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50-005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孔义集说卷三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上经
(乾下/巽上)  中爻兑离
 胡云峰曰自乾坤而下屯蒙需讼师比皆三男阳卦
 用事至此方见巽之一阴用事而以小畜名焉尊阳
 也
卷三 第 1b 页 WYG0050-0058d.png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传小畜柔得位而上
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
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胡安定曰阴阳交雨泽乃施若阳气上升而阴气不
 能固蔽则不雨若阴气虽能固蔽而阳气不交亦当
 不雨犹若釜甑之气以物覆之则蒸而为水也○程
 传物相比附则为聚聚畜也又相亲比则志相畜所
 以次比畜止也止则聚矣乾在上之物乃居巽下夫
卷三 第 2a 页 WYG0050-0059a.png
 畜止刚健莫如巽顺为巽所畜故为畜也然巽阴也
 惟能以巽顺柔其刚健非能力止之也畜道之小者
 也得位得柔巽之道也能畜群阳之志是以为畜
 语录或以小畜为臣畜君大畜为君畜臣曰大畜只
 是所畜者大小畜只是所畜者小不必指定一件事
 便是臣畜君君畜臣皆是这个道理随大小用○本
 义我者文王自我文王演易于羑里视岐周为西方
 正小畜之时也柔得位谓六居四上下谓五阳○张
卷三 第 2b 页 WYG0050-0059b.png
 紫岩曰六四居近君位体巽顺至德总揽群刚而上
 畜于君曰小畜亨卦体有至健不息之诚而又将之
 以巽顺畜其入矣九五刚中六四比而承之其志遂
 行故亨不雨德泽不施也臣之诚意虽通于上而君
 德未孚若天气未应然何以尚往臣事君勉尽吾道
 而已不以未孚而怠其爱君之心畜道斯成畜君者
 好君也小畜贵往○朱汉上曰四得位上下五阳说
 而应之说则见畜矣非应曰应阴者阳之所求此以
卷三 第 3a 页 WYG0050-0059c.png
 六四言小畜之义健而济之以巽则易入刚不过乎
 中则志行于上下两者得则柔道亨而阳为阴所畜
 矣此以二体言小畜之才六四志在畜君以往为尚
 然不待唱而先之故其施未行○郭白云曰刚德天
 德也天德畜之则止不畜则失圣人之所以为圣以
 能畜天德而已畜有二道止而畜之者畜之大也入
 而畜之者畜之小也能大畜天德则理无不亨小畜
 疑其未亨故言亨也上下应者阳道喜于从阴虽非
卷三 第 3b 页 WYG0050-0059d.png
 其位其志皆应志行四之巽志也刚德居中而巽志
 行是以亨也尚往者其道方行行犹未已也密云尚
 往则泽有必下之理尽其道为大畜施未行为小畜
 ○王童溪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其所以能者何也
 曰柔得位而上下应之盖柔不得位则受制于众刚
 之不暇上下不应则众刚之情俱不我协如制刚何
 魏郑公之尊宠故得肆志于太宗○项平甫曰凡阴
 蔽之极则阳气蒸而为雨密云不雨者阴方上往未
卷三 第 4a 页 WYG0050-0060a.png
 至于极自我西郊者方起于此未至于彼然谓之尚
 往则非不往谓之未行则非不行亨固在其中矣为
 以臣畜君终当感悟之象○王秋山曰上下应之谓
 五阳皆从之从之则为所畜○胡双湖曰一阴卦六
 小畜乾下必上达巽上必下入六四当其际也密云
 兑泽气上蒸象不雨巽风散之离日烜之象西郊兑
 象○胡云峰曰下畜上小畜大正文王与纣之事但
 能用巽柔之道以止畜其恶终不能大有所为文王
卷三 第 4b 页 WYG0050-0060b.png
 观象而适有会于心故以其所遭者言之○张湛虚
 曰刚中而志行指巽卦言刚中九五也以刚居巽体
 中由四之孚上合其志得相固结志行巽之志行也
 ○观彖密云不雨气上行而畜聚未固也成卦之义
 虽主于一阴畜众阳及系辞其爻则诸爻皆有畜意
 读易者谓阴虽畜阳阳犹可亨失卦意矣
  按卦有巽离兑备三阴之卦密云象三阳横亘于
  下泽气不能下流不雨象密云不雨因阳气未交
卷三 第 5a 页 WYG0050-0060c.png
  自属至理诸儒多以云起西方阴位阳气不应而
  不雨或有所本实无其验愚谓自我西郊文王特
  即其所处而言雨泽不能下于西耳非言云之起
  于西方也此卦多主臣畜君郭氏独主畜天德极
  得观象之法且于畜聚之义尤合一卦可该万事
  若止主畜君而言所用偏矣故并存之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传复自道其义吉也
 杨龟山曰六四得位为一卦之主而初与之为应受
卷三 第 5b 页 WYG0050-0060d.png
 畜于四者也过未形而畜之其复自道矣夫何咎之有
 ○郭白云曰天德之大而人畜之虽曰小畜亦已艰
 矣唯早辨者易为力易为力则复自道复则鲜失是
 以吉而无咎然曰复者何盖小畜未能无失是以不
 免有复也○王童溪曰初九之阳动乎一卦之初动
 之微也当动之微制之使不愆于道则用力少而见
 功多而无制之之劳矣故曰复自道如不远复是也
 孟子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小畜之初动之微
卷三 第 6a 页 WYG0050-0061a.png
 所谓心之非也复而自道其尽格心之业乎○赵复
 斋曰往其反为复阳欲上行遇阴而止故复于下以
 畜其德其往也本有咎既复矣咎变为吉○沈守约
 曰初居健始四为畜主健处于下巽应乎上畜于未
 然引以当道不待过举而后图之何咎盖初变为巽
 健而能顺其义吉也○王秋山曰复反也初志欲上
 行而为四得时得位者所畜故复然刚而得正虽为
 所畜而复如自守以正不为所畜者故曰复自道言
卷三 第 6b 页 WYG0050-0061b.png
 虽为彼所畜而吾实自复于道也○龚泉峰曰初九
 知几不进而自复其道何咎之有易及诸经无有以
 复为上进者○观彖下卦三爻自畜者也初能顺时
 义而止退复自道无咎且吉矣
九二牵复吉 象传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郭白云曰不能辨之于早至二艰矣牵勉强之义非
 自复之易然勉强能复犹为吉也非二有刚中之德
 亦将自失○杨诚斋曰初安于复故为自复二勉于
卷三 第 7a 页 WYG0050-0061c.png
 复故为牵复二虽刚而犹居中故能勉于复虽不及
 初之自复岂不愈于过刚而不知止者乎故亦许其
 不自失○王秋山曰亦者谓初既以刚正而自道二
 亦以刚中而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辐陆氏曰本又/作輹车下縳也) 象传夫妻反
目不能正室也
 程传三以阳爻不中密比于四为阴畜制不能前进
 犹车舆说去轮辐言不能行也夫妻反目谓怒目相
卷三 第 7b 页 WYG0050-0061d.png
 视妇制其夫未有夫不失道而妻能制者也故说辐
 反目三自为也○本义刚而不中迫近于阴为所系
 畜不能自进然以志刚又不能平而与之争夫妻反
 目之象○张紫岩曰乾为金为圜为良马有舆轮象
 互离为目巽多白眼为反目○沈守约曰三处健极
 过举已形失夫子之义勉义过中失妇道之顺两者
 俱失岂正室之道小畜之道尚往往则亨说辐未亨
 也至五然后亨小畜之道贵和和则雨反目未和也
