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第 912a 页


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
沙门释 如惺 撰

**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 北直羊山秀峰庵沙门释明龙传一(大光)

释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也。俗讳东阳。尝补
邑庠诸生。居常好修嗜内典。二十年不问
家人产。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澹然为
居士。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寓
清苑越三寒暑。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和
尚祝发进具。寻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
鹑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诸陵。中贵人多
檀施弗之顾安七十二众期千日。亲为说
法阐三教宗旨。时休宁汪司马道昆奉。

诏行边。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闻师高
德乃趣。一沙弥逆至。见师敞衲曾不掩[膊-甫+一]
祁寒无所侵。汪与督府避席礼之。携入
洞中。坐石床与语。师略举西来意。督府洒
然信服。汪问千日毕能作常住乎。曰无常
无住。明日辞归。越旬有五日立春。羊山放
光五色。又越七日除夕集众告曰。元年元
日吾当行矣。汝等识字者用耳闻经。不识
字者用心念佛。务禅定智慧务济物普心。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第 912b 页 T50-0912.png
即此是佛慎弗他求。汝等勉之。除夜既半
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曰午矣。师曰。未
也。日午乃行。元日羊山复放五色光如向。
至日中师辞众坐化。越七日阇维复放光
如向。大众与诸中贵人望光对师罗拜曰。
佛耶佛耶。愿以此光普照下土。已而舍利
累然。督府治塔藏之。汪公为之铭。赏万历
元年正月也。

*** 应天栖霞寺沙门释真节传二

释真节号素庵。襄阳人也。少为郡弟子。忽
宿根内萌即辞割亲爱。礼明休和尚祝发。
既而北游京师。遍参讲席。居秀法师座下
餍餐法喜深得贤首之印。师之学富内外。
诸方每以龙象推之。久之负锡南还金陵。
出主摄山栖霞。众逾三百教备五乘。据师
子座挝大法鼓三十馀年。檀施之馀拓地
为庐。时殷宗伯得琅琊大士像。五台陆公亦
铸金像。悉归师供奉。罗参知署曰圆通精
舍。句曲李石麓学士盟为方外交。师阐大
法不以期限。尝讲法华经至多宝塔品。空
忽现宝塔于座前一如经言。四众跂观洒然
希觏。中使张某奉  慈圣皇太后命至同
睹圣瑞。乃出尚方金缕僧伽黎衣一袭。宣
  慈旨赐之。即于讲堂之西建一浮屠
以徵神化。汪道昆记其事。

