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齐法颖
齐法颖 第 168c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戒学

弘法科(二)

**** 齐法颖

生索氏。燉煌人。年十三。弃家依沙门法香。为
弟子得度。游止凉州公府寺。与法力俱以解律显名。
元嘉之季。游京师止新亭寺。孝武皇帝诏颖为都邑
僧正。移居多宝寺习禅。造经像。极庄严之丽。又造药
藏镇于长干。撰十诵戒本。并羯磨等文。没寿六十七。

**** 齐玄畅

生赵氏。河西金城人也。少时羌酋尽歼其家。
见畅戒勿杀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器也。遂获为凉
州玄高弟子。会羌灭佛法。害诸沙门。畅乃以杨枝击
沙尘蔽空。使追骑无所见。急则以[葸-十+夕]塞鼻通气。投身
水中。自平城代郡上谷。踰太行。渡孟津。而至扬州。善
经律。博观子史百氏之言。初华严文义浩博。畅首为
疏释之。以三论为学者所宗。文帝请为太子师。不可。
久之。辞游西蜀。至大石寺。手画金刚密迹十六躯。又
建寺于岷山郡之席阳县齐山。名曰齐兴。是日正当
太祖受九锡之辰。或以天时人事。万里符合。作齐山
赞。叙其事。寄成都傅琰者。琰闻诸州郡。岁时存问。畅
能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豫章王凝镇荆州。迎至城。文
惠太子又遣使。迎归建邺灵根寺。没年六十九。永明
二年冬葬独龙冈。

**** 齐志道

出任氏。河内人。谨厚。少为沙门。博究诸经。特
齐法颖 第 169a 页 X77-0169.png
妙律部。何尚之仰其风。建法轮寺迎居之。自魏虏废
教之后。中州戒法遣缺。道与其徒十馀辈。至虎牢。集
洛秦壅豫五州道士。会于引水寺。讲授律部之全。道
之力也。久之至京师。王奂出镇湘州。载与俱。遂殁。寿
七十三。

**** 齐僧远

生皇氏。渤海重合人也。年十六。欲出家。父母
不听。因剋苦忏诵。又二年为沙门。从道慧法师受学。
通大小乘经论。宋大明中。住彭城寺升明中。住牛落
山龙渊寺。年三十一。乃于青州孙秦寺讲授。吐词清
彻。风度凝远。一座尽倾。琅琊王僧达有重名于时。特
敬礼。造寺以延之。远性仁慈。行青园。脱衣以衣寒者。
乞食以食饥者。时大疫。病者相枕。人人料理之。死者
为葬。如骨肉。里中化其孝敬。王子鸾造新安寺。荐其
毋殷贵人。诏选天下奇德。应选。被徵。大明六年九月。
右司谏言。臣闻。邃拱凝居。非期宏峻。奉跪槃伏。岂止
让恭。将以昭张四维。缔制八寓。故虽儒法支派。名墨
条流。至于崇亲严上。厥繇摩爽。唯浮屠教特异于此。
臣等参议以为。沙门接见。皆当尽礼敬之容。诏曰可。
远闻叹曰。我剃头沙门。本出家求道。何关于帝王。即
曰谢病。移止定林。明帝践祚。迎远为师。不答。建平王
景素以栖玄寺致远。又不答。齐太祖将传位。入山访
远。辞以老病。足不垂床。太祖诣床下。咨访委悉。及登
位。复驾幸远房。以房閤狭小。不容舆盖。驻辇遣使问
候而去。远前后居山五十馀年。初犹食。食不继。遂饮
齐法颖 第 169b 页 X77-0169.png
涧二十年。以齐永明二年正月。示疾。文慧文宣二王。
侍剂药。没寿七十一。帝以书与沙门法献曰。承远
无常。弟子夜中巳自知之。远上此去。甚得好处。不必
增悲也。诸佳非一二。迟见法师。方可叙瑞梦耳。今正
宜为作功德。所须可具疏来也。竟陵王文宣王为塔
于南山。

**** 齐智林

高昌人。史亡其氏。师事亮公落发。即诣长安
博究经律。尤善杂心。亮坐罪窜岭外。林与同学十二
人。同往至南荒。日讲授。远人慕其高义。宋明帝诏至
京师住灵基寺。学者益盛。时立二谛义。有三宗各不
同。汝南周颙作三宗论成。畏讥谤不传林以书劝之。
其略曰窃闻三宗之论。钩深索隐。尽众生之情。廓而
通之。尽佛之意。使法灯有种。胜利无穷。借使国城妻
子之施。何以逮此施哉。传者以为檀越畏讥评。故欲
中辍。岂可特缠疑障。自发见行乎。颙得书矍然而悟。
此论遂传于世。

