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晋
东晋 第 22a 页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第三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
明安雅居士 刘朝卿 较订

* 东晋
司马氏。都建康。十二主。凡一百
四年。
| 丁丑(元帝)(睿建武元) |(汉)(刘聪麟嘉二) |(后赵)(石勒) |(成)(太宗玉衡七) |(凉)(西平元公寔建兴五) |(燕)(高祖)
|(代)(平文帝郁律元) |

沙门竺潜字法。深有才解。自永嘉初。避乱过江。至是
元帝。及丞相王茂弘。太尉庾元规。并钦其风德。友而
敬之(本传)
| 戊寅(文兴元) |(前赵)(刘曜光初元) | | |(六) | |(二) |

竺潜常著屐至殿内。时人叹其道德高风。初不省有
市朝。
| 已卯(二) |(二) |(后赵元) | |(七) | |(三) |

元帝造瓦官龙兴二寺。集丹阳建业千僧(六帖)
| 庚辰(三) |(三) |(二) | |(八) | |(四) |

扬都瓦官寺竺僧敷因。时咸谓心神有形。但妙于万
东晋 第 22b 页 X76-0022.png
物耳。敷乃著神无形论。辟之略云。有形便有数。有数
则有尽。神既无尽。故知无形见者钦服。
| 辛巳(四) |(四) |(三) | |(成烈公)(茂)(九) | |(惠帝)(贺传元) |

时佛图澄。吾石勒曰。王者德布化洽。则四灵表瑞。政
毙道消。则慧孛呈妖。常蒙著见。休咎随行。古今之常
證也。勒甚悦之。被诛者。免十有八(本传)
| 壬午(永昌元) |(五) |(四) | | | |(二) |

天竺尸梨密多罗(此云吉友)昔让王位出家。自永嘉中到
此土。复过江游。建康止建初寺善说法。王导庾亮周
顗桓彝。皆造门结友。时呼为高座法师。又善咒术能
梵咀。至是广译诸经。
| 癸未(明帝绍)(大宁元) |(六) |(五) | | | | |

明帝聪明有机断。晋代有君德者。帝一人而巳。每崇
斋兴福。造皇兴道场二寺(六帖)
| 甲申(二) |(七) |(六) | | | | |

竺法乘神悟超绝。玄鉴过人。师于法护。护甚嘉之。后
到燉煌立寺。延其学侣豺狼革心。戎狄知礼。大化西
行乘之力也。
| 乙酉(三) |(八) |(七) | |(忠成公骏)(十三) | |(炀帝纥那)(元) |

天竺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以法付不如密多。偈
曰。圣人说知见。当境无非是。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
理。遂示寂。
| 丙戊(成帝衍)(咸和元) |(九) |(八) | | | |

襄国城堑水源。在城西五里。忽暴竭。石勒请图澄致
东晋 第 22c 页 X76-0022.png
水。澄至源上。久巳龟折。澄烧香咒之。三日水忽微流。
小龙随出。有顷水大至。惶堑皆满。
| 丁亥(二) |(十) |(九) | | | |

十一月苏峻作乱。帝奔于石头。宫城悉为煨烬。独太
宁殿。有明帝手画佛像于壁。屹然不坏。当时嗟美。以
为神异。
| 戊子(三) |(十一)(为后赵灭) |(太和元)(灭汉赵据中原) | | | |

石勒欲战刘曜。因以访佛图澄。澄相铃音。知必捉曜。
又取油合胭脂涂掌中。举示童子。童曰。有军马。一人
白晢。以朱丝缚肘。澄曰。此即曜也。勒乃出战。果生擒
刘曜(晋书)
| 己丑(四) |(后赵二) | | | |(烈帝翳槐)(元) |

七月丹阳尹高悝。获金佛像于张侯桥侧之浦中。此
像自晋宋齐梁陈隋唐七代。皆入内供养现光瑞。
| 庚寅(五) |(赵石勒)(建平元) | | | | |

三月临海人张系。于海获金铜莲华。趺以安高悝金
佛之足。遂俨然符会。是夕灵像。有光属天。梵奏泠然。
再夕而止(统纪)○是岁石勒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奉
佛图澄。弥加笃敬。每举事必咨而后行。号曰大和尚
(本传)
| 辛卯(六) |(二) | | | | |

石勒爱子斌。病死将殡。勒叹曰。朕闻虢太子死。扁鹊
能生之。今可得效乎。乃令告图澄。澄取杨枝沾水。咒
而洒之。就执斌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苏。自是勒诸子
东晋 第 23a 页 X76-0023.png
多在。澄寺中养之。
| 壬辰(七) |(三) | | | | |

沙门康僧渊。康法畅支敏度等。俱过江。渊通内外典
畅。兼善义论。度聪哲有誉。著译经录。渊虽德逾畅度。
而以清约自处。琅琊王茂弘。以鼻高眼深戏之。渊曰。
鼻者面之山。眼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
不清。时以为名答。
| 癸巳(八) |(四) | | | | |

赵四月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澄谓众曰。铃音
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七月。勒死子弘立○董吉常
诵楞严经。救人何晃。得病请之。山水暴涨。吉以救人
之急囊。经戴头径。涉水而水止。著膝及上岸。失经至
晃家。礼忏忽得经于座。由是一村奉法(珠林)
| 甲午(九) |(赵)(海阳王弘建熙元) |(二十四)(李雄死子期立) | |(燕太祖)(皝) | |

沙门于法兰。道振三河。后过江居剡山。尝有虎入房。
虎自驯伏。山神常来受法○兰有弟子于道邃学业
高明。护公尝称其有古人之风。
| 乙未(咸康元) |(赵)(石虎字李龙建武元) |(成玉恒元) | | |(代)(炀帝后元) |

九月赵石虎迁都于邺。尤倾心事。图澄衣以绫锦。乘
以雕辇。朝会引见。常侍御史悉助。举舆升殿。太子公
卿。扶翼而前主者。唱大和尚。坐者皆起。由是国人化
之。率多事佛。争造寺庙。削发出家。著作王度上言。宜
禁国人出家。虎诏曰朕沗君。诸夏百姓。乐事佛者。特
听之○图澄有法常法。佐二弟子。远在千里外。所有
东晋 第 23b 页 X76-0023.png
语话。澄皆知之。于是国人。每相戒曰。莫起恶心。大和
尚知汝凡澄之所在。国人无敢向其方。涕唾便利者。
其道化感物。如此自大教东来。至澄而盛。
| 丙申(二) |(二) | | | | |

康法邃撰譬喻经十卷(类集众经要事也今在藏)。○支道根。译经
七卷。
| 丁酉(三) |(三) | | | |(代)(烈帝后元) |

竺法雅久事图澄。才思俊赡。尝与康法朗等。撰经中
格义。以训门徒。法朗初誓游西域。路见一僧患痢。朗
乃停留看之。至七日满房皆香。始悟其异。于是遍游
诸国。精究经论。后于中山开讲。门徒数百。有弟子。令
韶常入定。数日不起。
| 戊戌(四) |(四) |(汉)(中宗李寿杀期改汉兴元) | | |(什翼揵建国元) |

时南阳滕并家门信敬。每设僧会。一日饭翻于地。罔
然无计一。僧曰。贫道钵饭充足一众。斋毕掷钵空中
而去。即刻木事之。每报其家灾福云(感通传)
| 已亥(五) |(五) | | | | |

是年王导卒。导通达佛理。简素寡欲。辅相三世。仓无
储粟。衣不重帛(晋书)。导有弟道宝。辞荣为僧。以学行显
(僧传)
| 庚子(六) |(六) | | | | |

成帝幼冲庾冰以元舅辅政奏。沙门应尽礼王者。尚
书令何充等。议不应拜下礼。官评议博士议与充合。
而门下承冰风旨。为驳充仆射褚翌等。奏不变其脩
东晋 第 23c 页 X76-0023.png
善之法。所以通天下之志。遵承先帝故。事于义为长。
冰固谓应尽敬下制谓假服饰。以凌度抗殊。俗以傲
礼。吾弗取也。充等重抗表曰。一令其拜。遂坏其法。脩
善之俗。废于圣世。且世经三代人更明圣。今不为之
制无亏。王度冰犹以为不可。复下制曰。尊卑不陈。王
教不一。二之则乱。充等三上章执奏曰。直以汉魏逮
晋。不闻异议。今沙门曷敢慢礼敬哉。每烧香祝。愿必
先国家礼仪之简。盖是专一守法。是以先圣因而弗
革。不令致拜。于法无亏。因其所利而惠之。则上有天
覆地载之恩。下有守一脩善之人。冰议遂寝(弘明集)
| 辛丑(七) |(七) | | | | |

