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兴福篇¶
兴福篇¶ 第 510c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 兴福篇

*** 宋 永公传

永公者。不知何许人。法云圆通秀禅师之嗣也。缘契
都城。大作佛事。名震四方。赐紫方袍师号。江宁府天
禧寺。旧葬释迦真身舍利。后寺废。至南唐时为营。宋
初营废。祥符中。僧可政。上奏得请复为寺。政即其光
相表见之地建塔。赐号圣感舍利宝塔寺。据山水形
势。坐乙向辛。以越王台。为案塔之。后地势倾下。政失
于迁就。不能培筑相。因姑以北廊造院。为安僧之地。
虽规模仅足。而狭小陋劣。事爽缘违。以故寺不复振。
元符二年。知府事温陵吕公升卿曰。是一大丛林。特
主者未得其人耳。遂请于朝延。改十方住持。即报可。
即迎致永公。为开山第一祖。永公入寺。顾瞻叹息曰。
真福地也。所以不振者。正坐不正耳。乃于塔后。筑福
增叠。凡下而上。积二丈三尺。深入四十尺。横亘二十
丈。将建法堂。次第以正其位。巳而信士南昌魏德宝。
同其妻王氏。见而喜曰。如此更易方见形胜。顾其妻
曰。此地不植福。更将何之。乃独许作堂。且曰。不计其
资。惟成是务。师即鸠材庀工。未几堂成。高明静深。万
象俱废。庞丽雄特。为一方丛林之冠。俯视畴昔无异。
发覆破闇。如出云霄之外。凡甓甃髹绘。总用钱五百
万。永公又建寝堂方丈。尽所增之深。资藉缔搆。又建
兴福篇¶ 第 511a 页 X77-0511.png
僧堂厨库。移经藏于故院。随向展演。各适其正。焕然
一新。真一大丛林矣。异时德宝再至。踊跃称赞曰。非
师正眼炤彻道力超异。则不能有所举。非我信向经
始。则众缘何从而应。遂请僧众。转大藏经。修水陆斋。
落成其事。又曰。丛林既新。将不下五六百众。其将何
以备斋粥。永公曰。亦在子耳。德宝曰。请为师置田产。
买芦洲。收其所入以继之。永公曰。子果有是愿。则功
德圆满矣。自是众有恒食。山门赖之。师后不知所终。

明河曰。德宝何人。能倒箧倾囊为佛事。若拔毛遗
唾。脱然如与巳无与者。虽则见相兴心。然亦永公
道德。故有以启之。运虚空心。为解脱事。我本无舍。
师亦非受。反觉家材沉海者多事也。德宝高风可
想而见。而曰永公见圆通。则其天禧一局。乃其逢
场作戏。今观其所为。不见其所说。孤负永心矣。

*** 昭觉延美.永安德元二师传

延美。阳安郡平泉杜氏子。出家。依彦通律师具戒。昭
觉师受业处。后以道行。即补住持。视了觉大师为五
代祖。了觉。号休梦。参石霜洞山诸老。深得禅旨。即宣
宗复教对御落发者也。后大阐于昭觉。师为其远孙。
不惟能绍其宗风。且兼弘于福业寺之殿宇。旧而百
间。师广增至三百间。修唱梵之堂。广方丈之室。备水
陆之仪。及罗汉六祖翊善大悲。各列一堂。又分千部
经。为东西龛。又建纪天列宿堂。极壮丽。以至安毳侣。
供公庖。厨仓。寮库。斋厅。浴室等。无不备具。寺之旧址
兴福篇¶ 第 511b 页 X77-0511.png
颓垣。茂草百年矣。师一旦竖版筑以绳之。兴百堵轸
旧封。葺墙五百馀间。周匝园圃。而诸邻敬师之德。相
让惟恐或后。自是朝饭千众。累茵敷坐。如升虚邑。未
有一物。爰假外求者。人谓。师开口无机化。不言而鸥
狎。虚怀善应施。不求而谷盈。自大中祥符戊申。领住
持事。迨三十馀年。食不兼味。衣不重茧。自处淡如也。

