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护法外传¶ 第 349c 页
释门正统第八
良渚沙门 宗鉴 集
* 护法外传
原夫宗途前导。此绍介之能也。于橧禦侮。此将帅
之劳也。异派朝宗。此扶持之力也。揄扬褒拂。此游
谈之助也。四者不备。人未有能自立者。维圣凡难
辨。权实罔测。但该四用化功。依世代裒之名曰护
法外传。
** 昙鸾
雁门人。从陶隐居受仙经。闻三藏菩提流支。佛
道有长生乎能却老不死乎。支曰。长生不死吾佛道
也。以十六观授之曰。诵此三界无复生。六道无长往。
盈虚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有劫石焉。
有河沙焉。沙石之数有限。寿量之数无穷。此金仙氏
长生也。深信之。焚所学而诵观经。修三福业。想像九
莲。寒暑之变。疾病之侵不懈于始。魏主号为神鸾。一
夕诵持。梵僧入曰。吾龙树也。所居净土。以汝有净土
心。故来见汝。鸾曰。何以教我。树曰。巳去不可及。未来
未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与随。言讫而失。集众陈
诫。令高唱阿弥陀佛。西向而瞑。天乐西来。良久而寂。
敕葬汾西。
** 刘虬
字灵预。南阳人。宋泰始中宰当阳。年三十二以
护法外传¶ 第 350a 页 X75-0350.png
南郡丞归。隐居草堂。服鹿皮。袷饵木胡麻。覃思佛理。
六时礼诵。疏华严以顿.渐二门。判教注法华.金刚。躬
自讲说。世咸高之。荆溪云。生公以云喻法。居士以云
喻应。奈何天中道真而谢。俗子笃论其理。何道俗哉。
齐高受禅。以蒲轮束帛。徵为通直散骑侍郎。不就。比
委竟陵王致书。答曰。虬四节卧疾病。三时营灌植。畅
馀阴于山泽。托暮情于鱼鸟。宁非唐虞重恩。周召宏
施耶。建武初以国子博士徵。不起。年六十卒于江州。
白云徘徊。异香满室。钟梵鸣空。赴葬者数百人。馀论
为集二十四卷。朝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谥文范先
生。
** 傅翕
字玄风。义乌人。母王齐。建武四年五月八日生。
端靖淳和。无所受著。与里人渔。以笼盛鱼沈水中祝
曰。欲去者去。止者留。人以为愚。年十六娶留氏。子二
人。普建.普成。洎二十四渔于稽停塘下。梵僧嵩头陀
语曰。我昔与汝于毗婆尸佛前发愿度众生。今兜率
宫受用悉在。何当还耶。令视水。则圆光宝盖环覆其
身。乃悟曰。炉韛之所多钝铁。良医门下足病人。方急
度生。何暇思兜率乐。从僧至松山下双梼树间曰。此
修行地也。结庵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
种植蔬果。任人采取。为人佣工。与妻妙光昼作夜归。
敷演佛法。苦行七年。宴坐见释迦.金粟.定光三佛东
来。放光如日。又金色自天下集于身。拳握之内或吐
妙香。胸臆之间乍表金色。空声唱言。成道之日。当代
六时礼诵。疏华严以顿.渐二门。判教注法华.金刚。躬
自讲说。世咸高之。荆溪云。生公以云喻法。居士以云
喻应。奈何天中道真而谢。俗子笃论其理。何道俗哉。
齐高受禅。以蒲轮束帛。徵为通直散骑侍郎。不就。比
委竟陵王致书。答曰。虬四节卧疾病。三时营灌植。畅
馀阴于山泽。托暮情于鱼鸟。宁非唐虞重恩。周召宏
施耶。建武初以国子博士徵。不起。年六十卒于江州。
白云徘徊。异香满室。钟梵鸣空。赴葬者数百人。馀论
为集二十四卷。朝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谥文范先
生。
** 傅翕
字玄风。义乌人。母王齐。建武四年五月八日生。
端靖淳和。无所受著。与里人渔。以笼盛鱼沈水中祝
曰。欲去者去。止者留。人以为愚。年十六娶留氏。子二
人。普建.普成。洎二十四渔于稽停塘下。梵僧嵩头陀
语曰。我昔与汝于毗婆尸佛前发愿度众生。今兜率
宫受用悉在。何当还耶。令视水。则圆光宝盖环覆其
身。乃悟曰。炉韛之所多钝铁。良医门下足病人。方急
度生。何暇思兜率乐。从僧至松山下双梼树间曰。此
修行地也。结庵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
种植蔬果。任人采取。为人佣工。与妻妙光昼作夜归。
敷演佛法。苦行七年。宴坐见释迦.金粟.定光三佛东
来。放光如日。又金色自天下集于身。拳握之内或吐
妙香。胸臆之间乍表金色。空声唱言。成道之日。当代
护法外传¶ 第 350b 页 X75-0350.png
释迦坐道场。由此四众沓至作礼。郡守王炰谓是妖
妄。囚之。兼旬不食。愧而释之。还山愈精进。师事者日
众。乃曰。我从兜率宫来。为说无上菩提。昔隐此事。今
不覆藏。正为相接。大通六年使奉书诣阙。谓帝国主。
救世菩萨。其言上.中.下三善。以虚怀为上。护养众生
为终。且云。大士誓弘正教。普度群物。闻皇帝志善。欲
来议论。诏曰。善慧欲度脱众生。解一切缠缚。大士行
无方所。欲来随意。十二月至钟山。明年三月八日至
阙。帝素闻神异。预敕锁门。及门不得入。以大槌一扣
诸门尽开。径入善言殿。谒者三赞不拜。直上御榻。对
语异常。为设食。食竟出钟山。坐定林松下。县官资给。
胜士云集。初入都持二木槌。至是号扣门槌云。大同
元年请讲三慧般若于重云殿。公卿毕集。天子至。众
皆迎。大士不动。御史中丞问。答曰。法地若动。一切法
不安。巳而辨诘如响。讲罢赐径寸水火珠。二取于日
月。翌日独延其语。于寿光殿夜漏上乃出。五年入都
与帝论息而不灭。谓帝曰。一切色像莫不归空。无量
妙法不出真如。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帝默然。太
清二年三月白众将持不食。上斋烧身。为大明灯供
养三宝。普度切。弟子哀惧。劝请愿输巳命代者十九
人。烧臂.烧指.馘耳.劓鼻者二十八人。持上斋三日不
食者十五人。卖身奉供者二十馀人。梁末饥乱。日与
其徒拾橡栗。揉草作糜以活。闾里盗不忍犯。尝曰。我
贤劫千佛中一佛。若愿生千佛中。即得见我。弟子慧
妄。囚之。兼旬不食。愧而释之。还山愈精进。师事者日
众。乃曰。我从兜率宫来。为说无上菩提。昔隐此事。今
不覆藏。正为相接。大通六年使奉书诣阙。谓帝国主。
救世菩萨。其言上.中.下三善。以虚怀为上。护养众生
为终。且云。大士誓弘正教。普度群物。闻皇帝志善。欲
来议论。诏曰。善慧欲度脱众生。解一切缠缚。大士行
无方所。欲来随意。十二月至钟山。明年三月八日至
阙。帝素闻神异。预敕锁门。及门不得入。以大槌一扣
诸门尽开。径入善言殿。谒者三赞不拜。直上御榻。对
语异常。为设食。食竟出钟山。坐定林松下。县官资给。
胜士云集。初入都持二木槌。至是号扣门槌云。大同
元年请讲三慧般若于重云殿。公卿毕集。天子至。众
皆迎。大士不动。御史中丞问。答曰。法地若动。一切法
不安。巳而辨诘如响。讲罢赐径寸水火珠。二取于日
月。翌日独延其语。于寿光殿夜漏上乃出。五年入都
与帝论息而不灭。谓帝曰。一切色像莫不归空。无量
妙法不出真如。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帝默然。太
清二年三月白众将持不食。上斋烧身。为大明灯供
养三宝。普度切。弟子哀惧。劝请愿输巳命代者十九
人。烧臂.烧指.馘耳.劓鼻者二十八人。持上斋三日不
食者十五人。卖身奉供者二十馀人。梁末饥乱。日与
其徒拾橡栗。揉草作糜以活。闾里盗不忍犯。尝曰。我
贤劫千佛中一佛。若愿生千佛中。即得见我。弟子慧
护法外传¶ 第 350c 页 X75-0350.png
荣等欲建龙华会。大士曰。汝可作诸佛停光会。龙华
会是我事也。若从吾言。定见龙华。又曰。吾悟道四十
劫。释迦方始发心。只为释迦能舍身。所以先我成佛。
陈天嘉二年。山中行道。常见七佛在前。维摩从后。谓
弟子曰。七佛中唯释迦数与我语。光大二年冬。嵩示
寂龙丘。岩大士曰。嵩公巳还兜率天。与我度生之侣
去巳尽矣。我不得久住。作还源诗十二章。大建元年
四月二十四日示寂。年七十三。三日体犹柔煖香洁。
又七日。县令陈钟耆来礼敬。传香次及大士。犹反手
受香。众益惊叹。葬潜邵渚松山之隅。累甓为床。置尸
其上。遵遗命也。尚书仆射徐陵奉敕撰碑。今双林寺
即所居山。山有古松。大士曾于松间以斧为誓愿度
众生。今斧痕存。俗呼斧迹树。以剩饭饲虎掷林间化
为石青。白错杂可作数珠。人谓饭石。铠庵云。荆溪止
观义例。东阳大士位居等觉尚以三观四运为心要。
故独自诗云。独自精其实离声名。三观一心融万品。
荆棘丛林何处生。独自作。问我心中何所著。推捡四
运并无生。千端万累何能缚。观此则五十挍计。经谓
始自凡夫。终至等觉。皆行五悔。岂不吻合。今暗證者
未得谓得。忽弃修證。岂不为大士所羞。传灯云。武帝
命大士讲经。执拍板唱四十九颂。或以经相参题为
夹颂金刚观。竹庵云。多用三性义语。恐北方相宗人
师窃大士名也。大士既弥勒化身。若以无著所受偈
计之。何矛盾如此。如云优波初请问经首立何言。准
会是我事也。若从吾言。定见龙华。又曰。吾悟道四十
劫。释迦方始发心。只为释迦能舍身。所以先我成佛。
陈天嘉二年。山中行道。常见七佛在前。维摩从后。谓
弟子曰。七佛中唯释迦数与我语。光大二年冬。嵩示
寂龙丘。岩大士曰。嵩公巳还兜率天。与我度生之侣
去巳尽矣。我不得久住。作还源诗十二章。大建元年
四月二十四日示寂。年七十三。三日体犹柔煖香洁。
又七日。县令陈钟耆来礼敬。传香次及大士。犹反手
受香。众益惊叹。葬潜邵渚松山之隅。累甓为床。置尸
其上。遵遗命也。尚书仆射徐陵奉敕撰碑。今双林寺
即所居山。山有古松。大士曾于松间以斧为誓愿度
众生。今斧痕存。俗呼斧迹树。以剩饭饲虎掷林间化
为石青。白错杂可作数珠。人谓饭石。铠庵云。荆溪止
观义例。东阳大士位居等觉尚以三观四运为心要。
故独自诗云。独自精其实离声名。三观一心融万品。
荆棘丛林何处生。独自作。问我心中何所著。推捡四
运并无生。千端万累何能缚。观此则五十挍计。经谓
始自凡夫。终至等觉。皆行五悔。岂不吻合。今暗證者
未得谓得。忽弃修證。岂不为大士所羞。传灯云。武帝
命大士讲经。执拍板唱四十九颂。或以经相参题为
夹颂金刚观。竹庵云。多用三性义语。恐北方相宗人
师窃大士名也。大士既弥勒化身。若以无著所受偈
计之。何矛盾如此。如云优波初请问经首立何言。准
护法外传¶ 第 351a 页 X75-0351.png
大论阿泥楼豆策。阿难请问本非优波或云只以拍
板挥案一下帝问志公。公云。大士讲经竟。然大士入
朝公巳去世二十一年。何从有此问答。楼颖编大士
言行录其与帝问答佛法妙义。及讲经旨趣。甚详何
独讲般若时挥案一下。俾帝罔措耶。
** 僧稠
钜鹿孙氏。年二十八依实法师于景明寺。从道
房禅师。受行止观。摄心旬日得定。又修涅槃圣行。四
念处法。观身不净。寐梦寤见都无欲想。安居五夏。夏
惟一食。计米四斗。或未熟入定。则并为禽鸟所啖。尝
九日修死想观。以所诣白少林跋陀三藏。藏曰。葱岭
以东习禅定者。汝为最矣。复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
前法。遇两虎斗。哮吼震岩。以锡杖中解散去。黄门侍
郎李奘求禅要。为说止观法两卷。北齐文宣诏教化
众生。郊迎出山。为说三界本空。万法如幻。荣华世相
曷可常保。帝毛竖汗流。搆云门于邺城礼奉甚至。师
宴坐一室。殊不送迎。弟子陈曰。皇帝降驾。师不送迎。
舆情不悦。师曰。宾头卢迎王七步。致令失国。吾德不
逮。仪相忝同。所以不敢自欺。冀致福于帝耳。帝惑谗
𧮂。欲躬加害。师冥知。五鼓乘牛车往谷口。距寺二十
里拱立道周。帝怪问。师曰。身血不净。恐污伽蓝。待罪
于此。帝拜伏愧悔。谓杨遵彦曰。若此真人。何可毁谤。
欲负师还寺。师磬折不受。帝曰。弟子负师。遍天下未
足谢。𠎝同辇还宫。问。弟子前身何人。师曰。曾作罗刹
王。今犹好杀。祝盆水使亲见罗刹像。又问。弟子未见
板挥案一下帝问志公。公云。大士讲经竟。然大士入
朝公巳去世二十一年。何从有此问答。楼颖编大士
言行录其与帝问答佛法妙义。及讲经旨趣。甚详何
独讲般若时挥案一下。俾帝罔措耶。
** 僧稠
钜鹿孙氏。年二十八依实法师于景明寺。从道
房禅师。受行止观。摄心旬日得定。又修涅槃圣行。四
念处法。观身不净。寐梦寤见都无欲想。安居五夏。夏
惟一食。计米四斗。或未熟入定。则并为禽鸟所啖。尝
九日修死想观。以所诣白少林跋陀三藏。藏曰。葱岭
以东习禅定者。汝为最矣。复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
前法。遇两虎斗。哮吼震岩。以锡杖中解散去。黄门侍
郎李奘求禅要。为说止观法两卷。北齐文宣诏教化
众生。郊迎出山。为说三界本空。万法如幻。荣华世相
曷可常保。帝毛竖汗流。搆云门于邺城礼奉甚至。师
宴坐一室。殊不送迎。弟子陈曰。皇帝降驾。师不送迎。
舆情不悦。师曰。宾头卢迎王七步。致令失国。吾德不
逮。仪相忝同。所以不敢自欺。冀致福于帝耳。帝惑谗
𧮂。欲躬加害。师冥知。五鼓乘牛车往谷口。距寺二十
里拱立道周。帝怪问。师曰。身血不净。恐污伽蓝。待罪
于此。帝拜伏愧悔。谓杨遵彦曰。若此真人。何可毁谤。
欲负师还寺。师磬折不受。帝曰。弟子负师。遍天下未
足谢。𠎝同辇还宫。问。弟子前身何人。师曰。曾作罗刹
王。今犹好杀。祝盆水使亲见罗刹像。又问。弟子未见
护法外传¶ 第 351b 页 X75-0351.png
佛之灵异。师为我示现。师曰。非沙门所宜。强之投加
沙于地。帝遣人举。增至数十不能动。师令沙弥取之。
初无难矣。帝益敬信。请受菩萨大戒。留禁中四十日。
乾明四年四月示寂。寿八十一。腊五十。敕设斋.阇维.