林长八尺。词音清彻。还高昌而化。寿
七十九。著二谛论杂心记并解十二门论中论等。

**** 齐法瑗

生辛氏。陇西人。毗之后。其父有子三。伯原明
仕魏。官至尚书。仲为沙门。号法爱。瑗其季也。师事梁
州沙门慧开。开不测人也。而钟爱瑗曰。他日于佛法
当有力。使游学四方。依道场慧观乃入庐山脩禅。宋
文帝访能述生公顿悟义者。江州剌史庾登之。以瑗
闻。诏问之。瑗伸辩详明。何尚之叹曰。吾以谓生公殁
后。微言永绝。今日复闻象外之谈。所谓天未丧斯文
齐法颖 第 169c 页 X77-0169.png
也。南平王西阳王皆师事之。归庐山注胜鬘。经天保
构成。诏瑗居之。王景文至。值方讲。景文叹曰。所举皆
所未闻。所指皆出意表。真法中龙也。湘宫成。又诏瑗
居之。帝临幸听法。公卿毕集。时以为荣。至齐文慧。又
请住灵根寺。太尉王俭有重名。特设一榻。次延之。他
人莫与也。永明七年殁。寿八十一。

**** 齐法悟

齐州人。史不书氏。世力田。有六子皆出家。悟
年五十。丧妻为沙门。诵大小品法华。每有虎踞前。若
听者。性不食粳米。日唯麦饭一杯而巳。武昌太守阮
晦为开樊山之阳。隐士郭长翔所居之地。为堂宇。以
处之。脩头陀行。尤谨禅坐。或定屡日。齐永明七年。殁
寿九十七 又有慧明者。生康氏。康居人。止东安寺。
登赤城。慕道猷昙兰之风。结茅而居焉。梦妇人自称
吕姥。曰我当卫护。文宣尽礼致之。一至京师即去。建
武中殁。寿七十一。

**** 齐僧审

生王氏。太原祈人也。晋骠骑沈之后。寓居谯
郡。少弃家依石涧寺得度。诵法华首楞严经。常谓非
禅不智。于是专志禅那。闻昙摩密多。道化京邑。往谒
之。乃拂袖过江。止灵曜寺。精勤咨受。曲尽深奥。王敬
则入房访审。正见坐禅。因弹指而出曰。圣道人。即奉
米千石。又为文慧文宣所敬。永明八年没。寿七十五。
时有沙门僧谦超志法达慧胜。并精禅观。有异迹。

**** 齐法琳

出乐氏。晋原临邛人。幼依蜀郡裴寺得度。从
隐公精十诵。隐公还陜。又从之。诸部毗尼。洞尽心曲
齐法颖 第 170a 页 X77-0170.png
修净土观。临终见奇祥甚多。合掌而灭。

**** 齐法献

生徐氏。西海延水人也。少随其舅至梁州。因
去家为沙门。研究经律。有闻于时。止钟山定林寺。闻
猛公西游。愿慕效之。即自巴蜀出河南。经芮芮国。到
于阗。欲度葱岭。会栈道绝。不可往。乃还。获佛牙一枝。
舍利十五粒。观世音灭罪神咒。提婆达多品文。至龟
兹又得金槌鍱像。献负像佛牙舍利至京师。谨事之。
凡二十五年。人无知者。文宣太子。忽梦见之。诣献所
居。求瞻礼。乃出以示。有记云。本在乌缠国。自乌缠入
芮芮。自芮芮至汉上。于是琅琊王肃王融吴国张融
张绻。沙门慧令智藏皆师事献。

永明中。诏与长干寺
沙门玄畅。为国僧主。每对上称名而不坐。

一日中兴
寺沙门僧钟。见上于乾弘殿。称贫道。帝讶之。以问尚
书王俭曰。前辈沙门与帝王语。何所称。预正殿。还得
坐否。俭对曰。汉魏佛法。未大兴盛。传记无载者。元魏
稍盛。而沙门多称贫道。且得与坐。而称贫道至今。帝
曰畅献二公。道行如此。犹称名。况其馀者。朕以为称
名可也。献以建武末没。寿七十五。初定林寺建阁。以
奉佛牙。普通三年正月。夜有杖而扣门者数人。称临
川王殿下来。急欲升阁。收叛奴。寺司惶怖发钥。纵其
所为。遂失佛牙。

**** 齐智称

出裴氏。河东闻喜人。魏冀州剌史徽之后也。
避难居京口。少能弓马。随王玄谟申坥北讨。既而自
悔曰。杀人以求荣禄。非我志也。弃去之。或闻人读瑞
齐法颖 第 170b 页 X77-0170.png
应经感悟。投南涧宗禅师。受五戒。宋孝武迎成都印
禅师于京师。复依之。因从归蜀薙落。时年三十六矣。
乃专精十诵下江陵受禅旨于隐具二师。义嘉之乱
移京师兴皇。听颖公讲律。定林法献挹其议论。𢹂之
以归。后馀杭释僧志请开十诵于乡之宝安寺。又为
云栖寺。主竟陵文宣王既建普弘寺延之。以唱毗尼
学者数百。仍为朱方慧始说法。每见亲里知旧。训以
孝悌。齐永元三年。春秋七十二。还卒于京师之安乐
寺。

**** 梁僧祐

生俞氏。其先彭城下邳人。徙居建邺。祐儿时
偶入建初寺。留僧范道人处。父母呼之。不肯归。年十
四欲娶。乃避去。依法达薙落于定林寺。既禀具。从法
颖究毗尼。造诣迈先哲。每讲演。听众常千计。齐竟陵
文宣王梁临川王宏南平王伟仪同袁昂永康公主
丁贵嫔。黑白门徒。万一千馀人。所获信施。悉以脩治
塔寺。完整经像。故光宅摄山大像。郯县石佛皆其经
始。今上深加礼。遇凡僧事硕疑。必就审决。晚年足疾。
诏听乘舆入内。为六宫授戒。天监十七年五月二十
六日没。寿七十四。撰三藏记法苑记世界记释迦谱
弘明集行于世。

