和尚。示以天台教门。授止观等本。遂
求学于左溪大师。蒙诲以大旨。自惟识昧。凡
所闻见。皆纪于纸墨。暨至德中。移隶此寺。乾
元已来。攒成卷轴。盖欲自防迷谬。而四方道
流。偶复传写。今自觉衰疾。诸无所任。留此本
兼玄疏两记共三十卷。以寄此藏。傥于先师
遗文。碑补万一。则不负比来之诚。幸众共
守护。以贻后学。大历十二祀孟秋。沙门湛然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3b 页 T51-01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3.png)
赞宁曰。详夫师始天宝终建中。以自證之心。
说未闻之法。经不云乎。云何于少时大作佛
事。吾师有焉。其朝达得其道者。唯梁肃学士。
故摛(耻离切。舒也)鸿笔。成绝妙之辞。彼题目云。尝
试论之。圣人不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自
智者以法传章安。章安再世。至于左溪。明道
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盖受业
身通者。三十有九僧。搢绅先生高位崇名屈
体承教者。又数十人。师严道尊遐迩归仁。向
非命世而生。则何以臻此。观夫梁学士之论。
儗议偕齐。非此人。何以动鸿儒。非此笔。何以
铭哲匠。盖洞入门室。见宗庙之富故。以是研
论矣。吁吾徒往往有不知师之道。诗云。维鹊
有巢。维鸠居之。梁公深入佛之理窟之谓欤。
有会稽法华山神邕作真赞。至大宋开宝中。
吴越国王钱氏追重而诔之。号圆通尊者焉。
可不是欤。
辅行一云。龙树龙接入宫。一夏但诵七佛经
目。玄注云。大不思议经有三本。有十万偈四
十八品。龙树诵出流传于世。
天台九祖传(终)
上天竺门生(惟椿)裒率山中同学刊板(至颛)。齐
沐敬书以广流通。共期佛慧。时
皇宋嘉定辛未夏制六月旦日。谨识。玛瑙住
山(有朋)。
*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大唐天台沙门乾淑述
(附)道邃和上行迹(又作行业记)¶ 第 103c 页 T51-01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68/buddhist/T51-0103.png)
和上俗姓王氏。琅琊苗裔。桑梓西京绣衣继
代不可具。委身乃授监察御史。解组辞荣。从
师学道。年二十。四方乃进具。于秦地学戒。既
达持犯。思学大乘(原本无学字。龙城沙门忍铠。依内證血脉谱正之)遂写
慈恩法华疏。于夜梦见一僧。而语曰。何不听
于天台圆顿宗旨。至明旦乃向众人陈说梦
事。众人曰。既有梦。岂无其徵。承常州妙乐
寺湛然阇梨。今盛传弘此教。时虽闻其语。未
为的实。后有信至方知不虚。乃舍所写。振锡
南行。到扬州法云寺欲住。旬日又梦见一僧。
语曰。妙乐讲经已欲至方便品。今可速往。因
乃驰趣。果如其梦。集业五年(本按集字当作习字)更无他
事。以烛继昼。麟角业成。乃辞师独行。师曰。
随方而住。随分宣传。纵自修行亦为利益。遂
却至扬府。被人请讲法华止观玄文。各得数
遍。后入天台。于路至越州。见御史端公。后除
歙州刺史。陆参拜为和上(本按陆字恐剩)后至贞元十
二年。入天台。居山九年。讲法华止观玄文等。
未曾有阙六时行道。法华一部大小乘戒日
常一遍。未尝不周。二十年。台州刺史请下龙
兴。讲法华止观。至今年二月。因勾当本国教
门。且暂停耳。但乾淑随和上。始得十年。在前
之事。悉不具知。略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