竹林寺尼净检。见天女持五色花。自空来迎。遂腾空
直上。所行之路。有如虹蜺。直属于天(统纪)
| 壬寅(八) |(八) | | | | |

五月成帝崩。帝造中兴鹿野二寺。集番经义学千僧
(六帖)
| 癸卯(康帝岳)(建安元) |(九) | | | | |

时何准字幼道。高尚寡欲。州府交辟不就兄充。居宰
辅之重。权倾一时。而准散带衡门。不及人事。唯诵佛
经而巳(晋书)
| 甲辰(九月帝崩穆帝孝宗聃立) |(十) |(归义侯势太和元) | |(十一) | |

竺法慧至襄阳。能隐身能知人。吉凶之事(僧传)
| 乙巳(穆帝聃)(永和元) |(十一) | | | | |

燉煌沙门单道。开常衣粗褐。不畏寒暑。昼夜不卧。绝
东晋 第 24a 页 X76-0024.png
谷饵柏。实松脂小石好山居。而山鬼现形试之。初无
惧色阜陵太守。遣马迎之开自步行。从西平一日。行
七百里。至秦州。
| 丙午(二) |(十二) |(嘉宁元) | | | |

正月何充卒。充字次道。初阮裕尝戏之曰。卿志大宇
宙。勇迈前古。充审其故。裕曰。我图数千户郡。尚未能。
卿图作佛。不亦大乎。其后门世事佛甚精。厥孙尚之。
及点胤等。并建大义。阐明佛法云(本传)
| 丁未(三) |(十三) |(汉二)(为晋灭) |(敬烈公重华三十五) | | |

赵太史奏虎云。有仙人星现。当有高士入境。虎𢽟州
郡。有异人令启闻。十一月秦州剌史上奏。送单道开
到邺。敕止法林寺。供给甚厚。开能治眼疾。时石韬求
治之。而即效虎。令图澄与语终日。澄曰。此道人观国
兴衰。若去者当有大乱。已酉年开南渡许昌。寻而邺
中大乱(本传)
| 戊申(四) |(十四) | | |(十五) | |

十二月佛图澄。知石氏将灭。谓弟子法祚曰。石氏当
灭吾及其未乱。先从化矣。乃遣人辞赵主季龙。龙惊
曰。大和尚遽弃我国有难乎。即自至寺而慰澄。澄曰。
出生入死道之常也。脩短分定。无由增损国家。存心
佛法当蒙福社。而布政猛虐刑罚交滥。特违圣典终
无福祐。能敷仁政祚或可延。季龙悲恸知其必逝。即
为凿圹营坟。至八日安坐而逝。澄身长八尺。风姿详
雅。妙解深经。傍通世论。德化凶虐。慈洽苍生。春秋一
东晋 第 24b 页 X76-0024.png
百七十。入道一百九年。酒不踰齿。过中不食。非戒不
履。立寺八百九十三所。受业门徒数千万人。后有僧
自雍州来。见澄西入关以闻季龙。龙命发冢。唯块石
存焉。龙焉之曰。石者朕也。大和尚葬我而去。吾将死
矣。因而遇疾。明年季龙死。国遂大乱。而石氏果灭(晋书)
○僧传云。初虎殓澄。以钵锡杖内棺中。后冉闵纂位。
开棺唯钵杖存焉。田融赵记云。澄未亡时。自营冢圹。
澄既知冢必开。又尸假而去。何容豫作必融之误。
| 己酉(五) |(赵)(石虎死国大乱冉闵自立) |(凉三十七) |(燕隽元) |(十二) |

竺佛调久师图澄。住常山寺积年。或分身他处者。或
入山经岁。赍乾饭数斗归常有馀有随山行。值雪调
入虎窟中宿。虎还共卧后自克亡日。远近皆至。调曰。
人身无常。能专心真净。形数虽乖。而必同契。端坐而
逝。后弟子入山。见调在岩上。众礼曰。和尚尚在耶。调
曰。吾常在耳乃不见。众共开棺。唯衣履存焉(本傅)
| 庚戌(六) |(冉闵改国号魏石祗自立于襄) |(秦符洪)(据长安) |(三十八) |(二) | |

二月有金像。现于荆州。司马桓温。迎之不动。时江陵
滕畯。舍宅为寺。命昙翼主之翼率。众拜请捧之。飘然
轻举。遂安本寺。自后灵异非一(感通录。其说甚详。高僧传谓太元甲午年。
得像恐非)。
| 辛亥(七) |(石祗为刘显弑) |(秦)(洪死健立改皇始元) | | | |

竺僧朗。初关中讲法。忽告同辈曰。寺中衣物。似有窃
者。如言即反。果有盗焉。由其相语故得无失。朗是年
移居太山。
东晋 第 24c 页 X76-0024.png
| 壬子(八) |(刘显为冉闵灭冉闵为燕灭) |(二) | |(元玺元) | |

时支遁字道林。壮岁出家。业精般若。尝与师共论物
类。谓鸡卵生用。未足为杀。师不能屈。师寻亡忽现形
投卵于地。壳破雏行。顷之俱灭。遁乃感悟。由是蔬食
终身。谢安王羲之王洽刘恢殷浩许诟郗超孙绰桓
彦表王敬仁何充等。并一代名流。皆与结方外交。及
投迹剡山。于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禀学。时有惰
者遁。著铭以勖之。有曰。勤之勤之。至道非弥茫茫三
界。渺渺长羁。谨守明禁。抗志无为云云。晚移石城山。
立栖光寺。木食涧饮。浪志无生。后出山阴。讲维摩经。
许询为都。讲难义数反。听者钦服(本传)
| 癸丑(九) |(秦三) |(凉四十一祚立) | | |

时沙门竺法崇。笃志经记。尤长法华。湘州麓山神。诣
崇请戒。乃舍山为寺。崇后化洽湘土。
| 甲寅(十) |(四) |(和平元祚卒) | | |

帛法桥诵经乏声。乃终粒忏悔七日七夜。稽首观音。
以祈现报。至七日喉内豁然。自是昼夜讽咏声彻里
许。哀婉通神。至年九十。声犹不变(僧传)
| 乙卯(十一) |(寿光元)(健卒生立) |(四十三)(敬悼公玄靓) | | |

释道安。初事图澄。才辩无敌。性聪而貌丑。时语曰。漆
道人惊四邻。及澄亡。遂率徒众。潜于护泽山。又入王
屋山。复度河依陆浑山。木食涧饮。
| 丙辰(十三) |(二) | | | |
| 丁巳(孝宗)(升平元) |(秦世祖坚)(永兴元) | |(燕)(光寿元迁都于邺) | |
东晋 第 25a 页 X76-0025.png

竺法汰。少与道安同学。虽才辩不及。而姿貌过之。尝
谒桓温。温不俟履屦而前。迎。至是与弟子。于荆土讲
法。
| 戊午(二) |(二) | | | |

时孙绰字兴公。与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初隐稽山。放
情山水。支道林问绰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志。弟
子早巳服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绰于佛教。多有
论撰。具见弘明等集。年五十八卒。
| 己未(三) |(甘露元) | | | |

单道开至京师。后入罗浮山。独处茅茨萧然。物外年
百馀岁卒。敕弟子以尸置石室中。后兴宁初。袁宏为
南海太守。登山见道开形骸如生。香火瓦器犹存。宏
曰。法师行业殊群。正当如蝉蜕耳。乃为赞云(本传)
| 庚申(四) |(二) | |幽帝炜(建熙元) | |