卷三 第 8a 页 WYG0050-0062a.png
 至五然后雨以未巽故也○王童溪曰初九动之微
 制之无劳九二动之已形制之已劳九三则行过乎
 中而刚动之才已极制之之力犹之舆也欲使不行
 非说去其辐不可夫说辐而使之不行则在我失之
 强聒而在彼易以怨憝制之于中不若制之于初制
 之于终不若制之于中人臣之有所畜制者劳逸难
 易之分此三爻尽之○项平甫曰九三反目则称妻
 言相敌也上九既雨则称妇言相顺也舆说辐陆氏
卷三 第 8b 页 WYG0050-0062b.png
 释文云本亦作輹按辐无说理必轮破毂裂而后说
 舆下之輹车不行则说之今畜道止于不行非有破
 裂之象与大壮大畜同作輹字为长○来矣鲜曰乾
 为夫长女为妻
  按三所比者小畜之主必为所畜六四畜止三阳
  三当其际首先受畜故有此象夫畜于妻宜其不
  能平也孔子罪以不能正室以见若无过举何事
  于畜何至为妻所畜此推本之论亦以况臣之所
卷三 第 9a 页 WYG0050-0062c.png
  以畜君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传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程传四处近君之位畜君者也若内有孚诚则五志
 信之从其畜也卦独一阴畜众阳苟欲以力畜之必
 见伤害惟尽其孚诚以应之则可以感之矣故其伤
 害远其危惧免可以无咎此以柔畜刚之道以人君
 之威严而微臣能畜止其欲有孚信以感之四既有
 孚则五信任之与之合志所以得惕出而无咎惕出则
卷三 第 9b 页 WYG0050-0062d.png
 血去可知举其轻者也五既合志众阳皆从之矣○
 张紫岩曰四五皆曰有孚君臣之际非孚莫畜惟臣
 孚于爱君君孚于从臣何咎之有四互体离巽顺而明
 用能有孚血去惕出○郭白云曰以人畜天以柔畜
 刚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与于此○王童溪曰小畜
 之成卦在此一爻也禀至柔之才处多惧之地而任
 畜止之权其忧伤恐惧何如也然吾之诚意既至则
 金石可动而况于人乎○赵复斋曰自三言四乘刚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50-0063a.png
 则危自五言四承阳则顺重卦故乘刚巽之承阳本
 体也顺上畜下故无伤无恐下畜三阳上奉九五有
 君人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胡云峰曰中虚为巽
 之本中实为巽之质小畜四五皆曰有孚此意也○
 唐凝庵曰六四虽为畜主其力甚微故有伤害之惧
 惟虚中与上合志相孚以畜乾则是非以巽之阴畜
 乾乃以全巽畜乾矣故无咎○观彖臣而畜君必有
 壅阏未能通达者惟积诚之至则壅阏可去而情可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50-0063b.png
 通如人身之有结滞血去而气通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传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张子六四为众阳之主已能接之以信孪如不疑则
 亦为众所归故曰富以其邻○本义巽体三爻同力
 畜乾邻象而九五居中处尊势能有为以兼乎上下
 故为有孚挛固用富厚之力而以其邻之象以言能
 左右之也○张紫岩曰君臣交孚王道以昌致之在
 臣孚之在君九五刚中六四以诚意上交于五而畜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50-0063c.png
 之群阳罔不顺比莫可解矣阳实为富巽绳为挛如
 四五以巽顺履乾位内刚外顺阴阳交济为有孚○
 朱汉上曰五近四相得无应以分其志有孚也易言
 交如者异体交也挛如者同体交也四五同巽体君
 臣同志挛如也四虚五实而五与之共位食禄四得
 尽其心能以富用其邻也相比为邻巽离亦邻也○
 王童溪曰此小畜之所以亨也以九居五阳之纯也
 阳之纯则为充实充实有孚也六居四阴之纯也阴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50-0063d.png
 之纯为谦虚谦虚有孚也○沈守约曰爻变为艮止
 卦变为大畜能止健也畜道之大成也○李蒙斋曰
 九五刚明中正之君而行巽顺柔克之政四以正匡
 其君五以正用其臣君臣合志四五皆言有孚而五
 又曰挛如者盖君臣相信固不固在君而不在臣也
 ○何玄子曰六四阴虚九五阳实能推其富以助六
 四是富以其邻也名以巽止健实以健止健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50-0064a.png
传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载音在/才再切)
 虞仲翔曰巽称妇以巽妇畜乾夫以上畜下故贞非
 阴道之顺故厉月几望者阴之盛也○刘长民曰阳
 老而阴长不已极则反阳密云不已终为雨也上九
 居女之长长而不已至坤仪也坤德积而不已至龙
 战也○程传既雨和也既处止也既和而止畜道成
 矣四用柔巽之德积满而至于成也载积满也○张
 紫岩曰居上而畜道以成利泽以敷曰既雨既处居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50-0064b.png
 此位当此时其周公还归事乎曰妇贞厉欲其谨守
 臣道之贞不可一日忘厉也曰月几望君子征凶欲
 其用谦持恭于礼不敢少越也盖上九居五阳先于
 臣道疑若过亢自非体巽君子莫知自畜而犯义矣
 ○朱汉上曰坎为月离日在兑西月望之时也巽为
 不果疑也(按卦有互离为日爻/变坎为月几望之象)○沈守约曰德者文
 德之积妇贞厉者戒其不顺也疑似也君子以中顺
 为主上九位当畜道之盛则疑于亢矣爻变为坎卦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50-0064c.png
 变为需既雨之象○项平甫曰居畜之极畜道已成
 不雨者既雨尚往者既往说辐者为载反目者为妇
 彖之所谓亨者于是见之德积而成载所畜大矣然
 以小畜大非可常之事妇道贞此而不变则危君子
 过此而复行则凶月望则昃阴极则消自然之理臣
 之畜君固出于正然进而不止则君有所疑能无凶
 乎既亨之后又以戒之○吴草庐曰阴藏于阳之内
 阳旋绕不已则为风上变为柔则成坎而为雨故曰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50-0064d.png
 既雨雨作而风息外阳不复动故曰既处○观彖小
 之为道臣道也妻道也以小畜大而至于成退而不
 居可也疑如阴疑于阳之疑
  按小畜与大畜唯四五一阴二阴之殊而卦之分
  小大者不在于四五之阴爻也盖小畜主巽而言
  巽为阴卦大畜主艮而言艮为阳卦巽德入畜之
  力小艮德止畜之力大此小大所由名也然则小
  畜之义自不专主六四一阴而彖传特举柔得位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50-0065a.png
  而言者以巽之为巽在阴爻也阴地道也臣道也
  妻道也此阴阳之定分也不可槩以阴为小人观
  坤之文言阴亦称君子矣小畜得位之阴德主巽
  顺非小人也上爻征凶之戒乃于卦终卦外致扶
  阳抑阴之意犹坤上之龙战也究之坤上之龙战
  与乾上之亢龙一而已皆不可为全卦之正义先
