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050-048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孔义集说卷二十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文言传
  按文言字孔仲达云谓释二卦之经文刘子圭云
  依文而言其理愚谓言乃书不尽言之言指文周
  之辞也文者文其言也文附于质以彖象为质干
  而旁通发挥如枝叶之分出见易道之无穷也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050-0488d.png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
之干也
 九家易曰阳合而为乾众善相继故曰嘉之会○本
 义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仁故于时为春
 于人为仁而众善之长也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
 莫不嘉美故于时为夏于人为礼而众美之会也利
 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于人
 为义而得其分之和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备随在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050-0489a.png
 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为智而为众事之干干木之
 身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语类义截然不可犯似
 不和分别后万物各止其所却是和不和生于不义
 义则无不和和则无不利矣贞者事之干知是那默
 运事变的所以为事之干贞字之义须连正固说其
 义方全○元亨利贞理有此四段气有此四段理即
 在气中两者不曾相离有是气则理便具○此四句
 说天德之自然下体仁四句说人事之当然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050-0489b.png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
固足以干事
 李鼎祚曰天运四时以生成万物君法五常以教化
 于人元为善长故能体仁仁主春生东方木也亨为
 嘉会足以合礼礼主夏长南方火也利为物宜足以
 和义义主秋成西方金也贞为事干以配于智智主
 冬藏北方水也○本义以仁为体则无一物不在所
 爱之中故足以长人嘉其所会则无不合礼使物各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050-0489c.png
 得其所利则义无不和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
 之所谓知而弗去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语类欲
 其所会之美当美其所会盖其尊卑大小厚薄亲疏
 相接之礼各有节文无不中节所会皆美所以能合
 于礼○胡云峰曰礼者仁之著智者义之藏○观彖
 仁者德之大而礼则显诸仁义者用之宜而知则藏
 诸用
  按元亨利贞之四德夫子从天地气机上推到人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050-0489d.png
  身内之仁义礼知使人知仁义礼知四字并非圣
  人凭空杜撰乃天道自然所具且其理并不在悬
  虚渺茫之域即在气机出入消息处形形色色上
  具有此仁义礼知之象而体道之圣人亦即体此
  天道之元亨利贞以为仁义礼知也是夫子于此
  揭出仁义礼知之根源以示万世为历圣所未发
  者且天地间夏之所长即春之所生秋之所成冬
  之所藏亦即是春之所生元之贯乎亨利贞于此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050-0490a.png
  可验则仁之贯乎礼义知亦于此可验所以夫子
  言为仁之功即在克己复礼明礼之即仁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本义非君子之至健无以行此故曰乾元亨利贞
  此第一节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
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050-0490b.png
 吕蓝田曰不易乎世与孔子所谓天下有道丘不与
 易也之易同不成乎名与博学而无所成名同○本
 义龙德圣人之德也在下故隐犬抵乾卦六爻皆以
 圣人明之有隐显而无浅深○冯行可曰世不可易
 故虽遁去而何憾名不可成故非之而何损故皆无
 闷也○来矣鲜曰事有快乐于心者则奋然而行之
 忘食忘忧之类是也事有拂逆于心者则顺适而安
 之伐木绝粮之类是也忧乐皆无与于已而安于所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050-0490c.png
 遇○合订乐如伊尹乐尧舜之道为之孜孜不厌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
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陆象山曰言行之信谨二之所以成己者也善世而
 不伐二之所以成物者也彼其所谓信谨者乃其所
 以不伐者也闲邪存其诚存诸己者也德博而化德
 之及乎物者也彼其所以闲而存者乃其所博而化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050-0490d.png
 者也○张紫岩曰一则潜二则见为言行上下皆阳
 为闲邪一在中为存诚二地位为善世为博二阴为
 不伐○项平甫曰称中正者二事也二五为中阴阳
 当位为正称正中者一事也但取其正得中位非以
 当位言也 两言君德明非君位也○李隆山曰乾
 画一实则诚坤画一虚则敬故乾九二言诚坤六二
 言敬诚敬二字始于庖牺心画而实天地自然之理
 也○何玄子曰道止于中中寓于庸○合订庸言之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050-0491a.png
 信五句总诠一中字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
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
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
无咎矣
 韩康伯曰居下体之上在上体之下知终知至故不
 骄不忧○孔仲达曰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050-0491b.png
 道德修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进德则知至将
 进也修业则知终存义也九三一爻欲进知几也欲
 退存义也处进退之时可进则进可退则退两意并
 行○程子曰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苏子瞻
 曰乾进退之决在三可往而往其几可止而止其义
 ○朱子曰忠信修辞且大纲说所以进德修业之道
 知至知终则又详其始终工夫之序知至则知道之
 所止至之乃行矣而验其所知也知终则见道之极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050-0491c.png
 致乃力行而期至于所归宿之地也知至至之者言
 此心所知者心真个到那所知田地虽行未到而心
 已到故其精微几密一齐在此故曰可与几知终终
 之者既知到极处便力行到极处此真实现于行事
 故天下义理都无走失故曰可与存义○郑东谷曰
 将至上体知至也居下体之终知终也至则至之见
 几而作也终则终之惟义所在也以是居上心末尝
 骄以是居下心未尝忧○俞石涧曰德与忠信皆主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050-0491d.png
 于心者业与辞皆见于事者事已成谓之业修者业
 未成则修而成之也居则业已成而居之也修谓修
 省诚即忠信立谓不为私意所汨挠也○蔡虚斋曰
 忠信所以进德每应一件事俱著一个心为之主唯
 心之所主者一于诚则德之在内者进矣而其于事
 也又处置恰好如其所言则是诚有所归宿安顿处
 是之谓立诚而业之见于外者修矣○九三居下之
 上是亦有位其上者则九三为在下位亦有位其下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050-0492a.png
 者则九三为在上位
  按知至四句注疏祇就卦体言进退至程朱跟上
  进德修业洗发始精然注疏亦不可废毕竟至字
  终字原从卦体上来与上位下位一例非悬空说
  理不根爻象也故并存之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
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050-0492b.png
 张舜文曰上与进释跃字下与退释在渊之义无常
 无恒释或字之义非为邪非离群欲及时释无咎之
 义○张紫岩曰四阳用事万物发生君子体之时安
 可失也○来矣鲜曰在田者安于下在天者安于上
 有常者也进而为飞退而为见有恒者也九四之位
 逼九五矣以上进为常则觊觎而心邪以下退为常
 则离群而德孤唯及时以进修而不干时以行险此
 其所以无咎也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050-0492c.png
  按伊尹五就桀五就汤其得此爻意乎以纯粹之
  卦同体龙德故无常无恒皆非有私意于其问其
  欲及时亦非干进之意止为行道计孔孟一生汲
  汲皇皇盖以之耳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