帛僧光自永和。初止剡之石城山。山神作蛇虎形以
怖光。光安禅而不恐。神乃自言。移往章安。推室以奉。
后道俗宗事。渐成寺舍。光每入定七日不起。处山五
十三载。寿一百一十岁。晋太元末安坐而逝。
| 辛酉(五) |(三) |(秦)(升平年号) | | |

沙门于法开。兰公弟子也。善放光法华。尤精医法。尝
值妇人在草危急。开曰。此易治耳。主人宰羊欲为淫
祀。开令取肉为羹进。竟因气针之。须臾羊膜裹儿而
出。是年孝宗有疾。开视脉知不起乃不医。而帝果崩。
或问法师。高明刚简。何以医术经怀。答曰。明六度以
东晋 第 25b 页 X76-0025.png
除四魔之病。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疾。自利利人。不亦
可乎。
| 壬戌(哀帝丕)(隆和元) |(四) | | | |

竺潜隐迹剡山。优游讲席三十馀载。投身北面者。莫
不内外兼洽。至是哀帝好重佛法。遣使徵请潜至。即
于御筵开讲般若。上及朝士。并称善焉。
| 癸亥(兴宁元) |(五) |(凉)(绰公张天锡弑玄觏自立) | | |

沙门竺僧度。少时母为聘。杨氏女。字苕华。有才貌。偶
苕父母并终。度母亦卒。忽悟无常。即舍俗出家。苕服
毕乃与度书。谓发肤不可毁伤。宗祀不可顿废。令其
顾世教改远志。曜翘烁之。姿于盛明之世。远休祖考
之灵。近慰人情之愿。并赠诗五首。有云。人生一世间。
飘若风过牖。清音可娱耳。滋味可适口。罗纨可饰躯。
华冠可耀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不道妾区。区
伹令君恤后。度答书曰。事君以治一国。未若弘道以
济万邦。事亲以成一家。未若弘道以济三界。发肤不
毁。俗中之近言耳。立身行道。达者知焉。且披袈裟。振
锡杖。饮清流。咏般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铿锵之
声炜烨之色。不与易也。若能悬契。则同期于泥洹矣
且人心各异。有若面焉。卿之不乐道。犹我之不慕俗
矣。杨氏长别离矣。万世因缘于今绝矣。岁聿云。暮时
不我与。学道者当以日损为志。处世者当以及时为
务。卿年德并茂。宜速有所慕。莫以道人经心而坐失
盛年也。又报诗五篇。有云。机运无停住。倏忽岁时过。
东晋 第 25c 页 X76-0025.png
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不闻荣启期。皓首发清歌。
布衣可暖身。谁论饰绮罗。今世虽云乐。当奈后生何。
度既志怀匪石不可回转。苕华惑悟。亦向道焉。度至
是精毗昙。著旨归云。
| 甲子(二) |(六) | | | |

时简文作相。以竺潜是道俗。标领尊敬。兼常迄乎。龙
飞虔礼弥笃。潜尝于简文处遇刘恢。恢曰。道人何以
游朱门。潜曰。君自观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十月潜
辞还剡山○帝复诏法师支遁。出都止东安寺。讲道
行般若。时讲法于禁中。
| 乙丑(三) |(建元元) | | | |

于法开道行既著。哀帝累诏。乃出京讲放光经。凡旧
学抱疑。莫不披释。及辞还帝厚䞋钱物。谢安王文度
皆友善。年六十卒。开有弟子法威。清悟有枢辨。自兰
至开。开至威凡三世。负盛誉(僧传)○释慧受化王坦之
等。舍园宅为安乐寺。
| 丙寅(海西公奕)(太和元) |(二) | | | |

遁法师。三载在京讲法。朝野悦服。郗超尝问谢安曰。
遁谈何如嵇中散。安曰。嵇努力才得半耳。又曰。何如
殷浩。安曰亹亹论辩。恐当抗衡。超拔渊源。殷有惭德。
超后与亲旧书曰。林公神理所通。玄拔独悟。数百年
来绍隆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巳。是年遁抗。表辞
还山。有诏资给。敦遣公卿祖饯于征虏亭。是日都市
为废。既而收迹剡山。毕命林泽。寿五十三。尝有遗遁
东晋 第 26a 页 X76-0026.png
马者。遁受之。或有讥者。遁曰。爱其神骏。聊复畜耳。后
有饷鹤者。遁曰。鹤冲天之物。宁为耳目玩乎。遂放之
(本传)秦西域昙摩持(此云法海)。译十诵戒本三部。
| 丁卯(二) |(三) | | | |

竺昙猷。初止剡之石城山。又移始丰赤城山石室坐
禅。有群虎蹲于前。猷因诵经。一虎独睡。猷以如意。扣
其头云。何不听经。经毕而虎皆去。寻有大蛇。十围竞
来环绕。举头向猷。半日复去。一日神见形曰。弟子夏
帝之子。居山二千馀年。今往寒石山。辄推室以相奉。
鸣鞞吹角。陵云而去。禅学者皆造焉(本传)
| 戊辰(三) |(四) | | | |

释慧常译尼戒一卷○司徒王珣及弟珉。舍宅为寺
(今平江虎丘也)
| 已巳(四) |(五) | | | |

竺僧朗。于太山金舆谷昆崙山。别立精舍。学者闻风
而至。秦主符坚钦其德。遣使䞋遗。此谷旧多虎。及朗
居之。猛兽皆遁。至今人呼为朗公谷。
| 庚午(五) |(六)(灭燕而有中原) | |燕土(为秦灭) | |

晋司马桓温。末年奉法有尼造之。温敬而不倦。每浴
必移晷。温讶而私视见。尼挥刀自割截支分脔。有顷
尼出。温以情问。尼曰。君志若遂。形当如之。时温方谋
问鼎。闻此怅然便止。尼遂辞。不测所之(感通传)
| 辛未(太宗)(简文帝昱咸安元) |(七) | |(凉) |(代三十四) |

竺法汰止瓦官寺。简文深相敬重。请讲放光经。帝亲
东晋 第 26b 页 X76-0026.png
临幸。公卿毕集。黑白钦敬○鸠摩罗佛提(此云童觉)。共竺
佛念佛护。译阿含抄○许询字玄度。澡心学佛。甚为
江左公卿仰慕。简文高其风。每月夜思清言妙理必
造焉。至其亹亹。帝不觉前席达旦忘倦。帝每曰。玄度
才情。固未易有(本传)○是年彗星现。帝诏竺法旷禳之。
旷答。有曰陛下当勤脩德政以塞天谴。贫道固当尽
情上答。乃与弟子斋忏。有顷灾灭。
| 壬申(二) |(八) | | |

七月帝崩。帝性仁恕。造佛建斋。度僧立寺。于长干寺。
起浮图塔。壮丽殊伟(六帖)○是岁合浦人董宗之。渔海
中护佛圆光。献于高悝。所获金佛之背。吻然契合。四
十馀年。灵像方足。自晋及隋六代王臣。莫不归敬。灵
异非一(见感通录)○前凉月支优婆塞支施崙。译须赖等
经。
| 癸酉(孝武帝曜)(宁康元) |(九) | | |

道安法师。自达襄阳。广宣(经法经义)克明自安始也。立檀
溪寺。建浮图。铸铜像。能起自行。光明烛天。倾都拜赡。
欢呼动山谷。秦主符坚。送外国金像弥勒 安每讲
设以作證。一夕像光照室。视之顶有舍利焉。习凿齿
襄阳高士。先以书通好。因诣安。自称曰。四海习凿齿。
安曰。弥天释道安。相得欢甚。齿即以书抵谢东山。称
安盖非常胜士。恨公不一见耳。孝武帝钦师道德。遣
使通问。并有诏曰。安法师。以道德照临人天。使大法
流行。为苍生依赖。宜日食王公禄。所司以时资给。安
东晋 第 26c 页 X76-0026.png
固辞不受。后秦主符坚。攻克襄阳。得道安而喜。谓左
右曰。朕以十万师取襄阳。得一人半耳。左右问为谁。
坚曰。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也。
| 甲戌(二) |(十) | | |