  儒存小人害君子之见视六四一阴若贼则与彖
  辞言亨传言柔得位者相左至以亨属阳按之卦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50-0065b.png
  义未合夫畜有止义蕴义序卦物畜然后有礼物
  畜然后可养则畜之为用妙矣远矣义取于畜为
  止为蕴皆取其能畜非取其不能畜也所止所蕴
  均指内乾大畜畜极而通小畜畜极而成故畜未
  成有不雨之叹畜成有既处之占乾阳不贵上进
  而贵止于内也若以上进为吉则以不能畜为吉
  卦何取于畜乎
(兑下/乾上)  中爻离巽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50-0065c.png
 项平甫曰履不处也履止训行畜止而履行二卦正
 相反对也人之所行未有能外于礼者故序卦谓履
 为有礼非以礼训履也○李蒙斋曰动以天为无妄
 是动合乎天德也明乎天为同人人心即天心也悦
 乎天为履是圣人乐天之道也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传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
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程传天在上泽处下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50-0065d.png
 礼之本也常履之道也故为履履践也藉也履物为
 践履于物为藉以柔藉刚故为履言履藉于刚乃见
 卑顺说应之义人之履行如此虽履至危之地亦无
 所害故履虎尾而不见咥所以能亨也○本义履有
 所蹑而进之义以兑遇乾和说以蹑刚强之后履虎
 尾而不见伤之象刚中正指九五也 语录上乾下
 兑以阴蹑阳是随后蹑他如踏他脚迹相似故卦之
 三四爻发履虎尾之义○游定夫曰卦之才以一柔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50-0066a.png
 进退履众刚故有履虎尾象而不咥人亨者说而应
 乎乾故也说而不应乎乾则不敬应而非说则不和
 敬以和何事不行不疚者兑泽下流故也膏泽下于
 民则内省不疚矣○杨龟山曰礼以用和为贵说而
 应和之至也○郭白云曰履者行道之义乾天道也
 天下之所难履而行之者故有履虎尾象直取其难
 非取其为害也然履虎尾有咥人之患履乾之道者
 虽难而无咥人之患唯有亨之理也○沈守约曰舄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50-0066b.png
 履之履所以藉也步履之履谓之履践也故履有上
 践下藉之义乾以刚践于上而兑以柔藉于下故曰
 柔履刚也乾之刚健在上虎也兑之文柔在下尾也
 故以履虎尾为象盖六三以一阴为履之主过中处
 阳界二重刚位非所据履危也然其体则下承上也
 其情则说而奉乎乾也失其所履而全其所承虽危
 而无伤是以不咥人亨○王童溪曰履德之基也德
 有凶有吉吉凶相辽皆自所履始是以君子恐惧戒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50-0066c.png
 敬不敢失足书云若蹈虎尾是也○吕东莱曰履系
 辞独举最危者言之何也大抵践履功夫须于至难
 至危之处试验过方始无往不利危无过于履虎尾
 尊无过于履帝位自履帝位推之自尊及卑自履虎
 尾推之自危及安天下之时位皆在其中矣○项平
 甫曰卦有二义自下卦言之六三以兑说与乾应下
 说上和自上卦言之九五以中正临下虽刚而和皆
 履虎尾而不咥者也三自下通上故谓之亨五自上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50-0066d.png
 通下故谓之光明是亦亨也不疚以训不咥光明以
 训亨字○朱汉上曰独于履言帝位者易君德而当
 君位者五卦否无妄同人遁乾体而无履之时有是
 德有是时而履是位者唯履而已上下履位物物循
 理之时也离为明故曰光明○胡云峰曰程传训履
 为践为藉以上下论也本义有所蹑而进以前后论
 也于尾字尤切涉世多是危机不为所伤乃见所履
 大传曰易之兴也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50-0067a.png
 危危莫危于履虎尾矣九卦处忧患以履为首说而
 应乎乾是以下体之兑应上体之乾若蒙曰志应师
 曰刚中而应是刚柔两爻自相应比小畜上下应是
 一爻为主而众爻应之○梁孟敬曰人之于礼亦践
 行其天理者故履为礼也和非阿容悦非佞媚亦恭
 顺而不失其正耳兑之刚中而柔外此其道也○蔡
 虚斋曰八卦兑为至弱乾为至健以至弱而蹑至健
 后自是危几故独以履名卦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50-0067b.png
  按虎于说卦乾兑皆未之及据此卦彖传之文明
  以乾为虎诸家以兑西方为虎支矣孔传因天泽
  之象推到履帝位亦即以履帝位作履虎尾义精
  矣凡重卦例一阴一阳者一为卦主此卦六三爻
  德无取而在全卦自以六三为主游氏一柔进退
  履众阳之说最精其所以不咥人则在卦德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传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荀慈明曰初九者潜位素履谓衣布之士未得居位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50-0067c.png
 独行礼义不失其正故无咎○陆公纪曰礼以文为
 主在礼之初未离于质○胡安定曰礼之始率以质
 素为本往则践履而行之谓○程传安履其素而往
 者独行其志愿而己独专也若欲贵之心与行道之
 心交战于中岂能安履其素也○张子阴累不干无
 应于上故其履洁素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愿乎其外
 者○本义居履之初未为物迁率其素履也○游定
 夫曰素无饰也大行不加穷居不损岂借美于外哉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50-0067d.png
 履此而往独行其平昔之志而已○郭白云曰素有
 先定于内之义○沈守约曰兑体柔顺而又居下志
 刚守下不求于应处下而说当履危之始安时处顺
 独履素行善履之始是以往无咎非有应也独行愿
 之象○项平甫曰初九重刚其志在行不能使之不
 往能不失其初心之素则无咎○吕东莱曰言人当
 事事守初心不为地位所移此最教人出门第一步
 ○龚泉峰曰赤子之初心未达之所守皆所为素也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50-0068a.png
 ○俞石涧曰履道贵柔不贵刚在履之初而以刚居
 刚本有咎也唯能安于素履处卑下而不僭则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传幽人贞吉中不自乱

 虞仲翔曰二变成震为道为大涂故履道坦坦○程
 传九二居柔宽裕得中坦坦平易之道○杨龟山曰
 刚中而承柔异乎六三之履虎尾也故曰履道坦坦
 居中处说而上无应故曰幽人○张紫岩曰二居泽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50-0068b.png
