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50-00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孔义集说卷四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上经
(离下/乾上)  中爻巽乾
 程传同人与否义相反又世之方否必与人同力乃
 能有济同人所以次否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传同人柔得位
卷四 第 1b 页 WYG0050-0084b.png
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
天下之志
 郑康成曰乾为天离为火卦体有巽巽为风天在上
 火炎上而从之是其性同于天也火得风然后炎上
 益炽风行无所不遍则会通之德大行故曰同人于
 野亨○孔仲达曰同人谓和同于人野是广远之处
 借其野名喻其广远言和同于人必须宽广用心无
卷四 第 2a 页 WYG0050-0085a.png
 私乃得亨通故云同人于野亨与人同心足以涉难
 故曰利涉大川与人和同易涉邪僻故利君子贞○
 苏子瞻曰野无求之地凡从我者皆诚同也○程传
 至诚无私可以蹈险难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德也又
 以二体言其义有文明之德而刚健以中正之道相
 应乃君子之正道也天下之志万殊而理则一君子
 明理故能通天下之志文明则能烛理故能明大同
 之义刚健则能克己故能尽大同之道然后能中正
卷四 第 2b 页 WYG0050-0085b.png
 合乎乾行也○张子曰不能通天下之志不可谓正
 天下之心天下之志自是一物天何尝有此间别○
 杨龟山曰文明以健总一卦之才中正而应以二五
 言文明而不健则物或蔽之中正而不应则物或间
 之同者寡矣○郭白云曰名卦不曰同天者圣人明
 人道盖由同人则同天矣人道以同人为大故也○
 赵复斋曰得中应乾同乎天也同乎天者同乎人也
 ○项平甫曰同人乾之九二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卷四 第 3a 页 WYG0050-0085c.png
 故曰同人于野亨大有乾之九五也飞龙在天大人
 造也故曰大有元亨同人曰同人于野亨此句当连
 上文解之其说谓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故其卦曰
 同人而同人之繇又曰同人于野亨也盖本之以中
 正而无邪行之以刚健而无欲故能忘己而同人又
 能忘人而同乎野也故以两曰字明之同人以一柔
 为主徒柔不能以同乎人也必以天德行之故虽得
 位得中而必应乎乾乃可谓之同人至于利涉大川
卷四 第 3b 页 WYG0050-0085d.png
 则又曰此乾行也明非柔之所能办也凡卦之以柔
 为主者皆然履六三小畜六四大有六五皆柔为卦
 主而其济也必称乾焉伏坎在下为川互巽在上为
 舟涉川象○张紫岩曰惟贞则以我之心为天下心
 将合天下之志通为一矣离火在人属心为志○朱
 汉上曰同人之义以四言该之文明也健也中也正
 也以一言尽之正而已矣不正则烛理必不明行己
 必不刚施诸人必无相应之理反求于心不能自得
卷四 第 4a 页 WYG0050-0086a.png
 其能通天下之志乎○郑东谷曰同人大有对变之
 卦人臣为群阳之宗易失之私故同人之彖爻多戒
 人君为群阳之宗上下顺从故大有之彖爻多吉○
 冯厚斋曰上乾君也天也下离六二在离之中人位
 也乾上离下五阳同归二之一阴有以天同人之象
 亦为人君同乎斯人之象故曰同人离中虚有舟虚
 能载之象载上三阳健于行水○吴草庐曰人目所
 望地连天际为野六二下居于地上应乎天故曰同
卷四 第 4b 页 WYG0050-0086b.png
 人于野○胡双湖曰六画卦二为地位自天视地则
 地为旷野○胡云峰曰同人于野其同也大利君子
 贞其同也正有所同者大而不出于正者故又当以
 正为本○来矣鲜曰柔得位者八卦正位离在二○
 钱启新曰同人上体乾此人人之天此人人可应而
 同之理然惟离柔在于乾下得位得中应得全乾之
 体同得天下之人是以谓之同人同人于野以明体
 在天宇四垂之野人尽相见乎离无不见无不同矣
卷四 第 5a 页 WYG0050-0086c.png
 是之谓亨○易外日出而万物相见君子之心如日
 得天下之所同然天通天下之志以日君子通天下
 之志以心○观彖乾为阳爻之通称言五阳与之应
 也不必泥于二五之应不言上下应者居下体则但
 言应而已
  按传有二应应乎乾统言五阳中正而应专主二五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传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王辅嗣曰同人之始无应于上心无系吝通夫大同
卷四 第 5b 页 WYG0050-0086d.png
 出门皆同○杨诚斋曰门室之始初九同人之始吾
 与人曷尝不同隔之者门也吾一出门则天地四方
 孰不吾同者何咎之有○沈守约曰离体虚明无偏
 隘之失以刚处下无陵犯之患爻变为艮艮为门○
 胡云峰曰同人与随皆易溺于私随必出门而后可
 以有功同人必出门而后可以无咎盖易以人名卦
 者有二家人一家之人也同人天下之人也门以内
 所同者一家之人而已出门同人所同者一国之人
卷四 第 6a 页 WYG0050-0087a.png
 也天下之人也○林次厓曰出门同人是解同人于
 门明于门为出门也○唐凝庵曰门者人我之限拘
 于限则不能同人而有咎矣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传同人于宗吝道也
 侯行果曰宗谓五也二为同人之主和同者之所仰
 也有应在五过五则否不能大同于人则为主之德
 吝狭矣所同虽吝亦妻臣之道也○程传二与五为
 正应故曰同人于宗宗宗党也同于所系应是有所
卷四 第 6b 页 WYG0050-0087b.png
 偏与在同人之道为私狭矣故可吝○郭白云曰在
 卦论之六二文明之性固知同人之义自爻观之其
 才至柔安能大同于物知同于五不失上下之分又
 以中正同中正亦何异于宗党同于所尊者哉然以
 同人之道论之则小而吝矣
  按六二为同人之主自卦义言之则当同于五阳
  然二本阴爻岂可泛同若以一阴而同于五阳则
  为姤之女壮今六二中正知同于宗而已故周公
卷四 第 7a 页 WYG0050-0087c.png
  谓之吝者从卦义言也孔子谓之道者从爻义言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传伏戎于莽
