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慧萧 (自动笺注)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淛東沙門曇噩
忍辱
攝念科(二)
****唐慧蕭
世出彭城劉氏。
後徒許之長葛
今為長葛人
祖父儒素
蕭年十八。
詩禮充郡賦。
非其志也。
依師於嵩高山出家。
戒撿嚴潔
尤為鄉里宿碩。
所推
許。
開皇初
遊學鄴中
貫練眾部。
偏宗四分
久居泰山
靈巖寺
後還中嶽
侍養其師。
龍門明朗
河東持律
有聲者。
聞蕭之風。
不遠從之。
朗於蕭齒加長。
而常
以兄視蕭。
相忘於道如此
既而蕭之師。
獲以天年
終。
於是朗請俱返龍門定林寺馬頭僧善禪師
習靜定林。
因與弘暢毗尼
殊有可樂者。
仁壽中
坐夏黃頰山中
或巳命從求匿。
發覺
督逮蕭急。
朗善併物故
孑然解援
晉川道積神素道傑者。
門之英彥也。
南邁投之。
留連累載
大業之季。
法令
蝟毛起。
既以削除名貫
因復徧遊中條王屋
山。
河東郡承丁榮。
請居仁壽
使於中原版蕩之際。
護生止教之科。
則其用心亦仁矣。
義寧中
劇盜陷河
公元640年
東而仁壽闡演自若
貞觀十四年終。
壽七十三。
蕭素
篤誼襟每念朗善之好。
登高眺遠。
散情結。
然情
所向
愈益悲慟
平生開涅槃。
十過
猶恨於大乘
無功
讀華嚴數年。
有請為眾敷弘者。
則曰吾尚未知
經意
於戲諒哉。
****唐空藏
姓王氏
其先晉陽人
藏之時。
乃徙於雍州
新豐古藉焉。
在孕。
母於葷酒鮮腥。
無所御。
及生。
岐嶷異常
年十九。
從父母求出家
父母不許
俛伏
前者七日。
父母患之。
其所往。
即入藍田
負兒山
中薙落。
得麵六斗
日噉不輟
三年猶有餘。
由爾禪
誦。
罔替晝夜
後依判法師
龍池寺
探窮涅槃三論
之指。
日誦萬言
計其億持。
前後總得三百餘卷
大業
初。
詔住禪定寺
皇朝建金城坊之會昌寺。
又詔居
之。
然藏性嗜幽僻
志靜嘿。
每歲仲春
優游山水間
卜築玉泉
投老計。
說導不疲。
開悟愈廣。
後以亢
禱祈
枯泉復涌。
夏分常行方等懺法
禮賢劫佛
公元646年
名。
坐而不臥。
二十年
貞觀十六年五月十二日
會昌
春秋七十有四
遺命以屍施飛走
後復收其
餘骸。
起塔龍池寺側。
金紫光祿大夫衛尉卿于志
寧述文樹碑
****唐法護
其先趙郡趙氏
祖康為濟陰守。
子孫家焉。
初有趙恒者。
秀才
清河崔汪擢第
時號四聦
其父也。
年十二。
連丁父母憂。
哀慟氣絕數四
服除
公元642年
欲造河北
名儒受業
勝緣
輒薙落。
無難色。
七日
覆誦淨名
尋聽毗曇於志念法師
聽成實於法彥
師。
登具之後
隨究律部。
復從嵩論師彭城
釆治攝
公元607年
論。
由是以攝論命大業三年
應詔住化遠寺。
俄又
詔住慧日寺
年三十二。
常講中觀涅槃攝論。
今上
在秦邸。
別請名德五人
護居其列。
始攝論新本出
以其确削。
不足依任。
而護獨得於心。
及唐論行良合。
公元1112年
以為先見之明云。
貞觀十二年
詔住天宮寺
公元643年
知寺任。
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卒于寺房。
壽六十八。
撰攝論指歸二十餘篇
行世
護性朴直
好道術。
服金石藥
至是大發
悶亂者數日。
門人慞惶
詭言
他物。
以餅滓進。
後聞其然
正色曰。
吾之見欺
自克
責。
陷師非義
是何理邪。
嵩山沙門
大者
年九
十餘簡傲恬素
不下山三十年。
訃聞杖䇿而至。
哭盡
哀曰。
經論之士。
未甞乏。
至於純直。
斯人而巳爾。
****唐慧斌
姓和氏
兖州人也。
世習儒。
博通經史。
年十
九。
為鄉助教
二十三即從薙染
徧歷經庠律肆。
俄入
臺山
脩諸靜慮
如是八載
練業泰山
靈巖諸寺
年三十四。
始隷公貫。
秦州梁父甑山存道寺。
隋朝
為獻后。
禪定
以進冥福
詔與諸碩宿數。
而斌
最小。
聲稱彌隆
像季傑然者
後充弘福寺主。
公元645年
十九年十月六日
以疾終。
時年七十二。
****唐慧休
瀛州之樂氏。
世業蠶漁
蚤知自拔
十六。
沙門巡里乞食
感發焉。
違親
遁投勗律
出家
靈裕法師
重名
方居鄴下
開導
勗命從
之遊。
始研華嚴
至五十餘徧。
無所入。
渤海
聽明
彥法師
成實論
無幾何
而彥化去
乃受小論迦雜婆
沙於志念法師
各數徧。
曰。
予於小乘
歲月多矣。
而值子。
虗度乎。
乃為休區別部類
著雜心玄章鈔
疏等。
冥府雖開空宗
尚梗惟識之旨。
取悟無方
裕師入關
曇遷禪師
論師往來
揚摧攝論。
義趣
周涉三遍。
即造章疏
自爾大小諸藏。
統緒
尋矣。
然獨律部。
未遑精閱。
復習四分洪律師
一坐
席間
經三十餘徧。
而岡測涯涘
顧謂其徒曰。
予於經
論如彼。
於律如此
豈非理可虗求。
事難通會乎。
礪律
師。
見其暮年尤勤至。
甞曰。
法師大德猶爾疲勞
休曰。
吾憶吾始脫塵樊
遂獲陶鑄
斯須離邪。
所居寺凡
四翻穢。
