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050-032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孔义集说卷十五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下经
(离下/震上)  中爻巽兑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传丰大也明以动故丰
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
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050-0327d.png
 孔仲达曰动而不明未能光大资明以动乃能致丰
 故曰明以动故丰○程传丰为盛大其义自亨明动
 相资而成丰大也王者有四海之广兆民之众极天
 下之大故唯王者能致之所有既大其保之治之之
 道亦当大也故尚大○张子宜日中不宜过中○本
 义盛极当衰有忧道焉圣人以为徒忧无益但能守
 常不至于过盛则可矣故戒以勿忧宜日中日中则
 昃又发明卦辞外意言不可过中也○郭白云曰日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050-0328a.png
 过中则昃丰过盛则忧一道也宜如日之方中用中
 道以持满则可无忧日未中则不及既中则过惟日
 中无偏照○朱汉上曰离日震动日动于下升于东
 方万物咸睹宜照天下也○王童溪曰何谓所尚之
 大明以动是也非明无以照非动无以行所以致是
 丰者此道能尽此道者惟王致丰之王者六五也六
 五以柔尊居震体有震惧惊忧之象故戒之以勿忧
 离日在下日未中之象未中则照有所不周故勉之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050-0328b.png
 以宜日中然致丰易保丰难故圣人于此又因日中
 之一辞而别演其义○项平甫曰有大则患失其大
 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此古今之至情也圣人曰是
 不必忧昭吾明德如日之中照临下土岂有阴慝敢
 干然日月有昃食之虞天地有盈虚之变人不免于
 死生鬼神不免于聚散则丰岂吾所能常有又岂忧
 虑之所能如何哉此圣人极言勿忧之理因以足日
 中之义使知中者人之所当勉而昃亦非人之所能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050-0328c.png
 为也 丰卦皆以明为主故下三爻皆明而无咎上
 三爻皆暗以求明为吉不能求为凶此所以宜日中
 也○沈守约曰丰六月卦雷奋而亨火盛而炽之时
 雷电交作云行雨施百谷皆丰故为丰帝出乎震相
 见乎离人君向明而治以成丰亨盛大之治人主之
 象非人臣之所当是以王假之尚大也而爻以幽暗
 不明为象者盖以体言之雷动于上电照于下风雨
 晦冥之时也以爻言之初九之阳二阴乘之三四之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050-0328d.png
 阳五上重阴覆之阴掩阳之象以理言之时丰盛则
 芽蘖生焉是以戒其过○毛伯玉曰丰大也亦盈也
 惟有道者明德若不足未尝中故不昃未尝盈故不
 食日新则为大反是则为盈知日中之宜则知日昃
 之可戒○胡云峰曰日在下雷在上是正昼昏暗雷
 电大作之时故不取日象而彖曰宜日中宜照天下
 丰似明夷 盈虚消息惟剥与丰言之剥则君子之
 道已消而虚故有息之机丰则天下之势已息而盈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050-0329a.png
 故有消之机天地鬼神乾卦后惟谦与丰言之谦则
 有虚可以持盈丰则自盈必至于虚○何玄子曰丰
 有忧道焉而曰勿忧盖于此有道焉致丰之本即保
 丰之道离明主之而震动将之也
  按王假之程传与彖传文义合宜日中句彖辞意
  因未中而曰宜孔传虑其昃以常保其中为宜各
  有攸取也月盈则食食亏也非月食日食之食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传虽旬无咎过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050-0329b.png
旬灾也
 孔仲达曰丰者文明以动尚乎光大者也初配在四
 以阳适阳以明之动能相光大○苏子瞻曰凡人智
 生于忧患而愚生于安佚丰之患常在于闇故爻皆
 以明闇为吉凶初二三皆离而有明德者四五上则
 丰而闇者离火也日也以下升上其性也以明发闇
 其德也故三离皆上适于震初九适四其配也○刘
 长民曰旬数之极犹日之中无咎者谓初未至中犹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050-0329c.png
 可进也若进而过中则灾故云过旬灾也爻辞不言
 丰者谓初未至丰往有尚言其进至于丰也○程传
 明动相须犹形影相资如表里初九明之初九四动
 之初位则相应用则相资故初谓四为配主配虽匹
 称然就之者也如配天以配君子往而相从则能成
 其丰○吕蓝田曰十日谓之旬旬盈数两阳合而成
 大虽盈无咎过盈则溢○项平甫曰初以四为配四
 以初为夷上下异辞也自下并上曰配○钱启新曰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050-0329d.png
 一月三旬初二象上旬十日旬亦盈数故言虽以示
 不可过之意丰初乃日升月恒之时上弦至望不满
 旬日日仅有半日之升馀皆昃时月不满旬日之恒
 馀皆食时丰而过旬无不是灾日世上福只享三分
 便已当虞其过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象传
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程传明动相资乃能成丰二为明主又得中正而五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050-0330a.png
 居应地阴柔不正非能动者独明不能成丰则丧其
 明而为昏暗 有孚发若谓以己之孚信感发上之
 心志也○郭白云曰天下之理明则无疑闇则疑六
 二用明投闇往得疑疾乃其宜也○朱汉上曰震巽
 为草二在草中有周匝掩蔽之意巽为不果六五阴
 失位疾也○张紫岩曰震苍筤竹萑苇为蔀离中
 虚为孚为信○王童溪曰无应而不动有明而无用
 故体柔居阴以自蔽晦丰其蔀象蔀草莽阴蔽之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050-0330b.png
 地当明盛之时应六五昏暗之君故曰日中见斗斗
 居中而主运平六五象○王秋山曰六爻唯初九应
 震之初六五应离之中故明馀则当雷收电息之时
 故暗二虚中故有孚五亦虚中故可发此六二之吉
 也○胡双湖曰离外有互兑为泽有浴咸池象前有
 震木有拂若木象皆非中天之日乃出东方之日也
 日中皆离象目亦取离目斗皆取五○钱启新曰二
 与三四成巽巽为阴木为高为长所大者不过如蔀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050-0330c.png
 草之蓊蘙然丰其蔀象○来矣鲜曰蔀草名○何
 玄子曰斗为帝车运乎天中五以柔暗居尊二仰承
 之为日中见斗
  按诸爻日中犹言昼日也非中天之中电闪则雷
  击雷迅则电赫二者本相应卦义在明以动贵用
  离明以发震志而二居臣位上虽暗君而属震体
  犹有可发之志如电闪则雷自奋非若明夷之暗
  晦故彖传独释有孚句以明其吉正与六五之来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050-0330d.png
  章相应若非语辞谓五也能发若则始虽有疑而
  终必相孚在积其明诚而已明夷之六二犹以用
  拯马壮为吉况在丰时犹明盛之世耶于此可识
  臣道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象传丰其沛
