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写第八¶
书写第八¶ 第 12b 页
书写第八¶ 第 42b 页


弘赞法华传卷第十

蓝谷沙门慧详撰

* 书写第八


* 齐太祖高皇帝
* 齐竟陵文宣王并世子
* 北齐释道超故弟子
* 隋河东练行尼
* 隋杨州严恭父子
* 隋客僧救同学
* 隋司空窦杭弟琎
* 唐贝州人马衡
* 唐比干山释昙韵
* 唐巴西令狐元轨
* 唐洺州妙智
* 唐雍州人陈法藏
书写第八¶ 第 42c 页 T51-0042.png
* 唐左仆射萧𨺲父子
* 唐弘福寺释智晔
* 唐洛州人何玄玲
* 唐汝州梁县刘老
* 唐蓝田徐氏
* 唐郎将吴氏
* 唐悟真寺释玄际

齐大祖高皇帝。姓萧。讳道成。字绍伯。阅想真
乘。虎心宝地。出火宅而长骛。超化城而直
指。度僧立寺。大启福门。铸像持经。频修慧
业。每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僧三百。朔望
之日。不许杀生。又以万机之暇。手写法花。庄
严杰异。恒申供养。

萧子良。南兰陵人。封竟王。齐永明七年。志
上。以四千钱。就竟陵王。作八关齐。白王云。
可请云副。此是真出家人。王即请副为善知
识。共王造法华经千部。王梦一人问云。欲得
功德不。王云。欲得。即指水中功德。王仍入
水。得一卷法花。觉已深怀喜跃。即澡洁中表。
手写法花经一部。观世音一部。世子巴陵王。
亦手写法花经一部。副又梦。一人骑白马。于
空从东方来。授副信幡。又永明十一年四月
末。梦一人送经一卷云。言有误。明日遇得一
部法花。试略披看。遂见第五卷寿量品。有一
句异。云一尘一劫。于时。募集数十部经。悉无
此句。即言推义。乃是法花之极致。是以即撰
经文。便有白雀来翔。以应嘉瑞。副后不知
所终。

释道超。不知何许人也。出家住齐郡山寺。立
行清洁。有弟子。亡名。年十五。诵法花经。得
一卷。忽因病而亡。此弟子。为性勤学。兼有神
釆。天怀仁孝。师甚爱之。自从终亡以后。旦夕
书写第八¶ 第 43a 页 T51-0043.png
悲忆。齐郡去太山祠不远。道超心念。吾常
闻。人死。神明必先经太山府君所。然后方得
受生。幽明虽隔。有诚必感。吾试问太山府
君。或知弟子生处。因而执锡杖焚香。往造山
庙。具陈来意。三反告神。木主。忽然发声。酬
对曰。法师既戒行精诚。来心又重。所问之事。
敢不告师。便命一木侍神。令呼所由主者。侍
神。便往东厢屋内。呼一人来。府君即问。弟子
亡名。今在何许。此人答云。系在此间。未有生
处。道超仍乞相见。府君。即令随其人往至东
厢屋。相去十馀许步。即见弟子。形貌衣服。宛
若生平。师弟悲泣。良久问其即曰。苦乐果报
云何。弟子答曰。即今拘系。亦无苦乐。但生处
未定。急须功德扶持。若无善根。恐生恶处。
师问。作何福善。可得庄严。弟子答云。愿师为
造法花经一部。一百僧齐。师云。此事可办。因
别弟子。更见府君。府君具问。相见何说。师。
述须建齐造经之事。府君云。冥道大须功德。
师可急营造毕。更来相见。超因还本住。即具
纸笔。雇人写经。仍建齐庆。功德既了。还往庙
所。与府君相见。述修福已竟。来觅弟子。府君
还命侍神。呼前主者。主者既至。府君即问。
弟子在无。其人答云。已生胜处。超问。何是
受生。其答云。写经之人。初作妙字。女字始
成。未得作少。当于此时。即得生处。超复问。
今生何方。神人答云。生齐郡王武家。待其生
两三岁。可往访觅。超心记神言。辞府君而退。
后经三载。乃造王家。问云。檀越有儿。贫道欲
见。此家富室。敬信三宝。但由来无子。近远所
书写第八¶ 第 43b 页 T51-0043.png
知。后有此儿。疏亲亦不相语。王君拒讳。不
言有子。超云。贫道弟子。来生檀越家。已得
三年。何为不以相示。因具说告太山府君之
由。其母在閤内闻之。语其父曰。法师灵感若
此。何得隐讳。即抱儿安閤限外。去超数丈。因
直走遥入超怀。啼泣良久。年大出家。还事超
为弟子。即开皇十五年也。不知师弟各年几
而终。

