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 中立传¶
宋 中立传¶ 第 381b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三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义解篇

*** 宋 中立传

中立。鄞之陈氏子。母梦日轮入怀。遂有娠。夜不三浴。
则啼号不止。九岁出家。受经一诵。永忆不忘。治平中
试经开封得度。依神智于南湖渡。神智开帏。设问答
者二百人。无出师右。及神智谢事。乃俾师为继。元祐
初。高丽僧统。问道中国。甫济岸。遇师升堂。叹曰。果有
人焉。遂以师礼见。师令门徒介然。始作十六观室。以
延净业之士。巳而辞去。曰。吾年六十。当再来。即退处
东湖之隐。学数年。郡太守王公。勉主宝云。一新栋宇。
宋 中立传¶ 第 381c 页 X77-0381.png
于伽蓝神腹。得愿文。云后百年。当有肉身菩萨。重兴
此地。闻者异之。后退隐白云庵。日宣止观。至不思议。
叹曰。吾道至此极矣。有不思议境。则有不思议心。乃
作不思议辩正。又作止观裂网指归释疑文。慧正师
亡。郡请再主延庆。果符六十再来之言。尝升座说法。
慈霔无尽。下座问侍者曰。吾适道何语。侍者。答以所
闻。师曰。吾觉身心同太虚空。殊不知语之所出也。政
和五年四月。示寂。师讲三大部净名光明数十过。诵
法华踰万部。与人除病却鬼救灾旱。不能毕记其验。
于孔老之书。无不遍读。其对儒士讲说。则反质之曰。
此道在孔圣如何。在诗书如何。儒士不知对。则援引
委辩之。曰。无乃若是乎。闻者心服。师在永嘉扶宗。谓
曰。吾尝见摩利支韦驮于梦中。求护法。他日幸于南
湖忏堂。置其位及师主席。乃立像自师始。陈莹中。尝
赞师曰。严奉木叉。坚持净虑。以身为舌。说百亿事。师
谥号明智。

*** 有朋

有朋。泉州南安蒋氏子。丱岁试经中选。落发。历讲肆。
为宝林宗巳门学士有声。每疑禅宗直指之说。故多
与禅衲游。一日谒开元琦禅师。足未及阃。心忽领悟。
琦出逆问曰。座主来此何为。答曰。不敢贵耳贱目。琦
曰。老老大大。何必如是。答曰。自是者不长。琦曰。朝看
华严。夜读般若。即不问如何。是当今一句。答曰。日轮
正当午。琦曰。闲言语更道来。答曰。平生仗忠信。今日
宋 中立传¶ 第 382a 页 X77-0382.png
任风波。然虽如是秖如。和尚恁么道。有甚交涉。须要
新戒草鞋穿。琦曰。这里且放你过。忽遇达磨问著如
何道。朋便喝。琦曰。这座主。今日见老僧。气冲牛斗。朋
曰。再犯不容。琦拊掌大笑。朋以利生非细事。诸方挽
之皆不就。东林总禅师贻书云。顿弃糟醨巳云无味。
方知日月别是一天。非惟碧眼胡人。不虚徂东。抑亦
吾家宗派。见其渺漫矣。或又劝进云。岂谓自高未谐
前请。虽独善之风可尚。而接物之理未闻。朋不从。以
宣和六年。跏趺而逝。

有朋金华人。此泉州人。化时亦不同。下乾道年。
此宣和年。传灯称讲师。恐相混预笔于此。

*** 宗坦传

宗坦。襄阳黎城人。出家于延祥院。事道恭为师。圆具
后。遍游讲肆。通经论。为时所称。于圆觉十六观等经。
皆具疏释。由是五十年。以圆顿作门。夜禅昼讲。开发
良多。晚年驻锡襄阳。专修净土。时说净土观门。晓示
里俗。听者如云。又于唐州青台。闭关习观。日益勤至。
三业四仪。未尝暂忘。大都师之化人。人之从师化。皆
视力行。非徒言说耳。政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忽佛
现梦中告曰。净土巳成。馀缘秪有六日。无自怠。次日
不豫。犹唱警策。至五月初四日。声钟告众曰。胜缘在
迩。惟凭时刻。幸大众念佛助往。俄而雷鸣。白云覆庵。
作兜罗绵状。寂然而逝。异香三日始歇。

