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050-03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孔义集说卷十七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大象传
 孔仲达曰十翼之中第三翼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
 凡六十四卦说象不同总包六爻不显上体下体则
 乾坤二卦是也或直举上下二体者若云雷屯天地
 交泰凡十四卦或有举两体上下相对者天与水违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050-0389b.png
 行讼上天下泽履凡四卦或直指上体而为文者若
 云上于天需风行天上小畜凡十五卦意取上象以
 立卦名也亦有先举下象以出上象者地上有水比
 泽上有地临凡十二卦亦意取上象共下象而成卦
 也或先举上象而出下象义取下象以成卦义者山
 下有泉蒙地中有水师凡十三卦或有虽先举下象
 称在上象之下者若雷在地中复天在山中大畜明
 入地中明夷泽无水困亦义取下象以立卦也○项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050-0390a.png
 平甫曰卦有吉凶善恶而大象无不善者如剥与明
 夷人君无用阴剥阳之理则当自剥以厚下君子无
 用暗伤明之事则当自晦以涖众诸大象例皆然故
 大象与彖辞无同文者苟同义焉无所复用大象矣
 ○胡双湖曰大象皆著以字即一以字示万世学易
 之准○俞石涧曰称上称大人者皆一称先王者七
 称后者三称君子则五十三易盖为君子谋不为小
 人谋也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050-0390b.png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仲达曰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
 故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以人事法天○胡
 安定曰以字明其用易也自与晋自昭明德之自同
 用功在我非由乎人也自强象乾之健不息象乾而
 又乾○本义凡重卦皆取重义此独不然者天一而
 已但言天行则见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
 复之象非至健不能○赵汴水曰诸卦皆举卦名惟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050-0390c.png
 乾言健案集韵乾渠焉切或作当是讹为健
  按孔氏以不言天行乾而言健所以尊乾异于他
  卦者非也其实乾健二字乃声之讹尔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本义地之象亦一而已故不言重而言其势之顺则
 见其高下相因之无穷至顺极厚而无不载也○冯
 时行曰法坤以厚德法重坤以载物天地民物之责
 圣贤道学之传非德之厚孰能载之○李去非曰天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050-0390d.png
 以气运曰行地以形载曰势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张子云雷皆是气之聚处屯聚也○本义经纶治丝
 之事经引之纶理之屯难之世君子有为之时○郭
 白云曰坎在上为云坎在下为雨○项平甫曰经者
 立其规模纶者纠合而成之经以象雷之震纶以象
 云之合○吴草庐曰君子治世犹治丝欲解其纷乱
 屯之时必欲解其郁结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050-0391a.png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本义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渐○王童溪曰泉水
 之源所谓纯一而不杂者○项平甫曰果行象泉之
 出育德象山之深○徐进斋曰蒙而未知所适必体
 坎之刚中以果决其行而达之蒙而未有害必体艮
 之静止以养育其德而成之○真西山曰果行如水
 之必行育德如水之有本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050-0391b.png
 孔仲达曰云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
 需○司马温公曰云上于天万物荫之滂沱下施万
 物饮之以丰以肥以荣以滋故君子以饮食宴乐○
 程传云气蒸而上升于天必阴阳和洽然后成雨故
 为须待之义阴阳之气交感而未成雨泽犹君子蓄
 其才德而未施于用君子观需之象怀其道德安以
 俟之饮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和其心志居易以俟
 命也○张紫岩曰饮食宴乐盖自养象云上于天利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050-0391c.png
 泽必下君子观象养其身以养人至九五需于酒食
 则养人之功博矣○项平甫曰饮食以养阳象坎宴
 乐以养阴象乾饮食宴乐需客之具古语宴客为需
 ○王童溪曰雨为万物之所需须此以养也物得所
 养则得其生人君之待天下使之各尽其耕凿之利
 此养天下之道也使之仰父俯子嬉游顺适而无追
 胥劳扰之害此宴乐天下之道也需之义也○吕东
 莱曰饮食宴乐涵养此理而已○吴草庐曰饮食者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050-0391d.png
 各因其自养之素如夫子之饮水疏食颜子之一箪
 一瓢宴身安而他无所营作乐心愉而他无所谋虑
 坎为酒饮也中爻成兑食也阳居内有宴安象阳舒
 为乐乐天不忧象
  按圣人一言包蕴无穷饮食宴乐自养养人皆是
  合观诸说义乃完足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本义天上水下其行相违作事谋始讼端绝矣○项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050-0392a.png
 平甫曰乾阳生于坎子坎水生于天一乾坎本同气
 而生者也一动之后相背而行遂有天渊之隔天下
 事不可以细微而不谨不可以亲昵而不敬祸难之
 端夫岂在大○吴草庐曰作事坎象谋始乾象坎水
 流行如有事作为乾知大始能说诸心○观彖理明
 于素则争心不生虑周于先则争端不起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本义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故能养民则可得众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050-0392b.png
 ○杨诚斋曰君子容民如地容水能容受之斯能畜
 聚之○刘习静曰居则为比闾族党之民役则为伍
 两军旅之众众即民也容之畜之于无事之日用之
 于有事之时○项平甫曰地之能固以其中有水他
 水所以畜地君子之于民浸润之道深入乎其中所
 以能涵蓄万众而不分也容畜属坎民众属坤○王
 童溪曰散漫而不一者水众象也翕受而无遗者地
 君子之德也有翕受含洪之德则平居知有尊君死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050-0392c.png
 长之义一旦驱之死地则捐躯效命谓容之畜之者
 所以能用之也○张紫岩曰水居地中容而有制君
 子法象不容无以得天下心不畜无以制天下命观
 井田丘乘法师象见矣师五得坤中尽容畜意○吴
 草庐曰地犹人之肌肉水犹人之血脉地中有水犹
 人肌肉中有血脉灌注之也以地之至广而水之灌
 注无不周遍犹人之至众而将之统禦无不管摄故
 卦名师○易外地中有水不见其水而无地非水容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050-0392d.png
 民畜众不见其众而无民非众使小人乐乐而利利
 君子贤贤而亲亲而师道尽矣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程子建万国以比民民不可得而尽比故建诸侯使
 比民而天子所亲者诸侯而已是比天下之道○本
 义地上有水水比于地不容有间建国亲侯先王所
 以比天下而无间者○王童溪曰物相比而无间者
