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高宗¶
高宗¶ 第 85b 页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之八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
明无还居士 蓝重起 较订
高宗¶ 第 85c 页 X76-0085.png



** 高宗

庚戌(永徽元)

二月释明浚暴死。苏云。见二青衣童子。引至冥王。问
一生何业。浚答。但诵金刚经。王曰。善哉。若诵满十万
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乃放还。浚自此精
进逾勤。至二年三月卒。寺众咸闻异香(本传)○法师元
奘。辞还大慈恩寺译经。制可○司马乔卿。为大理司
直。丁母忧。哀毁骨立。剌血写金刚经一卷。才毕。忽庐
上生芝草三茎。长一尺八寸。绿茎朱盖。取而复生(金刚
感应集)。

辛亥(二)

闰九月四日。四祖道信大师。自绍祖位。摄心无寐。胁
不至席者六十年。至是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
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寿
七十二。塔于本山。明年四月。塔户自开。仪相如生。后
门人不敢复闭。代宗谥大医禅师。塔曰慈云。

壬子(三)

法师元奘。于慈恩寺。将建大塔。奉安所获经论梵本。
以表闻奏。敕中书舍人李义府报曰。所欲营塔。今巳
处分。大内及东宫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助师营办。
于是法师。授以西域制度。未几而成。其高二百尺○
牛头懒融。法席大盛。徒众乏粮。而往丹阳缘化。去山
八十里。负米一石八斗。朝往暮还。是年邑宰。请于建
高宗¶ 第 86a 页 X76-0086.png
初寺讲般若。至灭诤品。地为之震动(五灯)

癸丑(永徽四) 帝召感业寺尼武氏入宫。

正月释法显。趺坐而逝。师住梅梁。五十馀年。足不出
户○六月禅师慧宽。端坐而逝。宽初生杨氏。父奉道。
号三洞先生。姊信相。生而知道。终日禅寂。宽五六岁。
日与信相谈论。俱非世事。家世奉道。宽独不喜。父诟
骂使拜天尊。宽不得巳跪之。铁像蹶然崩坏。举族惊
异。因录每与信相所论言句。先是龙怀寺禅师昙相。
临终语弟子会曰。吾报缘当生广汉绵竹峰顶王氏
家。后七年汝来见吾。言讫而逝。其后会颇忘之。一日
梦相。责以负约。会惊寤。遂造峰顶。而扣其扉。宽曰。扣
扉者谁。会遽曰。弟子会也。宽笑曰。何以知吾而称弟
子。会曰。得师声。犹昔日声也。遂见其父。出所录与信
相谈论者示之。盖大庄严等论。会即奉宽。再归龙怀
寺落发。由是神异日显。俗呼圣和尚。其姊信相。亦随
出家。因入水观。一室湛然唯水。不见其形。众叹以为
得果。时亦号圣尼。父母乃弃道归佛。舍宅为寺。四远
闻见。并舍邪归正。宽十世为大僧。今十生记存焉。累
朝赐谥不一○释智通。持律通经。于总持门。特所留
意。正观中译千眼经。是年译观音咒经三卷○天竺
阿地[(并-(前-刖)+一)/隹]多(此云无极高)。初建陀罗尼普集会坛。屡降灵异。
是年出陀罗尼集经十二卷。时又有阿难律木叉及
迦叶。译功德天法。

甲寅(五)
高宗¶ 第 86b 页 X76-0086.png

二月智岩禅师迁寂。师初武略过人。弃官入道。有异
僧曰。卿巳八十一生出家。宜加精进。自此入山修禅。
有剌史严撰张绰李询等。闻岩出家。入山寻之。谓岩
曰。郎将颠邪。何为住此。答曰。我颠欲醒。君颠正发○
中天竺国摩诃菩提寺。遣僧置奘法师书。并献方物。
其辞略曰。摩诃菩提寺上座慧天。致书摩诃支那国
木叉阿遮利耶。敬问少病少恼。我慧天苾刍等。今寄
白氍一双。示不空心。路远莫怪其少。奘亦答其书○
是岁。特旨度沙弥窥基为大僧。入大慈恩寺。参译经
正义。基尉迟敬德犹子也。初奘公就基父。求基出家。
基曰。听我茹荤即从。奘爱其俊而许之。遂从入道。每
览疏记。过目成诵。义亦顿解。善大小乘。既参译经。从
奘受瑜珈唯识宗旨。著论凡百部。时号百本论师。然
性豪侈。每出必治三车。亦号三车法师(本传)○释解脱。
四十馀年。隐居五台山。入灭数年后。灵躯尚在山窟
中。

乙卯(六)

则天武氏。立为皇后○五月释弘智卒。智弘诱博爱。
每以护法为心(本传)○五月。奘法师译因明论。沙门神
泰等。各造义疏释之。法师栖玄。以其论示吕才。才作
因明注解。七月法师慧立。致书左仆射于志宁。斥其
谬辞。略曰。闻佛之教也。文言奥远。旨义深幽。居十地
而尚迷。处无生而犹昧。咒萦缠入邪之网。沉沦四倒
之流。而欲窥究宗因。辨彰其理者。无乃惑哉。切见慈
高宗¶ 第 86c 页 X76-0086.png
恩法师所番。圣教中有小论。题曰因明。虽未为玄门
之要妙。亦非造次之所知。近尚药吕奉御。以常人之
资。切众师之说。造因明图。释宗因义。不能精悟。妄为
穿凿。然奉御于俗事少闲。遂谓真宗可了。何异鼷鼠
见釜灶之堪陟。乃言昆阆之不难。蛛螫睹棘林之易
罗。遂谓扶桑之可网。不量涯分。无以异斯。立致书。其
事稍息。十月太常博士柳宣。以其事寝。作归敬书并
偈。檄译经大德。求毕其说于是法师明浚。答还述颂
并书。极陈大教尊严。而训吕才妄举。柳宣得书。即劾
吕才。列奏其事。有旨。集公卿。领才诣慈恩寺。见法师。
受辞悔谢而退(慈恩传)○十一月释慧仙卒。仙以华严
涅槃二部为业。时屡有灾疾。求救者仙伹令念佛。无
往不济。