 中阴掩之为幽人中正为坦坦互离有明德而又得
 中盖臣之能定者○朱汉上曰道中正也幽人言静
 而无求○沈守约曰兑而为震说而动动而行于大
 涂履道坦坦之象卦变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中不自乱之象○邱行可曰履以阳处阴为美二与
 四同二坦坦而四愬愬二得中而四不得中也○吴
 草庐曰二为地上为人○胡云峰曰柔在其前虚而
 无碍○梁孟敬曰行于道路者由中则平坦从旁则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50-0068c.png
 崎岖以刚居中得其平坦○何玄子曰二臣位而言
 幽人盖谓幽静恬淡之人履柔行中无所歆羡○高
 忠宪曰君子虽中天下定四海而幽人之心自若
  按二居泽中地位变为震为雷藏泽中幽人也离
  明则能明哲保身爻变中爻为艮思不出位之象
  故能守贞此贞字当主贞固意且易例中可该正
  非以贞为戒也况履贵居柔不以不正为嫌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50-0068d.png
象传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
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本义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刚以此履乾必见伤害
 ○耿希道曰视欲正视而不正则眇者也行欲中行
 而不中则跛者也故归妹初九不中则为跛九二不
 正则为眇履六三不中又不正故跛眇兼焉归妹履
 皆兑下也○杨龟山曰以成卦之才言之说而应乎
 乾故履虎尾不咥人亨以一爻言之柔失位不中而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50-0069a.png
 上承三阳则履虎尾咥人凶也○郭白云曰以阴居
 阳无中正之道又以一柔介五刚之间势无全人故
 有眇跛之义夫居五刚之中履于上则不能履于下
 视于前则不能视于后常有不足之道位不当者欤
 武人三军之勇者其视一于进而已其履亦一于进
 而己此所以唯武人可用是道以有为于大君也其
 志刚也故爻辞于咥人凶之后继以武人为于大君
 言志刚不言吉凶者明武人可用也履六三九五皆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50-0069b.png
 有二义亦如恒之妇人吉夫子凶○朱汉上曰离为
 目兑毁之眇也巽为股兑折之跛也○沈守约曰以
 一阴为兑之主而在乾下履虎尾之象乾为首兑为
 口健而尚口咥人凶之象也○蔡西山曰眇跛爻柔
 也能视能履位刚也○王秋山曰质暗才弱本不足
 以有为以当履之时一阴为主适与时遇是以不顾
 其位不当勇于行而履危蹈祸斯道也唯武人用之
 以为王事一于进以行其志之刚则可○吴草庐曰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50-0069c.png
 通指一卦而言上九虎之首也虎口实而合有不咥
 之象此据一爻而言三为人位兑口虚而开如人在
 虎口中故有咥人象血气之勇非义礼之勇武人象
 为谓以膂力之刚而效使令也○俞石涧曰大君指
 九五○观彖凡爻既断吉凶之后而又加一辞者皆
 发明占外之意以反决其占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传愬愬终吉志行也
 王辅嗣曰逼近至尊以阳承阳处多惧之地故曰履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50-0069d.png
 虎尾愬愬也然以阳居阴以谦为本虽处危惧终获
 其志故终吉○吕蓝田曰履道尚行则虎尾不可不
 履四质刚而志柔惧而获吉志行也○程传九虽刚
 而志柔四虽近而不处故能兢慎畏惧则终免于危
 而获吉阳刚能行者也居柔以顺自处也○郭白云
 曰舜之志孝也文王之志仁也克谐以孝舜居难而
 志行也出羑里而请除炮烙文王居难而志行也○
 朱汉上曰动成震为恐惧○王童溪曰四处三阳之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50-0070a.png
 后故亦曰履虎尾在卦德曰履虎尾不咥人亨其九
 四之谓乎○沈守约曰乾而为巽巽顺也卦变中孚
 信也近君多惧而能巽顺而信是以终吉○项平甫
 曰诸爻皆以位为志初为行愿二为中不自乱三为志
 刚四为志行皆主位言之盖其所自处如此则其志
 可知矣三言志刚可见四之志柔四言志行可见三
 之志不足行皆互文也○俞石涧曰初曰独行愿去
 君远也四曰志行近君也处履之时居近君位履以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50-0070b.png
 和行故六三之志徒刚九四之志则行
  按乾之初虎之尾也四正当其位故有履象历危
  险而德弥修行愈成此爻之谓矣
九五夬履贞厉 象传夬履贞厉位正当(平/声)
 张紫岩曰贞厉谓贞其德厉其志德贞志厉夬道乃
 成得乾中为位正当○沈守约曰乾而为离刚而明
 也刚而明是以能决○王童溪曰以刚中履帝位刚
 则足以有决中而且正则其决也莫不当矣然或不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50-0070c.png
 知以危惧自处则刚有时而息中有时而过正有时
 而变故戒以贞厉当履虎尾之时其危惧戒敬之心
 不可俄顷而弗置之念况九五之位乎○梁孟敬曰
 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五健之至矣而
 知险之戒可不慎哉
  按此爻即彖传所谓履帝位而不疚者也合之象
  传位正当句自无不足之辞贞者中正也厉者乾
  健也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50-0070d.png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传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王辅嗣曰祸福之祥生乎所履处履之极履道成矣
 故可视履而考祥也居极应说高而不危是其旋也
 ○程传上处履之终于终视其所履行以考其善恶
 祸福若其旋则善且吉也旋谓周旋完备无不至也
 ○郭兼山曰视履者犹洪范之五事考祥者犹念用
 庶徵其旋元吉犹向用五福○沈守约曰积其行履
 其所得其终庆其有馀矣盖履以说而应乎乾为义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50-0071a.png
 乾变为兑健而能说得履之道其旋元吉也乾为天
 兑为泽乾而为兑天泽也大有庆之象○张紫岩曰
 位在乾上兑说承之天应乎上人说于下然且汲汲
 益视所履思有不合于天者必将修身成已而求致
 其祥非刚健不息得乾元用九之道其孰能致此哉
 互离目为视○王秋山曰元吉在上谓大善于终也
 ○俞石涧曰不失其素而终始如一则元吉○梁孟
 敬曰人之所履者观之于始则诚伪未可见唯观之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50-0071b.png
 于终然后见也
(乾下/坤上)  中爻兑震