 莫若水子夏传曰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也君民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050-0393a.png
 之势亦然建国亲侯使上下远近脉络相通则君臣
 之势交相比矣○朱汉上曰坤为众封建自古不废
 夫子必曰建万国者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也○项平
 甫曰水与土同生于申而衰旺死生无不同之故先
 王象之以立封建之法亦所以同其盛衰而为至亲
 不可解之策也万国象地诸侯布其上象水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程传畜聚为蕴蓄之义君子所蕴蓄者大则道德经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050-0393b.png
 纶之业小则文章才艺君子观小畜之象以懿美其
 文德○本义风有气而无质能畜而不能久故为小
 畜懿文德言未能厚积而远施也○游广平曰风之
 柔无所不入地类也故有文德之象舜格有苗文德
 之懿也仲山甫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则所以畜宣王
 者文德而已矣○杨龟山曰小畜之时以柔畜刚故
 君子以懿文德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畜刚莫
 大乎文德也○王童溪曰何为懿曰积小以至大由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050-0393c.png
 微而至著之谓也王荆公曰小者之畜其可以暴为
 之乎懿文德为之不以暴也○沈守约曰风行天上
 有声而无实犹德蕴胸中有心无用是以懿文德而
 已盖巽之用为洁齐为号令为行权其在天下则为
 姤后以施命诰四方其在地上则为观先王以省方
 观民设教今在天上未能洁齐于物未能号令于时
 未能行权于道是有声而无实但作密云而未能雨
 泽以及下也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050-0393d.png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程传天在上泽居下上下之分尊卑之义天下之正
 理也君子观履之象以辨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
 夫上下之分明而后民志定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
 古之时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称其德终身居之得其
 分也农工商贾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
 天下之心可一后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尊荣
 农工商贾日志于富侈亿兆之心交骛于利天下纷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050-0394a.png
 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乱难矣○张紫岩曰泽
 气上通其性悦礼必人情通悦而后可久且泽水静
 止象民志之定○项平甫曰天上地下其分自绝不
 必辨也天上水下其志自乖不必定也唯上天下泽
 则泽之气常行于天而天之分自严于上故为行而
 不处之象又为辨而能定之象此其所以合于礼也
 辨上下乾之断定民志兑之说○朱汉上曰巽为不
 果疑也古之治天下者思去民之疑志以定之耳○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050-0394b.png
 沈守约曰履者礼也礼由阴作以治阳也乐由阳来
 以治阴也一阴生于姤姤阴始遇也天地相遇品物
 始章礼之本也由姤而升一阴至三而为履刚柔之
 势始立矣于是制礼焉以辨上下定民志虽有刚武
 不能暴文柔制礼之时也自姤而升由阴作也而居
 于三治阳也一阳生于复复德之本也由复而升一
 阳至四为豫雷已奋而上达矣于是作乐焉以荐上
 帝配祖考上律天时而下顺民心作乐之时也自复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050-0394c.png
 而升由阳来也而居于四治阴也履道贵谦不喜处
 盈卦之阳爻皆以不处其位为善○赵复斋曰乾父
 也八卦之始至尊兑少女也八卦之终至卑故取上
 天下泽也○杨诚斋曰天高地下泽又下之下者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

 苏子瞻曰物至于泰极矣不可以有加矣故财成辅
 相以左右民使不入于否而已否未有不自已甚者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050-0394d.png
 始左右之使不失其中则泰可以常有也○本义财
 成以制其过辅相以补其不及○郭兼山曰子为天
 正丑为地正寅为人正自子至寅三阳生而三才之
 道备故泰者可以备人事以奉天时之时也○朱汉
 上曰泰者天地交也财成辅相者以人道交天地也
 坤为民财裁古通用○张紫岩曰箕子陈洪范自五
 行至五福六极财成辅相之道举备其中○郭白云
 曰泰之时万物盛极而人不知节故财成辅相以天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050-0395a.png
 地交泰之道左右吾民也○蔡节斋曰天地之道以
 气形全体言天地之宜以时势所趋言气化流行圣
 人为之裁制以分春夏秋冬之节地形广邈圣人为
 之裁制以分南北东西之限春生秋杀此时运之自
 然高黍下稻此地势之所宜圣人辅相之使春耕秋
 敛高者种黍下者种稻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郭白云曰俭德辟难与疏且远者言也○杨诚斋曰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050-0395b.png
 非能忍天下不可忍之穷不可避天下不可避之难
 穷之不忍诱之者至矣诱之所投祸之所随唯不可
 荣以禄则免矣○项平甫曰俭德避难不与害交也
 不可荣以禄不与利交也此君子所以体天地不交
 之象不可荣犹言不可得而荣俭德属地之啬不可
 禄属天之高○赵复斋曰俭损其德谓韬光晦迹不
 见于外
  按俭德即括囊之义处浊世而闻望显著禄一及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050-0395c.png
  难不免矣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虞仲翔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君子和而不同故于
 同人以类族辨物也○苏子瞻曰水之于地为比火
 之与天为同人同人与比相近而不同不可不察也
 比以无所不比为比同人以有所不同为同○程传
 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与火者天在上火
 炎上火与天同故为同人之义君子以类族辨物各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050-0395d.png
 以其类族辨物之同异也若君子小人之党善恶是
 非之理物情之离合事理之异同凡同异者君子能
 辨明之故处物不失其方也○王童溪曰同人所以
 为同者非浑然无所区别之谓类物之族而后物得
 所辨则以不同同之乃所以为同人○冯厚斋曰类
 族如天之兼覆辨物如火之烛照○赵复斋曰乾与
 离其卦殊天与火其物异故君子同天下之理不同
 天下之物○合订类族犹孟子之类萃大善与大善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050-0396a.png
 为类族小善与小善为类族君子之辨物辨以此也
 辨则不同矣唯有不同而后有同良楛美恶之不齐
 物之情也亲疏厚薄之异等人之伦也去稂莠所以
 植嘉禾远小人所以亲君子若浑而同之是大乱之
 道也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司马温公曰火在天上明之至也至明则善恶无所
 舛庆赏刑威得其当然后能保有四方以顺天休命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050-0396b.png
