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德宗(下)¶ (自动笺注)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之十
宋括山一菴釋本覺編集
羼提居士畢熈志較訂
**德宗(下)
己卯(十五年)
四月誕節
有司備儀輦。
教授和尚澄觀
入內
殿。
闡揚華嚴宗旨。
陞高座曰。
大哉真界
萬法資始
空有而絕相。
言象無迹
妙有不有
真空不空
我佛得之
妙踐真覺。
廓淨塵習
寂寥萬化之域。
用於一虗之中。
融身利以相含。
流聲光而遐燭
我皇
得之
靈鑒虗極
保合大和
聖文掩於百王
淳風扇於
萬國
玄化以覺夢。
垂天真以性情
是如華嚴教旨
恢廓沖䆳
不可得思議矣。
失其旨也。
徒脩因於曠
劫。
得其門也。
等諸佛於一朝(云云)。
帝顧謂羣臣曰。
師言雅而簡。
辭典而富。
能以聖法
清涼朕心。
仍以
清涼賜為國師之號
朕思從來身心我人
及諸法
定相
斯為顛倒
羣臣再拜稽首
奉明命。
由是中外
台輔重臣
咸以八戒
禮而師之○是歲廬山東林
大德熈怡示寂
許堯佐製其碑。
略曰。
師精貫六藝
百氏
甞與魯公顏真卿
丞相趙公憬。
御史盧羣
禪侶
門人法粲等傳其教○四明庾承宣
福州
無垢淨光塔銘。
略曰。
觀察使柳公
監軍使魚公。
相與
言曰。
報君莫大崇福
崇福莫大樹善
樹善莫大
佛教
教之本其在浮圖歟。
夫塔者。
上參諸天
下鎮
三界
影之所蔭。
如日月之照。
破昏為明。
鈴之所響。
金石之奏。
聞聲生善
如是諸福盡歸人王。
謀之既藏。
相顧踴躍
王祿者。
樂於檀施
帝力者。
悅而獻工。
無告勞。
功用斯畢。
皇帝嘉焉。
御扎題額
錫名真元
無垢淨光之塔云。
公元839年
庚辰(十六年)
逸士劉軻
廬山黃石岩。
高僧
因為記。
略曰。
黃石岩。
岩有棲禪子。
其所住幾年。
但以手指松桂
曰。
毫髮我植。
環人臂。
烏飛兔走
吾復何齒。
世之人
為利鈎。
利為名餌。
吞鈎食餌
手足覊鎻
焉得
於此乎夫。
禪子脫去桎梏
四支宣展
動與雲無心
靜將石何機
物我一致
邪徑塞。
所謂斯人不能
住斯境也。
俗姓黃
名常進
以師久住
遂以其姓名
岩焉。
公元840年
辛巳(十七年)
金陵沙門惠炬。
天竺三藏勝持。
編次祖傳法偈讖。
宗師機緣
寶林傳○南嶽雲峰律師法證示寂
凡度學者五萬人
壽七十八。
柳子厚銘其塔。
復為之
公元758年
碑。
略曰。
乾元元年
皇帝曰。
予欲俾慈仁怡愉
治于生
人。
浮圖允廸
乃命五岳求厥元德
以義于下惟
慈岳。
上于尚書
其首曰。
峯大師法證。
凡蒞事五十
公元801年
年。
貞元十七年乃沒。
其徒曰詮。
曰遠。
曰振。
曰巽。
曰素。
凡三千餘人
有來受律者。
吾師示以尊嚴整齊
明列
義類
而人知其所不為
有來道者
吾師示以高廣
通達
統其空有
而人知其所必至
元臣碩老稽首
教。
髫童毀齒踴躍執役
故從吾師之命而度者。
凡五
萬人
吾師不燠裘。
饑不豐食。
歲會其類。
群經
俾聖言畢出。
有以見其大。
又率其仵伐木輦土
作佛
塔廟經典
像法益廣。
有以見其用(云云)。
以至
蒸蒸
大教是膺。
憲言是懲。
溥博恢弘
如川之
增。
如雲之興如嶽之不崩。
終古其承(集)。
壬午(十八年)
癸未(十九年)
東都聖善大師公示寂。
翰林白居易作八漸偈
吊之。
其序曰。
居易求心要於師。
賜教焉。
曰。
觀覺
定慧
通濟捨。
由是入於耳貫於心。
嗚呼今師之報
身則化。
師之八言不化
至哉八言
先生忍觀之漸
門也。
故廣一言一偈
謂之八漸偈。
欲以揮師
之心教。
且明居易不敢失墜也。
既而升于堂。
禮于牀。
跪而唱。
泣而去(偈曰。
○觀○以心中眼。
觀心外相
從何而有。
從何而喪。
觀之又觀。
則辨真
妄○覺○惟真常在。
為妄所蒙。
真妄苟辨
覺生其中
不離妄有。
得真空○定○真若不滅。
妄即不起
六根
源。
湛如止水
是為禪定
脫生死○慧○專之以定
定猶有繫。
濟之以慧。
慧則無滯
如珠在盤。
盤定珠慧○明
定慧相合
而後明。
明彼萬物
無遺形。
大圓鏡。
有權無高○通○慧至乃明。
則不昧。
至乃通。
通則
無礙
無礙者何。
變化自在○濟○通力不常
應念而變。
二相非有。
隨求而見。
是大慈悲
一濟萬○捨○眾苦
既濟
大悲亦捨。
苦既非真。
悲亦是假。
是故眾生
實無度者)○濬上人淮南
子厚作序送之。
略曰。
金仙氏之道。
蓋本於孝敬
後積以眾德。
歸於空無
其教曰禪。
曰法。
曰律。
誘掖
濁世用寂無。
上人窮討祕義
發明上乘
威儀
千。
造次必備
以此道宣江湖之人。
皆悅其風
而受賜。
慈航彼岸者。
蓋千百計。
天子聞之。
徵至
闕以問焉。
導揚本教
頗甚稱旨
京師士眾方且翹然
大雲之澤。
植德本。
而上不勝顧復之恩
退懷
省侍之禮。
𢢽迫上乞。
無以奪。
由是杖錫東顧
振衣
晨往
右司員外郎劉公。
通達釋教
上人方外游
始榮其至。
今惜其去。
於是郎署之友。
詩以貺之。
退
使孺子執簡而序之。
因繫其辭曰。
上人專於律行
久彌固。
儀刑後學者歟。
誨於生靈
觸類蒙福。
其積
眾德者歟。
覲干骨堂。
視遠如邇
其本孝敬者歟。
若然
者是將心歸空無
捨筏登地
何從而識之乎(集)。
公元804年
甲申(二十年)
正月南岳舟和尚卒。
柳子厚第二碑。
其詞略曰。
和尚日悟
