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050-03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孔义集说卷十六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下经
(兑下/坎上)  中爻震艮
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传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
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
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050-0357b.png
 王辅嗣曰为节过苦则物不能堪无说而行险过中
 而为节则道穷也○孔仲达曰节者制度之名节止
 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坎刚居上兑柔处下是刚
 柔分也刚柔分男女别节之大义也二五以刚居中
 为制之主所以得节节不违中所以得亨此以二体
 及二五刚中释所以为节得亨之义○石守道曰坎
 阳在上兑阴在下亦如为君为父为长者在上为臣
 为子为少者在下圣人制节谨度莫大于人伦故得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050-0358a.png
 节之义○程传事既有节则能致亨节至于苦不可
 固序以为常也内兑外坎说以行险也五居尊当位
 也以节主节者也处得中正则节而能通过则苦矣
 ○本义节有限而止也泽上有水其容有限故为节
  当位中正指五又坎为通○郭白云曰天下之理
 过则有节不及无节也过而不知节则伤害随之节
 无伤害是以亨也节之过与无节同非亨之道○朱
 汉上曰凡物过则苦味之过正形之过劳心之过思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050-0358b.png
 皆曰苦苦则违性情之正人情易则行险则止以说
 行险虽止不失其和○王童溪曰节物者无其位则
 不能行无其道则不可久九五有其位中正有其道
 ○张紫岩曰顺人情以行所难行曰行险以身先之
 曰当位度吾身之可行者于天下曰中正中正则可
 久而其道合天下之情故通 度起黄钟之律坎上
 为制度○沈守约曰节救涣之弊也时之所以叛离
 涣散必其纲纪法度之尽隳也节以止之使下有法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050-0358c.png
 守而上有道揆所以救其弊 坎藏一而在上丰其
 源而啬出不伤财象兑为泽而在下泽及下而民说
 不害民象○赵复斋曰内卦阳盛阴为之节外卦阴
 盛阳为之节 昧者困于物通者皆实理喜怒哀乐
 发无不中其为节也不亦优乎当其可中正而已
 天地之节播阴阳五行于四时是故阳复于子长于
 己而阴节之阴遇于午极于亥而阳节之历有章蔀
 纪元岁有春夏秋冬月有晦朔弦望日有晨昏昼夜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050-0358d.png
 何莫非节节止也所以止不中不正而归于中正也
 竹有节故干耸水有节故盈科而进 制者谓以此
 制民之情度者谓以此为法则先王之礼经尽之○
 冯厚斋曰以坎节兑坎为法律象也阳富为财阴虚
 为民阴阳虽相节而三阴三阳仍在阳不伤阴不害
 也○李隆山曰以坎乘兑坎水得兑泽而止故为节
 ○赵汴水曰物无节其生也不遂事无节其用也不
 通节有必亨之理○李蒙斋曰节之义近于严峻是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050-0359a.png
 行险也以说道行之甘节是也坤之六五节之成坎
 是太阴而节以少阳冬之有春之象乾之九三节之
 成兑是太阳而节以少阴夏之有秋也人欲无穷苟
 非节以制度则伤财害民故爱人必先于节用○胡
 云峰曰月有中气有节气节则适中故可通行于天
 下○钱启新曰坎欲流以兑而有所主兑为主坎常
 不失其流五得中非其一于流而无止又非一于止
 而不流是以亨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050-0359b.png
  按三阴三阳之卦共二十而言刚柔分者止噬嗑
  与此卦阴阳各半之说似与本卦卦义无涉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传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程传当节之初戒之不出户庭则无咎然君子贞而
 不谅通则行塞则止故象明之曰知通塞也○张子
 见塞于九二故不出○本义户庭户外之庭阳刚得
 正居节之初未可以行能节而止○邱行可曰初四
 虽有应然阳爻蔽塞一不可出四为坎体应则入于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050-0359c.png
 坎窞二不可出刚在下而无位三不可出○冯缙云
 曰初则二蔽之二则无蔽之者二犹户三犹门四犹
 路○朱汉上曰初九六四正应往来故曰通九二近
 而不相得窒其所行故曰塞变成坎坎水为知故知
 通塞动有险故不出户庭乃无咎不出而处不语而
 默虽有正应不说也是之谓节○王童溪曰此回居
 陋巷之时也○项平甫曰初在兑下兑为户阖户之
 时不可出也○赵汴水曰六爻莫外于上莫内于初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050-0359d.png
 犹之宫室初为房奥庭除深居密处不与外接此隐
 约之士○胡双湖曰前阳爻为户阴爻为门同人初
 随初明夷四皆阴爻在前称门节初户庭前有九二
 二门庭前有六三也九二一爻横于初九之前有户
 闭而不通象又前有名山大川之险艮又止其前故
 初二皆有不出象○徐天章曰户以节人之出入泽
 以节水之出入故初不出而无咎○唐凝庵曰节之
 所以异于习坎者惟下一爻塞乎兑底所以节坎之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050-0360a.png
 流耳初在兑正不当通而当塞之时○吴敬斋曰节
 兼通塞言犹艮兼行止言也初九知塞而兼言知通
 者见其非一于止也二失时极则但知塞而不知通
 矣
  按知通塞云者因九二之失时而兼及之两传𦂳
  相呼应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传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苏子瞻曰水之始至泽当塞而不当通既至当通而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050-0360b.png
 不当寒故初九以不出为无咎言当塞也九二以不
 出为凶言当通也○程传刚中之质而处阴不正居
 说失刚承柔近邪不出门庭谓不从于五不正之节
 也失德失时是以凶○张紫岩曰方节之时上有建
 中之君九二以刚在臣位中才健而不肯任事容悦
 取媚不恤国家大计者艮为门庭艮止为不出互震
 震主动当动而止故曰失时○项平甫曰二为互震
 为门辟户之时当其可动不可不出张禹李绩谨密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050-0360c.png
 不言而覆汉唐之祚凶孰大焉○张南轩曰处节之
 道要知时识变处颜子之世不可为禹稷之事当禹
 稷之位不可守颜子之节○吴草庐曰九二以敌应
 不相与故不出○胡云峰曰初九于时当止位虽有
 应止非失时九二于时当行位虽无应行非干时故
 节而止者易节而通者难○龙麟洲曰二虽震动体
 而前艮为止又前为坎险是虽有疏通之象而不能
 出○华霞峰曰初正兑底所以止坎之流故在初宜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050-0360d.png
 塞二刚中之水与坎五合为流通矣故在二宜通
  按九二刚中非柔退者震户方开前无壅隔虽互
  艮在前何至有不出之象盖亦以刚则能自守中
  则可自信所以当节之时知节之当守而不知节
  之贵通又爻变为水雷屯屯难守固以兑之少女
  乘班如之马矢不字之贞为不出门庭之象也周
  公警之以凶为大臣不任事者之戒孔子叹其失
  时亦明其未为失德欤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050-0361a.png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传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张子处非其位失节也然能嗟其不节有补过之心