 ○本义所有既大无以治之则衅孽萌于其间矣天
 命有善无恶故遏恶扬善所以顺天反之于身亦若
 是而已○赵复斋曰明能辨善恶健能遏而扬之○
 杨诚斋曰天讨有罪吾遏之以天天命有德吾扬之
 以天吾何与焉故曰顺天休命同人离在下而权不
 敢专故止于类而辨大有离在上而权由已出故极
 于遏而扬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050-0396c.png
 石守道曰山高则损之地卑则益之是损山之高益
 地之卑也夫损高而益卑损多而益寡乃称物平施
 ○苏子瞻曰谦之为名生于过也物过然后知有谦
 使物不过则谦者乃其中耳过与中相形而谦之名
 生焉圣人即世之所名而名之其实则反中而已地
 过乎卑山过乎高君子多者取之谦也寡者益之亦
 谦也○本义以卑蕴高谦之象裒多益寡所以称物
 之宜而平其施亦谦之意 语录人多见得在己者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050-0396d.png
 高在人者卑谦则抑己之高而卑以下人便是平也
 ○朱汉上曰裒荀郑诸儒读作捊取也字书作掊山
 在地中则高者降而下卑者升而上高卑适平上三
 阴多也下二阴寡也艮为手掊也故君子取有馀益
 不足以贵下人则贵贱平以财分人则贫富平以德
 分人则贤不肖平然平非漫无尊卑上下差等也称
 物而施适平而止平者施之则也坎为水天下之平
 施者无若水也○郭兼山曰裒多益寡德之盛称物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050-0397a.png
 平施礼之恭○冯厚斋曰凡大象皆别立一意裒多
 益寡称物平施非君子谦德之象乃君子治一世使
 谦之象也○杨龟山曰何谓称物远近亲疏各当其
 分所谓称也何谓平施所以施之其心一焉所谓平
 也○胡双湖曰地虽卑而多山虽高而寡今地中有
 山有裒多益寡象乃称物平施也一阳在中有衡平
 之象五阴有物与施之象○易外山之末在地上而
 本在地中地中有山山之本也山藏其本而见其末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050-0397b.png
 此山之谦也水伏流于地中不见其形水之谦也谦
 兼阴阳二土二土之德故曰谦其德博厚而皆平故
 曰以平施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郑康成曰奋动也雷动于地上万物乃豫也人至乐
 则手欲鼓之足欲舞之王者功成作乐以文得之者
 作籥舞以武得之者作万舞各充其德而为制祀天
 帝以配祖考使考与天同其飨也○荀慈明曰乐者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050-0397c.png
 圣人因人之豫而节之所以养其正而闲其邪其和
 可以感鬼神而况于人乎○司马温公曰雷出地春
 分候也春分之时雷迅出地以动万物万物莫不奋
 迅悦豫而从之豫喜意也作乐所以饰喜也荐之上
 帝以配祖考用乐之盛者○程传阳始闭郁及奋发
 则通畅和豫故为豫○本义雷出地奋和之至也先
 王作乐既象其声又取其义殷盛也○郭兼山曰雷
 出地盖帝出乎震之时夏之二月帝者生物之宗祖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050-0397d.png
 考者人之始○郭白云曰禘有乐而尝无乐先王作
 乐之道因雷之收发盖春秋者天地之阖辟也一辟
 而雷奋于是乎乐作故能通阴阳之气一阖而雷收
 于是乎不作乐以顺阴阳之理此所以禘有乐而尝
 无乐合于豫之作乐崇德也○郭亨仲曰四至初有
 宗庙之象○易外雷起黄钟为声音之元当在地中
 中和之气始复当在地上中和之气大行此天地之
 至乐也先王奉之以作乐崇其中和之德以荐上帝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050-0398a.png
 亦以天地之中和还之于天地而已乐以人声为本
 而人声以天声为本雷者天之声中声也纯刚无欲
 乃元音也豫卦震乐之始作互坎乐之中中和之德
 充实于中也互艮乐之成下坤雷反于地归其本根
 也雷以气为道然气不可象故象其声声在则气在
 以声宣其气人气宣而上帝之气宣矣宣上帝之气
 以宣天下人之气何德之崇如之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050-0398b.png
 翟子元曰雷春夏用事今在泽中秋冬时也○吕蓝
 田曰雷入于泽退藏不用如日之向晦群动皆息君
 子不得不随○本义雷藏泽中与时休息○项平甫
 曰震朝气也兑暮气也春入于秋岁之暮也卯入于
 酉日之暮也木入金乡则绝雷入泽中则蛰人入晦
 时则息皆随时之明义○张紫岩曰潜神至静之地
 而后能尽动说之道君子存身于静其动也仁天下
 说随大功以著○冯厚斋曰雷发于震之春收声于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050-0398c.png
 兑之秋由震而兑雷藏泽中与时休息日出于东方
 之震而入于西方之兑由震而兑自明向晦天地之
 随为昼夜为寒暑为古今君子之随为动息为语默
 为行藏○易外山止也泽引也卦互艮互巽巽顺也
 顺以止之顺以引之此所以合乎造化行乎鬼神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程传风遇山而回则物皆散乱故为有事之象君子
 观有事之象在已则养德于天下则济民○本义物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050-0398d.png
 坏而有事莫大于二者乃治己治人之事也○李隆
 山曰山下有风风落山之谓山木摧落蛊败之象振
 民谓巽风之鼓为号令育德犹艮山之养成材力○
 朱汉上曰震动在外振民也兑泽在内育德也育德
 者振民之本○俞石涧曰小畜风在天上观风在地
 上涣风在水上并无所阻故皆言行蛊之风则止于
 山下为山所阻而不能条达故不言行而言有○来
 矣鲜曰风俗颓败由于民德之不新民德之不新由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050-0399a.png
 于己德之不明
  按大象传大抵以内外卦起义故先内而后外不
  必以治己在治人之后为疑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王辅嗣曰相临之道莫若说顺不恃威制得物之诚
 故物无违○本义教之无穷兑也容之无彊坤也○
 郭白云曰天之泽谓之泽地之泽亦谓之泽皆以及
 物为功故泽为说○朱汉上曰以土制水宜若易者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050-0399b.png
 然迫之以险隘奔溃四出坏之而后已居之以宽大
 则蓄而为泽矣君子之于民也亦然临之以势势有
 尽也亲之以教教无穷也○赵汴水田泽之于地有
 润而无竭故君子以教思无穷地之于泽有受而无
 阻故君子以容保民无疆○胡云峰曰不徒曰教而
 曰教思其意思如兑泽之深不徒曰保民而曰容保
 民其度量如坤土之大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050-0399c.png
 九家易曰风行地上草木皆偃故以省察四方观视
 民俗而设其教也○吕蓝田曰风行地上万物得其
 所以化○程传风行地上周及庶物为由历周览之
 象观民设教如奢则约之以俭俭则示之以礼省方
 观民也设教为民观也○朱汉上曰巽为多白眼观
 也坤为民○张紫岩曰坤地为方申命为教○项平
 甫曰方与民属地省之观之教之属风○易外天道
 莫神于风之所化巽司风化震司动化动以为生化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050-0399d.png
 以为成小畜为风之始行于天上未能化物也观为
 风之终行于地上而物乃尽化故观者风化之主也
 观古文作□即风字故观者风之卦也天之神道莫
 如风圣人之神道莫如教天以风为教圣人以教为
 风故曰风教
电雷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电雷诸本作雷电朱子云当/作电雷今从石经本改正)
 侯行果曰雷以动物电以照物雷电震照则万物
 不能怀邪故先王则之明罚敕法以示万物○朱汉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050-0400a.png
 上曰明其罚之轻重使人晓然易避效电之明正其
 法令以警懈惰效雷之动九四坎为律法也○王秋
 山曰电掣则雷震雷迅则电赫相须并用亦有一噬
 一嗑象○熊梅边曰明罚敕法以先王言者取其法
 令垂后世折狱致刑以君子言者所以制小人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程传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火在其下庶类咸被其
