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隋昙延
隋昙延 第 176a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戒学

弘法科(三)

**** 隋昙延

出蒲州桑泉王氏也。其先仕齐周。世皆致贵
显而延尤嗜学。年十六。偶听妙法师讲涅槃。遂出家。
逮弱冠。即就开演。义理融贯。词辨优赡。识者敬慕焉。
每曰。佛性寔涅槃宗极是诚游神之府也。既进具。更
听华严大论十地地持佛性宝性等。部皆统津准的。
超略前导。尝顾影曰。余与尔久处沦潜。今犹飘泊。将
同精思要道。乐志穷山。可乎。遂隐于太行百梯寺。即
中朝山也。山有薛居士者。闻见该博。谒延以方圆动
静请赋。延应声曰。方如方等城。圆如智慧日。动则识
波浪。静类涅槃室。薛惊叹以为未尝见。尔后往来。恒
质疑义。延念著涅槃疏。夜梦人白服白马。谈授经旨。
而马髦尾拂地。延则手执马鬃。觉而知为马鸣大士。
委寄宗纲之兆。疏成。遂陈于州治仁寿寺舍利塔前。
祷曰。若幽致微达愿示明灵。如无所感。誓不传授。言
讫。卷轴光明竟夜。塔中舍利。放光接之。亘三昼夜。表
闻。帝悦。诏延就讲。佥议以比远公所制云。延既长讲。
帝常送供。然犹以百梯路远。为卜中朝西岭形胜之
地。造云居寺。给以国俸。玄侣如归。建德中。陈使周弘
正来聘。朝廷闻其才辩。议择所以抗论者。蒲州剌史
中山公宇文氏。承诏举延是日帝躬御法筵观听。而
隋昙延 第 176b 页 X77-0176.png
弘正诚为勍敌。僧望二人皆挫衄不振。群僚失色。于
是延居坐末。不次而起。帝曰位未至。何遽起也。延曰。
若是他方大士。固足仰烦诸德。今远国微臣。在小僧
堪任其事。径升高座。帝又曰。何不礼三宝。答曰自力
有馀奚待加助帝大悦。弘正方构责致难。延复引义
开辟。而弘正颇挟讥调用前殿后。延乘势窘辱。事同
拉朽。弘正即顶拜。自陈云。弟子往来三国。访可师者。
不图今日乃遇于此。及弘正辞归。宿构风云山海诗
四十首。上延。延一经目。命笔和之。辞意清美。弘正益
悦服焉。遂跪而启曰。愿示一言。佩之终身。延曰。为宾
设席宾不坐离人极远热如火规矩之用皮中裹。弘
正曰。敢不奉教。俄诏授国统。武帝废教。谏不听。居隐
太行。帝屡以辅弼徵。不出。天元间。帝疾。诏仍立尊像
度菩萨僧二十人。延有名焉。然犹以未全形服不许。
逮隋革命。即祝发服僧伽黎。执锡来廷。遽先奏曰。敬
闻皇帝。以四海为务。而劳神佛法。天下幸甚。帝曰。弟
子久有此意。所恨未能如愿耳。遂与论复教端绪。请
多度僧。诏先度千人以副其请。所废伽蓝。并从脩举。
僧亦自尔而度者多矣。迁都龙首。诏给地于广恩坊。
立延众寺。以处法师。开皇四年。诏改延众。为延兴。且
改旧所居云居寺。为栖岩寺。诏太乐令齐树。提造中
朝山。佛曲以传世。供养一日。诏赐寺烛。始至。未爇而
自明。延奇之。以事闻。因又改延兴为光明。后复别建
光明寺。六年旱。集僧二百于正殿祈雨。无应。帝谓延
隋昙延 第 176c 页 X77-0176.png
曰。天何由而久不雨。延奏以事由一二。帝与群僚。莫
达一二之意。诏京兆太守苏威问之。答曰。上愆玄化。
下违治术。此在陛下万机之主。诸公毗赞之臣。故雨
而不雨。事由一二耳。帝躬祈雨。诏延登御座。南面授
戒。帝及百官五品巳上。咸席地。北面受八戒。日正中
且讫事。忽天起片云。须臾遍布甘霔。沾足近远。帝悦。
赐帛三百匹。延一时散给悲敬殆尽。寺主道睦。尝告
以粮可仅支两食。急散众则庶几。延曰。使都竭。众乃
散。明日诏送来二十车。项又遗以五百石别馈延。方
荐饥。僧侣赖以安堵。延非有先见。讵臻此。诏拜平等
沙门。录天下僧尼事。犯刑网者。对之涕泣。使惭愧忏
悔而后巳。开皇八年八月十三日。终于所住寺。寿七
十三。遗表不录。帝哀恸。王公以下。并往吊临。罢朝三
日。赙五百匹。齐千僧。以举灵舆。弟子沙门童真洪义
通幽觉朗道逊玄琬等则秉香炉前导。文武职僚。如
膝王咸被发徒跣而从。阇维于终南之下。俄诏斋三
千僧于阇维地。斋毕举火。天无云翳。而细雨飘洒。众
叹以为何异如来入灭。而诸天堕泪之状哉。延长九
尺五寸。手垂过膝。目不邪视。而光射尺馀。容止邕肃。
风骨奇峻自其师上权衡教门饮食衣裳出乘舆之
副。其富贵亦至矣。然而卑牧慈诱。自他兼利。度量浑
融。诚莫窥其涯涘也。平居祈生安养。注想不移。未
终之前。寺邻任金宝父子犹信向见空中。幡盖列柩
前两行而引。由寺之南。达于西山。内史薛道衡白吊
隋昙延 第 177a 页 X77-0177.png
有文。见别集。

