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禅林寺净秀尼传一¶ (自动笺注)
比丘尼卷第四()
莊嚴寺釋寶唱
禪林寺淨秀尼傳一
禪林寺僧念尼傳二
成都長樂寺曇暉傳三
高昌都郎中寺憑尼傳四
閑居寺慧勝尼傳五
東青園寺淨賢尼傳六
竹園寺淨淵尼傳七
竹園寺淨行尼傳八
南晉陵寺令玉尼傳九
閑居僧述尼傳十
西青園寺妙禕尼傳十一
樂安寺慧暉尼傳十二
邸山寺道貴尼傳十三
山陰招明寺法宣尼傳十四
**禪林寺淨秀尼傳一
淨秀本姓梁
安定烏氏人也。
祖疇征虜司馬
父粲之龍川縣都鄉侯
淨秀幼而聰叡
慈仁
七歲自然持齋
家中請僧轉涅槃經
聞斷魚肉即便蔬食
不敢二親知。
若得鮭
鱔密自棄之。
外國沙門普練諮受五戒
奉持不曾違犯
禮拜讀誦晝夜不休
年十
二便出家
父母禁之。
及手能書常自寫經
所有資財唯充功德不營俗好
衣錦繡不
著粉黛。
如此推遷
至十九方得聽許
青園
寺首尼弟子
事師竭誠猶懼弗及
三業勤修
夙夜匪懈
僧使眾役每居其首。
跋涉勤劬
關涉神敬常在左右
時有馬先生
神人也。
見秀記言
此尼當生兜率
三人
同於佛殿內坐。
忽聞空中聲狀如牛吼
二人
驚怖
唯秀淡然
還房取燭始登堦
復聞空
中語曰。
諸尼避路秀禪師歸。
他日又與數人
禪房中坐
一尼鼾眠睡中。
見有一人頭柱
殿。
語曰。
勿驚秀尼。
後時與諸尼同坐
一尼
暫起。
還見一人
抵掌止之曰。
莫撓秀尼。
俯仰必遵律範。
欲請曜法師十誦律。
有錢一千憂事不辦
夜夢鵶鵲鸜鵒子各
乘軒車大小稱形。
同聲唱言
我當助秀尼講。
及至經營有七十檀越爭設妙供
後又請法
律師重講十誦
開題之日澡罐中水自然
香馥
日就坐更無餘伴。
起懼犯獨以諮律
師。
律師答言
不犯
秀觀諸尼未盡如法
歎曰。
洪徽未遠靈緒稍隤。
自非正己焉能
物。
即行摩那埵以自悔首。
合眾見之悉共
公元430年
相率
退思補過慚愧懺謝
宋元嘉七年外國
沙門求那跋摩至都。
律範清高
秀更從受戒
青園徒眾悟解不同思立別住。
外嚴法禁
內安禪默。
庶微稱己心。
南昌公主及黃修
公元463年
儀。
大明七年八月
共施宜知地以立精舍
麻衣藿食
執泥夙夜盡勤。
製龕造像
無所不備
同住十餘人皆以禪定為業。
泰始
三年明帝勅以寺從其所集宜名禪林
手寫眾經。
別立經臺在于堂內
伽羅
龍王兄弟
現迹彌日示其擁護
知識往來
無不見者。
奉請聖僧果食之上必有異
迹。
又嘗七日供養禮懺攝心澍想。
即見
胡僧舉手共語
一稱彌呿羅。
一稱毘佉
羅。
所著袈裟色如熟桑椹
秀即以泥染衣
令如所見
他日又請阿耨達池五百羅漢
罽賓國五百羅漢
又請京邑大德二旬
會。
二日又見一胡僧
合眾疑之。
因即借
問。
云從罽賓來至一年
使守門者密加覘
視。
多人共見從宋林門出。
始行十餘步奄忽
不見
又曾浴聖僧內外寂靜
唯有犧杓之聲。
其諸瑞異類此也。
文惠竟陵文宣王
相禮待供施無廢。
年耆力弱不復能行。
公元504年
天監三年勅見乘輿內殿
五年六月十七
日。
苦心不復飲食
令法師
公元506年
十九日夢見一柱殿嚴麗非常
謂是兜率天
宮。
淨秀其中
令即囑之。
得生好處
忘將接。
曰。
法師兄是大丈夫
弘通經教
應居勝地
令聞病往看之述夢中事。
至七
十三日小間
夢見幡蓋樂器佛殿西。
二十二日相識僧會別。
二十七日諸弟
子。
我升兜率天
言絕而卒。
