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67a 页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道密传一

隋京师经藏寺释智隐传二

隋中天竺国沙门阇提斯那传三

隋京师胜光寺释明诞传四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明璨传五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慧重传六

隋京师胜光寺释宝积传七

隋京师仁法寺释道端传八

隋京师胜光寺释道粲传九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明芬传十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僧盖传十一

隋京师日严寺释昙瑎传十二

隋京师随法寺释道贵传十三

隋京师玄法寺释僧顺传十四

隋京师沙门寺释法显传十五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僧世传十六

隋京师静觉寺释法周传十七(景晖)

隋京师延兴寺释慧诞传十八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智光传十九

隋京师弘善寺释智教传二十

隋京师沙门释圆超传二十一

隋京师光明寺释慧藏传二十二(法顺)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宝宪传二十三

隋京师胜光寺释法朗传二十四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67b 页 T50-0667.png

隋京师真寂寺释昙遂传二十五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昙观传二十六

隋京师延兴寺释灵达传二十七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僧昕传二十八

隋京师空观寺释玄镜传二十九

隋京师弘济寺释智揆传三十

隋京师胜光寺释僧范传三十一

隋京师净影寺释宝安传三十二

隋京师仁觉寺释宝岩传三十三

隋京师无漏寺释明驭传三十四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道生传三十五

隋京师胜光寺释法性传三十六

隋京师沙门释辩寂传三十七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静凝传三十八

隋京师扬化寺释法楷传三十九

隋京师转轮寺释智能传四十

隋京师真寂寺释昙良传四十一

隋京师静法寺释智嶷传四十二

隋京师沙门释道嵩传四十三

隋京师净影寺释道颜传四十四

隋京师净影寺释净辩传四十五

释道密。姓周氏。相州人。初投耶舍三藏。师
习方艺。又从邺下博听大乘。神思既开理
致通衍。至于西梵文言继迹前烈。异术胜
能闻诸齐世。隋运兴法翻译为初。敕召入
京住大兴善。师资道成复弘梵语。因循法
本留意传持。会仁寿塔兴铨衡德望。寻下
敕召。送舍利于同州大兴国寺。寺即文帝所
生之地。其处本基般若尼寺也。帝以后魏大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67c 页 T50-0667.png
统七年六月十三日。生于此寺中。于时赤光
照室流溢外户。紫气满庭状如楼阙。色
染人衣。内外惊禁。奶母以时炎热就而扇
之。寒甚几绝。困不能啼。有神尼者名曰
智仙。河东蒲坂刘氏女也。少出家有戒行。
和上失之。恐其堕井。见在佛屋。俨然坐
定。时年七岁。遂以禅观为业。及帝诞日。无
因而至。语太祖曰。儿天佛所祐。勿忧也。
尼遂名帝为那罗延。言如金刚不可坏也。
又曰。此儿来处异伦。俗家秽杂。自为养之。
太祖乃割宅为寺。内通小门。以儿委尼。
不敢名问。后皇妣来抱。忽见化而为龙。惊
遑堕地。尼曰。何因妄触我儿。遂令晚得
天下。及年七岁告帝曰。儿当大贵从东国
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而尼沈静寡言。时
道成败吉凶。莫不符验。初在寺养帝。年
十三方始还家。积三十馀岁略不出门。
及周灭二教。尼隐皇家。内著法衣。戒行不
改。帝后果自山东入为天子。重兴佛法。皆
如尼言。及登祚后。每顾群臣。追念阿
阇梨以为口实。又云。我兴由佛法。而好食
麻豆。前身似从道人里来。由小时在寺。
至今乐闻钟声。乃命史官王劭。为尼作
传。其龙潜所经四十五州。皆悉同时为大
兴国寺。因改般若为其一焉。仁寿元年。帝
及后宫。同感舍利。并放光明。砧磓试之宛
然无损。遂散于州部。前后建塔百有馀所。
随有塔下皆图神尼。多有灵相。故其铭云。
维年月。菩萨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坚。敬白十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68a 页 T50-0668.png
方三世一切三宝弟子。蒙三宝福祐。为苍生
君父。思与民庶共建菩提。今故分布舍利。
诸州供养。欲使普修善业同登妙果。仍为
弟子。法界幽显。三涂八难。忏悔行道。奉请
十方常住三宝。愿起慈悲。受弟子等请。降
赴道场證明弟子。为诸众生发露忏悔。文多
不载。密以洽闻之誉。送此寺中。初下塔时。
一院之内光明充塞。黄白相间兼赤班气。
旋绕朗彻。久而乃灭。道俗内外咸同一见。寺
有四门。门立一碑。殿塔廊庑及以生地。庄
严绮丽晃发城邑。仁寿之末。又敕送于郑
州黄鹄山晋安寺。掘基至水。获金像一躯。
高尺许。仪制特异。正下塔时。野鸟群飞旋
绕塔上。事了便散。又见金花三枚腾空久之
下没。基内又放萤光。后遂广大。绕塔三
匝。寺本高显素无泉水。洎便下汲。一夕
之间去塔五步。飞泉自涌有同浪井。广如
王劭所纪。及大业伊始。从治雒阳。上林园
中置翻经馆。因以传译。遂卒于彼所出诸
经如费氏录。

释智隐。姓李氏。贝州人。即华严藏公之弟子
也。自少及长。遵弘道义。慧解所传受无再
请。而神气俊卓雅尚清虚。时复谈吐。听者忘
倦。开皇七年。敕召大德。与藏入京住大兴
善。通练智论阿毗昙心及金刚般若论。明
其窟冗。至十六年。以解兼伦例须有绍
隆。下敕补充讲论众主。于经藏寺还扬
前部。仁寿创福。敕送舍利于益州之法聚
寺。寺即蜀王秀之所造也。道适邛蜀。开化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68b 页 T50-0668.png
弥昌。倾其金贝。寻即成就。晚又奉送置塔
莘州。天雨异花人得半合。又放紫光变为
五色。盲者来忏欻获双目。舍杖而归。风躄
等病其例皆尔。及将下瘗。天雨银花。放白
色光前后非一。正入塔时。感五色云下覆
函上。重圆如盖。大鸟六头旋绕云间。闭讫
俱散。隐以事闻。帝大悦。付于著作。卒于
京室。

阇提斯那。住中天竺摩竭提国。学兼群藏。
艺术异能通练于世。以本国忽然大地震
裂。所开之处极深无底。于其坼侧获一
石碑。文云。东方震旦国名大隋。城名大兴。
王名坚意建立三宝起舍利塔。彼国君臣
欣感嘉瑞相庆希有。乃募道俗五十馀人。
寻斯灵相。初发祖送并出王府。路远贼掠。
所遗荡尽惟馀数人。逃窜达此。以仁寿二
年至仁寿宫。计初地裂获碑之时。即此土
开皇十四年也。行途九载方达东夏。正逢天
子感得舍利诸州起塔。天祥下降地瑞上
腾。前后灵感将有数百。阖国称庆佛法再
隆。有司以事奏闻。帝以事符大夏陈迹东
华。美其远度疑是證圣。引入大宝殿。躬
屈四指顾问群僚。解朕意不。佥皆莫委。
因问斯那。又解意不。答曰。檀越意谓贫道
为第四果人耶。实非是也。帝甚异之。乃置
于别馆。供给华重膳夫以酒酵和面拟
为饼调候时不起因以问那。答曰。此不合
食。便用水溲煮之。与常酵者不异。上问。
今造灵塔遍于诸州。曹陜二州特多祥瑞。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68c 页 T50-0668.png
谁所致耶。答曰。陜州现树地藏菩萨。曹州光
花虚空藏也。又问。天花何似。答曰。似薄云
母。或飞不委地。虽委地而光明奇胜。帝密
以好云母及所献天花各一箱。用示诸人。
无有别者。恰以问那。那识天花而退云
母。及献后云崩。空发乐音。并感异香。具以
问由。答曰。西方净土名阿弥陀。皇后往生。
故致诸天迎彼生也。帝奇其识鉴。赐绵绢
二千馀段。辞而不受。因强之。乃用散诸福
地。见感应传。

