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下¶
宋下¶ 第 241a 页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十一
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

* 宋下

丁未 高宗。改元建炎。幸维杨。诏佛果禅师克勤。诣
行在引对。时军国多故。有司未暇习仪。上遣八辈翊
师。升殿赐坐。顾问佛法。词旨明亮。帝云。朕一一记得。
昨遇泗洲。见普照佛心长老。称是师弟子。朕亦素知
师道高妙。可得闻乎。师云。陛下以仁孝治天下。率土
生灵。咸被光泽。虽草木昆虫。各得其所。此佛祖所传
之心也。此之心外。无别有心。若别有心。非佛祖之心
宋下¶ 第 241b 页 X76-0241.png
矣。帝大悦。赐号圜悟。次奉旨。就杨州雍熙禅寺演法。
奏对罢。问。师居金山如何。奏曰。臣老且病。而金山在
大江之中。多风寒。恐病寖剧。愿归山林以尽天年。乃
救住云居(宋编年)

上初至镇江府金山禅寺。留题云。崒然天立镇中流。
雄跨东南二百州。武士每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
貅。

次南渡微行至温州江心数雷。闻行童寅朝唱礼
云。两宫北狩。愿早回銮。次祝今上皇帝圣寿万安。上
感慨流涕。后建都定。有旨。普度为僧。江心元有两塔。
东曰禅寂禅寺。上临幸之地。西曰普济。乃律居。晋太
守谢灵运所游之处。

建炎庚戌 有旨。命真歇禅师清了。并为一寺。于是
捧敕。正月初四日。合港龙王献地。土沙遂涌。潮落基
平合而为一。赐额龙翔兴庆禅寺。瑞安县置田一庄。
以充香灯。拨小船百二十只。以供差使。每岁度行童
二员。以酬不忘圣恩。御书清晖浴光四字。揭于寝堂
方丈。御墨迨今耀于泉石也。

辛亥 绍兴元年 三年正月。诏下江州召子元法
师 朕闻。子元专修净业。委有道行。宣示彼处守臣
可赐。俾令回禁苑讲演。故兹奖谕。想宜知悉。仍敕八
字。宗师到处。代朕亲行 赐金襕诏书 朕常具悉。
极乐圣人。悲愿深广。誓接群生。信乐归依。常存观想。
澄神静虑。无出显扬。敷畅者乎。朕尝观九江之奏。一
僧名子元。习效白莲之净社。会集庐山之大缘。化七
宋下¶ 第 241c 页 X76-0241.png
万之缁流。修十六之妙观。久无间断。未有不如所愿。
而得往生也。即今召赴德寿殿。讲演净业大义。可赐
褐蕃罗青界相金襕仙花袈裟一顶。金拔折罗环钩
一副。令宗师赴诏披奉具奏闻。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春暄。师比安否。遣书旨不多及。二十一日。

十二年二月。停给度牒。虽特旨。亦令执奏。先是临安
府。乞度牒。修观音殿。上 特给钱伍阡缗。上曰。朕观
人主欲消除释老二教。或毁其徒。皆不适中。往往而
炽。今不放度牒。可以渐清。而吾道胜矣。

十三年五月。张九成得朋党之谤。既而右司谏詹大
方言。顷者鼓唱浮言。九成实为之首。径山主僧宗杲
从而和之。九成编置南安军。宗杲流衡州(又按绍兴正论云。秦
桧当国。宗杲不附和。议坐与张九成谤讪还俗。𦀯管衡州。又从梅州。桧死。故还复为僧。住径山)。

二十七年八月。收诸路给馀僧道度牒。用三省请也
上曰。昨推礼部侍郎贺允中上殿。朕问即今僧道之
数。允中言。有僧二十万。道士才万人。朕见士夫奉佛。
其间议论多有及度牒者。朕谓。自今田业多荒。不耕
而食者众。犹有二十一万人。若更给度牒。是驱耕夫
为僧。且一夫受田百亩。一夫为僧百亩之田不耕矣。
佛自东汉明帝时。流入中国。终不可废。朕亦非有意
绝之。然僧徒多。则不耕者众矣(以上并编年)

假堂俊禅师。福之宁邑人。因览横渠张正蒙书。中标
八说。破佛之教为邪。师虑向去芜没正教。著决起信
论。诣阙进表曰。良田之内有稂莠。芟夷不早。无以养
宋下¶ 第 242a 页 X76-0242.png
嘉禾。大林之中有荆棘。剪伐不及。无以育奇材。正蒙
破佛之说。真福田之稂莠。道林之荆棘也。芟夷剪伐。
其可缓乎。佛教东流震旦。千二百年。其显迹明验。载
诸典籍。可谓详矣。其为化也。以慈悲变暴恶。以喜舍
变悭贪。以平等变冤憎。以忍辱变嗔恚。传此化风。和
光四海。实有辅于皇政也。正蒙指为邪。不其谬欤(云
云)。高宗览罢。志以御宝。晓示朝门。毋得再有异议。

上赞法华经 要入如来功德林。法华经上好留心。
三车喻品慈悲大。七卷言词利益深。曾搅长河为酥
酪。能令大地作黄金。斯经斯典难遭遇。万劫千生无
处寻。

上赞布袋和尚 碧汉片云。长空孤月。能栖物外。如
是幽绝。惯隐市廛。奇哉真杰。随身兮唯拄杖布袋。量
机兮何妨酒肉腥血。别别。玉殿琼楼更加雪。

孝宗在潜潘和云 袋贮乾坤。杖挑日月。藞藞苴苴。
圣中之绝。憨憨痴痴。僧中之杰。令行兮。一棒一条痕。
逗机兮。杀人须见血。别别。分明一点炉中雪。

保峰真道者。和布袋赞 量包太虚。眼悬日月。住天
宫兮。天中之绝。在人间兮。人中之杰。放下布袋兮。坐
断四大部洲。拈起柱杖兮。且得大地流血。别别。明明
有理难分雪。李公为献。二帝大悦(三赞丛林盛事)

二十九年。径山宗杲禅师。移梅州。得旨自便。次年三
月。赐牒再为僧。又次年住育王。又次年再住径山(见前)
○孝宗在潜藩。亲书妙喜庵三字。赐杲师。及即位。首
宋下¶ 第 242b 页 X76-0242.png
问道。诏师。适师卧疾。赐大慧禅师。

癸未 孝宗改元隆兴。明年给僧牒一万道。付都督
府。分下诸路。又给二万道。付诸路出鬻。陈良翰上言。
昨者住卖度牒。二十馀年。人民聚而不为无益。辛巳
春。边事既作。费用寝广。乃始放行。令下之初。往往争
卖。且唐人有言。十户不能养一僧。今放行者。巳十馀
万。与旧所度者。无虑三四十万户。不得休息也。不知
国之所利者能几何。而今三四十万户。不得息肩。又
且暗损户口。侵扰齐民。奚止十万。其为害岂浅浅哉
(编年)

乙酉 改元乾道。是时上游下竺寺。见佛国山。厨中
滤水囊。行道观音三事。问僧。皆不能加答。遂召灵隐
寺豁堂远禅师问之。上曰。山既从佛国飞来。何不飞
去。远曰。动不如静。又曰。水中众生。以囊滤之。火里众
生。将甚么滤。远曰。他家自有通霄路。又曰。众生有难
念观音救苦。观音手捻数珠。念个甚么。远曰。求人不
如求巳。帝大悦。有旨命师。革讲肆为禅林。师奏云。教
乃明佛语。禅乃悟佛心。因佛语而见佛心。其揆一也。
乃寝。下竺。奉师像于佛国山前。遇忌晨设齐自此
 圣上。神曜得道。虚心应物。屡召豁堂禅师入内。奏对
称旨。赐佛眼(师号)。诏育王山德光禅师。以二月渡江。上
问。闻古有浮笠而渡者。奏云。昔黄柏。路逢异僧同行。
乃一罗汉。至天台。值江涨。不能济。植杖久之。异僧以
笠当舟。登之浮江而去。黄柏指而骂曰。这自了汉。我
宋下¶ 第 242c 页 X76-0242.png
早知汝。捶折其胫。异僧稽首暵曰。道人猛利。非我所
及。上曰。可谓神通。奏云。宗门下不贵神通。只贵眼明。
上曰。须是如此。赐佛照师号。敕住灵隐○一日召对。
帝问曰。朕心与佛心。是同是别。师云。直下无第二人。
上曰。任么则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师曰。成一切相即
心。离一切相即佛。上问。自古帝王英雄者多。能信此
道者寡。师云。非陛下不委。愿陛下始终其道。上曰。竞
竞业业。当如禅师之言○一日召师。问曰。释迦老子。
入雪山六年。所成者何事。请明说。奏曰。将谓陛下忘
却。皇情大悦○御札和佛照禅师颂云。欲言心佛难
明别。俱是精微无碍通。跳出千重缚不住。天涯海角
任西东。又偈曰。床头一拂子。举放悉皆非。百丈仍迟
钝。一喝入精微(并赐佛照禅师。刊石于灵隐)

