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昙良 第 268b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精进学
义解科(三)
**** 唐昙良
生潞之栗氏。年逾志学出家。讲大论识者为
之赏音。入京住真寂寺。仁寿诏送舍利于亳州开寂
寺。寺与老君庙相去不远。于是置塔而葬焉。卒年八
十馀矣。
**** 唐智嶷
姓康。其先西竺唐居人也。后居襄阳。至嶷且
十馀世矣。性敏于佛事凡法华诸经。不待师授。纯熟
如故习。昉薙落即通大部。仍传慧远十地。于进具之
后。入关住静法寺。仁寿置塔于瓜州崇敬寺。嶷卒以
禅悦自老。而无所事于世俗云。
**** 唐灵璨
出怀州远公门人也。游学邺都。研蕴正理。十
地涅槃备经讲授。俦侣十人。随远公入关。住大兴善
寺。开皇十七年。诏补众主。住净影寺。仁寿置塔诏送
舍利于怀州之长水寺。顷又送泽州。古贤谷景净寺。
唐昙良 第 268c 页 X77-0268.png
起塔。泽固远公生地。初至州治。阅旬浃间。十八种相
前后迭起。后璨复徙大禅定寺。唐武德初。卒于所住
春秋七十。
**** 唐海顺
姓任氏。河东蒲坂人。幼孤。事母孝。年当志学。
始从沙门道逊出家。诵习勤敏可爱。登具后。持守高
洁。尤勇务定业。乃以为三轮之中。口过特甚。因缄默
不言。却扫蓬扉匡坐而巳。时栖岩寺沙门。神素性嗜
幽栖。学专大论。顺荷帙而咨参焉。然其徒颇众。钻仰
尤多。及顺上请意其微有厌色。退而叹曰。昔陈亢问
一得三。今亦得二矣。素曰何谓也。曰一则见忤容。二
则闻妙义。素惭。尝从容言于素。曰顺也旷劫深尤不
逢贤圣。周旋五趣。莫能自免。致生兹秽土。对此凡缘
未能出有欲河。登无为岸。将不由心驹失辔而晦沈
坑掐者乎。因涕泣濡襟。又曰每念二轮交辙息驾。何
由六道长驱。思归无路。所赖生得为人启期亡忧于
贫贱。出家弘道僧度不易于公侯。顺今兼之。一何可
庆。且以大冥之室。仰属传镫。虽不面奉如来。而幸遇
法师耳。不量短梗。辄揆深源。愿即赐以明珠投之浑
浪。则一生有获千载无恨也。素曰敬闻君子之志矣。
素后累更僧任竟罢法席。未几。又致书沙门道杰以
穷禅理。杰有答俱不录。且作三不为篇。其一曰。我欲
偃武脩文。身死名存。研石通道。祈井流泉君肝在内。
我身处边。荆轲拔剑。毛遂捧盘。不为则巳。为则不然。
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永绝今好长存来怨。是以
前后迭起。后璨复徙大禅定寺。唐武德初。卒于所住
春秋七十。
**** 唐海顺
姓任氏。河东蒲坂人。幼孤。事母孝。年当志学。
始从沙门道逊出家。诵习勤敏可爱。登具后。持守高
洁。尤勇务定业。乃以为三轮之中。口过特甚。因缄默
不言。却扫蓬扉匡坐而巳。时栖岩寺沙门。神素性嗜
幽栖。学专大论。顺荷帙而咨参焉。然其徒颇众。钻仰
尤多。及顺上请意其微有厌色。退而叹曰。昔陈亢问
一得三。今亦得二矣。素曰何谓也。曰一则见忤容。二
则闻妙义。素惭。尝从容言于素。曰顺也旷劫深尤不
逢贤圣。周旋五趣。莫能自免。致生兹秽土。对此凡缘
未能出有欲河。登无为岸。将不由心驹失辔而晦沈
坑掐者乎。因涕泣濡襟。又曰每念二轮交辙息驾。何
由六道长驱。思归无路。所赖生得为人启期亡忧于
贫贱。出家弘道僧度不易于公侯。顺今兼之。一何可
庆。且以大冥之室。仰属传镫。虽不面奉如来。而幸遇
法师耳。不量短梗。辄揆深源。愿即赐以明珠投之浑
浪。则一生有获千载无恨也。素曰敬闻君子之志矣。
素后累更僧任竟罢法席。未几。又致书沙门道杰以
穷禅理。杰有答俱不录。且作三不为篇。其一曰。我欲
偃武脩文。身死名存。研石通道。祈井流泉君肝在内。
我身处边。荆轲拔剑。毛遂捧盘。不为则巳。为则不然。
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永绝今好长存来怨。是以
唐昙良 第 269a 页 X77-0269.png
反迹荒径。息影柴门。其二曰。我欲剌股。锥刃悬头。屋
梁书临雪。彩牒映萤光。一朝鹏举万里。鸾翔纵任才
辨游说。君王高车反邑。衣锦还乡。将恐鸟残以羽兰
折。由芳笼餐讵贵钩饵。难尝。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
塘。其三曰。我欲衒才鬻德。入市趋朝。四众瞻仰。三槐
附交。标形引势。身达名超。箱盈绮服。厨富甘肴。讽扬
泫管。美咏歌谣。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无过日且
靡越风朝。是以还伤乐浅惟知苦遥。其格言彝训不
能尽述。武德元年八月十五日。卒于所住寺。春秋三
十。先是沙门行友与顺厚善。顺每垂戒勖而友作息
心论以对。沙门慧本尝约顺遁去。而不果。故顺言及
则兹然其悦义敦旧如此。
**** 唐智琚
姓李氏。新安寿昌人。父袆梁散骑员外郎。琚
始听坦师释论。次听雅公般若论。又听誉公三论。年
二十七。即就敷杨辨才无碍。众所知识。及坥将迎以
五部大经嘱累。声誉载隆。玄素攸仰。尝谓入室弟子
明衍曰。吾以华严大品涅槃释论四部义疏。付嘱于
汝。再三握手忽然而终。于常州之建安寺。武德二年
六月十日也。窆于毗坛南寺之旧兆。衍姓丘氏晋陵
名族。
**** 唐昙瑎
江都人也。学精成实。兼通涅槃大品诸经。每
坐法筵。徵难蜂起。学者惮焉。炀帝居晋邸造寺京师。
延瑎居之。内史令萧琮昆季。屈礼受学。其以德服人
如此。仁寿末。诏送舍利于熙州环谷山山谷寺。获瑞
梁书临雪。彩牒映萤光。一朝鹏举万里。鸾翔纵任才
辨游说。君王高车反邑。衣锦还乡。将恐鸟残以羽兰
折。由芳笼餐讵贵钩饵。难尝。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
塘。其三曰。我欲衒才鬻德。入市趋朝。四众瞻仰。三槐
附交。标形引势。身达名超。箱盈绮服。厨富甘肴。讽扬
泫管。美咏歌谣。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无过日且
靡越风朝。是以还伤乐浅惟知苦遥。其格言彝训不
能尽述。武德元年八月十五日。卒于所住寺。春秋三
十。先是沙门行友与顺厚善。顺每垂戒勖而友作息
心论以对。沙门慧本尝约顺遁去。而不果。故顺言及
则兹然其悦义敦旧如此。
**** 唐智琚
姓李氏。新安寿昌人。父袆梁散骑员外郎。琚
始听坦师释论。次听雅公般若论。又听誉公三论。年
二十七。即就敷杨辨才无碍。众所知识。及坥将迎以
五部大经嘱累。声誉载隆。玄素攸仰。尝谓入室弟子
明衍曰。吾以华严大品涅槃释论四部义疏。付嘱于
汝。再三握手忽然而终。于常州之建安寺。武德二年
六月十日也。窆于毗坛南寺之旧兆。衍姓丘氏晋陵
名族。
**** 唐昙瑎
江都人也。学精成实。兼通涅槃大品诸经。每
坐法筵。徵难蜂起。学者惮焉。炀帝居晋邸造寺京师。
延瑎居之。内史令萧琮昆季。屈礼受学。其以德服人
如此。仁寿末。诏送舍利于熙州环谷山山谷寺。获瑞
唐昙良 第 269b 页 X77-0269.png
应焉。不书有别录也。
**** 唐法侃
荣阳郑氏子也。幼𨽻泰山灵岩寺出家。登具
之后。从渊法师。研究十地地持之旨。齐历告终。周废大
教。乃南度建业。隋既平陈北止江都安乐寺。曹毗信
士为解摄论。当侃覆叙。毗自听之。每于隐义。毗必合
掌称善。隋炀居晋邸出镇杨越。召住日严寺俄而退
归。栖心止视匠物弘多。隋仁寿初。诏侃往宣州安置
舍利。未几。又往黎州皆获瑞徵。具如别录。国初诏选
十大德。充统摄僧尼之任。而侃以仪矩恬肃预其数。
晚徙居兴善寺。武德六年十一月卒于寺。寿七十三。
葬京之东郊。侃少服紫石。至是遂发疾。医者教以益
啖猪肉压之。侃曰。人生必死。宁得尔耶。其坚护戒足
如此。
**** 唐善胄
生瀛州淮氏。辞俗。钻研六论涅槃。齐亡南奔
陈境。时属荐饥。莫之行丐。或得一饼粗延喘息。以致
羸悴。见者忽之。偶至一寺。方讲即入往来论义三番
高座不能对。饮气而殂。胄始不知也。他日造则见治
丧具。问其故乃曰。法师昨为北僧所难而死。胄寤为
巳遁去。后过他讲。亦如之。连毙三人。遂发闻吴越。隋
初北归。依远法师。住京邑之净影寺。覆述。竖义锋锐
不可当。玄侣盈千。莫不叹服。远制涅槃疏胄辄命笔
刊削。远闻戒曰。吾死后乃可。尔今如此无乃甚欤。胄
曰。使法师即世则孰知胄者。尚何脩定哉。远从之。逮
远逝。诏为涅槃众主。住净影寺。开皇末。从蜀王秀开
**** 唐法侃
荣阳郑氏子也。幼𨽻泰山灵岩寺出家。登具
之后。从渊法师。研究十地地持之旨。齐历告终。周废大
教。乃南度建业。隋既平陈北止江都安乐寺。曹毗信
士为解摄论。当侃覆叙。毗自听之。每于隐义。毗必合
掌称善。隋炀居晋邸出镇杨越。召住日严寺俄而退
归。栖心止视匠物弘多。隋仁寿初。诏侃往宣州安置
舍利。未几。又往黎州皆获瑞徵。具如别录。国初诏选
十大德。充统摄僧尼之任。而侃以仪矩恬肃预其数。
晚徙居兴善寺。武德六年十一月卒于寺。寿七十三。
葬京之东郊。侃少服紫石。至是遂发疾。医者教以益
啖猪肉压之。侃曰。人生必死。宁得尔耶。其坚护戒足
如此。
**** 唐善胄
生瀛州淮氏。辞俗。钻研六论涅槃。齐亡南奔
陈境。时属荐饥。莫之行丐。或得一饼粗延喘息。以致
羸悴。见者忽之。偶至一寺。方讲即入往来论义三番
高座不能对。饮气而殂。胄始不知也。他日造则见治
丧具。问其故乃曰。法师昨为北僧所难而死。胄寤为
巳遁去。后过他讲。亦如之。连毙三人。遂发闻吴越。隋
初北归。依远法师。住京邑之净影寺。覆述。竖义锋锐
不可当。玄侣盈千。莫不叹服。远制涅槃疏胄辄命笔
刊削。远闻戒曰。吾死后乃可。尔今如此无乃甚欤。胄
曰。使法师即世则孰知胄者。尚何脩定哉。远从之。逮
远逝。诏为涅槃众主。住净影寺。开皇末。从蜀王秀开
唐昙良 第 269c 页 X77-0269.png
导岷嶓施利悉营尊像。送京师供养。会文帝置塔葬
舍利。诏往梓州牛头山华林寺。瑞应具别记。太业造
寺。又应选命俄住禅定。弘业而夙疾作。然法席之盛
不减于旧。未几。良差胄曰。吾其能久乎。或问其故曰。
老而死理数然耳。十三年欲反元所住寺。众不许。因
取土窒口。众惧许之。武德三年八月。终于净影寺。春
秋七十一。胄初卧疾间。谓其门人曰。吾平生正信且
用心教门。未尝怠。其生净土必矣。戒扫汛房宇以俟。
忽起坐合掌曰。世尊来也。顾侍人曰。安置世尊坐。又
作忏悔惭愧状。良久曰。世尊去矣。鞠躬如送客者。遂
卧不复语卒。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弟子慧威嗣。今
住大总持寺云。
**** 唐慧觉
齐之范氏子。素明华严十地。荣名远著。门学
成风。大隋阐隆像法。诏置武德寺于并城之南泽盖
昔文皇相周之时。躬履锋刃。失捷逃难之地也。以觉
慧解彰。闻诏居之。受请高阳众盈千馀。地隘莫容。有
施主为造大堂。不日而就。升座竖义。闻者惬寤。著华
严十地维摩等疏。并缵义章一十三卷。行于世。武德
三年。猃狁南侵。觉时小恙。谓其门人曰。吾去矣。门人
曰。虏𡨥阻绝人路。去将安之。曰生死道长明当别矣。
乃悉出所畜。饭嚫其众。正念泠然逮且而化。春秋九
十矣。
**** 唐道颜
定之李氏子也。初以涅槃十地从远公学。讲
授开悟尤多。入京住净影寺。仁寿置塔。诏送舍利于
舍利。诏往梓州牛头山华林寺。瑞应具别记。太业造
寺。又应选命俄住禅定。弘业而夙疾作。然法席之盛
不减于旧。未几。良差胄曰。吾其能久乎。或问其故曰。
老而死理数然耳。十三年欲反元所住寺。众不许。因