心大而行密。
體卑而道尊
以為由定發
慧。
必用毗尼為之室宇
究觀祕義
登壇蒞事。
度比
丘眾
凡千人者。
三十有七。
而道不慁。
以為去凡即
聖。
必以三昧為之軌道
脩明要奧。
得以觀佛道場
專精
長跪右遶
凡七日者
百有二十。
而志不衰
師即
崇嶺作精室。
凡南方人
念佛三昧者。
由於是。
曰般舟臺焉。
嗚呼無得而脩。
故念為實相。
不取於法。
故律為大乘
萬行方厲
一性恒如。
寂用之涯。
不可得
也(集)。
**順帝
乙酉(永正元)
正月德宗崩○順宗即位
帝初在東宮時。
佛光如滿禪師曰。
佛從何方來。
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
今佛在何處
答曰。
佛從無為
來。
滅向無為去。
法身虗空
常住無心處。
有念歸無
念。
有住無住
來為眾生來。
去為眾生去。
清淨真如
海。
湛然常住
智者善思惟。
更勿生疑慮。
帝又問曰
佛向王宮生。
滅向雙林滅。
住世四十九。
又言無法說。
山河大海
天地日月
時至歸盡
誰言不生滅
疑情猶若斯。
智者分別
答曰。
佛禮本無為。
迷情
分別
法身虗空
未曾有生滅。
有緣佛出世
無緣
入滅
處處眾生
猶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斷。
非生亦
非滅。
了見無心處。
自然無法說。
帝聞大悅○帝甞問
利禪師
大地眾生
如何見性成佛去。
尸利對曰。
佛性水中月
可見可取○帝甞問心要於清涼
國師
師答之。
略曰。
至道本乎其心。
心法本乎無住
心體靈知不昧
性相寂然
包含德用。
現量則惑
紛然
悟真性則空明廓徹。
即心即佛
唯證者方
知。
然有證有知
慧日沉沒於有地。
若無照無悟。
雲掩芘於空門
一念不生則前後際斷。
照體獨
立。
物我皆如。
造心源。
無智無得
迷悟相依
真妄
相待
若求真去妄。
如棄影勞形
若體妄即真
似處陰
影滅
若無心忘照。
萬慮俱捐。
任運寂知。
眾行
爰啟
放曠任其去住
靜鑒覺其源流
語默不失玄微
動靜未離法界
言止則雙亡知寂。
觀則雙照寂知。
語證則不示人
說理則非證不了
是以悟寂無寂。
真知無知
以知寂不二一心
空有雙亡中道
公元806年
○八月順宗遜位憲宗
自稱太上皇(次年正月崩)○九
太尉中書令韋皐薨。
初生
厥父飯僧祈福
忽有
應真尊者至。
齊畢。
乳媼抱兒求呪願
尊者起謂眾曰。
此兒諸葛武侯也。
他日美政
宜以武字之。
恍然不見
其後游宦出處
名節大槩。
武侯
類。
治蜀二十一年。
封南康郡王
四川至今奉祀之。
釋氏法。
嘉州石像初成。
皐為記有曰。
頭圍千尺
二丈
其餘相好
一一稱是
又甞訓鸎武念佛。
鸎鵡
斃。
桑門故事闍維之。
舍利
皐為記。
略曰。
元精
五氣萬類
鱗介毛羽有感
清英純粹者矣。
炳耀離火。
或稟奇蒼精
皆應乎人文以奉。
若時政則
有革。
彼禽類習乎能言
空相不念
真骨於巳
斃。
殆其元聖示現感於人心
同夫異緣用一真化。
云(通論)。
**憲宗
丙戌(元和元年)
公元805年
十月詔。
天下有道行僧。
上都闡化西堂智藏
張拙秀才三世諸佛。
天堂地獄
是有是無。
師皆云
有。
張云錯。
師曰。
汝見甚人來。
曾參百丈(一曰徑山)。
他道
總無。
師曰。
有甚眷屬
曰有一山兩箇頑子。
師曰。
待汝得似百丈一切道無即得。
張禮謝而去。
丁亥(二年)
鵝湖大義禪師
麟德殿論義
帝臨聽。
有法師問。
何謂四諦
答曰。
聖上一帝
三諦何在
又問。
欲界無禪。
禪居色界
此土憑何而立
答曰。
法師只知欲界無禪。
不知禪界無欲。
曰。
如何是禪義。
以手點空。
法師無對
帝曰。
法師無窮經論
只這一點不奈何
義却問
眾師曰。
畢竟何為道。
有對知者是道。
義曰。
不可以
智知。
不可以識識。
安得知者是道。
有對無分別是道。
義曰。
善能分別法相
第一義而不動。
安得無分
別是道。
有對四禪八定是道。
義曰。
佛身無為
不墮諸
數。
安得四禪八定是道。
有數人致對。
義皆乘機
之。
即舉順宗甞問尸利禪師
佛性可見否。
利曰。
佛性
水中月
可見可取
湖因謂帝曰。
尸利既見水月
何不捉取
因問湖。
何者佛性
湖答曰。
不離陛下
所問。
默契
由是益重禪宗○二月制
法師端甫
內殿法事儀注左右街僧事。
僧錄而始○四
荊州天皇道悟禪師
弟子先期告終
至晦日
問疾
師曰。
會麼。
乃拈枕子拋於地上
即便告寂。
六十。
臘三十五。
師嗣石頭
戊子(三年)
二月長沙龍安寺如海禪師示寂
柳宗元為碑
略曰。
師居長沙
在定十四日
人即其處而成室宇。
遂為寶
應寺。
去湘之西。
人又從之。
木石以益其居。
又為龍
安寺焉。
尚書裴公某。
李公某。
侍郎李公某。
陽公某。
房公某。
尊師之道。
弟子禮。
年八十一。
為僧五
十三朞。
弟子玄覺懷直等(全見柳文)○海有弟子浩初
子厚善。
子厚有序送初。
其辭略曰。
儒者韓退之
病予
浮圖言。
訾予與浮圖遊。
且曰。
見送元生序。
不斥
圖。
浮圖誠有不可斥者。
往往與易論語合。
誠樂之。
性情奭然不與孔子異道
退之好儒
未能過楊子
楊子之書。
於莊墨申韓
皆有取焉。
浮圖者反不及
申韓怪僻險賊耶。
曰以其夷也。
不信道而斥
焉以夷。
則將友惡來盜跖
而賤季扎由余乎。
所謂
去名求實者矣。
吾之所取者。
與易論語合。
聖人
生。
不可得而斥也。