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
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虞仲翔曰五动成离日出照万物皆相见故曰圣人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050-0492d.png
 作而万物睹○孔仲达曰因大人与众物感应故广
 陈众物相感应以明圣人之作而万物瞻睹以结之
 也○程传本乎天者日月星辰本乎地者虫兽草木
 ○张紫岩曰水火以相制为用有君臣交修之道风云
 以相感为用有君臣遇合之道圣人在上如日在天
 万物毕照凡以得圣臣为之辅若水火风云之流从
 耳故上治则日月星辰得其序下治则鸟兽草木顺
 其性天地之间岂容有失其道理者哉乾五备皇极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050-0493a.png
 数水火金木之象具其中
  按此解本天二句乃不与水流四句一例看似得
  解本义动物植物用邵子说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
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荀慈明曰在上故贵失正故无位上应三三阳德正
 故曰贤人别体在下故曰在下位阳无应故曰无辅
 ○何氏妥曰既非王位则民不属也○王介甫曰上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050-0493b.png
 九不得九五天之中故曰无位下阳皆归五故曰无
 民○杨用修曰吉凶悔吝生乎动上九宜静而动故
 有悔若顺时不动焉能有悔孔子申之曰动而有悔
 言妄动则有悔耳
  此第二节
潜龙勿用下也
 何氏妥曰此以人事明之当帝舜耕渔之时卑贱处
 下未为时用故云下○程传此以下言乾之时勿用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050-0493c.png
 以在下未可用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舍去/声)
 程传随时而止也○项平甫曰舍者随其所在而居
 焉古语训舍为置(去/声)龙本行天之物不常在田出潜
 之初时寓于此故曰时舍潜则入而不出舍则已出
 而未行至九三乃可言行事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林次厓曰事所当为之事进德修业也终日行其所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050-0493d.png
 当为之事而不止息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俞石涧曰试释跃字君子谨失时之戒而自试其所
 学浅深也○谷拙庵曰人见者浅自见者真必自家
 试之而后可决
飞龙在天上治也
 苏明允曰上治犹言盛治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050-0494a.png
 程传穷极而灾至也○朱汉上曰阳穷于九阴穷于
 六位穷于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上九穷不知变
 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观彖用九之上加以乾元者元首也元统天而归于
 贞则终始无端而不可为首即用九之义也圣人所
 以首出庶物无为而治者此尔
  此第三节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050-0494b.png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何氏妥曰当十一月阳气虽动犹在地中故曰潜龙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李氏鼎祚曰阳气上达于地故曰在田百草萌芽莩
 甲故曰文明○冯厚斋曰文谓物之鲜荣明谓化之
 光显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吴易斋曰位者时也爻者人也位在两体交接之处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050-0494c.png
 时之行也终日乾乾人之与时偕行也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孔仲达曰去下体入上体云革○俞石涧曰革变也
 下乾以终上乾方始犹天道更端之时○林次厓曰
 此道字轻看犹云阳道阴道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张子三四与二皆言所遇之时至九五则是圣人极
 致处不论时也飞龙在天况圣人之至若天之不可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050-0494d.png
 阶而升故于此爻却说夫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
 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全与天
 地一体言乃位乎天德盖是成圣实到也不言首出
 所性不存焉以此当圣人之成德若由思虑勉勉而
 至者止可言知不可言位也乃位则实在其所矣不
 言帝王而言天德位不足道也○张彦陵曰虽有其
 位苟无其德可谓之位乎天位而已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050-0495a.png
 程传时既极则处时者亦极矣○朱汉上曰消息盈
 虚与时偕行则无悔偕极则穷故有悔也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苏子瞻曰天以无首为则○张彦陵曰不曰乾爻用
 九而曰乾元用九统六爻而归之元也亢而用变正
 是贞之极而归于元乾之所为终始相因而无首也
 故曰乾元用九可见乾道变化之则○谷拙侯曰则
 者有准而不过之意用九者有变而无常之意天道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050-0495b.png
 不是变换焉能使春夏秋冬各有其限圣人不是变
 换焉能使仁义礼智各有其节用九正天之准则不
 过处故曰乃见
  此第四节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本义始则必亨理势然也○来矣鲜曰始者元也亨
 之者亦元也
利贞者性情也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050-0495c.png
 本义收敛归藏乃见性情之实○俞石涧曰性言其
 静也情言其动也物之动极至于收敛归藏复其本
 体之象又将为来春动而发用之地故曰利贞者性
 情也○来矣鲜曰帝出乎震必齐乎巽相见乎离性
 者百物具足之理情者百物出入之机春生夏长百
 物皆有性情非必利贞而后见但此时生意未足实
 理未完百物尚共同一性情至秋冬各正保合一物
 各具一性情故利贞者即乾元之性情也则利贞之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050-0495d.png
 未始不为元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程子曰亭毒化育皆利也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
 贞也○本义始者元而亨也利天下者利也不言所
 利者贞也○林次厓曰上既即物之生长收藏以释
 四德此则归其功于乾始而赞其大即彖传统天之
 说也○俞石涧曰美即亨也亨乃众美之会也○来
 矣鲜曰孔子于文言既分元亨利贞为四德矣此又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050-0496a.png
 合而为一也四德本一理或分言之以尽其用或合
 言之以著其体其实一理而已所以可分可合
  按一能字见亨利贞皆元之所为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孔仲达曰六爻皆阳是纯粹也纯粹不杂是精○项
 平甫曰刚健中正以奇画言也纯粹精以六画言也
 圣人以一奇立万化之本其体刚健至专至一其用
 中正至当至平复以六画备一奇之变自始至终无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050-0496b.png
 时而不刚健自进至退无往而不中正此所谓纯粹
 精也○乔还一曰刚者元也健者亨也中者利也正
 者贞也元亨利贞实以体之刚健中正也一爻之情
 六爻之情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苏子瞻曰刚健中正纯粹精者乾之大全也卦也及
 其散而有为分裂四出而各有得则爻也故曰六爻
 发挥旁通情也以爻为情则卦之为性明矣○来矣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050-0496c.png
 鲜曰如初之潜以至上之亢凡事有万殊物有万类
 时有万变皆该括曲尽其情而无遗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荀慈明曰阴阳和均而得其正故曰天下平○孔仲
 达曰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程传大哉
 赞乾道之大也以刚健中正纯粹六者形容乾道精
 谓六者之精极以六爻发挥旁通尽其情义乘六爻
 之时以当天运则天之功用著矣故见云行雨施阴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050-0496d.png
 阳敷畅天下和平之道也
  此第五节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
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为行之行去声/下二行平声)
