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智诜 (自动笺注)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六
淛東沙門曇噩
戒學
護教科(二)
****唐智詵
慧成徐氏徐州人
炫法師之弟也。
生長
西蜀
徧遊律肆。
周武之禍。
東入關。
隱于終南
白之間。
形影相弔
有隋光啟正法
招徠碩德
率先
長安弘闡毗尼
聽眾填擁。
後以請戒者。
諠擾日甚
辭入龍居山寺。
以自燕息
蜀王秀
出為益州總管
鎮靜坤維
廓清井絡因先與詵書。
使導巳志於民。
且以邀詵。
於是詵答之。
其略曰。
辱使至披閱循環
三復
文清淥水
理析秋毫
貧道宅身幽谷
四十餘
載。
不謂耆年有幸
運屬休明
伏惟相王殿下
德隆
道振百王
攘臂而歸故里
衣錦而旋本邑。
百姓
再生之期。
萬物息肩之。
望。
劒南長幼
並俟來蘇
微風
自然草靡
當勸諸首領
越境參迎。
得報
作禮
以示軍中曰。
人物之歸。
律師力也。
自爾
住法聚寺。
道俗殊崇向。
甞設大齊
炫法師在座
捉筯問之曰。
此處護淨否。
曰初還囪遽。
不護淨也。
詵擲箸而起曰。
寧噉屠兒食。
何致噉此洋銅哉。
時眾
數千俱散去。
嚴憚若此
僧道恢者性勇暴。
遙見
走匿
或曰卿於他人
未甞有畏者。
而何獨畏詵律師
耶曰渠佛法中王
何得不畏
曰以卿膂力
自可敵渠
百數十耳。
復奚畏曰今吾望見之。
則巳百脉俱沈。
不舉
敢言敵。
公元618年
武德元年十月一日
無疾而逝。
八十。
****唐普曠
俗姓樊氏
扶風人
七歲依上圓禪師出家
沙彌
居山餌柏
一十五載。
日夕看誦勤至。
進具後。
頭陀法。
乞食人間
栖林宿塚。
二十餘載。
遊聚落講
席。
聽其議論
升高座以講。
新奇頴拔
聽者
悅服
武龍潛。
每抗河辨。
甞居樊川
人有索其
首者。
曠引刀將刎。
其人止之。
又從索耳。
刖慧之無
色。
周建德間
將廢二教
關中五眾不安
躬詣帝廷
陳諫
弗聽。
退而遂混俗焉。
帝置通道觀。
以存李宗。
學士三百人於內。
佛道奇材充之。
曠以義理
通。
任居學正
項之罷。
擢任岐山從事
氈裘紗帽
垂帽外。
帽繫頷下。
以為常。
公事判斷如流。
繁劇
去曰。
本道人。
誰能堪此。
隋祖相周
先立菩薩僧百
二十人
其相不剃剪
冠服俗禮
訪求前日
有聲者。
為之。
曠寔當其一焉。
俄悉仍舊
興善寺
道士
共移通道觀鍾於玄都觀曰巳得旨矣。
曠率
其屬。
爭之曰。
學正也。
宜得鍾。
道士相觀散去。
煬帝
公元620年
在御。
詔居禪定寺
大業末
詔任僧綱
武德三年三月
卒於慈門寺。
春秋七十三。
遺命捨身
不須塋壟
弟子
拾萃餘骸。
塔于終南龍池峯。
****唐曇選
姓崔
高陽人
天恣瓖瑋。
不偶時俗
通經惟務
大義而巳。
不以文句琑屑為學
然尤𨗉於涅槃。
晚居
并部之興國寺
每眾集。
必推坐端。
詶問之間。
辭辨宏
放。
嬰其鋒輒推挫。
時人以豹選。
目人揚諒之亂。
賊以
興國寺甲坊
武德寺為食坊。
及揚素以官軍
城賊皆就擒
責問諸僧
賊巢穴狀。
僧辭曰。
王力
嚴切
不敢遮約。
蓋謂鎮守者。
有以激變之也。
於是
怒曰。
激變時。
且有幾僧諫王而被殺者。
所云王力
嚴切
不亦誣乎。
此其情皆同反。
可依軍法行事
時選
出眾對曰。
比者不軌之民。
動于天紀
皆由慈悲之化。
陵遲至此
誠僧等之罪。
公幸見教
豈敢逃責
素乃悅。
因悉屏退僧眾
獨留選論議。
迫莫始罷去
餘僧亦
無所問。
大業之季。
兵饑荐臻
分衛莫足給。
興國倉廩
雖富。
客僧尤為閽守拒絕
選念以為此滅法徵。
操杖逐閽者
而進客於堂。
日盈座。
子弟以卑少。
噤莫
敢語。
久之眾約。
獨許選納
客餘不得為例。
後置大鎗
房中
日以所受於常住
與諸乞丐
而得者併為饘粥
斟酌
列坐羣餓。
賦之惟均。
歲稔罔怠。
眾賴以
活。
國初沙門智滿
重名
義興新寺
聽學去來
三百人
規制嚴整
一日選竟造寺庭詰曰。
卿等飽食
暖衣
政復何所進脩
風聲洋溢
無乃罔冐歟。
吾徒之所行。
據經誥。
今茲所據。
寔何經。
方等
懺。
曰試為我讀之。
纔閱首卷曰。
此經有四卷
可使四
一時讀也。
沙門道綽從旁曰一時讀。
聽者或至
昏亂
曰吾聽豈同汝聽耶。
於是四卷一時讀。
未竟
遽止之曰。
陀羅尼力。
有如此者
又曰。
流俗矯詐
蠧蝕
佛法
汝能知所憑藉庶幾
公元625年
武德八年
閉門養痾
自省
問候充牣廡宇。
選尸臥。
引衣舒足曰。
吾茲定
何處乎。
道綽曰。
阿闍黎西方樂土
安養國。
彼佛
願重。
往生者。
無不攝受
選咄之曰。
為身求樂吾非
汝儔。
綽曰審若爾無生耶。
無生無所不生。
掩息
壽九十五。
****唐法通
龍泉石樓人
地屬隰州
羣山險隘
僻見
諜。
幽僧介士居之。
風俗薄惡
遊僧或有道於其
間者
以不所嚮而問。
其人則遭灰面之辱。
通時
出家
厭苦之。
開皇末
舉室從釋。
謂人曰。
吾今乃
得脫杻械
辭鉗[*犬]矣。
抵州委二男二女并妻於僧尼
寺。
巳以弟子
禮事通化寺明法師
自爾道風所被。
汾晉
莫不推慕
村邑聚落
月建齋會
且則餅餌相饋
遺以解齋
高門大第
直造堂奧擁滯
主人迎笑
舊知識。
此其習俗至今
甞值縣令於甲野間。
問通何
僧。
山客
令命拘繫以聽。
通即絕粒
遶獄行道
是夕
狐鳴聽事
尊幼寢寐不能安。
且欲縱之。
不肯曰。
我方以為樂。
雖縱我焉適哉。
不食行道自若
狐夕
益甚
明日老相與譬解
引去
暮投宿一
村舍
犬嚙脛。
血濡踵。
犬尋震死。
傳者異焉
****唐法藏
潁川潁陰荀氏子也。
三歲喪父。
十歲喪母。
公元567年
孑遺
無所依賴
周天和二秊
藏生二十二歲矣。
適於二月八日
度僧以祈福
藏因薙落。
四年皇子生。
詔選名德醴泉宮。
藏復與其數。
武帝春坊
殿下
鮮卑語。
問眾僧。
眾僧不時對
藏獨進以鮮
卑語答所問。
廷臣皆喜。
詔謂道人身小而膽大。
乃敢
太子如此
賜錢獎諭
由是恩眷優渥
建德
公元568年
年。
徙居終南紫蓋山
三年正月八日
偶得杏實
枚於絕頂
食之甘美
地僻天寒
不知所從來云。
未幾
而廢教之禍起。
藏山居。
獨若無與。
如是八年
公元579年
每念下山
以身徇法。