*** 嘉兴东禅寺沙门释明得传三(百川海妙峰觉)

释明得号月亭。以绍万松林禅师法嗣故
又号千松。湖州乌程周氏子也。师生即颖异
岐然不凡。髫时随父入西资道场。遂指壁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第 912c 页 T50-0912.png
间画罗汉像问父曰。僧耶俗耶。父曰僧也。
师慨然曰。吾愿为是矣。于是力求出家。父
母不听。至年十三始投郡之双林庆善庵。
从僧真祥习瑜珈教。越四载祝发。闻有
向上事乃首参百川海公。不契。因而单衣
芒屩遍游丛席。匍匐叩请备历艰辛。自念般
若缘薄。拟投天竺哀恳观音大士祈值明
师。道经中竺。闻万松说法先入礼谒。万松
问曰。大德何来欲求何事。对曰。欲叩普门
求良导耳。松竖一指曰。且去礼大士却来
相见。师泫然再拜求决生死大事。松曰。子
欲脱生死。须知生死无著始得。师闻罔然。
依受具足戒。自尔朝参夕叩久无所入。松
不得已授以楞严大旨。于是苦心研究。至
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处。恍然若云
散长空寒蟾独朗。遂作偈呈曰。楞严经内
本无经。觌面何须问姓名。六月炎天炎似
火。寒冬腊月冷如冰。松颔之嘱曰。汝既悟
教乘。异日江南讲肆无出尔右。向上大事藉
此可明。松住径山。师为众负米采薪不
惮劳苦。偶行林麓间有虎踞道。师卓锡
而前。虎遁去。尝阅枣伯合论至十地品。中
宵隐几而坐。梦游兜罗绵世界。登座阐华
严奥旨。至于结座乃说偈曰。从本已来无。
今日何曾有。一毛头上现。虚空笑开口。咄
一咄下座。寤白松。松抚之曰。此圣力之冥
被耳。非惟吾道之将行。清凉一宗亦大振
矣。无何松化去。师悬铛守塔三载。闻佛慧
祇园法师讲席之盛戴笠投之。祇园亦默识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第 913a 页 T50-0913.png
而爱重。其弟子沙泉颇自负不籍师名。师遂
挂锡报先寺。报先与佛慧咫尺之间。故晨
则持钵。午则听讲。夕则与同参十馀人敷
其义趣。于是众日渐益香积不继。师阴祷
于伽蓝神曰。倘吾与圣教有缘。神其无吝
诃护。移时有外道自云间来施米百石。自
是报先之盛过于佛慧。开堂之日祇园命侍
僧奉以衣拂。而谢还之。瓣香为万松拈出。
已而孑身复径山凌霄峰。为碍膺未破又力
参三年。一夕初夜趺坐。豁尔心境冥会疑滞
冰释。乃跃然说偈曰。千年翠竹万年松。叶叶
枝枝是祖风。云岳高岑栖隐处。无言杲日普
皆同。趋礼万松塔曰。老汉不我欺也。自此
道誉益隆学者辐辏。四方交聘岁无虚日。开
堂灵隐。门庭严峻无赖。僧彻空天然辈睨视
不敢近。竟以不测事诬师。不终日事白天
然坐诬遁。馀党笞死者二十人。师南游赤
城。外道归化者不可胜纪。台郡教乘之被
实师始也阐玄谈于大中庵。三日庵灾。独师
之丈室岿然无恙。讲圆觉疏钞于法海。地
产白莲华。紫芝生于厕。五台居士因匾其
堂曰涌莲。师居东禅夜梦。文殊跨狮出。乃
遗狮乘空而去。狮忽化为童子。师故问曰。
尔方狮今童耶。试开口。童子启颊口如丹
朱。师抚其背曰。尔犹狮也。童曰。师口何如。
师张口示之。童踊入咽。师惊觉而汗。且喜
曰。文殊大智在我腹中矣。不数月五台陆
公率众命讲华严大钞。众常千指妙峰觉法
师入室弟子也。遥宗四明弘天台教观之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第 913b 页 T50-0913.png
道。以师阐贤首未谙台衡故。质六即蛣
蜣之义。师曰。天台六即在行人迷悟之分
耳。如我在名字则十界皆名字。我證究竟
则十界皆究竟。若我蛣蜣十界皆蛣蜣也。非
蛣蜣上别有六即。觉曰。不然。天台六即不
论世出世间有情无情。物物皆具随举一
法六即在焉。何必以我迷悟观彼优劣哉。
师曰。圣人设教诚为汲引迷涂。若云随举
一法六即在焉是为惟谈世谛成于戏论。
学人何有哉。前五即置所弗论。如云究竟
一究竟则一切皆究竟。如金出矿。似璧离
璞。是故如来初成正觉观于九界。一切众
生同时成佛。非惟九界正报。全体遮那则九
界依报无非寂光。所以叹云。奇哉众生具
有如来智慧德相。乃因妄想不自證得。岂
非以我成佛观彼皆成佛也。果如子言。其
究竟蛣蜣永无成佛日矣。一切众生而无一
人发菩提心。所谓十法界都为一队无孔铁
锤。若言究竟蛣蜣容有成佛。如来何日复
迷而作众生金重为矿其失孰大。觉曰。究
竟蛣蜣非是说也。以其心体本具故曰理
即。色相已成方称究竟。一界既尔。界界总
然。当界而论。六即自备。何必以其成佛不
成佛难耶。师笑曰。子去做一个究竟蛣蜣
也。闻者无不高其论。吴俗尚崇事玄武。比
丘亦有披僧伽衣而礼者。师见故逆而问
曰。汝奚为而来。曰礼祖师也。师叱曰。汝身
为比丘心实外道。其玄武北方一水神耳。教
中所谓毗娑门天王是也。彼以神力为佛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第 913c 页 T50-0913.png
外护。称其为祖师。乃披七佛衣拜之。不
亦谬且倒乎。遂毁其像易事达磨之像。谓
其僧曰。此尔祖师也。凡所过名兰精舍有
事玄武三官尽去之。俾学人专心正道。其
护教概如此也。师为人脩干孤高性度刚
毅。以传法为已任。故祸患不避其身而欣
戚不形乎色。至于登座则慈云霭然。七众
无不渥其沛泽。白椎则三千炳著八万森
严。室中虽不横施棒喝。闻毒鼓而心死者
众矣。万历丁亥秋告众曰。吾为汝等转首
楞严法轮作再后开示。无复为汝更转也。
冬示疾。尤谆谆烛以教乘事。明年正月望后
二日吉祥而逝。世寿五十有八。腊四十有六。
荼毗塔于径山。