释明诞。姓史。卫州汲人。律仪行务履顾前
贤。通十地地持。赴机讲解。摄大乘论弥见
弘演。后入京住胜光寺。温柔敦厚姓无迫
暴。有敕召送舍利于襄州上凤林寺基趾。
梁代雕饰隋初显敞。高林跨谷连院。松竹交
映泉石相喧。邑屋相望索然闲举。有游览
者皆忘返焉。文帝龙潜之日。因往礼拜乞愿
弘护。及践宝位追惟往福。岁常就寺广设
供养。仍又改为大兴国寺。及诞之至彼安
厝塔基。寺之东院凿地数尺获琉璃瓶。内
有舍利八枚。聚散呈祥形质不定。或现全
碎显发神奇。即与今送同处起塔。又下
穿掘得石。铭云。大同三十六年已后。开仁
寿之化。依检梁历有号大同。至今岁纪
髣髴符会。诞欣感嘉瑞。乃表奏闻。寺有金
像一躯。举高丈六。面部圆满相仪充备峙于堂内。众鸟无敢践足。庭前树碑。庾信文
萧云书。世称冠绝。诞历览徽猷。讲授相接。
终于本寺。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69a 页 T50-0669.png

释明璨。姓韦。莒州沂水人。十岁出家。二十受
具。中途寻阅备通经史。禀性调柔初不陈
怒。未及三夏频扬成论及涅槃经。值废
教隐伦避世林泽。还资故业重研幽极。周
宣创开陟岵。慧远率侣登之。璨时投足归
师诸部未久深悟。遂演于世。讲徒百数心
计明白。开隐析疑善通问难。精虑勃兴未
曾沈息。加又福德所被闻见欣然。敕召入京
住大兴善。仁寿初岁。召送舍利于蒋州之栖
霞寺。今之摄山寺也。本基灵异前传具详。而
璨情存传法。所在追访。乃于江表获经一
百馀卷。并是前录所遗。及诸阙本。随得
福利处处传写。末住大禅定寺。弘法为务。
春秋良序频往蓝田。登山临水。欣其得性
唐初卒。

释慧重。姓郭。雍州人。志干威棱不怯邪障。
鬼神林屋闻有栖止无往不降。净持戒地
明解摄论。履游名教清迥不群。住大兴善。
博综机要荣达叙顾。辩章言令写送有法。
仁寿置塔。敕召送舍利于泰山之岱岳寺。初
至放光。乃至入塔相续流照。岳上白气三
道下流。至于基所。岳神庙门无故自开。如
是者三。识者以为神灵归敬故也。四年建
塔。又送于隆州禅寂寺。初至设斋。忽有野
鹿。从南山下度嘉陵江直趣塔所。人以手
摩自然依附。乃至下讫其鹿方去。夜放大
光在佛堂上。焰高数丈青赤流集。众人同
见。三日打刹。合州喜舍。紫云覆塔。雨金银
花遍于城邑。其收得者乃有五色相镂。又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69b 页 T50-0669.png
获舍利五枚于天花上。浮汎旋转合散随
心。州内修梵寺先为文帝造塔。有一分
舍利。欲与今塔。同日下基。其夜两塔双放
光明。朗照幽显至晓方灭。同睹此瑞无
数千人。将下之晨又雨银花。变转非一。重
还京室。改革前度专修禅悔。昼夜十有二
时。礼五十三佛。馀则加坐正念。毕世终
业。

释宝积。姓朱。冀州条人。割略爱网访道为
任。浮游靡定不存住止。齐亡法毁潜隐太
山。回互鲁兖乃经年稔。开皇十四寺。隋高
东巡候驾请谒。一见便悦。下敕入京住胜
光寺。讲扬智论及摄大乘。而体量虚廓不
计仇隙。曾有屏毁达其耳者。解衣遗之
曰。卿见吾过。真吾师友。仁寿初年。敕送舍
利于华岳思觉寺。寺即左仆射杨素之所立
也。初下之晨。云垂四布雪满山邑。天地奄
暗逼目无见。及期当午忽尔天清日朗。
现五色云于塔基上。去地五丈。圆如轮盖。
遥有见者。望其盖上朱光赫奕。团团直上
远连天际。暨于覆了云合光收。还如晨旦。
积后卒于京室。

释道端潞州人。出家受具。听览律藏。至于
重轻开制铨定纲猷。雅为宗匠。晚入京都
住仁法寺。讲散毗尼神用无歇。时程俊举
后学钦之。加复体尚方言梵文书语。披叶
洞识了其深趣。勤心护法匡摄有功。仁寿
中年。敕送舍利于本州梵境寺。初入州界。山
多无水。忽有神泉涌顶。流者非一。旧痾夙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69c 页 T50-0669.png
痼饮无不愈。别有一泉病饮寻差。若咽酒
肉必重发动。审量持戒永除休健。端以事
闻后还京寺。常乐弘演。终于本寺。

释道璨。恒州人。慧学如神。钻求摄论华严
十地。深疑伏旨解其由绪。志尚幽静不务
奢华。重义轻财自小之大。后入关辇便
住胜光。访道求贤栖遑靡托。仁寿起塔。敕
召送舍利于许州辩行寺。初至塔寺。堂中佛
像素无灵异。忽放大光通烛院宇。舍利
上踊金瓶之表。又放光明绕瓶旋转。既属
炎热。将入塔时感云承日。覆讫方灭又于
塔侧造池供养。因获古井。水深且清轻软
甜美。举州齐调一从此井而无竭浊。莫不
嗟叹。璨后不测其终。

释明芬。相州人。齐三藏耶舍之神足也。通解
方俗妙识梵言。传度幽旨莫匪喉舌。开皇
之译。下敕追延。令与梵僧对传法本。而意
专捡失好住空闲。味咏十地言辄引据。问
论清巧通滞罕伦。仁寿下敕。令置塔于慈
州之石窟寺。寺即齐文宣之所立也。大窟像
背文宣陵藏中诸雕刻骇动人鬼。芬引舍
利去州三十许里。白云郁起从寺至舆长
引不绝。耿耿横空中有天仙飞腾往返。竟
日方灭。明旦将晓还有白云长引来迎。云
中天仙如昨无异。人众同见倾目叵论。识
者以为石窟之与鼓山连接密尔。竹林仙
圣响应之乎。既至山塔。东面有泉。众生
饮皆病愈。芬后卒于兴善。所著众经。如费
氏录。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0a 页 T50-0670.png

