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卷一 第 1a 页
No. 1509释迦如来成道记注

「释迦如来成道记

唐 太原 王勃 撰」

【钱唐月轮山居慧悟大师赐紫道诚 注

释迦者梵语也。华言能仁。即娑婆世界化佛之姓
也。谨按长阿含经云。昔有转轮王。姓甘蔗氏。听次
妃之谮。摈四太子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以德归人。
不数年间蔚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诏。四子辞
过不皈。父王乃三叹曰。我子释迦。因命氏焉。如来
者梵云多陀阿伽度。秦言如来。十号之一也。谓从
如实道来成正觉也。成道者法王启运之谓也。夫
诸佛之道无得为得。非常道也。且释迦如来成道
巳来甚太久远。非即今世以慈悲大誓化现身相
接物利生。亦有始末。故云成道。

唐书。王勃。高宗朝博士。福时第三子也。与兄勮.勔
俱有才名。时称为王氏三珠树。勃少与杨烱.卢照
邻.骆宾王齐名海内。号为四杰。乾封中沛王闻其
才名辟入府。时诸王尚斗鸡。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高宗怒曰此即交搆之渐。乃黜虢州参军。有滕王
卷一 第 1b 页 X75-0001.png
阁记.释迦画像记.维摩画像碑并盛行于世。】

「观夫释迦如来之垂迹也。」

【观夫者。发语之端绪也。释迦如来见上注。垂迹者。
祐法师云。盖闻菩提之为极也。神妙寂通。圆智湛
照。道绝形识之封。理毕生灭之境。岂实诞于王官。
宁真谢于固林哉。但悯群萌长寝。同归大觉缘来
斯化。感至必应。若应而不生。谁与悟俗。化而无名。
何以导世。是以标号释迦。擅种刹利。体域中之尊。
冠人天之秀。然后脱履储宫。真观道树。舍金轮而
驭大千。明玉毫而制法界。此其所以垂迹也。】

「净法界身本无出没。」

【将纪化迹始末。乃先谈法身。夫法身者。即化身之
本体。清净法界也。强名颇多。此不备叙。秦僧肇云。
如来者。法界为体。形无不在。量出规矩之外。道超
言议之表。凝然湛寂。非色非相。不生不灭。无来无
去。故云本无出没。】

「大悲愿力示现受生。」

【此句明有出没也。言大悲者。佛四等心之一。是佛
道之根本。以拔苦为用。用在佛果。故称大也。愿者。
即大誓也。力者。十力也。此十波罗密。随举其二。夫
诸佛有大悲故不住涅槃。有大智故不住生死。有
大愿故所以涉苦弥勤。从真入假方便有身。故云
示现受生。】

「洎兜率陀天。」
卷一 第 1c 页 X75-0001.png

【梵云率兜陀。或云睹史多。华言知足。即欲界第四
天也。涅槃经云。此天欲界最胜。故补处菩萨皆示
生此天。为教化众生故。】

「为护明菩萨。」

【护明即释迦佛因地。于此贤劫过去人寿二万岁
时。值迦叶波佛。最后受当来成佛记时名也。及生
兜率亦用此名。若今之慈氏也。菩萨。梵语具足云
菩提萨埵。此云觉有情。从行立称。今略云菩萨。】

「降迦毗罗国。」

【梵云迦毗罗苏都。华言妙德城。即中天竺也。】

「号一切义成。」

【梵云萨婆颇他悉陀。华言一切义成。即释迦佛最
初小字也。或讹略云悉达。瑞应经云。菩萨王宫生
时。国中释种同日生五百男子。厩中象马各生五
百驹子。宫中五百伏藏现海中。五百商人采宝归。
各献珍琛。父王见其瑞事。故立此名。摄大乘论云。
立名有五因。谓因生类。因相。因假。因轻贱。因敬重。
太子立名因相也。谓生时有多瑞相故。】

「金团天子选其家。」

【本行经云。护明谓天人金团曰。往昔补处菩萨托
生之家。须具六十种功德。三代清净。汝下阎浮为
我观察。金团曰。迦毗罗城王名净饭。夫人名摩耶。
于诸世间具足功德清净。有大名称。堪生彼家。护
明曰。善哉。我定生彼。】
卷一 第 2a 页 X75-0002.png

「自净饭王为其父。」

【梵云首图驮那。此云净饭。本行经云。谓财德纯备
故。】

「玉象乘日。」

【夫释迦如来示生此土始终。有其八相。一兜率来
仪相。二岚毗尼园降生相。三四门游观相。四逾城
出家相。五雪山示修道相。六菩提树下降魔成道
相。七鹿野苑转法轮相。八娑罗林下般涅槃相。此
初相也。普曜经云。菩萨当行白象形入胎。何以故。
三兽渡河。象穷底故。】