法师竺潜示寂。寿八十九。武帝下诏曰。潜法师理悟
虚远。风鉴清高。弃宰辅之荣。袭染衣之素。方赖宣道
以济苍生。奄从迁谢。用痛于怀。可赙钱十万。助建茔
塔。敕葬沙门。自潜而始○潜有弟子法友法蕴法识
法济。皆有才誉。又康听尤善草隶孙绰各为之赞(僧传)
| 乙亥(三) |(十一) | | |

竺法义。深公弟子也。王导孔敷。并承风敬友。咸安三
年。忽感气疾。常念观音。梦人破腹洗肠。觉即病愈。是
年帝遣使徵请。出都讲说。帝每从之听讲。太元五年
卒。赐钱十万营塔。葬于新亭岗。后立寺焉。今天安是
也○支昙籥善梵呗。传响至今。
| 丙子(太元元) |(十二) |(凉)(为秦灭) |(代)(为秦灭) |

竺法念。译璎珞经十二卷○前凉张氏八主七十六
年。共译经四部六卷○竺法旷。初止潜青山。谢安郗
超皆往致敬。兴宁中。东游若耶。止昌原寺。时多疫疾
旷善神咒。百姓疾者。祈之皆效。有人见旷之行住。常
有鬼神数十。卫其前后。孝武帝钦其风。请出京。止长
干寺。事以师礼。
| 丁丑(二) |(秦十三)(至是九州之地秦有其八晋唯有东南一隅耳) |

释慧永。初与远公。同依安公。至是永先至寻阳。剌史
东晋 第 27a 页 X76-0027.png
陶范。留之憩庐山。舍宅栖止。乃瓶西林寺。永真素自
然。言常含笑。善于讲说。门徒稍盛。又别立一室于岭
上。时坐禅焉。所居有香气。因号香谷。常有一虎。驯伏
于屋。永尝至一桥。营主骑马。当道阻之。永以杖指。马
惊人仆。明晨来寺悔过。白黑闻知。归心者众。
| 戊寅(三) |(十四) |

竺法念。出毗奈耶律十卷○竺道壹。初从汰公受学。
思彻渊深。简文帝深重之。后东止虎丘。又适耶溪。顷
之郡守王荟。起嘉祥寺。请居僧首。僧尼咨禀。时号九
州都维那。隆安中卒。孙绰有赞(僧传)
| 己卯(四) |(十五) |

秦道安法师。既住长安。大弘法化。初魏晋沙门。依师
为姓故。姓各不同。安曰。师莫尊于释迦也。应沙门宜
以释为氏。今称释氏。自安始也。安多闻广识。虽古器
篆文。安皆识之。秦主敕三馆学士。内外有疑。皆咨问
于安。国人语曰。学不师安。义不禁难。然安臂上。有一
肉钏。捋可上下。而不出腕。时人谓之印手菩萨。罗什
之在龟兹。亦遥礼焉。安常注诸经。恐不合理。因誓曰。
若所说合理。愿见瑞相。乃梦胡僧。头白眉长。语安云。
君所注经。殊合道理。我不入泥洹。当助流通。可时设
我食。后十诵律至。远公乃知。和上所梦。宾头卢也。于
是立座饭之。处处成则(同上)○安有弟子法遇。江陵讲
经。受业者众。一僧饮酒废夕讲。遇罚而不遣。安闻以
荆寄之。遇即曰。此由饮酒也。我训领不勤。远贻忧赐
东晋 第 27b 页 X76-0027.png
即集众自伏地。命维那行杖三十。垂泪自责。时道俗
因之厉业者众。
| 庚辰(五) |(十六) |

高僧涉公蜀人。豫言事多验。不食五谷。日行五百里。
能咒龙降雨。建元十一年。至长安。秦每遇旱。常诏师
祈雨。师诵咒致龙于钵。命坚与群臣观之。乃遣升空
而雨。王臣士庶悉皆敬奉。自是无复炎旱之忧。是年
十二月。无疾而化。卒后七日。坚以其异。试开棺视之。
唯殓被存焉明年大旱。坚曰。涉公若在岂使朕燋心
于云汉哉。
| 辛巳(六) |(十七)(六十二国入贡) |

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诸沙门居之(通鉴)
○帝造皇太寺。舍本第立本起寺(方志)
| 壬午(七) |(十八) |

秦昙摩蜱(此云爱法)译般若钞五卷○秦主出同苑。命安
法师。升辇同载。秦主以将伐晋。告安。安力谏。而坚不
纳。明年果有淮南之败(僧传)
| 癸未(八) |(十九) |

西域竺昙无兰(此云法正)自太元辛巳。于扬都译经六十
一部○竺昙猷(即帛道猷)闻天台山有精舍。得道者居之。
猷至。以石梁高危。未敢直度。且西碍大石。攀登路绝。
因还止石室。弥年禅观。后试造桥。乃见梁道平正。横
石洞。开度桥少许。见宝寺神僧。果如所说。猷乃陈住
意。僧曰。却后十年。自当至此。何劳早住。相送度梁。横
东晋 第 27c 页 X76-0027.png
石巳塞。至太元末年。终于山室。举体绿色。端坐如生。
今有往者。云迷其道也(僧传又感通录云太元元年化者非也)
| 甲甲(晋太元)(九) |(秦建元二十) |(后秦)(姚苌日雀元) |(西秦)(乞伏国亡) |(后燕)(世祖)
(慕容垂元年) |

慧远法师。少为儒生。博极群书。尝与僧慧持。造安法
师席下。闻出世间法。而悦之叹曰。儒道九流。特秕糠
耳。遂出家。安门徒数千。远居第一座。安尝叹曰。使道
流东国。其在远乎。至是以秦乱。来游于晋。
| 乙酉(十) |(秦)(符坚遇弑符丕即位) |(秦后二) |(西)(建义秦元) |(后燕二) |

正月二十七日。道安法师。见有异僧。出入窗隙。安以
生处问之。僧曰。当生兜率。即以手虚拨天西北。即云
开。备见兜率天宫之妙。又曰。当浴圣僧。方果所愿。具
示浴法。后安设浴。见有数十小儿入寺。须臾但闻浴
室用水声。久之不见。开室而巾湿水减。果是圣应也。
二月八日。忽告众曰。吾当去矣。无疾加趺而逝。门弟
子数十人。知名于世。师著僧尼轨范。及法门清式二
十四条(僧传)
| 丙戌(十一) |(秦)(丕遇弑符登即位徿东太初元) |(建初元)(长入长安即位) |(西秦二) |(后凉)(吕光太安元)
|(后燕)(建康元) |(魏)(太祖现登国元) |

慧远法师。抵浔阳。见庐山爱之。乃止龙泉精舍。次寓
西林。复于山东。建东林寺。经纶之际。山神降灵。愿加
资助。信宿后乃风雷夜作。云雨晦冥。明发就观。则有
良木殊材。骈罗委积。时晋将军桓伊。初临此牧。惊其
神异。奏立寺焉。是年寺成。初太尉陶侃镇广州。有渔
东晋 第 28a 页 X76-0028.png
于海。得文殊像。送寒溪寺。尝经火。而像无恙。后侃镇
武昌。使人迎之致舟。舟没而失其像。及远瓶寺心祈
之。于是其像冷然自至(本传)○魏太祖道武皇帝即位。
帝生知奉佛。初平中山经郡国。见沙门。皆致敬。禁军
旅。无有所犯(北史)
| 丁亥(十二) |(二) |(二) |(三) |(二) |(二) |(二) |

秦昙摩难提(此云法喜)。自建元末。至长安四年。译法益经
一卷○竺法汰。是年示寂。寿六十八。孝武诏曰。汰法
师。道播八方。奄尔丧逝。可赙钱十万。丧事有司悉办
○郗超与汰厚善。尝约。先没者当先报冥事。至是汰
卒。超梦之曰。向与君约报应之事。今皆不虚。愿君无
忘脩德。超由是循道弥笃(僧传。又辨正搜神记。乃竺法度与王坦之相约云)
| 戊子(十三) |(三) |(三) |(高祖乾归太初元) |(三) |(三) |(三) |

