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98a 页
卷二 第 203c 页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中

京弘福道场释彦琮撰

贞观十一年春正月。

帝欲宣畅祖风遵嵩本系。爰发

明诏颁告黎元云。老君垂范。义在于清虚。释
迦贻训。理存于因果。论其教也。汲引之迹殊
途。求其宗也。弘益之风齐致。然则大道之兴。
肇于遂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形之表。
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经邦致
治返朴还淳。至如佛教之兴基于西域。爰自
东汉方被中华。神变之理多方。报应之缘匪
一。暨乎近世崇信滋深。人冀当年之福。家惧
来生之祸。由是滞俗者。闻玄宗而大笑。好异
者望真谛而争归。始波涌于闾里。终风靡于
朝庭。遂使殊俗之典。郁为众妙之先。诸夏之
教。翻居一乘之后。流遁忘返于兹累代。朕夙
夜夤畏缅惟至道。思革前弊纳诸轨物。况朕
之本系出自柱下。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
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解张阐兹玄
化。自今已后齐供行立至于讲论。道士女
官。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系之化。畅于九
有。尊祖宗之风。贻诸万叶。时京邑僧众。咸


阙庭上表。乃推法师为表曰。琳年迫桑榆。始
逢太平之世。貌侵蒲柳。方值圣明之君。窃闻。
子见一善必献其父。臣见一善必献其主。臣
子于君父。敢不尽心者焉。何者父有诤子。
卷二 第 204a 页 T50-0204.png
身不陷于不义。士有诤友。身不离于令名。琳
等虽预出家。仍在臣子之列。有犯无隐敢不
陈之伏见

诏书。国家本系出自柱下。尊祖之风形乎前
典。颁告天下无得而称。令道士等处僧尼之
上。奉以周旋岂敢拒诏。寻老君垂范治国治
家。所佩服章亦无改易。清虚卓志与世不群。
不立观宇不领门徒。处柱下以全真。隐龙德
而养性。智者见之谓之智。愚者见之谓之愚。
非鲁司寇莫之能识。今之道士不遵其法。所
著冠服。并是黄巾之馀。本非老君之裔。行三
张之秽术。弃五千之妙门。反同张禹漫行章
句。从汉魏已来。常以鬼道化于浮俗。妄托
老君之后。实是左道之苗。若位在僧尼之上。
诚恐泾渭同流。有损国化。若不陈奏。何以
表臣子之情。谨录道经及汉魏诸史。佛先道
后之事如左。伏愿

天慈曲垂听览。其时表奏。

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宣口敕云。语诸僧等。
明诏既下。如也不伏。国有严科。法师饮气
吞声。顾谓诸僧曰。帝在九重圣颜难睹。纵
欲牵衣折槛。亦乃无由。未若踵武屈原栖遑
草野。结兰为佩清白自居焉。后十三年秋九
月。有黄巾秦世英者。薄闲醮禁粗解医方。
挟伎术以佞时。因得志于储后。阴陈法师之
论言讪谤皇宗。毁黩先人。罪当誷上。帝乃赫
然斯怒。沙汰僧尼。敕遣缁徒并依遗教。其法
琳既讪谤朕之宗系。宜即推绳。必也无辞国
有刑宪。而法师鼓腾毛羽思奋云霄。不待追
卷二 第 204b 页 T50-0204.png
徵自之衙府。群寮承主上之意。勘刻法师。囚
禁州庭。絷之缧绁。司空毛明素。伫聆法师清
闲。每常想见其人。既属幽居。致诗于法师曰。
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始验山中木。方
知贵不材。法师辱素诗而谢曰。贫道识性捣
昧。辄不自涯。狂简斐然。上忤