*** 道琛传
宋 中立传¶ 第 382b 页 X77-0382.png

道琛。温之乐清彭氏子。母梦紫气萦身而生。年十八
具戒。学教于息庵。微言妙旨。一闻便领。归乡弘法。适
高宗幸永嘉。有旨。以林灵素故居。为资福院。丞相吕
颐浩。以师应诏。凡前后三坐道场。化缘不衰。于禅定
中。见四明垂示。行法华忏。感普贤放光。自是慧辩益
进。一日讲至六罗汉义。学者请说。斥之曰。小乘法相。
说之何益。当为说经王义。联翩三日。一语无重。以绍
兴二十三年示寂。说偈曰。唯心净土。本无迷悟。一念
不生。即入初住。谥曰圆辩。师高德硕行。与雪窦大圆。
育王谌二禅师。为道交。二老深敬之。实有以动之。不
徒辩说而巳。师居山匮粮。尝以僧伽梨。质米于市。夜
见流先煜煜。送还光乃巳。苦无水。指工凿之。泉随凿
涌。乐清江岸。每以颓倒为患。咸谓鬼物所衅。师为神
授戒。后遂凝然无恙。其将主南湖也。门人清顺。梦延
庆诸祖来谒。侍者持位图于傍。而缺第八。顺指问之。
对曰。汝师将补其处。及后居南湖。果第八世。噫。岂偶
然哉。

*** 了然传(智仙附)

了然。台临海薛氏子。处胎十三月而生。十六具戒。从
安国惠师。学教观得要领。尝梦坐盘石泛大海。望大
士坐山上竹林间。师正立。说百偈以赞。觉忆其半。自
是顿发辩才。侍安国迁白莲。未几去。谒明智。凡有所
论。皆首肯之。因举住广严。师曰。吾不当负所得。卒为
安国嗣。居山二十四年。学者尝五六百人。绍兴戊午。
宋 中立传¶ 第 382c 页 X77-0382.png
宁海建大会。有使者持牒来。曰。兜率天请师说法。师
曰。此间法会未终。使曰。符不可缓。当先其次者。即毁
师名而去。辛酉五月。梦两龙戏空中。一化为神人。袖
出书曰。师七日当行。师唯唯。既寤。集众说法。且曰。因
念佛力。得归极乐。吾徒勉之。即沐浴更衣。与众同诵
阿弥陀经。至西方世界而逝。众闻天乐腾空。祥光四
烛。葬东冈。锡号智涌。师平生多异迹。郡祈雨于玉溪。
众苦路险。师咒龙使移之。是夜风雨大作。旦见潭在
所。指夷坦处。

与师同参安国。有曰。智仙者。亦精心静
业。临终众闻佛声沸天。天乐盈耳。可谓难兄弟也。

*** 如湛传

如湛。生永嘉焦氏。幼年试经得度。力研教乘。往依车
溪卿公。时众巳多无所容。惟小室如斗。安之不以为
隘。剧暑埋大瓮。实以寒泉。与四友背瓮环坐。以挹其
爽。如此数载。众戏目小室。为五瘟堂。后参慧觉。昼夜
潜心。尽得教观之妙。初主车溪寿圣。讲馀课法华一
部。佛号二万声。有求为知事者。以非器不见。用憾之。
夜怀刃入室。则见官客满座。次夜复入。则昏黑失路。
又往才入室。见十数人。皆同师形。其人愧恐而遁。平
时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诵法华。袒身施蚊。门人谓。
师年高。宜息苦行。师曰。翾飞之类。安得妙乘。所冀啖
我血闻我经。以此为缘耳。后人因表其处。为喂蚊台。
晚岁谢事。居閒一小庵。日熏净业。绍兴庚申。端坐念
佛而逝。阇维。得五色舍利。
宋 中立传¶ 第 383a 页 X77-0383.png

*** 法久.睎颜二师传

法久。生馀姚邵氏。久游教苑。后咨心要于径山大慧
禅师。尝令师举境观之旨。每见称赏。因谓之曰。教苑
人稀。宜勉力弘传。以光祖道。既而慈溪卢氏。以圆湛
致请。学众四集。绍兴十三年。郡命居清修。泉清石洁。
人境俱胜。尝患后生单寮多弊。乃辟众堂。作连床铺
褥。如禅林之规。以身率先。众莫敢怠。说法机辩。有大
慧之风。有不能领者。谓师谈禅。寺左曰狮子岩。创堂
名曰无畏。日住其中。诵法华楞严等七经。十九年不
辍。无疾而化。师在径山时。有王侍御女早丧。每附语
令请高僧。诵法华。超荐大慧命师。往方升座演经。侍
御忽有感悟。是夜亡女。梦于父曰。承法师讲经力。巳
得生处矣。侍御因作一乘感应记。嗣师法者曰。

