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陈慧勇 第 261a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精进学
义解科(二)
**** 陈慧勇
桓氏。其先谯国龙亢人也。后以祖法式令钱
唐。因寓居于吴郡之吴县东乡桓里。父献蚤世。母张
氏尝梦。登佛塔获二金菩萨像。因娠而孪产焉。皆男
子。并从幼入道。长则慧聪。勇其次也。始出都。依止则
师于灵曜寺。随方受业。不事专门。年登具戒。从静众
寺峰律师。学十诵。龙光寺僧绰。建元寺法宠。悉服膺
座右。禀宗成实。俄而法轮大转。讲肆盛开。时才三十
岁耳。会梁季之乱。靡所宁息。于是就摄出止观寺。取
正于僧诠法师焉。诠亦待遇加厚。恨相得之晚。初勇
之未行也。尝于报恩寺前得竹如意。其人云。从摄山
来。且谓勇当如意矣。忽不见。顷之又得漆函。盛三论
一部。于其房之窗牖间。察莫知其来处。盖若有物以
劝发者。天嘉五年。世祖请于太极殿开演。声名籍甚。
住持禅众寺。十有八载。搆大法堂。榜曰般若。制度宏
敞壮丽。至德元年五月二十八日。稍疾而逝。神容不
变。经宿顶暖。六月六日。窆于山之西岭。春秋六十有
九。始终讲华严涅槃方等大集大品各二十遍。智论
中百十二门论各三十五遍。馀法华思益等。部数不
记。中书令济阳江总。文其墓碑。
**** 陈宝璚
姓徐氏。其先东筦人。后避难。从昆陵之曲阿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精进学
义解科(二)
**** 陈慧勇
桓氏。其先谯国龙亢人也。后以祖法式令钱
唐。因寓居于吴郡之吴县东乡桓里。父献蚤世。母张
氏尝梦。登佛塔获二金菩萨像。因娠而孪产焉。皆男
子。并从幼入道。长则慧聪。勇其次也。始出都。依止则
师于灵曜寺。随方受业。不事专门。年登具戒。从静众
寺峰律师。学十诵。龙光寺僧绰。建元寺法宠。悉服膺
座右。禀宗成实。俄而法轮大转。讲肆盛开。时才三十
岁耳。会梁季之乱。靡所宁息。于是就摄出止观寺。取
正于僧诠法师焉。诠亦待遇加厚。恨相得之晚。初勇
之未行也。尝于报恩寺前得竹如意。其人云。从摄山
来。且谓勇当如意矣。忽不见。顷之又得漆函。盛三论
一部。于其房之窗牖间。察莫知其来处。盖若有物以
劝发者。天嘉五年。世祖请于太极殿开演。声名籍甚。
住持禅众寺。十有八载。搆大法堂。榜曰般若。制度宏
敞壮丽。至德元年五月二十八日。稍疾而逝。神容不
变。经宿顶暖。六月六日。窆于山之西岭。春秋六十有
九。始终讲华严涅槃方等大集大品各二十遍。智论
中百十二门论各三十五遍。馀法华思益等。部数不
记。中书令济阳江总。文其墓碑。
**** 陈宝璚
姓徐氏。其先东筦人。后避难。从昆陵之曲阿
陈慧勇 第 261b 页 X77-0261.png
县。祖齐。右军将军。父僧达梁临川王[言*恣]议。璚身长七
尺五寸。背胛龙文。口三十九齿。幼事沙门法通谢俗。
通器重之。不使随众服役。年过志学。将禀光宅寺云
法师。弗果。乃听南涧仙师研精数论。仙尝得其私记
览而叹赏。后因升座。劝门徒传写。且令覆述。时才受
具耳。居轮下未五年。即为法主。代仙敷化。方梁高祖
出三教妙旨行世。璚尤究其义。帝殊简注。诏见于寿
光殿。还乡。住见安寺。会上黄侯晔为守。每深尊敬。忽
郡民讹言。有白龙见寺中。奔竞屡日。不能巳。教海大
龙。识者知其为璚谶也。素与简子周弘正友善。谓曰
子诚京华开导之才也。于是从请还都。发成实论题。
拂麈尾答僧正慧令切难。容止可观。到茂灌民誉之
重任孝恭。词笔之富。皆执卷稽疑。服膺请业。世谟孝
恭之子也。姿性好学。偏深玄义。讲涅槃如水传器。将
谋入道。奄至无常。顶暖信宿。手屈三指。既葬一日。其
父犹见世谟。拥神人数辈。从天来下。对晤谈话。宛若
平生。褒赞出家。称扬法利。顷之偕翼从陵空而去。室
中香气氤氲。经日不散。永定三年夏。高祖不豫。诏于
重云殿大阁中。弘宣大品以祷。梦朱衣神人礼而进
曰。般若多难。仰祈疾讲。璚颇以卷数尚多为辞。请益
恳到。七月十日乃白众云。夜梦神人催罢法席。仅馀
一卷。午前当了。及出殿至寺。雷而骤作。高祖遂崩。逮
文帝纂历。诏为京邑大僧正。七众肃然。海东诸国图
像遥敬。至德二年二月二十三日。示微恙。三月二十
尺五寸。背胛龙文。口三十九齿。幼事沙门法通谢俗。
通器重之。不使随众服役。年过志学。将禀光宅寺云
法师。弗果。乃听南涧仙师研精数论。仙尝得其私记
览而叹赏。后因升座。劝门徒传写。且令覆述。时才受
具耳。居轮下未五年。即为法主。代仙敷化。方梁高祖
出三教妙旨行世。璚尤究其义。帝殊简注。诏见于寿
光殿。还乡。住见安寺。会上黄侯晔为守。每深尊敬。忽
郡民讹言。有白龙见寺中。奔竞屡日。不能巳。教海大
龙。识者知其为璚谶也。素与简子周弘正友善。谓曰
子诚京华开导之才也。于是从请还都。发成实论题。
拂麈尾答僧正慧令切难。容止可观。到茂灌民誉之
重任孝恭。词笔之富。皆执卷稽疑。服膺请业。世谟孝
恭之子也。姿性好学。偏深玄义。讲涅槃如水传器。将
谋入道。奄至无常。顶暖信宿。手屈三指。既葬一日。其
父犹见世谟。拥神人数辈。从天来下。对晤谈话。宛若
平生。褒赞出家。称扬法利。顷之偕翼从陵空而去。室
中香气氤氲。经日不散。永定三年夏。高祖不豫。诏于
重云殿大阁中。弘宣大品以祷。梦朱衣神人礼而进
曰。般若多难。仰祈疾讲。璚颇以卷数尚多为辞。请益
恳到。七月十日乃白众云。夜梦神人催罢法席。仅馀
一卷。午前当了。及出殿至寺。雷而骤作。高祖遂崩。逮
文帝纂历。诏为京邑大僧正。七众肃然。海东诸国图
像遥敬。至德二年二月二十三日。示微恙。三月二十
陈慧勇 第 261c 页 X77-0261.png
日告终。先是建初寺宝璚。小年共学。名德相配。夕梦
有报巳入灭者。且梦升天。有疏请讲。皆符验不少爽。
遗诫毋用铭志掩坎丧事所须。诏有司给办。仍以天
子卤簿致荣饬。四月十八日。窆钟山名僧墓。初璚入
京。谒僧正慧超于南涧寺。求住。超未之许。见而骇曰。
此子后当有吾位。法门所赖也。何独房。即命寺纲处
置。孝宣屡诏弘阐。太子见导卫者。咸脩伟。盖神人云。
大将军章照达。尝迎致。所见亦然。兄孙普光承藉规
训。与同学道庄明解等。树碑于金陵之旧墟。其文则
慧日道场释法轮作也。
**** 陈警韶
生会稽上虞颜氏。学年。事季父僧广为师入
道。广律行。盖当时之领袖也。韶材具峻整。昉游都。即
还乡受戒。护持严谨。如擎油钵。沙门道林请留以开
导乡土。即梦韶舌相长广而欲中断。因悔前失。劝之
使再出都邑弘化。始绍庄严旻公遗绪。次禀龙光僧
绰。盖亦开善璚公之裔也。末又探习三藏。广综众家。
年二十三。遂讲大品。听者溢道。后还晋陵建元等寺
敷演。解冠群英。韶性嗜禅寂。每愿年将四十。便罢法
席。而学侣相顾不胜钦向。时年巳三十有九矣。会建
元寺主。临终遣言。传法于韶。于是坐堂上教授。无所
辞让。梁简文邵陵岳阳王等。承禀训诲。尤加钦重。季
世浇薄。乃往豫章。授余豫州黄司空等菩萨戒法。适
遇外国三藏真谛谈论。谛叹曰。吾行天下多矣。至如
斯人诚未易得。为翻金光明经唯识论涅槃中百句
有报巳入灭者。且梦升天。有疏请讲。皆符验不少爽。
遗诫毋用铭志掩坎丧事所须。诏有司给办。仍以天
子卤簿致荣饬。四月十八日。窆钟山名僧墓。初璚入
京。谒僧正慧超于南涧寺。求住。超未之许。见而骇曰。
此子后当有吾位。法门所赖也。何独房。即命寺纲处
置。孝宣屡诏弘阐。太子见导卫者。咸脩伟。盖神人云。
大将军章照达。尝迎致。所见亦然。兄孙普光承藉规
训。与同学道庄明解等。树碑于金陵之旧墟。其文则
慧日道场释法轮作也。
**** 陈警韶
生会稽上虞颜氏。学年。事季父僧广为师入
