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法显 第 243a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忍辱学
持志科
**** 唐法显
出南郡江陵丁氏。年十二。依四层寺宝溟法
师薙落。服勤久之。忽问欲界乱地。素非道缘。既生其
中。焉能脱离。溟曰。众生皆有初地味禅。历劫不忘。时
来则发矣。今顗大师学者之宗。可往承事。会顗既赴
炀帝之徵。将旋金陵。道便归乡。寓其寺以受请谒。徒
侣四百。郁成丛林。后复从成彦习皓等。而琢磨之。益
日劫倍。然卒于皓处。得所归宿。属季岁灾𡨥荐臻。寺
众逃徙。显独守大殿。三十馀年。蔬水屡绝于中。兵刃
交求于外。燕嘿自若也。殿盖弥天法师造。以梅为梁。
俗号梅梁殿。中置弥勒尊像。光趺并高四十尺。八部
围绕。貌极畏敬。至是显置宝冠华怅。供具经台。五镫
长明不绝。一灯忽独炽。𤓁高丈馀。其至诚所感如此。
贞观间。显始出处别房。夜有著五色服。持一金瓶。以
奉之者。又尝梦。异僧告曰。可往蕲州。见信禅师。及往
果获契證。永徽三年。十二月八日梦。坐宝殿。授四众
戒。遂疾。至四年正月十日。陟起坐床上。盥浴剃发如
常时。十一日午时卒。十七日。弟子克葬于大明寺之
北原。其未卒也。门人有见室之西壁拆裂。而白光遍
透者。寺之西北。夜有白云二道亘空中。殿之像设器
用。皆动摇。议者以为显住此寺。凡五十馀年。而足不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忍辱学
持志科
**** 唐法显
出南郡江陵丁氏。年十二。依四层寺宝溟法
师薙落。服勤久之。忽问欲界乱地。素非道缘。既生其
中。焉能脱离。溟曰。众生皆有初地味禅。历劫不忘。时
来则发矣。今顗大师学者之宗。可往承事。会顗既赴
炀帝之徵。将旋金陵。道便归乡。寓其寺以受请谒。徒
侣四百。郁成丛林。后复从成彦习皓等。而琢磨之。益
日劫倍。然卒于皓处。得所归宿。属季岁灾𡨥荐臻。寺
众逃徙。显独守大殿。三十馀年。蔬水屡绝于中。兵刃
交求于外。燕嘿自若也。殿盖弥天法师造。以梅为梁。
俗号梅梁殿。中置弥勒尊像。光趺并高四十尺。八部
围绕。貌极畏敬。至是显置宝冠华怅。供具经台。五镫
长明不绝。一灯忽独炽。𤓁高丈馀。其至诚所感如此。
贞观间。显始出处别房。夜有著五色服。持一金瓶。以
奉之者。又尝梦。异僧告曰。可往蕲州。见信禅师。及往
果获契證。永徽三年。十二月八日梦。坐宝殿。授四众
戒。遂疾。至四年正月十日。陟起坐床上。盥浴剃发如
常时。十一日午时卒。十七日。弟子克葬于大明寺之
北原。其未卒也。门人有见室之西壁拆裂。而白光遍
透者。寺之西北。夜有白云二道亘空中。殿之像设器
用。皆动摇。议者以为显住此寺。凡五十馀年。而足不
唐法显 第 243b 页 X77-0243.png
出户。故其临终之际。瑞相尤多。荆州都督纪王夙受
归戒。命记室郭瑜铭之。致追慕万一。
**** 唐慧明
姓王。杭州人。少出家。访道。无所不至。常持大
布衣。从越之敏法师。二十五年。其玄解。于千众中为
第一。时共目之青布明。后咨禅法于蒋山岩禅师者。
十年。尝以积雪塞路。七日不食。独念曰。吾闻七日不
食则死。今不死岂其业耶。吾兹试观之。因自以绳悬
之崖间。顿若有割断其绳者。竟坠崖底。歘又若有擎
之以出者。复置前所在处。无少损。未几。行头陀于荆
之四望山。形与影俱。寒暑一衲。物我相忘。而两虎之
斗者。能使之解。专以思益经。为脩行轨则。龙朔间。偶
游终南。遂观览京师不久而去云。
**** 唐道兴
姓刘氏。秦州人。隋季天下大乱。兴八九岁。常
欲出家。父母不允。辄逃诣寺。挽之无还意。父母患焉。
年十九。竟自隐匿大光寺。父母遍求不可得。众悯其
志。为劝喻。即剃落。尝语其徒曰。人身难得。宜持戒毋
怠。贼虏其母以去。兴方以沙弥。于寺营务。闻之遽夜
驰六十里。诣贼所。拜且泣。乞与母俱还。贼刃之未殊。
念曰。此僧以其母故。死不惧。岂非至孝。杀至孝不祥。
因裂裳裹创。使负其母。由间道走城。后避难。
入蜀道。
逢一老僧与同行。老僧谓兴。吾有黄金十两。幸达宁
静地。共分之。愿勿惮负荷也。兴意以为金贾祸物。如
来且不许手持宝。况负荷耶。乃辞老僧独行抵河池
县而赞皇公偶识之。为发仆卫。送至梁州。或传。老僧
归戒。命记室郭瑜铭之。致追慕万一。
**** 唐慧明
姓王。杭州人。少出家。访道。无所不至。常持大
布衣。从越之敏法师。二十五年。其玄解。于千众中为
第一。时共目之青布明。后咨禅法于蒋山岩禅师者。
十年。尝以积雪塞路。七日不食。独念曰。吾闻七日不
食则死。今不死岂其业耶。吾兹试观之。因自以绳悬
之崖间。顿若有割断其绳者。竟坠崖底。歘又若有擎
之以出者。复置前所在处。无少损。未几。行头陀于荆
之四望山。形与影俱。寒暑一衲。物我相忘。而两虎之
斗者。能使之解。专以思益经。为脩行轨则。龙朔间。偶
游终南。遂观览京师不久而去云。
**** 唐道兴
姓刘氏。秦州人。隋季天下大乱。兴八九岁。常
欲出家。父母不允。辄逃诣寺。挽之无还意。父母患焉。
年十九。竟自隐匿大光寺。父母遍求不可得。众悯其
志。为劝喻。即剃落。尝语其徒曰。人身难得。宜持戒毋
怠。贼虏其母以去。兴方以沙弥。于寺营务。闻之遽夜
驰六十里。诣贼所。拜且泣。乞与母俱还。贼刃之未殊。
念曰。此僧以其母故。死不惧。岂非至孝。杀至孝不祥。
因裂裳裹创。使负其母。由间道走城。后避难。
入蜀道。
逢一老僧与同行。老僧谓兴。吾有黄金十两。幸达宁
静地。共分之。愿勿惮负荷也。兴意以为金贾祸物。如
来且不许手持宝。况负荷耶。乃辞老僧独行抵河池
县而赞皇公偶识之。为发仆卫。送至梁州。或传。老僧
唐法显 第 243c 页 X77-0243.png
遇贼于三泉县。杀而取其金云。
兴既进具。行头陀。依
智舜律师习毗尼。听五过。能覆述。舜深奇慧解。复承
首律师于京师。大义益通贯。还蜀。博综经论。又禀受
心要于江禅师下。然于律则尤所究意焉。每叹曰。佛
法渐替。轻慢日增。吾亦焉敢亵渎哉。故凡戒非三二
十请。未尝许其开授。则其重法可知矣。当其沥六趣
生死苦语以励众。至有垂涕泣者。兴充福胜寺都维
那。寺主以有司命。戒不得停客。客之来者。兴皆宿食
之。无所拒。主大怒曰。年少敢尔。我语不见用。并不用
官司命邪。兴从容进曰。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僧三宝
也。于法宜受。否则违佛制。佛制官司命。其孰轻重。主
愈怒。久之乃悔。
贞观中青城戴令来。暮夜宿兴房中。
三鼓矣。忽惊走出外曰。见一僧服赤。执杖击其背云。
何故宿此。急呼火视背。有杖痕。阔三指。旋从兴忏罪
而去。
尝疾病。盛闻音乐。室中独念。以为吾平生求佛
果。人天报非所求也。应念声灭。疾随差。自尔日礼千
佛。永徽中。玄奘法师。送以所获于西天舍利。使供养。
兴于房中。别立道场。发愿曰。若其传法礼佛。契圣心
者。请放光瑞證明。俄而一室尽金色。显庆四年终。寿
六十七。
**** 唐法朗
姑苏人。素持诵观音祝。京师之人。以患恼祈
祷者。多蒙其效。城阳公主者高宗之同母妹也。始降
为如晦子杜荷妻。荷卒。又降薛瓘。龙朔二年。疾危笃
更善医数十。皆弗疗。或以朗名达左右。召使设坛。持
兴既进具。行头陀。依
智舜律师习毗尼。听五过。能覆述。舜深奇慧解。复承
首律师于京师。大义益通贯。还蜀。博综经论。又禀受
心要于江禅师下。然于律则尤所究意焉。每叹曰。佛
法渐替。轻慢日增。吾亦焉敢亵渎哉。故凡戒非三二
十请。未尝许其开授。则其重法可知矣。当其沥六趣
生死苦语以励众。至有垂涕泣者。兴充福胜寺都维
那。寺主以有司命。戒不得停客。客之来者。兴皆宿食
之。无所拒。主大怒曰。年少敢尔。我语不见用。并不用
官司命邪。兴从容进曰。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僧三宝
也。于法宜受。否则违佛制。佛制官司命。其孰轻重。主
愈怒。久之乃悔。
贞观中青城戴令来。暮夜宿兴房中。
三鼓矣。忽惊走出外曰。见一僧服赤。执杖击其背云。
何故宿此。急呼火视背。有杖痕。阔三指。旋从兴忏罪
而去。
尝疾病。盛闻音乐。室中独念。以为吾平生求佛
果。人天报非所求也。应念声灭。疾随差。自尔日礼千
佛。永徽中。玄奘法师。送以所获于西天舍利。使供养。
兴于房中。别立道场。发愿曰。若其传法礼佛。契圣心
者。请放光瑞證明。俄而一室尽金色。显庆四年终。寿
六十七。
**** 唐法朗
姑苏人。素持诵观音祝。京师之人。以患恼祈
祷者。多蒙其效。城阳公主者高宗之同母妹也。始降
为如晦子杜荷妻。荷卒。又降薛瓘。龙朔二年。疾危笃
更善医数十。皆弗疗。或以朗名达左右。召使设坛。持
唐法显 第 244a 页 X77-0244.png
诵如法。巳而疾果愈。酬施优渥。且为奏请。脩治所居
寺。寺盖隋之灵感寺也。开皇三年。文帝将迁都。先命
悉发陵园冢墓。徙之郊外。而城其地。此寺之建。所以
为诸陵园冢墓。香火主也。武德四年。废。至是既完饰。
复赐额青龙。以褒美之。朗后卒于寺。
**** 唐僧瑗
字辨空。姓郁氏。高平昌邑人也。母赵氏梦。侧
侍圣贤。浮空游乐。而娠。六岁随母礼舍利塔。见圣僧
像于塔旁。欣然抃跃抱持。状若旧识者。因白母。愿出
家。母以尚幼未之许。年十三。乃使为虎丘寺慧严法
师弟子。龙朔二年。试所习薙剪。依慧诩禅师受具。足
戒。听常乐寺聪法师三论诣江宁融禅师。学心法。永
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疾革。谓弟子曰。尸之所在。不
胜秽恶。吾欲出就他方耳。弟子等迎。止于通彼亭之
靖志庄。忽闻异香充塞。瑗正观不乱。遗训勤切。合掌
而终。春秋五十有一。
**** 唐道英
蚤岁出家。尤谨戒律。寺居京师布政坊。咸亨
间。寺主慧简。偶晓立庭际。觉有二人。入英院者。下顾
其足。殊未尝践地。简心异之。因过英问所遇。英曰。此
盖𥘿庄襄王使也。夫庄襄王以灭东周。绝姬祀。受罪
地下。其不得食者。巳八十年于兹矣。顷以饥虚之故。
乃从予求之曰。师大慈。幸勿辞也。且吾从者三百人。
其为师费可量哉。明日当赴。愿师其周济焉。于是英
治具毕备。然而无酒。则简复取以助之。及期列坐如
礼。庄襄向英历指之曰。此白起也。此王剪也。此陈轸
寺。寺盖隋之灵感寺也。开皇三年。文帝将迁都。先命
悉发陵园冢墓。徙之郊外。而城其地。此寺之建。所以
为诸陵园冢墓。香火主也。武德四年。废。至是既完饰。
复赐额青龙。以褒美之。朗后卒于寺。
**** 唐僧瑗
字辨空。姓郁氏。高平昌邑人也。母赵氏梦。侧
侍圣贤。浮空游乐。而娠。六岁随母礼舍利塔。见圣僧
像于塔旁。欣然抃跃抱持。状若旧识者。因白母。愿出
家。母以尚幼未之许。年十三。乃使为虎丘寺慧严法
师弟子。龙朔二年。试所习薙剪。依慧诩禅师受具。足
戒。听常乐寺聪法师三论诣江宁融禅师。学心法。永
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疾革。谓弟子曰。尸之所在。不
胜秽恶。吾欲出就他方耳。弟子等迎。止于通彼亭之