天听。未能自殒。苟存馀息。而公赐垂清玩。琳
宁缄默者哉。力拙课虚詶之云尔。叔夜嗟幽
愤。陈思苦责躬。在余今失候。枉与古人同。草
深难见日。松迥易来风。因言得意者。谁复免
穷通。毛明素瞩法师诗。而惊异焉请结三益
笃意二难。素曰。嗟乎相知之晚也。冬十月癸
亥。因兴善寺大乘馈珍馔于法师。法师致书
谢曰。辱赍朝飧虔诚跪受。非直光鲜玉液。仰
亦香夺兰芬。戢荷仰仁恕之流。滋味辍虚羸
之弊。幸甚幸甚。伏惟大众动止。与时休泰也。
琳实不才叨簉缁侣。方圆倚伏无所自容。不
能拔萃出群。卒致危身之败。不能和光同滓。
终罹无状之辜。徒复拥膝长吟惭魂吊影耳。
是知哺糟歠醨者。则松柏之操弥贞。淈泥扬
波者。则莲桂之芳逾洁。至于琳也复何人哉。
素乏逢迎未闲造谒。既延中士之谤。遂蹈下
愚之迹。与夫卫足曳尾。何期爽欤。且达人无
健羡之名。大道拘守雌之节。泉清井泄能不
恻然。方将晦影穷岩销声幽谷。散诞白云之
际。优游青松之下。朝窥慧苑暮宿禅林。送此
残年放情物外。兹愿未允耿介如何。但缧人
思挠辞殚理寡。粗因翰墨申述鄙怀。而尺素
易烦。寸心难尽也。冬十月丙申。敕遣刑部尚
卷二 第 204c 页 T50-0204.png
书刘德威。礼部侍郎令狐德芬。侍御史韦悰。
司空毛明素等。在州勘当。因问法师曰。落发
灰心事宜恬静。出家舍俗须契无为理。应屏
迹四禅栖神六度。总儒墨之糟粕。遵半满之
菁花。何乃放志九流婴心五典。广引三教。叙
治道之升沈。备举十王。标崇敬之优劣。或述
佛道先后。时谈释李师资。广显十喻九箴。盛
辩气为道本。语信毁则皦然交报。论品藻则
历尔众书。道家之谬僧何以知。奉佛归心全
拟自取仰具显。作论根起习外逗遛。傥也无
辞。则罪人斯得。法师对曰。琳闻。一切种智
号悉达多。历尘劫而应生。觐众贤而遍学。
或复示居外道。或复现作儒林。应同类而诱
凡。随异形而化物。然后称无上士。号天中天。
俯迹娑婆教流沙界。或假安禅悟道慧解开
襟。致有说法度人神通化物。但以众生缘悟
种种不同。所以半教满教敷心。一乘三乘阐
道。随宜各解意在兹乎。故佛令十二时中。一
时学外。欲使摧伏异党接引俗流。缘浅暨深。
爱语同事。故内典通学论云。夫在天成象为
日月。而精异刚。柔在地成形作山川。而气殊
动静。物既如此人亦如斯。所以首足之仪。方
履圆戴。性情之用。阴惨阳舒。贵我有知在灵
为长。心行匪一嗜欲不同。故以禀薄禀厚愚
贤自隔。罔念克念狂圣是分。歧路交迁。泣
拔毛之未肯。丝色代变。悲摩顶之不吝。信乃
利物多途润身异术。九流既泒百家竞起。儒
道礼乐。以九仙为乱神。道事冲玄。以六经
为失德。刑名贵酷纵横尚辩。孔辞军旅刘
卷二 第 205a 页 T50-0205.png
溺儒冠。专门则钝由章句。缀文则过在轻薄。
