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3a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德山。号翠峰。关陜西夏人。幼质朴。深慕禅悦。年三十
始出俗。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束戒缚禅。日积
月磨。渐有契会。海公就化。师得以自便。因遍参丛席。
足迹殆半天下。虽历诸禅老钳椎。而碍膺之物终未
脱。然偶遇古峰上人。悯师为道之勤。劝见宝月潭公。
潭公。为时大禅伯。声光显著。一见相契。遂示以法要。
且曰。子期心固远。然终欠一番彻骨在。必过此一番。
死中发活。始可面目向人。出言吐气。皆有著落。不然
徒使伎俩。了没交涉也。师闻忽醒。即日辞去。入伏牛
山。傍崖结茆。日食麸糠草根。不知身为何物。如是六
年。而豁然融贯。瓣香为潭公嗣。不忘所本也。自是远
近奔赴。法席大张。相从者动以千计。以众盛故。魔起
浮言。 上闻。天威震怒。众皆为师危之。或劝师暂避。
不从。安坐丈室。略无惧色。而卒亦无他。此在都门吉
祥寺时事也。既而舍众归伏牛。而众终不舍师。故伏
牛之众。视吉祥为尤盛。说法三十馀年。度人不可称
记。一旦谓众曰。归欤。归欤。吾北人。归化首丘。吾之愿
也。遂还京。居延寿。延寿在吉祥东。师所创也。未几而
寂。年八十有一。弟子奉全身。󰢍于寺普同塔之后。师
梵貌颀伟。观视凝定。喜怒不形于色。有容人之德。学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3b 页 X77-0483.png
子不谕其意。师谆谆为教。必使达之而后巳。持身甚
约。所蓄无长物。得檀施辄缘手尽。以广二田。若于巳
无与焉者。有为师赞者曰。有风斯清。有月斯明。猗欤
翠峰。玉振金声。师实录。当之无愧。

圆月。字印空。姓熊。京师人。入翠峰之室。栖伏牛山。久
之有得。性光显露。辟道场开法。学子麇至。声闻 九
重。被 命于庆善戒坛。为受戒者宗师。

明律。字三空。姓龚氏。顺天人。亦尝有闻于翠峰者。翠
峰在伏牛。律结茅玉皇垛中。修念佛三昧。开龙兴寺。
率众炼魔。晚住杭州虎跑寺。甘淡务实。于时无两。万
历乙卯。入灭。

*** 毒峰善传(天渊湛附)

季善。祖凤阳人。随任生于广东之雷阳。父姓吴。母钟
氏。稚小以佛事为儿戏。十七出家。初投源明和尚。明
示以无字公案。嘱云。须发大愿。以自护持。师便发愿。
若生死不了。大事未明。遗弃修行。贪著名利。死堕阿
鼻地狱。受苦无量。正统八年。入闽参无际。闭关力究。
关中不设卧床。安一凳。誓不倒身。以悟为则。昏沉来。
因去凳立。誓不坐不近墙壁。辽空径行。一朝闻钟声
忽悟。说偈云。沉沉寂寂绝施为。触著无端吼似雷。动
地一声消息尽。髑髅粉碎梦初回。见蒙隐楚山二老。
又见月溪。溪印可之。天顺庚辰。赵氏建西湖三塔寺。
请师开山。继兴天目昭明。继兴吴山宝莲。继兴南山
甘露成化。庚子。掩关石屋寺。壬寅。慈云岭有寺。曰天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3c 页 X77-0483.png
真。僧宗纲。请师兴建。事竣。即掩关杜人事。师一生苦
功。无与伦比。虽得相应。而勒持弥督。涵养淘汰。至老
无替。有四十馀年秪掩关之句。示寂后。真身覆以缸
龛。藏天真石洞中。门人辑师言论行实。为三会语录
云。

福湛。号天渊。楚人也。居蓬溪智林。亦以勤苦入道。获
印于月溪。后开堂弘化。大为楚蜀学禅者所归。有法
语二卷。曰天渊录。七十七岁而化。倒骑铁马吼西风。
明月清风一样同。师偈也。月溪之门。自不乏人。语孤
硬之风。二师为最。

