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后梁¶
后梁¶ 第 23a 页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三


* 后梁

太祖开平元年。敕僧尼改属祠部。泉州沙门智宣。往
西竺求经。回诣阙。进辟支佛骨。贝叶梵经 按五代
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云云。

开平三年。大明节。敕百官。诣寺行香祝寿 按五代
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云云。

末帝贞明元年。东塔院沙门归序。进经论会要。诏编
入大藏。赐演教大师 按五代史梁末帝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云云。

龙德元年。春三月丁亥。朔禁私度僧尼 按五代史
梁末帝本纪云云 按佛祖统纪。元年敕天下。毋得
私度僧尼。愿出家者入京城。比试经业。

* 后唐

庄宗同光元年。敕设千僧斋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
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同光元年诞节。敕僧录。慧江。
后梁¶ 第 23b 页 X77-0023.png
道士程紫霄。入内殿谈论。设千僧斋。

同光二年。敕僧慧然。入内殿。咨问禅法 按五代史
唐庄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同光二年敕三圣
慧然禅师。入内殿。咨问禅法。上曰。朕下大梁。收得一
颗无价宝珠。未有人酬价。然曰。请陛下宝看。上以手
舒幞头角。然曰。帝王之宝。谁敢酬价。帝说。然亡。敕谥
广济大师通寂之塔。

同光三年。骑将史银鎗乞出家。赐号无学大师 按
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同光三年。
骑将史银鎗有战功。随驾入洛。忽悟禅道。乞出家名
契澄。赐号无学大师。以其居为立德院。

* 后晋

高祖天福四年。敕国忌行香饭僧为定式。又敕以僧
可洪大藏经音义。入大藏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
不载 按西溪丛语。行香起于后魏。及江左齐梁间。
每然香薰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唐初因之。文
宗朝省 奏设斋行香。事无经据。乃罢。宣宗复释教。
行其仪。朱梁开国大明节。百官行香祝寿。石晋天福
中 正固奏国忌行香。宰臣跪炉。百官立班。仍饭僧
人。即为定式。国朝至今因之 按佛祖统纪。天褔四
年。敕国忌宰臣百僚。诣寺行食饭僧。永以为式。汉中
沙门。可洪进大藏经音义四百八十卷。敕入大藏。

出帝开运元年。敕为高祖写大藏经。奉安明圣寺。以
资鸿福 按五代史晋出帝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
后梁¶ 第 23c 页 X77-0023.png
纪云云。

* 后周

太祖广顺二年十一月。以在京潜龙宅。为佛宫。赐额
天胜禅寺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不载 按续文
献通考云云。

广顺三年十一月。中印土僧法进。赐紫衣 按五代
史周太祖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世宗
显德元年。赐团拍谷佛寺僧紫衣。以潜龙宫为皇建
禅院。以沙门义楚所进释氏书。付史馆 按五代史
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世宗显德元年
四月。幸团拍谷佛寺。赐主僧紫衣。九月以潜龙宫为
皇建禅院。遣沙门清兴居之。是月齐州沙门义楚。进
释氏六帖三十卷。义楚少负名操。亦通儒学。将佛书
丽事。以类相从。拟白氏儒书所集。帝览而嘉之。赐以
紫衣。其书付史馆。

显德二年。大毁佛寺及佛像。禁私度僧尼 按五代
史周世宗本纪。显德二年夏五月甲戌。大毁佛寺。禁
民亲无侍养而为僧尼。及私自度者 又按周本纪。
世宗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
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
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
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由是群
臣。皆不敢言 按佛祖统纪。是岁帝既并省寺院。敕
男年十五以上。诵经百纸。或读五百纸。女年十三以
后梁¶ 第 24a 页 X77-0024.png
上。诵经七十纸。或读三百纸。陈状出家。本郡考试以
闻。祠部给牒。方得剃度。

* 辽

太祖以唐天复二年。始建开教寺 按辽史太祖本
纪。唐天复二年九月。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
教寺。

太祖六年。建天雄寺 按辽史太祖本纪。六年以兵
讨两冶。以所获僧崇文等五十人。归西楼建天雄寺
以居之。以示天助雄武。

神册三年。五月乙亥。诏建佛寺。

天赞四年。十一月丁酉。幸安国寺饭僧 按以上俱
辽史太祖本纪云云。

太宗天显十年幸弘福寺。为皇后饭僧 按辽史太
祖本纪。天显十年冬十一月丙午。幸弘福寺。为皇后
饭僧。见观音画像。乃大圣皇帝应天皇后及人皇王
所施。顾左右曰。昔与父母兄弟。聚观于此。岁时未几。
今我独来。悲叹不巳。乃自制文。题于壁以极追感之
意。读者悲之。

会同五年。幸菩萨堂。饭僧 按辽史太宗本纪。会同
五年六月丁丑。闻皇太后不豫。上幸菩萨堂。饭僧五
万人。

穆宗应历二年。冬十二月辛卯。以生日。饭僧 按辽
史穆宗本纪云云。

景宗保宁六年。冬十二月戊子。以沙门昭敏。为三京
后梁¶ 第 24b 页 X77-0024.png
诸道僧尼都总管。加兼侍中。

保宁八年。八月癸卯。汉遣使言。天清节。设无遮会。饭
僧祝𨤲 按以上俱辽史景宗本纪云云。

圣宗统和二年。九月辛未。以景宗忌日。诏诸道京镇
遣官行香饭僧。

统和四年。秋七月辛巳。以杀敌多。诏上京开龙寺。建
佛寺一月。饭僧万人。

统和七年。夏四月己未。幸延寿寺。饭僧。

统和九年。春正月丙子。诏禁私度僧尼。

统和十年。九月癸卯。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

统和十二年。夏四月戊戌。以景宗石像成。幸延寿寺
饭僧。

统和十五年。冬十月丁酉。禁诸山寺。毋滥度僧尼。

开泰元年。八月丙申。那沙乞赐佛像。诏赐护国仁王
佛像一。

开泰四年。冬十一月庚申。诏汰东京僧。

开泰九年。十二月丁亥。禁僧然身炼指。

太平四年秋七月甲戌。诸路奏。饭僧尼三十六万
 按以上俱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兴宗重熙八年。十一月戊戌。召僧论佛法。

