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1c 页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唐京师大庄严寺释慧因传一

唐安州方等寺释慧皓传二

唐同州大兴国寺释法祥传三

唐终南山玉泉寺释静藏传四(道删)

唐新罗国皇隆寺释圆光传五(圆安)

唐蒲州仁寿寺释海顺传六(行友)

唐京师普光寺释昙藏传七

唐京师大庄严寺释神迥传八(玄究)

唐京师定水寺释僧凤传九(法位)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2a 页 T50-0522.png

唐京师普光寺释道岳传十(明旷 明略)

唐汴州慧福寺释功迥传十一

唐汴州安业寺释神照传十二

唐蒲州栖岩寺释道杰传十三

唐蒲州栖岩寺释神素传十四

唐东都天宫寺释法护传十五

唐蜀都寺释玄续传十六

唐苏州法流水寺释慧壁传十七

释慧因。俗姓于氏。吴郡海盐人也。晋太常宝
之后胤。祖朴梁散骑常侍。父元显梁中书舍
人。并硕学英才世济其美。因禀灵温裕清鉴
俭通。徽音深靡缁素钦属。十二出家。事开
善寺慧熙法师。志学之年。听建初琼法师成
实。曾未具戒便齐入室。慧声广被道众相
推。而欣味静心未指章句。乃诣钟山慧晓
智瓘二禅师。请授调心观法。定水既清道
思逾肃。师袭宏略曲尽幽微。而悟言神解
独酌标致。又造长干辩法师。禀学三论。穷
实相之微言。弘满字之幽旨。写水一器。青
更逾蓝。辩后归静山林。便以学徒相委。
受业弟子五百馀人。踵武传灯将三十载。
陈太建八年。安居之始忽感幽使。云王请法
师。部从相諠丝竹交响。当即气同舍寿。体
如平日。时经七夕若起深定。学徒请问乃
云。试看箱内见有何物。寻检有绢两束。因
曰。此为䞋遗耳。重问其故。曰妄想颠倒知
何不为。吾被阎罗王召。夏坐讲大品般若。
于冥道中谓经三月。又见地狱众相五苦
次第。非夫慈该幽显行极感通。岂能赴彼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2b 页 T50-0522.png
冥祈神游异域。陈仆射徐陵。高才通学。尚
书毛喜。探幽洞微。时号知仁。咸归导首。隋
仁寿三年起禅定寺。搜扬宇内远招名德。
因是法门龙象乃应斯会。既德隆物议大
众宗归。遂奉为知事上座。训肃禅学柔顺
诱附。清穆僧伦事等威权。同思启旦。又寺
初胜集四海一期。名德相亚通济斯美。因又
寔兼之矣。频讲三论并制文疏。要约标控
学者高奉。大唐弘运重兴佛日。举十大德
当其一焉。以身御法不令而行。让以得之
屈己成务。故京寺宿望心敬遵承。咸崇菩
萨戒师。后进具戒者。无不依而羯磨。左仆
射萧瑀。器局贞亮玄风凝远。刑部尚书沈叔
安。温彝弘雅达信通神。并崇仰钦承于兹
二纪。因定慧两明空有兼照。弘法四代常
显一乘。而莫竞物情喜怒无色。故游其
道者莫测其位。以贞观元年二月十二日
卒于大庄严寺。春秋八十有九。未终初夜
告弟子法仁曰。各如法住。善修三业无
令一生空过。当顺佛语勿变服扬哀。随
吾丧后事不可矣。乃整容如常。潜思入定
于后夜分正坐而终。咸闻异香满室。遂迁
坐于南山至相寺。于时攀辕扶毂。道俗千
馀送至城南。又闻天乐鸣空。弟子等为建
支提塼塔。勒铭封树。兰陵萧钧掣文。仁是
乡人少所供奉。清净身心修行念定。卑弱
著性有名门学。

释慧皓。安陆人。幼入道门。即怀远量收览
经义弘导居心。初跨染玄纲希崇大品。博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2c 页 T50-0522.png
闻略究而情阻未申。承苞山明法师兴皇
遗属世称郢匠通国瞻仰。因往从之。咨奉
无倦。备清遐道遂得广流。部帙恢裕兴
焉。年方登立即升法座。谈撝一指众侣諠
哗。受业传灯分风徙化。然以法流楚服
成济已闻。岷络三巴尚昏时网。便以法弘
导远化未闻。隋大业年溯流江硖。虽遭风
浪厉志无前。既达成都大弘法务。或就绵
梓随方开训。自玉垒僧侣因此开明。冲
烟总萃倾味正法而成惠恤焉。无惮游
涉故使来晚去思咏歌满路。又以众斯殷
杂枯折由生。皓据法徵治情无猜隐。时或
不可其怀者。计奏及之云。结徒日盛道俗
屯拥。非是异术何能动世。武德初年下敕
穷讨。事本不实。诬者罪之。皓惟道在人弘。
义须知返。乃旋途南指道出荆门。随学之
宾又倍于前。既达故乡亟仍前业重张
领牒更叙关键。神望弥高众聚弥结。弊其
諠竞。避地西山之阴。屏退寻闲陶练中观。
经逾五载四众思之。又造山迎接处邑传
化。皓随宜利益意引行藏。还返安州方等
寺讲说相续。以贞观七年卒于所住。春秋
八十有七。自皓一位僧伍。精励在先日止
一餐。七十馀载随得便啖无待营求。不
限朝中趣得便止。所以蜀部丰都芬羞兼
列。每旦填供常充寺门。皓并命入僧。自无
一受。旦讲若下食惟一碗。自馀饼菜还送入
僧。有学士导勤。见其羸弱恐法事稽留。
为告外众。令办厚供。皓怪异常。推问食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3a 页 T50-0523.png
所由。即令勤出众。永不相袭。告曰。邪命
之食不可御也。汝闻吾言而不解教意。其
守节禀法也如此。