武德間
劉黑闥叛。
休率弟子二十人
相州
天筞府
曹公徐世勣
領兵討誅
又能出私積
餫餉
𡨥平。
曹公為聞。
上詔賊所發地
相州依舊外。
公元1109年
其餘州郡僧尼
止留三十人
貞觀九年
詔入京師
辭壽。
九十有八矣。
鄉里之慈潤寺。
門人曇元靈範
克詔其業。
高潔禪悅
林慮山
範居弘福寺
名京邑
康健至今
上伐遼。
親幸其室云。
****唐慧璧
蘇州嘉興弘氏。
七歲流水出家
鬀具
之後
訪道四方無憚夷險
三經四論
咨詢老復。
靡所
底滯
歸鄉里。
以勗來學
常坐不臥。
四十餘年。
老憑
曲几
門徒數百。
誨誘未甞見惓色。
貞觀末
七十餘卒。
****唐寶相
生雍之長安馬氏
年十九出家
羅漢寺
專攝論。
尤務行頭陀。
以伏妄識。
夜誦阿彌陀佛經。
過。
稱佛名號六萬口。
晝讀藏經
六時禮悔。
如是四十
餘年。
未甞廢息。
又讀涅槃。
一千八百過。
復兼誦金
般若經
然而無患惱。
衣食隨緣
亦可謂善於
巳者。
巳將終。
囑累道俗
必使先於念佛
且曰吾屍當
燒散之。
建塔勒銘等事
願弗講也。
言訖而逝。
壽八
十三。
臘六十二。
又同寺法達
勤儉
赴齋供。
得襯
施。
輒用書繕華巖經。
焚香躬讀八部
般若百餘過。
平居不畜門人弟子
年七十。
歸隱雲陽巖。
四載乃終。
****唐道會
犍為武陽
史氏子。
器宇高簡
逸羣
初出家。
嚴遠寺。
四方道俗所歸嚮。
然意以蜀僻陋
見聞
公元1110年
廣。
乃入京求訪師友
研究經論史籍
如是十年
還鄉里。
講演利導晚輩
屬時亂離
果行
義寧
初。
朝廷使詹俊李兖等。
招撫
會致箋於丞相
公曰。
會有弟。
性姿不肖
家門衰墜。
封爵除贈詰詔
尚在
門生故吏子孫成列
奮臂切齒
思効力用
劍門雖啟。
巫峽負固
會請躬率徒𨽻振錫啟途
宣威
開懷納款
軍無矢石之勞。
主有待成之逸。
一時之利也。
惟公圖之。
唐公不能用。
所在多私
僧尼道士
而宋冀尤道士傑然者
檀於隆山縣
觀宇
三十人於內。
會遽投牒總管段倫。
以為
寺。
安撫大使李襲譽
引兵巡察州縣
過之
道士
以為逐巳。
一時走散
遂定以為至今
貞觀初
京師
因參琳師。
辨正論。
間有誣告安州暠
師。
在蜀以講演聚。
眾謀返者。
指會覘候
有司逮捕
下獄
志氣無所讋變。
常為諸囚。
開闡經論
春至
未甞輟。
諸囚之久繫者。
襤縷不勝寒酷。
會又以
書抵檀越
無盡藏致裘履。
及事還鄉
三輔名僧
送別郭門外。
賦詩曰。
去住俱為客。
分悲損性情
無期別
時能訪死生
聞者泣下。
法曹希仁
門學求見
談論之頃。
微若陋其地之人物者。
會曰。
僻遠
然由西都來。
士之能以文章事業
顯名
下者
中州
不多遜。
明公虗心
下賢俊。
豈宜
聞見之狹。
鄙薄哉。
希仁媿謝
貞觀末
卒年七十。
****唐弘智
公元615年
始平槐里鄉之萬氏。
隋大業十一年
入終
南山
道士
絕粒服氣
期於羽化
久之形體枯悴
心神疲苶
偶趨京之靜法寺
慧法師
所以進道
之方。
慧曰。
生以食為命
道以身為本。
有食則可以
生。
有身則可之謀道
古今通論也。
未聞捐棄
生。
窮乏其身。
而事乎道者
故夫仙神脩練之術。
皆如
繫風捕影
克成就。
無惑也。
於是示以安心遣累
法。
義寧初
黃冠治業
如慧師之說。
武德天下
佛道二門峙立
知乃詣省
請𨽻釋門
宰執聽之。
隨意居住
然性樂幽寂。
至相寺深僻
託迹
焉。
華嚴攝論等。
陶甄庸俗
延納飢虗
資之粮粒。
賙之具泉。
公格寺制所禁納。
猶携引匡護
靡或畏
公元655年
避。
此其出於至誠
可知巳。
永徽六年。
五月九日終。
六十有一矣。
****唐明隱
少學次第觀。
十一切入
所居專在五臺
公元656年
始則中臺
木瓜谷寺
三十年。
佛光山寺七年
又大
孚寺九年
志道之徒。
相從不絕
緇白供事
填委山林
公元651年
永徽二年
代州都督
以隱先𨽻昭果寺。
於是追還
公元661年
領寺任。
龍朔元年。
十月卒於寺。
端坐熈怡
如在禪定
****唐明解
姓姚
京師普光寺
精爽敏悟
心游才藝
詩書京師有聲
負氣傲物
漸漬污俗
長者
所不取。
龍朔中
詔凡三教之有學術伎能者。
䇿試
東都
第其優劣
以備擢用
解即罷道。
因此際。
以趨
貴顯
遽褫去其所袈裟曰。
吾今脫此驢皮。
與在人
教矣。
置酒集諸士友
賦詩曰。
一乘本非有。
三空
所歸
不久病卒。
見夢於僧之相善者曰。
以不
故。
惡道中。
願以疇昔納交之情。
恤其飢渴
僧為設
食祭之。
又夢致感謝意。
當時畫工
有同役者。
亦夢
之曰。
我生極惡
思得功德
無由以辦。
以卿之力。
能書一兩卷耆。
則所獲多矣。
且復其所作詩
使
習熟
而憶持之。
乃巳。
畫工性殊鈍。
誦凡十八過。
其詩
曰。
握手不能別。
撫膺自傷
痛矣時陰短。
悲哉泉路
長。
野林晚吹
荒隧落寒霜
留情何所贈。
性斯內典
章。
嗟乎
明解一念之失。
萬劫之累也。
悲夫洺州
尚禮
家世儒者
文章
好為譎詭輕薄語。
所處素窘
儉。
乞貸戒德寺。
久而僧益厭苦之。
尚禮作伽斗賦
以誚。
流俗爭誦。
以為口實