比丘尼练行。河东人也。不知其本名。但以苦
节专心。勤策无怠。俗称练。因以名之。常诵法
花。志欲抄写。访工书者一人。数倍酬直。别为
净室。庄严中表。经生。一起一沐。燃香薰衣。仍
于写经之室。凿壁通外。加一竹筒。令写经人。
每欲出息。辄含竹筒。吐气壁外。写经七卷。八
年乃毕。供养严重。尽其恭敬。龙门僧法端。常
集大众。讲法花经。以此尼经本精定。遣人请
之。尼固辞不与。法端责让之。尼不得已。乃自
送付。端等开读。唯见黄纸。了无文字。更开馀
卷。皆悉如此。法端等惭惧。即送还尼。尼悲泣
受之。以香水洗函。沐浴顶戴。绕佛行道。于七
日夜。不暂休息。既而开视。文字如故(云云)

严恭。字近礼。本泉州人。家富于财。而无兄
弟。父母爱恭。言无所违。陈大建初。恭年弱
冠。请于父母。愿得钱五万。往扬州市物。父母
从之。恭乘船载钱而下。去扬州数十里江中。
逢一船载鼋。将诣市卖之。恭问知其故。念鼋
将死。因请赎之。鼋主曰。我鼋大。头别千钱乃
可。恭问。有几头。答有五十。恭曰。我正有钱
五万。愿以赎之。鼋主喜取钱。付鼋而去。恭尽
书写第八¶ 第 43c 页 T51-0043.png
以鼋放江中。而空船诣扬州。其鼋主别恭。行
十馀里。船没而死。是日。恭父母在家。昏有皂
衣客五十人。诣门寄宿。并送钱五万。付恭父
母曰。君儿在扬州。附此钱归。愿依数受也。恭
父母怪愕。疑恭死。固审之。客曰。儿无恙。但
不须钱。故附归耳。恭父受之。记是本钱。皆水
湿。留客为设食。客止。明旦辞去。后月馀。恭
还家。父母大喜。既而问附钱所由。恭言。无
之。父母说客形状。及附钱日月。乃赎鼋之日。
于是。知五十客皆所赎鼋也。父子惊叹。因从
家扬州。专勤福业。常读法花。至见宝塔品。
辍经而叹曰。一塔之内。有二如来。分身诸
佛。其数不少。我今何为不逢一圣。感慨良
久。其夜。忽梦见有梵僧。自称法脱。语恭云。
若写此经。兼事讲说。欲见诸佛。斯事可阶。
恭因发愿造法花百部。未几之间。忽遇重疾。
誓造千部讲五百遍。于是。大起房宇。为经之
室。庄严清净。供给丰厚。书生常数十人。扬州
道俗。共相崇敬。号之为严法花。其病既愈。志
愿弥称。恭尝一时在经堂北。有一异僧。年可
八十。来告恭云。闻君造经。愿请一部。又承未
有提婆达多品。今留此品。可于宝塔品后安
之。贫道。从龟兹国来。今往罗浮山去。得经一
部。粗略披寻。仍留金一鉼。重三十斤。用入
法花。来岁夏间当附物。又云。向见普贤品内
咒。少一句语。宜觅足之。言毕而退。恭寻后
看。莫知所在。后有栖霞寺禅师宝恭。送零落
法花经五十许卷。使恭成就拟用流通。有一
卷第七。是宋元嘉二十九年宋懿所造。校普
书写第八¶ 第 44a 页 T51-0044.png
贤咒。果少婆罗帝三字。是第十六句。自后写
经。仍依足之。恭尝有亲知从贷经钱一万。恭
不获已与之。贷者受钱。以船载归。中路船倾。
所贷之钱落水。而船人不溺。是日。恭入钱
库。见有一万湿钱。如新出水。恭甚怪之。后见
前贷钱人。乃知湿钱是所贷者。至来年夏内。
有庐江人侯志。从鄱阳郡下。到宫亭湖。卒遇
暴风。宗伴多有被溺。唯志一船。如被持引。横
风截浪。遥到庙所。见有一神形长二丈。被甲
带剑。身坐一人。问志生平所有罪过。无非
实录。志悉款伏。又问。识蒋州造法花经严恭
以不。我今寄钱一万。入其功德。汝可付之。语
竟便隐。志不知钱之所出。唯记严恭姓名。仍
值便风。乘船利涉。行止二日。到彼当涂县。船
才泊岸。忽有一人。自称姓许。来觅侯志云。在
陈之日。曾于会稽。就君市锦四匹。馀直尚
少。今欲还君。乃留钱一万。逼志令受。志忆有
交关。不记馀赎。留钱乃去。遂不知所之。志心
方晓神钱不二。到江宁县。访恭以钱付之。委
陈上事。恭倍欢忻。精到愈功。乃发愿造三千
部。讲一千遍。后有江夏郡人李湛。请经一
部。还乡供养。于三山遇风。一舟漂没。湛身亦
没。经涉五日。新林坊人。忽望水上。有数十
鸦鸱。共拥一物。光彩映日。随流而下。仍轻舸
往取。得一漆函。上岸披。经一无沾湿。坊人
送上刺史张熙。熙捡经后。乃是严恭造经。送
还恭舍。勘目即是李湛所请之部。又齐王府
人。忘姓名。请经一部还家。过江遭风船没。财
物皆尽。唯身获存。法花一函。在江半日。随浪
书写第八¶ 第 44b 页 T51-0044.png
上下。似如缄持。后人接获寻捡。一无损湿。送
还恭舍。勘目知是齐王府人所请之经。又尝
至市买纸。适遇少钱。忽见一人。持钱三千。授
恭曰。助君买纸。言毕不见。如此非一。随开皇
末。恭死。子孙传其业。隋季。盗贼至江都。皆
相与约。勿入严法花里。里人赖之获全。前后
所写。二千五百馀部。