 则亦无咎若武帝下罪已之诏而天下大悦○李元
 达曰临之六三失临之道而既忧之节之六三失节
 之道而嗟若皆得无咎易以补过为善也○郑东谷
 曰进乘二阳处泽之溢过乎中而不节者三也○冯
 厚斋曰画有穴而决之象此不能节者○蔡节斋曰
 六故不能节三故能嗟○赵汴水曰节以刚为主三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050-0361b.png
 能嗟其不节则知悔知悔则有节谁将咎之○胡双
 湖曰以泽节水其成卦正在六三一爻今自爻观之
 坎水自溢出于兑泽之上非三之所能节者故有不
 节象兑口开又有嗟若象○吴草庐曰又谁咎也同
 人与节释经文言谁得而咎已解三经文无无咎字
 乃夫子自言其无所归咎也○龙麟洲曰居兑说之
 极兼震动之体不能节者然又兼艮止则非终不节
 者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050-0361c.png
  按爻言无咎例非贬辞辅嗣作无所归咎者殊非
  易例爻虽以阴不中正而有不节之象而震动则
  知惧艮止则能节所以有嗟若之象爻变为乾乾
  以知险卦变为需健而不陷所以无咎
六四安节亨 象传安节之言承上道也
 程传顺承九五刚中正之道是以中正为节也以阴
 居阴安于正也下应于初水上溢为无节就下有节
 也四安于节故能致亨节以安为善四能安节之义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050-0361d.png
 非一象独举其重者上承九五中正之道以为节足
 以亨矣○项平甫曰六四顺受九五之节而得其亨
 亨自上为之故曰承上道也此所谓制数度也○王
 童溪曰节而勉强非可久之道九五中正为节之主
 四以柔正上承刚柔相济以成制节之功非有所勉
 强也故曰安○赵汴水曰九五以当位而节六四之
 柔六四以当位而承九五之道承上之云明四能安
 于五之节也○胡双湖曰四最先受节者顺正故安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050-0362a.png
 ○胡云峰曰六四水泽之交水于此自然受节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传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王辅嗣曰为节之主不失其中不伤财不害民之谓
 也节之不苦非甘而何○程传所谓当位以节中正
 以通者也在已则安行在人则说从节之甘美其吉
 可知以此而行其功大矣故可嘉尚○朱子甘与苦
 对甘节与礼之用和为贵相似○郭白云曰安节自
 安而已人未必安甘节则人已皆不以为苦○项平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050-0362b.png
 甫曰九五得中为甘甘者五行之中味也○赵汴水
 曰甘受和和者节味之偏而适其中行之以甘人不
 吾病而事以成○胡云峰曰他爻之节节其在我者
 九五当位以节节天下者也节天下而天下甘之所
 谓中正以通五本坤体又居中故有甘象在临之三
 则我求说于人故无攸利在节之五则人自说于我
 故行有尚○唐凝庵曰兑为止水而撰震坎为流水
 而撰艮止中有行流中有止五二相尚彼此适中并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050-0362c.png
 二之塞而为甘一卦之节皆通为甘为往有尚○钱
 启新曰往谓通之以节天下○观彖居中有由中之
 义水之由中而出者其味甘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传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干令升曰彖称苦节不可贞在此爻也○孔仲达曰
 节极过中以至于苦○吕蓝田曰用过乎节物所不堪
 守是不变物穷必乖故贞凶然礼奢宁俭未害于义
 ○张子处险之极故曰苦节道虽穷而悔亡○木义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050-0362d.png
 虽有悔而终得亡之○沈守约曰居外无位唯守一
 介之节为自苦难行之行以修其身可以无悔然非
 通人达士可与立制议者也○项平甫曰上六苦节
 之极贞而不变以此施于当世其道则凶乃若其心
 则信正而行不以为苦故曰悔亡古之苦节之士蹈
 祸败而不悔者多矣○王氏湘乡曰甘节良臣也苦
 节忠臣也君子不得已而为之以为常则凶矣然杀
 身成仁亦无后悔○赵汴水曰节以求通节至于苦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050-0363a.png
 非可继之道我术已穷何以使人之通 凶之下言
 悔亡与大过上六凶之下言无咎其义相近○胡云
 峰曰苦节之悔犹胜不节之嗟○胡双湖曰二至五
 似离有炎上作苦象○俞石涧曰凶以其过于中也
 悔亡以其正也○陆庸成曰观下卦通塞二字上卦
 甘苦二字可以知节道矣通处味甘塞处味苦塞极
 必溃故三受焉甘失反苦故上受焉○高忠宪曰虽
 凶而悔亡虽苦而实节○华霞峰曰天下有时值其穷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050-0363b.png
 不得不苦其节者圣人著不可贞之义于彖辞所以
 贵通人之节设贞凶悔亡之教于爻所以明固穷之
 操
  按此爻程传悔则凶亡之说殊不可从
(兑下/巽上)  中爻震艮
 程传节者为之制节上能信守之则下能信从之中
 孚所以次节○朱子孚字从瓜从子如鸟抱子象今
 乳字一边从孚盖中所抱者实有物也○郭白云曰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050-0363c.png
 杂卦曰中孚信也夫信者孚之一也信不足以尽孚
 故必曰中孚孚之道有无心于信天下而天下信之
 之意无不感无不通无不受而容之也道有诚有孚
 有信信者孚之一孚者诚之一○项平甫曰坎离者
 乾坤之用故上经终于坎离下经终于既未济颐中
 孚肖离大小过肖坎故上经以颐大过附坎离下经
 以中孚小过附既未济○赵复斋曰阴盛而阳陷为
 坎阳盛而阴丽为离故小人胜君子则掩而害之君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050-0363d.png
 子胜小人则容而化之小过有坎象中孚有离象
  按泽水同象而唯风泽为中孚者盖坎自奔流不
  因风动泽乃止水无风则静遇风则动其相感甚
  速所以为孚但风必在泽上而泽不可在风上故
  泽风则圣人专取卦画而为大过而大象则取巽
  之木而不取巽之风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传中孚柔在内而刚
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050-0364a.png
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陆君阳曰三四合体为中孚之主中孚者中有诚信
 若鸟卵之有孵实柔在内而刚包之鸟卵孵实之象
 也○苏子瞻曰谓之中孚者如羽虫之孚有诸中而
 后能化也内无阳不生故必刚得中然后为中孚○
 程传二柔在内中虚为诚之象二刚得上下体之中
 中实为孚之象上巽下说上至诚以顺巽乎下下有
 孚以说从其上其孚乃能化于邦国也信及豚鱼信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050-0364b.png
 道至矣以中孚涉险难其利如济川而以虚舟则无
 沉覆之患卦虚中为虚舟象中孚而贞则应乎天天
 之道孚贞而已 守信之道在乎坚正故利贞○张
 子上巽施之下说承之其中必有感化而出焉者盖
 孚者覆乳之象有必生之道○朱子无事时虚而无
 物曰中虚自中虚中发出来皆是实理曰中实一念
 之间中无私主便谓之虚事皆不妄便谓之实不是
 两事○朱汉上曰孚犹鸟之伏卵也巽伏于上说从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050-0364c.png
 于下不动而柔者化刚者应拚然而飞矣化邦之道
 犹是巽为木兑金刳其中舟虚也象中虚涉川之利
 重载不如虚舟仗诚而蹈大难犹乘木而其中枵然
 岂有风波之患○冯厚斋曰孚卵也孚卵育而化也
 古盖以卵为孚在人则性由中而发于外而人化之
 也 巽为木为风木得风而行于泽上所以利涉
 中孚之义由无妄也有正有不正男女之相期士夫
 之死党小人之握手出肺肝相示皆不正之孚也故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050-0364d.png