年八十九。
**禪林寺僧念尼傳二
僧念
本姓羊
泰山南城人也。
父彌州從事
吏。
招提寺叡法師之姑也。
珪璋早秀
才監明達
立德幼年十歲出家
法護
弟子
從師太后寺。
貞節苦心禪思精密
多通文義兼美
蔬食禮懺老而彌篤。
誦法
華經日夜七遍
宋文孝武二帝常加資給
永明中移住禪林寺
禪範大隆學者眾。
公元504年
司徒竟陵王四事供養
年九十。
梁天監三年
卒。
秣陵縣中興里內。
**成都長樂寺曇暉傳三
曇暉
本姓青陽。
名白玉。
成都人也。
幼樂修道
公元432年
父母不許
元嘉九年外國禪師畺良耶舍
入蜀大弘禪觀
暉年十一。
啟母求請禪師
諮禪法。
母從之。
耶舍一見
歎此人有分令其
修習
囑法育尼使相左右
母已許嫁於暉
姑子
出門有曰。
不展餘計。
育尼密迎還寺。
立誓願。
若我道心不遂
遂致逼迫者。
當以
自焚耳。
刺史甄法崇聞之。
遣使迎暉。
綱佐有望之民。
諸僧窮相難盡。
崇問曰。
汝審能出家不。
答曰。
微願久發特乞
救濟
法崇曰善。
遣使語姑。
姑即奉教
從法
育尼出家
年始十三矣。
從昱學修觀行
稟受
即於座末便得入定
東方有二光
明。
一如日而白。
其一如月而青。
即於定中
立念云。
白者必是菩薩道。
青者聲聞法。
若審
然者當令青者銷而白光熾。
即應此念。
青光
遂滅。
白光熾滿。
及至起定為昱尼說。
尼善觀道聞而歡喜讚善
時同四十餘人
莫不見歎其希有也。
後婿心疑以為姧詐
抄取將歸其家。
曇暉時年十六矣。
婢使
營衛不受侵逼
婿無如之何
復以訴州。
賞異
畺良耶舍曰。
此人根利慎勿違
之。
若婿家須相分解費不足者。
貧道有一
蒼頭即為隨喜
於是解釋
後於禪中自解
性。
常住大乘等義並非師受。
時諸名師極力
問難無能屈者。
於是聲馳遠近莫不歸服
公元442年
元嘉十九年
臨川王南兗延之至鎮。
時年
二十一。
驃騎牧陜復携住南楚
男女道俗
擁帚千二百人
歲月淹思母轉至。
還鄉
德行高門日眾
市橋西北
塔廟
殿堂廂廊倏忽而成。
復營三寺皆悉
神速
莫不歎服
有神力焉。
年八十三。
天監
三年而卒。
初張峻隨父母益州
忽然
不令預知
同行賓客三十許人坐始定。
便
下菓糉並悉時珍
刺史劉悛後嘗率往亦
復如之。
梁宣武王嘗送物使暉設百人會
不出臨中自往。
及至乃有三百僧。
王佐
吏近四百人
將欲行道
遣婢來倩人下食
遣人
唯見二弟子及二婢奠食都無
手力
王彌復歎之。
不可量也。
或有問暉者。
師生不過中家之產。
造作云為有若
神化
何以至此耶。
答云。
貧道常自無居貯。
費用役五三金而已
隨復有之不知所以
而然。
故談者以為無盡藏焉。
時又有花光
尼。
本姓鮮于
深禪妙觀洞其幽微
遍覽
藏傍兼百氏
尤能屬文
述暉贊頌
詞旨
則。
不乖風雅焉。
**偽高昌都郎中寺馮尼傳四
馮尼者。
本姓馮
高昌人也。
時人敬重
因以姓
為號。
年三十出家高昌都郎中寺
菜蔬
戒行精苦
六指供養
皆悉至掌。
誦大
般涅槃經。
三日一遍
時有法慧法師
精進
邁群。
高昌一國依止師
馮後忽謂法惠
言。
阿闍梨未好。
馮是闍梨善知識
闍梨
龜茲國金花帳下直月聞當得勝法。
惠聞而從之。
往至彼寺見直月
直月歡喜
蒲萄酒一升與之令飲。
法惠驚愕
我來覓
勝法
翻然飲我。
非法之物不肯飲。
直月
急令出去
法惠退思
我既遠來未達此意。
不宜違。
即頓飲之。
醉吐迷悶無所復識。
月便自他行。