释某。失其名。隋大业中。行至太山庙。求寄
宿。庙令曰。此无别舍。唯神庙庑下可宿。然此
来寄宿者。辄死。僧曰。无苦也。令不得已从
之。为施床于庑下。僧至夜端坐诵经。可一更。
闻屋中环佩声。须臾神出。为僧礼拜。僧曰。闻
此宿者多死。岂檀越害之耶。愿见护念。神
曰。遇其死时将至。闻弟子声。因自惧死。非杀
之也。愿师无虑。僧延坐。谈说如人。良久。僧
问曰。闻人传说。太山案鬼。宁有之耶。神曰。
弟子薄福有之。岂欲见先亡乎。僧曰。有两同
学僧先死。愿见之。神问名。一人已生人间。一
人在狱。罪重不可唤。与师就见可也。僧甚悦。
因共起出门。不远而至一所。多见厢狱。火光
甚盛。神将僧入一院。遥见一人在火中。号呼
不能言。形变不可复识。而血肉燋臭令人伤
心。神曰。此是也。师不复欲历观耶。僧愁悯求
出。俄而至庙。又与神坐。因问。欲救同学。有
得理耶。神曰。可得耳。为写法花经者便免。既
而将曙。神辞僧入堂。旦而庙令视僧不死。怪
异之。僧因为说。仍即为写法花经一部。庄严
毕。又将经就庙宿。其夜。神出如初。欢喜礼
拜。慰问来意。僧以事答。神曰。弟子知之。师
书写第八¶ 第 44c 页 T51-0044.png
为写经。始书题目。彼已脱免。今久出生不在
也。然此处不净洁。不可安经。愿师还送经向
寺。言说久之将晓。辞诀而入。僧送经于寺。

司空陈容公窦抗。早出中衢。宿知宝所。虽贵
极台辅。而凝心妙觉。爰舍净财。立静法寺。庄
严轮奂。将美天宫。其弟琎。行尽色难。志穷恶
道。奉为考安丰公。妣成安公主。敬造法花金
刚般若。各一部。乃妙思神[示*栗]。幽情独悟。每菡
萏将发。澡雪身衣。自搴池内白莲花叶。洁净
曝乾。捣以为纸。于是。严饰道场。躬自抄写。
刺心取血。用以为墨。斯事振古罕俦。理多祥
瑞。而琎谦损慎密。不许外传。使后代无闻。惜
哉。其经。缄之宝藏。于今尚在。