靖志庄。忽闻异香充塞。瑗正观不乱。遗训勤切。合掌
而终。春秋五十有一。
**** 唐道英
蚤岁出家。尤谨戒律。寺居京师布政坊。咸亨
间。寺主慧简。偶晓立庭际。觉有二人。入英院者。下顾
其足。殊未尝践地。简心异之。因过英问所遇。英曰。此
盖𥘿庄襄王使也。夫庄襄王以灭东周。绝姬祀。受罪
地下。其不得食者。巳八十年于兹矣。顷以饥虚之故。
乃从予求之曰。师大慈。幸勿辞也。且吾从者三百人。
其为师费可量哉。明日当赴。愿师其周济焉。于是英
治具毕备。然而无酒。则简复取以助之。及期列坐如
礼。庄襄向英历指之曰。此白起也。此王剪也。此陈轸
唐法显 第 244b 页 X77-0244.png
也。或以杀戮。或以奸诈。皆为仇对。所执持云。既而俱
致谢再三。行相顾曰。尚何时复获一饱。如今日也。继
而曰。俟二十年。英徐语以酒非我有昔寔出简耳。君
臣闻之。尤衔感。问英曰。师知城东通化门外冢墓否。
昔吾葬时。诸所徇物。无虑钜万。逮离乱来。虽屡发掘。
犹有存者。其幸用畚锸。则吾庶几其小偿矣。英笑曰。
吾出家者流。又安能为董卓摸金中即将邪。长揖而
别。
**** 唐慧警
出祁之张氏。方三岁。能暗诵大云经。殊通利
天后闻之。诏使见为抚顶。赐紫伽黎。俾出家于太原
之崇福寺。稍长充寺上座。气貌刚介。见者畏惮之。行
市井。见二众。或失仪矩。必惩戒。不小贷。晚脩禅寂尤
谨。巳而卒。年八十馀矣。其遗影并赐衣。俱存于寺之
九子母院。
**** 唐玄奘
少𨽻名荆州白马寺。通大小乘学。尤以法华
命家。净室焚香。日诵七过。尝感天人来听。如是十五
年不辍。时与道俊法师。俱被召。留京师。景龙三年二
月八日。上解斋于林光殿诸学士方盛集。奘等因上
疏乞还山。上作诗以送之。诏诸学士和。于是和者遍
朝野。林下荣之。诗多不录。
**** 唐真法师
姓王氏。金华人。住馀姚之休光寺。持律通
经。郁有名誉。甚为时彦所推重。天宝六年。太守秦公
长史狄公。荐主此寺。二公相谓曰。真师解深妙法。悟
无上义。问一得三。闻一知十。利涉之辨博。僧会之智
致谢再三。行相顾曰。尚何时复获一饱。如今日也。继
而曰。俟二十年。英徐语以酒非我有昔寔出简耳。君
臣闻之。尤衔感。问英曰。师知城东通化门外冢墓否。
昔吾葬时。诸所徇物。无虑钜万。逮离乱来。虽屡发掘。
犹有存者。其幸用畚锸。则吾庶几其小偿矣。英笑曰。
吾出家者流。又安能为董卓摸金中即将邪。长揖而
别。
**** 唐慧警
出祁之张氏。方三岁。能暗诵大云经。殊通利
天后闻之。诏使见为抚顶。赐紫伽黎。俾出家于太原
之崇福寺。稍长充寺上座。气貌刚介。见者畏惮之。行
市井。见二众。或失仪矩。必惩戒。不小贷。晚脩禅寂尤
谨。巳而卒。年八十馀矣。其遗影并赐衣。俱存于寺之
九子母院。
**** 唐玄奘
少𨽻名荆州白马寺。通大小乘学。尤以法华
命家。净室焚香。日诵七过。尝感天人来听。如是十五
年不辍。时与道俊法师。俱被召。留京师。景龙三年二
月八日。上解斋于林光殿诸学士方盛集。奘等因上
疏乞还山。上作诗以送之。诏诸学士和。于是和者遍
朝野。林下荣之。诗多不录。
**** 唐真法师
姓王氏。金华人。住馀姚之休光寺。持律通
经。郁有名誉。甚为时彦所推重。天宝六年。太守秦公
长史狄公。荐主此寺。二公相谓曰。真师解深妙法。悟
无上义。问一得三。闻一知十。利涉之辨博。僧会之智
唐法显 第 244c 页 X77-0244.png
周。与之齐驱并驾可也。八年终。县令王璲制文以铭。
洪元慎书。
**** 唐待驾
姓王氏。蜀之简州金水县人。冲孺谢俗。立行
孤峻。天宝之季。上幸成都。驾以童子。诣行在所。求落
发。上异之。为得此名。寻结庐石城山。中俄辟为寺。始
额云顶。上之入蜀也。尝登武檐东台。见卿云佳气。又
梦。神人姓李曰。予自石城来。愿为陛下扈从。至是驾
间侍上燕。上从容问驾所居。驾以对。上悟曰。朕固识
之。因易额慈云。且赐神号玄孙。以其玄元苗裔云。驾
竟示灭于此寺。
**** 唐法烱
居广州之开元寺。行头陀。尤勤至。古有钟。沈
海坛练门江内。每月望。大潮退。则蒲牢出泥涂中。其
隙可容一人。如此则钟之大可知矣。大历中。烱构楼
其寺。心欲登此钟。以作佛事。先设大斋会。众诵神祝
使小僧没水。诣龙宫通意。既而小僧持珠三颗。出水
报曰。钟以镇海。不可得也。然烱欲致钟。而得珠。盖物
有不可必者。
**** 唐纯陁
华翻无由。西域人。上元中。来游京师。时年巳
六百岁。或云八十岁。颜貌有童孺之色。气力轻壮举
动殊便利。上间之。诏入内。问长生之道。陁曰。长生之
道无他在乎寡欲而巳。尔寡欲则心静。心静则神安。
神安则长生矣。舍此非贫道所知也。上由是愈益重
之。永泰三年预知死日。遣弟子赍衣钵上进。以别遂
终于镇国寺诏赐其弟子紫衣。
洪元慎书。
**** 唐待驾
姓王氏。蜀之简州金水县人。冲孺谢俗。立行
孤峻。天宝之季。上幸成都。驾以童子。诣行在所。求落
发。上异之。为得此名。寻结庐石城山。中俄辟为寺。始
额云顶。上之入蜀也。尝登武檐东台。见卿云佳气。又
梦。神人姓李曰。予自石城来。愿为陛下扈从。至是驾
间侍上燕。上从容问驾所居。驾以对。上悟曰。朕固识
之。因易额慈云。且赐神号玄孙。以其玄元苗裔云。驾
竟示灭于此寺。
**** 唐法烱
居广州之开元寺。行头陀。尤勤至。古有钟。沈
海坛练门江内。每月望。大潮退。则蒲牢出泥涂中。其
隙可容一人。如此则钟之大可知矣。大历中。烱构楼
其寺。心欲登此钟。以作佛事。先设大斋会。众诵神祝
使小僧没水。诣龙宫通意。既而小僧持珠三颗。出水
报曰。钟以镇海。不可得也。然烱欲致钟。而得珠。盖物
有不可必者。
**** 唐纯陁
华翻无由。西域人。上元中。来游京师。时年巳
六百岁。或云八十岁。颜貌有童孺之色。气力轻壮举
动殊便利。上间之。诏入内。问长生之道。陁曰。长生之
道无他在乎寡欲而巳。尔寡欲则心静。心静则神安。
神安则长生矣。舍此非贫道所知也。上由是愈益重
之。永泰三年预知死日。遣弟子赍衣钵上进。以别遂
终于镇国寺诏赐其弟子紫衣。
唐法显 第 245a 页 X77-0245.png
**** 唐义宣
晋陵人。姿性聪利。翛然有出俗态。纳法后。孜
孜律科其砥砺之益虽寸阴无废。天宝初。依杨州法
慎律师。慎抚而叹曰。孔子以为后生可畏。其子之谓
乎。后听周律师讲终南事钞。考覈精致。著折中记。折
中者。折非而中是也。中我之是而折慊融济崿胜诸
师之非。则犹未晚乎是非也。然于宗门。则不得不尔。
其晚年化风尤盛。竟亦莫知其所终云。
**** 唐舍光
为僧。隶京兆大兴善寺。开元中。不空三藏。名
重天下。一时贤士大夫。莫不钦仰。光因依附焉。及不
空西迈。光亦随往。具历艰险。抵师子国。属尊贤阿阇
黎。建大悲胎藏坛。光偕慧[(土*刀)/言]。同受五部灌顶法。天宝
六载。复偕不空。东回京师。仍获参议翻译事。未几。不
空告寂。代宗待光。以不空礼。诏脩功德于五台山。会
天台学者湛然师。领江淮僧四十馀人。游五台。适与
光接。然师从光。问西域事。且曰。我此一宗。西域亦尝
有知之者否。光曰。有甚以此宗。为得止观之妙。嘱使
翻译以寄。且南印土盛宗龙树。是于智者。尤不相远。
**** 唐朗然
姓魏氏。南徐人。开元中。从丹阳开光寺。齐大
师落发。天宝初。依杭州华严寺。光律师受具。后徙灵
隐寺。事远律师。通四分律钞。又于越州昙一律师所。
研究其义。讲训详明。生徒四至。至德二年。诏居慈和
寺。上元中。剌史韦儇。迎为招隐统领大德。即于其暇。
著古今决。释。四分律钞。数十万言。大行于世。其自序
尤详。尽兹不录。大历十二年。冬趺座而逝。寿五十四。
唐法显 第 245b 页 X77-0245.png
腊三十五。越明年春。建塔于山之西原。屯田员外郎
柳识为碑颂。
**** 唐圆观
性简率。禅讲之暇。仍治产业。颇致田园之利。
居洛阳之慧林寺。号空门猗顿。尤与李源善。源父憕。
天宝间留守。以节死安禄山乱。故源因誓。不婚娶仕
宦。悉捐产业。入慧林常住。而日随僧饮食。以见巳志。
尝欲偕观游蜀。历揽岷峨王垒青城之胜。而议所由
道。久不决。盖观欲自长安斜谷。源欲自荆门三峡也。
既而卒从源议。舟泊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
观泣曰。予始议不欲由此。今奈何。源问之曰。妇人王
氏。孕三年矣。然犹未娩。特以予死期尚赊耳。死此生
彼。固无恨。请辞。后十二年中秋之夕。当相见于钱塘
天竺寺外。源治观丧毕。又候王氏求见所生子。子一
笑。由以知缘之所在。诚未易免也。久之源如观约。至
钱塘。闻牧童有歌竹枝之词于葛洪井畔者。趋拜之
曰。观公健否。牧童曰。李君真信士。勤远来。宜得晤语。
君兹俗缘未益。慎勿近。益务进脩。以遂合并。则幸甚。
徐扣角歌而去。
**** 唐如净
姓氏乡里。未暇详考。先是京师行智首律师
四分律疏。至魏郡法砺律师。著疏别行。似亦微有枘
凿矣。隋唐之际。道宣律师。本首大疏。著删补钞三卷。
贞观以来。江淮闽蜀多传唱之。后怀素者。奘三藏弟
子也。咸亨中。别述开四分律记。学者趋向焉。号其书
曰新疏。以宣公之书。为旧疏故也。于是新旧二疏。互
柳识为碑颂。
**** 唐圆观
性简率。禅讲之暇。仍治产业。颇致田园之利。
居洛阳之慧林寺。号空门猗顿。尤与李源善。源父憕。
天宝间留守。以节死安禄山乱。故源因誓。不婚娶仕
宦。悉捐产业。入慧林常住。而日随僧饮食。以见巳志。
尝欲偕观游蜀。历揽岷峨王垒青城之胜。而议所由
道。久不决。盖观欲自长安斜谷。源欲自荆门三峡也。
既而卒从源议。舟泊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
观泣曰。予始议不欲由此。今奈何。源问之曰。妇人王
氏。孕三年矣。然犹未娩。特以予死期尚赊耳。死此生
彼。固无恨。请辞。后十二年中秋之夕。当相见于钱塘
天竺寺外。源治观丧毕。又候王氏求见所生子。子一
笑。由以知缘之所在。诚未易免也。久之源如观约。至
钱塘。闻牧童有歌竹枝之词于葛洪井畔者。趋拜之
曰。观公健否。牧童曰。李君真信士。勤远来。宜得晤语。
君兹俗缘未益。慎勿近。益务进脩。以遂合并。则幸甚。
徐扣角歌而去。
**** 唐如净
姓氏乡里。未暇详考。先是京师行智首律师
四分律疏。至魏郡法砺律师。著疏别行。似亦微有枘
凿矣。隋唐之际。道宣律师。本首大疏。著删补钞三卷。
贞观以来。江淮闽蜀多传唱之。后怀素者。奘三藏弟
子也。咸亨中。别述开四分律记。学者趋向焉。号其书
曰新疏。以宣公之书。为旧疏故也。于是新旧二疏。互
唐法显 第 245c 页 X77-0245.png
相长短。大历十三年。诏集两街临坛大德定夺。时推
净为宗主。建中二年。奏二疏并行。盖以相国元载。笃
重素公。而净不得巳。而从之也。载且俾净为新疏作
传。
**** 唐惟忠
生成都之童氏。幼事大光山道愿禅师出家。
既而游嵩岳。见神会禅师。而决择焉。乃复观览圣迹。
于江之左。有山僻邃。妍秀可爱。遂营茅舍。而安禅其
间。盖其地旧多龙蛇。瘴烟疠雾。白昼冥晦。樵牧者。往
往犯之立死。虽有国医。无所施其技。自忠之来。近远
宁谧。闻空中声云。承法师力。今得解脱矣。建中三年
入灭。寿七十八。
**** 唐辨秀
姓刘氏。汉楚王交裔孙也。幼孤。养于诸父。出
