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护教科¶
护教科¶ 第 196a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戒学

** 护教科

**** 齐僧钟

生孙氏。鲁人也。年十六为沙门。至寿春。讲涅
槃成实十地诸经论。游京师止中兴寺。永明初。魏遣
李道固来聘。帝以钟有才辨。诏与道固语。日差午。钟
不食。道固曰。何以不食。钟曰。古佛遗法。过中不食。道
固曰无乃为声闻耶。钟曰。应以声闻得度者。即现声
闻身而为说法。时以为名对。文惠太子竟陵王。皆执
弟子礼。北面师受之。永明七年卒。寿六十。

**** 齐道盛

生朱氏。沛国人。少有才名。善易。为沙门。讲涅
槃维摩。止湘州。宋明帝诏居建邺彭城寺。著述交论
生死本无源论。谢超宗尤所敬礼。后止天保寺。高帝
诏代昙度为僧主。时丹阳尹沈李文。素尚黄老。欲沙
汰僧尼。因设会。令陆脩静与盛论义。辞气俊发。陆遂
屈。沙汰事亦由以寝。永明中卒。寿六十。

**** 东魏昙无最

姓董氏。武安人。深入禅那。坚持律部。玄
儒之道。尤所该贯。尝于邯郸崇尊寺。拥徒说戒。至布
萨日。依位行筹。及计其数。乃馀六十。人少而筹多。私
切怪之。既而廉知皆圣贤降集也。后诏住洛阳融觉
寺。寺即清河文献王怿所建。栋宇之盛。亘三里。最善
华严涅槃。弘敷之际。缁素盈席。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读最所著大乘义章。必弹指唱善。翻为梵文。寄传大
护教科¶ 第 196b 页 X77-0196.png
夏。每见则礼之。谓为东土菩萨。

正光初。帝加元服。大
赦天下。会释李二教于殿上斋食讫。帝以佛与老子
出世先后。遣侍中刘滕宣诏问。时清通观道士姜斌
对曰。据开天经。以为老子西入化胡成佛。以佛为侍
者。若是而言。则同时明矣。最因质之曰。老子于周。正
当何王而生。复于何年西入。斌曰。老子于周定王三
年九月十四日生。简王四年。为守藏吏。敬王元年。与
崤关令尹喜西入。此固可以考者。最曰。然则佛生于
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入灭于穆王五十三年二
月十五日。计距老子之生。三百四十五年。迄其死。盖
百三十年。悬绝如此。同时之说无乃谬乎。斌曰。此于
书奚所据。最曰。据周书异记汉本内传。斌又曰。孔子
中国之圣人也。于事物宜无所不知。于纪载宜无所
不及。今求佛之迹。而无所著见。抑岂孔子亦有所未
尽欤。最曰。孔子以三备十经致群类。而佛之出处。具
中备。仁者管窥。又焉能以识之哉。于是诏中书令元
乂斥退姜斌。中书侍郎魏收。尚书郎祖莹。就观取开
天经。辩验来历。太尉萧综。太傅李寔。卫尉许伯桃。吏
部尚书邢栾。散骑常侍温子升。百七十人。奏云。老子
止著五千言。馀无所作。臣等议。道士姜斌罪当惑众。
诏加斌极刑。以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之谏。遂贷死徙
马邑。最后莫知其终。

**** 西魏道臻

姓牛氏。长安城南人。资禀贞谅。操履端仅。
非善类。弗与游处。悉究诸经隐文奥义。讲筵宿硕。或
护教科¶ 第 196c 页 X77-0196.png
有所疑。则从之质问。皆意惬。时中国始分东西魏。朝
廷一切草创。冢宰宇文公。日治兵图战守。繇役之酷。
及林下。佛事僧仪扫地。文帝乃立大中兴寺于京师。
诏臻充魏国大统。以居之。待以师傅礼。而教戒轨范。
次第举行。自尔大乘陟岵。焕丽相映。壹由德化陶渐
所致。卒之日。帝为之废朝。诏丧费并资天府。仍赐葬
地一顷于园南。