取土窒口。众惧许之。武德三年八月。终于净影寺。春
秋七十一。胄初卧疾间。谓其门人曰。吾平生正信且
用心教门。未尝怠。其生净土必矣。戒扫汛房宇以俟。
忽起坐合掌曰。世尊来也。顾侍人曰。安置世尊坐。又
作忏悔惭愧状。良久曰。世尊去矣。鞠躬如送客者。遂
卧不复语卒。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弟子慧威嗣。今
住大总持寺云。
**** 唐慧觉
齐之范氏子。素明华严十地。荣名远著。门学
成风。大隋阐隆像法。诏置武德寺于并城之南泽盖
昔文皇相周之时。躬履锋刃。失捷逃难之地也。以觉
慧解彰。闻诏居之。受请高阳众盈千馀。地隘莫容。有
施主为造大堂。不日而就。升座竖义。闻者惬寤。著华
严十地维摩等疏。并缵义章一十三卷。行于世。武德
三年。猃狁南侵。觉时小恙。谓其门人曰。吾去矣。门人
曰。虏𡨥阻绝人路。去将安之。曰生死道长明当别矣。
乃悉出所畜。饭嚫其众。正念泠然逮且而化。春秋九
十矣。
**** 唐道颜
定之李氏子也。初以涅槃十地从远公学。讲
授开悟尤多。入京住净影寺。仁寿置塔。诏送舍利于
唐昙良 第 270a 页 X77-0270.png
桂州以葬道远而俗鄙。佛事无梗颜之力也。
**** 唐宝袭
贝州人也。出家为雍州三藏僧休法师之弟
子。年十八。即宗智度论声动时杰。开皇十六年。诏补
大论众主。仍于通化寺。四时开化。仁寿置塔诏送舍
利于嵩州嵩岳寺。久之。又送于邢州沈爱寺。灵瑞见
别传。文帝升遐建禅定道场。蒙召供养。武德末。卒于
所住。春秋八十矣。弟子昙恭明洪皆善先业。恭于贞
观初。充济法上座。后入弘福知普光寺任。洪亦入普
光知浴事月再浴僧。且志生内院。
**** 唐慧迁
瀛州人。蚤岁落发。爱玩地论。负锡求慕郢匠。
及见远公并通涅槃地持百家之说。每至讲授则群
师具叙。齐亡法废。南奔于陈。隋兴北归。仍从远入关
住大兴善寺。开皇十七年。诏立五众。补迁为十地众
主。于宝光寺弘演。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乡里之弘
博寺。置塔瑞应具别录。四年又于海州安和寺置塔
葬舍利。迁于京邑频开十地。法筵之盛无与比者。晚
住禅定道场。武德末。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九。
**** 唐道庆
其先广陵戴氏后。度江家于无锡。年十一。事
吴郡建善寺藏阇梨。出家。年十七。入都听彭城寺成
实论深文奥义。举莫之遗。故时匠谓其悬日月于胸
中。注江河于口内。此诚当其目矣。陈亡朋侣彫丧。遂
归乡里之凤光寺。化诱如初。后徙毗坛弘业寺。阐导
无替寒暑。武德九年八月。终于寺房。即以其月二十
三日。窆于扶塘之山。同寺沙门法宣谒铭勒碑文不
**** 唐宝袭
贝州人也。出家为雍州三藏僧休法师之弟
子。年十八。即宗智度论声动时杰。开皇十六年。诏补
大论众主。仍于通化寺。四时开化。仁寿置塔诏送舍
利于嵩州嵩岳寺。久之。又送于邢州沈爱寺。灵瑞见
别传。文帝升遐建禅定道场。蒙召供养。武德末。卒于
所住。春秋八十矣。弟子昙恭明洪皆善先业。恭于贞
观初。充济法上座。后入弘福知普光寺任。洪亦入普
光知浴事月再浴僧。且志生内院。
**** 唐慧迁
瀛州人。蚤岁落发。爱玩地论。负锡求慕郢匠。
及见远公并通涅槃地持百家之说。每至讲授则群
师具叙。齐亡法废。南奔于陈。隋兴北归。仍从远入关
住大兴善寺。开皇十七年。诏立五众。补迁为十地众
主。于宝光寺弘演。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乡里之弘
博寺。置塔瑞应具别录。四年又于海州安和寺置塔
葬舍利。迁于京邑频开十地。法筵之盛无与比者。晚
住禅定道场。武德末。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九。
**** 唐道庆
其先广陵戴氏后。度江家于无锡。年十一。事
吴郡建善寺藏阇梨。出家。年十七。入都听彭城寺成
实论深文奥义。举莫之遗。故时匠谓其悬日月于胸
中。注江河于口内。此诚当其目矣。陈亡朋侣彫丧。遂
归乡里之凤光寺。化诱如初。后徙毗坛弘业寺。阐导
无替寒暑。武德九年八月。终于寺房。即以其月二十
三日。窆于扶塘之山。同寺沙门法宣谒铭勒碑文不
唐昙良 第 270b 页 X77-0270.png
录。
**** 唐静藏
俗姓张。泽州高都人。九岁依清化寺诠禅师
出家。研习定业。具戒后益尽理趣。宗徒有归。年二十
三。从乡里太德远法师于京师。会远卒。乃遍阅法席
听禀经论。然于摄论十地尤所专志。还住净影寺弘
导有众。大业九年。诏入大鸿胪教授东蕃三国僧并
遵义训。武德初。诏以大仆卿宇文明达持节招抚河
南。北将行。达以尝受归戒于藏也。遂诣藏别求指诲。
藏曰。世界无常。佛有诚诰。别易会难。愿自珍重。达以
藏言有验再拜曰。弟子必不反。愿师阴加祚祐。至相
州果为贼王德仁所害。其子世寿奏请蓝田散谷废
寺修立度僧二七人。以严冥福。帝问。欲何名世寿以
询藏。藏曰。此山上有润玉。下有流泉。可名玉泉寺。成
延居之。近远道俗。造山脩觐皆为之发药。武德九年。
十二月入京染时恙。终于寓邸。春秋五十六。弟子道
删今住终南至相寺。
**** 唐普明
生卫氏。蒲之安邑人。始依外兄道逊法师出
家。年十三矣。逊又使为延兴寺沙门童真弟子。性聪
敏以大法为巳任。负笈周游。曾无定止。是以经论满
抱。侪类皆厌服。年十八。开胜鬘起信。登具后。则专究
涅槃四分摄论。年二十四。开涅槃。三十。开摄论。言粹
义畅。学者臻萃。大业六年。诏处大禅定道场名列上
班。一坐。十八夏。武德元年。诏住其乡之仁寿寺。从民
望也。昼讲夜禅。一遵教典。旦日诵戒本一遍。金刚般
**** 唐静藏
俗姓张。泽州高都人。九岁依清化寺诠禅师
出家。研习定业。具戒后益尽理趣。宗徒有归。年二十
三。从乡里太德远法师于京师。会远卒。乃遍阅法席
听禀经论。然于摄论十地尤所专志。还住净影寺弘
导有众。大业九年。诏入大鸿胪教授东蕃三国僧并
遵义训。武德初。诏以大仆卿宇文明达持节招抚河
南。北将行。达以尝受归戒于藏也。遂诣藏别求指诲。
藏曰。世界无常。佛有诚诰。别易会难。愿自珍重。达以
藏言有验再拜曰。弟子必不反。愿师阴加祚祐。至相
州果为贼王德仁所害。其子世寿奏请蓝田散谷废
寺修立度僧二七人。以严冥福。帝问。欲何名世寿以
询藏。藏曰。此山上有润玉。下有流泉。可名玉泉寺。成
延居之。近远道俗。造山脩觐皆为之发药。武德九年。
十二月入京染时恙。终于寓邸。春秋五十六。弟子道
删今住终南至相寺。
**** 唐普明
生卫氏。蒲之安邑人。始依外兄道逊法师出
家。年十三矣。逊又使为延兴寺沙门童真弟子。性聪
敏以大法为巳任。负笈周游。曾无定止。是以经论满
抱。侪类皆厌服。年十八。开胜鬘起信。登具后。则专究
涅槃四分摄论。年二十四。开涅槃。三十。开摄论。言粹
义畅。学者臻萃。大业六年。诏处大禅定道场名列上
班。一坐。十八夏。武德元年。诏住其乡之仁寿寺。从民
望也。昼讲夜禅。一遵教典。旦日诵戒本一遍。金刚般
唐昙良 第 270c 页 X77-0270.png
若二十遍。六时礼忏。悉以回向。净土终身行之。无所
变。诸雕像写经。兹不复载。既而终。春秋八十有六。弟
子义淹尤脩洁。能世其业。穴蒲阪东原而敬迁葬之
树碑其侧。
**** 唐法周
史失其乡里姓氏。学于涅槃摄论。尤究心戮
力。游京师住曲池之静觉寺。地有泉石竹树之胜。时
与同志。笑谭其间。由是德益蓄而名益起矣。仁寿奉
诏送舍利于韩州修寂寺塔焉。周于唐贞观初。以疾
卒。时年八十矣。
**** 唐惠诞
雍州人也。夙从昙延法师。听涅槃摄论遂得
其旨。讲授之际。有可观者。初住延兴寺。仁寿奉诏送
舍利于杭州天竺寺坎而置塔。得一古函。安葬其中。
略无所歉。诞后以唐之贞观初。卒于所住寺焉。
**** 唐辨相
瀛州史氏子。早依远公。学十地于少林大小
三藏。遍窥其奥。而于涅槃尤精覈。后南游徐部研究
摄论。披阅毗昙。名播东壤。开皇七年。随远入关住净
影寺。弘通侍养。二者俱至。仁寿置塔。诏送舍利于越
州大禹寺。灵验具别录。还京开导益盛。大业初。诏入
东都内道场。今上居秦邸教旨召居胜光寺。晚以素
业所资。慧门初辟。追崇净影。仍就讲说。又图远形相
敬礼。贞观元年。以疾卒。寿七十馀。
**** 唐道杰
其先弘农杨氏。汉大尉震后也。徙居河东安
邑之鸣条。隋开皇十一年。甫冠。遂东投闻喜依真莹
法师剃落。寻具戒。遣学涅槃项之往岘头山诵习法
变。诸雕像写经。兹不复载。既而终。春秋八十有六。弟
子义淹尤脩洁。能世其业。穴蒲阪东原而敬迁葬之
树碑其侧。
**** 唐法周
史失其乡里姓氏。学于涅槃摄论。尤究心戮
力。游京师住曲池之静觉寺。地有泉石竹树之胜。时
与同志。笑谭其间。由是德益蓄而名益起矣。仁寿奉
诏送舍利于韩州修寂寺塔焉。周于唐贞观初。以疾
卒。时年八十矣。
**** 唐惠诞
雍州人也。夙从昙延法师。听涅槃摄论遂得
其旨。讲授之际。有可观者。初住延兴寺。仁寿奉诏送
舍利于杭州天竺寺坎而置塔。得一古函。安葬其中。
略无所歉。诞后以唐之贞观初。卒于所住寺焉。
**** 唐辨相
瀛州史氏子。早依远公。学十地于少林大小
三藏。遍窥其奥。而于涅槃尤精覈。后南游徐部研究
摄论。披阅毗昙。名播东壤。开皇七年。随远入关住净
影寺。弘通侍养。二者俱至。仁寿置塔。诏送舍利于越
州大禹寺。灵验具别录。还京开导益盛。大业初。诏入
东都内道场。今上居秦邸教旨召居胜光寺。晚以素
业所资。慧门初辟。追崇净影。仍就讲说。又图远形相
敬礼。贞观元年。以疾卒。寿七十馀。
**** 唐道杰
其先弘农杨氏。汉大尉震后也。徙居河东安
邑之鸣条。隋开皇十一年。甫冠。遂东投闻喜依真莹
法师剃落。寻具戒。遣学涅槃项之往岘头山诵习法
唐昙良 第 271a 页 X77-0271.png
华。因念曰。经不云乎。所闻宁少。所解须多。欲通其要。
必俟博游。十四年。从青州何记论师所。采涉成实论
二年。记以为吾论其兴矣。子能有始终者。吾诲其敢
怠乎。未几。而记迁化。于是周流齐土。遍阅装寂安艺
之门而道滋进。仍依沧冀魏念二师。习毗昙论依道
尚于清河洪该于汲郡。练治成实论。讫四载。尝与该
公定义谓论有云。唯一苦受而有三差。此文岂非以
一行苦为苦受。而三差者。正以于一苦受。而随情说
三受也。此是经部师计而跋摩述以为宗。可不尔耶
该曰然。杰曰。若使果起酬因。说苦受为乐受。亦可因
成感果。说恶业为善业。若言善业感乐果。善业非恶
业。亦可乐受酬善因乐受非苦受。若言乐受酬。善因
而体。即苦受亦可善业感恶果。而体即恶业。若言唯
是一苦受。随情说妄乐。亦可唯是一恶业。随情说妄
善。此中句意覆却例决终是一妨。该茫然。开皇九年。
自卫适邺。学摄论于林法师。又禀四分于洪律师及
志念法楞二师。赴隋。汉王召乃与俱读婆沙论。三载
颇穷其指。尝难念师曰。若触空非触入处者。亦应识
空非识住处。若以识非分。是识住处者。亦应触非分
是触入处。念公含笑直视而巳。仁寿二年。受楞法师
十地等论。于时如智景之大论十力摄大乘。两达之
涅槃。舜龛之律部。皆萃并晋而扣击同异。有可观者。
故时人谚曰。大头杰难人杀。文帝崩晋阳乱。遁归乡
里。阐阿毗昙心地持等。五六过。叹曰。言说之妄。终无
必俟博游。十四年。从青州何记论师所。采涉成实论
二年。记以为吾论其兴矣。子能有始终者。吾诲其敢
怠乎。未几。而记迁化。于是周流齐土。遍阅装寂安艺
之门而道滋进。仍依沧冀魏念二师。习毗昙论依道
尚于清河洪该于汲郡。练治成实论。讫四载。尝与该