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虞仲翔曰巽为伏震为草莽离为戎巽为高○王辅
 嗣曰贪于所比据上之应其敌刚强非力所当故伏
 戎不敢显亢升高望不敢进○孔仲达曰安何也何
 可行也○崔氏憬曰与二相比盗憎主人一爻为一
 年自三至五频遇刚敌○苏子瞻曰二之同于五也
卷四 第 7b 页 WYG0050-0087d.png
 历三与四而后至故三与四皆欲得之○程传同人
 之时志在于同卦唯一阴诸阳皆欲同之三又与比
 以刚强居二五之中欲夺而同之五刚且正其可夺
 乎故畏惮伏藏也○本义刚而不中欲同于二而非
 其正惧九五之见攻其象如此○李隆山曰天下之
 理萃则必争卦以同为义而三则伏戎四则乘墉五
 则大师克相遇故易中必知险简中必知阻
  按变有互艮陵象又止而不兴象
卷四 第 8a 页 WYG0050-0088a.png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传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
则困而反则也
 王辅嗣曰处上攻下力能乘墉履非其位以与人争
 攻三求二违义伤理众所不与故弗克○程传三以
 刚居刚故不能反四以刚居柔故困而能反畏义而
 能改吉宜矣○本义欲同于二而为三所隔故为乘
 墉以攻之象乘其墉矣则非其力之不足以义之弗
 克而不攻耳○郭白云曰九四无应居二刚之间为
卷四 第 8b 页 WYG0050-0088b.png
 多惧之地困穷甚矣○项平甫曰凡爻言弗克者皆
 阳居阴位讼之九二九四同人之九四是也唯其阳
 故有讼有攻唯居阴故弗克○沈守约曰离外实而
 卫内虚而容墉之象据三之上乘也乾变而为巽健
 而能巽知不能克而反则之象○李蒙斋曰九四虽
 不中正以其乾体故能知险履离故有明明而知险
 是以能止而弗攻○胡双湖曰三以四为陵其指四
 也四以三为墉其指三也圣人与四以吉开自反之
卷四 第 9a 页 WYG0050-0088c.png
 门不与三者以无君之恶尤甚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传同人之
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张子二与五应而为他间已直人曲望之必深故号
 咷也师直而壮义同必克故遇而后笑○本义中正
 相应同心者也而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理义所
 同物不得而间之六二柔弱三四刚强故必用大师
 以胜之然后得相遇○张紫岩曰心通迹间其忧在
卷四 第 9b 页 WYG0050-0088d.png
 先道之苛胜间何能为中直则君臣心本相通何忧
 不遇二五俱得中位是五之心即二心二之心即五
 心其为中直大矣至诚恻怛之意发见于外曰号咷
 君臣相遇道行天下有足乐者曰后笑克言与之者
 众所胜在道若师之克离为戈兵九五以刚处中离
 体在下群阳从之为大师○吴草庐曰号咷者离火
 之声笑者兑口之说○胡云峰曰同人九五刚中正
 而有应故先号咷而后笑旅上九刚不中正而无应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50-0089a.png
 故先笑后号咷○张湛虚曰同人而曰大川戎攻师
 克何也同者人之所忌也忌同伐交大川不足喻其
 险
  按六二为同人之主故以于宗为吝至五则彖传
  所谓中正而应者故传明其中直况五阳皆同于
  二五非主爻无庸议其私昵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传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侯行果曰独处于外同人于郊也不与内争无悔吝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50-0089b.png
 也同人之时惟同于郊志未得也○蔡节斋曰国外
 曰郊郊外曰野虽在卦上犹未出乎卦也故止曰郊
 ○杨释褐曰同人于野则亨于门则无咎于宗则吝
 于郊则无悔于宗不若于门于门不若于郊于郊不
 若于野六爻有不能尽卦义者同人是也○梁孟敬
 曰同人于郊则所同者远亦无私矣然犹未能极乎
 远故不能吉亨止无悔而已所同者未能周天下是
 其志之未遂也○观彖同人之道以于野为至上虽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50-0089c.png
 当其象然爻德有所未备故杀其象曰郊郊虽未至
 于野然近于野矣于野则亨吉曰无悔知其志未得也
  总论
  按同人六爻不能尽卦义者何欤卦以二体立义
  爻以爻位趋时凡以一阴一阳为主者五爻皆从
  主爻而生远近相得不相得之义其于二体中爻
  者更甚师比是也然师不如比以其在下也至于
  一阴为主阴本不如阳下又不如上同人以在下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50-0089d.png
  之阴为众阳所归以其得中胜于小畜之六四履
  之六三然当同人之时五阳之欲同于二者势也
  在二之阴不可遍同于五阳者理也故二之于宗
  虽于同人为吝狭而不失臣妻之道二守于宗三
  四之争起矣五非同人之主知中正之应而已既
  同于二岂为大同初上事外其庶乎
(乾下/离上)  中爻乾兑
大有元亨 彖传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50-0090a.png
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虞仲翔曰谓五以日应乾而行乎天也○本义大有
 所有之大也火在天上无所不照又六五一阴居尊
 得中而五阳应之故为大有乾健离明居尊应天有
 亨之道应天谓六五○赵复斋曰九居五不言得尊
 位所当居也六居五故贵之五为大中贵于二也上
 下应者不拘远近凡一阳五阴一阴五阳之卦皆然
 乾加震曰大壮大者壮也加离曰大有阴丽乎阳大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50-0090b.png
 者有之也柔得尊位阳应之阴能有大也○朱汉上
 曰致元亨者由乎其才刚健则不息文明则能顺万物
 之理有是德而行之不失其时随天而行也此合两
 体推原六五言大有之才也○郭兼山曰一柔而应
 五刚所谓不宝远物所宝惟贤也不如是不足以为
 尚贤○项平甫曰一阴在下势不足以有众能推所
 有以同乎人故曰同人一阴在上人同乎我为我所