建塔。仆射魏收铭。
** 抱玉
前身尼道迹。号总持。得法达磨。磨西返令言所
得。迹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
见。磨曰。汝得吾肉。遁居湖之下岭峰顶。诵法华十万
部。二十年不下山。示寂塔于庐。大同元年出青莲华。
启塔肉身不坏。华出舌根。获莲经一部。敕置法华寺。
今改观音。以法华名山。尼塔犹存。淳熙中僧净然立
祖堂碑云。唐肃宗时。抱玉姓唐。母梅孕恊灵祥。即恶
荤秽。既诞龀岁思佛。乘于彼出家。愿诵莲经。三月通
贯。日持七部。年二十诣京受戒。时帝梦僧诵法华。口
出异光。吴音清亮。翌旦敕诵法华僧二百馀人入禁
中。视之。非所梦者。其抱玉方入关。关令问来意。答云。
善诵莲经。特来受戒。令奏。帝召见曰。朕所梦者。音容
宛若。赐坐诵经。至随喜功德品。口角放五色光。帝梦
中所睹光即此也。经毕赐七宝汤。别为筑坛受戒。赐
名大光。封天下上座。居京三年。专一持诵。敕千福寺。
行道经四七日。梵音遍满。常通圣听。别居蓝田精舍。
诏住资圣。以慈亲在吴上。表乞归报恩。敕不允。再加
首饰载经诵念。有诏许还。奏臣有三愿。就养老母。乞
度天下僧。增造法华寺。诏许之。敕湖州。以官缗增广
沙于地。帝遣人举。增至数十不能动。师令沙弥取之。
初无难矣。帝益敬信。请受菩萨大戒。留禁中四十日。
乾明四年四月示寂。寿八十一。腊五十。敕设斋.阇维.
建塔。仆射魏收铭。
** 抱玉
前身尼道迹。号总持。得法达磨。磨西返令言所
得。迹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
见。磨曰。汝得吾肉。遁居湖之下岭峰顶。诵法华十万
部。二十年不下山。示寂塔于庐。大同元年出青莲华。
启塔肉身不坏。华出舌根。获莲经一部。敕置法华寺。
今改观音。以法华名山。尼塔犹存。淳熙中僧净然立
祖堂碑云。唐肃宗时。抱玉姓唐。母梅孕恊灵祥。即恶
荤秽。既诞龀岁思佛。乘于彼出家。愿诵莲经。三月通
贯。日持七部。年二十诣京受戒。时帝梦僧诵法华。口
出异光。吴音清亮。翌旦敕诵法华僧二百馀人入禁
中。视之。非所梦者。其抱玉方入关。关令问来意。答云。
善诵莲经。特来受戒。令奏。帝召见曰。朕所梦者。音容
宛若。赐坐诵经。至随喜功德品。口角放五色光。帝梦
中所睹光即此也。经毕赐七宝汤。别为筑坛受戒。赐
名大光。封天下上座。居京三年。专一持诵。敕千福寺。
行道经四七日。梵音遍满。常通圣听。别居蓝田精舍。
诏住资圣。以慈亲在吴上。表乞归报恩。敕不允。再加
首饰载经诵念。有诏许还。奏臣有三愿。就养老母。乞
度天下僧。增造法华寺。诏许之。敕湖州。以官缗增广
护法外传¶ 第 351c 页 X75-0351.png
寺宇。乃依法华松径筑庵以居。日持华偈报恩。永贞
改元。季冬别刺史颜防善还寺坐逝。异香三日不消。
葬庵侧。众谓总持后身。至人垂化。孰得而议哉。宋传
误为二人云。师居蓝田。寺僧梦天童告言大光经声
通于有顶。非聊尔也。光宴坐。见天神下。以手按摩于
心。功力弥著。形神不劳。山行坠龙井。思多宝塔。愿持
此品十万遍。恍然奋脱。若神人捧。诏住文德皇后资
圣寺。寺遭回禄。瓦砾中得数部经。不损一字。降旨重
造。乞归吴止乌程李伸刺郡醉于道场。醒见白光满
室。光方持经。面门光起。经声向息。光亦随敛。平生一
衲。四十年不洗濯。而戒香郁然。一日一饭。七十年不
犯非时。李素寡信而笃敬光。亲著碑文。题曰墨诏持
经大德神异碑铭。又京兆抱玉。行业高卓。罕接人事。
言未来如目系。诲大光曰。汝诵佛经。宜高揭法音。诸
天倾听。必蒙辅翼。果符记莂。缁素归信。每夕独坐。阖
扉撒烛。窥门隙者。见口出庆云。华釆可爱。第五琦善
师乾元贬忠州宝应。入为太子宾客。至京尹皆预言
无爽。年九十无疾而终。极暑尸不萎。琦临丧哀甚。以
香乳灌口。祥光四照。
** 皎然
字昼。居湖之安吉。谢康乐十世孙。虽世为诗人。
而植性清和。中闳空寂。外开方便。妙言说于文字。了
心境于定慧。有诗楙山集。刺史于頔序曰。得诗人之
奥旨。传乃祖之青华。江南词人莫不模范。极于缘情
绮靡。故词多芳泽。师古典制故律尚清壮。其或发明
改元。季冬别刺史颜防善还寺坐逝。异香三日不消。
葬庵侧。众谓总持后身。至人垂化。孰得而议哉。宋传
误为二人云。师居蓝田。寺僧梦天童告言大光经声
通于有顶。非聊尔也。光宴坐。见天神下。以手按摩于
心。功力弥著。形神不劳。山行坠龙井。思多宝塔。愿持
此品十万遍。恍然奋脱。若神人捧。诏住文德皇后资
圣寺。寺遭回禄。瓦砾中得数部经。不损一字。降旨重
造。乞归吴止乌程李伸刺郡醉于道场。醒见白光满
室。光方持经。面门光起。经声向息。光亦随敛。平生一
衲。四十年不洗濯。而戒香郁然。一日一饭。七十年不
犯非时。李素寡信而笃敬光。亲著碑文。题曰墨诏持
经大德神异碑铭。又京兆抱玉。行业高卓。罕接人事。
言未来如目系。诲大光曰。汝诵佛经。宜高揭法音。诸
天倾听。必蒙辅翼。果符记莂。缁素归信。每夕独坐。阖
扉撒烛。窥门隙者。见口出庆云。华釆可爱。第五琦善
师乾元贬忠州宝应。入为太子宾客。至京尹皆预言
无爽。年九十无疾而终。极暑尸不萎。琦临丧哀甚。以
香乳灌口。祥光四照。
** 皎然
字昼。居湖之安吉。谢康乐十世孙。虽世为诗人。
而植性清和。中闳空寂。外开方便。妙言说于文字。了
心境于定慧。有诗楙山集。刺史于頔序曰。得诗人之
奥旨。传乃祖之青华。江南词人莫不模范。极于缘情
绮靡。故词多芳泽。师古典制故律尚清壮。其或发明
护法外传¶ 第 352a 页 X75-0352.png
玄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赠诗云。吴山
为我高。霅水为我深。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其作
支硎遵碑云。昔在汉明永平之际。大教洋溢。沛然而
东。与生灵涤心。睹天地更始正士自摩腾巳降。持法
有如关中者。秉律有如南山。海内髦士咸归于我。如
凯风徵阳。嘉禾先发。北齐慧文大师传龙树智论一
性之教。教即我释迦如来九世祖师文殊所承也。慧
文传南岳。南岳传天台。始授一心三观之肯。以十身
佛刹微尘数修多罗。如悬帝纲。不出正念。无违即中。
盖如来一期教之局钥也。天下弘经士窥我宗者。不
得其门而入。天台去世教传章安。章安传缙云。缙云
传左溪。左溪自龙树巳还至天台四祖。事具谏议大
夫杜正伦教记文。又作天台和尚法门义赞云。我立
三观即假而真。如何果外强欲明因万象之性空。江
月轮以此江月还名法身。
** 延寿
字冲元。号抱一子。丹阳王氏迁于馀杭。生周脆。
因二亲诤在高榻。自掷于地。惊抱之而诤以息。长乃
叹曰。丈夫不可坠于凡伦。立身行道光显宗亲莫如
为学。昼夜不懈。俄有所成。如对雪吟江边。千里海涛
深。蟾蜍彻旦光。不沈人所叹。伏年十六。献讲德诗.齐
天赋于钱武肃。二十一悟世无常。从释诵莲经。羝羊
伏听。三十四依龙册寺慧日永明师落剃受具。一食
三衣。长坐不卧。朝供堂僧。夜习禅定。参韶国师。宴坐
天柱峰。尺鴳巢于衣裓时不去。叹曰。鹊巢覆顶也。祇
为我高。霅水为我深。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其作
支硎遵碑云。昔在汉明永平之际。大教洋溢。沛然而
东。与生灵涤心。睹天地更始正士自摩腾巳降。持法
有如关中者。秉律有如南山。海内髦士咸归于我。如
凯风徵阳。嘉禾先发。北齐慧文大师传龙树智论一
性之教。教即我释迦如来九世祖师文殊所承也。慧
文传南岳。南岳传天台。始授一心三观之肯。以十身
佛刹微尘数修多罗。如悬帝纲。不出正念。无违即中。
盖如来一期教之局钥也。天下弘经士窥我宗者。不
得其门而入。天台去世教传章安。章安传缙云。缙云
传左溪。左溪自龙树巳还至天台四祖。事具谏议大
夫杜正伦教记文。又作天台和尚法门义赞云。我立
三观即假而真。如何果外强欲明因万象之性空。江
月轮以此江月还名法身。
** 延寿
字冲元。号抱一子。丹阳王氏迁于馀杭。生周脆。
因二亲诤在高榻。自掷于地。惊抱之而诤以息。长乃
叹曰。丈夫不可坠于凡伦。立身行道光显宗亲莫如
为学。昼夜不懈。俄有所成。如对雪吟江边。千里海涛
深。蟾蜍彻旦光。不沈人所叹。伏年十六。献讲德诗.齐
天赋于钱武肃。二十一悟世无常。从释诵莲经。羝羊
伏听。三十四依龙册寺慧日永明师落剃受具。一食
三衣。长坐不卧。朝供堂僧。夜习禅定。参韶国师。宴坐
天柱峰。尺鴳巢于衣裓时不去。叹曰。鹊巢覆顶也。祇
护法外传¶ 第 352b 页 X75-0352.png
如此自是工夫不到耳。暑天洮米见虫。恨以资身损
物。入国清修法华忏。夜见神人持戟。师诃之。答曰。久
积净业方得抵此。中夜旋绕见普贤像前莲华在手。
因思夙有二愿。一则终身诵莲经。一则毕世利群品。
上智者院罗汉堂作二阄。曰一心禅定。曰诵经万善
生净土。冥心自期于此二途。倘遂其一。须七度拈得
为验。掷于佛前拈至七度。并得万善生净土阄。笃志
净业于天柱峰。诵经三载。禅观中蒙观音甘露灌口。
获观音辨。下笔盈轴。著五赋曰。神栖安养。法华灵瑞。
华严感通。观音应现。金刚證验。又万善同归集及杂
文数百卷。入雪窦。聚徒十载。夜念阿弥陀佛。行道发
愿。日课一百八。事于西湖净慈。石崖镌刻圣像。修法
华忏。以法华名堂。国初忠懿王请为灵隐开山。又为
永明第二代。众至二千。号慈氏下生。王请出山。赐智
觉号。所至普为四众授菩萨戒。江南庙神降语。我于
延寿长老处受戒。今有祭奠。祇用蔬素。又常放生。奏
乞西湖为放生池。撰放虾序云救一期汤炭之苦。减
万家食瞰之冤。尝曰。四分律文是佛寿命。理无分隔。
近代禅宗翻成忌讳。后生新学触事面墙。罔辨威仪。
宁知触净。人自执著。妙见本通。遂长讲律文。常行布
萨。时王城戒坛累岁不开。台州禁童行。未通经业。不
可剃染。师特以闻。咸与剃度。撰垂诫文曰。近嗟末世
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说空。
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
物。入国清修法华忏。夜见神人持戟。师诃之。答曰。久
积净业方得抵此。中夜旋绕见普贤像前莲华在手。
因思夙有二愿。一则终身诵莲经。一则毕世利群品。
上智者院罗汉堂作二阄。曰一心禅定。曰诵经万善
生净土。冥心自期于此二途。倘遂其一。须七度拈得
为验。掷于佛前拈至七度。并得万善生净土阄。笃志
净业于天柱峰。诵经三载。禅观中蒙观音甘露灌口。
获观音辨。下笔盈轴。著五赋曰。神栖安养。法华灵瑞。
华严感通。观音应现。金刚證验。又万善同归集及杂
文数百卷。入雪窦。聚徒十载。夜念阿弥陀佛。行道发
愿。日课一百八。事于西湖净慈。石崖镌刻圣像。修法
华忏。以法华名堂。国初忠懿王请为灵隐开山。又为
永明第二代。众至二千。号慈氏下生。王请出山。赐智
觉号。所至普为四众授菩萨戒。江南庙神降语。我于
延寿长老处受戒。今有祭奠。祇用蔬素。又常放生。奏
乞西湖为放生池。撰放虾序云救一期汤炭之苦。减
万家食瞰之冤。尝曰。四分律文是佛寿命。理无分隔。
近代禅宗翻成忌讳。后生新学触事面墙。罔辨威仪。
宁知触净。人自执著。妙见本通。遂长讲律文。常行布
萨。时王城戒坛累岁不开。台州禁童行。未通经业。不
可剃染。师特以闻。咸与剃度。撰垂诫文曰。近嗟末世
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说空。
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
护法外传¶ 第 352c 页 X75-0352.png
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云云。饶汝鍊得到此
田地。亦未可顺汝意在。直待證无量圣身。始可行世
间逆顺事。且云。不依地位修行。尽属天魔外道。时高
丽国主致书问道。奉金丝炽成伽梨.水精.数珠.金澡
瓶遣三十六僧。传法归国。各化一方。在净慈慨天台.