释法祥。同州人。童稚出家。清贫寡欲。周勤
访道。栖止无定。冠具已后遵奉宪章。刻意
鞭后潜心玄赜。二教周废便从俗吏。而抱
德怀经礼诵无辍。僚佐班列同共嘉尚。将
欲进位贡入台府。而正性慕道不思荣问。
乃恣其习业沾员而已。随兴法现即预
出家。住大兴国寺。志操俊爽言必简衷。立
身凝肃不居幽屏。常处大房开通前后。三
十馀年当风而住。虚廓其虑门未曾掩。坐
卧一床读经为业。道俗问讯者。自非读尽。
复卷中无涉言。故知其客节卷未收者。咸
私觌已后而奉对。祥潜思玄籍博综多持。
开蒙引喻言不加饰。因染伤寒。有劝药
疗者。皆无所受。但苦邀心随务量拟。或患
痢病。有加药者。乃曰痢者水也。不进自
除。便啖乾饭。数日便差。其执节坚固率皆
类此。兼又持信标仪不交华薄。申令众
范出言归敬。故众有诸罚。祥必先致其词。
闻过伏引更不怨及。其德耀人神为若
此矣。以武德七年。沈痾累月素气绵弱。侍
者参立。乃微言佛像佛像。声既沈隐。初闻
未了后思乃悟。回顾看之。瞥见尊仪峙然
西壁。光相宛具须臾渐隐。又闻香乐竞至。
愔郁盈房。道俗惊嗟。又见一群白鹤从西
方。来绕房三匝翔传还复来处而去。于
后少时而卒。乃葬于城之东隅。倾邑充衢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3b 页 T50-0523.png
幢盖绵亘。哀恸之声流闻远近。

释静藏。俗姓张。泽州高都人。九岁出家。投
清化寺诠禅师而为师主。训诲之至极附大
猷。进戒已后乐思定业。通微尽相宗徒有
归。年二十三发弘誓曰。丈夫出俗。绍释为
氏。岂不欲义流天下名贯玄班者乎。承
乡壤大德远法师敕召在京弘化为务。便往
从之。未至值迁。果非本遂。乃遍诸法席
听采经论。摄论十地是所偏求。还住净影
弘扬所习。大业九年召入鸿胪教授东蕃。
三国僧义。九夷狼戾。初染规猷赖藉乘机。
接诱并从法训。武德初岁。太仆卿宇文明达。
宿昔承奉禁戒是投。合门请业用比昭穆。
敕使达为河之南北执节招抚。纶言既出将
事首涂。藏送曰。世界无常佛有诚诰。别易
会难。先民遗语。愿常存此。奉信在心。达以
藏夙有预闻曾经事验。拜辞曰。弟子衔命
于不返。愿师冥道照助。及至相州果为贼
王德仁所害。其子世寿奏曰。臣父奉敕。安
抚竭诚奉国。为贼所害。思报皇恩。蓝田
散谷见有故寺。望得为父修立。并度僧二
十人。帝问欲作何寺。寿以事咨藏。曰此
山上有闰玉下有流泉。可名玉泉耶。寿
具奏闻。帝依所请仍延藏往住。堂宇廊庙
并指撝焉。远近道俗造山修觐。皆遗之法
药。安时处顺。遂复其性。以武德九年十二
月因事入京。遇染时患限终京室。春秋
五十有六。弟子道删祖习风范。地持一部敷
化在心。今住终南至相。有名于世。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3c 页 T50-0523.png

释圆光。俗姓朴。本住三韩。卞韩马韩辰韩。光即辰韩新罗人也。家世海东祖习绵远。
而神器恢廓爱染篇章。挍猎玄儒讨雠子
史。文华腾翥于韩服。博赡犹愧于中原。遂
割略亲朋发愤溟渤。年二十五。乘舶造于金
陵。有陈之世号称文国。故得咨考先疑询
猷了义。初听庄严旻公弟子讲。素沾世典谓
理穷神。及闻释宗反同腐芥。虚寻名教
实惧生涯。乃上启陈主请归道法。有敕许
焉。既爰初落采即禀具戒。游历讲肆具尽
嘉谋。领牒微言不谢光景。故得成实涅槃
蕴括心府。三藏数论偏所披寻。末又投吴
之虎丘山。念定相沿无忘觉观。息心之众
云结林泉。并以综涉四含功流八定明善
易拟筒直难亏。深副夙心遂有终焉之虑。
于即顿绝人事盘游圣踪。摄想青霄缅谢
终古。时有信士宅居山下。请光出讲固辞
不许。苦事邀延。遂从其志。创通成论末
讲般若。皆思解俊彻嘉问飞移。兼糅以绚
采织综词义。听者欣欣会其心府。从此
因循旧章开化成任。每法轮一动。辄倾注
江湖。虽是异域通传。而沐道顿除嫌郤。故
名望横流播于岭表。披榛负橐而至者相接
如鳞。会隋后御宇威加南国。历穷其数
军入杨都。遂被乱兵将加刑戮。有大主
将望见寺塔火烧。走赴救之了无火状。但
见光在塔前被缚将杀。既怪其异即解而
放之。斯临危达感如此也。光学通吴越。便
欲观化周秦。开皇九年来游帝宇。值佛法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4a 页 T50-0524.png
初会摄论肇兴。奉佩文言振绩徽绪。又驰
慧解宣誉京皋。绩业既成道东须继。本国
远闻上启频请。有敕厚加劳问放归桑梓。
光往还累纪老幼相欣。新罗王金氏。面申虔
敬仰若圣人。光性在虚闲。情多汎爱。言常
含笑愠结不形。而笺表启书往还国命。并出
自胸襟。一隅倾奉皆委以治方。询之道
化。事异锦衣请同观国。乘机敷训垂范
于今。年齿既高乘舆入内。衣服药食并王
手自营不许佐助。用希专福。其感敬为
此类也。将终之前。王亲执慰。嘱累遗法。兼
济民斯为说。徵祥被于海曲。以彼建福五
十八年。少觉不悆。经于七日。遗诫清切。端
坐终于所住皇隆寺中。春秋九十有九。即唐
贞观四年也。当终之时。寺东北虚中音乐满
空异香充院。道俗悲庆知其灵感。遂葬于
郊外。国给羽仪。葬具同于王礼。后有俗人
儿胎死者。彼土谚云。当于有福人墓埋之。
种胤不绝。乃私瘗于坟侧。当日震此胎尸
掷于茔外由此不怀。敬者率崇仰焉。有
弟子圆安。神志机颖性希历览。慕仰幽求
遂北趣九都。东观不耐又西燕魏。后展帝
京备通方俗。寻诸经论跨轹大纲。洞清
纤旨晚归心学。高轨光尘。初住京寺。以道
素有闻。特进萧瑀。奏请住于蓝田所造津
梁寺。四事供给无替六时矣。安尝叙光云。
本国王染患。医治不损。请光入宫。别省安
置。夜别二时为说深法。受戒忏悔。王大信
奉。一时初夜王见光首。金色晃然有象日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4b 页 T50-0524.png
轮随身而至。王后宫女同共睹之。由是重
发胜心。克留疾所。不久遂差。光于卞韩
马韩之间。盛通正法。每岁再讲匠成后学。
䞋施之资并充营寺。馀惟衣钵而已。