丙辰(显庆元)

正月丙寅。立皇太子(弘)。是日于慈恩寺。斋僧五千员。
奘法师。因请译经监阅详缉之官。及慈恩寺碑。侍郎
薛元超。奏其语。制可。是月壬申朝会。中书崔敦礼。宣
敕曰。大慈恩寺法师玄奘。新翻经论。文义须精。宜
令左仆射于志宁。尚书来济许敬宗。侍郎薛元超。李
义府杜正伦。时为看阅润色。朝罢。遣给事王君德。报
法。师承。须友人助翻经。巳为处分。其慈恩碑。朕望自
作。不知师意如何。奘奉旨。即率众诣阙。抗表陈请。未
几高宗亲制碑文成。遍示公卿。辞略曰。道光尘劫。化
洽生灵。福巳罪之群生。兴将灭之人代。丝流法雨。清
高宗¶ 第 87a 页 X76-0087.png
火宅以辞炎。轮升慧日。皎重冥而归昼朕逖览缃史。
详观道义。福永劫者。其唯释教欤。文德皇太后。乾精
掩月。坤维绝纽。故载怀兴缉。创斯金地。朕之虔心八
正。肃志双林。冀延景福。式资冥助。敬刻贞石。式旌真
境云 ○三月庚申。百僚奉表。美扬圣制。别诏礼部
尚书许敬宗。送碑文示奘法师。甲子奘率徒诣阙。奉
表谢。略曰。陛下始悲奁镜。即创招提。俄树胜幢。乃敷
文律。使祇园遗迹。托宝思而弥高。奈苑馀芳。假琼章
而不朽。奘以其文宜得圣笔自写。再表始许○四月
奘备幡辇梵仪。扣芳林门。迎御制碑。敕太常九部乐
并杂戏。及王侯公卿送之。帝御安福门楼。观奘导从。
以天竺法仪。其徒甚盛。帝望之大悦○五月。敕天下
僧尼。有犯国法者。以僧律治之。不得与民同科○十
一月天后难月。命奘法师。入宫祈福。及分难。神光满
宫。自庭烛天。因号佛光王(即中宗也)。初帝尝谓奘曰。若生
男子。即听出家。至是奘奉表请。许佛光王出家。绍隆
三宝制可○十二月五日。为佛光王度七人。仍请奘
法师。为王剃发。

丁巳(二)

闰正月。牛头法融禅师。终于建初寺。寿六十四。师头
颅巨大。五岳隆起。眉目长广。颡颊浓张。龟行鹤视。声
气深远。性能安忍。骂辱不动。寒不加絮。暑绝追凉。慈
悲为怀。道俗归敬云(高僧传)○千岁宝掌和尚。晚居浦
江宝岩。与朗禅师友善。师以白犬驰书。朗以青猿回
高宗¶ 第 87b 页 X76-0087.png
使。是年正旦。自塑像竟。即澡衣趺坐。说偈而化。师自
称住世巳一千七十二年。自魏晋间。抵此土。计之亦
历四百馀载(五灯会元)。○二月驾幸洛阳宫。奘法师陪从。
四月驾幸明德宫。奘亦陪从。五月敕奘还积翠宫番
译。九月表请。入嵩山少林寺译经。手诏不允。

戊午(三)

二月奘随驾还京○四月帝召僧道。入内论义。法师
会隐。立五蕴义。法师神泰。立九断知义。道士李荣黄
寿。不知名义茫然。虽事往返。而牢落无归。遂敕道士
立义。李荣立道生万物义。法师慧立。以此道为是有
知。为是无知问之。荣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既为
天地之法。岂曰无知。立曰。必若有知。则合唯生于善。
何故亦生于恶。既善恶升沉。丛杂混生。则是无知矣。
据佛穷理尽性之教。则万物是业。众生以业力故。所
感不同。吾子不识。妄言道生。道实不生。一何可悯。荣
无对赧然下座。次道士黄寿登席。立老子名义。法师
会隐奏曰。寿不知讳忌。岂可对陛下。而公谈祖讳。寿
亦惭汗而止。于是慧立对帝。广宣因缘诸义。帝悦而
罢。少选敕内给事王君德。语道士。何不学佛经。于是
荣等羞缩。为之气塞(论衡)○六月十二日。上创西明寺
成。十三日帝出绣像长幡。送往安奉。寻即下敕。召僧
道七人入。帝幸百福殿。内官引僧东道西。俱时上殿。
帝曰。佛道二教。同归一善。然则梵境虚宗。为于无为。
玄门深奥。德于不德。师等学照古今。业光空有。可共谈
高宗¶ 第 87c 页 X76-0087.png
名理。以相启沃。复各赐坐。又敕云。法师可一人登座
开题。时道士张惠元奏云。周之宗盟。异姓为后。今日
立义。道士不得不先。又夷夏不同。客主位别。望请道
士于先上座。帝沉默久之。慧立奏曰。我佛德高众圣。
道冠人天。为三千大千之独尊。作百亿四洲之慈父。
引迷拯溺。唯佛一人。此地未出娑婆。即是释迦之兆
域。惠元何得滥言客主。妄定华夷。陛下屈初地之尊。
光临赡部。受佛付嘱。显扬圣化。书云。皇天无亲。唯德
是辅。惠元邪说。未可为依。敕云好。可更递上。仍僧为
先。时会隐升座。立无畏义。道士七人。各陈论难。无足
叙之。次道士李荣。开六洞义。拟佛之六通。立升论席
曰。夫洞者。岂不于物通达无拥义邪。答云是。难曰。若
使于物无拥。未委老君得洞否。答云。老君上圣。何得
非洞。立曰。若老君于物通洞者。何故云天下大患。为
吾有身。使吾无身。吾何患也。据此则老君。于身尚碍
何能洞于万物。荣无对。乃云。荣在蜀日。久闻师名。共
师俱是出家人。莫苦事非駮。立曰。先生此语。似索孤
息。在外则可叙暄凉。此席则须定邪正。所云同是出
家。然检形讨事。焉可同耶。先生𩯭发不剪。裈裤未除。
手把桃符。腰悬赤袋。巡门厌鬼。历巷摩儿。本不异于
淫祀邪巫。岂得同我清虚释子。荣怒云。汝若以剪发
为好。何不剔眉。一种是毛也。立曰。一种是毛。剔发亦
当剔眉。卿何为角发。而不角髭耶。荣无以对。帝大笑。
诸僧辞退。敕云好。遂散还寺观。慧立自永徽元年参
高宗¶ 第 88a 页 X76-0088.png
译。频登闼赞。洁斋行道。所以导达功业。光辉论道。咸
立之力也。立本幽州僧。故帝频告奘云。幽州僧大好。
至七日内敕鸿胪卿韦庆俭。补充西明寺都维那○
七月诏迎奘法师。入居西明寺○十一月。上以冬雪
未降。召僧道祈之。因敕僧道。入内于别中殿讲道。道
士李荣。立本际义。法师义褒难之辞屈。荣乃忸怩下
席。敕令褒登座。褒乃立摩诃般若波罗蜜义。道士张
惠元辨难又辞屈。复有姚道士。覆难数番。亦吞声无
难。李荣复进。褒俱挫之。帝大悦(论衡)