 有故曰大有同人曰应乎乾明我应之也大有曰上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50-0090c.png
 下应之明人应我也履柔在下亦曰应乎乾小畜柔
 在上亦曰上下应之此可以推卦例矣同人离在下
 以德为主曰应乎乾者应其德也大有离在上以位
 为主曰应乎天者应其命也履兑在下曰应乎乾大
 畜艮在上曰应乎天亦卦例也○王童溪曰善治众
 者不以众以寡善制刚者不以刚以柔大有之有五
 刚非六五之柔不可也上而上九以我能尚其贤降
 志而比乎我下而自初至四以吾能用其才以其类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50-0090d.png
 而从乎我所有岂不大哉○郑东谷曰必冲虚不自
 满者能有大六五明体而虚中所以为大有○张紫
 岩曰刚健而诚尽于内文明而礼尽于外合是二美
 中德斯大得乾之中曰大中应乎天而时行谓用离
 柔离万物相见于时为正为时行当大有之世非用
 柔无以得天下贤非得贤无以保天下大业时也○
 郑少梅曰大有之时盛德在火万物皆赴亨嘉之会
 ○胡云峰曰小畜之亨不在六四而在上下五阳大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50-0091a.png
 有之元亨不独在五阳而在六五○来矣鲜曰时行
 即应天之实○易外火日也日在天上从震而位乎
 乾彖言火而不言日者天子以神为治如日之用其
 火日之光火之神也火在天上万物告成火之功成
 而天之德亦至○华霞峰曰本是纯乾一柔居五天
 启文明在元会为中天之运在日行为当午之中在
 天道为一元资始万象亨嘉之会在世道为大明首
 出众正毕升之时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50-0091b.png
  按大有乾之九五之变卦辞无他文特言元亨而
  不言利贞者大有乃春夏之象而未及秋冬也鼎
  言元亨者乃东南之卦而未及西北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传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张子二应于五三能自通四匪其彭惟初无交故有
 害然非其咎○杨龟山曰当盛大之时贫且贱焉耻
 也则无交宜有害矣故曰大有初九无交害唯大有
 之初为然○赵复斋曰凡乾之初贵潜匪咎由时无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50-0091c.png
 咎由己○朱汉上曰初九守正无交在它卦未有害
 大有上下应之而初九无交则害也○项平甫曰六
 五受人之交而初独不往交则害于大伦故为有害
 居势适然岂能强合凡言害者皆不利之名○俞石
 涧曰传曰大有初九大有时也初九位也时位如此
 所以无交害爻传凡称卦名者皆以时言凡称爻名
 者皆以位言
  按大有之时以交孚为利自当以无交为害此如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50-0091d.png
  比之五阴皆附而上六独否为凶但比上以阴居
  卦外故有凶此以阳居初守正不苟故无凶咎在
  大有之世本无害之可涉若云无交于害则宜其
  为吉何必言匪咎而又何咎之可无宗张子说为当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传大车以载积中不
败也
 虞仲翔曰乾为大车体刚履中可以任重有应于五
 故所积皆中而不败○刘长民曰下乘阳为动上乘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50-0092a.png
 阳为实得中位为安五以虚中纳下往则无咎○程
 传刚健则才胜居柔则谦顺得中则无过其才如此
 所以能胜大有之任如大车之材强壮能胜载重物
 也○王童溪曰大车积集众材而成大有众材辐辏
 之时九二之材刚而中者又处众刚之材之中则集
 众刚之材以会于中而成此荷载之功也何败之虞
 ○沈守约曰乾体刚健变为离刚健而能容载大车
 象中虚故能积刚健故不败离为文明文明积中发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50-0092b.png
 于事业君臣同德以成文明之治也○蔡节斋曰大
 车二也载谓载五○胡云峰曰坤为大舆九二乾体
 而曰大车者舆指轸之方而能载者言车则以其全
 体而言引之以马之健行之以轮之圆皆乾象也不
 曰吉者大臣任天下之重职当如此也仅得无咎处
 大有之难如此○易外大有六月之候万宝告成火
 之为功也乾为大车以载载火也实载万物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传公用亨于天子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50-0092c.png
小人害也
 本义亨春秋传作享谓朝献也古者亨通之亨享献
 之享烹饪之烹皆作亨字九三居下之上公侯之象
 刚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己下贤故为亨于天子
 之象○朱汉上曰三五相交乾变离兑乾为天离为
 日兑为泽卜偃谓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
 是也天子施泽于下降心而说有粲然之文者莫如
 公之亨于天子也九三刚健而正与五同功故得此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50-0092d.png
 爻○张紫岩曰三重刚立互兑下小人以事君为容
 悦无所不用其私必为天下大害有大之君尤宜察
 诸○项平甫曰大有六五为主初独无交逸民也上
 在其上宾师也中爻三位为臣二大臣也受大有之
 任故为载三外臣也奉大有之物以朝贡故为亨二
 以中故无咎三以不中故有戒四近臣也以柔自抑
 不怙大有之宠故为匪其彭○王秋山曰土地人民
 皆天子所有阳刚得正之君子必不私其有以奉上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50-0093a.png
 故曰亨于天子以过刚不中之小人处之必据为己
 有因而不顺故处大有则或为害而大有亦适足为
 小人害也○熊梅边曰或问九三与五无系应何以
 有亨于天子之象曰九三居上下之际乾离之交处
 下之上互兑之初又与五同功而异位故有此象○
 钱启新曰若以小人而有公之用撰毁折于乾离之
 中言有无于丰盈之世以民必竭健之力以君必蔽