重熙十一年。十二月己酉。以宣献皇后忌日。上与皇
太后。素服饭僧于延寿悯忠三学三寺。

重熙二十三年。冬十月癸丑。以开泰寺铸银佛像。曲
赦在京囚 按以上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后梁¶ 第 24c 页 X77-0024.png

道宗清宁十年。秋七月辛巳。禁僧尼私诣行在。妄述
祸福。取财物。

咸雍二年。冬十二月戊子。僧守志加守司徒。

咸雍三年。冬十一月壬辰。夏国遣使进回鹘僧。金佛。
梵觉经。

咸雍四年。春二月癸丑。颁行御制华严经赞。

咸雍五年。闰十一月己未。僧智福加守司徒。

咸雍六年。十二月戊午。加圆释法钧二僧并守司空。

咸雍七年。八月辛巳。置佛骨于招仙浮图。罢猎。禁屠
杀 按以上俱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咸雍八年。饭僧。南京中京。春泰宁江三州人。请受具
足戒。许之。御书华严经颂。示群臣。又赐高丽佛经
 按辽史道宗本纪。咸雍八年春正月癸未。乌古敌烈
部。详稳耶律巢等奏。克北边捷以战多杀人。饭僧南
京中京。三月癸卯。有司奏。春泰宁江三州三十馀人。
愿为僧尼。受具足戒。许之。秋七月丁未。以御书华严
经五颂。出示群臣。冬十二月庚寅。赐高丽佛经一藏。

太康元年。三月乙巳。命皇太子写佛书。

太康四年。秋七月甲戌。诸路奏。饭僧尼三十六万。

太康五年。秋九月己卯。诏诸路。毋禁僧徒开坛。冬十
一月丁丑。召沙门守道。开坛于内殿。

太康九年。冬十一月甲寅。诏僧善知。雠校高丽所进
佛经。颁行之。

太康十年。春正月丙午。复建南京奉福寺浮图。
后梁¶ 第 25a 页 X77-0025.png

大安元年。冬十一月己未。诏僧尼无故不得赴阙。

大安九年。夏四月乙卯。兴中府甘露降。遣使祠佛饭
僧。

寿隆元年。冬十一月甲辰。夏国进贝多叶佛经。

寿隆三年。冬十一月戊午。以安车召医巫闾山僧志
达。

寿隆六年。十一月丙子。召医巫闾山僧志达。设坛于
内殿 按以上俱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又按道宗
本纪后赞。道宗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发
三千。

* 宋一

太祖建隆元年。诏以圣诞节。晋度行童。复诸路寺院
及佛像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国朝会要。建
隆元年。诏以二月十六日圣诞。为长春节。赐百官宴
于相国寺。是日以庆诞。恩诏普度行童八千人 按
佛祖统纪。元年六月。诏诸路寺院。经显德二年当废
未毁者听存。其巳毁寺所有佛像许移置存留。于是
人间所藏铜像。稍稍得出。

建隆二年。置建隆寺。为死于兵者。荐冥福。又设千僧
斋。诏诞圣节。命僧祝寿 按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二
年春正月戊申。以扬州行宫为建隆寺。秋八月辛亥。
幸崇夏寺。观修三门 按佛祖统纪。二年诏前征李
重进。凡死于兵者。以扬州行宫。置建隆寺。为荐冥福。
如唐太宗贞观四年故事。四月上幸相国寺祈雨。出
后梁¶ 第 25b 页 X77-0025.png
内帑。设千僧斋。巳而大雨 按续文献通考。二年。诏
诞圣节。京师及天下。命僧升座祝寿为准。

建隆三年。诏馆西域僧于相国寺。又诏试行童通经
者给牒。高昌国遣僧献佛牙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
载 按佛祖统纪。建隆三年。西域于阗国沙门善名
七人来。诏馆于相国寺。十一月高昌国。遣僧法渊。献
辟支佛牙 按续文献通考。三年诏。每岁试行童通
莲经七轴者。给祠部牒披剃。

乾德三年。沧州僧道圆。以佛舍利贝叶梵经来献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竺国传。乾德三年。沧
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
四十夹来献。道圆晋天福中诣西域。在涂十二年。住
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还经于阗。与其使
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 按
佛祖统纪。道圆献佛舍利贝叶梵经。上召见便殿赐
紫方袍器币。

乾德四年。赐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钱各三万。至
西域求佛书。召僧崇蕴。入内讲金刚经。又敕庄严佛
像。以李蔼毁释教。敕流沙门岛 按宋史太祖本纪。
乾德四年春三月癸未。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各
赐钱三万游西域 按天竺国传。四年僧行勤等一
百五十七人。诣阙上言。愿至西域。求佛书。许之。以其
所历甘沙伊肃等州。焉耆。龟兹。于阗。割禄等国。又历
布路沙加湿弥罗等国。并诏谕其国。令人引导之
后梁¶ 第 25c 页 X77-0025.png
 按佛祖统纪。四年上初诏西川转运使沈义伦。于益
州以金银字。写金刚经进上。至是召天清寺沙门崇
蕴。入内讲演。敕内侍张重进。往峨眉山普贤寺。庄严
佛像。因嘉州屡奏。白水寺普贤相见也。河南府进士
李蔼造灭邪集。以毁释教。窃藏经以为衾。事闻。上以
为非毁圣道。诳惑百姓。敕剌流沙门岛。