退之所罪者。
其迹也。
曰髠而緇。
夫婦父子
不為耕農蚕桑而活乎人。
若是雖吾亦不
樂也。
退之忿其外
而違其中
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
吾之所以浮圖言以此。
與其人游者。
非必能通
言者
且凡為其道者
不愛官不爭能
樂山水而嗜
安閑者為多。
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組為務。
則捨是
焉從
吾之好與浮圖以此
浩初閑其性。
安其
情。
讀其書。
通易論語
山水之樂。
父子咸為其道。
以養而居。
泊焉而無求
則其賢於為莊墨申韓之言。
逐逐然唯印組為務者。
其亦遠矣(見柳文)○詔栢岩
惲禪師居章敬。
歲入麟德殿論道○十月十三
日。
荊南城西天道悟禪師入滅
壽八十二。
坐六十
三夏(一云
元和十三年四月十三化)。
師嗣馬祖
嗣法龍潭信也
(覺夢堂重校五家宗泒謂。
傳燈却收雲門法眼兩宗石頭下。
誤矣。
同時道悟者有兩人
一曰
江陵城西
公元818年
天王寺道悟者。
宮人
馬祖
元和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化。
正議大夫玄素撰塔銘。
文數千言
一曰
江陵城
公元807年
天皇道悟
婺州東王人。
石頭
元和二年丁亥化。
律師符載撰碑
二碑
生緣出處甚詳。
張無盡得二
塔記。
諸方曰。
元甞疑德洞山同出石頭下。
因甚垂手處死不同
今以丘符二記證之。
朗然明白)。
公元809年
已丑(元和四年)
公元818年
五月有司
鑄金印。
清涼國師澄觀號僧統國
師。
主教門事○宰相權德輿著草衣禪師宴坐記。
曰。
信州南嶽宴坐之地。
禪師在焉。
師居三十年。
州人草衣號焉。
足不蹈地。
口不甞味
時無寒暑
繩牀而巳。
身及智慧
二俱清淨
微言軟語
有時而聞。
涉其境之遠近
隨其根之上下
如雨萬物
行空
中。
履其門閾
皆獲趣入。
若非玄機無際
實相
之源底。
四時攻於外。
百疾生於內矣。
所謂遺物
離人而立於獨者。
禪師得之
嗚呼世人感物游心
心遷於物。
利害生焉。
吉㐫形焉。
牽縻覊瑣。
蕩而不
復。
至人則返靜於動。
復性於情。
夭壽仁鄙之殊。
由此
作也。
蓋世諦之一說耳。
禪師之道。
其猶梯稗耶
(本集)○福州閩縣白鹿開山第一代道弘禪師法嗣
大度
是年領徒入槦溪山中。
鄉老槖糧而往飯之。
請移今院處。
偶逢白鹿
開剏道場
一日空中忽降五
十三佛及錫杖一條
借雜青鳧
紛紛而下
高可盈尺。
師悉收之。
鑄為聖像三百餘軀。
師將示滅
自於槦溪
源。
遷塔基一所
前溪潺潺
師謂此水喧吾之定。
泝流
振之數下。
㵎流當隨錫聲
而滲沽流。
可餘百步
公元822年
為泉湧出
其㵎遂涸。
長慶壬寅十二月二日
趺化(長樂集)。
庚寅(五年)
帝問國師澄觀曰。
華嚴所詮
何謂法界
奏曰。
法界者。
眾生身心本體也。
從本以來
虗明廣大
唯一真境
而巳。
無有形貌
森羅大千
無有邊際
含容萬有
昭昭心目之間。
而相不可覩。
晃晃色塵之內。
不可分
非徹法之慧目離念明智
不能見自心
如此靈通也。
故世尊初成正覺
歎曰。
奇哉一切
生。
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著
而不證得。
是稱法界性
華嚴經
全以真空簡情。
事理融攝。
凝寂
一聽玄談
廓然自得○三月敕諫議孟簡
補闕蕭俛醴泉寺
監護譯經潤文(舊史本紀)○廬山西
水閣齊朗律師
法化大行
初自洪州
龍興寺
頭陀
總一十四會。
承羯麼者。
數盈萬計
考工員外
郎李公渤。
中書舍人白公居易
甞視郡事。
得之精微
至道場。
膜拜起敬云(廬山記)。
辛卯(六年)
龐居士元和初
方寓襄陽
棲止嵓竇(今鹿門南二十里有居士
嵓)。
太守于公頔尤加慕異。
乃伺良便。
躬就謁之。
周旋
宿善友。
深契情分
亦無間於往來
居士入滅
令女靈照視日
及中即報。
照遽報曰。
巳中而有蝕。
士出觀。
照即登座
合掌而逝。
士笑曰。
女鋒捷。
於是更延七日
大守于公聞之。
乃往問安
士曰。
伹願空諸所有
謹勿實諸所。
好住世間
猶如
影響
言訖
枕公膝而逝。
妻聞之曰。
兩个愚癡
不報
而去。
其男斸畬。
母往告曰。
老漢靈照去也。
男遂按
鋤笑曰嗄。
亦立而化。
母曰。
汝更愚癡
既為焚燒畢。
遍別鄉閭歸隱
自後不知其所
壬辰(七年)
柳子厚南岳陀和尚碑。
其詞略曰。
代宗時
法照
國師言。
其師南岳長老有異德。
天子南向而禮焉。
其道不可徵。
乃名其居。
般若道場
用尊其位。
洎德
申詔褒立。
是為彌陀寺
人從而化者以萬計
公為
僧五十六年。
壽九十一(柳文)○是歲永州淨土院成。
柳子厚為記。
略曰。
中州之西數萬里
有國曰身毒
如來示現之地。
彼佛言。
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
界。
極樂
佛號阿彌陀
其國無三毒八難
眾寶以為
飾。
其人無十纏九惱
羣聖以為友。
有能誠心大願
心是土者。
念力具足
則生彼國。
永出三界
得不退
轉。
其言無所欺也。
晉時廬山遠法師
念佛三昧
大勸于時
其後天臺顗大師
著釋淨土疑論
宏宣
其教。
迷者賴焉。
蓋其留異迹而去者甚眾。
刺史李承
晊等。
淨土堂于龍興寺之西。