释海顺。姓任氏。河东蒲坂人。容貌方伟音韶
圆亮。长面目少髭髯。仪服不群于众有
异。少处寒素生于田野。早丧慈父与母
孤居。孝爱之情靡由师傅。廉直之性独拔
怀抱。每恨家贫无资受业。故年在志学尚
未有闻。乃慷慨辞亲。脱落求道出家。依于
沙门道逊。道光玄胄名扇儒宗。具见后
传。顺躬事学礼昼夜诵经。初无暂替。文不
再览日殆三千。岁登具受履操逾远志业尤
勇。念守所持誓无点累。仍以威仪粗著身
过可防。语笑易为口非难护。乃因他患缄
默不言。却扫蓬扉事心而已。方以学行之
始慧解为先。遂阅讨众经伏膺玄宰。方等
诸部咸禀厥师。皆探赜研几贵言领意。
有栖岩寺沙门神素者。性好幽栖尤专二
论。顺远承寄调思扣冲关。乃荷帙登峰
咨参讲肆。徒属既众钻仰殊多。有所询求
但举纲要。顺频时属请微以为繁。虽愠色
不形。而劳心可验。顺逡巡退席曰。昔陈亢
问一得三。今者请一蒙二。亦何遽乎。曰何
谓耶。答曰。一则见忤。一则闻义。素既悟其
所述。因斯自革。于是无疑不断。有滞必
申。至于杂心隐括备在婆沙。研精专一始
终该统。或下山分卫。而执卷披文。或企足
接明假照寻读。莫不洞开枢要妙鉴幽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4c 页 T50-0524.png
原。顺尝以馀席言于素曰。海顺旷劫深尤
不逢贤圣。周旋五趣莫能自免。致生兹
秽土对此凡缘。未能出有欲河登无为
岸。将不由心驹失辔而晦沈坑塪者乎。因
涕泣𣽈襟。歔欷哽塞。又曰。每念二轮交辙。
息驾何门。六道长驱。思归无路。言及斯
事载怀惶悚。且生得为人。启期亡忧于贫
贱。出家弘道。僧度不易于公侯。顺今兼之。
一何可庆。又以。大冥之室仰属传灯。虽不
面奉如来。而幸遇法师耳。不量短绠辄揆
深源。愿得赐以明珠投之浑浪。如此则一
生有获。千载无恨也。遂即言笑如常容仪
自若。素曰。敢闻君子志矣。恐不副雅怀。素
后累居僧任。果停讲席。顺以法轮罕遇。遂
欣禅味。有沙门道杰者。颖秀定慧。希慕风
景。乃致书曰。敢稽首大师门下。每欲理静
摄心山泉毕志。但以无明大夜非慧炬不
辉故。栖寄法筵听览玄旨。至于人物聚集。
颇劳低仰。况乃大限百年小期一念。傥从风
烛前路奚凭。所以策驽骀之疲。想千里之
远。定门玄妙辄希辄入。逆其不逮益用盘
桓。伏愿开含养之怀。退人以礼。杰得书美
其锐情玄畅也。乃报曰。促路非骐骥之逸
辔。灌木岂是鸾凤之栖息。故当引水而沐
枯鱼。戢翼而朋寡鹤耳。脱其不尔。幸无
略光阴。顺得书会疾。遂不果行。而为人
高简雅素。自归清众绝交氓俗。尝有说种
性高尚祖祢荣贵者。以誇于顺。顺莞尔而
笑曰。我释种馀晖。法王之子。尚须谦让自下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5a 页 T50-0525.png
不敢傲诞欺人。岂期庸庸之徒翻欲恃鬼
陵物。遂振手而去。故趋时之士。皆不及
其门。反俗之宾颇入其室。而道行纯洁性
好追踪。曾刺血洒尘供养舍利。兼以血和
墨书七佛戒经。剋己研心类皆如此。尝寻
付法藏传说。如来涅槃法付承继。迄于师子
罽宾嘱累。斯书词事既显若亲面焉。因斯
悽感涕零如雨。曰恨不及彼圣人拔兹沈
俗也。又常于宵分归命三尊。同住邻居
无得闻者。或解纳覆彼寒夫。或减食而充
喂者。志好活愉无求知足。有赠衣帛者。
终不以介意。曾纵容曰。自任则乐。而未曾
制物从我。随物则苦。而未曾以我违物。
且鸟不栖渊鱼不巢树。未必解随和让
之道。而各得其所宜者。亦犹我不夺物荣
物不妨我辱矣。又作三不为篇。其一曰。我
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研石通道祈井流
泉。君旴在内我身处边。荆轲拔剑毛遂捧
盘。不为则已为则不然。将恐两虎共斗势
不俱全。永存今好长纵来怨。是以反迹
荒径息景柴门。其二曰。我欲刺股锉刀
悬头屋梁。书临雪采牒映萤光。一朝鹏
举万里鸾翔。纵任才辩游说君王。高车反
邑衣锦还乡。将恐鸟残以羽。兰折由芳。笼
餐讵贵。钩饵难尝。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
塘。其三曰。我欲衒才鬻德入市趋朝。四众
瞻仰三槐附交。标形引势身达名超。箱盈
绮服厕富甘肴。飘扬弦管咏美歌谣。将
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无过日旦靡越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5b 页 T50-0525.png
风朝。是以还伤乐浅非惟苦遥。顺神晤骇
群出言成录。著集数卷。于时真法陵迟俗
尚谀谄。讷言敏行者为愚。巧词令色者为
智。廉洁正性众或致讥。故顺履贞直之心。
居危不乱涅而不缁。可谓怀素风焉。有
沙门行友者。志行严正才慧英悟。与顺素交。
因疾参候。顺曰。先民有言。曰古之学者为
己。今之学者为人。三覆斯言一何可信。世
人强求知解。而不欲修行。每思此言良用
悽咽。吾谓夷烦殄惑。岂直专在说经。以法
度人。何必要登高座。授非其器。则虚失其
功。学不当机。则坐生自恼。友遂制息心论
以对之。文甚宏冠。顺曰。观弟此作。理如未
尽。友曰。息心之论应有数篇。谓显观述宗
释疑成义。但以理玄词密非当世之所闻
故。容与于灵津。戢鳞而未进。慨时哉之不
遇。始绝弦于此耳。顺乃重说遗教。悲叹无
已。先有沙门慧本者。逸亮高世僧也。思与
顺结山林之操。会顺方学问未暇允之。本
独谢时世。罔测所往。后每思之。言辄凄泫
曰。本公若乘龙之游濯足云表。吾虽攀恋
自恨萦身嚣俗。升沈相异徒为悲矣。且忘怀
去来者。朝市亦江湖。眷情生死者。幽栖犹
桎梏。苟其性之不失。不无居而不安。其得
志慕情为如此也。于时卧病连稔。自知
不痊。遗文累纸呈诸师友。而形同骨立
精爽逾健。旁问后事。顺曰。患身为秽器。
暂舍欣然。鱼鸟无偏水陆何简。然顾惟老母
宿缘业重。今想不得亲别矣。若弃骸馀处。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5c 页 T50-0525.png
傥来无所见。有致煎恼。但死不伤生。古
言可录。顺虽不孝。岂敢以身害母耶。既报
不自由。可侧柩相待。遂令逊法师说法。领
悟欣然。须臾卒于住寺。春秋三十。即唐武德
元年八月十五日也。沙门行友著己知沙门
传。致序其事。友今被召弘福。充翻译之
选。建名时俗云。