公定义谓论有云。唯一苦受而有三差。此文岂非以
一行苦为苦受。而三差者。正以于一苦受。而随情说
三受也。此是经部师计而跋摩述以为宗。可不尔耶
该曰然。杰曰。若使果起酬因。说苦受为乐受。亦可因
成感果。说恶业为善业。若言善业感乐果。善业非恶
业。亦可乐受酬善因乐受非苦受。若言乐受酬。善因
而体。即苦受亦可善业感恶果。而体即恶业。若言唯
是一苦受。随情说妄乐。亦可唯是一恶业。随情说妄
善。此中句意覆却例决终是一妨。该茫然。开皇九年。
自卫适邺。学摄论于林法师。又禀四分于洪律师及
志念法楞二师。赴隋。汉王召乃与俱读婆沙论。三载
颇穷其指。尝难念师曰。若触空非触入处者。亦应识
空非识住处。若以识非分。是识住处者。亦应触非分
是触入处。念公含笑直视而巳。仁寿二年。受楞法师
十地等论。于时如智景之大论十力摄大乘。两达之
涅槃。舜龛之律部。皆萃并晋而扣击同异。有可观者。
故时人谚曰。大头杰难人杀。文帝崩晋阳乱。遁归乡
里。阐阿毗昙心地持等。五六过。叹曰。言说之妄。终无
唐昙良 第 271b 页 X77-0271.png
益于生死。遂依真慧禅师于麻谷思择观理。深入缘
起。慧以其宿习所致极赞美之。后约成实安般法尤
有发明。徐俾神素法师集诸部之言安般法者。以利
后来。武德元年。或请开十地论。杰笑曰。昼讲夜禅吾
志决矣。即为开之。凡三十馀遍。且遣门人二十辈。分
化于外。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以疾卒。寿五十五。
初桑泉樊绰素与杰友善。绰既亡。其二女。忽梦乘空
至曰。吾生西方极乐土矣。今来迎杰师耳。杰卧病亦
尝见绰在其旁云。绰尝为沙门。周废教遽内室。至是
杰瞑。众闻乐音香气满空中者。
**** 唐功迥
姓边。汴州浚仪人。六岁。慈亲口授观音经。忆
持如。宿习。十六岁。释俗服入泰岳苦心忘倦。二十五
年。遂于慧福寺开十地胜鬘。晚撰法华疏五卷。且前
后讲演五十馀遍。每至药草品天必降雨。又制佛地
般若无性摄论论疏。未几卒。寿六十六。未卒之前。异
香灵光连二夜。见于所住室。迥谓门人曰。愿乘此瑞
往生乐土。因不食二十日。终之日常所汲井亦竭。既
殡数日始复旧。
**** 唐神迥
俗姓田。冯翊临晋人。弱龄舍俗问道四方。虽
广融三藏而以大论著名。尤善辞章。既序引注解群
经。且有文集四十馀卷。行世。每于春首放浪丘壑。夏
则结制京寺禁足不出。殊怀简傲亦季世之僧杰也。
故时人为之谚曰。大论主释迦回。法界多罗一时领。
以其竖义之际。须英俊三五辈别难。然后迥总领而
起。慧以其宿习所致极赞美之。后约成实安般法尤
有发明。徐俾神素法师集诸部之言安般法者。以利
后来。武德元年。或请开十地论。杰笑曰。昼讲夜禅吾
志决矣。即为开之。凡三十馀遍。且遣门人二十辈。分
化于外。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以疾卒。寿五十五。
初桑泉樊绰素与杰友善。绰既亡。其二女。忽梦乘空
至曰。吾生西方极乐土矣。今来迎杰师耳。杰卧病亦
尝见绰在其旁云。绰尝为沙门。周废教遽内室。至是
杰瞑。众闻乐音香气满空中者。
**** 唐功迥
姓边。汴州浚仪人。六岁。慈亲口授观音经。忆
持如。宿习。十六岁。释俗服入泰岳苦心忘倦。二十五
年。遂于慧福寺开十地胜鬘。晚撰法华疏五卷。且前
后讲演五十馀遍。每至药草品天必降雨。又制佛地
般若无性摄论论疏。未几卒。寿六十六。未卒之前。异
香灵光连二夜。见于所住室。迥谓门人曰。愿乘此瑞
往生乐土。因不食二十日。终之日常所汲井亦竭。既
殡数日始复旧。
**** 唐神迥
俗姓田。冯翊临晋人。弱龄舍俗问道四方。虽
广融三藏而以大论著名。尤善辞章。既序引注解群
经。且有文集四十馀卷。行世。每于春首放浪丘壑。夏
则结制京寺禁足不出。殊怀简傲亦季世之僧杰也。
故时人为之谚曰。大论主释迦回。法界多罗一时领。
以其竖义之际。须英俊三五辈别难。然后迥总领而
唐昙良 第 271c 页 X77-0271.png
通之。隋大业十年。召住禅定寺。贞观初。诏入鸿胪以
大论训诲三韩僧。三年遂拥锡游蜀化偃风草。四年
七月一日迁神于法聚寺阇维于升仙桥南。弟子玄
察收其馀烬。与同学玄究缮塔于终南山之仙游寺
究为文以铭究颇才藻未立而终。
**** 唐智琰
字明璨。生吴之朱氏。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
父珉陈奉朝请。母夫人张氏。梦升通玄寺塔。坐相轮
上远视虚空。了无惧意。遂妊。琰及生辄异群童。八岁
事通玄璩法师出家。十二岁覆诵法华经。十六岁。入
都学报恩寺持法师成实论。条振颖拔。宿慧开发。十
九岁。归觐二亲于乡里。仍于本寺弘演。辨对如流。四
座骇叹。寻进具于京之秦皇寺延法师。未几。依大庄
严寺爝法师重研成实。新本意得情款。其功倍矣。陈
至德三年。二十有二岁。方朝廷建仁王齐。诏名德百
员。升高座。琰居其列。而折机纵难。上尤欣赏。公卿百
辟莫不爱其闲雅伏其敏捷。陈亡即东遁虎丘山中
且三十载。其间若隋尚书令楚国公杨素左仆射邳
国公苏威或投戈接礼。或委使承颜。炀帝在蕃邸出
镇扬部。盛招英彦。书币既至。不得而辞。俄以疾返旧
隐。文帝数降玺书候问。季年锋镝沸腾。海寓同弊。檀
越门人迎出毗坛。十载国朝。天下静谧。武德七年。苏
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公私同请。贞观八年十月十
一日。终于虎丘之东寺。寿七十一。以其月二十二日。
窆于寺之南岭。常州弘业寺沙门法宣与寺主智峰
大论训诲三韩僧。三年遂拥锡游蜀化偃风草。四年
七月一日迁神于法聚寺阇维于升仙桥南。弟子玄
察收其馀烬。与同学玄究缮塔于终南山之仙游寺
究为文以铭究颇才藻未立而终。
**** 唐智琰
字明璨。生吴之朱氏。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
父珉陈奉朝请。母夫人张氏。梦升通玄寺塔。坐相轮
上远视虚空。了无惧意。遂妊。琰及生辄异群童。八岁
事通玄璩法师出家。十二岁覆诵法华经。十六岁。入
都学报恩寺持法师成实论。条振颖拔。宿慧开发。十
九岁。归觐二亲于乡里。仍于本寺弘演。辨对如流。四
座骇叹。寻进具于京之秦皇寺延法师。未几。依大庄
严寺爝法师重研成实。新本意得情款。其功倍矣。陈
至德三年。二十有二岁。方朝廷建仁王齐。诏名德百
员。升高座。琰居其列。而折机纵难。上尤欣赏。公卿百
辟莫不爱其闲雅伏其敏捷。陈亡即东遁虎丘山中
且三十载。其间若隋尚书令楚国公杨素左仆射邳
国公苏威或投戈接礼。或委使承颜。炀帝在蕃邸出
镇扬部。盛招英彦。书币既至。不得而辞。俄以疾返旧
隐。文帝数降玺书候问。季年锋镝沸腾。海寓同弊。檀
越门人迎出毗坛。十载国朝。天下静谧。武德七年。苏
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公私同请。贞观八年十月十
一日。终于虎丘之东寺。寿七十一。以其月二十二日。
窆于寺之南岭。常州弘业寺沙门法宣与寺主智峰
唐昙良 第 272a 页 X77-0272.png
等。树碑。惟琰平生脩十六妙观。祈愿净土。行法华金
光明忏悔法。其感应之至。炉未爇而烟起。瓶才空而
水溢。造弥陀像。行三种净业。结会五百人讲涅槃法
华维摩各三十遍。观经一百一十遍。
**** 唐法砺
其先赵之李氏也。后以宦游。遂家相。砺则相
产也。其牙齿自始生。至老死皆坚。完无动摇脱落者。
年十五。灵裕法师度为弟子。受具后。从静洪律师学
四分。又听集恒州渊公大义。故能于开阐之际。辞吐
简诣。攻难弥坚。尤为识者所称赏。晚复游揽江南。倦
于讨击。乃返邺中开导昆季。隋历告终。徒侣解散。属
有唐启祚临漳令裴师远迎以说法。久之。化风大畅。
而升堂入室者。相继时慧休法师方以义理之学。获
誉当世。砺与友善。乃因之以著本疏而该博斯称。贞
视九年十月。卒于邺之日光寺。寿六十七。平生讲律
四十馀遍。制四分钞十卷。羯磨疏三卷。舍忏仪轻重
叙等。门人道烁徇缘卫州。诚亦青蓝冰水云。
**** 唐道基
俗姓吕。河南东平人。年甫十四。负帙游彭城
诸师间。讨论奥旨。隋太尉尚书今扬素见而顾。谓诸
公曰。基法师佛法之寄也。即请于东都阐扬心论。大
业初。著玄章并钞八卷。行世。五年诏。住慧日道场每
义集御驾临幸。公卿大夫。咸在。诸德推基升座不敢
或先。及中原𡨥荡。又鼓锡巴蜀。敦阅大乘。遂约摄论
著章钞八卷。海寓传袭。国朝贞观初。将修疏。十年二
月终于都城之福感寺。寿六十馀。时蜀有慧景宝暹
光明忏悔法。其感应之至。炉未爇而烟起。瓶才空而
水溢。造弥陀像。行三种净业。结会五百人讲涅槃法
华维摩各三十遍。观经一百一十遍。
**** 唐法砺
其先赵之李氏也。后以宦游。遂家相。砺则相
产也。其牙齿自始生。至老死皆坚。完无动摇脱落者。
年十五。灵裕法师度为弟子。受具后。从静洪律师学
四分。又听集恒州渊公大义。故能于开阐之际。辞吐
简诣。攻难弥坚。尤为识者所称赏。晚复游揽江南。倦
于讨击。乃返邺中开导昆季。隋历告终。徒侣解散。属
有唐启祚临漳令裴师远迎以说法。久之。化风大畅。
而升堂入室者。相继时慧休法师方以义理之学。获
誉当世。砺与友善。乃因之以著本疏而该博斯称。贞
视九年十月。卒于邺之日光寺。寿六十七。平生讲律
四十馀遍。制四分钞十卷。羯磨疏三卷。舍忏仪轻重
叙等。门人道烁徇缘卫州。诚亦青蓝冰水云。
**** 唐道基
俗姓吕。河南东平人。年甫十四。负帙游彭城
诸师间。讨论奥旨。隋太尉尚书今扬素见而顾。谓诸
公曰。基法师佛法之寄也。即请于东都阐扬心论。大
业初。著玄章并钞八卷。行世。五年诏。住慧日道场每
义集御驾临幸。公卿大夫。咸在。诸德推基升座不敢
或先。及中原𡨥荡。又鼓锡巴蜀。敦阅大乘。遂约摄论
著章钞八卷。海寓传袭。国朝贞观初。将修疏。十年二
月终于都城之福感寺。寿六十馀。时蜀有慧景宝暹
唐昙良 第 272b 页 X77-0272.png
皆宗摄论。
**** 唐智徽
俗姓焦。泽州高平人也。年十三出家。依州之
清化寺。随远法师。听学偏𨗉涅槃。性勤恪。昼供僧务。
夜读章疏。受具后。尤敦谨戒捡。岁开涅槃十地地持
维摩胜鬘以为常。炀帝在御加礼焉。大业七年。诏入
东都内道场。久之。兵起徽杖策归乡里。行檀尽捐积
蓄。弗靳。获济者众。怀州都督郧国公张亮。请受菩萨
戒。且阐涅槃经。夏满席散。徽亦告终。贞观十二年。三
月二十日也。春秋七十九。徽极仁孝。每升座有所部
析。辄曰。大师意如是。因涕泣数行下。每谓其徒。父母
生吾肉身。法师生吾法身。思报此恩。惟有弘教利物
耳。舍此莫可为也。
**** 唐法恭
生吴之顾氏。初娩有异光烛室。童年事武丘
聚法师出家。登具后。受成实于馀杭宠公毗昙于𤣱
公。建宠将终。乃付以尘尾托之。道统。自尔法席之盛。
不减前辈。复游建康。询历宗匠。尽祛平生碍膺之惑。
旋轸乡里。其进修视昔有加。隋开皇中。剌史刘权躬
谒山庭。起住回向寺。国朝贞观十一年。诏与常州法
宣。同赴洛对杨黼扆侍燕经筵。屡赐缣。且留供养。魏
邸出牧雍州闻而敬慕遥致书疏。请为戒师。既发大
心。仍颁丰施。于是朝野缁素。骈肩而至。负笈而趋矣。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迁化于西京大庄严寺。春秋七
十有三。诏加赙赠官给灵舆资费。使弟子慧驡扶护
归。葬。以十五年二月十五日。窆于山之南岭。碑则中
**** 唐智徽
俗姓焦。泽州高平人也。年十三出家。依州之
清化寺。随远法师。听学偏𨗉涅槃。性勤恪。昼供僧务。