己未(显庆四年)

抚州剌史祖氏。以亢旱。率官庶香花。步往二十里。于
东山迎行像(其像本潭州失之。寻其行路现二迹长三尺。相去五百里)。其情虔笃。
三人捧之。飘然应接。返还州寺。雨下沾足(珠林)○是年
昙逞津师示寂。逞每好放生。忽有多人著赤衣多须
来云。是绵竹所放生者。自此广化立放生池。诸州凡
造一百馀所。又益州甘亭神威力严恶。经祭难纪。忽
下巫语。欲逞受戒。乃将佛像。在神下座。于时神影。自
移本处。向佛下座。逞为受戒。自尔祀日斋食而巳。又
往刘备先主朝受戒。所以蜀川神所逞行至者。皆为
受戒。由此道俗归依。又于绵竹[郫-卑+((白-日+田)/拱)]县。造三百尺大像。
祈求甚灵(本传)○十月制以玉华宫为寺。追崇先帝。诏
奘法师居之。

庚申(五)

禅师善伏(一名等照)生即白首。出家听讲。深于观行。多为
高宗¶ 第 88b 页 X76-0088.png
鬼神授戒。并断肉祭。由是人神敬仰。屠渔改业。市无
行肆。是年坐逝○三月。西明寺静之禅师迁逝。尝鼻
患肉塞。百方无验。有僧令诵般若心经万遍。恰至五
千。肉铃便落(本传)○奘法师。于玉华译般(若经)○驾幸东
都。敕召僧义褒慧立等赴洛。遂至合璧宫见帝。叙论
称旨。敕停东都净土寺。褒即于彼讲大品三论。光价
逾隆○八月敕召僧静泰。道士李荣。在洛宫中。帝问
僧老子化胡经之由。泰奏云。据晋代杂录。及裴子野
高僧传。皆云。道士王浮。与沙门帛祖对论每屈。浮遂
取汉书西域传。拟为化胡经。又搜神记幽明录等。亦
云。王浮造伪之过。复与李荣辨难数番。荣屡辞屈。荣
又云大道老君。皇帝所尚。汝何起自西戎。而乱东夏。
泰云。如来出现彼处为天中。我皇御宇。此间为地正。
佛法有嘱。委以皇王。有感必通。何论彼此。后屡徵难。
以夜深乃散。明日帝令给事王君德。责李荣之论义
无。答由是失厝。令荣还梓州。道士之望。唯指于荣。既
其对论失言。举宗落彩。时泰以才辨见知。复以赋诗
称赏。上即敕所司敬爱寺。可以泰居之。及泰入寺。频
登荣观云(论衡)○释法冲。正观初年。敕有私度者。处以
极刑。冲誓亡身便即剃落。时峄阳山。多有逃僧避难。
冲乃分僧两处。各置米仓十斛。一所徒众四十馀人。
纯学大乘。并修禅业。经年食米如本不减。一所五六
十人。才经两日。食米便尽。由不修禅。兼作外学。冲曰。
不足怪也。能行道者。白毫之惠耳。时逃难转多。无处
高宗¶ 第 88c 页 X76-0088.png
投止。山有虎穴。冲诣告曰。今穷客相投。可见容否。虎
乃相携而去。及难解。冲乃随处弘法。冲虽广宣经术。
专以楞伽命家。中书杜正伦。每咨禀之。时三藏元奘。
不许讲旧所番经。冲曰。君依旧经出家。若不许弘旧
经者。君可还俗。更依新番经出家。方许君此意。奘闻
遂止。斯亦命代弘经护法强禦之士。不可及也。仆射
于志宁曰。此法师乃法界头陀僧也。不可名实拘之。
冲后旋东夏云(本传)○敕僧智琮。迎岐山舍利。乃感放
光现瑞。

辛酉(龙朔元)

京师普光寺僧明解。性聪敏。琴诗书𦘕。时无与竞。然
殢酒荒情。显庆间。帝造西明寺。令灵润法师。择一人
居之。时有僚采数人。俱来润所。共荐明解。润曰。公等
宜求戒定慧学。增长福田。何乃举酒客𦘕师。以当洪
寄。官等愧退。明解致憾。俄而上徵四科。不间道俗。解
应诏自举。射策升第。喜不自胜。未几染疾。自见数十
人执猛炬迎解。解大怖。言未终而卒。是年八月也。后
托梦于僧惠整曰。明解为昔不遵内教。今大受罪。求
惠一餐。整觉乃设食。夜梦解来谢之。至二年秋间。又
托梦于𦘕工。我以耽好外书。今大受苦。为我写二三
卷经。复赋诗言别。𦘕工乃为写经。后梦致谢云(自镜录)
○九月。帝幸高祖旧第天宫寺。设斋度僧。帝周览悽
怆久之(统纪)○释彦悰。撰大唐京寺录传十卷。铺述三
宝灵迹。
高宗¶ 第 89a 页 X76-0089.png

壬戌(龙朔二年)