甲午 改元淳熙。七年。上召问佛照禅师。十地菩萨
修行渐次。师条具以闻。上复赐御札云。禅师所奏十
地。乃是菩萨修行渐次。从凡入圣。夫复何疑。方知脚
踼实地。十二时中。曾无间断。以至圆熟。杂染纯净。俱
成障碍。作止任灭。脱此禅病。当如禅师之言。常挥剑
刃。卓起脊梁。发心精进。犹恐退惰。每思到此。竞竞业
业。未尝敢忽。今俗人。乃以禅为虚诞。以语为戏论。其
不知道也如此。兹事至大。岂在笔下可穷也。聊叙所
得耳○佛照禅师。与上神交道合。频奉诏旨。屡宿观
堂乾淳。御札宣问。佛祖修行微妙。举扬般若。所谓竞
竞业业。未尝敢忽。岂虚语哉。此一时之际遇也。
宋下¶ 第 243a 页 X76-0243.png

是年三月。召净慈嗣清禅师。入文囿殿赐对未。上问
曰。欲赞卿平生得力处如何。奏云。正表陛下与臣僧
相见亲切处。赞曰。百丈竿头平进步。杀人须是猛烈
汉。弊衣粝食未为贫。中有明珠价亿万。师云。陛下今
日。赐斋赐茶。又蒙赐赞。口占一偈。谢陛下之万一。皇
帝特赐贫道赞。赞出宝山数无限。衲僧要续祖师灯。
直截机前高著眼。上大悦。赐佛慧师号。是时高宗。宴
佚德寿殿。取赞观览。用玉锦制轴回赐。自此缶麝喷
香。囊锥露颖矣○上幸大圆觉教寺。题诗云。古寺春
山青更妍。长松脩竹翠含烟。汲泉拟欲增茶兴。暂就
僧房借榻眠。(又)坐久方知春昼长。静中心地自清凉。
人人圆觉何曾觉。但见尘劳尽日茫。又书归云二字。
以赐主僧德信。自此屡召净慈水庵一禅师。上竺讲
主讷法师入内。俱赐辨才号○上赞法华经云。妙法
莲花七轴经。能令智慧了真明。斩钉截铁除疑惑。卸
甲倒戈须志诚。圆觉声闻俱集会。国王帝子尽标名。
为人不念如来句。死后将何破铁城。

癸卯 淳熙十年二月乙丑。以御注圆觉经。赐径山
别峰禅师宝印刊行。具表谢。仍进颂曰。古佛与今佛
同一广长舌。于无途辙中。为物启途辙。拨开千峰云。
放出一轮月。普令大地人。言下悉照彻。觉亦无可圆。
幻亦无可灭。只此无亦无。红炉一点雪。稽首佛与佛。
字字无别说。既经乙夜之览。皇情大悦。巳而宣对。御
问曰。庄老何如人。印奏云。只作得佛门中。小乘声闻
宋下¶ 第 243b 页 X76-0243.png
人。盖小乘入。厌身如桎梏。弃智如杂毒。化火焚身。入
无为界。正如庄子所谓。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
如死灰也。于是称旨。赐号慧辩禅师○上在重华宫。
观韩愈原道论。乃作原道辩曰。朕观韩愈原道论。因
言佛老之相混。三教之相绌。未有能辩之者。且文繁
而理迂。揆圣人之用心。则未昭然矣。何则。释氏专穷
性命。弃外形骸。不著名相。而于世事。自不相关。又何
与礼乐仁义哉。然尚立戒。曰不杀。不盗。不淫。不饮酒
不妄语。夫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淫礼也。不饮智也。
不妄信也。如此于仲尼。夫何远乎。夫子从容中道圣
人也。所为孰非礼乐。孰非仁义。又乌得而名焉。譬如
天地运行。阴阳循环之无端。岂有春夏秋冬之别哉
此圣人强名之耳。亦犹礼乐仁义之别。圣人所以设
教治世。不得不然也。因其强名。揆而求之。则道也。道也
者仁义礼乐之宗也。仁义礼乐固道之用也。彼杨雄
谓。老氏槌仁义。灭礼乐。今迹老子之书。其所宝者三。
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曰。温良恭俭让。又
曰。唯仁为大。老子之所谓慈。岂非仁之大者耶。曰不
敢为天下先。岂非逊之大者耶。至其会道。则互相偏
举。所贵者清净宁一。而于孔圣果相背驰。其通三教
末流昧者。执之自为异耳。夫佛老。绝念无为。修身心
而巳矣。孔子。教以治天下者。特所施不同耳。譬犹耒
[耒*目]而织。机杼而耕。后世徒纷纷而惑。固失其理。或曰
当如之何去惑哉。曰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
宋下¶ 第 243c 页 X76-0243.png
斯可矣。唯圣人为能同之。不可不论也○上即祚以
来。欲极巳證修。以明佛法言。拔济群迷也。

庚戌 光宗。改元绍熙。在位五载。持盈守成。钦崇圣
教。然后李氏。悍而妒。亟立子嘉王为储嗣。

乙卯 宁宗。改庆元。元年旱。驾幸明庆观音殿。祈祷
有感。中外咸悦。

戊辰 嘉定元。四年。岁辛未。

大元太祖皇帝。继天立极。

嘉定十三年。岁庚辰。

太元太祖皇帝即位。

嘉定十四年中秋。宁宗特书孤峰二字。赐福州新东
禅寺主僧德秀。禅师上表。举僧问曹山雪覆千山因
甚孤峰不白。臣著语云。乾坤独露。以此仰报 圣恩
万分之一 又二偈谢 中宫。皇后。常礼观音。

含元
殿里显家风。作略天然迥不同。遍界纤尘俱不立。良
哉何处不圆通。

叨蒙雨露异恩沾。铁树开花色转鲜。
万蒙森罗齐作舞。咸呼万岁圣人前(本录)

乙酉 理宗即位。改元宝庆。四年旱。诏保宁寺主僧
慧开禅师。入文德殿。升座祈雨。获应。赐佛眼师号。

丁酉 嘉熙元年。太后土氏上仙。诏径山主僧师范
禅师。上御修政殿引见。赐金襕。仍宣慈明殿升座。赐
号佛鉴禅师 恭圣仁烈皇帝上仙。仍诏升座。罢乞
归山林。赐圆照师号。

嘉熙间。朝旨令天下僧道。请买金环紫衣象简。随处
宋下¶ 第 244a 页 X76-0244.png
住持。灵隐寺僧中元。上书谓。佛老之教。为救世计也。
其所以与儒道。相参于天地之间者。以其能悟性真
不堕邪见。其功未易量也。我朝太祖皇帝曰。释氏之
道。有补教化。孝庙亦曰。以佛治心。以老治身。以儒治
世。张文定公谓。儒道淡泊。皆归释氏。而关洛诸公。亦
必玩味释氏之书。而后能接续洙泗之传。其俾助世
教。要非小补。今行服号之命。中间不无利害。以清净
自居。而为利欲交征之地。似非国家之福(云云)。书奏。
遂寝。元字双杉。闽之福清人。密庵三世孙○上可其
奏。即为住行所赖。枢相陈公。为表里。乃献偈曰。景纂
星枢赞密机。忘身抗疏犯天威。所忧祖道轻于叶。不
为朝家惜紫衣。诸老俱惮之。所赖圣上不忘付嘱也。