大象元年九月
扣關將謁帝。
訶止之。
武侯上大夫王猛
大夫乙婁謙。
詰所
自。
朋侶施主姓名
藏辭曰。
貧道山林家居
獸為徒侶
草木為粮粒。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而紫
蓋山陛下畿甸
若是朋侶施主
陛下也。
尚何
他問哉。
猛等以聞。
詔曰朕欲以菩薩儀相治化
此僧
既近自紫蓋山來。
其今長鬚髮。
衣冠
陟岵寺主
詔內史沛國公宇文譯。
檢校施行
內史次大夫唐怡
元行恭以為非先制不奉詔
十月復謁于城東
引妙
莊嚴二子父事
且曰陛下為臣子。
不能匡諫
遂致先帝
聖典
靈像
酷甚於秦之焚書坑儒
上怒。
詔即殺之。
沛公營救
少解
因問沛公曰。
人怖否。
進曰。
道人愚戇
不知忌諱
身觸刑憲
安能
怖。
愁然變色曰。
此固佛經所謂護鵞比丘也。
昔聞
其事。
今見其人。
是又可殺乎。
宜原之。
菩薩衣冠
陟岵寺如前詔
藏遽引辭
自便
御史鮑宏
聽藏
於萬年長安藍田盩屋鄠杜五縣
遊行
以俟尋訪
公元580年
二秊五月二十五日
文帝冢宰
作興教法
月藏下山
復從薙落。
施法一具
雜彩十五段。
青州
公元579年
一石
還山
七月承命下山
議化事。
十五日詔景
陵公。
偕藏檢校
度僧百二十人
並賜法衣以歸。
獨留
藏宿相府
公元581年
大定元年二月十二日
隋受周禪。
改元
十五日
詔追前度諸僧
大興善寺行道
二年
內史舍人趙偉。
所司
月給藏伏蘇油柴炭
公元594年
料物
以為恒。
十四年
請罷所給料物
武侯將軍
素和業。
捐宅構寺。
以奉藏。
右僕射蘇威
并建寺之大
殿尊像
藏齋萬僧
以落之。
於是舍人裴矩
宣詔曰。
禪師落髮僧首
且躬設大齋
弘法之盛其孰可等。
住寺
可名法濟
久之慈及畜類
知時旋遶佛座
過中不食
帝居晉邸。
少子夭殂
寓󰢍于藏寺。
將出淮海
手書銘。
以勒之曰。
世途若幻。
生死如浮。
殤子何短。
彭祖何脩。
嗚呼予子。
有逝無留
為法種。
長依梵儔。
因以靈壽杖
施藏曰。
每䇿此時
相憶也。
藏曰。
王以愛子
留寄法門眷焉
其情能復忘乎。
是猶
公元596年
杖之於藏也。
王不能忘。
藏其敢忘哉。
十六年
上幸
不豫
王貴人
觀音像。
為上祝禧
迎置法濟
公元601年
供養
仁壽元年
上造等身釋迦六驅
詔如前迎置
公元606年
大業二年
元德太子薨。
凡嚴薦功德
委藏營治
業之季。
詔易九宮為寺。
以藏補充太平宮上座
觀初。
淮安王隆敬慕。
俄而王薨。
藏亦云逝。
三年
阜南雲際寺
沙門孝才
銘辭
刻之貞石
****唐明瞻
姓杜氏
恒州石邑人也。
少有操行
年踰志學
巳復淹貫經史。
郡舉充賦
從命
尋依飛龍山應覺
寺薙落俄聽大論於鄴下大集寺。
道場法師輪下。
廢法
乃遁之東郡山谷間。
及隋受禪
住相法藏
公元583年
開皇三年
翻譯
徙居大興善寺
頃之舉知
公元606年
寺任。
大業二年
有以愚戇
朝憲者。
有司以聞。
上方盛陳軍旅
郊見怒曰條制久頒。
義須致敬
諸僧皆前竚。
復禮貌何也。
於是黃老士女
莫不
羅拜
而僧則自若
瞻因出眾對曰。
陛下必欲尊教。
則固法服不合敬俗。
詔曰。
若以法服不敬俗。
宋武奚
為行之。
曰彼無道之君。
豈可以上聖明哉。
帝連
問者五。
且使舍人徧語之。
終不拜。
帝顧左右
錄抗辨
者名。
明日詣闕陳謝
夷然
即詔二禪定寺
各饌
合京僧眾
䞋以束帛
後謂宰臣曰。
今天下為大法
不畏生死者僅一僧蓋指瞻也詔住禪定眾因舉充
知事上座
總攝寺務。
國朝仍舊
貞觀初
詔對內殿
賜食
食畢。
從容備陳慈悲之理。
上大悅。
斷屠殺。
歲以三月六日皆蔬素。
昔日征討行陣之處。
必置
佛寺
以憑濟度
同州昭雲。
晉州慈雲
呂州普濟
州。
弘濟
治州昭福。
鄭州等慈
洛州照覺
七寺之剏。
自瞻發之。
瞻則磬衣盂之資。
歲饌千僧
併書大乘
論施學者
以報母恩。
俄徙太乙山智炬寺
則其齒巳
邁矣。
益以衰憊
醫療
歸興善就藥物
尋盛設共
養。
延請京城大德辭訣
玄齡房公如晦杜公。
以歸檀
山積
明日智炬
坐念淨土
侍者曰。
阿彌陀佛
來也。
頃之又曰。
二大菩薩亦至。
吾於經中所說觀門
有成就。
所未成就者。
四門耳。
今既具見。
一何
哉。
遂奄爾而逝。
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也。
壽七十。
奉命
闍維
火滅
骸骨栓索全具
頂上曄曄紫光
󰢍于巖下
****唐慧乘
彭城劉氏子。
其先出漢裔。
祖欣
梁直前將軍
琅邪太守
父雅。
陳兵部郎中
祖智強。
出家
負重
名。
陳任廣陵大僧正
成實論及大涅槃。
乘年十二
師事強。
服膺講席
十六白強。
聽智嚼法師成實論
楊都莊嚴寺
時有陳方梁統
武帝崇尚
教門
屢閱仁王
盛張齋席。
乘因獲對御論義
辭辨絕
出倫輩。
上為睠眄
四月八日
上又於寺義集。
乘豎佛
果出二諦外義
有法師
舊居開泰
後入祇洹
問曰。
佛果二諦外。
二諦佛果外。
乘質曰。
法師
開泰
開泰法師
曰如鴛鴦不栖圊廁
曰釋提桓
不與鬼住。
曰鳩翅羅鳥
不宿枯樹
大海不宿
屍。
皭時在座歎曰。
勍敵也。
其鋒難當
就上前。
脫所著
天柱伽黎賞之
由是聲譽益起。
桂陽王
毛尚書
㒒射
等並伸敬慕。
隋初太尉晉王江都
慧日
場。
奉教旨遷住仍蒙待以家僧之禮邀與入朝
淨影慧遠於講次。
談論傾注
驚歎曰。
何物吳僧
如此
世豈復有愈於此者乎。
未甞相識
剏見
也。
慧日
益縱材辨。
寺之宿碩。
屈伏
王聞之喜。
百縑
隋高祖
將巡岱宗
駐蹕伊洛
詔遣江南關東
大德
登殿豎義
應詔
答者靡抗。
嗟異
隋開皇
公元611年
七年
出所積。
金玉裝飾香臺一具
維揚永福寺
公元610年
隋大業六年
詔諸郡。
別選三大德於東都四方館
仁王經。
仍詔乘充大講主
連三晝夜不臥。
駕幸張掖
從之。
詔為高昌王麴氏。
開金光明
麴以髮布地。
籍乘
陞座
公元612年
八年上幸東都
京師七層木塔二。
皇考
也。
因詔乘持舍利以葬。
俄而公卿士庶
列樹勝幢
十餘所。
興善寺
迎佛靈骨
禪定寺
乘演仁王
公元616年
十二年
詔寫龜茲國旃檀像於東都
以賜郡國
武德
四年。
國家定天下
詔謂凡經亂地。
僧之是非
難以
分別
於州縣。