家。事灵隐谋禅师薙落。天宝四年。纳戒于东海鉴真
师。传律于会稽昙一师。至德中。诏举高行。获隶名吴
郡之开元寺。乾元中。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
人。长请律藏。郡以秀应命。然尤专心净土。尝谓人曰。
或闻西方以戒为有相大乘。是不然。何则。夫出言即
性。发意皆如。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况正念乎。大乘则
巳。孰为有相。孰为无相者。建中元年六月十五日。寝
疾而终。寿六十七。腊三十五。是年七月五日。迁龛窆
于虎丘西寺。松门之右。霅沙门如昼撰碑额。
**** 唐无侧
不知何许人。或云建中时。从西域来。至会稽。
爱若耶山水之胜。遂寓止云门寺。然善交。凡往来者。
无不谐意。吴兴皎然题其房壁云。越山秀丽云门绝。
净为宗主。建中二年。奏二疏并行。盖以相国元载。笃
重素公。而净不得巳。而从之也。载且俾净为新疏作
传。
**** 唐惟忠
生成都之童氏。幼事大光山道愿禅师出家。
既而游嵩岳。见神会禅师。而决择焉。乃复观览圣迹。
于江之左。有山僻邃。妍秀可爱。遂营茅舍。而安禅其
间。盖其地旧多龙蛇。瘴烟疠雾。白昼冥晦。樵牧者。往
往犯之立死。虽有国医。无所施其技。自忠之来。近远
宁谧。闻空中声云。承法师力。今得解脱矣。建中三年
入灭。寿七十八。
**** 唐辨秀
姓刘氏。汉楚王交裔孙也。幼孤。养于诸父。出
家。事灵隐谋禅师薙落。天宝四年。纳戒于东海鉴真
师。传律于会稽昙一师。至德中。诏举高行。获隶名吴
郡之开元寺。乾元中。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
人。长请律藏。郡以秀应命。然尤专心净土。尝谓人曰。
或闻西方以戒为有相大乘。是不然。何则。夫出言即
性。发意皆如。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况正念乎。大乘则
巳。孰为有相。孰为无相者。建中元年六月十五日。寝
疾而终。寿六十七。腊三十五。是年七月五日。迁龛窆
于虎丘西寺。松门之右。霅沙门如昼撰碑额。
**** 唐无侧
不知何许人。或云建中时。从西域来。至会稽。
爱若耶山水之胜。遂寓止云门寺。然善交。凡往来者。
无不谐意。吴兴皎然题其房壁云。越山秀丽云门绝。
唐法显 第 246a 页 X77-0246.png
西僧貌古心如月。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
雪。读者谓。皎然诚能模写侧之标致风度焉。
**** 唐皎然
字如昼。吴兴长城人。姓谢氏。康乐侯灵运十
世孙也。幼负异材。不为世俗所羁绊。遂削染。登具于
灵隐戒坛。复依守真律师。究毗尼学。儒编老什。靡弗
臻其极。尤工著述。辞章俊丽。吟咏尤造微赜。与会稽
灵彻钱塘道标齐名。故时谚曰。越之彻洞冰雪。杭之
标摩云霄。霅之昼能清秀。中年遍访禅席。南能北秀
之指。皆所参扣。贞元初。居东溪草堂。叹曰。使虽有仲
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
自挠性真。岂若孤松片云。蒲团相对。无言而意得。至
静而神谐者哉。于是作文谢遣笔砚。遁居杼峰。五年
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守吴兴。
一见语合。请益宗乘大略。异日汎论及诗。皎命门人
出藁一卷以视。且言近日废置之故。洪惊曰。向尝读
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
宜益自力。以鼓舞天下。而乃中辍。以弃其成可乎。
每
夜施鬼神食。旧居京之兴国寺。军吏沈钊德清人。暮
乘马抵骆驼桥。月色如练。见数人盛衣冠立。钊问其
故。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皎公。脩斋召我耳。长城赳卒
钱沛。泊舟吕山南。见数百人。持食负帛。笑语而过。问
之则曰。赴皎公斋归。
后终于抒峰。皎平生所交游士
大夫。则有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
薛逢吕渭杨达陆羽。其制作。则有号呶子十卷。内典
雪。读者谓。皎然诚能模写侧之标致风度焉。
**** 唐皎然
字如昼。吴兴长城人。姓谢氏。康乐侯灵运十
世孙也。幼负异材。不为世俗所羁绊。遂削染。登具于
灵隐戒坛。复依守真律师。究毗尼学。儒编老什。靡弗
臻其极。尤工著述。辞章俊丽。吟咏尤造微赜。与会稽
灵彻钱塘道标齐名。故时谚曰。越之彻洞冰雪。杭之
标摩云霄。霅之昼能清秀。中年遍访禅席。南能北秀
之指。皆所参扣。贞元初。居东溪草堂。叹曰。使虽有仲
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
自挠性真。岂若孤松片云。蒲团相对。无言而意得。至
静而神谐者哉。于是作文谢遣笔砚。遁居杼峰。五年
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守吴兴。
一见语合。请益宗乘大略。异日汎论及诗。皎命门人
出藁一卷以视。且言近日废置之故。洪惊曰。向尝读
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
宜益自力。以鼓舞天下。而乃中辍。以弃其成可乎。
每
夜施鬼神食。旧居京之兴国寺。军吏沈钊德清人。暮
乘马抵骆驼桥。月色如练。见数人盛衣冠立。钊问其
故。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皎公。脩斋召我耳。长城赳卒
钱沛。泊舟吕山南。见数百人。持食负帛。笑语而过。问
之则曰。赴皎公斋归。
后终于抒峰。皎平生所交游士
大夫。则有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
薛逢吕渭杨达陆羽。其制作。则有号呶子十卷。内典
唐法显 第 246b 页 X77-0246.png
类聚四十卷。儒释交游传。外有韵海二十卷。盖相国
于公頔。鲁公颜真卿所脩。而皎寔裨其行云。
**** 唐玄晏
姓李氏。江夏人。祖善。博学强识。注文选行世。
父邕。北海太守。史有传。晏童稚辞俗。至德初。试经高
第。依沙门崇真剃落。隶开元寺。大历三年。从悟真阇
黎受具足戒。即率身律范。无纤玷。仍研究毗尼部。俄
禀金刚解空破相之指。且工吟咏。彭城刘长卿尤加
赏识。其时名士之相往来者。则有陈郡袁滋。赵郡李
则。卢来卿。于文炫。蔡直扬衡李演。每与爇香烹茗谈
笑。又为出费以辟其所居。则其推服何如。建中初。鄂
岳连帅何公。以晋安起之。固辞。贞元十六年九月十
四日示寂。寿五十。腊三十。葬黄鹤山之南原。
**** 唐难陀
华翻喜。西域人。建中初。至岷蜀。𢹂三尼。皆年
少有颜色。醉饮狂游。所在则庸妄群聚。时魏公张延
赏守成都。务以礼义绳下。戍将闻而深恶之。遣卒逮
捕。陀至。谓之曰。贫道自幼学佛。得如幻三昧。入水不
濡。入火不爇。变土石为金玉。其术不可穷尽。因指三
尼曰。此辈殊妙于伎乐。押衙其试之。于是开燕。使
见所能。而歌声舞态。莫不中节应律。酒酣。陀更命为
踏舞。其曳练回雪。迅起摩趺。尤绝异。戍将方笑乐相
酬酢。而陀忽咄曰。妇女敢尔。凡舞。曲终则止。今犹低
昂欹侧不巳。岂风邪。遂取刀断其首。三尼随踣地。血
流丈馀。坐客惊视。则三竹杖也。而其血则向所饮之
酒耳。陀徐举三杖首。钉柱上。别倚三杖身于壁。酒行
于公頔。鲁公颜真卿所脩。而皎寔裨其行云。
**** 唐玄晏
姓李氏。江夏人。祖善。博学强识。注文选行世。
父邕。北海太守。史有传。晏童稚辞俗。至德初。试经高
第。依沙门崇真剃落。隶开元寺。大历三年。从悟真阇
黎受具足戒。即率身律范。无纤玷。仍研究毗尼部。俄
禀金刚解空破相之指。且工吟咏。彭城刘长卿尤加
赏识。其时名士之相往来者。则有陈郡袁滋。赵郡李
则。卢来卿。于文炫。蔡直扬衡李演。每与爇香烹茗谈
笑。又为出费以辟其所居。则其推服何如。建中初。鄂
岳连帅何公。以晋安起之。固辞。贞元十六年九月十
四日示寂。寿五十。腊三十。葬黄鹤山之南原。
**** 唐难陀
华翻喜。西域人。建中初。至岷蜀。𢹂三尼。皆年
少有颜色。醉饮狂游。所在则庸妄群聚。时魏公张延
赏守成都。务以礼义绳下。戍将闻而深恶之。遣卒逮
捕。陀至。谓之曰。贫道自幼学佛。得如幻三昧。入水不
濡。入火不爇。变土石为金玉。其术不可穷尽。因指三
尼曰。此辈殊妙于伎乐。押衙其试之。于是开燕。使
见所能。而歌声舞态。莫不中节应律。酒酣。陀更命为
踏舞。其曳练回雪。迅起摩趺。尤绝异。戍将方笑乐相
酬酢。而陀忽咄曰。妇女敢尔。凡舞。曲终则止。今犹低
昂欹侧不巳。岂风邪。遂取刀断其首。三尼随踣地。血
流丈馀。坐客惊视。则三竹杖也。而其血则向所饮之
酒耳。陀徐举三杖首。钉柱上。别倚三杖身于壁。酒行
唐法显 第 246c 页 X77-0246.png
则酌竹杖断处。而柱上之首。辄面赤。陁歌则竹杖之
首亦有声。陀舞则竹杖之身。亦作动势。既罢燕。而竹
杖之身。遽自就竹杖之首。为三尼如初。察其断处。略
无痕。
又尝住一檀家。巳数日。将辞而他往。檀家因留
之。不可。即闭户以绝陀意。而陀匿入壁罅中。主人急
揽其衣。得袈裟一角。自袈裟愈掣愈深入。竟没不复
得。明日壁有陀影如画。又明日色渐微暗。犹陀影也。
七日而陀影非矣。但墨迹耳。八日而并墨迹失之。或
遇陀于彭州境云。
**** 唐云邃
不知何许人也。学优而才赡。与人游。尤有恩
意。每被诏入内道场。顺宗时。领译务。宪宗初年。勾当
右街诸寺观。道释二教事。别诏充西明千福两寺上
座。非道德。宁克尔欤。
**** 唐真乘
姓沈氏。湖州德清人。父玄望以孝廉。举兖州
司马乘方妊。有神光异气之瑞。生而瑰玮。器度视群
儿弗类。司马喻之。必脩文学。以取官职。则愀然有不
得巳之色。会鲁公颜真卿。过其家。命诵所习。乃独诵
佛经五百纸。一无遗误。公大褒异。为落发。隶住八圣
道寺。即得戒于通玄寺常进师所。自尔综习毗尼。尤
为进师所爱。谓其徒曰。乘于汝曹。非伯仲也。无何西
入京辇。究法华天台疏义于云华寺。声誉蔼然。而章
信寺耆宿。又延致之。其讲训之顷。兼经宗律柄之妙。
而无所愧于众。贞元间。功德使梁公。以上数幸安国
寺。应对顾问。非乘不可。因奏充供奉大德。而徙居焉。
首亦有声。陀舞则竹杖之身。亦作动势。既罢燕。而竹
杖之身。遽自就竹杖之首。为三尼如初。察其断处。略
无痕。
又尝住一檀家。巳数日。将辞而他往。檀家因留
之。不可。即闭户以绝陀意。而陀匿入壁罅中。主人急
揽其衣。得袈裟一角。自袈裟愈掣愈深入。竟没不复
得。明日壁有陀影如画。又明日色渐微暗。犹陀影也。
七日而陀影非矣。但墨迹耳。八日而并墨迹失之。或
遇陀于彭州境云。
**** 唐云邃
不知何许人也。学优而才赡。与人游。尤有恩
意。每被诏入内道场。顺宗时。领译务。宪宗初年。勾当
右街诸寺观。道释二教事。别诏充西明千福两寺上