 离之明○龙麟洲曰三兼乾兑乾主上进兑下阳与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50-0093b.png
 上阴相悦有升而朝五之象乾良马金玉皆庭实象
 离日之光下照兑泽而泽受之又君臣恩礼交接之
 象此非常之占小人岂能堪此○合订人臣效忠竭
 力忘家为国莫非亨也财物献贡亨之一端耳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传匪其彭无咎明辨晢也(晢章/舌反)
 程传九四过中是大有之盛也故处之之道匪其彭
 则得无咎谓能谦损不处其太盛也彭盛多貌○项
 平甫曰四居离初能明于初为辨晢○沈守约曰变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50-0093c.png
 而为艮明而知止○唐凝庵曰居近君之位率诸阳
 以进有盛象惟以刚臣近柔主疑于自专其盛由离
 之明辨之而晢则其盛皆五之盛而匪四之盛○华
 霞峰曰三不有其有故持以献君四不私其有故解
 使去已
  按唐氏华氏看匪其二字细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传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50-0093d.png
 孔仲达曰信以发志者由已诚信起发其志故上下
 应之与之交接易而无备者以已不私于物惟行简
 易无所防傋物自畏之○苏子瞻曰处群刚之间而
 独用柔无傋之甚者以其旡备而物信之故归之者
 交如以其无备知其有馀也夫傋生于不足不足之
 形见于外则威削矣○程传当大有之时居君位虚
 中为孚信之象人君执柔守中而以孚信接于下则
 下亦尽其信诚以事于上上下孚信相交也○张子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50-0094a.png
 君子以至诚交人然后有威重君子至平易有何关
 防拟备唯以抑抑威仪为德之隅俨然人望而畏之
 ○杨龟山曰威如之吉以德不以力所谓德威惟畏
 也○郭白云曰交如亲之也威如尊之也诚信之道
 已通君臣之道巳严能销患于未形孰为猜嫌之虑
 且初九之难进九二之积中九三之克亨九四之匪
 彭各以其道而来亲而尊之可谓有贤之极矣舜明
 目达聪终于无为而治其易而无备之吉乎○郑东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50-0094b.png
 谷曰以柔顺而有群阳区区焉设关键以为备则亦
 不胜其备矣法制密而诚意消是岂大有之君哉○
 项平甫曰五居离中有中孚象为信体柔为顺履信
 思顺而上下应之则其孚交矣○王童溪曰人君能
 使人不敢违不若使人不忍违六五以诚信感发众
 志则天下志应无山溪而固无甲兵而威夷然和易
 初无备禦而不怒之威自孚于上下○李蒙斋曰孔
 子恐后世人主观威如吉之言以作威杀戮逆诈设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50-0094c.png
 备为吉故释云平易而无备即系辞所谓有亲可久
 之道也○俞石涧曰在心为志盖未发也发之者信
 也当大有之世在下者本有协应之志而在上者又
 足以感发之则人自敬之畏之○来矣鲜曰威如即
 恭已易而无备即无为
  按六十四卦中以六居五而主君象者震以乘阳
  艮以承刚易得咎悔坤主于顺终属臣道故坤震
  艮在上之六五不若离之六五如大有晋鼎为易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50-0094d.png
  中极美之卦皆以离在上也离主文明其象为日
  在上为人君向明而治离之中爻乃虚明之体不
  专柔顺于睽而犹得悔亡有庆于旅而有誉于噬
  嗑而无咎于未济而晖吉皆离之美也至大有六
  五尤为乾飞龙在天之变爻如太阳当空人不敢
  正目而视威所自足孰敢慢易但以文明之德与
  万物相见光明洞达天下归心本无太柔之患更
  何须于戒备周公系以威如孔子释以无备盖发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50-0095a.png
  离日之象也所谓交者即彖之应天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传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郭白云曰系辞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
 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顺又以尚贤也六五之君尽此
 而言于上九者盖言大有之吉以此终也故象曰大
 有上吉则知此吉乃大有之吉非止上九之吉也○
 项平甫曰六五在本爻但见其履信思顺而已至上
 九而后见其尚贤当大有之世有群小易有大贤难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50-0095b.png
 象传曰大有上吉明事关全卦非止上爻此犹师之
 上六论师之终其言大君盖指六五非谓上六为大
 君也○赵复斋曰五能尊上此大有所以上吉君之
 大有极于尊贤○郑东谷曰五成卦之主上其终也
 五之德宜获是福于终可验五尚上九之贤故自天
 之祐于上九见之○赵汴水曰九阳也在五之上为
 天象如大传所释又为贤之象五以下诸爻应为人
 助以上一爻应为天祐之天祐人助宜六五吉无不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50-0095c.png
 利盖阳在阴上其象为天贤在君上其象为师傅○
 胡云峰曰五之厥孚履信也柔中思顺也尚上九之
 一阳尚贤也所以其终也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本
 义于大畜尚贤曰六五能尊上九之贤○胡双湖曰
 五上为天位有天象○龚泉峰曰天指上而言祐之
 谓祐五也○观彖以上爻终五爻之义易之如此例
 者极多解者乃以为上九尊尚六五之贤非矣
  按赵氏龚氏说尤得本爻系此辞之旨天祐二字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50-0095d.png
  乃非泛设于彖传上下应之之义为切所以为大
  有之上吉也
(艮下/坤上)  中爻坎震
 冯厚斋曰一阳五阴之卦一阳在上下为剥复象阳
 气之消长在中者为师比象众之所归至于三四在
 二体之际当六画之中故以其上而退处于下者为
 谦自下而奋出于上者为豫此观画立象之本旨
