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6c 页
续佛祖统纪卷之二
* 玉冈润法师法嗣
** 法师必才
字大用。姓屈氏。台之临海人。父哲。明经为
科目之儒。母赵。崇佛惟谨。夜梦神僧振锡临门。觉而
生师。甫能言。辄记孝经一卷。七岁能属句。年十二闻
越之嵊县报恩寺为剡源先法师讲肆之地。遂往从
西江翟公出家祝发受具戒。十六谒湛堂澄公于南
竺渲福。一见即以法器期之。命典客寮。时玉岗润公
居版首。乃执经入室。足不出户限者十年。凡山家部
味教观。一经指授意释心融。玉冈叹曰。子非灵山宿
习。焉能致此哉。一时俦辈如我庵无绝宗继。英声伟
望绝出时流。至于剖决宗旨议定教章。必推师为上
首。玉冈住当湖德藏。延师分座。泰定甲子玉冈谢去。
以师继席。至正壬午迁杭之兴福。明年又升演福。首
造大佛宝殿山门两庑。及弥显之堂万佛宝阁。其金
碧晃朗像设尊严。法筵之盛特冠诸刹。师惟以讲说
流通为务。所有资施随得随散。故其营构之绩不劳
而就。帝师闻其高行。锡佛鉴圆照大师之号。江浙函
相达公累致香币咨决法要。一时贵人畯士罔不倾
诚致敬。然师以观行精励。虽祁寒隆暑不亏其程。忽
示微疾。即杜门谢绝人事。厉苾佛号声不暂辍。谓其
徒曰。人生一世要在末后一著。汝等勿谓修持无验。
吾净土缘稔。今将行矣。即具浴更浴更衣书偈以别
* 玉冈润法师法嗣
** 法师必才
字大用。姓屈氏。台之临海人。父哲。明经为
科目之儒。母赵。崇佛惟谨。夜梦神僧振锡临门。觉而
生师。甫能言。辄记孝经一卷。七岁能属句。年十二闻
越之嵊县报恩寺为剡源先法师讲肆之地。遂往从
西江翟公出家祝发受具戒。十六谒湛堂澄公于南
竺渲福。一见即以法器期之。命典客寮。时玉岗润公
居版首。乃执经入室。足不出户限者十年。凡山家部
味教观。一经指授意释心融。玉冈叹曰。子非灵山宿
习。焉能致此哉。一时俦辈如我庵无绝宗继。英声伟
望绝出时流。至于剖决宗旨议定教章。必推师为上
首。玉冈住当湖德藏。延师分座。泰定甲子玉冈谢去。
以师继席。至正壬午迁杭之兴福。明年又升演福。首
造大佛宝殿山门两庑。及弥显之堂万佛宝阁。其金
碧晃朗像设尊严。法筵之盛特冠诸刹。师惟以讲说
流通为务。所有资施随得随散。故其营构之绩不劳
而就。帝师闻其高行。锡佛鉴圆照大师之号。江浙函
相达公累致香币咨决法要。一时贵人畯士罔不倾
诚致敬。然师以观行精励。虽祁寒隆暑不亏其程。忽
示微疾。即杜门谢绝人事。厉苾佛号声不暂辍。谓其
徒曰。人生一世要在末后一著。汝等勿谓修持无验。
吾净土缘稔。今将行矣。即具浴更浴更衣书偈以别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7a 页 X75-0747.png
丞相及知者。端坐合掌而逝。已亥三月十九日也。阇
维之日千众聚观。火巳舌本齿牙不燬。舍利如菽。人
争拾之。门人立塔于寺南安养。世寿六十八。僧夏五
十六。师为人持重寡言笑。至其为众说法。雨注河翻
纵横无碍。其著述有妙玄文句止观三大部增治助
文。法华涅槃讲义。章安荆溪四明三祖礼文。得法者
上竺大山.下竺良玉.白莲明德.普福元镇.能仁久怀。
** 法师普曜
号天岩。世为嘉禾云泉之陆氏。父祥。母章。
感异梦而娠。生而政嶷。眉目如绣。读书成诵。辄得大
旨。年十三依能仁义朗。十六落发寺之长德庵才公。
家规严峻。具礼币使从明师。故早能诗。仇先生仁远.
白先生珽俱异之。玉冈润公居东湖演寿。师从学天
台教观。若宿习然。玉冈语之曰。子它日必为法器。第
吾老且尽。不能终子之业。于是又从松壑寿公究明
一心三观之旨。令与宗胜修大悲三昧期。师于梦中
登大塔之顶。榜曰常乐。因悟曰诸佛境界也。明日阅
起信论。至更无彼此色相迭相见。唯一真如智独存。
恍然有得。自是辩说无碍。演福竹居简公延掌僧籍。
圆觉云海度公招领其众。所至有声。至正二年宣政
院起主车溪广福。乃建法华忏。院寺之东偏继修忏
法。岁以为常。修多宝塔新方丈室。兴废补弊。学徒云
委。十有七年谢皈结庵曰。梦莲修净土行为终焉之
计。湖郡守请主慈感。居三年。值岁凶。乞食聚徒。讲授
不辍。及迁演福。仅三月而有台城之役。偶微疾。有问
维之日千众聚观。火巳舌本齿牙不燬。舍利如菽。人
争拾之。门人立塔于寺南安养。世寿六十八。僧夏五
十六。师为人持重寡言笑。至其为众说法。雨注河翻
纵横无碍。其著述有妙玄文句止观三大部增治助
文。法华涅槃讲义。章安荆溪四明三祖礼文。得法者
上竺大山.下竺良玉.白莲明德.普福元镇.能仁久怀。
** 法师普曜
号天岩。世为嘉禾云泉之陆氏。父祥。母章。
感异梦而娠。生而政嶷。眉目如绣。读书成诵。辄得大
旨。年十三依能仁义朗。十六落发寺之长德庵才公。
家规严峻。具礼币使从明师。故早能诗。仇先生仁远.
白先生珽俱异之。玉冈润公居东湖演寿。师从学天
台教观。若宿习然。玉冈语之曰。子它日必为法器。第
吾老且尽。不能终子之业。于是又从松壑寿公究明
一心三观之旨。令与宗胜修大悲三昧期。师于梦中
登大塔之顶。榜曰常乐。因悟曰诸佛境界也。明日阅
起信论。至更无彼此色相迭相见。唯一真如智独存。
恍然有得。自是辩说无碍。演福竹居简公延掌僧籍。
圆觉云海度公招领其众。所至有声。至正二年宣政
院起主车溪广福。乃建法华忏。院寺之东偏继修忏
法。岁以为常。修多宝塔新方丈室。兴废补弊。学徒云
委。十有七年谢皈结庵曰。梦莲修净土行为终焉之
计。湖郡守请主慈感。居三年。值岁凶。乞食聚徒。讲授
不辍。及迁演福。仅三月而有台城之役。偶微疾。有问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7b 页 X75-0747.png
者。师曰。数至于此。孰能逃之。加趺燕坐而逝。龛留三
日神色不变。茶毗舌本如青莲华叶。数珠牙齿舍利
如贯珠。悉为人取去。五郡同役及四方之人无不伤
悼。师尝造千手眼大悲像事之。终身恒祝曰。使我得
一句一偈大法之益。悉以施人。故能随机应器。动臻
其妙。主法华.弥陀忏期三十又七会。讲法华终三遍。
寿公命书银字般若经。藏诸正法楼。不过中食者数
年。喜宾客。不问有无。临患难处之晏然。僧道立皈遗
骨于新溪之上。春秋六十僧。夏四十五。嗣法者定觉
处仁。
** 法师正寿
号松壑。俗姓徐氏。霅之鸟程人。父应炎。家
传儒。师自幼厌处尘俗。出家于南竺演福。从柳塘权
公得度。诵经礼佛昼夜不辍。食不过中。胁不至席。严
持禁戒弥久益坚。至治辛酉玉冈润公来住是山。闻
其妙教即立妙行。道誉月广。遂升座端。为学者师。众
数百人。随机开示未尝少倦。江湖道俗争欲得师出
世。师之母贤而有识。每戒之曰。慎勿住院累我。乃恪
导母训。方以聘币来者。语皆峻拒不纳。而于自行之
功愈加精进。行四三昧终而复始。有施以财物者辄
均分之于众。以巳所得赎禽鱼以放生。泰定甲子建
真如观堂于杭城之北。母尽出其奁具以资役费。堂
成奉安千首眼观音像。岁以季秋之月集同行人修