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程传三居明体之上阳刚得正应上阴柔震终则止
 不能动者也无上之应不能成丰沫星之微小见沫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050-0331a.png
 闇之甚也右肱人所用贤才无可赖之主如折其右
 肱○吕蓝田曰以阳居阳其明宜广而应于上六一
 阴蔽之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日中盛明不免障蔽○
 朱汉上曰上六闇极不可用之以有为从之必罹其
 咎故自折其右肱示终不可用则无咎○张紫岩曰
 微子去箕子为之奴折右肱义也○王童溪曰沫作
 昧斗后小星五有斗象上居五后则沫居斗后也三
 有才而上无足赖则丰大之功何恃而可成右肱既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050-0331b.png
 折胜大事者无其具矣○沈守约曰三之互体兑也
 兑为泽丰其沛象○何玄子曰右肱谓九三变柔互
 艮为肱兑为毁折阳爻为右○华霞峰曰日以出震
 为用明以善动为用上柔掩三故丰沛见沫三失其动
 故折其右肱皆上之为于九三无咎也
  按三变为互坎大雨之象故曰丰其沛三之所应
  穷大失居彼在天际不接于下岂复可用折右肱
  明者之自晦也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050-0331c.png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象传丰其蔀位
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孔仲达曰以阳居阴闇同六二夷平也四应在初同
 是阳爻能相显发而得其吉四与初交相为主者宾
 主之义○陆君阳曰初云配主恭也四云夷主谦也
 ○程传四为动主然以不中正遇阴暗之主岂能致
 丰居大臣之位而得在下之贤同德相辅其助岂小
 故吉夷等夷也○张子近比于五故亦云见斗正应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050-0331d.png
 亦阳故云夷主○郭白云曰初与四迭称主者明动
 相须莫适为主惟明者知求动以为主动者知求明
 以为主○朱汉上曰处不当位自蔽其光明故曰幽
 不明九四不正其不明自取之异于二三○项平甫
 曰二四爻辞同用蔀斗而其意不同故曰位不当言
 以九居四不得比六二之当位曰幽不明言九四之
 幽暗不得比六二之自明曰行也言九四之当行不
 得比六二之不往二中正而明四不中正而又不明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050-0332a.png
 也○沈守约曰卦变明夷晦其明也丰蔀见斗象动
 以顺以吉行象○胡云峰曰二应五四承五故象同○
 俞石涧曰丰不为明夷者赖有九四尔
  按四震主何以幽不明盖互巽不果互兑为泽雷
  藏泽中几于震之遂泥雷止则电息故幽然动体
  故在象传以行也明之言雷动则电自应之幽者
  明矣故吉由遇其夷主如得夜行之烛两阳非应
  故皆曰遇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050-0332b.png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象传六五之吉有庆也
 程传二有文明中正之德大贤之在下者五与二虽
 非阴阳正应在明动相资之时有相为用之义五若
 能来章则有庆誉而吉○杨诚斋曰六五阴爻而雷
 质虽柔而实刚君雷而佐电虽暗而亦明○郭白云
 曰丰以无所丰为大是以六爻之中称丰者皆无善
 道而六五不言丰独为可尚○冯缙云曰六二言往
 六五言来往来交合章明之象○王童溪曰五之所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050-0332c.png
 处者中也中则无自丰自亢之失所以有来章之吉
 ○张紫岩曰二五处雷电中位二以离中而丽于阳
 为章五下二群阳毕应之曰来章兑为誉五处震中
 柔而有断是以能来天下贤○王秋山曰以下卦而
 视六五有日中阴蔽之象以六五而视下卦有离明
 返照之象五又柔顺得中谦虚待下故能来章岂惟
 有誉其福庆将及于天下○钱启新曰五日中之位
 五为假之于上尚四之动以为动尚二之明以为明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050-0332d.png
 明动合而章皆五中天之章○华霞峰曰五天位天
 之明原以日之明为明离日丽天则障蔽悉除而光
 天有庆矣
  按此爻柔顺居中与二同德爻辞故自言其象之
  吉不复泥于见斗之辞而以为暗君也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象传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石守道曰子云云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050-0333a.png
 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正
 合此义○程传以阴柔之质居丰极动终其满假躁
 动甚矣丰其屋处太高也蔀其家居不明也高亢昏
 暗自绝于人人谁与之○张子丰屋蔀家自蔽之甚
 穷大而失居者也处上之极不交于下而居动之末
 天际翔也○朱汉上曰震巽为草周匝掩蔽蔀其家
 也自处高大如飞鸟务上翔于天际上动成离离为
 飞鸟在外卦之际天际也九三正应自下往窥之三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050-0333b.png
 离目为见坤户阖而不应阒寂乎其无人三自四历
 三爻三岁不觌也○张紫岩曰丰其屋以聚敛裒积
 为事自盈也蔀其家家道不明也阒其无人天下离
 心也○王童溪曰以六居上愚自用也在上曰屋丰
 其屋翔于天际在下曰家蔀其家掩蔽其内谓之自
 藏非人之远已乃已之远人此九三所以甘心于折
 肱也○项平甫曰外极其大而内极其暗○熊梅边
 曰此日中则昃盛极必衰理势所然○胡云峰曰卦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050-0333c.png
 辞曰宜日中二下卦之中日中之象五上卦之中日
 中之位初与四未及乎中三与上已过乎中上又处
 丰之极○胡双湖曰上有震巽木屋象初至四互家
 人家象震初画户象无人本爻阴虚也○高忠宪曰
 柔暗自高上翔而不下应故失三之明而取凶○吴
 氏桂森曰丰大也人生名誉要大事业要大家计要
 大不知尽是蔽明之物所以都做了丰蔀丰沛丰屋
 遮天黑地若得本心之明一出头便大明中天一切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050-0333d.png
 障蔽立时消化如何累得明象传自藏也自有而自
 蔽之也
  总论
  按此卦命名则以雷电交作其势盛大万物咸亨
  而取故大象不言日而言电而卦辞爻辞取象取
  意则皆因日在雷下也日在雷下雷必有云日在
  震下东方乍起故其明必贵于动日必愿其中不
  动则日无由中日贵丽天而在雷下此所以可忧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050-0334a.png
  也此初二之贵于往贵于发也震者震阴而达阳
  者也上有重阴赖一阳震之而始开而雷之动必
  赖火之力火之力弱则雷不能奋即震之二阴不
  能开无以为雷而适足以掩日之明有昼晦见星
  之象此所以明贵于动而雷复藉乎火也六五天
  位而阴得九四之阳震于下而离日之明乃得丽
  于天来章日之来也九四遇其夷主之功也丰蔀
  丰沛即雷雨之动满盈草昧之象非谓蔀沛之能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050-0334b.png
  蔽日也秦树峰云丰蔀丰沛当与下句断不必与
  下见斗见沫牵合可谓得旨至上爻为卦终卦外
  日光之照沈于下雷声之震息于上但阴云晦蔽