 胡云峰曰三阳来而居内三阴往而居外惟泰卦为
 然自乾坤至履阳三十画阴三十画阴阳之数适相
 等然后为三阳三阴之泰泰岂偶然哉三阴三阳之
 卦凡二十而否泰适居其先故卦辞独以往来言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传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
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50-0071c.png
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虞仲翔曰坤阴诎外为小往乾阳信内为大来○蜀
 才曰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万物通故吉亨○邵子
 天本居上地本居下而泰则乾下而坤上此天地之
 用也亦犹火本炎上水本趋下而既济则离下而坎
 上此水火之用也○程传不言元吉元亨者时有污
 隆治有大小虽泰岂一概哉言吉亨则可包矣○本
 义泰正月之卦○杨龟山曰小者未往则阴为内主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50-0071d.png
 阳无自而到故小往而后大来否反泰者也故大往
 而后小来小人在内而能进君子者未之有也夫天
 地交则氤氲而化醇故万物通上下交则贵贵尊贤
 之义明故其志同内阳而外阴以二体言内健而外
 顺以卦之才言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
 消以卦之时言有其体而后有以成其才有其才而
 后有以御其时三者备而泰之为泰吉亨之道尽矣
 ○朱汉上曰万物通天地之泰也其志同君臣之泰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50-0072a.png
 也不交则不通不同则不交以气言之内阳而外阴
 则通以德言之内健而外顺则通以天下言之内君
 子而外小人则通泰者通而治也○张紫岩曰阳自
 内来一为复二为临三为泰至泰刚德成矣刚内为
 泰其心刚也刚德之君子悉处于内小人何所容迹
 言致泰者在君心之刚而已○王童溪曰以天地人
 事而兼言之内阳而外阴则发生自我而阴则顺承
 之内健而外顺则建立自我而众皆退而听之此天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50-0072b.png
 下之泰也○李隆山曰当泰通之世阳来于内阴往
 于外阳在内而实则吉气胜而为亨也观之一身阳
 浮于上阴涸于下病必继起须二气升降于一身之
 中然后血气流通四体健固此理无适不然○吕东
 莱曰内君子外小人则小人趋事赴功反为君子所
 役初不必去小人也○泰内健而外顺否内柔而外
 刚何也否则上下不交有天地之形而无天地之用
 故不言健顺○项平甫曰凡小人得志必害君子君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50-0072c.png
 子得志未尝使小人失所故泰于吉之下又加一亨
 字明泰之福所及者公物无不遂也彖具三义第一
 段于阴阳二气无所抑扬取其交而已第二段以内
 外为义虽在内在外各得其所要是重内轻外已有
 抑扬第三段以消长为义全是好阳而恶阴○沈守
 约曰泰显履之效也未有履而不交者未有交而不
 泰者○邱行可曰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气交上下
 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蔡西山曰阳本在上之物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50-0072d.png
 自上而下故曰来坤本在下之物自下而上故曰往
  按六十四卦六爻皆相应而又皆以阳下阴应阴
  为应之极正者莫如泰故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传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刘子政曰贤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在下
 位则思与其类俱进○虞仲翔曰三阳俱志在外初
 为类首已举则从若茅茹也上顺而应不为违距进
 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也初应四外谓四也○程传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50-0073a.png
 以阳爻居下是以刚明之才而在下也时将泰则群
 贤皆欲上进三阳之志欲进同也故取茅茹汇征之
 象志在外上进也○杨诚斋曰君子志在天下不在
 一身故曰志在外○吕东莱曰当泰之初贤人汇征
 人君不能遍识必首先用一大贤则天下贤人自然
 牵连而进如舜举皋陶而元凯进汤举伊尹而仲虺
 进○蔡西山曰在外谓应阴也阴为民君子在内则
 恩泽及乎民○胡双湖曰易取茅象凡三泰取阳爻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50-0073b.png
 否大过取阴爻否泰以有互体震巽也荀爽谓震为
 蕃鲜李鼎祚谓巽为草木泰互震为茅三阳为根否
 互巽为茅三阴为根大过藉用白茅亦巽体上有兑
 金乃已刈之茅用以藉地一阴不可以茹言茹则言
 拔藉地不言茹白亦取巽象○吴草庐曰茹根也汇
 类也三阳为类茅虽不共本拔之则其根相连而起
 初之以其类同进似之
  按卦言大来爻言征行者盖彖主成卦之全象而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50-0073c.png
  言爻则主乾阳之时义而言三阳初泰时为正月
  春气始动方进而四阳五阳以至纯乾正所谓道
  长之时也在本卦则上交之道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传包
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王辅嗣曰尚犹配也中行谓五○程传二以阳刚得
 中上应于五五以柔顺得中下应于二君臣同德是
 以刚中之才为上所专任故二虽居臣位主治泰者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50-0073d.png
 也所谓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故治泰之道主二而言
 以含容之量施刚果之用周及庶事遐远不遗若事
 之微隐贤才之在僻陋皆遐远者也绝去其朋与之
 私断以至公而必行有此四者故曰得尚于中行○
 朱汉上曰兑为泽河之象也震足蹈川徒涉也阳与
 阳为朋二绝其类而去朋亡也 六五柔中以下九
 二九二刚中以配五其道光大时已泰矣苟浅中不
 能容之则轻人才忽远事植朋党好恶不中不足以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50-0074a.png
 厌服人心天下复入于否中行者所以存泰也○张
 紫岩曰坤阴在上包荒象阴荒也○冯厚斋曰遐谓