大悲忏三七日。别立普贤道场。岁修法华三昧。搆重
阁庋置金书般若经.银书大智度论于其上。而辟下
日神色不变。茶毗舌本如青莲华叶。数珠牙齿舍利
如贯珠。悉为人取去。五郡同役及四方之人无不伤
悼。师尝造千手眼大悲像事之。终身恒祝曰。使我得
一句一偈大法之益。悉以施人。故能随机应器。动臻
其妙。主法华.弥陀忏期三十又七会。讲法华终三遍。
寿公命书银字般若经。藏诸正法楼。不过中食者数
年。喜宾客。不问有无。临患难处之晏然。僧道立皈遗
骨于新溪之上。春秋六十僧。夏四十五。嗣法者定觉
处仁。
** 法师正寿
号松壑。俗姓徐氏。霅之鸟程人。父应炎。家
传儒。师自幼厌处尘俗。出家于南竺演福。从柳塘权
公得度。诵经礼佛昼夜不辍。食不过中。胁不至席。严
持禁戒弥久益坚。至治辛酉玉冈润公来住是山。闻
其妙教即立妙行。道誉月广。遂升座端。为学者师。众
数百人。随机开示未尝少倦。江湖道俗争欲得师出
世。师之母贤而有识。每戒之曰。慎勿住院累我。乃恪
导母训。方以聘币来者。语皆峻拒不纳。而于自行之
功愈加精进。行四三昧终而复始。有施以财物者辄
均分之于众。以巳所得赎禽鱼以放生。泰定甲子建
真如观堂于杭城之北。母尽出其奁具以资役费。堂
成奉安千首眼观音像。岁以季秋之月集同行人修
大悲忏三七日。别立普贤道场。岁修法华三昧。搆重
阁庋置金书般若经.银书大智度论于其上。而辟下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7c 页 X75-0747.png
为讲堂。师凡演法。往往感天神侍座天雨宝华。至正
二年二月示疾。语众曰。佛涅槃前一日我当去。为我
建净土期以助西归。十三日沐浴更衣端坐达旦。广
说观心观佛净土法门策励学徒。安然而逝。世寿五
十三。僧夏三十五。茶毗日于火轮中放金色光。遗烬
中舌根不坏。舍利无数。塔于观堂之右。嗣法者得禹。
** 法师子实
字印海。号相庵。姓仲氏。嘉兴奥溪人。母感
异梦有娠。生而颖异。十三依海盐祇园寺勒公出家。
厌弃瑜伽。专诵儒典。十九祝发进具。闻玉冈说法于
演寿。往询法要。玉冈留之。授以天台诸书。令熟诵之。
玉冈迁演福。招师掌僧事。尝修观音期七七日。梦感
大士剖腹裁心。从而聪利。后居白莲华院。获授止观。
续看妙玄。辨才宏肆。玉冈继升下竺灵山。师亦从焉。
大用才公迁演福。延师居版首。后归祗园建忏堂。岁
启期忏。略感灵瑞。嘉兴守请住当湖德藏。洪武三年
诏徵天下高僧至京奏对苾旨。复归奥溪福严。十一
年诏令天下僧讲楞伽.金刚.心经。师于海盐天宁敷
畅厥旨。多所弘益。十五年竺隐道公升上竺。请师居
都讲之职。明年僧录司选师住下竺。前后七载。讲说
诸部连环无巳。复退休奥溪甫岁。周遍别乡邻故旧
往。居德藏。忽一日赋怀净土辞一篇。端坐称佛名而
逝。洪武二十四年辛未九月二十五日也。春秋七十
八。夏五十九。门人收舍利塔于飞来峰之阳。师平居
持戒甚严。动静语嘿不违其教。于山家诸部精研力
二年二月示疾。语众曰。佛涅槃前一日我当去。为我
建净土期以助西归。十三日沐浴更衣端坐达旦。广
说观心观佛净土法门策励学徒。安然而逝。世寿五
十三。僧夏三十五。茶毗日于火轮中放金色光。遗烬
中舌根不坏。舍利无数。塔于观堂之右。嗣法者得禹。
** 法师子实
字印海。号相庵。姓仲氏。嘉兴奥溪人。母感
异梦有娠。生而颖异。十三依海盐祇园寺勒公出家。
厌弃瑜伽。专诵儒典。十九祝发进具。闻玉冈说法于
演寿。往询法要。玉冈留之。授以天台诸书。令熟诵之。
玉冈迁演福。招师掌僧事。尝修观音期七七日。梦感
大士剖腹裁心。从而聪利。后居白莲华院。获授止观。
续看妙玄。辨才宏肆。玉冈继升下竺灵山。师亦从焉。
大用才公迁演福。延师居版首。后归祗园建忏堂。岁
启期忏。略感灵瑞。嘉兴守请住当湖德藏。洪武三年
诏徵天下高僧至京奏对苾旨。复归奥溪福严。十一
年诏令天下僧讲楞伽.金刚.心经。师于海盐天宁敷
畅厥旨。多所弘益。十五年竺隐道公升上竺。请师居
都讲之职。明年僧录司选师住下竺。前后七载。讲说
诸部连环无巳。复退休奥溪甫岁。周遍别乡邻故旧
往。居德藏。忽一日赋怀净土辞一篇。端坐称佛名而
逝。洪武二十四年辛未九月二十五日也。春秋七十
八。夏五十九。门人收舍利塔于飞来峰之阳。师平居
持戒甚严。动静语嘿不违其教。于山家诸部精研力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8a 页 X75-0748.png
索。不极其妙不止。凡学者有所启问。莫不恳恳为言
其指归。所至听众云集。用能扶树教道。为一时所宗。
所著有楞严略疏.圆觉文句.楞伽指南。金刚般若灯
论.心经.遗经疏。四分戒本钞.四教仪正说解指要问
津.金錍起文。所修法华期忏十有七会。金光明期二
十三。弥陀净土期五。请观音五。大悲三。常坐三昧二。
皆获祯应。得法者法喜.道怤.仁让.一奇.如秩.妙解。
** 法师大佑
字启宗。别号佑蘧庵。出于姑苏吴县之吴
氏。父母俱持斋素。乡里称为善人。其母梦一僧自称
阇那。觉而遂孕。始能言。闻其兄诵楞严咒。即随口诵
之。年十二出家投[髟/未]嗣贵落剃为僧。授满分戒。凡内
外经书一览即通其义。初与古庭为友习贤首教。次
从皋声公习天台止观。后于弘教天泉泽公会中充
忏首职。一日阅玉冈四教仪集注。至初五品位一随
喜品注文云。一空一切空。三观悉彰破相之用。一假
一切假。三观悉彰立法之功。一中一切中。三观悉是
绝待之体。忽有省。自后天台一宗纲格诸书若素习
而贯通焉。出世甫里之白莲。遂遥禀玉冈。洪武四年
以高僧召至京。明年预广荐法会于蒋山。洪武十年
升住郡之北禅。讲心经.金刚.楞伽三经。提挈奥义。多
士悦随。施者坌集。乃建大佛宝殿。既成将静退还山。
适嘉定耆缁现无隐。请师开山邑之圆通。今为讲刹
之首。未几归西山筑室。扁曰真如。修习念佛三昧未
尝暂辍。洪武二十六年僧录司缺官。召至京。陛见喜
其指归。所至听众云集。用能扶树教道。为一时所宗。
所著有楞严略疏.圆觉文句.楞伽指南。金刚般若灯
论.心经.遗经疏。四分戒本钞.四教仪正说解指要问
津.金錍起文。所修法华期忏十有七会。金光明期二
十三。弥陀净土期五。请观音五。大悲三。常坐三昧二。
皆获祯应。得法者法喜.道怤.仁让.一奇.如秩.妙解。
** 法师大佑
字启宗。别号佑蘧庵。出于姑苏吴县之吴
氏。父母俱持斋素。乡里称为善人。其母梦一僧自称
阇那。觉而遂孕。始能言。闻其兄诵楞严咒。即随口诵
之。年十二出家投[髟/未]嗣贵落剃为僧。授满分戒。凡内
外经书一览即通其义。初与古庭为友习贤首教。次
从皋声公习天台止观。后于弘教天泉泽公会中充
忏首职。一日阅玉冈四教仪集注。至初五品位一随
喜品注文云。一空一切空。三观悉彰破相之用。一假
一切假。三观悉彰立法之功。一中一切中。三观悉是
绝待之体。忽有省。自后天台一宗纲格诸书若素习
而贯通焉。出世甫里之白莲。遂遥禀玉冈。洪武四年
以高僧召至京。明年预广荐法会于蒋山。洪武十年