 程子未成未著也○本义成德已成之德也初九固
 成德但其行未可见尔○吴草庐曰隐而未见者潜
 之象行而未成是以欲其勿用也○来矣鲜曰未见
 者厄于潜之时而未见也未成者因其厄而事业未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050-0497a.png
 成就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程子学聚问辨进德也宽居仁行修业也○本义再
 言君德深明九二之为大人也○林次厓曰学聚问
 辨是致知工夫宽居是把义理放在胸中详玩深味
 使透彻贯串乃居安资深时也○来矣鲜曰之者正
 中之理也龙德正中虽以爻言然圣人之德不过此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050-0497b.png
 中而已盖乾道刚健中正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唯中
 庸不可能苟非学聚问辨有此致知工夫宽居仁行
 有此力行工夫安能体此龙德之正中哉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
 虞仲翔曰以乾接乾故重刚位非二五故不中也○
 孔仲达曰上不在天谓非五位下不在田谓非二位
 居危之地以乾乾夕惕戒惧不息得无咎也○吴草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050-0497c.png
 庐曰九三居下乾之终接上乾之始九四居上乾之
 始接下乾之终故皆曰重刚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孔仲达曰三与四俱为人道人下近于地上远于天
 九三近二正是人道九四则上近于天下远于地非
 人所处故云中不在人九三位卑近下向上为难危
 惕忧深九四则阳德渐盛去五弥近前进稍易故但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050-0497d.png
 疑惑忧则浅也○张彦陵曰疑非狐疑之疑只是详
 审耳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
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孔仲达曰与天地合其德谓覆载也与日月合其明
 谓照临也与四时合其序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
 类也与鬼神合其吉凶如福善祸淫也○本义人与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050-0498a.png
 天地鬼神本无二理特蔽于有我之私是以牿于形
 体而不能相通大人无私以道为体曾何彼此先后
 之可言哉先天不违谓意之所为默与道契后天奉
 天谓知理如是奉而行之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
人乎
 孔仲达曰上九所以亢极有悔者正由有此三事若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050-0498b.png
 能三事备知虽居上位不至于亢也进退据心存亡
 据身得丧据位再称圣人乎者上为知进退存亡发
 文下为不失其正发文言圣人非但知进退存亡又
 能不失其正也○本义知其理势如是而处之以道
 则不至于有悔矣固非计私以避害者也○胡云峰
 曰阳极则剥乾上则亢中不可过也知其时将过乎
 中而处之不失其正其唯圣人乎贞者正也乾元之
 用所归宿也乾之四德始于元至此又论圣人之体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050-0498c.png
 乾而归于正其意深矣○朱汉上曰人固有知进退
 存亡者矣其道诡于圣人则未必得其正不得其正
 则与天地不相似
  此第六节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
而化光坤道共顺乎承天而时行
 杨诚斋曰有臣道有臣节臣道一于顺故欲柔欲静
 不顺则为莽卓臣节病于顺故欲刚欲方顺则为张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050-0498d.png
 禹胡广○赵汴水曰坤无乾以为始孰开其端先迷
 也天先施而地后生后得主也先阳后阴乃天地生
 生之常理○吴草庐曰坤体中含乾阳如人肺藏之
 藏气故曰至柔然其气机一动而辟之时乾阳之气
 直上而出莫能禦之故曰刚刚即六二爻辞所谓直
 也乾运转不已而坤体隤然不动故曰至静然其生
 物之德普遍四周无处欠缺故曰方方即六二爻辞
 所谓方也乾之九五不徒刚健而能中正故为乾元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050-0499a.png
 之大坤之六三不徒柔静而能刚方故为坤元之至
 ○俞石涧曰至柔而动也刚申德合无疆之义至静
 而德方释贞义后得主而有常后顺得常之谓含万
 物而化光即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之谓坤道其顺乎
 承天而时行即乃顺承天之谓○何玄子曰乾刚坤
 柔定体也坤固至柔矣然乾之施一至坤即能翕受
 而发生之气机一动不可止遏屈挠此又柔中之刚
 矣乾动坤静定体也坤固至静矣及其承乾之施陶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050-0499b.png
 冶万类各有定形不可移易此又静中之方矣柔静
 者体也刚方者用也○合订此一节极赞坤之顺乾
 以申彖传释卦辞之意不分释四德者坤之元亨利
 贞即乾之元亨利贞也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孔仲达曰辨之不早辨者戒君父防臣子之恶盖言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050-0499c.png
 顺者言顺习阴恶之道积微而不已乃致此弑害○
 程传霜而至于冰小恶而至于大皆事势之顺长也
 ○吕东莱曰盖言顺也此句尤可警非心邪念不可
 顺养将去若顺将去何所不至惩治遏绝正要人著
 力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程传直言其正也方言其义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内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050-0499d.png
 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敬义既立
 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
 无所施而不利孰为疑乎○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
 自此○朱子曰直是直上直下胸中无纤毫委曲方
 是割截方正截然不可得而移易之意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程子曰天地日月一般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中生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050-0500a.png
 物者皆天气也虽无成而代有终地之道也○俞石
 涧曰既曰地道无成而又曰代有终何也乾能始物
 不能终物坤继其终而终之此坤之所以为有终者
 终乾之所未终也○蔡虚斋曰弗敢成即含章之道
 用于从王事者也○谷拙庵曰爻言有终此言代有
 终则并其终亦非坤之所敢有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050-0500b.png
 刘长民曰坤其动也辟应二之德其静也翕应四之
 位翕闭也是天地否闭之时贤人乃隐不可衒其才
 知也○易外初之霜至四而成坚冰矣坤之囊为坚
 冰所括矣此坤之静翕以为广生之时也闭者括囊
 之象盖重阴之始天地不通天地亦且括其囊而况
 于贤人乎月令仲冬之月毋发天地之房房者囊也
  按此可知坤之六四不可作近君之位看盖全坤
  皆臣道六五之黄裳亦臣也六四之括囊乃在下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050-0500c.png
  之贤人故以俭德避难为贵若作大臣岂可以括
  囊为立朝之至道哉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
事业美之至也
 朱汉上曰五动为坎坎为通有美在中而通于理也
 正位而居坤体不失为臣之道黄裳也○赵复斋曰
 中而不倚故通偏则滞矣正五之中位居坤之顺体
 此明六五之为纯臣也○项平甫曰四方之色各有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050-0500d.png
 所偏通于此者必不通于彼居中央则无不通矣是
 故土王四季脾主四支也黄中属黄字通理属裳字
 正位属黄字居体属裳字美在其中属黄字四支事
 业属裳字有黄中之德则理可旁通有正中之位则
 体可安居○蔡伯静曰二五皆中二居内卦之中其
 发见于外者不疑其所行而已五外卦之中其施于
 外者有事业之可观坤道之美至此极矣○郑东谷
 曰象与文言皆以黄为中以裳为文为美盖古之服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050-0501a.png
 制十二章衣为绘裳用绣考工记五采备为绣裳备
 五采与衣绘不同故裳为至美为至文是以六五取
 象焉○胡云峰曰直内方外之君子即黄中通理之
 君子盖敬以直内则表里如一即所以为黄中义以
 方外则事皆合理即所以为通理○吴草庐曰黄中
 黄色在中也通达也理身之肤腠青白黑赤皆偏位
 唯中央黄色为正位体下体黄在中而外达于身之
 肤腠者以正位之色为裳而居于身之下体也美在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050-0501b.png