 光明贲饰之象君子以修明庶政成文明之治折狱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050-0400b.png
 者专用情实有文饰则没其情矣故无敢用文以折
 狱也○朱子明庶政是离无敢折狱是艮明在内不
 能及远故止而不敢折也此与旅都说刑狱但争艮
 与离之在内外止在外明在内故明政而不敢折狱
 止在内明在外故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刘长民曰山以地为基厚其地则山保其高君以民
 为本厚其下则君安于上○蔡节斋曰厚下坤象安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050-0400c.png
 宅艮象○刘寿翁曰厚下安宅此言治剥之道○冯
 厚斋曰以上下厚薄取象不以阴阳消长为义○李
 隆山曰易中象辞曰大人曰君子曰先王而此独曰
 上者剥之世在下皆群阴而犹有一阳在上作易者
 喜见之故指在上之一阳而为之辞
  按山附于地犹之君托于民孔子观象于此已别
  具只眼故不曰地上有山也说家或泥于卦义以
  附于地为颓剥之象转觉牵强盖民犹水也可以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050-0400d.png
  载舟可以覆舟地薄则山崩陷地厚则山安宅圣
  人所以止剥于未然也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程传雷在地中阳始复之时阳始生于下而甚微安
 静而后能长先王顺天道当阳之始生安静以养之
 人身亦然当安静以养其阳也○郭白云曰闭塞人
 事以助天地之发○朱汉上曰复冬至之卦剥艮为
 门阙反则闭关○冯厚斋曰后天子诸侯之通称省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050-0401a.png
 方巡省四方○潘天锡曰闭关体坤之阖户○项平
 甫曰彖取阳之复来故可以出入可以朋来可以有
 攸往象取雷之在中故不可以行不可以出○吴草
 庐曰一阳初生于地中未能为雷而曰雷者春时之
 雷即此初生之阳所为也关者四郊之门商旅不通
 则外者不入内人君不巡狩则内者不出外盖欲地
 上安静以养地下初动之阳商旅坤为众象行者众
 为大涂象后震为君象方坤为国土象○易外天之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050-0401b.png
 风无时不有故曰天下有风地之雷无时而不在故
 曰雷在地中地无下地之下天也故不言地下而曰
 地中
  按震之雷即震之龙也复之初即乾之初潜龙也
  十月之龙战之龙即十一月之潜龙之龙唯其潜
  而勿用故有闭关之象知冬月之潜龙即知冬月
  之伏雷阳未尝有一刻之或息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050-0401c.png
 张子物因雷动雷动不妄则物亦不妄故曰物与无
 妄育不以时害孰甚焉○本义天下雷行震动发生
 万物各正其性命是物物而与之以无妄也先王法
 此以对时育物因其所性而不私焉○蔡进斋曰对
 与对越上帝之对同○兰惠卿曰如春毋取麛夏毋
 伐木之类○项平甫曰时以象天物以象震○吴草
 庐曰茂懋通勤勉之意上奉天时以行政令使无一
 民不得其所无一物不遂其生○胡双湖曰震为春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050-0401d.png
 互巽为春夏之交先王茂对此生长之时以养育万
 物是亦圣人之雷行物与之以无妄矣○何玄子曰
 雷无私震物无私与故以为无妄之象对时谓顺合
 天时对时而曰茂涵蓄多少尽性至命之理非极诚
 无妄者不能对时正所以育之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程传畜为止畜又为畜聚天在山中之象则为蕴畜
 艮止乾之义则为止畜止而后有积故止为畜义天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050-0402a.png
 在山中所畜至大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
 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畜成其德乃大
 畜之义○朱汉上曰内卦兑口前言也外卦震行往
 行也○项平甫曰文在外故为小畜识在心故为大
 畜○龚泉峰曰以畜为止者文王周公之易兼取畜
 止畜聚二义者孔子之易○张中溪曰天在山中畜
 其气也凡山中雷雨云风之气皆天也○魏鹤山曰
 天在山中譬则心之体也闻一言见一行审问慎思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050-0402b.png
 明辨笃行以畜其心之德则愈畜而愈大○冯深居
 曰多识如天之容覆畜德如山之围绕○俞石涧曰
 地之上空虚处皆天也室中有天洞中有天山中之
 天何疑焉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荀慈明曰雷为号令今在山下闭藏故慎言语以阳
 食阴艮以止之故节饮食○程传雷震于山下山之
 生物皆动其根荄发其萌芽为养之象口所以养身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050-0402c.png
 君子观象以养身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
 体在身为言语于天下则凡命令政教出于身者皆
 是慎之则无失在身为饮食于天下则凡货财资用
 养于人者皆是节之则无伤○王童溪曰山物之善
 止者雷物之善动者山下有雷则动有止之谓也○
 项平甫曰慎言语象雷之藏身节饮食象山之止物
 ○冯厚斋曰法雷之动以慎其所出法山之止以慎
 其所入○俞石涧曰雷在山上则声已在山是为小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050-0402d.png
 过在山下则声未出山其动不至于过是颐养之象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刘长民曰用之则独立不惧舍之则遁世无闷○朱
 子木虽为水所浸而木未尝动故君子观之而独立
 不惧遁世无闷○项平甫曰独立不惧木之植也遁
 世无闷泽之说也
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司马温公曰水之流也习而不已以成大川人之学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050-0403a.png
 也习而不止以成大贤○程传两坎相习水流仍荐
 之象水自涓滴至于江海荐习而不骤也其因势就
 下信而有常故君子取其有常则常久其德行不常
 则伪也取其荐习则习熟其教令之事若骤告未喻
 遽责其从不能也○苏子瞻曰事之待教而后能者
 教事也君子平居常其德行故遇险而不变习教事
 故遇险而能应○本义治己治人皆必重习然后熟
 而安之○郭白云曰常德行所以行险而不失其信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050-0403b.png
 习教事所以设险而固其国○耿希道曰行险者武
 事所谓教事武事也冯厚斋曰如周官大司马四时
 之教是也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王辅嗣曰继谓不绝也明照相继不绝旷也○孔仲
 达曰继续其明乃照于四方若明不继续则不得久
 为照临○程传大人以德言则圣人以位言则王者
 大凡以明相继皆继明也举其大者以世袭继照言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050-0403c.png
 之○陆农师曰日照乎昼火照乎夜继续而起不至
 绝旷○朱子两作犹言荐至今日明来日又明只是
 一个明两番作作起也○郭白云曰六十四卦唯离
 象独称大人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故称大人○项
 平甫曰日君象也不容有两故明之两作者为大人
 继明之象继有前后之义非并作也日继日犹君继
 君有天子诸侯嗣位之象故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继明与重明不同重明如圣益圣继明如圣继圣也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050-0403d.png