升住郡之北禅。讲心经.金刚.楞伽三经。提挈奥义。多
士悦随。施者坌集。乃建大佛宝殿。既成将静退还山。
适嘉定耆缁现无隐。请师开山邑之圆通。今为讲刹
之首。未几归西山筑室。扁曰真如。修习念佛三昧未
尝暂辍。洪武二十六年僧录司缺官。召至京。陛见喜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8b 页 X75-0748.png
叹。留长于逾月。授僧录司右善世。二十九年升左善
世。居官应制诸作存焉。是年考试天下僧徒。师扶树
之绩居多。钦赐袈裟衣衾鞋履钞贯有差。三十二年
告老还姑苏旧业。永乐三年夏复召至京。有诏纂修
释书。师总括般若要义。藁成忽称微疾。至五年春正
月二日趺坐而逝。世寿七十四。僧腊六十二。是月十
八日阇维时。祥云五色天华散空。云鹤盘旋于上。火
后得舍利无算。所著有净土指归注解.弥陀金刚二
经挍勘.天台授受祖图。撰法华撮要图.净土解行二
图.净土真如礼文.华严灯科.净土九莲灯科各一卷。
得法弟子慧澈.德完。
* 子庭训法师法嗣
** 法师慧日
号东溟。天台赤城人。宋丞相贾魏公诸孙。
志慕空门。往县之广严寺依平山等公落发为僧。时
子庭讲衡台之教于赤城。走轮下而受其说。依科指
授便能领义。一旦假𥨊也。见有竹横地下。竹上所凝
者白粥粲然。师因卧而餐之。及觉言于子庭子。庭曰
竹粥与竺同音。子得就地以食。其缘殆在上下两竺
之间乎。子宜亟行行。即持瓶锡渡浙河拜竹屋净公
于上竺。辄留之。所处颇卑湿。师赋诗以述其事。竹屋
见之谓众曰。此即不凡。它日当嗣主兹山。不可以少
年易之。为迁刚燥之地。遇之如宾友。会有营缮之役。
施金帛者接蹱而至。勤旧僧㭄欲揭示名字。选工书
者卒无以应。师扬袂出曰。吾试为之。霞布云舒。精釆
世。居官应制诸作存焉。是年考试天下僧徒。师扶树
之绩居多。钦赐袈裟衣衾鞋履钞贯有差。三十二年
告老还姑苏旧业。永乐三年夏复召至京。有诏纂修
释书。师总括般若要义。藁成忽称微疾。至五年春正
月二日趺坐而逝。世寿七十四。僧腊六十二。是月十
八日阇维时。祥云五色天华散空。云鹤盘旋于上。火
后得舍利无算。所著有净土指归注解.弥陀金刚二
经挍勘.天台授受祖图。撰法华撮要图.净土解行二
图.净土真如礼文.华严灯科.净土九莲灯科各一卷。
得法弟子慧澈.德完。
* 子庭训法师法嗣
** 法师慧日
号东溟。天台赤城人。宋丞相贾魏公诸孙。
志慕空门。往县之广严寺依平山等公落发为僧。时
子庭讲衡台之教于赤城。走轮下而受其说。依科指
授便能领义。一旦假𥨊也。见有竹横地下。竹上所凝
者白粥粲然。师因卧而餐之。及觉言于子庭子。庭曰
竹粥与竺同音。子得就地以食。其缘殆在上下两竺
之间乎。子宜亟行行。即持瓶锡渡浙河拜竹屋净公
于上竺。辄留之。所处颇卑湿。师赋诗以述其事。竹屋
见之谓众曰。此即不凡。它日当嗣主兹山。不可以少
年易之。为迁刚燥之地。遇之如宾友。会有营缮之役。
施金帛者接蹱而至。勤旧僧㭄欲揭示名字。选工书
者卒无以应。师扬袂出曰。吾试为之。霞布云舒。精釆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8c 页 X75-0748.png
焕发。竹屋喜曰。吾前言不缪。命典宾客。寻掌僧籍。竹
屋既示寂。湛堂自演福来继其席。师延居后堂版首。
未几出世吴山。后甚圣水湛堂念之。不忍舍。复招还
山处第一座。以仪表四众。听学之士动以千百计。师
随其性窦浅深而疏导之。元重纪至元四年行宣政
院釆诸人望。而师复住荐福历三寒暑。下竺灵山寺
灾。至正元年宣政院使高公纳麟谓。非师无以膺起
废之任。移师𦲷之。师至修普贤殿。云间大姓蔡氏邀
师至家施钱十万缗。师过姑苏大致香楠为材。既而
大雄殿成。蔡卒。其妻夏氏为刻佛菩萨罗汉圣像。黄
文献公溍实为之记。四年高公又迁师住上竺。子庭
所谓上下两竺之徵益验矣。师知缘契在兹。夙夜注
心罔敢怠遑。初修大殿。次建山门。铸钟搆楼。次营重
阁讲堂。上祠诸祖下为讲法之所。它若白云堂选佛
场诸寮宇亦皆告成。复罄巳橐甓通途自普门达于
三门寺。所宜有无不具焉。帝师大宝法王嘉师之行。
赐以金襕法衣及慈光妙应普济大师之号。十六年
檛鼓而退隐于会稽山水间。人不知其为师。江淅丞
相达识帖穆公力请还山。复再正法席。前后凡二十
五年。 国朝革命。鸿仁惠泽覃及幽明。于是有学僧
伽奉诏入京。而师年最高。白眉朱颜。其班前列。上亲
问以升济沉冥之道。师备述其故。上悦顾众而言曰。
迩来学佛者唯沉埋岁月。如金刚.楞伽诸经皆撮心
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义。苟有不通。质诸白眉法师可
屋既示寂。湛堂自演福来继其席。师延居后堂版首。
未几出世吴山。后甚圣水湛堂念之。不忍舍。复招还
山处第一座。以仪表四众。听学之士动以千百计。师
随其性窦浅深而疏导之。元重纪至元四年行宣政
院釆诸人望。而师复住荐福历三寒暑。下竺灵山寺
灾。至正元年宣政院使高公纳麟谓。非师无以膺起
废之任。移师𦲷之。师至修普贤殿。云间大姓蔡氏邀
师至家施钱十万缗。师过姑苏大致香楠为材。既而
大雄殿成。蔡卒。其妻夏氏为刻佛菩萨罗汉圣像。黄
文献公溍实为之记。四年高公又迁师住上竺。子庭
所谓上下两竺之徵益验矣。师知缘契在兹。夙夜注
心罔敢怠遑。初修大殿。次建山门。铸钟搆楼。次营重
阁讲堂。上祠诸祖下为讲法之所。它若白云堂选佛
场诸寮宇亦皆告成。复罄巳橐甓通途自普门达于
三门寺。所宜有无不具焉。帝师大宝法王嘉师之行。
赐以金襕法衣及慈光妙应普济大师之号。十六年
檛鼓而退隐于会稽山水间。人不知其为师。江淅丞
相达识帖穆公力请还山。复再正法席。前后凡二十
五年。 国朝革命。鸿仁惠泽覃及幽明。于是有学僧
伽奉诏入京。而师年最高。白眉朱颜。其班前列。上亲
问以升济沉冥之道。师备述其故。上悦顾众而言曰。
迩来学佛者唯沉埋岁月。如金刚.楞伽诸经皆撮心
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义。苟有不通。质诸白眉法师可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9a 页 X75-0749.png
也。自后数召见。字而不名。人以为师荣。及建钟山法
会请师说毗尼净戒。闻者开悟。洪武五年正月望也。
时舆论以瓦官升元讲寺乃天台初释法华道场。不
可久废。乃以其事上闻。即天界禅林别建堂室以存
旧号。请师开山。师为升堂说法。九府僧伽皆俯首以
听。风声所被遐迩翕然。复辞归天竺山。日修西方净
业。十二年秋七月朔日梦青莲华生方池中。清芬袭
人。既寤召弟子曰。此生西方净土之祥也。吾去人间
世殆不远乎。至四日书偈合爪而逝。世寿八十又九。
僧腊七十三。塔全身于西峰妙应塔院。师居常颜面
严冷片言不妄。发虽对王公大臣未尝出一软媚语。
至于诱掖后进辞色温如春阳。嗣其法者思齐.行枢.