 其中谓黄中正位畅于四支谓通理居体○蔡虚斋
 曰黄裳二字分而言之则黄为中裳为顺合而言之
 则惟中故顺存于中为中形于外为顺理一而已惟
 有黄中之德故能以下体自居○易外乾之五以位
 乎天德为吉坤之五以居乎地体为吉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干令升曰未离阴类故曰血阴阳色杂故称玄黄阴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050-0501c.png
 阳离则异气合则同功君臣夫妻其义一也○本义
 疑谓均敌而无小大之差也玄黄天地之正色言阴
 阳皆伤也○俞石涧曰血言玄黄则天地杂类而阴
 阳无别矣故曰天地之杂也然而天地定位于上下
 其大分终不可易故其终又分而言之曰天玄而地
 黄
  说卦传
 孔仲达曰此备说重卦之由及八卦所为之象谓之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050-0501d.png
 说卦焉
  按此乃约言卦画象辞之所由来为学易观玩之
  资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
倚数
 孔仲达曰以此圣知深明神明之道而生用蓍求卦
 之法赞者佐而助成使微者得著倚立也其揲蓍所
 得取奇数于天耦数于地而立七八九六之数何以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050-0502a.png
 参两为目奇耦者盖古之奇耦亦以三两言之且以
 两是耦数之始三是奇数之初不以一目奇者张氏
 云以三中含两有一以包两之义明天有包地之德
 阳有包阴之道○苏子瞻曰介绍以传命谓之赞天
 地鬼神不能与人接故以蓍龟为之介绍○三两者
 天数三地数二明数之正于五也自五以往非数也
 皆相因而成者也○程明道曰用蓍以求卦非谓有
 蓍而后画卦○张南轩曰一三五七九皆阳数也独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050-0502b.png
 以一三五参之而用九者此倚其阳数也二四六八
 十皆阴数也独以二四两之而用六者此倚其阴数
 也特取九六而不用七八者乃参天两地而倚其数
 也○项平甫曰生蓍谓创立用蓍之法神不能言以
 蓍言之所以赞神出命谓之幽赞即所谓祐神也三
 奇为阳画两其三以为阴画三画为初卦两其三以
 为重卦此画卦之参两也○观彖天一地二数之原
 也然一数则乘除俱不行故天数起于三地数起于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050-0502c.png
 二参而两之以为数所倚三三则九二三则为六一
 三两二则为七一二两三则为八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虞仲翔曰卦为阳变成震坎艮阴变成巽离兑故立
 卦三变成爻十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是也○孔
 仲达曰用蓍在六爻之后非三画之时系辞言伏羲
 之画卦故直言仰观俯察此则论既重之后端策布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050-0502d.png
 爻故先言生蓍后言立卦非是圣人幽赞元在观变
 之前○本义和顺从容无所乖逆统言之也理谓随
 事得其条理析言之也穷天下之理尽人物之性而
 合于天道此圣人作易之极功也○语录此本是就
 易上说易上尽具许多道理直是穷得物理尽得人
 性到得天命所以通书说易者性命之原○项平甫
 曰阳气不可见则画为刚爻以发之阴气不可见则
 画为柔爻以发之凡爻皆用刚柔之爻以发挥二气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050-0503a.png
 之变也道即命德即性义即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
 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两句反覆互言之也易之
 奇耦在天之命为阴阳之道在人之性则为仁义之
 德在地之宜则为刚柔之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此易之所能也故自幽而言以至于显此所谓显道
 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言易之所知也故自显而言
 以至于幽此所谓神德行也上文既言蓍数卦爻则
 此二句于爻辞彖辞言之○徐进斋曰如乾为天道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050-0503b.png
 而元亨利贞即其德爻之潜见飞跃即其义以一卦
 而统言之所谓和顺也就六爻而言之所谓理也○
 熊梅边曰上言圣人作易之功下言易书精微之蕴
  右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
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
易六位而成章
卷二十 第 31a 页 WYG0050-0503c.png
 韩康伯曰阴阳者言其气刚柔者言其形万物资始
 于天成形于地故天曰阴阳地曰柔刚或有在形而
 言阴阳者本其始也在气而言柔刚者要其终也六
 位爻所处之位○孔仲达曰昔者圣人画卦作易将
 以顺从天地生成性命之理也其天地生成万物之
 理须在阴阳必备是以造化辟设之时其立天之道
 有二种之气曰成物之阴与施生之阳也其立地之
 道有二种之形曰顺承之柔与持载之刚也天地既
卷二十 第 31b 页 WYG0050-0503d.png
 立人生其间立人之道有二种之性曰爱惠之仁与
 断制之义也既备三才之道而两之作易本顺此道
 理故因而重之使六画而成卦也六画所处有其六
 位阴位阳位迭用柔爻刚爻以居之故成爻卦之文
 章也
  按此章可见圣人画卦是必定六画少一画不可
  多一画不能此乃天地间自然之象自然之理所
  谓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
卷二十 第 32a 页 WYG0050-0504a.png
  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之说与夫一
  而二而三而四而五而六且谓可自此而七而八
  而九以至不可穷诘者皆非圣人作易之道也
  右第二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韩康伯曰八卦相错变化理备于往则顺而知之于
 来则逆而数之作易以逆睹来事以前民用○孔仲
卷二十 第 32b 页 WYG0050-0504b.png
 达曰此一节就卦象明重卦之意易以乾坤象天地
 艮兑象山泽震巽象雷风坎离象水火若使天地不
 交水火异处则庶类无生成之用品物无变化之理
 所以因而重之令八卦相错则天地人事莫不备矣
 故云天地定位而合德山泽异体而通气雷风各动
 而相薄水火不相入而相资既八卦之用变化如此
 故圣人重卦令八卦莫不交互而相重以象天地山
 泽雷风水火莫不交错则易之爻卦与天地等既往
卷二十 第 33a 页 WYG0050-0504c.png
 之事将来之几备于爻卦中矣○郭白云曰天地之
 位定然后山泽雷风水火相与为用此八卦所以有
 必相错之道也是以圣人重之而后可以数往知来
 人之道数往者顺而易知来者逆而难易之逆数未
 见其难者盖由其道之始必知其道之终也是亦原
 始可以要终之义○尹和靖曰易之道如日星未到
 泰之上六便知泰将极未到否之上九便知否将倾
 此谓几易之为书要知测未萌事若已往事何用知
卷二十 第 33b 页 WYG0050-0504d.png
 之数亦不必逆筹算数者理也理在必然如政在大
 夫五世希不失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也○张南
 轩曰易之于天下皆逆数而察其来逆如逆暑逆寒
 ○邱行可曰易言藏往知来彰往察来又言数往知
 来则方来已往之事易皆有以知之然往者已过而
 易知来者未形而难知易之占筮为知来设故曰逆
 数也正如所谓占事知来遂知来物前民用皆逆数
 之谓也
卷二十 第 34a 页 WYG0050-0505a.png
  按此章邵子谓是伏羲先天图位本义因之盖前
  儒所未有者也今细玩经文唯天地定位一语似
  可作乾南坤北看然实与上系传天尊地卑语气
  一例山泽以下未见明立位次且经文言八卦相
  错明指六十四卦言非八卦之定位也数往者顺
  二句自是泛说下接是故易逆数也才说到易亦
  一定文义今若云起震而历离兑以至于乾数已
  生之卦自巽而历坎艮以至于坤推未生之卦则
卷二十 第 34b 页 WYG0050-0505b.png
  数往二语已贴易说下何以有是故之文且易之
  生卦夫子言乾坤生六子可谓明白晓畅矣何有
  先生乾震离兑而后生巽坎艮坤之理况逆知来
  事蓍筮之德蓍在重卦后故先言八卦相错承上
  章易六位而成章来非言三画之八卦也但重卦
  亦只是八卦故以天地定位四语明所以必相错
  之理以相错而成知来物前民用之功也邵子之
  易自成一家非伏羲文王周孔之易也
卷二十 第 35a 页 WYG0050-0505c.png
  右第三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兑
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九家易曰乾坤交索既生六子各任其才往生物也
 ○孔仲达曰此重明八卦养物之功上四举象下四
 举卦者王肃以为互相备也○张子曰阴性凝聚阳
 性发散阴聚之阳必散之阳为阴累则相持为雨而
 降阴为阳得则飘扬为云而升阴气凝聚阳在内者
卷二十 第 35b 页 WYG0050-0505d.png
 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阳在外者则周旋不舍而
 为风○蔡节斋曰动则物萌散则物具二者言生物
 之功也润则物滋暄则物舒二者言长物之功也止
 则物成说则物遂二者言收物之功君则物有所归
 藏则物有所息二者言藏物之功也○邱行可曰雷
 动风散乾坤初爻交而为震巽也雨润日暄乾坤中
 爻交而为坎离也止之说之乾坤终爻交而为艮兑
 也此六子生物之序也然六子致用主于乾而动归
卷二十 第 36a 页 WYG0050-0506a.png
 于坤而藏此又父母之功也故以乾坤终之○潘天
