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5c 页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
沙门释 如惺 撰
**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 潭州上封寺沙门释讳才传一(海印隆)
释讳才号佛心。福州姚氏子也。幼为驱乌
弱冠得度。精求律部持犯霜威。慕最上乘
不惮遐扣。劳逸弗介一念力参。首谒海印
隆公于大中。偶见老宿达道看经。至一毛头
师子百亿毛头一时现处。才问曰。一毛头师
子作么生。得百亿毛头一时现。达曰。汝乍
入丛林未可理会许事。才疑之。适海印夜
参。至结座掷拄杖曰。了即毛端吞巨海。始
知大地一微尘。才豁然有省。次谒黄龙死
心不契乃参灵源。凡入室出必挥泪曰。此
事我见甚是分明。秖临机吐之不出奈何。
源曰。须是大彻方得自在。一日窃观邻僧
读曹洞广录。至药山采薪归。有僧问甚处
来。山曰计柴来。僧指腰下刀曰。鸣剥剥是
甚么。山拔刀作斫势。才忽大悟。掴邻僧即
揭帘趋出说偈曰。彻彻大海乾枯。虚空迸
裂。四方八面绝遮栏。万象森罗齐漏泄。初
住上封屡迁名刹。词河辩海潮涌波腾。学
者无能凑泊其涯涘也。
*** 华亭青龙庵沙门释妙普传二(雪窦持)
释妙普号性空。汉川人。未知姓氏。久依黄
龙死心密受心印。品格高古气宇宏迈。因慕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6a 页 T50-09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6.png)
长物唯吹铁笛以自娱。好吟咏。尝赋山居
诗云。心法双忘犹隔妄。色尘不二尚馀尘。
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示众
偈曰。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
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治太平。宋建
炎初贼徐明叛。道经乌镇肆意杀戮。民惧
逃亡。普闻叹曰。众生涂炭。吾盍救之。乃荷
策而行。直诣贼所。贼见伟异疑必奸诡
询其来处。答曰。禅者。问何所之。云往密印
寺也。贼怒欲斩。普曰。大丈夫要头便取。奚
以怒为。吾死必矣。愿得一饭以为送终。贼
奉肉。普供佛出生如常仪曰。孰当为我文
以祭。贼笑不答。普索纸笔大书曰。呜呼惟
灵劳我以生则大块之过。役我以寿则阴
阳之失。乏我以贫则五行不正。困我以命
则时日不吉。吁哉至哉。赖有出尘之道。悟
我之性与其妙心。则其妙心孰与为邻。上
同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无明。纤尘不
动本自圆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
为明。乾坤未足以为大。磊磊落落无挂无
碍。六十馀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逍遥自
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
惜。少年郎风流太光彩。坦然归去付春风。
体似虚空终不坏。尚飨。遂举箸饫肉。贼徒
大笑。食罢曰。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
汉。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乃大呼
斩斩。贼骇异稽首谢过令卫而出。于是民
之庐舍少长无恙者普之惠也。僧问。既见佛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6b 页 T50-09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6.png)
家无二主。绍兴冬自造大盆。凿穴塞之。修
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矣。壬戌持
至。普尚存。乃作偈嘲曰。咄哉老性空刚要
喂鱼鳖。胡不索性去。秖管向人说。普笑
曰。迟兄證明耳。遍告遐迩众集。普示法
要说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
二免开圹。撒手便行不妨快畅。是谁知音
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
唱。遂趺坐盆中。口吹铁笛。顺潮而下。众皆
随至海滨。普去塞戽其水洄漩。众拥观水。
涓滴不入。乃乘流而住。歌曰。六十馀年返
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
笛横吹作散场。人望目断尚闻笛声呜咽于
苍茫之间。遥见以笛掷空而没。众号泣竞