妙修.允鉴.允忠.普智.文会.一即.善述等。
* 松林溥法师法嗣
** 法师子思
宇齐贤。别号四窗。明之奉化陈氏。父德。母
汤。梦梵僧乘白马闯门而娠。骨相殊异。甫五岁向佛
瞙拜如敬二亲。法华念公时住宝山。俾以童子趋侍。
获与名师宿儒往来。见闻日益。薙发于弱冠之初。登
具于年满之后。遂发迹南湖。抗声西淅松林。演唱于
集庆也。师以习读之勒。记忆之富。讲辨之详。历僧事
忏司座端之职。以佐其化。板刻盘谷类要六十卷。而
出世台之保寿作门。及堂湖之慈感。则建堂而阁其
上甃。堤岸筑垣墙供[怡-台+(玄-ㄙ+ㄥ)]营缮置廪局。集庆之废。师以
旧游地有志兴起。夺于上竺之选。唯作廊庑二十楹。
会请师说毗尼净戒。闻者开悟。洪武五年正月望也。
时舆论以瓦官升元讲寺乃天台初释法华道场。不
可久废。乃以其事上闻。即天界禅林别建堂室以存
旧号。请师开山。师为升堂说法。九府僧伽皆俯首以
听。风声所被遐迩翕然。复辞归天竺山。日修西方净
业。十二年秋七月朔日梦青莲华生方池中。清芬袭
人。既寤召弟子曰。此生西方净土之祥也。吾去人间
世殆不远乎。至四日书偈合爪而逝。世寿八十又九。
僧腊七十三。塔全身于西峰妙应塔院。师居常颜面
严冷片言不妄。发虽对王公大臣未尝出一软媚语。
至于诱掖后进辞色温如春阳。嗣其法者思齐.行枢.
妙修.允鉴.允忠.普智.文会.一即.善述等。
* 松林溥法师法嗣
** 法师子思
宇齐贤。别号四窗。明之奉化陈氏。父德。母
汤。梦梵僧乘白马闯门而娠。骨相殊异。甫五岁向佛
瞙拜如敬二亲。法华念公时住宝山。俾以童子趋侍。
获与名师宿儒往来。见闻日益。薙发于弱冠之初。登
具于年满之后。遂发迹南湖。抗声西淅松林。演唱于
集庆也。师以习读之勒。记忆之富。讲辨之详。历僧事
忏司座端之职。以佐其化。板刻盘谷类要六十卷。而
出世台之保寿作门。及堂湖之慈感。则建堂而阁其
上甃。堤岸筑垣墙供[怡-台+(玄-ㄙ+ㄥ)]营缮置廪局。集庆之废。师以
旧游地有志兴起。夺于上竺之选。唯作廊庑二十楹。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9b 页 X75-0749.png
上竺南竺二大殿或成于将代之际。或丁于久燬之
馀。君乃剌血书经。炼指供佛。祈雨而雨澍。祷疾而疾
瘳。此其馀事也。至正初僧寺困于民役。会中台御史
抵杭。因上书言币请。奏乞以津贴法。使诸山亩计田
土。其赀费裨然。庶免其徵科之𥣯。果获所请。至正辛
丑二月十日书偈辞世。善手无梦赞之曰。师以即具
之宗。鼓行斯世。以明静之旨。陶冶后人。祖碧溪而同
驱并驾。父松林而绝类离伦。苟非为太平而出。则必
因圣哲而臻者焉。
* 桐溪济法师法嗣
** 法师普容
字太虚。俗姓弟氏。世为馀姚人。年十四出
家于里之屿山。祝发于杭之昖庆。受具戒于明之开
元。碧溪闻公住延庆日。师久依之。复得止观法门于
桐溪济公。雪岑说偈请主观事。乾符久废。半岩全公.
北溪谦公咸诿以与造。师为募施者。建寺买田六百
亩与寺别籍。作九品观室居焉。郡人福清州判官杨
为搆精舍。请于朝赐额曰慈济。且加法师号。俾师开
山。师黾勉受命而仍居乾符寺。俄举净业会与众别。
又明日示寂。春秋七十。夏四十四。延祐七年二月一
日也。奉全身塔于慈济东南。太史黄溍为之序曰。师
家故业儒。诗礼之学厥有端绪。今不言尊。其教也粤。
自大雄唱灭。殊师异旨。莫适统一。惟天台之传为传
其宗。而学者或梏于章句有教无行。师益病之。是故
一年修常坐。二年修长行。馀时则修半行坐非行坐。
馀。君乃剌血书经。炼指供佛。祈雨而雨澍。祷疾而疾
瘳。此其馀事也。至正初僧寺困于民役。会中台御史
抵杭。因上书言币请。奏乞以津贴法。使诸山亩计田
土。其赀费裨然。庶免其徵科之𥣯。果获所请。至正辛
丑二月十日书偈辞世。善手无梦赞之曰。师以即具
之宗。鼓行斯世。以明静之旨。陶冶后人。祖碧溪而同
驱并驾。父松林而绝类离伦。苟非为太平而出。则必
因圣哲而臻者焉。
* 桐溪济法师法嗣
** 法师普容
字太虚。俗姓弟氏。世为馀姚人。年十四出
家于里之屿山。祝发于杭之昖庆。受具戒于明之开
元。碧溪闻公住延庆日。师久依之。复得止观法门于
桐溪济公。雪岑说偈请主观事。乾符久废。半岩全公.
北溪谦公咸诿以与造。师为募施者。建寺买田六百
亩与寺别籍。作九品观室居焉。郡人福清州判官杨
为搆精舍。请于朝赐额曰慈济。且加法师号。俾师开
山。师黾勉受命而仍居乾符寺。俄举净业会与众别。
又明日示寂。春秋七十。夏四十四。延祐七年二月一
日也。奉全身塔于慈济东南。太史黄溍为之序曰。师
家故业儒。诗礼之学厥有端绪。今不言尊。其教也粤。
自大雄唱灭。殊师异旨。莫适统一。惟天台之传为传
其宗。而学者或梏于章句有教无行。师益病之。是故
一年修常坐。二年修长行。馀时则修半行坐非行坐。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49c 页 X75-0749.png
凡然其顶者三。爇其臂者百。阅七年而四三昧以具。
既又集同行修大悲期一。净土期七年。寓公处士慕
而与游。辄为举东林故事。四众从之。为四十八愿会
者恒数十百人。所著书唯圆修要义一卷。岁大饥且
疫。为粥活其所不能自食者。用阇维法敛送其死无
所归者。庆元路总管张侅以旱告师。为合同修六十
人诣白衣观音像前。肉香祈哀。感瑞光如璎珞。雨三
日乃止。驸马都尉沈阳王谒补陀。道出四明。瞙拜执
弟子礼请主如意轮期三七日。寻获异梦。盖申敬事。
此皆世之所共称者也。
* 天泉泽法师法嗣
** 法师祖祢
字曰章。晚号用拙。苏之常熟张氏子。年十
二出家福山大慈寺。聪敏秀发。绝出侪类。凡真乘外
书过目不忘。十七祝发进具戒。初谒天泉于北禅。一
见器之。即令入室。继掌僧事。复东游四明。时我庵无
公住延庆。石室英公居育王。皆待以忘年友。既首众
报慈。又居上竺座端。出世郡城之永定。迁昆山广孝
嘉定净信。洪武二年善世院迁住杭之上竺。以高僧
选留瓦官寺。有旨就天界禅寺升座。闻者悦服。数召
入禁中问佛法大意。师奏对详允。敕止宿翰林院以
备[(厂@((既-旡)-日+口))*页]问。八年秋得旨还山。营别业于苏城东。扁曰安
隐。缁白向慕者众。十二年八月十二日示疾。临终不
及它事。惟力疾念佛而化。春秋七十一。夏五十四。茶
毗日送者闻异香。火灭其骨成五色。孙德完收炉馀。
既又集同行修大悲期一。净土期七年。寓公处士慕
而与游。辄为举东林故事。四众从之。为四十八愿会
者恒数十百人。所著书唯圆修要义一卷。岁大饥且
疫。为粥活其所不能自食者。用阇维法敛送其死无
所归者。庆元路总管张侅以旱告师。为合同修六十
人诣白衣观音像前。肉香祈哀。感瑞光如璎珞。雨三
日乃止。驸马都尉沈阳王谒补陀。道出四明。瞙拜执
弟子礼请主如意轮期三七日。寻获异梦。盖申敬事。
此皆世之所共称者也。
* 天泉泽法师法嗣
** 法师祖祢
字曰章。晚号用拙。苏之常熟张氏子。年十
二出家福山大慈寺。聪敏秀发。绝出侪类。凡真乘外
书过目不忘。十七祝发进具戒。初谒天泉于北禅。一
见器之。即令入室。继掌僧事。复东游四明。时我庵无
公住延庆。石室英公居育王。皆待以忘年友。既首众
报慈。又居上竺座端。出世郡城之永定。迁昆山广孝
嘉定净信。洪武二年善世院迁住杭之上竺。以高僧
选留瓦官寺。有旨就天界禅寺升座。闻者悦服。数召
入禁中问佛法大意。师奏对详允。敕止宿翰林院以
备[(厂@((既-旡)-日+口))*页]问。八年秋得旨还山。营别业于苏城东。扁曰安
隐。缁白向慕者众。十二年八月十二日示疾。临终不
及它事。惟力疾念佛而化。春秋七十一。夏五十四。茶
毗日送者闻异香。火灭其骨成五色。孙德完收炉馀。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0a 页 X75-0750.png