 锡曰上文先言天地之无为后言六子之相为用言
 天地之用六子也此章先言六子之职后言乾坤之
 道言六子非乾坤无以主之藏之
  右第四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
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孔仲达曰此帝为天帝○崔氏憬曰帝者天之王气
卷二十 第 36b 页 WYG0050-0506b.png
 也春分震王而万物出生立春巽王而万物洁齐立
 夏离王而万物皆相见立秋坤王而万物致养秋分
 兑王而万物所说立冬乾王而阴阳相薄冬至坎王
 而万物之所归立春艮王而万物之所成终成始也
 以其周王天下故谓之帝○苏子瞻曰古有是言也
  本义帝者天之主宰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
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
卷二十 第 37a 页 WYG0050-0506c.png
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
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
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
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
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故曰成言乎艮
 郑康成曰万物出乎震雷发声以生之也齐于巽相
 见于离风摇长以齐之洁犹新万物皆相见日照之
卷二十 第 37b 页 WYG0050-0506d.png
 使光大万物皆致养焉地气含养使有秀实万物之
 所说草木皆老犹以泽气说成之战言阴阳相薄西
 北阴也而乾以纯阳临之也坎劳卦也水性劳而不
 倦万物之所归也万物自春出生于地冬气闭藏还
 皆入地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言阴气终阳气始
 皆艮之用事○龚深父曰八卦以序则有时以居则
 有方以象则有物相继以为衰旺相推以为变化相
 继以至无穷也○杨龟山曰艮止其所也艮者万物
卷二十 第 38a 页 WYG0050-0507a.png
 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止于此矣复出乎震不终止
 也故艮卦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项平甫曰震巽
 二木主春离火主夏兑乾二金主秋坎水主冬土旺
 于四季故坤土在夏秋之交艮土在冬春之交坤阴
 土故在阴地艮阳土故在阳地震阳木故在东巽阴
 木故近南而接乎阴兑阴金故正西乾阳金故近北
 而接乎阳此其序甚明也○蔡节斋曰帝之出入不
 可见而为物者可见故又以物言焉震巽乾离坎艮
卷二十 第 38b 页 WYG0050-0507b.png
 皆以方言兑以时言坤坎以象言所以然者夫子欲
 备三者之义而互言之又足以见三者未尝相离也
 ○杨诚斋曰于帝言致役者坤臣也帝君也君之于
 臣役之而已于万物言致养者坤母也万物子也母
 之于子养之而已○徐进斋曰卦以震巽离坤兑乾
 坎艮为序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非土
 不能以生木故艮次之水土又生木八卦之用五行
 之生循环无穷所以为造化流行之序○郑夹漈曰
卷二十 第 39a 页 WYG0050-0507c.png
 乾居西北父道也父道尊严严凝之气盛于西北万
 物成就之方也坤居西南母道也母道在养育万物
 万物之生盛于西南西南者万物长养之方也坎艮
 震位次于乾统三男也巽离兑位夹乎坤统三女也
 西北盛阴用事而阴气盛矣非至健莫与争故阴阳
 相薄曰战○龚泉峰曰土之养物无时不然于夏秋
 之交物将成就之时土气正旺致养之功莫盛于此
 故曰致役乎坤艮亦土也成者养之终○熊梅边曰
卷二十 第 39b 页 WYG0050-0507d.png
 帝出乎震者言造化一元之气由春而夏而秋而冬
 也艮为万物之所成终则元之贞也而所成始则贞
 下又起元矣○陈紫峰曰火气极热物无由而成水
 气极寒物无由而生惟土气最为中和故火金之交
 有坤土水火之交有艮土而为万物之所由出入者
 也○李克恭曰两汉时皆以此节所言时位为羲画
 原义至文王系辞坤蹇言西南东北而孔子详说于
 此是自古圣贤相传八卦方位时气皆属一致○陆
卷二十 第 40a 页 WYG0050-0508a.png
 聚缑曰天地定位章邵子以为伏羲卦位但天地定
 位当以上下言乃云乾南坤北则以竖图为横图立
 文稍疏至谓帝出乎震章为文王所定后天之学夫
 画前之易乃先天之易也一有卦画即属后天不得
 以后天专指文王也即邵子所传伏羲圆图虽无卦
 名已属流行卦象又不得云后天之学始于文王矣
  右第五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
卷二十 第 40b 页 WYG0050-0508b.png
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
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
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
物也
 韩康伯曰于此言神者明八卦运动变化推移莫有
 使之然者神无物妙万物而为言则雷疾风行火炎
 水润莫不自然相与为变化故能万物既成也○孔
 仲达曰艮不言山独举卦名者动挠燥润之功是雷
卷二十 第 41a 页 WYG0050-0508c.png
 风水火至于终始万物于山义为微故言艮而不言
 山也上章水火不相入此言水火相逮者明性虽不
 相入而气相逮及也上言雷风相薄此言不相悖者
 明虽相薄而不相逆也○崔氏憬曰大寒立春之际
 艮之方位万物以之始而为今岁首以之终而为来
 岁末此则协夏正之义莫盛于艮也此言六卦之神
 用而不言乾坤者以乾坤无为而无不为能成雷风
 等有为之神妙也○苏子瞻曰万物之盛衰于四时
卷二十 第 41b 页 WYG0050-0508d.png
 也皆其自然莫或使之而谓之帝者万物之中有妙
 于物者焉此其神也而谓之帝云尔不及乾坤者六
 子之功显而乾坤之德存乎其中○龚深父曰上言
 生物之序则归于乾坤此言生物之功则归于六子
 ○郭白云曰六子之象虽有动挠燥润之功而或各
 专其功独动独挠不能变化亦不能成物必水火相
 须雷风相从山泽相通于是乎变化而毕成万物○
 朱汉上曰此说六子合而为乾坤乾坤合而生神康
卷二十 第 42a 页 WYG0050-0509a.png
 成曰共成万物物不可得而分故合谓之神张子曰
 一则神两则化妙万物者一则神也动挠润燥说终
 始万物者六子然不能以独化故必相逮也不相悖
 也通气也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合则化化则神康
 成之学进此矣○张南轩曰前言天地定位终于水
 火不相射言八卦各立以为体也此言水火相逮终
 于山泽通气者言六子交通为用也惟交相为用故
 变者自无而有化者自有而无此既成万物者乎○
卷二十 第 42b 页 WYG0050-0509b.png
 吴草庐曰乾坤主宰万物之帝行乎六子之中所谓
 神也神无迹可见即万物之中而妙不可测者神也
 所以动所以挠所以燥说所以润所以终始皆乾坤
 之神也○蔡虚斋曰逮相济也既训尽
  按此节承上章既言八卦之主时成用而又言所
  以能顺时而成万物者在于交相为用变化之神
  也动万物数语不过覆述雷以动之数语为水火
  相逮四语发端重在下截玩文义自明后之泥于
卷二十 第 43a 页 WYG0050-0509c.png
  先天后天者谓此章先言后天之序后复明先天
  相合之位首尾语脉既不相贯况雷风水火山泽
  之在天地间自有交通为用之妙岂必俟图立而
  后能交通耶
  右第六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
兑说也
 苏子瞻曰循万物之理无往而不自得是之谓顺执
卷二十 第 43b 页 WYG0050-0509d.png
 柔而不争无往而不见纳故谓之入○张子一陷溺
 而不得出为坎一附丽而不能去为离○邵子曰一
 阴入二阳之下故天下之入莫如风一阴丽二阳之
 中天下之丽莫如火一阴出于外而说于物故天下
 之说莫如泽○郭兼山曰刚则有体陷乎阴中所以
 为坎柔则无质丽于阳中所以为离○郭白云曰八
 卦之名出于伏羲氏止此八字而已文王能明之而
 不训其义孔子训之故后世可以学易非健顺八字
卷二十 第 44a 页 WYG0050-0510a.png
 则易不复能读矣○本义此言八卦之性情
  右第七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
兑为羊
 孔仲达曰行健故为马任重而顺故为牛震动故为
 龙鸡能知时故为鸡坎主水渎豕行污湿故为豕离
 为文明雉有文章艮为止狗为善守禁止奸人羊者
 顺从之畜○邵子曰重渊之下动物非龙乎○朱汉
卷二十 第 44b 页 WYG0050-0510b.png
 上曰震东方卦春分以后辰亦为龙苍龙之次也巽
 为风风主号令故鸡号知时美脊刚鬣坎中阳也垂
 耳俯首而尾不足本末阴也亥为豕者直室也坎之
 所自生也巽离为飞鸟者南方七宿朱鸟也午为鹑
 火之次已为鹑尾其味在柳其翼在翌柳午也离也
 翌已也巽也抟噬者前刚也直娄也羊内狠者二阳
 伏于一阴之下也○项平甫曰造化权舆云乾阳物
 马故蹄圆坤阴物牛故蹄拆阳疾则阴故马疾则卧
卷二十 第 45a 页 WYG0050-0510c.png
 阴疾则阳故牛疾则立马阳物故起先前足卧先后
 足牛阴物故起先后足卧先前足
  右第八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
兑为口
 孔仲达曰尊而在上为首包藏含容为腹○龚括苍
 曰耳内阳而聪目外阳而明在上而止者手在外而
 说者口○朱汉上曰足动股随雷风相与耳目通窍
卷二十 第 45b 页 WYG0050-0510d.png
 水火相逮○项平甫曰坎阳陷于阴故耳居阴而能
 听离阴丽于阳故目资阳而后视○邱行可曰巽阴
 两开于下为股兑阴两开于上为口○龚泉峰曰震
 阳在下故足之用在下艮阳在上故手之用在上
  右第九章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