**** 齐昙显

当魏之季。每游邺都。苟法会所在。长唱散说。
无复听密理了义。虽驱逐之不去。时人以此奇之。然
而仪服疏陋。出处猥滥。颇致慢易。时昭玄统上法师。
独深加存抚。至遗饮食之资。以赏其狂放。天保中。上
尊向佛乘。梁武皇帝。亦以正信自持。专志释氏。天监
三年。诏废老子教。道士陆脩静。不胜其愤。乃与弟子。
叛而来归。散宝玉以啖左右。而上惑其说。即诏沙门
道士。以术角胜负。尔时道士。能使衣钵腾举。梁柱倾
侧。若有鬼物者。沙门眩视莫敢动。侍卫窃笑。以道士
寔胜。于是脩静诧曰。神通所以抑挫强侮尔。沙门现
一。我当现二。今遽屈退。事固可见矣。上闻之。诏玄统
脩静亲角。玄统曰。方术小伎。俗儒耻之。况我辈出世
者哉。兹势不获巳。顾宜令最下座僧应诏。时显居末
席。且被酒扶掖以前。笑语脩静等曰。向者所谓现一
现二。深有其旨矣。遂翘足而立曰。吾巳现一。卿可现
二。李众𥈭眙。显曰。向者衣钵腾举。亦何足以夸我辈
哉。因取稠禅师衣钵。使祝之。皆自若。复以衣钵置栋
护教科¶ 第 197a 页 X77-0197.png
梁上。使祝之。亦无他。李众相顾失色。乃抗言曰。佛氏
自以其教为内教。而以馀教为外教。内小而外大。是
彼自知其小矣。尚何论。显应声曰。然则天子处内。可
以谓之小乎。脩静辈语塞。上怒。诏道士。悉上三爵台。
效神仙飞升。否则斩以徇。是日死者。莫之计。其不死
者皆从薙染。乃下诏曰。法门不二。真宗在一。求之正
路。寂泊为本。祭酒道者。世中假妄。俗人不悟。乃有祇
崇。曲糵是味。清虚焉在。胊脯斯甘。慈悲永隔。上异仁
祠。下乖祭典。宜皆禁绝。不复遵事。颁勒近远。咸使知
闻。其道士归伏者。并付昭玄大统上法师。度出家。显
竟不知所之。

**** 周道安

姓姚氏。冯翊胡城人。早附法门。学无常师。然
虚恬静泊。禅侣推服。后隐于太白山。究研竺典。披寻
鲁诰。进具之后。尤尚涅槃等经。大智度等论。住大陟
岵寺。常以二部谈海无替。善文藻。故名卿达士。日盈
席。时周始平齐。中外禔福。安道为物宗。每以佛法之
尊自任。武帝于安有故。颇敬事之。或过安则席地而
坐。安居高座。自若也。侍卫皆侧目。尝进中食。帝举箸
曰。弟子闻。俗人而僧食于律法宜有罪。师其以罪累
我乎。安曰教有权实。律有开遮。王贼恶人。并道供给。
贫道据法以拟。非徒然也。帝曰审如是。诚非佛意。且
贼与恶人。岂复王之同类哉。即命彻去。

诏徙住大中
兴寺。别加殊礼。帝南郊文物之备。踰于前朝。道俗聚
观。塞衢术。安独不出。诏以天子卤簿之盛。必欲安一
护教科¶ 第 197b 页 X77-0197.png
见。以诧其荣。安曰陛下方以诚敬事天。不宜使贫道。
堕于流俗也。帝闻而叹善久之。

安之同学慧俊者。京
兆三原之朱氏子也。平生于书不甚习读。而富于忆
持。虽鸿材硕学。莫之抗。其论辨纵横。电掣泉涌。一日
安讲涅槃。俊令章设问往还。迄暮竟不消文。明日又
问搆难精拔。如是三日。仅成一义。及卒。安哭之恸曰。
获与斯人俱。且三十年。其助我者。何可胜数。今巳矣。
天或者其亦弃我欤。

天和四年三月十五日。帝御正
殿。诏集儒释道士。文武百官。二千馀人。较量三教优
劣。以议废立。是月三十日。复集如前。终莫敢有抗上
旨者。四月初。诏天下道俗。皆得极言三教优劣。又诏
司隶大夫甄鸾。详定佛道二教。鸾乃上笑道论三卷。
合三十六条。用笑三洞之名。经称三十六部之失。文
极该赡。事多抑扬。五月十日。帝以鸾论伤蠹焚之殿
廷。安伤诚见之昏。悯物情之蔽。乃作二教论一卷。凡
十二篇。文具别集。帝揽之。废教之议中寝。建德三年
五月十七日。诏佛道二教。并行罢黜。安由是削迹消
声。深遁林泽。诏在处搜访。既至。尉赉优渥。欲宠以禄
位。固辞久之卒。