法惠酒醒自知犯戒大慚愧。
自搥其身悔責所行欲自害命。
因此思惟
得第三果。
直月還問曰。
已得耶。
答曰。
然。
高昌
未至二百里。
初無音信
馮呼尼眾遠
出迎候。
先知之迹皆類此也。
高昌諸尼莫不
公元504年
師奉。
年九十六。
梁天監三年卒。
**梁閑居寺慧勝尼傳五
慧勝
本姓唐
彭城人也。
父僧智寓建康
幼願出家
方正自立希於語言
言必能行
身無輕躁
旬日不出戶牖
之者莫不敬異
公元444年
宋元嘉二十一年出家
時年十八。
淨秀
弟子
禪林寺
具戒以後法華經
集善寺緒尼學五行禪。
後從草堂寺思隱
靈根法穎
備修觀行
奇相妙證獨得
抱。
人見而問之。
皆答云。
罪無輕重一時發露
懺悔懇惻晝係夜。
貴賤崇敬供施不斷
公元505年
八十一。
梁天監四年卒。
葬于白板山也。
**東青園寺淨賢尼傳六
淨賢
本姓弘
永世人也。
青園東寺
有幹
才能好修禪定
窮經律言必典正
講說精究旨要
宋文皇帝善之。
湘東王
齠齓之年眠好驚魘
勅從淨賢尼受三自歸。
悸寐即愈
帝益相善
厚崇供施內外親賞。
公元515年
明帝即位
禮待益隆資給彌重。
建齋設講
相繼不絕
當時名士莫不宗敬
後總寺任十
公元505年
有餘載。
年七十五。
梁天監四年而卒。
復有
惠高寶顒。
皆知名。
高坐禪誦經勤營眾
務。
寶顒講法華經明於觀行
**竹園寺淨淵尼傳七
淨淵
本姓時
鉅鹿人也。
有成人之智五六
歲時聚沙為塔刻木作像。
燒香拜敬彌
不足
每聞人言
輒難盡取其理究。
二十出
家。
戀慕膝下
不食不寢
飲水持齋
諫曉不
從。
終竟七日。
自爾之後蔬食長齋
戒忍精苦
不由課勵
師友嗟敬遠近稱譽
文帝大相
欽禮。
四事供養
信驛重沓
年七十一。
天監
公元506年
五年卒也。
**竹園寺淨行尼傳八
淨行
淨淵第五妹也。
幼而神理清秀
識遒贍。
爽烈有志分風調舉止每輒不群
少經與大袜令郭洽妻臧氏相識
洽欲害其
妻言泄于路。
行請兄諫洽。
不從之。
密語
臧氏。
臧氏不信
執手慟泣
於是而反。
一二日洽果害之。
及年十七從法施尼出家
竹園寺。
學成實毘曇涅槃華嚴
每見事端
達旨趣。
探究淵賾博辯無窮
竟陵文宣
蕭子良厚加資給
僧宗寶亮法師雅相
賞異
及請講說聽眾數百人
官第尼寺法事
連續
當時先達無能屈者。
竟陵王後區品學
眾欲撰僧錄
莫可與行為輩。
後有尼聰朗
達。
博辯若神。
行特親狎之。
眾亦以為後來
秀。
可學為儔也。
晚節禪觀菜食精苦
公元509年
皇帝聞之雅相歎賞
年六十六。
天監八年
而卒。
葬于鍾山
**南晉陵寺釋令玉尼傳九
令玉
本姓蔡
建康人也。
出家住何后寺
禪房
淨曜弟子
淨曜律行純白思業
過人
玉少師長恭勤匪懈
始受十戒威儀
可觀
受具足禁行清有若氷霜
博尋
五部妙究幽宗
雅能傳述。
宋邵陵王大相
欽敬
請為南晉寺主
固讓不當
王不能屈
以啟元徽
元徽再勅事不獲免
在任積年
不矜而莊不厲而威。
年七十六。
梁天監八年
卒寺。
有令惠戒忍慧力
顯名
令惠誦
妙法蓮華維摩勝鬘等經。
勤身蔬飯卓然
表。
戒忍聰朗好學經目不忘。
惠力雅識虛通
無所矯競。
**閑居僧述尼傳十
僧述
本姓懷
彭城人也。
僧珍僑居建康
幼而志道
八歲蔬食
及年十九。
宋元嘉
公元515年
十四年禪林寺淨秀出家
節行清苦
不虧
遊心經律靡不遍覽
後偏功十誦
優洽
復從隱審二法師
諮受祕觀遍三昧
門。