可置一寺
寺留三十僧。
以示寬恩
餘壹從汰去。
上以洛陽天下都會
固非他處所得
比擬
然而雖有偽鄭之變。
猶許二百餘僧。
住同華寺
況乘甞被污。
而上所欽嚮。
亦莫之問。
詔住勝光寺。
寺寔秦國功德也。
八年駕幸國學
行釋奠禮
先是
三座
擬敘三宗
而儒傑釋雄。
李之儁偉
皆雲合霧
擁。
快觀聽。
制曰
老教孔教
此土先宗。
釋教後興。
客禮
其令老先之孔次之
釋又次之
時乘受眾所
推挹
陞座
聞制不覺失色
今上方在秦邸。
位居
僚上。
直視乘曰。
伹敷帝德
無所慮。
乘乃唱曰。
上天
下地
榮貴所資。
緣業所由
必宗佛聖。
今將敘大致
具禮儀。
並合掌虔跪。
使師資有據。
於是皇儲巳下。
皆降席跪聽。
乘則前贊帝德
次述釋宗
後以二難
兩教
上加歎美
頃之制問曰。
昨有道士潘誕奏。
悉達太子
不能得佛
六年求道
方得成佛
是則
生佛
佛由道成。
道。
是佛之父師
佛乃道之子弟。
佛經云。
求於無上正真之道。
又曰體解大道
無上
意。
外國語云。
阿耨菩提
晉翻無上大道
以此言之。
大佛小。
亦可知矣。
乘對制。
其略曰。
聃生於周末佛出
於周初。
計其世。
則二十許王
論其年則三百餘載。
昭王時佛。
退求敬王時道乎。
向者道士李仲卿
敘之道。
太上大道
先天地生
鬱勃洞虗之中。
煒燁
玉清之上。
是佛之師。
不言周之老聃也。
三皇無聃。
帝無聃。
所謂道者
未甞無也。
關尹著書
竇后
興學
然後聃之道。
行世
而道非獨指聃也。
易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不測謂之神。
陰陽不可
其所生。
而又奚能生佛哉。
車胤云。
在巳為德。
及物
為道
殷仲文曰。
德者得也
道者由也。
論衡曰。
立身
謂德。
成名之謂道。
道德也者
非必其人之霞服金冠
玉珪朱履
別號天尊
大羅之上。
治玉京之中。
而獨
公元1103年
名大道者也。
貞觀三年
乘於勝光寺。
舍利寶塔
莊嚴
備諸神變
并建方等道場
晝夜六時
懺悔
公元1104年
法以報聖上待遇之恩。
四年十月二十日
終於所住
房。
春秋七十有六。
門人道璋等。
奉遺命。
闍維南山
谷口
斂餘燼。
塔於勝光
沙門法琳制碑文。
惟乘。
三朝
政移六帝
頻嬰寵[(厂@((既-旡)-日+口))*頁]。
履接綸音
外則王公卿
士。
內則妃后嬪姬。
皆稟戒香
共申師禮。
所講涅槃般
金鼓維摩地持成實等。
數十徧。
璋其族屬之猶
子也。
唄讚
職充都講
****唐寶瓊
生於益州綿竹馬氏
小年出家
清貞儉素
兩日必讀大品一過
遷居福壽寺
乃率諸邑
共結
義社
每社三十人
月營齋誦大品
人各一卷
如此
千社
始其地不奉佛法
獨奉五斗米道
凡隷其下
者。
名之道民
一日大作道會
邀瓊甚勤至。
瓊往輒坐。
曾莫禮。
以為天尊當拜。
瓊謂曰。
邪正道殊。
所事
異。
法天尚弗禮。
況於老君乎。
茲吾不當禮而禮。
貽公等羞。
眾請不巳。
致一拜。
即像與座皆搖動
拜像仆而座敗矣。
驚懼
請受歸戒。
縣令高達知所
公元1108年
贊佐
更延僧闡法。
貞觀八年終。
****唐僧鳳
姓蕭氏
梁諸王孫。
父長。
招遠將軍新昌守。
以鳳夙有令譽。
姿非世俗所堪。
隋開皇初
僧粲法師
名重海寓
委心請道。
事以師傅之禮。
察其精爽
授以真乘
十等之差。
疏八勢之位。
領略無遺
煬帝御極
文物一盛
大業間
駐蹕南郊
詔曰。
國有
容。
華夷不革
尊主崇上。
遠存名體
條格久頒。
柰何
禮哉。
於是老氏之徒皆拜。
佛氏僧尼
相視無拜者。
沙門明瞻
答詔不聽
頻詔催拜。
鳳方主崇敬寺。
位次殊下。
不得巳而進。
其所弗敬之理。
授據莫
確實
竟罷。
隋獻后崩。
禪定斯構。
入道講解
觀中。
中書舍人杜正倫奏。
住普集寺。
尋更右遷定水
上座
頃之岐州西山龍宮迎請
其寺北背層巖
南臨清渭
石鏡耀日
松蘿冐空。
暢悅幽情
不辭
往赴。
及疾猶能起開法華
以示最後言別之益。
以其
十二月二十三日終於寺。
春秋七十七。
全身
陳倉縣北原
弟子法位樹銘
左㒒射燕國公張頲
文。
****唐慧淨
常山真定之房氏。
從父徽遠
國子博士
淨年十四出家
日記八千餘言。
大智度雜心婆沙
等論。
及他經部
隋開皇末
戾止帝城
嘉聲遠播
學徒
欽屬。
大業初
甞至槐里
始平楊宏。
道俗於智
藏寺論義
且欲令道士升座
時吾釋雖殷。
莫敢
其非者。
出眾謂曰。
明府盛結四部
銓衡兩教
竊有
未諭。
請諮所疑。
何者
賓主有常禮。
其猶冠屨之不
顛倒
豈於佛寺
而先道士乎。
明府教義有敘。
請毋
彝倫
令曰。
旨哉幾誤。
遂先僧。
道士于永通。
令所重
者。
使六義曰。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不知其名。
字之
曰道。
即命申釋
且曰。
法師必須辭理切對
不得
平頭上尾
于時令冠平帽。
淨因戲曰。
貧道又不冠
帽。
寧犯平頭
令曰。
不犯平頭
犯上尾。
淨曰。
貧道
昇座
自可上而無尾。
明府解巾冠帽
可謂平而無
頭。
令有靦容。
淨因問通曰。
有物混成
為體一故混。
異故混。
若體一故混。
正混之時。
巳自成一。
一非
道生
若體異故混。
未混之時。
巳自成二。
則二非一起。
先生道冠餘列。
請為稽疑
於是通遂茫然無對
淨曰。
先生能開延敵
焉得息鼓偃旗
便爾敗績
[(厂@((既-旡)-日+口))*頁]謂
令曰。
明府既焉道助。
何以救之。
令亦赧然
爾後雖屢
進援
應機摧挫
武德初
神堯皇帝延興法會
三府官僚咸集。
時清禪法師
破空義。
相府記室
敬業
奏詔淨對論
問曰。
未審破空
空復何破。
答以空
破空
非以有破。
曰執空為病。
還以空破。
是則有為
病。
還以有除。
公元1102年
貞觀二年
梵夾新至。
所司選名德翻
譯。
淨當筆受
出大莊嚴論等。
撰疏三十卷
波頗三藏
曰。
此非東方菩薩耶。
公元1113年
十三年
高宗東宮
集諸宮臣
三教學士
於弘文殿。
令與道士蔡晃抗論
整容
問曰。
經稱序品第一。
未審序第何分。
淨曰。
如來入定
徵瑞
放光現奇。
動地雨華
遠開近。
為破二之洪基
作明一之由漸。
故為序也。
第者為居。
一者為始。
序最