初安之居中兴也。迎母以养。每且上
食。而后上讲。甘旨之奉。必手自治。虽析薪汲水。亦不
以役仆隶也谓其人曰。仲尼有言。徒以养而不以敬。
至于犬马能之。此岂孝之至者哉。先佛之担父棺。亦
可以为后世法矣。

作遗诫九章以训门。人语繁不录
 弟子慧影宝贵。皆趾美敷导。

影著伤学存废厌脩
护教科¶ 第 197c 页 X77-0197.png
等三论。贵于开皇末。合三家金光明。为一本八卷。复
请崛多三藏。译银主陀罗尼。及嘱累品。沙门彦琮。覆
梵本。

**** 周僧勔

未详氏族。住新州果愿寺。宣政间。上惑张宾
之𧮂。将废释。而尚老。且躬受符箓。具巾褐。拜伏斋醮。
然其诸经。号三十六部者。皆妄诞无所据。上虽尊事
未尝使人詶校其说。勔以为上姿禀明圣。不过蔽于
群下之欺。致有此失。以贻笑后世。苟知之。则必翻然
以寤。而沛然以改。天下不胜大幸。于是著论十有八
条。以难道宗。诣阙经进不报。后二教俱废。逃难莫知
所终。

**** 周静蔼

姓郑氏。荣阳人。少习经史。为书生。诸郑之魁
岸者。咸赏异之。尝偕其党游僧舍。观地狱图变相。叹
曰。此业报之必然者也。欲免斯酷。其惟般若乎。遂辞
二亲。依和禅师于瓦棺寺薙落。年十七。受具戒。俄听
景法师大智度论一闻神悟。世无足以惬其意者。乃
摈影嵩岳。究寻论指其中百十二门等四。论极为用
心。徙白鹿山勘正黄老庄慧之说。时东西魏方用兵。
关塞之沮。非忘生死者。莫或往来。蔼以欲见西竺异
僧。直抵咸阳宿留十年。遁居终南山避世峰。以求其
志。善类影从。卒成丛社。地素乏水。适见虎跑于前。就
以掘之。甘洌觱沸。今之虎跑泉是也。蔼每以前之四
论。敷导来学。其规模端恪。必取绳床安坐。四众致敬。
而后披释令喻。有未喻者。重述勿辞。且自讼曰。予昔
护教科¶ 第 198a 页 X77-0198.png
以厌法慢法故。生兹末世。不值佛时。况敢小纵汝辈
情欲哉。沙门智藏尝负米造山。见树之横枝碍行路。
因折去之。蔼召而责其损生物。斥不共住。又昙延道
安者。玄门之二杰也。亦以教体之争。求辨于蔼。而伏
其部决。遂相与跪而请曰。大师解达天监。应出世利
生。今独善其身。韬德泉石。未睹其可。会武帝惑道士
张宾卫元嵩之赞。必欲废灭释教。建德三年。蔼诣阙
上疏。谏不听。寻与门人四十馀辈。入山造寺二七所。
以待诸僧之逃逸者。复著三宝集二十卷。弘赞大乘。
宣政元年七月十六日。诡以他事。使侍者慧宣下山
曰。明日当早归。先是蔼别处一岩。幽夐绝人迹。而人
亦不敢辄造。明日慧宣归见。蔼骨坐盘石上。肉条缕
满。布其前。肠悬树枝。如蛇蜕。五藏皆外见。手足头面
筋肉刳尽。心虽巳割。而犹以两掌捧持。独坚完可爱。
略无血。白乳凝渍。草木失颜色。春秋四十有五矣。乃
即其地。累石而窆焉。慧痛山颓之莫仰。悲梁坏之无
依。爰述芳猷。树碑塔。所兹并录其遗偈。以贻永久。其
文曰。诸有缘者。在家出家。若男若女。皆悉好住。于佛
法中。莫生退转。若退转者。即失善利。吾以三因缘。舍
此身命。一见身多过。二不能护法。三欲速见佛。辄同
古圣。列偈叙之。无益之身。恶烦人功。解形穷石。散体
岩松。天人脩罗。山神树神。有求道者。观我舍身。愿令
众生。见我骸骨。烦恼大船。皆为覆没。愿令众生。闻我
舍命。天耳成就。菩提究竟。愿令众生。忆念我时。具足
护教科¶ 第 198b 页 X77-0198.png
念力。多闻总持。此身无乐。毒蛇之箧。四大围绕。百病
交涉。又名苦聚。老病死薮。身心热恼。多诸过咎。此身
无我。以不自在。无实横计。凡夫所宰。久远迷惑。妄倒
所使。丧失善根。畜生同死。弃舍百千。血乳成海。骨积
泰山。当来兼倍。未曾为利。虚受勤苦。众生无益。于法
无补。忍痛舍施。功用无边。誓不退转。出离四渊。舍此
秽形。愿生净土。一念华开。弥陀佛所。速见十方。诸佛
贤圣。长辞三途。正道决定。报得五通。自在飞行。宝树
餐法。證大无生。法身自在。不断三有。殄除魔道。护法
为首。十地满足。神化无方。德备四圣。号称法王。此偈
得于崖隒石壁间。后题云。初欲以血书。而血忽变白
色。私意其魔业致然。遂易之以墨。