 外三阴朋谓内三阳○蔡节斋曰泰之六爻惟此以
 刚居中故备泰之道○王秋山曰乾之大故能包荒
 乾之健故能冯河覆而无外故不遐遗刚而得中故
 能朋亡所以能合乎中行之君而致泰之盛也尚尚
 主之尚配合也应六五归妹之义○龚泉峰曰初九
 以其汇九二则欲其朋亡何也初九在下之贤则欲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50-0074b.png
 其引类而进九二大臣惟亡其朋类则能用天下之
 贤○吴草庐曰二变为柔互坎为水互震为足○钱
 启新曰二五同志以有为合交以成用将极地之所
 载而为之治先际天之所覆而为之包荒全坤之势
 包全乾之量○龙麟洲曰乾包坤故曰包荒○易外
 地大故曰荒包荒者天在地下地之下皆天地大而
 天更大二天也五之地在其中有包之象○观彖此
 四者必以包荒为本包荒者天地之心也然非用冯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50-0074c.png
 河则吾道不伸非不遐遗则所处不当非朋亡则或
 牵于私故必断而明明而公然后有以济包荒之用
 而合乎中道与论语所谓宽信敏公相似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陂彼伪/反倾也) 象传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张子因交与之际以著戒能艰贞则享福可必○郭
 白云曰否泰之道如循环终则有始可不预戒乎九
 三下体之上位已过中故以平陂往复而思戒艰若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50-0074d.png
 周公之无逸贞若成王之持守九三六四是天地相
 交之际○张紫岩曰互兑兑口为食互震震以恐致
 福○项平甫曰无平不陂为三阳言无往不复为三
 阴言两言无不者明此皆天道之必至者也 艰则
 不敢易贞则不敢弛乾之九三固能乾乾夕惕虽危
 无咎者也用以居泰不亦宜乎○钱启新曰乾体恒
 易为平三过中与四撰兑毁下乾之体不全无平不
 陂之象○焦弱侯曰三四爻两孚字正相应三孚四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50-0075a.png
 四孚三彼此相信所以为交泰○易外泰之时天下
 于地而与地际地上于天而与天际三当天下地上
 之际乃阴阳之会屈伸之交故曰际泰之交以孚为
 本艰贞故孚○合订平泰也陂否也泰不可常无有
 泰而不否者所以泰者阴往居外之故阴非长往无
 有往而不复者艰谓忧勤惕厉贞谓诚悫敦固艰则
 知危不危可勿恤矣贞则诚信感格而有孚矣岂但
 无咎且将食福此保泰之道也勿恤其孚作两句读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50-0075b.png
 谓勿恤也其将孚乎孚则格人亦格神故曰食福○
 胡沧晓曰泰六爻皆具泰义此爻在泰卦之中正天
 地相接之际正所以发能交之义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传翩翩不富皆
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宋仲子曰四互体震翩翩之象阴虚阳实故言失实
 ○九家易曰乾升坤降各得其正阴得承阳皆阴心
 之所愿也○张紫岩曰泰至是而盛四自内为三阴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50-0075c.png
 首下从群阳其顺若飞鸟有翩翩势其心若一不戒
 以孚安有害治于后哉三阴为邻阴从阳为孚○赵
 复斋曰从六五下贤其心休休焉者也○沈守约曰
 四处上体近君之位三阳既进乐与贤者共之志同
 愿得坤势下顺变而为震动而下顺翩翩之象阳实
 阴虚四居坤下不富之象○李蒙斋曰上以谦虚接
 乎下下以刚直事乎上上下相孚乃君臣之交泰也
 故下三爻皆以刚直事其上上三爻皆以谦虚接乎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50-0075d.png
 下四当二卦之交故发此义上三爻虚中无我翩然
 而来接下之道皆出乎中心之诚不待人之戒告而
 后能邻谓五与上故四五皆称行愿在下卦之初则
 明以汇交于上在上卦之初则明以邻交于下盖上
 下交而其志同也○俞石涧曰三交其上勿恤其孚
 故四交于下亦不戒以孚失实与远实同阴之从阳
 犹贫之依富也三阴在外而失所依故曰皆失实○
 何玄子曰此孚与三其孚相应所以耑属三者三四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50-0076a.png
 相接四为阴首也孚于三则众阳皆见四先孚三则
 群阴毕从交泰窾系实在于此○郝景山曰坤耦下
 翩翩之象○观彖交泰之义于四五两爻发之
  按此爻说易者泥于彖辞往来二字遂以阴之下
  交为害正之象夫彖主成卦而言爻主时位而言
  成卦主大小时位则主上下当泰之时其道贵交
  故阳本来也而汇征得尚则皆以往为义阴本往
  也而翩翩归妹则皆以来为义此六爻之往来正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50-0076b.png
  所以为交泰也不然上下不交何以名泰苟于四
  而恶阴之来亦将于初而虑阳之往乎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传以祉元吉中以行愿

 陆公纪曰五以柔在上帝女之象下配于二下嫁之
 象天降于下犹男下于女天复于上地复于下天地
 之大义地以顺而承天也五志于顺故获祉福天地
 助顺故必元吉居中降志故曰中以行愿○程传史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50-0076c.png
 记谓汤为天乙其后有帝祖乙帝乙多士曰自成汤
 至于帝乙此称帝乙未知孰是六五以阴居尊下应
 九二刚明之贤而顺从之如帝乙之归妹降尊就卑
 以顺从其夫也故能成治泰之功○郭白云曰泰之
 所为天地交者以臣有乾德而居下君有坤德而居
 上是以谓之交也六五以谦尊自居用坤之六得黄
 裳之道下二以成其政所谓上下交也元吉非一人
 之吉而天下之吉所谓敷锡庶民者也以祉福天下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50-0076d.png
 也○杨诚斋曰王姬之贵不有其贵而贵其夫君人
 之尊不居其尊而尊其贤此六五以柔中之君而下
 从九二刚中之臣也任其臣以致泰泰福溥于天下
 君之愿欲孰大于是○项平甫曰泰之所以成泰者
 以九二六五上下相交治泰之事皆九二主之六五
 降心以享其效而已○张舜元曰互体兑约象震有
 归妹卦体○李西溪曰五归妹而二尚主交际之义
 ○胡双湖曰泰中四爻固互归妹泰五即归妹之五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50-0077a.png
 故其辞同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传城复于
隍其命乱也
 虞仲翔曰阴皆乘阳行不顺故勿用师坤为邑震为
 言兑为口故自邑告命○程传掘隍土积累以成城
 如治道积累以成泰泰终为否如城土颓地复反于
 隍也泰之终民心离散岂可用也众不可用方自其