「示来于大术胎中。」

【梵语摩诃摩耶。华言大术。即佛母也。是天臂城中
善觉长者第八女也。相师占曰。此女当生转轮圣
王。时净饭王闻。乃娶为妃。本行经云。摩耶夫人梦
白象日轮右胁而入。具以白王。召相师问之。曰女
人此梦必生转轮圣王矣。尝试论之。经不云。菩萨
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如何最后生中有身为白象
耶。然婆娑论云。此非实事。以彼国尊日贵象。凡有
此梦为大吉祥。欲令占者言之。故示其相尔。问曰。
最后生菩萨实受胎耶。答华严经云。为欲成就小
心劣解众生。不欲彼作念是自然化生。功德智慧
不从修得。是故示现受胎。又云。菩萨在母胎中。室
楼珍殿一如天宫。行住坐卧不令母有苦患。日日
三时十方诸佛入来安慰说受生法门。十方同行
卷一 第 2b 页 X75-0002.png
菩萨及诸天人。皆入问讯听法。以此明證非实事
也。】

「金轮作王。」

【轮王有四。一铁轮王。治一天下。二铜轮王。治二天
下。三银轮王。治三天下。四金轮王。统治四天下。有
七宝千子。七宝者。一金轮。二玉女。三马。四象。五主
藏神。六主兵臣。七如意珠。此七物圣王受位之日
皆自空来。由是凌虚周游四天。一切国土见金轮
飞至皆自臣伏。本行经云。太子生巳。善相者云。具
三十二相显著。必为转轮圣王。】

「创诞于无忧树下。」

【此第二岚毗尼园降生相也。瑞应经云。摩耶夫人
胎月将满。思游此园。到巳即举右手攀无忧树枝。
从右胁而生太子。天帝以天妙衣里手承接。天人
持金秉伞盖。诸天龙神散香华鼓音乐。十方大地
六种震动。有三十二种瑞应事。文多不录。按今古
论冲周书异记云。姬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
月八日。江河泉井泛溢山川。宫殿震动。常星不现。
有五色光贯大微宫。王问群臣。太史苏由奏曰。西
方有圣人生。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令镌石埋于
南郊志之。】

「八十种随形之妙好餐若芬华。」

【婆娑论云。八十种好。在诸相间。随诸相转庄严佛
身。言芬华者。具足梵语芬陀利华。此云白莲华。涅
卷一 第 2c 页 X75-0002.png
槃经云。如来之身。非胎所污。如芬陀利华。本性清
净故。】

「三十二大士之相仪皎如圆月。」

【涅槃经云。示现三十二相以自庄严。如十五日夜
盛满之月。】

「四方而各行七步。」

【瑞应经云。菩萨初生之时。无人扶持于。四方面各
行七步。自然莲华承足。华严经云。现于世间最无
比故。金刚仙记云。如来示行有三种。一运神通凌
虚而行。二自然莲华承足。三行时足底离地四指。
千辐轮相印地分明。】

「九水而共沐一身。」

【普曜经云。菩萨生时。九龙在空降微细雨。不冷不
热。浴菩萨身。】

「现优昙华。」

【优昙钵罗华。金轮王生。此华方现。以世间有名难
见。故喻佛出世难值也如是。本行集经云。阿私陀
仙白大王曰。如优昙钵罗华。无量无边亿百千年
时一出现。佛亦如是。阿含经云。当观如来出世如
优昙钵罗华。涅槃经云。佛如优昙华值遇生。】

「作师子吼。」

【因果经云。太子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大师
子吼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夫世间师子百兽之
长也。一吼有四事。一百兽闻则脑裂。二香象降伏。
卷一 第 3a 页 X75-0003.png
三飞鸟堕落。四水族潜伏。今喻佛声盖取无畏之
义也。亦有四事。一佛声说法百法俱破。二天魔降
伏。三外道邪见堕落。四一切烦恼伏断。法喻平等
其若此也。】

「言胎分之巳尽早證常身。」

【常身者。净法界法身也。法华经云。如来成佛巳来
甚大久远。若然者则胎分巳尽。不受后有。今何生
耶。】

「为度以还来今垂化迹。」

【诸佛之心。大慈悲是也。以众生界无尽。故大悲亦
无尽。所以为度众生出现世间尔。问曰。佛既成道
久远。具大自在。何不直便化生成佛。何用入胎诞
胁耶。答曰。大善权经云。菩萨欲不由胎生一顷成
佛。恐彼小心劣解众生疑是变化不肯受教。若生
贫贱设易出家。人谓避饥寒故。是以示入胎诞胁
生帝王家。种种顺俗而后出家。】

「于是还羁襁褓示类婴儿。」

【涅槃经云。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血肉筋骨所
成。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释名曰。𦚾前曰
婴提之。婴前以乳养之。故曰婴儿。】

「为占相也悲怅于阿私陀仙。」

【梵云阿私陀。华言无比。是西域长寿仙人。有人伦
之鉴。本行经云。净饭王诏阿私陀仙相太子。其仙
悲啼哽咽。王问其故。仙曰。太子具三十二相.八十
卷一 第 3b 页 X75-0003.png
种好。分明显著。非是转轮圣王。决定出家成佛。转
大法轮。安乐一切众生。我今自慨年耆。不见法化。
失其大利。故悲怅尔。】