谦亨君子有终 彖传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50-0096a.png
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
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
之终也
 郑康成曰山体高而在地下高能下下之象亨者嘉
 会之礼以谦为主惟艮之坚固坤之厚顺乃能终之
 ○虞仲翔曰君子谓三艮终万物故君子有终○崔
 氏(憬/)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高
 明之家鬼瞰其室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满招损谦受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50-0096b.png
 益○石守道曰六十四卦唯谦六爻无悔吝皆吉○
 程传谦有亨道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人以谦巽自
 处何往不亨君子志存乎谦巽达理故乐天而不疑
 内充故退让而不矜安履乎谦终身不易君子有终
 也 他卦有待而亨唯谦便亨 天以其气下济故
 能化育万物其道光明地处卑以其气上行交于天
 皆以卑降而亨也○本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
 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谦之象变谓倾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50-0096c.png
 坏流谓聚而归之○赵复斋曰内止无欲故外能柔
 顺凡矜伐皆欲之动阳实阴虚内笃实外虚少谦之
 义也一阳终于艮在上为剥终不可用在下为谦终
 而不穷止得所也○蔡节斋曰下济而光明艮光明
 象○沈守约曰内刚止则不失于佞外柔顺则不失
 于亢谦道之贵中也○项平甫曰九三乾也降在下
 卦是下济而光明坤地道处势至卑而升在上卦是
 卑而上行下济与卑释谦字光明与上行释亨字○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50-0096d.png
 邱行可曰凡卦以一阳为主者彖传皆以刚言复曰
 刚反豫曰刚应师比曰刚中剥曰变刚谦主九三而
 彖不言刚者谦无用于刚也用刚则不能谦矣○吴
 草庐曰尊崇他人以居已上而已光显卑抑自己以
 居人下而人亦不可踰越之○胡双湖曰谦唯阳刚
 君子能之然一阳卦必至三而后名谦者三人位有
 公侯之尊贵乃肯自卑而处三阴之下此所以为谦
 有艮之笃实坎之劳震之动而又承坤之重盛德如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50-0097a.png
 此安止不迁谓之君子有终宜哉
  按尊卑二字吴说为优以位言者文义欠妥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传谦谦君子卑以自
牧也
 荀慈明曰初最在下为谦三体坎故用涉大川吉○
 程传以柔顺处谦又居一卦之下为自处卑下之至
 谦而又谦也虽用涉险亦无患害○郭兼山曰谦虚
 也中虚以涉难有不济者乎○张紫岩曰卑以自牧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50-0097b.png
 君子止心之道处艮下体又承坤为谦坤为马为牛
 为地艮为山为自牧○王童溪曰牧养也谦卑德初
 卑位养德之地未有不基于至卑之所所养也至则
 愈卑而愈不卑矣○张南轩曰牧如牧牛羊然使之
 驯服方可以言养○项平甫曰初六九三皆称君子
 者此二爻皆非小人之所宜处初过谦者也小人用
 之则为柔佞君子用之以柔身济难三有大功小人
 处之则有不赏之祸○吴草庐曰初变为刚成离有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50-0097c.png
 舟象坤顺在上前无阻隔○胡云峰曰谦主九三故
 称君子初亦曰君子何也三在下卦之上劳而能谦
 在上之君子也初在下卦之下谦而又谦在下之君
 子也○胡双湖曰涉川贵于迟重不贵于急速用谦
 谦之道以涉川退后而不争先自然万无失一○来
 矣鲜曰震木在坎水上涉川象
六二鸣谦贞吉 象传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姚氏信曰三体震为善鸣二亲承之故曰鸣谦得正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50-0097d.png
 处中故贞吉○苏子瞻曰雄鸣则雌应故易阳唱而
 阴和寄之于鸣谦之所以为谦三也六二其邻也上
 六其配也故皆和之而鸣于谦而六二以阴处中虽
 微九三其有不谦乎故鸣以言其和于三贞以见其
 出于性也○程传二以柔顺居中是为谦德积于中
 发于外见于声音颜色曰鸣谦凡贞吉有为贞且吉
 者有为得贞则吉者六二之贞吉所自有也中心所
 自得非勉为之也○郑东谷曰鸣者气有所感也三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50-0098a.png
 为谦主二中正而位其下以柔从刚以下从上所以
 感于三者诚故其鸣也为正且吉鸣而得遂其为谦
 之志曰中心得○赵汴水曰鸣鸟语求友则鸣不平
 亦鸣九三成卦之主六二比而承之求友之鸣乐而
 鸣也○郝京山曰艮为山震为雷二以山谷应虚而
 鸣上以雷声出地而鸣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传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荀慈明曰体坎为劳○王辅嗣曰处下卦之极履得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50-0098b.png
 其位上下无阳以分其民众阴所宗尊莫先焉上承
 下接劳谦匪懈○王童溪曰谦之成卦在此一爻卦之
 德曰君子有终九三实当之三实艮体而止诸坤顺
 之下所谓蕴崇高于卑下之地其象则地中有山也
 以刚明之才居下之上上为君所任下为众所从信
 劳而不伐故获终吉○张紫岩曰以阳刚居群阴中
 为君子艮终始为有终坤众在上已下之为万民服
 ○郑亨仲曰身之服劳无如手足禹之胼胝可见艮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50-0098c.png
 为手互震为足○赵汴水曰一阳在初有克己复礼