马衡。具州洛水人也。父母丧亡。卢于墓侧。营
造坟茔三所。皆躬自负土。积三年乃就。境甚
高峻。人所叹伏。每在庐中宿卧。恒有大白蛇。
曳身庐屋上。垂头临户。若欲出入。蛇即缩头
避之。如是为恒。不至侵害。状如守护。又有一
白狼。恒去来。卧起庐侧。及坟事毕。其人又起
念。我虽为父母。造成此坟。仍未为亡灵别修
功德。因即发愿。造法花经。以资魂路。乃以冢
傍净处。香水洒地。采取谷子种之。生长之
后。每以香水溉养。及其成树。即采皮如法造
纸。亦用香水和泥。作屋于坟傍。请书生写经。
护净齐蔬。出入每易衣服。仍以四事供养不
阙。及书经了。未得庄严。以三重纸裹。著小
屋壁上。忽然夜中风雨大至。及明。乃上屋被
风雨飘破。草木皆尽。在地水深数尺。失经所
在。凡经二日。水歇之后。于水下收得所写之
书写第八¶ 第 45a 页 T51-0045.png
经。唯在上一重纸湿。至第二重。俨然乾净。一
无伤损。不湿不污。其人初失此经。悲号懊
恼。日夜悲动。及见经在。欢喜踊跃。得未曾
有。遂得庄严成就。永为供养。

释昙韵。定州人。行年七十。隋末丧乱。隐于离
石比干山。常诵法花经。欲写其经。无人同志。
如此积年。忽有书生。无何而至。云所欲洁
净。并能行之。于是。清旦食讫。入浴著净衣。
受八戒。含香烧香。寂然抄写。至暮方出。明又
如先。曾不告倦。及经写了。如法亲奉。相送出
门。斯须不见。乃至装潢。一如□法。韵受持读
之。七重里结。一重一度。香水洗手。初无暂
废。后遭胡贼。乃箱盛其经。置高岩上。经年贼
静。方寻不见。周慞穷觅。乃于岩下获之。箱巾
糜烂橃朽。见经如旧鲜好。

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写法花金刚般若
等经。贞观五年。任隆州巴西县令。无由自检。
凭当土杬禅师检校。杬乃为在寺。如法洁净
写了。下秋。还岐州庄所。写得经。留在庄舍。
并老子五千文。同在一处。忽为外火延烧。堂
是草䨱。一时灰荡。家人相命拨灰。取金铜经
轴。既拨外灰。其诸经宛然如故。黄色不改。唯
箱成灰。又觅老子。便从火化。乡村嗟异。赞咏
成音。金刚般若一卷。题字焦黑。访问所由。乃
初题经时。有州官能书。其人行急。不获洁净。
直尔立题。由是被焚。轨。于时任冯翊令。闻
之惊喜。深增信悟。

张万福。贞观年中。从晋州刺史。改为洺洲刺
史。其人性粗犷。不甚敬信。初至任所。问访左
书写第八¶ 第 45b 页 T51-0045.png
右。管内有何德行众僧。左右报云。郭下有一
尼。名妙智。甚精进。又造一部法花经。如法受
持供养。缘此誉满乡闾。其时福问。此经。可用
几物造成。答云。此尼。用一千五百段物。万福
大惊曰。京下极好手书。写一部。正可至七八
段。何因用如许物。试为我索经来看。尼闻刺
史索经。拒而不与。为使君不护净。又未齐洁。
万福大瞋。更使人往。尼遂不敢留。即作香
汤。与来使沐浴。并与新衣。著讫。始付经去。
万福得经竟。不洗手。即取经开。卷中并黄纸。
遂无一字。万福大怒曰。此妖老妪。何由可
耐。即命左右。追取尼来。使往语尼曰。师经上
并无一字。使君大瞋。令追师来。尼甚忧惧。莫
知所由。汗流浃体。即随使往。至刺史牙门入
屏墙。尼见一双金刚。手擎杵棒。如似授尼。尼
遂心安。即入至刺史前。其经文并在空中。化
作金字。刺史见尼至。并见金刚及金字在虚
空中。因即惊惧。走起下厅。号咷悲泣。谢罪
忏悔礼拜。遂即回心信向。发愿造法花经一
千部。通十方供养。仍自受持。不敢懈怠。乃问
尼造经由绪。尼曰。欲造经之时。于山中。先种
谷树。每用香水溉灌。令得滋长。树成之后。即
预以香水和泥。造作纸屋。纸屋既成。乃采取
树皮。雇匠如法香水清净造纸成。即募访
能护净经生。不论工拙及贵贱。乃经三年。不
获其人。后有一江南人士。年可二十四五。应
募为书。其书经屋。还以香水和泥清净造屋。
屋成之后。书生著新净衣。未写经前。预四十
九日。护净清齐。然后始书。每出入讫。皆须改
书写第八¶ 第 45c 页 T51-0045.png
易衣服。洗浴毕。然始就书。书时。尼手执香
炉。胡跪经前供养。书生止乃止。若书生夜卧。
尼亦和起。烧香旋绕。如是不阙。经了庄严。
庄严就。乃作僧尼男女四色人衣。各十通。每
来借经。或诵或读。及书写者。预令七日护净。
兼与新衣著。然始付经。如是恭敬。永不亏阙。
远近崇仰。大为利益。缘此刺史归向之后。人
皆以法花为业。

