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南北朝
南北朝 第 33c 页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之四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
明羼提居士 毕熙志 较订

* 南北朝
宋(刘氏都建康八主六十年国入于齐)。魏(拓跋氏改姓元都云
中迁平城及洛阳十二君百四十九年分而为东西魏)。
南北朝 第 34a 页 X76-0034.png
| 庚申(宋)(高祖永初元) |(西秦)(炽盘建弘元) |(夏)(赫连勃勃)(二) |(北凉)(蒙逊)(九) |(西凉)(李恂) |(北燕)
(冯跋)(十二) |(魏)(明元帝)(五) |

六月宋高祖(裕)。受晋禅即帝位。殷忧稍移。天步犹阻
二年涂鲠。四战兵劳。百虏畅于胸中。万机总于襟内
不倦檀那之业。常持护法之心。手写戒经。口诵梵本。
造灵根法王等四寺。供佛招贤。帝尝收后秦尊奉僧
导。为之于金陵寿春。立东山寺。又迎佛驮跋陀罗。于
道场寺。译华严经○是月罗译华严六十卷毕○是
年昙无竭(此云法勇法上)。招二十五人。游西域求经○庐山
道敬法师示寂。寿五十一○北凉释僧龚。及法众僧
伽陀译经○释法和。精通数论。宋祖敕为僧主(僧传)
| 辛酉(二) |(二) |(真兴三) |(元始十) |(西凉)(为北凉灭) |(太平十三) |(大常六) |

十月北凉昙无谶。译涅槃经四十卷方竟。首尾八年。
追求三度。译圆四帙。所阙尚多。闻法何其艰哉。谶颇
善咒术。所向皆验。尝告蒙逊云。有鬼入境。必多灾疫。
逊不信。欲躬见为验。谶即以咒加逊。逊见而骇怖。谶
曰。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乃诵咒三日。谓逊曰。鬼巳
北去矣。时境首有见鬼者。云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
既而北境之外。疫死者众。境内获安。谶之力也。逊益
敬谶矣(本传)
| 壬戍(三)(八月帝崩) |(三) |(四) |(十一) |(十四) |(七) |

竺道生。初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时涅槃
后品未至。生曰。阐提皆当成佛。此经来未尽耳。于是
文字之师。诬生为邪说。摈而遣之。生白众誓曰。若我
南北朝 第 34b 页 X76-0034.png
所说。不合经义。请于现身。即见恶报。若实契佛心。愿
舍寿时。据师子座。竟拂衣入吴之虎丘山。竖石为徒。
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义契佛心
否。群石皆首肯之。后居庐山。销影岩岫。闻谶译涅槃
后品。至南京。果言阐提皆有佛性。生大慰喜。寻即讲
说。
| 癸亥(营阳王)(义符景平元) |(四) |(五) |(十二) |(十五) |(八) |

庐山周续之卒。寿六十七。又张诠卒。寿六十五○魏
光禄卿崔浩被谗。太武命浩。以公归第。因脩服食养
生之术。初道士寇谦之。奉真经二十卷。献于魏王。朝
野未之信。浩独师受其术。太武由是迎谦之。起天师
道场。道徒由此而盛○孙道德常奉道。而年过五十。
未有子息。有僧谓曰。必愿有儿。当志心诵观音经。德
遂不事道。而专归诚观音。忽有梦应。妇即有孕。遂产
男焉(珠林)
| 甲子(宋文帝)(义隆元嘉元) |(五) |(六) |(十三) |(十六) |(魏世祖)(太武帝焘始光元) |

佛驮什(此云觉寿)。于扬州。译五分律三十四卷○魏太武
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崇信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
共谈论。舆奉佛像。散华致敬(魏书)○凉昙无谶译金光
明经四卷。
| 乙丑(二) |(六) |(夏昌承光元) |(十四) |(十七) |(二) |

庐山昙顺法师示寂。寿七十九。夏赫连勃勃尊高巳
德。昧乎圣人之道。曰勃者佛也。吾为佛也。陈圣像于
后坐。令沙门朝集。为巳致拜。天罚有罪。是年为雷震
南北朝 第 34c 页 X76-0034.png
而死。国亦寻灭(北山录)○刘式之。造文殊金像。俄失之。
夙夜祈请。经五年忽见佛座光发。式之因拂拭床帐。
乃见失像俨然具存(感通传)
| 丙寅(三) |(七) |(二) |(十五) |(十八) |(三) |

沙门慧琳。善谈论。帝与议朝廷大事。遂参权要。宾客
辐凑。琳遇宾客。填咽喧凉而巳。孔顗慨然曰。遂有黑
衣宰相(通鉴)○谢晦。为领军将军。镇荆州。患沙门僧昌。
于城内立塔。湫隘雉堞。躬役介夫。令肆其武勇。撞击
陊坏。龛像摧殒。欻有暴风连天。云雾作昏。骁烈为之
胆寒。晦蒙被尘土。以手拭去。肤随指落。溃灡疮痍。体
无完肌。竟坐反状。召檀道济讨之。兵溃擒送邺都。斩
于都市。夷其九族(北山录)○凉昙无谶。译经总十九部。
百二十一卷。是年绝笔○神僧杯度。初出冀州。神力
卓越。或扣冰而浴。或著屐上山。或徒行入市。惟荷一
芦圌子。有试举者。十馀人不能举。或见有四小儿者。
(即四天王)广陵李家。奉之颇久。忽索袈裟。李辨未至。度云
暂出。至夜不归。及觅之。在北岩下。铺败袈裟于地。卧
之而死。头前脚后。皆生莲华。邑共葬之。后数日。有从
北来云。见度负芦圌。行向彭城。乃共开棺。惟见靴履。
既至彭城。有黄欣者。深信佛法。见度拜请还家。家至
贫。但麦饭而巳。度甘之怡然。止得半年。忽语欣云。可
觅芦圌三十六枚。欣办至列之庭中。度密封之。因语
欣令开。钱帛皆满。欣受之。皆为功德。一年度辞去。后
东游吴郡。见钓鱼者。乞一乾鱼。手弄反覆。投水即活。
南北朝 第 35a 页 X76-0035.png
又见网师。更从乞鱼。纲师不与。度拾两小石。投水中。
俄有两牛。斗其网。纲既碎败。不复见牛。度游止无定。
每分身。应人之供。吴郡民朱灵期。自高丽还。为风飘
舶。至一洲。见一宝寺。寺僧设食。乃拜其僧。乞速还乡。
僧云。去都二十万馀里。但能志心不忧不速。乃问期
云。识杯度道人否。答曰识。因指壁有一囊。挂锡杖及
钵云。此杯度者。今寄君钵与之。并作书著函中。复授
青竹杖。令置舫前。闭船静坐。必令速至。期回舫如所
示。经三日至石头淮而住。期入淮至朱雀。乃见杯度。
度开书大笑曰。使我还那。取钵掷空。还接之云。我不
见此钵。四千年矣。其时南州陈氏。奉度至虔。是日早
出。至晚不还。遂绝迹矣。唯都下杯度。犹去来山邑。值
人之病。咒之即愈。是年九月示寂。人葬之建康覆舟
山。度阐化四十馀年。后有人时见之如故(本传一本作朱龄石)
| 丁卯(四) |(八) |(三) |(十六) |(十九) |(四) |

释智严。初请跋陀入关。横为秦僧所摈。严乃憩山东
精舍。义熙十三年。宋武及王恢。延请还都。乃于东郊。
起枳园寺。以居之。严前还于西域。所得梵经未译。至
是乃共宝云。译普曜等经十部三十一卷。严清素寡
欲。纳衣蔬食。道化所被。幽显咸服(本传)○陶渊明卒。寿
六十三。陶尝作搜神录。多载佛之灵验○禅师元高。
初居麦积山。与昙弘友善。得昙无毗之道。河南王世
子曼。礼以为师。后游凉。蒙逊礼遇尤勤。魏太武遣使
请。高入于平城。益加诚敬。命入东宫。令太子晃师事
南北朝 第 35b 页 X76-0035.png
(魏书)○沙门昙始(一曰惠始)。初师罗什。东晋孝武末。三辅
人多宗之。宋武灭秦。留子义真镇长安。夏赫连屈勾
追败之。道俗被坑戮。而惠始接刃无伤。屈勾大怒。召
始于前。以佩剑自击之。又不能害。乃惧而谢罪。百姓
免其酷毒。始之力也。至是魏大武平赫连昌。始乃归
魏。多所化导。自初习禅。至于没世。五十馀年。未尝寝
卧。跣行泥水。初不污足。色踰鲜白。世号白足阿练(高允
作传)○释慧观。初师庐山远公。后入关师什公。观思入
玄微。时曰通情则生融上首。精难则观肇第一。宋武
甚重之。召止道场寺。至是文帝时召讲法。
| 戊辰(五) |(西秦)(暮末永弘元) |(夏定)(胜光元) |(承玄元) |(二十) |(神[(厂-一)*(?/比/?)]传) |