释昙藏。姓杨氏。弘农华阴人。家世望门。清心
自远。年十五。占者谓为寿短。二亲哀之即
为姻媾。既本非情。虑有推逼。遂逃亡山
泽。惟念谁度行至外野。少非游践莫知
投告。但念观音。久值一人貌黑而驱二
牛。因问所从可得宿不。便告藏曰。西行有
寺不远当至。寻闻钟声。忽见僧寺。因求
剃落便遂本心。即遣出门可行百步。回望
不见久乃天明。西奔陇上求法为务。晚还
京邑。于旌善寺行道受戒。听诸经律意有
所昧。又往山东。彼岸诸师竞留对讲。地持
十地名称普闻。故东渐海滨南穷淮服。听
涉之最无与为俦。及返京师住光明寺。
诠发新异擅声日下。献后既崩召入禅定。
性度弘裕风范肃成。故使道俗推崇。纲维领
袖。恒为接对之役也。宾客席上之美。谈叙
旷世之能。见之今矣。大唐御世。造寺会昌。
又召以为上座。抚接长幼殊有奇功。贞观
译经又召为證义。时以藏威烈气远容止
清肃。可为兴善寺主。藏深怀礼让用开贤
路。乃荐蓝田化感寺闰法师焉。即依其言
举称斯目。及皇储失御。便召入宫。受菩萨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6a 页 T50-0526.png
戒翌日便瘳。敕赐绢数百段。衣对亦尔。度
人三千。并造普光寺焉。寻又下敕。得遥受
戒不。藏曰。地持论云。若无戒师。发弘誓愿。
得菩萨戒。因进论文。敕乃以忏词令藏披
读。至皇后示疾。又请入宫。素患腰脚。敕
令舆至寝殿受戒。施物极多并充功德。至
贞观九年三月十八日终于会昌寺。春秋
六十有九。哀动两宫吊赠相次。诏葬郊
西严村。起塔图形。东宫詹事黎阳公于志宁
为碑文。见于塔所。

释神迥。姓田氏。冯翊临晋人。弱龄挺悟。辞恩
出俗。远怀匠硕备历艰虞。问道海西包
括幽奥。博采三藏研寻百氏。年未及冠
郁为鸿彩。虽广融经论。而以大衍著名。
至于所撰序引注解群经篇章铭论合四十
馀卷。每于春初三月放浪岩阿。迄于夏
首方还京邑。渔猎子史讽味名篇逸调横
驰。颇以此而怀简傲也。兼以嘲谑豪杰辩
调中外。陵轹伦右誇尚矜庄。京邑所推侯
王揖仰。又以旬暇馀隙游历省台。预是文
雄。通名谒对。或谈叙儒史。或开悟玄宗。优
游自任。亦季世纵达之高僧也。故华壤英俊
谓之谚曰。大论主释迦迥法界多罗一时领。
以其竖论之时必令五三人别难后乃总领
通之故。怀斯目矣。大业十年召入禅定。寻
又应诏请入鸿胪。为敷大论。训开三韩诸
方士也。贞观三年。以正道所归通务为则。
遂拥锡庸蜀流化岷峨。道俗虔虔靡若风
草。法流亹亹所至汪濊。以四年七日一日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6b 页 T50-0526.png
迁神于法聚寺。春秋六十五矣。四众哀恸。
悲其为法来仪未几而终素怀莫展。益州
官庶士俗。及以同舟列道。争趋奔于葬
所。素幢竟野香烟蔽空。万计哀号声动天
地。于升迁桥南焚之。遵遗令也。弟子玄察
收其馀柩。以约秦中与同学玄究等。于终
南山仙游寺北。而缮塔焉。究为其文铭于
塔所。空情贞抱。素志乐林泉。颇工篇什。时
会精越学文。惊其藻锐也。未立而终。哀
伤才府。