辛丑 淳祐元年。上梦观音生于竹石间。图形刊石
赞于上曰。神通至妙兮。隐显莫测。功德无边兮。应感
奚速。时和岁丰兮。祐我生民。兵寝刑措兮。康此王国。
仍书广大灵感四大字。于观音圣号之上。又书心经
一卷。制感应事迹。皆亲书赐上竺。刊石○又赞千佛
偈云。一佛不二。千佛兮奚别。如处处水。见在在月。无
去无来。不生不灭。梅花开后。前村深雪。

庚戌 淳祐十年。金人归附。

大元宪宗皇帝。就大金城即位。今大都旧城是也。

宋理宗。梦游一山寺。诏天下名山寺院。各图其所进
入。上观即明之雪窦寺。乃大书应梦名山四字以赐。
时偃溪广闻禅师主是席。特旨敕黄住持。师先住明
宋下¶ 第 244b 页 X76-0244.png
之小净慈日。相国郑公清之。拟就寺后营寿穴。师因
献偈云。黄蘖山中话裴相。独龙岗畔忆舒王。相公留
得溪边寺。千古佳名在郑卿。公即别营迁。师住雪窦。
后移育王。净慈。灵隐。径山。五捧。敕黄。屡承诏旨。三宿
观堂。对辩秘殿。赐号佛智禅师。景定间遗奉闻○上
哀悼。赐钱助葬。特书大明二字。名其庵。给田以食守
者。馀泽及其亲。敕赐佛母林氏之坟于福之水西。师
三山人。嗣浙翁大慧三世孙也。

灵隐痴绝道冲禅师。有敕夺菜地。为嬖者造坟。师鸣
鼓升堂云。欲去不去被去碍。欲住不住被住碍。本无
碍。十洲三岛鹤乾坤。四海五湖龙世界。下座包腰便
行。朝议追请住持。介然莫夺其志也。后资相赵公节
斋汝愚。于太湖建法华寺。请为第一祖。复捧敕住双
径。

庚申岁 宋理宗。景定元年○大元世祖。中统元年
甲子 大元世祖皇帝。至元元年。

乙丑 宋度宗。咸淳元年。度宗嘉熙庚子。生于八大
王荣邸。三旦后。日夕啼号不止。乳母抱行至一书院
间。见往年育王山苦行化缘所粘塔影。哑然而笑。母
喜甚。离则复啼。再至[(厂@?)*页]视而笑。因取致手。遂不复啼。
大王喜问其故。乳母以实对。父王始悟前苦行注疏。
修舍利塔之因。乃下本寺。问其事。主僧具言。自府断
臂归。血流不止而终焉。计其年月日。即帝诞生之旦
也。父王遂指帑。新其塔。后理宗立为皇太子。帝在东
宋下¶ 第 244c 页 X76-0244.png
宫。夜梦。神人告曰。玉帝悯汝断臂。修舍利塔之功。报
为十年大平天子也(出野史)

乙亥 宋幼主显。度宗子。即位改德祐元年。明年丙
子正月大兵至临安。谢太后垂帘。举国归附。

大元封为瀛国公。弟广益二王入闽。丙子冬。大兵攻
福建。广王至碙川而崩。益王驻崖山。己卯。大兵攻崖
山。陆秀天抱王。赴海而死。

宋。自庚申开国。至靖康丙午九主。汴京陷。二帝北
狩。金人夺其地。江北州郡。一百三十二州。

高宗南渡都杭。自丁未。至丙子。亡国。七主。通前三
百一十七年。

夫宋之艺祖。负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措身无
所。乘危而发。履天下而室家矣。岂期中道失于
戏笑之间。使金人长擒夺之智。高宗南渡幸。中
兴之功。虽据一隅。犹赖殿百馀年之景。国运巳
终。噫。盖太平之业。天将启。

圣人而授之。非人谋之所能及也。

大元肇兴。六合混一。天下大治。伟哉盛欤。未之有也。

香积院永道法师。东颖毛氏。业唯识百法二论。天宁
恩例得宝觉号。宣和二年。诏下改僧为德士。偕律师
明悟。华严讲师慧日。与道士林灵素。抗辩邪正。诉于
朝。忤旨。流道州。二年六月。依赦量移由长沙。见寂音
尊者。遗以诗曰。道公胆大过身躯。敢逆龙鳞上谏书。
只欲祖肩檐佛法。故甘引颈受诛锄。三年窜逐心无
宋下¶ 第 245a 页 X76-0245.png
愧。万里。归来貌不枯。他日教门纲纪者。近闻靴笏趁
朝趍。寻令遂便。七年五月。奉旨前宝觉大师毛求道。
累经赦宥。特与依旧披剃。自尔屡蒙恩渥。无何建炎
初。京师留守元帅宗公。服道德业。令借补宣教郎充
留守司招谕。官兼总管使司。参谋军事。护佐军旅。俾
往淮颖。劝慕豪右。得钱数万。助国瞻军。累蒙召。赴行
在都堂议事。于是宰执力勉返。初补受文官兼带武
财。分领兵权。以佐王室。以偈辞曰。昔年为法致遭黥。
天使监防用将兵。禁锢南行经半纪。往还万里计途
程。冰霜未易松筠操。炉炭难移铁石情。愿与佛陀为
弟子。不谋补佐作公卿。寻淮三省。枢密院赏功司创
子奉旨。特赐宝觉圆通法济大师。尚书礼部公据云。
前件师号据祖宗法。系是试鸿胪卿。崇观之后。改六
字师号。比视资品。又承都省旌其护法。赐名法道。又
诏绍兴三年二月。诣朝廷。与道士刘若谦等正祈祷
道场。所斑次。其劄略曰。缘崇宁大观间。道士王资息
林灵素等。叨冒资品。紊乱朝纲。由是起例道压僧班。
窃见靖康建炎巳来。所有道士。官资巳行追毁。无官
荫合遵依祖宗旧例。伏望朝廷明降旨挥。特赐改正。
颁行天下。以正风俗。是时未蒙施行。逮绍兴十三年
十月。再行整会。僧道班次。僧并居东。永为定制。法师。
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化○道士林灵素。以左道得
幸。势倾一时。而道法师。与之抗辩。略无挠辞。其扶卫
教门。益利有情。真不孤初志耳(东都事略)
宋下¶ 第 245b 页 X76-0245.png
佛果勤禅师。建炎初召对。旨下住云居。后归蜀住昭
觉紫岩。张公浚问道于师。师云。上智利根。惟务确实
研究。当研究时。先机而动。绝物为转。岩头云。却物为
上。逐物为下。若能于物上转。得疾一切立在下风。擒
纵捲舒。悉归掌握。示以偈云。收光摄彩信天真。事事
圆成物物新。内若有心还有物。何能移步出通津。公
伏膺投偈云。教外单传佛祖机。本来无悟亦无迷。浮
云散尽天元在。日出东方夜落西。师然之曰。公异日
辅相。毋忘卫教之心也。

大慧杲禅师。出世住径山。知府请就灵隐。开堂下座
侍郎冯公楫问。和尚尝言。不作这虫豸。为什么败阙。
师云。尽大地是杲上座。作么生摸索。冯拟议。师便掌。
时僚众失色。冯大笑曰。某与长老。佛法相见也。公先
见龙门远禅师。及见杲师。造微妙旨。施财印施大藏
经一百一十八藏。有偈云。我𧶕耽痴癖。有财贮空虚。
不作子孙计。不为车马逋。不为玩用具。不买声色娱。
置锥无南亩。片瓦无虚庐。所得月俸给。唯得赎梵书。
万里遣玠迎。崎岖涉长途。奉安大刹中。开示诸迷途。
庶几披阅者。皆得入无馀。古佛为半偈。尚乃舍全躯
我今以财施。痛楚不侵肤。以我较吾佛。苦乐万倍殊。
所以不惜财。非是本性愚。借问惜钱人。终始较锱铢。
无常忽到来。宁免生死无。公号不动居士。蜀人。