乾德五年。禁毁佛像。敕沙门文胜。编修大藏经 按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五年。七月丁酉。禁毁铜佛像
 按佛祖统纪。五年诏曰。禁锢以来。天下多辇佛像赴
京。顾惟像教世许尊瞻。忽从镕毁。甚乖归敬。应诸郡
铜像依旧存留。但不许铸造新像。右街应制沙门文
胜。奉敕编修大藏经随函索隐凡六百六十卷。

开宝二年长春节。诏天下沙门。殿试经律论义十条。
全中者。赐紫衣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佛祖
统纪云云。

开宝三年。幸开宝寺观新钟。诏成都造佛经 按宋
史太祖本纪。开宝三年九月己酉。幸开宝寺观新钟
 按续文献通考。开宝三年。诏成都造金银佛经各
一藏。

开宝四年。诏馆梵僧于相国寺。敕雕大藏经板 按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开宝四年。沙门
建盛。自西竺还诣阙进贝叶梵经。同梵僧曼殊室利
偕来。室利者中天竺王子也。诏馆于相国寺。持律甚
精。都人施财盈屋。并无用。敕高品张从信往益州。雕
后梁¶ 第 26a 页 X77-0026.png
大藏经板。

开宝五年。禁铁铸浮屠及佛像。诏僧入大内。诵藏经。
又诏于尼寺。置坛受戒。又诏禁道场夜集士女。赐天
竺沙门。紫服金币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五年春
正月壬辰朔。禁铁铸浮屠及佛像 按佛祖统纪。五
年诏京城名德元超等。入大内诵金字大藏经。车驾
临幸。并赐紫方袍。又诏曰。僧尼无间。实紊教法。自今
于尼寺。置坛受戒。尼大德主之。又诏曰。释门之本。贵
在清虚。梵刹之中。岂宜污杂。适当崇阐。尤在精严。如
闻道场斋会夜集士女。深为亵渎。无益修持。宜令功
德司祠部。告谕诸路并加禁止。西天竺沙门可智法
见真理三人来朝。赐紫方袍。西天竺沙门苏葛陀来
贡舍利文殊华。赐紫服金币。西天竺沙门弥罗等十
四人来朝。并赐紫服。

开宝六年。幸相国寺。限诸州僧及百人。岁许度一人。
诏天竺僧赴阙。赐紫方袍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
六年。三月丙子。幸相国寺观新修塔。十二月限度僧
法。诸州僧帐及百人。岁许度一人 按佛祖统纪。六
年知鄜州。王龟从表称。中天竺三藏法天至。译圣无
量寿经七佛赞。河中府梵学沙门法进执笔缀文。龟
从润色。诏法天赴阙。召见慰问。赐紫方袍 按归田
录。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
不拜。侩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现在佛不
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
后梁¶ 第 26b 页 X77-0026.png
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
香。皆不拜也。议者以为得礼。

开宝八年。临幸佛寺。礼无畏三藏塔。手书金刚经。读
诵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八年冬十一月。临视新
龙兴寺 按佛祖统纪。八年三月。上幸洛阳。至龙门
山广化寺。开无畏三藏塔瞻敬真体。四月上将郊天。
而雨不止。遣使祷无畏塔。及期而霁。上自洛阳回京
师。手书金刚经。常自读诵。宰相赵普。因奏事见之。上
曰。不欲甲冑之士知之。但言常读兵书。可也。

开宝九年。幸诸寺院观藏经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
宝九年八月己亥。幸新龙兴寺。乙巳幸等觉院。遂幸
东筑院。赐工人钱。又幸开宝寺。观藏经。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敕复官仓为龙兴寺。帝制新译
圣教序。赐天竺僧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类
苑。太平兴国元年。初周世宗。废龙兴寺。以为官仓。国
初寺僧击鼓求复。至是不巳。上遣使持剑诘之曰。前
朝为仓日久。何为烦渎天廷。且密戒。惧即斩之。僧辞
自若。曰。前朝不道。毁像废寺。正赖今日圣明兴复之
耳。贫道何畏一死。中使以闻。上大感叹。敕复以为寺
 按续文献通考。元年帝制新译三藏圣教序。赐天
竺三藏法师。

太平兴国二年。使改龙兴寺为太平兴国寺。立开先
殿。以奉太祖御容。西天沙门吉祥来。进贝叶梵经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云云。
后梁¶ 第 26c 页 X77-0026.png

太平兴国三年。诏赐天下寺额。及僧紫方袍。又赐僧
谥及塔号。遣赵镕迎明州阿育王佛舍利塔。以僧统
赞宁为翰林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
纪。太平兴国三年三月。赐天下无名寺额。曰太平兴
国。曰乾明。开宝寺沙门继从等。自西天还。献梵经佛
舍利塔。菩提树叶。孔雀尾拂。并赐紫方袍。四月诏谥
庐山远法师。曰圆悟。塔曰凝寂。永法师曰觉寂。塔曰
实智。中天竺沙门钵纳摩。来献佛舍利塔。敕供奉官
赵镕。往吴越。迎明州阿育王佛舍利塔。吴越王俶奉
版图归朝。令僧统赞宁。奉释迦舍利塔。入见于滋福
殿。上素闻其名。一日七宣。赐号通慧大师。除翰林。与
学士陶谷同列。或诮之曰。青琐朱楹。安容此物。及与
之语。师援据经史衮衮不巳。诮者为之畏服。学士王
禹偁徐铉每有疑。则就质之。皆为下拜。事以师礼。滋
福殿者。安佛像经藏立刹声钟。即内道场也。