*** 法舟济传

道济。字法舟。张氏子。生[橘-矛+隹]李思贤里。少爽拔。未尝入
乡较。而义辩宿成。为里中所异。年十八忽猛省。白父
母求出俗。勿许。遂日夜坐。不事生产。又三年。潜入天
宁寺为行者。时默堂宣禅师。受月舟和尚法印。归自
繁昌。法筵龙象。跄跄济济。师服勤之馀。多所咨访。久
之。诣东禅。依昂公薙染。昂法叔吉庵祚禅师者。默堂
子也。知见精确。而道行清苦。师折节事之。古德入道
因缘。朝夕参叩。以为不至古人休歇田地不止。偶行
廊庑间。闻佛殿磬声。豁然契悟。寻趋方丈。庵望见笑
曰。子著贼也。师曰。贼巳收下。曰。赃在甚处。师振坐具
曰。狼籍狼籍。曰。这掠虚汉。狼籍个甚么。师一喝归众。
庵喜印可之。继谒古印云峰诸师。日益深奥。自是应
机演化。雷动电激。章缝缁素。诸乞言者。憧憧然水陆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4a 页 X77-0484.png
并凑。无虚日矣。嘉靖初。众请出世于金陵安隐寺。上
堂举拂子。召大众云。见么。又击拂子云。闻么。既是举
起便见。击着便闻。妙真如藏。非思非议。应用灵灵。奇
哉奇哉。汝诸人。自不丈夫。顾乃傍人门户。求知求见。
韬晦家珍。甘为寒乞。将谓诸圣别有奇特也。广额屠
儿。飏下屠刀。便云。我是千佛一数。岂有曲折。作知见
耶。丈夫子。何不恁么便担荷去。其指法径要。大都类
此。性恬静。未尝误干谒。随缘迁转。前后二十馀所。解
包之后。不更出门户。处大众折大疑。无碍之辞。波腾
云涌。夜以继日。曾不少倦。而燕间之日。泊然危坐。若
不解语者。此其大凡也。师心精泯合时灵感通。以至
咒移井石。锡出山泉。说法则蛙入晨窗。入定则神来
夜室。自避倭之后。任真而放。雅同流俗。嬉笑怒骂。纵
横自调。而人不能测矣。庚申秋。寝疾且革。或劝起坐
说偈。师曰。此皆文饰。非吾事也。以手摇曳而逝。年七
十四。腊五十二。茶毗后。塔其骨于别室中。所说法语
偈颂等若干言。门人正雨辈。集而梓行。

*** 月心宝公传

德宝。字月心。金台锦衣卫族。父吴公。母丁氏。举师于
正德壬申年。既冠。偶过讲肆。闻法师讲华严大疏。至
十地品初地菩萨舍国城妻子头目髓脑处。发愤叹
曰。千古犹今。同一幻梦。富贵功名。纵得奚益。遂投广
慧院能长老出家。既祝发具戒。知有向上事。不自便
休。必期真悟。即腰包行脚。一时老宿。号称明眼者。罔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4b 页 X77-0484.png
不蒙参而户谒。指点功夫。揩磨见地。造诣日益深密。
后因宝峰指。见关于岭和尚。入室次。连下语数十转。
皆不契。师心路俱绝。一日因洗菜水边。忽一茎堕水。
随水圆转。捉之不著。忽有省。喜甚。提篮归。见岭立檐
下。问师是甚么。曰一篮菜。岭曰。何不别道一句。师曰。
请和尚别问来。岭复诘以灵云桃花。赵州柏子。皆随
问而答。复问玄沙不肯话。师随声便喝。拂袖而出。次
早入室。问讯侍立。顷岭顾视傍僧曰。汝等欲解作活
计。这上座。便是活样子也。师即震喝而出。后复同爽
庵。参襄西大觉圆和尚。觉门庭孤峻。自办粥饭。始许
挂搭。亲炙四五月。语言无滞。觉曰。若以今时诸方。子
当绝类为不可测人。今则不然。老僧将你烂熟底一
则因缘问你。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
久。外道便大悟佛旨。且既不涉有无。良久亦是閒名。
正恁么时。外道大悟个甚么。师儗答。觉急以手掩师
口曰。止止。犹更挂齿在。师豁然顿省。乃曰。可谓东土
衲僧。不如西天外道。自是名震海内。海内禅子。皆奔
走座下矣。师随缘开化。靡定所居。有语录四卷。曰笑
岩集。笑岩。师别号也。邓定宇曰。笑岩上堂。棒喝纵横
矣。卒无一人承当。即笑岩不失利安在。为时雨而化。
无亦婆子心切欤。晚年屏居京师柳巷。几至结舌亡
锋。而具真实。为生死心者。亦不惜为一见。如师者。固
末世之光明幢也。以万历辛巳正月示寂。阅世七十。
僧腊四十有九。塔全身于城西之北门。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4c 页 X77-0484.png