侍郎张公九成。参善权染旨。谒胡文定公。问治心法。
胡公曰。伹读孟子。将仁义语句。类作一处看。一日登
宋下¶ 第 245c 页 X76-0245.png
厕。因念侧隐之心。仁之端也。忽闻蛙鸣有省。复举如
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不觉汗下浃背。述偈
云。青天月下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与么时谁
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因谒尚禅师。见妙喜真赞云。
黑漆粗竹篦。佛来也一棒。乃曰。佛法有人。遂登径山。
一见妙喜。言合询格物之旨。学莫先于致知。能致知
然后能格物。师曰。公只知格物。不知有物格。公曰。岂
无方便。师曰。小说载。唐朝有与禄山谋叛者。曾为阆
守。有𦘕像在。明皇幸蜀。见之怒。令侍臣拔剑斩其首。
其人在陜西。首忽坠地。公闻此悟曰。子韶格物。昙晦
物格。欲识一贯。两个五百。

眉庵王式卿。谒云庵庆禅师。语合。献偈云。听说法王
法。诸方尽苇麻。独馀钟阜寺。旷劫现昙花。师然之。师
年登十四五时。知习禅于松根。忽有所见云。大地全
彰解脱门。十方何处不称尊。今朝喜见天然像。脱体
浑无斧凿痕。乃辞亲习杜多行。登双径见妙喜。后住
蒋山唱道。支倾恩信孚合。咸谓宝公再来也。

丞相正献公陈俊卿。知建康日。大会诸禅衲。勘问有
句无句之话。诸山一时向对。未免太涉途程。末上保
宁真道者云。张打油。李打油。不打浑身只打头。公大
悦。迁师住蒋山。真乃安西人。见妙喜于回雁峰。

遂初侍郎尤公襄。闻释氏有出世法。心向慕之。见归
宗赤眼禅师。欲谋隐计。朱文公寄诗。有逃禅公勿遽
且毕区中缘之句。出守丹丘日。孝庙临轩亲遣曰。此
宋下¶ 第 246a 页 X76-0246.png
南台地理图中有何胜槩。曰。太平洪福国清万年。上
甚悦。上曰。闻石桥应真是五百强。汉时忽出现。卿以
何法处之。公竖起拳云。臣有金刚王宝剑在。上喜而
书遂初老人四字赐之。公到台。一以慈爱温民。然南
台多旱涝。公有诗云。未雨一朝成汗漫。才晴三日便
忧乾。人人尽道天难做。天到天台外难。

状元王公十明。因游天台山万年寺。主僧光一夜梦。
神人语之曰。明日严首座到山。次早报接即王公也。
主僧唤云。严首座汝来也。公于是时犹昧真性。问其
故。巳而到石桥。读其碑。乃悟前世事。因遂留咏云。石
桥未到巳先知。入境还同入梦时。僧唤我为严首座。
前身曾写石桥碑○天台山。乃佛仙所都之地。昔人
用一顷笔力。再世感报。魁于天下。然遂初侍郎早参
知识。晚守丹丘。𦲷民以慈爱。护教以崇敬。易世获报。
岂易量哉。所谓有金刚王宝剑在。岂虚云耳。

侍郎韩子苍。问道于草堂清禅师。致书云。近阅传灯。
言通意料。颇合千心者。但世缘万绪。情习千端。未易
消释。须有切要用心处。毋吝指教。答曰。欲究此事。善
恶二途。皆勿萌于心。能障人智眼。文字亦不必多看。
举目悟门(云云)。子苍得此向导。述意云。钟鼎山林无
二致。闲中意趣静中身。都将闻见归虚照。养性存心
不问也。师得之大喜。乃示众云。鸟啼幽树报中春。有
眼如盲耳绝闻。门外桃花开欲尽。不知谁解继灵云。

中书潘公良贵。谒虎丘隆禅师曰。道若为而得达。师
宋下¶ 第 246b 页 X76-0246.png
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但如此参。自然得达。曰。未晓
玄言。乞师再指。师曰。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于此见
得。许公具一只眼。示以偈曰。未举先知落二三。可堪
说破要人参。老僧巳是舌头短。且听虚空作对谈。

侍郎李公椿年。开莞山(张禅开基)延应庵华禅师云。高峰
顶上小天台。法席于今为展开。二百年前有禅子。先
驰曾向此中来。师和云。此山巳是胜天台。峰顶寥寥
正眼开。无限水云难凑泊。却容扫地相公来。公再韵
云。乞身潇散脱三台。佛祖玄关愿击开。杀活拳头须
展出。免人道是赚吾来。

直阁约斋张公镃。见密庵杰禅师。后以书告其悟由。
某曩造筹室。蒙口垂示。归来应接外。常以此事鞭策。
一日静坐。因举狗子话。忽胸臆豁然。如太虚空。了无
障碍。乃祖师言句借人入道之门。守著不放舍。为大
病也。自此尘缘世念。不著排遣。自然净尽。古人公案。
昔所茫然。今亦无疑(云云)。师为集众上堂云。居于贵
富中。不为贵富所误。赤手挨开解脱门。四方八面俱
独步。咄咄咄。力㘞希。闻见觉知齐合掌。铁牛生得凤
凰儿。

丞相钱公象先。延此庵元禅师于护国问道。师曰。欲
究此事。须得心忘法。法忘心乃可。法执未忘。契理亦
非悟也。公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如何得不落意思。
师曰。本自无疮。勿伤之也。公曰。呼为心印虚言。师曰
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公涣然有得。师示以偈云。眉毛
宋下¶ 第 246c 页 X76-0246.png
目睫最相亲。鼻孔唇皮亦近邻。至近因何不相见。都
缘一体是全身。

内翰曾公开。见佛海远禅师。呈偈曰。咄这瞎驴。丛林
妖孽。震地一声。天机漏泄。有人更问道如何。拈起拂
子蓦口截。远曰。也得一橛。

相国李公。见福严乘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三
回问乘。乘三指庭柏对之。欣然契悟。呈偈曰。出没云
闲满太虚。元来圆相一尘无。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
庭前柏树株。

通判赵公善期。谒韶州乳源禅师。因示僧西来的的
意有省。偈云。西来的的意何如。学唱多怜在半途。钩
贼到家还破贼。信知身佩碎兵符 参政陈公去非。
见大圆智禅师。相与讲道。忽省。呈偈云。自得安心法。
悠然不赋诗。忽逢重九日。无柰菊花枝。

南轩张公拭。见万庵颜禅师曰。道之所在。可以心寓。
不可以力求。师谓如何。师曰。会医少病。公曰。见即便
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师曰。知有还同不知有。公曰。
正当知有时如何。师曰。闻声见色只如常。公豁如。留
偈云。闻声见色只如常。孰察精粗理自彰。脱似虚空
藏碧落。曾无少剩一毫芒。

待制放翁陆公游。问灵隐松源岳禅师云。心传之学。
可得闻乎。师云。既是心传。岂从闻得。公领解。献偈云。
几度驱车入帝城。逢僧一例眼双青。今朝始觉禅家
别。说有谈空要眼听。
宋下¶ 第 247a 页 X76-0247.png

枢密陈公贵谦。问心法于月林观禅师。师云。佛可以
悟取。不可以相求。溺名相以求之。是炊沙求馔。公饮
默而去。资深逢原生死心破。

又西山真公。两扣以书问不传之要。师答云。永下问
禅门中事。仰见虚怀乐善。所谓话头合看与否。以某
观之。初无实义。若一念不生。全体是佛。何有话头。又
来教谓。诵佛之言。行佛之行。久久须有得处。如此行
履。故不失为一世之贤者。然禅门一著。须见彻自巳
本地风光。方为究竟(云云)