上人復葺茲宇。
後學
有信士圖為佛像
法相甚具。
今剌史馮公
大門
以表其位。
余遂周環廊廡
大士像。
繒蓋幢幡
成就之。
嗚呼有能求無生之生者。
舟筏之存乎
是。
遂以天臺疑論
書于城宇。
使觀者起信焉(集)。
癸巳(八年)
法師智𧦬
悟解絕倫
寡徒侶。
偶有耆宿
𧦬著述
乃曰。
汝識至高。
頗符佛意。
寡徒眾。
蓋缺人緣耳。
不能無緣
初心者乎。
可辦食布施飛走
却後
公元804年
二十年
當自有眾。
𧦬如其教。
炊米郊外
感羣烏大
公元842年
集搏飯而去。
𧦬祝曰。
食吾飯者。
願為法侶
後二十年
𧦬往鄴城開講
座下有眾千餘人
果皆少年比丘
是歲道樹禪師示寂
初結壽州三峰
有怪化現
端。
或現佛菩薩天仙等形。
放光出響。
十年方滅
迹。
師曰。
野人無限伎倆
眩惑於人。
只消老僧不見
不聞。
伎倆有窮
不見不聞無盡
由是遠近欽服
所謂見怪不怪
其怪自敗云。
甲午(九年)
正月百丈懷海禪師示寂
春秋九十五。
謚大智禪師
丱歲離塵
三學該煉。
依附馬祖
西堂藏同入室
馬祖之門。
會學千百。
二大士為角立焉。
及祖沒。
新吳百丈山。
玄徒輻湊
師雖﨟高。
凡作息必與眾
同均
甞謂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僧問。
如何大乘
頓悟法門
師曰。
心地若空。
慧日自現。
若垢淨心盡。
生死
其心自在
畢竟不與虗幻塵勞蘊界和合
無寄
去留無礙
若能一生
心如木石相似
不為
八風之所漂溺
生死因斷。
去住自由
僧問。
如何
自由去。
師曰。
如今得即得。
五欲八風
無取舍。
垢淨俱亡。
如日月在空。
不緣而照。
亦如香象渡河
流而過。
此又天堂地獄所不能攝也。
師每說法竟。
眾下堂。
乃召大眾回首
師云。
什麼
師以禪宗自少
室至曹溪
多居律寺說法
剏立禪居
具道眼有
德者。
長老
學眾無高下
竝入僧堂
置十務寮舍
主領一人營眾事。
其後叢林日盛
當代宗師從而
廣之。
所謂禪苑清規備矣是月柳子厚作南
大明律師碑。
略曰。
儒以禮立仁義
無之則壞。
佛以
律持定慧
去之則喪。
是以離禮於仁義者。
不可與言
儒。
異律於定慧者。
不可與言佛。
達是道者
大明師
浮圖之道衰。
其徒必小律而去經。
大明恐焉。
於是
戒律
大法以立。
通經教而奧義以脩。
衣服
用。
動有師法
言語行止
皆為物軌○北山法師神清
示寂
清著北山錄。
行于世。
乙未(十年)
南海經略馬總
曹溪六祖未有謚。
請于朝。
賜謚
大鑑
塔曰靈照
乃命柳子厚撰碑
其詞略曰。
有生物。
好鬬相賊
喪其本實
誖乖謠流。
莫返于
初。
孔子大位沒。
以餘言持世
楊墨黃老
益雜其
分裂
浮圖後出
推離還源合。
所謂生而靜者
梁氏作有為。
達磨譏之。
空術益顯。
六傳大鑒
其道
無為為有。
空侗為實
廣大不蕩為歸。
教人
始以性善
終以性善
不假耘鋤
本其靜矣(柳文)○異僧
惠昭示寂于武陵
年二百九十○會通禪師
初姓吳。
名元卿
供奉官
一日對帝曰。
臣幼不食葷
願從
釋。
浹旬乃詔許。
尋母患歸鄉
鳥窠
願授僧相。
窠曰。
今時為僧。
鮮有精苦者。
行多浮濫
通曰。
本淨琢磨
元明隨照
窠曰。
汝若了淨智妙圓體自空寂
即真
出家
元卿三請
窠乃與披剃具戒
法號會通
忽辭往
諸方學佛法。
窠曰。
佛法此間亦有少□。
身上拈起
布毛吹之
通遂悟玄旨
時號布毛侍者(五燈)。
丙申(十一年)
鄧隱峰五臺
道由淮右
吳元濟阻兵蔡州
與官
軍戰。
師曰。
吾當少解其患。
振錫空中
飛身而過。
仰觀歎異
鬪心頓息
以是官軍得成其功焉○撫
州景雲寺律師上弘示寂
白居易製碑
略曰。
主法
公元804年
二十年
得度萬五千餘人
銘曰。
滅度後。
薝蔔
衰。
反是香。
景雲大師
景雲之生。
中興毗尼
景雲
滅。
法將疇依
景雲來。
入室者歸。
景雲去。
入室
悲(云白集)。
歸宗智常禪師
目有重瞳
用藥手按
摩。
久而目眥俱赤。
世號拭眼歸宗
江州剌史李渤問。
芥子納須彌
妄談否。
師云。
人傳史君萬卷書是
否。
曰然。
師曰。
自頂至踵如椰子大。
萬卷向甚處著。
俛首而巳。
師沒。
贊其像曰。
知見一何高。
拭眼避天
位。
回觀洗耳人。
千古未為愧○章敬寺栢岩禪師
公元817年
寂。
敕塟[灞-雨+襾]陵。
謚曰大覺傳燈紀師
十二年二月晦
入滅
敕謚大徹
相國權德輿製碑
略曰。
師諱懷惲
子智朗智操等。
師甞著師資一編
論次諸祖。
最為
詳實
宰官大臣尊信之○東巽法師
叔父連中
丞之請。
柳子厚贈序
有得於師之道。
又孟常州
中書
皆以師友命之○高僧靈徹示寂
文集二十卷
尚書劉禹錫製序(通論)○柳宗元柳州刺史
州有大
雲寺
久焚。
宗元復之。
自為記。
丁酉(十二年)
岳州姓和尚
名法釰
楞伽峰
不越閫者五十祀。
是年示寂
柳子厚為碑(柳文)○馬郎婦欲化陜右。
乃之
其所
人見其姿貌風韵
欲求為眷。
曰我亦欲有歸。
一夕能誦普門品者則事之。
至明誦徹者二十輩。
曰。
女子一身
豈配汝等。
可誦金剛
至旦通者猶十數
更授法華七軸
三日通。
至期獨馬氏通。
婦令具
禮成姻。
馬氏具禮迎之。
婦曰。
適體不佳
少安
見。
未散而婦死。
巳而壞爛
遂塟之。
數日有老僧
錫來詣馬氏
所由
馬氏引至塟所。
僧以錫撥開
屍巳化。
唯金鎻子骨在焉。
僧以骨挑錫上。
謂眾曰。
聖者憫汝等障重。