睎颜。字圣徒。奉化人。教黉禅府。无不咨询。三教百家。
无不综练。无畏亡。自撰塔铭。文以寄得法之意。师志
气刚正。广众畏服。且文藻高妙。后进爱慕。自是名播
天下。不惑之前。所寓必居记室。知命之后。所至必踞
座端。诸方屡举出世。皆固辞不就。尝步菜畦。见垦掘
杀伤之多。遂不复茹蔬。惟买海苔三百六十觔。日取
一觔供粥饭。晚岁。自省文字馀习。无补于道。乃住桃
源厉氏庵。专志念佛。一坐十年。精进不懈。谓友人张
汉卿曰。净土之道。岂有一法可得。珍台宝网。迦陵频
伽。此吾佛方便诱掖之法耳。伹于修中。不见一法。则
寂光上品。无證而證。师隐居之日。有司以免丁追。识
宋 中立传¶ 第 383b 页 X77-0383.png
者诮之曰。天下岂有读万卷书。为高士行。犹欲以丁
钱责之耶。主司闻之。事遂巳。

*** 思炤.觉先传

思炤。出钱塘杨氏。幼听法华经。有契入。剌血书之。专
修念佛三昧。筑小庵曰德云。后连小门。为观落日之
所。每夕过午即起念佛。三十年如一日。于宣和元年。
忽梦佛来迎。七日后。端坐屈指。作印而化。师平生。于
诵礼一门。最为勤恳。净土七经。一字一礼。华严。首楞
严。金光明。无量寿。普贤行法。遗教。梵网。无量义等经。
皆然。惟法华十过。总得二百七十卷。诵法华千部。无
量寿佛经五藏。阿弥陀经十藏云。

觉先。四明陈氏子。号澄炤。七岁受经。一读成诵。后住
奉化之宝林。会奉旱。邑请讲金光明。终卷而雨三日。
因勉邑人。建光明幢。诵经万部。为邑境之护。次住延
庆。道大弘。久之复归宝林。筑室曰妙莲。亦诵万部。持
佛号四十八藏。摘经疏名言。以资观行。目曰心要。绍
兴十六年正月。说法安坐而逝。塔于寝室之侧。它日
有夜闻诵经。声迹所自。出塔中后。月堂居南湖谓。师
于延庆。有传持之功。而塔在草莽。乃令迁之祖垄。及
开土见。拴索不朽。骨若青铜。

*** 宗利传(若水附)

宗利。会稽高氏子。七岁受业于天华。梦往灵芝。谒大
智律师。受戒法。智呼宗利名。口吐白珠令吞之。又尝
于净定中。神游净土道场。晚还天华。建无量寿佛阁。
宋 中立传¶ 第 383c 页 X77-0383.png
接待云水。天旱。诣日铸山帝舜祠祈雨。感龙现金色
身。雨甘沾足。建炎末。入道味山。题所居曰一相庵。会
稽道俗。请师主系念。至第三夜。绘像顶珠。放光大如
箕。绍兴十四年正月晦。告弟子曰。佛来迎我也。遂书
颂曰。吾年九十头巳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
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掷笔而逝。

若水者。三衢人。课密有神功。祖忌将临戒。庖人备芽
笋。庖以非时笑之。至日暮。师噀盂水后圃。夜闻爆烈
声。诘旦视之。笋戢戢布地矣。且能以咒水救疾。全活
者夥。不知所终。

*** 与咸.圆智二师传

与咸。字虚中。黄岩张氏子。住上竺。持戒修身。时称第
一。然以净土为归。常曰。佛国。在十万亿刹外。而提封
不越方寸。若克循观道则往。彼非遥也。后迁赤城。尝
于法轮寺施戒。当请圣师。众睹宝光下烛。有梵僧立
空表。禅宴之馀。常讽空品。至本性空寂。则入定数日。
至死生无际。则大恸不巳。其体法真切若此。一日万
年。一禅师来访。见床上小册。记回买。尝住物一钱不
遗。叹曰。我于道无愧。行不及师。郡太守入山。见池中
红莲。问曰。既是白莲因。甚却开红华。师曰。山中并喜
君侯至任。是无情亦改容。又指看经罗汉曰。既是无
学。如何看经。师抚罗汉背。云何不祇对。其慧才辩妙。
又如此。隆兴元年。圆寂。茶毗获五色舍利无算。所著
有菩萨戒疏。师精于易。因名以卦。别号泽山叟。
宋 中立传¶ 第 384a 页 X77-0384.png