贤首.慈恩互相同异。建阁于寝堂两庑。馆其徒精法
仪者。博阅义海。更相质问。而以心宗之衡准平之。集
大乘经论六十馀部。西天此土。贤圣之言。三百家
證成唯心之旨。为宗镜录一百卷。开宝乙亥十二月
二十六日。焚香告众。趺坐而逝。塔于大慈山。寿七十
四。腊四十。李咏史曰。七返俱拈净土阄。毕生不退事
精修。神栖安养巳成赋。宜以慈容挂九幽。(无州僧见双王礼师
𦘕像)僧宝传云。予读自行录录其行事曰百八件。计其
状貌枯悴尪劣。及睹𦘕像。凛然丰硕。眉秀拔气。和如
春味。其平生如千江月。研其说法如禹治水。孔子闻
韶羿之射。良之御孙子用兵。左丘明太史公文章呜
呼真乘。非愿而至者乎。铠庵曰。读山谷诗云从此永
明书百卷。自公退食一垆香因阅之。及两函宝积实
云。此书无规矩。不若看止观。今悟境观二字可为几
杖。服味者一言之力也。至哉。规矩之说。若以十大章.
十境.十乘观之。真所谓至方足以方天下之不方。至
圆足以圆天下之不圆。曰尽未来际不复易辙。荆溪
岂欺我哉。今二书具在。识者并取而深究之。则规矩
有无断可见矣。
田地。亦未可顺汝意在。直待證无量圣身。始可行世
间逆顺事。且云。不依地位修行。尽属天魔外道。时高
丽国主致书问道。奉金丝炽成伽梨.水精.数珠.金澡
瓶遣三十六僧。传法归国。各化一方。在净慈慨天台.
贤首.慈恩互相同异。建阁于寝堂两庑。馆其徒精法
仪者。博阅义海。更相质问。而以心宗之衡准平之。集
大乘经论六十馀部。西天此土。贤圣之言。三百家
證成唯心之旨。为宗镜录一百卷。开宝乙亥十二月
二十六日。焚香告众。趺坐而逝。塔于大慈山。寿七十
四。腊四十。李咏史曰。七返俱拈净土阄。毕生不退事
精修。神栖安养巳成赋。宜以慈容挂九幽。(无州僧见双王礼师
𦘕像)僧宝传云。予读自行录录其行事曰百八件。计其
状貌枯悴尪劣。及睹𦘕像。凛然丰硕。眉秀拔气。和如
春味。其平生如千江月。研其说法如禹治水。孔子闻
韶羿之射。良之御孙子用兵。左丘明太史公文章呜
呼真乘。非愿而至者乎。铠庵曰。读山谷诗云从此永
明书百卷。自公退食一垆香因阅之。及两函宝积实
云。此书无规矩。不若看止观。今悟境观二字可为几
杖。服味者一言之力也。至哉。规矩之说。若以十大章.
十境.十乘观之。真所谓至方足以方天下之不方。至
圆足以圆天下之不圆。曰尽未来际不复易辙。荆溪
岂欺我哉。今二书具在。识者并取而深究之。则规矩
有无断可见矣。
护法外传¶ 第 353a 页 X75-0353.png
** 赞宁
渤海高氏。徙于德清。母周以梁贞明五年生于
金鹅别墅。天成中出家杭之祥符。清泰初进具。天台
忠懿王延为上客。日夕切磋。公姓公族。多所归向。侍
郎慎知礼等。唱和诗什。得作文关键。于光文大师汇
征受诗诀。于进士龙共霖工律学。以虎子称。署本国
监坛。两浙僧统赐明义宗文号太平兴国。三年王奉
版图归朝。师奉释迦舍利塔入见。上素闻之。对于滋
福殿。一日七宣。召赐方服。改通慧号除翰苑与陶谷
同职。有以青琐朱楹安容此物。讲者折以儒典。敢不
钦伏。八年诏修宋僧传。听归。秉笔既成诣阙。献之王
内翰(禹偁)赐诗云。支公兼有董狐才。史传修成乙夜开。
又赴阙尚骑支遁马援毫。犹待仲尼。麟进御玺书褒
美。未几徵入京住天寿寺。淳化二年充史馆编修。至
道元年知西京教门事章。圣登极赐对有加礼。咸平
初擢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参政。苏易简撰三教圣
贤事迹奏师与道士。韩德纯主其事。著鹫岭圣贤录
及事迹凡一百卷。补左街首座。明年二月示寂故里。
葬钱唐龙井坞。崇宁四年加谥圆明。所著大宋高僧
传三十卷。僧史略三卷。入藏内典集一百五十二卷。
外学集四十九卷。筝谱十卷。物外集皆别行。王公序
其文集曰。师年八十二视听不衰。历京师十四朝。吴
越四世。终能受洪范向用之福。处浮屠具瞻之地。所
谓必得其寿。必得其位者乎。王文正欲以朝州庞眉
九人绘之。以继乐天九老之胜。师亦预焉。孤山拜像
护法外传¶ 第 353b 页 X75-0353.png
诗曰。寂尔归真界。人间化巳成。两朝钦至业。四海仰
高名。旧迹存华社。遗编满帝京。徘徊想前事。庭树晚
鸦鸣。师撰结社法集文谓。社名起庐山远。齐竟陵文
宣王募僧俗净住社。梁僧祐撰法社。建功德邑会文。
历代以来咸就僧寺为法会社。社之法以众轻成一
重。济事成功莫近于社。今之供社共作福田。约束严
明。愈于公法。互相策励。勤于修行。则社有生养之功。
周郑邑社。结守庚申会。铙钹歌赞。念佛行道。一夕不
睡。以避三彭。奏帝注罪夺算。实道家法。庸僧谋利不
寻根本。误行邪术。深可痛哉。师护教缜密至于如此。
铠庵曰。归田录云。太祖幸相国。炷香佛前。问当拜不。
师奏见在佛不拜过去佛。因罢拜礼。令行幸焚香。皆
不拜也。师以太平兴国入朝则归田云云。特好事者
语。而欧公误采耳。元夜观灯。王内翰嘲略无假借。岂
于法门苟为姑息。高孝二庙幸天竺。明庆未尝不屈
膝也。
** 戒珠
字耀之。长乐黄氏。笃学日诵万言。师法性子光。
试经披剃。乐于修善。博记能文。翕张进退。各适其施。
名曰默书及杂文数十万言。忽曰。知道而巳。何以文
为聚。而焚之。存者碑记傅序耳。得法法海怀要。住黄
檗时。要没祭以文。又作别传。议(下竺删定止观后)于禅教分
岐。深有发明。熙宁十年九月二十三日示。寂寿九十
三。腊七十三。葬骨飞山。郎中李肖铭。
** 法端
丘姓。霅人。幼不茹荤。试经祝发吴山解空。传净
高名。旧迹存华社。遗编满帝京。徘徊想前事。庭树晚
鸦鸣。师撰结社法集文谓。社名起庐山远。齐竟陵文
宣王募僧俗净住社。梁僧祐撰法社。建功德邑会文。
历代以来咸就僧寺为法会社。社之法以众轻成一
重。济事成功莫近于社。今之供社共作福田。约束严
明。愈于公法。互相策励。勤于修行。则社有生养之功。
周郑邑社。结守庚申会。铙钹歌赞。念佛行道。一夕不
睡。以避三彭。奏帝注罪夺算。实道家法。庸僧谋利不
寻根本。误行邪术。深可痛哉。师护教缜密至于如此。
铠庵曰。归田录云。太祖幸相国。炷香佛前。问当拜不。
师奏见在佛不拜过去佛。因罢拜礼。令行幸焚香。皆
不拜也。师以太平兴国入朝则归田云云。特好事者
语。而欧公误采耳。元夜观灯。王内翰嘲略无假借。岂
于法门苟为姑息。高孝二庙幸天竺。明庆未尝不屈
膝也。
** 戒珠
字耀之。长乐黄氏。笃学日诵万言。师法性子光。
试经披剃。乐于修善。博记能文。翕张进退。各适其施。
名曰默书及杂文数十万言。忽曰。知道而巳。何以文
为聚。而焚之。存者碑记傅序耳。得法法海怀要。住黄
檗时。要没祭以文。又作别传。议(下竺删定止观后)于禅教分
岐。深有发明。熙宁十年九月二十三日示。寂寿九十
三。腊七十三。葬骨飞山。郎中李肖铭。
** 法端
丘姓。霅人。幼不茹荤。试经祝发吴山解空。传净
护法外传¶ 第 353c 页 X75-0353.png
觉教观。参黄龙禅法。出世三迁至西余。常作师子吼。
戏号端师子。退居归云庵。日夜诵法华。作诗曰。年老
惺惺神更清。夜深幽室诵莲经。儿孙睡觉应嫌我。石
板时敲三四声。母冢在山前。晨朝徐步诵经一部而
归。请诵者得钱五百。及开帙目数句携钱去。遇饥寒
者散之。好歌渔父。歌辄达旦。霅僧回头。士夫安其妄
秀。有狂人不托说法诳世。并勘破之命。俞秀老开堂
疏云。推倒回头。踢翻不托。七轴之莲经未诵。一声之
渔父先闻。闻巳登座。引吟曰。本是济湘一钓裔。自东
自西自南北。众称善。便下座云。我观法王法。法王法
如是。七十二迁化。人祠为散圣。
** 义天
王姓。高丽文宗仁孝大王第四子。辞荣祝发。内
外典籍靡不研究。每叹生于东裔。罔知佛法宗旨。求
入上国参寻知识。元祐初上表哲宗。乞传贤首宗教
归国流通。达四明郡。以明智立慧照邻馆伴。诣育王
礼舍利塔。请大觉琏升座举扬。敕两街举可以授法
者。以东京觉严诚对。诚举钱唐慧因.净源.自代敕朝
奉郎杨杰接伴至彼受法。吴中诸刹迎饯视行人。见
天竺慈辨。执弟子仪。咨询教观。献云凤磨衲衣.净瓶.
经帙等。慈辨赠偈曰。醍醐极唱最尊崇。菡萏华奇喻
有功。五祖当年亲妙悟。僧王今喜继高踪。戒香流出
金炉上。法语亲传尘尾中。他日海东敷演处。智灯列
焰照无穷。蒋师(之奇)同饭亦赠一绝。妙达显空中。一通
无不通。寄语定光莫招手。道场方盛镇辽东。灵芝大
戏号端师子。退居归云庵。日夜诵法华。作诗曰。年老
惺惺神更清。夜深幽室诵莲经。儿孙睡觉应嫌我。石
板时敲三四声。母冢在山前。晨朝徐步诵经一部而
归。请诵者得钱五百。及开帙目数句携钱去。遇饥寒
者散之。好歌渔父。歌辄达旦。霅僧回头。士夫安其妄
秀。有狂人不托说法诳世。并勘破之命。俞秀老开堂
疏云。推倒回头。踢翻不托。七轴之莲经未诵。一声之
渔父先闻。闻巳登座。引吟曰。本是济湘一钓裔。自东
自西自南北。众称善。便下座云。我观法王法。法王法
如是。七十二迁化。人祠为散圣。
** 义天
王姓。高丽文宗仁孝大王第四子。辞荣祝发。内
外典籍靡不研究。每叹生于东裔。罔知佛法宗旨。求
入上国参寻知识。元祐初上表哲宗。乞传贤首宗教
归国流通。达四明郡。以明智立慧照邻馆伴。诣育王
礼舍利塔。请大觉琏升座举扬。敕两街举可以授法
者。以东京觉严诚对。诚举钱唐慧因.净源.自代敕朝
奉郎杨杰接伴至彼受法。吴中诸刹迎饯视行人。见
天竺慈辨。执弟子仪。咨询教观。献云凤磨衲衣.净瓶.