体常居士陈易。学佛著明。参雪峰需禅师。呈偈云。密
座研穷有细微。到头须是自忘机。应无佛祖能超越。
岂有身心更顺违。历历孤明犹认影。巍巍独露尚披
衣。翻嗟得会昭灵者。也道寻师乞得归。(又)个中端的
有谁知。知者归来到者稀。即见即闻还错会。离声离
色转乖违。青山绿水明玄旨。鹤唳莺啼显妙机。有意
觅渠终不遇。无心到处即逢渠。

侍郎水心叶公。适北涧简禅师。住台之光孝日。公酬
师云。简师诗句特惊人。六反掀腾不动身。说与东家
好儿女。涂红抹绿未禁春。师迁净慈日。贤士夫趋朝。
无一不过门就谒。旴江张诚子。题师集曰。读其文宗
密未知其伯仲。诵其诗合参寥觉范为一人。莫能当
也。虽诗文名立。学佛尤还焉。水心先生。退居田里。时
淮海肇禅师游东嘉。题江心。公闻有奇逸之句。遣使
延之。师就上三律。录其一云。文字滔滔江汉东。早从
宋下¶ 第 247b 页 X76-0247.png
伊洛定宗风。中兴之后数人物。北斗以南惟我公。闻
道治平犹草奏。向来持论不和戎。匪伊再入脩门去。
只有孤忠与昔同。公饯师游雁荡云。海阔淮深万里
通。吟情浩荡逐春风。更寻斗绝龙湫住。裁剪烟云字
字工。师后住江心。由育王净慈灵隐双径。名振一时。

信斋居士葛公郯。谒无庵金禅师。后见佛海月禅师。
举所示语。月为颂发挥别去。一日举不是心。廓尔顿
明。偈曰。非心非佛亦非物。五凤楼前山突兀。斜阳影
里倒翻身。野孤跳入金毛窟。

太傅吕公惠卿。脩法界观。三十年。因看李长者华严
论。忽契悟如如。颂曰。欲见文殊久。驰心向五台。谁知
黄叶上。指出妙光来。

止庵居士钱成公象祖守金陵。举无用全禅师。住保
宁。就问道。有颂送瑞岩长老出世云。昔年我亦寄鞔
峰。空照堂前信息通。不改旧时行履处。何须重唤主
人翁。

止信居士季侍郎浩。常阅楞严。谒应庵华祖师。不旬
日而跻堂奥。以偈寄同僚康教授曰。门有孙宾铺。家
存甘贽妻。夜眠还早起。谁悟复谁迷。

石湫童知县。问湋宏智觉禅师。以偈寄石窗恭禅师
云。机等风云有放收。心同明月镜磨秋。当年亲受天
童记。涧水无波解逆流。恭嗣宏智。

枢密富公直柔。与怡山懒庵需禅师。为方外友。公话
别云。忆昔当年盖屡倾。应机谈辩许精神。师今老矣
宋下¶ 第 247c 页 X76-0247.png
吾归去。愿把相思结后因。

侍郎曾公吉甫。与东山空禅师游。寄以诗云。江西句
法空公得。一向逃禅挽不回。深密伽陀妙天下。无人
如道派中来。

大资枢相郑公清溪。送孤峰秀禅师。赴莆阳项寺丞
囊山之招云。顷从西寺遇南山。拟共孤云伴我闲。此
去囊山才信宿。孤云来往两山间。(又)孤峰名字动严
宸。宁庙奎文墨尚新。更上孤峰最高处。大千沙界著
精神。

中书平斋洪公。与天目礼禅师。乃里之戚。寄师偈云。
倒劄枯藤立晚风。山光不与水俱东。蘋花落尽芦花
老。地阔天高一个鸿。

丞相程公公许。直薇省日。与石田薰禅师谈论。隐密
多所通解。公尝曰。应世之烦。适足积尘中之累。无为
而化。真出世之要道也。偈云。与师同是眉山也。师处
山林我市朝。夜暗昼明无二见。何如林下共潇条。师
答云。我公事业见民谣。乞保终身直圣朝。但肯存心
于此道。不同条处亦同条。又赠师云。两脚惯行天下
路。上方借我一宵眠。松窗月堕冷如泼。纸帐梦酣危
谪仙。嚼蜡惯应枯世味。钻经又恐落言诠。老师犹有
乡情在。乞与当胸独一拳。

丹山侍郎翁公合宪。广东归。道遇梅关。见覆钵石卓
锡泉。题五十六字。待南华旻长老归。呈六祖。并寄建
封长老云。佛去空山六百年。梅关话靶尚依然。无尘
宋下¶ 第 248a 页 X76-0248.png
可惹来何处。有法难传在汝边。海内两宗分北学。岭
头一锡拄西天。若能问祖真心印。看取盘陀石上□。

内翰苏养直。有僧访之。诵三僧诗。首者知其狂。次者
许其工。及诵慈航朴禅师偈云。大地山河俱是浪。汩
汩滔滔日夜流。自[(厂@?)*页]一身如舴艋。知音独许老岩头。
公曰。真禅僧也。咸谓之具缁素眼矣。

水心侍郎业公适。与石岩琏禅师帖云。尝谓。佛入中
国。始为异教。既而与圣人之道相乱。有志者。致精索
微。欲以胜之。卒不能有所别异。乃反同之志。不足以
两明。而学者失之略欤。近究其书。合其说。诚有合乎
性命之言。但所说条项甚多。相反处不少。既曰。不可
以有心求。又云。不可以无心得。孰可。孰否。孰违。孰从。
因来无恪警发○答曰。蒙喻佛书条项甚多。相反处
不少。敢不摅管见。佛以戒定慧为宗。境摄六根。不动
心镜。诸缘不惑。日月明照。雨露沾濡。水流花开。鸢飞
鱼跃。皆吾性具。现量外。要在千差一照。理事混融。日
久月深。真空妙智。自印本心矣。侍郎驱驰。渊骞步武。
由赐奔走。轲雄董贾。岂有合性命者难辨哉。良由惑
智未遣。妄情未消。浮想杂缘。混壅心源尔也。古德多
方诱诲。非止一途。若能收视返听。心外元无别佛。不
必问条项多。言相反也○公由是知归处。与朱文公
书云。某在荆州。无事读佛书。乃知世外瑰奇之说。本
不能与治道相乱。所以参杂辩争。读者不深考矣。

朱文公。尝与学者言。草堂清禅师。尝告初学曰。子不
宋下¶ 第 248b 页 X76-0248.png
见猫之捕鼠乎。四足踞地。首尾一直。目睛不瞬。心无
他心。惟其不动。动则鼠无所逃矣。请用其言。乃有所
入。彼之学虽与道异。然其所得者。则无彼此之殊矣。

徽州太守吴公文昭。因聪上人携径山本首座。偈曰。
毒蛇猛虎当路立。铁壁银山在后横。出既无门退无
路。如何道得出常情。公和云。毒蛇猛虎空相向。铁壁
银山谩自横。长笛一声归去好。更于何处觅疑情。

真州六合县释迦院。妙应大师伯华者。以风鉴之术。
游士夫间。决祸福寿夭多奇中。尚书孙仲益。与内翰
叔诣兄手牍。略曰。觌过全州。过妙应师。携被从之通
夕语。谓觌去死尚远也。其信从可见于此。而孙公果
享寿几。及期颐华虽蕴异能解。笃为杜多之行。如张
孙公尤深知遇。题其像曰。坦然心地元无物。潇洒容
仪自出尘。日诵观音咒一藏。不妨功行极迷津。润之
焦山虚席。延华主之。华力辞曰。愚不曾参禅。何敢妄
为许事耶。闻者贤其言。李参政泰发常遗以诗云。要
知耳目是真梯。寿骨穹隆贯伏犀。老去不传梅岭信。
生平侣与赵州齐。恒沙经论心常转。古佛钳锤手自
携。二广山川踏应遍。打包同过渐东西。嘻世之挟术
盗名。滥踞大刹者。[(厂@?)*页]华所为。盍少贬焉。