**** 隋灵藏

雍州新丰王氏子。幼岁礼颖律师为和尚出
家。妙尚冲虚。兼崇纲务。论专智度。律善僧祇。学者敛
衽。周初教门隆盛。国家每岁别度僧尼。以藏识解明
正。仍使铨品材业以应命。属隋祖龙潜。素与藏之本
师相爱。以故藏尤[款-士+止]狎。及受禅。迁都南阜。诏置国寺。
且听藏自择形胜。以便其意。即今之遵善坊。大兴善
寺也。自尔中使接轸。礼遇丰缛。珍味异馔。时见分饷。
又诏左右仆射。两日一入寺参坐以镇之。诏宫殿诸
门。听藏往返。不得如常例按籍。开皇四年。关辅饥。诏
百姓悉诣洛阳就食。藏因从驾幸洛阳。男女之求度
者。所在成聚。上曰。弟子是俗人天子律师是道人天
子前后度人凡数万。事闻益喜。且曰。律师度人为善。
弟子禁人为恶。事虽有异。意则不殊。至于译经。身先
众范。未知寺任。刚正有声闻。开皇六年卒。寿六十八。
葬南郊。

**** 隋道正

沧州渤海人。居无常处。学无常师。宗兰若法。
栖息深林。乞食聚落。坐而不卧。道俗或从咨访。则略
示其纲猷而巳。然经筵论席。虽遍游历。偏以成实知
名幽冀。有隶公贯者。挽正住寺。而正终不屑也。因隐
遁岩谷。综述宪章。名之曰六行。盖凡圣脩法也。包举
一化。融摄万衢。其一曰凡夫罪行。次二曰凡夫福行。
次三曰小乘人行。次四曰小菩萨行。次五曰大菩萨
行。次六曰佛果證行。合六部。略则一卷。广则二十一
隋昙延 第 177b 页 X77-0177.png
卷。其前一半为叙分。其后一半为行体。意以东夏释
种。多滞名相。罕附正因。兹欲舍筌检理。壹宗禅观。以
济神爽尔。开皇七年具状奏闻。左仆射高颖。为集名
德于禅林寺论议。时座中有斥以海隅之士。凌跨帝
京者。正闻而叹曰。法亦岂拘方所哉。然秪将以简定
邪正而巳。地之中边。非所问也。众遂散。其说竟寝。正
知浇季之弊。固未易化。乃委其书于方禅师所而归。
世莫详其所终焉。

**** 隋信行

姓王氏。魏郡人。始其母无子。祷于佛。梦神人
持送一儿。即有孕。及生姿性特异。四岁路见牛车没
泥中。力引挽。破领流血。莫能前行。因悲泪其旁。要待
其脱乃去。八岁入庠校。秀慧独发。有书生问曰。汝家
何姓。外家复何姓。曰外家孙姓。生偶戏之曰。不姓饭
而姓飧。亦有说乎。行应声以为饭除饥。而不除渴。飧
则饥渴兼除。是以姓孙。而不姓饭也。其随机诡对。皆
此类。每以恭敬精苦。为轻慢懈怠。诸病之药。故凡塔
像。必周行礼拜。又于相州法藏寺舍戒。执劳受役。道
俗造门诘问者。皆随事直指。莫不悉捐所业。顶戴其
言。而师承之也。开皇初奉诏入京。仆射高颖。别立院
于真寂寺。以延处之。著对根起行三阶集录。及东山
所制诸文。合四十馀卷。以传不朽。置化度光明慈门
慧日弘善五寺。以裨赞大教。未几疾笃。犹请像入房
正观。而卒于化度寺。即十四年之正月四日也。春秋
五十有四。越七日。火葬于终南山之鸱鸣阜。收烬骨。
隋昙延 第 177c 页 X77-0177.png
得两耳一穴中通之瑞。建塔山麓。逸民河东裴玄證
制文以铭其碑。

證本师行出家于化度寺。当行无恙
时所著。皆證笔也。行亡而證反俗服。生自制碑。死乃
镌勒。今至相寺北岩前。三碑犹存。

**** 隋昙崇

出咸阳孟氏。七岁入道。循听讲肆。久之依止
禅师开公。而摄念焉。逮于受具。其志逾清厉。学僧祇。
十有馀遍。而讲解之。致徒三百。京辅以为宗。后以言
说无益。更脩前行。形若槁木。心如死灰。于是色想除。
而光明发。六行偏精。五门并达矣。开公以上首称之。
众中同学归敬。开亡。遂以其徒二百馀人。委之训导。
声驰陇塞。化满关河。趋承下风。千里相属。周武帝尤
加钦注。诏曰。崇禅师精悟独绝。所领学徒。淑于德义。
未闻有犯。可为国之三藏。并陟岵寺主。崇以职事滞
淹。假以他缘。奏乞于免。诏从之。及废教。徇俗不自异。
诏授金紫光禄。终无所屈。大象初。隋文帝以潜德秉
周政。大法且复。诏先度百二十僧。崇预其数。住兴善
寺。仍诏充寺主。固辞。乃募缘创寺。以酬宿愿。盖以法
运之否。昔尝许之云。帝登极。卒营九寺。以足十数焉。
常是时。我唐高祖。方以留守居太原。亦割宅为清禅
寺。以致众。炀帝居晋邸。斥民七十户水硙碾等。为寺
基业。开皇初。赐帛一万四千匹。布五千端。绵千屯。绫
二百匹。锦二十匹。上色米千石。皇后钱五千贯。毡五
十领。剃刀五十具。其建浮图也。仍以神尼智仙所授
舍利六粒。用助弘业。会教门载启。深契帝心。诏匠杜
隋昙延 第 178a 页 X77-0178.png
崇如法营治。赐钱三千馀贯。为砖瓦费。又悉敛内宫。
及躬所御故服。得一千三百袭。使鬻之。以资匮竭。晋
邸在杨越。自其镇造露盘十一级。始开皇十一年。至
十四年乃毕工致。而冠之浮图之颠。见者称叹。其馀
佛堂僧院。皆王力焉。诏祟出入禁籞。无拥通宫籍。以
为常。因为帝后。述净土业。帝每自称师儿。后自称师
女。其恩礼之重如此。开皇十四年十月三十日。无疾
卒于所居之房。寿八十。上哀恸。诏所司营给丧事。塔
全身于终南山。