帝造禅灵寺。常供千僧○昙良耶舍(此云时称)。自元嘉。至
京常入禅。或七日不起。初止钟山道林。沙门宝志。崇
其禅法。舍译药王药上观无量寿二经。以二经是转
障秘术净土洪因也○释道囧。作普贤斋。有二僧来。
礼佛出门。飞空而去。
| 已巳(六) |(二) |(二) |(二) |(二十一) |(二)(十月朔昼昏星现竟日) |

天竺佛驮跋陀罗。示寂于建邺。寿七十一(一云十二年卒者非)
师译经十三部百二十五卷○凉释智猛。游自西域。
往返二十年。同伴十五人。唯猛与灵纂二人达耳。猛
译泥洹经二十卷○昙无谶。神异既多。魏主闻名。思
一瞻礼。遣使来迎。凉王不许。魏主再遣高平公李顺
策。拜蒙逊凉王。加九锡。谕之曰。昙无谶道德广大。朕
思一见。可驰驿送至。逊曰。臣事朝廷无所负。此臣师
南北朝 第 35c 页 X76-0035.png
也。有死则巳。欲往则不可也。顺曰。朝廷钦王忠义故。
显加殊礼。今乃以一道人。亏损大功。不忍一朝之忿。
吐所不当言。失朝廷待遇之意。切为大王不取也。逊
曰。如公之言诚美。第恐情不副此耳。逊竟不遣谶。于
是魏主衔之○凉主蒙逊。初于凉州南百里琢石崖。
设佛像。或石或塑。千变万化。逊又为母造丈六石像。
在于山寺。是年因子世兴。攻罕而亡。乃谓事佛无灵。
毁寺逐僧。时将士入寺礼拜。此像涕泪交流。士惊还
说之。逊亲往视像。泪下若泉。即稽首礼谢。敬僧设会。
倍更精虔(感通录)○释僧苞。建普贤斋。感祥瑞。行业弥
厉。
| 庚午(七) | | |(三) |(二十二) |(三) |

天竺求那跋摩(此云功德铠)。初逊国出家。属国诸王。皆授
其归戒。游阇婆国。其王欲出家事之。群臣固请不可。
乃令国中曰。若率土奉和尚归戒。即从尔请。于是其
国臣民。稽首遵命。元嘉初。文帝闻名。遣使航海。往阇
婆邀之。附舶抵广州。诏听乘驿诣阙。师至始兴。留期
年。于寺壁𦘕定光布发等像。夜辄有光。师常在定。累
日不出。或致雨不沾。或履泥不湿。或值虎以杖弄而
去。灵异无方。道俗归敬(本传)○阇婆国王。遣使奉表曰。
宋国大主吉祥天子。教化种智。安隐众生。我虽在远。
亦沾灵润(统纪)
| 辛未(八) |(西秦)(为夏灭) |(夏)(为魏灭) |(义和元) |(昭成帝)(弘)(太兴元) |(四) |

求那跋摩。帝有旨促之赴京。正月至金陵引对。帝迓
南北朝 第 36a 页 X76-0036.png
劳殊勤。时召之问道。一日问曰。寡人常欲持斋不杀。
以身应物。不获所愿。师幸教之。摩曰。道在心不在事。
法由巳不由人。且帝王所脩与匹夫异。匹夫倘不克
巳苦节。何以为用。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
嘉言。则士庶咸悦。布一善政。则人臣以和。形不夭命。
役不劳力。则风雨时。若百谷滋繁。以此持斋。斋亦大
矣。以此不杀。利亦多矣。安在辍半日之喰。全一禽之
命。然后为弘济耶。帝抚几叹曰。俗迷远理。僧滞近教。
如师之言。可论天人之际矣。帝自是尊之为师。命居
祇洹寺。供给隆厚。继而于寺讲法华经。并十地品。帝
率公卿。日集座下。法席之盛。前此未闻也。摩即于寺。
译菩萨善戒经等十八卷○河东蒲坂城中火灾。民
居荡尽。唯寺塔不焚。而民家经像亦不烧。一城敬信
(冥符记)○西秦四主。四十七年。译经一百馀卷(释教录)
| 壬申(九) |(北凉二) |(北燕二) |(魏延和元) |

竺道生。还都止青园寺。宋文帝深加钦重。因幸大庄
严寺设大会。帝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疑日
昃。帝曰日始午耳。生即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
非中。举钵便食。一众从之。帝大悦。诏留生都下。一时
巨公王弘范泰颜延之。并挹敬风猷。从之问道。至甲
戌十一年十一月。于庐山精舍。升于法座。神色开明。
德音俊发。论议数番。穷理尽妙。观听之众。莫不悟悦。
必见麈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化。寿八十。生
有疏论。世皆宝焉(本传)○尼智通。嫁为梁氏妻。捣练素
南北朝 第 36b 页 X76-0036.png
经衣。其儿遍体烂疮。出虫而死(法苑)
| 癸酉(十) |(四月蒙逊卒子牧犍立)(永和元) |(三) |(二) |

初孟顗。事佛情恳。每为谢灵运所轻。运谓顗曰。生天
须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衔之。至是灵运降
为临川内史。徙广州而卒。年四十九。临终有诗云。萋
萋后霜柏。纳纳衔风菌。邂逅竟既时。脩短非所悯。恨
我君子志。不得岩上泯。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巳忍。云
(弘明集等)○三月昙无谶。知凉将灭。固辞西归。凉主逊
怒其去。巳密遣剌客。中路害之。初谶出关日。谓送者
曰。业期至矣。虽上圣。不能逃也。未几逊心愧悔。白日
见鬼。以剑剌之。四月逊卒。国亦寻灭(僧传)○释僧弼。尝
从罗什参译。乃随处阐化。及居楚郢。训诱经戒。大化
江表。凉王蒙逊。尝遣使遗䞋通敬。后下都止彭城寺。
文皇器重。每延讲说。是年示寂。
| 甲戌(十一) |(二) |(四) |(三) |

僧伽跋摩(此云众铠)。译毗昙等论二十四卷。并文义详允。
梵宋不差○僧伽罗多哆(此云众济)。自景平中。至京宴坐
林下。翩然往来。世莫亲疏。至是卜居钟山。剪棘开榛。
造立精舍。即宋熙是也(释教录)。○十一月法纲法师卒。
(弘明集释慧琳有诔)○释慧静。游化徐兖。貌黑而识远。时洛有
道经。与静齐名。而耳长大。时曰洛下大长耳。河东黑
如墨。有问无不酬。有酬无不塞(详见传)○北凉安阳侯
沮渠京声。蒙逊弟也。有清慧。译戒本等经二十二卷
(释教录)
南北朝 第 36c 页 X76-0036.png
| 乙亥(十二) |(三) |(五) |(太延元) |

释慧睿。初游西域。还憩庐山师远公。俄入关从什公
言禀。后适宋京。止乌衣寺。讲说众经。皆思彻言表。彭
城王义康。请以为师。祇奉戒法。是年示寂。寿八十五
○释道炳示寂。寿七十一○京尹萧谟之。上言。佛化
被于中国。巳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请自今欲
造塔寺者。皆当预报。乃得为之。帝不允(宋史)○帝问侍
中何尚之吏部羊元保曰。朕无暇读经。因果之事。昧
然未究。以卿辈时彦率皆信敬。范泰谢灵运。皆言。六
经法度。本任济世。必求妙道。当以佛经为指南。比见
颜延之析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其说大明至理。若
使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则朕坐致太平矣。昨萧谟之
请制。即以相示委卿增损。必有以戒遏浮淫。无伤弘
奖者。乃当著耳。尚之对曰。悠悠之徒。间不敬信。以臣
庸陋。实有愚勤。然前代群英。则不负明诏矣。渡江以
来。王导周顗庾亮王蒙谢安郤超王坦王恭谢尚戴
逵郭文孙绰等。或宰辅冠冕。或人伦羽仪。或致情天
人之际。或抗迹云霞之表。靡不归依。慧远云。释迦之
化无所不可。适道固自教源济俗。亦为要务。切味此
言。有契至理。何则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
谨。千室之邑。百人脩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以
周寰区。编户千亿。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
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此明
诏所谓坐致太平者是也。故图澄适赵。二石减暴。灵
南北朝 第 37a 页 X76-0037.png
塔放光。符健损虐。神道助化。昭然可观。谟之请制。不
谓全非。但伤蠹道俗。本在无行僧尼。然而情伪难分。
去取未易耳。至土木之工。虽若靡费。且植福报恩不
可顿绝。臣比斟酌。进退未安。今日面奉德音。实用欣
抃。元保曰。此谈盖天人之学。非臣愚陋所宜与闻。切
恐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无取于此。尚
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息。贵仁德则兵气消。倘以孙
吴为志。动期吞并。则将无取于尧舜之道。岂特释教
而巳哉。帝悦。谓尚之曰。释门之有卿。犹孔门之有季
路也。自是帝益重玄化。萧谟之之议遂寝。及颜延之
著离识论。敕慧严论辨。帝曰。卿等不愧支许矣(宋史)
昙摩密多。于钟山营建上寺。道化大行(僧传)○天竺求
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至金陵。文帝遣使郊迎。及见帝大
悦。命居祇洹寺。屡延入内供养。仆射何尚之。及诸王
公。并师事之(本传)
| 丙子(十三) |(四) |(六) |(二) |