*** 常润.善真二师传

常润。字大千。号幻休。江西进贤黄氏子。幼失二亲。从
父出游。遂入佛牛山出家。学摄心。浮泛不得力。誓遍
参。南询万松林公于径山。折而入都。听松秀二法师
讲楞严。至圆明了知处。忽有省。复谒大方莲公。最后
入少林。参宗主小山书公。言机相合。如函盖。究进之
力。日益精勇。一日举洞山过水颂请益。公诘之曰。既
不是。渠毕竟是何人。师于言下霍然。以偈答曰。若要
识此人。有个真消息。无相满虚空。有形没踪迹。曾为
佛祖师。尝作乾坤则。龟毛拂上清风生。兔角杖头明
月出。公嘱令加护。未几辞去。公授之偈。以少室相累。
师谢未遑。及公归寂。大众迎师于都门。三辞不获巳。
乃赴。座下士百七人。闻所未闻。得未曾有。咸谓宝镜
重光。先堂头付托得人矣。尝游五台。讲法华于寿明
寺。众见白光绕座。偶行路次一精舍。众沙门。罗拜称
祖师。云。昨梦伽蓝神扫门。旦日祖师过此。今师适来。
师笑曰。祖师过去久矣。师居堂头位。且久卓然。有古
人之风。大司马汪公道昆谓。师魁然修硕。容止庄严。
其向应如洪钟。其普度如广筏。其砥波流如山立。其
随机而显化。如珠走盘。至其禀独觉。觉群迷日孳孳
然。以道自任。(云云)。信非虚语也。以万历乙酉岁四月
示寂。大宗伯陆公树声。文其石以颂德。

善真。字实相。南昌人。姓熊氏。参幻休而未尽幻休。人
疑为不及休。或以为过休者也。幼业儒而不安于儒。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5a 页 X77-0485.png
每以三教谁尊问人。人以佛对。遂弃儒往庐山。礼湛
堂和尚祝发。雅志参访。初游闽之武夷。听默庵禅师
提唱公案。竟月无入。乃以巳臆。下视诸方。既而悔之。
游楚兴国。州建一寺。葺清规安众其中。太守任公。奉
事惟谨。道望翕然。甫及期舍去。入少林。谒休和尚参。
机缘往返不荐。曰且作长行粥饭僧。虽然。此老真吾
师也。故其后所游至。皆称少林焉。自是行踪益远。遍
历吴楚滇蜀。礼南华之塔。访鸡足之衣。天台云。峨眉
雪。皆师杖间物耳。抵赣州疾作。命在呼吸。兀坐不睡。
其徒明空进曰。师曾讲观法如指掌。今何以临渴掘
井。请放开养疾为正。师首肯。疾愈。嘱徒曰。父子上山。
各自努力。因入顶山独栖。以姜叶为衣。野菜为食。适
于雪夜负薪。霍然有省。住三年。入终南云雾山。居九
石坪。人云。此坪不开久矣。曾有六七人。入坪采木死
于虎。师不为意。扪萝剪棘。露坐七昼夜。稍开一径于
坪。建一室。名萝月山房。修静其中。虽绝粒经旬。处之
夷然自得也。时休和尚巳化。闻之为位拜哭。叹曰。先
师一把椅子可惜。或曰。师得无有馀念乎。师曰。此处
安容。念为祖庭所系不为人耳。未几。入秦。游太白山
灵山。将之华山。讲道德南华二经。为士大夫延回汉
南。讲首楞严。仍入蜀广元县汉王山静居。顿成丛林。
巳应雪峰宁羌二讲。未久。门人请还汉王山。乃以万
历戊戌五月示寂。遗言有乐志论。一行三昧说。及净
土应验。山房夜话。诗偈杂作。传于世。紫柏尊者曰。真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5b 页 X77-0485.png
禅师持行高洁。与余意气相期。惜不得与之雅游。仅
于峨嵋一交臂。而失之。曾投一偈。冀续后缘。而今则
巳矣。世之君子。试读其乐志诸篇。可想而见也。师住
峨嵋卧云台时。达师曾过访之。故及之云。