**** 隋道成

字明范。姓陶氏。丹阳人。祖齐招远将军。永嘉
太守。父佥梁贞威将军上虞令。成仪状瑰美。器质浑
厚。少入永嘉崇玄寺。事式法师为弟子。具戒后。所学
曰进。梁大同初。游京辇之奉诚寺。大律都沙门智文。
授以十诵。才经再习。即事开讲。毗昙数论亦如之。时
年犹未三十也。禅那忏摩。身心兼谨。三馀之暇。则猎
涉文史。是以宿硕咸畏服焉。弟子慧藏法祥等。并分
灯利众。模范人天。开皇十九年五月五日。遂卒于兴
严寺。寿六十八。其始示疾也。犹勉力阐演。及剧乃称
佛合掌而逝。开十诵律菩萨戒。大品法华诸经律等。
一百四十遍。观音经讲。一百三十三遍。著律大本羯
磨诸经疏三十六卷。皆行世。既卒之三日。当五月八
日。窆之奉诚之南山高座寺。沙门慧嵷撰墓志。

**** 隋智舜

生赵州大陆孟氏。少为书主。博通竹素。工书
善说。庠序之人附焉。年馀二十。厌世出家。事云门稠
隋昙延 第 178b 页 X77-0178.png
公。性乐幽隐。一志定业。居白鹿十载。常有灵祇阴赞。
或动身衣。或现声相。白服丈馀。绕院巡警。后居赞皇
许亭山。独与沙门昙询依倚四年。而其他有资给者。
则谢绝无所受。且悲悯物类。一雉尝为猎者所窘。飞
入其庐。而苦劝猎者放之。终不听。因持雉去。舜即割
耳使遗之。以感动其心。而猎者遂投弓解鹰。从舜脩
习。而近归远慕。杀生之酷。为屏绝。然操行尤谨。深僻
无人。则以火净发。稍昏则引锥剌股。御疏茹粝。昼夜
鞭策。抚收冻馁。常自空匮。晏如也。所亲化之依以练
心者十人。仁寿四年正月二十日。以气疾。终于元氏
悬屈领之禅坊。年七十二。葬禅坊之侧。巳而或窃徙
以葬之房子县界嶂洪山云。更三年后。发而焚之。以
起白塔。盖界嶂洪山之名。以舜故斯重矣。开皇十年
尝诏曰。皇帝敬问。赵州房子界嶂洪山。南谷旧禅房
寺智舜禅师。冬日极寒。禅师道体清胜。教导苍生。蚤
使成就。胜甚嘉焉。朕统在兆民之上。弘护正法。夙夜
无怠。今遣开府卢元寿。往宣指意。并送香物。如别诏。
时刺史杨达。以舜素无名闻。而踪靡定。乃漫系名果
愿寺。以承诏旨。舜亦避谢不赴。弟子智赞能继其绪。
虽屡徵聘。终贲林泉。燕寂之馀。尤究志于摄论涅槃 。

**** 隋法纯

出祝氏。扶风始平人也。自周朝入道。住京师
陟岵天宫二寺。备历废教之酷。逮隋祖龙潜。图启法
运。乃先复菩萨僧百二十人。纯其一焉。住大兴善寺。
鞭策三业。上闻之。请为戒师。然固以德薄辞。上因幸
隋昙延 第 178c 页 X77-0178.png
其所处行礼。施子。优渥。纯叹曰。身命无常。何可保爱。
檀供难消。吾其行方等忏法乎。更四十五年。除食便
利。不出净场。遂感灯无膏油而光𦦨相续者七昼夜。
或闻场中。有演说教授声。就视之则寂然。俄而易法
服。行市里中。代佣保执役。虽琐屑猥贱莫惮。有䞋锡
则惨然曰。爱贼既来。狱王潜至。打缚不久矣。且以经
像。悉乞于人。衣则粪扫而巳。其宣导用十地经论。金
刚般若。金光明。诸法无行等。二十五卷。开皇十五年
入内宫。授皇后戒法。所获施利随尽。仁寿三年五月
十二日。无疾卒于净住寺。春秋八十五。