三月上巳驾幸曲水。公卿毕集。帝命赋诗。沙门慧观。
先成奏之。帝悦以示百官。皆服其才。初观与慧严谢
灵运等。详定涅槃经。颇增损其辞。梦神呵曰。敢妄以
凡情。轻渎圣典。观等惧而止(一云三年上巳)。求那跋陀罗。译
胜鬘经○释慧观。制胜鬘序○文帝尝问慧观。顿悟
之理孰精。观以生之弟子道猷对。有旨召入内。盛集
名流。猷敷宣有序。法义粲殆。闻者开悟。有攻难者。猷
必挫以释之。帝拊髀称善。
南北朝 第 37b 页 X76-0037.png
| 丁丑(十四) |(五) | |(三) |

孙彦曾家世奉佛。妾王惠称信向精笃。诵法华经。辄
见浦中有杂色光。使人掘深二尺。得金像。连光趺高
二尺一寸(感通)○江陵张僧定妹。幼而奉法。志欲出家。
常供养小金像。而父母密许适邴氏。女不知也。及羔
雁既至。女悲呼不就。烧香伏地取死。像遂放金光。弥
竟一村。父兄惊其通感。止不嫁之。张邴二门。因大敬
(感通录)○求那跋陀罗。谯王义宣。请讲华严。罗以未
通华言。乞观音为增智力。夜梦神易其头。遂遍晓华
言。即为众讲之。时称妙大乘旨旨。因号摩诃衍(本传)
释僧亮。欲造丈六金像。闻湘州伍子胥庙。多有铜器。
亮告剌史张劭。借健人一百大船七只。劭曰。庙既灵
验。犯者必死。且有蛮人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
德。则与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当之。劭即给人船。三
日至庙。庙前有两镬。容百馀斛。中有巨蛇。长十馀丈。
出遮行路。亮乃执锡咒之。蛇即隐。俄见一人秉笏出
云。闻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
辇取。庙铜既多。十取一而舫巳满。及归遇风水甚利。
群蛮相报。追不及矣。还都铸像既成。唯𦦨光未备。文
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太始中。明帝移像
湘宫寺焉(僧传)
| 戊寅(十五) |(六) |(北燕为魏灭) |(四) |

凉释法盛。译投身饿虎经○释道泰。译大乘论等○
浮陀跋摩(此云觉铠)。译毗婆沙论。成一百卷。凉土崩乱失
南北朝 第 37c 页 X76-0037.png
四十。今唯六十卷○罗顺为平西府将。戍在上明。放
鹰野泽。鹰雉俱落。时火烧野。平唯有三丈许。丛草不
然。遂披而觅鹰。乃得金菩萨像。时定襄令谓盗所藏。
乃下符界内。无失像者。遂收而奉之(感通录)
| 已卯(十六) |(北凉)(为魏灭) |(魏 太延五) |

释道囧。入山穴采钟乳。炬灭囧惧矣。乃念观音。有顷
见一光如萤。引之而出。尝夜乘冰渡河。中道冰破。乃
念观音。忽有一物承脚。乃得到岸(本传)○法师灵彻(一云
僧彻)示寂。彻初师远公。精通经论。文学有名。尝问远曰。
律禁管弦。戒绝歌舞。一吟一咏。可得为乎。远曰。触物
兴想。乱情妨道。弗足为也。彻由是绝弃笔砚。讲授大
法。学徒宗之(本传一云二十九年卒)。○北凉自永安辛丑。至是
年。二主三十九年。缁素九人。出经律论三百馀卷。
| 庚辰(十七) |(魏 太平真君元) |

沙门慧光师佛陀。俊异朗悟。时呼圣沙弥。造疏注经
甚多。门学如林。入室九人。僧道晖。儒生冯衮等○钟
山沙门法喜。以所居无泉。竭诚礼忏。求西天阿耨池
八功德水。经七日掘地。果获之○庐山昙诜法师示
寂。寿七十九○伊叶波罗(此云自在)。于彭城。译毗昙心论。
| 辛巳(十八) |(二) |

天竺僧伽达多。至宋都。在山禅寂。群鸟献果。是年康
王。请居广陵○昙摩密多(此云法秀)。生而连眉。善咒术。常
有善神潜护。在京译出禅经十二卷(释教录)
| 壬午(十九) |(三) |
南北朝 第 38a 页 X76-0038.png

西域献文帝火浣布袈裟。帝时自衣之(统纪)○七月昙
摩密多。示寂于钟山上寺。寿八十七○天竺僧伽跋
摩。还西域。
| 癸未(二十) |(四) |

九月三藏求那跋摩。于祇洹寺。奄然而化。自说證第
二果。预作遗文偈百馀句。备言悟身妄幻脩进得果。
临终时。众见一物如龙。自床直上空中○是年释慧
严示寂。寿八十一。帝诏曰。严法师。学道之匝。奄尔迁
神。可给钱五万。布五十疋(本传)○求那跋陀罗。译楞伽
经四卷。后达磨指此土。唯此经义。契禅宗之直指也。
| 甲申(二十一) |(五) |

昙无竭。二十五人。游西域二十馀年。自馀并死。唯竭
独还。得观音受记经。扬都番译○魏太子晃。被崔寇
所谗。太武疑之。晃求哀沙门元高。高为作金光明忏。
太武梦其先祖。让之曰。不当以谗疑太子。既寤以语
群臣。臣皆称太子无过。待之如初。崔浩惧太子。将不
利于巳。白太武曰。太子前实有谋。结高以术。致先帝
恐陛下耳。若不早除。必为大害。太武怒。是年九月。收
高及慧崇缢之。高弟子元畅。远奔至泣高。高忽开眸
曰。盛衰在迹。理常湛然。善自脩心。言讫长往。又法达
见高于空中。进曰。和尚崇公生何所。高曰。我往恶处
救众生。崇归安养矣(出僧传。时崇乃尚书韩万德门师。德次于高。亦被疑也)
| 乙酉(二十二) |(六) |

魏释昙觉(一云惠觉)。有才解。译贤愚经十五卷。备载善恶
南北朝 第 38b 页 X76-0038.png
之喻。
| 丙戌(二十三) |(七) |

魏主。与崔浩。皆信寇谦之。而奉其道。浩每言于魏主。
以佛法虚诞宜除之。及魏主讨盖吴。至长安入佛寺。
沙门饮从官酒。官入其室。见有兵器。白魏主。主怒曰。
此非沙门所用。必与盖吴。同谋乱耳。命有司按诛合
寺沙门。浩因说帝。将诛天下沙门。毁诸经像。帝从之。
寇谦之切谏。以为不可。浩不从。先诛长安沙门。焚其
经像。唯留台下四寺。敕下四方。一依长安法○太子
晃素好佛。屡谏不听。乃缓宣诏书。使远近预闻。得各
为计。沙门多逃匿获免。或收藏经像。唯塔庙在魏境
者。无复孑遗(魏史)
| 丁亥(二十四) |(八) |

魏虽灭教。而宋犹弥盛。诏童子惠基入内。帝高之。于
祇洹寺。设大会。车驾临幸。集公卿为基落发(基能通经)
庐山宗炳卒。寿六十九。炳尝著明佛论。今在弘明集
○释法朗。多异迹。朗师法进。亦有高行。朗能户籥中
出入。魏武灭法。西适龟兹。国王待以圣礼。及卒后焚
骸。两肩涌泉。直上于天(本传)
| 戊子(二十五) |(九) |

释法瑗有讲业。剌史庾登之。尝请讲法。文帝访觅述
生公顿悟义者。乃敕下都召对。瑗伸辨详明。何尚之
叹曰。意谓生公之殁。微言永绝。今复闻象外之谈。可
谓天未丧斯文也。敕为南平穆王铄五戒师。后天保
南北朝 第 38c 页 X76-0038.png
寺成。诏瑗主之。王景文值其讲。叹曰。所举皆所未闻。
所指皆出意表。真法中龙也(本传)○庐山雷次宗卒。寿
八十。
| 己丑(二十六) |(十) |

