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4a 页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4a 页

No. 2063
比丘尼传卷第一并序

大庄严寺释宝唱撰

晋洛阳竹林寺净检尼传一

伪赵建贤寺安令首尼传二

司州西寺智贤尼传三

弘农北岳妙相尼传四

建福寺康明感尼传五

北永安寺昙备尼传六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4b 页 T50-0934.png

建福寺慧湛尼传七

延兴寺僧基尼传八

雒阳城东寺道馨尼传九

新林寺道容尼传十

司州西寺令宗尼传十一

简静寺支妙音尼传十二

何后寺道仪尼传十三

原夫贞心亢志奇操异节。岂惟体率由于
天真。抑亦励景行于仰止。故曰希颜之士亦
颜之俦。慕骥之马亦骥之乘。斯则风烈徽猷流芳不绝者也。是以握笔怀铅之客。将以
贻厥方来。比事记言之士。庶其劝诫后世。
故虽欲忘言斯不可已也。昔大觉应乎罗卫。
佛日显于阎浮。三界归依四生向慕。比丘尼
之兴发源于爱道。登地證果仍世不绝。列之
法藏如日经天。自拘尸灭影双树匿迹。岁历
蝉联陵夷讹紊。于是时浇信谤人或存亡。微
言兴而复废者。不肖乱之也。正法替而复隆
者。贤达维之也。像法东流净捡为首。绵载数
百硕德系兴。善妙净圭。穷苦行之节。法辩
僧果。尽禅观之妙。至若僧端僧基之立志贞
固。妙相法全之弘震旷远。若此之流往往间
出并渊深岳跱金声玉振。实惟叔叶之贞
干季绪之四依也而年代推移清规稍远。英
风将范于千载。志业未集乎方册。每怀慨
叹。其岁久矣。始乃博采碑颂广搜记集。或讯
之博闻。或访之故老。诠序始终为之立传。
起晋升平讫梁天监。凡六十五人。不尚繁
华务存要实。庶乎求解脱者勉思齐之德。而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4c 页 T50-0934.png
寡见庸疏。或有遗漏。博雅君子箴其阙焉。

**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净捡。本姓仲。名令仪。彭城人也。父诞武威
太守。捡少好学早寡家贫。常为贵游子女教
授琴书。闻法信乐莫由咨禀。后遇沙门法始
经道通达。晋建兴中于宫城西门立寺。捡乃
造之。始为说法。捡因大悟。念及强壮以求法
利。从始借经遂达旨趣。他日谓始曰。经中云。
比丘比丘尼。愿见济度。始曰。西域有男女
二众。此土其法未具。捡曰。既云比丘比丘尼。
宁有异法。始曰。外国人云。尼有五百戒便应
是异。当为问和上。和尚云。尼戒大同细异。
不得其法必不得授。尼有十戒得从大僧受。
但无和上尼无所依止耳。捡即剃落从和上
受十戒。同其志者二十四人。于宫城西门共
立竹林寺。未有尼师。共咨净捡。过于成德和
上者西域沙门智山也。住罽宾国。宽和有智
思雅习禅诵。晋永嘉末来达中夏。分卫自资
语必弘道。时信浅薄莫知祈禀。建武元年还反罽宾。后竺佛图澄还述其德业。皆追恨焉。
捡蓄徒养众清雅有则。说法教化如风靡草。
晋咸康中沙门僧建。于月支国得僧祇尼羯
磨及戒本。升平元年二月八日。洛阳请外
国沙门昙摩羯多为立戒坛。晋沙门释道场
以戒因缘经为难云。其法不成。因浮舟于泗。
捡等四人同坛上从大僧以受具戒。晋土
有比丘尼亦捡为始也。当其羯磨之日。殊香
芬馥。阖众同闻。莫不欣叹加其敬仰。善修戒
行志学不休。信施虽多随得随散。常自后己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5a 页 T50-0935.png
每先于人。到升平未。忽复闻前香并见赤
气。有一女人手把五色花自空而下。捡见欣
然因语众曰。好持后事我今行矣。执手辞别
腾空而上。所行之路有似虹蜺。直属于天。
时年七十矣。