**** 梁法超

生孟氏。晋陵无锡人。幼而聪颖。笃学无倦。年
十一出家。住灵根寺依同寺僧修护。习经论。贫非乞
丐。莫足自资。而劳苦摩所惮。晚从安乐寺智称律师。
攻十诵。称尤谓其可以命家。语以义之折中者颇多。
齐法颖 第 170c 页 X77-0170.png
称没而超则独步京邑矣。时武皇帝方隆向佛乘。以
为毗尼之学。定慧所阶。治身灭罪。职此之由。必使僧
尼于五篇七聚。导意奖心。然恐部文广繁。临事难究。
故于听览馀。隙略为出要律仪一十四卷。以行世。乃
以超为都邑僧正。普通六年。诏于平等殿讲演。伹举
大纲。宣示宏指而巳。时帝躬临禀受。仍集知事。及诸
名德。众通道俗。使毋讥议。以陷愆尤。三旬便竟。四方
胥悦。七年冬卒于天竺所住寺。寿七十一。诏令有司
疏慰。备威仪。送葬钟山开善寺。

**** 梁道禅

交趾人。早出世网。立性方严。始居乡里之仙
洲山寺。山旧多虎暴。自禅居之。暴遂弭。父老以为异。
齐永明初。竟陵王盛弘佛法。禅闻之远参胜集。住钟
山云居下寺。听掇众部。尤善十诵。聚徒盈百。都邑受
其戒范者。踰千数。且嗜燕寂。行遇穷谷。辄入定久之。
蔬食弊衣泊然自乐。或得芳美。随给贫病。晚因屏迹。
与世绝交。大通元年。卒于山寺。寿七十。

**** 梁法云

义兴阳羡周氏。晋平西将军处之七世孙。母
吴。方娩见云气满室。因以名之。七岁师事僧成玄趣
宝亮。出家。住庄严寺。年十三受业于太昌寺僧宗庄
严寺僧达而宝亮。每自以为不及。齐永明中。僧柔。东
归开讲于道林寺。云处小床于前。咨决累日。由是显
名。尤与同寺僧旻游。采摭经论。覆述文义。摩有间隙。
每行路思义。辄过所造。观长乐寺法调盛会。出而叹
曰。震旦天子之都。人物如此。可谓法座空矣。年三十。
齐法颖 第 171a 页 X77-0171.png
建武四年。夏初于妙音寺开法华维摩二经。东莞徐
孝嗣。每见云公俊发。自顾缺然。居母忧。毁瘠过礼。僧
旻。以为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贤者企及。况佛训有
存则报答生恩。以奉颜仪。没则启发菩提。以导神识。
苟循私爱。返累至亲。堕于恶道。惟智者。能以方便力。
治制之。则善趣生矣。云乃割哀情。进饮食。永元初。赴
毗陵之请。道俗倾向。京城毕集。及梁高天监二年。诏
诸名德。各撰成实义疏。云合经论。撰四十科。为四十
二卷。七年制注大品。朝贵请云讲演。从之。又为光宅
寺主。创立僧制。后世遵行。皇太子请十僧。入玄圃。讲
道谈文。凡经雨夏。云居上首。中书即顺阳范轸。著神
灭论诏云答之。以宣示臣下。文多不载。天监末。复建
一寺于秣陵县。同下里。以报施主之恩。诚得爽垲之
趣。即禅冈之西山也。又译扶南国所献经三部。且以
身外嚫施之物。舍入华林园光华殿。设千僧大会。而
云亦遘疾矣。普通六年。诏为大僧正。帝幸同泰寺开
大涅槃。设千僧会。广集诸寺知事。及学行名僧羯磨。
诏许乘舆上殿。凭几听讲。由是疾笃。大通三年三月
二十七日卒。享年六十有三。诏葬定林寺侧。云尤研
精法华。尝于一寺讲散。忽天华状如雪飞而下。神僧
宝志。呼云为大林法师。每来云所。辄留信宿。或言请
法师狮子吼。即为部析。志便弹指赞曰。善哉微妙微
妙。仪同陈郡袁昂家。有供养僧。学云法华。日夜发愿
必欲似之。梦僧告曰。云法师灯明佛时巳解此经可
齐法颖 第 171b 页 X77-0171.png
率敌邪。又夷陵县渔人。于网中。得泥洹四相品经一
卷。末题云。宋元徽二年。王宝胜敬造。奉光宅寺法云
法师。时云年昉十岁。名未远布。寺无光宅而此云者。
竟不可测。