释宝云示寂。云历游西域。后还长安。随佛陀跋陀脩
禅。及陀为秦摈。云归扬都。乃共智严。同译诸经。
| 庚寅(二十七) |(十一) |

魏来攻宋。文帝遣萧斌禦之。先锋王元谟。不闲抚驭。
士卒畏缩。未战辄遁。斌怒将诛谟。谟梦人告曰。诵观
音千遍则免。及觉诵之千遍。将就刃。会王庆之谏曰。
魏虏武震天下。岂谟能当。未阵而斩副将。以自弱。非
策也。斌悟。即贷其死。谟仍将兵如故(南史)○魏灭佛法。
初寇谦之争。而崔浩不从。寇曰。卿今促年寿。灭门户
矣。至是浩刊所撰国史。于郊坛□。书魏先世事。朝野
乃言于帝。以为暴扬国恶。帝怒诛浩三族。及僚属童
吏百三十八人。仍令溲浩口以小便。初浩烧毁经像。
路见弃像必溺之。及族诛尸无收者。人亦溺其尸。至
弃溃乃止(魏书)
| 辛卯(二十八) |(正平元) |

沙门惠始(一云昙始)。值魏灭法始乃隐。至是知大法将亨。
□□朝元。会振锡至宫门。吏白太武。武曰。趣斩之。刃
下无伤。而始临殿陛矣。武怒抽佩剑自斩之。亦不能
伤。剑微有痕。比其时。北园养虎于槛。武令以始喂之。
虎皆布伏不敢瞬。左右请以天师试之。虎即虓吼。太
南北朝 第 39a 页 X76-0039.png
武大惊。延始上殿再拜。太武许之复教(出北山录)○魏太
子晃卒○释惠绍。自积薪诵药王品。烧身而灭。临终
曰。吾烧身处。当生梧桐。后三日果生焉。
| 壬辰(二十九) |(高宗兴安元) |

魏武毁佛之后。自正平初。乃遘厉疾两年。遍身发疮。
脓血交流。于是佛禁稍弛。民间往往有私习者。是年
为侍中宗爱所弑而崩○高宗文成皇帝浚晃之子
也。十月即位。群臣劝请兴复释氏。乃下诏曰。夫为帝
王。必祇奉明灵。显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济益群品
者。虽在往古。犹序其风烈。是以春秋嘉崇明之礼。祭
典载功施之族。况释迦如来。功济大千。惠流尘境。寻
生死者。叹其达观。览文义者。贵其妙门。助王政之禁
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拨群邪。开演正觉。故前代巳来。
莫不崇尚。亦我国家。常所尊事。世祖太武皇帝。开广
边荒。德泽遐被。沙门道士。善行纯诚。如惠始之流。无
远不至。风义相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
奸淫之俦。得容假托。讲寺之中。致有凶党。是以先朝
因其瑕衅戮其有罪。有司失旨。一切禁断。景穆皇帝。
每为慨然。值军国多事。未遑脩复。朕承鸿绪。君临万
邦。思述先志。以隆斯道。今制诸州县众居之所。各听
建佛图一区。其有好乐道法。欲为沙门。性行素笃。乡
里所明者听出家。足以化恶就善。播扬道教也。于是
天下承风。朝不及名。往时图寺并还脩复。经像皆出。
时罽宾王种沙门师贤。值罢教权假医术。守道不改。
南北朝 第 39b 页 X76-0039.png
于复教日。即为沙门。同辈五人。帝亲为下发。贤为僧
(魏史)
| 癸巳(三十)(二月帝崩) |(二) |

魏敕有司。于五级大寺。为太祖巳下五帝。铸释迦像
五尊。各长丈六。用金二十五万斤。沙门昙曜。帝礼为
(魏书)
| 甲午(世祖孝武帝)(骏)(孝建元) |(兴光元) |

谯王义宣。阴谋逆节。求那跋陀罗谏之不从。及梁山
之败。孝武敕军中。得陀罗者驿驰至。俄得之。送金陵
引见。帝顾问委曲。敕住后堂。供施衣物。一日问曰。尚
念谯王乎。对曰。古人不忘一饭。王饭我十年。敢遽忘
耶念当从陛下求。为王长脩冥福。帝悽然改容。及中
兴寺成。有旨命住持。帝宴东府。公卿毕集。召跋陀至。
应对机辨。帝大悦○释普明。蔬食布衣。专诵法华维
摩。每至劝发品。辄见普贤乘象立其前。而诵维摩。亦
闻空中乐声。又善神咒。所救皆愈。一人妻病。请明来
咒。明入门妇便闷绝。见一狸从狗穴出。因此而愈。又
尝入一神祠。神皆奔走(本传)
| 乙未(二) |(太安元) |

孝武诏沙门道猷。为新安镇寺法主。初文帝深敬之。
至是为天下法主。甚允时望。元徽中卒。寿七十一○
释宝亮。年十二。礼青州道明出家。学业既精。后因游
京师。居中兴寺。中书袁粲见而异之。以书抵其师道
明。略曰。比见亮公。非常人也。日闻所未闻。不觉岁之
南北朝 第 39c 页 X76-0039.png
将暮。然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乘。玉在邯郸。秦王请
以华国。天下之宝。不可自专。当与同之也。自是亮名
益重○释僧瑜。常谓结累三涂情形故也。情既尽矣。
形亦宜捐。是年六月。于庐山集薪为龛。发火巳。入中
端坐。诵药王品。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道俗咸见紫
气腾空。后十四日。其房生双桐。耸成奇树。
| 丙申(三) |(二) |

释元畅。初事元高。因魏灭法。乃至杨州。深明经律禅
要。初华严。文旨浩博。未有疏释。畅乃提章批句。传讲
迄今。畅其始也。又善于三论。为学者之宗。文帝深重
之。请为太子师。再三辞逊。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觉。自
是迁憩荆州山。长沙寺讲法。
| 丁酉(大明元) |(三) |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以法付菩提达磨。偈曰。心地含
诸种。因心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即于座
立。舒左右手。放光二十七道。踊身虚空。化火自焚。空
中舍利如雨(正宗乃甲午年化)○释惠简。译五天使者等经
十部。
| 戊戌(二) |(四) |

时释僧诠。精练三藏。化洽江南。性好檀施。周赡贫乏。
居无缣币。屡造金像。禅礼无辍。孟顗。张畅。张敷。戴颙。
戴勃。并师事之(僧传)○上诏法师昙宗忏罪。上因曰。朕
何罪而劳卿为忏。宗曰。舜称予违尔弼。禹曰万方有
罪。在予一人。陛下履道思冲。宁得独异。帝大悦(统纪)
南北朝 第 40a 页 X76-0040.png
| 已亥(三) |(五) |

释道汪。初师远公。究经律。尝行梁州道。为羌贼所围。
汪念观音。有顷觉如云雾者覆汪身。盗寻不见。于是
获免。后止成都。化行巴蜀。孝武帝闻汪德行。迎为中
兴寺主○二月释僧庆。于净名像前焚身。众见一物
如龙。从𧂐升天(僧传)
| 庚子(四)(广州献三角牛河南献舞马) |(和平元) |

十月八日。路昭皇太后。造普贤像成。于中兴禅房设
斋。所请二百僧巳集。忽有异僧预座。气貌秀发。举众
惊嗟。斋主问往何寺。曰天安。言对之间。倏然不见。众
乃悟其神僧也。时释道温。敕为都邑僧主。京兆尹孔
灵符以事表闻。诏仍改禅房。为天安寺。温后开讲。数
感神异。帝悦之。赐钱五十万(温传)○西域功德直。至荆
州。释元畅请出念佛三昧等经。畅刊正文义。辞旨婉
切。畅能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
| 辛丑(五) |(二) |

释僧镜。初止京讲法。徐湛之重之。请为门师。后化洽
三吴。声驰上国。世祖钦风。敕止定林。频建法聚○释
慧通。麈尾一振。轩盖盈衢。孝武厚加宠秩。敕与海陵
建平二王为友。
| 壬寅(六) |(三) |

释僧远。初于青州讲法。道俗悦服。琅琊王僧达。延止
众造寺。远周贫济乏。身无留财。敛死抚生。恩加骨肉。
孝敬王子鸾。造新安寺。诏远居之。九月右司谏言。臣
南北朝 第 40b 页 X76-0040.png
闻。佛以谦卑自牧。以忠顺为道。不轻比丘。逢人必拜。
目连大士。遇长即礼。宁有屈膝四辈。而间礼二亲。稽
颡耆腊。而直骸万乘者耶。臣等参议。以为沙门接见。
皆当尽礼敬之容。则朝徽有序。帝虽颇信法。而尤自
骄纵。奏上之日。诏即可焉。远叹曰。我本出家求道。何
关帝王。即日谢病拂衣。隐定林山(理有可行。则万古不易。理不可行。则
一朝难通。制旨虽下。众竟不遵。逾年制。还复旧矣)。○释法瑶。讲法有声。是年
敕吴兴郡。礼致上京。与道猷。同止新安寺。使顿渐二
悟义各有宗。至便就讲。銮舆降跸。百辟陪筵(本传)○魏
释昙曜。欣三宝再兴。于北台寺。译付法藏传等经○
初魏帝。于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北面。镌石崖。立
灵岩寺。龛之大者。高二十馀丈。可受三千人。镌诸圣
像。相连三十馀里。东头僧寺。常供千人。太武虽毁败。
而此龛不毁也。
| 癸卯(七) |(四) |