陈法藏。雍州万年县霸曲人也。身为供膳。贞
观十八年。洛州上番。去后妻亡。下番回道。离
本住村。可十馀里。路逢亡妻。妻云。我今已
死。经于数日。须臾之间。藏忽见八九家。如贫
人宅。藏坐一间编茨屋。少时。其妻被唤将去。
藏随后看。见妻。被牛头狱卒铁钗贯之。内罐
汤中。骨肉分散。钗出还活。如是七返讫。放来
相见。形容顿恶。语藏云。与君为后妻。前妇自
死。非妾所害。君襆内有五百钱。家中有牛。可
直千五百。至家[言*恣]阿婆。努力为妾。写法花经。
妾即得离此苦。将妾此语。咨请阿婆。藏归咨
母卖牛。恰得千五百当。即唤经生买纸。藏因
行。更寻妻住处。藏始扣门。便闻此家遥报云。
君新妇。昨买纸时。以即生天。其人惊喜。信奉
增至。所得财利。每写法花。十九年。向兴善
寺。供官行道。具向诸僧说之。

左仆射宋国公萧瑀其崇佛法。乃于雍州蓝
田县界。营置伽蓝。召大德。四事供养。奏请名
额。号曰津梁寺焉。瑀虽贵极人臣。位登台辅。
恒持齐戒。常诵法花。每日一遍。被山衲袈
裟。于精舍中。行道忏礼。同僧列食。居沙弥末
书写第八¶ 第 46a 页 T51-0046.png
筵。爰舍珍财。写法花经。凡一千部。纸墨等
事。尽妙穷微。书写经生。清净香洁。有人欲受
持者。必慇勤三请。方始授之。中门之外。置一
方青石。每令请经者。登此石立。瑀亲捧经函。
顶载授之。所有持经之人。瑀皆书其姓名。日
礼一遍。其敬法重人。皆此类也。瑀家佛堂
中。一朝。舍利流溢而出。他人分取供养者。忽
然自失。舍利还归瑀家。京师朝野。无不知
矣。子锐。封襄城公驸马都尉。袭父爵为宋公。
妙业贞观。本之庭语。然而沈毅有大量。善隶
书。津梁寺额。是其迹也。造佛殿大像。又写法
花千部。尝为益府长史。州内有池。鱼盈数
万。府内官寮。每恒采取。锐性蕴慈仁。告诸官
曰。鱼虽贱身。形命是等。切彼心肝。甘我口
腹。诚不忍也。锐今永赎。愿公等随之。惠化既
行。莫不悦服。诸寺若有讲说。辄往其处。随
众廗地。僧欲设床。竟不肯受。次子利州刺史
钱。𣏌府法曹[金*感]。并诵法花。时讲父瑀之义
(云云)

释智晔。江州人也。初出家。住庐山西林寺。高
情雅量。殊有物外之风。美恣容。工转读。声韵
雄畅。数卷不疲。隋朝徵入日严。唐运召居弘
福。且京都法席。接武连环。不有伊人。孰当其
寄。然颇工书翰。尤好福门。日恒自厉。写法花
经五纸。年事乃秋。斯业无怠。得外利即写此
经。兼其自手。二千馀部。终日平坐绳床。异香
满室。时年八十矣。