道。广律行。盖当时之领袖也。韶材具峻整。昉游都。即
还乡受戒。护持严谨。如擎油钵。沙门道林请留以开
导乡土。即梦韶舌相长广而欲中断。因悔前失。劝之
使再出都邑弘化。始绍庄严旻公遗绪。次禀龙光僧
绰。盖亦开善璚公之裔也。末又探习三藏。广综众家。
年二十三。遂讲大品。听者溢道。后还晋陵建元等寺
敷演。解冠群英。韶性嗜禅寂。每愿年将四十。便罢法
席。而学侣相顾不胜钦向。时年巳三十有九矣。会建
元寺主。临终遣言。传法于韶。于是坐堂上教授。无所
辞让。梁简文邵陵岳阳王等。承禀训诲。尤加钦重。季
世浇薄。乃往豫章。授余豫州黄司空等菩萨戒法。适
遇外国三藏真谛谈论。谛叹曰。吾行天下多矣。至如
斯人诚未易得。为翻金光明经唯识论涅槃中百句
陈慧勇 第 262a 页 X77-0262.png
长解脱十四音等。天嘉四年。慧藻同泰道伦辈。二百
许人。具疏连署。请于会稽白马寺长讲。且十年而韶
亦老矣。俾慧藻嗣领徒众。而宴坐瓦棺。蹈初志也。沙
门智顗。请述前业。固以疾辞。其馀赴应。兹不复录。至
德元年十月十一日。右胁卧终于开善寺。其月十六。
窆于钟山独龙冈。寿七十六。讲成实论五十馀遍。涅
槃三十馀遍。新金光明三十馀遍。维摩天王仁王等
经。遍数不记。
**** 陈安廪
姓秦氏。晋中书令靖之七世孙。南度来寓居
江阴。父正善地理学。尝著入神洞历二书。廪年始十
三。圣善斯逝。诗礼趋庭。多所究习。老庄之清静。孙吴
之权谋。靡弗该贯。然皆非所好也。年二十五。辞亲出
家。乃北游魏国。依司州光融寺容公。探受经论。听嵩
高少林寺光公十诵。又明禅法。悉探玄门。在魏十有
二年。讲四分律且二十遍。大乘经论相仍不辍。梁泰
清元年。还届杨都。诏住天安寺。开华严。标致宏妙。易
于领会。梁运既终。法轮停转。逮大陈永定元年。诏入
内殿。手传香火接足。尽虔奉。承戒范。诏迁住耆阇寺。
有司供给。永事弘演。于是有投老之志焉。世祖诏。开
大集于昭德殿。孝宣又躬于华林园内北面禀道。至
德元年正月。遘疾而逝。窆于开善之西山。寿七十有
七。
**** 陈慧荣
出会稽山阴顾氏。梁大通间。京辇盛弘成实。
荣时始听。即能尽所辩论。一众骇异。由是远播闻望。
许人。具疏连署。请于会稽白马寺长讲。且十年而韶
亦老矣。俾慧藻嗣领徒众。而宴坐瓦棺。蹈初志也。沙
门智顗。请述前业。固以疾辞。其馀赴应。兹不复录。至
德元年十月十一日。右胁卧终于开善寺。其月十六。
窆于钟山独龙冈。寿七十六。讲成实论五十馀遍。涅
槃三十馀遍。新金光明三十馀遍。维摩天王仁王等
经。遍数不记。
**** 陈安廪
姓秦氏。晋中书令靖之七世孙。南度来寓居
江阴。父正善地理学。尝著入神洞历二书。廪年始十
三。圣善斯逝。诗礼趋庭。多所究习。老庄之清静。孙吴
之权谋。靡弗该贯。然皆非所好也。年二十五。辞亲出
家。乃北游魏国。依司州光融寺容公。探受经论。听嵩
高少林寺光公十诵。又明禅法。悉探玄门。在魏十有
二年。讲四分律且二十遍。大乘经论相仍不辍。梁泰
清元年。还届杨都。诏住天安寺。开华严。标致宏妙。易
于领会。梁运既终。法轮停转。逮大陈永定元年。诏入
内殿。手传香火接足。尽虔奉。承戒范。诏迁住耆阇寺。
有司供给。永事弘演。于是有投老之志焉。世祖诏。开
大集于昭德殿。孝宣又躬于华林园内北面禀道。至
德元年正月。遘疾而逝。窆于开善之西山。寿七十有
七。
**** 陈慧荣
出会稽山阴顾氏。梁大通间。京辇盛弘成实。
荣时始听。即能尽所辩论。一众骇异。由是远播闻望。
陈慧勇 第 262b 页 X77-0262.png
益力学。不事世务。间得父母书问。辄焚弃。未尝视。谓
其友曰。予岂无情哉。顾书中但二字耳。见之徒废吾
业。诘其二字。则答惟凶吉耳。如是三十馀年。至年五
十。乃大弘法席。会梁昭明在座遣问讲者谁欤。即抗
声曰。禹穴慧荣。太子国之储君。而不识是。何见之狭
耶。闻者掩耳。荣从容如平常。后偕其徒还乡里。独其
母无恙。因叹曰。十五辞邻故。五十还故邻。少年不识
我。长老无一人。邑中争歆艳之。而恶其傲诞。遂大集
众令竖义。荣曰。予学岂诸公可及哉。苟竖义则恐诸
公难于应对。请从众举。而我应之。众乃举八寸种好。
盖意其不能尽记持也。荣曰。竖义之法。当如是乎。此
虽文繁。义则易知。即部分上下牒数列名出体。众莫
之难激。至德之季。卒于杨都。
**** 隋慧弼
生常州宜兴之蒋氏。祖玄略。父元晛。季父元
举。皆有名位。弼幼神爽。见者嗟异焉。永定二年。陈室
龙兴。武帝躬纡衮冕。为剪周罗。诏上方给三衣什物。
仍师事慧殿寺领法师。领盖东南僧望也。始从之受
成实。弱冠依宝梁明上弘新实天宫晃公。敷心论。遂
精研力究。而六足八犍。四真五聚。若指诸掌。天嘉元
年。乃去小务大。学四论于绍隆哲公。阅数旬该贯玄
极。然慧解沈郁。词吐抑扬。而名声益重矣。太建十年。
诏居长城报德寺。讲涅槃法华。瓶锡盈堂。簪裾满席。
禀戒承归者如市。属哲公垂灭。遣使招之。付以曲几
尘尾经书等。以托后事。江南内附。因归乡里。缮治陈
其友曰。予岂无情哉。顾书中但二字耳。见之徒废吾
业。诘其二字。则答惟凶吉耳。如是三十馀年。至年五
十。乃大弘法席。会梁昭明在座遣问讲者谁欤。即抗
声曰。禹穴慧荣。太子国之储君。而不识是。何见之狭
耶。闻者掩耳。荣从容如平常。后偕其徒还乡里。独其
母无恙。因叹曰。十五辞邻故。五十还故邻。少年不识
我。长老无一人。邑中争歆艳之。而恶其傲诞。遂大集
众令竖义。荣曰。予学岂诸公可及哉。苟竖义则恐诸
公难于应对。请从众举。而我应之。众乃举八寸种好。
盖意其不能尽记持也。荣曰。竖义之法。当如是乎。此
虽文繁。义则易知。即部分上下牒数列名出体。众莫
之难激。至德之季。卒于杨都。
**** 隋慧弼
生常州宜兴之蒋氏。祖玄略。父元晛。季父元
举。皆有名位。弼幼神爽。见者嗟异焉。永定二年。陈室
龙兴。武帝躬纡衮冕。为剪周罗。诏上方给三衣什物。
仍师事慧殿寺领法师。领盖东南僧望也。始从之受
成实。弱冠依宝梁明上弘新实天宫晃公。敷心论。遂
精研力究。而六足八犍。四真五聚。若指诸掌。天嘉元
年。乃去小务大。学四论于绍隆哲公。阅数旬该贯玄
极。然慧解沈郁。词吐抑扬。而名声益重矣。太建十年。
诏居长城报德寺。讲涅槃法华。瓶锡盈堂。簪裾满席。
禀戒承归者如市。属哲公垂灭。遣使招之。付以曲几
尘尾经书等。以托后事。江南内附。因归乡里。缮治陈
陈慧勇 第 262c 页 X77-0262.png
武所营安国寺而老焉。真观法师为制寺碑。文载别
录。开皇十九年正月疾。三月十五日奄尔而化。春秋
六十有二矣。窆华阳山。弟子慧方立碑。
**** 隋慧哲
襄阳赵氏子。陈季始依建初璚公。璚时为大
僧正。貌正紫。众号乌璚。后依彭城宝璚。貌洁晢。号白
璚。皆大进所业。然性矜伐傲诞。俄而徙事兴皇道朗。
以究所未至。尝行路遇雷雨。从容徐步达寺。则水满
靴矣。平居视瞻无回。举止必循规矩。善护根门。节量
口腹。便利涤沐。虽以赴请信宿俗舍。未或见其污秽。
故识者伏其持守云。嗣开三论。光价斯倍。遂领徒归
乡里。住城西望楚山龙泉寺之光福禅房。涅槃三论
递互弘阐。轮下三百馀人。成器传灯可五十。慧品法
粲智嵩法同慧璿慧楞等。开皇十七年四月。卒于龙
泉。寿五十有九。葬西望山。沙门慧响文其墓碑。响思
力遒强。辟道衡尤加敬。又洪哲闲大小乘。世号前后
哲云。
**** 隋智方
史不言姓氏。其先居东吴。以其祖尝仕蜀。遂
占藉资中。童稚依轮法师。止州之龙渊寺。久与宝海
往来。因俱诣杨都云法师下。究所学。而机辨爽利。致
有嘉誉。每所出辞义。士俗竞执纸抄撮。初开法华。至
宝塔品乃曰。弥天七级。共日月以争光。同泰九层。与
烟霞而竞色。方井则倒垂荷叶。圆桷则侧布莲华。较
其高妙庄严。岂徒佛国有之。抑亦杨都多矣。一日海