貞觀中
尚禮病甚。
悵惋
攘。
兩目圓赤。
餓鬼相。
見者咸畏。
少時絕。
****周神楷
姓郭氏
太原人也。
漢林宗之裔。
後以父宦。
僭籍于京兆焉。
伯仲六人
楷其季也。
幼志不群
遂師
事明恂法師剃落
大乘也。
年滿受具
大小
經論
靡不研究
遂闡攝大乘俱舍等論。
後講淨名
見古師判處
因歎以為未盡者。
乃於安陸白兆山
疏以明巳意素巧慧。
甞於剡溪南巖之下。
池水
巳像。
切肖焉。
後詔天下高行才學大德
京師
豫翻
經論
楷配居崇業寺
天后朝。
遂卒於寺。
弟子樹塔于
逍遙園
大乘基之法門猶子也。
****唐詮律師
世居五臺縣
出家受具
即習毗尼
姿性
靜。
平居不為外物撓亂
惟匡訓諸徒而巳。
遠近
事。
靡不豫知
凡有教門關系者。
必以告人
而使之脩
備防
時謂得他心通云。
三衣一缽外。
無所營治
室虗寂。
客至但清晤良久
一挹去。
湯茗不設也。
滅之日。
祥自鬱密天樂錚鏦
闔寺皆聞。
異香紛馥。
語辭眾。
趺坐而瞑。
****唐法翫
錢塘之馮氏。
其先長樂人
宦遊
江東
遂家焉。
世慕淨名之道。
每置叢林之士於別
室。
以齊施之業。
而祈得嗣續
俄彥翫。
克歧克嶷。
性姿
異常
勝衣
即白父求謝塵累
父訝而許之。
薙落受
具。
探討大乘
無所底滯
獨念以為慧非定不發。
五茲
於定。
其可小怠乎。
乃於所居靈智寺側。
別搆蘭若
公元743年
以事寂嘿
同志之侶。
造門請益
啟迪良多
天寶二載
十二月十三日
告戒侍者
端坐而逝。
春秋六十五。
臘減二十。
其月十九日
遷塔于寺之山原
塔則白
弟子
法界
子懷福姪希秀等。
所建。
****唐玄嶷
姓杜氏
不知何許人
為道
士號杜鍊師
都大恒觀。
俄薙落住佛授記寺。
或問之曰。
何遽
信佛邪。
嶷曰。
吾固易之所謂不遠復祇悔者矣。
生死颷疾
蚤圖之。
苟臨衢整轡
中流竚枻。
其能免
車覆舟溺者。
幾希
朝真拜斗劾鬼求僊
用心
極至也。
天后崇尚大法
闡揚上乘
聞其能舍邪
歸正
出淺入深
詔充寺之都維那
嶷既浹洽禪教。
媿初失。
乃設主客問答
甄正一部
不知所終
****唐元崇
姓王氏
其先琅邪臨沂人
丞相始興
獻公之子
薈居勾容。
遂世占其籍焉。
幼孤立。
志夷
簡。
年十五。
捐謝塵累
從陶許遊。
然獨以其至理未融。
乃復究心竺典
研微探賾
妙絕名謂
吳越緇素
舉餐
德風
採訪使潤州剌史平陽公齊映
聞其行業
虗佇
久之
會恩制度人。
貢以充賦
開元之季。
諮受心要
瓦棺寺。
璿禪師
自是聲聞益以遠矣。
金陵諸德。
欽渴
尤甚
請移配栖霞寺
至德初
杖錫京師
右丞
公維。
方治別業輞川
舍人蕭公昕相往來
焚香
啜茗
酬唱般若
曾不天下治亂
主上安危也。
崇入終南
過之
抗論彌日
王蕭歎曰。
佛法政自有
人。
俄而河洛
嵩少
所在邀請住持
崇亟引去
留意
東歷天台四明
遐觀勝槩
搜抉殆盡
如是
公元770年
年。
而後歸老鍾山
亦其首丘之仁歟。
大歷五年
剌史
南陽樊公
順風稽首
訪求宗要
徇道俗志。
屈主寺
事。
閱二十年。
棟宇新好
既而退處高頂
四方學侶
公元777年
湊。
十二年八月二日
示疾而卒。
壽六十五。
越八日
攝山之陽。
弟子等共樹豐碑
以紀化跡於寺之門
首焉。
****唐靈一
廣陵吳氏。
九歲即薙落。
弱冠受具
遂習毗
有成効。
本貨殖。
昆弟侈靡相尚
一獨納衣
錫杖自若
始從惟揚法[怡-台+貞]師學相部律。
又依禪者
空乾靖於會稽山南懸溜寺。
討論第一義諦
或遊
慶雲寺餘杭之宜豐寺。
足跡不入俗姓之門。
台道土潘志清
襄陽朱放
南陽張繼
安定皇甫曾
張南史
吳郡陸迅。
東海徐嶷
景陵陸鴻漸
引分
願交。
襟尚友。
其所尤善者。
慧凝明幽靈祐曇一
宣。
同門三益
住世之四衣矣。
然工辭章
吟咏
既著法性論。
或遇良辰勝境
必掇筆申楮。
遣興趣。
公元762年
好事者錄之。
間氣集。
寶應元年冬十月十六日
滅於杭州龍興寺
壽三十五。
弟子遺命
闍維
法。
樹浮圖。
以表其地。
左衛參軍李紓
嘉興李湯
左金吾衛兵曹參軍獨孤反。
相與梁木之壞。
慮陵
谷之遷。
刻石武林山東峯之陽。
****唐亡名僧
善誦華嚴經
放曠不拘細行
上元中
洛中廣愛寺律師榮陽逆旅
主人
酒肉相勞
苦。
律師大詬怒之。
其僧飲噉自若
為意
薄暮求水
潄盥
趺坐牀上以誦。
發題則有金色光明兩道。
自其僧口角出。
律師遂媿汙。
竟就臥。
頃之覺經聲愈
宏暢
光明庭宇
於是律師起候之。
則誦且四帙
矣。
五帙
天欲曙。
其光漸收。
而其僧亦假寐
禪定
且則律師威儀
拜懺悔。
然終莫能識其僧何人
也。
****唐洪正
姓常氏
未詳何許人
岷蜀間。
嘿持金剛
若經。
晝夜不輟
沙門守賢
與隣房。
夜坐不能寐。
隔壁聲。
若有二人相語者。
一曰
受命洪正
何其旁有善神擁護
雖欲近傍
不可得
然而違限
之罪。
其何計以免之。
一曰
我知免矣。
東門之地。
姓名相類者。
今固民也。
且甞為僧。
必將攝之以塞責
既而寂然
賢遽出門徧索。
無所見。
明日賢以語正。
復往東門訊常氏。