俗以内典类之虚无。僧以外书譬之糠秕。存
小节则弃方广。习大道则舍毗尼。慧士傲为
导福之尊。禅人许为守智之藏。纷然异学难
可胜言。各适所宜宁容不习。好同恶异守迷
莫返。其为太息良在于兹。罕语通方一何寡
识。岂若半文半质兼俗兼真。历览群书牢笼
众艺。唯有能仁种智冠绝古今。遂有王舍野
人。试以牧牛之秘。祇园梵志。验以数叶之
奇。盛披贝多。固难详也。所以童子善财。求知
识而匪懈。长者耆域。志好学而斯通。谅亦无
弃一尘。为积德山之广。不遗片水。聚成智海
之大。乃有龙树伟器马鸣硕德。弘道一时传
芳千祀。若夫道安识蓝田之鼎。法兰辩昆明
之灰。僧会辞气清高。惠远神彩洒落。斯并
先风之领袖。后进之景行者也。岂唯方朔以
多能擅响。张华以博物著名而已哉。盖闻。
赤盐招不识之讥。白鸽起不知之诮。至有通
人遍学庶无斯耻。窃以德该内外。群邪惮风
而偃踪。解穷大小。殊机承景而倾向。必若小
教未通。则慧品不足。外学有阙。则戒篇犹
犯。是以巧饰文辞。本成四辩之德。妙闲声
韵。寔预五明之方。然则花严责于多闻。法花
诫于亲近。自省无执颇异彼乎。不以媒衒争
名矜伐当世。欲为真道之助正觉之资耳。至
如田君下坐之伎。尚可济时。齐人小算之术。
犹堪自致。而况琢磨文彩祖述道德者也。既
等金石丝竹。俱为悦耳之音。橘柚楂梨。皆是
适口之味。高山之喻初地。难胜之顺世间。固
卷二 第 205b 页 T50-0205.png
亦风流不坠。文在兹乎。庶令僧兼俗典。无顿
废于丘坟。儒知佛宗。不慢轻于戒定。故曰大
士遍学通人博闻。岂同孤陋之徒守局促之
怀者也。但琳所著辩正根起有由。往以武德
四年仲冬之月。得清虚观道士李仲卿。所制
十异九迷。及刘进喜显正等论。轻侮大圣昏
冒生灵。妄引典谟饰非为是。琳既慨其无识
念彼何辜。因乃广拾九流论成八轴。叙述三
教志明益国。标十代者意显遵崇。据史籍而
辩后先。约训诰以明师敬。十喻斥其十异。九
箴挫彼九迷。气为道本并有典谟。信毁皦然
非无实录。但琳往作道士伪谬子细。委知释
教孔老所崇归心。何容自取。既而理符事顺。
则清白显然。根起是彰。则逗留斯得。威等又
问法师曰。仲卿优努之论。十有九条。进喜显
正之文。才唯一轴。亦不妄陈美恶广引帝王。
何乃辩正之词纷纭若是。假引上庠右学。但
搆虚辞妄陈。开士儒生全无实录。祇欲以今
类古。意有所非。仰具礭陈无容隐默。法师对
曰。琳闻。乌有亡是。显司马之词。子墨翰林。
属扬雄之赋。次有玄微镜机之辈。传盛藻于
当时。殉华冲漠之流。显词宗于曩日。典谟既
尔琳何异哉。若不假彼开宗。何以曲终其致。
所以创陈三教。叙立论之由。次显九箴。答
仲卿之说。其中亦有古来共惑。因论释通。后
以武德八年仲春之月。