*** 孤月禅师传

净澄。燕京西河张氏子。生时。偶二僧至门。厥父喜。即
请安名。僧曰。此儿非常。应名清正。未几。父母相继亡。
师决志出家。行至双城子。路逢僧求落发。询其来缘。
乃初立名僧也。遂就金河寺剃落。其师令习经业。师
不悦。示以念佛法门。未周岁其师死。偶遇五台善公。
易名曰净澄。即走古华严鍊磨。日夜逼拶。忽疑滞顿
开。如释重负。求證于广恩月溪老人。溪转数语。师汗
下不能对。因俾参无字。久之。获印可。付以拂子手卷。
南游济河。舟没所有俱失。身附浮木获免。自思所得
未惬。即誓曰。此行。若不大悟而还者。有如河。自此提
参益切。入蜀飞雪山独居。吊影三年。一日造饭。遂定
去。觉时饭生白醭。静中尝闻百里外人声。久着地打
坐。足为冷湿所乘。忽不能起。幸得人荷至后山。调息
始愈。一日坐木上。正尔湛寂。忽闻爆竹声。豁然心空。
自是方得一切时中。洞然明妙。请印于圆觉法鉴和
尚。又造广福云谷老人。谷见其一向孤迥迥底。即问
曰。你却似个死人。我且问你。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
师曰。眉毛眼上横。鼻孔大头垂。又问如何是无字意。
师曰。风行草偃。水到渠成。又问。大地平沉。虚空粉碎。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5c 页 X77-0485.png
汝向甚么处。安身立命。师曰。云消山岳露。日出海天
青。谷肯之。天顺改元。还清凉。道声远播。代藩请诣内
掖问道。感光明炤彻内外。王大悦。因就华严谷建寺。
请额曰普济。奉师开法其中。有清凉语录。行世。尝作
山居诗云。甘贫林下思悠悠。竹榻横眠枕石头。格外
生涯随分足。都缘胸次一无求。又云。自住丹崖绿水
傍。了无荣辱与閒忙。老僧不会还源旨。一住山青叶
又黄。复坐脱于本寺。

*** 石头回禅师传

自回。东川合州人。世为石工。虽不识字。志慕空宗。为
僧于景德寺。精戒谨言。求人口授法华。日取崖石。手
不释锤凿。而诵经不辍。南堂静禅师。见而悯之。令罢
诵。一意看赵州勘婆因缘。师念念不去心。久之。因凿
石石稍坚。尽力一槌。瞥见火光。遂大悟。说偈曰。用尽
功夫。浑无巴鼻。火光迸散。元在这里。南堂可之。为石
工而又因石悟。诸方称石头和尚。有颂云。石头和尚。
咬嚼不入。打破虚空。露些子迹。既而归钓鱼山。建护
国禅林。大开炉鞲。从化者众。著草庵歌警世。其末云。
老僧不知轮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后自甃石二十
四片为龛。自入掩门而逝。又有回禅师者。婺州人。育
王谌和尚嗣也。住南涧西岩。新行经界法。回芟去茶
窠植松柏。人诉于有司。追之甚峻。回曰。少待。吾行也。
即剃头沐浴。升堂辞众曰。使命追呼不暂停。争如长
往事分明。从前有个无生曲。且喜今朝调巳成。瞑目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6a 页 X77-0486.png
而化。有司遂寝其事。

*** 无尽灯禅师传

祖灯。无尽其字也。族王氏。四明人。父好谦。尝写华严
经。五色舍利。见于笔端。师年方幼。叹曰。般若之验。一
至于斯邪。即求出家。依郡之天宁东白明公。秉戒于
开元奎律师。巳而日溪泳公。来代明公说法。命掌纲
维司藏钥。日溪升堂。师出问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乞赐指示。溪曰。十二时中。密密参究。忽然触著。却来
再问。师抗声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语未终。溪便喝。
师遽礼拜。溪曰。见何道理。便尔作礼。师曰。开口即错。
溪领之。服勤数载。复出参名德。以验其所證。时中峰
本公在天目。方山瑶公居净慈。无见睹公住华顶。斗
岩芳公主景星。师皆与之辨。诘其所印。盖不异日溪
云。师得道巳。思韬晦而护持之。乃入天台上云峰。缚
草为庐。宴坐其间。虎狼蛇豕。交迹于户外。师摄伏之。
不能加害。日与其徒修苦行。以自给。冬一裘。夏一葛。
朝夕饭一盂。影不出山者。逾五十春秋。人多化之。有
以土田为布施者。师辞曰。先佛以乞食为事。吾焉用
此为。然天性尤孝谨。迎母童氏养山中。年九十四而
终。众以非沙门行让之。师曰。世尊尚升忉利天。为母
说经。我何人。斯敢忘所自哉 洪武己酉春。示微疾。
二月八日夜将半。顾左右曰。天向明乎。对曰未也。或
曰。和尚正当此际何如。师破颜微笑曰。昔古德坐疾。
有问者云。还有不病者乎。古德云有。又问云。何物是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6b 页 X77-0486.png
不病者。古德云。阿爷阿爷。师举此良久。又曰。如此唤
做病得否。众无言。师曰。色身无尝早求證悟。侍者执
纸乞偈。师曰。无偈便不可死耶。乃书曰。生灭与去来。
本是如来藏。拶倒五须弥。廓然无背向。掷笔端坐而
逝。寿七十八。腊五十七。火化。异香袭人。所获舍利。不
可胜计。塔于峰之左原。大河卫镇抚林君性宗。尝从
师游。师勉以忠孝。迄能为国宣劳。为时显人。恐师之
行不白于丛林。请宋太史景濂文。宣师行业。其略云。
呜呼。若禅师者。可谓能守道而弗迁者矣。古之僧伽。
多寄迹岩穴。友烟霞而侣泉石。至有跬步不与尘俗
接者。治内之功纯。务外之意绝也。风教日偷。学者。始
不知自立。荣名利养之念。日交蚀于心胸。奔竞干请。
无所不至。是以来有识者之讪侮。可胜叹哉。禅师一
钵。自将策厉学徒于寂寞之滨。虽施者填委。振起颓
废。重楼杰阁。弹指现前。亦未尝见其有为。震黄钟于
瓦釜雷鸣之际。翔灵凤于众禽纷翥之时。谓为禅师
矫弊之功。非耶。