故垂方便化汝。
思善因。
免墮苦
海。
飛空而去。
自此陜右奉佛者眾(泉州粲和尚甞贊曰。
丰姿窈窕
欹斜
賺盡郎君念法華。
一把骨頭去后
不知明月誰家)。
戊戌(十三年)
正月鵝湖大義禪師示寂
謚曰慧覺○三月五洩
默禪師
焚香端坐
告眾畢。
奄然順化是年禪師
示寂
浩弘台教
翰林梁肅請撰涅槃經疏。
浩感異
夢。
即述之。
議者以浩疏。
王輔嗣易。
而與清涼華嚴
抗衡焉。
公元819年
已亥(十四年)
鳳翔法雲寺有護國真身塔。
塔內有釋迦文佛指骨
一節
其法三十年一開
開則歲稔人泰。
至是年正月
帝遣中使英奇
宮人三十。
香華
迎入大內
安福迎拜
禁中供養三日
五色光現。
百僚
賀。
大悅
乃歷送諸寺
釋部威儀
太常長安
音樂旌旛鼓吹
騰沓係路
王公士庶奔走膜拜
捨施
唯恐弗及
有然香臂頂供養者。
有竭產充施
者。
刑部侍郎韓愈上表切諫
以為佛者夷狄一法
耳。
黃帝至文武。
享壽考。
百姓安樂
是時未有
也。
漢明帝時
始有佛法
其後亂亡相繼
運祚不長。
不能福。
可知矣。
以此骨投諸水火。
絕後代之惑。
上得表大怒
持示宰相
將抵以死。
裴度崔羣為言
言雖狂。
發於忠懇
寬容開言路。
戚里諸王舊臣
皆為愈哀請
遂貶潮州剌史(古賢有詩詠韓曰。
紛紛易盡百年身。
舉正何人
道真
力去陳言末俗
可憐無補精神
王荊公文集)○愈到郡之初。
以表
哀謝。
勸帝東封太山
久而無報。
鬱鬱不樂
因聞郡有
大顛禪師
道德名重
以書三招。
大顛至(三書加禮敬。
見公
全集)○言論超勝
數十日。
入定數日方起
甚敬焉。
祀神海。
上登靈山
復造師之廬。
甞問大顛
春秋多少
提起數珠示之。
不會
次日再至寺。
首見僧。
舉前話。
扣齒
公入寺問師。
師即三扣。
公云。
佛法一般
師乃打僧出院
一日問云。
弟子軍(州)事
繁省要何。
乞師一句
大顛良久不顧
公罔措時。
三平
侍者
乃敲禪床一下
作麼
平云
以定動。
智拔
公乃拜謝三平云。
和尚門風高峻
愈却於侍
者處。
得箇入路。
大顛甞問愈曰。
子之貌鬱然
似有
不懌
何也。
對曰。
愈之用於朝。
祿厚矣。
一旦忠言
不用
竄逐八千里。
播越嶺海
喪吾女孥。
毒霧瘴氣
發作
今黜於無人之地
其生詎可保乎。
愈之來也。
道出廣陵
廟而禱之。
幸蒙其力。
而卒以無恙
主上
中興之功。
奏章道之。
使東巡太山
奏功皇天
有意於此
庶幾召愈。
述作功德
而薦之郊廟焉。
早夜待之而未至。
冀萬一於速歸。
安能有懌乎。
曰。
直言於朝也。
忠於君而不顧其身耶。
抑尚顧其
身而強言之。
狥名耶。
言用則獲忠直之名享報。
之利不用
而逐事之必至
介介胸中哉。
苟患乎
逐。
則盍勿言而巳。
吾聞之。
為人臣者。
不擇地而安。
量勢而行。
今子遇逐而不懌
時而求狥。
非人
之正也。
且子之死禍福
豈不諸天乎。
子姑自內
而外任命可也
廣陵其能福汝耶。
主上奸臣
負國
而討之不暇
僅能克平
瘡痍未瘳。
方此之際。
而子又欲封禪告功
騷動天下
屬意在乎巳之
欲歸。
子奚忍於是耶。
且夫以窮自亂
而祭其鬼。
是不
知命也。
動天下而不顧
以便已。
不知仁也。
言以
示忠。
遇困而抑鬱
不知義也。
以亂為治。
而告皇天
不知禮也。
而子何以為之。
且子之遭黜也。
所言何
事乎。
愈曰。
主上佛骨大內
愈以佛者夷狄之法
耳。
三代無佛。
年祚永久
晉宋梁魏事佛。
不夭
亂。
愈恐主上於此
是以不顧其身而斥之。
顛曰。
是則子言謬矣。
且佛也者
天人大器也。
其道則
萬物為言
其言則盡性命之理。
其教則捨惡而
趨善。
去偽而歸真
其視天下
猶父之於子也。
而子毀
之。
猶子而刃父也。
聞善觀人者。
觀其道之所存
而不較其所居之地。
桀紂之君。
跖蹻之臣。
中國人
也。
然不可法者。
以其無道也。
舜生東夷
文王生西夷。
由余生於戎。
季札出於蠻。
二聖二賢
豈可謂之夷
狄而不法乎。
今子不觀佛之道。
而徒以為夷狄
何言
之陋也。
以上未有佛而不法耶。
孔孟生衰周。
蚩尤瞽叟上古矣。
豈可捨衰周聖賢
而法上古
㐫頑哉。
子以帝王之代未有佛而長壽耶。
則書無逸
曰。
自時厥後
亦罔或克壽
十年或四三年也。
以漢
陳之間人主夭且亂也。
則漢明為一代英主
梁武
壽八十六。
豈必皆夭且亂耶。
愈曰。
余謂佛者口不道
先王法言
而妄倡乎輪回生死之說。
身不踐仁義
忠信之行。
詐造報應禍福之故。
君臣之義。
父子之親。
先王之道。
安得默而不斥之乎。
顛曰。
甚哉子之不達也。
有人於此終日數十
不知二五。
則人必以為狂矣。
子之終日言仁義忠信。
不知
之言常樂我淨。
無以異也。
且子誦佛書
其疑與先
王異者。
可道之乎。
曰。
何暇讀彼之書。
顛曰。
未甞
讀彼之書。
則安知不談先王法言耶。
無乃以甞讀
孔子之書。
遂疑彼之非乎。
聞人以為非。
遂非
之乎。
苟以甞讀孔子之書。
而疑彼之非。
舜犬也。
以為非而遂非之。
妾婦也。
昔舜畜犬。
所見
唯舜。
一日堯過而吠之。
非愛舜而惡堯。
以所常見
舜。
未甞見堯也。
又聞女子之嫁也。
母送之曰。
往之
汝家。
必敬必戒。
無違夫子
然則從人者。
妾婦之事。
從人之非。
而不考其所以非之者乎。
輪迴生死
非妄造也。
天地至數
幽明妙理也。
物理
之。
草木根荄槁而復生
則其往復何怪焉。
孔子曰。
原始要終
故知死生之說。
莊子曰。
萬物出於機入於
機。