太平兴国五年。铸佛像。修建诸禅寺及僧塔。又建译
经院。始兴译事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
统纪。太平兴国五年正月。敕内侍张廷训。往代州五
台山。造金铜文殊万善菩萨像。奉安于真容院。诏重
修五台十寺。以沙门芳润为十寺僧正。十寺者。真容。
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也。敕
内侍张仁赞。往成都铸金铜普贤像。高二丈。奉安嘉
州峨嵋山普贤寺之白水。建大阁以覆之。诏重修峨
嵋五寺。即白水普贤。黑水华严。中峰。乾明。光相也。河
后梁¶ 第 27a 页 X77-0027.png
中府沙门法进。请三藏法天。译经于蒲津。守臣表进。
上览之大悦。召入京师。始兴译事。二月北天竺迦湿
弥罗国三藏天息灾。乌填曩国三藏施护来。召见。赐
紫衣。敕二师同阅梵夹。时上盛意翻译。乃诏中使郑
守均。于太平兴国寺西。建译经院为三堂。中为译经。
东序为润文。西序为證义。五月中天竺沙门护罗。来
献贝叶梵经。敕赐紫服。沙门知则。进所著圣无量寿
经疏。赐号演教大师诏建开圣禅寺于诞生之地。奉
优填王栴檀瑞像。释迦佛牙。太祖亲缄银塔中梁志
公真身锡杖刀尺。敕内侍卫钦往泗州。修僧迦大师
塔。凡十三层。改普照王寺。为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七年。威虏军奏得佛舍利。深州奏得佛像。
敕就邑寺安奉。诏僧天息灾等译经。因定仪式。又诏
普度童行。西天竺附僧光远。进佛舍利 按宋史太
祖本纪。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己丑朔。西京诸道。系籍
沙弥。令祠部给牒 按佛祖统纪。七年正月。威虏军
奏言。筑城穿土。得石函铁函铜函银函金函。凡五重
中。有琉璃瓶。盛佛舍利。有刻石记云。贞观二十一年。
藏佛舍利谨遣牙吏以闻。深州奏。陆泽县人王绪。牧
牛田中。见一白兔逐之。入土穴中。探穴得石佛五十
躯。制度奇古。长皆尺馀。敕就邑寺安奉。像常放白光。
六月译经院成。诏天息灾等居之。赐天息灾明教大
师。法天传教大师。施护显教大师。令以所将梵本。各
译一经。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等笔受缀文。光禄
后梁¶ 第 27b 页 X77-0027.png
卿杨说兵部员外郎张泪润文。殿直刘素监护。天息
灾述译经仪式。于东堂面西。粉布圣坛开四门。各一
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
轮目。曰大法曼拿罗。请圣贤阿伽沐浴。设香花灯水
殽果之供。礼拜绕旋。祈请冥祐。以殄魔障。第一译主
正坐面外。宣传梵文。第二證义坐其左。与译主评量
梵文。第三證文坐其右。听译主高读梵文。以验差误。
第四书字梵学僧。审听梵文。书成华字。犹是梵音。第
五笔受翻梵音成华言。第六缀文回缀文字。使成句
义。第七参译参考两土文字。使无误。第八刊定。刊削
冗长。定取句义。第九润文官于僧众。南向设位。参详
润色。僧众日日沐浴。三衣坐具。威仪整肃。所须受用。
悉从官给。天息灾言。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前代
不避。若变文回避。虑妨经旨。今欲依国学九经。但阙
点画。诏答佛经用字。宣从正文。庙讳御名。不须回避。
七月天息灾上新译圣佛母经。法天上吉祥持世经。
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诏两街僧。选义学沙门
百人。详定经义。时左街僧录神曜等言。译场久废。传
译至难。天息灾等。即持梵文。先翻梵义。以华文證之。
曜众及服。诏新经入藏。开板流行。车驾亲幸译经院。
召僧众赐坐慰谕。赐卧具绘帛什物。度其院童子十
人。悉取禁中所藏梵本令其翻译。十二月诏选梵学
沙门。为笔受。义学沙门十人。为證义。自是每岁诞节。
必献新经。皆召坐赐斋。以经付藏。诏曰。朕方隆教法。
后梁¶ 第 27c 页 X77-0027.png
用福邦家。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成都沙门光
远游西天还。诣阙进西天竺王子没徒曩表。佛顶印
贝多叶。菩提树叶。诏三藏施护译其表曰。伏闻支那
国。有大天子。至圣至神。富贵自在。自渐福薄无由朝
谒。远蒙皇恩。赐金刚座释迦如来袈裟一领。即巳披
挂供养。伏愿支那皇帝。福慧圆满。寿命延长。一切有
情。度诸沉溺。谨以释迦舍利。附沙门光远以进。