**** 隋僧猛

生京兆泾阳段氏。童孺出家。遣缘进业。素负
重望。数十年间。即事讲说。始魏文帝。迁都长安。诏猛
常居寝殿。阐扬般若。一时勋戚。皆味道腴。及周受禅。
诏住天宫寺。敷畅十地。听众奔萃。又诏于紫极文昌
二殿。往来说法。当是时帝或有所顾问。猛必拔古据
今。对奏详敏。往往称旨。黄巾之徒。或相构聚。妄加诘
难。猛则徐握谈尘。一一穷破。上宣政间。将废释而存
道。猛知不可谏。乃南渡而屏处。焉反建德并废二教。
则猛无复闻于世。大象二年隋祖方龙潜。以大冢宰
辅魏。政追访至京。令兴梵宇。仍诏住大兴善寺。即故
陟岵寺也。十地之学。于是乎在。隋受禅。遂升国大统
三藏法师。且委以弘护佛法。后徙寺于遵善里。而猛
护教科¶ 第 198c 页 X77-0198.png
则每居云化。开皇八年二月四日卒。寿八十二。葬之
城东马头穴。刻石立铭于云化寺。

**** 隋智炫

益州成都徐氏子也。少小出家。入京听学。阅
数年。遂檀能名。尝使覆讲。势如瓶泻。众由是益推服。
周建德间。武帝将废佛法。而存道教。乃于三年五月
十六日。会僧道百官于太极殿。使道士张宾。别登高
座。而谓众僧曰。原夫大道清虚。淳一无杂。祈恩请福。
上通天曹。白日升仙。寿与天地同。毕。风化先被中夏。
无始无终。含生赖之。岂如佛法虚幻。言过其实。不容
本土。客寓中华。百姓无知。信其诡说。今日陛下。躬御
大廷。欲定臧否。请必毋逊。襄城公何妥自付如意。首
座少林寺等行禅师。不受如意。怒而起。诸僧止之曰。
帝在。那可尔。且应对之才。莫如蜀炫。乃共以如意。强
委炫。炫徐升座。坐定。举如意谓宾曰。先生向者所陈
大道清虚。淳一无杂。又云风教先被中夏者。未知风
教。所起于何时。此教所说。复在何处。又言佛法不容
本土。客寓中华。试辨道何时生。佛何时出。宾曰。圣人
之出。何有定时。说教亦复无有定处。但此地道教本
有。佛法近来。炫曰若言无时。亦应无出。若言无处。亦
应无说。旧来本有。非复清虚。上请天曹。岂得无杂。寿
与天地同毕。岂得无始终。宾曰道人毋浪语。所以汝
辈得至今日者。盖以前王无识者尔。今日圣帝。尽须
杀却。

