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08a 页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
沙门释 如惺 撰

**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 苏州嘉定净信寺沙门释祖你传一(石室英竹屋净)

释祖你字日章别号用拙。苏州常熟张氏子。
祝发后东游四明。时我庵无公住延庆。石室
瑛公居育王。皆待以忘年。后嗣法于竹屋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08b 页 T50-0908.png
净法师。出世永定教寺。继迁昆山广孝嘉定
净信。而主教吴下垂五十年。洪武初预选
高行。有  旨就天界寺说法  上数召
入  禁中。奏对称允加赐慈忍法师之号。
后赐归故里终焉。

*** 宁波普陀寺沙门释行丕传二

释行丕字大基。宁波鄞县人也。宗说兼通行
解相应。蔚为时之名僧。初由天台佛陇。升
主宝陀。匡众说法恢复产业而振兴丛席。
洪武庚戌春正明部使者[章*(干/贝)]州刘君承直与
师抱杖西东游。使者曰。此清净境也。盖为
亭。师乃建清净境亭于寺之南岭上。从三十
尺衡如之。左倚山右入潮。音洞学士宋景
濂为记。

*** 松江兴圣寺沙门释原真传三

释原真号用藏。松江上海朱氏子也。出家受
具兴圣寺传天台教观。戒行高洁博极群
书。精修法华弥陀忏法。暇则书法华诸经。
随缘演说禅坐达旦。洪武乙丑微疾。索浴
书偈告众曰。四十二年。无作无修。有生
有灭。大海一沤。真归无归。心空净游。趺坐
泊然而终。

*** 杭州上天竺寺沙门释慧日传四(柏子庭)

释慧日号东溟。天台贾氏子。即宋相贾似道
之诸孙。及似道责戍师尚幼。志求出家依
县之广严寺平山和尚。数年落发受具戒。年
二十二闻柏子庭讲台教于赤城师趋座下。
未几能领大义。子庭叹曰。投丸于峻坂不
足以喻其机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08c 页 T50-0908.png
自是师之学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时矣。一旦
假寐。恍见竹横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
师卧地食之。既觉言于子庭。庭为解曰。竹
与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缘在上下
天竺乎。于是渡钱塘谒竹屋净法师于上
竺。所处房颇卑湿。乃作诗风之。竹屋见诗
谓众曰。此子不凡。异日当主兹山。不可
以小年易之也。故乃遇如宾友。无何命典
客寮寻掌僧籍。竹屋化去时湛堂澄公继其
席。器师延居后堂。年馀出主吴山圣水。元
至正四年住荐福。历三䆊下天竺灾。元臣高
纳麟请师新之。寺宇告成王溍为之记。四
年迁上竺。师知缘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
制一重缉之。元顺帝闻特赐慈光妙应普济
之号。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隐于会
稽岩壑间。人无识者。元相达识帖穆尔遣
使。物色得之力请还山。凡两住上竺二十
五年。至我  皇明太祖洪武二年  诏
赴蒋山佛会。命礼部给馔。明日召见奉天
殿。百僚咸集僧若鱼贯。惟师腊最高朱颜白
眉班居前列  上亲问升济沈冥之道。
师备奏称旨 太祖顾谓僧众曰。迩来学
佛者惟饱餐优游沈薶岁月。如金刚楞伽心
经皆摄心之要与。何不研穷其义。今有不
通者当质诸白眉法师。自后召见  太
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尝与别峰同
法师金碧峰禅师辈赐食禁中。因奏瓦棺寺
乃隋智者大师释法华之所不可从废
  太祖命就天界别建室庐以存其迹。诏即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09a 页 T50-0909.png
开山说法。五年孟春复于钟山建水陆大
齐。命师说毗尼戒  太祖亲率百僚临
听。事竣辞归上竺。谢院事日修弥陀忏以
臻净业。十二年秋七月一夕梦。青莲花生方
池中芬芳袭人。寤告众曰。吾生净土之祥
见矣。于人间世殆不远乎。后四日趺坐合
爪而寂。世寿八十九。僧腊七十三。越十日
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师生躯干
脩伟。眉长寸馀。目睛闪闪射人。而人无老
少见师入城。咸呼曰。我白眉和尚来也。争
持香花以散其上。师面严冷言不妄发。尝
对王公大臣未出一软媚语。至于诱引后
学其辞色温如春曦。故人多悦从其学。嗣
法有思济行枢允鉴允忠良谨普智文会元
秀景梵等若干人。