*** 会堂缘师传

自缘。号会堂。姓陈氏。台之临海人。父某。以诗书为业。
人称为石泉处士。母某氏。感奇梦而生。师气骨不凡。
翛然有出尘之趣。初为四明白雪寺观公弟子。十七
薙发受具戒。即以缚禅为事。还台谒天宁日溪泳公。
泳公一见。辄加奖予。泳迁净慈。师从行。咨决心要知
解。且日至渐息群念。期造于无念。时处士君春秋高。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6c 页 X77-0486.png
师欲尽觐省之礼。复还台。道经宁海。日巳暮。悲风号
林莽间。师遑遑急走。欲求憩泊之地。竟不可得。夜行
三里所。乃逢逆旅主人。破屋一间。不能蔽风雨。师竟
夕不寐。明发。指天自誓曰。所不能建庵庐以延。旦过
者有如日。阛阓中有妙相。古寺两庑萧然。不留一物。
师往还视。喜曰是足以遂吾志矣。白于主僧。假西偏
粪除芜秽。具床几。设衾褥。下至庖厨溷湢之属。罔不
整洁。吴楚闽浙之士。肩摩袂接。而至者如归。皆得歇
息安饱而去。其费一出师之经画。先是。县东有桃源
桥。跨广度河上。故有圆通阁。岁久将压。县人李斯民。
撤而新之。邀致师为主。师遂迁至其处。遇过客如初。
师犹以为未足。俭衣削食。建华严宝阁。月集善士。阅
华严经。桥之南。复筑弥陀阁。像净土十六观相。览者
观相兴行。启发极乐正因。阁道行空。朱甍耀日俨然。
如化人天宫矣。事闻于朝。授师金襕法衣。及锡佛心
普济之号。仍俾报恩寺额。以宠异之。师既受命。复自
念曰。上之恩侈矣。顾尘居杂遝。无以称清净宏伟之
观。爰择地县北五里。而近大桥之阳。林樾苍润。蔚为
神灵之壤。新建报恩院一区。晨夕帅其徒。以祝釐报
上为务。繇是。两地之间。钟鱼互答。有若东西家焉。元
季政乱。海上兵动。烽火涨天。三阁与寺。皆鞠为茂草
之场。师衋然伤心。又以兴复为巳任。持钵行化聚落
中。随其地建华严传经之会。演说因果。屠沽为之易
业。于是施者四集。师仍于桃源夹河。两堤悉甃以石。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7a 页 X77-0487.png
建杰阁三楹间。命工塑佛菩萨天神诸像。毕工未久。
而师厌世矣。师一旦早作。无疾如平时。索浴更衣。属
诸弟子。以见性为急。且曰。吾明日将逝。至期呼笔书
偈。怡然委顺。时 国朝洪武戊申三月某日。世寿五
十九。僧腊四十二。龛留七日。颜貌如生。茶毗。得舍利
无算。其徒即寺西北偏。塔而藏之。宋景濂为之铭。从
学子方孝孺请也。

*** 雪庭传

雪庭某公。自号梅雪隐人。杭仁和人。父桂姓。徵名。母
徐氏。昆仲三人。师最少。以景泰丙子生。毁齿丧父。患
痘风。双目短视羞明。抱疾弗瘳。梦中。感金神教使出
家。母兄不允。年十五。虽慕道求师。不得正眼。成化癸
巳。闻四川休休翁。寓郡城仙灵寺。往叩之。一见契合。
始落发。受无字公案。日夜研究。犹滞沉寂之境。座元
勉以看教。因阅楞严。至一毛端上现宝王刹。有疑。乙
巳寓江阴乾明寺。忽睹万佛阁。金碧峥嵘于眉宇间。
偶会得毛端现刹之句。始知幻寄两间如梦如旅。又
明年。因咏黄鹂。有作者云。此句法未得。意在言外之
趣。繇此。茅塞泮然。冲口道云。多情自信惜春光。飞入
园林锦绣乡。记得小窗惊我梦。满庭红杏带斜阳。后
因除夕闻钟。大悟曰。圆响心非闻。大千同一炤。抹过
上头关。更不存玄妙。乙卯。休休翁。应湖南净慈请。师
复依附。日逐寻究。乃蒙印可。所著有请益警进。拈古
颂古。拟寒山。和永明诗偈等。凡二十卷。号幻寄集。夫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7b 页 X77-0487.png
幻即寄之迹。寄乃幻之迹。幻起寄亡。全寄是幻。幻逐
寄生。全幻是寄。翳目生华。山河大地。华翳不生。空真
实际。幻之寄之。诚哉儿戏。师自语也。