賈誼曰。
化為異類兮。
何足患。
此皆輪迴之說。
俟於佛而明也。
焉得謂之妄乎。
且子又以禍福報應
為詐造。
此尤足見子之非也。
善惡之報。
神理
然之應。
易曰。
積善有餘慶。
積惡有餘殃。
又曰。
鬼神
盈而福謙
曾子曰。
戒之戒之。
出乎爾者
乎爾者也。
此皆報應之說也。
唯佛能隱惻乎人之禍福
是以
較著
言其必至之理。
使不自陷乎此耳。
詐造哉。
又言。
佛無君臣義父子之親。
固非子之所及也。
固有在方之內者
有在方之外者。
方之內者
眾人
所共守。
之外者。
天下之至神。
莫之能及也。
故聖
人之為言也。
有與眾人共守而言之者
有盡天下
至神而言之者
彼各有所當也。
孔子言道也。
極之
則無思無為
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
此非眾人所共守
之言也。
眾人不思不為
則天下之理。
幾乎息矣。
與人臣言。
依於忠。
與人子言。
依於孝。
眾人
共守之言也。
及其言之至。
則有至於無心
非唯無心
也。
則有至於無我
非唯無我也。
則又至於無生
無生
矣。
陰陽之序不能亂。
天地之數不能役也。
則其
君臣父子
固有在矣。
豈可單見淺聞者道哉。
今吾告汝
以佛之理。
無方者也。
無體者也。
妙之又
妙者也。
其比則天也。
有人於此終日譽天。
而天不加
榮。
終日詬天。
而天不加損
然則譽之詬之者
皆過也。
夫自漢至於今。
歷年如此久也
天下事物。
變革
此其多也。
君臣士民如此其眾也。
天地神明如此
不可誣也。
而佛之說。
乃行於中。
無敢議而去之者
有以蔽天地而不恥
百聖不慚
妙理存乎其
間。
然後至此也。
子盍深思之乎。
今吾教汝
學者
考乎道之遠者焉。
道之遠則吾之志不能測者矣。
親夫人之賢於我者。
彼之賢於我者。
以此為是矣。
而我返見其非。
則是我心有所未盡知者也。
是故
思彼之所是
力求之。
庶幾乎有所發也。
今子屑
屑於形器之內。
奔走聲色利欲之間。
不如志
憤鬱悲躁。
若將不容其生。
何以異於蚊虻穢壤
積藁之間哉。
於是瞠目而不收。
氣喪不揚
返求
其所答。
茫然有若自失
逡巡大顛曰。
言盡於此乎。
曰。
吾之所以告子者。
蓋就子之所能而為之言。
至乎至者也。
曰。
愈也不肖
欲幸聞其至者。
可乎。
曰。
誠爾心。
盡爾性。
窮物之理。
極天之命。
然後可聞也。
去。
不復言矣。
愈趍而出(外傳)○八月帝與宰臣語次
因語及愈。
可怜者。
皇甫鏄。
素薄為人
即奏曰。
愈終疎狂
可且內移
帝納之。
遂授袁州剌史。
復造大
顛之廬。
施衣二襲而請別曰。
愈也將去師矣。
幸聞一
言。
卒以相愈。
大顛曰。
吾聞易信人者。
必其守易改。
譽人者。
必其謗易發
子聞吾言而易信之矣。
庸知復
異端
不復以我為非哉。
遂不告。
愈知其不可聞。
去○至袁州
孟簡尚書
知愈與大顛游。
以書抵愈。
其改迷信向。
愈答書稱。
大顛聰明
識道理。
實能外
形骸
以理自勝
不為事物侵亂
不盡解其語。
要且
胸中無滯礙。
因與之往還也○近世黃山谷謂。
大顛之後
文章理勝。
而排佛之詞。
少沮云(韓子外傳)
○十月剌史柳宗元卒。
宗元字子厚
甞著送文暢
人序曰。
昔之桑門
多與賢士夫游。
晉宋以來
有道
道安遠法師休上人
其所與游。
謝安石王逸少
鑿齒謝靈運鮑昭之徒。
由是真乘法與儒典竝用
人知向方
如今文暢者。
服道江表三十年。
躡虗
西驅逾紀
秦人利益眾。
天官顧公。
夏官韓公。
尉鄭公。
郎中楊公
安石之德。
逸少之高。
鑿齒之才。
皆厚於上人
而襲其道風(云云)○又永州送琛上人
南游序。
大要逃禪趣寂。
脫略方便○又送元暠
師序。
推原釋氏之道。
本乎孝。
暠師不違
且與儒合○
又送方及師序。
大要業文而昧巳○又送玄舉上
人序。
大要誡切服而苟安
其辭略曰。
佛之道大而多
容。
凡有志乎物外而恥制於世者。
則思入焉。
故有
而不心。
名而異行
其類不一
而皆童髮毀服
以遊於
世。
其孰能知之(集)。
庚子(十五年)
公元88年
正月帝崩(穆宗即位)。
**穆宗
公元821年
辛丑(長慶元年)
三月盧龍節度使劉總
幽燕二十餘郡歸朝
度為僧。
詔可
僧衣
號大覺大師
所居第。
為報
寺。
壬寅(二年)
是歲帝遣左街僧錄靈阜
賷詔起汾陽無業禪師
闕。
阜至。
宣詔畢。
稽首曰。
主上此度恩旨不同
願師起
赴。
業笑曰。
貧道何德累煩人主
汝可先行
吾即往矣。
沐浴淨髮
至中夜
門人惠愔等曰。
汝等見聞
知之性。
太虗同壽。
一切境界
本自空寂
迷者不了
即被境惑。
一為境惑。
流轉不窮
常了一切空。
一法
當情。
是諸佛用心處。
言訖端坐而逝。
阜回奏其事。
欽歎久之
師憲兩朝三詔不赴
既沒。
賜謚大達
禪師○十月帝幸善因寺
施僧緡錢一百萬○白居
易。
初由中書舍人
出為杭州剌史。
鳥窠道德
因見
之。
棲止長松上。
居易問曰。
住處甚險。
師曰。
太守
危險尤甚
曰。
子位鎮江山
何險之有。
師曰。
薪火
交。
識浪不停
得非險乎
又問佛法大意
師曰。
諸惡
作。
眾善奉行
三歲孩兒
也解恁麼道。
師曰。
三歲
雖說得。
八十翁翁行不得
居易欽歎而去。
自是
從之問道
至是為忠州剌史。
閏十月江州興果寺
律師塔碣。
有云。
遷化時。
予題一四句為別
因取
為銘曰。
本結香火菩薩社。
共慊露泡煩惱身
不須
戀任師去。