释僧凤。姓萧氏。梁高其族祖也。曾祖懿梁侍
中宣武王。大父轨梁明威将军番禺侯。显考
长陈招远将军新昌守。凤以族胄菁华风望
高远。置情恢廓立履标峻。昔在志学聪慧夙
成。文翰曾映声辩超挺。所制杂文百有馀
首。冠出儒林识者咸诵。固得早登延誉
令逸京皋。开皇之始僧粲法师。名重五都
学周八藏。乃委心请道归宗师传。粲鉴其
精爽美其器略。授以真乘。开十等之差。导
以玄辩。疏八势之位。凤雅有幽度领览无
遗。胜气迈于比肩。赋命怀于前达。时伦相
顾曰。师逸功倍。闻之昔人。冰凉清厚。验之
今日。会隋炀负图。历试黄道。大业中岁驻
跸南郊。文物一盛千年罕及。欲以军威帝
业激动鬼神。乃高饰黄麾盛陈白羽。霜戈
曜日武帐弥川。皂素列于朝堂。下敕曰。军
国有容华夷不革。尊主崇上远存名体。资
生通运理数有仪。三大悬于老宗。两教
立于释府。条格久颁。如何抗礼。黄老士女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6c 页 T50-0526.png
承声下拜。惟佛一宗相顾峙立。沙门明赡。
率先答诏。具如别传。然敕频催。何为不
礼。凤为崇敬寺主。依例被追。乃摆拨直
进。援引经论明不敬之理。佥详赡凤抗
诏之仪。可谓兰菊各擅其英华。竹柏互陈
其贞节。不可削也。献后云崩禅定斯构。下
诏辟召。来萃道场相从讲解。迄于暮齿。善
综引安机要。难问失绪显论攸归。贞观中
年释门重阐。青田有秽白首斯兴。非夫领
括无由弘护。中书舍人杜正伦。下敕监掌
统详管辖奏召。以为普集寺任。寻更右迁
定水上座。绥䋙二寺无越六和。妙达众心
欣其仰止。年及从心更新诚致。絷维尘
境放旷山林。言晤相諠终事毕矣。有岐州
西山龙宫寺。远来请讲深幸素心。承彼北
背曾岩南临清渭石镜耀日松萝冒空
畅悦幽情。即而依赴。大开法观导引慧踪。
遂使道俗来苏闻所未有。既而厚夜悽感。
常志前言。悲谷增慨弥隆遐想。以其年
暮月二十三日。因疾终于彼寺。春秋七十有
七。初以疾极委卧。犹存弘法。精爽不移。
乃力疾而起曰。妙法华经。最后言别。终须
一释用通累念。遂对众开之。下坐怗然。奄
尔神逝于岐州陈仓县之龙宫寺。士俗官庶
痛心疾首。丧我所天。悲夫陈迹昭穆安
睹。乃迁灵于县郭之北原。凿窟处之。仍施
白塔。苕然望表。远近瞻属无不涕零。有
弟子法位。学声早被。言晤清远。以终天难
补英声易尘。匪假陈扬于何取则。乃于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7a 页 T50-0527.png
定水寺为建一碑程器万古。其文左仆射
燕公为制。惟凤立性矜庄气厉群伯。吐言
爽朗晤涉奔随。以般若为心田。以涅槃
为意得。讲法华经百有馀遍。制疏命的亦
是一家。馀诸经论待时而举。初凤之往西
山。便留遗疏述其远度。累以馀缘。恰达彼
寺因而不返。乐天知命何以加之。故其遗
文后偈云。