圆智。生林氏。亦黄岩人。传天台教观。居东山十有四
年。两刹千众。推为前列。然笃于律科。每半月必行布
萨。或曰。圆顿之宗。何必如是。师曰。圆家事理一念具
足。岂拨事求理耶。吾于尝时。未尝不以波罗提木叉
为师。扶律谈常。正在今日。绍兴间。被旨主上竺。灾烬
之馀。仅存大士殿。有裒金为造门廊者。历家言。主星
不利。师曰。佛与天星。同一造化。苟宝坊轮奂。吾亡何
憾。未几果微恙。梦仙人饮以天液。所患随愈。夏旱。诏
师讲经于明庆。席散而雨洽。尝抵寺庄。闻用牲祭土
地曰。何可违佛禁耶。即为神说戒。易以素馔。后示疾。
书偈坐亡。好事者。以梦徵师。为天台五百罗汉之一
云。其或然耶。

*** 智连传

智连。字文秀。四明人。年十八受具戒。古貌修干。有长
松野鹤之态。后智涌顿悟圆旨。出世历住五刹。皆兵
燬之馀。化瓦砾为金碧。出于顾指。时圆辩。重兴延庆。
未就而逝。师适访宏智。同登千佛阁。智曰。闻四明谈
空中有相。是否。师曰。然。智以手指云。太虚本无一物。
师指山川楼阁曰。此诸物象。复是何物。智大服其言。
即荐于郡。领事十年。讲无虚日。而众宇毕成。太师史
真隐。佚老于乡。每过从问法要。真隐曰。师于禅律。亦
贯通耶。师曰。冰泮雪消。固一水耳。又问。华严般若。似
太支离。师曰。支离。所以为简易也。真隐肃然服。郡帅
丞相沈公。屈居僧职。以老病辞。公手札劝之曰。师行
宋 中立传¶ 第 384b 页 X77-0384.png
业清修。力荷宗教。自宜表正。一方纪纲诸刹。幸勿固
辞。自洁其志。师即领命。诸方服其清整。一日感疾。谓
侍人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复抚掌大笑曰。我
自幸生此。钟鸣吾逝矣。时隆兴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火浴得舍利葬焉。论者谓师亡日。如知所归。遂儗史
弥远。为师后身云。

*** 道因传(附小因)

道因。号草庵。四明薛氏。视法智座下粲法师。为叔祖。
其孕也。母梦粲披帏而入。寤而生。明发而讣至。咸知
其为后身云。掌有圆相。掬之如环。足下奇文。双鱼宛
示。十七具戒。坐夏南湖。有问以教义者。徐为释之。正
与文合。识者知其宿习。明智居宝云。往学焉。巳而教
庠禅室。无不足也。因读指要钞。深有悟入。自谓存则
人亡则书。遂直嗣四明治台者。以是少之。出世屡移
讲席。晚主延庆。以乾道三年。念佛说偈而化。葬全身
于祖塔。师道貌严毅。辞辩如泻。有婴其锋者。谓登龙
门。薛清卿澄者。师俗侄也。赞师有云。于道最高。裂衣
冠而罔恤。有疑不决。械囹圄以须争。师可想而见也。
尝居城南草庵。因以自号。学师尽得其旨者。曰。

法因。以与师同名。时称为小因。主广寿三十年。昼夜
讲演。未尝一至檀门。每施者至。辄竦愧自叹曰。比丘
之法。丐食活命。我何人哉。坐夺勤苦之利。却而还之。
不得巳受其少分。所居弊漏。将新之曰。此躯尚无常。
何事外物为。一日集讲。侍者报众赴请未回。师曰。虚
宋 中立传¶ 第 384c 页 X77-0384.png
空诸天。正欲闻法。何必众集。即击鼓升座。绍熙四年
示疾。于定中有所见。谓左右曰。吾睹法华道场。与平
时所见异甚。吾将行矣。称佛端坐而化。痊于寺东。

*** 慧询传

慧询。字谋道。号月堂。其先永嘉陈氏。寓居四明昌国
之胊山。母梦异僧而娠。八岁出家祖印院。初授法华。
数遍即能成诵。尝归省。祖母谕之曰。汝巳去家。当学
吾州忠佛子。初谒南湖澄炤。以卓立称至东掖。有忌
之者群噪之。师曰。佛法大义。有疑即问。何必见嫉。即
往依圆辩。闻性恶即具之旨。名体不转之妙。一家圆
顿。深有悟入。绍兴末。出主法昌。迁净名普和。尝持钵
海岸遇盗。师正色曰。汝辈。所欲者财耳。尽与之。因谕
以善恶业报。盗为感动。归物悔过而去。净名无徒。每
对海山。为鬼神讲维摩经。屡感神应。乾道五年。迁主
南湖。负笈之士。自远而至。几莫能容。丞相魏𣏌。与师
为道契。尝问世间相常住之旨。师曰。得非以四时代
谢为疑乎。曰然。师曰。穷过去。极未来。虽有代谢。而此
理常住。淳熙六年冬。忽告众示疾。慰问者群至。见门
学则勉其进德。士官则嘱其护法。闻者悚然。趺坐泊
然而化。众以历代窆全身。唯剃发以酬师志。逾月视
其发。舍利可掬。师坐必端直。行不傍视。虽静处密室。
必披袈裟讲说。不事著述。学者。多于听次笔记之。禅
课有常。未尝以事废制。学者未二十夏。不许出世。躁
进之风。为之一戢。
宋 中立传¶ 第 385a 页 X77-0385.png