常氏之名洪正者。
昨夜死。
賢始
專業彌陀經。
至是亦改從金剛般若矣。
****唐惟寔
姓陽氏
富陽人
天寶中
四明之遠蓬山
靜僻
遂有終焉之志
巖洞深杳
上有佛跡
始見於
開元時
無何
會海𡨥袁晁
放眾劫掠
寔方禪坐
中。
𡨥至惡之。
於是二三百人
共舉大石
窒其洞。
使
得出
俄寔從定起。
喑嗚作聲
用掌擎石。
欲投
擊𡨥者。
𡨥大懼。
羅拜乞免
邑人重之。
為立精舍
大曆
八年也。
太守裴儆
請署香山額。
奉詔
度僧七人
公元786年
隸名其寺。
貞元二年。
跏趺而化。
壽六十二。
臘三十
一。
****唐志鴻
姓錢氏
湖之長城下若人。
本名儼
志鴻字也。
出家鄉里石門寺
即梁之靜林寺也。
納具後。
茂苑道恒師
研覈律部。
曇清省躬相切磋。
意以
先德之釋南山鈔。
未盡善。
乃著搜玄錄二十卷
囊括大慈靈巖巳下。
四十餘家之說。
華嚴疏主澄觀
大曆間
為作序引
以冠其首。
春秋百有八歲
矣尚
無恙
詔號壽大師
不敢以名而以字。
則其尊之
可知
****唐嚴峻
濰州之樊氏子。
硤州剌史昭王府司馬
材贍而學富。
年十九。
進士舉
丁父艱
南陽
出家
俄從遇真禪師荊州玉泉蘭若
觀法
城憩大雲寺
眾以其素究毗尼
力請臨壇。
模範季世
黽俛承命
頓悟心要於觀淨禪師
大曆初
將往青
原。
所見思禪師
未達廬陵
真卿顏魯公
一言
而契。
二年春
宜春太守
僧正以疏請。
四年洪州
公元788年
李花
迎止大明寺
是年三月
沐浴更衣
望空合掌
而逝。
壽五十九。
既遷塔。
弟子圓約立碑
****唐志玄
河朔人
善誦五天禁祝
悲願濟物
捐軀命。
弗恤也。
甞行林野間。
一狐
方於古塚內。
髑髏
草莽
婉然靚糚美婦人也。
薄暮獨立驛道傍。
少年
車從至。
因問
婦人何為者。
婦人泣曰。
妾家易水
父母
嫁妾絳之張氏。
未幾而夫死。
舅姑老而很。
妾身無所
依託
父母雖存。
念道遠。
莫之歸省
是故徘徊於此
思以自盡也。
少年驚遽
下車跪曰。
易水軍也。
今方
出戍
受代以歸。
夫人有意
幸得鄉曲
䘖轡
足矣
復奚至於自盡哉。
婦人喜謝再三
將就車。
呵止之。
振錫誦祝語。
婦人忽復狐形。
前伏不能去。
視之死矣。
****唐慧靈
公元791年
未詳姓氏鄉里
太中七年
上幸莊嚴寺
禮佛牙。
因登大塔四望
西北廢址
曰此昔總持
寺也。
悵然久之
耆年往事
推靈對。
上嘉其詳
公元788年
盡。
賜紫
且詔脩復總持寺
三月十一日
三教首座
章勾當脩寺。
六月畢工。
詔靈為綱任。
既居厥職。
眾成序。
上每加優獎焉。
歲貢華蜜。
色白而味佳。
世所珍貴
靈竟終于寺。
****唐大義
字元貞
姓徐氏
會稽蕭山人
生而秀朗
甫七
歲。
父以經典訓之。
日可憶數千言
年十二。
山陰
隱寺。
內法
開卷輒通。
見者嘆賞
中宗龍飛
天山僧道
都督胡元禮
考試經。
義格第一
獲鬀染。
配貫昭玄寺
自茲聽習尤勤至。
開元初
吳郡圓律
受具
復就鄉里開元寺律師
四分學。
深公
亡。
乃遊京師
法華玄儼律師
愛其俊邁
謂之曰。
于今
傳法
非子而誰。
未幾
鄉里稱心寺律師
請任寺職。
開元中
親喪
轉藏經於天台隴山
天寶中
築室
於故支遁沃州之地。
以居。
俗稱北塢者。
始夢。
二梵
僧告曰。
於此有二十日緣。
寶應初
復夢前僧曰。
二十日
今過矣。
魔賊且至。
不宜更住。
既而袁晁
剡丹丘
被害滋甚
義因與大禹律師
左溪朗
師所。
練治止觀
於是朝野士大夫
歸心焉。
相國杜鴻
漸。
尚書薛兼訓
中丞獨狐峻。
洺州剌史徐嶠
子浩
公元779年
厚善
大曆己未歲。
五月終於稱心
壽八十九。
臘六
十二。
殯于北塢舊居
****唐清江
會稽人
未詳氏族
少即抗志物外
沮於父母
之愛。
故久而從落染焉。
師事曇一律主。
諷誦通利
以為釋門千里駒也。
俄從守直律師
於淛陽天竺
壇登具。
仍依一公
南山律鈔
研究相疏。
通暢
無遺憾。
善辭章。
賦詠
輒擅譽一時
褊躁
尊長
掁觸不巳。
一公優容之。
後竟去。
莫之遮挽
既遊
歷迄。
無所遇。
乃悔歸。
一公曰。
前念無知
後心有悟。
和尚大慈。
施與歡喜
一公憫其誠。
遂為師資如初
公元773年
大曆八年
江於汝濆以鄉曲
南陽忠國師。
甞。
有所
傳授云。
****唐雄俊
姓周氏
成都人
學博材偉。
然無戒檢。
開講
得施利。
輒以他用。
且甞縱鬚髮
竄名軍伍中。
有罪
又遁去薙落如初
大曆中
以疾卒。
時有暴亡而甦者。
云見俊於閻王所。
王怒敕使入獄
抗聲呼曰。
雄俊
入地獄。
三世諸佛。
妄語矣。
且觀經所謂
造五
逆者。
猶得以臨終十念
屬下往生
況俊未甞犯五
逆。
念佛莫知其數乎。
語畢。
即有寶臺
西至
俊遂
之而去。
****唐潛真
字義璋
姓王氏
太原人也。
後徙夏州
朔方
道鄉
考珍。
二子
真其仲也。
弱冠投跡空門
元二
公元800年
十六年
隷名薙染鄉里靈覺寺
明年納具。
探討
律藏
經章論句。
無不研究
代宗朝。
新出文殊師利
公元773年
佛剎莊嚴經。
詔造疏。
大曆八年十一月
疏成三卷