**** 梁僧旻

孙氏。世居吴之富春。三国有吴之后也。幼孤。
七岁出家。住虎丘西山寺。师事僧回。从受五经义。宋
吏部郎吴郡张辩。尝谓之曰。沙弥何姓。家何处。旻曰。
贫道姓释。家此山。辩异之。特进张绪。见而叹曰。松柏
虽小。巳有凌云之气。年十三。随回出都。住白马寺年
十六。回亡。移住庄严寺。师事昙景。与同寺法云神冈
法关。夕则合帔而卧。昼则假衣而行。往返咨询。柔次
远亮四师。大明经律论指。振发拥滞。虽命世硕学。无
所是非。齐文慧帝。竟陵王。深加贵敬。尚书令王俭。尝
延僧宗。讲涅槃经。旻所扣问。辄摧衄。俭曰昔姚兴于
逍遥园。使竺道生。难道融义。往复百翻言义俱切。众
服其英秀。今旻法师过之远矣。文宣帝请柔次二师。
讲成实论。旻于末席。有所议论。辞旨清新。宏邈。听者
倾属。次师乃放尘尾叹曰。老夫受业彭城精思五聚。
有十五番。诚为难窟。每恨不逢勍敌。自至金陵五年。
始见竭于今日矣。待为思之。晚讲当答。及晚裁复数
交。辞义遂拥。次师动容。顾四座曰。后生可畏。永明十
年。始二十六岁。讲成实论于兴福寺。先辈后进。道俗
交会。不远万里。呜呼盛哉。晋宋来学者。务高谈大语。以
相誇罩。而旻谦让。恬静若不能言。晋安太守彭城刘业
齐法颖 第 171c 页 X77-0171.png
谓旻曰。师于经论该博。何以立义多儒。答曰贫道谨
依经文。文玄则玄。文儒则儒。不知其他也。竟陵王世
子昭胄出守会稽。或邀旻往征虏亭饯之。旻曰吾与
相识于讲席间耳。然未尝修诣。闻其得郡便往。意所
不欲。众由是亦罢。永元初。诏僧局。请僧三十人。入华
林园夏讲。僧正拟旻法主。旻却之。或问其故。答曰。此
徒外润。不能内益。由是誉传遐迩。琅琊王仲宝吴郡
张思光。学冠当时。并投分纳交。申以缟滞。齐乱避地
入东。逮梁天监五年。诏僧正慧超。到房请。与法宠法
云。汝南周舍等。入华林园道义。六年制注般若经。请
京城五大法师于五寺。首讲。以旻道居其右。深其悦
可。又诏于慧轮殿。讲胜鬘经。帝躬临听。僧智僧晃临
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三十人。同抄定林寺一切经
论。以类相从成。八十卷。皆取旻考正来上。十一年。感
风疾。诏吴郡太守张充吴兴太守谢览给。舟仗资粮
津发至都。晋陵太守蔡撙出门候之。叹曰。昔仲尼素
王于周。今旻公又素王于梁矣。天监末。诏庄严寺。建
八座法轮。讲者五僧。以年腊相次。旻最处后。而徒众
剧繁。庄严讲堂。宋世祖所立者。其高广延[〦/柔]。非他处
比。是日至不能容。诏听停讲五十日。益辟窗牗。进床
五十张。犹云迫隘。桄程为之摧折云。讲十地经于简
静寺。先为筑堂五间。以增其旧。至日悉满。

尤薄于势
要。吴郡陆倕一日造房。旻称疾不见。倕欣然曰。此诚
弟子所望也。时吴兴太守萧昂过山展礼。山主智迁
齐法颖 第 172a 页 X77-0172.png
以告旻。旻曰。吾山薮病夫。无事见贵二千石。昔戴颙
隐居北岭。宋江夏王诣之。颙高卧牗下。不与相见。吾
虽德薄。请附于戴公。及萧至。旻从后门遁去。

其年。皇
太子亦遣通事舍人何思澄。致礼赠物。大通五年。诏
还都。徙居开善寺。于路旧疾。增剧八年二月一日卒。
寿六十一诏。以其月六日。窆钟山之开善。

初旻乐禅
默。乃依所立义。获入定。问诸禅师。皆曰门户虽殊。造
寂则一。每开讲先使众于坐定后为舍灵转经曰。道
安故事也。时灵根寺道超。勤学。每祷佛。愿如旻。忽梦。
人曰。僧旻法师。毗婆尸佛时。巳能讲说。君始发心。岂
可遽及耶。但自加功。当得开解。

旻造弥勒像。朝夕礼
谒。梦像遣化。送菩提树。曰菩提者。梁言道场树也。弟
子颇宣其言。旻止之。著述殆百馀卷。行世。

**** 梁慧约

字德素。姓娄氏。东阳乌伤人也。世为东南著
族。有善地理学者。使视茔墓。曰法当出苦行而得道
者。为帝王师。母留氏梦。长人擎金像。令吞之。巳而见
紫光绕身。觉而有孕。自尔精神志操异常。及娩。其身
香洁白晰如雪。因名之灵粲。七岁入学。即诵孝经论
语史传。披文见意。宅南果园。邻童群釆而竞。师独以
所得。悉分与之而返。乡土业蚕桑。常怀悲恻。为不服
缣纩。季父喜猎。泣谏不少变。每叹曰飞走去人类甚
远。而好生恶死之情。无所异。终绝膻腥。以感动之。叔
则远避他处。杀戮加于旧。忽梦。赤衣神人。手持矛戟
拟之曰。汝不听菩萨教化。而日以杀为事。汝可就死。
齐法颖 第 172b 页 X77-0172.png
惊觉流汗。且即毁弃猎具。悔过。约一日至其常所猎
处。见麋鹿数十头。腾倚随逐。若愧谢状。所居僻陋。无
见闻。而约宿习冥感。晓畅教理。念将离俗。而莫识所
诣。忽值僧东指云。剡中。佛事甚盛。因不复见。盖神人
云。年十二。至剡礼塔庙。究经典。故东境谣曰。少达妙
理娄居士。宋泰始四年。辞亲剪落于上虞东山寺。时
年十七。南林寺沙门慧静一代僧望也。遂师事之。俄
随静住剡之梵居寺。服勤就养。年踰一纪。静亡。尽心
丧之礼。服除。乃辟谷饵松术以遁。