「 苦哉黑闇女
 乐矣功德天
 智者俱不受
 愚夫纳二边
 我奉能仁教
 归依弥勒前
 愿阐摩诃衍
 成就那罗延」


释道岳。姓孟氏。河南洛阳人也。家世儒学专
门守业。九岁读诗易孝经。聪敏强识卓异
伦伍。父皓仕隋为临淄令。治声远肃。有隐
士西门义者。博物疏通肥遁岩谷。前后令
召莫能致之。至是步自山阿来仪府舍。
谓铃下吏曰。西门义故谒。遽为吾白。即
以事闻。令素仰高风。骇其萃止。延席曰。先
生道扇三古德重四民。何能轻举。义曰。吾
自弱岁隐沦。于兹暮齿。诚不欲干游人世。
抱诚弃智。顷者吠声既静。则良政字民。五
裤兴谣两岐成咏。有欣美化。故不以韬隐
自私。敢叙斯事。令述其不逮。问其治术。对
答若神。情兼明举。乃命诸子绍续绩旷岳略
等。列于义前。令其顾指。义曰。府君六子。诚
伟器也。自长而三。州县之职。保家自若也。
已下之三。其志远其德高。业心神道求解言
外。固非世局之所常谈也。旷年十七遂得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7b 页 T50-0527.png
出家。操行贞固志怀明约。善大论及僧祇。深
镜空有。学徒百数。禅观著绩物务所高。即
洛阳净土明旷法师是也。岳十五出家。依
僧粲法师为弟子。少乐学问经论是欣。及
具篇禁更宗律部。指途持犯性不议非。
而体貌魁美风操高厉。容止俨然不妄交于
道俗。后习成论杂心于志念智通二师。备穷
根叶辞义斯尽。有九江道尼者。创弘摄论
海内知名。以开皇十年至自杨都来化
京辇。亲承真谛业寄传芳。岳因从受法。日
登深解。以众聚事拥。惟其废习。将欲栖形
太白服业伦贯。时太白寺慧安者。倜傥多知
世数阔达。方丈一字方寸千文。医术有工经
道偏练。日行四百相同夸父。世俗所谓长足
安是也。岳友而亲之。便往投造告所怀曰。
毗昙成实学知非好。摄大乘论诚乃清微。而
传自尼公。听受又鲜。今从物化精益无从。
中路徘徊伊何取适。昔天亲菩萨作俱舍论。
真谛译之。初传此土。情寄于此耳。安曰。愿
闻其志。岳曰。余前学群部。悉是古德所传。
流味广周未尽于后。惟以俱舍无解。遂岂
结于当来耶。安曰。志之不夺。斯业成矣。后
住京师明觉寺。闭门静故寻检论文。自
读其词仍洞其义。一习五载不出住房。
惟除食息初无闲暇。遂得释然开发了通
弘旨。至于外义伏文。非疏莫了。承三藏本
义并录在南方。思见其言。载劳梦寝。乃
重赂遗南道商旅。既凭顾是重。所在追求。果
于广州显明寺。获俱舍疏本并十八部记。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7c 页 T50-0527.png
并是凯师笔迹。亲承真谛口传。显明即凯
公所住寺也。得此疏本欣戴仰怀。讽读沈
思忘于寝食。乃重就太白卒其先志。于即
庆吊绝绪寻绎追功。口腹之累惟安供给。时
谷食不丰菜色相顾。安庶事经营令无匮
乏。绵历岁序厥志弥隆。内惭诸己。乃谢安
曰。岳今至愚为累独学成讥。辄不量力欲
悕非分。一不可也。食为民本名作实宾。苟
求虚誉遂劳同志。二不可也。斯过弘矣。诚
可退迹浮浮。更劳重累。则不可也。安曰。功
业将成幸无异志。嘉会难再无思别虑。复
延两载方始出山。乃以己所寻知。将开慧
业。游诸讲肆清论莫穷。大业八年被召住
大禅定道场。今所谓大总持寺是也。时年三
十有四。少齿登器莫匪先之。此时僧众三
百馀人。令听风规互相推谢。岳以后至名
重学不从师。虽欲播扬未之有许。时有
同德沙门法常智首僧辩慧明等。并名称普
闻众所知识。相为引重创为请主。岳撝谦藏
器退辞师授。徒累清言终惭疏略。慧明等
越席扬言曰。法师何辞耶。吾等情均水乳
义结相成。掩德移机恐爽灵鉴。又人世飘
寄时不再来幸不相累。岳顾诸意。正乃首
登焉。遂以三藏本疏判通俱舍。先学后进
潜心异论。皆曰。斯文词旨宏密学爽师资。
纵达一朝诚自诬耳。当伺其谈叙得丧斯
及矣。岳自顾请主虚宗初无怯惮。举纲
顿网大义斯通。虽诤论锋临而响应随遣。
众咸不识其户牖。故无理顿联辞。由是名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8a 页 T50-0528.png
振学宗法筵继席。岁举贤良推师有寄。武
德初年。从业蓝谷化感寺侧。岩垂乳水。岳
往承之可得二升悬渧便绝。乃曰。吾无感
也。故水辍流。遂以残水写渧下滢中。一
心念诵。日取一升经六十日。患损方复。又
至二年。以三藏本疏文句繁多学人研究难
用详览。遂以真谛为本。馀则错综成篇。十
有馀年方勒成部。合二十二卷。减于本疏三
分之二。并使周统文旨字去意留。兼著十
八部论疏。通行于世。以为口实。又初平郑
国。有宗法师者。神辩英出时所异之。皇上
延入内宫立三宗义。岳问以八正通局圣
贤。后责才施无言以对。坐见其屈。乃告曰。
京室学士谈衒寔希。三宗之大于何自指。
及高祖之世。欲使李道东移被于鸟服。度
人授法盛演老宗。会贞观中广延两教。时
黄巾刘进喜创开老子。通诸论道。岳乃问
以道生一二。徵据前后。遂杜默焉。岳曰。先
生高视前彦。岂谓目击取通乎。坐众大笑
而退。故岳之深解法相。传誉京国矣。至六
年秋八月。岳兄旷公从化。悲痛缠怀。徒属慰
曰。人皆有死。惟自裁抑。岳扪泪曰。同居
火宅共溺爱流。生死未断何得不悲。闻者
议之。以为善居道俗之间也。贞观初年。
有梵僧波颇。在京传译。岳为众举。预其同
例。颇闻善于俱舍。未始重之。谓人曰。此
论本国学者之英华浮情。不敢措意。今言
善者不有谬耶。因问以大义并诸异论。岳
随其慧解应答如流。颇曰。智慧人智慧人。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8b 页 T50-0528.png
不言此慧吾与尔矣。自尔情敦道术。厚密
加恒。八年秋。皇太子召诸硕德集弘文
馆讲义。岳广开衢术。延对诸宾。酬接覆却
神旨标被。太子顾曰。何法师。若此之辩也。
左庶子杜正伦曰。大总持寺道岳法师也。法
门轨躅学观所宗。太子曰。皇帝为寡人造
寺广召名德。而此上人犹未受请何耶。伦
曰。虞舜存许由之节。夏禹顺伯成之志。彼
乃俗流。犹从矫逸。况方外之士。弃名之人。
臣辄从其所好耳。乃下令曰。今可屈知寺
任。允副虚襟。岳动容辞曰。皇帝深惟固本。
归诚种觉。所以考兹福地建此仁祠。广召
无诤之僧。用树无疆之业。贫道识量未弘德
行无纪。今蒙知寺任诚所不安。愿垂含
恕。敢违恩旨。屡辞不免。遂住普光。以贞观
十年春二月搆疾弥留。诸治无效。春坊中
使相望于路。遂卒于住寺。春秋六十九。皇
太子令曰。普光寺上座。丧事所资取给家
令。庶使丰厚无致匮约。仍赠帛及时服
衣等。俄而有敕。复公给葬仪。送于郊南
杜城之西隅。岳弟明略。身长七尺三寸。十九
出家。志怀远悟容仪清肃。特善涅槃。学人从
集有声京洛。住东洛天宫寺。贞观九入年
朝奉慰。时四海令达总集帝京。惟岳及略。
连支比曜。时共美之。及事缘将了。言归
东夏。岳惘然曰。吾同气四人。并先即世。唯余
与尔相顾犹影。自旷师没后。心常怏怏。恐
藤鼠交侵欻然长逝。异生难会可不思耶。
吾行年耄矣。其能久乎。集会又难。尔其且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8c 页 T50-0528.png
止。因斯便住。恰至明春岳便辞世。略之衔
疚。痛钟缠结带疾还寺。以十二年卒于
所住。春秋六十七矣。

释功迥。姓边。汴州浚仪人。年六岁便思出
家。慈亲口授观音经。累月而度。自此专训
经法。九岁而送在寺。年十六舍俗服志愿
山居。因入泰岳苦心忘倦。年二十五。便事
弘法师。私自惟曰。拱默山林。乃是一途独
善。至于道达蒙瞽维持馀寄。非化诱不
弘。住汴州惠福寺。昔在山中。十地胜鬘已
曾讲解。及游城邑人有知者劝而说之。遂
因阐扬。诸经论等亦备敷说。晚以法华特
为时要。便撰疏五卷。镇常弘演。前后五十
馀遍。每至药草品天必降雨。故其幽诚徵
感为若此也。其佛地般若制疏并讲。津济
后学。声满东川。又撰无性摄论疏。厥功始
成。奄然长往本寺。年六十六。馀闻之行人。
曰。其人少欲自节。衣布坐茅。所获利禄随
时散尽。房无匮箧四壁廓然。未终之前。
异香灵光至所住室二夜四至。自睹嘉相。
门人同美。迥曰。愿乘此瑞往生乐土。因不
食二十日而终。所饮井水终旦泉竭。殡经数
日水方复旧。道俗悲凉。通感若此。