 之仁在二有师中丈人之吉在四有由豫大有得之
 业在五有显比使中之主在上有硕果存阳之功上
 下始终历试诸艰可谓劳矣勤劳如此一阳独尊宜
 可用刚以临物今不为比豫之在上乃退居三阴之
 下是劳而能谦也复师虽在下而不为终剥虽终而
 在上今九三艮为主是谦而能终者也○吴草庐曰
 震动者劳之象○胡云峰曰乾之三以君子称坤之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50-0098d.png
 三以有终言谦之三兼乾坤占辞劳者即乾之终日
 乾乾而谦则坤之含章○来矣鲜曰八卦正位艮在
 三所以爻极善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传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王辅嗣曰乘三承五指挥皆谦不违则也○程传四
 居上体切近君位六五之君谦柔自处九三又有大
 功德为上所任众所宗而已居其上当恭畏以奉谦
 德之君卑巽以让劳谦之臣动作施为无所不利于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50-0099a.png
 撝谦也撝布施之象如人手之撝动息进退必施其
 谦盖居多惧之地又在贤臣之上故也○朱汉上曰
 艮为手止也震起也手止而复起有挥散之象挥散
 其谦之道布于上下撝谦也○朱子不违法则言撝
 谦不是过分事○沈守约曰以坤顺之质以阴居阴
 在上卦之下能谦者也坤变为震动不违顺卦变小
 过君子以行过乎恭者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传利用侵伐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50-0099b.png
征不服也
 本义以柔居尊在上而能谦者故为不富而以其邻
 盖从之者众矣犹有未服者利以征之而于他事亦
 无不利○杨诚斋曰五以君上之尊体柔谦之德欿
 然不有其崇高富贵之势谦德之盛焉往不利利用
 侵伐姑举其大者○郭白云曰阴虚为不富征不服
 者盖有不服则征无不服则勿征也○朱汉上曰五
 动成离坎有弓矢甲胄之象○沈守约曰卦变为蹇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50-0099c.png
 险在前征不服象○郑亨仲曰五爻皆言谦惟六五
 不言者圣人虑其过○梁孟敬曰九三在下乃立功
 之臣而坤为众有用师之象五既得众心之归而又
 贤臣为之将是惟无动动必利○胡云峰曰谦之一
 字自禹征有苗而伯益发之六五一爻不言谦而曰
 利用侵伐何也盖不富者六五虚中而能谦也以其
 邻者众莫不服五之谦如此而犹有不服者则征之
 固宜○来矣鲜曰坤为众中爻震变离为戈兵众动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50-0099d.png
 戈兵侵伐象
  按五下有山之阻坎之险不服象而有九三为震
  之主故利侵伐上六行师亦同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传鸣谦志未得也可
用行师征邑国也
 虞仲翔曰应在震故曰鸣谦体师象震为行坤为邑
 国○程传以柔处柔顺之极又处谦之极极乎谦者
 也极谦而反居高未得遂其谦之志故至𤼵于声音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50-0100a.png
 曰鸣谦征邑国已之私有谓自治其私○朱子老子
 言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
 国又言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孙子曰始如处女敌人
 开户终如脱兔敌不及禦大抵谦自是用兵之道只
 退处一步耳 坤为众有坤卦处多言师坤为土土
 为国故云征邑国也○王童溪曰以谦德而处极位
 此执谦者之所不安故鸣其未得之志谦极易以取
 侮故六五上六皆以征伐为言所以救谦之过○项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50-0100b.png
 平甫曰凡言鸣者皆志志有忧有乐皆寓于鸣当谦
 之时人志在下不以上为乐二在下卦之中如其所
 欲故其鸣为得志上在上卦之上欲下而不可得故
 其鸣为未得志 六五利用侵伐上六利用行师皆
 与卦材爻德不类者谦自二至上皆师卦三在师中
 为万民所服即师之怀万邦师之六五利执言故此
 六五亦利侵伐师上六与六三之小人应故戒以勿
 用此所应者九三之君子故劝以可用用三也○张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50-0100c.png
 紫岩曰利用云者于用为利未必用也○赵汴水曰
 师卦未尝言用师之利至谦之五上乃不一言之盖
 惟谦抑之人必无喜功好大之失其征伐也必有甚
 不得已者合二卦并观足见圣人之情○王秋山曰
 谦之上即豫之初豫初曰鸣豫以应四也此曰鸣谦
 以应三也上六本谦退之至者然三为成卦之主得
 时得位独与之应故鸣其谦退而未得之志然已愈
 退而人愈归故利用行师志终不远故止自治而已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50-0100d.png
 ○谷拙侯曰志未得正是谦处○华霞峰曰谦卦中
 爻坎震坎险震动故多取行师征邑国象坤坎合行
 险而顺师之吉也上之行师以谦极而可用行师非
 以志未得而至于行师也以可用行师见人之信从
 非以人未信从而必用行师也○易外复师谦豫四
 卦皆有雷故皆言行师复之不利行师以雷在地中也
(坤下/震上)  中爻艮坎
豫利建侯行师 彖传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50-0101a.png
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
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
之时义大矣哉
 郑康成曰坤顺震动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其所震
 为雷诸侯象坤为众师役象豫喜逸悦乐之貌○虞
 仲翔曰初至五体比故建侯三至上体师象故行师
 ○九家易曰建侯以兴利行师以除害兴利除害民
 所逸乐○侯行果曰四为卦主五阴应之刚志大行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50-0101b.png