及齐之季竟陵王
方镇兹地。闻风敬慕。时与智秀昙谶慧次。并召。约后
至。腊又差晚。王竟延之上座。众咸不悦。王曰。此人他
日且将领袖释门。诸公幸毋过。中书郎汝南周颙令
剡。尤加礼。筑山茨钟山之上。邀之。今号草堂寺。颙每
见而叹曰。山茨约至。清虚满世。太宰文简公褚渊。太
尉文献公王俭。莫不钦属。渊尝请讲净名胜鬘。俭亦
请开法华大品。渊寝疾。梦胡僧告曰。菩萨当至。项之
约至。所苦遂愈。即请受五戒。给事中娄幼瑜族祖也。
每见辄起。或谓此君从孙。何乃尔。瑜曰。菩萨出世。方
师于天下。岂独老夫致敬哉。旋里省觐。而二亲亡丧。
临诀之馀。孺慕斯甚。于是宿留积岁。启迪尤多。还都
仍住草堂寺。隆昌中。太傅沈约。𢹂赴外任。在郡以禅
诵自娱。异香入室。猛兽驯阶。每入金华山釆桔。或游
止赤松涧。而神光相属。赤松有馆。道士所居也。道士
丁德静者。为崇所病。虽使与善方术者俱。而崇益充
齐法颖 第 172c 页 X77-0172.png
斥。病益困。且暴亡。于是长山令徐伯超。议徙约为之
主。曾未旬浃。而崇息病愈。后𦘕卧。见二青衣女子。从
涧出。礼悔云。夙障深重。报为水精。愿受归戒。梁天监
初。沈位尚书仆射。疏请偕。许之。先是约巳预言其然。
及沈尹丹阳。盖十一年矣。临别之际。辞旨悽惋。俄而
沈殂谢。十一年。始诏引见。十六年己亥四月八日。上
从受菩萨戒于等觉殿。自尔入见别施漆榻。上先作
礼。上未受戒之一夕。约梦自草堂至台门。皆锦罽席
路。巳坐禅床。去地数丈。天人围绕说法。由是得度弟
子著箓者。四万八千人。时有乾鹊升阶。状若听受。至
跋事。然后去。又有二孔雀。驱斥不去。诏听上。徐行至
坛。俛首而立。上曰此鸟必欲别受生耳。无何二鸟同
日化。尝燕居。睹野媪置书数卷于按而出。并植异树
于庭云。青廷树。后七日有一叟。请所置书携去。约初
不视其何等书也。而树则叶绿华红。扶疏至今。且感
鸟如翡翠。赤质长尾。群栖林木中。大通四年。梦旧宅
白壁朱门。赫然壮丽。因发愿造寺。诏号本生寺。大同
元年九月六日。现疾北首右胁而卧。神识恬愉。了无
痛恼。谓弟子曰。畴昔之夜梦。若大众幡华迎我而往
者。我其逝矣。十六日。诏遣舍人徐俨参候。至夜五更
时唱异香满室者再。左右肃然。乃曰。夫生之有死。自
然恒数。勤脩念慧。慎勿妄想。即合掌。如入禅定。寿八
十有四。夏六十有三。天子悲恸。僚宰辍听览者。二旬
有一。是月二十有九日。诏塔于独龙山神僧宝志墓。
齐法颖 第 173a 页 X77-0173.png
左。

初约卧疾。见一翁。执锡入至。是而寤。前日所见则
志尔。又约所乘青牛。忽鸣吼堕泪。至葬之日。诏牵从
部伍。吼泪至葬所不巳。塔始建。有白鹤一双。绕塔鸣
唳。声甚哀。诏王筠。文所树碑。

**** 魏法建

广汉雒县朱氏子。平生于藏经。能暗诵者千
卷。仍有暇与流俗游。将军尉迟回。初承诏破益州。命
执城内名僧。以待处置。而建于众中诵经自若。夜有
光出建曰。达回所止处。回因寻光诣建顶礼。坐听至
且。乃罢。遂问建。诵何经。答曰。华严经下帙第十卷。又
问曷不从首诵之。答以为贫道诵次偶至此耳。迥曰
法师所诵。能复多少。答曰。始愿暗诵尽一藏。然以懈
怠之故。仅及千卷。迥犹未信。遽请曰。可为总诵一遍
否。即设高座。使建坐诵其上。而诸僧则分执千卷。以
听于下。而證之。其吐纳音句。呼噏气息。似急流之注
浚壑。清风之入长松。精诚者略闻馀响。疏怠者空望
尘踪。七日七夜。数巳足千。回起谢曰。弟子军事倥󱒆。
不能久侍尘席。敢从此辞。出语人曰。昔者阿难。号为
总持。以令观之。岂复足以与建杭。斯固益州之至宝
也欤。