释僧盖。恒州人。曾游太原。专听涅槃。晚至
洛下还综前业。盖闻经陈念慧摄虑为先。
遂废听业专思定学。陶思既久弥呈心过。
遂终斯习后入京师周访禅侣。住大兴善。
垂帷敛足不务世谈。近局异乘略不沾口。
吐言清远鲜不高之。仁寿二年。敕送舍利
于沧州。四年又敕送于浙州之法相寺。初营
石函本惟青色。及磨治了变为鲜锦。布
彩铺发。又见僧形但有半身。及晓往观
僧变为佛。光焰神仪都皆明著。又现三字。
云人王子也。佛前又现雄鸡之象。冠尾圆
具或现仙凤天人诸相甚众。南乡县民多业
屠猎。因瑞发心受戒永断。后于他日有采
柴者。于法相寺南见有朴树。乃生奇异
果。仅有百颗。其色红赤如莲欲开。折取二
枚来用供塔。官庶道俗千有馀人。同往折
取。味如蒲桃。并果表奏。帝惊讶其瑞盖。
后住禅定寺。唐初即世九十馀矣。

释昙瑎。江都人。少学成实兼诸经论。涅槃
大品包蕴心目。虽讲道时缺。而以慧解驰
名。每往法筵亟陈论决。徵据文旨。学者惮
焉。常读经盈箱满[止/ㄆ/木]。记注幽隐追问老耄。皆揖其精府反启其志。瑎乃为斟酌通
问盘梗。自江左右历览多年。传誉不爽实
钟华望。炀帝昔为晋王。造寺京室诸方搜
选。延瑎入住。内史令萧琮。合门昆季祖寻
义学。屈礼归心奉以家僧。携现大小常处
第内。晨夕欢娱。讲论正理惟其开悟。仁寿
之末。敕送舍利于熙州环谷山山谷寺。古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0b 页 T50-0670.png
传云。昔有齐人郭智辩。数游环山之阳。世
俗重之。因以名焉。此寺即萧齐高帝之所立
也。林崖重映松竹交参。前带环川北背峻
岭。江流萦绕寔为清胜。瑎巡此地仍搆
塔焉。初正月内当拟基处。屡放金光如一
綖许。十馀日中然后方息。舍利恰到如即
置基。先不相谋若同合契。皆大庆也。又初
到治。天本亢阳。人物燋渴。夜降大雨高下
皆足。无不赖幸。又放赤光流瞩如火。行
道七夕又放大光。被诸山也。五千馀人
咸蒙斯瑞。及忏罪营福不可胜言。晚承
故业。迄于隋运。后住弘善。以疾而终。春秋
八十有三。武德初矣。

释道贵。并州人。华严为业。词义性度宽雅为
能。而于经中深意。每发精彩。有誉当时。
加以闲居放志。不涉烦扰。市肆俳优未曾
游目。名利贵贱故自绝言。精洁守素清真
士也。晚在京师住随法寺。拥其道德闲
守形心。及建塔之初下敕流问。令送舍利
于德州会通寺至治之日放赤光明如大
瓮许久之方灭。有一妇人躄疾多载。闻舍
利至舆来塔所。苦心发愿乞蒙杖步。依
言立愈。疾走而归。将下塔时。忽有大鸟十
二形相。希世不识名目次第行列旋绕空
中。正当塔上。覆讫方逝。贵后镇业京辇不
测其终。

释僧顺。贝州人。习学涅槃。文疏精覈。志勤
策立。堪胜艰苦。常乐弘法于囹圄中。无
缘拘絷假诉良善。文书既效方便雪他。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0c 页 T50-0670.png
投身桎梏情志欣泰。监狱者悯斯厄苦将
欲解免。方取经疏铺舒详读。旁为囚隶说
法劝化。事本无踪还蒙放释。出狱之日犹
恨太早。有问其故。答曰。吾闻诸圣地狱化
生。虽不逮彼且事微辙。开皇隆法。杖步
入关。采访经术住玄法寺。及后造塔。敕
召送舍利于宋州。初到宋城。市中古井由
来咸苦。水色又赤。无敢尝者。及舍利至。色
忽变白味如甜蜜。至造塔所。初放赤光又
放白光通照寺内。七日辰时天雨白花。如
雪不落纷纷满空。及下塔时。白鹤九头
飞翔塔上。下函既了。方乃北逝。顺后还京
游寻行业。唐运初兴巡栖山世。年既迟暮
欲事终心。行至霸川骊山南足。遇见古
寺。龛窟崩坏形像纵横。即住修理。先有主
护。乃具表请武皇特听。遂得安复。今之津梁
寺是也。仆射萧瑀。为大檀越。福事所资咸
从宋国。僧众济济有伦理焉。顺后卒于住
寺。春秋八十馀矣。

释法显。雍州扶风人。厥姓宁氏。生平志尚禅
寂为宗。文字纸笔性不游履。沈默寡欲不
为世累。其师法开。定门幽秘。殆是不测。元
魏之末。住京兆王寺。与实禅师齐驾朝野。
兼以简约清素。华贵倾属。显遇斯明匠承
奉累年。传习师宗颇接微绪。住日严寺。
仁寿末岁。置塔陇州。下敕令送。显发自帝
京。奉舆至彼药王寺内。然寺去州一十馀
里。褊狭邪仄殊非形望。乃移近州北三王
山下。背崖临水。高胜博敞。仍构大塔。放大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1a 页 T50-0671.png
光明。阖境同观。欣其罪灭。显因其所利。即
而利之。广说法要。倾其心恼。当斯一会荣
叹成諠。晚还入京聚徒综业。每年岁首受
具者多。显为开发戒缘。鼓行坛忏。引聚清
众即而惠之。后终时也。将八十矣。

释僧世。青州人。负帙问道无择夷险。观其
游履略周方岳。而雄气所指锋刃难当。
时地论是长偏爱喉舌丰词叠难。名闻齐
鲁。开皇入京住兴善寺。长游讲会必存论
决。仁寿下敕召。送舍利于莱州之弘藏寺。
四年又敕送密州茂胜寺。行达青州停道藏
寺。夜放赤光。从房而出直指东南。尔夜密
州城内又见光明从西北来。相如火炬丛
焰非一。绕城内外朗彻如日。预有目者无
不同睹。后乃勘究方知先告。既至治所
两夜放光。如前绕城朗彻无异。及世举
瓶欲示大众。忽然不见。后至寺塔复放
大光。通照寺宇。行道初日打刹教化。舍利二
粒见于瓶内。及造石函忽变为金。如枣如
豆。间错函底。馀处并变为青琉璃。因具图
表。帝大悦也。后还京不久寻卒。