 故曰刚应而志行○程传豫者安和悦乐之义志行
 谓阳志上行动而上下顺从其志得行顺以动顺理
 而动所以豫○郭白云曰马氏王氏以豫为乐关氏
 曰豫备也豫备则逸乐也孔氏为逸豫程氏为和豫
 大率易之名卦兼备众义非一字可训○邱行可曰
 屯有震无坤则言建侯不言行师谦有坤无震则言
 行师不言建侯此合震坤成卦故兼之○沈守约曰
 坤母震长男母老子壮是以为豫母在内居乐也震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50-0101c.png
 在外出威也居乐出威是以利建侯行师○张紫岩
 曰雷动于上坤顺于下为天地以顺动震春阳用事
 时以序行为四时不忒互坎在中为日月不过坎水
 为刑罚清坤众为民服○冯厚斋曰过平声日月之
 行景长不过南陆短不过北陆故分至启闭不差其
 序○项平甫曰豫随遁姤旅皆若浅事而有深意故
 曰时义大矣哉欲人之思之也坎睽蹇皆非美事而
 圣人有时而用之故曰时用大矣哉欲人之别之也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50-0101d.png
 颐大过解革皆大事大变故曰时大矣哉欲人之谨
 之也人死于大过而生于颐○王元龟曰利建侯所
 以备豫利行师所以饬豫豫以和乐主义和而不备
 则乖戾随之故有备豫之义和而不饬则骄怠生焉
 故有豫怠之义○吴草庐曰豫者暇而乐也凡人从
 容和缓顺序以动则先事详审事成而乐以卦象则
 雷出地上阳气伏藏地中非一日矣一阳二阳至三
 阳上达于地之后雷始𤼵声故其声和乐 专言时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50-0102a.png
 者重在时字时义重在义字时用重在用字○胡云
 峰曰比之建侯师之行师皆以一阳统五阴而豫在
 师比之间故兼焉建万国聚大众非顺理而动使人
 心和乐而从不可也故二者皆系之豫○蔡虚斋曰
 时之一字贯六十四卦有时则有义有义则有用单
 言时则义与用在其中矣○观彖赞卦皆言时赞爻
 皆言位时位二字乃卦爻之所以立也
初六鸣豫凶 象传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50-0102b.png
 虞仲翔曰应震善鸣失位故凶○石守道曰四为豫
 主初与之相应小人得志必极其情欲以至于凶○
 苏子瞻曰所以为豫者四也而初和之故曰鸣已无
 以自乐而恃其配以为乐志在因人而已所因者穷
 不得不凶○本义卦辞为众乐之义爻辞除九四与
 卦同外皆为自乐所以有吉凶之异穷谓满极○赵
 汴水曰位方在初时势未穷而竞躁如此是志已先
 穷也○胡双湖曰豫初六即谦上六皆震善鸣象○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50-0102c.png
 钱启新曰雷从地出雷自𤼵声地自镇静豫不可鸣
 如地不可震四动初动雷鸣地鸣凶象○吴觐华曰
 坤初正在闭藏之时若一鸣便泄漏含藏之气故凶
 ○易外师之长子与豫之侯皆在坎中故其初即惧
 豫四在坎众阴从之皆行乎险危莫甚焉可以鸣豫
 为得志乎志穷满也豫为谦之反正忧其满谦可鸣
 而豫不可鸣豫虽志行而不可穷故豫之初即以为戒
  按初与四所应虽正然四既权要初复不正以豫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50-0102d.png
  应之所操者佞悦之术所希者烜赫之势更无道
  义以正应之故遂致穷极其豫凶亦甚矣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传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虞仲翔曰与四为艮艮为石○侯行果曰得位居中
 柔顺正一明豫动之可否辨趋舍之权宜如坚石不
 可移变应时则改不待终日故曰贞吉○程传当豫
 之时独能以中正自守是其节介如石之坚人于豫
 乐心悦之遂至于耽恋不能已二介如石其去之速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50-0103a.png
 不俟终日故贞正而吉○本义乐易溺人独此爻上
 下皆溺于豫而独能以中正自守其德安静而坚确
 故思虑明审不俟终日而见凡事之几微○朱汉上
 曰初三不正二介于不正之间确然如石不可转也
 三内卦之终二动离为日不终日也离目为见见之
 是以不俟终日而作中也故见不中正也故见不正○
 项平甫曰凡物之两间为介介所以分也说文云介
 分画也当豫之时五弱四强人莫能分六二辨于去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50-0103b.png
 就之分如介于石间断然易识不待事成故吉○冯
 厚斋曰九四权臣象权所在众所趋初鸣三盱举世
 皆趋四以为说知有五君也哉二者五之应人臣在
 下者也居中履正知有君臣之分不徇权势四不可
 夺而五不得应遂翩然而下不俟终日此孔子不脱
 冕而行乾之三言终日二之日故有不终日象○丘
 行可曰豫以无所系应为吉初应四而三五比四皆
 有系者是以为凶悔疾六二阴静而中正与四无系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50-0103c.png
 特立众阴之中而无迟迟耽恋之意静则确然自守
 动则见几而作吉矣○郑东谷曰惟至晦者能明惟
 至静者能动二静晦自守故动不失几二之豫先知
 之豫也○赵汴水曰介刚之义石刚之质六二备坤
 二刚方之德故有介于石之象子曰忧悔吝者存乎
 介初与四应三与四比二介于初三之间虽与五正
 应而九四以刚臣在柔君之侧故六二介然如石曾
 不待终日之间已先知四之不当从守正如此吉道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50-0103d.png
 也豫与比反比乃刚君故欲群阴皆比而不比者凶
 豫有强臣故不取群阴之宗四而不宗者吉○郝京
 山曰介于石静而定坤象不俟终日明而决震象○
 钱启新曰止则石震不能惊动则雷艮不能止○易
 外雷于豫之初未出地而鸣故凶二未出地而介于
 石之间矣出之速不俟终日故吉二艮之初乃山之
 根石也介者止之至也止于山介也止于山之石尤
 介也下卦本坤艮为坤之介故曰介于石艮之起震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50-0104a.png
 不崇朝而雷雨作知几者莫如雷其作也有连日而
 无终日故曰不终日
  按二与五不相应与四不相比君门万里权势复
  远处地之中山之下故有众醉独醒之象此考磐
  在涧以寤歌为乐豫得豫之正者也 六二所处