先是闭室静
坐。弟子慧进。见白衣童子。手捧光明。侍立纯右。问曰。
此是何人。答曰。第六欲天。频来召我。我以著乐妨于
脩习。终不许也。若无佛法处。我则愿生以化迷类。久
之双鸽集于衣桁。注目视纯。都无惧色。纯徐谓其徒
曰。汝毋自纵。毋自欺。又谓我今忽觉身乘自象。何也。
其妄业欤。遗命以身施飞走。弟子慧昂等。率诸檀越。
凿龛于白鹿之原。外开门穴以置之。既而筋肉俱尽。
骸骨植立自如。因复塑饰。以贻永久焉。沙门彦琮。撰
序赞之辞。以美其德。碑文则昂之辞也。昂幼育于纯。
姿情闲雅清爽。有集十卷行世。

**** 隋真观

字圣达。吴郡钱唐人。姓范氏。祖延蒸给事黄
门侍郎。父兑通直散骑常侍。母桓氏。念无嗣息。因誓
诵药师观世音金刚般若等经。以求智子。又刻写定
林上寺迦毗罗王像事之。躬效祈祷。依药师经七日
隋昙延 第 179a 页 X77-0179.png
行道。至第三夕。游光照身。自尔有娠。及生。左右掌文。
成仙人字。口流津液。肤体润泽。虽老未尝患渴。舌有
罗绮纹。音吐如钟。辨说敏给。五岁即蔬素。坐衣箧上。
挥扇帚戏。效诸德开讲。八岁能和庾尚书林擒诗。十
六淹贯孔老典章之言。旁涉琴奕。尝遇善风鉴者。迎
拜曰。少年当为人天师。宜自爱。后专诵净名般若。丐
父母脱俗。父母难之。迦毗罗降梦。乃许焉。既获诏旨
并赐衣钵。兴阳生法师落发。云阳真律师任和尚授
戒。俄从华林国法师受成实。且欲忆持法华。日一卷。
感梦曰。汝大乘根器。毋自滞。遽听摩诃衍于兴皇朗
公轮下。开善大忍法师。慝影钟山。时从扣激忍。叹曰。
龙树之道东矣。辨勇二师。频挹重席。丛林为之语曰。
钱唐出真观。当天下一半。洪偃者儒英释杰也。面誉
之曰。颧高多智。耳白有名。我有四绝。汝具八能。由是
王公贵游。咸愿纳交。始兴王将之国邀以俱。于时兴
皇义集。众推其先。登座之顷。开二谛宗。百难纵横。一
言水泮。学士傅縡喟曰。三千称首。七十当初。彼上人
者难为酬对。

既至会稽。住香严寺。阐大涅槃。兴皇遣
书三度召之。曰。燕赵齐秦引领翘足。法门所寄。惟在
于子。子宜速返。时以伐周失律。议括沙门之无名者
罢道。观奋致书于仆射徐陵。命遂寝。江夏王镇越。复
固邀之。朗公哽咽言曰。能住三年者。请以讲堂相委。
然终不可以留也。若夫特进杜棱永阳鄱阳二王。皆
极延仰。东浙法轮屡动。天台智者名行绝伦。年腊斯
隋昙延 第 179b 页 X77-0179.png
等。义谐昆季。共归秦岭陵云旧房。朝谈慧照。夕安禅
寂。及智者就微。观复敷演。永阳还朝。亟称其德。寻加
特诏。而陈祚告终。隋文三遣皇华。秦王再延帅府。悉
辞以疾。齐王于江浦。躬伸顶礼。传以香火。送居故邑
之众善寺。开皇十四年旱。剌史刘景安谒观祷雨。为
讲海龙王经。序王竟骤霔。而东南之民。敬之若神。县
南有灵隐山。昔与道安禅师头陀石室。檀越陈仲宝。
率侣拓基。构立精舍。号南天竺。后文宣造塔。亦于此
者。则其幽胜可知矣。大业七年四月八日。司马李子
深讲大涅槃经。至现病品。梦三人容服甚盛。执幡礼
云。净居遣迎。六月六日方卧病。梦与智者同舆。翼佛
还山。寤而叹曰。吾六十二当终。以讲法华。获延一纪。
今七十四。尚复奚求。即集徒垂训。尔月适天台致书
送香苏石蜜。观览书曰。是为最后信。岂非宿世因缘
邪。命以一如意报之。七月一日。中夜盥漱整服。跏趺
而坐。忽自语曰。有人请讲菩萨戒。遂怡然而灭。明日
午时。胸顶犹煖。右手内屈三指。流汗遍身。信宿而止。
至四日入龛。时属流火。炎威尚炽。而股体柔软。容色
不变。二十五日。四方道俗咸华。皆就灵手传香表别。
香华供献。日有千群。齐日开龛。色相光洁。眉毛更长。
二十六日。迁龛窆于灵隐山。

观开成之迹。继踵昔贤。
匡护之功。比肩前哲。开皇十一年。王师平江南。有猖
獗者。卒为厉阶。元师杨素。反旆而驱。因悉瓦解。俘虏
诛剪。三十馀万。以观名声昌盛。囚有妄指其为檄者。
隋昙延 第 179c 页 X77-0179.png
时与金陵才士鲍亨谢瑀俱被逮系。不俟讯鞠。即将
斩决。素临而责之曰。道人当坐禅读经。何因为作檄
书。以干刑宪。死奚所辞。观曰。道人所学。诚如公言。然
不作檄书。无辜就死。惟公明鉴。素怒示以檄曰。此谁
作耶。观读毕徐曰。苟如此。焉能动人。观不作尔。使观
果作必胜此。因指擿其语三五处曰。可上纸乎。顾皆
庸妄所为。公毋遽信也。素颇以为然。观历数鲍谢等
三十馀人于素前。而谓之曰。是并观国宾王之流。愿
公加虑。使无怨辜。素笑曰。道人不自愁。而更愁他人
乎。观曰。生死常也。何足愁。然陷人于非辜。乃可愁耳。
素曰。久被系必愁。宜作愁赋。[(厂@((既-旡)-日+口))*页]左右给纸笔。观揽笔
骤书如流。顷之纸尽。命更进。素随读之惊异。遽起立。
呼使对坐。以尽其辞。文多不载。