释法周。不知何许人。状相长伟言语高大。
涅槃摄论是所留神。稠会胜集每预登践。
身相孤拔多或顾问。由是振名者。复系于
德矣。初住曲池之静觉寺。林竹丛萃莲沼
槃游。纵达一方用为自得。京华时偶形相
义举。如周者可有十人。同气相求数来欢
聚。偃仰茂林赋咏风月。时即号之为曲池
十智也。仁寿建塔。下敕送舍利于韩州修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1b 页 T50-0671.png
寂寺。初造石函。忽有一鸽飞入函内。自然
驯狎经久乃去。寺有塼塔四枚。形状高伟。
各有四塔镇以角隅。青瓷作之上图本事。
舍利到夜各放光明。如焰上冲。四方众皆
一时同见。数数放光。至于未入空中。如
绛长三丈许。诸佛圣僧众相非一。皆列其
中。周后复往大禅定寺。唐运初基。为僧景
晖于仁寿坊置胜业寺。召周经始。敕知寺
任。又改坊名。还符寺号。初晖同诸僧侣住
在长安。晚又变改常度形同俗服。栖泊寺
宇不舍戒业。言语隐伏时符谶记。高祖昔
任岐州。登有前识。既承大宝。追忆往言
图像立庙。爰彰徽号。自周积年处任。不
事奢华。房宇趣充。僧事仅足贞观之始以
疾而终。八十馀矣。

释慧诞。雍州人。学究涅槃及通摄论。每登
讲席有名京室。即昙延法师之学士也。住
延兴寺。仁寿下敕召起塔于杭州天竺寺。
住在灵隐山。林石岑竦实来仙圣。初搆塔
基。多逢伏石。掘得一所是古石函。傍推
其际眇不可测。因用今造置古函中。大小
和可宛如昔契。诞还本寺讲授寻常。虽非
卓荦亦例能色。贞观初年卒于本寺。七十
馀矣。临终清言安话神色无异。顾诸法属
深累住持。通告好住。怗然神逝。

释智光。江州人。尼论师之学士也。少听摄
论大成其器。言论清华声势明穆。志度轻健
鲜忤言诤。谦牧推下为时所重。开皇十年。
敕召尼公。相从入京住大兴善寺。仁寿创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1c 页 T50-0671.png
塔。召送循州。途经许部。行出城南。人众同
送舍利于舆忽放光明。高出丈馀。倾众荣
庆北至番州寄停寺内。其夜铜钟洪洪
自鸣。连霄至旦。惊骇人畜。及至食时其
声乃止。既达循州道场塔寺。当下舍利天
降甘露塔边树上。色类凝苏。光白曜日。
光还京室以法自娱。频开摄论有名秦
壤。晚厌谈说归静林泉。寻还庐阜屏绝人
事。安禅自节卒于山舍。

释智教。雍州人。习诵众经意存禅观。昼则
寻读夜便坐默。萧散无为不存世累。住弘
善寺闲居综业。仁寿中年。起塔秦州之永
宁寺。下敕令送。既至塔所。夜逢布萨。异香
如雾。屯结入门。合众同怪欣所闻见。又于
塔上刹柱之前。见大人迹长尺二寸蹈深二
分十指螺文圆相周备。推无踪绪。盖神瑞也。
又降异云屯聚塔上。又雨天花状如金宝。
又闻空中赞叹佛声。官民道俗相庆腾踊。
教还本寺综业终年。

释圆超。观州阜城人。十地涅槃是其经略。言
行所表必询猷焉。晚住京寺策名台省。仁
寿末岁。下敕造塔于廉州化城寺。初达
州西四十馀里。道俗导引竞列长幡。南风劲
利树林北靡。惟有幡脚南北相分。虽为风
吹都不移乱。及初行道设二佛盘。忽有蜻
蛉二枚各在盘上。相当而住。形极粗大长五
寸许。色丽青绿大如人指。七日相续如前停
住。行道既散欻然飞去。比后下塔还复飞来。
填埋都了绝而不见。当下正中。塔基上空。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2a 页 T50-0672.png
五色庆云状如伞盖。方直齐正如人所为。
云下见一白鹄翔飞旋转。事了俱散超还
京室不测其终。

释慧藏。冀州人。初学涅槃后专讲解。禁守
贪竞绝迹讥嫌。安详词令不形颜色。入
京访道住光明寺。仁寿中年。敕召置塔于
欢州。初至塔寺。行道设斋。当其塔上景
云出见。彩含五色有若花盖。绮绣锦缋无
以加焉。从午至酉方始隐灭。又延兴寺僧
法顺者。听习涅槃善守根禁。退让自节负
德无傲。敕住江州庐山东林寺。置舍利塔。
初至其地。耕者见光寻而掘之。获金铜弥
勒像一躯。形质瑰异。即而供养。并不测其
终。

释宝宪。郑州人。宝镇律师之学士也。童稚依
止即奉科条。审量观能具承大法。受具之
日但奉文言。至于行模并先具委。有师资
焉有弘业焉。开皇之始。与镇同来住大兴
善。威仪调顺言无涉俗。仁寿奉敕。置塔洪
州。即豫章之故地。初向彼州。路由江阻。既
失正溜泥泞不通。人力殆尽无前进理。程
期又逼道俗遑惧。宪乃凭心舍利请垂通
涉。忽降白鸟船前缓飞。乍来乍去如有引
导。即遣随逐遂逢水脉。通夕汎舟安达无
障。宪还京室。寻事卒也。

释法朗。蒲州人。学涉三藏偏镜毗尼。开
割篇聚不阻名问。加复器用平直无受
轻陵。决断刚正未私强禦。后住胜光披究
律典。经其房户莫不懔然。仁寿二年。敕召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2b 页 T50-0672.png
送舍利于陜州大兴国寺。寺即皇考武元本
生处也。故置寺建塔。仰谢昔缘。初达州境。
大通善法演业三寺。夜各放光。不知何来。
而通照寺内朗彻无障。善法寺中见三花
树形色分明四月二日灵胜寺中夜忽放光。
五色彩云合成一盖。通变为紫。比灵舆入
城。云盖方散。又有五色彩云。从乾巽二处
缠糺而来。至于塔上相合而住。及掘塔基
下深五尺。获一异鸟状如鸲鹆。色甚青黄。
巡行基趾。人捉无畏。唯食黄花。三日而
死。又青石为函。忽生光影。表里洞彻现诸
灵异。东西两面俱现双树。树下悉有水文
生焉。函内西面现二菩萨。南边金色北边银
色。相对而立。又二菩萨坐花台上。各长一
尺并放红紫光明。函内南面现神尼像。合掌
向西。函唇西面又见卧佛。右胁而偃。首北
面西。函外东面双树间。现前死鸟倾卧。须
臾起立。鸟上有三金花。其鸟西南而行。至
卧佛下住立不动。凡此光相从已至未形
状俨然。命人图写。上纸素讫。方渐歇灭。及
将下日。忽然云起。如烟如雾团圆翳日。又
如车轮。云色条别。又如车辐轮辐。云色皆
如红紫。人皆仰视其相叹怪希遇。藏瘗既
了。天还明净失云所在。当斯时也寺院墙
外咸见幡盖围绕。谓言他处助来供养。事了
追问一无踪绪。朗庆斯神瑞。登即奏闻。晚
还京师以疾而卒。

释昙遂。雍州人。初学大论。后味唯识。研
精摄论选其幽理。每言三界虚妄。但是一心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2c 页 T50-0672.png
追求外境未悟难息。故得名称高远。有通
美焉。然复慎守根门勤修戒检。住真寂寺
掩关励业。仁寿中年。下敕送舍利于晋州
法吼寺。初停公馆。放大光明照精舍门朗
如金色。又放黄白二光。从道场出。久久乃
灭。又从舍利舆所。至于塔基。而放瑞光。三
道虹飞色如朝霞耿然空望。下塔之内又
放光明。隐显时现。大都为言七日之内。瑞
灵杂沓相仍不绝。还京服业。迄于唐运。八
十馀卒矣。