图像事之。后三日见于沙上。跌坐如生。道
俗迎归留五日。阇维舍利大如菽。有二鹤
徘徊空际。火尽始去。塔于青龙庵。
*** 潭州法轮寺沙门释应端传三
释应端南昌徐氏子也。生而眉宇豁如形仪
庄肃。幼厌尘秽少入空门。依郡之化度寺
善月度为大僧。谒真净文机不谐。时灵源
分座云居扣之。源稍加痛劄。端负己解。妙
入经论乃援引马祖百丈机语及华严经旨
相表酬答。灵源笑曰。汝举马祖百丈固错
矣。而华严宗旨与个事喜没交涉。端愤然
欲去。因辞揭帘。忽大悟汗流浃背。灵源见
喜曰。子方识好恶矣。马祖百丈文殊普贤几
为汝累。由是声誉四驰道钦七众。政和末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6c 页 T50-09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6.png)
隋劫火洞然时这个坏也不坏话。遂曰。六合
倾翻劈面来。暂披麻缕混尘埃。因风吹火
浑閒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坏不坏随不随
徒将闻见强针锥。太湖三万六千倾月在波
心说向谁。
*** 隆兴府黄龙寺沙门释道震传四
释道震号山堂。金陵赵氏子也。垂髫依觉印
英禅师为童子。英迁泗之普照得度。久之
辞谒丹霞淳。与论曹洞宗旨。震呈以偈曰。
白云深覆古寒岩。异草灵花彩凤衔。夜半天
明日当午。骑牛背面著靴衫。次依草堂。日
取藏经读之。一夕闻晚参鼓步出经堂。举
头见月忽大悟亟趋方丈。堂望见即曰。子
彻矣。遂为印可。寻出三迁而至百丈道显
著。绍兴己已有律师妄踞黄龙。衲子散子
散去。主事者走钱塘。求王承宣继先书。达
洪师张如莹。莹公命震以从众望。而主事者
请致书谢王。震让曰。王公为护佛法。何谢
之有。况我与之素昧平生。于是主事恧退。
故仲温曰。彼交结权贵倚为藩垣者闻其
言亦足颜汗。噫绍兴以来宗师言行相应而
与秋霜争严。舍震其谁哉。
*** 天台山万年寺沙门释法一传五
释法一号雪巢。即襄阳郡王驸马李遵勖玄
孙也。世居开封祥符县。母梦一老僧至其
家而产。声洪气伟具大人相。十七试上庠。
从祖仕淮南。欲官之。不就请去家事长
芦慈觉颐禅师。祖弗许。母曰。此儿必宿世沙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7a 页 T50-09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7.png)
照愿禅师祝发。依十年。觉心迷闷道无所
入。遂往蒋山谒圆悟。一见器重之。适悟奉
旨住天宁。亦在侍。不契。次见草堂于疏山。
一言之下忽尔彻其源底。绍兴七年泉守刘
彦修请居延福。四迁巨刹最后住长芦。因
慕天台形胜昕夕怀之。于是乞退居山之
古平田观音院。高卧烟霞长啸深翠。处世
而忘世也。一日忽示微疾书偈曰。今年七
十五。归作庵中主。珍重观世音。泥蛇吞石
虎。乃入龛趺坐别众而逝。塔于本山。
*** 庆元府天童寺沙门释普交传六
释普交郡之万龄毕氏子也。幼颖异卓伦不
泥尘滓。恶喧嗜洁俨似纳僧。未冠得度。
五夏无亏。首谒南明听习台教。偶为檀信
修事忏摩。有人问曰。师所忏罪为自忏耶
为他忏耶。若言自忏罪性何来。若为他忏
他既非汝乌能为忏。交罔不能对。大惭易
服径投泐潭。足才踵门潭即呵斥。交拟申
问。潭即拽杖逐之。一日忽呼交至丈室曰。
我有古人公案。要与尔商量。交拟进语。潭
便喝。交豁然顿悟顾乃大笑。潭下绳床执
其手曰。汝会佛法耶。交便喝拓开。潭亦大
笑。于是名闻四达学者宗之。后归桑梓居
天童。掩关却扫者八年。寺偶虚席。郡僚命
开法。恐其遁去遣吏候于道。故不得辞。
上堂曰。咄哉黄面老。佛法付王臣。林下无情
客。官差逼杀人。莫有知心底为我免得者。
么若无不免将错就错去也。凡见僧来必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7b 页 T50-09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7.png)
且道说个甚么。招手洗钵拈扇张弓。赵州
柏树子灵源见桃花且掷放一边。山僧无
恁么閒唇吻与尔打葛藤。何不休去歇去。
忽拈拄杖逐散。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
升座说偈曰。宝杖敲空触处春。个中消息特
弥纶。昨宵风动寒岩冷。惊起泥牛耕白云。
说毕脱然而寂。寿七十七。腊五十八。塔于本
山。
*** 江州圆通寺沙门释道旻传七
释道旻赐号圆机。世人称云古佛。兴化蔡
氏子也。母梦吞摩尼珠遂妊。生五岁不履
不言。一日母抱游西明寺。见佛像遽趣合
掌作礼称南无佛。见者大异之。稍壮宦学
大梁。弃依景德寺德祥出家得度。遍扣禅
林皆得染指。后亲沩山哲禅师无所入。
谒泐潭乾公具陈所得。潭不为印可。一日
潭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话问之。不契。侍
潭行次潭以杖架肩长嘘曰。会么。旻拟对。
潭便打。有顷复拈草示之曰。是甚么。亦拟
对。潭便喝。机旋于是顿悟玄旨。便作拈花