太平兴国八年。诏修高僧传。又诏赐译经院名传法。
选童子送院受学。赐僧法遇敕书。往中天竺。敕内侍
奉舍利藏僧伽塔下。又敕建寿昌寺 按宋史太宗
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太平兴国八年六月诏。翰
林赞宁。修大宋高僧传。宁乞归钱唐撰述。诏许之。又
诏译经院。赐名传法。于西偏建印经院。天息灾等言。
历朝翻译。并藉梵僧。若遐阻不来。则译经废绝。欲令
两街选童子五十人。习学梵字。诏令高品王文寿。选
惟净等十人。引见便殿。诏送译经院受学。惟净者江
南李煜之侄。口受梵章。即晓其义。岁馀度为僧。升梵
学笔受。赐紫衣光梵大师。沙门法遇。自西天来。献佛
顶舍利。贝叶梵经。法遇化众。造龙宝盖金襕袈裟。将
再往中天竺金刚座所供养。乞给所经诸国书。诏赐
三佛齐葛古罗柯兰诸国敕书以遣之。泗州奏。僧伽
塔白昼放光。士民然顶臂香供养者。日千馀人。敕内
侍奉释迦舍利。藏之塔下上以新译经。示宰臣曰。佛
氏之教。有裨政理。普利群生。达者自悟渊源。愚者妄
后梁¶ 第 28a 页 X77-0028.png
生诬谤。朕于此道。微识其宗。凡为君而正心无私。即
自利行也。凡行一善以安天下。即利它行也。如梁武
舍身为奴。此小乘偏见。非后代所宣法也。赵普对曰。
陛下以尧舜之道治世。以如来之行修心。圣智高远。
非臣下所能知也。诏以御制莲华心回文偈。秘藏诠
逍遥咏。宣示近臣。敕内侍张承贵。往天台山。重建寿
昌寺。从沙门自珣请也。

雍熙元年。日本国沙门奝然来朝。诏赐大藏经。敕造
罗汉像五百十六身。奉安寿昌寺 按宋史太宗本
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雍熙元年三月。日本国沙门
奝然来朝。然言其国传袭六十四世。八十五主。至应
神天皇。始传中国文字。至钦明天皇壬申岁。始传佛
教放百济。当梁承圣初年。至用明立。有太子名圣德。
年七岁便悟佛法。于菩提寺讲胜鬘经。感天雨花。始
遣使入中国。求法华经。当隋开皇中也。至孝德立。白
雉四年。遣僧道照入中国。从奘法师传法。当唐永徽
四年也。次足姬立。令僧智通入中国。求大乘法。当显
庆三年也。次文武立。宝龟二年。令僧元昉入中国求
法。当开元四年也。次孝明立。天平胜宝四年。遣使入
中国。求内外教典。当天宝中也。次桓武立。遣僧空海
入中国。传智者教。当元和年中也。次文德立。令僧常
晓入中国。求释迦密教。当大中年也。上闻其王一姓
传继。臣下皆世官。谓宰臣曰。岛夷君臣。乃能世祚永
久若是。奝然求谒五台。及回京师。乞赐印本大藏经。
后梁¶ 第 28b 页 X77-0028.png
诏有司给与之。敕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奉安天台
寿昌寺。

雍熙二年。以天竺僧。为朝请大夫。诏寻访梵经。馆西
天僧通梵语者于传法院。又诏僧于内殿。建道场
 按宋史太宗本纪。雍熙二年。闰九月乙未。禁僧人置
妻孥。冬十月丙午。以天竺僧天息灾施护法天。并为
朝请大夫。试鸿胪少卿 按佛祖统纪。雍熙二年。上
览新译经。谓宰臣曰。天息灾等。妙得翻译之体。乃诏
天息灾。除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法天施护。并除朝奉
大夫。试鸿胪卿。法天改名法贤。并月给酥酪钱有差。
新译经论。并刊板印行。天息灾等言。闻陜西诸路。颇
有道俗。收藏梵经。乞下寻访。以资翻译。诏从之。又诏
两街供奉僧。于内殿建道场。为民祈福。岁以为常。西
天僧有精通梵语可助翻译者。悉馆于传法院。岭南
僧置妻孥。诏所在长吏。诫厉以顺正教。

雍熙三年。诏系帐童行。并与剃度。以御制圣教序。冠
新译经首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
雍熙三年。诏天下系帐童行。并与剃度。自今后读经
及三百纸。所业精熟者。方许系帐。又以御制三藏圣
教序。赐天息灾等。令冠新译经首。

雍熙四年。敕内侍。送宝冠璎珞袈裟。往峨眉山普贤
寺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雍熙四
年。敕内侍。送宝冠璎珞袈裟。往峨眉普贤寺。是日众
见普贤大士。乘紫云行空中。久之方没。
后梁¶ 第 28c 页 X77-0028.png

端拱元年。敕以高僧传编入大藏。又诏笺释御制佛
乘文集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端
拱元年。翰林通慧大师赞宁。上表进高僧传三十卷。
玺书褒美。令编入大藏。敕住京师天寿寺两街僧录
可朝等。请笺释御制佛乘文集。诏许之。

端拱二年。开宝寺塔成。帝亲以舍利奉藏。敕内侍。往
峨眉。修佛像及寺宇 按宋史太宗本纪。端拱二年
八月癸亥。诏作开宝寺舍利塔成 按佛祖统纪。端
拱二年。开宝寺建宝塔成。八隅十一层三十六丈。上
安千佛万菩萨塔。下作天宫。奉安阿育王佛舍利塔。
皆杭州塔工喻浩所造。凡八年而毕。赐名福胜塔院。
安舍利日。上肩舆微行。自手奉藏。有白光起小塔一
角。大塔放光。洞照天地。士庶焚香献供者盈路。内侍
数十人。求出家扫塔。上谓近臣曰。我宿世曾亲佛座
但未通宿命耳。诏直学士院朱昂。撰塔铭。谓曰。儒人
多薄佛。向中竺僧法遇。乞为本国佛金刚座立碑。学
士苏易简为之。指佛为夷人。朕恶其不逊。遂别命制
之。卿宜体此意。敕内侍谢保意。领将作匠。赐黄金三
百两。住峨眉饰普贤像。再修寺宇。并赐御制文集令
直院徐铉撰记。

淳化元年。诏建淳化寺。奉石佛像。又诏赤脚道者入
见。赐高丽国大藏经并御制佛乘文集 按宋史太
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淳化元年。通利军。建城
掘地。于古寺基。得巨石佛十躯。诏建淳化寺。以奉其
后梁¶ 第 29a 页 X77-0029.png
像。又诏赤脚道者入见。上曰。南方禅律如何化物。对
曰。究之一理。上起绕龙床一匝云。是禅是律。对曰。究
之一理。上说。高丽国王治。遣使乞赐大藏经。并御制
佛乘文集。诏给之。