经帙等。慈辨赠偈曰。醍醐极唱最尊崇。菡萏华奇喻
有功。五祖当年亲妙悟。僧王今喜继高踪。戒香流出
金炉上。法语亲传尘尾中。他日海东敷演处。智灯列
焰照无穷。蒋师(之奇)同饭亦赠一绝。妙达显空中。一通
无不通。寄语定光莫招手。道场方盛镇辽东。灵芝大
护法外传¶ 第 354a 页 X75-0354.png
智为升座发扬。请所著书归国流通。参金山佛印。元
坐纳师礼。杨公问故。元曰。义天异国僧耳。僧至丛林
规蝇如是。公曰。卑之少徇时宜。求异诸方。岂师心哉。
元曰。不然。屈道徇俗诸方。先失一只眼。何以示华夏。
师法赠加沙.经帙。答二偈曰。海外名衣得自谁。逾城
王子丈夫儿。衮章旧换曾无价。合是金刚座上披。经
帙楼铺锦绣堆。水包黄卷有时开。药山只要闲遮眼。
正眼何曾遮得来。至京。范舍人苏郎中馆伴抵相国。
慧林访圆照。本亦示宗旨。师遍入诸宗阃域。谅不逃
其皮里阳秋矣。赠杨公古律二十韵。雅健清新。得骚
人句法。公和云。孰若祐世师。五宗穷妙理。我愧陪。弥
天才辨非凿齿。两相尊敬契同支。许跋飞山别传义。
摧显有功文曰。甚矣。古禅之与今禅名实相辽也。古
之所谓禅者。藉教习禅者也。今之所谓禅者。离教说
禅者也。说禅者执其名而遗其实。习禅者因其诠而
得其旨。救今人矫诈之弊。复古圣精醇之道。珠公论
辨斯其至焉。近者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
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
除其伪妄条例。则重修贞元续录三卷。中载之详矣。
有以见我佛付嘱之心。帝王弘护之志。而比世中国
所行禅宗章句。多涉异端。此所以海东人师疑华夏
无人。及见飞山高议。乃知有护法菩萨焉。昨奉王旨
刊诸翠琰。而恐流通未广。勒之方板。噫。百世之下。住
持末法者。岂不赖珠公力乎。还国后音问不绝。遣使
坐纳师礼。杨公问故。元曰。义天异国僧耳。僧至丛林
规蝇如是。公曰。卑之少徇时宜。求异诸方。岂师心哉。
元曰。不然。屈道徇俗诸方。先失一只眼。何以示华夏。
师法赠加沙.经帙。答二偈曰。海外名衣得自谁。逾城
王子丈夫儿。衮章旧换曾无价。合是金刚座上披。经
帙楼铺锦绣堆。水包黄卷有时开。药山只要闲遮眼。
正眼何曾遮得来。至京。范舍人苏郎中馆伴抵相国。
慧林访圆照。本亦示宗旨。师遍入诸宗阃域。谅不逃
其皮里阳秋矣。赠杨公古律二十韵。雅健清新。得骚
人句法。公和云。孰若祐世师。五宗穷妙理。我愧陪。弥
天才辨非凿齿。两相尊敬契同支。许跋飞山别传义。
摧显有功文曰。甚矣。古禅之与今禅名实相辽也。古
之所谓禅者。藉教习禅者也。今之所谓禅者。离教说
禅者也。说禅者执其名而遗其实。习禅者因其诠而
得其旨。救今人矫诈之弊。复古圣精醇之道。珠公论
辨斯其至焉。近者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
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
除其伪妄条例。则重修贞元续录三卷。中载之详矣。
有以见我佛付嘱之心。帝王弘护之志。而比世中国
所行禅宗章句。多涉异端。此所以海东人师疑华夏
无人。及见飞山高议。乃知有护法菩萨焉。昨奉王旨
刊诸翠琰。而恐流通未广。勒之方板。噫。百世之下。住
持末法者。岂不赖珠公力乎。还国后音问不绝。遣使
护法外传¶ 第 354b 页 X75-0354.png
祭奠。初离其国。辞王表云。不思今世之难行。窃慕古
人之笃信。渴朝闻而甘夕死。轻尺璧以惜寸阴。敢效
玄奘之遗风。缅思义相之高躅。(相师求法中朝传华严性宗归)因图
绝海。唯恐失时。然则西寻胜境。该究竟之见。闻东转
法轮。阐圆通之利益。永赞流行于长世。式资悟解于
群心。及游佛陇观智者。亲笔愿文礼于塔前。誓传教
观于东国。其心岂不盛哉。铠庵曰。东坡论高丽状贴
黄云。体问得慧因。主僧净源本是庸人。只因多与往
还。致商人等于高丽国妄行谈说。是致义天远来从
学。本院厚获施利。而淮浙官司遍遭扰乱。私谓义天
求法非聊尔。僧净源亦有功教门。东坡为国论事一
期言耳。
** 永道(朝省旌其护法剳改法道)
西京顺昌毛氏。幼师承天罗汉安
恭。崇宁三年受具。游上都。受唯识百法二论。过眼成
诵。因入聚落。市药方士恶语相加。乃折以大言。批其
颊而去。识者谓其必为法门梁栋。政和三年。赐椹衣
主左街祟先香积禅院。五年锡宝觉号。林灵素幻术
罔上。宣和改元。正月诏天下革释氏教法。寺为神霄。
佛为金仙。菩萨为大士。僧号德士。服中冠执木笏。诸
山告众云。权抽肩上之田衣。且卷顶门之螺髻。虽然
不改旧时人。且喜一番添姓字。三年八月。京城大水。
水族出于市居。灵素治水弗验。士民益惧。僧伽大士
现禁中。就祈禳水。大士振锡登城。称诵密语。水势顿
杀。以至竭涸。灵素气沮。又冲太子节上恶之。放还温
人之笃信。渴朝闻而甘夕死。轻尺璧以惜寸阴。敢效
玄奘之遗风。缅思义相之高躅。(相师求法中朝传华严性宗归)因图
绝海。唯恐失时。然则西寻胜境。该究竟之见。闻东转
法轮。阐圆通之利益。永赞流行于长世。式资悟解于
群心。及游佛陇观智者。亲笔愿文礼于塔前。誓传教
观于东国。其心岂不盛哉。铠庵曰。东坡论高丽状贴
黄云。体问得慧因。主僧净源本是庸人。只因多与往
还。致商人等于高丽国妄行谈说。是致义天远来从
学。本院厚获施利。而淮浙官司遍遭扰乱。私谓义天
求法非聊尔。僧净源亦有功教门。东坡为国论事一
期言耳。
** 永道(朝省旌其护法剳改法道)
西京顺昌毛氏。幼师承天罗汉安
恭。崇宁三年受具。游上都。受唯识百法二论。过眼成
诵。因入聚落。市药方士恶语相加。乃折以大言。批其
颊而去。识者谓其必为法门梁栋。政和三年。赐椹衣
主左街祟先香积禅院。五年锡宝觉号。林灵素幻术
罔上。宣和改元。正月诏天下革释氏教法。寺为神霄。
佛为金仙。菩萨为大士。僧号德士。服中冠执木笏。诸
山告众云。权抽肩上之田衣。且卷顶门之螺髻。虽然
不改旧时人。且喜一番添姓字。三年八月。京城大水。
水族出于市居。灵素治水弗验。士民益惧。僧伽大士
现禁中。就祈禳水。大士振锡登城。称诵密语。水势顿
杀。以至竭涸。灵素气沮。又冲太子节上恶之。放还温
护法外传¶ 第 354c 页 X75-0354.png
州。道死。复释氏旧名。诸山谢恩云。归木笏于裴相公。
抽冠簪于傅大士。重圆应真之顶相。再披屈眴之田
衣。敕令初行谁不俯听。唯师抗诏。黥流道州。防人曰。
途涉万里。宜茹荤酒助色力。师曰。罪大责重。君恩宽
贷。尚延残喘。巳为幸矣。婴瘴殒身。亦天命也。戒可犯
乎。防人益护。其行将至。师梦佛像荷伽入城。僚梦有
同者。翌旦师至。师曰。僧必异人。未几军民多患寒疾
求救。师受西天总持三藏明因妙善普济法师真言
轨范。灵答如响。又传圆顿戒法于圆照大师。故病者
饮所咒水。或为摩顶。无不痊安。求者既多。为沼营中
以应之。郡有废寺。拟重建。数月而成。二年量移近郡。
道过湘潭。洪觉范赠诗曰。道公胆大过身躯。敢逆龙
鳞上谏书。直欲袒肩担佛法。故甘引颈受诛锄。三年
窜逐心无愧。万里归来貌不枯。他日教门纲纪者。近
闻靴笏趁朝趍。七年六月还僧住昭庆昭先禅院。拨
赐右街显圣寺.释迦院廨舍兼领之。建炎初。留守宗
泽。请主左街天清寺浦宣教郎。充留守司招论官兼
总管。使司参谋军事。为国加持护佑军旅。住淮颖间。
劝诸豪右分粮助师。未㫷稛载而归。三军欢呼。车驾
南巡。累召至都堂陪军国重议。请加冠冕领兵权。恢
复故疆。辞以诗曰。昔年为法致遭黥。天使更衣助甲
兵。枷锁蛮荒经半纪。间关水陆越千程。冰霜不易松
筠操。垆炭难移铁石情。愿与瞿昙为弟子。不堪簪笏
簉公归。即奏加赐圆通法济号。(准祖宗制系试鸿胪乡崇观添赐六字比
抽冠簪于傅大士。重圆应真之顶相。再披屈眴之田
衣。敕令初行谁不俯听。唯师抗诏。黥流道州。防人曰。
途涉万里。宜茹荤酒助色力。师曰。罪大责重。君恩宽
贷。尚延残喘。巳为幸矣。婴瘴殒身。亦天命也。戒可犯
乎。防人益护。其行将至。师梦佛像荷伽入城。僚梦有
同者。翌旦师至。师曰。僧必异人。未几军民多患寒疾
求救。师受西天总持三藏明因妙善普济法师真言
轨范。灵答如响。又传圆顿戒法于圆照大师。故病者
饮所咒水。或为摩顶。无不痊安。求者既多。为沼营中
以应之。郡有废寺。拟重建。数月而成。二年量移近郡。
道过湘潭。洪觉范赠诗曰。道公胆大过身躯。敢逆龙
鳞上谏书。直欲袒肩担佛法。故甘引颈受诛锄。三年
窜逐心无愧。万里归来貌不枯。他日教门纲纪者。近
闻靴笏趁朝趍。七年六月还僧住昭庆昭先禅院。拨
赐右街显圣寺.释迦院廨舍兼领之。建炎初。留守宗
泽。请主左街天清寺浦宣教郎。充留守司招论官兼
总管。使司参谋军事。为国加持护佑军旅。住淮颖间。
劝诸豪右分粮助师。未㫷稛载而归。三军欢呼。车驾
南巡。累召至都堂陪军国重议。请加冠冕领兵权。恢
复故疆。辞以诗曰。昔年为法致遭黥。天使更衣助甲
兵。枷锁蛮荒经半纪。间关水陆越千程。冰霜不易松
筠操。垆炭难移铁石情。愿与瞿昙为弟子。不堪簪笏
簉公归。即奏加赐圆通法济号。(准祖宗制系试鸿胪乡崇观添赐六字比
护法外传¶ 第 355a 页 X75-0355.png
视官品)四年。明帅请住宝林。夏旱奉旨祷雨。越之圆通。
应期滂沛。绍兴赐对上曰。先帝为妖术所惑。废卿形
服。朕与卿去其黥涅可乎。师曰。虽感圣恩。然先皇墨
宝不忍毁除。上曰。这僧到老倔强。江州请住东林太
平兴龙禅寺。兼广福院事。师尝读大宋僧史略见云。
每当朝集。僧先道后。其次并立殿庭。僧东道西。独遇
郊天道左僧右。盖本祖宗之制。昨缘崇观之后。道士
叨冒资品。王仔息.林灵素之徒紊乱朝纲。由是起例
遽厌僧班。乘势毁坏祖宗旧制。靖康建炎以来。道士
官资巳行追毁。其于班列自合复仍旧贯。遂与道士
刘若谦诣朝廷抗辨。乃以短劄申禀乞降指挥。特赐
改正。奉朝旨批降依修施行。令僧道聚会得正其名
分者。皆师力也。五年奉旨入内祷雨。结坛登座。声咒
以四金瓶各盛鲜鲫。噀水密咒。遣四急足放诸江沼。
急足未回雨巳浃洽。特赐金钵。师常以相国寺珍藏
三朝(太真仁)御制所颂唐宣律师天神密授释迦文佛
灵牙。随身供养。或求舍利。虔祷与之。师欲建阁。于在
所祥符寺奉安三千化佛像。大开讲席。行化鸟镇。普
静寺僧礼足求之。置金盆内。迎出祈祷。合镇道俗称
礼三日。殊无彰感。诃责其徒。益励三业。夜半铿然。师
曰。如来显现。视有八粒。灭烛。见盆底光发属天。移刻
乃息。盛以木塔。迄今三月七日建礼塔会。葛待制(胜仲)
疏叙缘起云。惟兹震旦独宝灵牙。昔在京都奔走。人
天之供今留吴会。袭藏兵火之。馀矧古成之。万家建
应期滂沛。绍兴赐对上曰。先帝为妖术所惑。废卿形
服。朕与卿去其黥涅可乎。师曰。虽感圣恩。然先皇墨
宝不忍毁除。上曰。这僧到老倔强。江州请住东林太
平兴龙禅寺。兼广福院事。师尝读大宋僧史略见云。
每当朝集。僧先道后。其次并立殿庭。僧东道西。独遇
郊天道左僧右。盖本祖宗之制。昨缘崇观之后。道士
叨冒资品。王仔息.林灵素之徒紊乱朝纲。由是起例
遽厌僧班。乘势毁坏祖宗旧制。靖康建炎以来。道士
官资巳行追毁。其于班列自合复仍旧贯。遂与道士
刘若谦诣朝廷抗辨。乃以短劄申禀乞降指挥。特赐
改正。奉朝旨批降依修施行。令僧道聚会得正其名
分者。皆师力也。五年奉旨入内祷雨。结坛登座。声咒
以四金瓶各盛鲜鲫。噀水密咒。遣四急足放诸江沼。
急足未回雨巳浃洽。特赐金钵。师常以相国寺珍藏
三朝(太真仁)御制所颂唐宣律师天神密授释迦文佛
灵牙。随身供养。或求舍利。虔祷与之。师欲建阁。于在
所祥符寺奉安三千化佛像。大开讲席。行化鸟镇。普
静寺僧礼足求之。置金盆内。迎出祈祷。合镇道俗称
礼三日。殊无彰感。诃责其徒。益励三业。夜半铿然。师
曰。如来显现。视有八粒。灭烛。见盆底光发属天。移刻
乃息。盛以木塔。迄今三月七日建礼塔会。葛待制(胜仲)
疏叙缘起云。惟兹震旦独宝灵牙。昔在京都奔走。人
天之供今留吴会。袭藏兵火之。馀矧古成之。万家建
护法外传¶ 第 355b 页 X75-0355.png
法筵之三日云云。率同志重刊僧史。略冠以序于别
立禅居。传禅观法二门。问注云。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则王道兴焉。佛寺僧规。禀如来制。则正法住矣。不遵
王化名曰叛臣。不继父踪呼为逆子。敢有不循佛说。
是谓魔外之徒。所以三世诸佛法无异说。十方众圣
受学同文。夫释迦经本也。达磨之言末也。背本逐末
良可悲夫。愚素习众胥力根贝叶。遍问西来藏。仍阅
古今求法记文。天竺禅定并禀佛乘。所以入圣位者
不绝。盖依法不依人。务实而行。佛言圣法真不误后
学也。敢咨同志学佛修禅。庶几速离苦津高登彼岸。
无以利口欺人自瞒。灵府经云。若欲得道。当依佛语。
违而得者。无有是处。可诬也哉。十七年七月二十一
日。告其徒曰。法门扶持。更在诸公。吾当行矣。端坐而
化。偈曰。万法本空。一真绝妄。如彼太虚。元同谷响。荼
毗巳宝护塔于九里松。
** 子光
兰溪人。习台学。南询见杲大慧。住莆田.福清作
依托明师胜地论三卷。谓。佛法高妙若增上胜缘。唯
明师胜地为堪依托。盖学道贵见性。见性贵修习。见
性未明必务求师。修习未成必务于地。得其师。则模
范正。得其地。则心迹安。人间中国圣贤所居。兜率陁
天弥勒说法。西方净土弥陀阐化。三处皆名胜地。并