「往效祠也惊起于大自在庙。」

【瑞应经云。净饭王严驾抱太子谒大自在天神庙
时。诸神像悉起礼拜太子足。父王惊叹曰。我子于
天神中更尊胜。宜字天中天。此即佛第二小字也。】

「或为童子。」

【华严经云。现居童子地。欲示现通达世间一切事
业故。】

「或学声闻。」

【天竺大论有五明。一声明。二工巧明。三医方明。四
因明。五内明。其声明论释诂训。天竺聪明者方教
之。太子周学五明。此举其一。则四从之。】

「为讲武也箭塔箭井犹存。」

【太子师羼提提婆此云忍天学武。本行经云。太子
年十五。与诸释种斗射。一箭穿透七金鼓。又一箭
彻一铁猪。其箭透出著地入土。幽泉迸涌。时天帝
释取其箭归忉利天上建塔盛贮供养。此天上四
塔之始一也。其泉涌处。人名为箭井。唐三藏西域
记云。箭井在迦毗罗城东南三十里。其水味甘如
醴。病者饮之即愈。民于今利之。】

「为捔力也象迹象坑仍在。」

【经云。太子与弟难陀.调达出园捔力巳。调达前行。
卷一 第 3c 页 X75-0003.png
见一大象当门。以手搏之而毙。次难陀出见象。当
途引手拽之道傍。后太子出见。用左手提起。右手
托而掷之。象堕城外。地为之陷。故呼为象坑。】

「受欲乐于十岁。」

【色声香味触此之五尘。欲界生者无不贪著为乐。
故名欲乐。本行经云。太子在宫。具足五欲。娱乐自
在。十年不曾外出。故云受乐十岁。】

「现游观于四门。」

【此第三四门游观之相。为出家之张本也。】

「乐沙门身厌老病死。」

【沙门者。出家弟子之通称也。本行经云。太子宫中乐
极思游园苑。王敕严净街衢。庄严园观。选一智臣
为侍。备于顾问。初出东门。净居天人化一老人尪
羸倚杖。太子见问侍臣曰此何人耶。答曰此老人
也。问何名老人。答昔曾少壮。以寒暑迭迁。血气衰
变。人生世间无免老者。次出南门。天化一病人。太
子问。侍臣答。此病人也。夫人嗜欲不节。饮食过度。
四大不调。转变成疾。众痛迫恼。存亡无期。人生无
有免者。次出西门。天化一死人。太子问。侍臣答曰。
此死人也。以寿数向尽。精魄巳去。四大各离。六根
无觉。父母妻子情深爱重。无能留者。世人无贵贱
无贤愚皆不免死。太子由是情思不悦。回驾归宫。
或问曰。经云。王敕严净街衢。瓦砾草[廿/(厂@(土/且))]不容遗馀。
安有病死之人敢当法驾之前耶。答。本行经云。净
卷一 第 4a 页 X75-0004.png
居天人挟缘而化。惟太子侍臣见之。乃至侍臣应
答皆天力使之然也。问曰。天何人哉。而强化斯事。
答皆菩萨夙世同行善友知识。以诚誓所持故。常
随左右作诸变相。俾太子在乐生厌。不忘出家也。
太子次出北门。天化一沙门。持锡掌钵徐行驾前。
太子问曰汝何人耶。答我佛弟子沙门也。问何名
沙门。答曰。三界兮扰扰六。趣兮昏昏。识心达本源。
故号为沙门。言讫腾空而去。太子瞻仰而喜曰。惟
此为快哉。当修学。于是还宫。】

「于是澡瓶天子以惊觉彰伎女之丑容。」

【太子因四门历观诸相。忻厌之意愈一日。由是父
王益其伎乐以悦之。每至夜分有净居天人名澡
瓶。住在空中发言惊策。复使乐器皆出五欲非乐
世间无常涅槃寂静速须出离之声。乃至令众伎
女熟睡。衣裳披露不净流溢。太子历见倍增厌离。
夫如来于净法界大悲心中现斯影事。岂实爱欲
乐而待空言赖警策而生厌离。若然则与凡夫何
别耶。盖欲教化世间而示同世间之业也。大方等
无相经云。若言如来实生王宫乃至八相成佛。则
是谤如来。】

「净居天人以捧持跃车匿而严驾。」

【此第四逾城出家相也。至此据大乘宗说。太子巳
年二十九岁。车匿者。太子御人也。本行经云。太子
屡以出家心白父王。父王语曰。汝当作转轮圣王。
卷一 第 4b 页 X75-0004.png
七宝千子。统四天下。如何以剃发染衣为乐耶。太
子对曰。期成正觉。统御大千。摄化众生。令出长夜。
岂以七宝四天下为好耶。父王但加侍卫。增伎乐。
晓夜惑之。一夜净居天人于空中告太子曰。行矣。
时也。乃召车匿𩌎马王犍陟至。太子上马。四夜叉
承马足。天人持盖。梵王居左。帝释侍右。天王从卫。
使国官诸门自然间辟。守禦者都不觉知。乘虚而
行至雪山苦行林中。诘旦巳行八百里。华严经云。
最后身菩萨。法尔如是。欲令著家众生舍离家法。
为现自在不属它故。宣扬出家功德胜故。是以示
现出家。】