淳化二年。赐沙门重达及中天竺僧紫服。敕僧赞宁。
充史馆编脩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
纪。淳化二年。太原沙门重达。自西天还。往反十年。进
佛舍利贝叶梵经。赐紫服。住西京广爱寺。敕翰林赞
宁。充史馆编修。中天竺那烂陀寺沙门补陀吃多来
朝。进佛舍利梵经。赐紫服。南海占城国沙门净戒诣
阙。献如意金铜铃杵龙脑香。

淳化四年。诏西边诸郡梵僧西来。中国僧西游而还
者。所持梵经。并先具奏。封题进上。高丽国王治。遣使
谢赐藏经御制文集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
佛祖统纪云云。

淳化五年。于阗国沙门。进大乘祝藏经。以法贤言。诏
焚弃之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淳
化五年。于阗国沙门吉祥。进大乘祝藏经。诏三藏法
贤等详定。贤奏。此经是于阗书体。非是梵文。其中无
请问人。及听法众。前后六十五处。文义不正。帝召贤
谕之曰。使邪伪得行。非所以崇佛教也。宜焚弃之。以
绝后惑。

至道元年。诏诸州僧三百人。岁度一人。尼百人度一
人。又诏进盂兰盆仪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
后梁¶ 第 29b 页 X77-0029.png
燕翼贻谋录。李主佞佛。度人为僧。不可数计。太祖既
下江南。重行沙汰。其数尚多。太宗乃为之禁。

至道元年六月己丑。诏江南两浙福建等处。诸州僧
三百人。岁度一人。尼百人岁度一人 按佛祖统纪。
至道元年。中天竺沙门迦罗扇帝来朝。进佛顶舍利。
贝叶梵经。诏度僧尼诵经百纸。读经五百纸为合格。
又诏两街僧录省才进盂兰盆仪。

至道二年。诏以御制秘藏诠二十卷。缘识五卷。逍遥
咏十卷。命两街笺注入大藏颁行。敕史馆编修赞宁。
知西京教门寺。

至道三年九月。西天竺沙门罗护罗来朝。进贝叶梵
经。赐紫服 按以上宋史太宗本纪。俱不载 按佛
祖统纪云云。

真宗咸平元年。御制圣教序。令置先帝圣教序后。赐
天竺沙门紫衣。以赞宁充右街僧录 按宋史真宗
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咸平元年。御制三藏圣教
序。赐明教大师法贤等。令置先帝圣教序后。沙门可
升注序进上。诏知制诰朱昂。兼译经润文官。中天竺
沙门你尾抳等。来朝。进佛舍利梵经菩提树叶菩提
子数珠。赐紫衣。西天竺沙门佛护来朝。进梵经。赐紫
衣。敕史馆编修赞宁。充右街僧录。

咸平二年。以圣教序。赐传法院。陈恕请罢译经院。不
许。敕赞宁迁左街僧录 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二
年。七月壬寅。制圣教序。赐传法院 按佛祖统纪咸
后梁¶ 第 29c 页 X77-0029.png
平二年。礼部侍郎陈恕言。译经院久费供亿。乞罢之。
上以先朝盛典不许。敕史馆编修赞宁迁左街僧录。

咸平三年八月。试光禄卿天息灾亡。谥慧辨法师。敕
有司具礼送终。

咸平四年五月。试鸿胪卿法贤亡。谥元觉法师。敕送
终如慧辨礼 按以上宋史真宗本纪。俱不载 按
佛祖统纪云云。

咸平六年。诏择僧可者。始令往西天取经。又诏隋僧
智者科教类次刊牍。赐名天台总录 按宋史真宗
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咸平六年。知开封府陈恕
言。僧徒往西天取经者。臣尝召问。皆罕习经业。而资
状庸陋。或往诸藩。必招轻慢。自今宜试经业。察人材。
择其可者令往。诏可。二月诏隋智者禅师科教类次
刊牍。凡百五十四部。赐名天台总录。译馆请系开元
东土集传。制曰可。

景德元年。赐诸国沙门紫服。以旱召西天梵僧作咒
法。诏杨亿裁定传灯录颁行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
载 按佛祖统纪。景德元年。日本国沙门寂照。来进
无量寿佛像。金字法华经。水晶数珠。赐紫方袍。西天
三藏法护。来进佛舍利。贝叶梵经。赐紫衣束帛。馆于
译经院。北天沙门戒贤。来进梵经。赐紫服。七月亢旱。
召西天梵僧于金明池。水心立坛咒龙。有云雾。自池
中出。须臾雨至。自后岁旱。必作咒法多验。东吴沙门
道原。进禅宗传灯录三十卷。诏翰林学士杨亿。裁定
后梁¶ 第 30a 页 X77-0030.png
颁行。

景德二年。幸传法院。观新译经。召僧见便殿。阅试行
业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二年九月庚午。幸兴国
寺传法院。观新译经 按佛祖统纪。二年三月。迦湿
弥罗国沙门日罗失稽来。进梵经菩提树叶。七月西
天沙门达摩波来进梵经。赐紫服。九月上幸译经院。
令三藏诸僧坐赐香茶缯䌽有差。上以诸寺住持。先
是僧职迁补。或非其才。至是召见便殿。阅试行业。

景德三年。孙奭奏请减损修寺度僧。不许 按宋史
真宋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景德三年。诸王府侍
读孙奭。奏请减损修寺度僧。上曰。释道二门。有助世
教。人或偏见。往往毁訾。纵使僧道。时有不检。安可即
废。