*** 天界成禅师传

道成。字鹫峰。别号雪轩。居蓟北之云州。出家受具戒。
结三人为友。云游至山东之青州。居士窑中。刻苦究
参。胁不沾席者。三逾寒暑。一日忽见一老人自外而
来。仪貌甚古。谓师曰。汝三人。苦学如此。他日必作法
门梁栋。言巳忽不见。繇是愈厉精苦。久之。闻济南秋
江洁公。大弘曹洞宗旨。遂往见之。洁问何处来。师曰。
青州。曰。带得青州布衫来否。师曰。呈似和尚了也。曰。
如何是布衫下事。师曰。千年桃核里。元是旧时仁。洁
肯之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护持。他曰弘吾道。惜吾
不及见矣。后出世住莱州大泽山。每说法。听者千馀
人。 洪武壬戌。 诏。天下设僧司。拣名德以居之。师
首膺其选。授青州都纲。 高皇帝闻其贤。召为僧录
司右讲经。命考试天下僧人。称 旨。赐金襕衣。 命
住持天界。恳辞。 上不允。赐诗留之。及 太宗文皇
帝嗣位。命师宣谕日本陛辞。 赐金钵锡杖等物。既
至。宣示 朝廷恩威。阐扬佛祖宗旨。自其国王而下。
莫不俯伏向化。明年师还。而国人入贡。称谢者即至
 上大悦。升师左善世。复率天下僧于钟山。修设大
会。师承 旨说法。听者数万人。是日有瑞应。 上闻
之悦。御制感应诗三章。 赐师。累赐金帛。作大毗卢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7c 页 X77-0487.png
阁于寺后。 皇上北狩。数师入觐。赐赉甚厚。 仁宗
在春宫时。有忌师之宠者。搆词间之。及御极。遂谪师
海南。 宣宗嗣位。首遣官召师还京。且 敕礼部左
善世。到须别见。师至。入见便殿。慰劳甚至 赐䌽段
若干疋。钞万缗。仍 命掌僧录司事。无何入疏。乞归
南京天界之西庵以终老。 上从之。赐白金楮币。及
[镰-兼+(畏-田+廿)]金佛。敕兵部给驿舟。命中官护送。逾三岁。辛亥十
二月八日。微疾端坐而逝。阇维。得坚固子无算于灰
烬中。 上遣官谕祭赐塔所。师身长七尺。广颡丰颐。
脩然出人之表。历事 四朝。五十馀年。三坐道场。四
会说法。有语录。行于世。

*** 古渊清公传

清公者。不知何许人。重兴南京永宁寺。以清苦自励。
亲执劳役。寒暑无厌倦心。 天子嘉其勤。授以左觉
义。以尸祝釐。虽处荣遇。而苦节弥竖。一室萧然。朝夕
称佛名号拜礼。求速超脱。忽所事大士像。放白光萦
萦如丝缕。盘旋于室。至夜如秉烛。复梦。大士谓曰。尔
以精心恳祷。宜即参访。了心为上。师拜受之。即掩关
于弘济寺。提无字话。心念相依。胁不沾席者三年。忽
一念不生。三世际断。经三日。夜见大千世界。光若琉
璃。闻远鸡唱乃起。说偈曰。喔喔金鸡报晓时。不因他
响讵能知。三千世界浑如雪。井底泥蛇舞柘枝。他日
以偈呈善世古林香公。公喝曰。多嘴汉。明日特为师
上堂。才竖起拂子。师随夺之。自是得无碍机。人不敢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8a 页 X77-0488.png
婴其锋。且言。人吉凶无不悬应。自奉极淡薄。每有金
帛之供。视之漠然。悉付尝住为公。众须一心恳恳。为
人惟恐不及。凡于法门无益之事。毫发不经念虑。所
以兴永宁。莫大之功。举之如掇。实。自道行中来。非缘
报偶然也。