*** 杭州集庆寺沙门释土璋传五(天心莹绝宗继)

释士璋字原璞。郡之海宁王氏子也。生即伏
犀贯顶。目炯炯黑如点漆。幼即膻荤弗御。
父母或阴试之辄呕不止。喜读佛书。邻有
寺僧。请其父曰。此释氏种也。盍乞师我。父
怒曰。吾儿如芬陀花。非若伦也。遂舍入传
法寺受五戒。时翰林侍制柳贯尝憩寺舍。爱
师乃授以经史。亲为敷绎奥义。师闻迎刃
即解。年十九薙发为大僧。我庵无法师主上
天竺。师将担簦趋侍。忽梦游宝所。有大菩
萨教其胡跪作礼口宣忏文。觉而思之乃
普贤净行品偈文。果见我庵刮目视之。凡
天台教观一家章义以次授师。而志虑专一
力学无怠至忘寝食。我庵阴鉴其勤常以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09b 页 T50-0909.png
远大期之。时有天心莹素亢不服人。故世
称义虎。亦艳师行约共灯火。日与磨切诘
难极于毫芒。众曰双璧。久之我庵化去。东
溟日公补其席陶冶学者。选师为开科。命
知宾客继领忏摩事。元至正十三年受命
住持栖真。而寺与南竺演福二刹相邻。时
有大用才绝宗继二老居之。师尤以学未
足日往扣焉。凡教观之奥偏圆本迹之微一
一无不条柝。所以尝对众叹曰。佛法教藏
渺如烟海。固非独善所能究尽。使吾自画
而不进。其能免于孤陋之诮乎。二十年移
主旌德。元季天下兵戈大乱。人咸计自藏。
师独专心寺事。不以世难自易厥志。其彰
善瘅恶风彩为之改观。日纳净众讲演经
疏。时无虚晷。至我  皇明洪武集庆虚
席。郡守李公请就提唱教乘。未几中书被
旨。俾浙之东西五府名刹住持咸集京师。
共甓天界立善世院。以统僧众同监董其
役。诸方耆德皆莫知所为。师独出方略具
有条叙。时十万之众咸仿法之。是年六月既
望预知时至。召弟子嘱以后事。至十七日
安然坐蜕。寿四十六。腊二十八。阇维其弟子
圆觉一印升元克勤等函其骨。建塔于龙井
辩才法师塔南。师之器局潇洒论议慷慨据
直道而不徇流俗。每徵诸刹而树徒植党
者皆为怨府。师乃誓不薙畜弟子。学者谒欲
依附。必励言拒之。不妄录一人。

*** 杭州演福寺沙门释如𤣱传六

释如玘字具庵别号太璞。得法于文明海慧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09c 页 T50-0909.png
继绝宗公。师学冠群英才逸三教。非但十
乘三观九经七史。凡世间所有名言秘典无
不博综。我  太祖高皇帝赐旨命住天
界。日与诸耆德阐扬教乘以备召问。命同
宗泐订释心经楞伽金刚。奉  旨颁行
天下。