先請西方為主人○十一月幸瓦官設大
會○十二月帝不豫
太后百僚佛寺齋僧(唐史)。
癸卯(三年)
八月帝幸長慶宮。
持鉢僧。
施絹二百疋○八月十
九日東寺如會禪師示寂
壽八十。
謚傳明大師
師初
馬祖
自祖去世
師患門徒滯於即心即佛之語。
示眾曰。
不是佛。
不是道。
劒去久矣
爾方刻舟
東寺禪窟焉。
甲辰(四年)
公元824年
正月穆宗崩。
敬宗即位杭州永福寺
刊石法華
經成。
相國元稹為之記(通論)○時福州古靈神讚禪師
初參百丈
回本寺。
受業師浴次。
喚靈揩背
靈向師背
撫。
一掌云。
好所佛堂只是無佛。
師叱之。
靈曰。
雖然
佛亦解放光。
師疑之。
又看經次。
有䗈子撞窻。
靈曰。
如許廣大
須要鑽故紙什麼
師曰。
汝何發言
常。
靈曰。
某有頌。
空門不肯出。
投窻也大奇
百年鑽故
紙。
何日出頭時。
師驚曰。
汝得上人法。
願與吾說。
靈曰。
自別和尚
依棲百丈
因舉百丈語。
師忽有悟。
乃欲回
禮靈。
得法之師。
靈請遙禮大智為師。
某為同參
五月上谷侯高廬山東林熈怡律師墳誌。
略曰。
廬山耶舍塔院
外規內寂。
有神隨侍左右
匿形
以至怡智遺形
則雙烏入掌。
索噉不去
灰心與物。
二鼠穴處
閾前食香。
而上巾。
又有猛虎逐鹿
鹿求
救於師。
指鹿入房
虎遂却去
若師有情
神童
侍。
慈烏不止
碩鼠不親
猛虎不去
一定寂滅
其院
白蓮枯死
庭樹衰零。
噫師平生見乎四異
則烏鼠虎
鹿著矣。
寂滅彰乎兩奇。
蓮花翠樹明矣(續廬山記)○十
二月中書令王智興請於泗州戒壇
誕聖月度
僧。
制可。
李德裕奏禁罷。
帝不納(舊唐史)。
**敬宗
公元825年
乙巳(寶曆元年)
尚書李翱
字習之
甞剌朗州
藥山之道。
入山謁之。
誦經不顧
李曰。
見面不如聞名
山呼太守
李應諾。
山云
何得貴耳賤目
李謝之。
問曰。
如何是道。
山以手
上下
云會麼。
不會
山云
雲在青天
水在瓶。
李忻
然。
答以偈曰。
鍊得身形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問道無餘說。
雲在天水在瓶。
又問。
如何戒定
慧。
山云
這裏無此閑家具。
辭去
一夕藥山登山
雲開見月。
大笑一聲
聲落澧陽
八九十里。
翱聞之。
寄偈曰。
得幽居愜野情
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
上孤峰頂
月下披雲一聲
李甞著復性三篇
一篇謂。
情昏則性匿。
忘情復性
則明
明則盡性
命之道。
其二謂。
無思則寂照。
致知格物
三謂
不思
終不明道(文集)。
丙午(二年)
裴肅字中明
越州觀察使
重建龍興寺大佛殿。
三百年讖記
先是越州沙門曇彥。
許詢元度
同造
二塔。
未就
亡。
彥師壽百二十。
猶待得後身
岳陽王蕭察
來撫越州
及到州。
人寺見彥。
彥以三昧
加被
王忽悟前身造塔之事。
由是二塔益資壯麗
龍興寺大殿隳壞
眾請重脩。
彥曰。
貧道緣力也。
後三百年。
緋衣功德主
來興此殿。
寺眾刻石記之。
及是裴守赴任
施俸脩殿。
方應彥師懸記
肅乃裴休
公元581年
父也(傳燈)○十二月帝崩。
文帝即位
**文宗
丁未(太和元)
五月洪山善信大士示寂○時龍潭崇信禪師
大行
師初家于悟和尚天王寺巷。
日以十餅饋之。
悟每食畢。
常留一餅曰。
吾惠汝以蔭子孫。
因請出家
由是服勤左右
一日請示心要
悟曰。
何處指示
心要
低頭良久
悟曰。
見則便見。
擬思即差。
師當
下開解。
復問。
如何保任
悟曰。
任性逍遙
隨緣放曠
凡心
別無勝解(五燈)。
戊申(二年)
澧州藥山惟儼禪師
順世叫云
法堂倒。
法堂倒。
皆持拄撑之。
舉手云。
不會我意。
乃告寂。
壽八十
公元834年
四。
敕謚弘道大師
塔曰化城(唐伸藥山碑。
傳燈又謂。
終于大和八年
一本
公元813年
謂。
憲宗元和八年化者。
非是)○五臺鄧隱峰
神異頗顯。
恐成惑
眾。
乃入臺山金剛窟前。
示寂
問於眾曰。
諸方遷化
坐去臥去。
吾皆見之。
還有立化者否。
眾曰。
有之。
師曰。
還有倒化者否。
眾曰。
未甞有也。
師乃倒殖而化。
亭亭
然其衣順體。
眾為舁屍荼毗
屹然不動。
遠近瞻禮
異。
師有妹為尼。
乃咄云。
老兄平昔循法律。
死更熒
惑於人。
以手推之而踣。
於是闍維
舍利
塔于五臺
已酉(太和三)
蘇州重玄刊石壁經成。
白居易為碑
略云。
開示
悟入諸佛知見
了義無邊
圓教無窮
莫尊
法華經
凡六萬九千五百五言。
無生忍
不二
門。
不思解脫
莫極於維摩經
凡二萬七千九十
二言
四生九類
入無餘涅槃。
實無得度者。
莫先於
金剛經
凡五千二百八十七言。
壞罪集福。
一切
道。
急於尊勝陀羅尼經。
凡三千二十言。
應念隨願
極樂土
急於彌陀經。
凡一千八百言。
正見
真相
莫出於普賢法經
凡六千九百九十言。
詮自
性認本覺
莫深於實相法密
凡三千一百五言。
法塵佛智
莫過於般若心經
凡二百五十八言。
八種
具十二部三乘要旨
萬佛祕藏盡矣(文集)
丹霞天然禪師將終。
命具浴浴畢。
乃頂笠䇿杖
屨垂一足
未及地而化。
壽八十三。
師本儒生
應舉
禪者問何往。
曰。
選官去。
禪者曰。
選官何如選佛。
曰。
選佛當何所詣。
禪者曰。
江西馬祖出世
即選佛之場
也。
師遂見馬祖
以手托幞頭額。
祖曰。
南嶽石頭是汝
之師。