**** 元魏昙峦

或为鸾。史失载姓氏。世居五台。灵踪圣迹。
习于见闻。年未志学。即出家。陶冶内外典籍。研究四
论佛性之指。尝以大集经。词义深密。欲为注解。所作
将半。而遽感气疾。周行求医。至汾州秦陵之故墟。登
东门城。仰见天门洞开。六欲阶位。上下重复。由是疾
齐法颖 第 173b 页 X77-0173.png
愈。将就前业。念以为人命几何。佛法无尽。乃闻江南
陶隐居。治长生久视之方。苟得之。以遂厥志。诚未晚
也。大通中。南谒梁武皇帝于重云殿。诏有司。引峦从
千迷道入。时帝服僧伽黎。著纳帽屏坐绳床殿隅。峦
至殿遥见。意其必帝也。然四顾略无几席。独其中设
一高座。峦竟升而坐之。竖佛性义焉。遽三呼大檀越。
帝始前礼。峦因顾之曰。佛性义深。今略标序。有疑赐
问。帝即脱帽。稍加质难。且曰今日向晚。明当相见。峦
下座出。所历诘曲。馀二十门。无少差谬。帝叹讶以为
此道虽老侍从。数往来者。犹或误。而其人才至。便尔。
岂易欺哉。

翌日诏入太极殿帝降接听造隐居勾曲
山中。获仙方十卷。遂东游海上。路沮浙江波涛之险。
传者以有鲍郎子神。灵甚。祷之可济。峦许为奏帝起
祠宇。神复现形谢。及辞帝北归。果如所许云。时菩提
流支方阐化魏境。峦悉出所获方。示之曰。吾佛法中。
亦有胜此者乎。流支即授以观经。且谓苟依以脩治。
当證无生。况长生乎。唾去其方。弗一省览。峦并举以
投之火中。俄居并州大寺。徙居汾洲北山石壁玄中
寺。或聚徒介山。盖今所谓峦公岩者是也。兴和四年
终于平遥山寺。寿六十有七。终之日。人咸见幡华幢
盖。香气乐音遍布。其著述。有调气论。礼净土偈。安乐
集等。行世。自号玄简大士。

**** 齐僧范

相州平乡李氏也。幼习群书。至二十三。备通
七曜九章。天文地理。卜筮之学。游从者众。抵掌解颐。
齐法颖 第 173c 页 X77-0173.png
相与为乐。而年盛貌都。思附法门。烧一指节以自誓。
伉俪之义。情欲之念。未尝少动其心。二十九时闻讲
涅槃。神开理会。遂师事僧始于邺下。而出家焉。初宗
涅槃。俄入林虑山。禀禅诀。未几。从洛下献公。听法华
华严。后徙辙光公逮行化齐魏。弘物尤多。旋趾邺都。
声誉斯重。故使崔觐注易。咨而取长。宗景造历。求而
舍短。大儒徐遵明季宝顶等。愿受菩萨戒。皂白归之
如市。讲华严十地地持维摩胜鬘。各有疏记。复变疏
引经。制为论。以是涅槃大品等。并称论焉。独地持名
述。然言行相辅。禛祥屡降。尝于显义寺。为胶州剌史
杜弼。讲华严。至六地忽有一雁飞下。自浮图东。顺行
入堂。正对高座。伏地若听。席散还顺塔西而出。尔乃
鴹逝。又夏讲。雀伏座之西南。终于九旬。

又在济州有
鸮来听。讫席便去。其感异类如此。方阐华严。僧或骂
曰。是伽斗竟何所解。夜觉有物捶其僧。死复苏。

偶过
他寺。值布萨日。意欲闻戒。寺僧升座将竖义。且曰。布
萨僧常事耳。竖论法相。不亦可乎。忽见神人雄特。问
座上僧曰。今日何日。答曰。布萨日。神即搭之。拽于座
下。委顿垂死。次问第一座。搭拽如之。由是自励不敢
说欲。乃至疾重。舆而就僧。将终之日。延像入房。下床
跪地。惟悔宿触而巳。日正午。卒于邺东大觉寺。春秋
八十。天保六年三月二日也。