四月。幽州渔阳县戍城火灾。人家并为煨烬。唯二寺
及但十佛像。独不延燎(珠林)○帝下制。僧尼道士冠官。
致拜君亲。四月大庄严寺僧威秀等。上不合拜俗表。
略云。僧等荷国重恩。开以方外之礼。得弘出俗之心。
自古帝王。举遵其度。敬其变俗之仪。全其抗礼之迹。
(云云)右相许敬宗等。宣敕云。敕令详议。拜否未定。可
待后集。于是僧道宣等。叙佛教隆替事。简诸宰辅。五
月十五日。大集文武官僚。总坐都堂议事。时众议纷
纭。议请拜者。三百五十四人。议请不拜者。五百三十
九人。六月八日宣韶。略云。朕商确群议。沉研幽𧷤。然
箕颖之风。高尚其事。遐想前代。固亦有之。自今后即
不宜跪拜。主者施行(弘明集)○帝及后。初幸并州童子
寺。大像高十七丈。是年七月。遣使送袈裟。其像放大
光明。合城迁善(珠林)○十二月八日。于蓬莱宫。召灵辨
法师。开净名经题。因令僧道辨难。至十四日。道士方
惠长。开老子经题。灵辨难其道生万物之义。惠长屡
无答辨。乃奏曰。灵辨沗预宗门。实怀慈忍。虽逢死雀。
不愿重弹。上大笑称善。灵辨自徽永中游东都。声驰
天阙。寻敕住大慈恩寺。屡入内论义。上每优奖之(论衡)
○时释慧明。冬夏一服。行止萧然。所去无恋。常诵思
益经○时善导和尚。入京广化人。念弥陀修净业。时
在光明寺说法。有告曰。今念佛名。定生净土否。导曰。
定生定生。乃口诵阿弥陀佛。声声相续。每一声则有
高宗¶ 第 89b 页 X76-0089.png
一佛。出其口中。因出寺门。上柳树表。合掌向西。投身
于地而逝(本传)

癸亥(龙朔三)

泗州大士僧伽。初自碎叶国。游于西凉。复显化洛阳
(本传)○六月少常崔义起不信佛。妻父萧铿。善诵法华。
起妻以五月亡。为修三七斋。有婢素玉。作夫人语云。
我受地狱苦。由汝诵经然灯放暂归。至二十日又来。
将素玉去。见夫人受火镬之苦。见萧铿坐花台。告素
玉。我女多嗔。不信善恶。今受此苦。汝归可语其夫儿。
为其修功德。又僧教素玉。诵金刚药师法华经。婢死
三日方苏。后于麟德二年。薛将军宅斋僧。请素玉诵
冥授之经。合众讶为希有。薛遂口奏。天子叹曰。冥道
若此。何得不信。时朝贵闻者。咸生大信云(感通录)○十
一月。奘法师番大般若经成。凡六百卷(本传)○天竺三
藏那提(此云福生)。永徽六年。赍梵甲千五百部至京。敕安
置慈恩寺。显庆初。敕提往昆崙诸国采药。是年还京。
拟广宣译所赍梵经。并为奘将北去。惟译三经而巳。
寻即为真腊国请还。然提乃龙树门人。深达实相。所
著大乘义论。将事译之。被遣遂阙夫抱麟之叹。代有
斯踪。知人难哉。提挟道远至。投俾北冥。既无所待。乃
三被毒。载充南役。崎岖数万。不遂本志。呜呼惜哉(僧传)

甲子(麟德元)

二月奘法师。命弟子大乘光。录所译经论。凡七十五
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总召门人。造像设斋。与众辞
高宗¶ 第 89c 页 X76-0089.png
诀。令左右为念弥勒如来。初五中夜。右胁安卧而逝。
寿六十五。帝辍朝三日。宰僚悲咽。有异僧奉香涂师
体。四月敕准世尊故事。敛以金棺银椁。塔于浐东原。
弟子神泰[示*西]元会隐慧立明浚义褒大乘光等。皆法
门龙象焉(本传)

乙丑(二)

益州法聚寺有张僧繇。𦘕地藏菩萨像。是年七月。寺
僧图得一本放光。展转图者。类皆放光○僧慧昱。图
写荆州长沙等瑞像。至京在都堂放光。闻见发心。各
𦘕供养(珠林)○二月皇太子。为二圣。于西明寺。造铜钟
一口。可一万斤。

丙寅(乾封元)

丁卯(二)

二月西明寺道宣律师。在净业寺。一天神至致敬。问
其姓字。称姓王名璠。是吴之兰台臣。为南方天王。韦
将军下使者。复有天来。姓罗。是蜀人。广说律相。次又
一天姓费。礼敬如前。云韦将军有三十二将。最存弘
护。因问律中隐义。无不决滞。复问此国名山圣迹。皆
答之。又有天人。姓陆名元畅。来谒师。因问穆王时化
人事。及五台山诸像因缘。一一备答(法苑)○八月宣律
师示寂。有诏伤悼。敕天下寺。并图形塑像。以为标范。
宣姓钱氏。初母孕之。梦僧谓孕祐律师也。及出家。性
与道合。所至必感神物翊卫。供奉天馔。尝中夜行道。
临砌蹶且仆。有少年介冑拥持之。因问是谁。曰弟子
高宗¶ 第 90a 页 X76-0090.png
博叉天王子张琼也。以师戒德高妙。故来给卫耳。宣
遂广问佛法之事。琼一一言之。及别。授宣佛牙并宝
掌二物。表信而隐。师撰内典录。三宝感通录。佛道论
衡。释迦谱。四分羯磨。续高僧传。广弘明集。八部八十
一卷。见行于世。

戊辰(总章元)

召僧道会于百福殿。定夺化胡经真伪。百官临證。议
论纷纭。僧法明曰。老子化胡成佛之际。为作华言化
之。为作胡语诱之耶。若作华言。则胡人未善。若作胡
语。则既传此土。须假番译。未审化胡经。译于何代。笔
授證义。当复为谁。于是举众愕然。无能应者。公卿列
辟。咸服其切当。忻跃而罢。敕搜天下化胡经焚弃。不
在道经之数。既而道士柏彦道等。奉表乞留。诏曰。三
圣重光。玄元统叙。岂忘老教。偏意释宗。朕志款还淳。
情存去伪。理乖事舛者。虽在亲而亦除。义符名当者。
虽有冤而必录。自今道经诸部有记。及化胡事者。并
皆削除。有司条为罪制(隐子论曰。初魏道士姜斌等。撰太上开天经。盛言化胡事。
及与昙谟最对辨。斌服其妄。而名臣甄鸾者。乃著笑道论三十六篇。掊击化胡成佛之谬。今载藏中。至隋仆射
扬素曰。老子安用化胡为佛。何不化胡为道。此言尤足揭其谬。又言。老子初化胡胡不从。乃令尹喜。作佛语化
之。胡乃从此。则先巳有佛。而老子不能化胡。佛能化胡也)。