移住禪林寺禪學所宗。
去來投集更成
囂動
述因有隱居之志。
臨川王張貴嬪
聞之。
所居宅欲為立寺。
時制不許輒造
公元474年
元徽二年九月一日
汝南王吳充華啟。
勅即就締構
堂殿房宇五十餘間。
率其同志
二十人禪寂為樂
名曰閑居
動靜守貞
不斆浮飾
齊之季世道紛喧
且禪且寂風
不擾
文帝竟陵文宣王大相禮遇
修飾
一寺事事光奇。
四時供養未曾休息
大梁
開泰天下有道
白黑敬仰四遠雲萃
而述不
蓄私財隨得隨散。
或賬濟四眾
放生
乞施
金像五軀
並皆壯麗
寫經及律一千餘卷
縹帙帶軸寶飾新嚴。
年八十四。
梁天監
四年而卒。
葬于鍾山之陽也。
**西青園寺妙禕尼傳十一
妙禕
本姓劉
建康人也。
齠綺之年而神機
秀發
出家住西青園寺。
戒行無點神情
悟。
敦信布惠莫不懷之。
雅好談說善言
笑。
講大涅槃經法華十地
並三十餘遍。
毘尼每經敷說
隨方導物利益弘多
年七
公元513年
天監十二年卒也。
**樂安釋惠暉尼傳十二
本姓駱
青州人也。
六歲樂道父母
聽。
至年十一斷葷辛滋味
清虛淡朗姿貌
雅。
讀大涅槃經法華經
及年十七隨父出
都。
精進勇猛行人所不能行。
父母愛焉聽遂
其志。
十八出家樂安寺。
從斌濟柔次四法
師。
成實論及涅槃諸經。
於十餘年中欝為
義林
京邑諸尼無不諮受
於是法筵頻建四
雲集
講說不休禪誦無輟。
標心正念日夕
忘寢。
王公貴賤無不敬重
十方䞋遺四時
競。
所獲之財追造經像
隨宜遠施。
時有不泄
者。
改緝樂安莫不新整
年七十三。
天監
十三年而卒。
葬于石頭崗。
時復有慧音。
禮誦為業也。
**邸山寺釋道貴尼傳十三
道貴
本姓壽
長安人也。
清夷沖素
善研
機理志幹勤整。
精苦過人弘大化。
葷鮮不
食。
濟物為懷。
弊衣自足
誦勝鬘無量壽經
晝夜
父母愛念使其為道
十七出家博覽
經律究委文理
不羡名聞
唯以習道為業。
觀境入定
行坐不休
悔過發願
言辭哀懇
聽者震肅
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善相推敬
為造頂山寺以聚禪眾
請貴為知事
固執
從。
請為禪範。
然後許之。
於是桂林下栖
畢世
縱復屯雲晦景雪埋山。
端然寂坐
曾無間焉。
得人信施廣興福業
不以纖毫
公元516年
己身
年八十六。
天監十五年而卒。
葬于
鍾山之陽也。
**山陰招明寺釋法宣尼傳十四
法宣
本姓王
剡人也。
父道寄世奉正法
而有離俗之志。
年始七歲蔬食苦節
及至
十八誦法華經
首尾通利解其指歸
坐臥
見帳蓋覆之。
驟有媒娉誓而弗許。
至年二十
四。
父母携就剡齊明德樂尼。
改服從禁。
於是日帳蓋自消。
博覽經書深入理味。
以後鄉邑時人望昭義道莫不服其精致
逮宋氏之季僧柔法師
周遊東夏講宣
論。
嶀嵊而之禹穴
或登靈隱
或往姑
蘇。
僧柔數論之趣。
惠其經書之要。
咸暢其
精微究其淵奧
齊永明中
又從惠熙法師
諮受十誦
所飡日優所見月賾。
於是移住
陰招明寺。
經律遞講聲高于越
不立私財
以䞋施之物修飾寺宇造構精華狀若神工
寫經鑄像靡不必備
吳郡張援頴川庾詠
周顒皆時之名秀。
莫不躬往禮敬
巴陵
王蕭照胄出守會稽
厚加供待
衡陽王元
到郡請為母師
春秋八十有三。
梁天監
十五年而卒。
比丘尼卷第四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