夜读章疏。受具后。尤敦谨戒捡。岁开涅槃十地地持
维摩胜鬘以为常。炀帝在御加礼焉。大业七年。诏入
东都内道场。久之。兵起徽杖策归乡里。行檀尽捐积
蓄。弗靳。获济者众。怀州都督郧国公张亮。请受菩萨
戒。且阐涅槃经。夏满席散。徽亦告终。贞观十二年。三
月二十日也。春秋七十九。徽极仁孝。每升座有所部
析。辄曰。大师意如是。因涕泣数行下。每谓其徒。父母
生吾肉身。法师生吾法身。思报此恩。惟有弘教利物
耳。舍此莫可为也。
**** 唐法恭
生吴之顾氏。初娩有异光烛室。童年事武丘
聚法师出家。登具后。受成实于馀杭宠公毗昙于𤣱
公。建宠将终。乃付以尘尾托之。道统。自尔法席之盛。
不减前辈。复游建康。询历宗匠。尽祛平生碍膺之惑。
旋轸乡里。其进修视昔有加。隋开皇中。剌史刘权躬
谒山庭。起住回向寺。国朝贞观十一年。诏与常州法
宣。同赴洛对杨黼扆侍燕经筵。屡赐缣。且留供养。魏
邸出牧雍州闻而敬慕遥致书疏。请为戒师。既发大
心。仍颁丰施。于是朝野缁素。骈肩而至。负笈而趋矣。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迁化于西京大庄严寺。春秋七
十有三。诏加赙赠官给灵舆资费。使弟子慧驡扶护
归。葬。以十五年二月十五日。窆于山之南岭。碑则中
唐昙良 第 272c 页 X77-0272.png
书令江陵公岑文本序朝散大夫著作即刘子翼铭。
**** 唐神照
姓淳于。汴州中牟人。年九岁。隋乱亲戚故旧
皆零替。所依赖者。独母而巳。未几。母亦逝去。无所托
年十二投尉氏明智律师出家。于时海内初定。学徒
云集。糇粮未充。照巡乞村邑。周给六祀。劳而无倦。夜
诵法华胜鬘虽久人无知者。受具听律。又往邺下休
法师所。究摄大乘论。一遍无遗。因呼之为一遍照而
河南一遍照之名。遂行之。至今。复依空法师于许州
研杂心论才八卷。为省师疾而辍。他日开阐通贯无
异。尔后华严涅槃成实杂心随诣略不辞。造像数百
铺。写经数千卷。尽输所积。能断金刚般若经新译。寻
括辞理似少一行。及验贝本果然。贞观中。以疾卒于
安业寺。寿五十九。
**** 唐玄会
字怀默。姓席氏。其先安定人。祖官京兆。因家
于樊川之秘坂焉。年十二。精苦绝伦。仪矩秀挺。汉王
谅见而奇之。特奏出家。住海觉寺。依总法师究涅槃
推以覆述造涅槃义章四卷。义源文本时文释钞四
卷。武德初。沙门昙显道开国望。造慈悲寺奏以为寺
主。于是引接后昆。弘演此部。殆四十遍。性尤谦抑。弗
滞一隅。但有座席。皆加采涉。纵复旧文。倾泻如新。斯
诚象末罕俦也。总法师曰。吾何德而能致此入室之
子乎。相法师曰。经谓后五百岁。有福智者。其此子乎。
不然。曷足以振大教于今日哉。岳法师曰。此公就我
学俱舍。盖欲以同事摄耳。妙庄严世善知识。非此公
**** 唐神照
姓淳于。汴州中牟人。年九岁。隋乱亲戚故旧
皆零替。所依赖者。独母而巳。未几。母亦逝去。无所托
年十二投尉氏明智律师出家。于时海内初定。学徒
云集。糇粮未充。照巡乞村邑。周给六祀。劳而无倦。夜
诵法华胜鬘虽久人无知者。受具听律。又往邺下休
法师所。究摄大乘论。一遍无遗。因呼之为一遍照而
河南一遍照之名。遂行之。至今。复依空法师于许州
研杂心论才八卷。为省师疾而辍。他日开阐通贯无
异。尔后华严涅槃成实杂心随诣略不辞。造像数百
铺。写经数千卷。尽输所积。能断金刚般若经新译。寻
括辞理似少一行。及验贝本果然。贞观中。以疾卒于
安业寺。寿五十九。
**** 唐玄会
字怀默。姓席氏。其先安定人。祖官京兆。因家
于樊川之秘坂焉。年十二。精苦绝伦。仪矩秀挺。汉王
谅见而奇之。特奏出家。住海觉寺。依总法师究涅槃
推以覆述造涅槃义章四卷。义源文本时文释钞四
卷。武德初。沙门昙显道开国望。造慈悲寺奏以为寺
主。于是引接后昆。弘演此部。殆四十遍。性尤谦抑。弗
滞一隅。但有座席。皆加采涉。纵复旧文。倾泻如新。斯
诚象末罕俦也。总法师曰。吾何德而能致此入室之
子乎。相法师曰。经谓后五百岁。有福智者。其此子乎。
不然。曷足以振大教于今日哉。岳法师曰。此公就我
学俱舍。盖欲以同事摄耳。妙庄严世善知识。非此公
唐昙良 第 273a 页 X77-0273.png
而谁。振法师曰。此公就我学迦延。盖欲以赞成我也。
夫以大道而下问于小术。是非回象龙于免径邪。贞
观八年。诏住弘福寺定业益进。尝梦登无量寿佛手
遂像弥陀一座常拟系念方欲遁之山林以终其身。
众挽留请。开涅槃至诤论而魔事作。因反慈悲寺卧
疾。见佛来迎而瞑。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也。春秋五
十有九。葬高阳原后于城之西南隅。起塼塔徙遗骸
供养。
**** 唐僧辩
俗姓张。世居渚宫之南阳。自梁氏失守。遂入
关为冯翊人。七岁。读书日诵千言。十岁虽未薙落而
数以升座。覆述维摩仁王二经。获誉于时。隋开皇初。
诏苏威度僧三千人。且先试所业辩年最小而所习
淹稔主司善之。遂获免众试类得出家。受具后。从智
凝法师寻讨经论。累阅寒暑。大业间。居禅定道场。武
德之元。出关弘化蒲虞陜虢间。尝于芮城开摄论。听
者骈拥。檀越使帐慢其上以容空露。巳而道士致问。
辩曰。正法自明。邪风故翳。道士益欲进。忽风起。帐慢
缠结。冠褐。尘盆塞口鼻。馀人皆莫觉。卒大笑散去。贞
观间。置翻经馆。诏徙弘福寺。證义道岳法师阐俱舍
论因辍巳讲而听之。随出钞三百馀纸。十三年六月
十三日。卒于所住寺。时方亢旱。炎曦隆赫。停龛二旬
颜貌明润。逮葬而雨率土。欢抃。寿七十五。著摄论中
边唯识思尘佛性无性等。章疏并行世。
**** 唐道亮
赵之栾城赵氏子。年十五。依莎坥禅坊。备公
夫以大道而下问于小术。是非回象龙于免径邪。贞
观八年。诏住弘福寺定业益进。尝梦登无量寿佛手
遂像弥陀一座常拟系念方欲遁之山林以终其身。
众挽留请。开涅槃至诤论而魔事作。因反慈悲寺卧
疾。见佛来迎而瞑。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也。春秋五
十有九。葬高阳原后于城之西南隅。起塼塔徙遗骸
供养。
**** 唐僧辩
俗姓张。世居渚宫之南阳。自梁氏失守。遂入
关为冯翊人。七岁。读书日诵千言。十岁虽未薙落而
数以升座。覆述维摩仁王二经。获誉于时。隋开皇初。
诏苏威度僧三千人。且先试所业辩年最小而所习
淹稔主司善之。遂获免众试类得出家。受具后。从智
凝法师寻讨经论。累阅寒暑。大业间。居禅定道场。武
德之元。出关弘化蒲虞陜虢间。尝于芮城开摄论。听
者骈拥。檀越使帐慢其上以容空露。巳而道士致问。
辩曰。正法自明。邪风故翳。道士益欲进。忽风起。帐慢
缠结。冠褐。尘盆塞口鼻。馀人皆莫觉。卒大笑散去。贞
观间。置翻经馆。诏徙弘福寺。證义道岳法师阐俱舍
论因辍巳讲而听之。随出钞三百馀纸。十三年六月
十三日。卒于所住寺。时方亢旱。炎曦隆赫。停龛二旬
颜貌明润。逮葬而雨率土。欢抃。寿七十五。著摄论中
边唯识思尘佛性无性等。章疏并行世。
**** 唐道亮
赵之栾城赵氏子。年十五。依莎坥禅坊。备公
唐昙良 第 273b 页 X77-0273.png
出家。备自十六。至八十。阐弘大论。名重两河间。亮咨
承久之。乃蒙遣往封龙山诵经。俦侣三十。并事禅那。
素无净人。惟亮齿稚位卑。日营众务。徒跣舂粟。积至
七年。承闻瓒禅师盛化并部。既受具。即往从之。究定
学。又徙无量寿寺从严律师。习律。自尔专业四分矣。
未几。侍严往石州听地持论。别为其地之员秀才者。
开起信论。且往吕州听龛律师讲。而后归。唐初诏住
满师义兴寺自常敷唱以振厉。后辈。及还乡里。其师
备公尚无恙。欣其有所成立而来者觐也。为建律筵
横经请益者数踰八百。分镫之士。四十馀人。至今贞
观十九年。寿七十矣。
**** 唐道洪
俗尹姓。世居河东父嚁仕隋江陵令子五人
洪其三也。开皇六年。十三岁出家。事京邑昙延法师
专究涅槃。覆述通畅。复受地论于愿法师傍贯馀经。
德器崇振。文帝崩。诏居禅定道场。自尔弘演无暇日。
贞观初。诏为律藏寺上座。居无何。诏任大总持寺主。
十四年。赴宝昌寺。涅槃之请。时有白雉训狎不去。以
至终席弘福寺译经。诏證义讲涅槃八十七遍。季年
以疾卒。寿七十九。
**** 唐道因
姓侯氏。濮阳人也。七岁丁内艰免丧。求师于
乡里之灵岩寺。不浃旬。诵通涅槃二帙。落发益加砥
砺即事讲演。及升戒品。旋习律仪。时彭城嵩法师。传
摄大乘论。门徒鼎盛。因于众中过见推揖。每令覆讲
后隐太岳凡阅四秋。将诣洛无与偕者。方以时禁不
承久之。乃蒙遣往封龙山诵经。俦侣三十。并事禅那。
素无净人。惟亮齿稚位卑。日营众务。徒跣舂粟。积至
七年。承闻瓒禅师盛化并部。既受具。即往从之。究定
学。又徙无量寿寺从严律师。习律。自尔专业四分矣。
未几。侍严往石州听地持论。别为其地之员秀才者。
开起信论。且往吕州听龛律师讲。而后归。唐初诏住
满师义兴寺自常敷唱以振厉。后辈。及还乡里。其师
备公尚无恙。欣其有所成立而来者觐也。为建律筵
横经请益者数踰八百。分镫之士。四十馀人。至今贞
观十九年。寿七十矣。
**** 唐道洪
俗尹姓。世居河东父嚁仕隋江陵令子五人
洪其三也。开皇六年。十三岁出家。事京邑昙延法师
专究涅槃。覆述通畅。复受地论于愿法师傍贯馀经。
德器崇振。文帝崩。诏居禅定道场。自尔弘演无暇日。
贞观初。诏为律藏寺上座。居无何。诏任大总持寺主。
十四年。赴宝昌寺。涅槃之请。时有白雉训狎不去。以
至终席弘福寺译经。诏證义讲涅槃八十七遍。季年
以疾卒。寿七十九。
**** 唐道因
姓侯氏。濮阳人也。七岁丁内艰免丧。求师于
乡里之灵岩寺。不浃旬。诵通涅槃二帙。落发益加砥
砺即事讲演。及升戒品。旋习律仪。时彭城嵩法师。传
摄大乘论。门徒鼎盛。因于众中过见推揖。每令覆讲
后隐太岳凡阅四秋。将诣洛无与偕者。方以时禁不
唐昙良 第 273c 页 X77-0273.png
可独行。但念观音。旁有皓首沙门。从何许来相𢹂入
城。忽不知所在。人以为冥感所致。避难三蜀之多宝
寺。开摄论维摩。听者千数。宝暹法师东海人也。尤负
才艺。傲视群众。每造因辄改容。酬遣总管邓国公窦
琎行台左仆射赞国窦轨长史申国公高士廉范阳
公卢承庆。岳牧官僚。俱申虔仰。而彭门山寺久经颓
废。因以习道安居之暇构坏营𡉏。蔚成净坊。尽刻三
藏经典于寺之北岩。玄奘法师。翻译于京师大慈恩
寺。诏起因校定。兼充正义。奘师深加叹赏。慧日寺主
楷法师延请说法。帝城缁侣。得所未闻。专业涅槃华
严大品维摩法华楞伽等经。十地地持毗昙智度摄
大乘对法佛地等论。及四分律等。摄论维摩有疏。显
庆三年三月。终于慧日。明年反葬于彭门。春秋七十
有二。
**** 唐普光
史失姓氏。乡里素事三藏奘法师。勤吝非侪
辈所及。其智解尤莫可测。后预传译。由是嶷然独见
头角。初奘以旧翻俱舍论文义多缺。因出梵本再译
以授光。其义多是西印萨婆多师私所记忆。光为著
疏解判。行之。且奘自贞观十九年。终于麟德元年。出
大小乘经律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光所
笔受。十七八。晚于玉华宫。出般若经裨赞之功。殊甚。
**** 唐道世
字玄恽。其先伊阚韩氏。祖代官京兆。子孙家
焉。年十二依青龙寺辞俗名犯大宗庙讳。以字行。
研
覈律部。尤慕上乘。显庆间。以奘师新翻经论。入内共
城。忽不知所在。人以为冥感所致。避难三蜀之多宝
寺。开摄论维摩。听者千数。宝暹法师东海人也。尤负
才艺。傲视群众。每造因辄改容。酬遣总管邓国公窦
琎行台左仆射赞国窦轨长史申国公高士廉范阳
公卢承庆。岳牧官僚。俱申虔仰。而彭门山寺久经颓
废。因以习道安居之暇构坏营𡉏。蔚成净坊。尽刻三