问曰。三变净秽。在土故尔。在人凡圣亦随以变否。答
录。开皇十九年正月疾。三月十五日奄尔而化。春秋
六十有二矣。窆华阳山。弟子慧方立碑。
**** 隋慧哲
襄阳赵氏子。陈季始依建初璚公。璚时为大
僧正。貌正紫。众号乌璚。后依彭城宝璚。貌洁晢。号白
璚。皆大进所业。然性矜伐傲诞。俄而徙事兴皇道朗。
以究所未至。尝行路遇雷雨。从容徐步达寺。则水满
靴矣。平居视瞻无回。举止必循规矩。善护根门。节量
口腹。便利涤沐。虽以赴请信宿俗舍。未或见其污秽。
故识者伏其持守云。嗣开三论。光价斯倍。遂领徒归
乡里。住城西望楚山龙泉寺之光福禅房。涅槃三论
递互弘阐。轮下三百馀人。成器传灯可五十。慧品法
粲智嵩法同慧璿慧楞等。开皇十七年四月。卒于龙
泉。寿五十有九。葬西望山。沙门慧响文其墓碑。响思
力遒强。辟道衡尤加敬。又洪哲闲大小乘。世号前后
哲云。
**** 隋智方
史不言姓氏。其先居东吴。以其祖尝仕蜀。遂
占藉资中。童稚依轮法师。止州之龙渊寺。久与宝海
往来。因俱诣杨都云法师下。究所学。而机辨爽利。致
有嘉誉。每所出辞义。士俗竞执纸抄撮。初开法华。至
宝塔品乃曰。弥天七级。共日月以争光。同泰九层。与
烟霞而竞色。方井则倒垂荷叶。圆桷则侧布莲华。较
其高妙庄严。岂徒佛国有之。抑亦杨都多矣。一日海
问曰。三变净秽。在土故尔。在人凡圣亦随以变否。答
陈慧勇 第 263a 页 X77-0263.png
曰。化佛甚多。狭故须广。凡圣自尔。何劳改变。又曰。如
是则六十小劫。谓如食顷。在圣则觉。在凡不觉耶。苟
凡圣俱觉。则凡圣俱圣矣。方笑曰。高座何尝道此。海
因调之曰。三隅木斗何谓智方。答曰。瓦砾污池孰称
宝海。众皆大噱而散。逮疾笃。海常致尉问。谢之曰。智
方不能摄养。仰劳仁者数来看尉。愿生善处以共游
乐。俄而异香满内。中夜卒。寿九十馀。
**** 隋慧隆
丹阳句容何氏子。祖剪梁武陵王长史。父嶷
梁散骑常侍。隆年十一。事宣武寺僧都沙门慧舒出
家。恭谦恪慎。备尽师资。年十三。听法云寺确法师成
实论。悉究深隐。登具之后。复采毗尼。覈其精要。未几。
梁祚告终。遂避世彭城寺。仍思开导。陈纂宸服。僧正
暅公启筵兹寺。玄徒辐辏。隆入其室。继令敷述。及暅
将化。而委寄斯在矣。隋御海寓。奄有九区。诏天下元
德。咸会京师。隆志存栖晦。以老疾固辞。仁寿元年。十
一月十六日终。讲成论三十遍。涅槃大品各十馀遍。
他不具叙。先是隆方息慈之际。忽有人以法华一部
遗之。自称姓蒋。尤以佛法见托。噫异哉。
**** 隋智隐
李氏。生贝州。幼为华严藏公弟子。及长。慧解
弘畅。靡所不通。开皇七年。诏藏住大兴善寺。而隐与
之偕。十六年。诏以隐善智论阿毗昙心金刚般若论
等。补充讲论众主。住经藏寺。仁寿间。诏送舍利于益
州法聚寺。巳而又送华州。荐获瑞应。会阇提斯那。至
自中天竺摩竭提国。奏以为其国地尝震裂。获一石
是则六十小劫。谓如食顷。在圣则觉。在凡不觉耶。苟
凡圣俱觉。则凡圣俱圣矣。方笑曰。高座何尝道此。海
因调之曰。三隅木斗何谓智方。答曰。瓦砾污池孰称
宝海。众皆大噱而散。逮疾笃。海常致尉问。谢之曰。智
方不能摄养。仰劳仁者数来看尉。愿生善处以共游
乐。俄而异香满内。中夜卒。寿九十馀。
**** 隋慧隆
丹阳句容何氏子。祖剪梁武陵王长史。父嶷
梁散骑常侍。隆年十一。事宣武寺僧都沙门慧舒出
家。恭谦恪慎。备尽师资。年十三。听法云寺确法师成
实论。悉究深隐。登具之后。复采毗尼。覈其精要。未几。
梁祚告终。遂避世彭城寺。仍思开导。陈纂宸服。僧正
暅公启筵兹寺。玄徒辐辏。隆入其室。继令敷述。及暅
将化。而委寄斯在矣。隋御海寓。奄有九区。诏天下元
德。咸会京师。隆志存栖晦。以老疾固辞。仁寿元年。十
一月十六日终。讲成论三十遍。涅槃大品各十馀遍。
他不具叙。先是隆方息慈之际。忽有人以法华一部
遗之。自称姓蒋。尤以佛法见托。噫异哉。
**** 隋智隐
李氏。生贝州。幼为华严藏公弟子。及长。慧解
弘畅。靡所不通。开皇七年。诏藏住大兴善寺。而隐与
之偕。十六年。诏以隐善智论阿毗昙心金刚般若论
等。补充讲论众主。住经藏寺。仁寿间。诏送舍利于益
州法聚寺。巳而又送华州。荐获瑞应。会阇提斯那。至
自中天竺摩竭提国。奏以为其国地尝震裂。获一石
陈慧勇 第 263b 页 X77-0263.png
碑云。东方震旦。国名大隋。城名大兴。王名坚意。建立
三宝。起舍利塔。于是彼王遣使来贺。上闻之。喜甚。赐
赉良厚。强之而后受。因随以散诸福地。以助善缘。而
于隐尤有所施云。
**** 隋法朗
蒲产也。学涉三藏。然于毗尼。尤所研究。篇疑
聚惑。问之则冰泮雪消。无所隐伏。仁寿二年。诏送舍
利于陜之大兴国寺置塔焉。寺即皇考武元皇帝生
地也。故仪礼差盛。瑞应尤殷。岂诚天人之际与。
**** 隋法瓒
不详姓氏。齐州人也。始隐泰岳行头陀行。开
皇十四年。乘舆省方。招访名德。有以其名闻者。诏延
见共载以游。达京邑。诏住胜光寺。以身范物。禅侣尊
仰。仁寿初。诏送舍利于齐州泰山之神通寺。寺盖南
燕慕容德。为僧朗禅师建。事见史传。古号为朗公寺。
以其灵感故目之。开皇三年改兹额。舍利至寺。其瑞
徵如别记。瓒后以定业开导。遂卒于寺。
**** 隋宝儒
幽州人。童子出家。游诸讲肆。后依远公于邺
下。究十地论。会周氏废教。南归。有陈逮隋一统函夏。
即北还洛汭。听远公涅槃始终三载。俾之覆述。远为
印可。而慕义之徒四集。仍居净影寺。仁寿初。诏住邓
州之大兴国寺。且以龙潜之地。图筑塔焉。然患无美
石。方取寺内恶石砻琢之。既成函忽变玛瑙。复有文
作八分体曰正国得。儒悉表闻。晚年闭户修业。欲候
之者。非于食次不可见。俄卒于寺。
**** 隋慧最
瀛州人。初听涅槃于邺下。后南游江表。避周
三宝。起舍利塔。于是彼王遣使来贺。上闻之。喜甚。赐
赉良厚。强之而后受。因随以散诸福地。以助善缘。而
于隐尤有所施云。
**** 隋法朗
蒲产也。学涉三藏。然于毗尼。尤所研究。篇疑
聚惑。问之则冰泮雪消。无所隐伏。仁寿二年。诏送舍
利于陜之大兴国寺置塔焉。寺即皇考武元皇帝生
地也。故仪礼差盛。瑞应尤殷。岂诚天人之际与。
**** 隋法瓒
不详姓氏。齐州人也。始隐泰岳行头陀行。开
皇十四年。乘舆省方。招访名德。有以其名闻者。诏延
见共载以游。达京邑。诏住胜光寺。以身范物。禅侣尊
仰。仁寿初。诏送舍利于齐州泰山之神通寺。寺盖南
燕慕容德。为僧朗禅师建。事见史传。古号为朗公寺。
以其灵感故目之。开皇三年改兹额。舍利至寺。其瑞
徵如别记。瓒后以定业开导。遂卒于寺。
**** 隋宝儒
幽州人。童子出家。游诸讲肆。后依远公于邺
下。究十地论。会周氏废教。南归。有陈逮隋一统函夏。
即北还洛汭。听远公涅槃始终三载。俾之覆述。远为
印可。而慕义之徒四集。仍居净影寺。仁寿初。诏住邓
州之大兴国寺。且以龙潜之地。图筑塔焉。然患无美
石。方取寺内恶石砻琢之。既成函忽变玛瑙。复有文
作八分体曰正国得。儒悉表闻。晚年闭户修业。欲候
之者。非于食次不可见。俄卒于寺。
**** 隋慧最
瀛州人。初听涅槃于邺下。后南游江表。避周
陈慧勇 第 263c 页 X77-0263.png
氏之祸。有机算。善权变。且北僧在陈。多乖风俗。而最
略无违忤。谈者交誉之。隋室龙兴。即观光辇邑。住光
明寺。仁寿中。诏送舍利于荆州大兴国寺。龙潜道场
置塔焉。所以报旧恩也。帝微时。尝遇沙门相结纳云。
先是道场前。步廊自崩。缮治求就。至是商度基址。广
狭适衷。后又送吉州发蒙寺。其所睹瑞徵。皆具别记。
久之卒于所住寺。
**** 隋慧畅
菜州许氏子。专攻杂心。顾以大乘虚诞。始弗
之信也。方远公抗迹洛阳。门人云拥。畅疑焉。于是造
之。而听所谈述。见其高深雄拔。物莫之当。反视所学。
正若浮埃繄天。委芥蔽地。自慨悟识之晚。