己巳(二年)

释通达。住京师律藏寺。一裾一帔。布纳重缝。所著麻
鞋。经三十载。缯帛杂饰。未曾冠体。冬夏一服。不弊冰
炎。仆射房元龄。以父师事之。正观以来。稍显神异。往
高宗¶ 第 90b 页 X76-0090.png
至人家。欢笑则吉。愁惨必凶。或索财物。即须依送。若
违其语。后失过前。将军薛万钧。迎之供养。百馀日后。
欲入内宿。薛打之。达曰。身血不净。可作汤洗。乃脱衣
入沸镬中。状如冷水。遂合宅惊奉。时逢米贵。欲设大
斋。命寺家多令疏请。至旦赴者数千。而供度阒然。忽
有食膳。连车而来。食讫人车不见(本传)

庚午(咸亨元)

辛未(二年)

西京法海寺英禅师。有异人来谒曰。弟子知有水陆
斋。可以利益幽明。自梁武殁后。因循不行。今大觉寺。
有具僧义济。藏此仪文。愿师往求。以来月十五。于山
北寺。如法修设。苟释狴牢。敢不知报。英公寻诣义济。得
仪文以归。即以所期日。于山北寺修设。次日曛暮。向
者异人。与十数辈。来谢曰。弟子即秦庄襄王也。又指
其徒曰。此范睢穰侯白起王剪张仪陈轸。皆秦臣也。
咸坐本罪。幽囚阴府。大夜冥冥。无能救护。昔梁武帝。
于金山寺设此斋时。前代纣王之臣。皆免所苦。弟子
尔时亦暂息苦。然以狱情未决。不得出离。今蒙吾师
设斋。弟子与此徒辈。并列国诸侯众等。皆乘善力。将
生人间。虑世异国殊。故此来谢。言讫遂灭。自是仪文。
布行天下。作大利益(赜禅师苇江集)○义净法师。年三十七。
往西域求经。

壬申(三年)

五祖弘忍大师。开化于蕲州黄梅破头山。时六祖乃
高宗¶ 第 90c 页 X76-0090.png
岭南卢居士。名慧能。年三十二。来参祖曰。来求作佛。
祖曰。岭南人无佛性。曰人有南北。佛性岂然。祖异之
曰。著槽厂去。能入碓方服劳。经八个月。师告众。各述
一偈。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神秀上座书偈云。身是
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惹尘埃。师见
曰。依此修行。亦得道果。能闻之。亦令人于秀偈侧书
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
埃。师见之。故曰此谁作。亦未见性。即于是夕。潜呼能
至告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随机小大。而引化
之。遂有三乘等法。然以微妙秘密正法眼藏。付于迦
叶。展转传授以至于吾。吾今授汝。听吾偈曰。有情来
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能跪受
毕。又曰。衣止汝身。勿复传也。且当远引。俟时行化。逢
怀且止。遇会即藏。能礼辞通夕南迈。师由是三日不
上堂。众疑问之。师曰。吾道行矣。又曰衣法谁传。师曰
能者传之。众知卢居士也。寻巳不在。相率追之。赶至
大庾岭头。能置衣钵于石。慧明上座先至。举之莫能
动。即曰。我来求法。不求其衣。六祖乃曰。不思善不思
恶。正当恁么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明大悟曰。密
语外还更有意旨否。六祖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
也。汝若返照。密却在汝边。六祖令向北接人。六祖后
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晦迹于四会怀集之间。四
年隐于猎人中。常为猎人说法。猎人悟者甚众。

癸酉(四)
高宗¶ 第 91a 页 X76-0091.png

神僧万回法师。初幼时。能三千里致兄书。朝往暮归。
因号万回。帝乃度为沙门。

甲戌(上元元)

乙亥(二)

五祖弘忍大师。忽告众曰。吾今事毕。时可行矣。即入
室安坐示寂。寿七十四。塔于东山。代宗谥大满禅师
(据五灯录。及正宗记。谓师武德甲申。七岁遇四祖。至此年示寂寿七十四。必讹误也。若谓此年寿七十四。则甲
申年二十三矣。若甲申年七岁。则此年止寿五十八。非前误。则后误)。

丙子(仪凤元)

正月六祖。到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
有风吹幡动。一僧云幡动。一云风动。祖乃云。非幡动。
非风动。仁者心动。二人言下大悟。印宗询之。即执弟
子礼。乃为六祖落发。请智光律师。授以大戒。

丁丑(二)

六祖。徙居韶州双峰曹溪宝林寺。剌史韦据。请于大
梵寺。说法。座下僧尼道俗一千馀人。刺史官寮等。三
十馀人。是日广说顿教。门人法海抄录流行。今坛经
是也。

戊寅(三)

涅槃经茶毗后二卷。乃南海波陵国。若那跋陀罗(此云
智贤)。为沙门会宁。于波陵国也。麟凤年。自南海寄归达
交州。后附经入京。是年沙门灵会。方于东宫。启请施
(释教录)

已卯(调露元)
高宗¶ 第 91b 页 X76-0091.png

正月信士杜行顗。译出佛顶胜咒经一卷。顗京兆人。
仪凤中行鸿胪寺。典客署令。顗妙通梵语。因罽宾僧
佛陀波利。献尊胜经。帝乃诏令译之。今在藏。

庚辰(永隆元)

辛巳(开耀元)

南天竺有菩提流志。为西域宗师。帝闻风而悦之。因
使西域。有诏敦请○太子文学权无二。述释典稽疑
十条。以问兴善复礼法师。礼乃撰十门辨惑论二卷
以释之。众疑顿遣。此虽一时之酬答。实为万代之龟
镜也。见行于世。