  而已故象不言日而祗以丰极自高取象
䷷ (艮下/离上)  中爻巽兑
旅小亨旅贞吉 彖传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
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孔仲达曰此就六五及二体释亨贞之义柔处于外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050-0334c.png
 弱而为客之象处外而得中顺阳则是得其所托而
 顺从其主又止而丽明动不履妄故能于寄旅之时
 得通而正不失所安○本义山止于下火炎于上为
 去其所止而不处之象六五得中于外而顺乎上下
 之二阳艮止而离丽于明故其占可以小亨而能守
 其旅之正则吉旅非常居若可苟者然道无不在故
 自有其正不可须臾离○王童溪曰旅者失位之时
 君子得位则亨在天下失位则亨在一身故曰小亨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050-0334d.png
 用刚非旅道也莫尚乎用柔然柔不可过也莫尚乎
 得中○项平甫曰旅小亨就旅之卦才言之旅贞吉
 乃处旅之道以柔行顺小亨也知止则自处者正丽
 乎明则所依者正必如是而后吉○张紫岩曰离一
 变为旅旅明德之失也德失而后有旅 互巽为顺
 ○杨诚斋曰山止而不动犹馆舍也火动而不止犹
 行人也○蔡节斋曰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与刚中
 而应者不侔止而丽乎明与动而明明以动者不侔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050-0335a.png
 故止可小亨○梁孟敬曰凡客于外者皆谓之旅如
 天子蒙尘诸侯寄寓大夫去国圣贤周游皆是○俞
 石涧曰旅之时最难处旅之义不可不知其亨虽小
 时义则大○来矣鲜曰明者已之明非人之明也止
 而丽乎明只是内止外明○钱启新曰或以旅兴或
 以旅丧所关甚大○华霞峰曰旅不宜刚以柔得中
 而亨以顺刚而亨以止丽明而亨皆柔小之亨故曰
 小亨贞吉不外乎此○观彖凡物之寄于物而不居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050-0335b.png
 者莫如火山上之火则尤寄而不居旅之象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传旅琐琐志穷灾也
 陆公纪曰琐琐小也艮为小石故曰旅琐琐履非其
 正应离之始艮为山以应火灾焚自取○程传阴柔
 在旅之时处于卑下鄙猥琐细乃其所以致侮辱取
 灾咎也○沈守约曰处旅之下宜止静也变而为离
 炎躁妄动取灾象○赵汴水曰凡旅必有所志君子
 志于行道商贾志于懋迁初为出行之始不能识其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050-0335c.png
 大者而较锥刀之小利计琐尾之末节人将咸厌且
 怒志穷于此所以灾也○谷拙侯曰爻贱其行象鄙
 其志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象传得童仆贞终无
尤也
 张子居得位即次象得三之助曰怀其资下有一阴
 无所系累曰得童仆○朱汉上曰离为蠃货贝象巽
 为入怀其资也艮为少男初卑阴贱童仆也○王童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050-0335d.png
 溪曰即次则有其居怀资则有其用得童仆则服役
 有人盖以六居二之为正故也旅道患不正正则吾
 无尤于物而物亦莫吾尤所以有得而无丧○项平
 甫曰贞字当自为句不可连于童仆旅以贞为吉而
 六二九三皆得正位故圣人辨之如六二中正柔顺
 合于卦辞之贞如九居三重刚不中以此为贞适以
 自危○龙麟洲曰艮为门庭有次象三四在前为阳
 实巽为近利市三倍怀其资象○王秋山曰人在旅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050-0336a.png
 赖童仆之助既得之则次可即资可怀故象止言得
 童仆为旅之贞○赵氏三泉曰二处旅而有中正柔
 顺之德则内不失己而已无不安外不失人而人无不
 与凡旅所不可无者皆有以全之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象传旅焚其次亦以
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程传刚而不中居下体艮上自高之象自高则不顺
 于上故上不与而焚其次上离为焚象过刚则暴下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050-0336b.png
 故下离而丧其童仅○朱汉上曰巽木离火兑为毁
 伤焚其次也○王童溪曰以九居三虽正为厉旅亲
 寡之时朝夕所与者童仆尔岂可以旅视之以旅视
 乎下则童仆亦以旅视乎上矣其能久留○徐进斋
 曰旅贵柔中旅之贞也三刚贞而不中危厉之道○
 胡云峰曰九三因六二取象二柔顺中正故即次三
 过刚不中又近离故焚其次二居中乘柔故得童仆
 三过刚则无徒又下之柔已为二所得故丧其童仆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050-0336c.png
 ○唐凝庵曰三为艮主未尝无次不得丽五而应于
 上盖离惟五为明四上皆燥火故初应四为灾三应
 上为焚不惟不得撰巽之资即艮止所有之次且为
 之焚三本与下成艮然二得丽于明初则依之三既
 失所丽初焉得不弃之丧其童仆象○何玄子曰旅
 之为义可一宿而不可久处者三为艮止乃一于止
 而不知变者逼于离火燕雀处堂所以焚次丧仆九
 三贞与二同但刚而不中止而不动无避祸全身之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050-0336d.png
 哲所以不能免厉○黄陶庵曰以旅与下谓视童仆
 犹旅人也当旅时而与下之道刻薄寡恩直若旅人
 然义当丧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传旅于处未得
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王介甫曰居阴不得行而处者也○程传四有刚明
 之才为上下所与得货财之资器用之利然上无阳
 刚之与下唯阴柔之应不能伸其才行其志其心不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050-0337a.png
 快也○朱汉上曰离为兵巽木贯之斧也上得乎五
 下得其三九刚处四履谦能下故得上下之利然未
 得位也故不快孟子曰久于齐非我志也○沈守约
 曰四处离始欲上行也变而为艮艮止也欲行而止
 旅于处也止于其所而背其所见心未快象○王童
 溪曰位未得而道未行虽货利之至君子未快○郑
 东谷曰未进于中失位而处旅者故曰旅于处○诸
 理斋曰四心之位火性剽疾今位阴故有不快之象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050-0337b.png
 ○赵汴水曰旅而暂止宜也今而久居于义为未安
 ○李蒙斋曰次乃传舍处者可久可安之所也春秋
 云师次易云左次皆非久义或出或处择不处仁皆
 久安之义○胡双湖曰斧离为兵象亦兑金在巽木
 上象离兑在四上所以得也巽上九丧其资斧亦有
 离兑巽象然在上爻下所以丧也○胡云峰曰得资
 足以自利得斧足以自防○唐凝庵曰四未得明之
 正位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050-0337c.png
  按旅非可久处之所乃变为重艮之中互坎之体
  处而不行为久羁客旅之象故曰旅于处非不能
  即次之谓然离体变为互震岂能郁郁久居所以
  其心不快未得位非未当位之谓亦非以未得位
  释旅于处言虽久处而未得位以起下二句意孔
  子以未得位一句释经文上下三句又别是一体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传终以誉命上逮也