藏经典于寺之北岩。玄奘法师。翻译于京师大慈恩
寺。诏起因校定。兼充正义。奘师深加叹赏。慧日寺主
楷法师延请说法。帝城缁侣。得所未闻。专业涅槃华
严大品维摩法华楞伽等经。十地地持毗昙智度摄
大乘对法佛地等论。及四分律等。摄论维摩有疏。显
庆三年三月。终于慧日。明年反葬于彭门。春秋七十
有二。
**** 唐普光
史失姓氏。乡里素事三藏奘法师。勤吝非侪
辈所及。其智解尤莫可测。后预传译。由是嶷然独见
头角。初奘以旧翻俱舍论文义多缺。因出梵本再译
以授光。其义多是西印萨婆多师私所记忆。光为著
疏解判。行之。且奘自贞观十九年。终于麟德元年。出
大小乘经律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光所
笔受。十七八。晚于玉华宫。出般若经裨赞之功。殊甚。
**** 唐道世
字玄恽。其先伊阚韩氏。祖代官京兆。子孙家
焉。年十二依青龙寺辞俗名犯大宗庙讳。以字行。
研
覈律部。尤慕上乘。显庆间。以奘师新翻经论。入内共
唐昙良 第 274a 页 X77-0274.png
养。仍选慈恩寺大德轮番行道。不替于时。世预其列。
及东宫造西明寺亦以英博召居之。时宣律师盛阐
毗尼。世辅翊不敢怠。复编类一书。号法苑珠林。百篇
釐为十帙。以使内学披揽。馀著述颇多既而卒。寿腊
之详。史不具述。
**** 唐法宝
久依奘法师。学方译婆沙论。宝以非想见惑
之疑。请益奘。因别出十六字入论中遮难辞。宝白曰。
此固梵本语邪。奘曰。吾以义意作之耳。宝曰。师岂宜
以凡情粉饰圣量哉。若俱舍之六离合释义尤以宝
为定。时光宝二师之。于奘师是犹什公之得融睿云。
长安三年。义净三藏就福先寺西明寺翻译。诏偕法
藏胜庄等。證义闻誉益著。
**** 唐道光
姓褚氏。未详何许人。年踰龆龀。即出家。受具
后。遂学毗尼于光州岸公。门下。素持诵法华至老尤
不怠。上元元年。示疾终于钱唐之法华寺。春秋七十
九。法腊五十八。
**** 周会隐
史失载氏族。素以道德学问。有名京师。麟德
二年。诏与西明寺玄则等十人。撰禅林要钞于北门
西龙门。修书所其书盖集大藏诸经。精义所成也。进
呈。诏藏之秘阁。隐亦尝预翻译。兹不录。
**** 周圆测
幼明敏。讲新翻唯识论。既得时誉。后讲新瑜
伽论。尤得其指。盖二论译毕。奘公私为其弟子基师
弘阐。使专其美。而测辄窥窃。以先发之而破其情计。
然能以法为乐如此。天后初。诏入译经馆。充證义员。
及东宫造西明寺亦以英博召居之。时宣律师盛阐
毗尼。世辅翊不敢怠。复编类一书。号法苑珠林。百篇
釐为十帙。以使内学披揽。馀著述颇多既而卒。寿腊
之详。史不具述。
**** 唐法宝
久依奘法师。学方译婆沙论。宝以非想见惑
之疑。请益奘。因别出十六字入论中遮难辞。宝白曰。
此固梵本语邪。奘曰。吾以义意作之耳。宝曰。师岂宜
以凡情粉饰圣量哉。若俱舍之六离合释义尤以宝
为定。时光宝二师之。于奘师是犹什公之得融睿云。
长安三年。义净三藏就福先寺西明寺翻译。诏偕法
藏胜庄等。證义闻誉益著。
**** 唐道光
姓褚氏。未详何许人。年踰龆龀。即出家。受具
后。遂学毗尼于光州岸公。门下。素持诵法华至老尤
不怠。上元元年。示疾终于钱唐之法华寺。春秋七十
九。法腊五十八。
**** 周会隐
史失载氏族。素以道德学问。有名京师。麟德
二年。诏与西明寺玄则等十人。撰禅林要钞于北门
西龙门。修书所其书盖集大藏诸经。精义所成也。进
呈。诏藏之秘阁。隐亦尝预翻译。兹不录。
**** 周圆测
幼明敏。讲新翻唯识论。既得时誉。后讲新瑜
伽论。尤得其指。盖二论译毕。奘公私为其弟子基师
弘阐。使专其美。而测辄窥窃。以先发之而破其情计。
然能以法为乐如此。天后初。诏入译经馆。充證义员。
唐昙良 第 274b 页 X77-0274.png
出大乘显识等经。
**** 周嘉尚
蚤从三藏奘师研习诸论。晚于玉华宫。译大
般若经。充證义。缀文之职。及奘之疾使悉疏所翻经
论部卷数目。所造功德读于前。奘合掌欢喜以谢。天
后初。诏入义净三藏译场。时称宿匠云。
**** 周彦悰
久游三藏奘师之门。贞观末。翻译馆开人物
尤盛。光宝之徒角立。而悰长于著述。与沙门慧立相
流亚。立尝作三藏西域记备言所历诸国山川形胜。
道里夷险。风俗美陋。而悰为之笺释。以行世云。
**** 周义忠
生潞之襄垣尹氏。甫九岁。即依淄州沼阇梨
出家。沼使诵涅槃大经。未几而习复。无小脱误。时年
十三矣。年二十受具足戒。深研四分律。旁通十二门
论。且为众开演。沼谓之曰。蹄涔之水。恶足以容吞舟
之鱼。慈恩基师方有声海宇。遂相与𢹂持而就学焉。
阅五年。而受法华无垢称等经。百法因明俱舍成实
唯识等论。高座屡登。长筵每展。于是著成唯识纂要。
成唯识论钞。法华经钞。无垢称钞。百法论疏。忠平常
必向西北方。行坐冥心。兜率内院以祈往生。一日晨
兴澡漱讫。望空拜如有所祷。顷之跏趺命诸子。教戒
忽异香充庭。光影烛室。忠合掌仰瞩曰。秽弱比丘。何
烦大圣。躬至接引。遂逝。时年七十二。
**** 周慧沼
夙业翻传。始依三藏奘师于大慈恩寺。后从
大乘基师及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于崇福寺。选充
證义员。
**** 周嘉尚
蚤从三藏奘师研习诸论。晚于玉华宫。译大
般若经。充證义。缀文之职。及奘之疾使悉疏所翻经
论部卷数目。所造功德读于前。奘合掌欢喜以谢。天
后初。诏入义净三藏译场。时称宿匠云。
**** 周彦悰
久游三藏奘师之门。贞观末。翻译馆开人物
尤盛。光宝之徒角立。而悰长于著述。与沙门慧立相
流亚。立尝作三藏西域记备言所历诸国山川形胜。
道里夷险。风俗美陋。而悰为之笺释。以行世云。
**** 周义忠
生潞之襄垣尹氏。甫九岁。即依淄州沼阇梨
出家。沼使诵涅槃大经。未几而习复。无小脱误。时年
十三矣。年二十受具足戒。深研四分律。旁通十二门
论。且为众开演。沼谓之曰。蹄涔之水。恶足以容吞舟
之鱼。慈恩基师方有声海宇。遂相与𢹂持而就学焉。
阅五年。而受法华无垢称等经。百法因明俱舍成实
唯识等论。高座屡登。长筵每展。于是著成唯识纂要。
成唯识论钞。法华经钞。无垢称钞。百法论疏。忠平常
必向西北方。行坐冥心。兜率内院以祈往生。一日晨
兴澡漱讫。望空拜如有所祷。顷之跏趺命诸子。教戒
忽异香充庭。光影烛室。忠合掌仰瞩曰。秽弱比丘。何
烦大圣。躬至接引。遂逝。时年七十二。
**** 周慧沼
夙业翻传。始依三藏奘师于大慈恩寺。后从
大乘基师及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于崇福寺。选充
證义员。
唐昙良 第 274c 页 X77-0274.png
**** 周宗哲
西河平遥人也。稚岁天资聪颖。既寻师范。属
三藏奘公。方翻经论哲从之。时历周星。学穷诸典。其
淹贯该博。于奘门下。号得意。启后又谓之为法江哲。
哲曰。为谢诸人。毋为此目殊。不知法海近在乎太原
也。所指者。盖浮丘云。尝著义例沼法师以其佛位三
事喻中。三点三目。强分上下。胜劣配属。太成巧诬。噫
是岂知哲哉。
**** 唐浮丘
姓张氏。太原人也。挺然奇表。慧悟绝伦。博综
群书。言分雅俗。尤于瑜伽论志意加到。四方学者。争
造其门。然讷于宣剖。深藏若虚。于时哲公方盛有辨
说之誉。独知所推。许以法海之目归焉。年七十馀终
于所居之崇福寺。
**** 唐道成者
不知何许人也。显庆中。设席京师。敷弘四
分。采禀之侣。有同雾市。虽文纲出澄照之门。然亦升
堂入室屡矣。且怀素著述多本于成。垂拱中。日照三
藏译显识等经。诏成与明恂嘉尚證义。后莫详其终。
**** 唐恒景
生当阳文氏。贞观二十二年。恩泽出家。初依
文纲律师。研究毗尼。后于覆舟山玉泉南十里所。别
立精舍。号隆兴追智者弹师故迹。修习止观法门。自
则天称制中宗纂历三被诏入内供养。尊以师礼。从
受戒法。景龙三年诏许归山。先尝追召天下义行高
僧。二十馀人。常于内殿修福。至是散齐。仍诏中书门
下。及诸学士等。于林光殿。送景。上亲赋诗。中书令李
峤。中书舍人李乂等。皆应制和。时江陵道俊玄奘亦
唐昙良 第 275a 页 X77-0275.png
以还乡。承御赐则其荣于衣锦昼行多矣。著顺多义
论二卷。摄正法论七卷。佛性论二卷。先天元年。九月
二十五日卒。春秋七十九。弟子奉葬于所住寺之西
原。
**** 唐智升
未详何许人。悬解二乘。尤善毗尼。然于著述
盖出天性。每以大藏之目。虽有聂道真道安明佺等。
所撰晋魏汉等录。亦姑以记其翻传岁月。人物名字
耳。若其同本异出。以一为二。以旧为新。后先浑淆。真
伪杂滥。则其过不可枚举。乃于开元十八年庚午。撰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其甄别之至。遂能黜江泌女子
之文。以塞妖忘之源。后有作者如圆照之贞元录。犹
相去远矣。又续道宣内典录一卷。靖迈图纪一卷。
**** 唐圆晖
史失载俗氏。夙有名关辅间。为学粗究性相。
尤专志俱舍。时礼部侍郎贾曾好之。每邀晖谈演。至
若非想见惑得非得章。其文义号繁难者。则伸畅梗
槩。莫不晓然。每病古师疏指难。寻乃与圣善寺怀远
律师节略注释。使其径捷。以便学者。后有崇廙者。为
钞以解焉。古疏出光宝二师。今独晖疏盛行于世。
**** 唐玄逸
姓窦氏。玄宗神武皇帝从外父也。标姿拔俗。
学业名家。既厕缁流。披阅龙藏。乃喟然叹曰。去圣时
遥。简编倒错。一至尔乎。遂据古今目录所载。大小乘
经律论。东西土圣贤集。一千八百部。以校酬其卷帙。
详考其音字。总为书三十卷。疏释教广品历章。行之
天下。然不为富贵所纵。而能以空寂自治。苟非有大
论二卷。摄正法论七卷。佛性论二卷。先天元年。九月
二十五日卒。春秋七十九。弟子奉葬于所住寺之西
原。
**** 唐智升
未详何许人。悬解二乘。尤善毗尼。然于著述
盖出天性。每以大藏之目。虽有聂道真道安明佺等。
所撰晋魏汉等录。亦姑以记其翻传岁月。人物名字
耳。若其同本异出。以一为二。以旧为新。后先浑淆。真
伪杂滥。则其过不可枚举。乃于开元十八年庚午。撰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其甄别之至。遂能黜江泌女子
之文。以塞妖忘之源。后有作者如圆照之贞元录。犹
相去远矣。又续道宣内典录一卷。靖迈图纪一卷。
**** 唐圆晖
史失载俗氏。夙有名关辅间。为学粗究性相。
尤专志俱舍。时礼部侍郎贾曾好之。每邀晖谈演。至
若非想见惑得非得章。其文义号繁难者。则伸畅梗
槩。莫不晓然。每病古师疏指难。寻乃与圣善寺怀远
律师节略注释。使其径捷。以便学者。后有崇廙者。为
钞以解焉。古疏出光宝二师。今独晖疏盛行于世。
**** 唐玄逸
姓窦氏。玄宗神武皇帝从外父也。标姿拔俗。
学业名家。既厕缁流。披阅龙藏。乃喟然叹曰。去圣时
遥。简编倒错。一至尔乎。遂据古今目录所载。大小乘
经律论。东西土圣贤集。一千八百部。以校酬其卷帙。
详考其音字。总为书三十卷。疏释教广品历章。行之
天下。然不为富贵所纵。而能以空寂自治。苟非有大
唐昙良 第 275b 页 X77-0275.png
过人者。曷足臻是。猗欤伟哉。
**** 唐灵崿
不知何许人。乾封中。于西明获与南山宣公
法席。切问近思。靡惮行役。然所师承。亦莫克定。晚惧
失宣意指。乃复随宣所讲收采。以解删补。钞中别号
为记。又撰轻重诀。遭世丧乱。遂尔湮没。哀哉。
**** 唐吴兴法海
字文允。生丹阳之张氏。少𨽻鹤林寺薙
染。寻访师友。研究经论。于是东鲁之书。西来之指。悉
探其源奥。尝谓人曰。佛学无他。惟心地而巳矣。馀皆