壬午(永淳元)

五月。日照再译最胜陀罗尼经(此本多误)○慈恩法师窥
基卒。寿五十一。有诏伤悼。御制𦘕像赞。敕葬樊川北
渠。近奘公之茔。基貌硕心慈。尝造玉文殊像。及金写
大般若经。皆获瑞应。初宣律师。以弘律感天厨供馔。
每薄基三车之玩。不甚为礼。基尝访宣。其日过午。而
天馔不至。及基辞去。天神乃降。宣责以后时。天曰。适
见大乘菩萨在此。翊卫严甚。故无自而入。宣闻之大
惊。于是遐迩增敬焉。先是。奘公亲授西域戒贤瑜伽
师地唯识宗。而基尽领其妙天下目为三乘法相显
理宗。谓之慈恩教○隐士孙思邈卒。善庄老阴阳医
药之术。尤重释典。世称孙真人焉。

癸未(洪道元) 十二月高宗崩中宗即位。

初北印土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此云觉护)。仪凤元年。至
高宗¶ 第 91c 页 X76-0091.png
五台清凉山。逢一叟问曰。尔来何为。曰欲礼文殊。曰
曾持佛顶尊胜咒来否。曰未也。曰此土众生。犯四弃
者多。能回取咒。以流此土。作大利益。弟子当示师文
殊所在。叟忽不见。波利乃返本国。取咒至于长安。有
旨。命杜行顗及日照三藏番译。译讫赐利䞋绢三十
疋。至是利又将梵本。访西明寺。僧顺贞奏共译出。名
尊胜陀罗尼。乃第三出也。与杜令译者。大同小异。比
诸众译。此最弘布。波利即入五台。后不知终○法师
元晖卒。晖字道世。撰法苑珠林一百卷。今在藏。

** 则天皇后

甲申(光宅元年)

二月。废中宗为庐陵王。则天临朝称制。

乙酉(垂拱元年)

幽中宗于房州○怀义修白马寺。

丙戌(二年)

泉州黄守恭宅园中桑树。忽生白莲花。因舍宅为寺。
今开元寺是也(方舆胜览)

丁亥(三年)

天竺地婆诃罗(此云日照)。自天皇仪凤初。至京译密严等
经。至是年共译十八部三十四卷。天后亲制序。今在
藏。

戊子(四年)

后延神僧万回入宫。赐锦衣。令宫女给侍。

已丑(永昌元年)
高宗¶ 第 92a 页 X76-0092.png

于阗沙门提云般若(此云天智)。是年至京。谒帝于洛。敕于
东寺番经。

庚寅(天授元年 九月改国号周)

沙门法明等十人。诣阙上大云经。盛称则天当代唐
主阎浮提。则天大悦。赐十沙门紫方袍银龟袋。颁经
于天下诸州。各建大云寺。

辛卯(二年)

敕升释氏。在道教之上○天智至是。共出经论六部。

壬辰(长寿元年)

□仁俭禅师。师至见。乃仰视帝良久云。会么。帝曰不
会。师云。老僧持不语戒。言讫而去(一云天册万岁乙未年)。翌日
进短歌十九首。后览而嘉之。厚加赐赉。今唯了元歌
一首。盛行于世。师即腾腾和尚也。

癸巳(二年)

天竺达摩流支(此云法希)。天后改为菩提流志(此云觉爱)。初天
皇遣使邀之。是年至京。即于佛授记寺。译经一十九
部二十卷○沙门释慧智。父乃印土人。故谙两土言
音。三藏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宝思惟等。所有番译。皆
召智为證。兼令度语。是年自译赞观音颂一卷(释教录)

甲午(延载元)

乙未(太后加号慈氏改元證圣)(又加天册金轮大圣皇帝)(改元天册万岁)

敕释明佺等。刊定经目撰录十五卷(今见在)○后闻于
阗国。有梵本华严大经。即遣使往求之。并请善梵学
者一人随来。于是于阗国主。以实叉难陀(此云学喜)。妙善
高宗¶ 第 92b 页 X76-0092.png
华严宗旨。遣赴命。则天见之大悦。是年三月。诏入大
遍空寺。同菩提流志复礼等番译。后移于佛授记寺
译经。则天时幸其寺。亲受笔削。时施供馔焉○五月
义净法师。还自西域。所游三十馀国。往来二十五年。
得经论四百部。舍利三百粒。天后亲迎于上东门外。
幡乐导引。安置佛授记寺。敕令番译。初共实叉难陀。
译华严经。久视巳后。方自番译。

丙申(万岁通天元)

诏沙弥康法藏。于太原寺。开示新华严宗旨。方绪经
题。感白光自口而出。成盖停空。万众叹异。有旨。命京
城十大德。为藏授满分戒。赐号贤首。诏入大遍空寺。
参译经(本传)○诏嵩岳惠安禅师。与神秀禅师至都。肩
舆入殿。亲加跪礼。奉于宫禁。朝夕问道。尊为国师。敕
当阳山。创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巳下。及京城士
庶。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伏。日以万数(旧史)○诏有番
僧乐住者。所在配住。时泗州大师。不欲异凡。乃于楚
州龙兴寺隶名。适议建佛殿。大师忽言。吾助五百贯。
问在何间。答言非远。乃到江畔。见数舡至。师招住后
舡责云。无心济物。巳是愚迷。何故劫人更加伤害。若
不舍施。汝必遭刑。舟人遂舍五百贯。哀求救护。寻遭
杨子县擒捕。囚在囹扉。款问巳实。甘心待死。惟想江
边大师。疑是观音圣者。乃志心想念。师忽现云中。慰
曰。但知专念。不必它忧。罪款既圆于案中。恩赦忽流
于天下。实为寒灰发焰。朽骨生肌矣(本传)
高宗¶ 第 92c 页 X76-0092.png

丁酉(神功元年)