释昙观。莒州人。七岁出家。慕欣法字。及进
具后寻讨义门。偏宗成实袪析玄滞。后
以慧解乱神本也。乃返驾澄源摄虑岩壑。
十六特胜弥所留心神咒广被锁殄邪障。高
问周远及于天阙。开皇之始下敕徵召。延
入京室住大兴善。供事隆厚日问起居。屡
上紫庭坐以华褥。帝亲供侍钦德受法。
观宽厚敦裕言无浮侈。深得法忍。苦乐虚
心故使名利日增而。素气常在。所获信施
并入僧中。房宇索然衣钵而已。时俗流湎之
夫。雅尚之也。仁寿中岁。奉敕送舍利于本
州定林寺。初停公馆。即放大光。掘基八尺
获铜浮图一枚。平顶圆基两户相对。制同神
造雕镂骇人。乃用盛舍利安瓶置内。恰
得相容州民禽巨海者。患哑六年闻舍利
至。自书请瑞。见本一粒分为三分。色如黄
金乍沈乍举。又见三佛从空而降。即能陈
述词句如流。观还京都不委终事。

释灵达。恒州人。先在儒门备参经史。唯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3a 页 T50-0673.png
见更相图略。时有怀仁抱义。然复终沦诸
有未免无常。乃释发道流希崇正轨。从
远公学义。咸知大意。因即依随。三业无舍。
及达之入京辇。慕义相从。晚住延兴。退隐
自守。端敛身心终月禅默。衣食粗弊不希
华美。仁寿中。敕召送舍利于本州龙藏寺。初
定基趾闻有异香。渐渐芬烈随风而至
遍于寺内。有民金玄瓒者。住在寺侧。先
患鼻塞。二十馀年莫知香臭。当于此日忽
闻香气。惊寻至寺因尔齆差。又雨天花从
空而下。光彩鲜净晃若金银。先降塔所后
及寺院。道俗竞接轻薄如镂。下舍利讫有
双白鹤。旋于塔上良久翔逝。达后连寻
定业追访山世。不顾名实头陀林冢
虽逢神鬼都不怖惮。大业之始终于墓丛。
初不委之村人怪不乞食。就看已卒。加
趺如在。因合床殓于杜城窟中。

释僧昕。潞州上党人。自骛道法津周听大
小。逮诸禅律莫大登临。倾渴身心无席
不赴而导戒愚智众通諠静。昕一其正度
恭慎横经。聆其披析曾不忽忘。初众见其
低目寡言绝杜论道皆号为曚叟也后
有智者问其文理咸陈深奥。轻浮章句略
不预怀。有问其故。答曰。勿轻未学妙德
常藏。惟夫大觉方能静照。盛德明约可无
细瑕。愚师轨物时有通悟。惟自两明殷
鉴方取会不得以法累人致乖祇奉。暨
周灭二教逃隐泰山。大隋开法还归听习。
游步洛下从学远公。十地涅槃咸究宗领。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3b 页 T50-0673.png
后入关住兴善寺。体度高爽不屈非滥。
时复谈讲。辩词迅举抑扬有度。至于僧务营
造情重勤切躬事率先担摙运涉。仁寿中
岁。置塔毛州护法寺。下敕令送舍利初
至公馆。有沙门昙义者。高行名僧。闻诸舍
利皆放光明我等罪业一无所现。即解
衣为忏烧指为灯。竟夕供养。明旦出光通
属人物。又出金瓶回旋行道青赤。白光三
色流照。经于信宿其光乃隐。四月七日初夜
放光。赫赤欻然满佛堂内。须臾出户流照
四檐。将入函时又放赤光。烈盛逾日。通
夜又放照于函内。四月十日天花如雪从
空乱下。五色相间人皆收得。又感异香微
风普遍熏塞寺内。其函忽变为青琉璃。内外
通彻。人以白绫周匝数重漫覆其函。又加
砖累灰泥其上。寻照其泥还如函色。又
灰泥上画作十花。饰以金薄。及成就后唯
一金色。馀花皆釆。未下塔前。有张世谦。
清信士也。常持八戒远离妻孥。静室诵经。
乃闻舆所梵赞之声出户看之。见有群僧
各执香花绕旋供养。迫之遂失。又见天人
持诸幡盖。及以香花东南飞来。当于塔上
变成大云旋空良久。又见百馀沙门在塔
基上。执帚辇土以陪增者。比及明晨寂无
所见。时经夏暑土地乾燥。人皆思雨。应念
即降。三四寸许。川野除烦。沙丘县民路如意
者。回心信佛望见光相。路虽远映举目
彻见寺僧五人在佛堂内。又闻塔边音乐
赞叹声极亮远。重雨天花满四十里。塔基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3c 页 T50-0673.png
倍多。昕庆斯众瑞。即具表闻。晚还资业不
测其卒。

释玄镜。赵州人。立志清贞不干流俗。四分
一律文义精通。不乐阐扬。恒寻异部激
发违顺。品章废立有神彩焉。住空观寺。闲
散优游无为僧也。仁寿二年。奉敕置塔本州
无际寺。建基趾日。寻放赤光变转不常。
或如形像乍似楼阙。又出白光时吐大小
巡绕瓶侧。四月四日又放光明紫绿相间。
三度乃止。又于光内见佛像形长二尺馀
坐莲花座。并有菩萨侠侍严仪。从卯至酉
方始歇灭。当此之时有目皆睹。镜还空观
复学禅宗。居止东院。合集同侣多行头陀。
遂终其寺也。

释智揆。冀州人。爱慕涅槃净持戒行。不重
荣渥知足无求。住弘济寺闭门习业。僧
众服其智德敬而宗之。每处胜筵推其名
实。而揆弗之顾也。退屏自修若无闻见。仁
寿之岁弘塔四方。有敕召揆。送舍利于魏
州开觉寺。初届治所遂放大光。紫白相宣
五色遽发。有尼智旷。冷疰积年。因礼发愿。
乃见赤光遍室便吐恶物其患即除。有患
重者。闻斯嘉庆伏枕发愿。亦蒙光照。平复
如本。方来塔所。其例众夥不复具书。又杨
大眼者。先患两目冥无所见。牵来至舆乞
愿求恩。即见舍利如本明净。斯例复众。四
月八日下塔既讫。西北云来雨花塔上。纷
霏如雪色似黄金。寺院皆遍。道俗收取状
如金花。感一黑狗莫知由来。直入道场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4a 页 T50-0674.png
周旋行道。每日午后与饼不食与水便饮。
至解斋时与粥方食。寺内群犬非常噤恶。
一见此狗低头畏敬不敢斜视。塔所树碑
厚三尺半。忽发光彩状如琉璃。映物对视
分明悉见。又见象六并现石碑内。至五月
末。来于其碑中。七变相状。或为佛像圣僧
双树。众瑞非一。并以事闻。揆晚徙迹终
南。居闲禅寂。登陟岩薮往而不返。