仁寿置塔。
诏送舍利于牟州拒神山寺。山出黄银。有穴存焉。
昔
秦始皇。欲鞭石梁海。而能拒之。因以名山。塔在温公
阜。
或曰高齐时。沙门僧温。年七十。道行不可测。尝南
受梁高供养。十二年。后还居此。而虎狼鸣吼。若怖之
者。温徐语之曰。汝是畜生。十恶所感。我是人道。十善
所招。罪福相悬。何相干耶。速去速去。自尔此山鸟兽
永绝。温身长七尺。眉覆面云。
畅踆事反京。宗理前业。
凶吉庆吊不出门。预言死日。沐浴端坐以化。寿七十
馀矣。
**** 隋明诞
卫州汲县之史氏子。出家以善律仪称。讲演
十地地持摄大乘论。尤为学者所宗。后住京师之胜
光寺。温柔宽厚。负笈者归焉。诏送舍利于襄州上凤
林寺。坎之。得金像一躯。高丈六。相好完美。其馀瑞应
略无违忤。谈者交誉之。隋室龙兴。即观光辇邑。住光
明寺。仁寿中。诏送舍利于荆州大兴国寺。龙潜道场
置塔焉。所以报旧恩也。帝微时。尝遇沙门相结纳云。
先是道场前。步廊自崩。缮治求就。至是商度基址。广
狭适衷。后又送吉州发蒙寺。其所睹瑞徵。皆具别记。
久之卒于所住寺。
**** 隋慧畅
菜州许氏子。专攻杂心。顾以大乘虚诞。始弗
之信也。方远公抗迹洛阳。门人云拥。畅疑焉。于是造
之。而听所谈述。见其高深雄拔。物莫之当。反视所学。
正若浮埃繄天。委芥蔽地。自慨悟识之晚。
仁寿置塔。
诏送舍利于牟州拒神山寺。山出黄银。有穴存焉。
昔
秦始皇。欲鞭石梁海。而能拒之。因以名山。塔在温公
阜。
或曰高齐时。沙门僧温。年七十。道行不可测。尝南
受梁高供养。十二年。后还居此。而虎狼鸣吼。若怖之
者。温徐语之曰。汝是畜生。十恶所感。我是人道。十善
所招。罪福相悬。何相干耶。速去速去。自尔此山鸟兽
永绝。温身长七尺。眉覆面云。
畅踆事反京。宗理前业。
凶吉庆吊不出门。预言死日。沐浴端坐以化。寿七十
馀矣。
**** 隋明诞
卫州汲县之史氏子。出家以善律仪称。讲演
十地地持摄大乘论。尤为学者所宗。后住京师之胜
光寺。温柔宽厚。负笈者归焉。诏送舍利于襄州上凤
林寺。坎之。得金像一躯。高丈六。相好完美。其馀瑞应
陈慧勇 第 264a 页 X77-0264.png
不具录。
**** 隋道端
潞人也。自出家登具后。一以探揽毗尼藏。为
宗要。晚入京都仁法寺。重轻条制。讲解靡慝。且洞晓
竺书梵语。义与中国无戾。宜学者所效慕。仁寿中。诏
即州梵境寺置塔。以葬舍利。而端听命焉。后卒于所
住寺。
**** 隋宝宪
出郑州。始业律。宝镇师之学子也。有青蓝冰
水之誉。识者刮目焉。开皇偕镇住大兴善寺。规言矩
行。率恊科条。仁寿诏送舍利置塔。以表其地。人天瞻
仰至今。
**** 隋僧昕
潞之上党人。资性恬默。不妄言笑。人有以经
论微旨奥义问者。则披释无所凝滞。盖其学自远公
涅槃十地得也。后入京住兴善寺。风度高爽。非流辈
不相往来。仁寿中。送舍利。置塔于毛之护法寺。奉上
命也。瑞应具别录。
**** 隋智揆
生冀州。幼历讲筵。专事涅槃。隶业弘济寺。杜
门谢客。餐味要义。然不知岁月之老也。诏塔舍利于
魏之开觉寺。督香华仪仗以送礼也。
**** 隋宝安
兖州人。初从慧远法师。研究涅槃。义解之誉
籍甚于北。及周齐之亡。乃南走陈氏。以究所未至。开
皇初。舆图混一。安因入关。住净影寺。仁寿二年。诏置
塔于营州。即古之黄龙城也。故有梵幢寺。十七级浮
图。时因以舍利奉安。其内议者以为得策。
**** 隋宝严
幽州人。出家进具。力宛毗尼。然于十地成实
**** 隋道端
潞人也。自出家登具后。一以探揽毗尼藏。为
宗要。晚入京都仁法寺。重轻条制。讲解靡慝。且洞晓
竺书梵语。义与中国无戾。宜学者所效慕。仁寿中。诏
即州梵境寺置塔。以葬舍利。而端听命焉。后卒于所
住寺。
**** 隋宝宪
出郑州。始业律。宝镇师之学子也。有青蓝冰
水之誉。识者刮目焉。开皇偕镇住大兴善寺。规言矩
行。率恊科条。仁寿诏送舍利置塔。以表其地。人天瞻
仰至今。
**** 隋僧昕
潞之上党人。资性恬默。不妄言笑。人有以经
论微旨奥义问者。则披释无所凝滞。盖其学自远公
涅槃十地得也。后入京住兴善寺。风度高爽。非流辈
不相往来。仁寿中。送舍利。置塔于毛之护法寺。奉上
命也。瑞应具别录。
**** 隋智揆
生冀州。幼历讲筵。专事涅槃。隶业弘济寺。杜
门谢客。餐味要义。然不知岁月之老也。诏塔舍利于
魏之开觉寺。督香华仪仗以送礼也。
**** 隋宝安
兖州人。初从慧远法师。研究涅槃。义解之誉
籍甚于北。及周齐之亡。乃南走陈氏。以究所未至。开
皇初。舆图混一。安因入关。住净影寺。仁寿二年。诏置
塔于营州。即古之黄龙城也。故有梵幢寺。十七级浮
图。时因以舍利奉安。其内议者以为得策。
**** 隋宝严
幽州人。出家进具。力宛毗尼。然于十地成实
陈慧勇 第 264b 页 X77-0264.png
尝所涉猎。性殊静默。阐演之馀。惟跏趺宴息而巳。始
住辇下之仁觉寺。从之游者。皆俊伟。仁寿诏。送舍利
塔于州之弘业寺。事毕岩亦随卒。
**** 隋道生
蒲产也。少事昭玄统延师为弟子。而学有源
委。美容观。善仪轨。日用常行皆四分律也。又奚庸于
讲解哉。仁寿诏送舍利于楚州。野鹿至能。驯扰拜伏。
听受归戒。则舍利之利益广矣。而生之德。亦由是以
见。
**** 隋辩寂
徐州人。久以慧学游讲。无所归宿。间于齐都
专攻大论。及阿毗昙心。而名始振。武平之季。国亡。乃
南适江阴理旧业。开皇混一。杖策西入关。宿硕诸德
咸在。意气复张。仁寿置塔。诏送舍利于流沟寺。以光
乡壤。后不知所终。
**** 隋法楷
生青丘。志学之岁。依邺都玄统贤公出家。习
涅槃。殊进。后复咨禀云晖二匠。而凝滞消释。齐亡。南
走淮甸。隋兴。大辟教门。营一刹于曹城之北三里许。
以受来学。巳而入关住扬化寺。名声益起。仁寿表请
置塔于曹上。可之。仍使送舍利以葬。瑞应之盛。较之
诸处。所不及。具见别录。
**** 隋智能
姓李。怀之河内人。素于律学有功。从之游者。
皆足以模范一世。开皇初。住渭阴转轮寺。仁寿诏送
舍利于青州福胜寺置塔。晚崇定业。栖托林泉。竟不
知所终。
**** 隋道嵩
生瀛州河间刘氏。蚤岁孤苦。出家历事名哲
住辇下之仁觉寺。从之游者。皆俊伟。仁寿诏。送舍利
塔于州之弘业寺。事毕岩亦随卒。
**** 隋道生
蒲产也。少事昭玄统延师为弟子。而学有源
委。美容观。善仪轨。日用常行皆四分律也。又奚庸于
讲解哉。仁寿诏送舍利于楚州。野鹿至能。驯扰拜伏。
听受归戒。则舍利之利益广矣。而生之德。亦由是以
见。
**** 隋辩寂
徐州人。久以慧学游讲。无所归宿。间于齐都
专攻大论。及阿毗昙心。而名始振。武平之季。国亡。乃
南适江阴理旧业。开皇混一。杖策西入关。宿硕诸德
咸在。意气复张。仁寿置塔。诏送舍利于流沟寺。以光
乡壤。后不知所终。
**** 隋法楷
生青丘。志学之岁。依邺都玄统贤公出家。习
涅槃。殊进。后复咨禀云晖二匠。而凝滞消释。齐亡。南
走淮甸。隋兴。大辟教门。营一刹于曹城之北三里许。
以受来学。巳而入关住扬化寺。名声益起。仁寿表请
置塔于曹上。可之。仍使送舍利以葬。瑞应之盛。较之
诸处。所不及。具见别录。
**** 隋智能
姓李。怀之河内人。素于律学有功。从之游者。
皆足以模范一世。开皇初。住渭阴转轮寺。仁寿诏送
舍利于青州福胜寺置塔。晚崇定业。栖托林泉。竟不
知所终。
**** 隋道嵩
生瀛州河间刘氏。蚤岁孤苦。出家历事名哲
陈慧勇 第 264c 页 X77-0264.png
于洛下。虽衣服单弊。弗恤也。后从慧远陶甄经论。先
声所至。京师学者歆艳。仁寿置塔于姑苏。掘地得古
舍利。因合葬焉。后住总化寺而卒。
**** 隋慧藏
赵国平棘郝氏子也。年十一出家。讲涅槃即
如法。既具戒品。而研究毗尼。久之受智论十地华严