天下大旱。帝请求那跋陀祈雨。陀即烧香祈请。不复
饮食。默诵经咒。明日晡时。风震云合。连日降雨。敕见
慰劳。䞋施相续○释慧益。数年却粒。唯食香油。誓欲
烧身。是年四月八日。于钟山。置镬辨油。自至云龙门
辞帝。帝躬出门益以佛法。凭嘱而辞。帝亦续至。道俗
满山。益入镬。以吉贝自缠。上加一帽。以油灌之。手自
执烛。以然帽。诵药王品。火及眼乃声绝。时闻空中笳
管。异香芬苾。帝夜梦益振锡至。更嘱以佛法。帝明日
为设会度人。烧身之处。谓药王寺也(本传)○释僧璩。译
南北朝 第 40c 页 X76-0040.png
十诵羯磨。
| 甲辰(八)(五月帝崩太子子业立) |(五) |

制沙门复旧。免致敬人主(通鉴)○天竺阿那摩低(此云宝意)
至京。常转侧数百贝子。立知凶吉。善能神咒。以香涂
掌。亦见人往事。世祖施其铜唾壶。忽人窃之。低以席
一领空卷之。咒上数遍。经于三夕。唾壶还在席中。道
俗敬异焉(本传)
| 乙巳(景和元)(十一月大臣废君乃奉太宗明帝或即位)(改泰始元) |(六)(五月高宗崩显宗即位) |

杨州瓦官寺释慧果。常诵法华。一日于厕见鬼。礼云。
昔为僧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地狱。出生啖粪鬼中。愿
师拔济。昔有钱三千。埋在柿树下。愿取为福。果因告
众掘钱。为造法华设会。后梦见鬼云。巳得改生胜处
(感通录)○释慧亮。讲席有声。颜延叹曰。安汰吐珠玉于
前。斌亮振金声于后。清言妙绪。将绝复兴。至是于庄
严寺。学徒盛集。敕亮与斌。递为法主(本传)○魏高宗文
成帝。五月崩。帝度僧尼。三万馀人。广兴佛教。脩复诸
寺。
| 丙午(太始二) |(魏显祖宪文帝)(共)(天安元) |

释僧瑾。初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王即太宗)。王从请五戒。
甚加优礼。至是即位。乃敕瑾为天下僧主。给队仗车
舆。月俸三万。瑾性不蓄金。皆充福业。起灵根灵基二
寺。元徽中卒○宝志大士。往来皖山。剑水之下。发而
徒跣。著锦袍。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初金陵
东阳民。朱氏之妇。闻儿啼鹰巢中。梯树得之。举以为
南北朝 第 41a 页 X76-0041.png
子。七岁依钟山僧俭出家。专脩禅观。至是显迹。以剪
尺拂子。挂杖头。负之而行。经聚落。儿童哗逐之。或微
索酒。或累日不食。尝遇食鲙者。从而求之。食者分啖
之。而有轻薄心。志即吐水中。皆成活鱼。时时题诗。初
若不可解。后皆有验(本传)
| 丁未(三) |(皇兴元) |

释道猛。学造渊微。初止京寺。太宗时为湘东王。深相
崇荐。及登祚。倍加礼接。帝创寺于建阳门外。敕猛为
纲领。帝曰。人能弘道。道藉人弘。今法师非直道益苍
生。亦乃有光。世望可目。寺为兴皇。敕猛于寺开讲成
实。序题之日。帝亲临幸。公卿皆集。帝久之诏曰。猛法
师。风道多济。朕素所宾友。可月给钱三万。使史车舆
等。猛随有所得。皆施贫造寺。元徽三年卒○释智林。
宋明敕下京寺讲说。申明二谛义。有三宗不同。时周
颙又作三宗论。与林意符。林乃致书于颙谓。此义无
人得者幸。巳建明斯义。便宜广宣。故三宗之旨。传述
至今○周颙字伯伦。累迁直侍殿省。明帝惨酷。颙不
敢显谏。辄诵经中罪福因缘之事。帝为少沮。颙于钟
山西。别立精舍。休沐则归之。终年蔬食。虽有妻子。而
远居山舍。宰相王俭问曰。卿山中何所食。曰赤米白
盐绿葵紫蓼。萧子显戏问。菜食何味最佳。颙曰。春初
早韭。秋末晚崧。其标致如此。挂冠盛时居山。以寿终
(本传)○魏于常安北台。起永宁寺。七级浮图。高三百馀
尺。又于天宫寺。作大像。高四十三尺。用铜十万斤。黄
南北朝 第 41b 页 X76-0041.png
金六百斤(通鉴)
| 戊申(四) |(二) |

正月天竺求那跋陀罗。朝辞天子。公卿言。将示灭。帝
亲临决别。陀谈笑而逝。寿七十五。陀蔬食。终身香炉。
未尝离手。每食辄分食飞鸟。鸟皆集手取食。祈译经
论五十二部。一百三十四卷○帝造湘宫寺。新成大
开讲肆。妙选英僧。敕请法瑗。为法主。帝降跸法筵。公
卿会坐。一时之盛。观者荣之(僧传)
| 己酉(五) |(三) |

释弘充。思入玄微。口辨天逸。王臣皆重之。明帝起湘
宫寺。请充为纲领。时湘宫又有法鲜。聪哲有力。与充
齐名○释超进。诏徵至都。讲法鼓经。后还会稽。元徽
中卒。寿九十四○七月赵泰死。十日复苏云。有二人。
弘入黑门。见绛衣人。次第叫名。问生时行业。主者言。
常遣使者在人间。记人善恶。以相检校人死。有三恶
道。杀生祷祀最重。持佛善戒。则死在福舍。又到地狱。
案行见泰。父母弟在泥犁狱。又见受狱报巳。更受变
报者。又见供佛脩福。得脱生者。又入开光门。见佛度
诸地狱。地狱即空。泰乃问天道地狱道门。相去几何。
曰天道地狱道门相对。又间人死何者为乐。曰唯奉
佛持戒者乐耳。又问未奉佛时造罪。今奉佛其过除
否。曰皆除。主者乃召都录。问泰何死。令取籍看。有馀
算三十年。横为鬼所取。令放还。由是一家发心奉佛。
为祖父母弟。制幡盖。作福会也。
南北朝 第 41c 页 X76-0041.png
| 庚戌(六) |(四) |

东海何敬叔。少奉法。因得栴檀。制以为像。而无圆光。
屡求不获。因梦沙门杖锡来曰。檀非可得县后。何家
桐盾可求之。次早因求买之。何曰曾未示人君何得
知敬。叔以事告之。何氏惊喜。奉以制光。后为湘府直
省。又梦像现(感通)
| 辛亥(七) |(魏孝文帝延兴元) |

魏显祖。即位六年。聪睿夙成刚毅有断。而深信释氏
之学。每引朝士及沙门。共谈玄理。雅薄富贵。常有遗
世之心。六月乃禅位于太子宏。是为高祖孝文皇帝。
宏时年五岁。乃尊显祖。为太上皇帝。上皇徙居崇光
宫。宫在北苑中。又建鹿野寺。于苑之西山。与僧居之。
时谈禅理(北史)
| 壬子(泰豫元) |(二) |

四月太宗崩。在位八年。至治克昌。造丈八金像。旦食
常斋。日诵般若。爰感舍利。造弘普寺(六帖)○魏西域吉
迦夜(此云言可)。番译宝藏等经二十四卷。
| 癸丑(苍梧王 元徽元) |(三) |

沙门邵硕。康居国人。与志公最善。出入经行。不问夜
日。意欲求之。则去游益州。以滑稽言事。能发人欢笑。
因劝以善。家家喜之。至人家眠地者。家必有死。能分
身于数处。剌史刘孟明挹事之。忽著布帽诣明。少时
明卒。先是孟明长史沈仲玉。改鞭杖之格严重常科。
硕谓玉曰。天地嗷嗷从此起。若除鞭格得剌史玉除
南北朝 第 42a 页 X76-0042.png
之。及明卒。仲玉果行州事。是年九月将亡。谓沙门法
进曰。愿露骸松下。然脚须著屐。进诺之巳而化。舁其
尸露之。明日往视失所在。俄有自郫县来者曰。昨见
硕公著一履行市中曰。为我语进公。小儿见欺止为
我只履。进惊问。沙弥答曰。舁尸时一履堕行。急不及
系也。
| 甲寅(二) |(四) |
| 乙卯(三)(东莞人徐垣妻怀身儿在腹中啼) |(五) |

释昙斌。讲法有声。孝建初。敕王谟资发出京。止新安
寺。讲顿渐之旨时皆悦服。至是示寂(本传)
| 丙辰(四) |(承明元 太上皇崩) |

魏造建明寺。自后建福度僧立寺非一。北台有百馀
寺。僧尼二千人。四方诸寺。六千馀所。僧尼七万七千
馀人(北史)
| 丁巳(五)(七月苍梧王遇弑顺帝准立)(改升明元) |(太和元) |