 本义雉离象也六五柔顺文明又得中道为离之主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050-0337d.png
 故为射雉象虽不无亡矢之费终有誉命也○语录
 易言终吉皆是初不甚好○杨诚斋曰少康逃虞思
 之国宣王匿吕公之家是旅也○张紫岩曰离为雉
 戈兵为射雉○项平甫曰中德为誉中位为命外卦
 为终此即彖所谓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旅之最善
 者也○冯缙云曰卦六爻无理不备厉王居彘平王
 之迁黎侯寓卫卫侯处曹不幸至此苟能以中正之
 道自处所依得人能反其国邑复其世祚于此见易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050-0338a.png
 为后世作圣人之忧至矣○赵汴水曰射雉者于郊
 郊旅之所○吴草庐曰乾之刚象矢变乾为离射而
 得雉也乾之三矢而亡其一也○俞石涧曰五君位
 王者无外故爻不言旅非谓不取君义上逮者上及
 乎君位故有誉命如九四之未得位安有誉命上释
 终字○梁孟敬曰誉人之称誉命天之休命○来矣
 鲜曰本卦中爻兑巽四兑为誉二巽为命六五比四
 而应二所以终得誉命○何玄子曰谦柔自牧文明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050-0338b.png
 在中可以挽人心回天命
  按此爻自乾变离失乾健而得文明终以誉命不
  失尊位也八卦柔爻离为最善重卦六五亦唯离
  多吉而在旅则小之所以亨者此也以其得中于
  外谓之旅所以虽系君位而有射雉亡矢之象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象传
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孔仲达曰最居于上如鸟之巢以旅处上必见倾夺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050-0338c.png
 如鸟之巢被焚客得上位所以先笑凶害必至故后
 号咷○程传巢鸟所安止焚其巢失所安无所止也
  上承鸟焚其巢故更加旅人字○张子以阳极上
 旅而骄肆也失柔顺之正曰丧牛怒而忤物虽有凶
 危其谁告之故曰终莫之闻○本义上九过刚处旅
 之上离之极骄而不顺凶道也○王童溪曰栖高处
 亢而寄诸危地者鸟之巢是也高极必危离火有焚
 象牛顺物旅道以柔顺谦下为本上九丧其至顺之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050-0338d.png
 德所以凶也○张紫岩曰互兑兑口为笑为号咷离
 又为牝牛○沈守约曰离为鸟变而为震震为木而
 居卦之上鸟巢象○项平甫曰笑者喜其高离之鼓
 缶而歌也号咷悲其焚离之大耋之嗟也旅上即离
 三也失其柔故所丧者牛○赵复斋曰五宜阳居大
 壮六五非阳故曰丧羊上宜阴居旅之上九非阴故
 曰丧牛壮之时不可以失刚旅之时不可以失柔○
 张舜元曰火有声笑号象○林黄中曰三承九四之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050-0339a.png
 离为他人所焚也上焚其巢自焚也○郑合沙曰上
 九得势寄一身于炎炎之上不知有焚巢之祸九三
 趋炎躁进不知有焚次之灾○吴草庐曰上一卦穷
 处疆场之象○俞石涧曰易当依王肃音亦与疆场
 之场同易中凡称卦名皆言所遇之时凡言在上皆
 言所处之位以旅之时而位在人上人必害之故曰
 其义焚也刚亢绝物况又无应则其丧牛于易也无
 一人告之故曰终莫之闻也○吴氏桂森曰离中之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050-0339b.png
 明原可畜之牝牛亦可安之坦途只一念自亢便丧
 牛于易终无开悟之期可慨也夫
  按离为牝牛变为震故为丧牛
䷸ (巽下/巽上)  中爻兑离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传重巽以申命刚巽
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
大人
 陆公纪曰二得中五得正体两巽故曰刚巽乎中正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050-0339c.png
 皆据阴故志行阴为卦主故小亨○孔仲达曰巽卑
 顺之名说卦云巽入也盖以巽象风风行无所不入
 施于人事能自卑巽者亦无所不容巽之为义以卑
 顺为体以容入为用上巽能接于下下巽能奉于上
 上下皆巽命乃得行故就二体上下皆巽以明可以
 申命也○石守道曰巽齐也齐者申之以命令○苏
 子瞻曰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言必顺二五而后亨
 也利有攸往为二五用也利见大人见九五也○程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050-0339d.png
 传巽与兑皆刚中正巽说义亦相类而兑则亨巽乃
 小亨者兑阳之为也巽阴之为也兑柔在外用柔也
 巽柔在内性柔也巽之亨所以小阳刚居巽而得中
 正巽顺于中正之道也○本义一阴伏于二阳之下
 其性能巽以入也以阴从阳故利有所往然必知所
 从乃得其正故利见大人巽顺而入必究乎下命令
 象重巽为申命中正指九五柔谓初四○语类申是
 丁宁反覆风之吹物无处不入无物不鼓动诏令之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050-0340a.png
 入人沦肌浃髓如风之动物只是巽便能入义理之
 中无细不入○朱汉上曰风者天之号令命者天之
 令也故巽为命内巽命之始外巽巽而达乎外申前
 之命也重巽象唯可施之于申命若施之于它则巽
 已甚矣刚巽乎中正而柔顺之则柔者亦得其正而
 小者亨矣岂非小者之利乎○王童溪曰巽虽以阴
 为主然在巽之时二五以阳刚居中正之位则是刚
 亦巽也刚亦巽则刚无过刚矣故为巽之大人而志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050-0340b.png
 行乎下○赵复斋曰柔与刚遇刚中柔顺故亨○刚
 道尽柔乃服两者俱利反此俱失主在刚不在柔也
 ○冯厚斋曰巽之取义卑也以其下于阳顺也以其
 承于阳伏也以其藏于下入也以其进于下○郑亨
 仲曰九二巽乎中者也重巽则兼五言之故曰巽乎
 中正初六顺乎刚者也重巽则兼四言之故曰皆顺
 乎刚○李隆山曰巽之所以致亨者盖指二五以阳
 刚处中正之位而初四出而顺从之乃所以为利○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050-0340c.png
 项平甫曰重巽以申命是小亨也事必待于申命而
 后行岂大亨之规模○赵汴水曰一阴生于下二阳
 巽之于上巽卦本乾阴生而阳巽之故亨刚虽巽柔
 犹居中正之位柔既已生有顺刚之象○王秋山曰
 二以刚中而巽顺乎五之刚中正其志得以上行○
 唐凝庵曰能顺乎刚之中正则并化乎柔之过巽而
 就于中正矣利见何疑○华霞峰曰卦惟九五阳刚
 中正居重巽之位然非九二以刚居下巽之中能巽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050-0340d.png
 乎五之中正未必能使柔皆顺刚而攸往利见俾小
 者之亨也九五之志行九二之力居多
  按分言之二五皆刚巽乎中正以重卦言九五为
  刚中正之大人以卦之主也本义以刚巽乎中正
  独指九五秋山霞峰宗而畅之虽似非彖传本义
  亦可备参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传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
贞志治也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050-0341a.png
 孔仲达曰处令之初法未宣著体于柔巽不能自决
 心怀进退未能从令者也成命齐邪莫善武人宜用
 武人之正以整齐之○吕蓝田曰所谓果敢以从事