*** 真空传

真空。泉南人。六岁时。堕井得不死。遂出家。既长。游关
洛。历终南衡岳。遇师授。渐解悟。嘉靖己未。入罗浮。憩
止永福寺寄食。一僧为之纫针补衲。时当暮春。游寺
人甚盛。空置盂嘿坐。或投之钱。时在树间。或佛灯下
宴坐。入定巳。则随众作务。人莫之知也。龙塘公。读书
寺中。见其色润肌清。神光孤卓。亟叩之。乃知其深于
禅也。龙塘问曰。力务如此。能无苦乎。空曰。米未熟。腰
石何辞。吾今黄梅一行者耳。曰。然则汝他日成六祖
耶。空曰。成则今成。何待他日。我自成我。何必六祖。浴
佛日。寺僧敷高座。请空说法。空亦不辞。径登坐发挥
奥义。语音清亮。倾听数百人。无不称善。龙塘惊问之。
答曰。偶然耳。成亦宿因也。无何出五羊少参。徐公迎
至廨舍请法。过广孝寺。徙观音山。归从者日以千计。
缘震一时。佥谓。曹溪再来也。一日斋会。命弟子置木
龛。龛成。辞众入坐。众惊哀。争执卷请偈。龙塘闻而趋
至。复出龛。温叙如平生。既而复入。命闭龛。视之巳长
往。诸檀越思之。立祠观音山。奉香火云。

*** 继万阇黎传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8b 页 X77-0488.png

继万。号古峰。建福寺僧。嘉靖十七年。入京受戒。祖母
继母前后死。庐墓六年。春秋七十有九而殁。其间闭
关者四。计三十馀年。太史李少庄。赠以诗有云。篆烟
云自结。帘影昼长閒。其高静可想。有僧问。聂公道号
甚么。曰古峰。又问。如何是古峰景。答曰。乾坤长不老。
今古独能存。僧又问法名。曰。继万。曰。何不继一。答云
万即是一。一即是万。观其应对机辨。似亦非槁然枯
坐者云。聂公盖其姓也。

*** 满贤传

满贤。其先江西星子人。姓钱氏。自幼颖悟异。尝具戒
后。参访知识。得所契證。以因缘未偶。不得弘宣助化。
诸方惜之。其所依祝发。则为大渊。其所从入室。则为
大安。其相与同参交證。则为月心融天。然诸老其所
游履。初则庐岳之黄岩。既为莲华峰之普济。历白下
武林诸胜刹间。孤峰闹市。靡不经练。而卒老于秀州
之张家桥。师蚤岁出家。即知有向上事。初举石边水
泠。花里风香之句。末自瞥然。久之。于热病中。打脱桶
底。通身汗流。自是扫除建立。任意纵横。尝束茅盖顶。
草食茵衣。坐风宿雪。艰苦偏至者累年。人高其行。而
卒不以著相誇修。作功德行佛事。孜孜无倦。又尝机
锋时起。意语俱捐。沤为沙界。电拂圣贤。人企其宗。而
终不以恣。情越简称圆融。放而不流。用而无作。年六
十五。以万历戊戌岁。化于张家桥。周海门。为铭其塔
云。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8c 页 X77-0488.png

*** 无明禅师传

慧经。号无明。抚州崇仁裴氏子。形仪苍古。天性澹然。
无所好。九岁入乡校。忽然若无意于人间世者。十七
遂弃笔砚。慨然有求道志。偶入居士舍。见案头金刚
经。阅之辄终卷。忻然若获故物。繇是断荤酒。决定出
家。依廪山忠禅师。执侍三年。凡闻所教。不违如愚。因
阅传灯。见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师罔措。
疑情顿发。后于峨眉住静。因推石而悟。始落发受具。
住山二十四年。时邑之宝方。宋宝禅师故刹也。师居
之。实万历甲午岁。师年四十有七矣。有僧问师曰。长
老住此。曾见何人。师曰。从未行脚。僧师。岂以一隅而
小天下乎。师善其言。遂弃寺而参方。足迹遍南北。紫
柏尊者。深器重之。一时法门大老。相与酬酢。无不推
誉。最后见五台瑞峰和尚。契證底蕴。开法于寿昌。衲
子麇至。寿昌。实西竺来公所创。师与来。同乡同姓。人
以师为来后身云。师之住寿昌也。不扳外援。不发化
主。安道信缘。年迨七十。尚混劳侣。率众开田。必先出
后归。四十年如一日。岁入可供三百众。故生平。佛法
未离钁头边也。虽边幅不修。而形仪端肃。严霜煦日。
不怒而威。未尝轻意许可一人。故海内高其风。并无
一言的据借为口实者。其慎密如此。丁巳腊月。师自
田中归。语众曰。吾自此不复砌石矣。手书遍辞。远近
道侣。勉以叩巳真参。至次年正月十有七日。端坐而
逝。茶毗。心与顶骨牙齿不坏。于本寺建塔藏之。师生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9a 页 X77-0489.png
于嘉靖戊申。世寿七十一。僧腊五十有奇。憨山清谓。
师峻节孤风。诚足以起末俗。至其精进忍力。当求之
于古人。虽影不出山。而声光远及。岂非尸居而龙现。
渊嘿而雷声者耶。