 亲近者而告命之虽得其贞正亦可羞吝○本义命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50-0077b.png
 乱故复否告命所以治之也○沈守约曰坤变为艮
 艮土之聚也土聚而附于地城象土聚而极于危则
 剥而圯复隍象○郑东谷曰处泰之终坤体而阴柔
 泰安得不乱处否之终乾体而刚阳否安得不倾人
 事天理未有不相符者○王秋山曰若以刚健之才
 处之扶颠持危亦自有道故不曰凶而曰吝○刘保
 斋曰泰取上下交故六爻之中相交之义重初与四
 交泰之始故初言以其汇如茅之连茹四言以其邻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50-0077c.png
 如鸟之连翩二与五交泰之中故五言人君降其尊
 贵以任大臣二言大臣尽其职任以答夫君三与上
 交泰之终故三言平变而为陂上言城复而于隍天
 运循环有必然者而保泰之意隐然有不容不恐惧
 者焉○来矣鲜曰不能保邦于未危之先而罪已下
 诏于既危之后亦可羞矣命犹政令唯其命乱所以
 复否圣人于泰终而归咎于人事其戒深矣○高忠
 宪曰国家命乱遂成复隍然圣人于此犹有道焉曰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50-0077d.png
 勿用师自邑告命而已虽贞吝尚可自守○合订自
 邑告命如德宗在奉天诏书所到军士涕零唐祚不
 绝非尽军旅之力
  按坤土在上中爻震动兑毁有墙高基下根摇木
  拨之象为城复于隍
(坤下/乾上)  中爻艮巽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传否之匪人不
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50-0078a.png
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
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石守道曰否之者匪人也天也故君子遇此则俭德
 避难而不忧也乐天而已矣孔子曰道之将废也与
 命也孟子曰吾之不遇鲁侯天也与否之彖合矣○
 张紫岩曰用君子必治用小人必乱此古今不易之
 理今舍君子而用小人必以小人为君子矣非天夺之
 鉴而然乎圣人曰否之匪人慨叹之辞也○王童溪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50-0078b.png
 曰不云其志不同而云天下无邦何也曰建邦设都
 唯以乱民否时上下不交所谓邦者未尝无也然乱
 民之责属之谁乎有邦犹无邦也○朱汉上曰乾坤
 不交震反成艮艮者万物之终也故曰万物不通○
 项安世曰以天道言之内阴外阳则死内阳外阴则
 生以人道言之内柔外刚则为小人内健外顺则为
 君子以世道言之内小人外君子则为乱世内君子
 外小人则为治世合而言之消长二字而已○王秋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50-0078c.png
 山曰不利者举天下事事物物皆不利也当此之时
 为君子者尤宜贞固以自守故曰君子贞○俞石涧
 曰健顺德也刚柔质也否之时阴柔用事于内肯顺
 君子哉顺则不否矣故不以健顺言而但以刚柔言
 柔者易以亲故在内刚者易以疏故在外○来矣鲜
 曰否之者非人也乃天也即大往小来也不利即万
 物不通天下无邦道长道消也君子贞者即俭德避
 难不可荣以禄也否之匪人者天数君子贞者人事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50-0078d.png
 程朱以为非人道似无道字意诚斋以为用非其人
 似无用字意○观彖君子之贞随时消息岂有不利
 者乎
  按之匪人三字自孔仲达以来多以用小人而致
  否立说意在垂戒不欲直指为天道也朱子又云
  或疑三字衍文当亦以旧解为不安耳夫治乱循
  环必致之数周公于泰爻辞明言无平不陂无往
  不复孟子所谓斯二者皆天也天地之气有春生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50-0079a.png
  必有秋杀一部易象无非天道否泰皆天也保泰
  倾否则人道也正不必讳言天数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传拔茅贞吉志在君

 荀慈明曰谓三爻同类相连欲在下也贞正谓正居
 其所则吉也○李氏鼎祚曰初六巽爻巽为草茅象
 ○吕蓝田曰以柔处下臣之分也上下不交共以听
 命有死无他臣之正也引类守正以保其身时虽不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50-0079b.png
 泰其道亨矣○胡安定曰引类而退守道以正○程
 传泰之时以同征为吉否之时则以同贞为亨始以
 内小人外君子为否之义复以初六否而在下为君
 子之道易随时取义变动无常否之三阴上皆有应
 在否隔之时故无应义初六能与其类贞固其节则
 处否之吉而其道之亨也爻以六自守于下明君子
 处下之道象复推君子之心固未尝不在天下也○
 张子柔顺处下居否以静者也能以类正吉而必亨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50-0079c.png
 不事苟合志在得主者欤○郭兼山曰先大夫有言
 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盖泰言志在外
 否言志在君之意也○郭白云曰志在君者君子俭
 德避难岂忘君哉伊尹乐尧舜之道其爱君至矣时
 泰矣君子引类而出出则进于位时否矣君子引类
 而处处则进于道也○王童溪曰以其类贞而吉且
 亨者诎身以伸道故无往而不吉不亨也吉谓免祸
 亨谓仲道志在君言行止虽系于时而君子之志于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50-0079d.png
 君无往而不在也○项平甫曰初动为震震草在下
 艮手反拔之拔茅之象○沈守约曰坤而为震以顺
 动也卦变无妄动不妄也○王伯厚曰贞吉洁其身
 以有待○吴草庐曰互巽为茅初二柔画茅之茹○
 观彖凡阴阳消息因其时而论其义不必定以爻为
 人泰之拔茅拔而进否之拔茅拔而退也俭德避难所
 谓贞也远小人之害故吉守道以俟时故又有亨道
  按易以卦明时卦之立义以全卦取象六爻则各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50-0080a.png
  随其爻之象而合之卦之时义以消息其吉凶故
  常与全卦之义绝不相蒙易以阴阳消长之义立
  卦者如姤复则一阴一阳之长夬剥则一阴一阳
  之消临遁则二阳二阴之长圣人扶阳抑阴之意
  辞严于彖及周公系爻则复者六爻皆有复义遁
  者六爻皆有遁义若泥彖辞全象则复在一阳何
  以阴亦言复遁在四阳何以阴亦言遁诸卦皆然
  可见周公爻辞变动不居其大例也此卦六交皆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50-0080b.png
  言处否之道不必仍以阴为小人程说最精以为
  小人连类而进者泥矣夫小人之所以为小人者
  唯以其不正也不知有君也若能正能志在君则
  君子耳何得指为小人何从定其初为小人而变
  为君子者耶盖初本坤顺前遇互艮止而不进不
  交之象初变则卦成无妄所以能守正而获吉且