高祖亲临国学。将行奠礼。备陈三教商礭微
言。于时二众通人云罗御席。五都才子星布
义筵。时有潘诞黄巾妄陈先后。奏
卷二 第 205c 页 T50-0205.png

高祖言。悉达太子不能得佛。六年求道方得
成佛。此则道能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父
师。佛乃道之子弟。遂引佛经云。求于无上正
真之道。又云。体解大道发无上意等。当尔之
时。有胜光寺释慧乘者。学业钩深才锋映俗。
裹粮坐钾固敌是求。待问开宗鸣山鼓石。既
泻悬河之辩。兼吐飞龙之词。义网高张玄梯
广布。莫不应机泉涌蹑响风驰。遂使主上回
光群公拜首。于时九仙外道束体辕门。三
洞黄巾望风结舌。法琳既缘此议。又撰佛道
先后释李师资等篇。又以博弈所上事云。后
汉中原未全有信。晋魏夷虏信者一分。仲卿
论云。石勒之日念其胡风与僧澄道人矫足
毛羽。因此胡法始兴于世。刘进喜云。胡来
此土未全有信。姚石已后胡风乃盛。但琳缘
此三人不能默已。遂广陈君王宰辅敬佛度
僧。用对彼辞显其虚妄。后陈信毁交报。以示
仲卿。彰善恶之有徵。使其悛改。但仲卿等。
文虽二轴事有多条。纵琳八卷之书。犹为略
报。方今主上钦明托想玄猷。兴显沙门遵崇
释教。岂敢以今况古。意有所非。理数皦然。诚
为确论。威等又问法师曰。论第一云。大唐驭
极圣皇垂拱。尚贤齿而返正。贵仁德以还淳。
道佛二流在政非急。久欲陈其未喻不揆所
疑。献替可否幸详其要。当今