泗州大师。或宴坐于深房。或振钖于长路。水洒石师
之口。尽疗于母牙疼。瓶掷裴公之房。顿瘳辛氏疢疾。
施扇则毕令风涛无害。慈幼则赵母病苦自痊。不施
骏马。则孙令坠马而亡。不施钞锣。则裴氏浣锣而没。
后与门人慧俨。誓愿游方。离山阳。而道俗攀依。到淮
阴则舟航稽首。莫不停帆献供。息棹焚香。请降临而
不来。无邀迎而忽至(本传)

戊戌(圣历元年)

召庐陵王还。

已亥(二年)

十月。译新华严经。成八十卷。则天亲制序。御太极殿。
宣示百官(本经)

庚子(久视元年)

诏敛天下僧钱日一文。聚作大像于白马阪。狄仁杰
等。上疏切谏。则天不纳(旧史)○八月婆罗门李无謟。译
出不空罥索经一卷。乃秘教总持之要。

辛丑(长安元年)

则天将建大像。御史张廷圭。上疏切谏。则天召见。赐
以金帛。而慰喻之(唐史)○诏贤首法师法藏。于东都佛
授记寺。讲新华严经。至华藏世界品。感大地震动。即
日召对长生殿。问帝网十重六相之义。藏敷宣有绪。
又就指殿隅金师子为晓。则天豁然领解。由是集其
语。目为金师子章○(初俨尊者。传杜顺华严宗旨。藏侍俨尽传其教。及俨去世。藏以
高宗¶ 第 93a 页 X76-0093.png
巾帻说法。于是耆德抗表。乞度为僧。凡藏落发受具。皆则天特旨。藏没清凉国师澄观。传其教。学者宗之。目为
一念圆融具德宗。谓之贤首教)。

壬寅(二年)

万回公。所至显化。玄宗在蕃。尝私谒回。回抚其背曰。
五十年太平天子。可自爱睿。宗为相王。每将出。回必
告市人曰。天子来。少顷而相王至。其神异类如此。

癸卯(三年)

义净法师。以久视元年至是年。译光明等经。二十部
百十五卷。天后制新番圣教序○则天铸像之费将
具。李憍疏谏。后不纳。是冬像成。率百僚礼祀(旧唐史)

甲辰(四年)

正月。实叉译入楞伽经七卷。功毕(今在藏。此比诸本。尤为详明)
实叉至此。总译经论一十九部一百七卷○实叉难
陀。辞还于阗。诏遣御史霍嗣光送还○睹货逻国沙
门弥陀山(此云寂友)。初共实叉难陀译经。是年译无垢净
光经一卷。乃辞帝还邦。帝厚遣之。

** 中宗

乙巳(神龙元)

正月。大臣等请太后。传位太子○中宗即位○太后
徙居上阳宫。帝帅百官。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
帝。复国号曰唐○流宰相房融于高州○四月。中宗
降御札。召曹溪六祖入京。其辞曰。朕请安秀二师。宫
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能
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
高宗¶ 第 93b 页 X76-0093.png
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以表辞疾。愿终林麓。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当旨禅定。未审。师
所说法如何。祖曰。道由心悟。岂在坐耶。简曰。弟子回
朝。主上必问。愿师指示心要。令得明道。祖曰。道无明
暗。简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
生死凭何出离。祖曰。若以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
小机。简曰。何谓大乘见解。祖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
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住
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性相如如。名之曰道。简
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祖曰。外道将灭止生。以
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本自不生。今亦无
灭。所以不同外道。汝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
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住。妙用恒沙。简礼辞
归阙。表上祖语。帝咨美久之。寻遣使赐袈裟瓶钵等。
谕天子向慕之意○天竺般剌密帝(此云极量)。于广州制
止道场居止。五月二十三日。于灌顶部中。诵出一品。
名楞严经。弥伽烁祛(此云云峰)。译成一部十卷。宰相房融
笔受。沙门怀迪。證译。传经事毕。密帝乃汎舶西归(出译
经图记。一云融遇密帝赍楞严梵夹至。乃请之宣译。译毕。密帝复携梵本。归于天竺)。○义净法
师。至是又出孔雀等经四部六卷。帝制序。号大唐龙
兴三藏圣教序○十一月。则天崩。年八十二○十二
月。敕改韶州古宝林。为中兴寺。

丙午(二年)

赐神僧万回。号法云公○僧慧范等。加五品阶○二
高宗¶ 第 93c 页 X76-0093.png
月大通禅师神秀示寂。敕葬龙门。葬日给羽仪卤簿。
帝送龛至便桥。中书令张说制碑。略曰。师谒忍禅师。
服勤六年。乃居于玉泉寺东之山。学者如市。久视中。
诏请而来。敷坐觐君。肩舆上殿。屈万乘而稽首。洒九
重而宴居。传圣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无臣礼。遂推
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仰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之一现。
然处都邑。每帝王分座。后妃临席。鸳鹭四匝。龙象三
绕。圣敬日崇。朝恩代积。当阳初会之所。置寺曰度门。
尉氏先人之宅。置寺曰报恩。师生于隋末。百有馀岁。
僧腊八十云云。时岐王范。及徵君卢鸿一。皆勒碑制
碣。旧唐史有传。赐僧谥号。自是始也○法师义净。随
驾归京。敕于大荐福寺。别置番经院处之。又菩提流
志。随驾归京。敕于西崇福寺安置。译宝积等经。创发
题日。于大内佛光殿。帝亲御法筵。笔受经旨。妃后同
观。百僚侍坐。求之古人。无以加也○赐慧安国师紫
衣。仍延入禁中供养○是年。帝及皇后公主。多营佛
寺○八月。诏天下。试童行经义挑通无滞者。度为僧。
试经为僧。自此而始○宝思惟。至是年。译罥索等经。
共七部九卷。自是更不译经。唯专礼诵。

丁未(景龙元)

诏改中兴寺观。为龙兴○敕韶州剌史。重饰宝林中
兴。赐额曰法泉寺。六祖新州旧居。为国恩寺○帝召
义净法师入内。并同番经沙门。九旬坐夏。帝以昔居
房部。幽厄无归。祈念药师。遂蒙降祉。因于大佛光殿。
高宗¶ 第 94a 页 X76-0094.png
敕净等译药师经二卷。帝御法筵。手自笔受○释智
严。于阗国王之子。幼至大唐。早居荣禄。授大将军。封
郡公。神龙二年五月。请舍宅为寺。敕允其请。又固请
出家。十二月二十四日。墨制云。人之情也。莫不贪惜
禄位。卿之愿也。乃欲弃俗出家。忽省来奏。嗟赏兼怀。
特遂所祈。式成高志。是年十一月五日帝生辰剃落。
仍请住终南山至相寺。虚心修道。自是多预番译(释教)