系曰。月堂传道。直欲追配古人。非徒塞责。每曰。以语
之相似而證其言。以资之善记而驾其说。皆非所以
说法也。惟自悟心宗。而宣演之。庶得祖师之传。吾求
悟门切。勿自画。习台人大病处。数语道尽。月堂知本
矣。

*** 若讷传

若讷。字希言。嘉兴孙氏子。初依竹庵。次谒證悟于赤
城。命首众座下。暨悟化。遂嗣师道。道大弘。乾道三年。
孝宗幸上竺。展敬大士。师接候称旨。授右街僧录。因
诏。于山中建十六观堂。仍仿其制。作堂于大内。即诏
师领徒五十人。于四月八日。入内观堂。修金光护国
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师曰。有本者如
是。上然之。进左街僧录。九年。召对选德殿。问大士历
代灵迹。及法华经旨。上曰。最初得师。发明此事。遂以
圆觉悟得法门。譬如著棋。胜负既分。不但并去棋子。
棋盘亦须一时并去。师曰。并去者。亦不可得。上曰。宗
说俱通。其师之谓。有诏令讲圆觉。至此虚妄心。若无
六尘处。师曰。心本无形。因尘有相。尘灭心灭。真心湛
然。上手书其语。以赐。又问金刚之义答皆称旨。上曰。
朕日读此经。今更命众。合诵三万卷。乃降劄云。平昔
以来。所食禽鱼之类。伤害为多。今仗般若。为除此过。
庶使群生。俱承解脱。时沂王尚幼。上召师入禁中。为
王说法摩顶。因以疾乞閒。上曰。且赐地筑室更数年。
彼此作閒人。水边石上。共说无生。淳熙十一年。退处
宋 中立传¶ 第 385b 页 X77-0385.png
兴福。特授两街都僧录。时光宗在东宫。书归隐之扁。
赐之。仍制赞以称其德。及上退养重华宫。召注金刚
经。肩舆登殿。止宿殿庐。注成以进。上披览。益有省发。
绍兴二年十月旦。谓侍人曰。吾宗通法华。宜以此终。
乃集众修法华忏。取道具进两宫。端坐而化。寿八十
二。塔于正寝。赐宗教广慈法师普炤之塔。