得依托修行中下二卷。专明西方法门。劝人修习。序
跋在乐邦文类。
** 叶适
字正则。号水心。永嘉人。中贤良大科。孝宗朝为
立禅居。传禅观法二门。问注云。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则王道兴焉。佛寺僧规。禀如来制。则正法住矣。不遵
王化名曰叛臣。不继父踪呼为逆子。敢有不循佛说。
是谓魔外之徒。所以三世诸佛法无异说。十方众圣
受学同文。夫释迦经本也。达磨之言末也。背本逐末
良可悲夫。愚素习众胥力根贝叶。遍问西来藏。仍阅
古今求法记文。天竺禅定并禀佛乘。所以入圣位者
不绝。盖依法不依人。务实而行。佛言圣法真不误后
学也。敢咨同志学佛修禅。庶几速离苦津高登彼岸。
无以利口欺人自瞒。灵府经云。若欲得道。当依佛语。
违而得者。无有是处。可诬也哉。十七年七月二十一
日。告其徒曰。法门扶持。更在诸公。吾当行矣。端坐而
化。偈曰。万法本空。一真绝妄。如彼太虚。元同谷响。荼
毗巳宝护塔于九里松。
** 子光
兰溪人。习台学。南询见杲大慧。住莆田.福清作
依托明师胜地论三卷。谓。佛法高妙若增上胜缘。唯
明师胜地为堪依托。盖学道贵见性。见性贵修习。见
性未明必务求师。修习未成必务于地。得其师。则模
范正。得其地。则心迹安。人间中国圣贤所居。兜率陁
天弥勒说法。西方净土弥陀阐化。三处皆名胜地。并
得依托修行中下二卷。专明西方法门。劝人修习。序
跋在乐邦文类。
** 叶适
字正则。号水心。永嘉人。中贤良大科。孝宗朝为
护法外传¶ 第 355c 页 X75-0355.png
士林英特。仍染指法门。今录集中三文以儆吾人之
不能存神教观者。其题𥁞婆须密女云。旧传程正叔
见秦少游。问天知否。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是学士作
耶。上穹尊严。安得易而侮之。薄徒举以为笑。如此等
风。致流播世间。可谓厄矣。其华严诸书乃异域之放
言。婆须密女岂有声色之实好。而遽以此裁量友朋
乎志。意想识尽。随虚假则元祐之学虽不为群邪所
攻。其所操存亦不足赖矣。此苏黄流弊。当戒而不当
法也。此可见公于彼门中。虽小小疑似。亦审订决择。
非笔下有万钧神力。则不敢破元祐诸公也。其题张
君注佛书云。黄岩张士特示余注心经.金刚.圆觉.楞
严.四十二章及标题.节注.经律.紏异等皆备。昔余在
荆州无吏责读浮图书。尽数千卷。于其义类粗若该
涉。今观张君贯穿出入。證会反复。悉从旧文。不以私
意为说。至于要言微趣。人所难知。往往迎刃冰解。则
多自得。按四十二章质略浅俗。是时天竺未测汉事。
采摘大意。颇用华言以复命。非浮图本书也。西戒僻
阻。无礼义忠信之教。彼浮屠直以人身喜怒哀乐之
间。披折解剥。别其真妄。究其终始。为圣狂贤否之分。
盖世外奇伟广博之论。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世之
儒者不知浅深。强欲攘斥。反以中国之学佐佑之而
曰。吾能自信不惑其于道鲜矣。余既为张君题所注
佛书并记一事。蜀人范东叔自云。在学省时。晨朝必
诵楞严。陈君举与邻省问。念佛为谁。东叔拱对。君举
不能存神教观者。其题𥁞婆须密女云。旧传程正叔
见秦少游。问天知否。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是学士作
耶。上穹尊严。安得易而侮之。薄徒举以为笑。如此等
风。致流播世间。可谓厄矣。其华严诸书乃异域之放
言。婆须密女岂有声色之实好。而遽以此裁量友朋
乎志。意想识尽。随虚假则元祐之学虽不为群邪所
攻。其所操存亦不足赖矣。此苏黄流弊。当戒而不当
法也。此可见公于彼门中。虽小小疑似。亦审订决择。
非笔下有万钧神力。则不敢破元祐诸公也。其题张
君注佛书云。黄岩张士特示余注心经.金刚.圆觉.楞
严.四十二章及标题.节注.经律.紏异等皆备。昔余在
荆州无吏责读浮图书。尽数千卷。于其义类粗若该
涉。今观张君贯穿出入。證会反复。悉从旧文。不以私
意为说。至于要言微趣。人所难知。往往迎刃冰解。则
多自得。按四十二章质略浅俗。是时天竺未测汉事。
采摘大意。颇用华言以复命。非浮图本书也。西戒僻
阻。无礼义忠信之教。彼浮屠直以人身喜怒哀乐之
间。披折解剥。别其真妄。究其终始。为圣狂贤否之分。
盖世外奇伟广博之论。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世之
儒者不知浅深。强欲攘斥。反以中国之学佐佑之而
曰。吾能自信不惑其于道鲜矣。余既为张君题所注
佛书并记一事。蜀人范东叔自云。在学省时。晨朝必
诵楞严。陈君举与邻省问。念佛为谁。东叔拱对。君举
护法外传¶ 第 356a 页 X75-0356.png
戏曰。吾以为老卒所课耳。东叔因言。诵此三十年矣。
余闻请东叔。楞严要义安在。东叔沈思久之曰。如鸡
后鸣。顾瞻东方。巳有精色。此是逼扑到紧要处也。余
闻而叹息。夫不读者固不能知。而知者止于此。呜呼。
安得以张君所注语之乎。此可见公于儒释不同处
审订决择。否则不能笑韩欧之浪战也。其宗记序云。
佛学由可至能自为宗。其说蔓肆。数千万言。永嘉鲍
野删择要语定著篇。此非佛之学。然也。中国之学为
佛者。然也。佛学入中国。其书具在。学之者固病其难。
而弗背也。有胡僧教以悉弃旧书。不用即巳。为佛而
巳。学之者疑其诞而未从也。独可粲大喜。决从之。故
流行至今。呜呼。佛之果非巳乎。余不得而知也。巳之
果为佛乎。余不得而知也。余所知者。中国之人畔佛
之学而自为学。倒佛之言而自为言。皆自以为巳即
佛。而甚者以为过于佛。是中国人之罪。非佛过也。儒
者则不然。于佛之学不敢言曰异国之学也。于佛之
书不敢观曰异国之书也。彼夷术狄技绝亡异耳。不
幸以吾中国之人为非佛之学。以吾中国文字为非
佛之书。行于不可行。立于不可立。草野倨侮。广博茫
昧。儒者智不能知。力不能救。则中国之人非佛非巳。
荡逸恣纵。终于不返。是不为大戚欤。余尝问野。儒之
强者之愠。弱者眩。皆莫之睨。子以何道知之。又为之
分高别下。取要舍烦哉。野曰。无道也。悟而巳矣。今为
是宗者亦曰。无道也。悟而巳矣。余闻而愈悲夫不愤。
余闻请东叔。楞严要义安在。东叔沈思久之曰。如鸡
后鸣。顾瞻东方。巳有精色。此是逼扑到紧要处也。余
闻而叹息。夫不读者固不能知。而知者止于此。呜呼。
安得以张君所注语之乎。此可见公于儒释不同处
审订决择。否则不能笑韩欧之浪战也。其宗记序云。
佛学由可至能自为宗。其说蔓肆。数千万言。永嘉鲍
野删择要语定著篇。此非佛之学。然也。中国之学为
佛者。然也。佛学入中国。其书具在。学之者固病其难。
而弗背也。有胡僧教以悉弃旧书。不用即巳。为佛而
巳。学之者疑其诞而未从也。独可粲大喜。决从之。故
流行至今。呜呼。佛之果非巳乎。余不得而知也。巳之
果为佛乎。余不得而知也。余所知者。中国之人畔佛
之学而自为学。倒佛之言而自为言。皆自以为巳即
佛。而甚者以为过于佛。是中国人之罪。非佛过也。儒
者则不然。于佛之学不敢言曰异国之学也。于佛之
书不敢观曰异国之书也。彼夷术狄技绝亡异耳。不
幸以吾中国之人为非佛之学。以吾中国文字为非
佛之书。行于不可行。立于不可立。草野倨侮。广博茫
昧。儒者智不能知。力不能救。则中国之人非佛非巳。
荡逸恣纵。终于不返。是不为大戚欤。余尝问野。儒之
强者之愠。弱者眩。皆莫之睨。子以何道知之。又为之
分高别下。取要舍烦哉。野曰。无道也。悟而巳矣。今为
是宗者亦曰。无道也。悟而巳矣。余闻而愈悲夫不愤。
护法外传¶ 第 356b 页 X75-0356.png
不启。不悱。不发。故曰。亦可以弗畔矣。悟而遂畔之。庸
知非迷之大乎。虽然。考之于书则信悟矣。此可见公
于禅.教分岐处。审订决择。否则不能笑暗證者无父
无君也。暗合孙吴于斯。为信吾侪少闻浅解。不谙经
论。轻趣宗途。而辄与此等士夫语。岂不为法门羞。况
抚尾乞怜于其间乎。
* 禅宗相涉载记
天下无二道。佛祖无二心。心无二焉。其者迹耳。或
者不忍赤子之跼蹐于蛊瘵疠疟也。则鸟喙蝮蝎
以药之。既凯旋矣。而药之不巳。无亦执药以成病乎。
世固有以腊毒伤其生者。亦告以薄滋味可也。饮
食椒桂讵容废耶。不善逞机者。直投以大羹元酒。
又惧其饱而夺之是宜。彼此相拒而不得。其观心
故。为学之难。难于无私。无私之难。难于通理。不通
乎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为通理故撰禅宗载记。
** 菩提达磨
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
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东震。以
法相导。初达宋境。次度后魏。随其所止。诲以禅寂。时
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二弟子。道育.慧可。
早夜亲事。经涉数载。独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
(客尘伪妄不入曰壁)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
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则大教多途。要唯二种。理与
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
伪归真。凝住壁观。无他法也。凡圣一等。坚住不移。不
知非迷之大乎。虽然。考之于书则信悟矣。此可见公
于禅.教分岐处。审订决择。否则不能笑暗證者无父
无君也。暗合孙吴于斯。为信吾侪少闻浅解。不谙经
论。轻趣宗途。而辄与此等士夫语。岂不为法门羞。况
抚尾乞怜于其间乎。
* 禅宗相涉载记
天下无二道。佛祖无二心。心无二焉。其者迹耳。或
者不忍赤子之跼蹐于蛊瘵疠疟也。则鸟喙蝮蝎
以药之。既凯旋矣。而药之不巳。无亦执药以成病乎。
世固有以腊毒伤其生者。亦告以薄滋味可也。饮
食椒桂讵容废耶。不善逞机者。直投以大羹元酒。
又惧其饱而夺之是宜。彼此相拒而不得。其观心
故。为学之难。难于无私。无私之难。难于通理。不通
乎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为通理故撰禅宗载记。
** 菩提达磨
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
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东震。以
法相导。初达宋境。次度后魏。随其所止。诲以禅寂。时
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二弟子。道育.慧可。
早夜亲事。经涉数载。独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
(客尘伪妄不入曰壁)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
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则大教多途。要唯二种。理与
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
伪归真。凝住壁观。无他法也。凡圣一等。坚住不移。不
护法外传¶ 第 356c 页 X75-0356.png
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
行同摄。初.报怨行。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
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诉。经
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
道。二.随缘行。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宿因所
搆。今方得之。缘尽还去。何喜之有。得失由缘。心无增
减。违顺风静。冥顺于道。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
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
随运转。三界皆苦。而谁为乐。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
乐。四.名称法行。性净之理以此法开化。魏土学者录
其言行。流布于世。自言一百五十馀岁。游化为务。不
测于终。唐代宗谥圆觉。
** 慧可(神光)
武牢姬氏。博涉诗书。超悟内典。年四十遇达
磨。悦之。从学六载。精究一乘。理事兼融。苦乐无滞。太