观平昔谨操履。每盥
遗[涯-圭+((麻-(序-予))/心)]。地不为濡。居众善寺。皋亭神姓陈名重。附巫语
请讲法华。遗以钱物。且舍庙堂五间创殿。门人玄镜。
寔克荷负。

**** 隋灵远

恒州人。史失其姓氏。世儒者。每揽经史。见篡
夺僣伪。斗战贼杀事。则掩卷叹曰。夫人以利欲汩心
行。当受饿鬼畜生地狱身。于诸苦趣中。然或善缘之
未尽。恶贯之未盈。以小缓须臾耳。抑何其仓黄造次
迫趣之哉。于是裂缝掖。著伽梨。投延兴寺。从远公游。
而未尝质以经论旨义。仁寿中。诏置塔于州之龙藏
寺。以葬舍利。既落成。遽弃去。随所在习禅定。后于丛
冢中。跏趺而逝。人久而后知之。噫诚丈夫矣。
隋昙延 第 180a 页 X77-0180.png

**** 隋玄镜

赵州人也。素业律。四分精义。如亲闻佛制。既
能操持为巳利。又能诲导利于人。诚末世之邬波黎
也。诏置舍利塔于州之无际寺。即仁寿二年也。佛事
之美。镜之力尤多。

**** 隋觉朗

河东人。体貌瑰杰。见者属目。素隶兴善寺。习
四分律。及大涅槃经。仁寿四年。诏送舍利于绛州成
觉寺。所现瑞相。具别录。大业末。诏为大禅定道场主。
豪横妥靡 时有沙门海藏。娄阐四分。固律宗之翘
楚者。唐初置十大德。藏其一也 又有法锵者。自静
法徙大和。偃蹇岩壑。养志自得。殁后露骸山侧。夜则
远见炬火烂然。迫之则失。如是阅两月乃巳。

**** 隋灵裕

姓赵。定州钜鹿曲阳人。幼知敬僧礼像。惧闻
屠杀声。六岁即茹素。父母强破之。不可。七岁求出家。
二亲以资质之妙。宜世其业。固莫之许。裕叹曰。吾一
生坏矣。遂益习复以究家学。年十五念欲遁去。而适
丁父忧。苦块之礼。罔敢弗至。既释服竟。往赵郡应觉
寺。从明宝二禅师落发。其母初未尝闻也。年二十有
二禀具。即诵四分僧祇。八日书诵俱了。刺史侯景。尤
加器重。后南游漳淦。专学四分于隐公所五夏。能臻
其奥。初道凭尝以地论之指授慧光。而裕依凭法席
兹久。剖奇发新。莫不推揖。齐宣帝方宠进法上。诏为
大统。以驾御英彦。而望风趋势者。比足立。惟裕操守
无所变。上因加敬。然于华严涅槃地论律部。但寻旧
解。若大集般若观经遗教等疏。则独出渊思。而壹扫
隋昙延 第 180b 页 X77-0180.png
宿说。安游荣等三师杂心。嵩林二师成实。皆口传心
受。曾无遗误。其博赡可知矣。居邺都者十二白。内外
号之。为裕菩萨云。

会宣帝疾。诏开华严。昭玄诸统。推
裕为法主。有一雄鸡。常随众集。逮散席。乃飞鸣西南
树上。一夕殪。帝遂有瘳。内出袈裟三百领。施裕而俾
散之。又诏住官寺。固辞。知命之际。方事禅寂。未盈炎
溽。而起赴檀越范阳卢氏之请。负笈者万指。未几还
邺。所务如旧。一日安东王楼睿。于僧前遍加礼拜。次
至裕。见其有异。忽股慄流汗。即从受戒。且为营治宝
山寺。齐亡。周废二教。裕服斩缞绖带。率其徒二十辈。
遁山谷间。夜释竺墙。昼攻鲁诰。益力其所缀述。皆部
粹类聚。期以贻后。属岁荐饥。遂出卜书一卷。使坐市
肆取米。占者丛闹。得米颇多。裕亟焚其书。隋兴。教亦
昌盛。裕首被徵命。开皇三年。相州刺史樊叔略。创千
法师会。而裕当元席。诏复僧职。而叔略因举为都统。
裕固引去。游燕赵。两河稔其化十年。止洛之灵通寺。
夜得牒于庭。若言报缘之终。在咸阳者。明年玺书下
相之大慈寺。致裕入京。裕曰。咸阳之厄验矣。竟徒步
至京。诏住大兴善寺。仍诏有司。议立国统。裕表辞再
三。乃诏左仆射高颖。右仆射苏威。纳言虞庆则。总管
贺若弼等。诣寺宣旨。代帝受戒忏罪。施绫锦帛三百
匹。助宝山构建。帝躬署寺额曰灵泉。而又徙步以归。
谓人曰。往来之劳非厄乎。俄徙演空寺。诏问起居。