戊申(二年)

遣使诏于阗。实叉难陀。再至京师。帝降跸迎劳。备法
仪迓之。载以青象。安置荐福寺○诏泗州僧伽大士
入宫。帝称弟子。三台闻法。百辟归心。复馆于荐福寺。
在京数月。忽大旱。帝请大士至内殿。求赐甘雨。师曰。
无须别物。只要御瓶。才倾泻于琼津。便大霶于甘雨
矣。帝为度慧俨慧岸木叉三人。为侍者。帝亲书所居
寺额。曰普光王。先送归淮(本传)○嵩岳元圭禅师。居岳
之庞坞。一日岳帝诣师。稽首乞戒。师乃授以五戒。复
示无心则无戒。无佛无众生之旨。神复请愿效所能。
师曰。吾观身无物。观法无常。了然更有何欲。神曰。师
必命我。为世间事。展我神功。使巳发心未发心。信心
不信心等人。目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自然非自然
者。师曰。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北岫有之。汝能移北
树于东岭乎。神曰既闻命矣。恐昏夜必有喧动。愿师
无骇。即作礼辞去。师门送之。见仪卫雍雍陵空隐没。
是夕风雷震荡。拂旦和霁。则北山之松。尽移东岭。森
高宗¶ 第 94b 页 X76-0094.png
然行植焉(传灯录)

己酉(三年)

二月。帝赐慧安国师摩衲。师辞归嵩岳。三月师诫其
徒曰。吾殁后。将尸置寒林中。恣野火焚之。至八日合
户偃身而寂。寿一百二十八。其徒奉命。舁尸林中。果
野火至阇维之。得舍利八十粒。五粒最巨。而红光夺
目。诏入留禁中○禅师法仪。琅邪王之子也。上求琅
邪之后。扶风太守获之。馆于后堂。奏名于朝。大守夫
人欲妻以女。仪坚拒不许。至于浴室。自断其阴。婢子
遽呼救之。守高其操执事之。及赴京引见。帝命袭琅
邪王爵。仪具以本志恳辞。帝嘉之。听从便○召律师
道岸入宫。为妃主授归戒。因留禁中。别日帝至。诸师
咸避席。岸独逡巡长揖而巳。帝高其量。图形林光宫。
御制八句赞之(通论)

** 睿宗

庚戌(景云元 六月改)

泗州大士。三月示寂。神釆如生。敕就荐福寺。塑身建
塔。忽秽气满城。帝祝之。许送归淮。即异香郁然。倾都
叹异。遂奉全身。归泗州普光王寺建塔。帝尝问万回
曰。僧伽何如人。回曰。观音大士化身耳。大士寿八十
三。初三十年。在于本国。五十三年。在于此方。前后化
缘二十七处。神迹非一。具见行状○六月中宗崩。明
皇诛韦后等。奉睿宗即位○时义净法师。于大荐福
寺。译浴像等经论。至是又出二十部八十八卷。李峤
高宗¶ 第 94c 页 X76-0094.png
张说等润色。仆射韦巨源苏[王*(十/(罩-卓+衣))]等监译○菩提流志。
正译宝积。至是帝复于北苑白莲华亭。及大内甘露
等殿。别开会首。帝亦亲笔受。王瑨贺知章等润色。中
书陆象先魏知古等监译。帝外总万方。内崇三宝。御
笔制序。标于经首○八月。高祖旧第兴圣寺。有柿树
久枯。至是忽重荣。因大赦天下。赐百官封爵。普度僧
道数万○十月。实叉难陀示寂。阇维舌根不坏。诏送
归于阗建塔。

辛亥(二年)

三月诏嵩山僧一行赴阙。行辞疾不赴。遁入荆州当
阳山。行初究太玄经义。次传天台僧算术。次入嵩山。
参普寂禅师宗旨。及遁当阳。又从律师惠悟。学毗尼。
凡经籍一览。毕世不忘(旧唐史)○四月。下诏曰。释典玄
宗。理均迹异。拯人化俗。教别功齐。自今聚集僧道。宜
齐行并集。初太宗。以老子为皇宗。升于释氏之上。至
则天朝。复在释氏之下。今此巳往。遂为永式。令僧左
道右。齐班并集云(旧唐史)○十月。诏神僧万回入宫。馆
于集贤院。给二美人奉事。十二月。忽求阌乡河水。左
右莫得。又曰穴堂前地可得也。得之。回饮水毕。湛然
而逝。赠司徒虢国公。图形集贤院○法师义净。是年
又出佛功德等经论二十一卷。太常卿薛崇胤监护。

壬子(先天元年) 七月传位于太子玄宗。

永嘉真觉大师。名玄觉。博贯三藏。参曹溪六祖。一见
语合。祖即印可。师遽告归。祖少留一宿。故号为一宿
高宗¶ 第 95a 页 X76-0095.png
觉焉。及回永嘉学徒奔萃。因著證道歌一篇。以警未
悟。师复预期冥感。即时定中观见。字字化作金色。满
虚空界。是年师示寂(一云先天二年)。葬于松台山(今净光也)。李邕
为作神道碑。后宪宗元和中。杜守贲(一云柳守贲)爱其證
道歌。辄发地视。躯完如生。因为营塔。僖宗时郡。守朱
褒。状表其事。赐谥无相大师。塔号净光。师有妹曰玄
机。亦参六祖(今净居祖师也)。师之證道歌。梵僧传归天竺翻
译。彼皆钦仰。目为东土大乘经师。又著禅宗悟修圆
旨十篇。及观心十门。见传于世(皇朝太平兴国中。有进其遗集者。唐太宗
悦之。剃其进者。赐银百两。使归植众。并给赐茶山。许自置田赡僧众。祥符中赐御书。山水图𦘕一百馀轴。见永
嘉编及诸录)。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