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
卷二十 第 46a 页 WYG0050-0511a.png
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孔仲达曰得父气者为男得母气者为女○郭白云
 曰六子之变自下为先乾变而得阴画阴变而得阳
 画卦变之义盖始于此故说卦首章曰观变于阴阳
 而立卦○项平甫曰乾坤六子初为气末为形中为
 精雷风气也山泽形也水火精也○吴草庐曰一索
 谓交初再索谓交中三索谓交上以索之先后为长
 中少之次
卷二十 第 46b 页 WYG0050-0511b.png
  按乾坤生六子可想见伏羲画卦直是先定乾坤
  而后自下而上交变而生六子非孔子发之孰从
  而知六子从乾坤变出朱子言易宗邵子一生二
  之说故本义以此为揲蓍求卦胡云峰云若主揲
  蓍而言则无此卦序矣愚谓索者是交互之义非
  求也夫子说卦自第七章起皆以乾坤六子为序
  非所谓先天图也
  右第十章
卷二十 第 47a 页 WYG0050-0511c.png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
良马为老马为脊马为驳马为木果
 荀九家有为龙为直为衣为言○孔仲达曰天动运
 转故为圜为君为父取尊道而为始也玉金刚之清
 明也寒冰取西北寒冰之地火赤盛阳之色良马行
 健之善老马行健之久脊马行健之甚脊马骨多也
 驳马有牙如锯能食虎豹取其至健○张子为冰健
 极而寒甚也○郭白云曰果者木之始木以果为始
卷二十 第 47b 页 WYG0050-0511d.png
 犹物以乾为始也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
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荀九家有为牝为迷为方为囊为裳为黄为帛为浆
 ○孔仲达曰地受生育故为母布取广载釜取化生
 成熟均地道平均也子母牛取其多蕃育而顺之大
 舆取其载文万物之色杂也柄生物之本黑极阴之
 色○崔氏憬曰地生万物不择美恶故为均○项平
卷二十 第 48a 页 WYG0050-0512a.png
 甫曰吝啬其静之翕也均其动之辟也乾质故坤文
 乾一故坤众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
茛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
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荀九家有为玉为鹄为鼓○虞仲翔曰天玄地黄震
 天地之杂故为玄黄○孔仲达曰大涂万物之所出
 决躁刚动也苍茛竹竹初生时色苍茛也萑苇竹类
卷二十 第 48b 页 WYG0050-0512b.png
 善鸣雷声之远闻马白足为馵动而见也白额为的
 颡亦取动而见反生取其始生载甲而出○蔡节斋
 曰作足谓双举也阳长必终于乾故究为健○吴草
 庐曰乾坤始交而生震故兼有天地之色得乾初画
 为玄得坤中画为黄敷又作敷与花通范蒂下连而
 上分为花也
  按为反生者震一阳动于二阴之下故冬时子月
  草木根芽皆往下生故曰反生
卷二十 第 49a 页 WYG0050-0512c.png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
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
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寡发虞氏/作宣发)
 荀九家有为杨为鹤○虞仲翔曰臭气也风至知气
 为白故宣发马君以宣为寡非也离目向上则白眼
 见故多白眼○荀慈明曰风行无常故进退风行或
 东或西故不果○翟氏元曰为绳直上二阳共正一
 阴使不得邪僻如绳之直○孔仲达曰巽为木可以
卷二十 第 49b 页 WYG0050-0512d.png
 輮曲直巽顺之谓也白取其洁长取风行之远高取
 木生而上寡发风落树之华叶则在树者稀疏如人
 之少发○郭白云曰寡发刚上也广颡重刚也○朱
 子巽反为震震为决躁故为躁卦○熊梅边曰震巽
 皆木独言巽为木者巽木之义重也大象多取巽木
 ○吴草庐曰耦而下者木之根奇而上升者木之干
 白为阳黑为阴巽上中白而下黑白多于黑也义理
 阳也欲利阴也阴在内利欲主内故曰近利
卷二十 第 50a 页 WYG0050-0513a.png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
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
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
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荀九家有为宫为律为可为栋为丛棘为狐为蒺藜
 为桎梏○虞仲翔曰以阳辟坎水性流通为沟渎阳
 藏坤中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坎为月月在庚为弓
 在甲象轮劳而加忧故心病眚败也坤为车坎折坤
卷二十 第 50b 页 WYG0050-0513b.png
 体为舆多眚水流渎故通水流潜窃为盗阳刚在中
 故坚多心○荀慈明曰水之流首卑下也○宋仲子
 曰坎阳在中内光明有似于水曲者更直为矫直者
 更曲为輮水流有曲直故为矫輮阳在中央马脊之
 象水磨地而行故曳○崔氏憬曰内阳刚动故为亟
 心○孔仲达曰坎劳卦北方主听听劳则耳痛人之
 有血犹地有水赤亦取血色乾至健震至动坎至行
 故皆以马坤艮巽离兑皆柔故不以马为喻坤利牝
卷二十 第 51a 页 WYG0050-0513c.png
 马取其行不取其健坎亦取其行不取其健皆外柔
 故为下首薄蹄曳也○龚深父曰心病阳陷而不灵
 耳痛阳塞而不通○徐进斋曰心耳皆以虚为体故
 中实则为病为痛○吴草庐曰水者坎之本象羲皇
 画☵以象水上下二阴象土之凹中阳象水之流于
 凹中为通一阳贯于二阴之中也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
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
卷二十 第 51b 页 WYG0050-0513d.png
上槁
 荀九家有为牝牛○孔仲达曰日是火精电火类甲
 胄取刚在外戈兵取以刚自卫大腹怀阴气也乾卦
 为日所烜也鳖蟹蚌蠃龟皆取刚在外科空也阴在
 内为空木既空中上必枯槁○邵子曰火内暗而外
 明故离阳在外水外暗而内明故坎阳在内○吴草
 庐曰槁枯木木生则柔脆死则坚刚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
卷二十 第 52a 页 WYG0050-0514a.png
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狗虞氏/作拘)
 马季长曰黔喙谓豺狼之属阳在前也○荀九家有
 为鼻为虎为狐○虞仲翔曰震阳在初为大涂艮阳
 小为径路阳在外为门两小阙之象狗拘字之误指
 屈伸制物为拘艮手多节为指刚在外故多节○宋
 仲子曰木实为果草实为蓏皆出山谷阍人主门寺
 人主巷艮为止此职皆掌禁止者也○郭白云曰震
 之刚动于下故言足坎之刚动于中故言心艮之刚
卷二十 第 52b 页 WYG0050-0514b.png
 动于上故言喙○项平甫曰震为敷为蕃鲜草木之
 始艮为果蓏草木之终果蓏能终而又能始故又于
 艮之象为切○吴草庐曰艮之下二阴地也上一阳
 隆起者山也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
为刚卤为妾为羊
 荀九家有为常为辅颊○虞仲翔曰坎水半见故为
 泽为刚卤乾二阳在上故刚泽水润下故咸○孔仲
卷二十 第 53a 页 WYG0050-0514c.png
 达曰为巫取口舌之官也口舌取西方于五事为言
 也兑正秋也秋物成熟槁秆之属则毁折果蓏之属
 则附决妾少女从姊为娣也○张子内实则外附必
 决物成则上柔者必折○张南轩曰巫以言语而悦
 神又以悦人口舌以言而悦人以食而悦己刚卤色
 白外柔而内刚也○朱汉上曰附者兑反艮也决者
 兑也阴盛阳微则阳附阴阳盛阴微则阳决阴剥一
 阳五阴夬一阴五阳故曰刚决柔○项平甫曰羊虞
卷二十 第 53b 页 WYG0050-0514d.png
 氏作羔郑氏作羊皆训为女使然则妾也羊也少女
 也皆女之末者也凡兑之象皆属末口舌者行之末
 妾婢者女之末○程沙随曰八卦之象八物而已充
 其类则有所为百物不废者极其说又可以类万物
 之情然说卦之象有与卦爻相符者有不与卦爻相
 符者有见于卦爻而说卦不载者有见于说卦而卦
 爻无之者大抵有象可见有数可数者无非易也○
 胡双湖曰说卦之言象其有合于彖爻者则括彖爻
卷二十 第 54a 页 WYG0050-0515a.png
 之例其有不合于彖爻者则又夫子之自取也
  序卦传
 孔仲达曰韩康伯云序卦之所明非易之蕴也盖因
 卦之次托象以明义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
 即变覆者表裹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
 是也变者反覆惟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
 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邵子曰乾坤天地之本
 坎离天地之用是以易始于乾坤中于坎离终于既
卷二十 第 54b 页 WYG0050-0515b.png
 未济而泰否为上经之中咸恒为下经之首皆言乎
 其用也○朱子卦有正对有反对乾坤坎离大过颐
 中孚小过八卦正对也正对不变故反覆观之止成
 八卦其馀五十六卦反对也反对皆变故反覆观之
 共二十八卦合正卦反卦总为三十六卦在上经不
 变卦凡六馀二十四卦反之则为十二以十二加六
 则十八也下经不变卦凡二馀三十二卦反之为十
 六以十六加二亦十八也二篇多寡之数未尝不均
卷二十 第 55a 页 WYG0050-0515c.png
 ○大率上经乾坤坎离为终始下经用艮兑震巽为
 终始○项平甫曰上经言天地生万物以气而流形
 故始于乾坤终于坎离言气化之本下经言万物之
 相生以形而传气故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言夫