*** 择卿.可观.有朋三师传

择卿。天台人。天资聪敏。博学强记。受教于上竺慈辩。
尝曰。四明旨意。吾巳得之。惟起教观。信之未及。然不
敢不信也。初主车溪寿圣。未尝屈节豪贵。徒众三百。
施者自至。年三十。后即废卷禅坐。每遇讲演。但令侍
者日供讲帙。辩说如流。听者说服慧解。昙应领徒至
车溪。值说无量义经。闻之。谓同行曰。此师。言有典刑。
足堪问道。即求依止。有不循规者悦。众以闻询其名
指言。有朋可观。师置勿问。观。字宜翁。华亭戚氏子。年
十六具戒。闻车溪声振江浙。负笈从之。一日闻举唱
云。般若寂寥。忽有悟入。如服一杯降气汤。师闻而心
服。玉慧觉有横山。命师偕行。读指要。至若不谓实铁
床非苦变易非迁。叹曰。语言文字。皆糠秕耳。建炎初。
主嘉禾寿圣。迁当湖德藏。居阅世堂。为楞严补注。霅
以祥苻延阅二载。以疾返当湖南林。一室萧然。人不
堪之。乃曰。松风山月。此我无尽衣钵也。乾道七年。丞
相魏𣏌。出镇姑苏。请主北禅。入门适当九日。指座云。
胸中一寸灰巳冷。头上千茎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
宋 中立传¶ 第 385c 页 X77-0385.png
去。不知何事又登高。魏公击节不巳。次以皇子魏王
命主延庆。时巳八十九岁。行李寂寥。人所叹服。不二
载仍归当湖。自题其像曰。维摩诘不坏于身。而随一
相老竹庵。坏与不坏。初无欠长。到处江山风月。不是
这个伎俩。淳熙九年二月。无疾而逝。师五住当湖。皆
退隐于竹庵。因以自号。大慧杲尝过之。对语终日。叹
之曰。教海老龙也。师见斋房安像。即诫之曰。汝起居
无礼。说无益语。少时焚香之敬。不补终日媟嫚之罪。
其谨慎微细如此。朋。金华人。自号牧庵。一家教文。背
诵几半尽。得车溪之道。主仙潭。徙能仁。讲道日盛。晚
主延庆。于方丈扁一室曰。六经堂。中设一几。而初无
文字。士大夫怪其诞。众至寺欲屈之。师令侍者先语
之曰。诸贤欲何。相见若宾礼。则对坐。商略若请益。则
侍立。发问若索难。则客先伸三问。咸曰。乞从宾礼。及
对语。援引不巳。乃知六经在胸中也。每临讲不预观
文。尝曰。我七番讲止观。于正修中。未尝道著一字。又
曰。大部中。欲作一难。如片纸大。亦不成。所谓文字性
离。皆解脱也。或问。十境十乘。方成观法。荆溪何云不
待观境。方名修观。师曰。向伊道。摄事成理了也。又问。
圆顿教中。为立阴否。师高声一喝云。阴入重担。尝自
现前。何更问立不立。且御众厉。而简左右。或欲师白
堂整众者。师曰。吾所以不数数告众者。是有意也。不
见道频雷天失威。乾道四年十二月。坐青玉轩。集众
念佛。端坐而逝。禀法弟子甚众。师自博强记。不畜科
宋 中立传¶ 第 386a 页 X77-0386.png
策。尝谓同学竹庵曰。天下只一个半座主。老兄秪半
个。问何为半个。师曰。不合多几个纸策也。在仙潭日。
竹庵来访。为上讲。师读大科竟。即收帙曰。宗师在座。
不敢文文。其对尊宿之礼。尚谦如此。二师为学时。车
溪夜坐方丈。闻廊庑有天乐声。遣人迹之。声出师房。
车溪附壁隙窥之。见二师。于灯前相戏。举手作无声
乐。车溪益奇之。故临终。以法道相寄。

观塔。在德藏西北隅。为筑城所夷。知县谢良弼。梦
一紫衣老僧。谓曰。我竹庵也。以塔累公。谢寻访。果
得塔。因为缮治。复立石表之。

*** 慧定.子猷二法师传

慧定法师。字宁道。姓王氏。世为绍兴山阴人。幼岁从
钱清保安院子尧道人得度。出游四方。从道隆师会
景从三师。授华严义。尽得其说。至超然自得。出入古
今。不妄随。不苟异。三师盖莫能屈也。众请住戒珠省
院。未几弃去。时大慧杲。说法阿育王山。师慨然往造
其居。所闻盖广。学者宗之。起住妙相。徙观音。复还省
院。皆萧然小刹。羹藜饭豆。人不堪其枯槁。然著书不
少辍。若金刚经解。法界观图会。三归一章。庄岳论。皆
盛行于世。以淳熙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焚香说偈
示灭。年六十八。葬于钱清。

子猷法师。字修仲。晚自号笑云老人。出陈氏。亦山阴
人。七岁为童子。十二祝发受具。习华严经论于广福
院择交得其学。又游钱唐。见会因院师会。博尽所疑。
宋 中立传¶ 第 386b 页 X77-0386.png
二师。皆自以为勿迨。遂还山阴。说法于城东妙相院。
仅二十年。学者尝百馀人。师厌其近城市。思居山林。
乃舍众。遁于梅山上方。学者不肯散去。而院隘不能
容。相与言于府。愿延师还妙相。于是。法席加盛于昔。
所著书。大行于世。院亦益葺。号为壮刹。大慧杲过而
异之。为留偈壁间。然师竟弃去。学者犹不舍。又说法
者三。最后住姜山。阅三年。喟然叹曰。老矣。将安归耶。
亟橐书。归梅市。结庵以老。淳熙十六年八月二十有
六日。忽命舟。遍别平日所往来者。明日晨起。说法遂
坐逝。寿六十有九。又三日火化。得舍利五色粲然。弟
子。即庵之西建塔。奉灵骨及舍利以葬。师宏材博学。
高行达识。卓然出一世之表。虽华严其宗。而南之天
台。北之慈恩。少林之心法。南山之律部。莫不穷探。历
讨取其妙。以佐吾说。至于百家之书。无所不读。闻名
儒贤士。虽在千里之远。必往交焉。笃行义励风操。严
取与。一得丧。接物简而峻。不屈于富贵。有以供施及
门者。苟礼不足。虽累百金。辄拒不取。于虖贤哉。