即安隐起塔。得法者觉斯.纯妙。师之为学也。一家所
传教观章疏必精掸极究。不畅达不止。为学讲授不
泥章句。听者忘倦。至于博览强记。对客授引。亹舋不
休。尤为翰林宋公.侍讲[后-口+(户-尸+巳)]公所知。又善任㩲智。如上
竺为江南宗刹。众号难斋而能处之泰如。可谓真俗
兼济者矣。
* 我庵无法师法嗣
** 法师弘道
宗竺隐。存翁其别号也。世居姑苏吴江之
澄源里。沉姓。初有异人过其居言。它相当出高僧。既
而师生。甫及睟。能称佛名。母没。鞠于嫂氏。始就外传
读书。日记数千言。厥父以青镇密印寺慈公有行业。
遂命出家。其庭忽生竹五竿。因命其轩曰五竹而藏
修焉。十九落发进受具戒。闻西湖雷峰鲁山文法师
讲授有程。遂往从之。天台诸部一闻即了靡不淹贯。
会我庵由延庆迁上竺。一见若有宿契。问曰。吾宗部
味教观权实之旨为曾闻耶。师曰然。曰。即文字而求
之耶。离文字而求之耶。曰不即不离。遂命掌书记。由
是声动湖山。未几我庵示寂。去从绝宗于荐福。与大
璞.大彻辈研穷考覈。其业益精。圆觉云外庆公延师
表章其众。时增修教苑清规。师秉笔多所更定。天岩
曜公退席车溪广福。举师自代。洪武初湖郡守请住
慈感。勉副其意。即憣然而退。乃筑室于漈源。额曰无
为舍。雕造千手眼大悲像。昕夕礼诵为终焉之规。洪
武三年诏天下僧道问鬼神事。师建议为多。杭人以
传教观章疏必精掸极究。不畅达不止。为学讲授不
泥章句。听者忘倦。至于博览强记。对客授引。亹舋不
休。尤为翰林宋公.侍讲[后-口+(户-尸+巳)]公所知。又善任㩲智。如上
竺为江南宗刹。众号难斋而能处之泰如。可谓真俗
兼济者矣。
* 我庵无法师法嗣
** 法师弘道
宗竺隐。存翁其别号也。世居姑苏吴江之
澄源里。沉姓。初有异人过其居言。它相当出高僧。既
而师生。甫及睟。能称佛名。母没。鞠于嫂氏。始就外传
读书。日记数千言。厥父以青镇密印寺慈公有行业。
遂命出家。其庭忽生竹五竿。因命其轩曰五竹而藏
修焉。十九落发进受具戒。闻西湖雷峰鲁山文法师
讲授有程。遂往从之。天台诸部一闻即了靡不淹贯。
会我庵由延庆迁上竺。一见若有宿契。问曰。吾宗部
味教观权实之旨为曾闻耶。师曰然。曰。即文字而求
之耶。离文字而求之耶。曰不即不离。遂命掌书记。由
是声动湖山。未几我庵示寂。去从绝宗于荐福。与大
璞.大彻辈研穷考覈。其业益精。圆觉云外庆公延师
表章其众。时增修教苑清规。师秉笔多所更定。天岩
曜公退席车溪广福。举师自代。洪武初湖郡守请住
慈感。勉副其意。即憣然而退。乃筑室于漈源。额曰无
为舍。雕造千手眼大悲像。昕夕礼诵为终焉之规。洪
武三年诏天下僧道问鬼神事。师建议为多。杭人以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0b 页 X75-0750.png
天竺灵山久废。郡诸山力请。乃起重建光明忏堂。从
是忏法复行十年。有旨笺注楞伽等三经。师与具庵
等同注。颁行。上亲制竺隐说赐之。十五年升住上天
竺。有诏开设僧道卫门。师领杭郡都僧纲。明年起师
为僧录司左善世。敕命有曰。昨敕见任僧官于万百
千中求同佛心者。汝为众所推而至。出万百千中之
上。是为希有。特命尔为僧之第一。掌教九年。慈恕清
慎。宗教赖焉。廿四年春师以年老告闻。许之。其年七
十七也。明年秋天禧梦观请师为后学讲妙宗。至三
辈往生观文。忽示疾曰。吾世缘当谢焉。能效悠悠辈
作四句辞世偈耶。第以山林之质。受圣上深恩异遇。
不能报效。而此心常拳拳也。言巳即泊然而逝。实洪
武二十五年九月三十日也。梦观为治丧尽礼。茶毗
烟燄有光。得舍利无算。至谟等奉灵骨归葬于桧峰
云隐塔。春秋七十八。夏五十九。师四坐道场。所至缁
白景从。兴建善事。而灵山忏堂为功最钜。居官为郡
纲。杭僧以安。长教府三宗有依怙焉。嗣法者慈感道
立.演福净盟.崇寿净珠.灵山如圭。
* 耶溪若法师法嗣
** 法师友奎
字方舟。会稽人。朱姓。母相里氏。师生而神
异。额有𣇄文。色红而隆起。至四十九日乃隐。父因以
𣇄名焉。十四出家云门之灵峰。投嗣亮得度。尝从舅
氏耶溪法师于广孝旁参断江恩禅师。广孝至云峰
不数里。朝进暮习。门学有成。人皆器之。泰定初耶溪
是忏法复行十年。有旨笺注楞伽等三经。师与具庵
等同注。颁行。上亲制竺隐说赐之。十五年升住上天
竺。有诏开设僧道卫门。师领杭郡都僧纲。明年起师
为僧录司左善世。敕命有曰。昨敕见任僧官于万百
千中求同佛心者。汝为众所推而至。出万百千中之
上。是为希有。特命尔为僧之第一。掌教九年。慈恕清
慎。宗教赖焉。廿四年春师以年老告闻。许之。其年七
十七也。明年秋天禧梦观请师为后学讲妙宗。至三
辈往生观文。忽示疾曰。吾世缘当谢焉。能效悠悠辈
作四句辞世偈耶。第以山林之质。受圣上深恩异遇。
不能报效。而此心常拳拳也。言巳即泊然而逝。实洪
武二十五年九月三十日也。梦观为治丧尽礼。茶毗
烟燄有光。得舍利无算。至谟等奉灵骨归葬于桧峰
云隐塔。春秋七十八。夏五十九。师四坐道场。所至缁
白景从。兴建善事。而灵山忏堂为功最钜。居官为郡
纲。杭僧以安。长教府三宗有依怙焉。嗣法者慈感道
立.演福净盟.崇寿净珠.灵山如圭。
* 耶溪若法师法嗣
** 法师友奎
字方舟。会稽人。朱姓。母相里氏。师生而神
异。额有𣇄文。色红而隆起。至四十九日乃隐。父因以
𣇄名焉。十四出家云门之灵峰。投嗣亮得度。尝从舅
氏耶溪法师于广孝旁参断江恩禅师。广孝至云峰
不数里。朝进暮习。门学有成。人皆器之。泰定初耶溪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0c 页 X75-0750.png
主杭与福。复往侍之。即能该通性具之学。遂擢职宾
司。又从天岸法师于圆通。再领忏事。至正二年出住
庆元奉化。安住不久而回云门。与安阳韩公.五峰李
公.白野泰公结世外之好。而灵峰有松风阁。往来啸
咏。名士曰盈其门。白野公以师名闻于大宝法王。锡
以觉海弘慈广济之号。至正十六年淅坦左相康里
公兼行宣政院事。起师主天竺灵鹫。而耶溪亦升下
竺灵山。而师弟子兼之。亦一时之罕遇也。越庚子岁。
西湖诸寺悉燬于兵。师乃力任兴复。盖灵鹫自晋慧
理法师指为中天竺国小朵峰。因卓锡其地。至宋嘉
熙中南涧果公实振起之。易离向青乌氏不韪之。师
以徒消产废之。馀欲还旧观。拓基辟门。移涧叠桥。建
四华堂。筑天香室。改就元向。得全境之胜。及修始祖
慧理塔。复祖田若干顷。吴元丁未国朝革命。以师住
南山旌德。未几浙右诸寺咸以台雄之役萃南京。仆
者八九。师独获全。洪武初开善世院。总统昙公柄天
下僧选。首以师住天竺大集庆。兹寺实冠诸刹。非重
望者不可尸之。师亦以宗门之重。凡寺之虚席者必
进贤以主之。妄庸冒利者则力排而退之。议论之未
决者即正色杭言之。不避艰险。不畏势位。唯当于理
而后巳。人以为有僧中御史之风焉。师主是刹。四历
寒暑。三觐京都。洪武戊申自罗蒋山法会。即情然勇
退。有偈曰。自笑年来归去迟。天风吹尽桂华枝。井西
犹有长松树。容我闲身听子规。宗人矩公和以成帙。
司。又从天岸法师于圆通。再领忏事。至正二年出住
庆元奉化。安住不久而回云门。与安阳韩公.五峰李
公.白野泰公结世外之好。而灵峰有松风阁。往来啸
咏。名士曰盈其门。白野公以师名闻于大宝法王。锡
以觉海弘慈广济之号。至正十六年淅坦左相康里
公兼行宣政院事。起师主天竺灵鹫。而耶溪亦升下
竺灵山。而师弟子兼之。亦一时之罕遇也。越庚子岁。
西湖诸寺悉燬于兵。师乃力任兴复。盖灵鹫自晋慧
理法师指为中天竺国小朵峰。因卓锡其地。至宋嘉
熙中南涧果公实振起之。易离向青乌氏不韪之。师
以徒消产废之。馀欲还旧观。拓基辟门。移涧叠桥。建
四华堂。筑天香室。改就元向。得全境之胜。及修始祖
慧理塔。复祖田若干顷。吴元丁未国朝革命。以师住
南山旌德。未几浙右诸寺咸以台雄之役萃南京。仆
者八九。师独获全。洪武初开善世院。总统昙公柄天