师同时。有德元者。亦精练行业。大兴永安禅院。请钦
禅师住持。俾扬宗教与众共也。誓其徒曰。隆兹宝刹。
寔假众财。宜乎来者。缘合即居。况成坏迭臻。泡幻易
灭。有为皆忘。浮生几何。假物强名。曷定尝主。兹后法
属。当泯异心。无徇私。无差别。但以义聚。勿为争侵。有
渝是盟。必罹阴殛。翰林学士彭乘。赞曰。禅师一锡周
游。半偈明解。鉴忘拂拭。幡任飘飏。践鹿苑之康庄。出
虎溪之轨䠱。道存先觉。依归者矞云其臻。言会大乘。
参访者甘露攸饫。向匪行业积著。名德溢闻。则曷以
当此乎。

*** 体谦传

体谦。永嘉人。苦行僧也。外形体。耐饥寒。喜为难事。入
庐山住静。刀耕火种数年。后下山云游。至筠州。为众
信拥留曰。和尚安往。新街大缘。惟师圣人。金口而木
舌。众生之愿也。师忻然应命曰。此吾事耳。自某年始
募。至某年工毕。而筠州新街成。运至虚无物之心。行
极苦难成之行。德感如呼。缘归若响。总计募金钱一
千万。召工凿山陶土。得石与砖。若干千万。砌成大道
兴福篇¶ 第 511c 页 X77-0511.png
北断于江。其南西缭于阛阓。凡若干万尺。横渠暗窦。
为桥以通之。凡若干所。喜舍之士。以道计者。自五百
尺至百尺。凡若干人。以钱计者。自三十万至一万。凡
若干人。一万而下不可胜计。所得钱不以纤毫自私。
皆寄某氏之帑。朱出墨入。悉某氏主之。麻衣草履。以
董重役。暮宿甄舍。饥食于施者家。余襄公南征。见师
于马首。为记其事曰。彼上人者。弊衣粝食。苦其行而
外其利。又能得开信同心。成此利益。使夫趋官曹游
旅肆者。出泥滓入清净之境。真奉佛事。励戒行而好
方便者也。志之无愧词。

*** 空印轼公传

轼。字空印。得法于吴江法真。天衣怀四世孙也。说法
于庐山之下。学者归之如云。沩山密印禅寺。大圆祐
祖开法之地。为南国精蓝之冠。崇宁三年厄于火。一
夕而烬。寺规模宏大。潭帅曾公孝蕴。谋于众。以为非
名世大知识。福慧具足者。不能肩此。轼师其人乎。于
是。尽礼迎致之。师亦慨然以兴复为巳任。广其基构
而增修之。使其壮丽称山雄深。铸万斤铜钟。涂以黄
金。立大法宝藏殿。藏诸佛菩萨之言。又明年。增广善
法堂之后。为雨花堂。含风而虚明。吐月而宏深。自两
廊之左。绕以复屋。立库院。建堂司。大修僧堂。曰。增者
人天之福田。佛祖之因地。人所见者也。嚝野深山。圣
道场地。阿罗汉所住持。人所不能见。既以广延其所
见。则所不见者。敢不敬乎。又刻五百尊者之像。阁而
兴福篇¶ 第 512a 页 X77-0512.png
供事之。又明年。得异木于绝壑。大合抱。长倍寻。断而
为三。刻净土佛菩萨之像。极其妙丽。殿于天供厨之
南。又特建阁于寝室之前。奉安神宗皇帝所赐御书。
阁成而东南倾。师默计曰。增万牛莫能挽。且天章神
翰之所在。山君水王之所宜。谨藏而卫护之。今职弗
修。是神羞也。言卒。而风雨挟屋。山岳撼动。俄而阁正。
万人权呼。又明年。重修大三门。太师楚国公。为填其
额。却望形胜。众峰来朝。有台自献其前。以宝积灵牙
舍利。葬台之中。而建塔其上。千尺九层。荡摩云烟。诸
方皆建普同塔。与僧坊相望。远不过一牛鸣地。独沩
山。拘阴阳之说。谓近寺不宜为葬地。自开山迄今三
百年。建塔于回心桥之南。其去寺十里。主者以远故。
或不能亲临。师曰。事无大小。而断于理。从违不可苟
也。僧火化。众俱临。先圣令不可违也。祸福之来。以智
避就之。不可从也。遂建普同塔。于寺之西。而屋其上。
又修大圆祖塔。而峙立两亭。以覆古今碑刻。圣溪庄
垄亩。为比邻所吞。数世且百年。莫敢谁何。师曰。不直
而归是陷人。入泥犁遣掌事执劵證。诸官竟还二百
亩。有玉泉住持僧。死于龙牙山。山中人不容其葬。弟
子抱骨石涕。师哀之。使于沩山择地建冢塔。丛林义
之。师之潜行密用之懿。时时见于与夺。然皆本于仁
我。道俗化其德。政和六年。敕补住镇军之焦山。师雅
意不欲东。解住持事。力辞之。归庵鸾溪之上。俄诏听
还之沩山。自其始至终而还。八年之间。百废具兴。非
兴福篇¶ 第 512b 页 X77-0512.png
乘愿力。何以臻此。雪窦天衣之道。至师大振。丛林归
心焉。兴修。盖其游戏也。