湖隐济书记。天台李文和都尉远孙。受灵隐掌记净
慈词翰。为一时歆艳疏狂。有则付酒家。有以形迹涴
师。拘送天府。府尹赵公令供㭊。师于状系一辞曰。懒
散披缁四十年。多于诗酒有因缘。闲看弥勒光中戏。
宋下¶ 第 248c 页 X76-0248.png
醉向毗卢顶上眠。撒手便能欺十圣。低头殊不[(厂@?)*页]三
贤。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狂僧扰市廛。尹览罢。即放
之。又饯天台宰云。年少经纶满壮怀。自当阔步上蓬
莱。牛刀小试千家邑。骥足元非百里材。祖帐虽歌催
晓发。下车和气夺春回。莫愁前路无推毂。自有知音
在外台。死后上谒云。脚绷高打兴无穷。拄杖挑云入
乱峰。有问山僧何处去。天台南岳旧家风。时贵屡以
名刹招之。不应。

敷禅师。福之玉田人。分座富沙开元。郡守程公珌。虚
一刹择人补处。请师相见。见师貌寝事。竟不言辞退。
复令衙卒。持乘芦达磨请赞。追及水南溪上。师烂笔
书云。廓然无圣舌头秃。一苇横波拙计穷。进既无门
退无路。沙禽啼断一江风。再命迎师。师乃遁去。

怀王山宣首座。初于筠阳黄柏。闻祥和尚夜参。举一
叶飘空便见秋。法身须透闹啾啾。有省。寻造径山。见
大慧。慧日闻禅师受怀玉命。宣与偕行。相与建保社
汪圣锡。刺宜春。请宣住南源。宣揶揄曰。我粥饭僧。实
不愿出世矣。王舍人洋登山谒之。赠以诗曰。衲被腾
腾粥饭师。无人曾见下山时。相逢只道无能解。肯作
红楼应制诗。

天台景星岩德贯首座。隐迹三十年。影不出山。龙学
耿公为郡。特以瑞岩迎之。辞以偈曰。三十馀年独掩
关使符那得到青山。休将琐末人间事。换我一生
林下闲。使命再至坚不就。耿公笑日。今日隐山之流
宋下¶ 第 249a 页 X76-0249.png
也。

雪峰琼首座。寒暑一衲。四十馀年。迹不入俗。丞相赵
福王汝愚帅闽。闻名屡虚大刹迎之。率不就。寄以偈
曰。万仞峰头雪作堆。一株寒木倚岩隈。青青不改岁
寒操。任待春风吹不回。时职幕皆和之。

白云寂照明首座。掩关四十年。福帅赵公希净。以雪
峰聘。币三返。辞以偈曰。本是皇朝无事僧。谈玄说道
总无能。颓然送日犹嫌赘。敢把虚名涴祖灯。坚壁不
就。莫夺厥志。

南昌信无疑。早以诗名。徐师川洪玉父。品第其诗高
古。后随大慧。过衡阳栖迟。道吾削木为版庵自牧。于
湖居士张公帅潭闻其风。力致出世湘西鹿苑。赠以
诗曰。诗卷随身四十年。忙中参得竹篦禅。而今投老
湘西寺。卧看湘西水拍天。(又)句中有眼悟方知。悟处
还应痛著锥。一个身心无两用。鸟窠拈起布毛吹。信
和云。竹篦子话选当年。直下无私不是禅。既遇状元
真眼目。敢拈沉水向人天。

石潭戒首座。淮东漕王公大昌。以仪真天宁招之。辞
以偈云。一悟心空万境闲。肯将名字落人间。如何独
有王夫子。刚把公文勒住山。大参王公伯大。延以池
阳梅山。侍郎颜公颐仲。招以严之天宁。皆不就。遂结
茆天目。平斋洪公调师云。两点眼光牛背上。一窝春
色落花边。世缘不到山深处。只恐山深起世缘。师云。
顿一闲身尘俗外。空双老眼水云边。日高二丈睡犹
宋下¶ 第 249b 页 X76-0249.png
稳。便与青山有夙缘。

姑苏有尼祖勤。少依或庵。咨决大事。久而有省。宦者
闻之。伸纸觅偈。勤书云。终日为官不识官。终年多被
吏人瞒。喝散吏人官自显。掀翻北斗面南看。官者惊
服。多处请出世。坚志不起。遂隐枫桥李氏庵。

昔赵平原。欲封鲁仲连。使者三返。而仲连去。夫士
有奇傥之节。而不诎于富贵。其志似未可量也。吾
侪自公选聘举之法坏。而斯道寥寥。南音越吟楗
扃塞窦。岂其才有限而不可以强为之耶。顾靖退
小节。未合大议。然前之数公子。坚不应世。三请不
赴。窃有仲连之铁项不回。故笔而华之。亦可以勉
躁进者。曷不泚其颡耳。

山堂洵禅师。福之长溪阮氏子。遍历丛林。末见佛心
才禅师。从之登鼓山。充第一座。安抚薛公弼。招以闽
清宝峰。超然居士令矜。致师泉之积善。俱不起。编修
郑公樵移书超然。略曰。洵与樵。二十年丛林之旧。岂
不知其有接物利生之心。其不应超然之招何也。招
贤而不至。恐招贤之礼。有所未尽也。春秋青备于贤
者。岂不责备于超然乎。绍兴壬申帅府侍郎张公宗
元。招师住宁德龟山。遂应命焉。侍郎李公弥逊。自小
与师为方外契。以偈寄师并序云。乾元长老慧满。年
八十七。能言余前身住抚州明水寺。名与今同。渠熟
识之。子年十三时亦梦。人持片纸。书此名。不书姓。相
示云。子登科矣。乃改从今名。此段事良异。投老得远
宋下¶ 第 249c 页 X76-0249.png
世纷。因作小云堂。昼夜游息。其间贵境熟也。姑以偈
纪云。老子何因一念差。肯贪簪绂换袈裟。同参尚有
满兄在。异世能将逊老誇。结习未能忘作舞。因缘犹
得见拈花。却修净业寻来路。淡泊今如居士家。丙戌
秋。帅参王公之望。起师住白鹿。以偈五首辞之。录其
一云。伊周事业冠簪绅。裴相谁知是后身。鹫岭不忘
吾佛嘱。时时收录卧云人。再请从命。后住鼓山终焉。
塔于西崦。

木庵永禅师。养望云门大参王公帅闽。起师补乾元
席。不时延入府问道。师献偈云。吾道分明无向背。南
宗北祖自为雠。烦公整顿乾坤手。妙转神机截众流。

遁庵演禅师直阁张亦庵。招之讲道。师辞云。大地都
卢一亦庵。尘毛刹海悉包涵。山僧巳在其中矣。更欲
招邀即不堪。莹云卧调师云。自从别后几经年。湖海
惟宣道价传。以遁名庵真个遁。捧花无路任诸天。

大川济禅师。闲居雪窦净慈命下。辞以偈曰。灵山付
嘱在今时。一道恩光入翠微。有口不吞三世佛。坐盘
陀石上看云飞。议者察其语必起。再命果行。

枯禅镜禅师。提刑胡公矩招之住鼓山。师辞以偈曰。
我公正眼顶门开。金粟分身与么来。暂向三山为雨
露。即归调鼎作盐梅。(又)老病馀生越者稀。惭无道德
警群迷。恩光厚大如山岳。乞与孤云自在飞○公续
韵。再请云。石鼓风烟惨未开。住山正徯活如来。可怜
万衲倾心久。渴思生尘日望梅。(又)一性圆明世绝稀。
宋下¶ 第 250a 页 X76-0250.png
分灯何惜照群迷。信缘定旨幡然起。杖锡凌空鹤与
飞。乃应命。后住天童终焉。

愚谷智禅师。节斋赵公。结为方外友。师住翠峰时。寿
公偈曰。楞伽塔上石湖波。写作千秋一曲歌。七十二
峰齐点首。月明长满宋山河。

泉守赵大监。集诸禅主首曰。法石坏于暗卦久矣。欲
革斯弊。非得江湖衲子不可。师时居灵隐。为第一座。
守焚香拈得喜甚。亟驰书招致。众果悦服。未二年。百
废俱举。连帅端明史公以西禅招师。将行。出大监书
锓梓。令其书其后善珍谓。此有关吾教数十年。后当
有好事者。收入野录。亦一段佳话也。藏臾跋。