天竺二十六祖不如密多。以法付般若多罗。偈曰。真
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遂
示寂。
| 己丑(十四) |(四) |(四) |(二) |(麟嘉元) |(四) |(四) |

道安法师。有弟子僧富。因还魏郡。有一劫人。劫一小
儿。欲取心肝以解神愿。富见乃曰。大人五藏可用否。
劫戏言亦好。富自取劫刀。画胸至脐。群劫奔走。即送
小儿还元家。时路人见富。因问其故。还家取针缝其
腹皮。涂以药。舆还寺将息。少时而差○罽宾瞿昙僧
伽提婆(此云众天)。于长安。出揵度等论。四十六卷○孝武
帝精心奉法。志念冥符。师子国王。钦其怀道。遣沙门
东晋 第 28b 页 X76-0028.png
昙摩撮。远送玉像。以表丹情(辨正论)
| 庚寅(十五) |(五) |(五) |(三) |(二) |(五) |(五) |

时晋室微。而天下奇才。多隐居不仕。闻庐山远法师
之道。皆来从之。师因谓刘程之等曰。诸君倘有心净
土之游。当加勉励。遂同发志。于无量寿佛之前。设斋
立誓。期生净土。其誓文略云。审二报之相催。知六道
之难拔。誓同兹人。俱游绝域。临三途而缅谢。傲天宫
而□□云云。由是僧俗凡一百二十三人。并慕道辞
荣。栖心物外。续有千馀人。同结白莲社矣(庐山记)○竺
佛念。自安高支谦之后。传译明匠。莫踰于念。符姚二
代。为译人之宗。念自译经七十四卷。
| 辛卯(十六) |(六) |(六) |(四) |(三) |(六) |(六) |

僧伽提婆。至寻阳。初昙摩难提。出毗昙心。言多疑滞。
至是远公请入庐山。重译毗昙等论七卷○昙摩难
提。共译经一百一十四卷○释道敬。方入庐山出家。
奉持般若等经。
| 壬辰(十七) |(七) |(七) |(五) |(四) |(七) |(七) |

八月彗现。诏天下有德沙门禳之。竺昙猷祷之。七日
彗没。有青衣童子来悔过。乃隐不现○西域迦留陀
(此云时水)译十二游经○西秦释圣坚。译摩伽等经二
十四卷。
| 癸巳(十八) |(八) |(八)(苌死高祖兴立) |(六) |(五) |(八) |(八) |

时谢灵运。恃其才高。肮脏傲物。与世少谐。初入庐山。
一见远公。肃然心服。师问于远。求入净社。远以心杂
东晋 第 28c 页 X76-0028.png
止之。今东西二池。乃灵运所凿也。常有红白莲花。光
华殊特。其白花西方有之。自此而始(庐山记)○秦僧伽
跋澄(此云众现)。译鞞婆沙等经论二十七卷。澄戒德整峻。
众皆则之。
| 甲午(十九) |(秦)(为后秦灭) |(后秦)(高祖皇初元) |(七) |(六) |(九) |(九) |

释慧嵬多在山禅定。有一无头鬼(现形)。嵬曰。汝无头痛
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隐复作无腹鬼现。嵬曰。汝无腹
藏之忧。一何乐哉。须臾复作异形鬼。皆随点化而隐。
时大雪。有一女子。来求寄宿。姿容婉媚。衣服鲜丽。女
白嵬曰。以上人有德。天遣我来。以相慰喻。谈说欲言。
劝动其意。嵬执志贞确。一心无扰。乃谓女曰。吾心若
死灰。无以革囊见试。女遂凌云而逝。顾叹曰。海水可
竭。须弥可倾。彼上人者。秉志坚贞。嵬以隆安三年。与
法显游西域焉(本传)○符秦五主四十四年。沙门六人。
出经律论一百九十七卷。
| 乙未(二十) |(后秦二) |(八) |(七) |(十) |(十) |

释僧道。秦主钦其德业。友而爱之。入寺造敬。同辇还
宫。及什公译经。师亦参议焉○释昙微。安公弟子。讲
法精敏。是年无疾而化。
| 丙申(太元二十一)(九月安帝即位) |(三) |(西秦)(太初九) |(后凉)(龙飞元) |(后燕宝)
(永康元) |(魏)(皇始元) |

魏赵郡沙门法果。戒行精至。开演法籍。诏徵以为僧
(弘明)○沙门康道和。戒德有仪。轨范群物。译益意经。
| 丁酉(安帝)(德宗)(隆安元) |(皇初)(四) |(太初)(十) |(龙飞)(二) |(南凉)(秃发鸟孤元) |(北凉)(□业神玺元)
东晋 第 29a 页 X76-0029.png
|(西凉)(李皓) |(燕二) |(魏二) |

桓元劝帝沙汰僧尼。诏曰。沙门有通经律。行可宣寄
大化者。听依所习。否者悉令罢道。唯庐山道德所居。
不在搜简。及远法师以书抵元。遂停其诏○僧伽提
婆。来游建康。晋朝王公名士。莫不造席。乃译阿含经
一百一十卷。
| 戊戌(二) |(五) |(十一) |(三) |(二) |(二) |(西凉) |(后燕慕容□□□□) |(□) |(□) |

魏太祖。下诏曰。佛法之兴。其来□□□□□□□□
□□神踪遗法。信可依凭。□□□□□□□□□□
□□□□令信向之徒。有所□□□□□□□□□
□□□□□□中达唯诵观音经。明日将啖之□□
□□□□□□□□啮栅成阙。达乃穿栅得脱(僧传)
| 已亥(三) |(弘始元) |(十二) |(后凉)(纂咸宁元) |(三) |(天玺元) | |(长乐元)
|(二) |(二) |

昙摩耶舍(此云法称)。明悟出群。常有圣僧。执锡自空诣称
谈话。又梦博叉天王。劝以游方观道。不当自善。由是
行化。至于此土。是年译差摩经一卷○释法显。与同
学五人往西域。求未至经○释慧持。庐山远公弟也。
形长八尺。风神隽爽。是年辞远入蜀。止龙渊寺。白黑
归敬。升持堂者。皆号登龙门。
| 庚子(四) |(二) |(十三) |(二) |(利鹿孤建和元) |(二) |(元) |(二) |(建平元) |(三) |

三月昙摩蜱。出杂问律事二卷。明三宝物。须善防护
○太山竺僧朗。有先知之异。晋魏燕秦六天子。降诏
问所。供聘皆奇宝。南燕主钦其德。给二县租税。仍为
东晋 第 29b 页 X76-0029.png
立神通寺。曾经三度毁之。而不得犯者。朗辄见身以
锡杖挥之立。四百年而佛像如新(本传及北山录)
| 辛丑(五) |(三) | |(吕降)(神鼎元) |(二) |(沮渠蒙逊永安元) |(二) |(熙)(光始元) |(二) |(四) |

初建元十三年。符秦盛时。德星屡现。太史奏。外国当
有智人入辅。及秦主攻襄阳。得道安以为应。安让不
敢当。劝秦主。迎龟兹国鸠摩罗什(此云童寿)。秦主从之。太
元七年。即遣吕光。伐龟兹以迎什。遂获什。光见什年
少。妻以龟兹王女。什苦辞。光饮以醇。□□闭室中□
□□□□□光还。而符坚巳败。因僭□□□□□□
□□□□□□□□□□□□国及姚苌□□□□
□安八年□□□□□□风化□□是年三月。有木
连理。生于庙廷。□□□园葱变为[蓲-品+?]。以为美瑞。五月
遣将伐凉。九月隆隆乃迎什。十二月至长安。秦主礼
待以国师。于西内逍遥园。命什译经。秦主卑万乘之
心。尊三宝之教。机政之暇。躬与什对译○南凉释昙
霍。专以神力化物。行疾如风。力者追之不及。言人死
生贵贱。毫𨤲无爽。人或藏其锡杖。霍闭目少时。立知
其处。因之事佛者甚众。鹿孤有弟耨檀。多虚害。霍谓
曰。当脩善道。为后世桥梁。檀曰公能七日不食。仆当
奉佛。乃幽七日。而霍无饥色。檀因此改信节杀兴慈。
国人既蒙其祐。咸称曰大师(本传)○杯度比丘。常乘木
杯度水。神化莫测。时在彭城。罗什闻之叹曰(一作度闻什入
关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年矣。相见杳然。未期迟于
来世耳(感通传)
东晋 第 29c 页 X76-0029.png
| 壬寅(元兴元) |(四) | | |(傉檀弘昌元) |(二) |(三) |(二) |(三) |(五) |