*** 岳麓海禅师传

智海。吉州太和万氏子。幼静专。无适俗韵。出家为金
公弟子。受具游方。依东林玉涧二公最久。然无所契
悟。晚抵仰山。陆沉于众。佛印元公。独异之。师方锐于
学。喜翰墨。元呵曰。子本行道。反从事语言笔画。语言
笔画借工。于道何益。矧未工乎。师于是弃去。经行湘
南诸山。依止大沩十年。真如门风。号称壁立。学者皆
望崖而退。师独受印可。及真如赴诏住上都相国寺。
师雅志不欲西。首众衲于衡阳花药山。分座说法。元
符己卯。开法于城东之东明。俄迁湘西之岳麓。无何。
麓厄于火。一夕而烬。道俗惊嗟。以死吊。师笑曰。梦幻
成坏。盖皆戏剧。然吾恃愿力。宫室未终废也。于是就
林缚屋。单丁而住。杂苍头厮养。运瓦砾。收烬馀之材。
造床榻板槅。凡丛林器用。所宜有者皆备。曰。栋宇即
成。器用未具。是吾忧。故先办之。闻者。窃笑而去。师自
若也。未几月。富者以金帛施。贫者以力施。匠者以巧
施。十年之间。厦屋崇成。盘崖万础。飞楹层阁。涂金间
碧。如化成释梵龙天之宫。人徒见其经营之功日新。
而不知其出于閒暇谈笑。宣和己亥七月九日。以平
生道具付侍者。使集众估唱。黎明。漱盥罢。坐丈室。闻
粥鼓。命门弟子。因叙出世本末。嘱以行道勿解。说偈
为别。有智暹者。进曰。师独不能少留乎。师以手摇去。
兴福篇¶ 第 512c 页 X77-0512.png
复周眴左右。良久。右胁而逝。阅世六十有二。坐四十
二夏。塔于西崦舜塘之阴。