下僧选。首以师住天竺大集庆。兹寺实冠诸刹。非重
望者不可尸之。师亦以宗门之重。凡寺之虚席者必
进贤以主之。妄庸冒利者则力排而退之。议论之未
决者即正色杭言之。不避艰险。不畏势位。唯当于理
而后巳。人以为有僧中御史之风焉。师主是刹。四历
寒暑。三觐京都。洪武戊申自罗蒋山法会。即情然勇
退。有偈曰。自笑年来归去迟。天风吹尽桂华枝。井西
犹有长松树。容我闲身听子规。宗人矩公和以成帙。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1a 页 X75-0751.png
惜师之不留也。于是结第一庵于凤山之岩。日以念
佛三昧自厉。亦以此勉人。且刊诸图而流布焉。师于
内外典籍罔不谙究。而尤精于地理之学。故人多屈
致之。而契合者或一往焉。泰溪胡氏与师夙好。时年
六十又六。虽力辞众请而胡氏之召则欣然赴。以宿
心许之不可移也。舟抵其所。越二日忽示疾。以手书
空。欲索笔书偈而彼不知之。遂奄然而化。抑与北峰
祖之终颇相类。亦缘之有在也。经十有一日。其徒智
訚以师灵骨于包山桃华源。实洪武甲寅十月也。
师凡四董名蓝。年逾耳顺。虽状貌清古而气节蔼然。
言论慷慨。赋性鲠直。若无所容。及待人接物。犹春风
盎如也。
* 绝宗继法师法嗣
** 法师如玘
字大璞。馀姚张氏子。母俞。梦异僧自言南
岳来。遂娠。早有出尘之志。或啖以鱼肉即吐之。入塔
寺见沙门讲诵必倾耳听。告父母愿出家。十六投横
溪普安寺觉海为师。以饶梵为业。颇鄙之。闻我庵无
公唱道明之延庆。即往依之。无公给牒度为僧。初受
具戒。习台乘诸书。时我庵迁上竺。绝宗继公亦住荐
福。乃渡江依继公随众。授小部文而疑未解。听讲别
行玄义。问。缘了既具性德善。还具性德恶否。答曰具。
继公曰。四明记云只一具字。弥显今宗。师释然有悟。
后号具庵。进阅大部诸书。务曲畅旁通以会于一。继
公迁台之能仁。师从行。始典宾司。复领忏事。留五夏。
佛三昧自厉。亦以此勉人。且刊诸图而流布焉。师于
内外典籍罔不谙究。而尤精于地理之学。故人多屈
致之。而契合者或一往焉。泰溪胡氏与师夙好。时年
六十又六。虽力辞众请而胡氏之召则欣然赴。以宿
心许之不可移也。舟抵其所。越二日忽示疾。以手书
空。欲索笔书偈而彼不知之。遂奄然而化。抑与北峰
祖之终颇相类。亦缘之有在也。经十有一日。其徒智
訚以师灵骨于包山桃华源。实洪武甲寅十月也。
师凡四董名蓝。年逾耳顺。虽状貌清古而气节蔼然。
言论慷慨。赋性鲠直。若无所容。及待人接物。犹春风
盎如也。
* 绝宗继法师法嗣
** 法师如玘
字大璞。馀姚张氏子。母俞。梦异僧自言南
岳来。遂娠。早有出尘之志。或啖以鱼肉即吐之。入塔
寺见沙门讲诵必倾耳听。告父母愿出家。十六投横
溪普安寺觉海为师。以饶梵为业。颇鄙之。闻我庵无
公唱道明之延庆。即往依之。无公给牒度为僧。初受
具戒。习台乘诸书。时我庵迁上竺。绝宗继公亦住荐
福。乃渡江依继公随众。授小部文而疑未解。听讲别
行玄义。问。缘了既具性德善。还具性德恶否。答曰具。
继公曰。四明记云只一具字。弥显今宗。师释然有悟。
后号具庵。进阅大部诸书。务曲畅旁通以会于一。继
公迁台之能仁。师从行。始典宾司。复领忏事。留五夏。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1b 页 X75-0751.png
仍依大用才公于演福。继公亦谢能仁事。与才公为
宾主。素相推重。师自庆得所依归。辟一閤曰明白。日
务精进。不独教观探其奥。至于外典亦皆究其异同。
至正辛丑出世云门之雍熙。东溟日公住上竺。请师
居第一座。未几升住永寿。洪武初开善世院。选师住
普福。岁庚戌上将修𨤲事。以鬼神之道茫昧。召高僧
讲究。师奏疏称旨。四年辛亥善世院罢天界领事者。
以师升演福。学者慕之羸粮景从。五年壬子上将覃
恩幽滞。召天下高僧毕集钟山。设广荐会。法仪甚盛。
大驾亲临。沙门上首分番说法。师讲法华妙旨。闻者
悦服。上以初度僧罔知佛意。俾习楞伽等三经。又虑
其昧于字义。命师与天界泐师同笺注。进经御览。寻
命镂板流布。使僧徒习之。又五年壬戌复立僧录司。
设官八员。左讲经其一也。而员居第五。召师授之。明
年左善世以事去职。召师居之。固让不敢当。旦日天
禧成。须御领之。潭王之出閤也。上欲以佛理导之居
天界寺。从师说经。并台乘要义。王亦待以师礼。洪武
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示寂。讣闻于上。入龛二日。上
亲制祭文。遣官来祭者再。亲王及公侯贵人亦如之。
阇维日送者填道。弟子一如等函骨归葬于演福灵
石坞。寿六十六。腊五十四。著述有奉敕笺注三经见
行于世。其偈颂赞疏亦皆粹美。师于山家授受的有
端绪。为学者言纵横淹贯。翰林学士宋公濂击节叹
赏。以为宗教之有人也。其上足灵山溥洽。今授僧录
宾主。素相推重。师自庆得所依归。辟一閤曰明白。日
务精进。不独教观探其奥。至于外典亦皆究其异同。
至正辛丑出世云门之雍熙。东溟日公住上竺。请师
居第一座。未几升住永寿。洪武初开善世院。选师住
普福。岁庚戌上将修𨤲事。以鬼神之道茫昧。召高僧
讲究。师奏疏称旨。四年辛亥善世院罢天界领事者。
以师升演福。学者慕之羸粮景从。五年壬子上将覃
恩幽滞。召天下高僧毕集钟山。设广荐会。法仪甚盛。
大驾亲临。沙门上首分番说法。师讲法华妙旨。闻者
悦服。上以初度僧罔知佛意。俾习楞伽等三经。又虑
其昧于字义。命师与天界泐师同笺注。进经御览。寻
命镂板流布。使僧徒习之。又五年壬戌复立僧录司。
设官八员。左讲经其一也。而员居第五。召师授之。明
年左善世以事去职。召师居之。固让不敢当。旦日天
禧成。须御领之。潭王之出閤也。上欲以佛理导之居
天界寺。从师说经。并台乘要义。王亦待以师礼。洪武
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示寂。讣闻于上。入龛二日。上
亲制祭文。遣官来祭者再。亲王及公侯贵人亦如之。
阇维日送者填道。弟子一如等函骨归葬于演福灵
石坞。寿六十六。腊五十四。著述有奉敕笺注三经见
行于世。其偈颂赞疏亦皆粹美。师于山家授受的有
端绪。为学者言纵横淹贯。翰林学士宋公濂击节叹
赏。以为宗教之有人也。其上足灵山溥洽。今授僧录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1c 页 X75-0751.png
司右善世。兼住天禧讲寺。次则上竺一如.下竺唯寔。
** 法师自朋
字独庵。俗姓郭氏。台之临海人。父德文。博
通儒术。母陈氏有贤行。师生未龀。不屑与群儿戏。年
十五白父母求出家。去礼四明西寿昌寺惟大为师。
习梵书。十七祝发。元统二年受具戒。遂至南湖参我
庵无公。爰览部文旁通外典。次游上竺见东溟日公。
粗知要解。至正初贤叟思公主集庆。署为宾职。时荐
福绝宗继公以慧行淑方来咸迟。师至。因入其室。师
资吻合。巳而归南湖贤叟。辟为座端。未几贤叟示寂。
有禅人挟方氏势窃据延庆。众争之不得。师去之宝
云。借座谈经。从学益众。久之方悟。黜其僣者以迎师。
师不为起。至再四始就。凡历三载。即以疾退居慈溪
之云林庵。明年正月元日告慧清曰。吾报缘垂尽。不
出十日当去。清曰。和上慈悲。俯徇众缘。师曰。最后刹
那。诸根悉皆散怀。惟此愿主不相舍离。汝其记诸。就
令出所藏法书名𦘕分送旧往来者。囊箧细碎行佐
唱礼。嘱曰。清。汝无违初出世时。无公思公徒嘱各请
为其师。后则曰涅槃堂后见。至是唱曰。此香培植莲
华峰下。发挥指要。言前气息忽然通透。至今鼻孔撩
天。热向炉中为酬绝宗大和尚法乳之恩。又书偈辞
众曰。平生出处只随缘。梦幻空华任变迁。廓示融通
三观理。夕阳依旧在西天。书讫溘然而逝。洪武三年
庚戌正月九日也。寿五十五。夏三十八。其弟子必彰.