帝恶其躁暴。而理且屈。诏舍人擿使下座。帝自
升座曰。佛法有三不净。纳耶输陀罗生罗睺罗此主
护教科¶ 第 199a 页 X77-0199.png
不净一也。经律中。许僧受食三种净肉。此教不净二
也。僧尼多造罪过。好行淫妷。佛在世时。众巳不和。递
相攻伐。此众不净三也。主法众。既俱不净。朕意欲必
除之。以息虚幻。道法中无此三不净事。朕将存之。以
助国化。顾谓炫曰。苟能解此三难。真足为好人矣。炫
应声曰。陛下所陈。并引经论。柰何道法之中。三种不
净。又过于此。案天尊处。紫微宫常侍五百童女。则主
不净。甚于耶输陀罗之一人。教中设醮。必须鹿脯百
盘。清酒十斛。则教之不净。甚于三种净肉。道士之过。
如姜斌辈。历代有之。则又甚于众僧矣。且僧自犯罪。
而遽除佛法。假如至尊亨国。严设科条。逆子叛臣。相
继而出。岂以臣逆子叛。遂空大宝之位哉。大宝既不
可以臣子叛逆而空。佛法岂得以众僧犯罪而废。炫
风裁抑扬。音吐朗润。上愕然。良久谓炫曰。所言天尊
侍五百童女。出何经。炫曰出道三皇经。上曰。三皇经
何尝有此语。炫曰陛下自不见尔。非经无此语也。今
陛下。废佛存道。正如国家废嫡立庶。上色变。因下座。
入内。众竦然皆曰语过于讥上。事有不可测者。炫曰
主辱臣死。就戮如归。又何惧。宁可早亡。游于净土。岂
与无道之君。同生于世哉。众壮其言。十七日昧爽。诏
并废二教。仍有诏褒美。且许反服为婚姻。以共政。炫
即偕同学三人。奔齐。及周破齐。上趣使人求访炫。帝
弟越王尤与炫善。私念以为上急欲得炫者。将重加
责。以快昔憾也。诡鞭之成创。囚服以待命。且先为谒
护教科¶ 第 199b 页 X77-0199.png
帝曰。臣巳杖之六十矣。帝愁然曰。大丈夫何遽辱以
杖箠。间者求之而急。特恐怀惭。以至死亡。吾岂有他
意。遇之加厚。久之帝崩。隋祖以大冢宰秉政。崇尚教
法。炫在京师。宠渥莫之并。既而西还乡里。居孝爱寺。
蜀王秀未之知也。未几。长史周宣明上计。诏问炫法
师起居状。宣明惊谢不知。上曰天下名僧也。汝犹不
知。则汝之于蜀可知矣。后隐三学山卒。寿百二岁。

**** 隋慧远

姓李。燉煌人。后徙居上党之高都。幼失所怙。
其季父善提诱。三岁即知出家。七岁就乡塾。功力能
倍恒儿。年十三。泽州东山古贤寺僧思禅师𢹂以南。
诣怀州北山丹谷。剪𩭄。年十六。遣从阇黎湛律师。往
邺学大小经论。俄从上统为和上。顺都为阇黎。光师
十大弟子为證戒。以进具时论荣之。

卒究四分律于
大隐律师。出灭诤犍度文句。今行世。复专师上统。七
年。设席受徒。令誉载道。寻归乡里之清化寺。众乐之。
率金帛为兴会。承光二年。春齐亡。周武帝废教。远偕
诸大德。并赴行在所。诏曰朕受天命。抚育万民。三教
不同。难以施化。然六经儒教。文弘治术。故须存立。其
馀二教免罢。有异议者。请悉心以闻。时沙门大统法
上等。五百馀人默然无复对。但相顾失色而巳。诏频
趣之。于是远进曰。佛法之入中国。生民赖以脩善去
恶。陛下恃势力。而破灭之。其无乃巳甚。且陛下奉天。
奉天而行。天奉佛而行。陛下如此。宁不畏天乎。不畏
天则不畏地狱。地狱诸苦。吾知陛下之不能辞矣。帝
护教科¶ 第 199c 页 X77-0199.png
大怒。瞪视远曰。朕欲治安百姓尔焉。恤其他。遂引退。
上统衍法师。执远手泣而谢曰。子曾不惧鼎镬刀锯
之酷。而于天子之威。诚护法之切如是。远曰当时急。
亦岂复[(厂@((既-旡)-日+口))*页]身命哉。因遁居汲之西山讫三年。诵法华
维摩满千遍。以祈复教。