「逾春城于八夜。」

【当二月八日夜半时逾城出家。按论衡云。周昭王
四十二年壬申之岁也。】

「栖雪岭于六年。」

【言六年者。是太子在雪山示修苦行究竟之数。】

「人辞怆恋王之心。」

【人谓御人车匿也。本起经云。太子至山。语车匿曰。
所难作事。汝与揵陟巳能作之。可但还国。车匿悲
啼闷绝曰言。如何教我独还宫中。】

「马舐落连珠之泪。」

【马王犍陟闻太子言巳。屈膝舐太子足。泪下不绝。】

「挥宝刀而落绀发塔天宫。」

【本行经云。太子自以宝装佩刀。左手握绀青之发
卷一 第 4c 页 X75-0004.png
而发愿云。我今落此发。誓与众生断除烦恼及与
习障。寻即截下掷向空中。天帝释接往忉利天建
塔安贮供养。此天上四塔之二也。】

「将衮服以贸皮衣形参山鹿。」

【本行经云。太子自顾衣裳。非出家者所服。时净居
天人化作猎人披袈裟衣。太子见乃脱珍服换得
披著。喜曰。我今始为出家人也。如经云。天人化作
猎人披袈裟者梵语。此云坏色。盖非五方正色。此
惟佛法出家者所服。然西域猎人多窃此衣著入
山者。山中多师子。见此色衣谓是沙门即不害之。
彼天欲太子问此衣。即为赞叹衣之功德故。又经
云。换鹿皮衣。又车匿白太子言。如何舍彼妙衣。皆
与诸麋鹿同处耶。】

「扣林仙之所得了世定之非真。」

【此第五雪山修道相也。林仙者。谓苦行林中外道
也。所得者。外道所修之定。谓心带异计。忻上厌下。
而修虽得生天。乃是世间有为有漏。故云世定。假
令修得非想非非想定。寿八万劫。限满仍前堕落
欲界。或生三恶道酬偿夙业。金刚经颂云。饶经八
万劫。终是落空亡。即世定也。本行经云。太子至雪
山苦行林中问诸仙曰。汝勤苦修行。当求何果。仙
曰求生诸天。太子不悦。舍而前行。至阿蓝迦兰并
郁头蓝弗二大仙处。问四空处定。作是思惟。俱非
究竟解脱之法。亦舍而去。】
卷一 第 5a 页 X75-0005.png

「食麦食麻降苦降乐。」

【本行经云。太子至伽耶山尼连河侧思惟观察。一
切众生根缘。六年后方可度之。乃示修苦行。日惟
食一麻一麦以此自试。是降乐也。后悟此非真修。
乃受美食洗浴香涂。是降苦也。】

「且瑶琴奏曲必自中而曲成。」

【此释成降苦乐意也。如佛在日。有大富长者子名
亿耳。投佛出家。为求道故日夕精勤苦行。乃至足
破血流久无所證。将欲反道。佛知之问曰。汝在家
日能弹琴耶。答能。佛问弦太急太缓时如何。答声
不成曲。又问弦得中时如何。答曲韵方成。佛言。我
法中出家求道者亦如是。太急则疲倦。太缓则懈
怠。得中则其道成矣。亿耳奉教。不月證阿罗汉果。】

「佛果圆因亦假中而果满。」

【此句合前喻也。梵云佛陀。此云觉。谓自觉觉陀觉
行圆满。今略称佛也。果即二空大涅槃也。因谓六
度万行也。谓求佛圆果。非太急太缓可成。惟处中
方成矣。】

「由是择其处也过龙窟。」

【处谓菩提场也。在阎浮提地方之中。三世诸佛皆
向此处成道。故须择也。本行经云。菩萨往菩提场。
彼路有一龙王名迦茶。其龙长寿。曾见往古三佛
成道瑞相。乃以眷属具香华音乐幡盖迎菩萨供
养。又至文鳞盲龙在处。水边坐。放光照水。龙目暂
卷一 第 5b 页 X75-0005.png
开。亦备香华音乐出水迎奉供养。龙有七头。以身
绕佛三匝。昂头覆菩萨顶。】

「浴其身也入连河。」

【经云。菩萨入尼连河浴时。有诸天持种种华香散
河中。浴讫时有树神按树枝低手。引菩萨出水登
岸。】

「示其食也受难陀之乳糜。」

【涅槃经云。如来之身巳于无量阿僧祇劫不受饮
食。为诸声闻说。先受二牧牛女乳糜故。本行经云。
菩萨将往道树时。有天人告善生林主二女。一名
难陀。华言喜。二名婆罗。华言力。曰汝可最初施食。
于是二女以乳烹糜。其釜上现种种瑞相。乃用钵
盛奉献。菩萨食巳。将其钵掷向尼连河中。天帝释
收归天上建塔安置供养。此四塔之三也。】

「示其座也受吉祥之茆草。」

【天竺坐法必敷草为藉。时天帝释化为刈茆人。菩
萨问其名。答名吉祥。乃受其茆。茆色青绿柔软。光
滑若孔雀顶。】

「以最后之胜体。」

【补处菩萨只此一身。更不受后有。故云最后胜体。】

「诣菩提之道场。」

【梵云菩提。华言道。谓佛在彼成道。故曰道场。西域
记云。在摩竭国尼连河西南十里。有树名菩提。本
行集经云。菩萨将至彼处。色界诸天先以天缯幡
卷一 第 5c 页 X75-0005.png
盖悬于树上。用为标帜。】

「圆解脱之深因。」

【解脱者障惑俱遣。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世趣不
能摄。能令修短改度巨细相容。即是所證之圣果
也。言深因者。谓三祇中所修一切行愿并二空根
本智。此时功满。故云圆也。】