洛州洛阳人。何玄玲。龙朔二年。终于京师。冥
司遣为主簿。麟德年。玲乡人。死至冥道。与玲
书写第八¶ 第 46b 页 T51-0046.png
相见。玲问乡人。君何至此。答曰。被追至此。
玲云。我见案主逗留君。枉来也。放君还去。乡
人别玲将出。乃见同村妪。谓乡人曰。君至此。
岂不观我受罪处耶。便见镬阳涌沸。烹煮罪
人。妪曰。君可语我夫。为我造法花经一部。脱
蒙见许。却后十日。君可报我。于村南水头。乡
人既稣。乃即唤其夫。令为写经。其夫。急与买
纸付令写。乡人。至前期日。往到水滨。乃别见
他妪。谓乡人曰。君是前所嘱写经者乎。乡人
曰。是也。妪曰。前者妇人。夫为买纸之日。已
往生天。所以不获赴期。与君今日相见。故留
言嘱。令我报君。言毕。遂不获见也。

雍州蓝田县界。有一村。忽然地陷。深百馀尺。
村中有姓徐者。宅中有佛屋。在其陷处。有一
部法花经。是徐氏常所受持供养。于其陷处。
乃为一土柱。承此佛屋。迢然擢耸。竟不崩
落。见者咸共怪异之。并为如法抄写之徵
也。

仪凤年。汝州梁县北。有梁村刘氏男。失名。先
因从征东讨高丽。没为奴。于辽海东岸牧马。
因而寝睡。屡梦有一僧。唤令入海。共海归
家。若此非一。刘氏子自惟。漂落与死莫殊。频
感斯梦。逐投身海浦。于水中。抱得菊草一束。
随波漂流。浮渡西。至于岸上。行馀一里。思
念。此草能济吾身命。劫回取草。解束曝之。乃
于其中。得法花经第六卷。遂持还家。其父刘
老。先缘子没蕃。遂为造法花经一部。书写清
净。每事严洁。及见子到。相持悲庆。怪问所
由。刘氏子。具说前事。父子遂共于精舍中。开
书写第八¶ 第 46c 页 T51-0046.png
视经函。乃欠第六一卷。验其子于海中得者。
果是其父为子所造之经。部轴具足。纸墨佥
同。彼此无殊。宛然符会。于是。父子笃信三
宝。戒行精励。

郎将吴氏。忘名。东征高丽。破马邑城。焚烧屋
宇。延及寺舍。城外望见。烟云直上。中有一
物。如白带。高飞入云。须臾飘堕城东草中。郎
将吴君。走马往视之。见黄书展在地上。就而
观之。乃是法花经第七卷也。于是。将至营中。
夜安幕上。忽逢暴雨。明旦收之。一无沾湿。后
将还京。于静安坊李益常将军旧宅。设斋庆
喜。兴善寺沙门万相玄际。亲见其经。各读
一遍。吴君。许进入内云。并为书写。如法净业
所成。故特表殊祥。将悟群品也。