 利贞诚者天之道正则应乎天不正则徇乎人孚不
 足言矣○李隆山曰羽虫之孚柔浑于内而刚壳于
 外雌伏啐喙不违其自然之期信之最可必者○赵
 复斋曰柔在内而不掩刚得中而为主则阴说乎阳
 而巽顺以听此君子所以化小人也 下卦为内上
 卦为外而三四二爻有时为内于中孚见之二五为
 中而三四二爻有时为中于益于中孚见之又有随
 时取中者如复之六四 柔曰内刚曰中圣人立言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050-0365a.png
 精妙 化邦之道如风之入如泽之润 天之道四
 时不忒莫知其利周子曰利贞诚之复○王秋山曰
 豚鱼出泽必风此天地间不言之信人之孚信及夫
 豚鱼则孚道至矣风于泽泽于风二者以虚相入以
 实相受中孚之象○吴草庐曰豚鱼泽中之物俗谓
 江豚泽将有风则浮出水面南风则口向南北风则
 口向北舟人称为风信风泽之卦故取以为象中实
 之孚其信如豚鱼则吉 二五中实能孚于三四而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050-0365b.png
 三能说四能巽以孚于二五是二五之孚能化一国
 之民而使之孚也邦指三四之民而言○胡双湖曰
 吴氏江豚之说隆山厚斋皆同隆山谓中孚之豚鱼
 以巽兑合而为之诸儒不究本象释豚鱼为二物厚
 斋则谓水陆不相类而象意俱失愚谓巽为鱼而生
 于兑泽则是江豚明矣○龙观复曰玉篇江豚一名
 鱄䱐亦取专而孚之义欤○何玄子曰豚鱼泽处而
 知风不爽其信全乎天者也人能积孚于中始于天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050-0365c.png
 之无伪终于天之不爽若豚鱼焉则诚精之体有完
 无亏吉可知矣即以化难化之人平难平之难至诚
 可格如大川之可涉矣信及豚鱼犹言信如豚鱼也
 ○易外风将起泽豚鱼必先知之风无心而信豚鱼
 豚鱼亦无心而信风皆天之所为故曰应乎天
  按彖辞直言豚鱼吉是言豚鱼之吉非言格及豚
  鱼者之吉也夫豚鱼何以吉以其信也故夫子以
  信及豚鱼释之明文王以豚鱼之至信而任天者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050-0365d.png
  为中孚之诚至而自然之象也若如王辅嗣说则
  豚鱼祗作草木字看矣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象传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郝京山曰中孚贵初初阳在下阳气方潜初念纯一
 其志未杂故虞吉○钱启新曰虞泽虞一名固泽鸟
 时常在泽象主守之官○唐凝庵曰燕春去秋来有
 信之象使初有他不能若燕之信于孚道有亏○孙
 夏峰曰虞泽鸟也以主守不易为信者也燕玄鸟也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050-0366a.png
 春去秋来以随时变易为信者也初方立而遽求权
 故圣人许其为虞难其为燕他也者未离于守而妄
 托于通尝试非其所安尚与圆机有间是薄虞而非
 虞学燕而非燕两失之者也虞燕二义只一豚鱼可
 兼○吴尊彝曰初阳始孚以说应顺与物忘机然震
 动在上防其志变故以有他示戒
  按中孚之义以诚一而任天为孚道之至此爻虞
  吉文义与豚鱼吉一例诸家以虞字训安训专更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050-0366b.png
  或为虞度为虞防为驩虞为忧虞皆不免经营纷
  扰与憧憧往来无异何以言吉传何以言志未变
  冯厚斋以为虞人草庐双湖宗之唯钱启新以为
  泽虞之鸟孙夏峰特主其说愚细玩之卦以孚名
  取羽族孚子为象又卦似大离离为飞鸟故曰鹤
  曰翰音多言羽族则虞为泽鸟适从其类考泽虞
  字出尔雅非无稽俗说夫彖称豚鱼吉者取自然
  之信纯乎天也则泽虞与豚鱼一例虞吉与豚鱼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050-0366c.png
  吉文义亦一例于象则取泽中之鸟于义则取其
  任天而不杂以人泽虞即鹈鹕泽之外无他往鱼
  之外无他好终日立泽饮啄在是静以自守不易
  其性初刚以之孔子故以志未变释之若作虞人
  恐未见其志之不变何遽以吉许之当从泽鸟为
  优有他云者乃未变之反似不必指为应某从某
  也唯燕字作安字者泛作燕雀之燕者似未为的
  姑存之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050-0366d.png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
传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王辅嗣曰处内而居重阴之下履不失中不徇于外
 任其真者也立诚笃志虽在闇昧物亦应焉故曰鹤
 鸣在阴其子和之不私权利惟德是与诚之至也故
 曰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本义好爵谓得中靡与
 縻同言懿德人之所好故好爵虽为我所独有而彼
 亦系恋之也○朱汉上曰震为鹄鹄古鹤字鹤震声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050-0367a.png
 感兑鸣于正秋九二象九二刚得中中孚之至者九
 居二在阴也靡子夏传作縻巽为绳縻系象○沈守
 约曰鹤阳明之物二兑体居重阴之下变而为震震
 为善鸣处于阴暗在阴象上比二阴与之相得阳说
 而鸣于下阴说而顺于上和之象○郑东谷曰二独
 无应若未信于人而爻最吉者自耀者其实丧自晦
 者其德章二以刚履柔而得中且伏于二阴之下无
 求而物自应者感以天也○项平甫曰二鸣于泽中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050-0367b.png
 不求人知而三以同体自来相和二有好爵乐与三
 同○李蒙斋曰好爵者孟子所谓尊爵也天爵也良
 贵也靡共也同也○胡云峰曰鹤鸣子和天机之自
 动好爵尔靡天理之自孚○俞石涧曰尔指三我吾
 九二自谓也○何玄子曰二五皆以刚得中而临在
 内之柔孚信厚积合体无间故圣人于此发中孚感
 通之妙鸣鹤九二也其子三四也二为阴位在兑泽
 之中艮山之下幽隐之处故为在阴卦象中二阴如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050-0367c.png
 鸟卵二上孚之如抱卵然其子象也系辞曰况其迩
 者迩指其子而言好爵指五五乃体备天爵而据人
 爵之尊者故谓之好爵谓二积其诚信孚于三四以
 上应乎五也○龙麟洲曰二以中实之孚感三四中
 虚之孚出于自然如鹤鸣子和孚之至也阴阳相感
 则鸣○钱启新曰二鸣三四两爻一体震动上下赓
 鸣二五合中无分吾我故好爵在五而谓之我○易
 外中心愿二阴之中为心虚故孚孚故愿其鸣也由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050-0367d.png
 中而发发本无心乘乎天气之清其和也由中而应
 应亦无心接乎母气之和三四之虚皆无心之至以
 气相贯以声相通犹君臣相得一都而一俞也好爵
 尔靡者君以人爵而靡士之天爵士以天爵而靡君
 之人爵挛如者好爵相靡之象
  按诸儒以二为鹤五为子五为鹤二为子或又以
  初为子于爻位不顺且敌体弗和俱不可从本义
  好爵谓得中盖以二言也何氏指五盖五以中实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050-0368a.png
  应二则五之好爵即为二之所有矣二说可兼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传或鼓或罢位不
当也
 王辅嗣曰三居少阴之上四居长阴之下对而不相
 比敌之谓以阴居阳欲进者也欲进而阂敌故或鼓
 四履正而承五非已所克故或罢不胜而退惧见侵
 陵故或泣四不与物校退不见害故或歌进退无恒
 惫可知也○吕蓝田曰以阴居阳虽与上应而比于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050-0368b.png
 四近不相得所以得敌○张紫岩曰二阴相偶曰敌
 敌有竞进意风泽相激为鼓罢为歌泣○项平甫曰
 二阴之势等故三称敌四称匹称类中孚以中正相
 孚三皆无之故至于此○胡双湖曰鼓震动象罢艮
 止象泣二至四似离而有兑泽象歌正当兑口象○
 俞石涧曰三四两阴相并而成匹故曰得敌爻柔位
 刚半动半静又不中不正故其象如此○苏紫溪曰