座。非道德。宁克尔欤。
**** 唐真乘
姓沈氏。湖州德清人。父玄望以孝廉。举兖州
司马乘方妊。有神光异气之瑞。生而瑰玮。器度视群
儿弗类。司马喻之。必脩文学。以取官职。则愀然有不
得巳之色。会鲁公颜真卿。过其家。命诵所习。乃独诵
佛经五百纸。一无遗误。公大褒异。为落发。隶住八圣
道寺。即得戒于通玄寺常进师所。自尔综习毗尼。尤
为进师所爱。谓其徒曰。乘于汝曹。非伯仲也。无何西
入京辇。究法华天台疏义于云华寺。声誉蔼然。而章
信寺耆宿。又延致之。其讲训之顷。兼经宗律柄之妙。
而无所愧于众。贞元间。功德使梁公。以上数幸安国
寺。应对顾问。非乘不可。因奏充供奉大德。而徙居焉。
唐法显 第 247a 页 X77-0247.png
时其本师无滞。亦以道业。蒙上恩遇。奏举乘为国祈
福。而乘以疾请告归。诏许之。先是无滞梦。乘手捧白
莲华南去。至是果验。然于乡里。八为律学座主。四为
临坛正员。皆徇诸公请也。复巡礼五台文殊隐现莫
测。晚寓护国寺。礼佛名经百过。而忏悔法。日不阙。撰
法华经解疏记。元和十五年冬十月示微疾而逝。长
庆二年十月十三日。阇毗。而塔其馀炉。遗命也。万年
尉王甄。述碑文。
**** 唐昙清
史未详其族里所自。初依道恒律师于吴之
北院。与省躬相友善。俄留南岳。讲训徒众。元和中。阆
州龙兴寺结界。时义嵩。方阐怀素新疏。因举僧祗律
云。齐七树相去尔所。作羯磨者。名善作羯磨。准此则
四面皆取六十三步等。如是自然界。约令作法界上。
僧须尽集。时清亦在。遂广致徵难不巳。因经州省。达
上听。诏两街会三宗。定夺新旧二疏。而嵩公所说。诚
亏理。礼部外郎令狐楚。判牒云。据两街传律大德言。
称昙清所引之义为正。后著显宗记。行世。
**** 唐清源
生南徐延陵冯氏。稚年入摄山。师事涉公。薙
䰂具戒。后即究毗尼事相之学。罕得其俦。俄复顿领
禅要。不由师教。长庆初。工部尚书李德裕。镇浙西。延
居京口。咨扣心法。雅契夙心。及李公去郡。反锡西霞。
终于寺。
**** 唐道标
出富春秦氏。七岁。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见
而抚其顶曰。此儿目如青莲。苟能舍家。以从吾游。必
福。而乘以疾请告归。诏许之。先是无滞梦。乘手捧白
莲华南去。至是果验。然于乡里。八为律学座主。四为
临坛正员。皆徇诸公请也。复巡礼五台文殊隐现莫
测。晚寓护国寺。礼佛名经百过。而忏悔法。日不阙。撰
法华经解疏记。元和十五年冬十月示微疾而逝。长
庆二年十月十三日。阇毗。而塔其馀炉。遗命也。万年
尉王甄。述碑文。
**** 唐昙清
史未详其族里所自。初依道恒律师于吴之
北院。与省躬相友善。俄留南岳。讲训徒众。元和中。阆
州龙兴寺结界。时义嵩。方阐怀素新疏。因举僧祗律
云。齐七树相去尔所。作羯磨者。名善作羯磨。准此则
四面皆取六十三步等。如是自然界。约令作法界上。
僧须尽集。时清亦在。遂广致徵难不巳。因经州省。达
上听。诏两街会三宗。定夺新旧二疏。而嵩公所说。诚
亏理。礼部外郎令狐楚。判牒云。据两街传律大德言。
称昙清所引之义为正。后著显宗记。行世。
**** 唐清源
生南徐延陵冯氏。稚年入摄山。师事涉公。薙
䰂具戒。后即究毗尼事相之学。罕得其俦。俄复顿领
禅要。不由师教。长庆初。工部尚书李德裕。镇浙西。延
居京口。咨扣心法。雅契夙心。及李公去郡。反锡西霞。
终于寺。
**** 唐道标
出富春秦氏。七岁。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见
而抚其顶曰。此儿目如青莲。苟能舍家。以从吾游。必
唐法显 第 247b 页 X77-0247.png
有善称。其父以为然。至德二年。诏天下白衣。通佛经
七百纸者。听为比丘。标以其选得度。仍隶住天竺寺。
永泰初。依顗律师。受具于灵光寺。时巳推其善于护
持。贞元中。别治室西岭下。谓之草堂。而吟啸之乐。非
世间名利之迹所可到。杭人号西岭和尚。辞章高[媲-囟+(色-巴+囚)]
古作者。与吴兴如昼。会稽灵彻。相酬唱时。语见昼传。
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景陵陆
羽云。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圣贤豪
杰为人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呜呼
品藻之极至。引天地人。以匹拟之。则其诚敬诚慕之
心何如。故一时名公钜卿。林下英彦。莫不绸缪投分。
慷慨论交。长庆三年六月七日。示灭于所居。是冬之
十月二日。葬之山中。寿八十四。腊五十八。开成五年
郑素卿。立碑颂德焉。
**** 唐法藏
南康周氏子也。家世业儒。后尤进于岐黄之
学。凡僧之有疾者。召之使治。必投之良剂。起其危笃。
而辞其谢礼。以故多从林下游。而禅悦法喜之益。尤
所慕嗜。遂依郡之平田山宝积院沙门师愿。而落发
焉。寻谒大寂禅师于豫章。得心法。登庐山。卜居五老
峰。食橡栗。饮溪涧。如是数年。而神人仙圣或过之。俄
施币云委。而户屦响臻矣。宝历中。示寂。寿八十二。
**** 唐慧昭
不知何许人。元和十一年。居武陵之开元寺。
时有陈广者。方以孝廉调官此郡。昭见之。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广愕然。心以为素不相识。而讶见
七百纸者。听为比丘。标以其选得度。仍隶住天竺寺。
永泰初。依顗律师。受具于灵光寺。时巳推其善于护
持。贞元中。别治室西岭下。谓之草堂。而吟啸之乐。非
世间名利之迹所可到。杭人号西岭和尚。辞章高[媲-囟+(色-巴+囚)]
古作者。与吴兴如昼。会稽灵彻。相酬唱时。语见昼传。
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景陵陆
羽云。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圣贤豪
杰为人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呜呼
品藻之极至。引天地人。以匹拟之。则其诚敬诚慕之
心何如。故一时名公钜卿。林下英彦。莫不绸缪投分。
慷慨论交。长庆三年六月七日。示灭于所居。是冬之
十月二日。葬之山中。寿八十四。腊五十八。开成五年
郑素卿。立碑颂德焉。
**** 唐法藏
南康周氏子也。家世业儒。后尤进于岐黄之
学。凡僧之有疾者。召之使治。必投之良剂。起其危笃。
而辞其谢礼。以故多从林下游。而禅悦法喜之益。尤
所慕嗜。遂依郡之平田山宝积院沙门师愿。而落发
焉。寻谒大寂禅师于豫章。得心法。登庐山。卜居五老
峰。食橡栗。饮溪涧。如是数年。而神人仙圣或过之。俄
施币云委。而户屦响臻矣。宝历中。示寂。寿八十二。
**** 唐慧昭
不知何许人。元和十一年。居武陵之开元寺。
时有陈广者。方以孝廉调官此郡。昭见之。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广愕然。心以为素不相识。而讶见
唐法显 第 247c 页 X77-0247.png
之晚。岂无所谓哉。因请其说。昭曰。讵容仓卒。他日当
为子索言之。一夕广诣昭宿。遂对床倾倒所蕴。曰我
刘氏子。宋孝文帝玄孙也。曾祖鄱阳王休业。祖士弘。
并详史传。先人以文学。为齐竟陵王子良所知。仕至
会稽令。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年三十。筮仕陈宣
帝。时旋弃去。与沈彦文游。后长沙王叔坚。始兴王叔
陵。皆致宾客。张声势。趋附权宠。吾偕彦文。处长沙门
下。及始兴之诛。吾辈亦从而逝矣。橡栗以供。旦暮短
褐。以禦寒暑。匿深林穷谷。以乐天命。未几。而一老沙
门过之曰。二君骨相皆奇。然刘君尤寿。彦文再拜。愿
得所饵药。僧笑竟别。且告吾曰。世俗务名利。徒劳苦
耳。愿复奚所成就哉。吾念独释氏之道。其庶几。君尚
勉旃。吾于是奉命。罔敢或坠。又十五年。陈亡。故后主
诸王入长安。吾遂率彦文乞丐。西上谒吊长沙。于瓜
州宿。留晋昌互羌塞。数年长沙殂。又数年彦文亡。吾
始依会稽之佛寺。而落发焉。则又去彦文之亡。巳二
十年。而吾固百岁矣。虽容体枯瘠。而筋力不衰。尚日
行百里。唐受禅。偶𢹂一僧。再游京师。武德六年。天下
混一。僭叛举戡定。吾获遍历河洛江淮三蜀五岭之
胜。所历辄徘徊久之。以尽其趣。逮今兹则二百九十
年矣。然吾身虽艰难验岨所备尝。而未始一日有负
薪之忧。元贞之季。挂锡是寺。夜梦长沙谓吾曰。后十
年。我六世孙广。当与子相见。子其幸教之。寤而记其
梦于书筴间。计去年巳盈其数。而询之往来者。则君
为子索言之。一夕广诣昭宿。遂对床倾倒所蕴。曰我
刘氏子。宋孝文帝玄孙也。曾祖鄱阳王休业。祖士弘。
并详史传。先人以文学。为齐竟陵王子良所知。仕至
会稽令。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年三十。筮仕陈宣
帝。时旋弃去。与沈彦文游。后长沙王叔坚。始兴王叔
陵。皆致宾客。张声势。趋附权宠。吾偕彦文。处长沙门
下。及始兴之诛。吾辈亦从而逝矣。橡栗以供。旦暮短
褐。以禦寒暑。匿深林穷谷。以乐天命。未几。而一老沙
门过之曰。二君骨相皆奇。然刘君尤寿。彦文再拜。愿
得所饵药。僧笑竟别。且告吾曰。世俗务名利。徒劳苦
耳。愿复奚所成就哉。吾念独释氏之道。其庶几。君尚
勉旃。吾于是奉命。罔敢或坠。又十五年。陈亡。故后主
诸王入长安。吾遂率彦文乞丐。西上谒吊长沙。于瓜
州宿。留晋昌互羌塞。数年长沙殂。又数年彦文亡。吾
始依会稽之佛寺。而落发焉。则又去彦文之亡。巳二
十年。而吾固百岁矣。虽容体枯瘠。而筋力不衰。尚日
行百里。唐受禅。偶𢹂一僧。再游京师。武德六年。天下
混一。僭叛举戡定。吾获遍历河洛江淮三蜀五岭之
胜。所历辄徘徊久之。以尽其趣。逮今兹则二百九十
年矣。然吾身虽艰难验岨所备尝。而未始一日有负
薪之忧。元贞之季。挂锡是寺。夜梦长沙谓吾曰。后十
年。我六世孙广。当与子相见。子其幸教之。寤而记其
梦于书筴间。计去年巳盈其数。而询之往来者。则君
唐法显 第 248a 页 X77-0248.png
犹未至也。每怅然。以梦语之谬。岂意识君于今日哉。
且君颧耏眉目。切肖长沙。是宜发吾何来晚之叹也。
因出书策示其记处。悲帵涕泣数行下。广拜愿即为
弟子。奉杖屦。昭曰。第图之未可也。明日当再来。广明
日诣昭。则昭遁矣。大和初。广赴巴州掾。道遇昭于山
南逆旅。广夜拜灯下。逝从游。无他志。昭许之。蚤作而
昭逸。广徒太息而巳。
**** 唐文举
婺州东阳张氏子。身干脩硕山立。貌温粹如
玉。动静以时。视听之官有守。而言尤谨。此固律范之
出于自然者也。年十五。投师习经法。十九落䰂。堕息
慈数。贞元三年。诏许天下度僧道。乃得戒。而四分之
学。则未尝敢以怠弛也。至登讲训。俦侣日填委。兼通
法华义疏。化王天台。时佛窟则公。方以禅道重。而举
与齐名。寻诏为国清寺大德。初智者大师。尝立金光