势曰。这回瞒旻上座不得也。潭曰。便道。旻
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即礼三拜。潭首肯
印之。后开法于灌溪。迁圆通以符道济之
记也。学者如川赴海。朝廷闻其道。宰臣会
请锡以命服。赐圆机之号而尊宠之。于是
遐迩钦化。少长咸被其法泽。未详厥终。
*** 绍兴慈氏院沙门释瑞仙传八
释瑞仙会稽人。幼缠尘网几溺爱河。年二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7c 页 T50-09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7.png)
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句。忽自省曰。戒
者束身法耳。胡自缚耶。遂探究台教。一日
阅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
因是故说无生处。疑曰。既不自又不他不
共不无因。毕竟从何而生也。叹曰。因缘生
法虽照以空假三观。不过抑扬性海。心佛
众生名异体同。十境十乘妙心成智不思议
境。智照方明固非言诠所能及也。遂更衣
谒诸耆宿。后登投子山见广鉴禅师。问曰。
甚处来。曰两浙东越。鉴曰。东越事作么生。曰
秦望山高鉴湖水阔。鉴曰。秦望山与自己是
同是别。曰梵语唐言。鉴曰。犹是业林秖对毕
竟是同是别。师便喝。鉴便打。忽有省。礼拜
曰。恩大难酬。后开法于慈氏。尝问僧。三个
橐驰两只脚日行万里。趁不著。而今收在玉
泉山。不许时人乱斟酌。尔等向甚处与仙
上座相见。一众无能下语投其机者。终于
本山。
*** 隆兴府云岩寺沙门释天游传九
释天游自号典牛。成都郑氏子也。幼业儒。
颖俊逸伦侪辈推重。初试郡庠复试梓州。
二处皆与贡籍。惧不敢承。遂窜名出关。适
会王山谷西还。见其风骨不凡谈论超卓。
邀其同舟。策往庐山削发。不易旧名。首
参死心不契。依湛堂准于泐潭。一日湛堂
普说曰。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遂拊
膝曰。会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会
岂不见乾峰示众曰。举一不得举二。放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8a 页 T50-09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8.png)
云盖。迁灵岩说法大有湛堂之风。尝和忠
道者牧牛颂曰。两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断
鼻绳。牧甚屎屁。张无尽见之甚为击节。因
退云岩过庐山。而栖贤主者意不欲纳。乃
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质库中典牛耶。师闻述
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秖缘价重实难酬。
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竟去
庵于武宁。匾曰典牛。则终其身不出。年
近百岁而告寂焉。径山涂毒见时九十三矣。
*** 平江府觉海寺沙门释法因传十
释法因姑苏嵎山朱氏子也。少汩尘俗无意
出缠。年二十四始披缁服。不终五夏遽尔
游方。谒慧日雅禅师于东林。慧日举灵云见
桃花悟道因缘问之。拟对。日曰。不是不是。
忽有所契。呈偈曰。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
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慧日戒曰。子
虽见已入微。更假著鞭当明大法。于是
居庐阜三十年。不与世接。四方仰之学者
川骛蚁屯就其垆鞴。因亦不辞煅炼随机
说法。宋建炎末盗起江左。乃顺流东归。觉
海缁白踵门问道。尝谓众曰。汝等当饱持
定力。弗忧晨炊干求外务也。晚年放浪自
若。称曰五松散人。
*** 眉州中岩寺沙门释蕴能传十一(澄甫崇真)
释蕴能号慧目。郡之吕氏子也。少习儒博
究经史。年二十二于村落校书。偶于山寺
见禅册在几。阅之似有所得。遂裂衣冠
投僧圆具。一钵遐游。首参宝胜澄甫禅师。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8b 页 T50-09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8.png)
真如哲德山绘诸公。造诣益迈。次抵大沩参
瑃禅师。瑃问曰。桑梓何处。曰西川。瑃曰。闻
西川有普贤菩萨示现是否。曰今日亲瞻慈
相。瑃曰。白象何在。曰爪牙已具。瑃曰。会转
身么。能提具绕禅床一匝。瑃曰。不是。能
趋出。一日瑃问僧。黄巢过后有人收得宝
剑么。僧竖起拳。瑃曰。菜刀子。僧曰。争奈受