 也○朱汉上曰巽初行事之始居卑体柔不能自立
 退则不安进则无应又二刚据之莫知所从故进退
 志款变巽成乾应兑乾为健兑为决疑志去矣○张
 紫岩曰柔道常疑初六以柔居兑先出命而二三其
 心唱之者既疑听之者必惑尚安能立天下事哉必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0050-0341b.png
 也外用其权内济以果去姑息之弊得中正之宜巽
 道行矣圣人特于初发之○吴草庐曰武人质柔而
 位刚又依附外刚以为强如人之被甲胄执戈兵初
 比九二以二之刚为己之刚故曰武人刚强自治然
 后能果决上进以从阳○胡云峰曰此与履六三皆
 以阴居阳故皆称武人象传于此曰志治彼曰志刚
 ○俞石涧曰巽申命行事之卦令出务在必行岂宜
 或进或退初以武人处之则贞固足以干事爻柔故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0050-0341c.png
 志疑位刚故志治○易外巽之进退有风之初起盘
 旋不定之象始虽不果终则甚躁故利乎贞姤之勿
 取以其不贞也下巽即姤下卦故利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传纷若之吉
得中也
 赵复斋曰巽在床下谓初六也用史巫以诚接之也
 初六志疑故二接之○朱汉上曰将以诚意感动九
 五故用史巫纷若吉史道人之意以达于鬼神巫以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0050-0341d.png
 鬼神之意告于人史巫皆尚口而巽者史巫纷若则
 卑巽之意达于上下○张紫岩曰互兑为史巫史巫
 通于神者诚而已九二得中能以诚上通乎九五之
 君用以获吉当申命行事时号令之发祸福之几也
 忠荩之臣罄其由中之情朝夕孜孜曾不惮烦发号
 施令有不当天下心哉二以刚中乘阴是能自卑抑
 以行其志于巽者 郑合沙曰巽以阳爻为床箦阴
 爻为足四阳行列箦之象二阴四隅在下足之象○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0050-0342a.png
 胡双湖曰床全体巽木象剥之床以卦形肖象耳○
 俞石涧曰二五两刚本不相应非用三四不能达也
 史指三巫指四三近二可达二意于五四近五可达
 五意于二也三四交相往来于二五之间犹祭祷而
 用史巫也○毛伯玉曰巽初民象床者二也长民者
 也古者席地而坐唯长民者坐于床○吴草庐曰初
 偶二奇有床之象巽谓卑伏而入于下指初六而言
 床二也初在二下卑伏而入于下之象卦之名巽本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0050-0342b.png
 取二柔之卑伏者然当巽时阳亦当巽盖阳为阴所
 顺从亦必以卑巽待之若刚强自处非所以怀柔顺
 服之人也二得屮居柔故亦能巽二之位与五应卑
 巽以应上如卑巽以事神既能巽于上则亦能巽于
 下不当位宜有咎得中故无咎也○何玄子曰巽在
 床下者言二卑巽于在床下之初也足为床之本足
 固则床安民为国之本民顺则国安九二承五之命
 以致之民恐初之未喻而丁宁烦悉其辞以达其诚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0050-0342c.png
 意孔子云使民如承大祭九二之谓也所谓刚巽乎
 中正也纷若犹多方也申命行事纷若而得中也
  按卦有阳巽阴二巽五之道于此爻见之巽之义
  取入取伏二之巽在床下指初而言上之巽在床
  下指四而言乃不易之象以为九二过巽之象者
  失之用史巫句本别为一象不必缘上句来致为
  拜跪床下之说观上爻丧其资斧句未尝缘上句
  来可见盖巽成卦之义非祇卑巽之谓也巽者德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0050-0342d.png
  之制巽以行权本卦彖传以申命大象传以行事
  为全卦之旨命与事皆圣王化民成俗之要象风
  之行沦浃上下其间有无限条理无限次第毛氏
  以初阴为民象极为得旨民者命与事之所究初
  与四之二阴也而为申命之主者则九五之君承
  申命之责者自在九二之臣九二刚中下巽乎初
  以恤民隐上巽乎五以辅君德故曰巽在床下用
  史巫纷若也传言得中亦谓二之居中得通上下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0050-0343a.png
  之志也所采诸说会而通之足畅爻义
九三频巽吝 象传频巽之吝志穷也
 王会之曰权始于微物情之未然三用刚而必使由
 之频数之令人所不与故吝○沈守约曰频巽屡变
 也巽也者刚巽乎中正而后志行也刚过而不中令且
 不当是以频巽爻变为坎巽而入险卦变为涣令出
 而屡改则众必散志不得行是以志穷
  按观频巽之象益徵巽卦之义非泛泛卑巽之谓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0050-0343b.png
  也如曰卑巽而已则有过巽而无频巽卑巽谦下
  太过则不可若卑巽而不过中固可无时不巽无
  事不巽岂巽于今日明日即不当巽巽于此事于
  彼事即不当巽乎又何频巽之吝何至志穷释者
  又以九三非能巽者勉强为巽以至屡失细玩亦
  无其象盖巽有实象风也木也有虚象伏也入也
  体其伏入于人事为巽顺为卑巽体其实象于人
  事为命令为事权此卦彖传特言申命以风之实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0050-0343c.png
  象言也巽乎中正之巽顺乎刚之顺以伏入之虚
  象言也九三之频巽巽即命也以下巽之终究而
  为躁过刚不中又当重巽之际有一命乍行一命
  复颁之象朝更夕改号令纷繁济以急躁周公以
  其势之不行而谓之吝孔子诛其志之躁动而谓
  之穷盖过刚不中进退无常以致命令反覆也诸
  儒唯王氏沈氏为得其解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传田获三品有功也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0050-0343d.png
 翟子元曰三品巽为鸡兑为羊离为雉也○王辅嗣
 曰乘刚悔也然得位承五卑得所奉虽以柔御刚而
 依尊履正以斯行命必获强暴远不仁获而有益莫
 善三品故曰悔亡田获三品一曰乾豆二曰宾客三
 曰充君之庖○孔仲达曰田猎有获以喻行命有功
 也○王介甫曰田兴事之大者也三品有功之盛者
 也柔而可以大有功者巽乎正而得所附也○郭白
 云曰六四近君志决于进无初六之疑则悔亡矣六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0050-0344a.png
 四至柔不应有田获之功以顺乎刚故得之由是观
 之巽岂柔弱畏懦之义哉○张紫岩曰以阴居四阳
 中有离明而用以巽顺群刚上下顺之则可以立于
 无过之地故曰悔亡自三至五互离离佃渔为获三
 品○沈守约曰田获三品令行之效也田除害获得
 禽行君之命而致之于民将以兴利除害害去利获
 令行而功著○胡云峰曰田武事初利武人之贞四
 之田获用武而有功者也○俞石涧曰三品指下三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0050-0344b.png
 爻为大臣者当谦恭下士以收拾天下人才如巽之
 六四田猎而有获可谓有功矣○来矣鲜曰八卦巽
 居四为正位所以有功○华霞峰曰下三爻皆巽顺
 乎五而四近之四联下三爻以巽五三品之获非四
 谁归利往利见皆四之功故曰有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吉 象传九五之吉位止中也
 程传五居尊位为巽之主命令之所自出也处得中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0050-0344c.png
 正尽巽之善贞正中也贞则吉而悔亡 齐觉翁曰
 八卦兑西为庚巽撰兑而五在兑上故言庚 俞石
 涧曰卦撰兑兑居西方故言庚
  按先庚二句说详蛊卦制巽者在兑金之断也旧
  说更改之义非也爻上言吉以爻德也下言吉言