 妇之道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
以屯屯者盈也
 干令升曰取始于天地天地之先圣人弗之论也故
卷二十 第 55b 页 WYG0050-0515d.png
 其法象必自天地而还○张子聚而不得出故盈虽
 雷亦然○项平甫曰屯不训盈谓之盈者其气谓之
 始生者其时谓之难者事也若屯之训纷纭盘错之
 义云尔○吴草庐曰天地谓乾坤二卦
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
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
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郑康成曰蒙幼少之貌齐人谓萌为蒙○荀慈明曰
卷二十 第 56a 页 WYG0050-0516a.png
 坎在乾上中有离象水火交和故为饮食之道○崔
 氏憬曰万物之始生者言刚柔始交故万物资始于
 乾资生于坤也○朱汉上曰需震坎为酒兑为口有
 饮食之道○熊梅边曰屯物之始生蒙民之始生至
 是方有人物之分而不可无以养之茹毛饮血而至
 于粒食民命立矣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
之以比比者比也
卷二十 第 56b 页 WYG0050-0516b.png
 韩康伯曰众起而不比则争无由息必相亲比而后
 相宁也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
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
 韩康伯曰礼所以通时用故既畜则须用有用须礼
 ○姚德祐曰有礼然后泰泰然后安○苏子瞻曰大
 畜小畜皆取于畜而已小过大过皆取于过而已不
 复论其大小也故序卦之论易或直取其卦名而不
卷二十 第 57a 页 WYG0050-0516c.png
 本其卦义者多矣若赋诗断章然不可以一理求也
 ○程子物相比附则为聚畜聚也止也止则聚矣物
 聚则有大小之别高下之等美恶之分是物畜然后
 有礼○张子德积则行必有方物积则散必有道○
 张南轩曰以内言之嘉会足以合礼以外言之万物
 盛多可以备礼○郭白云曰畜而有礼则安无礼则
 危○胡双湖曰乾坤至履十变阴阳之气一周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
卷二十 第 57b 页 WYG0050-0516d.png
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
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
以豫
 韩康伯曰否则思通人人同志故可出门○司马温
 公曰不相交则异异则争争则穷故受之以同人者
 所以通之也○程子天地不交为否上下相通为同
 人与否义相反故相次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
卷二十 第 58a 页 WYG0050-0517a.png
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韩康伯曰可大之业由事而生○苏子瞻曰以喜随
 人溺于燕安者也故至于蛊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
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
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
 苏子瞻曰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际所谓合也直情
 而行谓之苟礼以饰情谓之贲苟则易合易合则相
卷二十 第 58b 页 WYG0050-0517b.png
 渎渎则易离贲则难合难合则相敬敬则能久饰极
 则文胜而质衰故剥○张南轩曰天下皆山惟泰山
 可观天下皆水惟东海可观惟其可观然后有所合
 伯夷太公合于文王者以文王可观也○郭白云曰
 自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圣人所以履泰
 倾否之美道备尽于斯其道极尽则有剥矣○朱汉
 上曰亨则尽矣无以复加故次之以剥此商周之末
 不胜其弊文之末流也○吴草庐曰不执贽不可以
卷二十 第 59a 页 WYG0050-0517c.png
 成宾主之合不受币不可以成男女之合
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
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崔氏憬曰穷则有变物极则反于初复其本则为诚
 实故言复则无妄○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
 乃可大畜○郭白云曰大畜畜无妄之道而已无妄
 之道天道也有无妄之道则可畜犹有天命之性则
 可率而循之也
卷二十 第 59b 页 WYG0050-0517d.png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
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虞仲翔曰人颐不动则死故受之以大过○崔氏憬
 曰大畜日新其德则可观其所养○苏子瞻曰养而
 不用其极必动动而不已其极必过○龚括苍曰不
 养则不可动虽形体亦然况欲有为乎故由颐然后
 利涉大川也小者之过过其分而已大者而过则为
卷二十 第 60a 页 WYG0050-0518a.png
 已极矣故陷陷必有所丽虽性亦然唯解脱者无所
 丽也○阎氏彦和曰养者君子所以成已动者君子
 之所以应物○朱汉上曰过而不已则失中失中则
 陷没必有所丽乃能出险○胡双湖曰物以中为贵
 以坎之阳中而节其过则不过矣故受之以坎颐大
 过而后坎离颐似离大过似坎也○林次厓曰不专
 一则不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散故不养则不可
 动大过即动也以大过之才当大过之时而行大过
卷二十 第 60b 页 WYG0050-0518b.png
 之事动而本于养也
  右上篇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
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
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
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干令升曰此详言三纲六纪有自来也天不地不生
 夫不妇不成相须之至王教之端故诗以关睢为国
卷二十 第 61a 页 WYG0050-0518c.png
 风之始而易于咸恒备论礼义所由生也○韩康伯
 曰人伦之道莫大乎夫妇故夫子殷勤深述其义以
 崇人伦之始○苏子瞻曰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明咸
 恒之所以次坎离也○朱子错只作措字谓礼义有
 所施设耳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
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
进也
卷二十 第 61b 页 WYG0050-0518d.png
 韩康伯曰宜与世升降有时而遁也○阳盛阴消君
 子道盛晋以柔而进也○崔氏憬曰不可以终壮于
 阳盛宜柔进而上行○项平甫曰壮与遁相反遁于
 义为退大壮似于进矣然火壮不得为进盖蓄材待
 时养锐积力以止为进者也故序卦不训孟子善养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乎天地其大壮之事乎
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
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卷二十 第 62a 页 WYG0050-0519a.png
 阎氏彦和曰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
 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明夷之伤岂得不反于家乎
 ○郭兼山曰伤于外者必反于家盖行有不得于人
 则反求诸已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
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韩康伯曰家人之义惟严于敬礼胜则离家人尚严
 其敝必乖○张南轩曰三军同心胡越一家六亲不
卷二十 第 62b 页 WYG0050-0519b.png
 和舟中作敌宜乎有难○项平甫曰屯蹇称难者卦
 皆有坎也然屯动乎险中行乎患难者也蹇见险而
 止但为所阻难而不得前耳非患难之难故居屯者
 必以经纶济之遇蹇者待其解缓而后前○梁石门
 曰天下之事急则合缓则散故难之解散谓之缓盖
 以缓而渐散也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
卷二十 第 63a 页 WYG0050-0519c.png
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韩康伯曰益而不已则盈故必决也○程子决判也
 有决判则有遇合本合则何遇○张南轩曰美恶不
 两立邪正不并行决去小人则君子交而遇也○朱
 汉上曰缓则宽弛必有所失○胡双湖曰咸恒十变
 为损益犹乾坤十变为否泰○俞石涧曰损之后继
 以益深谷为陵之意益之后继以夬高岸为谷之意
  按盈必溢溢则决故益不可过
卷二十 第 63b 页 WYG0050-0519d.png
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