秦什法师。是年出弥陀弥勒思益等经○庐山远法
师。闻什入关。遣书通好。秦主闻远师之风。遥相钦敬。
送旃檀像塔。请作大智度论度。致书殷勤。什亦送双
口澡瓶。及遗书曰。佛记东南有护法菩萨。勖哉仁者。
善弘其事。并遗偈一章。略曰。既巳舍染乐。心得善摄
否。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否。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
(云云)。远复答以偈。略曰。本端竟何从。起灭有□□。
一微涉动境。□□颓山势。惑想更相乘。触理自生滞。
(云云)□□国未□□□常住之说。但云寿命长劫。远
曰。佛是至极。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哉。乃著
法性论。有曰。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云。
罗什见论叹曰。远未及见经。暗与理会。岂不妙哉○
桓元重申庚冰之议。欲沙门尽敬王者。朝廷承风。旨
多与元合。因以问远曰。此一代大事。不可使朝廷失
体也。得八座书。今以似君。君其件件详论不敬之意。
以释其疑。便当行之。远公慨然。惧大法之将沦。乃答
其书。并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剧陈所以不拜之
意。其论五篇。一曰在家。谓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
情未变俗。迹同方内。故有天属之爱。奉主之礼。礼敬
有本。遂因之以成教。二曰出家。谓出家则是方外之
宾。能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变俗则不得与
世典同礼。遁世则宜高尚其迹。故能拯溺俗于沉流。
拔幽根于重劫。远通三乘之津。近开人天之路。如令
东晋 第 30a 页 X76-0030.png
一夫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
固巳恊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之重。而
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也。三曰求宗
不顺化。谓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
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其生可灭。不以生
累其神。则其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故沙门
虽抗礼万乘。高尚其事。不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四
曰体极不兼应。谓如来之与周孔。发致虽殊。潜相影
响。出处或异。终期必同。故虽曰道殊。所谓归一也。不
兼应者。物不能兼受也。五曰形尽神不灭。谓识神驰
骛。随行东西也(弘明集)。元始意坚。及得远论。即缓其事
○竺法旷。志行渊深。每以法华为会三之旨。弥陀为
净土之因。常咏二部。有众则讲。独处则诵。尝造弥陀
大殿。伐木遇旱。旷咒令出水。是年示寂。顾恺之作赞
(本传)○北凉释道龚。译宝梁等经十二卷。释法众。译
陀罗尼经。又僧伽陀。译善权经○魏太祖。于虞地。造
十五级塔。又造开泰定国二寺。写一切经。造千金像。
每日法集三百名僧(方志)
| 癸卯(二) |(五) | |(后凉)(为后秦灭) |(二) |(三) |(四) |(三) |(四) |(六) |

冬桓元篡位。封帝为平固王。乃下书曰。佛法弘大。所
不能测。推奉主之情。欲兴其敬。今事既在巳。宜体谦
冲。应诸道人。勿复致礼也○秦什出金刚仁王等经
○释昙邕。初仕符秦。为卫将军。形长八尺。雄武过人。
符坚南败。因从安公出家。次事庐山远公。内外综涉。
东晋 第 30b 页 X76-0030.png
志尚弘法。为远人关。致书罗什。凡为使命。十有馀年。
鼓击风流。摇动峰岫。强捍果敢。专对不辱。后于山西。
营立茅宇。与弟子昙果。沉思禅门。果梦山神求受五
戒。果曰。家师在此。可往咨受。后邕见一人。风姿端雅。
从者二十人。请受五戒。邕知是山神。乃为说戒说法。
神䞋以外国七节。礼拜辞别。倏忽不见(僧传)
| 甲辰(三) |(六) |(西秦) |(南凉) |(三) |(四) |(五) |(四) |(五) |(魏)(天赐元) |

春刘裕讨桓元。元败。挟帝走江陵。元为人所杀○释
智猛。招十五人。往西域求经○四月秦什师。译大品
般若经四十卷。又百论二卷。什寻览旧经。多所纰缪。
皆𨤲正之。沙门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传受其旨○
天竺弗若多罗(此云功德大)。至长安。义学沙门数百人从
之。于中寺诵十诵梵本。什公番译三分获二。而十月
弗若示寂。会昙摩流支至。亦善毗尼。庐山远公。走书
关中。劝流支足成之。秦王亦加敦请。流支乃与什公
续之。至来秋而终焉。律仪大备。自此而始。
| 乙巳(义熙元) |(七) | | | |(五) |(建初元) |(五) |(慕容超太上元) |(二) |

桓振挟帝屯江津。刘毅等击之。振走。何无忌。奉帝还
京师。帝次浔阳。诏远法师。见于行在。辅国何无忌。劝
远一出。远固辞以疾。帝再诏问劳。敕九江太守。岁时
送米资奉(本传)○正月秦王兴。以鸠摩罗什为国师。奉
之如神。亲帅群臣。听什讲经。大营塔寺。沙门坐禅者。
常以千数。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
十室而九(北史)○是年什。出佛藏经。菩萨藏经。譬喻经。
东晋 第 30c 页 X76-0030.png
及智度论一百卷○法师僧[((素-糸)*力)/石]。奉律精苦。为秦主所
重。自什入关。僧尼以万数。颇多愆滥。遂以[((素-糸)*力)/石]为国僧
正。统摄僧事。给车舆吏士。秩视侍中。僧正自此而始
○又以僧迁禅慧为悦众。以法钦慧斌为僧录。班秩
有差。寻加亲信。仗身白从。各三十人○法师僧睿。从
什受业。妙悟绝伦。秦王尝指之曰。四海僧望也。睿讲
成实论。什叹曰。子真精识。传译有尝音。吾何恨焉○
法师僧肇。自为沙门。名震三辅。什公在姑臧。肇走依
之。什与语惊曰。法中龙象也。及归关中。助什详定经
论。因出大品之后。著般若无知论。什览奇之。传其论
至庐山。远公叹为未尝有也。复著物不迁宝藏等论。
皆妙尽精微。并注维摩。并传于世○时师子国有婆
罗门。号聪明。为异道之宗。闻什在关中。驮其书至。乞
与僧辨论。什谓道融曰。子可当之。融密使人录其书
目。一览即诵。克日论议。秦王与公卿大集。婆罗门以
博观为誇。融乃历数其书。并秦地经史三倍之。什嘲
曰。卿乃未闻大秦有博学者乎。敢轻远来。婆罗门愧
拜而去(僧传)○晋司徒王谧。于东掖门。见五色光。穿其
地得金像。高四尺。因奉入宫。宋祖加敬。躬礼事焉(感通
传)。
| 丙午(二) |(八) | | | |(六) |(二) |(六) |(二) |(三) |

师子国沙门昙摩。献玉像。高四尺二寸。帝赐瓦官寺
(统纪)○天竺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游罽宾积岁。常于宴坐。
屡见神通。巳得不还果。时有秦沙门智严等。西往罽
东晋 第 31a 页 X76-0031.png
宾。请来长安。讲赞大乘。咸觌玄奥。什公倒屣迎之。议
论多发。药奉太子泓。尝延至东宫。对什论法。时秦崇
尚玄化。沙门出入宫阙者数千。唯跋陀守静隤然而
巳。偶谓弟子曰。昨见天竺五舶俱发。应合至矣。又其
徒自言。得那含果。僧正道[(丰*力)/石]曰。佛不许言自所得法。
五舶之论。何所穷诘。弟子轻言诳惑。于律有违。义不
同处。跋陀遂渡江入庐山。见远公。远高之。遣书关中
雪其枉。远乃请出禅数诸经。未几而五舶俱至。共伏
其灵通。陀即持佛舍利五粒。建塔于东林寺北上方
(庐山记)○夏什出法华经七卷。又维摩经三卷。华手经
十三卷。又于草堂寺。出梵网经二卷。融影等三百人。
一时共受菩萨十戒。
| 丁未(三) |(九) |(西秦) | | |(北凉七) |(三) |(高云元) |(三) |(四) |