 ○赵复斋曰日入而升谓之两作日新不已谓之继
 明○梁孟敬曰人君有缉熙之敬而光明无间固继
 明也世世以明相继重华重光亦继明也○易外明
 两作所谓大明终始也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崔氏憬曰山高而降泽下而升山泽通气咸之象○
 程传人中虚则能受实则不能入矣虚中者无我也
 中无私主则无感不通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050-0404a.png
 有感必通之道也○张子感物之善莫若以虚受人
 有所系慕皆非正吉○吕蓝田曰山能出云而致雨
 者山内虚而泽气通也○本义山上有泽以虚而通
 也○语录兑上缺泽口象兑下二阳泽底象艮上一
 画阳土之象下二画阴中虚便是渗水象○项平甫
 曰艮象下虚兑象上达○赵汴水曰彖爻与象各有
 攸主释彖言咸感释象言虚受唯圆机之士可以学
 易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050-0404b.png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王童溪曰方也者不易之地也大学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此不易之地所谓有常之德也○朱
 汉上曰巽股为立动而不易其方其不动者乎○项
 平甫曰雷风相与者其情也雷主声风主气声之与
 气相从而不厌雷风恒者其方也声常在外气常在
 内二物者天下之至动也而不易如此是以君子象
 之方之所在则立焉非一方也○邱行可曰巽入也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050-0404c.png
 而在内震出也而在外二物各居其位则谓之恒故
 君子体之而立不易方若雷入而从风风出而从雷
 二物易位而相从则谓之益故君子体之亦有迁改
 之义此恒益之不同○赵汴水曰雷风二物至不能
 久而天地之化所以能久者雷风也○胡云峰曰雷
 风虽变而有不变者存体雷风之变者为我之不变
 者善体风雷者也○胡双湖曰震巽皆木有立象巽
 震同处东南故有不易方象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050-0404d.png
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崔氏憬曰小人浸长如山之侵天君子遁避若天之
 远山○侯行果曰群小浸盛君子避之但矜严于外
 不憎恶于内○王会之曰君子之远小人如天道默
 运不下校于物○张子恶读如憎恶之恶远小人不
 可示以恶也○本义天体无穷山高有限○朱汉上
 曰初四二五相应不恶也四阳以刚严在上临之不
 恶而严也○张紫岩曰不恶如天之无不容严若山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050-0405a.png
 之静而止○王童溪曰天非与山较高下也而山之
 于天自有不可侵之势据巅以观天而天愈高愈远
 愈不可及○项平甫曰乾为君父故严艮为少男故
 小○王秋山曰天乾也上三阳健行而远去山艮也
 下二阴为一阳止之而不得行是小人犹有所制而
 君子得以从容远去又见去之高者其势不可得而
 止遁之象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050-0405b.png
 孔仲达曰壮而违礼则凶凶则失壮○程传自胜之
 谓强○张子克己反礼壮莫甚焉○朱子雷在天上
 是甚威严人之克己能如雷在天上则威严果决方
 能克去非礼○项平甫曰内知非礼属乾外能弗履
 属震知行并进至壮者能之○赵复斋曰动乎天故
 非礼弗履○冯氏去非曰天上而泽下为礼天下而
 雷上宜其戒非礼也○赵汴水曰雷在天上非所宜
 履犹壮者之行易越礼度故戒之○徐方塘曰礼天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050-0405c.png
 秩乾象震为足履属震象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程传昭明之也去蔽致知昭明德于己也明明德于
 天下昭明德于外也明明德在己故曰自昭○朱汉
 上曰乾曰自强晋曰自昭二者自已为之天行日进
 谁使之哉○项平甫曰明德以象曰自昭以象出地
 ○赵复斋曰如日之升无或使之揠苗则害矣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050-0405d.png
 王辅嗣曰藏明于内乃得明也显明于外巧所避也
 ○孔仲达曰君子用此明夷之道以临于众冕旒垂
 目黈纩塞耳无为清静民化不欺若运其聪明显其
 智慧民即逃其密纲奸伪滋生藏明用晦反得其明
 ○张子不任察而不失其治○郭白云曰明夷非毁
 其明也晦其明而已晦其明则有终明之道○朱子
 晦是不察察外晦而内必明○张紫岩曰明失当求
 之晦即一身之间用晦则神气守而智益明酬酢事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050-0406a.png
 变不失其性不独莅众当晦也明入地中旦而复明
 曰用晦而明○项平甫曰用晦而明以坤养离也○
 吕东莱曰此君子养明之道不有虞渊之入焉有旸
 谷之明○何玄子曰用晦而明谓明生于晦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苏子瞻曰火之所以盛者风也火盛而风出焉家之
 所以正者我也家正而我与焉○朱子风自火出如
 一炉火必有气冲上去便是风○杨龟山曰言忠信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050-0406b.png
 则有物行笃敬则有恒○张紫岩曰风象化火象礼
 化自礼出君子必诚其言行非礼仪法度不言行○
 谢上蔡曰不诚则无物诚者物之终始终始者有常
 之谓○项平甫曰五行之气热极为风人心之动化
 为风凡风皆自火出者也盖万物以火为内天下以
 家为内人之言行以心为内言行风也有物有恒心
 主之也○李西溪曰风自火出橐籥之火也大凡鼓
 铸须是鼓得许多风从火里出橐籥自有一个户庭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050-0406c.png
 阃奥家之象就中必有模范言行身之模范也物恒
 其则也一身之模范一家之模范也○徐进斋曰物
 恒内也言行外也外本乎内风自火出象○吴草庐
 曰言属火言有物如火之丽于物而传行如行地之
 风其行有常○胡云峰曰一家之化自吾言行出皆
 由内及外自然薰蒸而成者也○华霞峰曰言行最
 不可欺家人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050-0406d.png
 荀慈明曰火性炎上泽性润下故曰睽也大归虽同
 小事当异百官殊职四民异业文武并用威德相反
 共归于治故曰以同而异○程传不能大同者乱常
 拂理之人也不能独异者随俗习非之人也要在同
 而能异耳○项平甫曰同象兑之说异象离之明君
 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皆同而异也○杨
 诚斋曰禹稷颜回同道而异趣夷惠同圣而异行未
 足为同之异也一孔子也而齐鲁之去异迟速一孟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050-0407a.png
 子也而今昔之馈异辞受此同而异也○张舜文曰
 离兑同出于坤火泽同出于地一动而上一动而下
 其末异如此
  按凡大象都止就本卦全象取意效法明夷即用
  其晦睽即用其异但异非直异有同者在乃可异
  耳与彖传合睽之义自别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陆公纪曰水本应在山下今在山上终应反下故曰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050-0407b.png
 反身君子处穷之时则独善其身○孔仲达曰蹇难
 之时惟宜反求诸身道成德立方能济险○朱子困
 之极事无可为惟有致命遂志山上有水如山上之
 泉曲折多艰然犹可行故教以反身修德○冯厚斋
 曰艮为躬在内反身象坎水象德蒙之德亦坎也○
 蔡节斋曰反身止乎外艮象修德养乎中坎象○赵
 汴水曰山上有水立卦以起义险在前偃卦以起义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050-0407c.png
 王辅嗣曰赦放免过误失宥宽宥罪故犯过轻则赦
 罪重则宥○项平甫曰过与罪属坎坎为法律为徽
 缠赦宥属震震为动出为反坐
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虞仲翔曰兑说故惩忿艮止故窒欲○孔仲达曰惩