*** 慧寔传

慧寔。号广炤。真定某氏子。生而慈顺。七八岁。母使炊
食。见釜中有聚蚁。即辍炊习举子业。有声于乡党。一
日属文。搆思不得。因出行散于野。偶遇异僧。以出世
法启之。遂大感悟。从师落发。游教庠习经论。昼夜无
倦。讲论节行。迥出流辈。燕赵宋卫间。法化大行。尝语
人曰。学佛法人。必须认真作去。苟不认真。即世间法
宋 中立传¶ 第 386c 页 X77-0386.png
且无成。况出生死乎。或曰。出生死。必繇破执。认真。得
无近执乎。师曰。认真正为破执。子以近执不认真。纵
情放逸。是执无时而破。生死无时而出。且器界身心。
皆是我法二执。直经衡纬。坚固交织。即使认真作去。
二三十年苦工。犹恐摆脱不下。况不认真乎。如子所
云。正是贪恋尘劳。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神宗皇帝。闻师高行。赐金襕衣。师曰。无以易吾坏色
伽黎。然圣命不可违也。顶受。终其身不御。元丰元年。
居觉山。年七十八。自利利人之功。不以老自隳。为之
益力。后集讲。据座而化。阅月颜貌如生。髭发更长。身
无长物。名有馀香。临终又脱然如此。诚为教海老龙。
不可多得也。

*** 净悟.了宣二师传

净悟。字机先。生乐清李氏。十九具戒。教庠禅窟。无不
纵观。志气高卓。少有许与。每自诲曰。折铛煮饭。偃息
中林。借虚空口。对万象说。余亦何愧。至若所学不充。
因人成事。执散行纸上语。聚百十雏道人。大厦广居。
贪前方丈。吾弗为也。师。始于飞泉兴栋宇。中亲讲诲。
晚年一专净业。及属疾。大书示众曰。求医问药。挠吾
化也。吾将默观其变。明旦危坐而蜕。时开禧丁卯九
月也。阇维。耳与齿俨然无坏。塔于寺西麓。北涧简公
为之铭曰。是为豁庵。聪说总持。两种不坏之藏。道德
所重。虽隐而彰。吾知夫异代而同心者。堕泪于雁山
之阳。
宋 中立传¶ 第 387a 页 X77-0387.png

了宣。四明人。修法华三昧。前后二十七期。过午不食。
未尝违日晷。与同修善荣。为心友。每阅经有疑。必造
荣室决之。一日默坐甚久。荣曰。今日何为。师曰。归期
巳近。道义难忘。不觉如此。请君专心进道。当于净土
重会。荣笑曰。正欲见君作略。师自此示疾。将终请众。
讽弥陀经。称佛号。遽起端坐。书偈云。性相情忘。一三
无寄。息风不行。摩诃悉利。即合掌瞑目而去。嘉泰元
年也。后三年。荣亦趺坐脱去。人谓赴师之约云。

*** 善月.净惠二师传

善月。字光远。定海方氏子。其母梦月而娠。出家因命
名焉。十五具戒。参月堂。深得教义。堂殁。复依草庵。所
居古柏独秀。因自号柏庭。太师史真隐。请居月波。学
士来奔。廪食不足。真隐曰。师为道延众。欲食来取。予
不啬也。嗣主南湖。师御众有法。十三年不易节。缁素
以是信之。师被诏旨。前后两住上竺。又授左街僧录。
人皆以坡仙。师去忽复来。鸟语山容开之句。为之贺。
师淡如不知也。端平三年。得目眚。请老归东庵。将入
寂。顾左右曰。人患无实德为后世称。若但崇虚誉。我
则不暇。千载之下。谓吾为柏庭叟。则吾枯骨为无愧。
幸勿为请谥以淤我素业。言巳累足而化。寿九十三。
得夏七十八。师著甚富。大约发明一家之旨。殊为有
功于教门者。

净惠。号月庵者。亦见月堂。柏庭之同门也。庭以南湖。
移上竺。师次补其处。庭。乐育人才之馀。后生尚文辞。
宋 中立传¶ 第 387b 页 X77-0387.png
好异议。主者稍不厌众。心必群起。而哗逐之。师至以
沉毅御物。特成规严。人望风不敢犯。俗为之革居。丈
室未尝扃。请益者。虽入夜不距。行两庑闻读诵声。必
忻然就之。嘉定元年九月。集大众讽观经。趺坐榻上。
奄然就蜕。师平生不喜外书。每临讲。见疏记援引。则
止而不读。谓其徒曰。此外书也。宜自观之。每预公举。
或非其人。辄面斥诸山。曰。所谓讲院者。以务传持耳。
今此人能任此责乎。卒不许。其严正如此。