时渊明陶潜。字元亮。居柴桑。与庐山相近。时访远公。
远爱其旷达。招之入社。陶性嗜酒。谓许饮即来。远许
之。陶入山久之。以山无酒。攒眉而去○什法师。尝讲
经草堂等。秦王及朝臣。沙门数千众。肃容观听。王曰。
法师才辨。海内无双。可使法种不嗣哉。遂以宫女十
辈。逼令受之。什自是不住僧房。别立廨舍。诸僧有效
之者。什聚针盈钵。谓曰。若相效能食此者。乃可畜室
耳。举匕进针。如常膳。诸僧愧止。初什尝与母。谒月支
国北山尊者。山谓其母曰。善护此沙弥。年三十五。毗
尼无缺。度人如鞠多。不尔正俊法师耳。天竺佛陀耶
舍至姑臧。闻什受秦宫女。叹曰。什如好绵。其可使入
东晋 第 31b 页 X76-0031.png
棘剌乎。什闻耶舍来。劝秦王迎之。耶舍至。王郊迎。别
创精。舍处之。供设如王者。耶舍一无所受。时至分卫
一食而巳。善毗婆沙论。而髭赤。时号赤髭毗婆沙(通论)
○时什师。于大石寺出诸经。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
道。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部。毗婆沙法师。于石羊寺
出毗昙。可谓一时盛化(肇传)
| 戊申(四) |(十) | |(二) |(景王)(嘉平元) |(八) |(四) |(后燕)(北燕灭之) |(四) |(五) |

晋安帝。于育王塔立大石寺(方志)。秦什出小品般若经
十卷。又出十二门论一卷○卑摩罗叉(此云无垢眼)。至秦
数年后。出游关左。盛阐毗尼。讲什所译斗诵戒本。律
藏大弘。叉之力也。其所制内禁轻重二卷。今行于世。
叉为人眼青。时号青眼律师(本传)
| 己酉(五) |(十一) |(更始元) |(三) |(二) |(九) |(五) |(北燕)(冯跋太平元) |(五) |(太宗)(永兴元) |

什出中论四卷。什尝曰。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非
迦旃子比也。今深识者寡。将何所论。唯与秦王。著实
相论二卷。并注维摩经○魏太宗明元帝(嗣)既践位。
京邑四方。建立图像。仍令沙门敷导民俗(魏史)
| 庚戌(六) |(十二) |(二) |(四) |(三) |(十) |(六) |(二) |(南燕)(为晋) |(二) |

刘程之。初入庐山依远公。而桓玄刘裕并欲荐之。程
之力辞。裕等以其志不可屈。议以遗民之号旌焉。程
之自脩净土。日专坐禅。始涉半岁。即于定中。见佛光
照天地。既出定巳。愈加怡悦。居山十五年。又于念佛
中。见弥陀放光。慰接摩顶。翌日念佛。又见身入宝池。
有菩萨。指池谓程之曰。八功德水。汝可饮之。遂掬饮
东晋 第 31c 页 X76-0031.png
之。甘美非常。及寤犹觉异香发于毛孔。叹曰。此吾净
士之缘至矣。至是乃集众叙别。西向端坐敛手而逝。
寿五十九。异香郁然。七日而息。远公撰纪德碑○时
远法师。每送客不过虎溪。道士陆脩静。同渊明入山
见师。师送之。执手共话。不觉过虎溪。三人相顾大笑。
今人𦘕之。为庐山三笑图○秦佛陀耶舍(此云觉明)。译四
分律六十卷。
| 辛亥(七) |(十三) |(三) |(五) |(四) |(十一) |(西凉七) |(北燕三) |(魏三) |

释昙谛。初母梦一僧寄麈尾并铁书镇二枚。眠觉见
两物具存。因而有孕生谛。谛年五岁。母以麈尾示之。
谛曰。秦王饷也。年十岁出家。悟自天发。后因唤僧[((素-糸)*力)/石]
名。谛又以麈尾示之。[((素-糸)*力)/石]悟其乃弘觉先师也。谛善讲
经书。后闲居吴兴昆山。二十载。时望英豪。钦风问道
○释慧虔初止庐山。次投山阴嘉祥寺。克巳导物。苦
身率众。忽得小疾。自知必尽。属想安养。祈诚观音。北
寺有尼。梦见观音入西郭门。幢幡华盖。光映日月。尼
作礼曰。大士何之。答云往嘉祥寺。迎虔公。因尔无常。
远近咸闻异香(僧传)
| 壬子(八) |(十四) |(西秦) |(六) |(五) |(元姑元)(迁都姑臧) |(八) |(四) |(四) |

西域昙无谶。至姑臧。凉王素奉大法。奉谶为师○庐
山远法师。因西域沙门。叙西土石室佛影光相。是年
五月。乃图𦘕万佛影。立台以奉之(弘明集)。○释慧持。垂
遗戒示寂于蜀龙渊寺。寿七十六○秦九月。什出成
实论二十卷。
东晋 第 32a 页 X76-0032.png
| 癸丑(九) |(十五) |(二) |(凤翔元) |(六) |(二) |(九) |(五) |(五) |

四月秦罗什法师。觉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咒。令
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集众告
别曰。因法相逢。殊未尽心。方复后世。恻怆可言。所译
经论。若义契佛心。焚身之日。舌不焦坏。言讫而逝。阇
维之日。舌果不坏。师寿七十。所译经论三百八十馀
卷(释教录云。什公卒时。诸记不定。高僧传云。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此不然也。准成实论后记云。
弘始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出讫。准此十四年末什仍未卒。又准僧肇上秦主涅槃无名论表云。肇在什公门下。
十有馀载。若什四年出经。十一年卒。始经八载。未满十年。云何乃言十有余载。而释教录。亦不定其年月。因看
弘明集云。有僧肇诔什法师。以癸丑年四月十三日薨于大寺。故今以此为准)○什之弟子
生肇融睿。谓之什门四圣。又加昙影慧严慧观僧[(丰*力)/石]
道常道标。谓之什门十哲。又有僧导僧因。皆当世名
匠也。洪觉范曰。罗什至关而奇才毕集。于是大法勃
兴。观其总领庶务。有道[(丰*力)/石]。精义入神。有僧肇道生。以
智禦侮有道融。以辞饰经有僧睿。至于机辨惊群如
昙影。抗志不回如道标道恒者。尚多有焉(僧传)○僧睿
善摄威仪。弘赞经法。常回此诸善。愿生安养。后自知
期至。集僧告别。酒浴烧香礼拜还座。向西方合掌而
逝。是日同寺咸见五色香烟。从睿房出。寿六十七○
佛陀耶舍。出阿含经二十二卷○凉土大饥。释法进。
自割肉啖饥民。民取其肉尽而卒(本传)○释僧慧。于京
师破坞村起草屋。中夜两灯自行。前数十步。即就其
处。立崇明寺(僧传)
| 甲寅(十) |(十六) |(三) |(二) |(南凉)(为西秦灭) |(三) |(十) |(六) |(魏) |
东晋 第 32b 页 X76-0032.png

庐山释慧永。厉行精苦。愿生西方。是年示微疾。忽敛
衣合掌求屣欲起。如有所见。众咸惊问。答云佛来。言
终而卒。寿八十三。咸闻异香。七日乃歇(本传)○佛陀耶
舍。南游庐山。远公深敬之。舍乃躬自负铁。于紫霄峰
顶铸塔。以如来真身舍利。藏其中。今存焉(庐山记)○释
法显。还自西域。初显得经律。留三年。学梵字。以经像
附商。至师子国。又二年。达于青州。大守李嶷。躬迎之。
护送入于京师。凡往返十五年(本传)○秦昙摩耶舍(此云
法名)。自弘始九年。译毗婆沙论。至是三十卷方讫。耶舍
常交接神明。而俯同凡俗。时谓巳阶圣果○北凉三
藏昙无谶。是年译涅槃经初分十卷。次广出地持光
明诸经。以涅槃品数未足。躬往西域访求。后还凉宣
译。又遣弟子求后品至。续复译之。其地持经。即今菩
萨戒之所出也○释僧肇。是年卒于长安。年三十一
(僧传)
| 乙卯(十一) |(十七) |(四) |(夏三) |(北凉四) |(西凉十一) |(七) |(二) |