椎轮也。天宝中。预扬州法慎律寺讲席。时昙一灵一
等。人共推为颜冉焉。尤与杼山昼公交善。黑白二徒
为林下游者多从之。
**** 唐慧苑
京兆人。少师事贤首法藏。禀受华严宗指。乃
依宝藏论。丘四种教。一迷真异执教则凡夫也。二真
一分半教则二乘也。三真一分满教则初心菩萨也。
四真具满教则初地菩萨也。夫如来藏在众生。未尝
不有而能识之者。盖寡如生盲人之未尝识其父母
妻子也。诸师处判。或依或违。且集诂训二卷。专以音
释一家文义云。
**** 唐神回
幼入法流。节行孤峻。宝应间。偕称心寺大义
律师。习三观于左溪朗禅师殊得天台之旨。且辞章
宏赡字画遒妍。作朗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为世所
贵。后不详其终。
**** 唐崇政
太原侯氏子。幼𨽻郡之崇福寺出家。诵经千
馀纸。皆覆习。时因目之政经藏。然气伟神肃。仪观整
**** 唐灵崿
不知何许人。乾封中。于西明获与南山宣公
法席。切问近思。靡惮行役。然所师承。亦莫克定。晚惧
失宣意指。乃复随宣所讲收采。以解删补。钞中别号
为记。又撰轻重诀。遭世丧乱。遂尔湮没。哀哉。
**** 唐吴兴法海
字文允。生丹阳之张氏。少𨽻鹤林寺薙
染。寻访师友。研究经论。于是东鲁之书。西来之指。悉
探其源奥。尝谓人曰。佛学无他。惟心地而巳矣。馀皆
椎轮也。天宝中。预扬州法慎律寺讲席。时昙一灵一
等。人共推为颜冉焉。尤与杼山昼公交善。黑白二徒
为林下游者多从之。
**** 唐慧苑
京兆人。少师事贤首法藏。禀受华严宗指。乃
依宝藏论。丘四种教。一迷真异执教则凡夫也。二真
一分半教则二乘也。三真一分满教则初心菩萨也。
四真具满教则初地菩萨也。夫如来藏在众生。未尝
不有而能识之者。盖寡如生盲人之未尝识其父母
妻子也。诸师处判。或依或违。且集诂训二卷。专以音
释一家文义云。
**** 唐神回
幼入法流。节行孤峻。宝应间。偕称心寺大义
律师。习三观于左溪朗禅师殊得天台之旨。且辞章
宏赡字画遒妍。作朗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为世所
贵。后不详其终。
**** 唐崇政
太原侯氏子。幼𨽻郡之崇福寺出家。诵经千
馀纸。皆覆习。时因目之政经藏。然气伟神肃。仪观整
唐昙良 第 275c 页 X77-0275.png
丽。见者为兴起。相国王公缙。尝请政弘阐俱沙论叹
其剖判之长。詶答之当。尤非他人所可及。代宗朝。诏
充章信寺大德。不起。终于寺。春秋五十八。
**** 唐良贲
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也。风表峻整。识鉴渊旷。
永泰中。参预不空三藏传度梵本。代宗请为菩萨戒
师。时仁王护国经新出。诏撰疏曲尽经意。有表进上。
后有奏乞流行。表诏答等文皆不录。寻于章信安国
二寺演导。听者常数百人。官供不匮。大历七年正月。
不空奏请入目录。诏可贲先于六年徙居集州。十二
年三月十日。无疾枕肱右卧。而终于符阳。遗表上念
诵仪对御二卷。春秋六十一。腊二十九。阇维收灰中
舍利百馀粒。后置塔于上都城东。
**** 唐省躬
睦州相庐人。然不知姓氏所从出。童年即强
识。志大言高。耆宿皆伟其器。从师𨽻业圣德寺。依姑
苏开元道恒师。习毗尼。恒殊爱其勤谨。晚讲训维扬
著顺正录十卷。世呼淮南记主。自号清冷山。沙门云。
**** 唐神清
字灵庾。姓章氏。绵州昌明人。季孟皆出家。有
名清其仲也。在娠即母恶荤膻。儿时遇佛像辄致礼。
年十三。依开元寺辩智法师。诵法华楞伽维摩佛顶
等经。有司使试所习。时太守乔琳异之。为落发。则大
历中也。年十七。众请讲法华。听者厌服。岁满从慧义
寺如律师受具。寻诣京邑。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晚
丧所亲。因复归慧义寺演导。元和中。卒于寺山绝顶。
塔其遗身于白门兰若。盖郪城北郭外。所谓北山者。
其剖判之长。詶答之当。尤非他人所可及。代宗朝。诏
充章信寺大德。不起。终于寺。春秋五十八。
**** 唐良贲
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也。风表峻整。识鉴渊旷。
永泰中。参预不空三藏传度梵本。代宗请为菩萨戒
师。时仁王护国经新出。诏撰疏曲尽经意。有表进上。
后有奏乞流行。表诏答等文皆不录。寻于章信安国
二寺演导。听者常数百人。官供不匮。大历七年正月。
不空奏请入目录。诏可贲先于六年徙居集州。十二
年三月十日。无疾枕肱右卧。而终于符阳。遗表上念
诵仪对御二卷。春秋六十一。腊二十九。阇维收灰中
舍利百馀粒。后置塔于上都城东。
**** 唐省躬
睦州相庐人。然不知姓氏所从出。童年即强
识。志大言高。耆宿皆伟其器。从师𨽻业圣德寺。依姑
苏开元道恒师。习毗尼。恒殊爱其勤谨。晚讲训维扬
著顺正录十卷。世呼淮南记主。自号清冷山。沙门云。
**** 唐神清
字灵庾。姓章氏。绵州昌明人。季孟皆出家。有
名清其仲也。在娠即母恶荤膻。儿时遇佛像辄致礼。
年十三。依开元寺辩智法师。诵法华楞伽维摩佛顶
等经。有司使试所习。时太守乔琳异之。为落发。则大
历中也。年十七。众请讲法华。听者厌服。岁满从慧义
寺如律师受具。寻诣京邑。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晚
丧所亲。因复归慧义寺演导。元和中。卒于寺山绝顶。
塔其遗身于白门兰若。盖郪城北郭外。所谓北山者。
唐昙良 第 276a 页 X77-0276.png
前后著述法华玄笺十卷。释氏年志三十卷。新律疏
要谈十卷。亦名清钞。二宗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
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记。所以解小乘计五位色心心
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业用于以详括。故曰法源
也。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北山参玄语录。弟子义
将嗣。将尤善俱舍起信二论。
**** 唐乘恩
不知何许人。志学寻师颉颃黉肆。尤乐于教
养。讲习之美。为四方所归。天宝末。关中版荡。因避地
姑臧。众翕然影附。乃自念以差虏之封。习俗易变。此
亦佛法之幸也。故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之。既示寂。
沙门法信禀本道节度使张朝义表进乞使两街三
学大德。详定。诏许之。仍赐其僧紫衣。充本道大德。则
咸通四年三月也。
**** 唐丹甫
素习持犯之业。于亘文律师。文即省躬弟子
也。甫于躬为孙。会稽诚律范之渊薮。盖昙一玄俨之
唱。既高而和者寡矣。及甫而声尘愈起。迈于前烈。有
允文者。又以匠手相之。故行事之际。宜甫之风能尚
草也。咸通末年。门生智章传嗣至今。
**** 唐慧普
蕲之蕲水宋氏子也。出家既谨尸罗。尤以诵
持涅槃大经。为业。元和十二年。卜筑广济山。以便修
治。其于大经。能尽记忆。四十二卷。或疑而试之。则果
通畅。无凝滞。大中三年。集众跏坐而逝。如入禅定。弟
子奉全身。塔山椒香火不绝至今。
**** 唐玄畅
字申之。宣城陈氏子也。甫九龄。即依泾县水
要谈十卷。亦名清钞。二宗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
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记。所以解小乘计五位色心心
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业用于以详括。故曰法源
也。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北山参玄语录。弟子义
将嗣。将尤善俱舍起信二论。
**** 唐乘恩
不知何许人。志学寻师颉颃黉肆。尤乐于教
养。讲习之美。为四方所归。天宝末。关中版荡。因避地
姑臧。众翕然影附。乃自念以差虏之封。习俗易变。此
亦佛法之幸也。故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之。既示寂。
沙门法信禀本道节度使张朝义表进乞使两街三
学大德。详定。诏许之。仍赐其僧紫衣。充本道大德。则
咸通四年三月也。
**** 唐丹甫
素习持犯之业。于亘文律师。文即省躬弟子
也。甫于躬为孙。会稽诚律范之渊薮。盖昙一玄俨之
唱。既高而和者寡矣。及甫而声尘愈起。迈于前烈。有
允文者。又以匠手相之。故行事之际。宜甫之风能尚
草也。咸通末年。门生智章传嗣至今。
**** 唐慧普
蕲之蕲水宋氏子也。出家既谨尸罗。尤以诵
持涅槃大经。为业。元和十二年。卜筑广济山。以便修
治。其于大经。能尽记忆。四十二卷。或疑而试之。则果
通畅。无凝滞。大中三年。集众跏坐而逝。如入禅定。弟
子奉全身。塔山椒香火不绝至今。
**** 唐玄畅
字申之。宣城陈氏子也。甫九龄。即依泾县水
唐昙良 第 276b 页 X77-0276.png
西寺之清逸上人。教授经法。年十九。获薙落。满岁受
具于福州兜率戒坛。尤知究习律藏。越中之游厌足
异闻。乃趋京师西明寺从慧正师。遍讨律师宣公行
道胜迹。遂受三学大德之职。会昌废教。众议宜上表
以谏。庶几上听而停罢前诏。于是两街僧录灵宴辩
章等。共推畅为首。悉录历代帝王事。进奏弗听。大中
初。赐紫伽梨。诏充内外坛大德。咸通间。诏充追福院
首领。兼总持寺维那。署上座。脩忏悔法。加佛号一万
五千并请以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入藏。诏许之。
乾符初。赐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卒。寿七十
九腊五十九。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长安县高阳
小梁村。四年尚书礼部侍郎崔沆勒文其碑。次颂德。
**** 唐玄约
生正平张氏。幼入乡里之隆兴寺。肄业日诵
千言。既落发。受满分戒。探寻篇聚。久历岁时。玄赜淹
贯。众所推仰。戾止长安圣寿寺。临坛讲律。兼讲俱舍
论共四十馀遍。且著金华钞二十卷。以明论旨。名重
汾沁间。北面门人百馀辈。卒年七十六。﨟五十六。阇
维获舍利。构砖浮图于郡城之西。
**** 梁彦晖
姓孙氏。今东京武阳县人。襁褓间。闻父诵金
刚经则喜笑。若得意。又其家尝斋僧。磬梵俱作。即合
掌。称曩谟。年十五。从师往太原京兆洛阳听习。进具
于嵩山少室寺。颇沙毗尼涯涘。次探经论。必底渊源。
其曰。为善不同。同归于治。治则戒定慧也。入圣机械。
此其极致耳。是故南燕之人。号为佛子。初寄明福讲
具于福州兜率戒坛。尤知究习律藏。越中之游厌足
异闻。乃趋京师西明寺从慧正师。遍讨律师宣公行
道胜迹。遂受三学大德之职。会昌废教。众议宜上表
以谏。庶几上听而停罢前诏。于是两街僧录灵宴辩
章等。共推畅为首。悉录历代帝王事。进奏弗听。大中
初。赐紫伽梨。诏充内外坛大德。咸通间。诏充追福院
首领。兼总持寺维那。署上座。脩忏悔法。加佛号一万