**** 周亡名

出宋氏。本名阙殆。世为南郡衣冠望族。弱龄
绝意婚。娶任怀游适。每慕阮嗣宗之为人。长事梁元
齐法颖 第 174a 页 X77-0174.png
帝。尤见礼待。有制作。帝必称述。从容御筵。赐问优渥。
逮梁祚云替。潜迹玄门。逃避尘累。远客汶蜀。始事兑
禅师。兑定学澄明。声流关邺。而名以辨慧发之。是宜
其志于道者所趋也。会周少保蜀国公宇文俊。出镇
井络。供养殊伦。及齐王继政。敬仰弥隆。邀与谒帝。诏
为夏州三藏。然以名文翰可观。宜从徵拔。任以台省。
而名雅亮卓然。终无磷涅。天和二年五月。大冢宰宇
文护。遗以书。名答以乡国殄瘁。宗戚丧亡。诚得收迹
严中。摄心尘外。支养残命。敦脩净业。此本志也。寄骸
精舍。乞食王城。任力行道。随缘化物。斯次愿也。不尔
安能愦愦。久于尘埃间乎。护得书。知其难动。乃遣书
迎之。名达咸阳贵游。奉谒盛筵。厚味日至。名益愧焉。
乃拟周庙之制。作文以铭金人之膺。其序曰。余十五
而尚文。三十而负誉望。值京都丧乱。冠冕沦没。海内
知识。零落殆尽。呜呼夫其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彫
谢。泰山磐石之固。忽焉烬灭。定知世相无常。浮生虚
伪。譬如朝露。其停几何。子是以弃其簪弁。剃其须发。
衣衲杖锡。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虑。弃捐识业。以求
虚寂。庶几以法界如意之宝。九缄于身。其亦愈于三
缄其口者矣。其辞曰。古之摄心人也。诫之哉。诫之哉。
无多虑。无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
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勿谓
何伤。其苦悠长。勿言何畏。其祸鼎沸。滴水不停。四海
将盈纤尘不拂。五岳将成。防末在本。虽小不轻。关尔
齐法颖 第 174b 页 X77-0174.png
七窍。闭尔六情。莫视于色。莫听于声。闻声者聋。见色
者盲。一文一艺。空中小蚋。一伎一能。日下孤灯。英贤
才艺是为愚蔽。舍弃淳朴。耽溺淫丽。识马易奔。心猿
难制。神既劳役。形必损毙。邪径终迷。脩途永泥。莫贵
才能。是曰昏懵。恶拙羡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
速崩。徒舒翰卷。其用不恒。内怀憍伐。外致怨憎。或谈
于口。或书于手。邀人令誉。亦孔之丑。凡谓之吉。圣谓
之咎。赏悦暂时。悲忧长久。畏影畏迹。愈走愈剧。端坐
树阴。迹灭影沈。厌生患老。随思随造。心想若灭。生死
长绝。不死不生。无相无名。一道虚寂。万物齐平。何胜
何重。何劣何轻。何贱何辱。何贵何荣。澄天愧净。皎日
惭明。安如岱岭。固比金城。敬贻贤哲。斯道利贞。

又著
至道论。淳德论。遣执论。去是非论。影喻论。脩空论。不
杀论等。有集十卷。盛重于世。不知所终。有弟子僧琨。
性沈审。善音调。为隋二十五众读经法主。后于曲池。
造静觉寺。每临水映竹。体物赋诗。颇有篇什云。

**** 周僧玮

姓潘。汝南平舆人也。素事蔬布。年十三。获圆
顶相。习诵金光明等经。既具戒品。遂依杨都帝释寺
昙瑗律师听十诵讫。五年而持犯开遮之旨。无所疑
滞。乃入摄山栖霞寺凤禅师所。禀承息观。频蒙印可。
后又徙居南阳之雾露山焉。声光昭被。诏至京师屡
加顾问。仍诏公卿近臣。后妃外戚。咸受归戒。天和五
年。葬母而东。诏安州三藏。绥理四众备悉六和。经营
寿山梵云二寺。尤美轮奂。未几。诏于都城之内。起天
齐法颖 第 174c 页 X77-0174.png
宝寺。以奉禅燕。既被徵召。身范林野。壤衣粝味。以尽
馀报。朝廷推敬焉。建德二年九月十日。遘疾。无几而
终。春秋六十一。以三年二月。返葬于安陆之山。新野
庾信制文勒碑。

**** 后梁法常

夙有声。高齐时。领徒漳邺。兼弘定慧。齐氏
尊为国师。俄以齐荐乱杂。众尤嚣杂。俱利之功。殆不
可得。由是变形服。而南游衡岳。沙门法隐。久居荆峡
覆船山之东岭。日诵法华维摩思益。以求度。然心观
未闲。久无所得。偶见常于松滋而问津焉。默不加答。
因邀与同夏。及自恣。遂翘勤哀恳。以祈开示。然后闻
所未闻。顿忘缘系。一日常访故人胡君义言别。不值。
乃记远行之岁月于壁以去。盖谓其迁化时也。方迁
化时。语诸僧曰。吾今日作一觉长眠矣。遽入室右胁
卧。明日怪不起。撼之巳寂。

**** 陈昙瑗

金陵人。自幼及长。罔替听涉。数论时宗。该贯
无遗。尤以文华自处。名重京邑。而讲席则专师十诵。
五众揖其风猷。士贵从其津济。有陈之世。莫之与让。
宣帝诏境内之僧受戒。非满五夏皆参律肆。仍于都
辇大寺置场。有司给备衣食。凡监捡科举之职一以
委瑗。于是瑗乃搜擢明习辞义者。二十馀人。以敷厥
训。而道器大增。或有学成告归。则瑗必召问理事。使
无凝滞。而后遣之。由是风俗为变。诏褒美。且升国僧
正。住光宅寺。力辞。许之。庆吊斋会悉谢绝。石泉林竹。
遇即忘返。每游钟阜诸寺。揽物怀古。触兴赋诗。与洪
齐法颖 第 175a 页 X77-0175.png
偃法师相唱和。太建间。卒于所住寺。春秋八十二。瑗
之将终也。谓众曰。生死对法。凡圣皆缠。自非极位。谁
能免者。愿勖进脩。毋沦后有。幸诸梵行。同思此言。道
俗叹其明正。诏依西域法。阇维之。建塔立碑。以垂永
久有十诵疏十卷。戒本羯磨疏各两卷。僧家书仪四
卷。别集八卷。行世。