 者息其既往窒者闭其将来忿欲皆有往来惩窒互
 文而相足也○程传气通上润深下增高皆损下之
 象修己之道所当损者唯忿与欲○项平甫曰惩者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050-0407d.png
 遏而绝之如泽之绝山窒者塞而不流如山之塞泽
 ○王秋山曰和说则无忿知止则无欲故曰损德之
 修也○俞石涧曰山下有泽则泽寇山而山塞泽泽
 日壅山日削为损之象扬子云曰山杀瘦泽增高其
 说是已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王辅嗣曰迁善改过益莫大焉○孔仲达曰必雷动
 于前风散于后然后万物皆益二月启蛰之后风以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050-0408a.png
 长物八月收声之后风以残物风之为益其在雷后
 ○刘长民曰六子皆有益于物必曰风雷者水火山
 泽惟能结聚万物必由散动然后增长○程传风烈
 则雷迅雷击则风怒二物相益者也○张紫岩曰万
 物至是有去故从新之益坤阴变否为迁善为改过
 ○胡云峰曰速于迁善则过当益寡决于改过则善
 当益纯又自有相益之功○观彖雷发动其阳气故
 有迁善之义风消散其阴气故有改过之义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050-0408b.png
  按损上以益下原兼损而言必有所损乃有所益
  故传言改过者损也言迁善者益也与卦义通又
  不独以象取也
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张紫岩曰功力争归虽霈天之泽不自以为功则人
 心悦而天意得泽上于天利泽下施与天下同古者
 谓禄曰天禄乾下为禄乾刚为德居德则兑毁随至
 曰居德则忌○蔡进斋曰居其德而不施则与象反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050-0408c.png
 矣故忌○赵复斋曰戒满而溢○李隆山曰居者积
 而不流之谓若奇货可居之居○李蒙斋曰忌如道
 家所忌之忌功被天下而守之以让其是道欤○赵
 汴水曰泽本在下气腾而上于天必决而复下为雨
 露之泽禄施及下体天泽下沛之义居若宠利居成
 功之居所谓有其善矜其能者以德自居犹以禄自
 富○来矣鲜曰夬三月之卦正天子行惠布德之时
 恩泽之泽居者施之反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050-0408d.png
  按此与无敢折狱文法同云峰以为大象无反例
  者非
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孔仲达曰风行天下无物不遇故为姤象风行草偃
 天之威令人君法此以施教命诰于四方○朱汉上
 曰施命诰四方君与万民相遇之道巽为命自上而
 下○张紫岩曰化不足而后有命命非圣人得已也
 盘庚周公诰书丁宁反复正阴生防微之几○观彖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050-0409a.png
 施命与巽之申命相类皆取风之号令又微阴潜伏
 则贵有以振动发散之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除去声/)
 王辅嗣曰聚而无防则众心生○孔仲达曰泽上于
 地则水潦聚除治也○程传众聚则有争物聚则有
 夺聚必多故所以戒不虞除谓简治去弊恶也○朱
 子泽本当在地中今在地上则有溃决奔突之忧○
 沈守约曰坤在下阖户之时兑在上日入之所时闇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050-0409b.png
 而众聚是以有不虞之备四有据众逼尊之象君子
 戒备之时○项平甫曰水与泽相近而不同水火以
 气言坎离主之山泽以形言艮兑主之水之气可在
 地上水之形不可在地上必置防以聚之以待不时
 之用○张紫岩曰顺说之极上恬下熙安于佚豫不
 可一日忘备○王秋山曰泽上有地临则聚泽者地
 岸也泽上于地萃则聚泽者堤防也以地岸聚泽则
 无堤防之劳以堤防聚泽则有溃决之忧故君子观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050-0409c.png
 此象为治世之防○胡双湖曰除戎器泽容水象戒
 不虞地顺象兑正秋属金主刑杀亦有戎器象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孔仲达曰地中生木始于毫末终至合抱君子象之
 以顺行其德积其小善以成大名○程传顺则可进
 逆则退也万物之进皆以顺道○朱子木一日不长
 便将枯瘁学者之于学不可一日少懈○郭白云曰
 地中生木人莫见其升之之迹者以顺积而致之耳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050-0409d.png
 顺则不逆于德积则为之有渐○项平甫曰坤为顺
 巽为高物之高必以积其所积必以顺○赵汴水曰
 上坤下巽宜曰地中有木而曰生木者生则自下而
 升为升之象木之升也顺一气之自然不天阏之由
 芽蘖而拱把其升也乌可躐等至哉圣人因象以喻
 进德修业之理○易外不言地下有风而曰地中生
 木风从天而降木自地而升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050-0410a.png
 本义水下漏则泽上枯故曰泽无水致命犹言授命
 言持以与人而不之有也○朱汉上曰泽无水则泽
 道困矣然水在泽下未尝不通○沈守约曰泽水之
 聚水就下而趋坎则泽无水泽无水则万物困矣○
 赵复斋曰于困之时求所以不困者○吕东莱曰困
 穷之时所为者不成所欲者不得志每为命所妨正
 君子用力进步之地此致命遂志独言于困也○胡
 双湖曰致命兑泽涸象遂志坎心亨象○何玄子曰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050-0410b.png
 致犹委也人不信其命则死生祸福营为百端居贞
 之志何以自遂今一委之命则不以命贰志者夫且
 能以志立命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劳平声/相去声)
 吴准斋曰象言木上有水是谓水之下有木明矣盖
 井无木为底则泥随汲动水必浊唯用木则泥有所
 护汲不至浊泉眼亦无窒塞之患伏羲时未有井文
 王时则有井矣以此卦有井象而名之曰井如鼎卦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050-0410c.png
 之象亦若是而已鼎用烹井用汲亦皆自然之道也
 君子观井象而以为井田之法使民服田力穑勤劳
 以奉养其上又劝其相助而不敢惰农自安亦犹井
 中之水养人济物而以上出为功也坎劳卦也故言
 劳民互兑为口故言劝巽顺故言相○李秀岩曰劝
 相亦为井田设即相友相助相扶持之意
  按诸儒解木上有水或谓润气上行草木之杪每
  晨珠露以象水上于木或谓桔槔汲水独吴氏以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050-0410d.png
  井底有木为训良然盖井鼎皆以实象定名非以
  意造也凡大象传以字必有实事如封建治历折
  狱作乐之类井田大事其制本从井象起义吴说
  劳民句尤为至当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本义四时之变革之大者○李去非曰昼夜者一日
 之革晦望者一月之革分至者一岁之革历元者无
 穷之革○项平甫曰谓之有火言非其地不当有也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050-0411a.png
 泽中有火天之革治历明时人之革凡改世者必治
 历改岁者亦必治历治一世之历者可以明三正五
 运之相革治一岁之历者可以明十二月六十甲子
 之相革○丘行可曰日行周天岁差甚微积之久则
 差始见而历法不容不更故治历取诸革○赵复斋
 曰泽中有火兑见离藏正秋时也火藏矣而非无故
 火墓于戌冬继秋春继冬夏继春父子相传因也秋
 继夏金火相传革也以气言之金革火时一秋而暑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050-0411b.png
 气退凉飙生也以物言之火革金炉铸是也五行以
 相生相授而金火以相革相成○冯深居曰大泽之
 中水落而有火革故之象○吴草庐曰治历取兑象
 俾日月五纬之躔次秩然而理如泽之众流有归明
 时取离象俾春夏秋冬之气候粲然而见如火纤微
 毕彻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本义鼎重器也故有正位凝命之意凝犹至道不凝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050-0411c.png