*** 明大禅传

了明。秀州人。妙喜会中龙象。丛林所谓明大禅也。身
长八尺。腹大十围。所至人必聚观之。始妙喜谪梅州。
州县防送甚严。或以为祸在不测。师为荷枷。以行间
关。辛苦未曾少怠。既至贬所。衲子追随。问道者。率不
下二三百人。妙喜。以斋粥不给。且虑祸。尝勉之令去。
师辄不肯。以身任斋粥。每肩栲栳行乞。至晚即数十
人为之荷米面薪疏。食用之属。成列以归。衲子虽多。
无不具足。如是者十七年如一日。妙喜法嗣之盛。在
贬所接者居其半。师之力也。妙喜被旨复僧衣自便。
继被旨往育王。师尝在座下。师为人豪迈。机锋敏速。
妙喜室中。不许衲子下喝。师每入室。必振声一喝而
退。妙喜一日榜方丈前云。下喝者罚一贯钱。师见之。
乃密具千钱于袖中至室中。先顿于地。高声一喝便
出。如是者数矣。妙喜无如之何。再榜曰。下喝者。罚当
日堂供一中。师见之。即骤步往库司语曰。和尚要十
两金。主事者不疑。即与之。乃遣行者随往方丈。师袖
之以入。复顿于地。高声一喝。而妙喜大骇。入室罢徐
问知其然。为之一笑。每语师云。你这肥汉。如是会禅。
驴年也未梦见在。然念其勤劬之久。举令出住舒州
之投子。先是。投子诸庄。牛遭疾疫。死毙几尽。比岁不
登。师以大愿力。化二百只牛。以实之。连岁大稔倍尝。
兴福篇¶ 第 513a 页 X77-0513.png
颇有异迹。迁住长芦。衲子辐凑。丛林改观。及妙喜住
径山。师来供施。及饭大众。洎归长芦。妙喜送以偈云。
人言棒头出孝子。我道怜儿不觉丑。长芦长老恁么
来。妙喜空费一张口。从教四海妄流传。野干能作师
子吼。孰云无物赠君行。喝下铁围山倒走。后奉诏住
径山。道望愈著。先是。阳和王。梦一异僧。长大皤腹缓
行。言欲化苏州一庄。觉而异之。未言也。翼日师忽杖
履徒步而至。门者呵。不止。以白。和王出见之。遥望师
奇伟。与梦中见者无异。遽呼其眷属。出观之。眷属并
炷香作礼。茶罢。师首言。大王庄田至多。可施苏州一
庄。以为径山供佛斋僧。无穷之利。和王未有可否。因
令一办斋。师饭罢便出。更无他语。时内外閧然传言。
和王以苏州庄。施径山长老。遂达孝宗。会和王入朝。
上为言。闻。卿舍苏州一庄施径山。朕当为蠲免赋税。
和王谢恩归。次日以书至径山。请师入城。而二日前。
先巳迁化矣。自是和王。宴居寤寐之际。或少倦交睫。
即见师在前。语曰。六度之大。施度为先。善始善终。斯
为究竟。和王即以庄隶径山。此庄。岁出十万。犁牛舟
车。解库应用。百事具足。师于缁素。有大因缘。所在施
供云委。衲子臻萃。佛事殊胜。江浙两湖皆号之。为布
袋和尚再出焉。

*** 元 雪庭裕和尚传

裕和尚。字好问。人以雪庭称之。生大原文水张氏。九
岁日诵千言。渐长遭世变。茕绝无依。道逢老比丘。劝
兴福篇¶ 第 513b 页 X77-0513.png
以学佛。曰能诵法华经足矣。师曰。佛法止是乎。老比
丘异之。与偕谒仙岩古佛曰。此龙象种。当为大器。即
为祝染受具。与双溪广公同执事。观方至燕。依万松
老人最久。声光郁然起。学者归之。世祖居潜邸。命师
入少林作资戒会。寻又被太宗诏住和林。兴国辛亥。
宪宗徵至北庭行在所。累月问道。言简帝心。洎世祖
践祚。命总教门事。赐号光宗正法。为师建精舍于故
里。曰报恩。给田产。命僧守之。至元八年春。诏。天下释
子大集于京师。师之众居三之一。济济可观。上喜甚。
时少林虚席。万松海云为之请。上目师曰。师昔主资
戒会。于是有缘。烦领众一行。属少林猥烬之馀。师俨
临之。闻而来者如归。乐而施者如涌。嵩阳诸刹。金碧
一新。洛阳白马。经筵不辍。皆师力也。师瞑目燕坐。若
无与焉。师襟度夷坦。风神閒散。说法三十馀年。如鼓
雷霆。揭日月。继踵前贤。标准后学。绰有古知识之遗
风。涸池出泉。古殿生光。屡致祥瑞。师戒人勿言。以某
时入灭。仁宗履位之初。赠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
封晋国公。仍命词臣。撰文表其塔。下诏曰。皇帝恭惟。
世祖神武不杀。本仁祖义。以一天下。朕欲昭我祖德。
持盈守成。唯尔克绍。乃初祖永孚于仁。以弘济我兆
民。顾先哲其逝。朕弗克见于兹邈焉。虽去来梦幻无
得而名。而封赠哀荣岂不在我。其尊尔官隆尔爵。以
寄予思。以迪后人。以永誉于万世。其为时君追慕永
叹之。如此。
兴福篇¶ 第 513c 页 X77-0513.png