释玄际。一名静务。俗姓刘。浬南人也。曾祖
鹘。隋坡州刺史。祖挺。隋宣范府果毅。并自家
形国。文武兼济。早悟玄珠。尤精佛。父通。久
修儒术。晦迹衡门。不竞尘喧。无闷朝市。通以
际童年异禀。神情俊爽。爱其名器。因放出
家。故才登十一。便蒙落釆。于是。洮汰法流。
沐浴真化。筈而羽之。所入深矣。及进具足
后。专精行检。敬慎法仪。特堪师表。年三十有
二。举充兴善维那。非其好也。性爱山水。深思
闲寂。以咸亨之岁。托迹悟真。习诵法花般若。
以为恒务。初诵法花。满二千遍。梦登一大
殿。殿内四面金山。光明彻耀。山间即有像龛。
皆是观音菩萨。顶礼围绕。悲忻良久。乃见琉
璃瓶。盛一舍利。以手取之。倏然惊觉。诵满五
千遍。于时昼坐。忽梦空中数百檀龛。观音菩
书写第八¶ 第 47a 页 T51-0047.png
萨。以手仰攀。渐觉来就。又于空中。见金珠无
数。从上流下。光耀可爱。际以口承咽。身心遍
喜。经两食间。似饱而觉。自尔身心安预。持诵
无废福之。日兼宵五遍。诵至九千遍。时在北
岭院中。景将隅角。忽有异鸟。形如翡翠。膺白
骨黄。玄吻丹足。从外飞来。直入怀内。于是。
将至佛前。即飞上花树。香奁经格。处处游
放。或以果食饲之。都无所啖。唯遇香蜡。时时
以喙。昼即翩翾庭际。夜即眠息堂中。七日七
夕。倏自飞去。俄又梦一人长可七八尺。姿容
端正。一如捻素形像。自腰已下。文彩庄严。际
时欢喜顶礼。号为观音菩萨。即就菩萨。捧持
其足。口称大悲名字。乃蒙修抚摩顶。往反
数回。际以手攀。数口其乳。唅咽少时。遂便惊
悟。或昼夕眠息。诵时将晚。便闻钟磬之音。以
相警发。其所诵法花。一万二千遍。金刚般若
一万遍。中间念诸佛菩萨等名。诵灭罪随心
等咒。功格相准过于上。有清信士秘书省校
书郎刘玄曰。安者。冠缨茷族。才花秀出。神
契释门。心驰法宝。与际早狎忘言。深期净福。
以仪凤二年。凭于寺基禅师院。读诵之室。藻
雪中表。香泥涂饰。悬幡散花。数重护净。屈
工书生行正。令其一入一浴。著新净衣。烧香
含香。虔诚缮写。际躬罄资奉。晨昏不辍。初写
法花。未盈一纸。正夜梦神僧。授以妙香。又闻
经屋前花坛之内。礼忏数拜之声。怪往视之。
寂无人物。正因不寐。独坐肃然。俄闻空中击
钟之响。写第二卷。日正辰时。见一婆罗门
僧。来入经室。仪容甚伟。合掌而立者久之。写
书写第八¶ 第 47b 页 T51-0047.png
金刚波若初卷。正梦其心上光明。大如钵许。
书第二卷。到五眼前。笔砚放光。总为金色。
正特加悚怖。定心书写。其光初起题字。赫然
朗烛。历菩萨亦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当灭度
无量众生。凡一十八言乃灭。至第三卷。其经
本轴上。又放光明。长二尺馀。直耀窗际。于
时。际与花严法师贤首等十馀人。亲所闻见。
乃相谓曰。我等末学。去圣兹远。今写尊经。忽
垂灵相。岂可不于鸿烈而申起塔之诚乎。当
即从初至终。清心洁事。谨于其处。而建一
堂。以供全身兼书满字。即七月二十六日。各
舍衣钵。置经屋前。烧香散花。共立弘誓。至后
年三月。道俗数十。一宿行道。除旧屋立新基。
使信士四人。齐洁沐浴。著新净衣。僧等。以香
花音乐。尽诚供养。引此四人。营制规式。虽荷
畚覆篑。皆散以香花。其时。蒙鄙之人。咸发
道意。其后沙门志宽文礼寺。亲事板筑。一举
槌杵。一称佛名。馀清信士。但齐戒运土而已。
成基之后。屡闻礼佛诵经之音。其年十月。于
北岭。别起经净屋。表里庄严。召巧匠路贞
等。以香汤灌木。乃施斤斧。即闻空际数下鸿
钟之声。夜叉梦花幢并二神长丈馀。立于作
处。又遣县人毛普达。采斫堂柱于散谷之内。
见一孤松。耸乎高岭之上。去水甚远。匠斫所
以弃之。其人既伐此树。不日而倒。枝之所
刺。地涌一泉。匠以疗饥。遂成十柱。其堂。尚
加彫饰。即日未就。而远稽真典。用善法为名。
馀待毕功。以寄能者。际閟釆林泉。三十馀
载。冷疾频发。至于不救。道俗闻之。悽恸岩
书写第八¶ 第 47c 页 T51-0047.png
壑。春秋六十有七。即神龙二年三月一日也。
际每慈柔宅性。拯济居怀。不入市缠。不行尼
寺。又勤修福务。劳不告倦。礼诵之馀。殆无闲
隙。至于接对宾寮。临机应物。言行无择。众共
推之。所以吏部侍郎刘玄挺。兵部侍郎刘玄
机。虞部郎中徐昭。高士许仁则等。钦其雅
度。重其景业。供旋相仍。共结尘外之交矣。蓝
田县令郑南金。一言造尽。披襟写契。敬挹风
猷。为之赞曰。际公恬淡。无为无欲。待物以
慈。处身知足。树春唯茂。潭秋更绿。懿哉上
人。如金如玉。其为时贤所敬。如此。
弘赞法花传卷第十(终)