用不尽。瑃喝出。次问能。亦竖拳。瑃曰也是
菜刀子。能便近前拦胸筑曰。杀得人即休。
瑃笑曰。三十年弄骑马。今日被驴扑。由是
声播诸方。返蜀初主报恩。次居中岩。室中
尝问崇真毡头曰。如何是尔空劫已前面目。
真忽领悟对曰。和尚且低声遂呈偈曰。万年
仓里曾饥馑。大海中住尽长渴。当时寻时寻
不见。今日避时避不得。能印可之。能住持
三十馀年说法不许人录。临终书偈辞众
端坐而化。阇维时暴风忽起。烟之所至皆雨
舍利。道俗斸地亦有得者。心舌不坏。而建
塔焉。
系曰。能公不过一校书郎耳。才睹禅册便
知落处。岂非再来人乎。况乃遨游诸师之
门。不无肯綮。方接大沩眉睫即解转身。其
利器固可知矣。沩尤未可。至问收剑因缘。
前僧宁无入处。而终为挥下。及能公则别
有通霄一路。乃拈茎草而作吹毛。大沩不
免亲遭鳖鼻一口。公可谓得大机用者欤。
大沩固善为人师。能公亦不愧为人弟也。
呜呼世之师徒宾主相见能具此风彩作略。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8c 页 T50-09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8.png)
铁锤负黄面汉不少矣。勉哉。
*** 成都府信相寺沙门释宗显传十二
释宗显号正觉。潼川王氏子也。少选为进
士有声。尝昼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遂
见水泠然盈室。欲汲之不可得。忽尔尘境
自空叹曰。吾世网裂矣。往依昭觉白公得
度。萧然一衲随众咨参。一日白公问。高高峰
顶立深深海底行作么生会。忽于言下顿悟
曰。钉杀脚跟也。白拈起拂子曰。这个又作
么生。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出游至京都淮
浙遍历丛林。晚登五祖见演和尚问。未
知关棙子。难过赵州桥。如何是关棙子。祖
曰。汝且在门外立。显进步一踏而退。祖曰。
许多时茶饭元来也有人知滋味。明日入室。
祖见显便问。是昨日问话僧否。我固知尔见
处。秖未过得白云关在。显珍重便出。时圆
悟为侍者。乃以白云关意扣悟。悟曰。直下
会取。显笑曰。我不是不会。祇是未谙。待
见这老汉共伊理会一上耳。次日祖往舒
城。显与悟继往。适会于兴化。祖问记得曾
在那里相见来。显曰。全火秖候。祖顾悟曰。
这汉饶舌。后游庐山回举高高峰顶立话所
得之意。白五祖。祖曰。吾尝以此事诘先师。
先师曰。我曾问远和尚。远曰。猫有软血之
功。虎有起尸之德。非索达本源不能到
也。显侍之久。祖钟爱之。辞返蜀祖为小参。
复送之以颂曰。离乡四十馀年。一时忘却
蜀语。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显归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9a 页 T50-09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9.png)
住长松。次主保福。大张炉鞴。煅炼四方学
者。故龙象多出其轮下焉。
*** 嘉兴报恩寺沙门释法常传十三
释法常开封人。即丞相薛居正之后也。宣和
七年始解尘缚。遐思高举遂依长沙益阳华
严轼公剃须发。受田衣。见者狮王。居必宝
社。非法不言。异轨弗顾。深慕大乘不斥
小教。一日阅首楞严经。乃廓尔义天渊通
法海。自是肆游淮泗放浪湖湘。后至台山
万年参谒雪巢。一见机语契会。命掌翰笺。
未几请令首众。为僧入室。大有风彩。澹然
处世。不饰众缘。室中唯一矮榻馀无长物。
绍兴庚子九月望日语众曰。吾一月后不复
留矣。至十月二十一日书渔父词于室门
曰。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
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
梦南华方栩栩。班班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
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鸿飞去。书毕就榻
收足而逝。塔于寺西南。
*** 临安府径山沙门释智策传十四(寂室光大圆)
释智策号涂毒。天台陈氏子也。生而聪敏卓
迈群儿。不乐世华潜思寥廓。幼依护国楚
光落发。授以僧仪。一钵萧然研穷三藏。首
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次往明州谒
万寿大圆禅师。问甚处来。曰天台。圆曰。曾
见智者么。曰即今亦不少圆曰。因甚在汝
脚跟下。曰当面蹉过。圆曰。尚人不耘而秀不
扶而直也。一日辞圆门送之拊其背曰。宝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9b 页 T50-09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9.png)
典牛游和尚。道由云居。风因雪塞路无客