释神照。姓淳于。汴州中牟人。年九岁。隋乱眷
属凋亡。惟母及身。萍流无托。未几母崩。投
造无诣。朝求木实夕宿尸所。行往见之
莫不下泣。年十二。投尉氏明智律师而出
家焉。于时载扬律藏。学徒云集。宇内初定
糇粒未充。照巡村邑负粮周给。年经六祀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9a 页 T50-0529.png
劳而无倦。供众之暇。夜讲法华胜鬘经。
虽久人无知者。受其听律每发奇思。前
学之流惊其迥悟。又往邺下休法师听摄
大乘论。一遍无遗。讲散辞还。休送出寺。学
门怪异。休顾曰。斯是河南一遍照也。后生领
袖。尔其知之。又往许州空法师所听杂心
论。才始八卷。为师疾而返。后因遂讲之。初
后通冠。时人语曰。河南一遍照。英声不徒
召。尔后涅槃华严成实杂心。随机便讲曾不
辞退。又造像数百铺。写经数千卷。任缘便
给不为藏蓄。新译能断金刚般若初至。披读
寻括。词义似少一行。遂以情测注。及后
其本果与符同。时咸讶其思力也。贞观中
遘疾逾久。而戒行无玷。卒于安业本寺。春
秋五十有九。初平素日。一狗将养所住恒
随。及邻大渐长号哀厉。通宵向本出家寺。
往返二百馀里。绕寺号呼以告。彼众素不知
也。凶问后至方委狗徵。及曙还返安业。掩
坎之后长眠流泪不食而殂。

释道杰。姓杨。其先弘农。汉太尉震之后也。苗
裔复居河东安邑之鸣条焉。天怀颖发廓然
物表。年才小学便就外傅。教以书计典籍。
粗知大略。然以宿植德本。情厌俗尘。父母
留恋抑夺不许。开皇十一年。岁将冠肇。垂
翼东飞。投闻喜横水窟。真莹法师。莹鉴其
高拔即而剃落。寻与受具令学涅槃等经。
性净修明闻持镜晓。后往岘头山诵法华
经月便度深。自惟曰。经不云乎。宁愿少闻
多解义味。欲得通要必俟博游。开皇十四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9b 页 T50-0529.png
年。往青州何记论师所。听采成实。才涉二
年功高四载。记顾曰。吾子形貌傀伟请对
有方。学浅而思远。吾论其兴矣。傥子存
于始卒。吾当诲而不倦。无几而记迁化。遂
尔周流齐土。时有奘寂安艺。并号哲人。从
之受道多识前令。又往仓冀魏念二论师
所。听毗昙论。又于清河道向汲郡洪该
所。俱听成实。始末四载。倾穷五聚。乃上下
搜求。以问法主。每令该公延颈长息。尝
定该义曰。论云。惟一苦受而有三差。此
文非谓以一行苦名为苦受而随情说三
受。正以于一苦受而随情说三受。此是经
部师计。而拔摩述以为宗。可不尔耶。该曰
然。杰曰。若使果起酬因说苦受为乐受。亦
可因成感果说恶业为善业。若言善业感
乐果善业非恶业。亦可乐受酬善因乐受
非苦受。若言乐受酬善因而体即苦受。亦
可善业感乐果而体即恶业。若言惟是一
苦受随情说妄乐。亦可惟是一恶业随情
说妄善。此中多句。终是一妨。远取伏意。覆
却例决。该于时茫然曰。此中须解听。后私
室便曰。子有拔群之亮。难与言也。吾老
矣。弘兴论道其在子乎。由是门人胥伏。开
皇十九年。自卫适邺。听休法师摄论。又于
洪律师所听四分。略知户牖。意在小论。将
事东行。属随汉王召沧州志念河间法楞
长弘并部。忽遇斯际即往从之。听仰迦延
读婆沙论。首尾三载颇极穷通。曾难念论
师曰。若触空非触入处者。亦应识空非识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29c 页 T50-0529.png
住处。若以识非分是识住处者。亦应触非
分是触入处。于时念公但含笑直视竟不通
之。其论道迅猛皆此类也。然以先功小学。
意为弘显大乘。仁寿二年。又依楞法师听
十地等论。尔时法门大敞。宗师云结。智景大
论。十力摄乘。两达涅槃。舜龛律部一期总
萃。并晋中兴。乃历游讲肆观略同异。凡经
六载咸陈难击。故并州语曰。大头杰难人
杀。然其例并虽少。而一徵一责能令流汗。
文帝崩晋阳逆节。便还故里讲阿毗昙心。
又讲地持各五六遍。自惟曰。徒事言说心
路苍范。至于起慧非定不发。遂停讲往麻
谷。依真慧禅师学坐。思择念慧深入缘
起。慧叹曰。常为法师等一从名教难偃乱
流。如何始习便能住想。岂非宿习所致耶。
后依成实安般念处。两夕专想观解大明。便
谓神素法师曰。昨试依论文安般念观。境
界极明而气逼上心。坐不安席。欲除此患
终须教遣。请撰诸经安般同异。编为次第。
将依遣滞。素乃取婆沙成实龙树兰若诸部。
明十六特胜六种安般之相。以示之。即依
修习。更逾明净。又往麻谷以呈所證。慧曰。
善哉大利根者。淋落泉中诸学坐者未至
此处。武德元年请弘十地。杰笑曰。息驾修
禅。但名自利凡法。讲扬法化诚为利他。
至于俱利事须商度。今当昼语夜默。庶得
小大通洽。不亦可乎。遂即长弘三十馀遍。
常随门学百有馀人。堪外化者数盈二十。
斯人也刚决中恕少欲希言。择交选士。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30a 页 T50-0530.png
疏财薄食。苦乐不言喜愠无挠。栖岩一众
举为僧主。辞不获免。若浮云焉。以贞观
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因疾卒山。春秋五十
五。三十六夏。初有桑泉樊绰者。前周废教僧
也。虽为白衣常参法宇。杰以国士遇之。
绰已前亡。二女同梦。其父乘虚而至。曰吾
生西方极乐土矣。知杰师将逝故来迎接。
因往栖岩。其日杰患停讲。乃至寿终。常见
樊绰在傍。合众又闻空中伎乐异香。故其去
处虽远。不负弘导之功焉。门人依西域
阇维起塔供养。