*** 明 正映传

正映。号洁庵。抚之金溪洪氏子。幼祝发。性颖悟。不妄
举动。为大僧。受具足戒于杭之昭庆寺。时巽中禅师。
唱道于灵谷。师往参之。光掩一众。遂契合。付法为真
子。侍立居上首。处之弗疑。 洪武中。奉 诏掌京师
天界寺。床帏不设。寒嘉一衲。 上闻而嘉之。移命掌
泉州开元寺。开元旧名莲华寺。自唐匡护大师开山
以来。代不乏人。近以元末。扰害灾火迭兴。僧徒屋宇。
罄殒无遗。有司以闻。故有是命。 高皇帝。面谕遣之。
曰。著尔去作住持。如今作住持难。过善则受欺侮而
不振。过严则致毁谤而自隳。尔但清心洁巳。长久钦
此。自能整颓纲。光祖席耳。师奉 旨惟谨。莅寺宣阐。
未几。玄风大振。首作讲堂。额曰清心洁巳。示不忘也。
次作甘露戒坛于洁巳堂前。以为生定起慧。必本于
戒。尤为先务也。二作既集。诸仆并举。皆不烦缘募众
乐助。不数年焕然一新。视昔有加焉。永乐二年。奉
 诏主雪峰崇圣寺。以开元绩成也。崇圣。为真觉祖师
道场。真觉化时。留谶云。石塔卵爆。杉枝拂地。竹笋生。
五百年后。吾当再来。至师登山。适五百二年。诸谶俱
验。若合符节。况师颜貌。又与真觉无异。故人咸以为
为祖师再出。师益厉精勇道德。在人诚有不言而化。
当雪峰颓废之秋。积粮于廪。伐木于山。陶瓦甓而储
器用。佛殿既落。法堂三门诸仆。以次而起。皆弘硕壮
伟。肖像端严。金碧辉映。瞻礼者欢喜赞叹。观望者瞠
兴福篇¶ 第 514a 页 X77-0514.png
目骇心。正如无边色相。一弹指顷从地涌出。令人应
接不暇。师固视之如无。处之若虚。则其为人可知矣。
师戒律精严。所视惟首。尝于建阳凤皇山休夏。值大
水。因说戒。全活男女千馀人。游瓯宁。建金山庵。致徒
众五百人。既年迫桑榆。师欲归老灵谷。遂移檄僧录。
僧录以闻。许之。其徒远芷。代领雪峰法席。芷。号秋崖。
师还京。数年而寂。所著有洁庵语录。