释僧范。冀州人。学大小乘静务心业。追师
禅念倾屈尽礼。所获定要倍于同侣。住胜
光寺。以慧解见推。及帝建塔。下敕徵召。
送舍利于本州觉观寺。每至日没常放光
明。黄赤交焰变化非一。沙门僧辩。患耳四
年。闻声如壁。一睹舍利两耳洞开。有逾
恒日。州民苏法会。左足挛跛十有馀年。委
杖自扶来礼乞愿。寻得除差放杖而归。范
目睹灵验神道若斯。信知经教非徒虚诞。
但由诚节未著。故致有差。后归本寺。还
遵前辙。未详其卒。

释宝安。兖州人。安贫习学。见者敬之。初依
慧远听涉涅槃。博究宗领。周灭齐亡。南投
陈国。大隋一统还归乡壤。行次瀍洛。又从
远焉。因仍故业弥见深隐。开皇七年。慕义
入关住净影寺。当远盛日。法轮之下听众
将千。讲会制约一付安掌。于时远方辐凑
名望者多。难用缉谐。故在斯任。安随机喻
接匡救有仪。虽具徵治而无衔怨。各怀敬
叹登白称焉。讲十地涅槃纯熟时匠。性
存摄默不好扬演。有问酬对辩写泉流。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4b 页 T50-0674.png
仁寿二年。奉敕置塔于营州梵幢寺。即黄龙
城也。旧有十七级浮图。拥在其内。安置舍
利。当夜半上并放白光。状如云雾。初惟
一丈。渐大满院。明彻朗然良久乃灭。前后三
度相类并同。旧有石龟形状极大。欲作函
用引致极难。匠石规模斲截成函。三分去
二。安自思念。石大函小何由卒成。惧日愆
期内怀忧灼。比晓看之。其石称函。自然分
析。不劳镌琢宛尔成就。函虽神造计应大
重。薄用拖曳轻迅若驰。不劳至寺。便依
期限。深庆情愿。晚还京寺不测其终。

释宝岩。幽州人。标意十地。次综毗昙。未
究成实。故于宗部涉猎繁焉。户牖玄文疏
条本干。时传富博。而性殊省事不乐谈说。
苦祈敷散精理载扬。住京下仁觉寺。守道
自娱无事交厚。仁寿下敕召。送舍利于本
州弘业寺。即元魏孝文之所造也。旧号光
林。依峰带涧面势高敞。多挟徵异事遵清
肃。故使行僻之徒必致惊悚。由斯此众滥
迹希过。自开皇将末。舍利到前山。恒倾摇
未曾休止。及安塔竟山动自息。又仁寿初
岁。天降剃刀三十三枚。用甚铦利。而形制殊
别。今僧常用以剃剪也。又初造石函。明如
水镜。文同马瑙光似琉璃。内外照彻紫焰
光起。函外生文如菩萨像。及以众仙禽狩
师子林树。杂相非一。四月三日夜放大光
明照天地。有目皆见。岩事了还。不测其
卒。

释明驭。瀛州人。初学涅槃后习摄论。推寻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4c 页 T50-0674.png
理源究括疑滞。晚游邺下咨访未闻。隐义
重玄皆所披览。开皇八年。来仪帝里。更就
迁师询求摄论。意量弘广容姿都雅。人有
勃怒初不改容。众服其忍力也。住无漏
寺讲诵为业。仁寿中年。敕请送舍利于济
州崇梵寺。寺基带危峰多饶异树。山泉盘
屈脩竹蒙天。寔佳地也。剋日将下。寺有
育王瑞像。乃放三道神光遍于体上。金石
榴色朗晃夺精。经一食顷乃遂渐歇。又闻
磬声摇曳长远。寺东岩上唱善哉声。清畅彻
心。追寻莫委。又舍利函上光高三尺。状如
花树本送舍利分为二粒。出琉璃瓶相
随而转。并放光明。有黄白云从西南来声
如雨相流音乐声正当塔上凝住不动。复
见二花从云中出。或时上下。大鸟群飞回
旋塔上。又于云中现仙人头。其数无量。于
此之时莘州城人。见诸仙人从空东来向
于魏州。驭当斯运欣庆嘉瑞。说不可尽。民
百舍物积之如山。并用构塔。沙门五人生
逢奇瑞。舍戒为奴供养三宝。因勒铭纪。广
如别传。献后升遐造禅定寺。召而处之。遂
终世矣。

释道生。蒲州人。延统是其师也。名父之子系
迹厥师。虽雅尚未齐。而思力方远。仁正致
怀声色无染。受持戒护耽咏文言。四分一
律薄沾声教。讲诲时扬器法难拟。住兴善
寺。卓卓标异。目不斜眄。威仪安帖。众敬惮
之。仁寿二年。敕召送舍利于楚州。初停公
馆。感一野鹿直入城门。防人牵来诣舍利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5a 页 T50-0675.png
所。自然屈拜驯善安隐。生曰。尔为舍利可
上升阶。必若他缘随意而去。鹿闻此语遂
即升阶。出入帐前往还无难。乃为说归戒。
鹿乃顿头香案。如有听受。因以缯帛系
之。即舐人手。夜卧舆边。或往生房经停两
宿。自然退出还归荒野。及当下日。白鹤两
双飞旋塔上。覆讫方逝。生睹斯瑞。与诸僚
属具表以闻并铭斯事在于塔所。既还京
室。不测所终。

释法性。兖州人。少习禅学。精厉行道。少欲
头陀孤游海曲。时复入俗形骸所资。终潜
林阜沈隐为任。开皇十四年。文帝东巡搜
访岩穴。因召入京住胜光寺。仁寿之年。敕
召送舍利于本州普乐寺。初营外函得一
青石。错磨始了将欲蓥饰。变成马瑙。五色
相杂文彩分明。函内斑剥杂生白玉。凝润
光净函之内外。光如水镜洞照无障。当入
函时。正当基上白鸟一双翱翔缓飞。绕塔
而转。塔西奈树枝叶。并变为真金色。及文
帝既崩。置大禅定延住供养。遂卒于寺。八
十馀矣。

释辩寂。徐州人。少以慧学播名汛浪人
世游讲为业。末在齐都。专攻大论及阿毗
昙心。未越周年粗得通解。会武平末岁。国
破道亡。南适江阴复师三论。神气所属镜
其新理。开皇更始复返旧乡。桑梓仍存友
朋殂落。西入京室。复寻昔论龙树之风。复
由光远仁寿置塔。敕召送于本州流沟寺。
及初达也舍利塔所忽见异光。照寺北岭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5b 页 T50-0675.png
及以南山。朗同朝日。又于石佛山内采石
为函。磨饰才了彩文间发。彪炳光现。山海
禽狩仙人等像备出其中。虽复图取。十不
呈一。晚综前业演散京华。福利所兼俱
充寺府。不测其终。

释静凝。汴州人。迁禅师之门人也。早年听受
深闲邪正。经律十地是所询求。后师摄论
备尝幽显。常乐止观掩关思择。缘来便
讲唱吼如雷。事竟退静状如愚叟。世间之务
略不在言。人不委者谓为庸劣。同住久处
方知有道。兼以行不涉疑。口无庆吊。块然
卓坐似不能言。开皇六年随迁入雍住兴
善寺。仁寿二年。下敕送舍利于𣏌州。初至
频放白光。状如皎月。流转通照。及下塔日。
白鸟空中旋绕基上瘗讫远逝。更有馀相。
凝为藏隐。示出一二。知大圣之通瑞也。馀
则隐之不书。及至京师又被责及。方便解
免不久而终。