 人而孚则千里之外孰非吾与人而不孚则一室之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050-0368c.png
 近孰非吾敌作止哀乐皆失常度所谓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何玄子曰三内卦主四外卦主同为阴
 柔而其志相反敌也
  按此卦合六爻观之有中虚之象以二体言则二
  女也三四又长少主爻相比而不相得三又不若
  四之正乃起而为敌泽遇风而兴澜故无定形鼓
  罢泣歌曲肖少女之情态此与中孚正相反者也
  传言位不当者以阴居阳非虚非实动静无恒也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050-0368d.png
  或以上九正应为敌者非易例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传马匹亡绝类上也
 王辅嗣曰居中孚之时处巽之始应说之初居正履
 顺以承于五内毗元首外宣德化充乎阴德之盛故
 曰月几望马匹亡弃群类也○孔仲达曰弃三之类
 如马之匹亡绝三之类不与之争而上承于五也○
 郭白云曰马匹不亡则有鼓罢泣歌之累今马匹亡
 则安行上道得敌匹亡其道正相反也○朱汉上曰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050-0369a.png
 古者驾车四马两服为匹两骖为匹○王童溪曰阴
 道畏盈孚志贵一中孚所以为中孚者三四也四处
 近君之位以盈为戒月几望则不至于盈不三之比
 而唯五之承马匹亡象○沈守约曰巽阴之长四巽
 之主阴之盛也○赵复斋曰阴虚资阳月受日光也
 既望则缺几望则盛○胡双湖曰自二至四互震马
 象○王秋山曰四中虚五中实以此之虚受彼之实
 如月受日之明而相望曰几者犹有未盈○何玄子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050-0369b.png
 曰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兑西震东下卦兑中爻震
 日月相望象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象传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胡安定曰居尊位而中正是有至诚至信之心发于
 内而交于下以挛天下之心上下内外皆以诚信相
 通何咎之有○本义刚健中正中孚之实而居尊位
 为孚之主下应九二与之同德○张紫岩曰五刚中
 为有孚互艮艮手艮止为挛二阴中虚群阳恊顺为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050-0369c.png
 挛如○赵复斋曰爻至此始称孚尽卦义也馀卦称
 孚者多泛言也此卦欲尽其义故诸爻吝之○李蒙
 斋曰九五中正居尊下无系应诚而不私尽中孚之
 道者也止称无咎者即圣人处无过之地也位正当
 者美其有天德而居天位○胡云峰曰九五合九二
 以成一体包二阴以成中孚其固结如此五二一心
 故也一则孚孚则化○王秋山曰五以巽顺中正为
 孚之主初上同德相亲三四柔顺相承九二刚中而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050-0369d.png
 应上下牵挛而归之是无一民一物之不孚何咎之
 有
  按中孚虽兼中虚中实二义究以实为感虚为应
  故中实乃中孚之本而二之实不如五之实九五
  所以为中孚之主而能尽卦义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象传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王辅嗣曰翰高飞也飞音者音飞而实不从也居卦
 之上处信之终信终则衰忠笃内丧华美外扬故曰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050-0370a.png
 翰音登于天○孔仲达曰虚声远闻也○程传阳性
 上进风体飞飏九居中孚之时处于最上孚于上进
 而不知止者也贞固于此而不知变凶可知矣夫子
 曰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固守而不通之谓也○张
 子将变而为小过也○本义鸡曰翰音巽之象居巽
 之极为登于天鸡非登天之物而欲登天信非所信
 而不知变亦犹是也○朱汉上曰鸡振其羽翮而后
 出于声翰音也○郑东谷曰信贵在中乃极乎上巽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050-0370b.png
 风也以阳居之盖以飞求显以鸣求应者实既丧矣
 何能久哉○沈守约曰鸡阳物而巽阴无力于飞鸣
 者也巽为风风行天上有声无形变而为坎阳陷于
 阴实不从也○李蒙斋曰上九刚在外而不中飞鸟
 之音宜下不宜上逆而不顺何可久也○吴草庐曰
 鸡知旦物之有信者○胡云峰曰五上天位九二鹤
 也而鸣于地之阴上九鸡也而鸣于天之高有是理
 乎○梁孟敬曰上九处中孚之极是以信而有声闻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050-0370c.png
 者也不中正而以有信闻其有信之名无信之实者
 鸡不能飞而音闻于天声闻过情贞固守此安得不
 凶
  按翰音作鸡本之戴记注疏止作鸟音似尤稳盖
  记非周以前书也
(艮下/震上)  中爻巽兑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
下大吉 彖传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050-0370d.png
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
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
逆而下顺也
 宋仲子曰二阳在内上下各阴有似飞鸟舒翮之象
 故曰飞鸟震为声飞而且鸣鸟去而音止故曰遗之
 音○王辅嗣曰施过于不顺凶莫大焉施过于顺过
 更变而为吉○孔仲达曰六五乘九四之刚六二承
 九三之阳上则乘刚而逆下则承阳而顺故曰不宜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050-0371a.png
 上宜下○胡安定曰飞鸟遗之音但闻其音不见其
 迹飞鸟翔空愈上则愈穷是上则逆也下附物则身
 安是下则顺也○程传时当过而过乃非过也时之
 宜也乃所谓正也小过之时自不可大事而卦才又
 不堪大事与时合也中刚外柔飞鸟之象中二画鸟
 腹上下二阴鸟翼鸟出于卵小过所以次中孚○张
 子时宜用过虽过正也过于自大其势必危过于自
 损可以获吉○郭白云曰凡刚非二五皆非得位小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050-0371b.png
 过之义可过于下不可过于上可过于柔不可过于
 刚故不及其君遇其臣所以为小过之无咎○朱汉
 上曰所以小过者时而已譬之寒或过于阴暑或过
 于阳冬裘夏葛无非正也过而不失其正则吉柔得
 中也作大事非刚得位得中不能济失位则无所用
 其刚不中则过乎刚是以小过之时不可作大事也
 ○王童溪曰鸟飞决起遗音不能上彻不宜上也音
 遗于下下所共闻宜下也○吴草庐曰飞鸟遗之音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050-0371c.png
 以下象占为阳刚君子谋也阴强阳弱君子上则进
 为阴所忌易以取祸下则退就卑处可以全身大者
 阳也小过之时勇退而不进如鸟音之下而不上则
 大者可吉此君子不得志之时转凶为吉之道也○
 梁孟敬曰阴虽过阳然阳在于内阴皆顺之故可以
 亨以阴过阳必利于正不正则不能亨阴之正者以
 顺为正也○俞石涧曰中孚肖离离有飞鸟象变为
 小过则肖坎见坎不见离则离之飞鸟已过但闻其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050-0371d.png
 遗音也阴本在下之物唯宜居下若居上则僭为卦
 震上艮下唯可过于止不可过于动故曰不宜上宜
 下
初六飞鸟以凶 象传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王辅嗣曰小过上逆下顺应在上卦进而之逆无所
 错足飞鸟之凶○朱汉上曰初艮体不正柔而止不
 当过也有应在四为四所以如师能左右之曰以其
 过至甚如飞鸟迅速虽欲救止不可如何○项平甫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050-0372a.png