*** 徐和尚传

徐和尚。名恺乐。清蒲岐人。故尝渔海上。渔舟时有行
剽者。或曰恺亦在焉。闻之怒愤甚。遂祝发为僧。因姓
徐。人以徐和尚呼之。朝夕礼佛。额间隐隐起方寸许。
如悬珠。言语煦煦。劝人为善。当是时。山水为患。开沙
角路平洞桥。以杀水势。又砌邓公桥。大役既兴。费用
不赀。众情惶惶相与谋。徐和尚有修行。人所言服。得
其出一鸣。事集矣。第恐不肯耳。恺闻曰。但有利益。无
不兴。崇庸何伤。即为木铎。念佛行里中。数日人云赴
雨集。富者施财。贫者效力。未阅月而桥成。乡民又欲
起龙宫。顾山高石远。转输不便。又求徐和尚计之。恺
亦不辞。为之经营。四顾惟傍有巨岩。师目之而未言。
忽有白发老父。前谓曰。凿此石。足了一宫。言毕。于袖
出米数升于地。因忽不见。众异之。恺以米少不足为
饭。姑煎粥。遂人人得饱。即施椎凿。比宫成而石巳尽。
试凿他石。则坚不可破矣。繇是。人知徐和尚非尝人
焉。
兴福篇¶ 第 514b 页 X77-0514.png

*** 大智禅师传

真融。楚之麻城人也。幼有慧性。十五为沙弥。潜心教
乘数年。托钵行游。涉历名山。所至随处结缘。嘉靖丁
未。抵建康。入牛首山。修苦行。明年入燕京。挂搭崇国
寺。讽法华经。越数月至万寿山。登坛受戒巳。入五台
山。禁步五年。愈益精进。甲寅。往伏牛山龟背石。炼磨
三年。持行益苦。丁巳。自伏牛还楚。寓会城龙华寺转
经。明年入蜀。住峨眉山顶。禁步一十二年。集众修安
养行。立丛林。建藏阁。名净土庵。接纳云水。孳孳如不
及。万历二年。出山。随喜止[蓥-(冗-几)]华山。[蓥-(冗-几)]华与峨眉。相拱
向。每见朝山人众。山路八十里。崎岖崄峻。风雨不时。
措足无地。欲为憩息之所。而难其基。闻山有池。曰金
莲池。上平衍可建道场。师大喜。往视果然。遂夷石为
址。伐木为材。工勤于趋。人乐于助。不一二年成一大
刹。名金莲庵。寔峨山之化城。云水赖之。复修千佛阁。
为金莲之镇。既而复念。天下三大道场。五台峨眉。巳
获朝参。独普陀山。乃观世音示化之地。可弗至乎。以
万历庚辰。渡海抵小白华。感大士示相。大慰夙愿。自
谓。与此山有缘。餔糜吃菜。了馀生足矣。乃于宝陀寺
之左。曰千步沙。迤逦而东。沙尽处有山。曰光熙峰。师
结庵其麓。前为楼俨然。观沧海日出。后为大士精舍。
其馀方丈香积。靡不翼翼然饰矣。庵成。命之曰海潮。
盖视峨眉[蓥-(冗-几)]华之胜。不相远也。师为人。一味真实。捍
忍勤苦。刬灭情识。人无贤愚少长。一以慈眼视之。游
兴福篇¶ 第 514c 页 X77-0514.png
泳教海。深入三昧。终不以二门。自居净业堂。一单终
身。不与众异也。尝谓人曰。某甲苦行六十年。岂敢妄
有希图。但愿与三宝结缘。成人天小果。毕吾志耳。师
住山。多神异之迹。痛秘之人。有见者戒勿泄。静极光
通。理固然耳。吾自不惑。焉敢惑人。师之道岸。无涯涘
矣。故朝海者见大智禅师。以为现在肉身大士。丛林
相传。以为口实云。岁□□□月。坐化于海潮院。