时逸士顾欢尚黄老。以佛道二教。学者互相非毁。乃
著夷夏论。略曰道则佛也。佛则道也。其圣则符其迹
则返。或和光以明近。或耀灵以示远。道济天下故。无
方而不入。智周万物故。无物而不为。其入不同。其为
必异。各成其性。不易其事。是以端委搢绅。中华之容。
剪发旷衣。西域之服全形。守礼继善之风。毁貌易形。
绝恶之学。无尽世界。圣人代兴。或昭五典。或布三乘
教。华而华言化。夷而夷语寻。夫圣道虽同。而法有左
右。泥洹仙化。各是一术。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
南北朝 第 42b 页 X76-0042.png
死。真会无生。在名则返。在实则合。但无生之教。赊无
死之化。切切法可以进。谦弱赊法可以退。夸强佛教
文而博。道教质而精。精则精人独能。博则粗人广化。
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
幽则妙门难见显则正路易遵。此二法之辨也。圣匠
无方。方圆有体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
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宜用为巳。优劣之分。
大略在兹○欢虽同二法。而意党道教。司徒袁粲。为
文驳之。略曰。孔老教俗为本。释氏出俗为宗。发轸既
殊。其归亦异。又仙化以变形为尚。泥洹以陶神为先。
变形者。白首穷玄。而未能无死。陶神者。尘惑日损。而
湛然常住。泥洹之道。无死之地。陶神若此。何谓其同
○时何常侍镇之。睹欢和同二教大不平之。以书抵
欢。剧言道教不足以拟释氏。又重与书。略曰。太极剖
判形识谬。彰识以流染因。结形以爱滞缘生。及其沉
欲沦波触涯思济。思济则祈善。祈善则圣应。圣者何
感。而遂通者也。夫通不自通。感不自感。感常在此。通
每自彼。自彼而言悬镜高堂。自此而言万像斯归。故
知天竺既中土。于大千斯感通于至圣。圣应既彼声
被则此云行法。教雨施华夏。道者一也。形者二也。道
者真也。形者俗也。尽二得一。宜一其法。灭俗归真必
其违俗。是以孔以全形守祀。恩接六亲。老以摄生养
性。自我外物。乃为尽善。不为尽美。盖是有涯之制。未
南北朝 第 42c 页 X76-0042.png
鞭其后也。何得拟道菩提。比圣牟尼哉○时复有朱
常侍昭之作难夷夏论。朱广之作咨夷夏论。并章分
句。解以破顾。欢之蔽于浅也。汝南周颙高僧慧(通)
著驳夷夏论。欢之作遂不胜其谬矣。复有法师绍正。
著二教论。略曰。佛明其宗。道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
者通云云(南史)
| 戊午(二) |(二) |

升明三年四月。顺帝禅位于齐。王萧道成○宋六十
年中。寺一千九百十三所。僧尼三万六千人。译师二
十三人。所译经律论四百九十卷。释教隆盛。笃信倍
(方志)

齐 萧姓 都建康(七主二十四年禅于梁) 魏。
| 已未(太祖高)(道成)(建元元) |(太和三) |

四月齐太祖即帝位。钦崇三宝。博济群生。用心以仁。
垂化以俭(六帖)○彭城宋王寺。有丈八金像。北境兵起。
像辄流汗。是年像忽流汗。冬魏寇淮。时兖州驱迫。沙
门助其战守魏军。诬以助乱。须及斩决。像大汗流。地
魏徐州剌史。梁王奉法。王使数人以帛拭。随出不巳。
王乃拜曰。众僧无罪。誓自营护。必不加罪。若幽诚有
感。当随拭即止。言巳自拭。应手而燥。王具表闻。下诏
皆见原宥云(感通录)○王琰久奉观音金像。初寄扬都
南涧寺。琰忽梦像立于座隅。即驰迎还。其夕南涧。失
像十馀。为盗毁铸钱也。宋大明七年。放光三尺。合家
同睹。后以此像。寄多宝寺。琰适荆楚十载。不知像处。
南北朝 第 43a 页 X76-0043.png
及还扬都。梦在殿东诘旦造寺。如梦便获。是年七月
十日也(琰冥祥记)释元畅。自宋末适成都。是年至民岭齐
后山。有终焉之志。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齐
兴。正齐祖受命之辰天时人事万里。悬合时傅。琰镇
成都。钦畅风轨待。以师敬琰。因以畅迹表闻。敕蠲百
户。以充俸给(本传)
| 庚申(二) |(四) |

释僧慧。讲法为西学所师。至是敕为荆州僧主。年衰
常乘舆赴讲。观者号为秃头。官家与元畅同。时人谓
黑衣二杰○时番禺毗耶精舍。有扶南大石像。七八
十人。抬之方起。此寺遇火近矣。尼三四人试捧之。飘
然而起。像既移矣。屋亦焚焉。每有神光。遇有寇则泪
汗。后广州送出都。安蒋州寺中(感通)○魏诏以僧显。为
沙门都统。
| 辛酉(三) |(五) |

魏释僧渊。风姿宏伟。腰带十围。慧解有声。刘因之舍
所住山。给为精舍。有弟子慧记道登。并为文帝所重
是年渊卒(本传)○又释道慧有慧学。是年卒○代京阉
宦。自慨刑馀。奏乞入山服道。敕许之。乃赍华严。昼夜
读诵。礼忏不息。忽生髭须。得丈夫相。以状闻帝。大惊
异之。一国敬华严矣(感通)○齐天竺昙摩伽陀耶舍(此云
法生)。出无量义经。
| 壬戌(四) |(六) |

正月高帝。幸庄严寺。听法师行远讲维摩经。公卿毕
南北朝 第 43b 页 X76-0043.png
集。帝坐稍远不闻法音。中书张绪劝远迁坐近。帝远
不从俄顷。帝自迁坐近之○三月高帝崩。在位四年
常诵般若。写法华。四月八日常铸金像。七月十五普
寺送盆。供僧三百。造陟屺正观二寺。帝每曰使我治
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惜乎享年不永。寿五
十六(方志等)○世祖武帝(维)即位○四月十五日。皇太
子集大乘僧于玄圃。安居九旬讲法。至七月十五。解
讲乃舍身。及舆冕自缨巳降凡九十九物。愿以此力。
普被幽明。沦苦海者。得随理悟。
| 癸亥(世祖武帝永明元) |(七) |

二月八日。齐竟陵王置讲席。于上邸之法云精庐。广
集僧众。演法六宵(弘明)○释僧钟。善三论有才辨。止中
兴寺。是年魏使李道固来朝。帝召钟为馆伴。与道固
语。日差中钟不食。固曰。何以不食。钟曰。先佛遗法过
中不食。固曰。无乃为声闻耶。钟曰。应以声闻得度者
即现声闻。为说法时。以为名对。尔后盘桓。讲说禀听
成群。文惠太子。及竟陵王数请。南面七年卒○文惠
太子。及竟陵文宣王子良。并精佛理。而子良尤深焉。
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
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体。而子良之信愈
(南史)
| 甲子(二) |(八) |

释僧远。自隐定林山。游心法苑。缅想人外。时之名士。
何点周颙吴苞张融等。皆投身接足咨其戒范。齐太
南北朝 第 43c 页 X76-0043.png
祖。将升位入山寻远。远固辞。老疾足不垂床。太祖躬
自降礼。咨访委悉。及登禅。复銮驾临幸。将诣远房。而
房。狭不容舆。盖太祖欲见远。远持操不动。乃遣使劳
问。转跸而去。远曾不屑焉。至于𥨊疾。文惠文宣。伏膺
师礼。数往参候。时贵卿士。往还不绝。远蔬食五十馀
年。涧饮二十馀载。是年正月卒。帝致书于法献曰。承
远上无常。弟子夜中巳自知之。远上此去。甚得好处。
迟见法师。可叙瑞梦也。今正为作功德。所须可具。数
来竟陵文宣王又书曰。远法师一代名德。四海餐风。
弟子闇昧。谬蒙师范。方欲仰禀仁化。用洗烦虑。不谓
奄成异世。悲痛曷忍。师既业行。希有不应。杂处僧墓。
当别小地。树刹表奇。刻石铭德也。即营坟于山南。王
俭制碑(本传)○十一月。释元畅。因武帝可徒。文宣王。文
惠太子。皆遣徵迎。于是汎舟东下(本传云。至京少时而卒。寿六十九。又于法
献。传中载。畅以建武初亡。寿七十五。然僧传同出惠皎之手。而二说不同如此。还只一畅耶。或有二畅耶人正通之)。
| 乙丑(三) |(九) |