释法揩。曹州人。十五出家。依相京贤统
而为弟子。师习涅槃通解文义。及受具后
专攻四分。云晖两匠振纽齐都。备经寒
暑伏面咨禀。皆赐其深奥无所子遗。及齐
法俱亡。南避淮表寿山之阳。随开律教。开
皇首岁大辟法门。还返曹州。欲终山水将
趣海岸。而道俗邀留不许东骛。揩性虚
静。更于城北三里左丘山营造一寺。名曰
法元。高显平博下临城邑。遥望发心皆来受
法。未为安而能迁。古人所尚。久在尘厌不
无流转。便入关壤观化京都。住扬化寺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5c 页 T50-0675.png
复扬戒律。仁寿置塔。奉敕送舍利于曹州。
揩以初基有由。欲报斯地。表请树塔还
置法元。上帝不违。任从所请。初达曹部。
置舆州内。广现神瑞。备如别纪。但学未
经远难得遍知。故略编之。想未繁挠。日
别异见。具如后述。于三月十四日中时。见
佛半身面白如玉。舍利舆前佛顶之上。黄赤
光起。二十九日夜降甘露。味甜逾蜜。现于
赤光遍于城上。须臾流照达于塔所。四月
五日。舍利上踊白色鲜明。其日申时。帐上北
面忽见光影。中有白云气。中生树状如青
桐。下有青色师子。面西而蹲。六日卯时复
有光影。见云气内。有三莲花。两厢双树下
有佛像。楼阁树林沓重而出。上有立菩萨
像。辰时又见金色光明出没渐大。已时复
见重阁。阁上有树叶。如贝多。旁立圣僧。
午时复现双树之形。下列七佛。申时双树
又见一佛二菩萨像三花承足。又见天人
擎花在空黄师子等。亥时帐后见千佛形。
舍利室内出黄白光。四月七日。又见双树黄
雀一头及以光云师子等像。辰时又见金翅
鸟身飞龙树林宝盖等像傍现二菩萨及黄
师子。已时又见宝幢树林。下有菩萨黄衣居
士。白色师子蹲踞石上。又有云气树林楼阁菩萨。午时又见白色云气宝幢树林青色
师子。申时又现双树繁茂须臾变为宫殿楼
阁佛坐花台其色黄白。亥时云起西北雨润
三寸云上六天一时见身。四月八日将欲下
塔。平旦之时天雨白花。飞飏不下。卯时又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6a 页 T50-0676.png
见诸天宝盖树侧菩萨及黄师子。辰时又见
大盖两重众宝庄严。下坐菩萨及白师子踞
在石上。帐上又见光影云气。气中金光乍大
乍小。下有莲花时开时合。又雨天花。大者
在空。面阔尺馀。小者堕地。状如桃花。已时
帐后见三诸天三师子及莲花水池。午时将
下。又见双树并立菩萨。舍利忽分以为五
粒。流转光曜。四月九日。填平已后。帐后板上
光影之内叠石文生。又见大树。青衣沙门
执炉而立。又感奇香郁烈人鼻。楷具列闻。
帝大悦。令图缋之。以流海内。自仁寿创
塔。前后百馀。感徵最优勿高于楷。后以常
业终于本寺。

释智能李氏。怀州河内人。布意远尘束
怀律教。收听令誉风被河右。开皇之始。观
道渭阴随奉资行。住转轮寺。仁寿置塔。奉
敕召送于青州胜福寺中。处约悬峰山参
天际。风树交结迥瞰千里。古名岩势之道
场也。元魏末时创开此额。初置基日。疏山
凿地。入土三尺获古石函。长可八尺深六
尺许。表裹平滑殆非人运。所谓至感冥通
有祈斯应矣。及下舍利大放光明挺溢山
宇。道俗俱见。乃至出没流转。变状匹论。能
晚还寺更崇定业。林泉栖托不预僧伦。逃
名永逝莫测其终。

释昙良。姓栗。潞州人。十六出家。专寻经典。
及长成德。以大论传名。兼讲小经。接叙
时俗亟发归信。为众贤之赏。入京游听住
真寂寺。文帝下敕召送舍利于亳州开寂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6b 页 T50-0676.png
寺。将欲起塔先造石函。地非山乡周访难
得。良曰。待觅得石期至匹成但发胜心
何缘不济。乃要心祈请愿赐哀给。忽于州
境获石三枚。底厢及盖各是异县。运来合
之宛是一物。众嘉异之。具闻台省。良性
乐异迹周览观之。亳州西部谷阳城中有
老君宅。今为祠庙。庭前有柏三十馀株碑
文薜道衡制。庙东百馀步老君母宅。亦有庙
舍。次西十里有苦城。即传所云李聘苦县
人。斯处是也。还归本寺专诚忏礼。食息已
外常在佛前。唐初卒也。八十馀矣。

释道嵩。姓刘。瀛州河间人。十三出家。游听
洛下访讯明哲。终日迁遑。衣服粗单全不
涉意。值慧远法师讲诸经论。陶染积时遂
寝幽极。随入京室。为慕义学士同侣推
崇道心人也。仁寿置塔。敕召送于苏州。舍
利将至。井吼出声。二日乃止。造基掘地得
古砖函。内有银合。获舍利一粒。置水瓶
内。旋绕呈祥。同藏大塔。嵩还京室住总化
寺。餐味涅槃依行忏悔。身戒心慧悉戴奉
之。一钵三衣盈长不畜。遵经圣行息世讥
嫌。遂卒于世。

释智嶷。姓康。本康居王胤也。国难东归魏
封于襄阳。因累居之十馀世矣。七岁初学。
寻文究竟。无师自悟。敬重佛宗。虽昼权
俗缘令依学侣。而夜私诵法华。竟文纯熟。
二亲初不知也。十三拜辞即蒙剃落。更咨
大部情因弥著。二十有四方受具足。携帙
洛滨依承慧远。传业十地及以涅槃。皆可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6c 页 T50-0676.png
敷导。后入关中住静法寺。仁寿置塔。敕召
送于瓜州崇教寺。初达定基。黄龙出现
于州侧大池。牙角身尾合境通瞩。具表上闻。
嶷住寺多年常思定慧。非大要事不出户
庭。故往参候罕睹其面。末以年事高迈励
业弥崇。寺任众务并悉推谢。唐初卒也。七
十馀矣。

释道颜。姓李氏。定州人。初学远公涅槃十
地。领牒枢纽。最所殷赡。仍频讲授门学联
尘。道启东川开悟不少。后入京辇还住
净影寺。当远盛世居宗绍业。仁寿中年。置
塔赤县。下敕徵召送舍利于桂州。初入州
境。有鸟数千齐飞。行列来迎舆上。从野入
城良久方散。及下安处。感五色云叆叇垂
布屯聚基上。馀便廓清日曜天地。后返京
邑常尊上业。唐运惟新宇内尚梗。崇树斋
讲相循净影。因疾而卒。春秋七十馀。即武
德五年矣。临终清漱。手执香炉。若有所见
奄然而逝。自颜之处世也。衣服粗素不妄
朋从。行必以时情避嫌郤。言必详审深惟
物忤。又兼济禽畜慈育在心。微经恼顿便
即垂泣。不忽童稚不行楚叱。纵有轻陵
事同风拂。顾诸属曰。不久去也何烦累人。
故于无常得其旨矣。