師抵南嶽
石頭曰。
著槽厰去。
乃禮謝入行者堂
執務
後因普請草次
獨沐頭。
跪於石頭之前
忻然與之落髮
尋為說戒
掩耳而去。
便返江西
馬祖
參禮
便入僧堂
聖僧頸而坐。
驚異
白祖。
入堂見之曰。
我子天然
師即下地拜曰。
謝師
公元808年
賜與法名
久之遍歷諸方
元和三年
天津橋
臥。
留守公出呵之。
不起
吏問其故。
師曰。
無事僧。
公元820年
奇之。
自給米麵
洛下翕然敬向
十五年
卜居鄧州
霞。
致數百眾
師甞著玩珠吟二篇
今傳于世。
謚智通
公元824年
禪師(傳監云長慶四年示寂)。
庚戌(太和四)
公元820年
五月侍御劉軻福州東山聖泉法華院記。
略云。
下精往往閩州勝絕
東山法華院。
東南
之一。
景龍初有神僧懷道
始卜於愛同之西卓。
一泉
騰湧噴出。
兩道分注。
一注濯所。
一流為池。
有懷
居之。
一之後智常居之。
常有天童密侍
舍利潛降。
神聽經。
問中佛法
實自三大師始焉。
是院不宿女子
不入葷血
絕特也(長樂集)○十月鄂州無等禪師
寂。
壽八十二。
師嗣馬祖
辛亥(太和五)
好嗜蛤蜊
一日御厨有劈不開者。
忽變菩薩像。
驚異之。
有旨送興善寺
令眾瞻禮
因問侍臣
此何
祥也。
或對太乙山有惟政禪師
深明佛法
請詔問之。
帝召政而問焉。
對曰。
物無虗應。
陛下信心耳。
經云
應以菩薩得度者。
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
帝曰。
薩形今見矣。
未聞其說法
何也。
對曰。
陛下見此。
以為
常耶非常耶。
信耶弗信耶。
帝曰。
非常之瑞。
朕焉不信
政曰。
陛下聞其說法竟。
大悅
因詔天下
竝立觀音
菩薩像。
奉祀焉○時有凌行婆
浮盃趙州
五燈
有機緣。
壬子(六年)
希運禪師
初見百丈
馬祖機緣
丈舉再參馬祖
拂話。
大悟
得法後乃住洪州高安黃蘖山鷲峰
大安寺
海眾奔湊
千餘人
其道峻。
其行孤。
其言
簡。
理直
學徒道者眾。
癸丑(七年)
十月誕節
法師知玄道士
麟德殿論道
石霜慶諸禪師
初參溈山
次參道吾悟旨
即隱瀏陽
陶家坊。
因僧旋洞山
舉師出門便是草語。
洞山驚曰。
瀏陽有古佛耶。
自是僧多依之。
成法席。
號霜華山
甲寅(八年)
十二月南泉普願禪師示寂
首座問曰。
和尚百年
後。
什麼處去。
師云。
山下一頭水牯牛去。
座云。
甲隨和尚去得否。
師云。
汝若隨吾。
則須銜一莖草來。
乃集門人告曰。
星翳燈幻。
其來久矣
勿謂吾有去來
也。
言訖而逝。
得法馬祖
後歸池陽
三十年不下
南泉
宣城觀察使陸亘大夫
下山
弟子之禮。
由是學徒雲集云(五燈)。
乙卯(九年)
四月丁巳
宰相李訓上疏
請罷內道場
沙汰僧尼
偽者。
制可。
是日詔下。
方毀大內靈像
暴風聿起。
元殿鴟吻俱落。
內外城門樓觀俱壞。
士民震恐
帝以
訓所請忤天意
亟詔停前沙汰
詔復立大內聖像。
頓息(舊史五行志是冬李受誅)○八月白居易
以所著文集
勒成六十卷
納盧山東林大藏
自為記。
欲與二林
他生之緣(廬山記)○九月道圓智禪師示寂
壽六
十七。
敕謚脩一大師
丙辰(開成元年)
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賜紫大達
端甫卒。
忠舘脩撰裴休製碑
略曰。
為丈夫者。
在家
則張仁義禮樂天子
扶世導俗。
出家則運慈悲
定慧如來
闡教剎生。
捨此無以為丈夫也。
師年
十七為比丘
自是經律論無敵於天下
德宗聞其名
徵之。
一見大悅
出入禁中
儒道論議
賜紫方袍
復詔侍皇太子東朝
順宗深仰其風。
親之若昆弟
相與臥起
恩禮特隆。
憲宗數幸其寺。
待之賓友
承顧問。
注納偏厚。
由是天子益知佛為大聖人。
其教
有大不思議事
當是時。
朝廷削平區夏
吳幹蜀。
潴蔡蕩鄆。
天子端拱無事
和尚緇屬
真骨
靈山
開法場於祕殿
為人請福
親奉香火
既而
不殘
兵不黷。
赤子無愁聲。
江海驚浪
參用真乘
以毗大政明效也。
內殿法儀
左街僧事。
以標
公元836年
清眾者十一年。
開成元年六月一日
向西右脇
而滅。
荼毗舍利三百餘粒。
丁巳(二年)
衢州子湖利蹤禪師
初入南泉之室。
乃抵衢州馬蹄
山。
結茅宴居
是年邑人遷貴
山下子湖創院。
公元861年
咸通二年
敕賜額曰安國
師甞示眾曰。
子湖有一隻
狗。
上取人頭
取人心。
取人足。
擬議喪身失命
戊午(三年)
三月僧統清涼國師澄觀示寂
師生歷九朝。
七帝
門師
春秋一百有二。
臘八十有三。
身長九尺四寸
垂手過膝
夜發光。
視晝不瞬
才供二筆
聲韻如鐘。
文宗以祖聖崇仰
輟朝三日
重臣縞素
全身
終南山
未幾梵僧到闕。
表稱葱嶺見二使者
凌虗而過。
問之。
答曰。
北印土文殊堂神也。
東取華嚴
菩薩大牙
歸國供養
有旨啟塔。
果失一牙
唯三十九
存焉。
闍維
舍利光明瑩潤
舌如紅蓮色。
賜號清涼
國師
塔曰妙覽。
相國裴休奉敕撰碑
敕寫國師真。
安大興唐寺
己未(四年)
四月祕丞劉軻廬山林寶律師塔碑。
略云。
諱智滿
凡講四分律
二十七過。
前後臨壇。
一十四會。
戒律數萬人
縉紳君子與師游者。
有若白侍
居易
李賓客渤
李中書肇
宣州誼。
門弟子數十
人。
軻甞執門人之禮。
敢忘實錄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