** 伪赵建贤寺安令首尼传二

安令首。本姓徐。东莞人也。父忡仕伪赵为
外兵郎。令首幼聪敏好学。言论清绮雅性虚
淡。不乐人间。从容闲静。以佛法自娱不愿求
娉。父曰。汝应外属何得如此。首曰。端心业道
绝想人外。毁誉不动廉正自足。何必三从然
后为礼。父曰。汝欲独善一身。何能兼济父母。
首曰。立身行道方欲度脱一切。何况二亲耶。
忡以问佛图澄。澄曰。君归家洁斋三日竟可
来。忡从之。澄以茵支子磨麻油傅忡右掌。
令忡视之。见一沙门在大众中说法。形状似
女。具以白澄。澄曰。是君女先身。出家益物往
事如此。若从其志。方当荣拔六亲令君富贵。
生死大苦海向得其边。忡还许之。首便剪落
从澄乃净捡尼受戒。立建贤寺。澄以石勒所
遗剪花纳七条衣及象鼻澡灌与之。博览群
籍经目必诵。思致渊深神照详远。一时道学
莫不宗焉。因其出家者二百馀人。又造五
六精舍。匪惮勤苦皆得修立。石虎敬之。擢
父忡为黄门侍郎清河太守。

** 司州西寺智贤尼传三

智贤。本姓赵。常山人也。父珍扶柳县令。贤
幼有雅操志槩贞立。及在缁衣戒行修备。神
情凝远旷然不杂。太守杜霸笃信黄老憎嫉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5b 页 T50-0935.png
释种。符下诸寺剋日简汰。制格高峻非凡所
行。年少怖惧皆望风奔骇。唯贤独无惧容兴
居自若。集城外射堂皆是耆德。简试之日尼
众盛壮唯贤而已。霸先试贤以格。格皆有馀。
贤仪观清雅辞吐辩丽。霸密挟邪心逼贤独
住。贤识其意誓不毁戒法。不苟存身命抗言
拒之。霸怒以刀斫贤二十馀疮。闷绝躄地。霸
去乃苏。倍加精进菜斋苦节。门徒百馀人。常
如水乳。及符坚伪立闻风敬重。为制织绣袈
裟。三岁方成。价直百万。后住司州西寺。弘
显正法开长信行。晋太和中年七十馀。诵正
法华经。犹日夜一遍。其所住处众鸟依栖。经
行之时鸣呼随逐云。

** 弘农北岳妙相尼传四

妙相。本姓张。名佩华。弘农人也。父茂家素富
盛。相早习经训。十五适太子舍人北地皇甫
达达居丧失礼。相恶之告求离绝因请出家。
父并从之。精勤蔬食。游心慧藏明达法相。住
弘农北岳荫林面野。徒属甚多悦志闲旷。
遁影其中二十馀载。励精苦行久而弥笃。
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不能专志。或涕泣以
示之。是故其所启训皆能弘益。晋永和中弘
农太守请七日斋。座上白衣咨请佛法言挟
不逊。相正色曰。君非直见慢亦大轻邦宰。何
用无礼苟出人间耶。于是称疾而退。当时道
俗咸叹服焉。后枕疾累日临终怡悦。顾语
弟子曰。不问穷达生必有死。今日别矣。言绝
而终。