敕沙门法献元畅。同为僧主。分任南北两岸。献公律
行精纯。德为物范。初西游于阗。获佛牙舍利经像而
还。畅公亦律禁清白。文惠太子举为戒师。献后被敕
三吴。使妙简二众。畅亦东行。重伸受戒之法。畅以建
武初亡。寿七十五。献以建武末卒。年与畅同(僧传)○释法
度。宋末至京。高士明僧绍。隐居琅琊[山*聂]山。舍所居为
栖霞精舍。请度居之。先有道士。欲以寺地为馆。住者
辄死。后为寺自度居之。群妖皆息。一日神来。通名曰
南北朝 第 44a 页 X76-0044.png
靳尚。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法师道德所归。谨舍
以奉。并愿授五戒。度曰。檀越血食世祀。此最戒所禁
也。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乃辞去。阅日又来。送钱
设供。同众礼拜。度为受戒。而去[山*聂]山。庙巫梦神告曰。
吾巳受度法师戒。祀我勿得杀戮。由是庙祭止菜脯
而巳。度后有疾。神又奉药水。而度疾瘥云。
| 丙寅(四) |(十) |

三月有大石。从海浮入江取以献凿为像。坐高三尺
(三宝纪)。○释僧慧卒。寿七十九。自佛图澄至道安。安
至慧远。远至昙顺。顺至僧慧。凡五世价重。帝王风动
四方。事标史册(北山录)○慧有弟子僧岫。亦以学显。名
有慧敞。亦志业纯正。代慧为僧主(僧史)○会稽释弘明
卒。寿八十四。明诵法华。习禅礼忏为业。每旦水瓶自
满。天童为其给。使虎尝入室。伏其床前。久之乃去。又
山精来恼。明以腰绳系之。鬼谢乃放。
| 丁卯(五) |(十一) |

正月交州献一珠。高二寸。中含佛像。几台座眉目皆
(三宝纪)○吴兴道士孟景。翼造正一论。略曰。佛以一
乘为法。老以抱一为式。在佛为实相。在道为玄牝。道
之大象即佛之法身。司徒中郎张融作门律。略曰。道
之与佛。逗极无二。以示汝南周颙。颙难之曰。虚无法
性其寂虽同。位寂之方其旨则别云云(南史)○释净度。
辟谷饵松肪。能讲诵禅律。尝诵宝积经。及半而疾命。
侍者代之。阅遍而化。人见空中有宝马负棺而去。
南北朝 第 44b 页 X76-0044.png
| 戊辰(六) |(十二)(冀州送九尾狐大赦) |

释昙度。精通论学。独步当时。魏孝文。遣使请至平城。
大开讲席。帝致敬下筵。亲询理味。学徒由是而盛。是
年卒○释道盛善讲论。初宋明帝。及谢超宗。皆师敬
之。齐帝敕代昙度。为僧主○法师宝亮。齐竟陵文宣
王闻。其名。躬身至房。请为法匠。后移止灵味寺讲经。
锋辨天逸。讲涅槃凡八十四遍。胜鬘四十二遍。维摩。
成实。大品。小品。法华。十地。楞严。无量寿等。各近十遍。
黑白弟子三千馀人。咨禀门徒。不可胜数(本传)○释普
恒常习禅。与蜀韬公友善。尝入火光三昧。见先身业
报等事。后坐脱而化○僧伽跋陀罗(此云僧贤)。出善见毗
娑沙律十八卷○六月东阳献六眼龟。腹下有文字。
又禅灵寺刹上放光(三宝纪)○魏徐州僧统僧逞卒。帝
诏徐州。施帛三百疋。又设五千人齐。以供追福。
| 已巳(七) |(十三) |

帝怒大士宝志惑众。收逮建康狱。是日人见大士游
行市井。而检校仍在狱中。其夕语吏曰。门外有两舆
食。金钵盛饭。汝可取之。果文惠太子竟陵王。送供至
建康。令吕文显以闻。帝悔谢迎至禁中。俄帝宴后宫
志乃暂出。巳而犹见行道于显阳殿。帝惊遣吏至问。
吏白志久出在省中。帝益神敬之。后志假神力。于武
帝见高。帝于地下。受锥刀之苦。帝自是永废锥刀。志
之神异。化人非一(本传)○有瑞石浮海来入吴境。朱法
让获之献于朝。帝方建禅灵寺。乃以石造佛像。高六
南北朝 第 44c 页 X76-0044.png
尺馀。而严奉焉(珠林)○是年释僧钟卒。钟初见武帝于
乾和殿。称贫道。时畅献见帝。每称名而不坐。帝因问
尚书王俭先辈。沙门见帝王何所称。及预坐否。俭答。
东晋时诸国僧。皆称贫道而预坐。中代庾冰桓。元欲
使僧尽敬。朝议纷纭。事皆休𥨊。自宋至今。多预坐而
称贫道。帝曰畅献二僧道业如此。尚自称名。况复馀
者。挹拜则太甚称名亦无嫌。自是僧称名。于帝王。自
献畅始也(僧传)○释法匮出家。于枳园寺。诵经守素。一
日还其旧居。又至定林。复还枳园。后三处考之。皆见
匮来中食。实是一时。而三处焉。是晚奄然而卒。尸甚
香软。众咸悟其得果。遂闻于帝。帝亲临幸。为设僧供。
文惠文宣。皆来顶礼。为营理殓葬。䞋施云集。仍以其
钱起枳园寺塔(僧传)
| 庚午(八) |(十四) |

西域达摩提(此云法意)。于齐译提婆达多等经二卷○释
法道尝入定。登内院。见弥勒。自脐轮放光。照三涂苦
道。由此励精。常坐不卧。及终而貌黑反白○释慧次。
论学驰誉。沙门智藏僧旻法云等。并就次请业文慧
文宣。悉敬以师礼。是年讲百论。至破尘品。忽然奄化
○释慧隆。善讲论。宋明帝请于湘宫。开讲成实。其后
王侯贵胜。屡招讲说。凡旧义磐滞。隆皆显发。昭然可
了。周颙目之曰。隆萧散森疏。若霜下之松竹。是年卒
(本传)○竟陵王萧子良。自立净住净行法门。净住者。即
布萨之翻名。谓净身口意。如戒而住也。净行法门者。
南北朝 第 45a 页 X76-0045.png
以诸业净。则化行于世。了诸法门故。有性相差别也
(文有两帙唐终南山。释氏统乃略成一卷。是以启初心之𧿉步。标后锐之前踪。敬而信者是称净行之人。信而
行之不亡。净住之目。一皇觉辨德门。以佛道最胜。常志大乘也。二开物归信门。以洗除心垢。方睹法身也。三涤
除三业门。以灭苦之要。莫过忏悔也。四脩理六根门。以庄严法体。须净六根也。五生老病死门。以四相大苦。当
生厌心也。六克责身心门。以检察三业。无善不归也。七检覆三业门。以常捡巳身几善乐恶也。八呵诘四大门。
以四大无耻。令我婴苦也。九出家顺善门。以知过出家功德清胜也。十在家从恶门。以在家爱欲苦恼无边也。
十一沉冥地狱门。以受三涂报。唯在三毒也。十二出家怀道门。以常须遮制妙行必成也。十三在家怀善门。以
既知其患。当顺佛教也。十四三界内苦门。以世相皆苦。无可乐者也。十五出三界外乐门。以脩證法身。得大自
在也。十六断绝疑惑门。以有智则去惑也。十七十种惭愧门。以我无道业。深可愧耻也。十八极大惭愧门。内外
省察。极大惭愧也。十九善友劝奖门。以常相警戒也。二十戒法摄生门。以戒生善德也。二十一毕故止新门。以
种种自庆也。二十二大忍恶对门。以忍力大也。二十三缘境无碍门。以当行解脱法也。二十四一志努力门。以
勇猛进脩也。二十五礼舍利塔。二十六敬重正法。二十七奉养僧田。以常敬三宝也。二十八劝请增进门。二十
九随喜万善门。三十回向佛道门。三十一发愿庄严门。皆成就净行也。诸门皆广有其辞。详见弘明集)○
魏沙门应统诏岁施帛三百疋。
| 辛未(九) |(十五) |

西域求那毗地(此云安进)内外书学。莫不穷究。于齐译经。
| 壬申(十) |(十六) |

帝以中书侍郎。徵隐士何点。点不赴。点门世事佛甚
精。与张融孔雉圭。为方外交招携胜侣。清言赋诗优
游自得。宰相王俭豫章王嶷往造之。皆不得见。后点
在法轮寺。竟陵王子良就见之。点角巾登席。子良对
之。忻然无巳。点少时尝病渴。积岁不止。后在吴中石
佛寺。讲维摩于讲堂。昼寝梦异僧授丸一掬。梦中服
之即愈。时以为纯德所感○魏下诏每年四月八日。
南北朝 第 45b 页 X76-0045.png
七月十五日。听大州一百人为僧尼。中州五十。下州
二十人。著令以为常淮○释超辨。止京定林寺。日诵
法华一遍。有馀力礼千佛。一百五十馀万拜。足不出
门三十馀载。是年示寂○释昙超。禅道弘化。因止钱
唐灵苑山。入定累日。忽见一人来礼曰。弟子居在七
里。以富阳县人。凿麓山下。侵坏龙室。群龙其忿。誓三
百日不雨。今巳百日。田池枯涸。欲屈道德前行必能
感。致润泽苍生。功有归也。超许之。神乃去。超南行五
日至赤亭山。为龙咒愿。至夜群龙化作人。来礼拜。超
更说法。因归乞三归。自称是龙。超请其降雨。乃相看
无言。其夜与超梦云。本因忿立誓。师既导之以善。不
敢违命。明日晡当降雨。至期沾足。岁以获收。是年师
(本传)○魏徐州法师慧纪卒。敕敕州。施帛三百疋。并
设五百人斋。以崇追益。
| 癸酉(十一)(七月帝崩郁林王昭业立) |(十七) |