以進。
菩提心義
菩提心戒
一卷
三聚淨戒
善法戒。
一卷
且復稟承不空三藏秘密教法。
入曼
公元786年
拏羅。
受成佛印
顯密二部
於是兼焉。
貞元二年五月
十四日
屬疾
尋集門人
遺戒切至
二十一日
右脇
足。
彌陀佛號
終于興善寺
壽七十一。
四十九。
****唐神皓
字恒度
姓徐氏
八代祖。
摛。
齊景陵王西邸
士。
子陵
梁尚書左僕射
有文章
庚子山齊名。
佐治吳邑
遂家吳。
皓吳產也。
姿性耿介
矯矯欲脫
公元747年
俗。
尋依錢塘龍泉道一公
出家
天寶六年
精擇
脩潔者。
每州許度三人
皓獲隷籍包山福願道場
興大師進具
後讀南山律鈔曇一大師
未幾
歸隱包山
乾元初
詔以天下二十七寺。
各選大德
人。
使長講律法。
眾請住開元寺
晚年究心圓宗別置
公元790年
西方淨社法華經九千餘部貞元六年十月疾。
十三月疾亟
顧謂弟子維亮曰。
必歸我於洞庭置塔。
夜天無雲翳。
星隕如雨
遂卒於開元寺
壽七十
五。
臘四十三。
其窆也。
晝作碑頌
****唐靈徹
稟賦純粹
篤學屬文尤工詩章越溪
雲門寺
成立之歲。
聲譽遠播毗尼講訓
之遊者。
如趨闤闠
秘書監嚴維隋州剌史劉長卿殿
侍御史皇甫曾
豈徒黃絹色絲辭。
亦且悟翠
黃華之指。
吳興杼山。
皎然如晝
方獲重名
遂定林下交。
盡予包佶中丞書。
推致殊甚
及徹見
禮貌非常所得
權德輿
移書問徹於晝。
答之。
前書
其為儕輩所許如此
律宗引源二十
一卷
****唐少康
姓周氏
縉雲人
母夢鼎遊湖峯。
玉女
以青
蓮授曰。
此華吉祥
寄於汝所。
他日貴子
保惜之。
及生康青色光滿室
香氣芙蓉
稍長。
碧眸朱脣
皓齒可畫。
七歲矣猶不語
佛生日
姆抱遊靈山寺
因指佛問之曰。
識否。
遽答曰。
釋迦牟尼佛
聞者異之。
父母知非世俗器。
遂捨出家
年十五。
誦經巳。
能盡五
部。
既薙落。
於越嘉祥受戒
毗尼學。
復聽
嚴經瑜伽論於上元龍興寺
貞元初
駐錫
馬寺。
忽見物。
放光殿上者。
視之
善導和尚
脩行淨土文也。
喜不自勝
遽祝曰。
我於西方
果有
緣者。
此文當再發光
語畢而光益盛。
又現無數化佛
菩薩於光中。
未幾
竟走長安善影堂
致所祈禱
像倐作佛身。
語康曰。
利樂眾生
同生安養
惟我與汝
有是夫。
頃之一僧江陵果願寺。
謂之曰。
汝緣在
新定
可速往也
即隱去。
於是康造新定
日分聚落
間。
苟得錢。
則悉乞小兒
使唱佛。
一錢一聲
如是月餘
公元758年
小兒羣逐康。
唱佛覔錢。
聲徧市肆
一年則見康輒唱
佛。
男女老幼皆然
不獨小兒矣。
乃建淨土道場
烏龍山
築壈三級
制二十四贊。
晝夜行道
稱揚
邦。
齋日
康則升高座。
所化弟子
三千餘人於座
下。
教之曰。
汝等可志誠觀我唱佛。
康則抗聲曰。
南無
阿彌陀佛
俄有一佛
從康口出。
連唱十聲
則十佛出
口。
狀若貫珠
康復諗於眾曰。
等於今還見佛否。
公元805年
見佛者。
必得往生
貞元二十一年十月
跏趺放光
逝。
狂風四起
百鳥悲鳴
烏龍山色。
為之變白。
于州
東之臺子巖。
****唐上恒
姓饒氏
臨川南城人
志學之年。
從舅出家
日誦佛經
千言
逮壯從南嶽大園師得戒。
而聽稟
雖勤。
憚於遠涉
大曆中
請隷景雲寺
以便侍養
亟淹
歲序
脩習無虧
尤於南山事鈔講貫通暢
貞元初
居預章龍興寺
廬阜法貞
天台靈祐
荊門法裔。
神湊
建昌慧璡
友善
相國姜公輔
魯公顏真卿
楊馮韋丹
四君子遊故四分遷善滅罪之說。
利益
者多矣。
甘露壇二十許年。
剡浮震旦男女
獲度者。
公元815年
一萬五千餘人
元和十年
微疾
十月己亥
化於廬
山之東林寺
全身南岡石墳。
住世七十七年。
居五十五
門人等。
太原白居易石塔銘。
****唐清徹
初莫知何所從來
周遊律肆。
密護根門
然學
無常師。
惟善所在
服膺焉。
始親吳之開元寺北院
道恒律師
造詣深遠
華望碩德
無不推稱
元和
八年
乃摭諸家要當之說。
南山鈔。
集義記。
凡二
十卷
至十年告畢。
豫章武昌晉陵傳誦之。
****唐惟則
少遊京師
三學外。
尤務雕塑像貌
起敬慕。
曰即像貌以資道。
脩行要術也。
會憲宗太皇
太后郭氏。
元和中
奉慈寺
追福其母。
國大
公主
與選入。
以藝自効
未幾
復振淛東
阿育
王塔於四明鄮縣
塔蓋東晉劉薩訶。
所甞禮。
其功
不可備述
於是用七寶末。
和膠漆。
模範之。
模範
切肖。
眾嘆其有緣
則遂負以歸。
奉慈寺
養。
京師莫不信嚮
終於奉慈焉。
****唐慧琳
字抱玉
新安柯氏子。
丱歲靈隱西峯
事金
和尚
受經業。
大曆初
具戒
三學一致
無遺憾。
性嗜
泉石
遁居天眼
天目也。
高三千丈。
周圍三百里。
天柱廬阜類。
上有二湖
謂之東西目。
地深僻。
多妖異。
公元87年
獨無撓。
元和丁亥
太守禮部員外郎城南杜陟。
公元809年
出山
永福寺
登壇度人。
己丑春
史兵部郎中
公元1016年
常棣
請登天竺寺壇度人。
講訓生徒
二十載
而高
公元832年
潔之操。
終始不渝
大和六年。
四月二十五日示寂
八十三。