八月初六日。慧远法师。合掌面西而逝(僧传云。十二年终。又弘明
集谢灵运诔文谓。十三年终。三说未知孰是)。寿八十四。谢灵运制碑。有庐
山集三十卷。行于世。师居庐山三十年。影不出山。迹
不入俗弟慧持亦有高行。社众数千。持居第一座。其
社众名迹尤彰彰者。一十八人。俗士则有刘遗民雷
次宗周续之宗炳张野张诠。法师则有慧永慧持道
敬。罽宾则有佛驮跋陀罗尊者。他如慧献昙顺昙常
道炳昙诜类。以童稚出家。同脩净社。最后有竺道生。
东晋 第 32c 页 X76-0032.png
及罽宾佛驮耶舍尊者。以义熙七八年方入山。则创
社二十六七年矣。犹得在十八贤传列。至今清风袭
人。又陶渊明。以山无酒而去。谢灵运以心杂。不得入
社。陆脩靖。尝从远公问道。今世传有二十一人焉。远
之门。德行则又有道祖僧迁道流。并才义英烈。有慧
要者。患山中无刻漏。乃于水上。立十二叶芙蕖。因波
转。以定十二时。晷景无差。馀皆有名于世(庐山集)○太
原郭宣。与蜀郡处筏。共梁州剌史扬牧敬为友。敬以
害人被禁。事连宣筏。二人念观音。许钱各十万。与西
明寺作功德。夜梦菩萨垂救。俱得脱免。宣依愿还钱。
而筏不还。后遇戎查蒲。被流矢所中。自悔曰。我有大
罪。语讫而死(僧史)○释法显。初游西天。至一寺。忽遇疾。
因思乡饭。其寺主遣沙弥。为来取之。倏忽往还。脚有
疮血。云往彭城。吴苍鹰家求食。为犬所啮。显怪其瞬
息间。而游数万里外。方悟寺僧并非常人也。及随舶
还。故往彭城访鹰。具知由委。其犬啮馀血涂门之处
犹在。显曰。此罗汉圣人血也。鹰即舍宅为寺。自至扬。
广求经像未获。忽林间见僧持像行。云与吴鹰供养(僧传)○魏
鹰将像还。每放异光。后元魏高齐皆迎供养(僧传)○魏
僧统法果。太宗深敬之。前后授以辅国宣城子忠信
侯安城公之号。皆固辞(魏书)
| 丙辰(十二) |(后秦泓)(永和元) |(五) |(四) |(五) |(十二) |(八) |(泰常元) |

释法安(一名慈钦)。远公弟子也。习禅讲经。善能开化。时新
阳县虎灾。县有社树。下筑神庙。安游其村。民以畏虎。
东晋 第 33a 页 X76-0033.png
早闭门闾。安至树下。坐禅向晓。虎负人至。投之树北。
跳伏安前。安为说法授戒。虎有顷而去。村人追虎。至
树下。见安大惊。谓是神人。一县宗奉。虎灾遂息。因改
神庙。留安立寺。左右田园。皆舍为业。后梦人指床下。
掘得铜钟二口(僧传)
| 丁巳(十三) |(后秦)(为晋灭) |(六) |(五) |(六) |(西凉歆)(加兴元) |(九) |(二) |

秦释道恒。罗什爱其才。与道标齐名。初秦王。以二人
有经国之业。必欲二人罢道辅政。恒标答书有曰。昔
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魏文管宁写之操。愿鉴元元
之情。垂嚝通物之理。秦主又致书于什[(丰*力)/石]二师。愿睡
以谕之。什[(丰*力)/石]等答。略曰。古之明王。审违性之难御。悟
任物之多因。故尧放许由于箕山。陵让放杖于魏国。
高祖纵四皓于终南。叔度辞蒲轮于汉岳。盖以适贤
之性。为得贤也。后举众恳乞。方得寝免。恒乃叹曰。古
人云。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于是入琅
琊山。终世不出。是年示寂于山(本传)○姚秦三主共三十
四年。沙门五人。出经律论六百二十四卷○释僧群。
居罗江霍山。山有泉。群饮之能不饥。因绝五谷。大守
刘夔。欲造其山乞水。天甚清霁。方渡海。忽风雨晦冥
数日。竟不得往。叹曰。正为山灵勒回俗驾耳。群庵侧
有略彴。每渡以汲泉。一日有折翅鸭。舒翼横略彴就
唼。群欲举杖拨去。恐伤鸭。因不饮数日而没。寿百四
十馀。临终曰。我少时尝戏折一鸭翅。此殆现报也(僧传)
| 戊午(十四) |(西秦七) |(夏)(昌武元) |(北凉七) |(二) |(十) |(三) |
东晋 第 33b 页 X76-0033.png

西竺佛驮跋陀罗。因适江陵。士庶皆事之。宋王刘裕。
请归京都。止道场寺。三月吴郡内史孟顗等。乃请师
于寺译华严经。感二青衣童子。每旦自庭沼中出。炷
香添瓶。不离座右。暮则潜入沼中。日以为常。至译经
毕。遂绝迹不见(华严记)○僧洪。铸丈六像。未及开模。会
铜禁甚严。刘裕时为相国。洪坐系丞相府。诵观音经。
梦像摩其顶。问怖否。洪曰。自念必死。安得不怖。睹像
胸前。铜色燋沸。殆临刑。会监官牛奔车坏。更克日。有
令从相府来。原洪之罪。比开模像。胸如所梦焉(北山录)
○凉无谶。出海龙王经四卷。有道进者。从谶求受菩
萨戒。谶曰。当自悔七日乃来。既而诣谶。曰宿障尚重。
遂精脩三年。梦中感佛为授戒法。于是复诣谶。谶见
喜曰。善哉巳感戒矣。今为汝作證。次第于佛像者。为
说戒相。当进感戒之夕。沙门道朗。亦通此梦。于是从
进受戒者。千有馀人。传授此法。迄至于今○庐山昙
常卒。寿七十二。张野卒。寿六十九。
| 己未(恭帝)(德文元熙元) |(八) |(真兴元) |(八) |(三) |(十一) | |

释慧义。备通经义。因言嵩高神云。江东有刘将军。应
受天命。吾以三十二璧镇金。以瓶为信。遂闻宋王。王
谓义曰。非常之瑞。非法师自行。无以获也。义乃往嵩
山。行道七日。梦老人将义往璧处。指云。是此石下。明
日义行。果见石坛下。得璧三十二枚。黄金一瓶(此瑞详之
宋史)。义还京师。宋武加接尤重。迄乎践祚。礼遇弥深。元
加二十一年终(僧传)○魏僧统法果。太宗尝亲幸其居。
东晋 第 33c 页 X76-0033.png
以门巷狭小。不容舆辇。更广大之。果年八十馀卒。帝
三临其丧。追赠老寿将军赵胡灵公(魏书)○释道祖。初
事远公。英姿易悟。后隐吴之台寺者十数年。是年卒。
寿七十三○释法显。至是译泥洹经等。共六部二十
四卷○竺法力。译无量寿经一卷。

庚申(元熙二)

居士竺难提(此云喜)。译观音消伏毒害经等○禅师昙
兰。居始丰赤城山。初变怪百出。兰宴坐自若。神乃拜
曰。我诣韦乡山殊欺王。以此山奉上人。遂不见。后三
年殊欺王。同夫人男女二十三人至。求授归戒。兰为
授五戒。以万钱密两器为施而去。是年兰卒(僧传)○六
月恭帝禅位于宋王刘裕○两晋凡十五君。一百五
十六年国除○东晋一百四年中。译师二十七人。所
译经律论。垂六百卷。而弘法之务。至是特盛焉。合寺
一千七百六十八所。僧尼二万四千人(方志)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