寿中。帝分布所藏神尼舍利于诸州起塔。所在灵应
隋昙延 第 180c 页 X77-0180.png
尤多。世皆以为祥瑞。而裕独以每所见。无非白华白
树白云。岂吉相哉。吾第恐国有丧祸也。初人弗之信。
既而献后文帝崩。相州剌史囧阳公薛胄。堂础变玉。
设斋庆贺。裕曰。流离也。宜戒慎之。胄心以为不然。后
竟坐杨谅谋逆事。徙边。仁寿之季。寒陵山筑九级浮
图。昉四级。督之急。曰事或有障。日夕并力。将八级而
晋阳难作。其先见之明如此。时忽讹言裕化。而究其
所从起不可得。裕曰。吾其亡矣。即诲厉门人。至七日
早。作赋哀速终悲永殡二诗。夜语侍者曰。吾兹背殊
痛。三更觉香气充室。口犹称佛名号。明相现时。奄尔
示寂于演空寺。大业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寿八十
八。树塔窆于宝山灵泉寺侧。

裕性直威重爽垲。服章
觕弊。虽贵达厮下。礼貌无所间。往来曾莫望其将迎。
身佩白光奕然。照映幽晦。姿禀孝爱。母疾将归养。中
道闻讣而返曰。吾兹以严母冥福可也。志存远大。不
局偏授。故单讲双时。雅为恒度。其赴他请。非颙仰之
至。不屑就。然未尝苟简以邀檀施。有一寺请讲。暇隙
见韭园。迫近法席。问知其故。裕恶之即辞去。主谢过。
愿悉犁其韭四十亩。以种谷乃巳。素无积蓄。好施予。
宝山造石龛。名金刚胜力住持那罗延窟。镌法灭之
相于岩石。凡坐必正面西向。所服御一准律。以范来
学。或讥其邀名。裕笑曰。使诚邀名而为善。不犹愈于
邀利而为不善者乎。

有沙门亡其名。燕人也。丐一言
之益以别。裕付以高僧传曰。经诰禅律。恐杂圣心。未
隋昙延 第 181a 页 X77-0181.png
若景行于此之为得也。其人欣戴而去。

裕说戒羯磨。
无传欲法。尝入净影寺。正值布萨。裕坐堂上见远公
传欲。抗声曰。慧远以为有法事因缘故尔说欲。然而
众僧听戒。岂是魔事耶。或以告远。远诣堂。裕曰。仁者
当以身摄物。说欲之制。岂法主可为哉。远顶礼受其
语。其述著。有十地疏四卷。地持维摩般若各二卷。华
严疏及指归合九卷。涅槃疏六卷。大集疏八卷。四分
律疏五卷。大乘义章四卷。胜鬘央掘寿观仁王毗尼
母往生论弥勒上下生遗教等诸经。各为疏记。成实
毗昙智论各钞五卷。圣迹记二卷。佛法东行记。众经
宗要。译经体式。受菩萨戒法。并戒本首尾。注华严等
经论序。大小乘同异论。舍利目连传。御众法等外。制
安民论。陶神论。各十卷。㲉卵成杀论。字本七卷。庄纪
老纲式经。兆纬相录。医决符禁法文。断水虫序。齐世
三宝记。灭法记。光师弟子十德记。僧制寺诰。十怨十
志颂。齐亡消日颂。触事伸情颂。寺破报应记。孝经义
记。三行四去颂。诗评杂集等五十卷。行于世。

**** 隋智脱

其先济阳考城蔡氏。后因宦游故。复为江都
人。祖平齐新昌大守。父远珍梁北兖州司马。脱初娩。
暗室光生。眢井泉涌。识者以为出家之瑞徵。七岁师
事邺下颖法师。禀华严十地。久之依江都强师。究成
实毗昙。及覆述瓶泻珠贯。众叹伏。时丹阳兴严寺爝
法师。善成论。卒趋轮下。每燕语玄要亹亹。爝师深加
赏识。未几云亡。其徒皆属意于脱。以嗣义席。故兴严
隋昙延 第 181b 页 X77-0181.png
之部。至于今犹盛。陈至德中。屡诏入内弘演。自鄱阳
王伯山兄弟。仆射王克。中书王固等。并申北面之敬。
隋初再隆至教。尝于岐阳宫设斋。诸德咸集。诏脱先
升法座。且使舍人崔君德宣旨曰。法师昔者独步一
方。未足以称所学。乃今四海一家。推为论主。则英材
始见矣。

炀帝在蕃邸。出牧维扬。新营慧日寺。起脱居
之。脱益励业。无所不通。后随入京。止日严寺。每被教
开阐。而辇毂下。声闻尤振。初成实未尝有疏。脱念必
出此。而恐致异议。会帝正位东宫。下令俾脩缮。遂成
四十卷。以进。献后升遐。荐严相继。下令于日严寺。选
耆硕五十馀人。入承明内殿行道。寻下令讲净名经。
仍使沙门吉藏命章。脱始相让未遽尽。藏稍自矜。微
加指斥。文至三解脱门。脱问。三解脱门。以何箭射。藏
曰。未解弯弧。何论放箭。脱遂引据。徵勘纷纭。而藏欲
救解。莫能也。东宫时亲临视。下令无辩。但依本义剖
析。又令与道庄法师。谈玄理。宾主无竭。复遣庶子张
衡。殷勤称叙曰。法师该博。古今罕例。若所谈说。实而
不虚。览所撰论疏。诚无遗恨。可更造净名疏。又大小
乘名教。便给书吏钞录。就释二乘名教四卷。净名疏
十卷。旋督工图其形貌。于宝台供养。仁寿之季。帝龙
飞。以脱旧恩。赐帛四百匹。