臘六十四。
其年五月十二日
葬之永安寺
西山之陽。
****唐廣脩
東陽下混留氏。
落髮
禪林寺
即入邃
師之門。
研窮教指
學者雲萃
日誦法華維摩
光明梵網四分戒本。
六時行道
又每歲行懺法七七
公元838年
日。
四則自意三昧也。
開成三年
日本國僧圓載
躬來請法。
台州剌史韋珩
迎講止觀郡齋
會昌
三月十六日終。
壽七十二。
臘五十二。
葬金地道場。
公元866年
嗣其法者。
物外
咸通七年
門人良汶。
發而闍維之。
舍利千餘粒。
以入塔。
****唐宗亮
姓馮氏
明州奉化人
開成中薙落。
隷州之國
寧寺。
登戒
毗尼
無遺行。
會昌之難。
遁居鄉里之巖
谷間
大中再造國寧。
選名二十八人
而亮與焉。
建州太守李頻
寺碑
有曰。
律僧宗亮
禪僧全祐。
也。
晚年謝世事。
不出戶者
動經節序
往來若方
于贈詩曰。
秋水一泓常見底。
㵎松千尺不生枝。
空門
學佛多少
淨剃心塵秖有師。
竟卒。
春秋八十。
亮平
生與貫霜擇梧不吟數十人
皆秉清節
林下交。
嶽林寺碑。
集詩三百許首。
讚頌
行世
然銳心福敬
二田
且為江東羅隱
安樂孫郃
所欽慕旨重。
郃著
四明才名志。
尤序其名於諸儒駿士之間。
其為文士
先達所加仰。
如此
****唐文質
姓祝氏
衢之須江人
大德惟寬。
季父也。
名重當時
質幼從出家
及寬被詔
長安大興
寺。
復請授菩薩戒內道場
而質皆在焉。
年十五。
法華華嚴維摩等經。
二十三。
受具
七日能覆習戒本。
更二
四分律
年二十七。
俱舍論
如是四十年。
大經大論
通暢者多矣。
問心法於大悲禹跡
禪師
乃歸領徒於諸暨法樂寺
虎伏座下
若聽所
說者。
質為摩頂
使毋噬生物
妥尾去。
會昌沙汰
質遁永嘉樂清縣芙蓉山
太中初。
太守韋公。
召命
固辭
於是強舁之入城府
開元寺積歲
月。
所得檀施
悉以造佛殿講堂房廡等宇。
像設
嚴飾
藏教之完治
皆其費。
俄而會稽廉使貳沈公。
呂后山院迎之。
以歸。
院蓋寧賁禪師舊化地。
質至。
公元861年
一榻草菴而巳。
咸通二年十月十四日
告別
眾。
十五日
端坐而化。
壽八十四。
臘六十二。
全身
靈谷
塔既建。
越州剌史段成式
敘其行實
****唐增忍
沛國陳留史氏子。
蚤歲鄉校讀書
稍長偕計
對策
不得志去。
西遊賀蘭山中。
愛白草谷
掛冠
落髮
結茆以居。
鄉里慕之。
不待分衛
酥酪之饋日
公元845年
給。
會昌五年
詔廢教。
地邊遠。
不在禁例
節度使
彥佐。
尤加敬。
為於龍興寺
建白草院以邀之。
大中
公元847年
七年
剌指血。
繕書諸經。
二百八十三卷
彥佐慮其成
疾。
諭之曰。
大乘學。
要當久住世間
荷負正法
以利
含識
顧茲破肌瀝膜。
從事筆研
而促其壽命
孔子所謂身體髮膚
不敢毀傷者哉。
於是三教
公元868年
傷論。
見志
九年大悲經。
究尋四十二臂所表法。
至無畏手而疑之。
結壇禱請
閱旬浹。
空中雙拳
正印
歷歷可覩。
命工繪之以傳。
大悲六卷
謗其非。
忍復䖍請。
且使工濯筆銅碗以俟。
寶性
公元871年
華出碗中。
枝葉鮮明殊甚
感通十二年七月十日
公元868年
滅於白草院。
壽五十九。
其年十月十七日
全身
水舘之南。
****唐元表
訐直
平居品藻人物
故與世多忤。
究毗
尼。
洙泗學。
方術伎藝
無不該綜
蚤年京師西明
法寶大師講席
廣明中
巢寇充斥
南遊
止越之
大善寺
南山鈔。
義理縱橫
談吐鴻暢
揮麈
學者
忘倦
江表諸匠。
悅服
世號監水闍黎
著書五卷
監水集。
****唐願誠
姓宋氏
河西人
胄緒儒先
尤傳竺業。
母陰氏
夜夢
庭樹盛願千華。
獨結一果。
奇特可愛
乃有孕。
臨蓐
卒以願誠名之。
出家不易也。
稍長。
師事行嚴
公元829年
而稟其訓。
大和三年
落髮
五年具戒
無何
會昌
汰。
誠即遁去。
形服不為變。
大中初
法門愈益振。
誠獲
歸治佛光寺
上聞賜紫衣。
李氏并門
每從數百
騎來遊。
見識大加敬愛
上疏天子乞號。
詔號圓相
公元887年
兼充山門檢校
光啟三年
羞饌施衣。
延僧供養
鳴鐘
將至齋堂而逝。
達塔樹碑於寺之西北一里所。
****唐全玼
餘杭人
法濟大師
行化徑山
即求以剃
落。
後於衡嶽草菴進道
木食㵎飲
無所待於人。
寒暑
槲葉自蔽
伏臘未甞易。
有贈玼詩者曰。
巢居過後更何人。
傳得如來法印真。
昨日祝融上下
見。
草衣便是雪山身。
****梁彥偁
姓龔氏
吳郡常熟人
務求師。
晚得繼宗
主。
而請學焉。
儕類響臻
律風孔扇。
其地遂為毗尼
藪。
甞有虎。
夜伏寺閣哮吼
察知其中獵矢而然也。
念將登閣救之。
弟子諫阻
以為虎鷙獸也。
動輒有所
傷。
且彼方以藥發而狂。
大人慈憫一切
或者其見
奈何
三鼓矣。
眾皆困臥。
偁獨持炬火
拔虎所中矢
弭耳頓首
拜謝狀。
明日獵者朱德。
謂虎巳死。
求之於寺。
偁以矢示之。
而德亦尋悔過
武肅錢王
敬重
每脩佛事
必召偁誦施食
一日覆肩衣墮
地。
俄而如故
若有物為搭之者
往往見鬼神。
侍立
公元920年
旁。
貞明六年六月