释净辩。姓韦齐。州人。少涉儒门备闻丘索。
孔墨庄老是所询谋。忽厌浮假屏迹出家。
经律具尝薄通幽极。复缠名教避世山林。
受习禅门息缘静虑。开皇隆法入住京
师。依止远公住净影寺。更学定境。又从迁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7a 页 T50-0677.png
尚受摄大乘。积岁研求遂终此业。曾与
故友因事相乖。彼加言谤。辩终不雪。及委
由问答曰。吾思其初结交也情欣若弦
岂以后离复陈其失。时以此高之。后敕召
送舍利于衡州岳寺。本号大明。即陈宣帝
为思禅师之所立也。行达江陵。风浪重阻
三日停浦。波犹未静。又迫严程。忧遑无
计。乃一心念佛。衡波直去。即蒙风止安
流沿下。既入湘水沂流极难。又依前念
举帆利涉。不盈半月便达衡州。及至岳
寺附水不堪。巡行山亭平正可搆。正当寺
南而有伏石。辩乃执炉发愿。必堪起塔愿
降祥感。便见岳顶。白云从上而下。广可一
匹长四十里。至所迀基三转旋回。久久自
歇。又感异香形如削沈。收获数斤气烟倍
世。道俗称庆。因即搆成。初此山僧顗禅师
者。通鉴僧也。曾有一粒舍利。欲建大塔。在
寺十年都无异相。及今送至乃扬瑞迹。黄
白大小聚散不定。当下之日。衡山县治显明
寺塔。放大光明遍照城邑。道俗同见。古老
传云。此寺立来三百馀年。但有善事必放
光明。经今三度。将非帝王弘福思与众
同。感见之来诚有由矣。辩欣斯瑞迹。合集
前后见闻之事。为感应传一部十卷。后兴禅
定复请住之。大业末年终于此世。

论曰。夫吟啸之鼓风云。律调之通寒暑。物
理相会有若自天。况乃神道玄谋。义乖恒
应。而可思也。故圣人之为利也。权巧众途
示威雄以摄生。为敦初信现光明而授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7b 页 T50-0677.png
物。情在悟宗。规模之道既弘。汲引之功
无坠。至于混小大之非有均彼我之恒仪。
齐色心于性空。绝形有之流转。幽通而扬
化本。极变以达神源。斯道穷微非厝言也。
然则教敷下土。匪此难弘。先以威权动
之。后以言声导之。转发信然所以开萌
渐也。像末浇竞法就崩离。神力静流通感
殆绝。二石之世澄上扬名。两萧接统志公标
德。备诸纪录未敢详之。顷世蒙俗情多浮
滥。时陈灵相或加褒饰。考覈本据顿坠淫
邪。妖异之谚林蒸。是非之论蜂起。至如观
音之拔济。信而有徵。大圣之通梦华实相半。
斯则托事亲蒙难免语意无涉馀求想
象实假冥缘故得有沦虚指。因斯以言
良有以也。圆通之游圣寺。昭达之涉仙宫。
信其言焉。难穷事矣。前传之叙蓬莱无
乖鄙例。曩者显宗通感。创开玄化之基。法
本内传具列灵通之应。或腾虚而现奇。或
飞光而吐瑞。有晋嘉相杂沓臻焉。昙翼之
感育王。陶侃之逢妙德。自后繁华难具陈
矣。隋高建塔之岁。踊瑞纷纶。神光嘱于群
物。至泽通于疾疠。天花与甘露同降。灵芝
共瑞鹿俱程。空游仙圣结雾来仪。水族龟
鱼行鳞出听。百有馀塔皆备潜通。君臣相庆
缁素欣幸。其德荣明不可加也。然而当年
即世或坠流言。俗习常谈五福。欣其寿考
通神。达命三畏君子所弘。及炀帝镕铸高
阳开模之始其像。顶含翠髻身曜紫金。灵
光通普。显五色之希寄。瑞花满庭。开六彩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7c 页 T50-0677.png
之殊相。上下同泰无德称焉。下诏图之远
颁郡国。义当向斯厚泽荷福无疆。遗厥
宗社如山之固。寻复兵饥荐集。宇内分崩。
亡历丧宝卒于身世。统详终古五运非不
推迁。近以情求殃庆迷其倚伏。又如圣母
上天功高遂举。轮王树塔祸及凶终。何以
明其然乎。信由业命之淳薄故。感报果之
休咎耳。岂以恒人之耳目。而远筹于三世
之道哉。若夫卜商贾谊之为言。班彪季
康之著论。但知混而谓之命。莫辩命之
所以为然。何异见罗纨于箧笥。而未识成
之由机杼也。睹百谷于仓廪。而未知得之
由稼穑也。儒之所云命也。释之所云业也。
命系于业。业系于心。心发其既参差。业成
故亦无准。是以达命业之开士。知报熟而
无辞。迷因果之恒人。谓徒言而不应。故
马迁嗟报施之爽。积疑而莫之通。范滂惑
善恶之宜。含情而无以释。斯皆睹流而不寻源。见一而不知二。览释门之弘教。岂复沦斯网哉。夫造业千端。感报万绪。或始善而终恶。故先荣而后枯。或吉凶之杂起。故祸福而同萃。惟色一也。等面异而殊形。惟心一也。齐百化=自他【三】百化=自他【宋】【元】【明】百化而无定。故无学或+(业)【三】或+(业)【宋】【元】【明】或尽于此生往业终于即世。有缚感。由于既往受报。未止于今时。身子悟理之通人。常怀疾恼。目连威雄之达士。终缠碎身。至圣纳谤于祇园。王子被谗于清众。儒宗绝粒于陈壤。尧汤遭变于中原。虽玄素之相〔或〕-【三】〔或〕-【宋】【元】【明】或乖。而业命之缘无爽。是知文炀大宝。往福终于此世。崇建塔像。今=令【宋】今业起于将来。交运相投。无识因之惟色一也。等面异而殊形。
惟心一也。齐百化而无定。故无学或尽
于此生往业终于即世。有缚感。由于既往
受报。未止于今时。身子悟理之通人。常怀
疾恼。目连威雄之达士。终缠碎身。至圣纳
谤于祇园。王子被谗于清众。儒宗绝粒于陈
壤。尧汤遭变于中原。虽玄素之相或乖。而
业命之缘无爽。是知文炀大宝。往福终于此
感通下 正传四十五+(人)【三】【宫】五+(人)【宋】【元】【明】【宫】五 附见二人五 附见二人¶ 第 678a 页 T50-0678.png
世。崇建塔像。今业起于将来。交运相投。无
识因之致惑。隋遭两镜。通命岂其然乎。复
有深宫法济。寄神祝而锁灾。慧日法安。凭
研石而流水。转明之越巨浸。通达之沐
炎汤。琼公拜而邪象崩。道英终而大地转。
斯德众矣其徒繁矣。既云神化。固不可以
由来拟之。辄叙篇中识僧伦之难偶耳。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