大业初随驾幸洛。二年冬
暮。始属疾。犹拥席授徒如平常。三年正月九日。有异
香赤光之祥。夜盥漱遗疏周悉。端坐而逝。春秋六十
七。帝闻震悼。诏赙帛三百匹。有司供给丧事。黄门侍
隋昙延 第 181c 页 X77-0181.png
郎张衡监护。

脱音吐清彻。虽众喧聒。终莫之掩。每承
诏发题。畴昔之夜。必梦优填瑞像齐立。义或未了。辄
见梵僧解释。先尝梦。童子手执莲华云。天帝遣请。临
终之夕。又梦如之。

凡讲大品涅槃净名思益。各三十
馀遍。成论玄文各五十遍。弟子慧诠道灌诠声德双
扬。灌知名当世。其年二月二十五日。窆雒阳金谷里
北邙山之方坟。秘书郎会稽虞世南。作文勒碑其侧。

或谓后又托识于病僧慧畟。与吉藏论议。倾心尽礼。
以袪宿憾。宛如平昔云。

**** 隋僧善

姓席氏。绛之正平人。童稚出家。即业禅定。时
汲之林落泉有方公者。尤负高名。与善齐。故白鹿太
行抱犊林虑等山。服道之众。往来不绝。后弟子僧袭
请善于汾曲行化。善未之许。袭曰。前后邀迎凡三十
馀返。磨踵有尽。誓心难舍。其尚忍之哉。乃从。居马头
山中。并晋之士麇至。于是分为四部。以处东西二林
杯盘大黄之地。仁寿之岁。其道弥隆。则经所谓十一
切入是也。

垂终告弟子曰。吾少年时。山居无所得。食
啖小石子以活。今患肠中泠结。盖其积病耳。死后可
破腹观之。且饬使勤进所业。又命瓮葬。而免于焚燎
以损物命。卒于大黄岩中。则大业之元。三月十一日
也。袭始为绛人。晚居晋之宝严寺充直岁。督丁夫种
田。见杀水陆诸虫之酷。复循故业。善之终也。袭适不
在。久之访问。人莫知者。因就山设会悲恸。地忽爆裂。
声震山林。而葬瓮涌出。骸骨雪粲。舌红赤鲜映。遂两
隋昙延 第 182a 页 X77-0182.png
分之以塔焉。袭以贞观十五年正月九日卒。春秋六
十四。

晋之小榆山僧集。亦有操行。聚徒不为规矩。听
其自得。虽地鼠犹驯附。至可手执。在他人则否。

**** 隋僧照

京兆人。未详氏族。幼师静蔼出家。所至感化。
屡获祥徵。第恐眩众。辄隐閟不敢泄。周氏废教。乃复
独处秦岭。禅燕自娱。每顾影笑曰。世宁有乐过于此
者乎。彼朝市间。俛仰尘俗。一何鄙陋哉。逮隋室隆兴。
佛运益启。遂筑神田寺于鄠县南山之田谷。聚徒综
业。名振渭川。方文皇在御。诏仆射杨素。入山宣旨邀
之。不奉诏。上愈益敬慕。仍遣素致香币。而申之以诏
曰。禅师德居物议。道映邃初。穷处岩阿。养素崇业。朕
甚嘉焉。今送供奉。用展翘敬。素亦有所施予。且请受
归戒。皆不许。大业七年。终于所居寺。

**** 隋僧粲

姓孙氏。汴梁陈留人也。幼年游学河北河南。
东西关陇。备历齐陈周境。工问难。善机谲。自号为三
国论师。开皇十年。诏住京师兴善寺。十七年诏补为
二十五众第一摩诃衍匠。故著十种大乘论。谓一通
二平三逆四顺五接六挫七迷八梦九相十中道也。
仍于总化寺敷通。以摄学众。又著十地论两卷。仁寿
二年。诏诸州置塔。内出所藏舍利。选天下有道僧行
分往以葬。且约同日下坎。帝于内道场。盛作功德。以
候四方瑞应之报。粲率洪遵律师等陛辞。帝曰。法师
等可遂因化事。以荣还乡壤。粲获葬舍利于汴州广
福寺。其光景香气之瑞。详于别录。仁寿之季。复以葬
隋昙延 第 182b 页 X77-0182.png
之滑州脩德寺。其光景香气。愈益奇炽。帝屡加叹赏。
有道士褚揉者。善庄老。一日诏公卿毕集。讲老子。唯
沙门不许预坐。粲闻之。率门人十馀。𢹂行床。排防卫。
径至其地而坐。揉方序王。且未命文。而粲即抗言激
剌。然词若俳谑。而义寔张诠。席因散。或以闻。帝曰。朕
得与此人同时。[(厂@((既-旡)-日+口))*页]非福邪。齐王暕钦渴谈论。时沙门
吉藏得玄辩名。王每欲摧挫之。大业五年。大张法筵
于其第。会者三十馀人。请藏升座。粲命章标问。听者
谓藏无以酬。及藏牒难接解。又谓粲必无以嗣进。如
是往还四十馀番。藏犹开析不滞。王止之。更令次座
续答。粲续问又二三十番而退。王起执粲手而谢曰
名不虚得。名不虚得。赠麈尾什物。以褒显之。