卒于破山興福寺
壽九十九。
又有
闍黎者。
專志南山鈔。
唐末。
揚氏僣有江南之地。
府第供養
畜長
翛然自得
誠莫可以世俗事干
其慮者。
方臨壇秉羯磨
忽爾告殂於覆釜山側。
氏聞訃驚嘆
****梁國道者
隱居廬山雙溪院。
禪誦之暇。
獨務灌園
一聽他人採掇
不為禁。
或問其故。
曰我以無心種。
彼以無心取。
彼我無心
而物之存於中者。
可既乎。
則天地吾園。
風霜雨露吾灌矣。
吾又何勞哉。
修睦
正聞而韙之。
贈以詩曰。
入門空寂甚。
真果出家兒
行鬼不見
無心人謂癡。
久之終。
山中
****梁齊巳
益陽之胡氏。
出家於大溈山寺。
受具
遂習律儀
臻其奧。
性嗜吟咏
蚤歲即有重名
每以未
得心法之妙為恨。
遊方
徧造藥山鹿門護國之席。
典賓石霜
梁革唐命。
天下擾攘
季昌雷滿
渚宮
自稱荊門留後
受朝節度命。
莊宗
河東入代梁。
高氏據有一方
名節之士四
至。
龍德初
起巳為僧正
月給俸。
舘於龍興寺淨院
非所好也。
渚宮莫問篇十五章
見意
巳頸有癭
纍垂匏壺
時號詩囊
擁破納行山水間
陶然以樂。
曾莫知世之治亂也。
未曾一字
容易諸侯
此其
趣興何如哉。
詩與華山處士唱酬
別稱衝嶽沙
門。
白蓮集。
行世
****後唐從禮
襄陽
性殊孝友
鄉里頗譽之。
失所親。
出家
具足戒
時年巳長矣。
從師學律部。
尤苦
睡魔
以資昏濁
鐵錐自剌其頟與掌。
逾半稔。
通纔傳授問答語。
精厲持守
造次顛沛無所違。
梁乾化中
天台
掛錫平田精舍
俄推為寺上座
重莊嘿。
喜怒不形于色
甞謂眾曰。
波羅提木叉
是我
大師
如象無鈎。
如猿得樹
此心豈易制哉。
平居必布
薩。
故其志誠
鬼神接。
夏旱
主事僧。
園蔬枯悴
祈禱
禮曰。
伹於真君堂。
燒香可也
巳而兩三不止
又須木依水棧度人。
不易致。
白焉。
禮曰。
我當向真
君言之。
大風仆樹。
武肅王錢氏聞之。
召入府。
建金
光明道場
施利隨散。
寒暑唯一衲。
夜常坐不臥。
一食
公元925年
外無贏長。
同光三年。
冬十一月卒。
壽七十九。
臘五十
二。
闍維舍利起塔
****後唐無跡
公元855年
姓史氏
方人
大中九年
十三歲。
乃捐
公元862年
俗。
白草法空大師落髮
咸通三年
獲進戒於京
師之西明寺
既工講貫
善琴書。
先是恒夫唐公
朔方
至是待以家僧。
為請於兩街功德使
隷名西
明寺。
會詔迎真身鳳翔法門寺
右軍副使張思廣
奏跡充讚導
時上躬御法筵
大悅
宣賚稠厚。
光啟中
歸鄉里。
以所傳於京師
佛頂熾盛光降吉祥道場法。
府帥韓公。
結壇脩設
感致瑞應尤多
景福中。
奏請
住持廣福寺
塞垣之求受菩薩戒者。
日填擁。
公元916年
梁貞明二年
中書令韓洙奏。
署號曰鴻遠
同光三年
公元925年
四月一日
坐逝於丈室
如生
觀者歎異
中令命布
漆以奉。
府從事薛昭。
紀其事於碑。
****後唐誠慧
姓李氏
蔚州靈丘人
父母甞為五臺之遊。
共即文殊像前。
之而生。
真容殿釋法潤。
覩其俊
秀。
於是勸之出家
落髮登具焉。
慧學間經論。
性嗜
林泉
王子沙門湛崇等。
久餐令聞
願挹清規
因相
與請為寺主
𦲷事之暇。
華嚴經數盈百部
時克
節度使
并門
梁太祖
方受唐禪。
干戈相尋
中原
塗炭
先是克用
與慧有舊
中流矢。
創不時發
念欲
見慧。
道衷曲。
且託之祈福
慧至。
克用躬拜。
之國
公元923年
師焉。
莊宗即位
賜紫衣。
賜號
固辭
同光三年
公元925年
二月
囑累門人廷珪曰。
化緣巳畢。
自此辭。
各宜
進道
無相代。
言訖丈室
右脅而終。
壽五十。
臘三
十。
上聞哀悼
喪事內侍監護。
賜祭三日
闍維收舍
五色
起塔
謚曰法雨
塔號慈雲
****後唐可周
姓傅氏
晉陵人也。
蚤年建元出家
姿勤敏
遂往豫章
法華慈恩疏於雲表法師
日就
月將
說臻淵奧
戾止
利益群眾
梁乾化
年。
杭州龍興寺開演
黑白駢集
武肅王錢氏
兩淛
命居西關天寶堂。
周因晝夜講說不替。
曰夜
鬼神
其可巳乎。
自是或每見物扈衛其旁云。
復有
降神者。
久不降。
頃之附巫曰。
吾隨諸大神
聽法西
關天寶堂
故遲耳。
王聞而加敬。
贈周金如意紫衣
公元926年
精志明大師
天成元年
終于觀音院
周甞著鈔
一卷
解宣律師法華經序。
今無復存。
****後唐辯光
字登封
姓吳氏
永嘉人
唐左庶子兢之裔
孫。
辭家
陶山寺。
剃䰂受具
工詩。
善草隷。
聞陸希
謫宦豫章
往謁之。
得其草法
五指撥鐙訣。
光書自
益進
轉腕回筆。
妙絕
乃西覲京師
昭宗在御。
詔於榻前揮洒
賜紫方袍
後謁華帥王建
奏署廣利
自華歸里
吳越王武肅錢氏
待以客禮
長興中
公元932年
甬東以卒。
太守仰詮素重光。
為治後事
葬之三年
議從闍毗
及發棺貌不萎仆。
髭髮爪甲皆長。
眾收燼
餘塔焉。
弟子從瓌知琮皆得其墨訣。
有當士大夫
吳內翰融羅江東隱等。
所贈歌詩一集。
平生著述
一集。
****晉自新
臨淄孫氏。
出家落髮
受具戒。
即究空寂學。
雲居膺禪師
化行鍾陵
竟造焉。
既領指。
侍左右。