*** 绍兴宝林寺沙门释大同传七(春谷。古怀肇。继江恩。晦机天岸
济。古林茂)

释大同字一云。别峰其别号也。越之上虞王
氏子。父友樵母陈氏。妊师十月父昼坐堂
上。忽见庞眉异僧振锡而入。父起揖曰。和
尚何来。曰昆崙山。竟排闼趋内急追。闻房
中儿啼声。父笑曰。吾儿得非再来者乎。师
幼俊爽读书辄会玄奥。初习辞章翩翩大
有可观。于是父以缵承家学属之。母独
叹曰。是子般若种也。讵俾缠溺尘劳乎。遂
命入会稽崇胜寺薙发。闻春谷法师讲清
凉宗旨郡之景德。往依之尽得其传。又谒
古怀肇公精四法界观。因春谷移主宝林。
乃谓师曰。子之学精且博矣。恐滞心于粗
执。但益多闻缚于知见。诚非见性之本。宜
潜修而涤之。庶为吾宗之幸。于是命出钱
塘见晦机熙禅师。见其挥麈之间师之夙
习见闻一时荡绝。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如
是者阅六寒暑。晦机深嘉其志。又闻天目
中峰法道之盛往参。便有终焉之意。中峰一
日召而勉曰。贤首一宗日远而日微矣。子之
器量足以张之。毋久滞此。特书偈赞清凉
像付以遣之。师大喜曰。吾今始知万法本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10a 页 T50-0910.png
乎一心。不识孰为禅又孰为教也。还宝林
复侍春谷且告中峰之意。谷随命分座讲
杂华经。时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简相与崇奖
声光焕著。郡守范公某怜春谷腊高。欲风
之让席。乃设伊蒲亲与师言。师毅然动容
曰。其所贵乎道者在师弟之分耳。分明可
以垂训后学。苟乘其耄而攘其位。岂人之
所为哉。明公固爱我。使我陷于名义。实伤
之也。范不觉避席谢曰。吾师诚非常人。岂
吾所能知也。元延祐初出主萧山净土寺。
次迁景德。至元被命住嘉禾之东塔。随改
宝林。然宝林本清凉国师肄业之地。人咸荣
师。师亦高卧不赴。于是郡邑交疏延请再
至。始投袂而起。乃仿终南草堂故事。辟幽
舍招徕俊乂。故天下学者莫不担簦蹑[尸@憍]
集其轮下。至正初赐佛心慈济妙辩之号并
金襕僧伽衣。元臣忠介泰不华守越苦旱。力
请师祷。师爇臂香于玄度塔下雨即大澍。
元季天下大乱寺灾。师奋然谋复新之。至
我  太祖高皇帝御极设无遮大会于钟
山。召师入见武楼。师时年八十免拜跪。次
日赐宴禁中。事竣赐内库白金数镒并珍
物荣其归。师生神宇超迈伏犀贯顶。身修伟
玉立而美谈吐。如坐王公贵人有排难教
门者。则法轮滚滚。理或不直。虽斧锧在前
亦不少挫其气。有以危法加之弗少顾。
惟诵华严经为常课。而已不移日其人自
毙。师每扶植他宗毫无猜忌。如断江恩少
林之学者乃荐之主天衣。天岸济台教之徒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10b 页 T50-0910.png
也。挽之住圆通。师游闽。时古林茂主福建
之保宁。而驭下过严。楚僧无赖者将愬之
于公府。师偶遇旅邸。乃设丰食从容饷之
谓曰。吾固不识古林。闻其为禅林名德。若
辈将不利之。君子以若辈为何如人。不
若且止。否则恐自罹大咎。事遂寝。师性至
孝恨蚤丧父。每至忌日必流涕不已。养
母纯至。非惟顺色凉温而已。必使心餐道
味。及亡蒸尝无阙。且求名儒撰行实树
石于墓侧。师持律甚严一钵外无长物。惟有
书史五千馀卷。洪武二年十二月内示微疾。
次年季春十日登座说法。辞众归方丈端
坐而化。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有五。阇维徵
异甚多。建塔于竹山。所著有天柱稿宝林
类编各若干卷。嗣法弟子妙心之大衍皋亭
之善现高丽之若兰景德之仁静姜山之明善
延寿之师顗南塔之国琛福城之大慧景福之
性澄妙相之道你法云之道悦净土之梵翱宝
林之日益等。

*** 松江上海安国寺沙门释绍宗传八(静庵镇)

释绍宗别号遂初。上海陈氏子。年十三父母
舍入里之安国寺。得法于静庵镇法师。天资
颖悟戒行精严。初出说法于杭之长庆寺。大
展玄风缁素向化。次迁吴兴慈感寺。时金
陵长干守仁法师延居第一座。一众倾伏。洪
武癸酉应召有事庐山。奏对称  旨赐
金缕僧伽黎。擢右讲经。无何升右善世。丁
丑正月五日示微疾端坐而化  上闻敕
遣中使致祭。荼毗日送者数千人徒众奉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10c 页 T50-0910.png
收舍利遗骨塔于安国寺。

*** 松江普照寺沙门释居敬传九(东源)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
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和尚职
知客。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法师。于忏摩
堂居第一座。从而讲周易。永乐初奉。

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已而住持上海广
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一十三载。
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
香积焕然新之。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 杭州龙井寺沙门释普智传十