** 建福寺康明感尼传五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5c 页 T50-0935.png

明感。本姓朱。高平人也。世奉大法经。为虏贼
所获。欲以为妻。备加苦楚。誓不受辱。谪使牧
羊经历十载。怀归转笃反途莫由。常念三宝
兼愿出家。忽遇一比丘就请五戒。仍以观世
音经授之。因得习诵昼夜不休。愿得还家立
五层塔。不胜忧念逃走东行。初不识路昼夜
兼涉。径入一山见有斑虎。去之数步初甚恐
懅小却意定心愿逾至。遂随虎而行。积日
弥旬得达青州。将入村落虎便不见。至州复
为明伯连所虏。音问至家夫儿迎赎。家人拘
制其志未谐苦身。勤精三年。乃遂专笃禅行
戒品无愆。脱有小犯辄累晨忏悔要见瑞相
然后乃休。或见雨花。或闻空声。或睹佛像。或
夜善梦。年及桑榆操行弥峻江北子女师奉
如归。晋永和四年春与慧湛等十人。济江
诣司空公何充。充一见甚敬重于时京师未
有尼寺。充以别宅。为之立寺。问感曰。当何名
之。答曰。大晋四部今日始备。檀越所建皆造
福业。可名曰建福寺。公从之矣。后遇疾少时
便卒。

** 北永安寺昙备尼传六

昙备。本姓陶。丹阳建康人也。少有清信愿修
正法。而无有昆弟。独与母居。事母恭孝宗
党称之。年及笄嫁徵币弗许。母不能违听
其离俗。精勤戒行日夜无怠。晋穆皇帝礼接
敬厚。常称曰。久看更佳。谓章皇后何氏曰。
京邑比丘尼鲜有昙备之俦也。到永和十年
后为立寺于定阴里。名永安(今之何后寺是)
虚导物。未尝有矜慢之容。名誉日广。远近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6a 页 T50-0936.png
投集。众三百人。年七十三。泰元二十一年
卒。弟子昙罗。博览经律机才赡密。敕续师
任。更立四层塔讲堂房宇。又造卧像及七佛
龛堂云。

** 建福寺慧湛尼传七

慧湛。本姓彭。任城人也。神貌超远精操殊
特。渊情旷达济物为务。恶衣蔬食乐在其
中。尝荷衣山行逢群劫。欲举刃向湛。手不能
胜。因求湛所负衣。湛欢笑而与曰。君意望甚
重所获殊轻。复解其衣内新裙与之。劫即辞
谢并以还湛。湛舍之而去。建元二年渡江。司
空何充大加崇敬请居建福寺住云。

** 延兴寺僧基尼传八

僧基。本姓明。济南人也。绾发志道秉愿出家。
母氏不听。密以许嫁。秘其聘礼。迎接日近
女乃觉知。即便绝粮水浆不下。亲属共请意
不可移。至于七日母呼女婿。婿敬信。见妇殆
尽。谓妇母曰。人各有志不可夺也。母即从之。
因遂出家。时年二十一。内外亲戚皆来庆慰。
竞施珍华争设名供。州牧给伎郡守亲临。道
俗咨嗟叹未曾有。基净持戒范精进习经。数
与昙备尼名辈略齐。枢机最密善言事议
康。皇帝雅相崇礼。建元二年皇后褚氏为
立寺于都亭里通恭巷内。名曰延兴。基居
寺住。徒众百馀人。当事清明道俗加敬。年六
十八。隆安元年卒矣。

** 洛阳城东寺道馨尼传九

竺道馨。本姓羊。太山人也。志性专谨与物
无忤。沙弥时常为众使口恒诵经。及年二十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6b 页 T50-0936.png
诵法华维摩等经。具戒后研求理味蔬食苦
节。弥老弥至。住洛阳东寺。雅能清谈尤善
小品。贵在理通不事辞辩。一州道学所共师
宗。比丘尼讲经馨其始也。晋泰和中有女人
杨令辩。笃信黄老专行服气。先时人物亦多
敬事。及馨道王其术寝亡。令辩假结同姓数
相去来。内怀姤嫉伺行毒害。后窃以毒药内
馨食中。诸治不愈。弟子问往谁家得病。答曰。
我其知主。皆籍业缘。汝无问也。设道有益
我尚不说。况无益耶。不言而终。