般若等经论。年四十欲疏华严。然未易笔削。于是遁
居鹊山。涧饮木食。谢绝尘累。以精思其义。而仰希圣
證。为决所惑。忽夜闻空中有声云。是是。齐武成请于
太极殿开阐。盛极一时。周废教。因亦屏迹。隋初仍事
薙染。化行东川。开皇七年。诏六大德。俱赴京师谒见。
于承明殿。敷扬微奥。允恊上心。礼待殊渥。诏住空观
寺。沙门智稳僧朗法彦等。请弘金刚般若论。藏标异
新理。统结辞义。言无浮汎。禀益之徒。皆崇敬焉。大业
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以疾卒。寿八十四。弟子奉遗
命。陈尸林麓掩骼。修塔于终南山。沙门明则制文勒
碑。
**** 隋道庄
扬州建业人。姿性雄爽。仪轨端雅。少为侪辈
所尚。始禀彭城寺琼法师成实论。学者尤所推挹。及
琼疾。而议所传。众咸让。不敢当。而庄独无所歉。琼曰。
庄首大足小。终无所成。且恐其徙辙馀宗耳。后庄果
从。兴皇朗法师。听四论。入内道场弘演。炀帝在春坊。
宠眷日甚。盖居蕃时。巳致书问。詶和篇章云。俄入住
日严寺。屡赐燕见。仍就宫闱讲授。晚又讲法华于日
严。著疏三卷。帝初即位。以旧恩。赐帛五百匹毡三十
声所至。京师学者歆艳。仁寿置塔于姑苏。掘地得古
舍利。因合葬焉。后住总化寺而卒。
**** 隋慧藏
赵国平棘郝氏子也。年十一出家。讲涅槃即
如法。既具戒品。而研究毗尼。久之受智论十地华严
般若等经论。年四十欲疏华严。然未易笔削。于是遁
居鹊山。涧饮木食。谢绝尘累。以精思其义。而仰希圣
證。为决所惑。忽夜闻空中有声云。是是。齐武成请于
太极殿开阐。盛极一时。周废教。因亦屏迹。隋初仍事
薙染。化行东川。开皇七年。诏六大德。俱赴京师谒见。
于承明殿。敷扬微奥。允恊上心。礼待殊渥。诏住空观
寺。沙门智稳僧朗法彦等。请弘金刚般若论。藏标异
新理。统结辞义。言无浮汎。禀益之徒。皆崇敬焉。大业
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以疾卒。寿八十四。弟子奉遗
命。陈尸林麓掩骼。修塔于终南山。沙门明则制文勒
碑。
**** 隋道庄
扬州建业人。姿性雄爽。仪轨端雅。少为侪辈
所尚。始禀彭城寺琼法师成实论。学者尤所推挹。及
琼疾。而议所传。众咸让。不敢当。而庄独无所歉。琼曰。
庄首大足小。终无所成。且恐其徙辙馀宗耳。后庄果
从。兴皇朗法师。听四论。入内道场弘演。炀帝在春坊。
宠眷日甚。盖居蕃时。巳致书问。詶和篇章云。俄入住
日严寺。屡赐燕见。仍就宫闱讲授。晚又讲法华于日
严。著疏三卷。帝初即位。以旧恩。赐帛五百匹毡三十
陈慧勇 第 265a 页 X77-0265.png
领。随驾𨿅阳。终年八十一矣。即大业初也。有集数十
卷。
**** 隋法澄
吴郡人。少机警。善谈论。颇综涉经史。始从兴
皇朗公披解三论。疏决壅滞。芟夷繁芜。诚有功于宗
教。后聚徒。设席于江都开善寺。炀帝居晋邸。置四道
场。致天下硕德。时澄亦与焉。仁寿三年。徙居关中之
日严寺。声望弥重。及帝定鼎伊洛。从驾至崤右。以疾
终。寿七十馀。
**** 隋法论
孟氏。南郡人。初住荆州天皇寺。旋自引去。隐
青溪之覆舟山。业成实。尤善属文。梁明帝雅重之。屡
徵召不赴。炀帝在蕃邸。躬礼致之。追入京辇。住日严
寺。谒文帝于仁寿宫。诏于大宝殿赐净馔。论在座上
诗颂德。帝嘉叹。炀帝在春宫。宠眷弥厚。大业元年。将
移东门。诏赐千秋树皮袈裟一领。帛五百段。毡四十
领。皇后赐狐腋皮坐褥法服等。因随驾至洛。未几而
卒。年七十八。论志欲以粉藻黼黻宗乘。尝续传名僧。
无所就。有别集八卷。行世。
**** 隋僧昙
出洛州之张氏。小年辞俗。慨佛法之未具也。
于是结友西行。以求之。仅达[葸-十+夕]领。路沮而旋。然梵言
音字并通。戾止京辇。远播声闻。开皇十年。诏翻译。住
大兴善寺。未几。诏送舍利于蒲州之栖岩寺。栖岩即
古之云居也。山名中朝。西临河涘。世称形胜焉。后又
诏送殷州智度寺。皆获瑞应。具别记。大业初卒。时有
慧重者。雍州之郭氏子。善摄论十地。亦奉诏于泰州
卷。
**** 隋法澄
吴郡人。少机警。善谈论。颇综涉经史。始从兴
皇朗公披解三论。疏决壅滞。芟夷繁芜。诚有功于宗
教。后聚徒。设席于江都开善寺。炀帝居晋邸。置四道
场。致天下硕德。时澄亦与焉。仁寿三年。徙居关中之
日严寺。声望弥重。及帝定鼎伊洛。从驾至崤右。以疾
终。寿七十馀。
**** 隋法论
孟氏。南郡人。初住荆州天皇寺。旋自引去。隐
青溪之覆舟山。业成实。尤善属文。梁明帝雅重之。屡
徵召不赴。炀帝在蕃邸。躬礼致之。追入京辇。住日严
寺。谒文帝于仁寿宫。诏于大宝殿赐净馔。论在座上
诗颂德。帝嘉叹。炀帝在春宫。宠眷弥厚。大业元年。将
移东门。诏赐千秋树皮袈裟一领。帛五百段。毡四十
领。皇后赐狐腋皮坐褥法服等。因随驾至洛。未几而
卒。年七十八。论志欲以粉藻黼黻宗乘。尝续传名僧。
无所就。有别集八卷。行世。
**** 隋僧昙
出洛州之张氏。小年辞俗。慨佛法之未具也。
于是结友西行。以求之。仅达[葸-十+夕]领。路沮而旋。然梵言
音字并通。戾止京辇。远播声闻。开皇十年。诏翻译。住
大兴善寺。未几。诏送舍利于蒲州之栖岩寺。栖岩即
古之云居也。山名中朝。西临河涘。世称形胜焉。后又
诏送殷州智度寺。皆获瑞应。具别记。大业初卒。时有
慧重者。雍州之郭氏子。善摄论十地。亦奉诏于泰州
陈慧勇 第 265b 页 X77-0265.png
岱岳寺置塔。然岳庙之门。常扃鐍不开。至是。自开者
三。
**** 隋智矩
生吴郡吴氏。牲矜庄。善属文。仪貌脩雅。初听
兴皇朗公讲。继而自开大品四论。当时虽淅东弘匠。
亦西骛焉。后阐三论于建初寺。在席常百人。武山公
郭演。尝致礼谒。炀帝居蕃。出镇杨越。召住慧日寺。开
皇十九年。诏住京师之日严寺。供养之资。一出晋邸。
时吉藏法师。同门之杰然者。凡当弘演。必新制序王
诸辞。以加激励。由是而餐附者殷矣。大业二年正月
卒。寿七十二。葬京郊之南。
**** 隋辩义
具州清河马氏子。小年辞俗。即学杂心。甫登
弱冠。巳就讲说。有昙散者。方以材解自名。意以为义
易摧挫。遂与往反十番。散不能继。义曰。理势未穷。何
不更进。散曰。予素所拟如此。虽欲更进可得耶。属周
虐煽腾。遂南达金陵。旋臻中土。炀帝在蕃邸。招聘名
德。命住日严寺。后入京。若昙恭道抚赜净等。一时俊
彦。皆执文座下。咨议深隐。仁寿二年。汉王谅入朝。志
念法师五所礼敬。乃于禅林寺建法集。使三辅之士。
咸废其本习。而同趣向焉。义亦始预其列。心不平之。
因质所封滞。周旋三日。念率杜辞莫对。献后崩。炀帝
居春坊。召日严大德四十人。对扬玄理。而义为允。沙
门道岳。宗禀俱舍。而无所师授。就取决焉。洽闻之美。
见称于时。智矩吉藏慧乘。三十馀人。同止日严。每谈
及杂心。则众推让焉。大业二年。以疾卒于寺。春秋六
三。
**** 隋智矩
生吴郡吴氏。牲矜庄。善属文。仪貌脩雅。初听
兴皇朗公讲。继而自开大品四论。当时虽淅东弘匠。
亦西骛焉。后阐三论于建初寺。在席常百人。武山公
郭演。尝致礼谒。炀帝居蕃。出镇杨越。召住慧日寺。开
皇十九年。诏住京师之日严寺。供养之资。一出晋邸。
时吉藏法师。同门之杰然者。凡当弘演。必新制序王
诸辞。以加激励。由是而餐附者殷矣。大业二年正月
卒。寿七十二。葬京郊之南。
**** 隋辩义
具州清河马氏子。小年辞俗。即学杂心。甫登
弱冠。巳就讲说。有昙散者。方以材解自名。意以为义
易摧挫。遂与往反十番。散不能继。义曰。理势未穷。何
不更进。散曰。予素所拟如此。虽欲更进可得耶。属周
虐煽腾。遂南达金陵。旋臻中土。炀帝在蕃邸。招聘名
德。命住日严寺。后入京。若昙恭道抚赜净等。一时俊
彦。皆执文座下。咨议深隐。仁寿二年。汉王谅入朝。志