居先
故稱第一
晃曰。
第者弟也。
為弟則不得稱一。
一則不得稱弟。
兩字矛盾
何以會通
淨曰。
向不云乎
第者為居。
一者為始。
先生既不領前宗。
而謬陳後難
便是自難。
何成難人
晃曰。
言不領者。
請為重釋。
淨於
是啟東宮曰。
昔有二人
一名蛇奴
道帚忘掃。
一名身
子。
一聞千解
然則虵奴再聞不悟
身子一唱便領。
非授道不明。
但是納法非俊。
晃曰。
法師不出唇。
所可領。
淨曰。
菩薩說法
聲震十方
道士在座
如迷如
醉。
豈謂形體聾瞽
其智抑亦有之。
晃曰。
野干說法
何由可聞。
淨曰。
天宮嚴衛。
理絕獸蹤。
道士魂迷。
謂人
為畜。
國子祭酒孔頴達
從旁進曰。
佛家無淨。
法師
以構斯。
淨啟東宮曰。
如來存日。
巳有斯事。
佛破外道
外道不通
反謂佛曰。
汝常自言平等
既以難破我。
即是不平
何謂平等
佛為通曰。
以我不平破汝不平
汝若得平。
即我平也。
而今亦爾。
以淨之諍。
破彼之諍。
彼得無諍。
淨亦無諍也。
于時東宮
頴達曰。
君既勦
說。
為道黨。
淨復啟曰。
淨聞君子不黨
其如祭酒
黨何。
東宮怡然而笑曰。
不圖法樂至於斯。
俄而
下令
請主普光寺
知本上座事。
箋辭不許
贍學富。
既弘經論
兼綴編章。
雜心玄文三十卷
舍疏三十餘卷
金剛般若釋文
太常博士褚亮為之
序。
法華纘述十卷
勝鬘。
仁王般若
溫室
盂蘭盆
上下
生。
各出要纘。
英華詩集十卷
王咨議劉孝孫為序。
公元599年
其餘著述
不盡錄。
十九年更崇翻譯
詔下巳謝病矣。
時方六十有八。
後莫悉所終。
****唐慧璡
姓吳氏
楊州江都人
七歲榮法師出家
從榮遊履
未甞敢離。
侍立夜深
席地臥榮牀下
採攝論。
即能講說
時輩大加嗟賞
仁壽中
被詔
禪定
𢹂璡俱。
受具
專精律部。
稟涉遵首二師
演。
各二十餘徧。
故於攝論律部。
造微達奧。
以為
大乘而弘行範。
未易企及者。
大業之季。
四郊
多壘
羣盜皷行而前。
莫之與抗。
禪定諸宿。
以璡
智謀勇力可任
乃於昆池一莊
樓櫓防擬
一旦
大至
旌旗十里
璡因盡屏戰具
備治餚饍
躬詣
中。
延致兇黨
使飽噉酣飲乃巳。
相謂曰。
此健道人
何可負也。
僅取其牛十頭而去。
行至中道
以還璡。
貞觀初
雲華上座
未幾
徵為普光寺綱維
八年
卒。
壽五十餘。
若夫滿德善智真懿道者
又皆璡
同學也。
慕義相朋
多淪物故
悲夫
****唐智實
姓邵氏
雍州萬年人
兒時恢詭超異
羣童
戲。
發言必涉佛乘
眉間白毫
可長數寸。
光暎頦顙。
一歲出家
大總持寺
聽涅槃攝論俱舍毗曇等義。
公元621年
皆領其微奧。
武德四年
初平王世充
上居秦邸。
教旨
遠召。
慧乘道宗辯相大法師
京邑諸德二十餘人
法集弘義宮。
實年十三。
處末座。
上令對論
言辭
卓。
驚施前聞
無敢繼響者。
上及諸王歎曰。
小師
俊烈
異日必能紹隆三寶矣。
沙門吉藏謂之曰。
子有
瑞相
躡跡能仁
恨吾老且死。
不及見耳。
公元624年
七年突厥
豳州
京師戒嚴
僧法雅者。
蚤以侫媚
幸于高祖
祖予之妻妾
而奴畜之
至是請擇京寺之僧驍悍
千人
別為一軍
使巳將之以禦敵。
實年二十一。
察知
雅之舉事
誠懷異圖
禍敗之來。
大法累。
致書
雅曰。
與子同生像季
共屬陵遲
六道紛然
憫四
生之未悟。
子每遊鳳闕。
恒遇龍顏
理應甘露於帝
心。
慈雲含識
何起善星之悖見。
調達惡風
令善響沒於當時
醜聲揚於後世
豈不以朝含安忍
省納蒭蕘
恣此愚情
述斯頑見。
且自多羅既斷。
終不
更生
析石巳分。
義無還合。
急持衣缽
早出伽藍
使清
異流
蘭艾殊臭。
朝廷息於譏論
梵志寂於謗聲
定水噎而更通。
慧燈而還照。
毋終自蔽
幸悉此言。
雅得書逾怒。
科督餱粮器械益急。
剋日將發。
宣言
於眾曰。
雅將構逆
大法輪。
誠為魔事
大哭
千僧
同時俱哭。
聲震原野
聞者悲之。
實遂前擊雅數拳。
走匿
遽以事聞。
付法推劾
實無懼色
後以僕射
瑀奏。
釋其罪。
放令還俗
千僧停罷
各復所住寺
公元1101年
貞觀元年
詔遣治書侍御史杜正倫
檢校佛法
實懼
雅猶濫清眾
致書於杜公曰。
俗僧智實白。
懷橘
之歲。
清信之名。
採李之年。
叨息慈之位。
淺智
能。
然敢希先達
竊見化度寺僧法雅。
積善因於曩世。
受福於今生。
安上之遊秦。
遠公之入
理應
守護鵞之行。
結草之心。
思報皇王之恩。
奉酬覆載
之德。
顧以支提淨院
恒為宰殺之坊。
精舍禪林
鎮作
妻拏之室。
千僧之服。
四悔興動地之悲。
七佛
萬國懷訴天之怨。
自漢明感夢
摩騰入洛以來
是之僧。
未之聞也。
皇帝受禪
撫育萬方
歎使王道
清。
法界無穢
䇿名奉節
道亡身。
甘蔗之災。
空腹之樹。
使禪林鬱映
慧華扶疎
茂實嘉聲
震於邦
國。
寧能忍斯邪佞
仍捧缽於祇桓。
棄我貞廉
遊蹤
塔廟
龍門深濬。
奉見無由
天陛高懸
登對何日
公監同水鏡
智察幽微
仰願拯驚。
翼於深籠。
涸鱗
窮轍
輕爾于陳。
但增悚懼
倫以聞。
詔曰。
智實曩以
暴悖得罪先帝
自還以來
戒行弗虧。
守道愈篤。
其令出家如故
雅後竟以狂捐誅。
公元1111年
十一年
駕幸洛。
道士女道士
齋供行立之地。
悉處僧尼之上。
聞之。
因與大德法常
進表諫。
其略曰。
國家本系
柱史
故推尊祖之心。
以尊其教。
然不知今道士
三張之流
寔非老子之裔也。
若使位在僧尼之上
者。
誠恐真偽混淆
有損國化
謹錄道經
漢魏諸史
先道後之事于前。
伏冀天慈
曲垂聽覧
上遣中書
侍郎岑文本
宣詔曰。
明詔久行
不伏賜杖
遂各杖
放還
遁跡渭陽三原
信慕之士。
雲擁
幾。
氣疾垂亟。
弟子四人
舁其牀。
歸所住大總持
訣別曰。
實以虗薄
妄廁僧儔。
脩短有命
夫復何恨。
但以教法下衰。
人根淺劣
用以慨然
比夢阿私陀仙
語云
自爾生生得出家。
非徒言也。
頃之乃瞑。
公元1102年
二年之正月也。
壽三十有八。
南郊僧墓中。
沙門
普應。
姿性明爽
材略
通涅槃攝論。
傅奕讒毀
羣僧坐視
莫之用力
應乃入太史局
對論
凡所
問。
不能答。
伹云。
禿丁妖語。
誰復敘接。
應曰。
自古
崇尚
而卿獨侮慢
妖孽而何
退而著破邪論二
卷。
背負籧篨
朝堂經進。
且䞉治藁本
委之翰館郎
署。
使達上聽