平初行化京畿。盛开秘苑。滞文之徒谓是魔语。货财
公府非理屠害。初无一恨。几致其死。初达磨以楞伽
四卷授曰。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遭贼斫臂。以法御心。不觉痛苦。火烧斫处。血断帛裹。
乞食如故。林公同学共护经像。亦被斫臂。号叫通夕。
师为治裹。乞食供林。林怒师手不便。师曰。饼食在前。
何不自裹。林曰。我无臂。汝不知耶。师曰。我亦无臂。复
何可怒。悉问方知故世云无臂林。师告慧满。此经四
世后变成名相。一何可悲。汝善护持。莫测所终。德宗
谥大祖。
行同摄。初.报怨行。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
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诉。经
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
道。二.随缘行。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宿因所
搆。今方得之。缘尽还去。何喜之有。得失由缘。心无增
减。违顺风静。冥顺于道。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
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
随运转。三界皆苦。而谁为乐。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
乐。四.名称法行。性净之理以此法开化。魏土学者录
其言行。流布于世。自言一百五十馀岁。游化为务。不
测于终。唐代宗谥圆觉。
** 慧可(神光)
武牢姬氏。博涉诗书。超悟内典。年四十遇达
磨。悦之。从学六载。精究一乘。理事兼融。苦乐无滞。太
平初行化京畿。盛开秘苑。滞文之徒谓是魔语。货财
公府非理屠害。初无一恨。几致其死。初达磨以楞伽
四卷授曰。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遭贼斫臂。以法御心。不觉痛苦。火烧斫处。血断帛裹。
乞食如故。林公同学共护经像。亦被斫臂。号叫通夕。
师为治裹。乞食供林。林怒师手不便。师曰。饼食在前。
何不自裹。林曰。我无臂。汝不知耶。师曰。我亦无臂。复
何可怒。悉问方知故世云无臂林。师告慧满。此经四
世后变成名相。一何可悲。汝善护持。莫测所终。德宗
谥大祖。
护法外传¶ 第 357a 页 X75-0357.png
** 慧能
新兴卢氏。采燋养母。负薪入市闻诵金刚。问。从
谁受。曰。蕲州黄梅忍大师劝持云见性成佛。辞母前
迈至韶与。刘志略为心友。略姑为尼。号无尽藏。尝读
涅槃。师暂听之。即为说义。尼因问字。师云。字即不识。
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易能会义。师曰。诸佛解脱。
非关文字。尼异之。号为行者。居人瞻礼。奉以宝林。咸
享中达黄梅。师资道契。乃入碓坊。抱石而舂。经八月。
忍俾众述偈。上座神秀以偈书壁。师密令童子书偈
于旁。忍呼入室。寄托法衣曰。古我先师转相付授。岂
徒尔哉。捧衣南迈。仪凤改元。正月十五。南海印宗法
师为师会众落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师受
戒。即开东山法门。(信忍并住东山)回宝林。韶守韦据请住大
梵。学者逾千。封土为坛。说法其上。录为坛经。先天二
年八月三日示寂。葬曹溪。寿七十六。宪宗谥大鉴。塔
曰。元和正真。达磨至师六世。因称六祖。师化韶阳。秀
化洛下。南能北秀。自此分宗。四祖尝于九江遥望双
峰。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岐。问忍。知之乎。曰。
师当旁出一枝。相踵六世。果出法融阐化金陵。牛头
至南阳忠六世。亦号牛头六祖。嵩山普宗立秀为六
祖。自称七祖。故杜诗云门求七祖禅。
** 怀海
王姓。闽人。依马祖于南康甘氏。游氏施山峻极
千尺故名百丈。方丈以前多居律院说法。住持未有
规度。师曰。吾行大乘法。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为随
行耶。乃即其地别建禅刹。凡衣服.饮食.寝处之类始
护法外传¶ 第 357b 页 X75-0357.png
与毗尼相翻。四方丛林皆以为式。或曰。瑜伽.璎珞.大
乘戒律胡不依随。师曰。吾于大小乘中。博约折衷。设
其规矩。务归于善耳。大槩具道眼者号长老。如天竺
须菩提呼也。云云。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示寂。年九
十五。穆宗谥大智塔曰大宝胜轮。铠庵曰。昉师辨祖
书云。宣律师续高僧传载达磨理行二种。固其真法。
其后智炬于曹溪门下。撰出宝林传。诡说百端。以惑
无识。(只履西归.立雪断臂.传法偈.谶候语)至于达磨等事迹。皆与僧传
不同。由是誇衒。宝林之凭虚灭没。僧传之纪实巴人
一唱。属而和者滔滔。皆是如何。通曾未详省也。柳子
厚学佛最为渊源。于大鉴碑秖称达磨讥梁氏。作为
空术益显于龙安碑。有世之传书者皆马鸣龙树道
语。于无姓碑乃云。佛道逾远。异端竞起。唯天台大师
为得其正。和尚绍承本统。以顺中道。则知柳公于此
二途固巳了然于胸中。又如来灭度。衣付迦叶。迦叶
守衣入定鸡足。俟弥勒下生。华林三会方尔奉献。则
授慧可者乃达磨自衣。如宝林传梵语屈眴。唐言第
一布。纺木绵。华心为之。其色青黑。即达磨所传七条
也。世谓传如来衣者谬矣。
** 玄觉
字明道。号真觉。永嘉戴氏。精究台道。常习禅寂。
惟服大布僧伽梨。充饥脱粟淡𧆌而巳。同产兄宣犹
子二人。一门兰玉。都捐我相。不染客尘。住龙兴寺。寺
旁别有胜境。乃于岩下搆生禅庵。未几与东阳策遍
游讲肆。因览涅槃。洞明妙旨。复往曹溪。印其所證。少
乘戒律胡不依随。师曰。吾于大小乘中。博约折衷。设
其规矩。务归于善耳。大槩具道眼者号长老。如天竺
须菩提呼也。云云。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示寂。年九
十五。穆宗谥大智塔曰大宝胜轮。铠庵曰。昉师辨祖
书云。宣律师续高僧传载达磨理行二种。固其真法。
其后智炬于曹溪门下。撰出宝林传。诡说百端。以惑
无识。(只履西归.立雪断臂.传法偈.谶候语)至于达磨等事迹。皆与僧传
不同。由是誇衒。宝林之凭虚灭没。僧传之纪实巴人
一唱。属而和者滔滔。皆是如何。通曾未详省也。柳子
厚学佛最为渊源。于大鉴碑秖称达磨讥梁氏。作为
空术益显于龙安碑。有世之传书者皆马鸣龙树道
语。于无姓碑乃云。佛道逾远。异端竞起。唯天台大师
为得其正。和尚绍承本统。以顺中道。则知柳公于此
二途固巳了然于胸中。又如来灭度。衣付迦叶。迦叶
守衣入定鸡足。俟弥勒下生。华林三会方尔奉献。则
授慧可者乃达磨自衣。如宝林传梵语屈眴。唐言第
一布。纺木绵。华心为之。其色青黑。即达磨所传七条
也。世谓传如来衣者谬矣。
** 玄觉
字明道。号真觉。永嘉戴氏。精究台道。常习禅寂。
惟服大布僧伽梨。充饥脱粟淡𧆌而巳。同产兄宣犹
子二人。一门兰玉。都捐我相。不染客尘。住龙兴寺。寺
旁别有胜境。乃于岩下搆生禅庵。未几与东阳策遍
游讲肆。因览涅槃。洞明妙旨。复往曹溪。印其所證。少
护法外传¶ 第 357c 页 X75-0357.png
留一宿。号一宿觉。犹云河南半遍冶也。先天二年十
月十七示寂。殡于西山之阴。年四十九。谥无相。塔曰
净光。括守李邕为神道碑铭。剌史魏静编其文。号永
嘉集戒珠行靖注之珠序曰。退而约三乘之义有述
焉。述书一卷。勒为十篇。捐花同实。诛剪妄伪。大以定
慧遮照之旨。是其本也。又曰。出入乎空假之门。游泳
乎遮照之渊。提领乎与夺之纲。控御乎谛缘之辔。凡
十篇之内。四教之通别。二知之离合。五念之起续。三
藏之齐劣。必条幽折微。章灼同异。而不容三乘外百
家迂疏之说。彷佛参混于其间。其犹坐鸿崖视平地。
远近事物昭昭然不能逃遁于隐奥也。神智曰。永嘉
集全用天台圆顿法而不言天台。岂不夺他成巳。铠
庵曰。传灯云。初见六祖振锡。携瓶绕祖三匝曰。速道
速道。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
何而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
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
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方具威仪参礼。须臾
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师曰。本自不动。岂有速乎。祖曰。
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意。曰。
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
祖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据此问答。乃
是勘辨之辞。问毕具仪设礼。亦是比丘相见常仪。少
留一宿。自是曲从主意。录者却谓一宿觉。抑又诬牧
庵谓逃逝。天台螟蛉。达磨夷。考当时徵诘之语。亦未
月十七示寂。殡于西山之阴。年四十九。谥无相。塔曰
净光。括守李邕为神道碑铭。剌史魏静编其文。号永
嘉集戒珠行靖注之珠序曰。退而约三乘之义有述
焉。述书一卷。勒为十篇。捐花同实。诛剪妄伪。大以定
慧遮照之旨。是其本也。又曰。出入乎空假之门。游泳
乎遮照之渊。提领乎与夺之纲。控御乎谛缘之辔。凡
十篇之内。四教之通别。二知之离合。五念之起续。三
藏之齐劣。必条幽折微。章灼同异。而不容三乘外百
家迂疏之说。彷佛参混于其间。其犹坐鸿崖视平地。
远近事物昭昭然不能逃遁于隐奥也。神智曰。永嘉
集全用天台圆顿法而不言天台。岂不夺他成巳。铠
庵曰。传灯云。初见六祖振锡。携瓶绕祖三匝曰。速道
速道。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
何而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
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
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方具威仪参礼。须臾
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师曰。本自不动。岂有速乎。祖曰。
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意。曰。
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
祖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据此问答。乃
是勘辨之辞。问毕具仪设礼。亦是比丘相见常仪。少
留一宿。自是曲从主意。录者却谓一宿觉。抑又诬牧
庵谓逃逝。天台螟蛉。达磨夷。考当时徵诘之语。亦未
护法外传¶ 第 358a 页 X75-0358.png
尝逃逝螟蛉也。證道云。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
不相关又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岂非
将错就错。转增诬罔。此歌盛行。诸方宿德或注或颂。
搢绅之士亦有序跋。独神智有议(本传)。草庵有疑。疑云。
魏静序将大师在日。凡所宣纪。总有十篇。集为一卷。
答友人书尚附于中。而不收此歌。何也。抑有说焉。以
證道名歌。而如来设教。修證之法。不出藏.通.别.圆。今
所谓道藏通修證乎。别圆修證乎。若舍此而别有修
證。得非永明所谓不依地位。天魔外道乎。洪觉范云。
梵僧觉。称谓。本国目为东土。大乘经若以义天跋别
传议例之。此歌特未遭有识者毁耳。必若含光所遇。
则可谓具眼梵僧也。又庞居士临终语于頔云。但愿
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挍之妙三观不无异同。居
士之名。虽以西域修净行者而得。实因净名辅佛扬
化而彰。观其弹偏折小。叹大褒圆。弟子菩萨无敢婴
其锋。领众问疾。妙德一人而巳。岂止修一净行。唯务
禅悦而巳乎。学者勿眩名失实焉。
* 贤首相涉载记
山家自清凉隘路叛出之后曰。教观皆有莠苗.朱紫
之患。故荆溪以金錍义例穷其失。其心岂得巳哉。一
则曰愿来世诸佛会中与子相遇。二则曰归命诸贤
圣。愿舍是非心。为树涅槃因。非欲贬量失至于今