念法师五所礼敬。乃于禅林寺建法集。使三辅之士。
咸废其本习。而同趣向焉。义亦始预其列。心不平之。
因质所封滞。周旋三日。念率杜辞莫对。献后崩。炀帝
居春坊。召日严大德四十人。对扬玄理。而义为允。沙
门道岳。宗禀俱舍。而无所师授。就取决焉。洽闻之美。
见称于时。智矩吉藏慧乘。三十馀人。同止日严。每谈
及杂心。则众推让焉。大业二年。以疾卒于寺。春秋六
陈慧勇 第 265c 页 X77-0265.png
十又六。葬京郊之南。东宫舍人郑颋制文立碑。先是
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乡州之宝融寺置塔。四年又
送庐州独山梁静寺。其所见徵祥。虽不同而俱盛。具
载别传。
**** 隋慧海
张氏。河东虞乡人。年十四落发。为大昭玄统
昙延法师弟子。年十八。即讲涅槃。既受具戒。专崇禅
业。隐于弘农之伏犊山。会周武悉毁仁祠。乃入陈避
之。以故戒品无亏。法衣不舍。又采听摄论。研穷其旨。
逮大隋御宇。始践京邑。皇姊成安长公主。为建静法
寺使居之。门徒济济。传美至今。然性嗜燕嘿。不事讲
说。直心道场于斯见矣。仁寿初。诏送舍利于定林恒
岳寺。置塔。顷之又送于熊州十善寺。其瑞应皆具别
传。大业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卒于寺。春秋五十七。遗
言薄葬。弟子不敢违。
**** 隋明舜
青州之张氏子。少以智论著名。诵文六十馀
卷。统明大旨。俄值法灭。南届建业。后居江北之安乐
寺。时以为大小诸乘之准的也。沙门慧乘。辩抗淮阳。
亦从定宗。尝梦入冥。有官徵责所业。因以其平生对。
官曰。讲解虚浮。诵文是实。若今之舜法师可也。馀龄
未尽且放还。炀帝在晋邸。召居京之日严寺。仁寿四
年。诏送舍利于蕲州福田寺置塔。寺南。齐高帝别院
名禅居。赵州沙门法进造。地居绝顶。下瞰云雾。每见
有圣寺其上。瑞徵载他录。大业二年。卒于京寺。寿六
十。门人慧相嗣。
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乡州之宝融寺置塔。四年又
送庐州独山梁静寺。其所见徵祥。虽不同而俱盛。具
载别传。
**** 隋慧海
张氏。河东虞乡人。年十四落发。为大昭玄统
昙延法师弟子。年十八。即讲涅槃。既受具戒。专崇禅
业。隐于弘农之伏犊山。会周武悉毁仁祠。乃入陈避
之。以故戒品无亏。法衣不舍。又采听摄论。研穷其旨。
逮大隋御宇。始践京邑。皇姊成安长公主。为建静法
寺使居之。门徒济济。传美至今。然性嗜燕嘿。不事讲
说。直心道场于斯见矣。仁寿初。诏送舍利于定林恒
岳寺。置塔。顷之又送于熊州十善寺。其瑞应皆具别
传。大业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卒于寺。春秋五十七。遗
言薄葬。弟子不敢违。
**** 隋明舜
青州之张氏子。少以智论著名。诵文六十馀
卷。统明大旨。俄值法灭。南届建业。后居江北之安乐
寺。时以为大小诸乘之准的也。沙门慧乘。辩抗淮阳。
亦从定宗。尝梦入冥。有官徵责所业。因以其平生对。
官曰。讲解虚浮。诵文是实。若今之舜法师可也。馀龄
未尽且放还。炀帝在晋邸。召居京之日严寺。仁寿四
年。诏送舍利于蕲州福田寺置塔。寺南。齐高帝别院
名禅居。赵州沙门法进造。地居绝顶。下瞰云雾。每见
有圣寺其上。瑞徵载他录。大业二年。卒于京寺。寿六
十。门人慧相嗣。
陈慧勇 第 266a 页 X77-0266.png
**** 隋法彦
姓张氏。寓居洛州。蚤岁出家。志隆大法。而聪
明冠拔伦类。虽三藏并通。偏以大论驰誉。神爽英特。
见者畏伏。或得彦所造言句。宾主藏去以为荣。齐公
高颖尤加礼重。因迎至京邑以事弘演。江表法侃法
师。入关中。尝谓人曰。吾乡大德渊法师者。每以为天
地虽广。识达者稀。晚学之秀。惟法彦一人而巳。开皇
十六年。诏彦为大论众主。住真寂寺。仁寿造塔。诏送
舍利于汝州。四年又诏送沂州善应寺。其瑞徵则剌
史郑善果以表闻。事具别传。大业三年卒。春秋六十。
**** 隋道密
生相之周氏。高齐之季。出家。从耶舍三藏。学
梵书语。且听采大乘经论于邺下。开皇间。诏与翻译。
住京师之大兴善寺。仁寿诏葬舍利于同州大兴国
寺。寺即文帝生地也。帝生魏之大统七年六月十三
日。赤光紫气。充庭溢室。状如楼阁。色染人衣。姆以其
热而扇之。帝噤至不能啼。忽有一尼。至自外。谓太祖
曰。儿来处甚高。佛天所祐。非汝俗家所可育也。我当
为公育之。太祖因割宅之偏为寺。通小门往来。以帝
委之。尼遂以那罗延名帝。而抚字惟谨。尼蒲坂刘氏
女。名智仙。七岁出家。一日禅坐。屋极上入定。其师遍
求不可得。率以为溺井死矣。自是有所云为辄神验。
及周废教。尼依帝家。终不徙寺以寖大。舍利瑞应。见
别传。
**** 隋智聚
族朱姓。神气清远。彰于襁褓。出家住苏州之
虎丘东山寺。寺有胤法师。道艺之元匠也。聚依以学。
陈慧勇 第 266b 页 X77-0266.png
无怠分阴。同郡顾希凭。会稽谢峻岳。复以辞林理窟
相与发明。故能于弱冠之年。即事讲说。尤慕庄严皭
师成实。而服膺焉。咨质既久。疑滞咸析。汝南周弘正。
博通内外。监赏人伦。见而叹曰。诚释门之瑚琏也。陈
鄱阳王伯山。新安王伯。周新蔡王叔齐。并加钦属。至
德二年。诏于太极殿。开金光明经。天子躬御法筵。臣
僚咸在。于时云兴瓶写。莫不歆艳。三年丁外忧。归隐
旧里。弘导不废。开皇十一年。降玺书劳问。尚书令楚
公素。左仆射邳公威。躬造道场。接足作礼。进施予以
效诚敬。十二年。诏置僧官。以居平等之任。郡将宗成
刘公。从受菩萨戒。齐王暕作牧淮海。贻书迎之。不起。
大业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终。寿七十二。即以其年
之十二月。窆于山之南岭。弟子道恭等。树碑旌行。秘
书虞世南文。
**** 隋净愿
未详姓氏。代州人。壮岁出家。力讨经论。既进
大戒。乃专律部。博闻强识。旦夕观采。才五遍。即就讲
说。自尔连开四分。又听华严十地及诸小论。晚习准
公摄论。入京住宝刹寺。登座竖义。归从者多。造舍利
毗昙疏十卷。文极该赡。诏送舍利于潭州之麓山寺。
度湘将及山所。有五色异鸟。数万成群。飞浮水上。迎
引向船。及岸鸟亦空飞。同至塔所。愿以瑞闻。帝大悦。
大业初。相法师。追入慧日。委徒于愿。由是令望弥远。
五年五月。奄忽告终。
**** 隋志念
俗缘陈氏。冀州信都人。其先颖川盖蕃之裔
相与发明。故能于弱冠之年。即事讲说。尤慕庄严皭
师成实。而服膺焉。咨质既久。疑滞咸析。汝南周弘正。
博通内外。监赏人伦。见而叹曰。诚释门之瑚琏也。陈
鄱阳王伯山。新安王伯。周新蔡王叔齐。并加钦属。至
德二年。诏于太极殿。开金光明经。天子躬御法筵。臣
僚咸在。于时云兴瓶写。莫不歆艳。三年丁外忧。归隐
旧里。弘导不废。开皇十一年。降玺书劳问。尚书令楚
公素。左仆射邳公威。躬造道场。接足作礼。进施予以
效诚敬。十二年。诏置僧官。以居平等之任。郡将宗成
刘公。从受菩萨戒。齐王暕作牧淮海。贻书迎之。不起。
大业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终。寿七十二。即以其年
之十二月。窆于山之南岭。弟子道恭等。树碑旌行。秘
书虞世南文。
**** 隋净愿
未详姓氏。代州人。壮岁出家。力讨经论。既进
大戒。乃专律部。博闻强识。旦夕观采。才五遍。即就讲
说。自尔连开四分。又听华严十地及诸小论。晚习准
公摄论。入京住宝刹寺。登座竖义。归从者多。造舍利
毗昙疏十卷。文极该赡。诏送舍利于潭州之麓山寺。