以售其說。
苟遇奕。
牽挽遮邀
折以正
理。
素無學。
至是輒杜口而巳。
師法行。
剛斷
日常自課不少怠。
見廢塔壞祠。
必加緝理
武德初
所在諸剎。
尤未復行開接待
以濟往來者。
老幼歸美
焉。
並隷大總持寺
故茲得以附見云。
****唐法琳
姓陳氏
襄陽人也。
其先居穎川。
世業儒。
俊爽
出家
遊楚
青溪山中
所學益進
肆口
說。
肆筆而書。
其文釆皆粲然
駭觀聽。
尋以孔李二教
與吾釋為三。
而孔固世間人倫之教。
然李尚清虗
其跡不滯世間哉。
是必奇章秘法
外人所得
而窺者。
吾將求以盡見之。
於是縱髮戴冠
稍入其類。
隋義寧初
仍獲隷籍宮觀
素善莊老
談演
道士
悅服
自爾悉以其疇昔所藏禁文
託之是正
張偽
妄。
無所避匿
而在我者。
得以攻矣。
武德初
薙染
京師法寺
先是道士傅奕
竊反俗。
太史令
以舊
公元621年
習深忌佛法
四年條具佛法
無益國家者。
十一事。
奏。
上聽之。
詔集京師大德問。
答詔
以為至道絕言。
九流能辨
法身無象
十翼所詮
但四趣茫茫
欲海
三界蠢蠢
顛墜邪山
諸子迷以自焚
凡夫
不出
於是中天王種
恩愛出家
西夏貴遊
榮華入道
誓出二種生死
求一妙涅槃。
弘善以
四恩
立德以資三有
此其利益也。
毀形以成其志。
故棄鬚髮美容
變俗以會其道。
故去君臣常分
雖形
養親
內懷其孝。
禮乖事主
而心戢其恩。
澤被怨
親。
以成大順
祜霑幽顯
豈局小違
上智之人。
依佛
故為益。
下凡之輩。
聖教故為損。
懲惡則濫者自新
進善通人感化
此其大略也。
而奕所奏。
有司未及
施行
又多寫表狀
流布近遠
使京室閭里
咸傳禿丁
之誚。
劇談酒席
昌言胡鬼之謠。
佛日翳而不明
僧威
沮而無勢
于時道俗有明達者
作文檄以非奕。
上終以先入為主
卒莫之聽也。
琳因著破邪論。
文多
不錄
論出。
上稍寤。
奕所奏且寢。
宮庶子虞世南
之為之序。
奕愈不愜
與其黨。
造論以斥佛聖。
薰蕕
既雜。
或者疑焉。
琳為著辨正八卷
頴川陳子良
釋之。
其序曰。
宣尼人夢。
十翼之理克彰。
伯陽出關
二篇之義爰著。
鈎深繫象
探賾希夷
名言之所
不宣
陰陽所不測。
猶能彌綸天地
包括鬼神
道無
洽於大千
言未超於域內
況乎法身圓寂
妙出有無
至理凝玄。
跡泯真俗
體絕三相
累盡七生
無心即心。
非色為色。
筌蹄之外
豈可言乎。
若夫西伯拘羑。
遂顯
精微
子長蠶室
卒成先志
故易曰。
古之作易者。
其有
憂患乎。
論之與也。
有以矣。
道士李仲卿劉進喜
等。
並作庸文。
謗毀正法
俗人士。
或生邪信。
法師
盲瞽
遂著斯論云。
可謂鼓茲法海
振彼詞鋒
碧雞
之銳競馳
黃馬之俊爭騖
莫不葉墮柯摧。
雲消霧卷
但此論。
釋老之教源。
極品藻之名理
好事後生
意有未喻。
弟子近伸頂禮
從而問津
爛然溢目
若日
月之入懷
寂爾應機
寶珠燭物
既悟四衢之幻。
便息百城之遊。
啟所未聞。
為之注解
貞觀初
上於南
山。
大和宮舊邸。
龍田寺
琳愛其靜僻
即居之。
公元1113年
知寺任。
十三年
道士世英
出入東宮
間摘琳論
中語
太子曰。
於皇宗。
有所誹謗
太子以為然。
以聞上。
上怒。
沙汰僧尼
其餘在者。
宜依遺教經
行。
否則亦從汰去。
仍逮琳推勘
琳自詣公廷。
縲紲
詔問曰。
周之宗盟
異姓為後
尊祖重親
實由先古
不相體悉
首鼠兩端
廣引形似之言。
備敶于瀆之
喻。
琳答曰。
武王大聖
周公大賢
與夫管蔡
兄弟
親。
或許祭以天子禮樂
或以車七乘
放之有鄰。
此無
它。
善惡之報也。
書曰。
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
方今天下
一家
其誰非親。
老子曰。
吾師西竺古皇先生
又曰吾
善入泥洹
綿綿若存。
然則佛固老子之師矣。
之徒。
無所知識
既師老子
又妄述以謗老子之師。
莫能知。
著論八卷
略對道士六十餘條所言。
並據
史籍
敢於國家
有所論議
如是辨對
二十餘番。
未甞屈。
詔又問曰。
辨正論信毀交報篇。
以為觀音
者。
臨刃無傷
汝當自試
至誠念之。
七日之後
吾將
刑汝。
若念觀音果驗者。
政亦無傷。
若無驗者。
欺妄
之罪。
必不汝貸。
七日後詔問曰。
有所念否。
援筆
曰。
自隋季擾攘
毒流四海
陛下慈悲力。
救護群生
苟非勢至垂機。
即是觀音降迹。
故琳於七日以來
其他
惟念陛下
詔遣治書御史韋悰問。
昨詔念觀
音。
如何却念朕邪。
琳曰。
陛下之德之大。
觀音等。
陛下者。
所以觀音也。
且琳所著論
特欲曉人
地耳
陛下過聽
而加之罪。
重刑之。
於琳之心不損
一毛
上稍寤。
減死
徙之益部。
行至百牢關
以疾卒
菩提寺
壽六十九。
沙門慧序。
雍之武功人
善攝論。
後以接待結眾緣。
琳之至百牢
撫循之。
備盡恩意
及死。
猶枕其膝。
哭泣踊躃
親戚
營葬東山之巔。
白塔
勒銘志之。
道士世英
旋為御史韋悰所彈。
大理獄。
琳有文集三十卷
行于世。
****唐慧滿
雍州長安梁氏
父粲。
隋海疊等州剌史。
尤慕
佛乘
滿七歲
志辭俗。
粲每獎譽之。
會有詔。
許民出家
粲方為海州
遂俾滿薙落。
仙法師名動京輦
以材
學。
大興善寺
粲及解印綬歸。
使滿受業弟子
又𢹂以住仁壽宮三善寺。
大業初
徙住大禪定。
進具
智首律師
毗尼
威儀
結界登壇
身先眾
公元1103年
侶。
咨考疑義
世尤推其詳審
貞觀三年
甞講羯磨
鄜城兵曹家。
火燎草室
𦦨得風熾甚。
滿索水
公元1107年
之而滅。
識者以為其戒德使然
七年詔。
偕諸大德
新寺
未幾
詔充弘濟寺上座
規制之嚴。
至今
可畏伏者。
集仙寺尼
老子真人像。
私自供養
召黃
巾輩。
慶會堂上
比丘齋。
滿呵止之。
僧行擯罰。
以像改佛相。
太原寺。
證果寺尼慧尚。
僥倖出入
禁中
先是神堯皇帝升遐
朝廷議。
以尚所住寺
設靈
位。
尚謾以比丘應命曰。
即巳所住者。
比丘率莫誰
何。
滿集京邑三綱大德
二百餘人
行擯云。
佛法
行。
未有尼眾。
官勢力。
比丘所居寺者。
出眾
共住。
四眾
敢與尚等往來
及諸法事
言論者。
此擯。
於是尚大懼。
東宮求解
有令遣簷事杜正言
比丘解擯
滿曰。
殿下住持正法
慧滿法申理。
今則違理附情。