 曰初上二爻阴过而不中是以凶以象观之初上二
 爻皆当鸟翅之末初六在艮之下当止而反飞以飞
 致凶上六当震之极其飞已高动而成离则丽于网
 罟二五不言飞鸟者唯初上二爻动则成离离为飞
 鸟○耿希道曰大过至上乃凶小过在初已凶以应
 上而求进失宜下之义也○俞石涧曰以六居初不
 中不正之小人不安艮止之分而妄徼震动之举如
 小鸟高飞力尽必堕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050-0372b.png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传不
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何玄子曰三阳为父四阳为祖五阴而尊妣之象妣
 在祖上如周人祖后稷而以其母姜嫄为妣故诗云
 似续妣祖春秋传我所欲曰及不期而会曰遇二五
 虽非正应而同类相求越三而四以应于五是过其
 祖而遇其妣也然五虽德为妣而位则君三四居近
 君之位则皆臣也二未应五而先与近比之三四遇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050-0372c.png
 故又有不及其君遇其臣之象二有承阳之美而无
 害阳之心故无咎○合订五在三四之上二往应五
 则必越三四而上之矣六二柔顺中正不肯躁进故
 宁比三而不应五所以然者以阴阳言六二妇也六
 五妣也三四为祖二上越三四而应五是遇其妣而
 过其祖然以位言五君也三四近君大臣二小臣小
 臣不可过孚大臣分也臣不可过则君不可及矣故
 唯遇其臣以通于君而已不可过非二阳阻之二自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050-0372d.png
 安分而知其不可也汉之晁错贾谊闇于六二之义
 矣
  按此爻象义诸说不一均未为恊唯何玄子近之
  朱高安合订尤明确而于两象并列之故犹未疏
  解极畅愚玩象传独举不及其君乃知过其祖二
  语非正象也考易例有客主二象并举者孔子则
  独释主象以定爻义如夬之九三壮于頄客象也
  君子夬夬遇雨无咎主象也孔传故独释君子夬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050-0373a.png
  夬萃之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客象也往无咎主
  象也孔传故独释往无咎此爻柔得中而且正又
  艮止之中撰巽之下五又敌应故二有安于下之
  志而无上应之过此不及其君遇其臣为二之主
  象也上文二语乃客象因二五虽应而为两柔敌
  体而言也若曰过祖遇妣在妇妣之情可接祖孙
  之气可通犹可遇也然以位则君臣不可过此六
  二之所以不应五此六二之所以无咎也无咎不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050-0373b.png
  兼承过祖二句来易象难解处但据孔传自得的
  解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象传从或戕之凶何如

 项平甫曰三四二爻方为阴所过非能过人者也故
 皆曰弗过三在艮止之上当止而防之若恃其重刚
 而往从之则足取凶而已○赵复斋曰艮故能拒兑
 故说应不能终止○吴草庐曰防如捍水之防往从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050-0373c.png
 上六则或为所戕害○胡双湖曰朱子谓弗过遇之
 两字为一句愚谓弗过防之亦当两字为绝句阴过
 之时故二阳爻皆称弗过二阴在下有上进之势故
 当防○钱启新曰阴既过阳三之防之当如山之峙
 立而安固不摇方得免于戕害三苟弗防或以所应
 为从或以所比为从以失中之刚而从过极之阴其
 不为群阴之所害者几希三凶其从四戒其往小过
 之时利贞之道宜然○唐凝庵曰九三为艮成卦之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050-0373d.png
 爻若堤防然所以止下之不上者皆其力也苟以上
 之正应从则自失其止或以兑之毁折而戕害之凶
 立至矣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象传弗过
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陆君阳曰小者在上四能下之是以无咎以阳居阴
 故位不当斯得小过之心也若动而犯上失飞鸟之
 宜故往乃致危必在戒之而已勿用戒辞勿用所以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050-0374a.png
 深思远虑以保永久之贞○张子道非刚亢故无咎
 有应于下故曰弗过遇之○王介甫曰居阴而应下
 虽于卦为震不志于动以进者故无咎遇若孔子之
 遇阳货可遇不可往也○郭白云曰遇之下顺乎柔
 不以刚自居也位不当所谓刚失位而不中也○朱
 汉上曰盛衰相循无小人常过君子之理陆震曰小
 者之过终不可长也戒而慎之以俟其复○沈守约
 曰刚不当位岂免于咎下应于初不失其顺上承于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050-0374b.png
 五不犯于逆是以无咎阳居震始刚而动也变而为
 坤顺也卦变为谦不亢也是以弗过○张紫岩曰勿
 用静也如乾初九勿用永云贞贞不可须臾忘也○
 雷西仲曰以阳居阴在上卦之下而又下应于初则
 务下不务上者故无咎君子失位不能过小人而不
 遽绝之故曰遇敬戒洁身以防小人之患曰必戒危
 行言逊也自守其正久而不改以待天时之复故曰
 永贞小人终不可长君子永贞则终有以过之矣○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050-0374c.png
 俞石涧曰此爻皆以两字为句
  按此爻以失位之刚处阴过之时而体震始前有
  兑毁故往厉必戒传义勿用永贞为句作不可固
  守其常解考永贞之德易未有为不利者否困皆
  以贞而吉岂于小过而勿用之陆氏张氏说精矣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传密云
不雨已上也
 程传以阴柔居尊位虽欲过为岂能成功密云不能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0050-0374d.png
 成雨自西郊故也阴不能成雨○张子三止于下隐
 伏之象小过有飞鸟之象故因曰取彼在穴○朱汉
 上曰泽气上而为云兑阴盛也故为密云○沈守约
 曰泽动于上艮止于下不雨象阴居盛位不足当尊
 是以言公○徐进斋曰阴阳和则成雨皆阴无应不
 雨象○赵复斋曰阳微未达阴盛不下阴不主于阳
 而能利者未之有也○胡双湖曰小过全体似坎弓
 象互巽绳弋象○俞石涧曰在穴谓三四两阳爻在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0050-0375a.png
 二五两阴爻之问阴为我故以阳为彼○何玄子曰
 五阴在三四之上亦欲畜二阳而成雨然二阳终不
 为和三四陷在坎中坎为隐伏故称在穴雷动龙兴
 方能致雨三为乾之少男四为乾之长男皆有龙德
 与五非正应故公用弋以致之○姚承庵曰小过宜
 下不宜上阴至于五过甚矣居尊自亢泽不下究欲
 膏泽下于民必须求岩穴之士以为辅故戒之以求
 助抑之以下贤○合订阳不交通是以不能成雨为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0050-0375b.png
 五进一策曰公其弋取彼在穴谓三四无异岩穴之
 士
  按时虽小过阴必资阳弋取在穴自当指三四两
  阳穴者坎象五柔得中居尊可亨在于求阳不雨
  则不亨矣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象传弗遇过
之已亢也
 王辅嗣曰过至于亢将何所遇飞而不已将何所托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0050-0375c.png
 ○孔仲达曰鸟飞而无托必离缯缴○张子不宜上
 而上自取之灾○本义居动极之上处阴过之极过
 之已高而甚远者○沈守约曰变而为离动极炎上
 亢也离为鸟为网罟飞鸟离之象卦变为旅旅上为
 鸟焚其巢此为飞鸟离之凶○赵复斋曰二以柔遇
 中四以刚遇柔故皆无咎上六过中远阳无所遇者
 亢极而凶○王秋山曰三为正应乃当遇而弗遇二
 阳在下不当过而过之○俞石涧曰超乎六爻之上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0050-0375d.png
 故曰过之离与诗鸿则离之之离同