度湘将及山所。有五色异鸟。数万成群。飞浮水上。迎
引向船。及岸鸟亦空飞。同至塔所。愿以瑞闻。帝大悦。
大业初。相法师。追入慧日。委徒于愿。由是令望弥远。
五年五月。奄忽告终。
**** 隋志念
俗缘陈氏。冀州信都人。其先颖川盖蕃之裔
陈慧勇 第 266c 页 X77-0266.png
也。后因仕宦徙焉。念既出家。即志访道。昉受具。趋邺
都道长法师学智论。历数载。卒与其座下所谓诞劄
休继等。齐名。俄诣道宠法师。究十地论。时高昌国慧
嵩法师。专解小乘。世号毗昙孔子。其弟子有道猷智
洪晃觉散魏。尤英俊。念欲依之而不果。会剌史任城
王彦。帝之介弟。方镇乡里。为张法席。召与僧琼法师
对讲。前开智度。后发杂心。时州都正法继谓念。以为
必名垂不朽。于是二十年中。频弘二论。逮周氏废教。
遂同俗服。逃祸海隅。隋兴。诏访其所在。开皇四年。先
使其法弟志湛。宣言于明彦法师。而彦公因与门人
洪该等三百馀辈邀之。以阐心论。撰疏及钞各九卷。
盖能正其谬误。且补其遗脱云。得其传者。如法懿怀
正等。数百人。俄汉王谅镇晋阳。别筑城置塔。构开义
寺迎居之。遣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旨命。即弘演
于大兴国寺。仁寿二年。献后崩。念偕王入朝。复扬唱
焉。听者千计。留百馀日。仍还住宝相寺开授。未几。文
帝晏驾。汉王即世。念归乡里。绍承旧业。寔沙门空明
之力为多。大业初。住慧日。屡诏不赴。四年卒。春秋七
十四。
**** 隋智凝
不详氏族。豫州人。年少出家。习经过目不忘。
虽数十万言。久而犹忆。初未尝温。及进具。人以为苗
而不秀。恐无后成。凝闻之叹曰。世书尚有朝闻夕死
之言。而况出世之道乎。遂往彭城。依嵩公咨摄论。顾
谓诸徒曰。巳了纲旨。馀文复奚暇究哉。即辞嵩。将事
都道长法师学智论。历数载。卒与其座下所谓诞劄
休继等。齐名。俄诣道宠法师。究十地论。时高昌国慧
嵩法师。专解小乘。世号毗昙孔子。其弟子有道猷智
洪晃觉散魏。尤英俊。念欲依之而不果。会剌史任城
王彦。帝之介弟。方镇乡里。为张法席。召与僧琼法师
对讲。前开智度。后发杂心。时州都正法继谓念。以为
必名垂不朽。于是二十年中。频弘二论。逮周氏废教。
遂同俗服。逃祸海隅。隋兴。诏访其所在。开皇四年。先
使其法弟志湛。宣言于明彦法师。而彦公因与门人
洪该等三百馀辈邀之。以阐心论。撰疏及钞各九卷。
盖能正其谬误。且补其遗脱云。得其传者。如法懿怀
正等。数百人。俄汉王谅镇晋阳。别筑城置塔。构开义
寺迎居之。遣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旨命。即弘演
于大兴国寺。仁寿二年。献后崩。念偕王入朝。复扬唱
焉。听者千计。留百馀日。仍还住宝相寺开授。未几。文
帝晏驾。汉王即世。念归乡里。绍承旧业。寔沙门空明
之力为多。大业初。住慧日。屡诏不赴。四年卒。春秋七
十四。
**** 隋智凝
不详氏族。豫州人。年少出家。习经过目不忘。
虽数十万言。久而犹忆。初未尝温。及进具。人以为苗
而不秀。恐无后成。凝闻之叹曰。世书尚有朝闻夕死
之言。而况出世之道乎。遂往彭城。依嵩公咨摄论。顾
谓诸徒曰。巳了纲旨。馀文复奚暇究哉。即辞嵩。将事
陈慧勇 第 267a 页 X77-0267.png
制疏。嵩初恐其乖僻难之。凝以为大例可知。然或小
失无所虑也。竟别去。疏毕。声望益振。入京住辩才寺。
隋文屡兴殿会。而凝尤为所延致。俄居禅定寺。大业
间卒。春秋四十八。始凝之未入京也。有明及妄师。以
摄论著名关东。邀与相见。遽问云。黎耶识灭否。答云
灭。及则踊身起坐抚掌大庆。托之承绪而逝。且凝行
检严洁。福智俱营。故辩才一寺。完治无阙。长打将了。
便就元席。于戏何其年之不永也。
**** 隋法总
并州太原段氏子也。诵涅槃十馀年。后听玄
义乃领悟。开皇中。诏为涅槃众主。居海觉寺。仁寿初。
诏送舍利于隋州智门寺。四年春。又诏送于辽州下
生寺。见瑞之祥。如别记。总亦由是精进加倍。大业间
卒。寿七十。门人行等玄会。
**** 隋慧旷
其先谯国曹氏。今为襄阳人。祖亮宗梁给事
黄门侍郎卫尉卿。父蔼直阁将军。旷年十二。事江陵
宝光寺澄法师出家。俄而辞。明帝于渚宫。游京师。居
律行寺。会西竺真谛三藏。既译摄大乘唯识等论。金
鼓光明等经。方将弘演。未得其人。乃与宗恺准韵诸
师。北面受焉。三藏云亡俦侣斯逝。复偕同学僧宗俱
栖匡岫敷化。州宰鄱阳长沙二王。师敬之。后游湘郢
间。罔怠旧志。陈至德初。言旋乡井。居遍觉道场。即开
皇三年也。顷之诏徙兴国寺。屡赐香苏等物。秦孝王
建麾襄沔。亲奉归戒。炀帝即位。诏入京师次江阳。辞
疾不行。诏寓丹阳栖霞寺医养。松筠泉石寔惬情素。
失无所虑也。竟别去。疏毕。声望益振。入京住辩才寺。
隋文屡兴殿会。而凝尤为所延致。俄居禅定寺。大业
间卒。春秋四十八。始凝之未入京也。有明及妄师。以
摄论著名关东。邀与相见。遽问云。黎耶识灭否。答云
灭。及则踊身起坐抚掌大庆。托之承绪而逝。且凝行
检严洁。福智俱营。故辩才一寺。完治无阙。长打将了。
便就元席。于戏何其年之不永也。
**** 隋法总
并州太原段氏子也。诵涅槃十馀年。后听玄
义乃领悟。开皇中。诏为涅槃众主。居海觉寺。仁寿初。
诏送舍利于隋州智门寺。四年春。又诏送于辽州下
生寺。见瑞之祥。如别记。总亦由是精进加倍。大业间
卒。寿七十。门人行等玄会。
**** 隋慧旷
其先谯国曹氏。今为襄阳人。祖亮宗梁给事
黄门侍郎卫尉卿。父蔼直阁将军。旷年十二。事江陵
宝光寺澄法师出家。俄而辞。明帝于渚宫。游京师。居
律行寺。会西竺真谛三藏。既译摄大乘唯识等论。金
鼓光明等经。方将弘演。未得其人。乃与宗恺准韵诸
师。北面受焉。三藏云亡俦侣斯逝。复偕同学僧宗俱
栖匡岫敷化。州宰鄱阳长沙二王。师敬之。后游湘郢
间。罔怠旧志。陈至德初。言旋乡井。居遍觉道场。即开
皇三年也。顷之诏徙兴国寺。屡赐香苏等物。秦孝王
建麾襄沔。亲奉归戒。炀帝即位。诏入京师次江阳。辞
疾不行。诏寓丹阳栖霞寺医养。松筠泉石寔惬情素。
陈慧勇 第 267b 页 X77-0267.png
遂有终焉之志。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春秋八十。
顶煖指屈。斯又上生得道之徵也。以其月二十日。窆
于寺之西山。
**** 隋童真
其先陇西李氏后。寓河东之蒲阪出家。依昙
延法师学。既受具。先承律部复涉经论。通明大小乘。
尤善涅槃。而拥徒千数。敷化不绝。开皇十二年。诏于
大兴善寺。对翻梵本。十六年。诏为涅槃众主。仁寿元
年。诏率土之内建灵塔。一百一十一所。皆葬舍利。其
中而真往雍州。其祥瑞见别传。大业元年。大禅定寺
成。诏为之主。九年卒。春秋七十有一。真度量尤莫涯
涘。始入禅定。宰辅交参。未尝将迎。一日方会众食忽
大堂正梁爆裂。皆惊走无人迹。真自若。
**** 隋智梵
姓封氏。渤海条人。逮祖父部符涿之良乡因
居之。年十四。求河涧灵简禅师落发。游邺都学大论
十地等文。年二十有三。躬当弘导。俄驱锡京邑化绵
二纪。开皇十六年。天水扶风竞申奏请。诏听所往于
是。道被天水矣。仁寿之季。复开导畿内。因诏置塔于
郢州宝香寺。大业五年。诏住禅定寺。静缘摄虑。无替
寒暑。九年二月四日。终于寺。春秋七十五。遗言施身
山林。门人从之。仍敛馀骸。塔于终南山。
**** 隋智闰
不详姓氏。襄阳人。性于佛法若宿习。年始二
十。即趋邺下。会遵统开十地。从受业焉。复学华严涅
槃。寻依光统听四分。且兼小论具辩通塞。时号博瞻。
鲜有能加之者。久之。渡江事长干辩公。究三论。后还
顶煖指屈。斯又上生得道之徵也。以其月二十日。窆
于寺之西山。