規模亂矣。
即捉坐具退。
而僧之留者。
遽從解議。
滿聞之歎曰。
黨善者寡。
柰何
後尚屢謝過
終不顧。
駕幸洛陽
天子國姓故。
扈從道士
先釋
氏行。
非例也。
滿集僧二百。
各脫袈裟
頂上
進表諫。
晚以浴僧。
祈生安養
十六年四月十二日
微疾
出所畜長物。
三寶
趺坐繩牀上。
別寺眾。
問答
頃。
精神不昧
俄而上屬口。
乃逝。
壽五十四。
闍維
終南龍池寺側。
舌獨不燼。
雖益薪煉之經宿。
色愈鮮
赤。
併葬之山中
平生
講律三十餘過。
四分疏二
十卷
京師淨住寺沙門慧昇為銘頌。
別錄
****唐道積
河東安邑相里氏。
居家子材
年二十。
遇洪湛律師
乃為剃落
遁迹雙巖
以求其志。
復研
心學法朗禪師
不出山者。
三閱寒暑
既而歎曰。
公元593年
幽證固難。
聖教須究。
開皇十三年
遠行寺普興法
公元598年
師。
稟涅槃。
十八年
京師寶昌寺明及法師
十地
公元603年
論。
又依辨才智凝法師
攝大乘論
仁壽三年
聽採
公元604年
地持於并州武德沙門法稜所。
四年七月
楊諒反。
與同侶素傑諸師。
南旋鄉里
弘闡涅槃攝論諸部。
齒隣知命
則偏事地持。
曰是戒勗之極。
心法之要也。
故德資皁白
道洽朱藍
然於尼眾。
獨不引顧。
每謂其
徒曰。
女誠戒垢。
聖典所訶。
佛度出家
減損正法
聞名
尚爾汙心。
面對豈云無染
且教清顯
不參非濫。
遠嫌
子攸奉。
余雖不逮
請遵其度。
則其潔巳高
蹈之風。
想見矣。
先是沙門寶澄。
當隋之初。
普救
寺。
創營百尺彌勒大像。
舉事
澄遽告逝。
耆艾請積
繼之。
十稔而雕籹之工畢。
道俗相與慶賀
初積既
受請。
夜夢
崖旁二師子
於大像側。
連吐明珠不絕
而念曰。
師子以表法流無畏
明珠以表財施無窮
事其成乎。
即命圖其夢。
張之像前。
寺處蒲坂之陽。
一方形勝
像又殊特
古今天下偉觀
積弊
蔬食
勦志劬形。
成就之。
可謂勤矣。
僕射裴玄
真。
刺史杜楚容。
皆餽香致敬
贈衣求法。
隋之季。
河東
通守堯君素
沙門守城。
以禦外敵
令曰。
敢諫者斬。
積奮曰。
吾輩抗迹塵外
而世欲以卒伍辱之。
可哉。
是偕道愻神素進曰。
公亦聞人不畏死者乎。
夫死
有益
雖死無畏
弟恐無益而徒死爾。
昔者漢高
四皓
天下安。
文侯重干木。
魏國治。
道人
德義
疎利名。
其於四皓干木
庶幾矣。
尊重之禮。
不見得於公。
顧將拘繫
從軍役。
則公之去漢高
侯遠甚。
識者有以窺公也。
公其圖之。
君素積心
氣之壯。
不問
君素竟為郡人薛宗所害。
以貞
觀十年九月十日
終於所住。
初積將終。
曾無所苦。
門人曰。
今年七十五。
其死必矣。
門人曰。
師纔六十
九耳。
誠能七十五。
則猶有六年在。
何遽辭耶。
積曰。
生數也。
數豈實法哉。
亦假乎語言名字而巳
昔日
隷籍之時。
剌史增吾六年
自今計之。
吾壽當盡。
三日果卒。
****唐法常
姓張氏
南陽白水人也。
高祖隆。
河北
孫因占籍焉。
業儒
厭煩雜。
年十九。
曇延
祝髮
即學涅槃。
而隨以講說
聽者歎異
三摩
其頂曰。
子當住持佛法矣。
年二十二。
攝論初興
常以
師門
守舊章。
鮮獲奇致
於是歷遊秦齊趙魏
盡覈
公元605年
成實毗曇華嚴地論之旨。
積勞五年
而後出疏於上
京以決群疑
齊王暕
以時望。
昇高座。
自是儔侶
四臻。
敷唱相續
大業間
詔居禪定道場
陶治尤盛。
遐邇晏清
化風騰播
貞觀譯經
資以證義
且詔常
翻譯任。
普光寺成。
詔居之。
未幾
詔為皇太子
授菩
薩戒。
九年詔為中宮戒師
補空觀寺上座
新羅王
慈藏
棄位入道
航海求見
從受菩薩戒以歸。
十四
年。
僧有誤陷憲網者。
有司以聞。
詔集京寺諸德於玄
武門。
普加責讓
於是上殿奏曰。
僧等蒙恩惠
法門
不能嚴奉律科
致有上聞天聽
特由常等
訓誨
不勝愧恥
遂引涅槃付囑之語。
上然之。
因詔
大理獄囚
賜食而退。
以上惑於姓所自來。
李位釋上。
屢疏爭之。
不聽
發疾
終於住寺
十九
公元604年
六月二十六日也。
壽七十九。
七月二日
南郊
陽之原。
弟子德遜等立碑
宗正卿李伯製文
惟常
慈忍進脩
每感禎瑞
神王冠服皆素。
部從旋繞
壁所畫樂天
一時起舞
觀音菩薩
身相瑰琦
佩服
絡。
外入戶。
上住空中
良久而滅。
普賢菩薩
東方
來。
地五六丈。
光奪曙彩。
豈可誕妄哉。
吁異矣。
****唐慧立
本名子立
今名蓋高宗所易也。
姓趙氏
天水
人。
其先有以仕宦
新平者。
因復為豳人
世負位望
立即起居舍人司隷從事毅之季子也。
生而岐嶷
公元629年
不羣
志學之年出家
鄉里昭仁寺
時貞觀三年也。
久之詔充大慈恩寺翻經大德
又補西明寺都維那
受太原寺主
皆領其寺任。
高宗
尤愛其博考
釋。
雅著篇章
辭辯雲飛
思泉湧。
兼以直氣正色
威嚴
赴火蹈湯。
無所屈撓
承詔
黃冠抗論
每歎其氣局之美。
甞撰慈恩三藏玄奘法師傳。
屬藁
未就而卒。
廣福寺沙門彥悰
續成十卷
以上之。
奉御
呂才
造釋因明圖注三卷
非斥諸師正義
致書
責其妄。
且譏其淺陋
不量涯分
太常博士柳宣聞之。
譯舘大德曰。
立誠今日釋門禦侮之季路
識者
為然
****唐義褒
常州晉陵薛氏。
初從蘇州永定寺明法
師。
華嚴大品
明即興皇朗公嗣也。
曠法師縉雲
永安寺
辭往從之。
曠當陳朝盛集
巳稱宿匠。
故其
三經四論
江表推讓
而褒竭誠探討
且三十餘年。
金華法幢寺
弘道摩怠。
慈恩寺玄奘法師
申請
後聘。
有司以其名聞
詔入京師
奘師每興談論
歎其
該博
詆斥晚生
以為耽迷名體
莫知玄照
於是
慈恩頓開十徧
然後門位諸公
信有空雙遣
藥病齊
亡之不誣也。
且謂論固釋經。
經難論易。
流俗之相
反。
在座
朝唱聖經
明賢論。
公元658年
顯慶三年冬
既雩無
雪。
設道祈禱
詔褒與東明道士李榮論義
立本際義。
褒問曰。
標本際。
為道本於際。
為際本
於道邪。
答曰。
互得。
如是道本於際。
為道本。
可際本於道。
道為際原耶。
答亦通。
又問。
若使道將本
際互得以通。
亦可自然與道互得相法
道法自然
自然法道
又問。
道法自然
自然法道
可道
本於本際。
本際不本道
不能報。
因謔曰。
汝既喚我
先生
便是我弟子。
襃曰。
蒭蕘嘲謔
塵黷天聽