*** 真来佛子传

福登。别号妙峰。山西平阳人。姓续氏。春秋续鞠居之
后也。七岁。父母值凶岁死。无敛具。荐席而巳。师无依
倚。为里中富人牧羊。十二出家。十八携钵至蒲坂。先
是。山阴王。建文昌阁于郡之东山。延僧朗公居之。师
至。日行乞于市。晚投宿于阁中。适王出游。见之问朗。
朗告之故。王曰。当善视此子。他日必成大器。朗遂留
为弟子。会地大震。师被压不死。王闻奇之。谓师曰。子
幸免大难。何不痛念生死大事乎。遂入中条山。闭关
习华严观。取剌棘贴四壁。不设床坐。日夜鹄立棘中。
如此三年。稍有开发。乃作偈一首呈山阴。山阴叹曰。
此子见处早如是。不折之。他日或狂。因取宫人敝屣。
割其底洗净。封寄之。附一偈曰。这片臭鞋底。封将寄
与你。并不为别事。专打作诗嘴。师见之。即对佛作礼。
以线系于顶上。自此绝无一言矣。三年破关往见王。
则具大人相。王甚喜。乃曰。子虽知自巳本分事。但未
闻佛法。恐堕邪见。时介休山中。有法师讲楞严。促师
兴福篇¶ 第 515a 页 X77-0515.png
往听。受具戒。作务而听。年二十七也。时王深敬三宝。
居尝自恨不能瓢笠远游。一日谓师。为僧不游方。如
井蛙耳。南方多知识。子宜往参。归来可当老夫行脚
也。师遂行。遍历丛席。至南京天界。于无极老人座下。
作净头。打扫粪秽。洗涤筹杖。众怪其处洁净异尝。知
净头有道者。莫知为谁。憨师。时为副讲。侦之累日始
得之。与纳交。且期同行参访。不旬日觅之。巳潜行矣。
师归见王。王喜问所参何人。师具述之。师意在居山。
复入中条最深处。诛茆吊影。辟谷饮水者三年。大有
开悟。王日重三宝。南山建大梵刹成。强出师居之。且
欲求北藏经。欲师亲往。师住山日久。发长未剪。乃俗
扮入京。藏板贮大内。非奉 旨不可得。且久闭不发。
师得之如掇焉。时憨师。先巳至都下。听忠法师讲法。
师于马上识之。下马相劳苦笑。谓憨曰。视我何如。憨
曰。本来面目自在。因拉憨随藏出京。曰。子之宿愿耳。
遂入五台龙翻石。冰雪堆中。得老屋数椽。共栖之。师
夜游五顶。遣昏散。日剌舌血。书华严经。经完起无遮
大会。结文殊万圣缘于塔院寺。凡一百二十日。九边
八省缁白。赴会者路踵相继。法筵之盛。前所未有也。
 两宫贤师德。 温旨屡降。私念大名之下难久居。
因入芦芽结庵。将终身焉。 圣母求师得之。为建大
华严寺于芦芽绝顶。命师居之。更造万佛铁塔七成。
紫柏尊者。手书法华经一部。安奉其中。寻奉 慈圣
懿旨。送藏云鸡足山。道出峨眉。礼银色光。密矢铜殿
兴福篇¶ 第 515b 页 X77-0515.png
之愿。人弗知也。自滇还山阴。请修万固寺大殿。殿高
十三丈。阔九丈。渭河病涉。行者苦之。大中丞李公。请
建桥其上。师住二年。修桥十三孔。复受请建宣府大
河桥两重。重三十二孔。大河。自胡地入中国。水势汹
涌。最难为力。师竟成之。有若神助焉。二桥与殿。所费
数百万金。师寔空手无一文。信施云集雨合。莫知所
从来。福缘成就。殆不可思议也。既还芦芽。开石窟于
宁化所。窟深广高下。各三丈五尺。镌华严世界十方
佛刹图。万佛菩萨像。精巧细密。遂成一大道场。沈藩
见而喜曰。胜因成就。好息心住山矣。师白峨眉未了
之愿。王乃𢌿万金于师。取栈道入蜀。适王中丞象乾。
总制其地。迎师问心要。因笑谓师曰。三大士兄弟行
也。师于普贤如此。不虑观自在文殊。谓师不平等耶。
师曰。贫道不过空拳。效奔走耳。若如所云。自有公等
有力大人在。王曰。唯唯。师一言而三铜殿岿然矣。随
殿各有渗金诸像。峨眉五台各一。普陀者不果行。安
置南京之华山。 两宫颁旨。为三山护持。复举七处
九会道场。于台山永明寺。庆赞之。嗣后建太原之塔。
修阜平之桥。又辟茶药庵于龙龙关。 上亲书其额。
又修滹沱河大桥。长五里。又修省城大塔寺。寻还台
山。料理所建上下道场。立为十方丛林。不留法属一
人。万历庚申八月。 赐金佛绣冠千佛磨衲紫衣。并
真来佛子之号。是冬十二月。示微疾。群鸟悲鸣。异光
匝地。师乃集众开示毕。端坐而逝。年七十三。腊五十
兴福篇¶ 第 515c 页 X77-0515.png
一。讣闻。 两宫遣中尝侍致祭 赐葬于永明之西
冈。立塔焉。 慈宫。别赐举葬之费。师貌不胜衣。语不
出口。始以小王助道。终致 圣天子圣母诸王为檀
越。凡所营建。应念云涌。投足所至。遂成宝坊。动费辄
累钜万。悉听能事有实行者主之。师萧远自如。一衲
之外无长物。飘然若浮云之聚散。孤鹤之往来。苟非
深證唯心。遇缘即宗。其能尔耶。侍御苏云浦。尝问道
于师。深有契于心。乃曰。人以妙师。为福田善知识。而
实不知其超悟处也。大司马汪伯玉。尝谓憨师。方今
无可为公师者。唯妙峰耳。故憨师。倾心服之严事之。
亦无两人也。