  其所以然谓以庚之断故吉也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资斧汉吉作齐斧应劭/云齐利也读如资此与)
(旅资斧不同当/从齐斧为是) 象传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0050-0344d.png
乎凶也
 王辅嗣曰斧所以断者也处巽之极过巽失正丧所
 以断故贞凶○本义丧其资斧失所以断也居巽之
 极失其阳刚之德○张紫岩曰刚上用巽为上穷本
 有刚德而以巽丧之资利也斧断也○沈守约曰处
 外无位极巽失据不能行权是以丧其资斧申命行
 事收成在此而居极失权正乎凶也○华霞峰曰巽
 德之制以刚中为制巽以行权以刚中为权上九居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0050-0345a.png
 巽之极失刚中之德无其制无其权贞凶矣
  按巽在床下自当与二爻同象诸家以为穷上反
  下固无其理无其象何玄子以为指三尤曲说也
  顾不与四比而与二同象者明重巽之义也盖阴
  顺乎阳阳所易溺惟中正则能断以行之上卦重
  巽重言巽在床下以明阴入之深九五阳刚中正
  犹以兑金之断制而吉五在兑金之上也上居全
  巽之极以阳居阴不中不正兑金之断既独归于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0050-0345b.png
  五上无所得无以断制而四之重巽伏入于下遂
  溺于柔懦又爻变为坎水性下流随之而波靡矣
  其凶必也象传上穷也正言虽与九二之巽在床
  下象同而无如上之所处已穷异于九二之中也
  穷极也 巽之立卦虽以阴起义然卦既名巽则
  三爻皆巽不分阴阳先儒以为阳亦当巽者尚嫌
  添一当字也
䷹ (兑下/兑上)  中爻离巽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0050-0345c.png
 孔仲达曰说卦云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泽滋生万物
 所以万物皆说犹人君以恩惠泽民民莫不说○胡
 安定曰不谓之说而谓之兑者圣贤感天下之心必
 以仁义恩惠之道不可以言语口舌故去其言而为
 兑○赵复斋曰阳聚而不行故为泽阴为岸○焦弱
 侯曰人有喜说必见而在外盖阳假阴之和柔喜说
 非由于阴也
兑亨利贞 彖传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0050-0345d.png
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
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王辅嗣曰说而违刚则谄刚而违说则暴刚中而柔
 外刚中故利贞柔外故说亨天刚而不失说者也○
 刘长民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柔外为顺
 刚中为信故得顺乎天而应乎人○程传阳刚居中
 中心诚实之象柔爻在外接物和柔之象故为说而
 能贞若违道以干誉者违道不顺天干誉非应人非
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0050-0346a.png
 君子之正道○本义一阴进乎二阳之上喜之见乎
 外也其象为泽又取坎水而塞其下流之象刚中故
 说而亨柔外故利于贞又柔外故为说亨刚中故利
 贞亦一义也○朱汉上曰二五刚中而二三四不正
 不正则陷于邪谄悔吝将至故利贞上天位顺乎天
 也三人位应乎人也○郭白云曰说在事为之先则
 民可忘劳说在患难之先则民可忘死○项平甫曰
 顺乎天兑上也应子人兑下也天人皆通所谓亨忘
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0050-0346b.png
 劳忘死即所谓劝○吕东莱曰当适意时而说处平
 安时而说皆未足为难唯当劳苦患难而说始见真
 说○李隆山曰三女之卦彖必以正戒之盖阴柔之
 性易流若三男之卦则直言卦德而不复戒以利贞
 者阳刚之性不至于溺○赵汴水曰坎流则气行故
 能通兑止则气聚故能养物得所养而说故曰兑说
 也○俞石涧曰先民犯难两说字亦为重兑而发和
 说之道在内在外无施不可在内而先民则忘劳在
卷十五 第 39a 页 WYG0050-0346c.png
 外而犯难则忘死○周省贞曰兑何以言忘劳忘死
 兑正秋也阳内阴外生气在内杀气在外天道好生
 而秋杀乃所以济春生之穷王道主仁而义正乃所
 以济仁育之穷盖唯肃杀能固济生气而内和故曰
 利者义之和兑说正取此义
初九和兑吉 象传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赵复斋曰纯卦元应取阴阳近远言其情初九远阴
 所说者阳故和而吉○蔡节斋曰爻位皆刚得说之
卷十五 第 39b 页 WYG0050-0346d.png
 正未牵于阴所行未有疑惑者若四比三有商兑之
 疑矣○徐进斋曰疑谓系于阴卦四阳唯初与阴无
 系○赵汴水曰和在说先初象○龚泉峰曰初居说
 体在内无应说在心而无所私系者也○胡双湖曰
 兑自有和义独言于初以得阳刚之正具和说之体
 ○何玄子曰初心未渝廓然大公说之正也和者天
 下之达道何施不行赞之曰行未疑变坎则为狐疑
 矣○郑孩如曰信心信理而行出之于外者未与心
卷十五 第 40a 页 WYG0050-0347a.png
 疑使有系应便不能自决○高忠宪曰是人心最初
 之真说
  按兑阴卦说柔象而阴必以阳为本和者阳和也
  以阳居阳比应皆阳而在内卦之初天地阳和之
  气充然在中无杂无妄是为说之本以是推行吉
  何疑乎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传孚兑之吉信志也
 程传二承阴柔当有悔刚中之德孚信内充虽比小
卷十五 第 40b 页 WYG0050-0347b.png
 人自守不失故吉而悔亡心之所存为志二刚实居
 中是孚信存于中也○张子私系于近悔也诚于接
 物信而不妄吉且悔亡○郑东谷曰阳刚得中自信
 必固故曰信志○龚泉峰曰当说之时以孚信为说
 者也人亦不得而妄说之故吉○何玄子曰初去三
 远不特志可信而行亦未涉于疑二比三行虽不免
 于可疑而志则可信
六三来兑凶 象传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卷十五 第 41a 页 WYG0050-0347c.png
 程传阴柔不中正比于在下之阳枉已非道就以求
 说所以凶也之内为来阴性下也○王童溪曰六三
 居两兑之间左右逢迎唯以容悦为事故凶象曰位
 不当也上下四刚皆君子也三以小人厕乎其间而
 又居高位岂所当乎○沈守约曰兑阳说阴也刚中
 而柔外说之正也三以阴柔为内说之主媚于上下
 以来其说是以凶也变而为乾健于求说来兑象○
 项平甫曰初至五为中孚故信三至上为大过故凶
卷十五 第 41b 页 WYG0050-0347d.png
 又互象之著明者也○熊梅边曰居二兑之间说而
 又说不得其正者
  按传言位不当也可见来兑之凶专在不正与彖
  利贞相反惟不正则其来兑者惟有邪媚而已三
  为内卦之主而失其正故严其辞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传九四之喜有庆也
 王辅嗣曰介隔也三为佞说四以刚德裁而隔之闲
 邪介疾宜有喜也○程传四上承中正之五而下比
卷十五 第 42a 页 WYG0050-0348a.png
 柔邪之三虽阳刚而处非正故不能决而商度未宁
 谓拟议所从而未决也○吕蓝田曰能介六三谄邪
 之疾故有喜○项平甫曰介两者之间人所守以为
 限别也故有守有别者谓之介豫之六二能以中正
 自别为介于石凡疾之愈者为有喜无妄之疾勿药
 有喜损其疾使遄有喜皆指疾愈为言也○沈守约
 曰兑变为坎坎为加忧未宁之象○徐进斋曰商兑
 未宁正天理人欲公私界限处不可不商所从也圣
卷十五 第 42b 页 WYG0050-0348b.png
 人以介疾有喜言之所以开示正道堤防邪心其意
 切矣○郭白云曰当兑之时处上下之际不妄从说
 不遑宁处知所择者也故终有介疾之喜及物之庆
 也○赵复斋曰商兑故未宁绝三说五乃有喜尔○