  亨乾为君坤初以顺而应乎乾故曰志在君明乾
  之为君以见坤之为臣主臣而言即不复主小人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50-0080c.png
  而言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传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荀慈明曰大人谓五二五相应否义得通故曰否亨
 ○王辅嗣曰居否之世而得其位用其至顺包承于
 上○王秋山曰六二质虽阴柔而居中得正处否之
 时犹小人中之君子也小人之吉九五大人之否赖
 之以济故曰大人否亨是以二曰小人吉五曰大人
 吉君臣对言中正故也处群阴之中而中正独立是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50-0080d.png
 不杂乱于其群也故大人之否赖之以亨○俞石涧
 曰六二涅而不淄者也○易外乾在上坤顺而承之
 故坤之彖曰乃顺承天○德济斋曰小人作乱乃君
 子之否今六二乃率其群阴而顺君子故君子之所
 否者乃亨矣象曰大人否亨而小人之吉亦在其中
六三包羞 象传包羞位不当也
 张子处否而进履非其位非知耻者也○郭白云曰
 当过中思变之时六三不能变以有为尸禄素餐邦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50-0081a.png
 无道谷耻也○杨慈湖曰六三德不如六二而位
 高
有愧于中故曰包羞
  按包承包羞二包字说者不一程传皆以包畜为
  训则包字无着本义训包承为包容夫以君子而
  至为小人所包容圣人必不忍为是言也或以为
  二包初三包二于义亦无谓项氏以易中称包皆
  谓阳包阴考包荒包瓜包有鱼皆于阳爻言之故
  可定所包为阴与本文阴爻文势不同考包字训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50-0081b.png
  同括字坤之括囊亦包义也则不可以包主于阳
  矣愚谓此二爻包字即初爻之汇泰四之邻否四
  之畴皆言乎其类也盖此二卦三阳三阴无论交
  与不交皆截然分类与他卦不同故多以类言之
  二爻象传之言群亦其义也六二居中得正为坤
  道之美故能包举初三以承顺乎乾六三居众阴
  之上势得包其同类故皆曰包象传于六二曰不
  乱群者美六二也当否之时上下不交独二以中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50-0081c.png
  正上应中正率类以承阳否之所以可亨者在此
  犹剥之六三独与上应象称无咎而传以失上下
  美之也说者以不乱群为大人夫既为大人何至与
  小人为群而曰不乱且何以系之六二耶于六三
  曰位不当者悯六三也以不中正之才艮止则不
  能上进巽顺则不敢为恶当否道将革之时以居
  下卦之上徒包纳群丑以重其辱为世指目故圣
  人悯之谓不居其位则可免于羞耳讥其不能守
卷三 第 47b 页 WYG0050-0081d.png
  君子之贞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传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家易曰巽为命谓受五之命以据三阳故无咎○
 程传四以阳刚健体居近君之位是有济否之才而
 得高位者也然当君道方否之时处逼近之位所恶
 在居功取忌而已若能使动必出于君命威柄一归
 于上则无咎而志行矣○本义命谓天命○杨龟山
 曰东汉之衰嬖倖持权窦武何进倚元舅之亲招集
卷三 第 48a 页 WYG0050-0082a.png
 天下名儒硕德共起图之宜若可为然命不出于君
 而下不应故与畴类皆陷于祸○张紫岩曰四居互
 巽中有刚德而巽顺事上故能承命以动均福其类
 其至诚恭顺之心未尝自用而忘君云三阳为畴阳
 实为祉○沈守约曰巽为申命为行权能申君之命
 以行其权有命之象○项平甫曰泰九三于无咎之
 下言有福否九四于无咎之下言畴离祉者二爻当
 天命之变正君子补过之时也当否之时苟无天命
卷三 第 48b 页 WYG0050-0082b.png
 四虽有志可若何哉泰虽极治以命乱而成否否虽
 极乱以有命而成泰命者天之所令君之所造也道
 之废兴岂非天耶世之治乱岂非君耶○徐进斋曰
 有命无咎即泰无平不陂之义言阴阳往来泰否反
 覆天运固如此也○王秋山曰既有命则上之意不
 惑于群小可知故四可无咎而济否之志得行○胡
 云峰曰泰变为否易故于内卦即言之否变为泰难
 故于外卦始言之○俞石涧曰四为近君大臣有刚
卷三 第 49a 页 WYG0050-0082c.png
 健之才其志柔弱非奉九五之命不敢自擅是以无
 咎有命无咎则向者在君之志得以行矣○吴大年
 曰三阴上进四撰艮止之○何玄子曰居上卦之始
 能力持阴阳交战之冲众正赖之
  按当否之时君命久不下行九四处将济之时变
  而为观有观示四方之象承君命以宣布远近号
  令诸侯以共济其否如天宝播迁得灵武之信六
  军鼓舞也爻辞有命二字极精采君命即天命静
卷三 第 49b 页 WYG0050-0082d.png
  观者归于天命致用者则全恃君命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传大人之吉
位正当也(当平/声)
 程传有大人之德而得至尊之正位能休息天下之
 否○张子以亡为惧故能休其否○张紫岩曰虑患
 若系马于柔桑者然苞桑民柔象也书云若朽索之
 驭六马系桑之义也巽木为苞桑巽绳为系○沈守
 约曰乾而为离刚而且明德也卦变为晋明丽于尊
卷三 第 50a 页 WYG0050-0083a.png
 位也是以能休否○吴草庐曰人依木傍以息曰休
 互巽为木人情厌乱冀得休息九五阳刚中正之大
 人如木有芘荫可依以休息于否将变之时也○俞
 石涧曰否至五否将倾矣大人处此则安详和缓不
 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故曰休否不然荒忙
 急迫适以激其变非吉之道其亡其亡儆之至也桑
 之方苞弱而不可系物以此为戒而防其亡则存可
 保桑柔木诗柔桑是也草木丛生曰苞○来矣鲜曰
卷三 第 50b 页 WYG0050-0083b.png
 巽为阴木柔桑之象以国家之大不系于磐石之坚
 固而系于苞桑之柔小危之甚也
  按苞桑诸儒皆以为坚固不拔之义细玩爻位休
  否尚未至倾否世乱略平国危乍定民气初静而
  未安人心初集而未固苞桑之系正状其危张氏
  俞氏来氏说优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传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程传上九否极故否道倾覆而变也否倾则泰后喜
卷三 第 51a 页 WYG0050-0083c.png
 也○王童溪曰言倾否而不言否倾人力居多焉○
 朱汉上曰否毁兑成如决积水而倾之莫之能禦也
 兑为悦阴阳得位为喜巽为长○王秋山曰何可长
 也者幸之之辞也○俞石涧曰否终则倒转而为泰
 故曰倾否如损极则成益益极则又成损明乎此则
 知彖传所谓刚柔上下之义矣
 
 
卷三 第 51b 页 WYG0050-0083d.png
 
 
 
 
 
 
 
 周易孔义集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