五千并请以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入藏。诏许之。
乾符初。赐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卒。寿七十
九腊五十九。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长安县高阳
小梁村。四年尚书礼部侍郎崔沆勒文其碑。次颂德。
**** 唐玄约
生正平张氏。幼入乡里之隆兴寺。肄业日诵
千言。既落发。受满分戒。探寻篇聚。久历岁时。玄赜淹
贯。众所推仰。戾止长安圣寿寺。临坛讲律。兼讲俱舍
论共四十馀遍。且著金华钞二十卷。以明论旨。名重
汾沁间。北面门人百馀辈。卒年七十六。﨟五十六。阇
维获舍利。构砖浮图于郡城之西。
**** 梁彦晖
姓孙氏。今东京武阳县人。襁褓间。闻父诵金
刚经则喜笑。若得意。又其家尝斋僧。磬梵俱作。即合
掌。称曩谟。年十五。从师往太原京兆洛阳听习。进具
于嵩山少室寺。颇沙毗尼涯涘。次探经论。必底渊源。
其曰。为善不同。同归于治。治则戒定慧也。入圣机械。
此其极致耳。是故南燕之人。号为佛子。初寄明福讲
唐昙良 第 276c 页 X77-0276.png
百法论。四海英髦。云趋波委。常嬴百数。讲因明百法
各百许遍。著滑台钞。行世。乾化元年。秋八月三日终。
寿七十二。腊五十二。
**** 梁从审
幼落䰂于江都之禅智寺。咸通五年。趋燕台
奉福寺受具戒。乃复遍历诸形胜。后归首众。以法律
为下所畏服。然专诵净名经。未尝小怠。贞明二年。三
月十八日。忽构微疾。明日遂卒。茶维获舍利。累石以
葬筠源。沙门灵护为之铭。
**** 后唐虚受
嘉永禦儿人。既纳戒。即负笈习学上都。通
经明论。不怠宣导。咸通中累应奉圣节祝赞。仍充左
街鉴义。流辈弭伏。广明中黄巢犯阙。逃难至越因开
涅槃维摩二经于大善寺。且以谦雅诸师所释。崇福
疏繁略不中。同光中。遂作义评钞十四卷。又钞解俱
舍论疏贾曾侍郎。沙门圆晖等。序。馀若法华百法唯
识各有别行义章。惟狷急与世寡合。畜弟子终无可
其意者。尝自执㸑治食。薪生湿旅吹旅灭。怒沃之水。
终日不复食。晚年目昏眩每讲辄载竹竺。以其不为
日光所烁。尔或讥其慢众。受怡然不以介意。元帅武
肃钱王行部。至越受出谒。王。素向风礼之。有加。乾化
中。度戒召充监坛选练职。吴越此职自受始。同光间。
王荐于朝。乞赐紫衣。诏且至受方讲上生经疏序有
曰。若洪炉而虚受。受忽置麈尾顾众曰。某得名无典
实乃尔耶。何谓虚受。众因状以闻。王叹曰。此僧之于
荣命不可得矣。其言盖先谶也。岁乙酉受终诰牒降
各百许遍。著滑台钞。行世。乾化元年。秋八月三日终。
寿七十二。腊五十二。
**** 梁从审
幼落䰂于江都之禅智寺。咸通五年。趋燕台
奉福寺受具戒。乃复遍历诸形胜。后归首众。以法律
为下所畏服。然专诵净名经。未尝小怠。贞明二年。三
月十八日。忽构微疾。明日遂卒。茶维获舍利。累石以
葬筠源。沙门灵护为之铭。
**** 后唐虚受
嘉永禦儿人。既纳戒。即负笈习学上都。通
经明论。不怠宣导。咸通中累应奉圣节祝赞。仍充左
街鉴义。流辈弭伏。广明中黄巢犯阙。逃难至越因开
涅槃维摩二经于大善寺。且以谦雅诸师所释。崇福
疏繁略不中。同光中。遂作义评钞十四卷。又钞解俱
舍论疏贾曾侍郎。沙门圆晖等。序。馀若法华百法唯
识各有别行义章。惟狷急与世寡合。畜弟子终无可
其意者。尝自执㸑治食。薪生湿旅吹旅灭。怒沃之水。
终日不复食。晚年目昏眩每讲辄载竹竺。以其不为
日光所烁。尔或讥其慢众。受怡然不以介意。元帅武
肃钱王行部。至越受出谒。王。素向风礼之。有加。乾化
中。度戒召充监坛选练职。吴越此职自受始。同光间。
王荐于朝。乞赐紫衣。诏且至受方讲上生经疏序有
曰。若洪炉而虚受。受忽置麈尾顾众曰。某得名无典
实乃尔耶。何谓虚受。众因状以闻。王叹曰。此僧之于
荣命不可得矣。其言盖先谶也。岁乙酉受终诰牒降
唐昙良 第 277a 页 X77-0277.png
元帅府。时天下瓜裂。使者之来必由青州泛海而南。
风波之险。非期月莫足以达岸。至是始询知。其登舟
之日。正受谶言之日也。何武肃之能前察哉。
**** 后唐景霄
生丹丘之徐氏。始依表公听涉及守言阇
梨敷演于乡里。又慕而从之。资性刚介。狷急少容忍。
人故寡与之合。然貌殊陋劣。而气颇悍。纳戒后。即奖
训初学于金华之东白山。时有江西徽猷律师。方自
负所业著。所谓龟鉴录者。行世偶领徒到寺。而适值
霄讲持犯篇默聆其说而叹赏久之。名由是而愈重
矣。作简正记二十卷。以辟邪妄。武肃王钱氏。召主临
安竹林寺。天成二年。临坛于北塔院。后竟终于南。真
身宝塔寺葬大慈山谥本受塔号清凉。
**** 后唐贞诲
姓包氏。吴之常熟人。年十三。依州之龙兴
寺落䰂。性沈静强敏。甫阅岁诵法华。然覆习。日课二
部以为恒。年十九登具足戒。益游伊洛河汾以覈穷
经论。唐天祐元年。至汴之相国寺演导。日阅法华十
许遍。人初未之知也。逮梁建都四方云委。贞明二年
元年元帅孔公舍奉资。置堂于西塔院。延诲长讲诲
旁读大藏教文。二时行道。仍诵法华精进靡间。且尝
诚其徒曰。异端之说。汩乱真心。慎不可闻也。吾愿释
肩弥勒内院。馀非所冀望。清泰二年。二月十一日。忽
向空合掌曰。众圣相迎。吾其往矣。众亦皆闻天乐音。
俄而卒。寿七十三。腊五十四。十八日迁神于东郊寺
庄之原以葬。
风波之险。非期月莫足以达岸。至是始询知。其登舟
之日。正受谶言之日也。何武肃之能前察哉。
**** 后唐景霄
生丹丘之徐氏。始依表公听涉及守言阇
梨敷演于乡里。又慕而从之。资性刚介。狷急少容忍。
人故寡与之合。然貌殊陋劣。而气颇悍。纳戒后。即奖
训初学于金华之东白山。时有江西徽猷律师。方自
负所业著。所谓龟鉴录者。行世偶领徒到寺。而适值
霄讲持犯篇默聆其说而叹赏久之。名由是而愈重
矣。作简正记二十卷。以辟邪妄。武肃王钱氏。召主临
安竹林寺。天成二年。临坛于北塔院。后竟终于南。真
身宝塔寺葬大慈山谥本受塔号清凉。
**** 后唐贞诲
姓包氏。吴之常熟人。年十三。依州之龙兴
寺落䰂。性沈静强敏。甫阅岁诵法华。然覆习。日课二
部以为恒。年十九登具足戒。益游伊洛河汾以覈穷
经论。唐天祐元年。至汴之相国寺演导。日阅法华十
许遍。人初未之知也。逮梁建都四方云委。贞明二年
元年元帅孔公舍奉资。置堂于西塔院。延诲长讲诲
旁读大藏教文。二时行道。仍诵法华精进靡间。且尝
诚其徒曰。异端之说。汩乱真心。慎不可闻也。吾愿释
肩弥勒内院。馀非所冀望。清泰二年。二月十一日。忽
向空合掌曰。众圣相迎。吾其往矣。众亦皆闻天乐音。
俄而卒。寿七十三。腊五十四。十八日迁神于东郊寺
庄之原以葬。
唐昙良 第 277b 页 X77-0277.png
**** 后唐归屿
姓湄氏。寿春人。父元旭贤而善风鉴。以其
宜于出家也。许焉。事开元寺道宗律师。未几。诵通法
华仁王等经。弱冠登具。且听习众推讲授。后闻洛阳
京兆经论之盛。行访师友。仅十载。综大小乘。该性相
宗。若因明俱舍唯识等论。维摩上生经。皆涉渊穷奥。
人莫之诘。复就南燕晖公是正之。而新钞未善。加缉
治于东京之相国寺。学徒领悟。名达宸听。盖尝与后
主。幼同笔研。即位诏访之。知不可逃。乃入觐。时属嘉
庆节。方诏绝天下僧道。恩命至屿独赐紫袈裟。演法
大师号。两街威仪。迎导至寺。仍诏改东塔御容院为
长讲院。俾主讲事。荐以闽帅所贡。贺寿礼物帛三百
匹赐之。教门有光。清泰三年三月十日。谓弟子洪演
曰。予无常至矣。汝其进脩勿怠。焚香合掌初夜长逝。
春秋七十五。僧腊五十五。越十八日。塔于东郊寺庄
之东冈。
**** 后唐令諲
陜府阌乡杨氏子。既出俗。遍历宏匠。弥陀
百法中观等经论。尤醇粹。自是声光振发。而檀信归
依矣。游洛南长水。或构伽蓝。就中阐扬。训徒之暇。别
课维摩上生以为常。如是仅三十年。未尝小怠。清泰
二年。终于所居寺。寿七十一。腊五十一。阇维塔舍利
于山麓。
**** 汉僧照
范阳张氏子也。年十四。以秀伟聪寤之姿。为
沙弥。于悯忠寺。再历岁。即能暗诵最胜王大悲维摩
法华等经。其深文奥义。甫十数年。亦巳淹贯。天祐中。
唐昙良 第 277c 页 X77-0277.png
杖锡南届。中山元帅王处直邀住法华寺。至易定。太
傅陇西李公表荐。诏赐紫方袍。至真大师号。扶风马
公请为僧正。非其志。抵洛阳。或命于法林寺。开法华
经席。都阙浩穰。象龙辐辏。其服膺稛载者多矣。乾祐
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春秋七十。夏腊五十四。时
太傅李公方以侍中守洛。躬饬丧礼。四月三日。茶维
于城南。获舍利明润。通守济阳丁公为树塔。葬之广
化寺南冈。
**** 汉巨岷
姓任氏。西河人。父贲丘园游艺自乐。母王氏
嗜佛学。受八关戒。清净无他念。岷生始七岁。志气嶷
然。有成。或尝𢹂以入郡之净心院。时宣远论师。方房
居。见之如宿契。泣求依止。二亲不能夺。十岁日课诵
法华维摩二经。迨圆具。即习毗尼。深涉大乘理趣。涅
槃一经。因明输金二论。皆开演盈十遍。尤寻究俗典。
诏住天王院。玄侣群集。官给资费无所乏。乾祐元年。
诏遣廷臣。赐紫方袍圆智大师号。俄诏徙崇福寺讲
堂院。仍充管内僧正。捡策四众。如风偃草。二年十一
月五日。无疾而终。享龄七十三。得夏五十四。阇维获
舍利。具表以闻。诏葬西山天龙寺。谥达识。
**** 汉从隐
出洛阳三乡刘氏。丱岁敏慧。然志笃辞俗。二
亲听。依邑之竹阁院披薙。既受具嵩阳。复就长水。禀
习弥陀中观百法诸论于諲公。时諲公老矣。使隐代
赴布金请。后唐清泰中。因受諲烛累。日为众三登法
座。以致勤意。夏昝尤永。旁览藏典。精苦修洁。人莫与
傅陇西李公表荐。诏赐紫方袍。至真大师号。扶风马
公请为僧正。非其志。抵洛阳。或命于法林寺。开法华
经席。都阙浩穰。象龙辐辏。其服膺稛载者多矣。乾祐
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春秋七十。夏腊五十四。时
太傅李公方以侍中守洛。躬饬丧礼。四月三日。茶维
于城南。获舍利明润。通守济阳丁公为树塔。葬之广
化寺南冈。
**** 汉巨岷
姓任氏。西河人。父贲丘园游艺自乐。母王氏
嗜佛学。受八关戒。清净无他念。岷生始七岁。志气嶷
然。有成。或尝𢹂以入郡之净心院。时宣远论师。方房
居。见之如宿契。泣求依止。二亲不能夺。十岁日课诵
法华维摩二经。迨圆具。即习毗尼。深涉大乘理趣。涅
槃一经。因明输金二论。皆开演盈十遍。尤寻究俗典。
诏住天王院。玄侣群集。官给资费无所乏。乾祐元年。
诏遣廷臣。赐紫方袍圆智大师号。俄诏徙崇福寺讲
堂院。仍充管内僧正。捡策四众。如风偃草。二年十一
月五日。无疾而终。享龄七十三。得夏五十四。阇维获
舍利。具表以闻。诏葬西山天龙寺。谥达识。
**** 汉从隐
出洛阳三乡刘氏。丱岁敏慧。然志笃辞俗。二
亲听。依邑之竹阁院披薙。既受具嵩阳。复就长水。禀
习弥陀中观百法诸论于諲公。时諲公老矣。使隐代
赴布金请。后唐清泰中。因受諲烛累。日为众三登法
座。以致勤意。夏昝尤永。旁览藏典。精苦修洁。人莫与
唐昙良 第 278a 页 X77-0278.png
亢。乾祐二年正月。以疾终。寿五十三。腊三十二。火化
收遗骨塔之。
**** 汉梦江
洛阳长水县杨氏子。出家隶悬泉院。诵仁王
般若经。讲百法论。后唐清泰中。龙门广化请为众开
演。会驾幸其寺。诏问应对称旨。即诏赐紫伽梨。辞不
受。勤于训导。晚年日一食。行道礼佛。遇佛慈忍。二十
馀年。如一日。周显德三年。以疾终于所居之天宫寺。
缁白悲慕为建塔。
**** 汉希觉
字顺之。姓商氏。世居晋陵。后徙湮阳。而觉生