  总论
  按观小过彖爻之辞圣人教人处乱世之道曲而
  至矣二阳陷于四阴无可遁也刚皆失位非困之
  得中也处此者不宜上宜下非独位不宜上声名
  亦不宜上东汉诸君昧于此义以取党祸处小过
  者即在小过谨小慎微之谓也
(离下/坎上)  中爻坎离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0050-0376a.png
 吴草庐曰济者渡水已竟之名二物相资相成亦曰
 济○易外既济之象一日一月日下而月上以成其
 交所谓日月相推而明生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传既济亨小者亨也利
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

 王辅嗣曰初吉终乱不为自乱由止故乱○孔仲达
 曰人皆不能居安思危慎终如始故戒以今日既济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0050-0376b.png
 之初虽皆获吉若不进德修业至于终极则危乱及
 之 彖曰既济亨小小者亨也脱一小字○陆君阳
 曰初以阴阳交故吉终则水火不同性故凶○侯行
 果
曰刚得正柔得中故初吉正则有终极济有怠止
 止则穷乱○鲜于侁曰终止则乱者返本之谓水返
 而终于润下火返而终于炎上○程传既济天下万
 事已济之时○张子通其变然后可久故止则乱○
 郭白云曰易六爻有应者八卦皆应皆得位在六十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0050-0376c.png
 四卦之中独此一卦而已是知既济者必有应必得
 其位然后可○李隆山曰既济则亨矣而亨在于小
 何也易以阴柔为小离之一阴在中也坎一阳在上
 与之相应小者得大者之应而亨也况三阴皆出三
 阳之上则是三者皆在上而亨也三阳下之阴阳相
 交而为既济犹泰之阴上阳下而相交也其所以致
 亨者非独两两相应以居位各正也○蔡进斋曰六
 爻独二有亨道故曰亨小初吉二也离明在内也终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0050-0376d.png
 乱上也既济终为未济矣又坎难在外象○赵复斋
 曰泰乾坤全体交既济阴阳杂以交阴阳错居阳皆
 交于阴至矣 阳下济阴故初吉阴上乘阳故终乱
 咸之不能为恒久矣六二居中柔未盛上承上六亢
 阴盛无承吉凶之辨○冯厚斋曰六爻各当其位天
 下定矣所谓利贞者此也然定而无复有事则定者
 乃乱之源也○邱行可曰人处多事则戒心生戒则
 畏而不敢肆治所由兆处无事则止心生止则怠而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0050-0377a.png
 不复进乱所从起○项平甫曰既济以六二为主爻
 未济以六五为主爻故二彖皆曰柔得中以柔为主
 柔为小故称小焉谓小大皆亨者误○张紫岩曰精
 神交感君臣之德俱明为既济离位在下互体又离
 易险为明何事不济阴以阳亨曰亨小君用刚臣用
 柔一卦中刚柔各得其叙既济之利在是二五正体
 互有明德故吉终或止之明者息矣上六柔失厥中
 柔道以穷○郑东谷曰既济之时唯静而不扰者为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0050-0377b.png
 能守之下体柔得中守之以静是初吉然静不可止
 也止则蠹弊生而终乱矣离柔中也坎刚陷也始则
 守以柔中之德终则刚陷于中其才如是○赵汴水
 曰小之致亨者火性炎上即以炎上为用也离在下
 实司郁蒸发达之权凡交济之用皆由于离离主阴
 小也及其终也君止于安臣止于佞上止于自奉下
 止于无告保济之道穷○胡双湖曰既济阴阳各归
 其宗易于伏而不动履其运者若一切止而不为则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0050-0377c.png
 乱矣○俞石涧曰孔子恐人以为亨之小特加者字
 明六二之亨也○何玄子曰自二至四互坎二为涉
 险之始兢惕意多故吉上处坎终狃其既济乱自此
 萌○唐凝庵曰天下之治全在于明上六正离互离
 俱所不及全以柔闇用事止而不流复成其险明所
 不及济道以穷
  按勘乱之才非阳刚不可守成之主唯柔中为贵
  既济者守成之时也然柔不利远亨者小止者亦
卷十六 第 41b 页 WYG0050-0377d.png
  小中不中之分耳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传曳其轮义无咎也
 程传以阳居下上应于四又火体其进锐也时既济
 矣进不已则及于咎故曳其轮使不进濡其尾则不
 济既济之初能止其进则无咎○本义轮在下尾在
 后初象曳轮则车不前濡尾则狐不济谨戒如是无
 咎之道 语录非不欲济欲济而不敢轻济也○沈
 守约曰变而为艮止其行也卦变为蹇蹇于行也兽
卷十六 第 42a 页 WYG0050-0378a.png
 之涉水必揭其尾濡其尾蹇于济也○郑亨仲曰坎
 为轮初在坎后曳之也○蔡进斋曰狐有濡尾象亦
 坎也○熊梅边曰虽当既济之初速于求进则复入
 于坎险故曳轮而无咎○唐凝庵曰初有离之明能
 受水之济皆知进止之义曳二之轮濡已之尾以明
 其不进则必图所以永其济者而后进矣于既济之
 义为无咎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传七日得以中道也
卷十六 第 42b 页 WYG0050-0378b.png
 王子邕曰体柔应五履顺承刚妇之义也离为妇坎
 为盗丧其茀邻于盗也勿逐自得履中道也二五相
 应故七日得○程传以文明中正之德应九五阳刚
 中正之君宜得行其志然五居尊位时已既济无复
 进而有为在下贤才岂有求用之志自古既济而能
 用人者鲜矣刚中反为中满坎离乃相为戾茀妇人
 出门以自蔽者丧其茀则不可行然中正之道无终
 废之理不得行于今必行于异时逐则失其素守勿
卷十六 第 43a 页 WYG0050-0378c.png
 逐自守卦有六位七则变矣○冯厚斋曰诗翟茀谓
 以翟为蔽车之饰○李隆山曰离为雉为文明有翟
 茀之象○胡云峰曰丧特失其在外者逐则失其在
 我者矣○郝京山曰六二离主为中女妇象上应九
 五为坎坎为盗为舆丧其车茀象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传三年克
之惫也
 干令升曰高宗中兴之君鬼北方国离为戈兵故称
卷十六 第 43b 页 WYG0050-0378d.png
 伐坎当北方故称鬼○侯行果曰上六闇极九三征
 之○张子上六险而应此处卦之未济以终乱者也
 故以比鬼方九三以阳居阳文明而正故用师虽久
 困而必克○吕蓝田曰九三备文明之德宜伐闇者
 也高宗有九三之德然后可以伐鬼方犹至三年惫
 而后克是以明伐闇不可易也○本义当既济之时
 以刚居刚高宗伐鬼方象久而后克戒占者不可轻
 动○徐进斋曰尽坎三爻而成既济三年克之象九
卷十六 第 44a 页 WYG0050-0379a.png
 三当既济之中以刚居刚欲兼举内外之治故有此
 象○杨诚斋曰未济求济者宁既济求过于济者倾
 九三当既治之世挟重刚之资居炎上之极有求过
 于济之心贤君伐远夷宜易而难宜速而久而况其
 馀乎○沈守约曰中兴之业既就远方之伐既成远
 近济矣而使小人预其间贪功逞欲必以乱终不可
 不戒离变为震离为戈兵震为威武克伐象卦变为
 屯屯利盘桓三年克之象○郑东谷曰三处欲变之
卷十六 第 44b 页 WYG0050-0379b.png
 位刚阳过于有为视在内之事已济必欲用刚以求
 功于外故为之戒无事之世舍内治而幸边功者皆
 小人倡之也故曰勿用○胡双湖曰鬼方唐帝纪注
 夏曰獯鬻商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魏曰突厥
 ○龙观复曰小雅覃及鬼方通言夷方此卦下离故
 伐言于三后卦上离故伐言于四其象明甚○郝京
 山曰九三离坎之交水火相射克伐象进遇重险蹇
 蹇终济三年克之象○潘去华曰盖盛世勤民之难
卷十六 第 45a 页 WYG0050-0379c.png
 也小人居盛不虞其衰成功不虑其难故戒以勿用
 九三离日将昃刚得正而位不中圣人唯恐其失之
 躁动也致警深矣○高忠宪曰人但知盛时物力之
 甚裕不知盛时举事之易惫故以高宗伐鬼方犹克
 之于三年小人勿用当严之于明盛也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传终日戒有所疑也
 陆君阳曰繻亦作襦饰之盛袽衣之敝六四得位于
 外名之美也险而乘刚行可疑也犹盛饰而衣有敝
卷十六 第 45b 页 WYG0050-0379d.png
 袽行有所疑而终不为累者以终日之戒善补其过
 故圣人许之○石守道曰大臣之位当既济之时则
 思未济言美服而敝如当既济则亦有未济大臣忧
 国故终日防慎而戒疑其有弊○郭白云曰既济思
 患预防而六四又为多惧之地近君居险是以有繻