丞相秋壑贾公似道。请国清为香火。延断桥伦禅师
主之。入寺事定。如扬城参谢。公接见曰。水陆脩程。跋
涉劳顿。师曰。自有不劳顿者。曰。如何是不劳顿者。曰。
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公莞尔。与师偈云。五峰双涧屋
头山。日夕思归水石间。蒙国厚恩归未得。深惭饶舌
老丰干。师和云。云林草木与溪山。物物咸归橐籥间。
精一微危如造妙。何类同共倚栏干。

龙学耿公命元和尚。住处州南明山。几二载。厌送迎
示众。举感铁面云。院是大宋国里院。州是大宋国里
州。州中有院不容住。何妨一钵五湖游。元曰。是则去
住自由。忒露风骨。吾有颂云。休休休。夕阳西去水东
流。惟有仰高云势远。搏风九万过南州。下座便行。

侍郎矩山徐公泾孙。闽中郡计不纾。吏献以大实封
宋下¶ 第 250b 页 X76-0250.png
迁贸。举请名刹纳贿。帅虽贤亦未为刻急。且重加检
括。以住持五年。六年者自为去就。命下之日。诸山各
檛退鼓。有大乘文迪长老。上堂云。麻缠纸裹出人前。
勉强支撑恰六年。今日自当知去就。白云深处不朝
天。帅闻之为发一笑。

陈了翁曰。古人住持无职事。选有德者居之。当是
任者。必将以斯道觉斯民。终不以势位声利为之
变。今学者大道未明。各趍异学。流入名相。为声色
所动。贤不肖杂糅。不可别白。正宜老成者。恻隐存
心之时。以道自任。障回百川固无难矣。若夫退求
静谧。务在安逸。此独善其身者所好。非丛林所以
望公者哉。若使饭美啮肥。作贪名之衲子。不若草
衣木食。为隐山之野人矣。

文潞公。镇北京。华严元禅师来谒别。潞公曰。师老矣。
复何往。对曰。入灭去。公笑谓其徒曰。戏语。目送之。归
谓子弟曰。道龙深稳。谈笑有味。非常僧也。使人候之。
果入灭。大惊叹异。及阇维亲往。以琉璃瓶置座前祝
曰。佛法果有灵。愿舍利填吾瓶。言卒。烟自空入缶。烟
灭舍利如愿。潞公自是竭诚内典。恨知之晚也(林间录)

龙牙禅师从密。字世疏。以草圣为世所珍。舒人张怀
素。自号落魄野人。以幻术游公卿间。崇宁四年。怀素
谋反。事败斩之。检其橐。有密草书。洪觉范跋其后。由
是二公连累获谴。后归闽。因有偈曰。长汀有个老头
陀。猛省思量恶业多。怕老人中添白发。惊翻浪里走
宋下¶ 第 250c 页 X76-0250.png
黄河。天涯海角藏身去。剑树刀山眨眼过。今日南归
犹活在。从他人笑不禅智。有四大颂云。地风水火本
无根。全藉真元作你尊。六用停时人不见。一机空处
我何存。体于燥湿寻宗祖。勿向坚摇认子孙。记得曾
郎诸谛当。都卢似个破沙盆。密晚住福之东禅。一日
招郑编修尚明饭。手自瀹茗。乃曰。某大事到来。屈公
證明。又云。曾得某草书千字文否。郑云。未蒙见贶。师
乃命笔。草千字文。大胜平时所作。又索纸书偈云。阅
尽人间七十秋。万缘今日一时休。虚空扑碎浑闲事。
惊起全身露地牛。投笔而逝。茶毗。烟所至处。皆五色
舍利无数。

或庵体禅师。见此庵于喝下投机。偈曰。商量极处见
题目。途路穷边入试场。拈起毫端风雨疾。这回不作
探花郎。住觉报日。侍郎曾公逮问道。师云。道之要。如
衡石定物。毋使偏重。或后或前。其偏一也。󴈷焦山三
年。适公来牧是郡。师以端砚。侑书叙诀。仆未回逝去
公追悼云。翩翩只履逐西风。一物无来义始隆。遗下
淘泓端有愧。老夫无笔判虚空。

橘洲昙禅师蜀人。名擅天下。一时士夫咸尊师焉。丞
相史公一门皆崇事之。凡有质疑必咨之。延住杖锡。
后造竹院居之。观史魏公放鱼云。试问恩波几许深。
一湖浑是使君心。巨鳞细口重相见。雷电风云去自
今。非伹诗文。宗说俱通。世莫能及。撰大光明藏。盛行
于世。一日沐浴更衣。请史魏公。叙平日行记。笑谈而
宋下¶ 第 251a 页 X76-0251.png
化。茶毗。舍利无数。

东山源禅师。主建之天宁。冬月久雨。民妨穑事。太守
就府庭祷晴。师赴升座云。雨暗长空。云迷叠嶂。衲僧
皮草。何处晒眼。忽云开日耀。观者諠然。拍膝云。有晒
眼。推开自巳光明藏。下座。太守执手曰。真天人师也。
移虎丘名满三吴。枢使意一徐公清叟帅闽。延师雪
峰。抵富沙天宁而逝。公哀悼云。雪老门风久寂寥。徯
师法雨济枯焦。如何遽循波旬请。万事如云过碧霄。

一斋颜公汝霖。参痴绝冲禅师。有省呈偈。不与师示
以法语。锄其异解。方深悟入。师迁径山八十。临寂自
铭龛云。平生数处相聚兄弟不谓无。只是用翳睛法
者少。一斋悼偈云。翳睛一法即金尘。至竟何曾用得
亲。说与玉山并径坞。死生无地着浑身。(又)若为禅流
敲骨髓。一斋皮也不曾分。宜乎习气难煎洗。愁绝江
阴写祭文。

编修放翁陆公。游居镜湖时。与涂毒策禅师。往来寝
厚策住双径。受生祭七日毕。跏趺而逝。公哭以诗云。
岌岌龙门万仞倾。翩翩只履又西行。尘侵白拂绳床
冷。露滴青松卵塔成。遥想再来非四入。尚应相见话
三生。放翁火欠修行力。未免人间怆别情。

南剑西岩回禅师。宝婺人。新行经界茶法。回芟去茶
科。植松柏。有诉于有司。追之甚峻。回曰。少待吾行矣。
即剃沐升座。辞众云。使命追呼不暂停。争如长往事
分明。从前有个无生曲。且喜今朝调巳成。瞑目而化。
宋下¶ 第 251b 页 X76-0251.png
有司遂寝其事。

资相节斋赵汝愚。因先人大帅祷佛而生。遂舍名于
天宁。邃僻清禅师座下。师闭关三十年。足不越壶。公
弟邻天宁。自少壮及官显。凡出入必先拜清。后归拜
父兄。清忽一日嘱公曰。异时辅相天子。为诸侯师。万
以法门为护。老僧没齿之望也。公拜未起。清巳溘然
逝矣。

左藏张武子。沔人。父母挈之南来。二亲俱丧。宏智觉
禅师收育而训之。名登仕版。师没后。拜龛陈偈云。每
忆竟陵江水碧。重来南岳白云深。话头举著浑依旧。
松竹哀凉自古今(昔陆羽弃于竟陵江。南岳思大和尚。收而育之。长而身达名显。武子
类是。故引其事)。