*** 无边传

无边。代州曹氏子。稚龄。志慕出家。初叩无相。无相不
许。曰第能悟道。家何繁汝。乃谒无碍原公落发。见汾
州空安老人。安令参万法归一。一日举波斯匿王观
河语问师。师不能酬。恳求指示。安曰。我不辞向汝说。
汝须自悟始得。遂屹立不卧。又入牛山火场。历谒诸
老。罔所入。复归侍安。力提一字。至寝食俱忘。一日扫
地次。闻人诵弥陀经。至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
说法。师忽失声。见安曰。我识得一也。安问在何处。曰
今现在说法。安诘之。茫然。安遽掌曰。学语之流。师退
泣曰。我固分明。奈对境复迷何。复谒玉峰宝山二公。
后参龙树楚峰。因闻樵者曰人苦不歇心。师闻脱然。
曰万法本閒。惟人自闹。呈楚峰一偈。峰可之。自是韬
兴福篇¶ 第 516a 页 X77-0516.png
光晦迹。人莫窥其涯涘。久之。徒侣奔凑。争为结庵。即
今五台之大博庵。是也。师住山。以枯淡自持。食作必
与大众同。有古人风。三十年如一日。远近争颂之。万
历戊子。密藏幻予二上人。入台卜居。藏方册藏经。师
闻曰。僧庵乃十方尝住。今之人悉私之。吾素以为耻。
今幸际此胜因。吾尽将此庵及所有。施之藏公。使方
册大藏。早行阎浮提一日。是吾法轮一日转也。于是
悉召山中耆宿为證。且立约云。徒属以一盂一箸自
私者。即摈出。藏公初尚犹豫。未敢承。既见师意恳至。
因听焉。既而师示疾。又三月而化。其在病苦中。日夕
与藏公。徵决第一义谛。绝不以病苦少蹙额云。或谓。
师真有志于破有者。箪食豆羹。人不能无吝色。师举
生平所蓄。一朝而授之人。固巳行人所难矣。四大欲
离。风火相逼。人所叫号惶怖。不暇为理时。而师谆谆
惟以第一义相决择。不尤难哉。是能遗身矣。夫惟能
遗身。故能遗此庵。如敝屣也。不可为末法之光明幢
耶。师非尝情所测识。具眼者。自能别之。

补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兴福篇¶ 第 516b 页 X77-05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