景德四年。赐交州佛氏书。臣僚请禁教不听 按宋
史真宗本纪。景德四年秋七月乙亥。交州来贡。赐佛
氏书 按佛祖统纪。四年臣僚言。愚民无知。佞佛过
度。谓舍财可以邀福。修供可以灭罪。蠹国害政。宜加
禁止。上谓宰臣曰。佛教使人迁善。诚有其益。安可禁
之。且佛法所至甚广。虽荒服诸国。皆知信奉。唯道教
中原有之。然不甚盛。王旦对曰。顷岁虏使。登开宝塔。
瞻礼甚虔。誓当戒杀。及至上清宫。不复屈膝。是知四
夷唯重佛而不敬道也。上曰然。诏遣使送金襕袈裟。
往惠州罗浮山中阁寺。奉释迦瑞像。仍为国建祈福
道场。感五色祥禽。集于斋所。
后梁¶ 第 30b 页 X77-0030.png

景德□年。始令宰相率内职。赴佛寺。行香 按宋史
真宗本纪。不载 按王文正笔录。旧制国忌。迭命宰
相参知政事一员。率文武常参官。赴佛寺行香。内职
不预焉。景德中。同枢密院事王公钦若。陈公尧叟。率
内职同赴。乃听自今大忌。枢密使内职学士。内诸司
使。军职下洎列校。同为一班。先诣西上閤门。进名奉
慰。宰相参知政事。文武百官为一班。次诣閤门。进名
奉慰讫退。齐赴佛寺行香。小忌则否。

大中祥符二年。禁毁金宝塑浮屠像。敕僧惟净试光
禄卿。同预译经。赐吴国大长公主。号报慈正觉大师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二年二月癸丑。禁毁
金宝塑浮屠像 按佛祖统纪。二年升州崇胜寺。赐
名承天。立甘露戒坛。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同
预译经。九月吴国大长公主出家。法名清裕。赐号报
慈正觉大师。即太宗第七女。幼不茹荤血。上幸延圣
寺。抱对佛愿舍为尼。至是乞落发。诏建资圣院以居
之。敕释门威仪教坊乐部以为迎导。时密王女。曹王
女。及后宫三十人馀。皆随出家。诏于是日普度天下
童子十人。度一人。又诏于洛阳甲马营。太祖诞圣之
地。建应天寺。以奉神御。

大中祥符三年。诏天下诸路。皆立戒坛。禁官民毁辱
僧尼。诏出经论题目。考试沙门。馆僧云豁于北御园。
西天中天竺沙门来朝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大中祥符三年。诏京师太平兴国寺。立
后梁¶ 第 30c 页 X77-0030.png
奉先甘露戒坛。天下诸路。皆立戒坛。凡七十二所。京
师慈孝寺。别立大乘戒坛。敕品官无故毁辱僧尼。口
称秃字者。勒停见任。庶民流千里。诏知制诰李维。出
经论题目。考试沙门。以为迁补。左右街之序。左街相
国寺。右街开宝寺。又诏吉州西峰云豁禅师。馆于北
御园。入定月馀。求归故山。诏许之。师每入定。或经岁
方出。西天沙门众德来朝。进舍利梵经菩提印。中天
竺沙门觉称法戒来朝。进舍利梵夹金刚座真容菩
提树叶。召见便殿。慰劳甚厚。馆于译经院。称进赞圣
颂。诏惟净译之。称谓学士杨亿曰。入此国见屠杀猪
羊市肆悬内。痛不忍观。西竺食肉五辛者。驱出城。故
无货者。心不欲久居此。愿至五台。礼文殊。即还本土。
晋公丁谓问之曰。数万里远来。更何所为。称曰。并欲
礼宣律师塔耳。及还。诏赐金襕袈裟奉安金刚座及
赐装钱茶果。

大中祥符四年。幸广化诸寺。瞻无畏塔及摩腾真身。
诏修普贤寺。设三万僧斋。岁度僧四人。又诏守坚道
者入见。令宫女皆出焚香。赐般尼国沙门紫服 按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大中祥符四年
三月。上幸洛阳龙门山广化寺。瞻无畏三藏塔。制赞
刻石置之塔所。复幸白马寺。瞻摩腾三藏真身。上谓
近臣曰。摩腾至今千年。而全身不坏。良可尊敬。宜严
谕寺僧。用心守护。因御制以褒之。诏赐黄金三千两。
增修峨嵋山普贤寺。设三万僧斋。岁度僧四人。又诏
后梁¶ 第 31a 页 X77-0031.png
涟水军守坚道者入见。令宫女皆出焚香。每一女至
前。上给之曰后也。师皆言非。如是数十人。师忽起曰。
陛下好养此人。他日必作家主。即章献太后也。师乞
归山。诏许之。在山常纸衣。闭户不见人。有置食庭前
者。人退自取之。五月般尼国沙门寂贤。来进梵经菩
提印。赐紫服。十一月益州守臣李士衡。进大慈寺沙
门仁赞编脩释氏会要四十卷。

大中祥符五年。诏沙门茂贞入见。又诏日本国建寺。
赐额神光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
大中祥符五年二月。诏嘉州峨眉山沙门茂贞入见。
上赐以诗。馆于景德寺。舒王元称梦青衣童。持书以
授中使。足蹈黄云。隐隐而没。王以问师。答曰将有储
嗣降孕之庆。未几。仁宗生。日本国遣使称贡言。国东
有祥光见。旧传中原天子圣明则应此瑞。上喜。诏日
本建寺。赐额神光。敕词臣为撰寺记。