*** 天台慈云寺沙门释真清传四(宝珠荆山月溪)

释真清。号象先。长沙湘潭罗氏子也。生而颖
异脩干玉立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
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父为河南县尹。常
对宾朋以大器期之。年十五补邑弟子员。
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此法门之良骥也。
十九因家难起。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
和尚薙染受具足戒。令看无字话。自是一
心参究寒暑不辍。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
探禹穴。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珠大喜曰。
幸子大事已明。善宜保护。珠以年高自普
陀栖隐于下天竺。时内臣张公永慕珠道
行。密奏  张太后赐紫色僧伽黎衣以
徵其德。珠忽一日命师曰。吾欲观化。无
令人入。闻吾击磬声。当启户。数日不闻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第 914a 页 T50-0914.png
动定。师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越一日
闻磬。师方排闼而入。珠已泯然逝矣。珠既
化去。师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俄患背
疾。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时佛慧寺月溪
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艳师乃率众延唱
临济宗旨。众扣师室。师从容语之曰。圆宗
无象。满教难思。我若有宗可讲。非但法堂
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汝若有
法可听。岂特头上安头。实际却为声名之
境。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
迷遣迷。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
铢难入。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何须更烦
忉怛勉之。众皆稽首而退。师乃南游天台
穷搜胜绝。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其塔前
三年。有荆山法师赴石梁之社。偕师至毗
陵永庆。互以楞严参究。荆山叹曰。某所讲
经虽精微于佛语。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
中。师欲返初服。而礼部唐公荆川留结千
日之期。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临海王司
寇敬所入山访道。订为方外交。随迁华顶
天柱峰。修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敷演十
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攀萝而至者户外
之履常满。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弥
陀三圣。师方展拜。傍有沙弥。授与一牌书
曰。戒香薰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盖师
日勤五悔。密持梵网心地品及十六观经
为常课是亦精诚之所感耳。尝示众曰。大
乘八万小乘三千实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
之梯航也。今世之高流轻蔑律仪惟恃见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第 914b 页 T50-0914.png
解。遂令后学不遵佛制辄犯规绳。本自无
愆误造深罪。饶他才过七步辩若悬河。不
免识堕铁城。终未解脱。汝等勉之。万历丁
亥八月蒙  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遣使
降旨褒崇赐金纹紫方袍以宠之。十月王
太初居士因丁内艰。请师就永明禅室阐
妙宗钞。百日为期。时台郡王理邢某亲登云
峤而设供焉。戊子岁俭群盗蜂起。相戒无
敢入师之室。[橘-矛+隹]李五台居士陆光祖虚芙蓉
之席见招。辞不赴忽谓众曰。桃源之慈云
实懒融四世孙为开山。唐天宝赐额曰云
居山曰安国。五代德韶国师中兴为第二道
场。永明寿禅师剃发之所。今坐禅石永明庵
故址在焉。韶公常领徒五百说法此地。昔
螺溪寂法师请复台教。谛观亦亲礼足。皆此
寺也。今为豪民夺之。将为掩骨所。窃思
  朝廷千数百年之香火一旦为俗子葬地。
谁之罪也。遂罄衣钵赎归之。将谋兴建。俄
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
冲涵聘讲于桐川。再毕返棹嘉禾龙渊。欻抱
疾告门人曰。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其
富贵非吾所志也。遂付衣钵遗嘱弟子。如
法阇维。尽发长物。于五台云栖西兴五处
饭僧。有勉服药石者。师谢曰。生死药能拒
乎。吾净土缘熟圣境冥现。此人间世固不久
矣。是岁正月七日乃绝粒惟饮檀香水而已。
期于二十九日告终。每日虽米浆不入于
口。与众说无生法。诲谕进修而拳拳弗倦。
至夕乃起别众曰。吾即逝矣。无以世俗事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第 914c 页 T50-0914.png
累我。众请曰。和尚往生净土。九品奚居。曰
中品中生也。众曰。胡不上品生耶。曰吾戒
香所薰位止中品。言毕泊然而逝。延五日
颜色红润如生。手足温软怡容可掬。吊者
无敢下拜。荼毗日天色霁明净无纤翳。举
火之际忽有片云。如盖凝覆其上洒微雨
数点。烟焰起时异香充塞。内自殿阁僧房外
自路人船子。所闻种种随力不同。火馀骨
有三色而锵锵有声。红者如桃。白者如玉。
绿者润似琅竿犹香气郁郁。师生于嘉靖丁
酉十二月二十六日。示寂于万历癸巳正月
二十九日。世寿五十七。腊三十八。如惺抱骨
初建塔慈云之南冈。壬寅迁于寺西螺师山
右绣文溪之上。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明高僧传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