七月武帝崩。帝在位十二年。大崇法教。造招贤游玄
二寺(方志)○初宝志大士。在华林园。忽重著三顶布帽
未几帝崩。而文惠太子豫章王相继而殂。果如其谶。
王仲熊问仕何。所至不答解。杖头左索与之。熊后果
至尚书左丞。徐陵儿时父携之谒志。志摩其顶曰。此
儿天上石麒麟也。陵后果显于世○释僧卞。善梵音。
尝读经。有群鹤。下集阶前。经终则去是年卒。
| 甲戌(正月郁林王改隆昌元七月遇弑海陵王昭文立改元兴元十月高宗明帝立)(改建武元) |(十八)(迁都
洛阳) |
南北朝 第 45c 页 X76-0045.png

释僧柔。少登讲席。入剡山灵鹫之梦。僧绪夜神人旗
绅。满山迎之。齐太祖。皆建寺集僧。以柔耆素。有闻故
徵书岁。及文宣诸王。再三招请。乃出京止定林寺。躬
为元匠。四远钦服。文惠文宣并服膺入室。常誓生安
养。是年体无馀患。西向虔礼。奄然而逝○释慧约。少
有风德。齐太宰文简公。褚渊太尉王俭。皆请讲法。渊
遇疾梦神云。菩萨当至。俄约来。而渊病即愈给事中
娄幼瑜。约族祖也。每见辄起为礼。或问此乃君族下
颁。何乃恭耶。瑜曰。菩萨出世。方师于天下。岂老夫致
敬而巳。至是沈约外任。携行在郡。惟禅诵为乐。异香
入室。猛兽驯阶。有道士下。德静于馆。暴亡传云。山精
所弊长山。令徐伯超请约居之。神魅弭息。后见二青
衣女子。从涧水出礼云。夙障深重。堕此水精。昼夜烦
恼。约即为授戒。自是灾怪永绝(本传)
| 乙亥(建武二) |(十九) |

中书何胤点弟也。博学有重名。尝入钟山定林寺。听
内典。其业皆通。至是拜中书令。寻拜表解职胤。以会
稽多灵异。往游之居若耶山云门寺。既与兄偕隐。时
号点曰大山。胤曰小山。寻徙居𥘿望山。起讲堂即林
成院。高风倾天下○沙门慧安。年十八为沙弥。止江
陵寺。当众坐时。辄起行水。常执空瓶。自上及下。水用
不竭。众讶之。及受具。灵异益著。尝与沙门惠济。上堂
布萨。堂户未开。安自壁出入无碍。济骇之。后附商入
湘。中路示寂。将死谓商曰。我死即露尸岸上。不须设
南北朝 第 46a 页 X76-0046.png
棺。商如其旨。以尸投岸。夜有焰从其身出。商大怖。及
舟至湘中。则安巳先至。欲就语。又失所在○魏文帝。
幸徐州白塔寺。寺有道登法师。雅有义业。帝眷赏之。
常侍讲于禁内。及卒帝下诏伤悼。施帛千疋。设一切
僧斋。京城七日行道(魏书)○荆州隐士刘虬。宋太始中。
为当阳令。又为南郡丞。始事拂衣。时年三十二。年遂
辟谷却粒饵木。衣麻布衣。草屩茅室。上帐礼诵。长斋
六时。不阙世谛。书艺一切屏绝。惟研精佛理。注讲诸
经。举世莫不高尚其风。齐建元初。诏徵通直散骑侍
郎不就。建武初微为国子博士。是年冬移止江州白
云。徘徊似入櫩户。及有异香。空中钟梵之音。因卒。年
六十。粱大通中。谥文范先生(弘明集)
| 丙子(三) |(二十) |

释惠基。尝两被宋帝之诏。称疾不行。乃于会邑龟山。
立宝林精舍。周颙张融。并申师礼。又为文宣王。著法
华义疏。基既德被三吴。声驰四海。乃敕为僧主。掌任
十城。四远从风。五众归伏。基性烈而能温气。清而且
穆故。预在门人。莫不矜战。是年十一月卒。寿八十五
○释僧宗。善讲经。而任性放荡。得意便行。不以为碍。
文惠太子将摈之。而通梦有感。乃改意归焉。魏文帝
遥挹风德。屡致书请开讲。齐世祖。不许外出。乃止宗
以信施。造太昌寺。是年卒(本传)
| 丁丑(四) |(二十一) |

天竺佛陀禅师(此云觉者)。初至魏北台恒安孝文。别加资
南北朝 第 46b 页 X76-0046.png
供。后随帝南迁。定都伊洛。复设静院处之。而志爱嵩
岳。敕就少室山。为之造寺。今之少林是也。度弟子慧
光。及僧稠。皆深定业。有一善神。常随影护。后报欲终。
自𦘕神像于壁(本传)○五月八日。传大士生于婺州义
乌县。名翕字玄风○八月庐山僧景法师示寂。师久
断粒食。尝有两神立侍(弘明)○法云法师。年三十讲经
之妙。独步当时(本传)
| 戊寅(永泰元)(七月帝崩东昏侯宝卷立) |(二十二) |

七日明帝崩。帝在位五年。常持六斋。务脩十善。诵法
华般若等经。写一切经。建归依寺造千金像(方志)○释
法安。少有慧声。立年即当法匠。文宣何胤。一时名士。
并禀服文义。是年卒○释法愿。善唱导。又能占相。王
侯士庶。并师受戒法。时寺侧遭烧火必及寺。弟子欲
舆愿出寺。愿曰。佛若被烧我何用活。即苦心归念。于
是三面被焚。唯寺不烬(本传)
| 已卯(东昏侯 永元元) |(二十三) |

释僧印。学涉众典。而偏以法华著名。宋大明中。何点
请印为法匠。听者骈集。文宣徐孝嗣。皆敬其风。是年
卒○释慧通。自宋元嘉中。言未然之事皆验。是年忽
就人求酒云。欲远行为谢诸相识。并宜精勤脩善为
先。酒毕至墙边卧地。就看巳死。后复有人时见之(本传)
○四月魏高祖孝文帝崩。帝在位二十九年。尝于邺
造安养寺。手不释卷。暇则自讲六宫侍女。皆持六斋。
其精进诵经。慕道者。放令出家。供施诸僧。每加丰厚。
南北朝 第 46c 页 X76-0046.png
所度僧尼。万四千人(辨正论等)○是月世宗宣武皇帝(恪)
即位。下诏曰。缁素既殊。法律亦异故。道教彰于幽显
禁劝各有所宜。其僧犯杀人。巳上罪者。依俗格断馀
犯。悉付昭玄。以内律僧制判之(魏书)
| 庚辰(二) |(宣武帝 景明元) |

释法度法绍。时号北山二圣。绍业行清苦。誉齐于度。
而学解优之。并为竟陵王子良等师敬。度尝为琅琊
山神受戒。又常愿生安养。故偏讲无量寿经。是年迁
(传史)○释僧侯。宋孝建初。至京诵法华维摩光明。常
二日一遍。如此六十馀年。一生食素过中不食。是年
合掌而化。寿八十九○释僧惠。初南阳刘虬。立陟𡵆
寺。请以居之。惠常欲渡江。津吏以舟小未及过之。惠
巳在彼岸。又至病人家。惠嗔者必死。喜者必差。又能
分身赴人之供。是年示寂。神异甚多(本传)○东昏侯。于
瓦官寺解王像琢钗。钏赐嬖姬。以为盛饰。东昏之毁
玉像也。初截其二臂琢钗。及其亡也御刀黄。泰平夜
以刀伤其膝仆地。遂遇害其报速哉。
| 辛巳(和帝)(宝融)(三月改中兴元)(十二月东昏侯遇弑而卒) |(二) |

敕释慧球。为荆州僧主。训勖之功。有誉当世。天监三
年卒○智称律师。说法四十馀年。道俗钦慕。是年卒
(弘明)

壬午二

三月和帝逊位于梁王萧衍○齐七主二十四年中。
译师二十人。所出经律论录七十二部三百五十卷。
南北朝 第 47a 页 X76-0047.png
寺二千十五所。僧尼三万二千馀人。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