大中祥符六年。诏试童行经业。方许剃度。赐开宝寺
塔号。又赐编修大藏经录。名大中祥符法宝录。西天
竺沙门来。赐紫服。召僧崇矩。入内殿讲经 按宋史
真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大中祥符六年二月。
诏天下官吏。试童行经业。方许剃度。五月开宝寺福
胜塔。有金色光见相轮上。又有圣僧绕塔。翌日得五
色舍利。上亲幸敬观。见舍利于塔表。大如月色。同水
晶。往来飞动于铃索之上。士庶同瞻。于地砖上。护舍
利五千馀粒。诏赐号灵感之塔。时京师天清寺兴慈
后梁¶ 第 31b 页 X77-0031.png
塔。亦有舍利见相轮上。上曰。像教嘉祥生民之福也。
八月兵部侍郎译经润文官赵安仁。奉诏编脩大藏
经录成。凡二十一卷。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仍赐御
制序云。自太平兴国以来。凡译成经律论。四百十三
卷。秘书监杨亿。光梵大师惟净等编次。又请以两朝
御制佛乘文集。编入大藏。下诏褒许。谥泗州僧伽大
士普照明觉大师。公私不得指斥其名。九月西天竺
沙门知贤等来进舍利梵经。赐紫服。十一月西天波
罗奈沙门满贤进梵经无忧树叶。浮石崇矩法师至
京师。上闻其名。召入内殿。讲四十二章经。盛谈名理。
上心大悦。赐紫服金币香药。

大中祥符八年。诏以太宗御制妙觉集。编入大藏。南
海注辇国。遣使进天竺梵经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
载 按佛祖统纪。大中祥符八年。敕汀州南安岩。名
均庆院。赐太宗御书百二十轴。诏以太宗御制妙觉
五卷。付传法院。编入大藏。南海注辇国。遣使来贡。进
天竺梵经。其使言。四十年以来。海无风涛。意中国有
圣人出世。

大中祥符九年。天竺诸国沙门来。进舍利梵经。敕修
龙门山石龛佛。诏沙门智悟祈雨 按宋史真宗本
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大中祥符九年二月。北天竺
优填曩国沙门天觉。南天竺师子国沙门妙德。西天
竺迦蹉国沙门等来。各进舍利梵经。各赐紫衣金币。
四月中天竺萨缚罗国沙门童寿来。进梵经。赐紫服。
后梁¶ 第 31c 页 X77-0031.png
五月东天竺缚邻捺国沙门普积来。进梵经。赐紫服。
西京龙门山石龛佛。岁久废坏。上命沙门栖演给工
修筛。凡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九尊。九月不雨。诏泗州
龟山沙门智悟入京。止开宝寺。祈雨。悟先在泗州祈
雨。有感。曾断一臂。至是又曰。若七日得雨。更舍一臂。
五日大雨。乃截一臂。上遣使赐药。悟曰无害。人见所
截臂无血。甚异之。泗守与郡人皆梦。僧伽谓之曰。悟
是五百罗汉中一。来此救世。

天禧元年。诏新译频那夜迦经。不许入藏。赐台州东
掖山智者教文印本四千馀卷 按宋史真宗本纪。
不载 按佛祖统纪。天禧元年四月。诏曰。金仙垂教。
实利含生。贝叶胆文。当资传译。苟师承之或异。必邪
正以相参。既失精详。浸成讹谬。而况荤血之祀。甚渎
于真乘。厌诅之辞。尤乖于妙理。其新译频那夜迦经
四卷。不许入藏。自今以后。似此经文。不得翻译。七月
诏赐台州东掖山智者教文印本四千六百二十卷。
住山本如观郡人。建教藏阁。以奉之。

天禧三年。诏以御注佛经。入藏颁行。又诏赐女真国
大藏经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天
禧三年译经三藏法护等请。以御注四十二章经。御
注遗教经。入藏颁行。诏可。十一月东女真国入贡。乞
赐大藏经。诏给兴之。

天禧四年。诏以御制释典法音集。附大藏。赐西天竺
沙门紫服。又特赐僧知礼号法智 按宋史真宗本
后梁¶ 第 32a 页 X77-0032.png
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天禧四年正月。右街讲经秘
演等请。以御制释典法音集。命僧笺注。凡三十卷。乞
附大藏。诏可。初是杨亿提举其事。集中有六种震动
之语。一僧笺之。将三百字。暗碎不可观。亿削去。自注
云地体本静。动必有变。人服其简。西天竺沙门普善。
来进梵经。赐紫服。附马都尉李遵最奏四明知礼法
师高行遗身。上嘉叹不巳。特赐法智之号。仍宣旨住
世演教。不许遗身。时译经院證义简长等二十三人。
各寄声诗赞美道德。

天禧五年。诏遣内侍。请僧法智领众。修法华忏。又诏
建资圣禅院。为将士战亡者追福 按宋史真宗本
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天禧五年诏遣内侍俞源清。
往四明延庆。请法智法师。领众脩法华忏为国祈福。
师为述脩忏要旨上之。诏于并州。建资圣禅院。为将
士战亡者追福。门下侍郎平章事丁谓兼译经润文
使。翰林学士晁迥李维兼润文官。是岁天下僧数三
十九万七千六百十五人。尼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人。

乾兴元年。仁宗即位。章懿太后遣使请僧遵式为国
行忏。赐龟兹国僧紫服 按宋史仁宗本纪。乾兴元
年二月戊午即位 按佛祖统纪。乾兴元年。章懿太
后遣使。诣钱唐天竺。请遵式法师。为国行忏。师著金
光明护国道场仪上之。因奏天台教卷。乞入大藏。龟
兹国僧华严来进佛骨舍利梵经。赐紫服。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三
后梁¶ 第 32b 页 X77-003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