「登金刚之宝座。」

【俱舍论云。此座下连金轮。故云金刚座。三世诸佛
皆于此座成道。古今有此土僧亲至礼拜供养。】

「一百四十功德不共二乘。」

【依法相宗。佛不共功德有一百四十。谓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四一切
清净.大慈大悲.无忘失.一切种妙智。惟佛果具足。
故云不共。】

「八万四千法门高超十地。」

【为世之则谓之法。众圣所由谓之门。以众生尘劳
有八万四千。故法门之数亦尔。盖病以药对待也。
言十地者。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𦦨慧
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
慧地。十法云地。瑜伽论云。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
所知障。无著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
故名佛地。在十地之上。故云高超也。】

「由是魔军威慑于慈刀悉怖旅归。」

【此第六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相也。如来至此三十
卷一 第 6a 页 X75-0006.png
五。瑜伽论云。魔有四种。一天魔。二死魔。三烦恼魔。
四五阴魔。今言魔军。即天魔也。理实四魔俱降。从
显立谈。故云天魔。本行集经云。菩萨初坐道埸。即
放眉间一光。名降魔。直照魔王宫殿。令失常也。一
时震动。魔将兵众现种种可畏形状。各执器仗欲
害菩萨。是时菩萨入慈心三昧。一切刃首皆生莲
华。由是魔众惊慑溃散。】

「媚女败毒于定心媸羸变质。」

【魔有四女。端正无伦。共来菩萨前呈诸姿态。欲坏
梵行。时菩萨以慈心力。四女皆变为老丑羸弱之
状。羞愧而退。】

「于是坚牢地神踊跃而作礼。」

【观佛三昧经云。弹王问佛。汝之功德谁为證明。佛
即垂无畏手指地。一切大地六种震动。时坚牢地
神涌出唱言。我是證明。】

「虚空天子展转而报知。」

【菩萨成佛巳。地神报空神。空神报天神。乃至上天
展转相报。】

「类莲华而出水赫焕无方。」

【涅槃经云。如来出世清净无染。犹如莲华。】

「若桂月以悬空光明洞彻。」

【涅槃经云。如来出世犹如秋月十五夜。清净圆满
无云翳。一切众生无不瞻仰。】

「经七日受提谓之[麨]蜜警以少小之言。」
卷一 第 6b 页 X75-0006.png

【七日者。如来成道巳来日数也。提谓者。北竺二商
人也。[麨]蜜者。天竺常食也。本行经云。佛成道七日。
有树神告二商人。一名提谓。一名波利云。汝可备
供养如来。于是各献[麨]蜜。佛受之。为说布施因果。
故云少小之言。】

「垂一音授贾客之戒归赐与人天之福。」

【佛声无漏故云一音。贾客即提谓也。戒谓五戒。归
谓三归。持戒果报。死生天上。次生人间。故云赐与
人天之福。夫诸佛教化常法。有其七要。先发人心。
一说布施。二说持戒。三说生天果报。四说果报乐
味。五说果报过患。六教离世间。七难涅槃功德。今
方成道。投机观根。且说归戒尔。】

「既成佛巳观所化缘。」

【观察何者堪先度脱。】

「悲二仙而不遇雷音。」

【二仙谓阿蓝迦兰并郁头蓝弗也。念此二外道垢
薄根利。欲先度之。彼死七日。嗟其不遇正法。华严
经云。震实法雷音。雷音者。如来具五种声之一也。】

「喜五人而堪从法化。」

【五人者。一憍陈如。二跋提离。三婆沙波。四阿奢轮。
五摩诃南。佛次观此五人在鹿野苑。根缘仅仅熟
可以度。】

「然以尘根昧劣圣智渊深。」

【一切烦恼能坌污净心目之为尘。是生死之本。故
卷一 第 6c 页 X75-0006.png
名根也。唯佛一切种妙智。于三世一切法照见无
不自在。故曰圣智。】

「顺其法则法不应根顺其根则根不达法。」

【如来化仪法有权实。众生所欲根有大小。大根者
授以小法。若内秽食于宝器。小根者说与大乘。犹
使蚊负于高山。苟不观根。则人法俱失。】

「莫不为爱河之长溺缘痴乐之所盲。」

【顺正理论云。爱者三界贪也。随所乐境转。能汩没
有情。喻之河也。众生不能自出。经无数时。故云长
溺。痴者谓三界无明也。使不见正道。谓之盲夫。一
切众生皆具正眼。与佛无异。但由无明妄想覆蔽。
不见正道。故法华经云。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

「苟不利于当闻仍假言而入灭。」

【此方便张本也。法华经云。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
苦。不能信是法。坠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
涅槃。】

「于是忉利帝释云驱于三十三天。」

【梵天多罗夜登陵舍。讹略云忉利。华言三十三天。
谓妙高山顶有四朵。每朵有八天。中间帝释所居
善现宫善法堂。共成三十三也。帝释者即彼天王。
梵云释迦提婆(上声)那因。秦言能主。总师三十三天
王也。】