雖無言不詶。
顧禮何如
佛弟子
由來師佛。
汝稱先
生。
先天地生
其師道祖
尚有何說。
忸怩下座。
立義
即立大智度義。
李徒妄加難詰
摧若拉朽
欣然
既而諸寺交請。
開法華淨名。
中百經論
莫不
公元661年
允諾
龍朔元年
隨駕東都
頻入宮禁論義
每於淨
闡揚
久之遘疾
卒于淨土
壽五十一。
詔送柩反金
華舊住。
****唐威秀
未詳鄉里氏族
達善辭章
勇於義。
公元662年
二年四月十五日
僧道
君親
自今皆當致拜
如禮。
其時二宗
莫知計之所出
秀乃援引晉宋典故
本朝事蹟
未甞行。
然後按據經論
所以不可
之理。
明白洞達
切於事情
以表進於上。
即詔百官
中臺集議
不宜拜者。
五百三十九人
宜拜者。
三百
公元661年
五十四人
六月詔。
拜君
以全其節。
在親則拜如前
指。
尋亦廢。
秀之抗表
是月二十一日也。
繼時諸
僧於蓬萊宮
欲再進表申請
中臺集議
遂止。
各投啟狀於所與往來勳貴
以求其營護而巳。
時宣
律師
亦上雍州王啟
榮國太夫人等。
則皆秀
唱之也。
微秀。
先佛之制斯隳矣。
****唐明導
姓姚氏
本居吳興
其先有官歙者。
因家焉。
不群
隋季喪亂
遂失怙恃
出家
專務戒檢。
貞觀初
僧能以善化民者。
長吏簡拔以聞。
時導方隷業陳州
有司遽以應詔
而意殊不樂也。
乃歎曰。
區區名貫
拘滯一方
是豈弘濟之道哉。
俄訪爍礪二師
餐稟玄
奧。
覆述縱達。
義侶莫不推挹焉。
斷決
諸寺有憾結。
輒詣導求直。
導則一言判釋之。
使皆愜伏去。
龍朔
公元664年
年。
詔住東都天宮寺。
麟德元年
有司備儀仗。
奉迎
洛州所鑄老子像。
安置邙山宮。
於是長吏孝威
因此以役僧尼
盡勒部屬
二十二縣菴寺
期會
出眾
孝威曰。
佛道二門
由來天絕
今見使令
義同
困辱
無別勑。
不敢奉命
威怒曰。
道人國命耶。
遽斥皁隷
褫導袈裟
導曰。
袈裟勑度服。
非勑不敢
自脫去。
是猶非勑不敢道像也。
無勑而使送道像
又妄脫袈裟
則拒國命者。
誰歟
威怒揮導令出。
導獨挺身立。
僧尼群往從之。
聚擁庭下不散。
孝威曰。
道人反耶。
六曹皆在。
導即呼以語之曰。
長吏召集
僧尼唱反。
此則長吏反爾
僧尼未甞反。
誣枉如此
當訴之御史
一時崩奔以出。
孝威大懼。
降階折節
謝罪乃止。
朝廷簡試度僧。
大集諸德議。
太官
齋食進。
過中矣。
眾競取以噉。
導曰。
大德並佛
遺寄
天下楷模
非時之食。
對俗而噉。
違律制。
法滅緣。
可憐哉。
眾咸慚愧
導因水清悲慨
欲遂
取滅。
道俗苦勸
而後旋以餅餌饋之。
不食一月
今年六十餘。
無恙
****唐法冲
字孝敦
姓李氏
隴西成紀人
祖考歷仕魏齊
而冲則兖產也。
俊穎
傲岸時俗
弱冠巳與僕射
玄齡相善
玄齡甞謂之曰。
丈夫少壯時。
不登
品者。
便宜棄去祿位
優逸自處
冲年二十四歲。
鷹揚郎捋。
母憂
涅槃經
居處迫迮之文。
遂發
出家
聽講涅槃三十餘過。
復聽安州暠法師講大
三論稜伽
於是武都山
平日所得文字
言者
躬行之。
年三十
冀州
貞觀初
私度者處
死。
時僧避難嶧陽山中
資給窘乏
冲誓不顧身
即鬀
落。
州縣
告急守宰曰。
但施糧餉
終獲福祐
守宰
嘉其烈亮。
周濟之。
兩分其僧。
各置十斛許。
一四十餘人而食之。
經年米甞不減
一五六十人
食。
兩日
米巳告竭
冲曰。
無足怪者。
蓋所學有大小
所脩有勤墮。
則所感宜不同如此
久之避難而至者。
日以增益
復值雨潦
莫之歸宿
山有大巖
虎狼所棲
託也。
冲竟造。
告語使去。
果去不旋踵
當是時。
冲雖
營眾務。
仍依哲匠
探討華嚴
如常時。
及難釋。
再往
安州暠法師
入滅矣。
道士蔡于晃。
方以閑習內外
典籍自負
吾徒之往來者
相輔贊。
一日道俗
集。
俾于晃陞座
佛經
冲以其外道。
而力沮之。
識者
謂冲識。
末世護法菩薩
俄以稜伽奧義久廢
所在
訪。
無恤夷險
慧可禪師
達磨之傳。
南天竺一乘
宗旨
盛習此經。
其後裔。
暠法師者。
尤加勗勵
即依稟。
屢蒙擊節
自爾闡演三十餘過。
後學賴以啟
悟者。
殆莫殫紀今敘師承
使將來有所考據云。
達磨
禪師慧可慧。
二師
育師受道。
不務言說
可師出
粲師。
慧師。
盛師。
老師
端師。
藏師
真法師
玉法師
(巳上並講演
著述)。
又出善老師(鈔四卷)。
(疏五卷)。
明師(疏五卷)。
明師(疏五卷)。
承可者。
有大聰(疏五卷)。
道蔭(鈔四卷)。
冲法師(疏五卷)。
岸法師(疏五卷)。
寵法師(疏八卷)。
大明師(疏十卷)。
不承可師。
自依攝論者。
遷師(疏四卷)。
尚德律師(出入稜伽疏十
卷)。
曠法師
弘智師(召住京師西明
身亡法絕)。
明禪師後。
伽法師
瑜師。
寶迎師。
道塋師(並傳鐙揚化)。
冲公
專以稜伽命家
敷弘
殆二百過。
當其說時。
曾未涉文。
通變適緣
寄勢陶誘。
莫不曲當
師學者苦請出義。
乃告曰。
者見之言說
則巳麤矣。
況在帋上者乎。
是謂麤中
麤。
事難一向
作疏五卷
題為私記
以示不敢公於天
下也。
然冲周行東川
不任官貫。
頻有度次。
高讓不受
年將知命
有詔兖州度人。
抑令入度。
州部法集寺。
雖名與公貫。
而獨以玩弄泉石
撫接遺逸為心。
房公
位居台輔
作書招之。
題書背曰。
我於三界無所須。
卿至三槐位亦極。
公屢招不赴
惟以弘法自任
席筵
甫展。
冠蓋鼎來
中書杜正倫
親廁下陳
共評玄義
潤法師
初未相識
何處老大德。
答曰。
兖州老小
僧也。
何為遠至
答聞此間一乘者少。
欲以
乘教網。
信地魚龍耳。
潤曰。
斯則大心開士也。
偶行
大興善寺
萬年鄭欽泰
於寺打人
冲止之曰。
於此打人
欽泰曰。
打人罪。
我自當。
冲曰。
罪不自當
使誰當耶。
國家立寺。
本欲安寧社稷
善行之。
今於寺打人
豈名為國祈福哉。
欽泰禮謝。
三藏
奘。
不許人講舊所翻經
冲曰。
依舊出家
若不
舊經者。
君可還俗
更依新翻出家
方許君此意。
奘聞遂止。
噫何可及哉。
僕射于志寧謂。
冲寔法界
陀僧。
未易名實拘也。
其言得之
顯慶間
還兖。
至今
麟德
年七十九。
不知所終
****唐法明
荊楚江陵人也。
學兼內外
辯慧尤雄。
然而
能以戒範自持
神龍初
京師
會詔僧道
定化胡成
佛經真偽
時上御內殿。