明道场。每年九月。集四众熏脩。期满七日。当时檀施
鼎臻。供养丰缛。自大师之没世。亦变更道场。寖以寂
寞。至是几绝。大和间。主事僧清蕴。谋之于举。置庄田
十二顷。以给光明会饮食费。于是始足。以传之久远
矣。会昌二年五月日卒。寿八十三。夏五十五。门人建
塔寺之西峰。韩又为铭。
**** 唐怀信
居广陵之西灵寺。素与淮南词客刘隐之友
善。寺故有塔。壮丽峻伟。冠绝一方。会昌中。隐之游四
明。夜梦。塔飞海上。而信立第三层。凭阑与隐之语曰。
今兹送塔过东海。旬日即还。当相见也。未几。广陵灾。
且君颧耏眉目。切肖长沙。是宜发吾何来晚之叹也。
因出书策示其记处。悲帵涕泣数行下。广拜愿即为
弟子。奉杖屦。昭曰。第图之未可也。明日当再来。广明
日诣昭。则昭遁矣。大和初。广赴巴州掾。道遇昭于山
南逆旅。广夜拜灯下。逝从游。无他志。昭许之。蚤作而
昭逸。广徒太息而巳。
**** 唐文举
婺州东阳张氏子。身干脩硕山立。貌温粹如
玉。动静以时。视听之官有守。而言尤谨。此固律范之
出于自然者也。年十五。投师习经法。十九落䰂。堕息
慈数。贞元三年。诏许天下度僧道。乃得戒。而四分之
学。则未尝敢以怠弛也。至登讲训。俦侣日填委。兼通
法华义疏。化王天台。时佛窟则公。方以禅道重。而举
与齐名。寻诏为国清寺大德。初智者大师。尝立金光
明道场。每年九月。集四众熏脩。期满七日。当时檀施
鼎臻。供养丰缛。自大师之没世。亦变更道场。寖以寂
寞。至是几绝。大和间。主事僧清蕴。谋之于举。置庄田
十二顷。以给光明会饮食费。于是始足。以传之久远
矣。会昌二年五月日卒。寿八十三。夏五十五。门人建
塔寺之西峰。韩又为铭。
**** 唐怀信
居广陵之西灵寺。素与淮南词客刘隐之友
善。寺故有塔。壮丽峻伟。冠绝一方。会昌中。隐之游四
明。夜梦。塔飞海上。而信立第三层。凭阑与隐之语曰。
今兹送塔过东海。旬日即还。当相见也。未几。广陵灾。
唐法显 第 248b 页 X77-0248.png
塔因煨烬。隐之归自四明谒信。信曰。记得海上会晤
时否。隐之深以为讶。
**** 唐定兰
成都杨氏子也。性初凶狠。父母没失。身佣保
中。后薙落。隶名福感寺。然耐劳苦污辱。每遇二亲忌
辰。则号恸至殒绝。入青城山。裸露以饲蚊蚋。拔耳剜
目。以喂鸷禽犷兽。曰此内施也。用以报答劬劳。顾不
可欤。或劝之。剌血书经。化缘以创造伽蓝。既成号圣
寿。逮老以尝剜目。行步非扶导必颠踬。莫知所适。忽
有客。以善医谒。因出珠。内之眶中。遂能视睹如旧。未
几。而客见梦曰。我南天王也。以师勤脩故。以目珠还
之。远近闻者莫不骇异。大中三年。诏入内供养。仍许
弟子有缘给侍。六年二月。表乞然臂。以酬国恩。臂巳
然。而有诏止之。众因灭其火。乃以焦烂死。有缘表请。
易名建塔。诏谥觉性。塔号悟真。今蜀直呼为定兰塔
院云。
**** 唐智頵
中山人。幼年师事五台山善住阁院贤林出
家。后以试经合格得度。游方遍历讲席。而法华维摩
尤所淹贯。归高峰。却扫谢世累。元和中。众共以五台
都捡校守僧长起之。頵固辞不可。会岁饥。华严寺。盖
大圣常所垂应地。四方之巡礼者凑焉。至是窘乏。诚
山中愧事也。乃复诿頵。充华严寺都供养主。时属法
照无著澄观。三硕德在。而澄观方制华严经疏。且命
頵为讲主。日拥千僧。檀施稠叠。而供养丰腆。视他日
加倍。间有沙门义园者。谤之曰。頵知常住久。其能无
时否。隐之深以为讶。
**** 唐定兰
成都杨氏子也。性初凶狠。父母没失。身佣保
中。后薙落。隶名福感寺。然耐劳苦污辱。每遇二亲忌
辰。则号恸至殒绝。入青城山。裸露以饲蚊蚋。拔耳剜
目。以喂鸷禽犷兽。曰此内施也。用以报答劬劳。顾不
可欤。或劝之。剌血书经。化缘以创造伽蓝。既成号圣
寿。逮老以尝剜目。行步非扶导必颠踬。莫知所适。忽
有客。以善医谒。因出珠。内之眶中。遂能视睹如旧。未
几。而客见梦曰。我南天王也。以师勤脩故。以目珠还
之。远近闻者莫不骇异。大中三年。诏入内供养。仍许
弟子有缘给侍。六年二月。表乞然臂。以酬国恩。臂巳
然。而有诏止之。众因灭其火。乃以焦烂死。有缘表请。
易名建塔。诏谥觉性。塔号悟真。今蜀直呼为定兰塔
院云。
**** 唐智頵
中山人。幼年师事五台山善住阁院贤林出
家。后以试经合格得度。游方遍历讲席。而法华维摩
尤所淹贯。归高峰。却扫谢世累。元和中。众共以五台
都捡校守僧长起之。頵固辞不可。会岁饥。华严寺。盖
大圣常所垂应地。四方之巡礼者凑焉。至是窘乏。诚
山中愧事也。乃复诿頵。充华严寺都供养主。时属法
照无著澄观。三硕德在。而澄观方制华严经疏。且命
頵为讲主。日拥千僧。檀施稠叠。而供养丰腆。视他日
加倍。间有沙门义园者。谤之曰。頵知常住久。其能无
唐法显 第 248c 页 X77-0248.png
所私乎。夜则梦神谓曰。僧长千佛之一也。汝发慢言。
当堕恶道。必忏悔毋缓。诘旦圆诣忏悔如礼。未几。诏
天下沙汰。遁之岩谷间大中初。诏度五台诸寺五十
僧。仍赐衣帔。于是再辟頵十寺僧长。兼山门都脩造
供养主。七年大建无遮会。一月日。既而集弟子垂训。
吾欲息心敛迹。以自优逸。纪纲众务。宜付来哲。遂趺
坐净室而灭。春秋七十七。僧腊五十八。
**** 唐行严
荣阳人。家世簪缨。偶听法华。至妙庄严王品。
遂白父母。求薙落。既纳戒。问道诸方。所得殊自惬。稔
闻五台文殊应迹之地。凡有探寻。莫不获睹瑞应。于
是驻锡而隶名焉。大和中。多激劝民俗。俾营福业。王
公大人。靡弗归向。又营大斋。日供千人。识者叹服。三
年。右胁而终。建塔寺西一里。
**** 唐当遇
姓阴氏。范阳人。少依蓟北之安集寺出家。大
中四年。杖锡登五台。然右手中指于华严寺菩萨像
前。优游两期。所睹祥瑞。不可胜纪。后造西台秘魔岩。
大圣昔日降龙之地。见金色光明。势若雉堞。比今城
郭。无异状。因以问所居之僧。僧曰。此所谓金色世界
也。古有师德居之。朝廷褒锡其号。为金光照。遇闻而
悲喜交怀。乃复结茅习静。住三摩呬多者。凡四十九
日。檀信坌集。遂成兰若。如是十有七年。迹不下山。日
惟玩味九会杂华等法。因之以證圣发通。语言动止。
不可测识。逮懿宗末年。忽失常度。欢咍怒诟。荡无绳
检。既而中原扰攘。銮辂迁播其先见故如此。时李克
当堕恶道。必忏悔毋缓。诘旦圆诣忏悔如礼。未几。诏
天下沙汰。遁之岩谷间大中初。诏度五台诸寺五十
僧。仍赐衣帔。于是再辟頵十寺僧长。兼山门都脩造
供养主。七年大建无遮会。一月日。既而集弟子垂训。
吾欲息心敛迹。以自优逸。纪纲众务。宜付来哲。遂趺
坐净室而灭。春秋七十七。僧腊五十八。
**** 唐行严
荣阳人。家世簪缨。偶听法华。至妙庄严王品。
遂白父母。求薙落。既纳戒。问道诸方。所得殊自惬。稔
闻五台文殊应迹之地。凡有探寻。莫不获睹瑞应。于
是驻锡而隶名焉。大和中。多激劝民俗。俾营福业。王
公大人。靡弗归向。又营大斋。日供千人。识者叹服。三
年。右胁而终。建塔寺西一里。
**** 唐当遇
姓阴氏。范阳人。少依蓟北之安集寺出家。大
中四年。杖锡登五台。然右手中指于华严寺菩萨像
前。优游两期。所睹祥瑞。不可胜纪。后造西台秘魔岩。
大圣昔日降龙之地。见金色光明。势若雉堞。比今城
郭。无异状。因以问所居之僧。僧曰。此所谓金色世界
也。古有师德居之。朝廷褒锡其号。为金光照。遇闻而
悲喜交怀。乃复结茅习静。住三摩呬多者。凡四十九
日。檀信坌集。遂成兰若。如是十有七年。迹不下山。日
惟玩味九会杂华等法。因之以證圣发通。语言动止。
不可测识。逮懿宗末年。忽失常度。欢咍怒诟。荡无绳
检。既而中原扰攘。銮辂迁播其先见故如此。时李克
唐法显 第 249a 页 X77-0249.png
用。方以晋王据河东。向遇之德。遥致礼敬。文德元年。
夏四月。命宪州剌史马师素。导意邀请。遇曰。我岂为
浮世宠辱累哉。固辞不赴。七月十八日。集弟子。垂训
而卒。寿七十二。腊五十一。龙纪元年。四月十八日。门
人太文等。以天竺法。阇维之。获设利罗。别建塔以葬。
**** 唐高闲
湖之乌程人。髫年辞俗。受具。隶居开元寺。博
学无不通。尤工字画。其于草书。或以比之张旭云。游
京师。禀听经律于荐福西明等寺。宣宗诏入殿。前挥
染赐紫衣。仍获与临洗忏戒坛。号十望大德。以老乞
归。终于寺。弟子鉴宗。传其笔法。赐号无上大师。闲平
居。每以白纻作草𨽻。今苕霅好事家。犹有存者。
**** 唐全清
会稽人。善禁祝。能劾鬼物。市僧王氏妇病。言
语狂乱。啼笑不常。如是数岁。间召清治。清即缚草如
人状。长尺许。衣以五䌽。结坛置草人。其中而作法焉。
其妇忽鞠躬曰。乞命。且自首。以为顷岁春日。偶于禹
庙前相遇耳。今和尚如不见杀。竟当远去。不敢复留
也。于是清鞭草人。呦呦有声。投一瓿中。以六一泥。窒
瓿口。封以朱书符篆。而之桑下。戒曰无动。后五载。
董昌以城叛。刘汉宏攻拔之。纵士卒掠城中。或掘窖
藏。桑下出瓿。破之独一鸦飞去。立树抄。人语曰。乃今
得见天日矣。时清死巳久。
**** 唐僧彻
不知何许人。久亲炙悟达。悟达亦乐教育成
就之。故其器卒获用于天下。而相为表里。以推明大
法。若悟达。著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彻则衍法监四
夏四月。命宪州剌史马师素。导意邀请。遇曰。我岂为
浮世宠辱累哉。固辞不赴。七月十八日。集弟子。垂训
而卒。寿七十二。腊五十一。龙纪元年。四月十八日。门
人太文等。以天竺法。阇维之。获设利罗。别建塔以葬。
**** 唐高闲
湖之乌程人。髫年辞俗。受具。隶居开元寺。博
学无不通。尤工字画。其于草书。或以比之张旭云。游
京师。禀听经律于荐福西明等寺。宣宗诏入殿。前挥
染赐紫衣。仍获与临洗忏戒坛。号十望大德。以老乞
归。终于寺。弟子鉴宗。传其笔法。赐号无上大师。闲平
居。每以白纻作草𨽻。今苕霅好事家。犹有存者。
**** 唐全清
会稽人。善禁祝。能劾鬼物。市僧王氏妇病。言
语狂乱。啼笑不常。如是数岁。间召清治。清即缚草如
人状。长尺许。衣以五䌽。结坛置草人。其中而作法焉。
其妇忽鞠躬曰。乞命。且自首。以为顷岁春日。偶于禹
庙前相遇耳。今和尚如不见杀。竟当远去。不敢复留
也。于是清鞭草人。呦呦有声。投一瓿中。以六一泥。窒
瓿口。封以朱书符篆。而之桑下。戒曰无动。后五载。
董昌以城叛。刘汉宏攻拔之。纵士卒掠城中。或掘窖
藏。桑下出瓿。破之独一鸦飞去。立树抄。人语曰。乃今
得见天日矣。时清死巳久。
**** 唐僧彻
不知何许人。久亲炙悟达。悟达亦乐教育成
就之。故其器卒获用于天下。而相为表里。以推明大
法。若悟达。著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彻则衍法监四
唐法显 第 249b 页 X77-0249.png
卷。大无量寿经疏二卷。彻则衍法镫二卷。胜鬘师子
吼经疏四卷。彻则衍法苑十卷。般若心经金刚经皆
有疏义。而彻亦随衍成卷。忏文六卷。及杂文等。彻必
翼纬。以行世。初居法乾内寺。官寮奉仰日甚。寻充左
右街应制。每岁属诞辰。于麟德殿。升座讲演。仍赐紫
伽梨。懿宗尤重佛乘。月遇八日。必饭僧内殿。数盈万
不啻。且躬为赞呗。诏彻朗咏高台上。宠锡繁夥。至造
旃檀座以处之。当是时。诏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开