  上庸主下权臣虽其臣刚正公忠报国归而佐之
  可以身名俱泰而犹必坚守如石去之若浼可见
  权要之地非独奸佞不可近荣宠之境非独乱世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50-0104b.png
  不可恋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传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本义盱上视也阴不中正而近于四四为卦主故六
 三上视于四而下溺于豫宜有悔者也其占为事当
 速悔若悔之迟必有悔也○郭白云曰睢盱上视而
 悦之非介于石也迟疑而有待非不终日也○朱汉
 上曰三动成巽巽为多白眼睢盱上视媚佞以求豫
 ○吴草庐曰上悔字改悔之悔下悔字悔吝之悔六
卷四 第 41a 页 WYG0050-0104c.png
 三之不能自守速宜改悔若改悔之迟则有悔矣○
 胡云峰曰六三虽柔其位则阳犹有能悔之意溺于
 豫而悔之迟则又犹豫者也
  按三处互坎之初几入于险矣居互艮之下犹能
  止而不进动而成巽犹豫未决悔迟之象吴本以
  盱豫为句悔迟有悔为句宜从之与本义亦合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传由豫大有得志
大行也
卷四 第 41b 页 WYG0050-0104d.png
 虞仲翔曰据有众阴坤以众顺故大有得得群阴也
 坎为疑故勿疑○王辅嗣曰众阴由之以得其豫大
 有得也不信于物物亦疑焉勿疑则朋合○侯行果
 曰为刚之主众阴所宗莫不由之以得其逸体刚心
 直志不怀疑故得群物依归朋类大合若以簪篸之
 固括也○刘长民曰群阴止滞独体刚阳居动之始
 震发群阴故阴皆由我而豫四虽体阳犹居阴位未
 离其类故称朋焉簪者所以固冠而总发冠之危赖
卷四 第 42a 页 WYG0050-0105a.png
 簪以固之犹君位危赖臣以安之○石守道曰簪居
 首君象六十四卦唯豫九四居臣位之极以一阳主
 五阴更无阳爻以分其权是居盛位大有权以得民
 也其君得无疑乎必以其民朋附于君此一爻周公
 当之○程传为动之主动而众阴悦顺为豫之义四
 大臣之位六五之君顺从之以阳刚而任上之事豫
 之所由也大有得言得大行其志以致天下之豫居
 大臣之位承柔弱之君而当天下之任危疑之地独
卷四 第 42b 页 WYG0050-0105b.png
 当上之信任而下无同德之助所以疑也唯当尽其
 至诚勿有疑虑则朋类自当合聚簪聚也簪之名簪
 取聚发○朱子四以震体之阳为阴主如大臣转天
 下之危为安上无为而下佚乐故曰由豫○耿希道
 曰以象言之万物莫不由雷以豫以爻言之五阴莫
 不由阳以豫勿疑乃能协众力以安其上犹簪之总
 众发以安其冠若自疑则众斯睽矣○朱汉上曰疑
 者众阴不从五而从已也盍合也坎为发为通四刚
卷四 第 43a 页 WYG0050-0105c.png
 在众柔之际交而通之犹簪也发非簪则散乱不理
 ○邱行可曰卦五柔爻皆断一刚爻独连故以簪为
 象○张紫岩曰姬旦总群臣以辅成王诚信而已疑
 心一萌士将去之坎中为勿忧一阳为首为簪众阴
 为发○沈守约曰震动也变而为坤顺动而豫率土
 之众由之而豫上下纯坤朋合之象○王秋山曰勿
 疑之道在总合上下之朋以归于君如簪总合众发
 以归于上○俞石涧曰彖传刚应而志行盖谓此也
卷四 第 43b 页 WYG0050-0105d.png
六五贞疾恒不死 𧰼传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
未亡也
 虞仲翔曰坎为疾位在震震为反生○程传人君致
 危亡之道非一而以豫为多在四不言失正而于五
 乃见其强逼者四本无失故于四言大臣任天下之
 事之义于五则言柔弱居尊威权去己之义各据爻
 以取义也○本义当豫之时以柔居尊沈溺于豫又
 乘九四之刚众不附而处势危贞疾之象○王童溪
卷四 第 44a 页 WYG0050-0106a.png
 曰当逸豫之时恣骄侈之欲宜其死于安乐有馀也
 然乘九四之刚恃以拂弼于己故得恒不死孟子曰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六五
 之得九四法家拂士也故虽当豫之时不得纵其所
 乐恒不死宜也夫中以位言之则五之位以人言之
 则人之心位号犹存人心未去所以恒不死○朱汉
 上曰恒震巽也六五动则有震巽恒久之象中者人
 心也中尽亡则灭矣○郑东谷曰二与五皆不言豫
卷四 第 44b 页 WYG0050-0106b.png
 二静晦不为豫也五乘刚不敢豫也四方得位为众
 所归五之欲有所制而不得逞偲偲然视四之制已
 若正固之疾人得一固疾疾虽不快于己亦足以久
 其生者有戒心也四以和豫得众而无害五之心五
 得四而有戒心是以未亡而常存○吕东莱曰观豫
 六五之象然后知上无耽乐之君则下无擅权之臣
 ○冯厚斋曰贞疾犹痼疾痼固也疾自外入者当豫
 之时上下耽于逸乐以天下之事天下之才尽付九
卷四 第 45a 页 WYG0050-0106c.png
 四大臣而漫不省此贞疾之證然君臣之名位未亡
 此恒不死之證○赵汴水曰疾者豫之反书曰有疾
 弗豫是也○雷西仲曰中犹降衷之衷言六五降衷
 之性未亡也○高忠宪曰可见中者人之命脉○观
 彖贞者常也恒亦常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项氏以冥豫成为/句吴草庐本从之)象传冥豫在
上何可长也
 项平甫曰成者极也豫极则昏故曰冥豫成豫反为
卷四 第 45b 页 WYG0050-0106d.png
 谦谦则无豫怠之咎上变为晋晋则无冥暗之咎故
 曰有渝无咎凡言渝者当以变卦观之○沈守约曰
 柔居众阴之上无阳刚之应冥豫之象也爻变为离
 卦变为晋明出地上明乏至也明能烛理知祸福之
 机有渝之象○赵汴水曰在上所以释冥何可长所
 以释渝○高忠宪曰豫上故冥动极故渝虽昏冥之
 至而渝则无咎故顺动之道知其不善速改以从善
 而已
卷四 第 46a 页 WYG0050-0107a.png
  总论
  按此卦卦义全美而爻多凶咎盖天下之治以人
  心和乐熙熙皞皞为极盛卦举全义故以治言而
  全美心德之治以戒谨恐惧兢兢业业为进德爻
  分才位故以德言而多咎乐不可耽逸不可纵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岂独为人君戒哉若六二之
  豫则孔颜曲肱陋巷之乐矣 本卦大体象坎坎
  水内明外暗上处卦外故曰冥又坎月在雷雨之
卷四 第 46b 页 WYG0050-0107b.png
  际晦冥之象
 
 
 
 
 
 
 周易孔义集说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