圣上钦明文思。有何未喻可否须陈。刺上之
情礭言其旨。法师对曰。琳闻。儒教济时人知
希仰。释老利物愚者致疑。所以托彼上庠
陈其未谕。寄之硕学畅此玄功。故云殉主事
卷二 第 206a 页 T50-0206.png
亲。则忠孝为首。全身远害。则道德居尊。救苦
利生。则慈悲作本。怀忠奉孝。可以全家国。行
道立德。可以播身名。兴慈运悲。可以济群品。
济群品则恩均六趣。播身名即荣被一门。全
家国乃功包六合。故忠孝为训俗之教。道德
为持身之术。慈悲盖育物之行。亦犹天有三
光各称其德。鼎有三足并著其功。三教同遵
嘉祥可致也。当今

主上。高居负扆端拱无为。文思聪明宁云未
喻。但以仲卿之辈邪见根深。纵沐皇猷未能
迁善。所以寄之宾主畅彼典谟。伸告善言用
提其耳。实不言

皇上未喻可否须陈。乞捡论文自分泾渭。威
等又问法师曰。论第二云。捡诸古史逖听先
儒。不闻灵宝之名。未记天尊之说。又称妄加
穿凿广制斋仪。靡觌出要之方。但肆贪求之
术。道士之号无由而来。河上之言迥无踪迹
者。但道言灵宝之妙秘在玄台。老辩天尊之
神大罗端拱。三元十真之制。斯即出要之方。
六斋七品之仪。岂是贪求之术。道士之名尚
矣。河上之说久焉。胡乃斥朝庭之宗崇。非
家国之虔敬。徒悕五听未越三章。天网纵宽
疏而讵漏。法师对曰。琳闻。九首双瞳之典。金
天火帝之文。白秦赤汉之谟。三国二京之志。
是称左史右史记事记辞。直笔直言无矫无
妄。故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阚泽曰。仙有灵宝
之法。其教如何。阚泽对曰。夫灵宝者。一无氏
族可依。二无成道处所。教出幽谷非人所知。
真是幽居滥说。非圣人制也。吴主善其对焉。
卷二 第 206b 页 T50-0206.png
所言天尊之号出自佛经。窃我圣踪施乎己
典。何者案五经正史三皇已来。并不云别有
天尊住于天上。但叙周公孔子制礼删诗。所
以五典三坟。靡睹大罗之称。前王往帝。不闻
郊祀天尊。安有执玉简披黄褐垂素发戴金
冠。别号天尊。端拱九华之殿。独称大道统御
七映之宫。纵有道教辩天尊。诸子谈灵宝。此
乃道听途说。讵可依凭。委巷之书非关国典。
又斋仪矫制事迹可寻。莫不广列金银颁班缯
䌽。并是三张诡述修静妄言。斥破逗遛备如
琳论。又道士之号老教先。无河上之名。儒宗
未辩。何者。姚书云。始乎汉魏终暨苻姚。皆号
众僧以为道士。至魏太武世。有寇谦之流。始
窃道士之名。私易祭酒之称。此岂琳之臆断。
乃是史籍盛明。又班固汉书文帝传。及潘岳
关中记。嵇康皇甫谧高士传。及访父老等书。
皆无河上公结草为庵现神变处。事并虚谬
不涉典谟。妄搆斐然动成卷轴。当今主上垂
拱问道坐朝。九族既亲平章百姓。寔可黜三
张之秽术。阐五千之妙门。琳今愕愕而犯颜。
望显主上为明后。若唯唯而从旨。虑陷圣帝
于昏君。伏惟万乘。幸纳于刍荛敢陈一中斯
言。若允埃露冀益高深。威等又问法师曰。
论第三云。梁高祖留心释典祈祐舍身。隋
文帝荷负四生栋梁三宝。拓拔沦于正法。宇
文毁于尊容者。即应蕴福延庆积恶招殃。何
乃魏则数叶临轩。周乃累君传嗣。梁婴侯景
之难。隋才二世而亡。是知天道无亲顿成虚
阐。祸淫福善胡其爽欤。因何损替者翻享遐
卷二 第 206c 页 T50-0206.png
龄。崇敬者无终厥寿。进退矛楯情状皎然。
去取自乖足知虚谬。法师对曰。琳闻。道教浮
疏讵明三报。儒宗偓促但叙一生。故仲尼答
季路曰。生与事人汝尚未知。死与鬼神尔焉
能事。袁宏后汉书曰。道家者流出于老子。老
子以清虚淡泊为主。祐善嫉恶为教。畜妻子
用符书。祸福报应在一生之内。此并区中之
近唱。非象外之遐谈。所以荀悦硕疑史迁深
惑。至如唐虞上圣乃育朱均。瞽叟下愚是生
有舜。颜回大贤而夭绝。商臣极恶而胤昌。盗
蹠纵暴而福终。夷齐至仁而饿死。张汤酷吏
七世垂缨。比干正臣一身屠戮。诸如此例胡
可胜言。佥惑致疑故常情耳。所以我之种觉
独号遍知。遐唱四生广敷三报。欲使繁疑雾
卷夙滞云披。玉牒周陈金言备显。故经云。有
业现苦有苦报。有业现苦有乐报。有业现乐
有乐报。有业现乐有苦报。或馀福未尽恶不
即加。或宿𠎝尚在善缘便发。如灰覆火岂得
称无。若闇寻声当知必有。且夫善恶无爽状
麟斗以日亏。报应有归。等鲸亡而星现。但察
感通之分。足明善恶之来。然则箫杨周魏之
流。可不思而自释也。威等又问法师曰。论第
四云。高祖武皇帝者。似若诏出已后方造论
端。