「堪忍界王雾拥于一十八梵。」

【梵语娑婆。或云索诃萨诃。华言堪忍。即大千界之
卷一 第 7a 页 X75-0007.png
都名也。自誓三昧经云。谓此土人刚强难忍。故云
堪忍也。界王即大梵天王。是娑婆世主也。言一十
八梵者。谓初禅有三天。谓梵众.梵补.大梵。二禅有
三天。谓少光.无量光.光音。三禅有三天。谓少净.无
量净.遍净。四禅有九天。谓福生.福爱.广果.无想.无
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共有一十八天也。禅之
与梵皆清净义。云驱雾拥者。来见佛时众多如是
也。】

「头面作礼致敬精专请转法轮随宜说。」

【头面著地。五轮具足。是佛法中上品礼。盖敬之至
也。观请者五法中一也。具自他二利。故诸佛凡有
所说。皆名转法轮也。梵王帝释皆观请人也。随宜
说者。方便之义也。】

「如来寻念善逝通规顺古佛之嘉谟应群机之鄙欲。」

【如来者即释迦也。善逝自过去佛也。谓成等正觉。
巳出生死长夜。具一切种智二利功德。善事巳毕。
故云善逝。通规嘉谟。皆佛方便善巧也。鄙欲者。乐
小之心也。法华经云。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
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于时十方佛现同兴赞美之词。」

【如来思惟方便之时。十方诸佛皆现前赞云。善哉
释迦文。第一之导师。可用方便。随宜说法。】

「一法乘分共创尘劳之域。」

【此方便门开也。涅槃经云。一乘之法。随宜说三。生
卷一 第 7b 页 X75-0007.png
死烦恼界中。谓之尘劳域。】

「由是起道树诣鹿园。」

【此第七鹿野苑转法轮相也。道树者。成佛处菩提
树也。既受劝请。将转法轮。离彼树下。故云起也。鹿
园者。即初转法轮处也。西域记云。在波罗奈国。昔
释迦佛因地修菩萨行时。化身为鹿王。名善鹿王。
提婆达多名恶鹿王。各有五百眷属同止此林。时
国王名梵摩达。游猎此林。二鹿王并眷属俱在围
中。时善鹿王遂至王前启白王曰。大王挍猎。燎原
之次。我徒一千死在今日。然鹿死肉多。即日腐臭。
愿王恩宥。许日供一鹿入王大厨。王有割鲜之膳。
我徒延朝夕之命。王善其辞。遂俞所请。其两群内。
日轮一鹿。未尝敢失。一日当次恶鹿群。一雌鹿鹿
有胎。故告王延。俟后期不𠃔乃投善鹿王。王曰。悲
哉慈母。恩及未形。汝自安心。吾当可代。时善鹿王
自诣王厨。宰夫奏。王问其故。对曰。今日次一雌鹿
有胎。乞延下次。无宜代者。然一日之命。谁不保惜。
我今不忍。又虑失供。故自赴厨。愿王听许。王叹曰。
善哉。汝有此心。我乃兽心尔。当断肉味。无复日供。
乃施此林为养鹿之园。佛观此地有昔因缘。首来
说法。报地恩也。】

「三月调根五人得度憍陈如悟慈尊之首喝创解标
名。」

【三月调根者。俟其时也。佛观五人根缘仅熟。乃往
卷一 第 7c 页 X75-0007.png
化度。犹未信受。佛现神变种种调练。计经三月。乃
为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五人中憍陈如先悟解
得法眼净。即證阿罗汉。佛称为阿若憍陈如。为出
世第一弟子。梵云阿若。华言解。故云创解标名也。
馀四人相次得道。且憍陈如或云陈那。此云火器。
盖祖先因事火命姓也。率先得度。盖有宿因。按因
果经云。释迦因地为忍辱仙人。在一山中修道。时
憍陈如为国王。名歌利。受性暴恶。一日将诸󳼶女
入山。猎倦假寐。时诸侍臣入林采华。行至仙人庵
前。仙为说法。良久王窹。不见诸女。携剑寻觅。见在
仙庵前。王怒问曰。汝何人。答忍辱仙人。又问得上
地定耶。答未。王曰既未得上定。乃是凡夫。遂拔剑
截下仙手足。见仙神色不动。遂问汝恨我耶。仙曰。
不恨。愿我成佛先度于王。今既得道。先度陈如。即
歌利王也。】

「舍利弗逢马胜以传言于途见谛。」

【梵云舍利弗多。此云鹙子。从母立名也。始为删阇
耶外道弟子。博达十八大论。辨才无敌。然常慨所
学所师俱非真正。又鄙外道事行粗恶。一日途次
逢马胜比丘。持锡掌钵衣裳楚楚。行步徐雅。悦而
问之汝师是谁。马胜报曰。佛大沙门。是我之师。又
问说何法。答曰。我出家日浅而无强记。今略以一
偈相示。曰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我佛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于时舍利弗言下悟解。谛者实义也。
卷一 第 8a 页 X75-0008.png
马胜即鹿苑初度五人中阿奢轮也。】

「采菽氏继踵以师事率门属以同归。」

【采菽氏即大目乾连姓也。先与舍利弗同师。尝立
要云。若得甘露。愿共分之。其日见舍利弗归。神色
怡悦。乃问之。兄得胜法耶。舍利弗乃说其所遇。仍
以偈示。目连亦悟正理。相谓曰。外道之法徒劳耳。
二人同心。各领徒二百五十人投佛出家。佛命善
来。须发俱落。袈裟著身。佛告大众。此二弟子。舍利
弗智慧第一。目乾连神通第一。】