 胡云峰曰位柔有商兑象质刚有介疾象○俞石涧
 曰爻刚位柔半动半静故象未宁四虽近三四居上
 体三居下体非若同体者也传言九四以位言也云
 四居此位能截断六三使不为吾疾也○龙麟洲曰
卷十五 第 43a 页 WYG0050-0348c.png
 巽为进退不果故曰未宁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传孚于剥位正当也
 程传五得尊位而处中正尽说道之善犹曰有厉者
 虽圣人在上天下未尝无小人勉而革面亦圣人之
 所说也剥者消阳之名盖指上六巧言令色孔壬尧
 舜犹畏之其可忽诸○张紫岩曰君道以化为难夫
 治至小人信而化之天下其孰有不说者哉有厉戒
 也欲使之视安若危也五刚中而又下应九二之贤
卷十五 第 43b 页 WYG0050-0348d.png
 君臣同德诚信足以孚小人而格化之非得中得位何
 以致此○项平甫曰兑为正秋下二爻七月为否中
 二爻八月为观上二爻九月为剥九五正当剥之时
 是以戒之○熊梅边曰九五中实孚于上下者也为
 兑之主而不言兑居位之正以孚信从事所谓说之
 不以道不说者也○吴草庐曰有厉者今未厉也言
 其有则不可不知戒也
  按玩爻德象传则所谓孚于剥者即解之有孚于
卷十五 第 44a 页 WYG0050-0349a.png
  小人也程传已得其意紫岩特畅其旨诸儒谓不
  信君子而亲信小人则岂阳刚中正之所为乎孔
  子又何以位正当赞之乎且又何以见其不信君
  子乎夫刚中为孚二五所同其占不同者二之刚
  申在内卦为臣位自守而已足五居君位而刚中
  正其孚信所及足以动物其势极盛非如二之自
  守而已五既孚于上下并上六之阴柔亦在所孚
  之内有厉者正以极盛而戒之也至以上六为剥
卷十五 第 44b 页 WYG0050-0349b.png
  者项氏以否观剥三秋之卦当全兑之正秋而五
  上为秋之九月于剥字尤有来历自初至五有中
  孚之象故二五皆言孚自二至上有革之象上则
  当革面之爻故五言孚于剥程子之所谓革面者
  也但泽性下行极上口开决于上将溃于下兑为
  毁折圣人忧之故曰有厉
上六引兑 象传上六引兑未光也
 刘长民曰执德不固见诱则从故称引兑○郭白云
卷十五 第 45a 页 WYG0050-0349c.png
 曰说有引之而说者从人也阴柔不足以有为引之
 则从人而说不能光大于道固无得而亦未至于失
 已故吉凶悔吝无得而言焉○易山斋曰上阴居阴
 位犹近于正者也○雷西仲曰阳为实阴为虚上六
 以阴居一卦之外是不能充实于内而说于外之象
 也道充于内外物不能动君子光大之道引之则说
 故曰未光也
  按上爻为重兑之主犹重巽重震以初为主重艮
卷十五 第 45b 页 WYG0050-0349d.png
  以上为主也兑之上乃柔外之正象又得其正又
  居一卦之终故以引兑言全兑之性情盖引者兑
  泽之象泽非坎水坎有流而不盈之德其性沛然
  莫禦不为物引泽钟于此不引之则为止水引之
  为沟浍则沟浍引之为池沼则池沼随引随至无
  所决择无所迎拒此全兑之性情也其为利物伤
  物正与不正尚视其引之所至而未可遽定故无
  吉凶悔吝之占即以人事言见道义而悦见纷华
卷十五 第 46a 页 WYG0050-0350a.png
  而悦均之悦也孔子以未光释之者盖易为物迁
  异于艮止非光大之道也旧说皆凿彼坐以其凶
  可知甚以为凶不足道者盖见来兑之凶也不知
  六三虽亦兑主而不中不正在上卦之内失柔外
  之象故系以凶上非其类也且苟有凶咎周公何
  讳而不言乎
䷺ (坎下/巽上)  中爻震艮
 冯缙云曰继兑之后人情说豫则开舒放肆而乱所
卷十五 第 46b 页 WYG0050-0350b.png
 由生涣所以为散也○华霞峰曰说而后散所谓泮
 涣之涣也此涣字好涣者离也才一转便成涣散之
 象此涣字不好却相因人情到舒散时自好停一会
 便精神散漫积久便分崩离析只一条路上来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彖传涣亨刚来而不
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
川乘木有功也
 王辅嗣曰二以刚来居内而不穷于险四以柔得位
卷十五 第 47a 页 WYG0050-0350c.png
 乎外而与上同内刚而无险困之难外顺而无违逆
 之乖是以亨○孔仲达曰涣之为义人心离散大德
 之人能于此时建功立德解难释险所以为亨至于
 建立宗庙德合神人可济大难大难既散当以止道
 而柔集之故曰利贞○薛氏温其曰二以身入险四
 则辅君任事上下同志厥事乃济李晟入险陆贽辅
 后二爻之象○程传刚来而处得其中柔得正位于
 外而巽顺于五乃上同也上巽木也下坎水大川也
卷十五 第 47b 页 WYG0050-0350d.png
 木在水上乘木之象涉则有济难之功○朱子王乃
 在中是指庙中言王指九五言○朱汉上曰上为宗
 庙艮为门阙五王位九五有入自门阙至宗庙之象
 ○杨元素曰当涣之时何以御之王者宅中而正位
 托天地宗庙之灵以固民之离心故曰王假有庙王
 乃在中也○张紫岩曰刚来二句言乾坤刚柔之变
 乾阳下来坤柔上进上下之情其孚若一涣有不亨
 者哉乘木有功坎以巽济必取乘木譬人君躬行仁
卷十五 第 48a 页 WYG0050-0351a.png
 德于上虚心拱已坐收涣散之功为有功云○王童
 溪曰利贞者九五正位于上利以正道奔走天下之
 群才而成涣功彖传不及利贞疑有逸文于中孚可
 见○李隆山曰萃因民之聚立庙以坚其归向之心
 涣忧民之散立庙以收拾其荡析之心皆所以统摄
 人心而坚凝之也○冯厚斋曰刚来不穷即需刚健
 不陷义不困穷之意○郑东谷曰方其涣也孰为君
 孰为臣至于有庙则王位乎中而上下定矣萃假有
卷十五 第 48b 页 WYG0050-0351b.png
 庙萃之所有也此假有庙涣之所宜也○张南轩曰
 收天下之心莫若立宗庙而正王位王乃在中所谓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也○王秋山曰刚来坎中
 在他时为陷于险此则坎已涣故来而不穷 木乘
 风而顺行于水上是涉大川而有功此亦言涣之所
 以亨也○胡双湖曰卦有因民涣散而聚之意假庙
 是也又有涣天下患难意涉川是也爻则全以涣为
 美事不可一例观之○俞石涧曰涣有巽风解冻而
卷十五 第 49a 页 WYG0050-0351c.png
 涣然冰释之象坎为加忧人之气忧则结喜则散忧
 患涣散而亨通故亨○梁孟敬曰有散必有合散所
 当散而合所当合乃亨之道也○钱启新曰涣亨在
 二四同功二来险中以同风散主爻遂有震起而无
 坎陷四得位于外惟刚中之五是同何险不为流散
 涣所以亨○合订傅以刚来柔往释卦名以不穷上
 同释亨义王假有庙取九五在中之义在字释假字
 中字释庙字乃字对二与四言二四往来五乃在中
卷十五 第 49b 页 WYG0050-0351d.png
 也
  按刚来二句夫子以坎巽主爻言也王乃在中乘
  木有功皆以卦象释卦辞必以中字作中正之中
  作中心之中诚如朱子所议非彖传本义也但易
  象皆假象王在中正位之意也乘木用巽风以散
  坎难也认作祭祀涉川者得无又失之泥乎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传初六之吉顺也
 程传居涣之始不云涣者离散之势辨之宜早方始
卷十五 第 50a 页 WYG0050-0352a.png
 而拯之则不至于涣马谓二二有刚中之才初阴柔
 顺两皆无应亲比相求初托于刚中之才以拯其涣
 如得壮马以致远故吉拯涣于始为力则易时之顺
 也○张子处险之下故必用拯无应于上顺比九二
 之刚拯而马壮其吉宜矣○朱汉上曰坎为美脊之
 马互震为作足马之壮者○王童溪曰涣散之初则
 时未至于涣也当此之时顺此之势而亟救之则用
 拯之道得矣
卷十五 第 50b 页 WYG0050-0352b.png
  按传言初六以时位言也顺主顺时之说为优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机音/几) 象传涣奔其机得愿也
 虞仲翔曰震为奔坎为棘为轿輮震为足輮木有足
 艮肱凭之机象○张子奋于险中进而之前则难解
 悔亡故曰奔其机○徐进斋曰机物之可凭以为安
 者五象也当涣之时唯五为能拯天下之涣而已奔
 之则得所依矣故失位之悔亡奔速辞○杨诚斋曰
 九二以刚中之才当险难之世大臣之位逢九五刚
卷十五 第 51a 页 WYG0050-0352c.png