大象二年帝有疾。诏东西两
京。立陟岵寺。处菩萨僧。就少林寺长讲。仍诏近远诸
德安置。隋氏革命。远率旧齿。翱翔洛邑。开皇初。诏授
沙门都。辞不允。五年泽州剌史千金公。请开导迎与
俱。七年春。过定州。道上党。留以开夏讲。寻被诏。偕六
大德入都。住大兴善寺。劳问殷勤。供养隆倍。顷之诏
别筑静影寺于天门之南。大街之右。而迁居焉。虽堂
宇未成。而海内之士麇至。日夕陶冶。必于成器。盈七
百馀人。其担簦负笈。相继而趋者。尚未巳也。十二年
诏知翻译。是年卒于净影寺。寿七十。帝闻哀恸。叹曰
国丧二宝柰何。盖大儒李德林。亦以是月卒云。远长
八尺五寸。眼长三寸。腰九围。正气雄逸。道风齐肃。慈
悲及物。在清化时畜一鹅。常随钟鼓。集轮下。若听讲
状。远入关。鹅栖宿廊庑。昼夜鸣号不巳。众患之。附使
达京。至净影门放之。即腾翔呼叫入房。若素所识者。
自尔其状。不异清化。而独于布萨无所与。如是六载
后忽不肯入堂。

又泽州所寓寺柱座足一时俱陷。始
远以劳苦。致心痛疾。至是食减形羸。久之因用林虑
山中禅者。数息之法。对治。良验。由是一夏习定。殊觉
静乐。尝遇僧稠而问焉。稠云此心住利根之境界耳。
护教科¶ 第 200a 页 X77-0200.png
若善调摄。堪为观行。故远每于讲次遇定宗。未尝不
赞美。以勉学者。著地持疏五卷。十地疏十卷。华严疏
七卷。涅槃疏十卷。维摩胜鬘寿观温室等疏。并以四
言成句勒卷。又著大乘义章十四卷。合二百四十九
科。分为五聚。盖教法义法染净杂也。方著地持疏梦
登须弥绝顶周览。伹见海水。而紫金色像。在宝树下。
北首而卧。蒙冒尘埃。远敬礼巳。而拂之以衣。顿觉光
净。又著涅槃疏毕。未敢即出。梦手塑七佛八菩萨像。
还自缋饰。像复次第起行。后一像缋饰将终。旁有一
人。索笔代成之。此皆其议论。足以利益世间相也。于
戏伟矣。

**** 隋普济

雍之北山互人。出家之初。即仪轨圆禅。师习
定业。然常诵华严。以自程课。武帝废教。乃复发愿。脩
普贤行。使大法再兴。如果所愿。当舍身供养。生贤首
国。由是栖迟太白山中。饮涧啖草。以度时。开皇弘阐
佛乘。济欣庆弥厉。思酬所愿。因投炭谷之西崖以殒。
近远奔赴。增岩填谷。为建白塔于高峰焉。

**** 隋法充

九江毕氏子也。常诵法华大品二经。馀力缮
脩寺宇。不妄游履。晚居庐山之化城寺。日业禅定。每
戒其徒曰。女人上损佛化。下坠俗谣。必不可听其入
寺也。其徒以基业事重。不能从。充叹曰。生不值佛。巳
是罪缘。正教不行。义须早死。何虑方土不奉律仪乎。
誓粉身骨。用严净土。遂于香炉峰上。自投而下。俄觉
首转向上。足蹈虚空。飘然至地。不损一毛。即山半之
护教科¶ 第 200b 页 X77-0200.png
深谷中也。众初莫知所在。后或闻有语声者。四顾险
峭。无行路。就视之。则充趺坐。诵经自若。众感动迎还。
为断女人。如所诲焉。更六年乃卒。时盖开皇之季云。

**** 隋慧重

姓郭氏。雍州人。生而勇悍。靡所怯惮。凡世有
所谓魔魅妖怪之地。必勇往而破除之。亦足以见其
持戒之力。履道之志也。仁寿间。诏置塔于泰山之岱
岳寺。阅四年。又置塔于隆州之禅寂寺。其放光雨华
舍利等瑞。具别传。