弘赞法花传者。始自东晋。终乎李唐。凡学法
花。得其灵应者。备载于此。斯可谓裨赞一大
事之因缘。使其不坠于地者欤。然。今海东。唯
得草本。年祀逾远。笔误颇多。钻仰之徒。病其
讹升。余虽不敏。雠挍是非。欲广流通。因以雕
板。庶几披阅之士。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者也。
时天庆五年岁在乙未李春月十七日。于内
席释院明庆殿记。


海东高丽国义龙山弘化寺住持究理智炤净
光处中吼石法印僧统赐紫沙门德缘勘校。
文林郎司宰。

承同 正李 唐翼书

大日本国保安元年七月八日。于大宰府劝
俊源法师书写毕。宋人苏景。自高丽国奉渡
圣教之中。有此法华传。仍为留两本所令书
书写第八¶ 第 48a 页 T51-0048.png
写也。
半僧觉树记之


* 附录

** 天台法华疏序镜中沙门神迥

叙曰。至理无名。名流四天之下。真乘不动。动
出三界之中。證教即事而凝然。悉檀随缘而
化物。无谋汲引。功莫大哉。妙法莲华经者。洎
仁雄出世。为一大事因缘之所说也。但药木
不同。受润成异。机宜匪一。禀教亦差。其施权
也。则鹿苑四谛之法轮。其显实也。则鹫峰三
变之净土。旨深词寘。人尊道高。彰寿量之远
本。会伽耶之近迹。雨吹击演。废昔说之筌蹄。
开示悟入。获今家之鱼兔。微尘菩萨。增道损
生。草庵声闻。耻小欣大。药王烧臂而供养。多
宝全身以證明。圆极冲微。不可得而言也。有
天台大师。法号智顗。昔于如来前。亲听兹
典。位居五品。声震两朝。不历讲肆。佛乘悬
解。陀罗尼力。乐说不穷。常于陈主大极殿。对
御讲仁王般若经。万乘屈膝。百官弹指。且如
观心释。妙离有无。取真性作轨。藉资照成
彻。叙名诠宗。异于古德。五义窍理。皆扶圣
教。自智者弘法。三十馀年。独有维摩疏。隋朝
奉炀帝敕。撰此之玄文。乃是灌顶法师私记。
合二十卷。非智不禅。斯言允矣。及其灭后一
百馀载。至唐天宝中。岁在戊子。有东阳郡清
泰寺朗和尚。法门之眉寿。凉池之目足。乘戒
俱急。内外兼包。获满慈之宝器。坐空生之石
室。每于讲授之次。默然叹曰。观其义趣。深契
书写第八¶ 第 48b 页 T51-0048.png
佛乘。寻其文势。时有不次。或文续义断。或文
后义前。或长行前开其章。或从后直述其义。
或偈中先举其数。或后不次其名。然圣意难
测。但仰信而已。今因诸听徒。频劝请曰。上根
易悟。探颐不迷。中下之侣。寻文失旨。傥更垂
次比。此则弘益巨多。和上再三筹量。事不获
已。乃专念大师。求加可否。因梦所感。方始条
伦。盖亦随情便宜。谅非苟求同异。辄有增减
于其间矣。冀后诸学者。晓其元意。寻领索裳。
担金弃砾。说真实法。非虚妄人。助玄风之广
扇。备丹丘之添削。则百界千如。宛同符契。化
城宝所。尽亲津桥。赖弥勒之慇勤。回文殊之
靳固。辅发智之六足。褒春秋一言。神迥等。并
采综文前。轻安谛理。莫不空王佛所。同共发
心。十六沙弥。咸皆代讲。翳华逢日。除瘼养
珠。诚愧雁门之笔。曷窥龙嚬之奥庶探玄之
士。沐道流而有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