 之凝所谓恊于上下以承天休者也○项平甫曰存
 神以息气人所以凝寿命中心无为以守至正君所
 以凝天命正位象离为听政之位凝命象巽巽为命
 ○邱行可曰凝命凝已改之命以鼎继革欲人于变
 革之后以端重守之○赵复斋曰木上有火燄也
 此言主器之道○赵汴水曰鼎贵正正则不倾鼎贵
 安安则不摇○王秋山曰取其端正之象以正其所
 居之天位则愈久而愈安取其镇重之象以凝其所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0050-0411d.png
 受之天命使之愈久而愈固○胡云峰曰鼎器正然
 后可凝其所受之实君位正然后可凝其所受之命
 ○来矣鲜曰孔子因大禹铸鼎象物成王定鼎于郊
 鄏卜世卜年所以说到正位凝命
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程传荐重袭也上下皆震为荐雷○项平甫曰恐惧
 修省所谓荐也人能恐惧则既震矣又修省焉荐在
 其中○冯厚斋曰恐生于心惧见于貌修其所未为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050-0412a.png
 省其所已为或曰修其善省其恶○毛伯玉曰恐惧
 作于心修省见于事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董氏曰两雷两风两火两水两泽皆有相往来之理
 惟两山并立不相往来此止之象○程传位者所处
 之分也万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止而安若当行而
 止当速而久或过或不及皆出其位也○张子如素
 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耿希道曰不出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0050-0412b.png
 其位其身止也思不出其位其心亦止也象兼山○
 赵汴水曰思其位思其所以位则动静语默皆素其
 位未尝越思也何思何虑者大人之止收其放而闲
 之者君子之止思而后能止其所○何玄子曰易重
 时位即时位即道也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王肃本作善风/俗吴草庐从之)
 程传人之进于贤德必有其渐非可陵节而遽至教
 化之于人移风易俗非一朝一夕所能成故善俗亦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050-0412c.png
 必以渐○蔡节斋曰居德艮止象善俗巽入象○项
 平甫曰古书居皆训积如化居居业积德者喜渐渐
 则增○赵复斋曰体内卦以修德法外卦以化民○
 华霞峰曰居如山止积久而安善如巽风渐次以入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王辅嗣曰归妹相终始之道也故以永终知敝○苏
 子瞻曰归妹女之方盛者也凡物之有敝者必自其
 方盛而虑之迨其衰则无及矣○本义雷动泽随归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0050-0412d.png
 妹之象君子观其合之不正知其终之有敝推之事
 物莫不皆然○项平甫曰震为反生终也兑为毁折
 敝也○邱行可曰雷震泽上水气随之而升女子从
 人之象婚姻之道欲其有终必有以知其不终之敝
 女子以说而动失身败德不永其所终者多矣○王
 汝中曰男女之合莫正于礼莫不正于情以礼而合
 咸恒与渐也以情而合归妹也
  按传不曰雷泽归妹而曰泽上有雷明雷之动因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050-0413a.png
  泽之说也泽气感而雷乃动雷动而泽以说随之
  女从男也归妹有坎离既济之象既济曰初吉终
  乱况在归妹雷藏于泽斯善其终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孔仲达曰断决狱讼须得虚实之情致用刑罚必得
 轻重之中若动而不明则淫滥斯及○苏子瞻曰易
 至于雷电相遇则必及刑狱取其明以动也至于离
 艮相遇曰无折狱无留狱取其明以止也○程传噬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0050-0413b.png
 嗑言先王敕法以明在上王者之事丰言君子折狱
 以明在下君子之用○朱汉上曰电明照也所以折
 狱雷威怒也所以致刑○郭白云曰噬嗑动以求明
 故虽电雷而未极其至丰先明而后动则动无不善
 是以极其至故曰雷电皆至明之至而动亦至也○
 项平甫曰声光并至所以为大○俞石涧曰电光闪
 闪雷声轰轰凡有歉于心者莫不震慑而知服折狱
 致刑犹是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050-0413c.png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孔仲达曰山上有火逐草而行势不久留故为旅象
 ○项平甫曰明象火慎象山不留狱象火之过山○
 张中溪曰明无遁情慎无滥罚明慎既尽决断随之
 圣人取象于旅正恐其留狱也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荀慈明曰巽为号令两巽相随故申命也法教百端
 令行为上故曰行事○孔仲达曰两风相随物无不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0050-0413d.png
 顺○郭白云曰君子之德风有风之德而下无不从
 然后具重巽之义重巽随风皆系乎上下而言○沈
 守约曰风之行无形巽而入之不暴化之行亦无迹
 也神道鼓舞亦不遽也前以巽制之后以巽申之上
 以巽出之下以巽行之新新而不穷承承而不已何
 事不行是以君子以申命行事○邱行可曰申命所
 以致其戒于未事之先行事所以践其言于申命之
 后○项平甫曰申命象风之声行事象风之迹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050-0414a.png
  按孔子大象往往别取一义不必与卦意同独此
  言申命行事乃重巽之本象即彖传之意以明之
  系辞巽以行权即行事也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虞仲翔曰兑两口对故朋友讲习也○孔仲达曰同
 门曰朋同志曰友○邵康节曰它说皆有所害唯朋
 友讲习无说于此故言其极者也○苏子瞻曰取其
 乐而不流也○本义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朱汉上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0050-0414b.png
 曰讲其所知习其所行○张紫岩曰兼山有物我两
 止义丽泽有内外皆说意○蔡节斋曰讲兑象习重
 兑象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石守道曰冬月天地闭塞水凝为冰春风一动释其
 否结解其冰冻涣象王者出民涂炭之后法此享帝
 以训民事君立庙以教民事亲二者忠孝之道教化
 所先也○程传风行水上有涣散之象享帝立庙人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0050-0414c.png
 心之所归系人心合离散之道无大于此○张紫岩
 曰盘庚安群臣百姓必以天以先王盖所以先天下
 而合其心坎血为享乾上为帝风主化水主信将大
 其化非诚信不可○朱汉上曰享于上帝使人知天
 无二主立庙则人知反本○项平甫曰享帝于郊象
 巽之高立庙于宫象坎之隐○俞石涧曰涣泮涣也
 风来水面而水有文故曰涣风无形无所寓则无以
 见之水动成文后见风之至鬼神亦无形者设坛于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0050-0414d.png
 郊立庙于宫而后天神格人鬼享有所寓故也○梁
 孟敬曰风之与水虽散而相感应是其散者乃所以
 合也人心之散因祭祀而合鬼神之散因郊庙而合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侯氏行果曰泽上有水以堤防为节○程传制立数
 度凡物之大小轻重高下文质皆有数度所以为节
 也数多寡度法制议德行谓商度求中度也○朱汉
 上曰泽之容水固有限量虚则纳之满则泄之水以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0050-0415a.png
 泽为节也○郭白云曰泽无水则为不足泽上有水