九年卒
于兴善。春秋八十五。弟子僧鸾僧凤。鸾返俗出仕。凤
别有传。

**** 隋洪遵

相州时氏子。八岁出家。从师受业。即有声。既
受具。专务律部。每曰。住持遗法。尚有赖于此耳。三夏
咨询。仅知大旨。初依嵩高少林寺资云公。习律之外。
兼听华严大论。时邺下晖公。方弘四分。因负笈造焉。
徒众五百。[(厂@((既-旡)-日+口))*页]莫出其右者。晖亦蔽于巧佞。不能知也。
一日晖盛集。遵尽束晖所制疏。捧入堂中。置案上曰。
碌碌论下久矣。凡覆讲竖论。都未尝见试。是则师资
之道。拥而不通。敢以此疏还之。后往云所。云即令升
座。吐述微妙。迥出常流。因卒学大论。以发明慧解。俄
入禅林。造诣不可测。时踰十稔。及归犹以毗尼弘化。
隋昙延 第 182c 页 X77-0182.png
四远趋风。徒盈千数。齐文宣诏以为断事沙门。如五
众有坠宪纲。使据律断之。青齐久诤讼。上命遵和解
之。且惩治其无赖者。曲当物情。法侣欣服。齐季之乱。
偕名僧慧远等。隐于白鹿岩中。周既浑一。举居嵩岳。
开皇七年诏俱五大德赴阙。尉劳勤至。令并弟子十
人。居兴善寺。有司为致四事供养。十一年。诏偕天竺
沙门译经。十六年。诏充律众主。就崇敬寺讲律。先是
关内素奉僧祇。于四分则鲜听禀。遵乃为设权机。卒
致流通。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卫之福聚寺。红赤二
光。照灼近远。四年诏曰。朕秪承肇命。抚育生民。遵奉
圣教。重兴像法。而如来大慈。覆护群品。感见舍利。开
导含生。朕巳分布近远。皆起灵塔。其间诸州犹有未
遍。令更请大德。奉送舍利。各往诸州。依前起塔。所请
之僧。必须德行。可遵善解法相。庶能宣扬佛教。感悟
遇迷。宜集诸寺三纲。详共推择。录以奏闻。当与一切
苍生。同斯福业。遵乃承命搜举。颇叶时论。又诏三十
馀州。起塔函藏舍利。一时入塔。遵复送至隆圣寺。瑞
相具别录。俄诏知寺任厥绩允懋。大业四年五月十
九日。卒于兴善。寿七十九。其著述有大统钞五卷行
世。

当隋之初。道洪法腾法渊等。并有声之士。正像之
纲维也。后皆不知所终。

**** 隋法进

早年师事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辉禅
师出家。后从定法师受十戒。恭谨谦恪。常依辉研习
水观。寺之竹林栖四虎。每进入定。虎则驯绕左右。如
隋昙延 第 183a 页 X77-0183.png
捍卫状。人迹为绝。邻之樵者。窃窥之。无所见。独见湛
水凝止绳床上。因再投石其中。既而进出定。觉心痛。
遍询之得其故。明日使其人。于定时必尽去所投石。
痛即差。开皇间。皇子秀。以蜀王之国治成都。而妃患
心腹殊剧。时白厓鸣鹤诸方士。皆莫治。遂遣长史张
英。即其寺请起进。进不可曰。吾住兹山。且八十年。其
性之无所动摇。与木石类。强之有死而巳。既还报。王
益遣官属车从奉迎。不少懈。进守志愈奋厉。王怒躬
造其地。将加罪。及见进。顾复战汗。不能自巳。遽曰。禅
师慈悲。望救病苦。进徐应曰。杀羊取心。以充庖厨。则
羊之痛有甚于妃者。王曾不少加爱焉。今妃稍痛。而
爱如此。则王之于情念重。而道念轻矣。尚何以召我
哉。王亟惭愧忏悔。遂出山。且不肯骑乘。请自以杖屦
随王后。顷之则先二日至。造堂见妃。妃亦流汗。疾从
而脱然。施帛五百匹。纳衣伽黎什物等。进令盥手。执
所施物。祝愿毕。而悉送输之法聚寺。助营构。即辞去。
当是时。王独与妃见进足高去地可四五寸。大业十
三年正月八日。终于山中。

**** 隋真慧

姓陈氏。河北陜人。少为父母逼妻之。非其志
也。年甫冠。罹二亲忧。因亦遣累。入道于乡之大通寺
清禅师所。时则开皇十二年也。既受具。依静洪律师
习毗尼。再阅寒暑。乃诣询禅师于卫州林落泉。究定
学焉。岁馀颀挹风槩。询公授以分灯之记。俾住山西
陶研。未至。十八年。慧由白鹿山柢百家岩坐夏。或谓。
隋昙延 第 183b 页 X77-0183.png
首山麻谷尤胜绝。秋遂趋蒲坂。筑室以安四众。赢粮
蹑[尸@憍]。蔚成丛社。历十有八载。而获利益者。不可殚纪。
然独杰昂二子为称首。仁寿四年。诏住栖岩寺。大业
元年。饵黄菁辟谷百日。而貌愈敷腴。其徒有窃效之
者。不能也。徙居杯盘谷。虎为之避。虽僻远无测景之
器。而起居饮食。不失常节。若有神物以相之。大业十
一年。十月七日。以疾卒于麻谷。春秋四十七。阇维塔
舍利如法。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