当今帝系所崇老聃为本。奉遵柱下。敕道居
先。因何固拒诏文。擅生爬毁事既非小须具
委陈。不得徒事饰非虚烦翰墨法师对曰琳
所著论文。本缘刘李。实非诏出已后。乃是
八年已前。但为谥号未行。创云皇帝。次依
卷二 第 207a 页 T50-0207.png
汉史为太上皇。后见帝谥颁行。方题大武。请
寻论卷第四。指的显然叙德。但记八年足知
非谬。岂敢诏书出后公然爬毁。求虚责实罪
有所归。乞捡逗遛自分清白。威等又问法师
曰。论第五云。依姚长谦历云。佛是周昭王甲
寅岁生。穆王壬申之岁始灭度者。因何法显
为传云。圣殷王时生。推于像正之记言。佛
是周平王世出。道安作论确执桓王。长房为
录固言庄代。是知传述乖紊。无的可依仰。
具显先后。不同遐迩所以。法师对曰。琳闻。大
圣应生本期利物。有感斯现无机不烛。故经
云。一音所畅各随类解。论声既尔语体亦然。
而传记所明非无斥理。琳今正据取彼多家。
先列其真后陈其妄。谨依魏国昙谟最法师
齐朝上统法师。及隋修历博士姚长谦等。
据周穆天子传。周书异记。前汉刘向列仙传
序。并古旧二录。后汉法本内传。及傅毅法王
本记。吴尚书令阚泽等众书。准阿含等经。
推佛是姬周第五主昭王瑕即位二十三年癸
丑之岁七月十五日。现白象形降神。自兜
率托净饭王宫摩耶受胎。故后汉法本内传
云。明帝问摩腾法师曰。佛生日月可知以不。
腾答曰。佛以癸丑之年七月十五日。托阴摩
耶。即此年也。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之岁四
月八日。于岚毗园内波罗树下。右胁而诞生。
故普曜经云。普放大光照三千界。即周书异
记云。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之岁四月八日。
江河泉池忽然汎涨。枯井涌泉并皆溢出。宫
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其夜即有五色
卷二 第 207b 页 T50-0207.png
光气。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昭
王即问太史苏由曰。是何祥也苏由曰。有大
圣人生于西方。故现此瑞。昭王曰。于天下何
如。苏由曰。即时无他。一千年后声教被于此
土。昭王即遣人镌石记之。埋在南郊天祠前。
佛生即此年也。昭王四十二年壬申之岁四
月八日夜半。踰城出家。故瑞应经云。太子十
九四月八日夜半。天人窥于窗中。叉手白言。
时可去矣。因命马行。即此年也。周第六主穆
王讳满。二年癸未二月八日。佛年三十成道。
故普曜经云。菩萨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即此
年也。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之岁二月十五
日。佛年七十九方始灭度。故涅槃经云。二
月十五日临涅槃时。出种种光。大地六种震
动。声至有顶。光遍三千。即周书异记云。穆王
即位五十二年壬申之岁二月十五日平旦。
暴风忽起拨损人舍伤折树木。山川大地皆
悉震动。午后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
南北通过。连夜不灭。穆王问太史扈多曰。是
何徵也。扈多对曰。西方有大圣人。灭度衰
相现耳。佛入涅槃。即此年也。始自昭王二
十四年甲寅之岁诞应已来。至今大唐贞观
十三年已亥之岁。正经一千六百一十八
(一十八者恐六十六之错)载。言法显为传云。圣殷王时生者。
但法显虽游外国。传未可依。年月特殊大为
河汉。又道安乙丑上统甲寅。诸无所据未足
为验。又像正之记罕见依凭。安公为论据罗
什记。罗什记者。承安世高。安世高者。以汉桓
帝时在洛阳翻译。信执笔者据桓王时。但罗
卷二 第 207c 页 T50-0207.png
什秦曰始来。世高汉朝先至。二师相去垂三
百年。信彼相承依而为记。非是安论造次谬
陈。并由当时传者之过。又隋朝翻经学士费长
房言。佛庄王时生者。房以二庄同世周庄十
年即鲁庄七年也。但据恒星为验而云佛生。
未悟恒星别由他事。琳案文殊师利般涅槃
经云。佛灭度后二百五十年。文殊至雪山中。
化五百仙人讫。还归本土。放大光明遍照世
界入于涅槃。恒星之瑞即其时也。长房言二
月八日生者。乃是四月非二月也。然长房所
判。未究事根。何者。长房云。周以十一月为正
月。言四月者今二月也。虽云二月终是四月。
案春秋一部。年用鲁庄之年。月取周王之月。
恒星本瑞于周世。须据周之时日月。长房乃
云。佛庄王十年二月八日生者。大为猛浪。若
是二月不应论星。长房又云。佛以四月八日
下托胎者。托胎既用周月。现生还是周辰。今
言二月是亦非也。若周以十一月为正月。如
来不容二月生。凡人正月胎即十月生。四月
胎即正月生。佛俯同人世七月胎故乃四月
生。王劭齐志云。周四月者夏之六月(周夏二字上下方可)
以此却推。四月生者是七月胎。今言六月取
其节气。虽经七月终属六月。信知王劭所说
不差。又长房言。佛以周惠王十九年癸亥二
月明星出时成道者。亦有大过。何者。案刘向
古旧二录云。周惠王时已渐佛教始。一百五
十年后。老子方说五千文。若以惠王之时始
成佛者。不应经教已传京洛。又计惠王即庄
王孙也。以癸亥年推其相去唯三十年。不应
卷二 第 208a 页 T50-0208.png
始得成佛。经教已来此土。寻如来化世四十
九年。迦叶结集在佛灭后。法门东渐正是周
时。刘向之言诚非谬矣。长房之录定不可依。
详夫圣应无方理难窥测。况乃东西夐远年
代遐遥。复遭六国纵横秦焚五典。为年纪者
不少。序帝历者多家。而互有差违增减出没。
皆师己意各谓指南。琳今粗述见闻。详诸史
录。略陈遐迩。扬确后先者也。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