 则为有馀有馀则当节在人之节制数度以节于外
 议德行以节于内为国为家至于一身其内外制节
 皆一也○项平甫曰制数度坎之法律议德行兑之
 讲习○王童溪曰数度所以为节也使贵贱上下各
 安其分德行欲其中节也随时合宜无过不及则为
 中节○俞石涧曰泽所以止水故谓之节数者一十
 百千万也度者分寸丈尺引也
卷十七 第 52b 页 WYG0050-0415b.png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孔仲达曰风行泽上无所不周其犹信之被物无所
 不至故曰泽上有风中孚○郭白云曰治狱听讼虚
 中为先此君子法中孚以议缓也○项平甫曰狱之
 将决则议之既决则又缓之然后尽于人心故狱成
 而孚输而孚在我者尽故在人者无憾兑为口舌为
 附决议狱象巽为进退为不果缓死象○徐进斋曰
 象言刑狱者五噬嗑贲丰旅中孚也以离为兵戈有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0050-0415c.png
 刑狱象又离明则刑不滥中孚厚画离也噬嗑丰兼
 取震动以致决贲旅兼取艮艮以止之也中孚似离
 互体有震艮而又兑以议之巽以缓之圣人即象垂
 教其忠厚恻怛之意如此○王秋山曰系狱者恐其
 有虚中之实故议之临刑者恐其有实中之虚故缓
 之○吴草庐曰五狱皆离象离中虚外窒有似囹圄
 刑之用不用则自震艮而异震动必用噬嗑丰也艮
 止不用贲旅也然噬嗑罪轻则罚薄丰罪重则加刑
卷十七 第 53b 页 WYG0050-0415d.png
 贲情重而未明则待鞫旅情轻而犹疑则暂出盖离
 狱在内者其狱有人离狱在外者其狱无人也四卦
 三画之离狱之小者中孚六画之离狱之大者死罪
 也而有震有艮则刑之用不用未决故议之议之则
 非必死非必不死缓之而已矣议狱缓死必诚求之
 故见于中孚之象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程传当过而过乃其宜也不当过而过则过矣○张
卷十七 第 54a 页 WYG0050-0416a.png
 子过恭哀俭皆宜下之义○吕蓝田曰山上有雷震
 动一山则有馀震动天下则不足此小者过也○丘
 行可曰雷在山上已离于地而未升于天其声小过
 而已○朱汉上曰考父之过恭高柴之过哀平仲之
 过俭非过于理也小过乃所以为时中○项平甫曰
 曰行曰丧曰用皆见于动象震也曰恭曰哀曰俭皆
 当止之节象艮也○赵复斋曰恭哀俭多不及过之
 而后中
卷十七 第 54b 页 WYG0050-0416b.png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王辅嗣曰存不忘亡既济不忘未济○孔仲达曰水
 在火上炊爨象饮食以之而成性命以之而济故曰
 既济○刘长民曰水火之性竟则必复复则为变○
 蔡节斋曰思患坎难象豫防离明象○项平甫曰人
 之用莫大于火而火常足以生患善济火者莫若水
 思火之为患而储水以防之使水常在火上则其患
 亡矣故君子制行立教行政举事必皆有以济之周
卷十七 第 55a 页 WYG0050-0416c.png
 秦之强弱师商之过不及皆其事也○钱启新曰君
 子观象于其相济之用即思其相射之患豫防如豫
 以水防火又豫防水之灭火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王辅嗣曰辨物居所令物各当其所○本义水火异
 物各居其所故君子观象而审辨之○朱汉上曰有
 辨然后有交辨之以正其体交之以致其用有未济
 乃有既济而未济含既济之象○项平甫曰必加慎
卷十七 第 55b 页 WYG0050-0416d.png
 者以其未济也水火交则有难未交则未有难然难
 将生矣辨之不早辨居之不得其所皆难之所由生
 也可不谨乎易终于未济而始于屯其意深矣○冯
 厚斋曰慎于辨物使物以群分慎以居方使方以类
 聚○赵汴水曰既济言其用用贵交未济言其体体
 恶糅杂故谨而辨之各居其方全其体所以待用体
 亏则用啬君子在位小人在野辨忠佞之邪正不特
 水火为然○龚泉峰曰辨离明象居坎陷象
卷十七 第 56a 页 WYG0050-0417a.png
  按大象传孔子专以卦象言也不必尽与卦意同
  此则所谓孔子之易也首句言体象或并举或侧
  叙每以一字昼卦义所以示人观象之法八纯卦
  皆两体一象天无二地无二则天以行言地以势
  言水有前后则曰荐至天无二日则曰明两作作
  继起也雷声复叠则曰荐雷非若水之渐进故不
  曰至风亦有前后曰随风荐有力随有情阴阳之
  分也山多并峙故曰兼泽相比则相入故曰丽馀
卷十七 第 56b 页 WYG0050-0417b.png
  卦于天地山泽雷不言他象离火也而或言日言
  电言明坎水也而或言云言雨言泉巽风也而或
  言木各随卦象而变屯曰云言水之气也雷上不
  得有水也云与雷合雷在云中有盘绕之象为屯
  蒙曰泉是山下之水曰出见蒙有开发之机初之
  发蒙出之象也故不曰有需之云曰上于天是未
  成雨而欲雨故可需讼不曰天下有云天下有雨
  而曰天与水违行以上下不交而水性自下讼所
卷十七 第 57a 页 WYG0050-0417c.png
  由也凡大象未有言地下者以地下即天故多言
  地中师之水在地中伏于阴师象曰在见兵即在
  民也比之地上有水显于阳比象曰有言其不可
  无也蹇之山上有水曰有者不常有也非定在也
  故不言在解不曰水而曰雨变险象为膏泽也既
  济曰水在火上未济曰火在水上不言有而言在
  者一言其既也一言其本也天在上火炎上为同
  人与违行正相反故亦曰与大有之火君象也不
卷十七 第 57b 页 WYG0050-0417d.png
  言日者以卦名大有主离中之一阴也故言其本
  象而曰在者正其位也与出地上者异矣噬嗑之
  火与雷合则曰电贲之火不言日者日入地则晦
  山下非地下比日在地上容光必照无祗在山下
  之理故曰山下有火晋不言日言火而曰明出地
  上言明以别于大有之君象言出以见其始进而
  上也明夷不曰日在地中而曰明入者言非无明
  也言自明趋晦也自入于地也非地之咎革不曰
卷十七 第 58a 页 WYG0050-0418a.png
  火在泽下泽下有火而曰泽中有火危之也泽将
  熄火矣丰之火不曰火曰日而曰电雷下不得有
  日也甚之曰皆至象势之盛大也旅曰山上有火
  有非常在暂焉耳风阴质而清小畜之风行于高
  天之上以臣畜君之象蛊之风束于山下风不散
  而物可化故不曰行而曰有观之风曰行言其无
  不到也大过不曰风者泽下不得有风也曰泽灭
  木灭没也以明卦之不善家人不曰风在火上而
卷十七 第 58b 页 WYG0050-0418b.png
  曰风自火出以内外相因明卦义也姤之风曰有
  者言乍遇之也不愿其行也涣曰风行水上水得
  风而生澜行以状其泮涣升不曰风而曰木者地
  中不得有风从地而升者唯木曰地中生木生升
  象井以水下不得有风故亦曰木木上有水以象
  井鼎亦曰木者象传火之薪以致烹饪渐不言风
  者风无渐之次也故曰山上有木明非地中生木
  之易长也故不曰生豫之雷出地矣状之曰奋豫
卷十七 第 59a 页 WYG0050-0418c.png
  乐之象可绘随为泽中之雷其声隐隐故曰有复
  为地中之雷时在冬至尚未有声然已在矣故曰
  雷在地中无妄之雷出地之后曰天下雷行行以
  状其遍颐之雷在山下其声微不可为出而非地
  之伏故与泽中同曰有雷行天之物也大畜天上
  之雷以视天下之雷势更峻而盛故不曰行而曰
  在若聚而不散者归妹之雷在泽上雷者泽之所
  由以升也随之反随则泽以藏雷归妹则雷以动
卷十七 第 59b 页 WYG0050-0418d.png
  泽虽同曰有此则见泽之将随雷也小过曰山上
  有雷视山下则声远视天下天上则声近犹愈于
  泽中之泥故为小过谦曰地中有山言山之本半
  在地中也剥不曰地上有山而曰山附于地明山
  以地厚而得峙诸家泥卦义谓山剥而反于地失
  之矣大畜曰天在山中天者气也气无不入故为
  畜以凝聚言也咸曰山上有泽泽气上通也遁曰
  天下有山明天之下必有山山不能无然山自在
卷十七 第 60a 页 WYG0050-0419a.png
  下无伤于天之高以喻小人而遁之道已尽损曰
  山下有泽明山日峻而下日虚也夬之泽假雨泽
  之泽曰上于天天非泽所明其必决而下也萃曰
  泽上于地有所受则不流也故聚困有水而曰无
  水水下泄则泽上涸也节反对下有所畜幸之曰
  有水中孚之风泽泽止水也无风则静有风则动
  明其相感曰有履之天泽而曰上曰下尊卑之分
  定矣睽之火泽而曰上曰下睽离之势成矣二卦
卷十七 第 60b 页 WYG0050-0419b.png
  直明卦体而义已备泰否之地天天地言交不父
  以显其义恒之雷风益之风雷不加一言者义自
  以象著也至卦名下每用一以字一示古人制器
  尚象之道一示学者用易寡过之法如建国立庙
  作乐明刑行师言众治历正位之类皆制器之事
  也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类皆寡过之事也
 
 周易孔义集说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