信国文公朱晦庵熹。问道于开善谦禅师。致书云。向
蒙妙喜开示。应是从前文字记持。心识计较。不得寘
丝亳。许在胸中。伹以狗子话。时时提撕。云云愿受一
语。警所不逮。答曰。某二十年。不能到无疑之地。只为
迟疑。后忽知非。勇猛直前。便自一刀两段。把这一念。
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不要商量。不要穿
凿。不要去知见。不要强承当。公服之无斁有省云。旧
喜安心苦觅心。捐书绝学费追寻。困衡此日安无地。
始觉从前枉寸阴○师趍疾。公奠以文曰。我昔从学。
读易语孟。究观古人之所以圣。既不自揆。欲造其风。
道绝径塞。卒莫能通。下从长者。问所当务。皆告之言
要须契悟。开悟之说。不出于禅。我于是时则愿学焉。
宋下¶ 第 251c 页 X76-0251.png
师出仙洲。我寓潭上。一岭间之。但有瞻仰。丙寅之秋。
师来拱辰。(岩名)乃获从容笑语日亲。一日焚香。请问
此事。师则有言。决定不是。始知平生浪自苦辛。去道
日远。无所问津。未及一年。师以谤去。我以行役。不得
安住。往还之间。见师者三。见必疑留。朝夕咨参。师亦
喜我。为说禅病。我亦感师。恨不速證。别其三月。中秋
一书。巳非手毕。知疾可虞。前日僧来。为欲往见。我喜
作书曰此良便。书巳遣矣。仆夫遄言。同舟之人。告以
讣传。我惊使呼。问以何故。呜呼痛哉。何夺之遽。恭惟
我师具正论知。㤢我未悟。一莫能窥。挥金办供。泣于
灵位。稽首如空。超诸一切。

直指之宗。单明巳躬下一段大事。如槃走珠。不留
影迹。为宗匠者。临生死之际。谈笑决别。书偈而去
故使公卿叹慕。吐辞嗟悼。昭垂万古。或曰。今之寂
寥无有何哉。曰。佛法隐显有时。若使总与么去。胡
为奇异哉。具顶眼者。岂以今之寂寥而议耶。

任观察。倾心内典。遍参知识。每叹曰。余幸得为人。而
形体不全。及不识所生父母。想前世轻贱于人。招此
报应。遂发心。遇休沐日屏绝人事。烧香礼佛。刺血写
华严经。每字三拜。愿来生。识所生父母。忽一日有相
访。任出迟。客怒曰。人客及门。何故不出。任笑曰。在家
写一卷赦书。客问其故。任以实对。遂取经示之曰。此
阎罗老子。面前吃铁捧底赦书。客竦然回家。亦写一
(野录)
宋下¶ 第 252a 页 X76-0252.png

少林松禅师。住净慈日。西山真公德秀。入其室问曰。
世人请僧诵经。有据乎。师曰。佛书可以煅心炼性。定
慧因之而生。金刚。楞严。圆觉。法华。先德诵之證道。闻
见俱获饶益矣。

西山真公。问僧六波罗蜜。菩萨修行之渐。必有理在。
僧曰。此六波罗蜜。分为前后。由远离以至精进。由禅
定以造智慧。俱有渐次阶级。犹圣门教人。以下学为
本。然后可以上达。亦此理也。公喜之。乃曰。今所谓前
之三者。犹充实之谓美。充实光辉之谓大。后之三者。
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某畴昔。喜释
典。近与李公晦言之。公晦曰。道莫大乎仁义。公取于
异学奚取焉。吾为公晦发一笑。

古今仁义之说。孰不酝藉醇全。果能于一仁字上。体
得分明。便见与六波罗蜜。洞然一贯。布施持戒仁之
端也。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公举问。此非特欲
人先六法之备。而求仁之方。尤不可缓于此。今自充
实光辉。至于圣而不可知之神。此犹菩萨入于初地。
次第勤修。乃至充足如来智慧。广大所趣。公晦何能
知此。公久游诸老宿门庭。参致多闻之益。如为径山
三塔记云。权形虽谢。真体弗移。非章句儒所能道。公
晦欲掩其所不知。诚可发公一笑。

开国侍郎杨公圭。举大智度论云。如来临般涅槃时。
告阿难言。十二部经。汝当流通。告优婆离。一切律戒。
汝当受持。优婆离。语阿难言。汝是守护法藏者。当问
宋下¶ 第 252b 页 X76-0252.png
佛未来要事。于是同往。问佛四条事。第四问。恶性车
匿。如何共住。佛云。恶性比丘。以梵檀持之。唐言默摈。
摈者敬而远之之意。黄庭坚云。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此处恶性比丘之道也。或问。此等车匿何以处之。曰
当学须菩提。曰何谓也。须菩提住虚空也。若有嫌我
立者。我当终日端坐不起。嫌我坐者。我当竟日立不
移处。一念不生。诸法无诤。此亦梵檀之彷佛也。

丞相履斋吴公潜书。示枫亭接待寺。昔文殊师利。告
释迦老子曰。我初入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
成就。更无他想。当与定俱。此系心一缘。乃成佛作祖
之阶梯也。释迦老子。住世四十九年。凡几会说法。于
言下得度。惟八岁女子与屠儿。似此顿悟。非是容易。
虽文殊菩萨。尚自系心一缘。习熟而成就。况以下根
器乎。所谓系心一缘。如日观月观。(反音)眉间毫相。与鼻
准白之类。事虽浅近。理实幽微。如赵州云。老僧十二
时。惟粥饭是杂用心。此外是系心之一缘之时也。伪
山问懒安。汝十二时。当作何务。安云牧牛。沩云。作么
生牧。安云。一回入草去。蓦鼻曳将来。后来纯熟放去。
食人苗稼。亦自不知。此系心之一缘之效验也。尔后
尊宿。又生巧妙方便。令学者看个话头。如狗子佛性。
麻三斤。乾屎橛。青州布衫。镇州萝葡。庭前柏树子之
类。都是理路不通处。教人取次看一则。看来看去。疑
来疑去。十二时中。常不放舍。忽然解拆。不到心神闷
绝之际。摸索不着。鼻孔喷地一下。即是当人安身立
宋下¶ 第 252c 页 X76-0252.png
命处。此皆系心一缘之證据也。此寺僧徒。戒行严洁。
转读经文。忏礼神佛。通宵四起。志在不令两胁附席。
盖夫禅教律刹之所希有。亦谓精进矣。有此镃基。更
能趱上一层。系心一缘。习定生慧。则人人是佛。是菩
萨。自家现成公案。不用借地珍宝。闻张铺席。可惜只
就有为法上过了一生。纵然以今世持戒福德。来世
不失人身。又重作家计。脱壳入壳。何时休歇。万一有
少差跌。永劫扶头不起。所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
何生度此身。此语最为悲切。履斋老子。未能自度。先
愿度人。适赴贬所。借宿此寺。又值连雨寸步不行。未
免于浮图三宿桑下。不能无眷眷之情。因书此以效
法施云。

吴公之道末弟时。常从有道衲子。扣激此事。既而
魁相天下。犹未忘夙习。是层台起于累土。寸心系
于一缘。故其机语圆熟。如夜明之珠。和光吐出。俾
趍正见。碎其铁关。岂流俗造次得失轩轾而议之。
盖亦疏矣。抱道之士。览此当具顶眼。可为龟鉴初
学也。

侍郎尤公延之曰。祖师以前。无住持事。其后应世行
道。迫不得巳。然居则蓬华取蔽风雨。食则粗粝取充
饥馁。辛苦憔悴。有不堪其忧。王公大人。至有愿见而
不可得者。故其所建立。皆磊磊落落。惊天动地。后世
不然。高堂广厦。美衣丰食。颐指如意。于是波旬之徒。
始洋洋然动其心。趑趄权门。摇尾乞怜。甚者巧取豪
宋下¶ 第 253a 页 X76-0253.png
夺。如正昼攫金。不复知世间有因果事然。妙喜此书。
岂特为博山设。其拈尽诸方自来习气。不遗毫发。如
饮仓公上池之水。洞见肝腑。若能信受奉行。安用别
求佛法。今也祖庭秋晚。间有持操。有利于时而便于
物者。有过而无功者。若纵之奢佚。则不济矣。实为利
害。尸其位者。切冀不倦悲愿。使进善之途开明。任众
之道益大。庶几后生晚辈。不谋近习。各怀远图。岂不
为吾道之利济乎。

宋之有国公卿士夫。参叩宿德。或历三五朝代。
机缘位貌。不复编次纪录。以明神交道合。岂悠
悠者所议。所谓人能弘道。道藉人弘。人而不为。
吾末如之何也。巳矣。然此录。有所不尽。俟秉黄
狐笔而续之。为初进策发云尔。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