**** 隋慧觉

其先太原晋阳孙氏。江右丧乱。徙居丹阳之
秣陵。方觉之娠也。时志公适至。谓其家当出神童。俄
而觉生。八岁入道。即依兴皇朗法师学既而叹曰。是
岂足以澄神入慧哉。尝闻摄山泉石佳胜。诚息心之
地也。乃抠衣往从慧布法师。请开大智度论。以餐服
幽微。陈晋安王伯恭。剌史湘州。并要一众。南游弘化。
吏部尚书毛喜。护军将军孙玚。并鞠躬顶礼。左卫将
军傅縡。通内外学。平居慎许可。每见觉则心形俱肃。
谈论为倾倒。随平江表下令。一州惟留二寺。馀从屏
废。觉闻惧焉。于是百舍扣阍。天听斯允。炀帝在蕃邸。
出镇淮甸。复赐书。请住慧日寺。及正位青宫。令旨使
知江都宝台经藏事。大业二年从驾入京。感疾于路。
三月二十二日。至泗州宿预县卒。春秋五十三。其年
五月十三日。还窆干江阳县之茱萸里。其碑则秘书
诏诰舍人虞世南制序文。金紫光禄大夫内史侍郎
虞世基制铭。门人智果立。
护教科¶ 第 200c 页 X77-0200.png

**** 隋静端

一名慧端。年十四从僧宝禅师。受心法。后复
依昙相禅师。参證。则所获益以加妙。及周而废教之
祸起。端则遍敛经像。埋匿深僻地。至隋发之诸图庙。
皆赖其用。端谦损俭退。无所竞名称。操行为时敬慕。
汉王谅师事之。上与后宫。皆禀归戒。尝留宿禁中。端
独引去。不奉诏。所赐牙席檀龛。诸珍玩物。至今以悬
之屋梁云。仁寿间诏葬舍利于豫州。白光宛转。为五
彩流溢。函石镌铭。当皇帝字变金色。事具别传。炀帝
嗣历。立大禅定寺于京师。诏选海内名德居之。以追
严大行冥福。而端寔首领纲任。众咸肃然。大业二年
冬十二月二十七日。终于禅林寺。春秋六十有四。

**** 隋大志

会稽山阴顾氏子。幼依天台智者顗禅师。出
家。形神洒落。超然物表。禅师以其志之大也。因以名
焉。专务禅诵。遍参哲匠。开皇十年。游庐山住峰顶寺
日课法华不怠。后于莲华山甘露峰南。建静观道场
以业头陀间绝粮粒。无馁色。每舍躯命。以悲济豺虎。
而豺虎辄避去不伤。如是七载。所守弥厉。晚住山之
福林寺。大业之变。教法陵迟。乃服衰经恸哭佛堂中。
三日夜。或慰喻之。则曰。予以缘报。所值如此。要当走
扣天阍。以伸明之耳。遂走京师表请。隆尚三宝。且愿
然一臂以谢。诏可。仍集七众。设大齐。以赞其成。志则
不食三日。升高座。烧铁烙肉使裂。又烙其骨。悉令焦
黑。于是布缠蜡灌。而烟焰发焉。光映岩谷。观者皆不
自安。而志方唱经偈。叹佛德为众说法。言笑如常。时
护教科¶ 第 201a 页 X77-0201.png
及臂。尽火灭。下座。趺坐入定。七日而卒。春秋四十有
三。