「迦叶氏汇迹以降心领火徒而回席。」

【迦叶氏即事火外道优娄频罗姓也。佛欲化之。故
往寓宿。迦叶辞无馆舍。佛指龙堂。答云。龙性暴恶。
恐害于仁。佛言无畏。即摄衣自入中坐。至夜龙归。
见佛遂怒。放火烧佛。佛入火光三昧。担宇洞然。龙
窜无所。惟见佛钵清凉。乃跃入其中。迦叶是夕见
火炽然。谓其徒曰。彼沙门必受苦矣。至旦。佛擎钵
出。示于迦叶。心既稍伏。请佛少住供养。然未肯受
法。佛现五百神变。方乃归依。与徒二百五十人
一时剃落出家。障尽意解。成阿罗汉。所有祭火器
悉弃水中。有亲弟二人居于下流。一名伽耶。一名
那提。亦事火龙。见流中祭器。奔来看省。见兄巳成
沙门。问其故。兄为说法。亦与徒二百五十人投佛
出家。皆證道果。汇。类也。优娄为类。首二弟从之。易
云。拔茅汇征之谓也。各与其徒弃火事佛。故云回
卷一 第 8b 页 X75-0008.png
席。】

「莫不甘露洪澍末尼普应。」

【甘露者天之上味。喻一乘妙法也。末尼者或云摩
尼。此云无垢。即珠宝也。以其珠体圆莹。对物现色。
喻佛自在。普应群机。随根授法也。】

「天界人界。」

【天界者。佛成道二十七日。在他化自在天宫。天王
请说十地经。后来又在彼说般若理趣经。在摩醯
首罗天宫说文殊千钵经。在忉利天宫普遍光明
阁说一字奇特佛顶经。并为母摩耶夏三月说法
等。人界者谓五竺十六诸国等处。】

「鹦林尸林。」

【鹦林者。百缘经云。佛自舍卫国行诣摩竭提国。中
途有鹦鹉林。其鹦鹉王并诸眷属飞翔宫中。迎请
世尊众僧。愿于我林一宿。使我供养。佛即许之。与
僧俱入林中坐定。鹦鹉众见佛相好光明。众僧威
仪寂静。各生欢喜信心。同日命终。生忉利天。尸林
者。涅拌经云。佛一时在恒河岸尸首林中。尔时世
尊取少树叶告诸比丘。我今手中叶多耶。一切大
地叶多。诸比丘言。世尊。一切大地叶多。不可称计。
如来手中。少不足言。佛言。我所觉了一切诸法。如
大地草木叶。为诸众生所宣说者。如我手中叶也。】

「或鹭池。」

【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有白鹭池。佛说第十六会
卷一 第 8c 页 X75-0008.png
般若经。】

「或鹫岭。」

【在王舍城。梵云耆阇崛山是也。佛说大般若并法
华等诸经。】

「或海殿。」

【佛在难陀龙王宫吉祥摩尼宝藏大云道场宝楼
中说大云轮请雨经。】

「或庵园。」

【庵摩罗果名也。园中多植此果。佛说净名等经。】

「或猕猴江。」

【近毗耶离城有猕猴池。池上有山精舍。佛在中入
不动三昧。度五百商人。皆證阿罗汉。时大众问佛
耶输陀罗比丘尼及五百商人往昔因缘等。】

「或火龙窟。」

【西域记云。北印土城西有大洞窟。是瞿波龙王所
居。其龙忽发恶心。欲害王坏国。佛知乃运神足往
彼。龙王见佛欢喜。恶心乃息。佛为说法。授不杀戒。
因请留佛住此受我供养。佛言。吾将寂灭。今为汝
留影至吾灭度后。汝恶心若起。当观吾影。仍遣五
百罗汉住此受汝供养。作福田也。因兹国王城邑
永无忧患。记云。唐三藏奘法师亲往礼拜供养。佛
影远望则金色炳耀。近则无视。】

「或住波罗奈。」

【正梵语云波罗痆斯。华言江绕国。佛说出曤.时世.
卷一 第 9a 页 X75-0009.png
转法轮等经。】

「或居摩竭提。」

【唐言无恚害国。佛说华严.本起.贤愚等经。】

「或依坚固林。」

【梵云沙罗。此云坚固。瑶法师译云坚林。即佛临灭
最后说大般涅槃等经。】

「或止音乐树。」

【在维耶离城。佛居树下说灌顶拔除生死得度经。】

「或海滨楞伽顶。」

【山在南天竺海边。梵云楞伽。华言不可往。唯得神
通者可到。佛居彼说经。名入楞伽山经。】

「或山际补陀岩。」

【梵语具云补怛洛迦。今讹略云补陀。此云小白华。
谓此山多生此华。香气远闻。是观自在菩萨住处。
佛在彼说十一面观自在经。】

「或迦兰陀竹园。」

【梵云迦兰陀。华言好音。即西域禽名也。谓迦兰陀
长者同类婆娑罗王同施立精舍。请佛众住止。】

「或舍卫国金地。」

【梵云室罗伐。讹云舍卫。华言闻物城。其中有长者
名须达拿。华言善施。常赈恤孤贫。国人重之。同号
给孤独长者。因往王舍城护弥长者家为子求妇。
见其家备设香华饮馔。来日请佛。须达拿本事外
道。乍闻佛名。心寒毛竖。是夜便往礼佛闻法。即发
卷一 第 9b 页 X75-0009.png
先业。得正信心。便證初果。遂请佛归国。佛许之。及
归家。卜胜地。惟祇陀太子园高爽方广。堪建精舍。
往白太子。太子戏曰。若布金满园。即我当卖。须达
喜曰。此园属我矣。归家运金亥布八十顷。由是买
得。建立精舍。曰祇桓。今呼佛寺为金地金田者。因
此也。】