坛受戒度僧。各三七日。别诏大德二十人。入咸秦殿。
为内福寿寺尼受戒。缮写藏经。雕造旃檀像千躯。皆
诏彻捡校。又以十一月十四日返庆饰。诏京城僧道。
赴麟德殿论义。彻则敷畅皇猷。恢宏祖道。如他日。赐
号净光大师。咸通十一年。诏录两街僧事。广明中。巢
𡨥犯阙。僖宗播迁于蜀。彻是夕内宿。旦与杜光庭。仓
黄扈从。再见悟达。其师资终始无间如此。著述尤富。
内翰侍郎乐朋龟为作真赞。秦蜀间多其弟子。则可
谓生荣死哀矣。
**** 唐文瓒
张氏晋阳人。幼依并州崇福寺薙落。学该群
籍。教洽三乘。至若金版玉绳之录。龙韬象纬之文。莫
不探循源委。采擢本枝。或将敷畅彤墀。揄扬黄阁。则
福周蕃壤。恩被海隅。诏充翻译。兼佛授记安国荷恩
崇福等寺大德。平生共设无遮大斋一百会。每遇斋。
则阴云开霁。冻雪生春。其至诚所感。有如此者。
**** 唐允文
字执经。秀州嘉禾朱氏子。始九岁。父病且死。
吼经疏四卷。彻则衍法苑十卷。般若心经金刚经皆
有疏义。而彻亦随衍成卷。忏文六卷。及杂文等。彻必
翼纬。以行世。初居法乾内寺。官寮奉仰日甚。寻充左
右街应制。每岁属诞辰。于麟德殿。升座讲演。仍赐紫
伽梨。懿宗尤重佛乘。月遇八日。必饭僧内殿。数盈万
不啻。且躬为赞呗。诏彻朗咏高台上。宠锡繁夥。至造
旃檀座以处之。当是时。诏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开
坛受戒度僧。各三七日。别诏大德二十人。入咸秦殿。
为内福寿寺尼受戒。缮写藏经。雕造旃檀像千躯。皆
诏彻捡校。又以十一月十四日返庆饰。诏京城僧道。
赴麟德殿论义。彻则敷畅皇猷。恢宏祖道。如他日。赐
号净光大师。咸通十一年。诏录两街僧事。广明中。巢
𡨥犯阙。僖宗播迁于蜀。彻是夕内宿。旦与杜光庭。仓
黄扈从。再见悟达。其师资终始无间如此。著述尤富。
内翰侍郎乐朋龟为作真赞。秦蜀间多其弟子。则可
谓生荣死哀矣。
**** 唐文瓒
张氏晋阳人。幼依并州崇福寺薙落。学该群
籍。教洽三乘。至若金版玉绳之录。龙韬象纬之文。莫
不探循源委。采擢本枝。或将敷畅彤墀。揄扬黄阁。则
福周蕃壤。恩被海隅。诏充翻译。兼佛授记安国荷恩
崇福等寺大德。平生共设无遮大斋一百会。每遇斋。
则阴云开霁。冻雪生春。其至诚所感。有如此者。
**** 唐允文
字执经。秀州嘉禾朱氏子。始九岁。父病且死。
唐法显 第 249c 页 X77-0249.png
呼而嘱之曰。我瞑目后。汝即出家。无滞俗为也。师授
维摩法华二经。阅再稔。皆通习其句读义理。或戏问
所营何事。率尔而对曰。坐莲华台。作师子吼。岂非吾
辈所当营者。志学之岁。乃为薙落。及登嵩山。依远和
尚受具。时年巳二十三矣。于是攻治律部。兼究中观
论指。寒暑四更。而性宗相学。俱造根极。大和五年。归
乡里。俄闻钱唐天竺寺讲涅槃经。又往听焉。开成初。
东游台峤。偶止越之嘉祥寺。四众请敷经律。每加策
励。或有感泣者。会昌三年。迁居静林寺。专以涅槃宣
导。会沙汰诏行。因昼衣缝掖。夜服伽梨。以待时变。大
中复法。获隶名开元寺。七年为寺之耆德。阐明律要。
乾符三年。始览藏典。中和二年六月二十九日。疾作
而逝。寿七十有八。腊五十五。其年七月十二日。葬之
石奇山。不封不树。遵遗命也。文威仪严整。凡升座秉
麈。其徒凛有惧色。则足以窥知其所守矣。尤好辞章。
无恙日。效白太傅。自著方坟铭。藏之箧笥。门人怀益。
后见而悲之。乃建小塔。以勒其铭。而置其旁。
**** 唐鸿休
闽之黄檗山寺僧也。素习禅定。其心学之妙。
尤足以长雄群众。每谓其徒曰。生死轮回三界。以其
有无始业倩在也。苟能尽偿。则究竟解脱。出三界矣。
闻者皆莫喻其指。广明间。巢𡨥充斥。一日休出寺门
外。脱衣裸坐磐石上。且曰。今日吾冤对至矣。吾其可
无待乎。然吾伽蓝清净地。吾又敢以吾尸污之哉。顷
之𡨥大至。剚刃其颈。略无血。𡨥惊。因罗拜悔罪而去。
维摩法华二经。阅再稔。皆通习其句读义理。或戏问
所营何事。率尔而对曰。坐莲华台。作师子吼。岂非吾
辈所当营者。志学之岁。乃为薙落。及登嵩山。依远和
尚受具。时年巳二十三矣。于是攻治律部。兼究中观
论指。寒暑四更。而性宗相学。俱造根极。大和五年。归
乡里。俄闻钱唐天竺寺讲涅槃经。又往听焉。开成初。
东游台峤。偶止越之嘉祥寺。四众请敷经律。每加策
励。或有感泣者。会昌三年。迁居静林寺。专以涅槃宣
导。会沙汰诏行。因昼衣缝掖。夜服伽梨。以待时变。大
中复法。获隶名开元寺。七年为寺之耆德。阐明律要。
乾符三年。始览藏典。中和二年六月二十九日。疾作
而逝。寿七十有八。腊五十五。其年七月十二日。葬之
石奇山。不封不树。遵遗命也。文威仪严整。凡升座秉
麈。其徒凛有惧色。则足以窥知其所守矣。尤好辞章。
无恙日。效白太傅。自著方坟铭。藏之箧笥。门人怀益。
后见而悲之。乃建小塔。以勒其铭。而置其旁。
**** 唐鸿休
闽之黄檗山寺僧也。素习禅定。其心学之妙。
尤足以长雄群众。每谓其徒曰。生死轮回三界。以其
有无始业倩在也。苟能尽偿。则究竟解脱。出三界矣。
闻者皆莫喻其指。广明间。巢𡨥充斥。一日休出寺门
外。脱衣裸坐磐石上。且曰。今日吾冤对至矣。吾其可
无待乎。然吾伽蓝清净地。吾又敢以吾尸污之哉。顷
之𡨥大至。剚刃其颈。略无血。𡨥惊。因罗拜悔罪而去。
唐法显 第 250a 页 X77-0250.png
门弟子景先。阇维之。得舍利七颗。建塔以葬。僧清豁
著文。颂其德焉。
**** 唐希圆
出姑苏张氏。族世富豪。独谢去。从空寂法。既
具戒。即隶业经论。久之时辈推以演导。光启中。徐约
叛。别遣孙儒。略地吴会。圆自通玄寺。附舶泛海。达甬
东。居会稽之宝林山寺。性恬静。多事禅燕。人莫足以
窥其际。景福中。就寺演畅。每劝学者。急脩上生业。且
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著玄中钞数卷。圆小房当琅
邪绝顶。故老传云。山从琅邪台飞来。由是得名。即宝
林也。山有井水。以时盈缩。应大江潮候。或以为禹治
水至浙。锁其怪物蛆者。于此蛆形如鳗黧。双耳而苍
黄色。上缘竹木。必风雨。常往来寺之沟渠中。人狎之
无所惧。握则跳梁。如怒状。尤多见于圆所居房。圆为
授归戒。故终圆世。未尝致暴风雨。乾宁二年四月一
日。圆方讲。屹然坐逝于法座。阇维收设利七百馀粒。
既而还。常住置祭于门以待。见或茜袍象笏。而跪
拜者。顷焉而没。竟不知谁氏。
**** 唐慧则
姓麋氏。吴之昆山人。九岁。即知厌俗。大中七
年。遽趋京师之西明寺薙落。九年。承诏于木寺获受
戒。十四年。听法宝大师讲。而覆述出侪辈。是年。诏补
备员大德。咸通三年。就崇圣寺。讲俱沙论。丧服仪。撰
三界图一卷。七年。代畅师。于祖院宣导。十五年。诏署
临坛正员。广明元年。巢𡨥犯阙。避乱于华州之卞邽。
中和二年。淮南高公。骈迎以弘阐于法云寺。还乡里。
著文。颂其德焉。
**** 唐希圆
出姑苏张氏。族世富豪。独谢去。从空寂法。既
具戒。即隶业经论。久之时辈推以演导。光启中。徐约
叛。别遣孙儒。略地吴会。圆自通玄寺。附舶泛海。达甬
东。居会稽之宝林山寺。性恬静。多事禅燕。人莫足以
窥其际。景福中。就寺演畅。每劝学者。急脩上生业。且
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著玄中钞数卷。圆小房当琅
邪绝顶。故老传云。山从琅邪台飞来。由是得名。即宝
林也。山有井水。以时盈缩。应大江潮候。或以为禹治
水至浙。锁其怪物蛆者。于此蛆形如鳗黧。双耳而苍
黄色。上缘竹木。必风雨。常往来寺之沟渠中。人狎之
无所惧。握则跳梁。如怒状。尤多见于圆所居房。圆为
授归戒。故终圆世。未尝致暴风雨。乾宁二年四月一
日。圆方讲。屹然坐逝于法座。阇维收设利七百馀粒。
既而还。常住置祭于门以待。见或茜袍象笏。而跪
拜者。顷焉而没。竟不知谁氏。
**** 唐慧则
姓麋氏。吴之昆山人。九岁。即知厌俗。大中七
年。遽趋京师之西明寺薙落。九年。承诏于木寺获受
戒。十四年。听法宝大师讲。而覆述出侪辈。是年。诏补
备员大德。咸通三年。就崇圣寺。讲俱沙论。丧服仪。撰
三界图一卷。七年。代畅师。于祖院宣导。十五年。诏署
临坛正员。广明元年。巢𡨥犯阙。避乱于华州之卞邽。
中和二年。淮南高公。骈迎以弘阐于法云寺。还乡里。
唐法显 第 250b 页 X77-0250.png
四众苦留开导。剌史杨公尤勤至。皆固辞。遂东游。挂
锡天台国清寺。乾宁元年。抵鄞之育王寺。撰塔记一
卷。集要记十二卷。武肃钱王。请于越州临坛。开元二
年八月八日。稍疾。坐而瞑。阅年七十四。座夏五十四。
窆于鄮山之冈。
**** 唐元慧
嘉禾之陆氏。晋平原内史机裔孙也。父丹。文
林郎云骑尉温州紏曹。开成元年。于京师之法空王
寺。师事清进落发。会昌初。造洹阳。纳戒法。即习毗尼
部。寻游五台。睹光相不可纪极。二年归里。居建兴寺
持三白。谓日食白盐白汤白饭也。诵五部曼拿罗。爇
香臂上。五年。诏汰天下僧尼。遽隐白衣舍。大中初。诏
复教。七年再造法空王寺成。仍隶业。奉报恩山佛牙
舍利。且爇香臂上。以供养焉。览天台石桥之胜。咸通
中。佛中指骨舍利。反凤翔重真寺。慧从往。爇左手拇
指。口诵法华经。以谢。所爇之指。不踰月而复。如未尝
爇者。乾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以疾卒于尊胜院。报
龄七十八。僧腊五十八。弟子端肃等。备礼葬之吴中。
世号三白和尚。
**** 唐亡名
居幽州城南窑灶间。天祐中。燕蓟饥。饿莩相
枕藉。亡名方分卫。闻道旁呱呱声。视之则小女子。民
所弃者。因持以归。日求牛湩哺焉。年且毁齿。亡名为
乞诸城中。得䌽帛制衣。逮笄。容色艳丽。或讥其非律
者。亡名终无惭色。时刘仁恭僭号其地。出猎偶见之。
遂以请于亡名。竟𢹂以归。而纳之后宫。于是亡名之
锡天台国清寺。乾宁元年。抵鄞之育王寺。撰塔记一
卷。集要记十二卷。武肃钱王。请于越州临坛。开元二
年八月八日。稍疾。坐而瞑。阅年七十四。座夏五十四。
窆于鄮山之冈。
**** 唐元慧
嘉禾之陆氏。晋平原内史机裔孙也。父丹。文
林郎云骑尉温州紏曹。开成元年。于京师之法空王
寺。师事清进落发。会昌初。造洹阳。纳戒法。即习毗尼
部。寻游五台。睹光相不可纪极。二年归里。居建兴寺
持三白。谓日食白盐白汤白饭也。诵五部曼拿罗。爇
香臂上。五年。诏汰天下僧尼。遽隐白衣舍。大中初。诏
复教。七年再造法空王寺成。仍隶业。奉报恩山佛牙
舍利。且爇香臂上。以供养焉。览天台石桥之胜。咸通
中。佛中指骨舍利。反凤翔重真寺。慧从往。爇左手拇
指。口诵法华经。以谢。所爇之指。不踰月而复。如未尝
爇者。乾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以疾卒于尊胜院。报
龄七十八。僧腊五十八。弟子端肃等。备礼葬之吴中。
世号三白和尚。
**** 唐亡名
居幽州城南窑灶间。天祐中。燕蓟饥。饿莩相
枕藉。亡名方分卫。闻道旁呱呱声。视之则小女子。民
所弃者。因持以归。日求牛湩哺焉。年且毁齿。亡名为
乞诸城中。得䌽帛制衣。逮笄。容色艳丽。或讥其非律