性善词章。尝撰誓愿文。七十馀纸。行世。读者兴起。

**** 隋彦琮

赵郡柏人。李氏子。世衣冠。性姿强记。十岁礼
信都边法师出家。名道江听十地论。十二岁诵法华
经于巏嵍山。顷之游邺都历诸讲席。仍反乡寺。开无
量寿经。时郡佐太原王邵尤敬仰焉。齐武平初。入晋
阳。会文宣西幸。承其誉。诏讲仁王经于宣德殿。帝及
太后六宫。文武寮穼咸会。侍中高元海掖江升座。国
统僧都接侍。徒众二百皆英髦。江神气谈吐坚朗。剖
析无底滞。帝惊异以为希有。时年才十四。年十六丁
父忧。且进具戒。戒本万言。次日晡皆暗诵。周武黜释
尚老。江始更前名。纵发变服。以大易老庄。陪奉廷论。
而帝之所著道书。无上秘要者。亦与力焉。宣帝尤嘉。
赏。屡授官弗就。朝士王邵辛德源陆开明唐怡等。交
善。号文外玄友。大像二年。稍为诸贤谈般若。大定九
年。同沙门昙延等。得请依旧薙染。于是隋文帝方位
冢宰。而琮年二十又五矣。二月十三日。帝受周禅。建
元开皇。诏讲筵四时。相继勿怠。沐道者万计。著内典
文会集。𨤲正沙门唱导法。三年帝幸道坛。见老子化
胡昼像怪之。诏沙门道士对诰。且诏苏威杨素何妥
张宾等详定。时琮亦与焉。道士伏其妄。作辨教论二
十五条。援据切实。诏赞译新至梵夹。驾东巡。诏扈从。
时炀帝在晋邸。出总河北。旋途并部上谒。讲金光明
胜鬘般若等经。秦王俊镇太原。居其宅。一夕梦。人身
护教科¶ 第 201b 页 X77-0201.png
金色三丈。授玻瓈酒碗曰。可饮尔。辞以律所遮不敢。
至是见王所事像如之。

十二年。诏住大兴善寺。掌翻
译。每设大斋。琮为宣导。曲尽衷诚。帝[(厂@((既-旡)-日+口))*页]之感动。住晋
王日严寺。日阅大品法华楞伽维摩摄论十地等。仁
寿初。送舍利葬并州开义寺。末年又葬复州龙盖寺。
瑞应莫殚纪。作舍利瑞图经。国家祥瑞录。大业二年。
东都新治。沙门诣阙贺。诏特留叙旧。诏处洛阳上林
翻经馆林邑平。获经五百六十四甲。一千三百五十
馀部。多梨树叶昆崙书者。诏送馆。琮披揽。而编录之
为五卷。又分七例。所谓经律赞论方字杂书也。必用
隋言译。则当成二千二百馀卷云。共裴矩脩天竺记。
前后译经。凡二十三部。一百许卷。素患虚。冷六年七
月二十四日发痢卒于馆。年五十四。丧归柏人葬。

**** 隋𩇕渊

姓赵氏京兆武功人也。世累冠盖。出家年十
三。逮周祸之作。嘅佛日之沦匿。乃抉日自誓。无毁戒
足。隋室隆尚正法。即再剃染。而慧业仍旧。自华严。地
持。涅槃。十地皆一闻便讲。众莫不叹伏。然其軏身范
物。讵殚详叙。尝依灵裕法师于东夏。门人以其戆率
侵易之。独裕公异其器宇。引与之语。果颖拔。大加赏
识。曰诚吾徒也。遂燕寝与俱。入关屏迹终南山至相
寺。及裕被诏入朝。每暇则过渊谭笑欣畅。且以其上
所施予。为渊移寺路。知风水者善之。

大业七年。四月
八日。以疾卒于所居寺。寿六十八。前卒之十日。忽平
生所持瓦钵。无故破为五片。渊谓人曰。钵吾命也。今
护教科¶ 第 201c 页 X77-0201.png
如此。五阴散矣。又方属纩。钟撞之嘶。破不成声。弟子
法琳。建塔立铭。

**** 隋靖玄

姓赵氏。天水人也。七岁为郡学诸生。隋初受
老子法。俄悉谢去。专志经部。而频升高座。允迪玄徒。
禀具巳后。声闻益播。然以秦凉习俗浇薄。欲𨤲正之。
以永慧命。诏从焉。即颁进脩之法。下河右使依用。元
德太子。尤加钦挹。降令召至。仍俾大兴善道场。盛弘
讲会。时粲法师在座谓曰。西土自道朗至今尔其接
轸矣。会文帝升遐。郁兴禅定。遂应诏居之。大业七年
正月二十九日。无疾而化。春秋四十有三。玄姿性慈
恕。遗言必弃骸林野。于是其乡里慧严遵行之。旋收
舍利。搆塔于终南龙池寺之西岑。冀州沙门明则。文
以铭之。用旌厥德。

明则始犹未有声誉。及制觉观寺
碑。仆射杨素见而奇焉。且奏住仁寿宫三善寺。东都
译经。又入馆知缀缉。薛道衡曰。则公之文。屡发新釆。
英英独照。隋末卒。有文集行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第 202a 页 X77-02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