** 新林寺道容尼传十

道容。本历阳人。住乌江寺。戒行精峻。善占
吉凶逆知祸福。世传为圣。晋明帝时甚见敬
事。以花布席下验其凡圣。果不萎焉。及简文
帝。先事清水道师。道师京都所谓王濮阳也。
第内为立道舍。容亟开导未之从也。后宫人
每入道屋。辄见神人。为沙门形。满于室内。帝
疑容所为也。而莫能决。践祚之后。乌巢太极
殿帝使曲安远筮。之云。西南有女人师能灭
此怪。帝遣使往乌江迎道容。以事访之。容
曰。唯有清斋七日受持八戒。自当消弭。帝即
从之。整肃一心七日未满。群乌竞集运巢而
去。帝深信重。即为立寺资给所须。因林为名。
名曰新林。即以师礼事之。遂奉正法。后晋
显尚佛道容之力也。逮孝武时弥相崇敬。太
元中忽而绝迹讲不知所在。帝敕葬其衣钵。
故寺边有冢云。

** 司州令宗尼传十一

令宗。本姓满。高乎金乡人也。幼有清信乡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6c 页 T50-0936.png
党称之。家遇丧乱为虏所驱。归诚恳至称佛
法僧。诵普门品。拔除其眉。托云恶疾。求诉
得放。随路南归。行出冀州。复为贼所逐。登上
林树专诚至念。捕者前望终不仰视。寻索不
得俄尔而散。宗下复去。不敢乞食。初不觉饥。
晚达孟津无船可济。慞惶忧惧更称三宝。忽
见一白鹿不知所从来。下涉河流。沙尘随起。
无有波澜。宗随鹿而济。曾不沾濡。平行如陆。
因得达家。仍即入道诚心冥诣。学行精恳。开
览经法。深义入神。晋孝武闻之遣书通问。后
百姓遇疾贫困者众。宗倾资赈给告乞人间。
不避阻远随宜赡恤。蒙赖甚多。忍饥勤苦形
容枯悴。年七十五。忽早召弟子说其夜梦。见
一大山云是须弥。高峰秀绝上与天连。宝
饰庄严晖耀烂日。法鼓铿锵香烟芳靡语
吾令前愕然惊觉。即体中忽忽有异于常。
虽无痛恼状如昏醉。同学道津曰。正当是极
乐耳。交言未竟。奄忽迁神。

** 简静寺支妙音尼传十二

妙音。未详何许人也。幼而志道居处京华。博
学内外善为文章。晋孝武皇帝太傅会稽王
道孟顗等并相敬信。每与帝及太傅中朝
学士。谈论属文。雅有才致。藉甚有声。太傅以
太元十年为立简静寺。以音为寺主。徒众百
馀人。内外才义者因之以自达。供䞋无穷。
富倾都邑。贵贱宗事。门有车马日百馀两。
荆州刺史王忱死。烈宗意欲以王恭代之。时
桓玄在江陵为忱所折挫闻恭应往素又惮
恭。殷仲堪时为恭门生。玄知殷仲堪弱才
晋竹林寺净捡尼传一¶ 第 937a 页 T50-0937.png
亦易制御。意欲得之。乃遣使凭妙音尼为堪
图州。既而烈宗问妙音。荆州缺外问。云谁
应作者。答曰。贫道道士岂容及俗中论议。
如闻外内谈者。并云无过殷仲堪。以其意虑
深远荆楚所须。帝然之。遂以代忱。权倾一
朝威行内外。云。

** 何后寺道仪尼传十三

道仪。本姓贾。雁门娄烦人慧远之姑。出
𡣪同郡解直。直为寻阳令亡。仪年二十二。
弃舍俗累披著法衣。聪明敏哲博闻强记。诵
法华经讲维摩小品。精义妙理因心独悟。戒
行高峻神气清邈。闻中畿经律渐备讲集相
续。晋泰元末乃至京师住何后寺。端心律藏
妙究精微。身执卑恭在幽不惰。衣裳粗弊自
执杖钵。清散无矫道俗高之。年七十八遇疾
已笃。执心弥励诵念无殆。弟子请曰。愿加
消息冀蒙胜损。答曰。非所宜言。言绝而卒。
比丘尼传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