者。亡名终无惭色。时刘仁恭僭号其地。出猎偶见之。
遂以请于亡名。竟𢹂以归。而纳之后宫。于是亡名之
唐法显 第 250c 页 X77-0250.png
所守。益以见矣。仁恭乃为别造精舍。一旬两谒。岂仁
恭无故。而于亡名然欤。后亡名卒。遽讣女子。女子一
恸以绝。
**** 唐宝安
姓夏氏。姑苏常熟人。薙发。隶居嘉禾灵光寺。
进具之后。专习定门。游五台。见祥光胜迹。不易具述。
独以南方之人。有终身未尝一造其地者。而曾莫之
识。则敬慕之心。何从而生。因为聘善工。模写以归。广
其传。后无疾而终。寿百有十八。腊七十八。
**** 梁贯休
字德隐。金华兰溪姜氏子。七岁。父母使依邑
之和安寺圆贞禅师。为童侍。日能诵法华经。千言不
啻。所居与处嘿邻。而同时薙染。故襟谊视他尤密。每
隔篱谈论。旁听皆惊异。始受具戒。诗名巳大著。复往
豫章。究经论。郡太守王慥笃敬。后蒋瑰命监洗忏戒
坛。唐乾宁初。谒吴越王钱氏。因献诗五章。章八句。以
颂平越之功。王悦。赠遗丰腆。且树碑。悉纪赞佐诸臣
之名。而并列休诗于碑阴。以归美朝廷。于是吴越获
赐铁劵。号功臣。则休与有力焉。休于书知六法。画善
水墨。众安桥强氏。尝请休作十八罗汉像。识者谓入
神品。曰当吾下笔时。非想见其真。不敢也。
过歙。见唐
安寺兰阇梨。三年。南登衡岳。北访荆帅成汭。汭加礼。
馆之龙兴寺。会内翰吴融谪宦。遂相追从。融为休。序
其集。未几。或有谮休于汭者。命迁公安。以待辨。乃题
研寄意曰。入匣始身安。卒游蜀。署禅月大师。蜀主每
见。则以得得来和尚呼之。盖其初以诗献蜀主。有三
恭无故。而于亡名然欤。后亡名卒。遽讣女子。女子一
恸以绝。
**** 唐宝安
姓夏氏。姑苏常熟人。薙发。隶居嘉禾灵光寺。
进具之后。专习定门。游五台。见祥光胜迹。不易具述。
独以南方之人。有终身未尝一造其地者。而曾莫之
识。则敬慕之心。何从而生。因为聘善工。模写以归。广
其传。后无疾而终。寿百有十八。腊七十八。
**** 梁贯休
字德隐。金华兰溪姜氏子。七岁。父母使依邑
之和安寺圆贞禅师。为童侍。日能诵法华经。千言不
啻。所居与处嘿邻。而同时薙染。故襟谊视他尤密。每
隔篱谈论。旁听皆惊异。始受具戒。诗名巳大著。复往
豫章。究经论。郡太守王慥笃敬。后蒋瑰命监洗忏戒
坛。唐乾宁初。谒吴越王钱氏。因献诗五章。章八句。以
颂平越之功。王悦。赠遗丰腆。且树碑。悉纪赞佐诸臣
之名。而并列休诗于碑阴。以归美朝廷。于是吴越获
赐铁劵。号功臣。则休与有力焉。休于书知六法。画善
水墨。众安桥强氏。尝请休作十八罗汉像。识者谓入
神品。曰当吾下笔时。非想见其真。不敢也。
过歙。见唐
安寺兰阇梨。三年。南登衡岳。北访荆帅成汭。汭加礼。
馆之龙兴寺。会内翰吴融谪宦。遂相追从。融为休。序
其集。未几。或有谮休于汭者。命迁公安。以待辨。乃题
研寄意曰。入匣始身安。卒游蜀。署禅月大师。蜀主每
见。则以得得来和尚呼之。盖其初以诗献蜀主。有三
唐法显 第 251a 页 X77-0251.png
衣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之句也。乾化二年
终。春秋八十一。葬成都北门外。塔曰白莲。弟子昙域
集其文。冠以融序。行世。名士韦蔼议其著述。有风剌
体。系乎教化。诚不在二李白贺下。又广成先生杜光
庭。评其书。瘦劲可爱。号姜体。韦庄诗曰。岂是为贫常
见隔。定应嫌酒不相过。休肥而矬。蜀相王锴影堂赞。
殊能言其体裁。故兹聊举其梗槩云。
**** 唐贞辨
中山人也。蚤岁力学。其尅苦坚忍。盖出天性。
听习之暇。则复剌指。血书众经。画观自在菩萨弥勒
菩萨等像施以结缘。
尝负笈客太原。时庄宗方居潜
邸。壤与王氏接。城郭之禁。至不相容纳。遂夜宿废冢
中。会出猎。见之问其故。且验冢中。笔研钞疏良是。因
延入供养。曹太后尤敬仰之。辨乘间。诉于太后曰。贫
道诚以佛法为怀。久居王宫。不乐如桎梏然。由是听
其出入。无所禁。迨王氏平。遂获归。讲训乡里。人有布
发掩地者。其德化之所服如此。尝因行道次。有二天
女来挠。辨被之神祝。不得去。则其操守可见。撰上生
经钞。葺治废伽蓝。其平生能不自豫逸如此。鲜矣。
**** 唐可止
姓马氏。范阳高丘人。年十二。悯忠寺法贞律
师。见之。从其父母乞。为弟子。年十五。以息慈。往真定
听学。时大华严寺仁楚法师。善因明论。止执卷座下
三遍。即领悟。众推许焉。老宿维摩和尚。问楚门人之
秀拔者。楚曰。幽州沙弥其人也。维摩遂质。以胜军北
量。辞莫能屈。因请就恒阳阐化。缁素悦服。年十九。抵
终。春秋八十一。葬成都北门外。塔曰白莲。弟子昙域
集其文。冠以融序。行世。名士韦蔼议其著述。有风剌
体。系乎教化。诚不在二李白贺下。又广成先生杜光
庭。评其书。瘦劲可爱。号姜体。韦庄诗曰。岂是为贫常
见隔。定应嫌酒不相过。休肥而矬。蜀相王锴影堂赞。
殊能言其体裁。故兹聊举其梗槩云。
**** 唐贞辨
中山人也。蚤岁力学。其尅苦坚忍。盖出天性。
听习之暇。则复剌指。血书众经。画观自在菩萨弥勒
菩萨等像施以结缘。
尝负笈客太原。时庄宗方居潜
邸。壤与王氏接。城郭之禁。至不相容纳。遂夜宿废冢
中。会出猎。见之问其故。且验冢中。笔研钞疏良是。因
延入供养。曹太后尤敬仰之。辨乘间。诉于太后曰。贫
道诚以佛法为怀。久居王宫。不乐如桎梏然。由是听
其出入。无所禁。迨王氏平。遂获归。讲训乡里。人有布
发掩地者。其德化之所服如此。尝因行道次。有二天
女来挠。辨被之神祝。不得去。则其操守可见。撰上生
经钞。葺治废伽蓝。其平生能不自豫逸如此。鲜矣。
**** 唐可止
姓马氏。范阳高丘人。年十二。悯忠寺法贞律
师。见之。从其父母乞。为弟子。年十五。以息慈。往真定
听学。时大华严寺仁楚法师。善因明论。止执卷座下
三遍。即领悟。众推许焉。老宿维摩和尚。问楚门人之
秀拔者。楚曰。幽州沙弥其人也。维摩遂质。以胜军北
量。辞莫能屈。因请就恒阳阐化。缁素悦服。年十九。抵
唐法显 第 251b 页 X77-0251.png
五台登具戒。感文殊放光烛身。巳而归宁乡里。旦日
行道。以报地恩。年二十三。游并部。益进法华百法等
义。景福中。以因明论。于长安大庄严寺。一唱数载。乾
宁三年。贡诗。昭宗皇帝诏赐紫衣。仍应制内殿。未几。
刘仁恭以止为本道所管。上表乞放还。然其父之与
师皆物故。而母独无姜。止于是致母其所居房。行诵
青龙疏。乞食以供晨夕。如是三载。无倦色。时晋阳李
氏。遣兵出飞狐围燕。城中谷贵。持钵所得。不足济。忽
巨蟒出其房。矫首顾视。如喜状。同院居晓。博物释子
也。谓止曰。吾闻蛇目不瞬。今瞬其龙乎。止遽焚香祷
之曰。傥获檀越。以营甘旨。则神龙所加被多矣。居数
日。燕帅之子。制胜司徒者。召以供养。俄而燕破。上避
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渴其誉。请安置开元寺。
月给禄有经。天成三年。王师复中山。招讨使王宴休。
以丞相冯道书。迎止至洛。为河南尹秦王从荣所留。
奏赐文智大师号。住持长寿净土院。应顺元年。正月
二十二日。示微疾。称念阿弥陀佛而逝。寿七十五。腊
五十六。茶毗。塔遗骨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
止
风神峭拔。节操孤峻。读书于所业外。孔李典籍。莫不
该综。制作尤长于律诗。在长安睹逍遥园芜漫不治
念曰岂姚秦独能为童寿翻译地乎。卒奏重脩焉。赐
额草堂寺。其在洛诵金刚经。虽[辱*亢]极弗废。平生游处。
多终南崆峒间。有三山诗集。盛行于世。
**** 唐鸿莒
即鸿楚之兄。其出处。皆与楚同。然性尤强识。
行道。以报地恩。年二十三。游并部。益进法华百法等
义。景福中。以因明论。于长安大庄严寺。一唱数载。乾
宁三年。贡诗。昭宗皇帝诏赐紫衣。仍应制内殿。未几。
刘仁恭以止为本道所管。上表乞放还。然其父之与
师皆物故。而母独无姜。止于是致母其所居房。行诵
青龙疏。乞食以供晨夕。如是三载。无倦色。时晋阳李
氏。遣兵出飞狐围燕。城中谷贵。持钵所得。不足济。忽
巨蟒出其房。矫首顾视。如喜状。同院居晓。博物释子
也。谓止曰。吾闻蛇目不瞬。今瞬其龙乎。止遽焚香祷
之曰。傥获檀越。以营甘旨。则神龙所加被多矣。居数
日。燕帅之子。制胜司徒者。召以供养。俄而燕破。上避
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渴其誉。请安置开元寺。
月给禄有经。天成三年。王师复中山。招讨使王宴休。
以丞相冯道书。迎止至洛。为河南尹秦王从荣所留。
奏赐文智大师号。住持长寿净土院。应顺元年。正月
二十二日。示微疾。称念阿弥陀佛而逝。寿七十五。腊
五十六。茶毗。塔遗骨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
止
风神峭拔。节操孤峻。读书于所业外。孔李典籍。莫不
该综。制作尤长于律诗。在长安睹逍遥园芜漫不治
念曰岂姚秦独能为童寿翻译地乎。卒奏重脩焉。赐
额草堂寺。其在洛诵金刚经。虽[辱*亢]极弗废。平生游处。
多终南崆峒间。有三山诗集。盛行于世。
**** 唐鸿莒
即鸿楚之兄。其出处。皆与楚同。然性尤强识。
唐法显 第 251c 页 X77-0251.png
治律严谨。习于慈悯济物之行。每获瑞应灵效皆弗
以介意。天成三年。旱涝相仍。饥馑被江浙。盗入莒室。
饱之饘粥。然后去。长兴四年。趺坐俨然而逝。既殓。夜
三鼓矣。俄闻有声。若击龛户使开者。既开。复求新衣
于诸弟子曰。佛土诸善人谓。吾所服不洁。不可之净
土。巳而瞑。顶之暖者七日。
**** 晋息尘
姓杨氏。并州人也。年十二。梦金人引以入室。
觉而异之。因恳白父母。投草堂院出家。诵经律。达旦
不寐。年十七。趋讲席。听净名文义。弱冠圆具。尤循守
轨范。寻从崇福寺宗感法师胜集。徒众骈拥。及阐因
明唯识等论。其得人之盛。如辨才从式最为称首。天
祐间。李克用据有河东。请居大安寺净土院。脩治净
业。披阅藏典。设无遮大斋。前后五会。委身狼虎。裸体
蚊䗈。屡然手指。以致精进。寺奉观音菩萨像。常炽七
镫。列香华供养。俄下山。授徒城内。复施浴放生。赈贫
犒狱。悬幡盖。以严饰净明金藏二塔。后唐长兴二年。
又建三学院。以待遇宾友。华严经八十一卷。每字辄
一拜。大佛名经。一百二十卷。亦如之。高祖受禅。乃益
顶载先佛中指骨舍利于凤翔府之法门寺。学俱舍
论于天柱寺法师楚伦。六时礼佛。手馀二指。亦可谓
勤矣。天福之季。示微疾而逝。寿六十三。腊四十四。阇
维塔舍利于晋水之西山。
**** 晋道育
新罗国人。唐景福壬子岁。始泛海来中国。游
天台。挂锡平田寺。三衣一钵。常坐不卧。至于扫除廊
以介意。天成三年。旱涝相仍。饥馑被江浙。盗入莒室。
饱之饘粥。然后去。长兴四年。趺坐俨然而逝。既殓。夜
三鼓矣。俄闻有声。若击龛户使开者。既开。复求新衣
于诸弟子曰。佛土诸善人谓。吾所服不洁。不可之净
土。巳而瞑。顶之暖者七日。
**** 晋息尘
姓杨氏。并州人也。年十二。梦金人引以入室。
觉而异之。因恳白父母。投草堂院出家。诵经律。达旦
不寐。年十七。趋讲席。听净名文义。弱冠圆具。尤循守