忍去。
久之示寂
新因遁居廣德山中
文穆王
氏。
方以吳越世子
率師宛陵
入山寺。
而群僧竄
不在
獨新危坐
懼色
詰其故。
對曰。
東西皆賊
也。
雖欲避。
將安之哉。
世子以其直。
及師凱旋
因偕以
歸。
武肅王愛之
使居瑞應院
署號廣現。
初新甞採
宣城山中
始入一洞
曖昧
行僅數里。
日光晃然
旁有穴。
虗明通曠
清溪古松
上下映蔽
隈隅草菴
人迹
老僧擁衲瞑坐
開目問新。
何來。
為言狀。
曰噫渴矣。
出火燼中煑茗啜之。
薄暮僧謂新。
留此。
且有所往也
竟升抄。
跏趺鳥巢內。
夜半聞誦法華
經聲。
又聞叱虎聲
清亮林籟
明日新乞住。
僧曰。
我來此。
百見草枯
非子能住也。
問飢否。
溪岸
百穗
相引取十餘穗。
挼得穀。
舂米野蔬
作鬻以
啖。
遽送出至洞口
謝曰。
茲豈偶然
相會如此
頃茗與
粥糜
烟火物也。
知子自爾無復飢渴之患矣。
再往。
終莫識路
晚充寶塔化主
天福中卒。
年八十。
****漢洪真
滑州酸棗洪氏。
出家
即誦法華
大義
日課
積數至萬部。
既而朝堂上疏
願焚全身
佛塔
或𧮂以為惑眾
又於國家吉兆
切責
止之。
真歎曰。
是固善根淺。
魔障強也。
何哉
乃退
廣愛寺
盡出衣缽四眾
無疾而終
其屍趺坐
更數日。
顏貌不萎變。
闍毗
舌根鮮潔
名重伊雒間。
春秋纔五十二。
****漢若虗
隱居廬山
誦經
不出戶室者。
累數年。
江南
李氏慕仰之。
徵聘
不起
每曰。
老僧無德
寧敢勤
上命如此哉。
復頻數不巳。
則吾有遁之深山窮谷
永與世辭而巳爾。
自是朝庭不敢強。
或時香茗
物賜。
引却不一
則其清慎可知
乾祐中。
盛夏
亡。
身雖停久。
略無摧敗之色。
穢惡之氣。
噫異矣。
****宋師律
姓賈氏
范陽人
唐丞相魏國公躭裔孫
十五。
即於憫忠寺
禮貞涉為師。
落髮焉。
既圓具足
南遊
扣心要。
自唐季都
天下之人。
以為歸。
故律之戾止
士大夫莫不宗仰
營構夷門山中
闡所學。
詔以紀年
扁其寺曰開寶。
命服徽號
榮寵
公元964年
矣。
而律視之蔑如也。
乾德二年。
正月二十三日。
召門
垂訓而終。
春秋八十一。
法臘六十二。
太平興國
三月
遷轝。
葬於北部鵕䴊之原。
進士守廉
銘其
塔。
****宋守真
姓紀氏
永興萬年人
其先黃巢之亂
西徙
於蜀。
占籍焉。
至真則蜀產也。
始冠
偶遊聖壽寺
脩進律師
而慕其行。
遂依之薙落。
起信論於朗公
法界觀於光公
瑜伽於演闍黎
莫不皆臻
心法之極要。
四十年間。
演暢無怠。
因蒙賜號昭信
日謂弟子遇緣曰。
出息不保入息。
此雖俗諺
而切於
理。
吾與汝其可不務乎。
乃營二塔於廣度院右。
以其
公元971年
成於開寶之初
遂頟之開寶。
四年八月五日
集眾稱
佛號以逝。
壽七十八。
臘五十三。
闍維舍利圓瑩。
之開寶塔云。
****宋巖俊
姓廉氏
荊州人
幼入空門
長圓戒德。
乃復徧
衡廬
以探禪指。
甞偕一友至鳳林
迷道入深谷中
滿地棄擲
金銀物。
其友遽色動。
顧謂曰。
此間
無他人在。
可攫也。
天與弗取。
反受其咎。
君其柰何
不屑意哉。
俊行未即應。
固請
俊曰。
管寧鋤園遇
視同瓦礫
吾輩出家者流
尤宜慎守貪戒。
而有媿
古人可乎。
然吾茲一身
衣食有餘。
得之亦復奚用。
日待吾把蓋頭
第當取以供眾也。
竟捨去。
尋謁舒
投子山同和尚
投子問曰。
昨在何處
曰在不動道
場。
既是不動。
何由至此
至此豈是動耶。
元來
宿不著處
因許入室
受記莂。
久之辭還。
路出汴京
隴西公梁資所留。
而捐所居宅。
伽藍
處俊
會周
受漢禪。
寵遇優渥
高祖世宗
皆於俊寔布衣舊。
公元966年
日相見。
每施拜跪
及是賜賚故加厚云。
乾德四年
月。
疾篤
弟子使醫進藥。
不受
垂戒後事
合掌
公元971年
顏而滅。
享壽八十五。
坐夏六十五。
四月八日
全身
東郊豐臺村。
寺額觀音
一門三院
東西二堂
不減數百。
五十年間。
飯僧萬百千計。
京城
禪林也。
賜紫袈裟
號淨戒
皆周命。
****宋宗淵
姓宮氏
高密人
幼習儒業
長忽辭親。
落髮
東萊北禪院。
俄參歷江南諸禪席。
究明圓頓宗
指。
嗜詩辭。
每有吟詠
則以齊巳為師法
吾當
字煅句之時。
緣情錯慮。
高出曾霄之上。
深入
泉之下也。
悉攬天下山川形勝
以為無足愜巳者。
乃居宜陽闍山。
以求其志。
孤介脩潔
凡俗不易
見。
持誦觀音普門品
蓋甞有善相者
以淵為不壽。
公元980年
勉之也。
太平興國五年十月
工作龕座如鹿頂。
且趣之曰。
明日要用。
毋緩也。
明日果坐逝。
年八十三。
樹塔於寶雲之原。
而窆焉。
著述西洛集。
行世
讚曰。
「至哉心乎
 體本明靜
 孰蔽撓之
 有萬其境
 如水斯波
 如鏡斯影
 波非水生
 由風之行
 影非鏡出
 由物之質
 風休水平
 物去鏡明
 境滅心寂
 念亦奚得
 於三界
 動用俱息
 以念攝念
 攝所攝離
 無思無慮
 以至無為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