元旻.元宪.简廉。
** 法师自朋
字独庵。俗姓郭氏。台之临海人。父德文。博
通儒术。母陈氏有贤行。师生未龀。不屑与群儿戏。年
十五白父母求出家。去礼四明西寿昌寺惟大为师。
习梵书。十七祝发。元统二年受具戒。遂至南湖参我
庵无公。爰览部文旁通外典。次游上竺见东溟日公。
粗知要解。至正初贤叟思公主集庆。署为宾职。时荐
福绝宗继公以慧行淑方来咸迟。师至。因入其室。师
资吻合。巳而归南湖贤叟。辟为座端。未几贤叟示寂。
有禅人挟方氏势窃据延庆。众争之不得。师去之宝
云。借座谈经。从学益众。久之方悟。黜其僣者以迎师。
师不为起。至再四始就。凡历三载。即以疾退居慈溪
之云林庵。明年正月元日告慧清曰。吾报缘垂尽。不
出十日当去。清曰。和上慈悲。俯徇众缘。师曰。最后刹
那。诸根悉皆散怀。惟此愿主不相舍离。汝其记诸。就
令出所藏法书名𦘕分送旧往来者。囊箧细碎行佐
唱礼。嘱曰。清。汝无违初出世时。无公思公徒嘱各请
为其师。后则曰涅槃堂后见。至是唱曰。此香培植莲
华峰下。发挥指要。言前气息忽然通透。至今鼻孔撩
天。热向炉中为酬绝宗大和尚法乳之恩。又书偈辞
众曰。平生出处只随缘。梦幻空华任变迁。廓示融通
三观理。夕阳依旧在西天。书讫溘然而逝。洪武三年
庚戌正月九日也。寿五十五。夏三十八。其弟子必彰.
元旻.元宪.简廉。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2a 页 X75-0752.png
* 大用才法师法嗣
** 法师大山
字仲龄。别号止堂。台之临海梅澳人。父陈
习。母方。梦月轮堕怀。以裾捧之而孕。岁周能随母念
心经。聪敏过人。年十三父命出家。从叔父庄都闻于
杭之演福。时丛林大盛。佛鉴圆照法师才公主之。见
师气质度为弟子。不期年法华.金光明.金刚等经俱
能背诵。自后习天台教观。沛然若决江河莫之能禦。
公凡升座提唱。即随记录。乃喜曰。此子伶俐。将来必
期有成。慎勿怠于学。由是大小诸部及外教典籍靡
不通究。年十八受具戒。充侍者。转升维那。巳亥才公
示寂。遗言于师曰。我去后汝可领众。以传持末运。上
竺东溟法师来吊。闻有后言。即请师归首座班。仍嘱
曰。汝师之命毋却。庚子岁行宣政院以师于五十名
中[阄-龟+?]中栖真。洪武六年升住大普福。越三载迁演福。
历十三寒暑。巨细事务以身自任。力建方丈忏堂佛
殿并复富阳沙地。皆师之力也。洪武十六年诏天下
设立讲经所。命通晓佛法者为众演说。师于城中讲
经。俄闻异香。或见天神侍侧。忽一夕梦至一官府中。
一人如王者状。赐师坐于左。荆山玉法师继至。亦坐
于右。明日僧录司选住持。[阄-龟+?]师住上竺。兼领本郡僧
纲司都纲职。后荆山果住下竺。遂符前梦。师住上竺
凡十年。增修后殿两厦。建普门。造善财亭。移水月楼。
法器之未具者范铜以铸。云板佛像之未完者增设。
大悲像及十六应真。甃方丈东西阶级。重造佛光塔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2b 页 X75-0752.png
宇。刊四教仪正文板并指要详解.瑜伽水陆仪文。立
僧司则创楼而居之。𣇄建观堂塔院以为藏真之所。
掌教十五年。道俗向信宗门赖之。壬午六月朔忽言
我必辞官。解制后归去。七月十七日谓弟子曰。我行
矣。汝等亟称佛名。切勿悲泣乱我正念。无疾而化。茶
毗得舍利有如菽者。寿七十二。夏五十九。塔于白云
峰之麓。得法者。
** 法师良玉
字荆山。杭之钱唐人。父葛应祥。母孙。生而
颖悟长于常儿。年十五能背诵法华经。出家于邑之
广福。投智圆为师祝发受具戒。深慕佛乘。尝修观音
忏二期。誓弘天台之道。时南竺演福号为教海。师往
依才公习诸小部四书。粗通大义。命归侍司。不二三
年一家教观靡不谙究。复命掌僧事。岁馀还广福刻
千手大悲像。修长期千日。一夕其徒大兰等见忏室
发光。众咸惊异。戊戌年才公请居座端。一众无不歆
艳。庚子岁出世安溪长庆。时年三十又六。越二载退
居别室。以法华三昧为正轨。三七日满。见道场华现。
众请复住。经十有六载。惟以讲忏为务。西湖永寿虚
席。诸山以师补之。又八年升大普福。洪武十九年天
禧讲寺成。上命右讲经梦观法师重开山。请师表率
万众。师于梦观为伯叔行。弘赞法门振兴斯道可与
盛矣。又明年工部侍郎黄立恭请住天禧西院。时四
方多士麇集座下。复职都讲。学者皆有矜式。洪武二
十四年僧录司举住下竺灵山。大佛宝殿方将鸠工。
僧司则创楼而居之。𣇄建观堂塔院以为藏真之所。
掌教十五年。道俗向信宗门赖之。壬午六月朔忽言
我必辞官。解制后归去。七月十七日谓弟子曰。我行
矣。汝等亟称佛名。切勿悲泣乱我正念。无疾而化。茶
毗得舍利有如菽者。寿七十二。夏五十九。塔于白云
峰之麓。得法者。
** 法师良玉
字荆山。杭之钱唐人。父葛应祥。母孙。生而
颖悟长于常儿。年十五能背诵法华经。出家于邑之
广福。投智圆为师祝发受具戒。深慕佛乘。尝修观音
忏二期。誓弘天台之道。时南竺演福号为教海。师往
依才公习诸小部四书。粗通大义。命归侍司。不二三
年一家教观靡不谙究。复命掌僧事。岁馀还广福刻
千手大悲像。修长期千日。一夕其徒大兰等见忏室
发光。众咸惊异。戊戌年才公请居座端。一众无不歆
艳。庚子岁出世安溪长庆。时年三十又六。越二载退
居别室。以法华三昧为正轨。三七日满。见道场华现。
众请复住。经十有六载。惟以讲忏为务。西湖永寿虚
席。诸山以师补之。又八年升大普福。洪武十九年天
禧讲寺成。上命右讲经梦观法师重开山。请师表率
万众。师于梦观为伯叔行。弘赞法门振兴斯道可与
盛矣。又明年工部侍郎黄立恭请住天禧西院。时四
方多士麇集座下。复职都讲。学者皆有矜式。洪武二
十四年僧录司举住下竺灵山。大佛宝殿方将鸠工。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2c 页 X75-0752.png
施者坌集不谋而成。二十六年左善世夷简等具师
道行奏闻。以师补天禧讲席。上曰。既缘熟一方。不可
动它。遂止。越明年微有疾。十二月二十二日集众苾
佛名书偈而逝。塔于灵山之阳。寿六十九。夏五十二。
师操行端确。举止斋肃。至于居大方临广众。无有叱
咤之声严厉之色。而人自悦服之。殁后有垂泪者。
** 法师元镇
字静庵。松之上海高昌里人。其父多善行。
乡称为杨佛子。师生而俊特。貌魁岸口容奉。辛膻未
尝沾唇吻。卒闻其气呕哕不巳。人谓其宿习而然。九
岁依里之安国寺闻公落发及受具。从郡之延庆春
洲泽法师习天台性具之学。以才见称授馆职。既而