日。积有年矣。两家学者枘凿冰炭。倘无知彼知巳
之功。徒劳接响承虚之力。为知彼故。撰贤首载记。
不相关又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岂非
将错就错。转增诬罔。此歌盛行。诸方宿德或注或颂。
搢绅之士亦有序跋。独神智有议(本传)。草庵有疑。疑云。
魏静序将大师在日。凡所宣纪。总有十篇。集为一卷。
答友人书尚附于中。而不收此歌。何也。抑有说焉。以
證道名歌。而如来设教。修證之法。不出藏.通.别.圆。今
所谓道藏通修證乎。别圆修證乎。若舍此而别有修
證。得非永明所谓不依地位。天魔外道乎。洪觉范云。
梵僧觉。称谓。本国目为东土。大乘经若以义天跋别
传议例之。此歌特未遭有识者毁耳。必若含光所遇。
则可谓具眼梵僧也。又庞居士临终语于頔云。但愿
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挍之妙三观不无异同。居
士之名。虽以西域修净行者而得。实因净名辅佛扬
化而彰。观其弹偏折小。叹大褒圆。弟子菩萨无敢婴
其锋。领众问疾。妙德一人而巳。岂止修一净行。唯务
禅悦而巳乎。学者勿眩名失实焉。
* 贤首相涉载记
山家自清凉隘路叛出之后曰。教观皆有莠苗.朱紫
之患。故荆溪以金錍义例穷其失。其心岂得巳哉。一
则曰愿来世诸佛会中与子相遇。二则曰归命诸贤
圣。愿舍是非心。为树涅槃因。非欲贬量失至于今
日。积有年矣。两家学者枘凿冰炭。倘无知彼知巳
之功。徒劳接响承虚之力。为知彼故。撰贤首载记。
护法外传¶ 第 358b 页 X75-0358.png
** 法顺
万年杜氏。幼于舍旁冢上说法。闻者悟入。十五
代亲远戍。十八出家。师因圣僧珍受持定业。聋哑遇
之能闻能语。驱园圃虫。诫恶性马。道济异类。隐显难
测。唐太宗诏问。朕苦劳热。久而不愈。闻师神力。何以
蠲除。曰。圣德御宇。微恙奚忧。但须大赦。圣躬必安。从
之而瘳。锡帝心号。患疮脓溃人。有敬而味者。有以帛
拭者。香气异常。或毁或誉。不愠不忻。游历郡国。劝念
阿弥陀佛。撰五悔文赞扬净土。路逢神树.鬼庙。即焚
毁之。巫觋所事。躬为并当。祯祥屡见。绝无障碍。贞观
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坐灭于南郊义善。双鸟入房。
异香满寺。寿八十四。肉身经月愈鲜。常有异香熏于
座前。有弟子诣五台礼文殊。方抵山麓。老人语曰。文
殊今住终南山。杜顺和尚也。言讫不见。弟子趍归。师
巳长往。关中常作文殊忌斋。岂为师乎。塔樊川北原。
翰林学士许康佐铭。师著法界观门弘华严经。付云
华智俨。俨付贤首法藏。
** 法藏
康姓。康居人。年十六鍊一指供养明之育王舍
利塔。寻听华严。则天策名宫禁。落发住太原寺。佐于
阗实叉难陀。译华严成八十卷。诏讲于佛授记寺。讲
堂乃京师。地动光自口出。腾涌如盖。诏十大法师为
授戒。擢为贤首并菩萨戒师。睿宗内禅亦受大戒。粪
衣粝食。讲华严三十馀遍。楞伽.密严.梵网等经。起信
论凡十部。皆为义疏。先天元年十一月十四日。终于
大荐福寺。寿七十。赠鸿胪卿。葬神和原秘书少监阎
护法外传¶ 第 358c 页 X75-0358.png
朝隐碑。灭百年而得澄观。
** 澄观
字大休。会稽夏侯氏。九岁师宝林体真。十一恩
度。乾元中学相部律于润州楼霞澧。受南山行事止
作于昙一。受菩萨戒于常照禅师。启厥十誓。传关河
三论于金陵。玄壁江表。三论之盛。始于此。大历初于
瓦官传涅槃.起信等经论。及终南法界观。康藏还源
记。复造东京。受杂华于大诜。又从成郡慧量。覆寻三
论十年。从荆溪习止观.法华.维摩等疏。谒牛头忠.径
山钦.洛阳无名咨决南宗禅法。见慧云明了北宗玄
理。(铠云撮台衡三观之玄趣。使教合亡言之旨。心同诸佛之心。不假更看他面。谓别有亡机之门。昔人不参
善友。伹尚寻文。年事稍衰。便欲废教求禅。岂惟抑乎佛心。亦乃翻误后学。师虽有遍参之勤。亦悔学路之杂)
此土儒墨.竺乾.梵书诸部。异计四围。五明显密仪轨。
旁通博综。天纵多能。十一年巡礼五台.峨眉。俱蒙现
瑞。旋居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仍讲大经。造新疏
二十轴。德宗诞节。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锡清
凉号。紫衲方袍。礼为教授和尚。宣河东节度礼部尚
书李诜备礼奉迎。与罽宾三藏译乌荼国王所进行
愿品。帝亲预译场。一日不至。即差僧如比丘法说欲
云。皇帝国事因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元和五年。宪
宗敕铸金印。加号大统国师。主教门事。开成二年三
月六日示寂。葬终南石室。塔曰妙觉。裴相国铭。寿一
百二。腊八十三。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夜目发光。
昼仍不瞬。才供二笔。曰记万言。尽形一食。宿不离衣。
历乎九朝。为七帝师。荆溪与江淮四十僧礼五台。师
** 澄观
字大休。会稽夏侯氏。九岁师宝林体真。十一恩
度。乾元中学相部律于润州楼霞澧。受南山行事止
作于昙一。受菩萨戒于常照禅师。启厥十誓。传关河
三论于金陵。玄壁江表。三论之盛。始于此。大历初于
瓦官传涅槃.起信等经论。及终南法界观。康藏还源
记。复造东京。受杂华于大诜。又从成郡慧量。覆寻三
论十年。从荆溪习止观.法华.维摩等疏。谒牛头忠.径
山钦.洛阳无名咨决南宗禅法。见慧云明了北宗玄
理。(铠云撮台衡三观之玄趣。使教合亡言之旨。心同诸佛之心。不假更看他面。谓别有亡机之门。昔人不参
善友。伹尚寻文。年事稍衰。便欲废教求禅。岂惟抑乎佛心。亦乃翻误后学。师虽有遍参之勤。亦悔学路之杂)
此土儒墨.竺乾.梵书诸部。异计四围。五明显密仪轨。
旁通博综。天纵多能。十一年巡礼五台.峨眉。俱蒙现
瑞。旋居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仍讲大经。造新疏
二十轴。德宗诞节。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锡清
凉号。紫衲方袍。礼为教授和尚。宣河东节度礼部尚
书李诜备礼奉迎。与罽宾三藏译乌荼国王所进行
愿品。帝亲预译场。一日不至。即差僧如比丘法说欲
云。皇帝国事因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元和五年。宪
宗敕铸金印。加号大统国师。主教门事。开成二年三
月六日示寂。葬终南石室。塔曰妙觉。裴相国铭。寿一
百二。腊八十三。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夜目发光。
昼仍不瞬。才供二笔。曰记万言。尽形一食。宿不离衣。
历乎九朝。为七帝师。荆溪与江淮四十僧礼五台。师
护法外传¶ 第 359a 页 X75-0359.png
领徒万指。郊迎尊师。如是不可以顿。顿异见掩其美
也。著疏记流传者四百馀卷。讲贯大经殆五十遍。建
无遮大会十有五。学者计弘法三十八人。造堂奥者
僧睿.宗密。
** 宗密
何姓。果州西充人。年二十八进具。得法于荷泽
会五世孙道圆。传圆觉于汉上。传清凉华严句义于
病僧。即为他讲故圆觉疏序。有讲虽滥泰学且师安
明沐犹吾之纳。谬当真子之印。盖清凉答书子之所
解。犹吾之心。转轮真子诚所谓也。又语云。毗卢华藏
能随我游者。其汝乎。著圆觉.华严.涅槃.金刚.起信.唯
识.兰盆.法界观行愿经等疏钞。及修證科仪等凡九
十馀卷。太和二年。文宗诏问佛法。赐紫方服为大德。
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灭于兴福塔院。赐谥定慧。塔
曰。青莲裴相国铭。寿六十二。腊三十四。李训败走终
南。师欲匿之。其徒不可。乃奔凤翔。为吏所执。训死。仇
士良捕师诘之。怡然曰。与训游久。吾法遇难则救。初
无爱憎。死固吾分。洪觉范谓。比丘于唐交士大夫者。
多犯法辱教。而师独超然。吏亦欣然疾书。盖其履践
明也。铠庵曰。东坡寄子由诗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
人间万事非杨龟山云。西铭会古人用心要处为文。
正如杜顺和尚作法界观样。前辈士夫留心学佛。但
趍禅那一门。少知入道观法。二公所尚诚为难矣。然
以天台教观格之。曾未造其藩篱。盖凡立观。要令行
人修證必须依教。修何因。至何位。断何惑。證何理。如
也。著疏记流传者四百馀卷。讲贯大经殆五十遍。建
无遮大会十有五。学者计弘法三十八人。造堂奥者
僧睿.宗密。
** 宗密
何姓。果州西充人。年二十八进具。得法于荷泽
会五世孙道圆。传圆觉于汉上。传清凉华严句义于
病僧。即为他讲故圆觉疏序。有讲虽滥泰学且师安
明沐犹吾之纳。谬当真子之印。盖清凉答书子之所
解。犹吾之心。转轮真子诚所谓也。又语云。毗卢华藏
能随我游者。其汝乎。著圆觉.华严.涅槃.金刚.起信.唯
识.兰盆.法界观行愿经等疏钞。及修證科仪等凡九
十馀卷。太和二年。文宗诏问佛法。赐紫方服为大德。
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灭于兴福塔院。赐谥定慧。塔
曰。青莲裴相国铭。寿六十二。腊三十四。李训败走终
南。师欲匿之。其徒不可。乃奔凤翔。为吏所执。训死。仇
士良捕师诘之。怡然曰。与训游久。吾法遇难则救。初
无爱憎。死固吾分。洪觉范谓。比丘于唐交士大夫者。
多犯法辱教。而师独超然。吏亦欣然疾书。盖其履践
明也。铠庵曰。东坡寄子由诗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
人间万事非杨龟山云。西铭会古人用心要处为文。
正如杜顺和尚作法界观样。前辈士夫留心学佛。但
趍禅那一门。少知入道观法。二公所尚诚为难矣。然
以天台教观格之。曾未造其藩篱。盖凡立观。要令行
人修證必须依教。修何因。至何位。断何惑。證何理。如
护法外传¶ 第 359b 页 X75-0359.png
荆溪云。立三观。破三惑。显三谛。證三智。成三德。今法
界观于彼宗五教中。未知定属何教。破惑显理。如何
修證。若云依一乘圆教立兹观门者。且五教建立始
自贤首。岂贤首未判教而杜顺先立观耶。抑杜顺立
观与贤首判教悬合耶。岂彼教宗贤首观宗杜顺耶。
圭峰注法界观修字云。止观熏习。造诣不知。是何止
观。若单止单观乃属小乘偏空修證。(阿含比丘当修二法所谓止观)
如何入华严称性法界。若三止三观为次第耶。为一
心耶。若次第者。须说先修何止观。到何位。断何惑。显
何理。若一心者。亦须明说何位圆融而修。何位圆融
而證。倘如旧传。乃文殊示现。岂菩萨别为一缘。立此
观法乎。不然岂免永明之机。
** 子璿
秀人。听洪敏讲楞严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
省。闻琅耶觉道重当世。趍其席。值上堂。师云。清净本
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喝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
山河大地。俯伏汗流。豁然大悟。方披襟。敢称座主。礼
谢愿侍巾瓶。觉曰。汝宗不振久矣。厉志扶持报佛恩
德。勿以殊宗为介。师如教以辞。住长水。众几一千。庆
南疏楞严。丞相王随序。铠庵曰。天台所判四教。本乎
佛意。盖依如来藏同体权实。大悲愿力随顺物机。不
获巳而用。既机宜不同。致法有差降。从一实理。开于
权理。权实二理能诠。教殊故有四种差别教起。荆溪
云。此之四释。关涉五时。牢笼八教。彼贤首五教。毕竟
淮何建立。愚法小乘虽仅同天台。然不说转小成衍。
界观于彼宗五教中。未知定属何教。破惑显理。如何
修證。若云依一乘圆教立兹观门者。且五教建立始
自贤首。岂贤首未判教而杜顺先立观耶。抑杜顺立
观与贤首判教悬合耶。岂彼教宗贤首观宗杜顺耶。
圭峰注法界观修字云。止观熏习。造诣不知。是何止
观。若单止单观乃属小乘偏空修證。(阿含比丘当修二法所谓止观)
如何入华严称性法界。若三止三观为次第耶。为一
心耶。若次第者。须说先修何止观。到何位。断何惑。显
何理。若一心者。亦须明说何位圆融而修。何位圆融
而證。倘如旧传。乃文殊示现。岂菩萨别为一缘。立此
观法乎。不然岂免永明之机。
** 子璿
秀人。听洪敏讲楞严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
省。闻琅耶觉道重当世。趍其席。值上堂。师云。清净本
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喝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
山河大地。俯伏汗流。豁然大悟。方披襟。敢称座主。礼
谢愿侍巾瓶。觉曰。汝宗不振久矣。厉志扶持报佛恩
德。勿以殊宗为介。师如教以辞。住长水。众几一千。庆