进履。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及
造典牛之门牛独指策曰。何处见神见鬼
来。曰云居闻板声来。牛曰。是甚么。曰打破
虚空全无柄靶。牛曰。向上事未在。曰东家
暗坐西家斯骂。牛曰。崭然超出佛祖。他日起
家一麟足矣。后奉旨住双径。大弘典牛之
道。四方学者鳞布猬集。将示寂时为文以
祭。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后两
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四大既分飞。烟
云任意归。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泊然
而逝。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
*** 临安府灵隐寺沙门释道枢传十五
释道枢号懒庵。吴兴四安徐氏子也。尝参道
场慧禅师得授心印。道业日隆。初主何山
移华藏。隆兴初诏迁灵隐。宋孝宗召入内
殿赐坐。问曰。禅道之要可得闻乎。对曰。此
事在陛下堂堂日用应机处。本无知见起灭
之分圣凡迷悟之别。第护正念则与道相
应。亡情却物则业不能系。尽去沈掉二病。
自忘问答之意。矧今见在般若光明中。何事
不成见也。上为之首肯。后以老乞退居明
教之永安。逍遥自适。尝题偈于壁曰。雪里
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来可是无
佳趣。莫把家风举似人。淳熙丙申八月示
微疾书偈而逝。塔于永安。
*** 上京大储庆寺沙门释海慧传十六(清慧)
释海慧金国人也。幼而英敏学不由师。鲁诰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29c 页 T50-09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29.png)
玄途无不挟其英而挹其粹也。所以法喜
禅悦饫而饱餐。潜踪五台刀耕火种就岩缚
屋。一榻萧然。如是者十有五䆊。一日叹曰。
大丈夫当以众生为急。溺是胡为。遂携锡
燕都遍历禅寺。随缘演化。七众云屯。于是
声播寰宇道布宸宫。金皇统三年六月英悼
太子创造大储庆寺于上京宫侧。告成极世
精巧幻若天宫。慕师道价降旨请为开山
第一代。说法赐牒。普度境内童行有籍于
官者百万为僧尼。次年诏迎旃檀瑞像供
养于寺之积庆阁。皇统五年海慧入寂。火浴
获舍利五色无算。光明彻于空表异香弥
旬。金主偕后太子亲王百官设供五日。奉
分五处建塔。谥曰佛觉祐国大师。次年正
月诏清慧禅师住持储庆。赐号佛智护国
大师。命登国师座。特赐金缕僧伽梨衣并珍
异瓶垆宝器。金主后妃太子顶礼双足奉服
法衣。其震丹国王致敬沙门。古所未若于
是时也。
*** 常州华藏寺沙门释有权传十七
释有权号伊庵。临安昌化祁氏子也。髫龄出
家十四得度。笃志勤励博究群章。十八知
有向上一著殚力参求。首礼佛智裕公于
灵隐。时无庵和尚充第一座。权入室请益。庵
以从无住本建一切法问之。权久而有省
答曰。暗里穿针耳中出气。庵可之遂密付
心印。既有所得精进益坚。一夕危坐深入
禅那至于达旦虽行粥至忘乎展钵。邻僧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30a 页 T50-09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30.png)
竿。古帆高挂下惊湍。芦花影里弄明月。引
得盲龟上钓船。佛智深加称赏。一日问权。
心包太虚量廓沙界时如何。对曰。大海不
宿死尸。佛智抚其座曰。此子他日据此诃
佛骂祖去在。权于是深自韬晦寄迹湖湘
江浙之间十年。然后或依应庵或见大慧。
凡明眼宿德躬往礼谒。无庵出主道场。召权
分座说法。自是声播诸方。未久有华藏之
命。开堂云。禅禅无党无偏。迷时千里隔。悟
在口皮边。所以僧问石霜。如何是禅。霜曰。
㼾砖僧。问睦州。如何是禅。州曰。猛火著猛
油煎。僧问首山。如何是禅。山曰。猢狲上树
尾连颠。师曰。道无横径立处孤危。然此三
大老而行声前活路用劫外灵机。若以衲
僧正眼检点将来不无优劣。一人如张良
入阵。一人如项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敌。
若人辨白得出。可与佛祖齐眉。虽然如
是。忽有个出来道长老话作两橛了也。适
来说道。道无横径无党无偏。而今又分许
多优劣。且作么生秖对。还委悉。么把手上
山齐著力咽喉出气自家知。淳熙庚子秋
示微疾书偈而逝。荼毗齿舌不坏。舍利五
色者无数。而建塔焉。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第 930b 页 T50-09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5/buddhist/T50-09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