求进业于当湖德藏才法师。见如宿契。教观户牖如
钥斯启。声誉日隆。命分座代讲。众皆悦之。出世凤山
之时思。居三年谢归家山。尝以淞湖二郡僧困征徭。
直走北京白于执政。即日上闻。诏蠲其役。复谒帝者
师。褒赠佛智妙辨之号。江淅左相达尔铁木尔领行
宣政院事。有以师之名荐。起主杭之西天竺兴福。学
徒四集。讲贯三载。建开山慧光之塔院。即退归安国
别筑净住舍。因号净住子。专意净业将终老焉。洪武
改元之戊申。复选天竺大普福。未几五府诸山有台
城之役。师以工完得告先归。中途疾作。舟至受经。书
偈而化。是年四月二十也。寿六十三。腊四十七。茶毗
火皆金色。舌根齿牙数珠不烬。舍利粲然。塔于寺西
小峨眉。上首弟子天禧守仁为左讲经。慈感绍宗为
道行奏闻。以师补天禧讲席。上曰。既缘熟一方。不可
动它。遂止。越明年微有疾。十二月二十二日集众苾
佛名书偈而逝。塔于灵山之阳。寿六十九。夏五十二。
师操行端确。举止斋肃。至于居大方临广众。无有叱
咤之声严厉之色。而人自悦服之。殁后有垂泪者。
** 法师元镇
字静庵。松之上海高昌里人。其父多善行。
乡称为杨佛子。师生而俊特。貌魁岸口容奉。辛膻未
尝沾唇吻。卒闻其气呕哕不巳。人谓其宿习而然。九
岁依里之安国寺闻公落发及受具。从郡之延庆春
洲泽法师习天台性具之学。以才见称授馆职。既而
求进业于当湖德藏才法师。见如宿契。教观户牖如
钥斯启。声誉日隆。命分座代讲。众皆悦之。出世凤山
之时思。居三年谢归家山。尝以淞湖二郡僧困征徭。
直走北京白于执政。即日上闻。诏蠲其役。复谒帝者
师。褒赠佛智妙辨之号。江淅左相达尔铁木尔领行
宣政院事。有以师之名荐。起主杭之西天竺兴福。学
徒四集。讲贯三载。建开山慧光之塔院。即退归安国
别筑净住舍。因号净住子。专意净业将终老焉。洪武
改元之戊申。复选天竺大普福。未几五府诸山有台
城之役。师以工完得告先归。中途疾作。舟至受经。书
偈而化。是年四月二十也。寿六十三。腊四十七。茶毗
火皆金色。舌根齿牙数珠不烬。舍利粲然。塔于寺西
小峨眉。上首弟子天禧守仁为左讲经。慈感绍宗为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3a 页 X75-0753.png
右善世。
* 静庵镇法师法嗣
** 法师绍宗
字一元。别号遂初。松江上海陈氏。母程。生
而秀媚不类群儿。十三出家安国寺礼慧徵为师。祝
发受具戒。时祖翁静庵法师住凤山。时思即侍从。习
台乘诸书。就典客寮。越三年。延庆臻法师延归忏司。
未几江淅丞相以镇公住西天竺兴福。又从之究大
小部诸书。莫不研覃而深味之。湖山硕德举于所司。
出住越之显庆。时元末兵事扰攘不克渡江。移主安
溪长庆。乃增修佛宇。茂植松竹。十载之间讲诵不辍。
洪武丙寅僧录司选住湖之慈感。寺役烦剧。师处之
裕如也。天禧为讲庠渊薮。多士辐凑。请师居第一座。
师持规整肃。接众严厉。升堂入室具合古丛林式。人
赞之曰。三十年无此作。今喜见之。松江普照为海月
都师道场。僧录举师重开山为讲刹。师以父母之邦
勉从其请。既而退归故林。二十六年癸酉师以高僧
召赴京。上有事于庐岳。命师卒孝子官致谢于天眼
固仙。时九月一日。其夕都佛舒光于天西。神灯自五
祖道场越大江摩空而下。䨱于碑亭。归复命于朝。天
颜大悦曰。高僧之德感于神明。故有如是之验。特补
左讲经之职。赐金缕袈裟及以盛服。又谓群臣曰。绍
宗至诚不懈。真君子人也。二十八年乙亥复升右善
世。恩赐如初有加。时天禧新造仪轨。具有程式。唯忏
斯未举。师有志于净土之行。乃于西院辟堂。立西方
* 静庵镇法师法嗣
** 法师绍宗
字一元。别号遂初。松江上海陈氏。母程。生
而秀媚不类群儿。十三出家安国寺礼慧徵为师。祝
发受具戒。时祖翁静庵法师住凤山。时思即侍从。习
台乘诸书。就典客寮。越三年。延庆臻法师延归忏司。
未几江淅丞相以镇公住西天竺兴福。又从之究大
小部诸书。莫不研覃而深味之。湖山硕德举于所司。
出住越之显庆。时元末兵事扰攘不克渡江。移主安
溪长庆。乃增修佛宇。茂植松竹。十载之间讲诵不辍。
洪武丙寅僧录司选住湖之慈感。寺役烦剧。师处之
裕如也。天禧为讲庠渊薮。多士辐凑。请师居第一座。
师持规整肃。接众严厉。升堂入室具合古丛林式。人
赞之曰。三十年无此作。今喜见之。松江普照为海月
都师道场。僧录举师重开山为讲刹。师以父母之邦
勉从其请。既而退归故林。二十六年癸酉师以高僧
召赴京。上有事于庐岳。命师卒孝子官致谢于天眼
固仙。时九月一日。其夕都佛舒光于天西。神灯自五
祖道场越大江摩空而下。䨱于碑亭。归复命于朝。天
颜大悦曰。高僧之德感于神明。故有如是之验。特补
左讲经之职。赐金缕袈裟及以盛服。又谓群臣曰。绍
宗至诚不懈。真君子人也。二十八年乙亥复升右善
世。恩赐如初有加。时天禧新造仪轨。具有程式。唯忏
斯未举。师有志于净土之行。乃于西院辟堂。立西方
玉冈润法师法嗣¶ 第 753b 页 X75-0753.png
三圣像并诸天侍卫之神。以纱厨严奉之。慕同志十
人修弥陀期者十昼夜。命左善世蘧庵法师主之。在
京缁素见未曾有。以为忏法之兴自师而始。二十九
年丙子除夕忽谓左阐教天禧洽法师曰。某累承恩
赐最为优渥。曾无涓埃以报圣上。深有愧焉。俄感风
疾。一语不能出口。越明年正明五日安坐而逝。七日
上遣神宫监癸于龛所。御制其文。附马都尉及僧道
录司京刹皆祭焉。茶毗于石子冈。送者千亿人。其徒
收灵骨归葬于上海宗国祖塔之左。世寿六十。僧夏
四十五。嗣法者能仁智颙.竹林志翔等。师状貌清俊。
襟庆弘远。诚一端庄。言不妄发。以戒律持身。三业精
进未尝少怠。凡朝贵见其道义敦厚。咸尊敬之。以致
遭遇圣朝生死荣贵。真法门全人也。
续佛祖统纪卷之二(终)
人修弥陀期者十昼夜。命左善世蘧庵法师主之。在
京缁素见未曾有。以为忏法之兴自师而始。二十九
年丙子除夕忽谓左阐教天禧洽法师曰。某累承恩
赐最为优渥。曾无涓埃以报圣上。深有愧焉。俄感风
疾。一语不能出口。越明年正明五日安坐而逝。七日
上遣神宫监癸于龛所。御制其文。附马都尉及僧道
录司京刹皆祭焉。茶毗于石子冈。送者千亿人。其徒
收灵骨归葬于上海宗国祖塔之左。世寿六十。僧夏
四十五。嗣法者能仁智颙.竹林志翔等。师状貌清俊。
襟庆弘远。诚一端庄。言不妄发。以戒律持身。三业精
进未尝少怠。凡朝贵见其道义敦厚。咸尊敬之。以致
遭遇圣朝生死荣贵。真法门全人也。
续佛祖统纪卷之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