释普智字无儗别号一枝叟。浙江临平褚氏
子。出家于钱塘龙井寺。依东溟日法师授
天台性具之学。优于讲说。历四大道场门
风大振。晚年开演于松江延庆寺。遂为终
老专修净业寒暑不辍。永乐戊子正月二
日微疾。会众端坐面西念佛而逝。尝集注
阿弥陀经一卷。

*** 苏州延庆寺沙门释善启传十一

释善启字东白别号晓庵。姑苏长洲杨氏子。
世为宦族。甫能言即通释典如旧熟。父母
异之。知是法器舍入永茂院出家。无几薙
染受具。屏迹龙山研穷大藏。百氏诸史无
不精究。永乐戊子出世郡之延庆寺。明年
应召纂修永乐大典并校大藏经。赐金缕
僧伽黎。一时名人若沈民望王汝玉钱原溥
辈皆为方外交。或辩儒释之异。师曰。无论
圣人理同且各为其教。又曰。东鲁垂道西竺
见性皆莫先于厚本。故吾侪虽离父母而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11a 页 T50-0911.png
养生送死率皆从厚。与兄弟极友爱。正统
癸亥示寂。塔于龙山。

*** 广西横州寿佛寺沙门释应能传十二

释应能伪姓杨氏。实建文君也  太祖之
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
时顶颅颇偏  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
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  太祖
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
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
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搯作天
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太祖览
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
兆。洪武三十一年  太祖大渐。乃授以一
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
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
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
官礼。变更  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
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
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
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
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
破金川门  帝纵火焚宫。启  太祖
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
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
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
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
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
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
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11b 页 T50-0911.png
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
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
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
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
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
休。及至京  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
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
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
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
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
中  系曰。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应与
贤佐之臣兢兢格守  太祖之成法而补
其未逮。则  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乌
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为其一旦误用方
黄辈。讲周官行井田。变更旧制威逼亲
王  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
手待缚耶。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
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建文事弇山集深
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既出家必无
还宫之事。杨应能牒是冒之也。斯据国朝
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
固于僧传是不可缺。君子详焉。

*** 隰州石室寺沙门释圆镜传十三

释圆镜汾州临县人。早岁出家游心贤首讲
肆。得悟诸经密旨。常游平阳府隰州妙楼
山石室寺。随缘为众说法。一日至北门瓦
窑坡。土凿搆一庵。如龛燕默其中。忽嘱其
徒曰吾将归矣。众请其期。曰来日耳。晨兴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11c 页 T50-0911.png
沐浴更三衣。焚香趺坐说偈而逝。

*** 苏州华山沙门释祖住传十四(大章)

释祖住字幻依麓亭其号也。丹徒人。姓杨氏。
母朱氏梦。梵比丘入其室。觉而诞师。少沈
密不贪世缘。喜作佛事。年十三父母舍入
龙蟠山。依朝阳和尚受法华华严诸大部
经。十七薙染十九受具。通晓诸经大义。自谓。
觉识所依非关真际。遂担簦游少室。依大
章和尚五载复至伏牛依高安十二夏。先
后所得二师印可。次游都下谒松秀二法
师。尽得清凉宗旨。淮安胡给事延住钵池
山。造大藏经作水陆无遮会。至南京访无
极法师居第二座。犍槌之暇即入众作务。
事竣往京口万寿寺演华严大钞。至入法
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宝华。时无极率徒与
焉。妙峰承印二禅衲亦居座下。自是道价
郁跂丛林倾挹。师智崇礼卑如常不轻。提奖
唱诱孜孜不倦。所至皆成宝坊。师演四十
八愿时。有异人顶白冠。冠有蛇。四足来
听说法。人怪问之。对曰。吾乃法冠而乃境
观。忽不见。万历甲申憩锡苏之莲华峰下。
建精舍居之。丁亥九月忽示疾。语众曰。二
十二日不作离散。便可再展华严。但老僧
不得曲徇人情。至日晨起沐浴。跏趺说偈
曰。虚空无面目。无位强安排。话头不话头。
处处是如来。又曰。今年六十六。不知做甚
么。咦诸人著眼。看这个消息。佛祖到来也。
用他不著。言讫而逝。异香积时不散。奉全
身三日。颜色自若生。荼毗敛遗骨塔于莲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第 912a 页 T50-0912.png
华峰之阴。寿六十有六腊五十有四。王世贞
作铭。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