 有衣袽之戒袽敝衣说文谓繻为缯采盖谓勿以新
 缯而忘敝袽亦犹勿以既济而遂忘未济之难也有
 所疑者虽未有患以多惧而预防之也○蔡进斋曰
卷十六 第 46a 页 WYG0050-0380a.png
 既济适中时且变矣故言繻虽美必至于有袽事虽
 济必至于未济必须终日戒慎则不至于终乱○赵
 复斋曰六四坎离杂故疑○林黄中曰说者谓败絮
 可以塞漏舟愚谓不然漏舟而待败絮非防患之道
 离为日三爻皆离终日象坎为忧戒惧象○吴草庐
 曰四为日将昃之时将昃则渐终○唐凝庵曰四当
 离终坎初虽有互离之文明而坎险已隐伏于中矣
 故曰繻有衣袽夫以䌽缯为衣人见其外之文明岂
卷十六 第 46b 页 WYG0050-0380b.png
 知其中藏敝絮乎坎本有疑又互离互坎其疑可知
 稍有不戒水便灭火焉得不戒○郝京山曰外繻而
 内袽乱伏于治坎隐之象○来矣鲜曰四变中爻为
 乾衣之象又成兑为毁折敝衣之象
  按王辅嗣以繻为濡以袽为塞舟之渗漏林氏驳
  之当矣繻袽二象诸儒或以先后言或以表里言
  虽小异可参看要于戒义警切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 象传东
卷十六 第 47a 页 WYG0050-0380c.png
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王辅嗣曰牛祭之盛礿祭之薄祭祀莫盛修德黍稷
 非馨明德惟馨是以东邻杀牛不如西邻礿祭在于
 合时不在于丰也○崔氏憬曰五坎为月月出西方
 西邻之象应二在离日出东方东邻之象也离又为
 牛坎水克离火杀牛之象○鲜于侁曰东六二西九
 五杀牛用顺之道礿祭诚笃之理二居文明之中厚
 礼薄信虽用柔顺岂若荐诚○苏子瞻曰祭未有杀
卷十六 第 47b 页 WYG0050-0380d.png
 牛者礿时祭国之常事小人以为常事不足以致福
 故非时杀牛而求之不和时祭之福不求而大也既
 济之主在安常守法而已求功名于法度之外则易
 之所谓杀牛也○赵汴水曰牛为盛祭离言畜牝牛
 礿为杀礼犹坎言樽酒簋贰既济之时离主用坎困
 离而为用者也故其祭也东盛而西菲礼盛者诚或
 衰礼薄者诚必一以诚交神神实福之萃之大牲损
 之二簋各因其时○胡双湖曰程传东邻谓五西邻
卷十六 第 48a 页 WYG0050-0381a.png
 谓二本义从之横渠又谓东邻上六西邻六四愚谓
 东邻指离六二西邻指坎九五五以二为东邻二亦
 以五为西邻也坎为幽阴多说祭祀坎水又有礿薄
 之象实受其福九五阳爻为实也○唐凝庵曰既济
 之功虽盛于二之明享既济之福乃在于五之时盖
 五之得位即得时也吉大来五以阳大能来之也○
 郝京山曰丰不如俭言二不言五惧以获福既济忧
 不济斯为识时○高忠宪曰此爻说者皆以五不如
卷十六 第 48b 页 WYG0050-0381b.png
 二故于东西之解穿凿弥甚不知实受其福只说本
 爻味象辞自见盖既济已过时只宜守俭自受其福
 不似初吉之时可为杀牛之祭也
上六濡其首厉 象传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王辅嗣曰处既济之极之于未济则首先犯焉过进
 不已则遇于难濡其首也将没不久危莫先焉○薛
 氏温其曰濡其尾者有后顾之义濡其首者不虑前
 也恃以为济遂至陷没历险而不虞后患既济终乱
卷十六 第 49a 页 WYG0050-0381c.png
 其义见矣○冯厚斋曰首在前尾在后则既未济之
 六爻象皆横观也皆有坎水故首尾皆濡凡事之欲
 济者身在其外乃可济首尾皆濡则身在其中矣
 既济险在前未济乃出乎险者而卦义相反盖以水
 火相济不相济为象也然险终在前故既济终厉终
 出于险故未济终孚○沈守约曰爻变为巽巽入也
 上极而入于险濡首象○项平甫曰上六居济之终
 而复陷于险如病愈之后而复遇病其能久乎○王
卷十六 第 49b 页 WYG0050-0381d.png
 秋山曰不言凶而言厉者欲人知危惧而速改则济
 犹可保也○俞石涧曰上六已出坎水之上下应九
 三则又没入于坎岂不危厉
䷿(坎下/离上)  中爻离坎
 程传易者变易而不穷也未济则未穷也未穷则生
 生之义○赵复斋曰阳皆在上阴皆在下情未济阴
 阳皆不当位义未济○胡云峰曰上经首乾坤乾坤
 之后六卦皆主坎之一阳下经终既未济济因坎水
卷十六 第 50a 页 WYG0050-0382a.png
 取义而亨又皆主离之一阴天地终始皆水火相为
 用也易不终既济而终未济易不可穷也未济非不
 济也未焉尔水火不交而坎男下离女上男女之交
 也况既济下离互坎上坎互离既济之中互未济未
 济下坎互离上离互坎未济之中互既济非唯见时
 变之相为反覆而水火互藏其宅复于是见之○易
 外交为易之用不交为易之体体恒而用不恒易之
 道尚恒故易字日上月下有未济象未济者恒也
卷十六 第 50b 页 WYG0050-0382b.png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传未济亨柔得
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
不当位刚柔应也
 孔仲达曰未济者未能济渡之名六五以柔居中下
 应九二纳刚自辅故于未济之时终得亨通○本义
 未济事未成之时水火不交不相为用卦之六爻皆
 失其位故为未济汔几也几济而濡尾犹未济也何
 所利哉 语录未济取狐为象上象首下象尾 未
卷十六 第 51a 页 WYG0050-0382c.png
 济未出中不是说九二一爻是合一卦之体皆未出
 乎坎险所以为未济不续终是首济而尾濡不能济
 不相接续故曰不续终也狐尾大濡则不能济○郭
 白云曰既济曰亨未济亦曰亨者既济之亨已然之
 亨未济之亨将然之亨未济之濡其尾以小狐几济
 而濡尾也○沈守约曰离阴卦五阴爻力不足是以
 不续终○李隆山曰坎为穴为隐伏物之穴居隐伏
 往来水间者狐也○项平甫曰既济未济皆以柔为
卷十六 第 51b 页 WYG0050-0382d.png
 主既济自六二而达于上六则济之事已终故为既
 济未济自初六而至于六五几于济矣而未能出中
 以至于上则其事犹未终也故为未济故曰未济亨
 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
 终也其曰虽不当位虽六爻皆不当位义但取五而
 已濡其尾即是不能全济之象无攸利之后复言刚
 柔应者覆解上文亨字也虽无攸利用其柔中以与
 刚应自有致亨之理○吴草庐曰三四五互坎为狐
卷十六 第 52a 页 WYG0050-0383a.png
 刚大柔小以六五阴柔故曰小狐汔几也几及于上
 也井卦之水在九五井口之中未出上六井口之外
 则曰汔至未济之狐在六五坎水之中未登上九水
 外之岸故曰汔济盖六五狐之前体若至上九则为
 出水登岸矣尾在前水之内后水之问故濡○俞石
 涧曰济之名由坎而得既济坎在上而难在五亨之
 者二故既济之亨主二未济坎在下而难在二亨之
 者五故未济之亨主五狐之渡水其尾必揭用力尽
卷十六 第 52b 页 WYG0050-0383b.png
 在尾今小狐汔济而濡尾弱而不能用力又安能济
 ○何玄子曰当五之位已涉二坎故曰汔济然未克
 济者以上九障其前也中即柔得中之中既未出中
 则始虽连续以涉而未能与前相继续而成其终矣
 然刚柔皆应阴得阳以为助未济者终于必济故亨
 ○郭鹏海曰既未济均以柔得中则敬慎胜也既济
 之乱以终止未济之无攸利以不续终则克终难也
 既曰柔得中而又有不续终之戒可见济事无可轻
卷十六 第 53a 页 WYG0050-0383c.png
 忽之时既曰不当位又著刚柔之应可见得人无不
 可济之事
  按狐或以为九二非也朱子以全卦未出险为未
  济者得之彖主一卦之象故狐在五得中而未出
  中语自一串而反覆言之初爻之濡其尾则自主
  本爻言之不必与彖同也或以初九爻象遂谓彖
  之小狐主初而言则与彖传未出中句不合亦不
  可从小狐之汔济未济以阴柔力弱以致濡尾程
卷十六 第 53b 页 WYG0050-0383d.png
  传以为勇于济者似无其象
初六濡其尾吝 象传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王辅嗣曰处未济之初最居险下不可以济者也而
 欲之其应进则溺身未济之始始于既济之上六也
 濡其首犹不反至于濡尾然以阴居下困则能反故
 不曰凶○程传以阴柔处险而应四处险则不安应
 四则志行于上然已极阴柔四非中正不能援之濡
 尾则不能济不度其力而进终不能济为可羞吝○
卷十六 第 54a 页 WYG0050-0384a.png
 朱汉上曰卦后为尾坎水濡之○徐进斋曰既济初
 濡其尾无咎者才刚离体离明则知缓急之宜而不
 急济虽濡尾亦终济未济初濡其尾吝者才柔坎体
 坎陷则冒险以进而急于求济至濡尾而不能济○
 李氏光曰志欲有为而才不足虽履危涉难奋不顾
 身为可吝○雷西仲曰知始之欲济而不知终之不