**** 隋童真
其先陇西李氏后。寓河东之蒲阪出家。依昙
延法师学。既受具。先承律部复涉经论。通明大小乘。
尤善涅槃。而拥徒千数。敷化不绝。开皇十二年。诏于
大兴善寺。对翻梵本。十六年。诏为涅槃众主。仁寿元
年。诏率土之内建灵塔。一百一十一所。皆葬舍利。其
中而真往雍州。其祥瑞见别传。大业元年。大禅定寺
成。诏为之主。九年卒。春秋七十有一。真度量尤莫涯
涘。始入禅定。宰辅交参。未尝将迎。一日方会众食忽
大堂正梁爆裂。皆惊走无人迹。真自若。
**** 隋智梵
姓封氏。渤海条人。逮祖父部符涿之良乡因
居之。年十四。求河涧灵简禅师落发。游邺都学大论
十地等文。年二十有三。躬当弘导。俄驱锡京邑化绵
二纪。开皇十六年。天水扶风竞申奏请。诏听所往于
是。道被天水矣。仁寿之季。复开导畿内。因诏置塔于
郢州宝香寺。大业五年。诏住禅定寺。静缘摄虑。无替
寒暑。九年二月四日。终于寺。春秋七十五。遗言施身
山林。门人从之。仍敛馀骸。塔于终南山。
**** 隋智闰
不详姓氏。襄阳人。性于佛法若宿习。年始二
十。即趋邺下。会遵统开十地。从受业焉。复学华严涅
槃。寻依光统听四分。且兼小论具辩通塞。时号博瞻。
鲜有能加之者。久之。渡江事长干辩公。究三论。后还
陈慧勇 第 267c 页 X77-0267.png
汉阴化导。大业初。住慧日。会征辽左诏祷江于岷蜀。
还至西京。以疾卒于禅定寺。年七十有五。时大业十
年也。
**** 隋净业
俗史姓。汉东随人也。既出家受具。研精律部。
即依慧远法师。禀涅槃之指。巳而负帙从远应诏入
关。餐承幽理。晚学摄论于昙迁禅师钻仰诚至。开皇
中。隐居蓝田之覆车山。众为筑室。今之悟真寺是也。
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安州之景诚寺。置塔之瑞见
于别传。大业四年。诏入鸿胪寺教授客僧。九年诏徙
住禅定寺。忽谓其徒曰。吾兹欲反覆车。便成长往矣。
别未淹旬即化去。大业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也。寿五
十三。
**** 隋敬脱
史不详姓氏。汲郡人。小年出家。究明成实。又
善声韵字书之学。体貌颀硕。时谓之僧杰。语闻。诏住
慧日道场。帝欲悉试京师诸德。孰为刚亮。一日并诏
入元武殿监门即段文操拔刀逐之。诸德皆走。脱独
安然。无所顾。徐语操曰。卿何事相迫乃尔。竟上殿坐
论佛法。帝顾操诡曰。众僧固不知朝廷法。汝监门以
俗礼相加。至如脱法师然后可尔。其他能无怖乎。盖
阴异之云。诏赐大竹扇面松抱高屧。即使手持足著
以出。帝目送之曰。诚僧杰也。大业十三年。卒于东都
鸿胪寺。寿六十三。脱尤孝。虽游历。置大檐。处母与经
卷笔墨各一头。至食时坐母树阴。入村行乞。作大字
遒逸可爱。得者辄藏去 沙门法楞专弘地论。与脱
还至西京。以疾卒于禅定寺。年七十有五。时大业十
年也。
**** 隋净业
俗史姓。汉东随人也。既出家受具。研精律部。
即依慧远法师。禀涅槃之指。巳而负帙从远应诏入
关。餐承幽理。晚学摄论于昙迁禅师钻仰诚至。开皇
中。隐居蓝田之覆车山。众为筑室。今之悟真寺是也。
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安州之景诚寺。置塔之瑞见
于别传。大业四年。诏入鸿胪寺教授客僧。九年诏徙
住禅定寺。忽谓其徒曰。吾兹欲反覆车。便成长往矣。
别未淹旬即化去。大业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也。寿五
十三。
**** 隋敬脱
史不详姓氏。汲郡人。小年出家。究明成实。又
善声韵字书之学。体貌颀硕。时谓之僧杰。语闻。诏住
慧日道场。帝欲悉试京师诸德。孰为刚亮。一日并诏
入元武殿监门即段文操拔刀逐之。诸德皆走。脱独
安然。无所顾。徐语操曰。卿何事相迫乃尔。竟上殿坐
论佛法。帝顾操诡曰。众僧固不知朝廷法。汝监门以
俗礼相加。至如脱法师然后可尔。其他能无怖乎。盖
阴异之云。诏赐大竹扇面松抱高屧。即使手持足著
以出。帝目送之曰。诚僧杰也。大业十三年。卒于东都
鸿胪寺。寿六十三。脱尤孝。虽游历。置大檐。处母与经
卷笔墨各一头。至食时坐母树阴。入村行乞。作大字
遒逸可爱。得者辄藏去 沙门法楞专弘地论。与脱
陈慧勇 第 268a 页 X77-0268.png
齐名。亦同所居寺。
**** 隋僧朗
恒州人。幼出家。学大论杂心。旋以唱演。负笈
骤臻入关。住空观寺。复事弘扬。然言笑温雅。心𦚾宏
博。时有问者。或素所未闻则合掌。答云某也学未及
此。故诸大德以其有谦德而不敢加诮。仁寿初。诏送
舍利于广州灵鹫山果实寺。将置塔掘基。得宋梵僧
所记。遂以葬。瑞徵弗述。大业之季。终于所住。寿七十
馀。
**** 隋本济
生宋氏。西河介休人也。祖考皆以隐德遗后
世。济龆龀。淹贯经史。稍长志空寂。遂出家从信行禅
师学。时开皇初也。年十八。戒定兼进业。弘集录。著十
种不敢斟量论六卷。指意清诣。诚得大法之归趣焉。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二日。卒于所住之慈门寺。寿五
十有四。弟子道训道树奉尸陀追建白塔于终南山。
麓。勒铭颂德焉。沙门善智尤善集录。妙简锱铢。精穷
理窟。祖师信行。雅相标致。尝以光阴四分之一。用资
形累。通夏翘足。摄念观佛。著顿教一乘二十卷。先济
九年卒。是于宗门之兄弟云。葬附信行墓右。
**** 隋智光
江州人也。蚤从居公学摄论。声名高出侪辈。
开皇十年。诏偕居公入京。住大兴善寺。仁寿置塔。诏
送舍利于循州。循既远在岭南。为法忘劳于光有焉。
及归秦壤厌喧慕寂。卒投老于庐阜之山舍。
**** 隋昙遂
材器宏伟。故凡智度唯识摄大乘性相之旨
罔弗淹练。苟负笈踵门者。皆充然有所得。而悦服不
**** 隋僧朗
恒州人。幼出家。学大论杂心。旋以唱演。负笈
骤臻入关。住空观寺。复事弘扬。然言笑温雅。心𦚾宏
博。时有问者。或素所未闻则合掌。答云某也学未及
此。故诸大德以其有谦德而不敢加诮。仁寿初。诏送
舍利于广州灵鹫山果实寺。将置塔掘基。得宋梵僧
所记。遂以葬。瑞徵弗述。大业之季。终于所住。寿七十
馀。
**** 隋本济
生宋氏。西河介休人也。祖考皆以隐德遗后
世。济龆龀。淹贯经史。稍长志空寂。遂出家从信行禅
师学。时开皇初也。年十八。戒定兼进业。弘集录。著十
种不敢斟量论六卷。指意清诣。诚得大法之归趣焉。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二日。卒于所住之慈门寺。寿五
十有四。弟子道训道树奉尸陀追建白塔于终南山。
麓。勒铭颂德焉。沙门善智尤善集录。妙简锱铢。精穷
理窟。祖师信行。雅相标致。尝以光阴四分之一。用资
形累。通夏翘足。摄念观佛。著顿教一乘二十卷。先济
九年卒。是于宗门之兄弟云。葬附信行墓右。
**** 隋智光
江州人也。蚤从居公学摄论。声名高出侪辈。
开皇十年。诏偕居公入京。住大兴善寺。仁寿置塔。诏
送舍利于循州。循既远在岭南。为法忘劳于光有焉。
及归秦壤厌喧慕寂。卒投老于庐阜之山舍。
**** 隋昙遂
材器宏伟。故凡智度唯识摄大乘性相之旨
罔弗淹练。苟负笈踵门者。皆充然有所得。而悦服不
陈慧勇 第 268b 页 X77-0268.png
巳。仁寿中。诏送舍利于晋州。而置塔于州之法吼寺。
得胜地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得胜地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