百官侍立
方諸大德
與黃
抗論
紛譁不巳。
明忽出眾語曰。
老子漢人也。
胡蕃
國也。
土地不同
言音亦異。
當其化胡成佛之際。
漢音耶。
作蕃音耶。
苟以漢音
蕃國所不解。
蕃音。
則此經之至。
宜須翻譯
未審此經是何朝代
何年月。
何等三藏翻譯之耶。
道士噎默無以對。
九月
十四日。
天下
毀棄其本。
無復存。
仍仰所在官吏
嚴加禁治
刻明語於白馬寺
以示將來
於是
制曰
朕叨居寶位。
安宗社。
明禋大禮
雷雨
鴻恩
爰及緇黃
兼申懲勸
如聞天下道觀
皆畫化
成佛變相
僧寺亦畫玄元之形。
兩教尊容
二俱不
可。
制到後限十日內。
並須除毀
若故留者。
當處
吏。
違制罪。
其化胡經。
累朝明詔禁斷
近聞在外
流行
自今後。
其化胡經。
及諸記錄
有化胡事。
並從
除削。
若有私蓄者。
制科罪。
俄而洛京大恒觀主
道彥
上表論執
批答曰。
朕以匪躬
忝承丕業
雖撫
寧多失。
平恕寔專。
矧夫二姓重光玄元統序。
豈忘
老教
偏意釋宗
朕志欵還淳
情存去偽。
理乖事舛者。
雖在親而必除。
義符名當者。
雖有怨而必錄。
頃以萬
幾之暇。
略尋二教之文。
至於老君道德二篇
妙絕
夷之境。
天竺有空二諦
理總真如之談。
莫不敷暢
門。
闡揚至賾
何假化胡之偽。
方盛老君之宗。
有差
違。
文無典故
成佛四人不同
弟子多聞
互。
尹喜既稱成佛
巳甚憑虗
復云化作阿難
更成
合。
鬼谷北郭之輩。
未踐中天
舍利文殊之倫。
妄彰東
土。
胡漢交雜
年代亦乖。
履水而說涅槃。
曾無典據
火而談妙法。
有類俳優
誣詐自彰
寧煩縷說
經非老
君所製。
毀之則寧曰孝虧。
文是鄙人所談。
除之則更
先德
來言雖切。
理實未安。
宜悉朕懷。
即斷來表。
****唐利涉
西域人
婆羅門種姓也。
蚤年結侶
捋遊震旦
玄奘三藏
方東反。
遇諸金梭嶺。
而獲師事焉。
遂為
門高弟。
宏放冲達
中宗器重之。
朝野士貴。
莫不
願交。
開元中
華嚴安國寺
四眾奔擁。
無容膝地
檀施雲委
忮求頗側目。
時有大理評事總校
打。
上言
釋道二教
蠧政久矣
乞與較所學。
若果
長。
國家存之。
何不可者
三教各選百人
內殿
辨論
定其勝負
於是玎先陞高座。
唱所問難
道士
靜能
沙門思明
皆屈挫。
涉次陞座
辭指注射
復數
百千轉。
端緒條暢
彼常不足
而此常有餘。
旁觀
駭汗
涉乃從容問玎曰。
子先陞座
豈非主耶。
然則
主人何姓。
以儒則姓孔。
以道則姓李
以佛則姓釋。
是則子其姓孔矣。
玎曰。
姓韋
涉即於座長哦曰。
我之
佛法無為
何故今朝得有韋。
無韋始得三數載。
知此復是何韋。
待衛百僚
聞之悚然
上因韋后事。
遽變色曰。
玎是庶人族。
輒敢輕蔑祖教
淩𨏦釋門哉。
玎懼下殿。
俯伏待罪
叩頭言。
臣非庶人族屬
上怒終
不解
詔貶象州
賜涉號明教大師
錢帛
明教寺
以彰其能。
後以小罪
謫居漢東
南陽龍興寺
慧忠
國師山野進見
涉識之曰。
將來當以道德
為天
模範
勉之
非吾輩敢比也。
且遺之衣物
其藻監類
此。
立法幢論一卷行世
大曆中
西明寺翻經沙門
圓照
為作傳成十卷
則其美言懿行之富。
可知
****唐神悟
字通性
李氏
其先隴西
南度
長水人
世儒素。
悟幼而材穎。
然有惡疾
治療
開元中
溪光
律師教之理事懺悔法。
因爇一指
以致精恪。
感瑞
公元745年
如月
菩薩像前。
天寶四年
披緇具足戒
年。
異行
隷名茲山。
即石𡉏山也。
地當勞勞
東。
晚節結宇幽僻
置法道場
九旬脩觀佛三昧
甞語門人曰。
陰薄日以何傷
風運空而不動。
苟達
於妄。
孰非性者。
久之猛獸馴於禪榻
祥雲垂於法堂
一夕神人
謂悟曰。
弟子隋之新城侯曹世安也
典斯地。
今師至止
願以永奉行道。
言訖而隱。
吏部
李華
殿中侍御史崔益。
同謁悟。
從容問及三教
劣。
悟曰。
路伽邪典籍
皆心外法。
之者勞而無證。
朽壤滋華。
乾池映月。
釋教
其遼哉邈矣。
如是
再四
華益唯唯
不知首之累肯也。
公元751年
十年寢疾
仍加跗坐而逝。
壽六十三。
臘二十六
闍維舍利
百餘粒。
珠明玉潤可愛
門人湛一圓一。
樹塔以葬。
****唐乘如
未詳氏族鄉里
精研律部。
能力不怠
代宗朝。
翻譯
應奉兩街臨壇度人之任
當是時。
凡僧寺皆隷有司
五眾身亡
衣資什具
入官庫。
同籍沒。
殊非律指。
於是如上言。
乞加釐革。
大曆
十一月二十七日
今後亡僧物。
隨以入僧。
仍斑
中書省天下遵行者。
積弊頓除。
如之力於教門
多矣。
終於西明安國二寺上座
平生盛著述。
圓照
集為三卷
行世
****唐法真
長慶中銳意佛事
承詔入內殿。
祇奉四
年。
禁中道場
上御法席
顧問三寶功德
進對
盡。
辨給援據
出入粲然
上大悅。
真因奏云。
開壇受戒
久廢不舉
蓋自兩河用兵巳來。
雖僧之未全法者。
老朽
陛下哀憐
尋詔兩街佛寺
各置僧尼受戒
壇場
可始自三月十日
至四月十日
兩街功德使
擇有戒行僧。
謂之大德者。
考試男童女童等經。
男童
暗誦一百五十紙。
女童一百紙者。
即與度。
詔可
****唐常達
字文舉
姓顧氏
世居海隅
蚤歲河陽大福
山。
遊學江淮諸剎。
納戒之餘。
專講南山律鈔
兼治涅
圓音法華止觀
涉獵陰符老莊之書。
模勒二王
筆蹟
參禪指。
頗臻其妙。
武宗邪說
大教
曰。
我生不辰
有如此者
由是山棲野處
以適其變。
宗時。
佛法荐興。
伽藍蘭若
往往脩舉。
鄉里尤甚焉。
公元871年
則達疇昔之化然也。
太守韋曙敬慕
咸通十二年
合郡四眾
請紹教戒
而達則嘯傲坰牧
不入城府
經數載。
貴士單事詣門
莫得而見。
詩章
唱和
公元874年
元和體
青山履道謌。
十五年九月十六日
方臥
疾。
絕食七日而逝。
壽七十四。
臘五十一。
門人會清
等。
柩殯于寺東南三百步。
三年
就墳建塔焉。
陳言撰銘。
讚曰。
「法無二致
 所處而尊
 苟非其類
 惡足槩論
 孔氏李氏
 東國素敦
 釋氏西屆
 顧獨騰騫
 以故紛紜
 相率廷辯
 諸公乃能
 據經援典
 摧邪黜妄
 俾靡有爭
 道德是治
 仁義是行
 慈悲之化
 導利群生
 超然三界
 疇足抗衡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