 能续故曰亦不知极也极者终穷之谓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传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卷十六 第 54b 页 WYG0050-0384b.png
 干令升曰坎为轮离为牛牛曳轮上以承五命○孔
 仲达曰居未济时处险难内体刚中之质以应于五
 五体阴柔委任于二令其济难者也经纶屯蹇任重
 忧深曳其轮者言其劳也靖难在正然后得吉位虽
 不正以其居中故能行正○代仲颜曰负荷重任若
 车重行迟施曳其轮用正治难而得其吉○吕蓝田
 曰刚中而应志在出险虽曳轮于险中犹行之不止
 ○郭白云曰曳其轮将以有行也六五柔中必得九
卷十六 第 55a 页 WYG0050-0384c.png
 二刚中之臣相与为应乃可有济曳轮用力甚艰而
 后有济也○熊与可曰坎轮离牛既济坎在外初与
 四应故离自内曳之欲其止未济坎在内五与二应
 故离自外曳之欲其出于险○王秋山曰曳其轮竭
 力为上以求济也阳刚居大臣之位受六五孚信之
 知乘其中正之车牵曳其轮而进虽未济保其必济
  按未济之亨在刚柔之应而尤主于二之刚中为
  应求济之时任济之责岂容止而不进况坎险非
卷十六 第 55b 页 WYG0050-0384d.png
  可安之所不进何待孔子谓其行正非谓其守正
  也传义之说窃所未安九二刚中居柔非重刚躁
  进之比拯主之难何嫌于进其与既济初爻辞同
  而义异熊说精矣盖既济初九之轮在前未济九
  二则适当轮位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传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本义阴柔不中正居未济之时以征则凶然以柔乘
 刚将出乎坎有利涉之象或疑利上当有不字○刘
卷十六 第 56a 页 WYG0050-0385a.png
 寿翁曰六三居险之极未能出险而阴柔失位才不
 足以济又求进焉凶可知矣乌能涉大难乎既曰征
 凶又曰利涉文义相背本义疑利字上有不字为得
 之○赵汴水曰居未济之终过此则近于济矣故特
 表以卦名○胡双湖曰自三至五又互坎大川象○
 胡云峰曰未济之时唯刚乃克有济六三阴柔不中
 正故明言未济征凶○龙麟洲曰涉大川坎象三居
 水火之交故征进则凶下坎虽终撰坎继之故又不
卷十六 第 56b 页 WYG0050-0385b.png
 利涉
  按此爻从朱子后说为直截观孔传祗释征凶可
  见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传
贞吉悔亡志行也
 程传九四阳刚居大臣之位上有虚中明顺之主又
 已出于险未济已过中有可济之道九而居四故戒
 以贞固则吉而悔亡震动之极也力勤而远伐三年
卷十六 第 57a 页 WYG0050-0385c.png
 然后成功济天下之道当贞固如是○吕蓝田曰离
 体有文明之德利伐幽闇故皆曰伐鬼方斯爻刚德
 不盛故必贞吉悔亡然后可以行其志不曰克之而
 曰有赏既济九三强刚之质尚力以取胜斯爻不纯
 以武不战而服也○本义以不贞之资欲勉而贞非
 极其阳刚用力之久不能○郑亨仲曰四动成震故
 以威震为义○沈守约曰既济之惫明衰也未济之
 赏明进也○冯厚斋曰鬼方初六也有赏六五大君
卷十六 第 57b 页 WYG0050-0385d.png
 也大国本爻之位阳为大位为国○项平甫曰未济
 之时所喜在刚九四所居者柔比九三为有悔必贞
 以胜之然后能任其事而无悔曰贞吉又加震字亦
 勉之之辞曰志行言其志必行而不屈然后得吉而
 无悔○张紫岩曰三年克之而后行赏缓而图之欲
 全其生也周公东征用此矣离南方万物亨嘉之时
 为赏历坎三爻以应初为三年○郑东谷曰既济初
 吉终乱未济初乱终吉以卦体言既济则出明而之
卷十六 第 58a 页 WYG0050-0386a.png
 险未济则出险而之明以卦义言济于始必乱于终
 乱于始必济于终天道物理然也作易者于既济之
 三以伐鬼方为戒于未济之四以伐鬼方为功既济
 欲其安于济三妄动以求功必入于险故戒未济欲
 其济难四动而求功能出于险故美之○陈隆山曰
 既济之三未济之四二爻正当济难之地故象讨伐
 但既济言高宗未济则受命出征者耳○雷西仲曰
 先言贞吉悔亡后言伐鬼方者先自治而后治人也
卷十六 第 58b 页 WYG0050-0386b.png
 ○李蒙斋曰既济之世利用静未济之世利用动○
 胡云峰曰九四以刚居柔故曰震用震惧也临事而
 惧未济者必济○梁孟敬曰既济之时其兵贪兵也
 故三年则惫未济之时其兵义兵也故三年则有赏
  按既济坎险在外九三之伐为徼功于外故为戒
  未济坎险在内九四之伐为靖难于内故有赏四
  变中爻为震故曰震用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传君子之光其
卷十六 第 59a 页 WYG0050-0386c.png
晖吉也
 本义以六居五亦非正也然文明之主居中应刚虚
 心以求下之助故得贞而吉且无悔又有光辉之盛
 信实而不妄吉而又吉也 晖者光之散也○郭白
 云曰有孚虚中也故能尊贤而容众上言贞吉始之
 吉也下言有孚吉终之吉也此所谓能续终者也文
 王徽柔懿恭所谓柔中也光于四方显于西土君子
 之光也○王童溪曰六五体柔居中谦光下逮而人
卷十六 第 59b 页 WYG0050-0386d.png
 信之近而九四远而九二所以济者有其人而享成
 功者在乎我离明之德不显而自光由中之孚不言
 而自信○张紫岩曰未济阴阳失位君用柔臣用刚
 圣人于九二九四六五爻辞皆曰贞吉谓不贞则失
 君臣之常不可与有济也二以曳其轮为贞四以伐
 鬼方为贞五虚心以孚于二刚为贞○吴草庐曰离
 日在天下照地上光被于九二光及九二而晖在六
 五也○郝京山曰有孚二五交映而吉也大明居中
卷十六 第 60a 页 WYG0050-0387a.png
 二五相得坎承离明离资坎润晖映发越清通而不
 可掩○沈克斋曰五唯以阴虚而有丽阳之光则亦
 有三阳之孚孚在内则光有本光愈盛则孚愈充昭
 著之文明莫非盛德之发越始以五之孚孚于三阳
 终以三阳之光尽合为五之光故吉而又吉○易外
 未济之五日中天之时周礼十煇注谓日旁之光气
 也晖古文作□中点象日之精外象日之光迸四射
 太阳盛实所致 观彖由未济而济则光辉倍盛雷
卷十六 第 60b 页 WYG0050-0387b.png
 雨之后而见青天其辉光必倍于常时凡人之出于
 磨厉与国家之兴于忧危理皆如此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传饮酒
濡首亦不知节也
 朱汉上曰上孚于三坎为酒○项平甫曰既济之终
 有乱之理故上六以濡首为时事之危未济之终有
 济之理故上九以濡首为人事之失济以孚为美然
 所以用此孚者不可忽也六三以坎从离饮酒象上
卷十六 第 61a 页 WYG0050-0387c.png
 九自离入坎首反向下而入于酒濡首象我饮彼则
 彼可以出险而成既济之功彼濡我则并我而入于
 险矣天下将济岂可有失失则败矣○王童溪曰易
 三百八十四爻而成书其半阴也半阳也然易为君
 子谋故以乾之初九始马而未济之上九终焉贵阳
 道也于乾初则戒以勿用于未济上九则戒以濡首
 始终为君子谋也○赵复斋曰出险故孚于饮酒不
 节故失也○邱行可曰内三爻坎险也皆未济之事
卷十六 第 61b 页 WYG0050-0387d.png
 外三爻离明也则未济为既济矣○李蒙斋曰未济
 之终甫及既济而复以濡首戒之惧以终始其要无
 咎此之谓易之道○吴草庐曰失是者失其是也○
 胡云峰曰既济三阳皆得位未济皆失位然既济之
 五反不若未济之上者以时而言未济不若既济之
 初既济不若未济之终○王秋山曰未济终则变而
 济消息之理然也况四有受赏之功至五吉而又吉
 是变未济为既济矣上九风涛既息舟楫达岸之时
卷十六 第 62a 页 WYG0050-0388a.png
 又以刚明处之宜乎上下有孚信其已济欢然交欣
 以乐其乐也然过于乐而濡首则先信其已济者皆
 非所信也失是者非也夫子曰亦者谓亦如既济之
 上六溺宴安而不知节也易象传亦字多若此○华
 霞峰曰不知节道理至当处有天然之节合乎节则
 是过此便不是初知极上知节总成其是
  按易象皆寓象也一坎耳变水而为酒是化险为
  夷易危为安之象上孚于三三坎体故曰孚于饮
卷十六 第 62b 页 WYG0050-0388b.png
  酒也认定饮酒宴乐者泥矣然酒即水也可以溺
  人故又曰饮酒濡首只是溺于安乐意非沈湎也
  总论
 李西溪曰上篇首乾坤终坎离下篇首咸恒终既未
 济亦坎离也上篇首天地阴阳之正也故以水火之
 正终焉下篇首夫妇阴阳之交也故以水火之交终
 焉○吴敬斋曰易之为义不易也交易也变易也乾
 坤之纯不易者也既济未济交易变易者也以是始
卷十六 第 63a 页 WYG0050-0388c.png
 终易之大义
 
 
 
 
 
 
 
卷十六 第 63b 页 WYG0050-0388d.png
 
 
 
 
 
 
 
 周易孔义集说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