释神素。姓王。字绍则。其先太原。远祖勇从
宦虞州遂徙居安邑鸣条之野焉。氏族英望
无烦述作。少与道杰结张范之好。相携问
道。儒学之富礼易是长。至于篇什继美英
采。故其游学讲肆周流国境。必与相随。若
比人矣。所习词义博览俊悟。则难兄难弟
也。至于诵经学定当席索隐。则后于杰。文
理会通。素则先之。为杰出安般念观。令其
徙滞如彼传述。大业四年杰公停讲。学门
清素接轸相寻。遂从命专讲毗昙四十馀
遍。续讲成实将二十遍。自馀小部不足述
之。其为讲也片言契理少语释多。学者玄悟
听览不倦。则杰高于素。若多陈同异广定
是非。郑重校角开生觉意。则素贤于杰。所
匠成者。则盖裕隆深英泰之徒是也。故晋川
称谓素杰二公秋菊春兰各擅其美。然素温
恭退让慈爱矜恕。侍士慕贤不伐诸己。贞
观二年。栖岩大众请知寺任。辞以法事相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30b 页 T50-0530.png
继有阻僧网。众又固请。依杰师故事乃
许之。性宽厚善物性。故得上下和睦。风尘
攸静。以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卒于
栖岩。春秋七十二。自一生行业属想西方。
于临终日普召门人大众爰逮家臣。与之
别已。自加结坐正威容已令读观经两
遍。一心静听。自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五
六。又令一人唱馀人和。迄于中夜端坐俨然
不觉久逝。依即坐殡。肌肉虽尽骨坐如初。
又感祥瑞。略故不述。初终之夕。仁寿寺志
宽法师夜坐如闷。梦素来过同床止息勤勤
告别曰。如来大悲为诸众生。旷劫苦行勤
求大法。流布人天欲使不绝。我等虽居
下流。然佛遗寄末能发辉。道业遂有季
位在前。素虽不肖深怀辜负。每欲推命
竭愚上于天听。今大运忽临长思永别。好
住努力。宽送目极忽然而觉。及明莫知凶
问。须臾信至方知昨逝。宽致书述怀。与诸
门人如彼。

释法护。姓赵。本赵郡人。祖康为济阴大守。
子孙遂家焉。隋初有赵恒者。与清河崔汪
以秀才擢第。时号四聪。即其父也。家门清
俭礼素自居。护时冲幼。戏则围坐登讲。采
花列供。其父知为法器。十二遭父忧。未几
又丁母艰。哀恸气绝者数四。服阕造河北
卫部欲学儒术。忽逢胜缘提诱。诲以三界
牢狱。不以四大毒蛇。如不早悟轮回未
已。便依而落发。时年十五也。留诵净名七
日便度。自是广讯经诰访无远近。遂往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30c 页 T50-0530.png
志念所听毗昙。法彦所听成实。纵横累稔
参预前踪。又听律部薄闲持犯。又往彭城
嵩论师所。以是摄论命家海内标仰。伏膺请
益无所辞焉。指授幽明曲尽玄致。大业三
年。度僧化远。护应此诏。名沾安陆。俄而有
敕远召艺能。住内道场。时年三十有二。既
居慧日。高彦成群。常讲中观涅槃摄论。伪
郑既降太宗初入。别请名德五人。护居其
列。自此校角摄论。去取两端。或者多以新
本确削未足依任。而护独得于心。及唐论
新出。奄然符会。以为默识之有人焉。贞观
十二年。敕召入龙潜宅天宫寺。仍知寺任。
勉人以得众穆如也。十七年七月二十一
日。曛时不预。因卒于房。春秋六十有八。护
善外书好道术。约己薄食解衣赡寒。结
带终岁不饰容貌。而贵胜所重通才咸
萃。先服石散大发数日闷乱。门人之见欺
当自责取。然陷师于非道是何理耶。遂不
与言。其礭固例如此也。然好施忘倦。房无
圭勺之储。但一床一蹬而已。撰摄论指归
等二十馀篇。初亡嵩山沙门智大者。年九十
馀。傲然恬素。不出三十馀年。闻哀杖策而
至尽哀曰。经论之士精苦之伦。代有人矣。
至于纯直自然识量通雅者。斯人殁后因绝
踪矣。中书杜正伦来吊而铭。略之曰。伊昔承
恩诲深提耳。及兹展觐恸兴床几。颓泣可
援沈差靡已。庶在遐龄永陪高轨。

释玄续。姓桑。蜀郡成都人。出家既久。经纶道
业。涅槃成实所学之宗。常讲法华导引蒙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31a 页 T50-0531.png
晓。然风彩高峻容止方复。言谈之际机俊变
通。达外书工草隶。时吐篇什继美前修。
又能折节下人。僮少道俗有才调者。命来
与语爱而狎之。至于侯王雄伯名儒大德。便
傲然特立。不以介意。而神爽更高辩给电
疾。有梓州东曹掾萧平仲者。梁高之孙也。博
学机关当时绝偶。往参谈叙文集相示。平仲
尚之从容曰。仰承高怀蔑略诸贵等。今蒙
礼顾深愧非人。续曰。诸贵骄蹇须以骄蹇
对之。明公汎爱。故以汎爱相答。仲曰。法师
从来不尔。今日忽然。疑是虚谈恐非实录。
答曰。贫道待公之虚实。亦如公遇续之实
虚耳。相与驩笑。尝为宝园寺制碑铭。中有
弹老庄曰。老称圣者庄号哲人。持萤比
日用岳方尘。属有祭江道士凭善英。过寺
礼拜见而恶之谓续曰。文章各谈其美。苦
相诽毁未识所怀。若不除改。我是敕使当
即奏闻。续曰。文之体势非尔所知。若称敕
使欲相威愶者。我寺内年别差人当庄。此
是敕许。亦是敕使。卿欲奏我。我当庄人亦
能奏卿。英虽大恨无如之何。寺僧五十。虽
并迟暮。皆顺伏之。尝见人述庄子鹏鴳之
喻。便叹曰。庄蒙以小大极于此矣。岂知
须弥不容金翅。世界入于邻虚。井蛙之智
秽人耳目。后疾甚召僧。集已罄舍都尽曰。
生死常耳。愿各早为津济。其夜命终。贞观
中矣。

释慧壁。姓弘苏州嘉兴人。爰初胎孕。母绝
辛鯹。及诞育后生嫌臭味。故始自孩婴至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第 531b 页 T50-0531.png
于七岁。菜蔬饱腹诸绝希求。出家依法流
水寺岩师明教。随顺修奉。冠肇已后。周游
访道无择夷险。四论三经咨询赏要。学既
明达还延旧居。四远承风咸来请谒。门人
来去常数百人。晓夕诲诱乐说无倦。背不著
席四十馀年。老无久力时抚弯几。贞观之
末年。七十馀。伊人不远词状罕传。四远称
扬但云不可思议大德也。至于登机对晤述
作宪章。高轨莫闻。恐埋诸古。惜哉。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