*** 宗印传

宗印。字元实。盐官人。竹庵之神足也。解悟有骨气。凡
诸祖格言。必诵满千遍。入南湖修长忏。周氏延以庵
居。以租量非法劝革之。岁减五百斛。往谒象田圆悟
演。演反质西来意。师答曰。有屈无叫处。演肯之。智者
忌辰。夜炷香殿炉。悲泣失声。演感其意。以厚礼送。归
南湖。次首众于资教从空。虚堂之延也。堂著宗极论。
扶智涌。事理各立一性之旨。师设九难。宗极为之义
负。通守苏玭。领师之法。请居正觉。时飓风大作。拔木
飘瓦。诸屋尽坏。仅存藏殿。师守死不去。玭召还。要师
偕行曰。盖西还。相与弘赞。居东二十四年。至是复还
浙右。讲止观于上竺。主者。以得人为忌。去隐雷峰毛
氏庵。问道者沓至。历迁德藏圆通超果。北禅道德之
誉既行。土木之绩亦就。海空英辞灵山。举以自代。诏
可之。召对便殿。问佛法大旨。语简理明。上大悦。锡号
慧庆法师。后行化至松江。谓其徒曰。吾化缘毕此。即
宋 中立传¶ 第 387c 页 X77-0387.png
右胁安庠而寂。时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也。藏龛慈
云塔傍。师之衣准律。五辛刚制。道力纯至。幽明俱感。
且格邪拯滞。除瘵息疠。一有祈叩。无不得愈。常谓。讲
者须备三法。肃威仪以临大众。提大纲以尽文义。具
宗眼以示境观。备此三者。始无愧宣说也。

*** 金 华严寂大士传

惠寂。姓王氏。西河人也。为童子时。白其父求出家。父
以一子故难之。及长。于佛书无不读。授华严法界观
于汾州天宁宝和尚。父殁乃祝发。居寿圣。时年巳五
十有一矣。崇宁改元。始以恩例得僧服。俄赐紫。遂主
信公讲席。学子日盈其门。避兵南来。居汝州之普炤。
又迁南阳之鄂城。师以华严为业。手抄全经。日诵四
帙为定课。既客居。徒众解散。独处土室中。而不废讲
说。有问之者。云。吾为龙天说耳。龛前有树。既枯而华。
随釆随生。人以为道念坚实之感。正大丙戍九月五
日夜。说世界成就品。明日以揭示众。告。以寂灭之意。
且曰。何从而来。何从而去。于是右胁而化。寿七十有
九。会葬万人。所得舍利。及他灵异甚众。起塔于普炤
华严。广阳之大圣。舞阳之弘教。元遗山铭之云。彼上
人者。言外之传。于华严海。为大法船。一龛宴居。幽祇
满前。曾是枯株。秀颖郁然。灵塔相望。有光烛天。铃音
演法。普为大千。盖寔录也。

*** 坟云传

法云。住南阳之灵山。往在乡里时。以弃家为佛子。遭
宋 中立传¶ 第 388a 页 X77-0388.png
岁饥。乃为父母。挽车就食千里。母下世。庐墓旁三年。
号哭无时。父殁亦然。山之人谓之坟云。元光二年冬。
夜中有僧诣师。求讲法界观。天明且出门。见庵旁近。
雨雪皆成花。大如杯碗状。居民闻之。老幼毕集。其在
塼瓦上者。皆持去。文士为赋诗道其事。又山之东。水
泉不给。讲学者患之。一日寺西岩石间。出一泉。甘美
异尝。用之无竭。师临海人。姓刘氏。七岁不茹荤。十一
出家于洪洞。二十五具戒。受义学于广化。学禅于韶
山。来南阳。主崇胜之观音院。住灵山起报恩寺。以正
大三年。寿六十四。示疾而化。刘邓州光父。师乡曲也。
知师为详。请元遗山。铭其塔云。世之桑门。以割爱为
本。至视其骨肉如路人。今师孝其亲。乃如此。然则学
佛者。亦何必皆弃人而逃之。然后为出家耶。予。为刘
不妄许可者。乃为之铭。僧云之来晋临汾。六年居庐
哭亲坟。地泉觱沸天花纷。孝声如香世普薰。何以表
之今有文。

补续高僧传卷第三
宋 中立传¶ 第 388b 页 X77-038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