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
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
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韩康伯曰井久则浊秽宜革易其故○崔氏憬曰天
 地相遇品物咸章故曰聚也冥升在上则穷故言升
 而不已必困也困极于臲卼则反下以求安○程子
 物积聚而益高大聚而上也变生而熟易刚而柔革
卷二十 第 64a 页 WYG0050-0520a.png
 物也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
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
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
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
 张南轩曰一阳在下故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此物不可以终动○阎氏彦升曰晋所谓进者有进
 而已此进必有伤也渐所谓进者渐进而已乌有不
卷二十 第 64b 页 WYG0050-0520b.png
 得所归者乎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
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程子旅亲寡非巽顺何所取容物相入则相说相说
 则相入○张南轩曰入于道故有见而说○朱汉上
 曰旅者君子之穷也巽者阴入于阳之下也天之泽
 万物礼义之说人心不入则不说
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
卷二十 第 65a 页 WYG0050-0520c.png
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
故受之以小过
 韩康伯曰涣者发畅而无所壅滞若肆而不反则遂
 乖离也事有其节则物之所同守而不散越也守其
 信者失贞而不谅之道以信为过也故曰小过○张
 南轩曰惟说于道故推而及人说而后散故受之以
 涣○朱汉上曰天地之节不可以不信不信则无以
 成万物而况于人乎饮食起居身之节也不信则致
卷二十 第 65b 页 WYG0050-0520d.png
 疾尊卑长幼家之节也不信则召乱○项平甫曰有
 其信犹书所谓有其善言以此自负而居有之也自
 恃其信其行必果而过于中○蔡虚斋曰立节制于
 此上当信而守之下当信而行之故受以中孚若果
 于自信事不加详审而在所必行能免于过乎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
未济终焉
 韩康伯曰行过乎恭礼过乎俭可以矫世励俗有所
卷二十 第 66a 页 WYG0050-0521a.png
 济也○苏子瞻曰未济所以为无穷也○张南轩曰
 事至于既济则人情倦于有为事之隳废而物之穷
 也故受之以未济○项平甫曰大过则踰越常理故
 必至于陷小过或可济事故有济而无陷也坎离之
 交谓之既济此生生不穷之所从出也圣人犹以为
 有穷又分之以为未济盖情之交者不可以久而无
 弊必以分之正者终之
  总论
卷二十 第 66b 页 WYG0050-0521b.png
 蔡虚斋曰序卦之义有相反者有相因者相反极而
 变也相因未至于极者也
  杂卦传
 孔仲达曰此孔子更以意错杂而对辨其次第不与
 序卦同○龙观复曰按春秋传释系辞所谓屯固比
 入坤安震杀之属以一字断卦义往往古筮书多有
 之杂卦此类是也夫子存之为经羽翼非创作也
乾刚坤柔
卷二十 第 67a 页 WYG0050-0521c.png
 郭白云曰卦中之刚柔皆乾之刚坤之柔也是以独
 以乾坤为刚柔
比乐师忧
 韩康伯曰亲比则乐动众则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龚括苍曰以上临下以下临上以已观物以物观已
 ○郭白云曰临与所临观与所观二卦皆有与求之
 义或有与无求或有求无与皆非临观之道
卷二十 第 67b 页 WYG0050-0521d.png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熊与可云/居协据)
 本义屯震遇坎震动故见坎险不行也蒙坎遇艮坎
 幽昧艮光明也
震起也艮止也
损益盛衰之始也(郑康成/作衰盛)
 虞仲翔曰损泰初益上衰之始损否上益初盛之始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熊云时协/是灾协宰)
 何玄子曰大畜天衢之亨得时矣然无畜而时不谓
卷二十 第 68a 页 WYG0050-0522a.png
 时也大畜故谓之时耳无妄或系之牛逢灾矣然有
 妄而灾不谓灾也无妄故谓之灾耳
萃聚而升不来也(熊云来协/里去声)
 苏子瞻曰泽上于地萃聚于下也地中生木升于上
 也
  按泽水常潴故曰聚木上升而不反生故曰不来
谦轻而豫怠也(熊云怠/协棣)
 龚括苍曰意在卑故不自重意在乐故不自勤
卷二十 第 68b 页 WYG0050-0522b.png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本义白受采○俞石涧曰以色为饰曰贲唯其无色
 所以贲之若元有色则不可谓之贲也
兑见而巽伏也(熊云伏/协辟)
 苏子瞻曰柔在外则见在内则伏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俞石涧曰故谓故旧与革去故之故同随人则忘旧
 蛊则饬而新也○观彖守其故则不能舍已而随人
卷二十 第 69a 页 WYG0050-0522c.png
 饬其新则可以去弊而兴善
剥烂也复反也
 徐进斋曰剥烂则阳穷于上复反则阳复于下犹果
 之烂坠于下则可种而生矣
晋昼也明夷诛也(熊云诛/叶咮)
 郭白云曰晋与明夷朝暮之象故言明出地上明入
 地中○孙氏奕曰反对之义明出地上为昼明入地
 中为昧当作明夷昧也
卷二十 第 69b 页 WYG0050-0522d.png
井通而困相遇也
 项平甫曰以通与遇为反对则遇为相抵而不通之
 象矣巽之上爻主塞坎水之上源而井之坎出其上
 盖塞而复通者也故谓之通兑之下爻主塞坎水之
 下流而困之坎适在其下正遇其塞所以困也
咸速也恒久也(熊云久/叶已)
 虞仲翔曰相感者不行而至故速日月久照四时久
 成故久
卷二十 第 70a 页 WYG0050-0523a.png
涣离也节止也
 徐进斋曰涣节皆有坎水风以散之则离泽以潴之
 则止
解缓也蹇难也
 龚括苍曰蹇则急解则易○俞石涧曰互文见意也
睽外也家人内也
 朱汉上曰关子明曰明乎外者物自睽明乎内者家
 自齐○项平甫曰外内皆以离言也火在外则气散
卷二十 第 70b 页 WYG0050-0523b.png
 火在内则神凝治身治国一也
否泰反其类也(熊云类/叶耒)
 龚括苍曰阳与阳阴与阴类也否泰以其类反故爻
 言汇言畴
大壮则止遁则退也
 项平甫曰以乾卦言也乾壮则止而不退乾遁则退
 而不止○观彖难进而易退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卷二十 第 71a 页 WYG0050-0523c.png
 朱汉上曰功成者退方来者进一去一取天之道也
小过过也中孚信也(熊云故过新信/互韵信叶申)
 龚括苍曰大者之过所谓分也小者之过所谓过也
 孚而不中非所谓信也○观彖行有时而或过心无
 时而不实
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熊云故/叶古)
 苏子瞻曰丰以盛大而多忧旅以寡弱而相亲
离上而坎下也(熊云下/协虎)
卷二十 第 71b 页 WYG0050-0523d.png
 韩康伯曰火炎上水润下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熊云寡/叶古)
 观彖一阴畜众阳则寡而为力也微一阴履众刚则
 危而不敢宁处
需不进也讼不亲也(熊云进/协津)
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
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
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熊云颠滴音切正协贞/定协汀行协杭穷协强)
卷二十 第 72a 页 WYG0050-0524a.png
(终叶/章)
 虞仲翔曰既济六爻得位定也女终于嫁从一而终
 故女之终也○苏子瞻曰杂卦皆两两相从而明相
 反之义自大过以下则非相从之次盖传者失之也
 今改而正之曰颐养正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
 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渐女归
 待男行也归妹女之终也既济定也未济男之穷也
 初上者本末之地也以阳居之则正以阴居之则颠
卷二十 第 72b 页 WYG0050-0524b.png
 故曰颐养正也大过颠也艮下巽上为渐男下女非
 其正也故曰渐女归待男行也兑下震上为归妹男
 女之正也故曰归妹女之终也离上坎下为男女之
 正也故既济定也坎下离上男失其位穷之道故曰
 未济男之穷也如此则相从之次相反之义涣然若
 合符节矣○蔡节斋曰自大过以下有乱简杂卦皆
 反对协韵为序今以其例改正大过颠也颐养正也
 既济定也未济男之穷也归妹女之终也渐女归待
卷二十 第 73a 页 WYG0050-0524c.png
 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刚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
 长小人道忧也○丘行可曰依蔡易读之则八卦既
 以类相从而韵亦叶但不敢僭改经文
  按蔡氏所改与苏氏所改反对协韵同而次序则
  苏胜以乾坤始以既未济终更不失全易之大旨
  因错简而遂为决去一阴复为纯乾之说恐非夫
  子意也
 
卷二十 第 73b 页 WYG0050-0524d.png
 
 
 
 
 
 
 
 周易孔义集说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