「或应念而空现。」

【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遇佛信法巳。共言。我女胜
鬘。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得见佛必速得道。宜遣
信报之。胜鬘闻佛功德。欢喜顶受。说偈赞佛。愿佛
慈慜令我得见。作此念时。释迦如来忽于空中现
无比身。胜鬘见之。对佛说十受三愿等一十五章。
名胜鬘经。】

「或没山而出宫。」

【佛从鹫峰山没。忉利宫出。须弥山没。炎摩宫出。乃
至巳上说华严等经。】

「或说法假于六方。」

【优婆塞戒经云。善生长者子白佛言。外道诸师教
人晨朝礼六方。则得长寿富贵。佛法中有此礼否。
佛言。亦有。所谓礼东方是檀波罗密多。礼南方尸
波罗蜜多。礼西方羼提波罗蜜多。礼北方毗梨耶
波罗蜜多。礼下方禅波罗蜜多。礼上方般若波罗
蜜多。若能日日正观礼拜供养。即得长寿富贵。】

「或化身变为三尺。」
卷一 第 9c 页 X75-0009.png

【惧师罗长者身长三尺。佛为教化令归正法。亦化
身长三尺。经所谓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
为说法是也。】

「或掌覆而指变。」

【掌覆者。楞严经云。世尊以阎浮檀金手摩阿难顶。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
者各放宝光。同时来祇陀林灌阿难顶焉。指变者。
净名经云。螺髻梵王语舍利弗言。我见此土如自
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坈坎秽恶充满。
于是世尊以足指按地。即此时三千大千世界皆
是七宝庄严。如宝庄严佛国。】

「或光流佛来或一身普集于多身。」

【法华经。大乐说菩萨欲见释迦如来分身诸佛。尔
时世尊放白毫相光。遍照十方各五百万亿那由
佗河沙佛土。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而为侍者
皆来此土。如是诸佛皆是释迦佛所化之身。】

「或此界便明于他界。」

【观无量寿佛经。韦提希夫人求生净土。尔时世尊
即现十方诸佛净土。令韦提希目观自选愿生何
处。韦提希即指阿弥陀佛国。我愿生彼。佛教修十
六观。】

「或变净而以净覆秽。」

【佛方便报恩经。佛放大光照十方佛刹。有无量百
千诸菩萨至。此时娑婆世界无诸山川林薮等。又
卷一 第 10a 页 X75-0010.png
法华经。三变土田十方严净。又仁王经。佛为大众
现不可思议神变。令一佛土入无量佛土。无量佛
土入一佛土。净复现秽。秽复现净。】

「或随俗而即俗明真。」

【佛所说法不出二谛。二谛者。俗谛.真谛也。或言在
俗谛而理归真实。或即俗即真。或因俗明真。仁王
经。波斯匿王问言。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否。佛言。我
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名一义二义也。又
十六国王咸作是念。世尊大慈。普得利益。我等如
何护国。由是如来因此说菩萨护佛果真实甚深
般若。】

「若空谷之答响洪钟之待扣矣。」

【此如来随机赴感说法也。】

「其间所说阿含四有般若八空。」

【佛成道三十年内说此二教。盖随机投根故也。梵
云阿含。华言法归。是小乘教。有四部。一长阿含。二
中阿含。三杂阿含。四增一阿含。此教说一切法有。
故名四有。梵云般若。华言净慧。是大乘教。说一切
法空。有八部。故云八空。】

「密严华严佛藏地藏。」

【此四部大乘经名也。言地藏即十轮经也。】

「思益天之请问。」

【思益者。一梵天人名也。请问法义。从人立题。】

「楞伽山之语心。」
卷一 第 10b 页 X75-0010.png

【入楞伽山经。大乘经也。此经以心为宗。故云语心。】

「万行首楞严。」

【首楞严者。三昧名也。此经从所诠立题。】

「一乘无量义。」

【无量义处。亦三昧名也。从所诠立称。】

「大悲芬陀利。」

【梵云芬陀利。此云白莲华。从喻彰名也。】

「法炬陀罗尼。」

【梵云陀罗尼。此云总持。以法总持。有寂照之用。喻
如炬。此从能喻所喻二名立称。】

「无垢称之说经。」

【梵云维摩罗诘。华言净名。或云无垢。皆一义。盖译
者巧拙也。】

「须达拿之瑞应。」

【梵云须达拿。此云善施。即释迦因地作太子舍一
妻二子时之名也。此经从所诠立题。】

释迦如来成道记卷之上
卷一 第 10c 页 X75-00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