轨范。寻从崇福寺宗感法师胜集。徒众骈拥。及阐因
明唯识等论。其得人之盛。如辨才从式最为称首。天
祐间。李克用据有河东。请居大安寺净土院。脩治净
业。披阅藏典。设无遮大斋。前后五会。委身狼虎。裸体
蚊䗈。屡然手指。以致精进。寺奉观音菩萨像。常炽七
镫。列香华供养。俄下山。授徒城内。复施浴放生。赈贫
犒狱。悬幡盖。以严饰净明金藏二塔。后唐长兴二年。
又建三学院。以待遇宾友。华严经八十一卷。每字辄
一拜。大佛名经。一百二十卷。亦如之。高祖受禅。乃益
顶载先佛中指骨舍利于凤翔府之法门寺。学俱舍
论于天柱寺法师楚伦。六时礼佛。手馀二指。亦可谓
勤矣。天福之季。示微疾而逝。寿六十三。腊四十四。阇
维塔舍利于晋水之西山。
**** 晋道育
新罗国人。唐景福壬子岁。始泛海来中国。游
天台。挂锡平田寺。三衣一钵。常坐不卧。至于扫除廊
唐法显 第 252a 页 X77-0252.png
庑。料理器皿。釆薪汲水。无所不为。然尤护生。以致其
慈悯。裸露以待螫啮。如是四十载。未尝少替。天福三
年十月十日。终于寺之僧堂中。年可八十馀。阇维获
舍利莫计。
**** 汉宗季
俗俞姓。临安人。方稚齿。嬉戏邻家树下。忽天
震其树。季随僵仆。有姊尼。趋抱以察其色曰。此以怖
昏。非死也。小待且苏。无复虑。巳而果然。遂勉其亲。令
出家。事欣平寺大德为师。俄从巨信论师。禀名数论
于三衢。时钱唐僧正蕴让。与闾丘方远。江东罗隐。二
先生游。季见而申问。遂作二百语以贽焉。让大叹赏。
乃请就龙兴寺开讲。以训迪后学。四十馀年。获弟子
七八百辈。终于乾祐之戊申初。季尝于讲次。见一异
僧。语作胡音。季因问其西域未来经论。殊有感发。撰
永新钞释般若心经。晖理钞。释上生经弥勒成佛经。
及诸补阙义章。可数十卷。并行于世。季气志雄迈。情
性方正。寡言笑。眇目下视。操守坚确。虽屡空。裕如也。
故此宗。至今繁衍云。
**** 汉恒超
姓冯氏。范阳人。世业儒。而货殖累钜万。超幼
有异志。年十五。入庠校。工文艺。尤善骚律。一日偶阅
佛经。乃叹曰。人生富贵。幻泡尔。复何足恤。遽往依驻
跸寺大德剃染。未几。本师云逝。服其丧。以孝称。梁乾
化三年。获登具于五台。且将行迈以究所闻。而兵阻
两河间。龙德二年。遂挂锡无棣之开元寺。久之别构
院。以事开演。迄三十馀载不替。是宜遐迩臻集。而缁
慈悯。裸露以待螫啮。如是四十载。未尝少替。天福三
年十月十日。终于寺之僧堂中。年可八十馀。阇维获
舍利莫计。
**** 汉宗季
俗俞姓。临安人。方稚齿。嬉戏邻家树下。忽天
震其树。季随僵仆。有姊尼。趋抱以察其色曰。此以怖
昏。非死也。小待且苏。无复虑。巳而果然。遂勉其亲。令
出家。事欣平寺大德为师。俄从巨信论师。禀名数论
于三衢。时钱唐僧正蕴让。与闾丘方远。江东罗隐。二
先生游。季见而申问。遂作二百语以贽焉。让大叹赏。
乃请就龙兴寺开讲。以训迪后学。四十馀年。获弟子
七八百辈。终于乾祐之戊申初。季尝于讲次。见一异
僧。语作胡音。季因问其西域未来经论。殊有感发。撰
永新钞释般若心经。晖理钞。释上生经弥勒成佛经。
及诸补阙义章。可数十卷。并行于世。季气志雄迈。情
性方正。寡言笑。眇目下视。操守坚确。虽屡空。裕如也。
故此宗。至今繁衍云。
**** 汉恒超
姓冯氏。范阳人。世业儒。而货殖累钜万。超幼
有异志。年十五。入庠校。工文艺。尤善骚律。一日偶阅
佛经。乃叹曰。人生富贵。幻泡尔。复何足恤。遽往依驻
跸寺大德剃染。未几。本师云逝。服其丧。以孝称。梁乾
化三年。获登具于五台。且将行迈以究所闻。而兵阻
两河间。龙德二年。遂挂锡无棣之开元寺。久之别构
院。以事开演。迄三十馀载不替。是宜遐迩臻集。而缁
唐法显 第 252b 页 X77-0252.png
素慕向也。以故秀造质问。守牧扣访。辄使童子辞谢
而巳。州将李君。欲表乞紫衣师号。超不可。且曰。苟尔
则吾必在卢龙塞外矣。丞相冯道。知其为族人。卒奏
赐之号德正。自是忽忽不乐。乾祐二年二月三日。以
微恙卒。春秋七十三。夏腊三十五。茶维。收舍利起塔
以葬。
**** 周行瑫
湖州长城之陈氏子也。年十二。习法华经。月
有五日而成诵。其馀经部。皆不劳而辨。未几纳具戒
于杭之龙兴寺。传澄照律钞于金华双林寺智新。天
成中。游会稽。乐若耶山水之胜。乃就大善寺。披览大
藏。又治看经道场于寺之西北隅。构楼阁。缮堂殿。蔚
然成别院。显德三年秋七月。示灭于院之正寝。其著
述。有大藏音义五百许卷。行世。
**** 周光屿
应州金城韩氏子。幼习儒。读书治文。有经世
志。然每梦。神人谓巳曰。佛法有缘。盍从之乎。乃依真
容院法威出家。诵净名经。通大义。因辞师。往太原三
学院。听维摩上生讲。随复弘阐。凡二座。徒众填委。俄
归乡里。戴华严经。六时绕殿。行道礼佛。晋天福四年。
诏赐紫衣。明年赐号通悟。未几众请临坛度人。固让
不敢当。众曰。师解行兼备。可独善乎。姑为一出。阅二
三载。竟脱去。会上晏驾。少主即位。院亦旷方丈席。勤
旧佥以屿宜。屿曰。此山四海客游地。顾厨库窘乏。诚
使一旦坐堂上。将安所供给。敢固辞。众强之。而后从
居。凡十八年。如一日。檀币委输。饭僧计馀百万。尝夜
而巳。州将李君。欲表乞紫衣师号。超不可。且曰。苟尔
则吾必在卢龙塞外矣。丞相冯道。知其为族人。卒奏
赐之号德正。自是忽忽不乐。乾祐二年二月三日。以
微恙卒。春秋七十三。夏腊三十五。茶维。收舍利起塔
以葬。
**** 周行瑫
湖州长城之陈氏子也。年十二。习法华经。月
有五日而成诵。其馀经部。皆不劳而辨。未几纳具戒
于杭之龙兴寺。传澄照律钞于金华双林寺智新。天
成中。游会稽。乐若耶山水之胜。乃就大善寺。披览大
藏。又治看经道场于寺之西北隅。构楼阁。缮堂殿。蔚
然成别院。显德三年秋七月。示灭于院之正寝。其著
述。有大藏音义五百许卷。行世。
**** 周光屿
应州金城韩氏子。幼习儒。读书治文。有经世
志。然每梦。神人谓巳曰。佛法有缘。盍从之乎。乃依真
容院法威出家。诵净名经。通大义。因辞师。往太原三
学院。听维摩上生讲。随复弘阐。凡二座。徒众填委。俄
归乡里。戴华严经。六时绕殿。行道礼佛。晋天福四年。
诏赐紫衣。明年赐号通悟。未几众请临坛度人。固让
不敢当。众曰。师解行兼备。可独善乎。姑为一出。阅二
三载。竟脱去。会上晏驾。少主即位。院亦旷方丈席。勤
旧佥以屿宜。屿曰。此山四海客游地。顾厨库窘乏。诚
使一旦坐堂上。将安所供给。敢固辞。众强之。而后从
居。凡十八年。如一日。檀币委输。饭僧计馀百万。尝夜
唐法显 第 252c 页 X77-0252.png
失覆经帛。而云雾俱发。雪霰交零。翌日霁。则帛故在。
岂阴灵假之。以行变化耶。显德七年十月示疾。顾谓
弟子曰。犹龙者厌乎大患。叹凤者悲于逝川。诸行无
常。是生灭法。言讫蝉蜕。世寿六十六。僧腊四十六。
**** 宋皓端
嘉禾张氏子。九岁舍家。𨽻灵光精舍。习经法。
年弱冠。抵四明阿育王寺。受具足戒于希觉律师。由
是于南山部义。通明无壅。寻从金华云法师。究名数
论。法华经。遂徇吴兴缁侣之请。而开导焉。时武肃钱
王。尤归诚大教。闻端誉。召就王府罗汉寺敷演。复徙
真身塔寺。居无几。乃依天台玄烛法师。禀止观之道。
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忠献王借赐紫衣。仍署崇
法大德号。晚年慕庐山远公之为人。足迹不入俗。仅
二十馀载。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逝于所居房。寿
七十二。腊五十。著述凡七十许卷。秘书监钱昱。为录
其行焉。
**** 宋法圆
姓郝。真定元氏人。后唐长兴二年。出家于乡
之观音院。既落发受具。遂游方。阅藏典于韶山。而后
归。晋开运三年。契丹犯京师。其主耶律德光。回军至
栾城而死。虏酋麻答耶律解里守常山。不即去。常山
之人。谋逐之。虏知而先发焉。城中无少长。皆被屠戮。
天王寺。丧八僧。圆其一也。初圆引颈再受刃。如木石
然。圆呼曰。猛乞一剑。即身首异处。昏无所知。至暮睹
反照独念曰。冥漠之中亦有日月如此。徐扪其颈。则
首在焉。然犹疑之。不敢摇动。时虏巳溃遁。城中居民
岂阴灵假之。以行变化耶。显德七年十月示疾。顾谓
弟子曰。犹龙者厌乎大患。叹凤者悲于逝川。诸行无
常。是生灭法。言讫蝉蜕。世寿六十六。僧腊四十六。
**** 宋皓端
嘉禾张氏子。九岁舍家。𨽻灵光精舍。习经法。
年弱冠。抵四明阿育王寺。受具足戒于希觉律师。由
是于南山部义。通明无壅。寻从金华云法师。究名数
论。法华经。遂徇吴兴缁侣之请。而开导焉。时武肃钱
王。尤归诚大教。闻端誉。召就王府罗汉寺敷演。复徙
真身塔寺。居无几。乃依天台玄烛法师。禀止观之道。
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忠献王借赐紫衣。仍署崇
法大德号。晚年慕庐山远公之为人。足迹不入俗。仅
二十馀载。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逝于所居房。寿
七十二。腊五十。著述凡七十许卷。秘书监钱昱。为录
其行焉。
**** 宋法圆
姓郝。真定元氏人。后唐长兴二年。出家于乡
之观音院。既落发受具。遂游方。阅藏典于韶山。而后
归。晋开运三年。契丹犯京师。其主耶律德光。回军至
栾城而死。虏酋麻答耶律解里守常山。不即去。常山
之人。谋逐之。虏知而先发焉。城中无少长。皆被屠戮。
天王寺。丧八僧。圆其一也。初圆引颈再受刃。如木石
然。圆呼曰。猛乞一剑。即身首异处。昏无所知。至暮睹
反照独念曰。冥漠之中亦有日月如此。徐扪其颈。则
首在焉。然犹疑之。不敢摇动。时虏巳溃遁。城中居民
唐法显 第 253a 页 X77-0253.png
稍定。明日或扶之归院。院僧方晨粥。见之以为鬼物。
遽惊散。久之询其故。乃悲喜相贺。然察其颈。则周匝
有痕。如线许终身。周显德中。又寓大名之成安县卯
斋寺。温寻藏义。开宝六年。集众说法。坐逝。茶毗致舍
利如粒。寿七十四。腊五十一。范鲁公质闻而叹曰。夫
看经精进之力。乃能见验于生死之际。则佛之道果
可诬乎。
赞曰。
「 先佛因地
悲智双彰
度生之急
率由故常
阿僧祗劫
苦楚备尝
卒莫退转
弥用激昂
既出三界
坐大道场
说法教化
利益无量
嗟哉后学
胡弗自强
欲行万里
必藉资粮
暗室镫明
苦海舟航
出生入死
乘此愿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遽惊散。久之询其故。乃悲喜相贺。然察其颈。则周匝
有痕。如线许终身。周显德中。又寓大名之成安县卯
斋寺。温寻藏义。开宝六年。集众说法。坐逝。茶毗致舍
利如粒。寿七十四。腊五十一。范鲁公质闻而叹曰。夫
看经精进之力。乃能见验于生死之际。则佛之道果
可诬乎。
赞曰。
「 先佛因地
悲智双彰
度生之急
率由故常
阿僧祗劫
苦楚备尝
卒莫退转
弥用激昂
既出三界
坐大道场
说法教化
利益无量
嗟哉后学
胡弗自强
欲行万里
必藉资粮
暗室镫明
苦海舟航
出生入死
乘此愿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