焉。素业儒。唐季之乱。窘乏无所归。尝以佣书获事给
事中罗公隐于其家。公偶与语。哀之曰。儿何至此。因
多与之直而劝之学。文德初。时年二十有五。乃游温
州。依开元寺出家。龙纪中。受具戒。即究律部于西明
慧则律师。则盖法宝大师之上足。广明中。自关辅逃
难浙浒。觉始见之天台。及则长往。觉继讲训于温州。
俄而武肃钱王之季弟铧来牧。礼貌加重。或诬以微
过。释不问。徙居钱唐之大钱寺。文穆王。命主千佛新
伽蓝。仍借赐紫服。私暑以文光大师号。未几。以老病
乞解职。啸傲山房。以道自乐。示寂之年。八十五矣。其
所作有增晖集二十卷。拟江东谗书五卷。杂诗赋十
五卷。
**** 周智佺
张姓。邺之永济人。九岁获事师于临清王舍
城寺。暨受具戒。克勤佛事。诵经之暇。礼拜旋绕。必昼
三夜三。不少废。巳而本师遣从滑台明福寺晖公。听
收遗骨塔之。
**** 汉梦江
洛阳长水县杨氏子。出家隶悬泉院。诵仁王
般若经。讲百法论。后唐清泰中。龙门广化请为众开
演。会驾幸其寺。诏问应对称旨。即诏赐紫伽梨。辞不
受。勤于训导。晚年日一食。行道礼佛。遇佛慈忍。二十
馀年。如一日。周显德三年。以疾终于所居之天宫寺。
缁白悲慕为建塔。
**** 汉希觉
字顺之。姓商氏。世居晋陵。后徙湮阳。而觉生
焉。素业儒。唐季之乱。窘乏无所归。尝以佣书获事给
事中罗公隐于其家。公偶与语。哀之曰。儿何至此。因
多与之直而劝之学。文德初。时年二十有五。乃游温
州。依开元寺出家。龙纪中。受具戒。即究律部于西明
慧则律师。则盖法宝大师之上足。广明中。自关辅逃
难浙浒。觉始见之天台。及则长往。觉继讲训于温州。
俄而武肃钱王之季弟铧来牧。礼貌加重。或诬以微
过。释不问。徙居钱唐之大钱寺。文穆王。命主千佛新
伽蓝。仍借赐紫服。私暑以文光大师号。未几。以老病
乞解职。啸傲山房。以道自乐。示寂之年。八十五矣。其
所作有增晖集二十卷。拟江东谗书五卷。杂诗赋十
五卷。
**** 周智佺
张姓。邺之永济人。九岁获事师于临清王舍
城寺。暨受具戒。克勤佛事。诵经之暇。礼拜旋绕。必昼
三夜三。不少废。巳而本师遣从滑台明福寺晖公。听
唐昙良 第 278b 页 X77-0278.png
习未期月。顿领玄要。晖公之门。畴昔号为杰然者。数
十辈。皆出其下。于是徇睢阳之请。法泽霶霈矣。久之
汴都信士舍宅。筑万岁百法院致居之。随赴诸檀。所
得衬施。前后斋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三氏。以观
音院召。抑其衰莫疲薾之时乎。佺于百法尤淹贯。登
座辩给。初不临文。每览大藏。以辅知见。讽诵诚悫。当
深夜无人声。或闻户外。弹指赞叹者。魏帅陈君思让
笃志归向。表荐得紫衣归政大师号。显德五年。年八
十有三矣。忽命弟子奉晏等。造木舆曰。必以西方礼。
阇维我。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尔而逝。塔其遗骨焉。
**** 周澄楚
姓宗氏。其乡里。则未之闻也。世守儒素。母赵
亦斋洁。产楚之夕。光烂一室。邻落惊讶。七岁偶入寺
见佛像。辄作礼。归问其父曰。夫以黄金色相。坐莲华
上。岂佛独然。馀者亦能如此否。父曰。蠢动含灵皆可
得佛。而况人哉。梵欣然愿出家。十岁即为相国寺明
智弟子。体貌岐嶷。异群童。识者知其为法门伟器。既
受具。究习新章。毗尼之奥。独能深入。时辈莫之敌。因
号律虎。王公大人。日造门请益。周天福间。诏入内道
场。赐紫伽梨。仍署号真法大师。充新章宗主。凡妃主
之入道者。皆为授戒。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首北面
西。无疾而终。寿七十一。夏五十。
**** 宋传章
姓彭氏。开封东明人。父諲力农。尤明佛经诠
旨。母邢梦游伽蓝。揽器物而娠。旋以语其父。父喜曰。
必生男子。当令出家。年十一。遣事邑之秘公为弟子。
十辈。皆出其下。于是徇睢阳之请。法泽霶霈矣。久之
汴都信士舍宅。筑万岁百法院致居之。随赴诸檀。所
得衬施。前后斋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三氏。以观
音院召。抑其衰莫疲薾之时乎。佺于百法尤淹贯。登
座辩给。初不临文。每览大藏。以辅知见。讽诵诚悫。当
深夜无人声。或闻户外。弹指赞叹者。魏帅陈君思让
笃志归向。表荐得紫衣归政大师号。显德五年。年八
十有三矣。忽命弟子奉晏等。造木舆曰。必以西方礼。
阇维我。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尔而逝。塔其遗骨焉。
**** 周澄楚
姓宗氏。其乡里。则未之闻也。世守儒素。母赵
亦斋洁。产楚之夕。光烂一室。邻落惊讶。七岁偶入寺
见佛像。辄作礼。归问其父曰。夫以黄金色相。坐莲华
上。岂佛独然。馀者亦能如此否。父曰。蠢动含灵皆可
得佛。而况人哉。梵欣然愿出家。十岁即为相国寺明
智弟子。体貌岐嶷。异群童。识者知其为法门伟器。既
受具。究习新章。毗尼之奥。独能深入。时辈莫之敌。因
号律虎。王公大人。日造门请益。周天福间。诏入内道
场。赐紫伽梨。仍署号真法大师。充新章宗主。凡妃主
之入道者。皆为授戒。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首北面
西。无疾而终。寿七十一。夏五十。
**** 宋传章
姓彭氏。开封东明人。父諲力农。尤明佛经诠
旨。母邢梦游伽蓝。揽器物而娠。旋以语其父。父喜曰。
必生男子。当令出家。年十一。遣事邑之秘公为弟子。
唐昙良 第 278c 页 X77-0278.png
授净名仁王法华经。即能覆诵。既落𩭄。从其师。礼文
殊于五台。遂受具。当是时。浚郊之清朗。睢阳之道雅。
以法华。而其师以唯识。是皆内实而外名者也。故章
获历扣密传。以资开演。筵张席启。徒侣环列。垂二十
载。未尝小辍。周广顺中。左街僧录广智大师。荐闻于
朝。赐紫方袍。乾德二年。以左街僧录道深之荐。赐号
义明大师。俄示疾终。春秋五十五。法岁三十六。以其
年十一月十六日。茶毗于都城之南原。舌根不坏。初
其父之死而茶毗也。亦舌根不坏。固知持诵法华之
验。有如此者。开宝五年。门人树塔并葬焉。相国寺清
慧大师彝炳铭。
**** 宋继伦
姓曹氏。晋阳人。弱齿即入道。其师始以法华
使习诵。辄日能暗复三纸。时众异其敏慧。逮登具。年
二十一矣。然自讲贯法华之馀。复览唯识因明二论。
遽以敷演。徒侣之盛。恒百五十。伦姿性慈忍。戒范坚
洁。其貌感风行。人望之心服。刘氏据有并汾。犹加敬
礼。僭署法宝大师号。录右街僧事。四众倚以修进。己
巳冬示疾。口述偈。愿生知足天。弥勒内院。既瞑顶过
半日犹暖。则开宝三年也。得寿五十二。阇维分舍利
供养云。
**** 宋义楚
姓裴氏。相之安阳人。其季父二。皆出家。以行
业致名位。曰修进。则尝于法华经一字一拜矣。而犹
日课观音普门支品。今方为历下临坛大德。曰省伦。
尝诵大悲楞严咒各一亿遍。今方主青丘香严院。楚
殊于五台。遂受具。当是时。浚郊之清朗。睢阳之道雅。
以法华。而其师以唯识。是皆内实而外名者也。故章
获历扣密传。以资开演。筵张席启。徒侣环列。垂二十
载。未尝小辍。周广顺中。左街僧录广智大师。荐闻于
朝。赐紫方袍。乾德二年。以左街僧录道深之荐。赐号
义明大师。俄示疾终。春秋五十五。法岁三十六。以其
年十一月十六日。茶毗于都城之南原。舌根不坏。初
其父之死而茶毗也。亦舌根不坏。固知持诵法华之
验。有如此者。开宝五年。门人树塔并葬焉。相国寺清
慧大师彝炳铭。
**** 宋继伦
姓曹氏。晋阳人。弱齿即入道。其师始以法华
使习诵。辄日能暗复三纸。时众异其敏慧。逮登具。年
二十一矣。然自讲贯法华之馀。复览唯识因明二论。
遽以敷演。徒侣之盛。恒百五十。伦姿性慈忍。戒范坚
洁。其貌感风行。人望之心服。刘氏据有并汾。犹加敬
礼。僭署法宝大师号。录右街僧事。四众倚以修进。己
巳冬示疾。口述偈。愿生知足天。弥勒内院。既瞑顶过
半日犹暖。则开宝三年也。得寿五十二。阇维分舍利
供养云。
**** 宋义楚
姓裴氏。相之安阳人。其季父二。皆出家。以行
业致名位。曰修进。则尝于法华经一字一拜矣。而犹
日课观音普门支品。今方为历下临坛大德。曰省伦。
尝诵大悲楞严咒各一亿遍。今方主青丘香严院。楚
唐昙良 第 279a 页 X77-0279.png
始七岁。以亲命来省二父。而进因以薙染焉。既登具
勤学罔懈。俱舍一宗造微臻极。遂以圆晖疏传。讲十
许遍。后以教门诸文。而世之昧者用之。多致舛谬。乃
悉类粹而区分之。使一藏义理事实昭著效白。而士
之执笔鼓舌者。无所疑惑。则于天下诚。便起晋开运
二年。至周显德元年。成书。总五十部。列四百四十门。
名释氏六怗。盖拟唐之白氏云。进呈。诏赐紫伽梨明
教大师号。仍以其书付史馆。开宝中。卒于龙兴伽蓝。
寿七十四。腊五十四。楚晚年自以瞽。忏悔过曰。吾之
述作又岂免于芟夷。佛意。破碎法章哉。既而复明。议
者。以其至诚所感。其书则枢密相国王公朴。叙其端
云。
**** 宋义庄
姓张氏。滑台人。童子从乡州开元寺。习经业。
逮登戒。即负笈听法华义于洛邑。操履厌物。识见过
人。众请居九曜寺。建隆初。左散常侍申公为奏。赐紫
衣。太平兴国三年。岁八月终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
九。明年二月。迁灵舆塔于龙门菩提寺西。
**** 宋普胜
姓张氏。深州陆泽人。幼事五台华严寺超化
大师出家。性尤强记。凡百章疏一览即了。不数稔获
青蓝之誉。且删多补少。成贞辨钞。为四卷以行世。开
宝间。诏赐紫衣。号宣教。太平兴国四年七月四日。示
疾。终于净土院。寿六十三。腊四十三。树塔葬舍利于
龙门山宝应寺之西阜。
赞曰。
勤学罔懈。俱舍一宗造微臻极。遂以圆晖疏传。讲十
许遍。后以教门诸文。而世之昧者用之。多致舛谬。乃
悉类粹而区分之。使一藏义理事实昭著效白。而士
之执笔鼓舌者。无所疑惑。则于天下诚。便起晋开运
二年。至周显德元年。成书。总五十部。列四百四十门。
名释氏六怗。盖拟唐之白氏云。进呈。诏赐紫伽梨明
教大师号。仍以其书付史馆。开宝中。卒于龙兴伽蓝。
寿七十四。腊五十四。楚晚年自以瞽。忏悔过曰。吾之
述作又岂免于芟夷。佛意。破碎法章哉。既而复明。议
者。以其至诚所感。其书则枢密相国王公朴。叙其端
云。
**** 宋义庄
姓张氏。滑台人。童子从乡州开元寺。习经业。
逮登戒。即负笈听法华义于洛邑。操履厌物。识见过
人。众请居九曜寺。建隆初。左散常侍申公为奏。赐紫
衣。太平兴国三年。岁八月终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
九。明年二月。迁灵舆塔于龙门菩提寺西。
**** 宋普胜
姓张氏。深州陆泽人。幼事五台华严寺超化
大师出家。性尤强记。凡百章疏一览即了。不数稔获
青蓝之誉。且删多补少。成贞辨钞。为四卷以行世。开
宝间。诏赐紫衣。号宣教。太平兴国四年七月四日。示
疾。终于净土院。寿六十三。腊四十三。树塔葬舍利于
龙门山宝应寺之西阜。
赞曰。
唐昙良 第 279b 页 X77-0279.png
「 摩诃衍法
譬彼流泉
气钟脉发
行地无偏
或坎而得
厥用靡宣
以烹以饪
以溉以灌
日但饔飧
岁宁旱暵
人之于学
必此其由
惟寂惟寞
亦优亦游
积之勿怠
养之勿媮
所闻既多
汪洋演迤
沛然施之
利泽遐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