*** 云谷会师传

法会。云谷其号也。嘉善怀氏子。二十受具。修天台小
止观。往郡之天宁。问所修何如于法舟济公。公曰。夫
学以悟心为主。止观之要。不离身心气息。何能脱然。
子之所修。流于下乘矣。因示以旨要。师力究之。一日
受食。食尽而不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公
与印可。自是韬晦丛林。陆沉贱役。阅镡津集。见明教
翁护法深心制行立愿。欲少似之。顶戴礼诵。至终夕
不寐。入京。寓天界毗卢阁下。精进行道。尝入定数日
不起。三年人无知者。复爱栖霞幽深。结庵于千佛岭
下。始为陆五台公见知。时栖霞久废。陆公矢兴复之
愿。请师住持。师举嵩山善公应命。移居山最深处。曰。
天开岩吊影如初。一时宰官居士。因陆公开导。多造
岩参。请师一见。即问。日用事无论贵贱僧俗。入室略
无寒温。必展蒲团于地。令其端坐。返观甚至。终日竟
夜无一语。临别必叮咛曰。人命无尝无空过日。再见。
必问别后用心何如。故荒唐者。茫无以应。即欲见亦
不敢近。以慈愈切而规益重。虽无门庭施设。使见者
望崖。不寒而慄然。师一以等心相摄。从来接人。软语
低声。一味平怀。未尝有辞色。时士大夫归依者。日益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9b 页 X77-0489.png
众。又不能入山。愿请见者。师以化导为心亦就见。岁
一往来城中。至必主回光寺。每至则在家二众。归之
如绕华座。师一视如幻化人。曾无一念分别心。故亲
近者。如婴儿之傍慈母也。出城多至普德。臞鹤悦公。
实出其教。师悯禅道绝响。于嘉靖丙寅冬。乃集五十
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学人请问直捷用心处。师曰。
举不顾即差互。拟思量何劫悟。又曰。古人道。终日吃
饭。不嚼粒米。终日行路。不踏穿地。终日穿衣。不挂寸
丝。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应。有宰官问。如何是祖师
意。师曰。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曰莫更有奇特否。
师曰。不得将龟作鳖。师护法心深。不轻初学。不慢毁
戒。僧有不律。亦不弃之。委曲引诱进于善。或有干法
纪者。师闻不待求而往救。必恳恳当事。乃曰。佛法付
嘱王臣为外护。唯在仰体佛心。辱僧即辱佛也。闻者
莫不改容。释然必至解脱而后巳。然竟罔闻于其人。
听者亦未尝以多事为烦。久久皆知出于无缘慈也。
了凡袁公未第时。参师于山中。对坐三昼夜不瞑目。
师问曰。公何无妄念。公曰。我推我命。无科第子嗣分。
故安心委命。无他妄想耳。师曰。我将以公为豪杰。乃
一凡夫耳。圣人云。命繇自作。福繇巳求。造化岂能拘
人耶。于是委示。以改过积德。唯心立命之旨。公依教
奉行。竟登进士。有子嗣憨师。为小师时。侍师弥谨。一
日请曰。说者谓。某甲寿不长奈何。师曰。寿夭乃生死
法。参禅乃了生死法。若一念不生。则鬼神觑不破。造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第 489c 页 X77-0489.png
化何能拘之耶。第患不明道眼耳。憨师将北行。师诫
之曰。古人行脚。单为提明。巳躬下事尔。当思。他日何
以见父母师友。慎毋虚费草鞋钱也。其善诱掖人类
如此。岁壬申。嘉禾吏部尚书默泉吴公。刑部尚书澹
泉郑公。太仆五台陆公。与弟云台。同迎师归故山。诸
公。时时入室问道。每见必炷香请益。执弟子礼。紫柏
师。同平泉陆公。思庵徐公。谒师叩华严宗旨。师发挥
法界圆融之妙。皆叹未曾有。当江南禅道草昧之时。
出入多口之地。始终无一议之者。则师操行可知巳。
师居乡三年。所蒙化者千万计。一夕四乡之人。见师
庵中发火。及明视之。师巳寂然而逝矣。时万历乙亥
正月也。世寿七十五。僧腊五十馀。葬于大云寺右。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