 明中正谦巽之君奔而赴之与之济难得其志愿何
 悔之有机君所凭也○沈守约曰失位居险不无悔
 也五虽非应刚中同德去危即安不穷于险得其志
 愿是以悔亡五居巽中巽为木而居于中正机象坎
 变为坤行险而顺得所奔者也卦变为观机尊者所
 凭可观而仰也○赵汴水曰奔疾趋也古者尊者凭
 几以坐卑者拱而立于二言机指九五犹不敢言天
 子而言乘舆也若近比于初何以奔为○胡双湖曰
卷十五 第 51b 页 WYG0050-0352d.png
 初取马壮为吉是贵其去险也二在险中曰奔其机
 岂非欲其速奔出险乎机指巽木同德相逢九五是
 也○俞石涧曰刚中互震有动而出险之道
  按此爻诸说不一以初六为机始于王辅嗣夫二
  比初不得言奔坎下陷不得言机二就初是甘沈
  沦于险下也以二为机九为奔始于朱子夫入险
  为安何涣之有九已居二何奔之有以六四为机
  者说尤支离何元子以二为机而谓奔出其机虽
卷十五 第 52a 页 WYG0050-0353a.png
  得出险之意但奔有奔赴未可为奔去自以奔五
  者为允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传涣其躬志在外也
 孔仲达曰涣之为义内险外安六三内不比二而外
 应上九是不固所守而能散其躬故得无悔○吕蓝
 田曰六三独应上九挺身出群虽未离险志己在外
 故得无悔○本义阴柔而不中正有私于已之象然
 居得阳位志在济时能散其私以得无悔大率此上
卷十五 第 52b 页 WYG0050-0353b.png
 四爻皆因涣以济涣者也○王童溪曰上九涣其血
 去逖出无咎谓其能远害也六三与之居相应之地
 其亦慕上之为乎无悔宜矣○项平甫曰自三至五
 成艮艮为躬○李隆山曰三居坎上近接乎巽坎水
 得风而散巽木得水而通故能涣散其身出险自无
 悔吝○沈守约曰身伸也躬屈也能屈身以涣志者
 也是以无悔盖外巽以济内险所以为涣坎变为巽
 则险济矣○赵复斋曰志在上应二无复险难之散
卷十五 第 53a 页 WYG0050-0353c.png
 躬实为之○易山斋曰三四为人位在外体者人也
 在内体者已也三在内体故为涣其躬○陈隆山曰
 己私散则为善三之躬四之群上之血是也夫人不
 能自脱于险者有我而已六三虽不中正而高出坎
 险之上于是释然消散其有我之私而志在于外自
 然无悔矣○王秋山曰涣之六爻唯三有应必涣其
 躬不为坎陷后能与上聚而无涣散之悔○胡云峰
 曰三居风水相涣之间己私消释冰泮风休故无悔
卷十五 第 53b 页 WYG0050-0353d.png
 ○黄陶庵曰外指天下言唯躬之涣所以能济天下
 之险唯志在天下之涣所以有躬之涣也○高忠宪
 曰人之志内见一身遂难外通六三应上志在济时
 涣其有我之私而无悔矣
  按涣其躬者不有其躬也阴柔不中正而得此象
  者惟其有互震之体接巽风之散上应阳刚得正
  人之援故能不为陷阳之阴而以其身上同四五
  为拯险之身无悔宜矣
卷十五 第 54a 页 WYG0050-0354a.png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传涣其群元
吉光大也
 胡安定曰天下之涣起于众心乖离人自为群六四
 上同九五而下无私应居阴得正是大臣秉大公之
 道使天下之党尽散则天下之心不至于乖散而兼
 得以萃聚故得尽善○本义散其小群以成大群使
 所散者聚而若丘○语录当人心涣散之时各相朋
 党不能混一唯六四能涣小人之私群成天下之公
卷十五 第 54b 页 WYG0050-0354b.png
 道此所以元吉○徐进斋曰群同类丘聚之高夷等
 夷四与初三皆柔类而等夷者也柔进居四散其同
 类之私群而上聚于五故元吉涣下聚上涣有丘也
 匪夷所思非二柔思虑之所及也○丘行可曰九五
 下连二爻为互艮丘也○项平甫曰涣其群涣之始
 也涣有丘涣之终也义各不同故两言涣以别之○
 张紫岩曰四为腹心之臣居尊功崇朋类绝思道以
 光大艮为光大○沈守约曰巽变为乾风行天上布
卷十五 第 55a 页 WYG0050-0354c.png
 宣化令涣有丘象○赵复斋曰上附九五不连初三
 则二之难益解○李蒙斋曰阴道以丧朋为正近不
 比三远不应初○胡云峰曰涣惟此爻大善而吉盖
 初二三上皆不正六四得阴柔之正能辅君以济涣
 者○钱启新曰四有上同无下昵涣其群象涣为水
 之散丘为山之聚不见四之有群惟见五之为丘涣
 有丘象坎在下为心巽深入故又言所思○何玄子
 曰巽为解险之主四为巽卦之主卦之所以成涣者
卷十五 第 55b 页 WYG0050-0354d.png
 在此一爻变乾具阳刚之德故能光明正大如此○
 潘去华曰群不涣则心皆散而无所聚二阴等夷皆
 知群之为群而不知群之当涣知群之当涣而岂知
 涣之为聚
  按此爻彖所谓得位而上同者也惟上是同必散
  其朋为风之主互震之极动而散之涣其群象互
  艮之中涣有丘象初顺二而三应上匪夷所思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传王居无咎正位
卷十五 第 56a 页 WYG0050-0355a.png

 九家易曰谓五宣布号令百姓被泽若汗之出身不
 还反也坎水汗象阳称大○王辅嗣曰处尊履正居
 巽之中能散汗大号以荡险阨者也为涣之主惟王
 居之乃得无咎○胡安定曰汗者肤腠之所出出则
 宣滞愈疾九五居尊能出其号令布其德泽宣天下
 壅滞发天下堙郁使天下之人皆信于上所以居位
 而无咎○石守道曰涣王居无咎者涣除险难之后
卷十五 第 56b 页 WYG0050-0355b.png
 非皇极之君不能居正位也○苏子瞻曰涣然之中
 不知孰臣孰主至于有庙天下始知主之所在故曰
 涣王居○张子正位凝命廓然以王道自居乃无咎
 ○朱子圣人说一汗字为象不为无意盖人君之号
 令当出于人君之中心由中而外由近而远虽至幽
 至远之处无不被而及之犹人身之汗出于中而浃
 于四体也○朱汉上曰巽为号阳为大涣时民思其
 主王正位则涣散者知所归矣○王童溪曰涣而再
卷十五 第 57a 页 WYG0050-0355c.png
 言之者汗其大号取其散所以欲涣也王居正位取
 其正所以合涣也○张紫岩曰互艮为门阙艮止为
 居○郑合沙曰人之一身阳主气阴主形元气蒸而
 为汗流而为血二阳散于外故言汗言血二阴分于
 中故言躬言群○胡双湖曰艮体有身之象汗自身
 出○俞石涧曰彖言王假有庙此言王居盖相发也
 ○钱启新曰四涣曰群上涣曰血所涣者险体五涣
 曰汗坎为心五二通为一心凡大命令之下以散则
卷十五 第 57b 页 WYG0050-0355d.png
 为和风以润则为甘雨如人之汗从心而液遍一身
 之皮毛爪甲无不沾透
  按涣王居遵孔传正位解则非散其居积也盖上
  言涣取散义下言涣卦时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传涣其血远害也
 王辅嗣曰逖远也最远于害不近侵克散其忧伤远
 出者也谁咎之哉○王介甫曰六三以柔乘刚在内
 困于有难之地阴之伤也故曰血上九应之则与之
卷十五 第 58a 页 WYG0050-0356a.png
 俱伤矣去而逖出则远害矣○张子上若系三害不
 可免能绝弃阴类远出其难则可免咎○朱汉上曰
 先儒读涣其血作一句去逖出作一句以象考之当
 从先儒一本作去惕出然象曰远害当从逖矣○王
 童溪曰上九以阳刚之才当涣散之终祸难既散脱
 然处无用之地所谓功成而身退也○项平甫曰血
 与出韵叶卦唯上九去险最远故其辞如此散其汗
 以去滞郁散其血以远伤害上三爻皆以巽涣坎者
卷十五 第 58b 页 WYG0050-0356b.png
 也故汗与血皆指坎言之二居险中为汗汗心液也
 三居险极为血血外伤也○张葆光曰巽为风应乎
 六三之坎坎为血卦风之与血常相为用涣而运之
 则荣结而聚之则为害○俞石涧曰涣诸爻唯三与
 上应然三可以应上上不可以应三在险中者贵乎
 出险在险外者戒乎入险三赖阳刚之援故不可不
 应上上而应三则又入乎坎而有伤害矣○郝京山
 曰坎为血涣血则坎气消尽矣下惩险应阳刚决绝
卷十五 第 59a 页 WYG0050-0356c.png
 巽风高举出不内顾故去而远出以避害也○钱启
 新曰去不复来逖不复近出不复入其于坎血远而
 又远何咎之有
 
 
 
 
 
卷十五 第 59b 页 WYG0050-0356d.png
 
 
 
 
 
 
 
 周易孔义集说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