**** 陈慧布

广陵郝氏子也。世为将家。有戎役。年十五。上
疏愿领徒隶五千。清荡寇塞。朝廷伟其志。年十六。兄
既云丧。乃悟非常。亟欲引去。而亲眷以其素有武略。
可绍先业。弗许。至年二十有一。始遂剃落。即依扬都
建成寺琼法师。学成实论。巳而去依摄山止观寺僧
诠法师。务弘大乘诠之徒通三论者。且数百人。其中
故有四句朗。领语辨。文章勇得意布之。目。而布称得
意。则其造诣可见。后于大品善达章。获證。入自尔誓
不讲说。常乐禅寂。北游见可禅师于邺可曰。法师能
破我除执。其进道可既耶。因纵观筵肆。理无二致。独
尽写章疏。遗朗公。资其敷演。所蓄仅衣钵。尝造思禅
师议论。衮衮忘食。息。思以铁如意。击桉叹曰。万里空
矣。此土何可得哉。尤见重于邈禅师。持律严甚。梁泰
清末。侯景叛。值岁荐饥。布尝三日饿。至四日困矣。或
遗之饭。以有肉气。却弗食。故有足疾。医令服薤。而愈。
亦每发露忏悔。见诸人乐生西方者。则曰。其土虽净
非吾愿也。吾所愿在化度众生。正欲生三途苦趣。以
相救济。然安能于莲华中。十劫受乐耶。陈至德中邈
齐法颖 第 175b 页 X77-0175.png
公引恭禅师。谋建栖霞寺于摄山。众推布结净开滞。
才扣犍槌。巳居高座。块然端默。见者敬慕。陈主诸王。
并承戒范。如佛无异。慕。年不参众食。诏给乳牛。回施
僧众。贞明元年。寿跻七十。忽叙别云。布于命限。可更
住世三五年在。但老困不能行道。岂如早生边地。而
作佛事之为快也。各各努力珍重。于是屏粒不食。气
垂绝。诏太医就诊视。缩臂不许。皇后沈氏。愿传香。亦
不许。伹以参学徒众。委之恭禅师而巳。十一月二十
二日。卒于栖霞新寺。手屈三指。伸之复如故。布之将
终也。地连动七日。及舁柩山地又动。且太史台奏。道
人星不见。兹其所以关系者。[(厂@((既-旡)-日+口))*页]不重欤。先见布谓人
曰。昨夜二菩萨见迎。一是生身。一是法身。吾巳许之
矣。寻有诸天迎。吾不许也。同寺侃禅师者。亦以为夜
有流光照室。出户视之。见二人入布房。岂即二菩萨
耶。且语之合。

**** 陈智文

姓陶氏。丹阳人。母齐中书阮韬女。文始在娠。
梦梵僧以松枝授之曰。与汝子男。为麈尾。及生。骨气
视他有异。年十五。师宝田寺沙门智成。受具之后。即
依奉诚僧辩。学十诵。复归大明彖公下。通练诸部。梁
大同七年。诏于光业寺。首开律藏。以灵味瓦棺等寺
奏请也。时陈郡殷钧为檀越。听众二百。成规肃然。属
梁季。祸难荐作。乃避地闽中。而僧宗法准皆执卷请
益。真谛三藏亦同止晋安。故讲译交会。而法门增气
矣。屠沽变业。渔猎革心。内众资身之具。于是备焉。逮
齐法颖 第 175c 页 X77-0175.png
陈氏有国。徒侣益进。宣帝尝用兵淮淝。诏僧尼餫饟。
以纾民力。文因谏曰。君子以礼义为国。而役及出世
逃俗之士。岂礼义哉。且启敌人觊觎之心。陛下今日
宁欲以效宇文之酷乎。宇文之废灭三宝。是自废灭
也。祚促禄穷。行当见之。乃停罢前诏。尚书令济阳江
总尤忻慕。阅旬日辄造房访道。隋兴宪章颓弛。仍赖
文以振励云。玺书为褒勉。前后州将皆尊仰。年德。脩
敬罔怠。柱国武山公郭衍。每躬𢹂妻子。诣寺斋会。请
敷畅。负笈来受。动盈千数。开皇十九年。二月二十日。
终。于所住寺。寿九十一。窆寺之南山东垄。直辩律师
墓。平生讲十诵。八十五遍。大小乘戒心羯磨等。二十
馀遍。金光遗教等。各有差。著律义疏十二卷。羯磨疏
四卷。菩萨戒疏两卷。弟子得戒者。三千馀人。得法者
则道志法成为拔萃。昔文梦。钓海获二大鱼。心独异
之。以询建初琼上人。琼曰斯吉兆也。后必有二龙。传
公业者。志才解优美。太尉晋王礼敬之。待为家僧。仁
寿间。慧日道场释法论。为文树碑。以表其墓。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齐法颖 第 176a 页 X77-017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