南疏楞严。丞相王随序。铠庵曰。天台所判四教。本乎
佛意。盖依如来藏同体权实。大悲愿力随顺物机。不
获巳而用。既机宜不同。致法有差降。从一实理。开于
权理。权实二理能诠。教殊故有四种差别教起。荆溪
云。此之四释。关涉五时。牢笼八教。彼贤首五教。毕竟
淮何建立。愚法小乘虽仅同天台。然不说转小成衍。
护法外传¶ 第 359c 页 X75-0359.png
又无别圆被接。又无法华开显。则将毕世愚矣。始终
顿圆。四教皆无。断伏修證。分齐徒用经论。相似语言
配合耳。况天台所立四教。教下有观法。贤首既不遵
天台判释。自立五教。至说起信观法。却云修之次第。
如顗师摩诃止观岂非有教无观。解行胡越清凉。虽
禀荆溪止观。却宗贤首判教。广造华严疏钞。谬亦同
科。圭峰圆觉长水。楞严虽广有云云。盖同坑无异土
矣。李长者新论四十卷。钱氏时永嘉永安分注经下
成一百二十卷。名华严合论。其判教与天台不同。亦
与贤首大异。兹乃三世达道所系。未易谈其始末。姑
俟后贤明辨云。
** 净源
存伯长。号潜叟。晋江杨氏。师东京报慈海达恩
度。受大经于承迁。受合论于横海。明覃还南。听长水
楞严.圆觉.起信.肇公四绝等经论。宿学推为教海。义
龙省亲于泉。泉人请住清凉。游吴。吴人请住报恩观
音。杭帅沈学士置贤首院于祥符以延之。主青镇.密
印.宝阁.华亭.普照.善住。檀越沓至。给众外悉以印造
教藏。身衣布褐。自奉甚约。或为致赐衣名。号曰。吾岂
为世间名利恭敬哉。义天航海问道。申弟子礼。阅岁
而归。一宗疏钞。时巳亡绝。义天持至。咨决所疑。逸而
复行。师之力也。蒲左丞镇杭。叹其苦志。千学行解俱
到。奏以慧因。易禅为教。义天还国。以金书华严三译
本凡一百七十卷归师以祝圣寿。彼宗自圭峰来。未
有若斯之盛。故称中兴教主。元祐三年十一月庚午示
顿圆。四教皆无。断伏修證。分齐徒用经论。相似语言
配合耳。况天台所立四教。教下有观法。贤首既不遵
天台判释。自立五教。至说起信观法。却云修之次第。
如顗师摩诃止观岂非有教无观。解行胡越清凉。虽
禀荆溪止观。却宗贤首判教。广造华严疏钞。谬亦同
科。圭峰圆觉长水。楞严虽广有云云。盖同坑无异土
矣。李长者新论四十卷。钱氏时永嘉永安分注经下
成一百二十卷。名华严合论。其判教与天台不同。亦
与贤首大异。兹乃三世达道所系。未易谈其始末。姑
俟后贤明辨云。
** 净源
存伯长。号潜叟。晋江杨氏。师东京报慈海达恩
度。受大经于承迁。受合论于横海。明覃还南。听长水
楞严.圆觉.起信.肇公四绝等经论。宿学推为教海。义
龙省亲于泉。泉人请住清凉。游吴。吴人请住报恩观
音。杭帅沈学士置贤首院于祥符以延之。主青镇.密
印.宝阁.华亭.普照.善住。檀越沓至。给众外悉以印造
教藏。身衣布褐。自奉甚约。或为致赐衣名。号曰。吾岂
为世间名利恭敬哉。义天航海问道。申弟子礼。阅岁
而归。一宗疏钞。时巳亡绝。义天持至。咨决所疑。逸而
复行。师之力也。蒲左丞镇杭。叹其苦志。千学行解俱
到。奏以慧因。易禅为教。义天还国。以金书华严三译
本凡一百七十卷归师以祝圣寿。彼宗自圭峰来。未
有若斯之盛。故称中兴教主。元祐三年十一月庚午示
护法外传¶ 第 360a 页 X75-0360.png
寂。年七十八。腊五十四。塔舍利于院西北。曾运使败铭。
** 义和
号圆澄。乾道中住慧因。居平江能仁阅净土传
录论。赞。未有华严念佛法门著无尽灯。以华严念佛
至相和会。偏赞西方。观念弥陀。(乐邦文类)然彼宗期心华
藏。愿见舍那。以生安养。觐弥陀为所斥。或以断惑通
别。感土净秽。与违行愿辟之。其说穷矣。和乃强欲和
会。终以言论事理混淆。自畔其说。乃知佛陇无碍之
辨。挽银河倾溟渤。孰得而障之哉。
* 慈恩相涉载记
慈恩贤父子之盛德。大业可枚数哉。方三藏之从
戒贤也。吾无憾焉。玄赞之作。遽以口耳所传。与灵
山亲承授受者杭衡对垒。多见其不知量矣。是以
传而不习。君子耻之。恐后学以一生目大德撰慈
恩载记。
** 玄奘
洛阳陈氏。年十一通维摩.法华。进具。道基化行
长安。负笈趍之。受阿毗昙.婆沙.杂心等论。基曰。予游
讲肆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斯。武德中讲心论。不泥
文相。仆射萧瑀奏住大庄严寺。誓往五天。具觌成言。
用通神解。贞观二年。年二十九。上表游西竺。上允之。
杖策前迈至[葸-十+夕]岭。积雪未解。有毒龙.飞沙寒路。盘空
而进下。顾皆千仞。险处梯而过者七。日以绳为梁。蹑
而涉水。阔八十步。次登雪山。壁立千仞。步步俱有栈
孔相对。人持四栈以手足更互著崖孔中。猿臂而过。
三日始到平地。张骞.甘延寿所不至也。过沙河。逢诸
** 义和
号圆澄。乾道中住慧因。居平江能仁阅净土传
录论。赞。未有华严念佛法门著无尽灯。以华严念佛
至相和会。偏赞西方。观念弥陀。(乐邦文类)然彼宗期心华
藏。愿见舍那。以生安养。觐弥陀为所斥。或以断惑通
别。感土净秽。与违行愿辟之。其说穷矣。和乃强欲和
会。终以言论事理混淆。自畔其说。乃知佛陇无碍之
辨。挽银河倾溟渤。孰得而障之哉。
* 慈恩相涉载记
慈恩贤父子之盛德。大业可枚数哉。方三藏之从
戒贤也。吾无憾焉。玄赞之作。遽以口耳所传。与灵
山亲承授受者杭衡对垒。多见其不知量矣。是以
传而不习。君子耻之。恐后学以一生目大德撰慈
恩载记。
** 玄奘
洛阳陈氏。年十一通维摩.法华。进具。道基化行
长安。负笈趍之。受阿毗昙.婆沙.杂心等论。基曰。予游
讲肆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斯。武德中讲心论。不泥
文相。仆射萧瑀奏住大庄严寺。誓往五天。具觌成言。
用通神解。贞观二年。年二十九。上表游西竺。上允之。
杖策前迈至[葸-十+夕]岭。积雪未解。有毒龙.飞沙寒路。盘空
而进下。顾皆千仞。险处梯而过者七。日以绳为梁。蹑
而涉水。阔八十步。次登雪山。壁立千仞。步步俱有栈
孔相对。人持四栈以手足更互著崖孔中。猿臂而过。
三日始到平地。张骞.甘延寿所不至也。过沙河。逢诸
护法外传¶ 第 360b 页 X75-0360.png
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一心念观音菩萨及般若
心经。又西北行三百里。度一碛。至凌山[葸-十+夕]岭北隅也。
险峭峻极。开辟以来。冰雪聚而为凌。春夏不解。凝泜
汗漫。与云连属。莫观其际。凌峰摧落。横路侧者。或高
百尺。或广数丈。蹊径崎岖。登陟艰险。风雪杂飞。复履
重裘。不免寒战。将欲眠食。复无燥处。悬崖而炊。席冰
而寝。七日出山。徒侣冻馁死者十四。又山行三百里。
入铁门峰。壁狭峭崖。多铁矿。依之为门扉。仍鍱铁。铸
铁为铃。多悬于上。即突厥关塞也。穷历百三十国。凡
吾佛所化之地。泥洹坚固之林。降魔菩提之树。迦路
崇高之塔。那揭留影之山。皆申礼敬。备睹灵奇。获宝
像.舍利及贝叶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凡如来
一代所说。耆山方等之教。鹿苑半字之文。马呜.龙树.
无著.天亲诸所制作及十八异执之宗。五部殊途之
致。收罗研究。达其旨。得其文。虽七例八转之音。三声
六释之句。无不尽其微。毕其妙。蒙祇罗国王赐青象.
白马以助驮载。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抵京。留守房
玄龄备幢幡鼓吹释部威仪。道俗数十万众。乘师宝
辇若兜率下生。馆弘福寺。翌日见上仪鸾殿。慰劳勤
至。翻经所须。并令留守司供给。先进瑜伽师地论。叹
曰。瞻天瞰海。莫极高深。虽军国务。敷未暇委。寻然知
宗源杳旷。顾视九流。若汀滢之方溟渤尔。敕钞所译
经论。每本九部。宣赐九道总管。展转流布。冀兹率土
开禀未闻。敕紫微殿西。别创弘法院。延师居之。选名
心经。又西北行三百里。度一碛。至凌山[葸-十+夕]岭北隅也。
险峭峻极。开辟以来。冰雪聚而为凌。春夏不解。凝泜
汗漫。与云连属。莫观其际。凌峰摧落。横路侧者。或高
百尺。或广数丈。蹊径崎岖。登陟艰险。风雪杂飞。复履
重裘。不免寒战。将欲眠食。复无燥处。悬崖而炊。席冰
而寝。七日出山。徒侣冻馁死者十四。又山行三百里。
入铁门峰。壁狭峭崖。多铁矿。依之为门扉。仍鍱铁。铸
铁为铃。多悬于上。即突厥关塞也。穷历百三十国。凡
吾佛所化之地。泥洹坚固之林。降魔菩提之树。迦路
崇高之塔。那揭留影之山。皆申礼敬。备睹灵奇。获宝
像.舍利及贝叶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凡如来
一代所说。耆山方等之教。鹿苑半字之文。马呜.龙树.
无著.天亲诸所制作及十八异执之宗。五部殊途之
致。收罗研究。达其旨。得其文。虽七例八转之音。三声
六释之句。无不尽其微。毕其妙。蒙祇罗国王赐青象.
白马以助驮载。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抵京。留守房
玄龄备幢幡鼓吹释部威仪。道俗数十万众。乘师宝
辇若兜率下生。馆弘福寺。翌日见上仪鸾殿。慰劳勤
至。翻经所须。并令留守司供给。先进瑜伽师地论。叹
曰。瞻天瞰海。莫极高深。虽军国务。敷未暇委。寻然知
宗源杳旷。顾视九流。若汀滢之方溟渤尔。敕钞所译
经论。每本九部。宣赐九道总管。展转流布。冀兹率土
开禀未闻。敕紫微殿西。别创弘法院。延师居之。选名
护法外传¶ 第 360c 页 X75-0360.png
德七人自随。与帝论道之馀。任便宣译。又敕异域方
言。务取符会。若非伊人。谁论声教。故诸夏有疑。并于
师。师乃转吾唐言。依彼西梵。令彼读者尊祟震且。又
敕老子为梵言。以遗西域。师曰。佛.老二教。其致大殊。
安用佛言用通老义。况复鄙陋异邦。闻之有玷上国。
遂止。永徽三年。表请创塔慈恩。奉安所取梵本经论
及二帝制圣教序制许仍裒七宫亡人衣物。助其费。
显庆元年。皇子生(中宗)。神光满室。亭亭烛天。赐号佛光。
王越月表请佛光王出家。绍隆三宝。制可。落发授归
戒。进金字心经及法衣钵具。二年帝幸洛阳。诏陪驾
便道陈留改葬二亲。敕供给葬具。四年以玉华宫为
寺。追崇先帝。诏居之。于此译大般若经。涉四年。成六
百卷。麟德元年正月九日告众曰。有为之法必归磨
灭。泡幻形质何得久停。令傍称南无弥勒如来。应正
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二月四日右胁累足。以手
支头。坚然不动。众问。定生弥勒前否。答决定得生而
气绝。寿六十四。帝哭之恸。废朝五日。给其丧费。洎葬。
五诏褒恤。四月十四。用佛故事金棺银椁葬于浐东。
初卧病。明藏禅师问之。见二长人共捧白莲师前云。
师从无始。损恼有情。及诸恶业。因今小疾。并得消殄。
应生欣庆。师顾大众。合掌而听。得非译般若力。转重
罪而轻受乎。初游天竺。手摩门径松曰。吾西求法。汝
可枝向西长。吾归即东。使弟子预知。既往。枝果西指。
一日忽东。弟子曰。教主归矣。号摩顶松。其达彼也。遇
言。务取符会。若非伊人。谁论声教。故诸夏有疑。并于
师。师乃转吾唐言。依彼西梵。令彼读者尊祟震且。又
敕老子为梵言。以遗西域。师曰。佛.老二教。其致大殊。
安用佛言用通老义。况复鄙陋异邦。闻之有玷上国。
遂止。永徽三年。表请创塔慈恩。奉安所取梵本经论
及二帝制圣教序制许仍裒七宫亡人衣物。助其费。
显庆元年。皇子生(中宗)。神光满室。亭亭烛天。赐号佛光。
王越月表请佛光王出家。绍隆三宝。制可。落发授归
戒。进金字心经及法衣钵具。二年帝幸洛阳。诏陪驾
便道陈留改葬二亲。敕供给葬具。四年以玉华宫为
寺。追崇先帝。诏居之。于此译大般若经。涉四年。成六
百卷。麟德元年正月九日告众曰。有为之法必归磨
灭。泡幻形质何得久停。令傍称南无弥勒如来。应正
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二月四日右胁累足。以手
支头。坚然不动。众问。定生弥勒前否。答决定得生而
气绝。寿六十四。帝哭之恸。废朝五日。给其丧费。洎葬。
五诏褒恤。四月十四。用佛故事金棺银椁葬于浐东。
初卧病。明藏禅师问之。见二长人共捧白莲师前云。
师从无始。损恼有情。及诸恶业。因今小疾。并得消殄。
应生欣庆。师顾大众。合掌而听。得非译般若力。转重
罪而轻受乎。初游天竺。手摩门径松曰。吾西求法。汝
可枝向西长。吾归即东。使弟子预知。既往。枝果西指。
一日忽东。弟子曰。教主归矣。号摩顶松。其达彼也。遇
护法外传¶ 第 361a 页 X75-0361.png
龙树宗。欲从其学。彼令服药求长生方可穷极宗旨。
自念本欲求经。仙术不成。有负宿愿。遂学法相于戒
贤。传唯识宗旨。兼以瑜伽授窥基。传俱舍宗旨兼以
婆沙授门下光。起信论虽出马鸣。彼元未睹。乃译唐
为梵。流布五天。
** 基
字道洪。尉迟恭犹子。父金吾卫将军。宗母裴梦吞
月而孕。六岁聪慧过人。仪貌端伟。眉目明秀。身长八
尺。气盖万夫。项有玉枕。手十指纹盘折如印。三岁遇
见曰。真将种也。倘因缘幸会。度为弟子。则吾法有寄。
念于天竺起归欤。兴卜人曰。师但东归。弟子生矣。谶
既冥符。举以告宗。宗曰。伊类粗悍。那受师训。奘曰。即
君器度。非将军不生。非贫道不识。宗诺之。而师未受
命。厉声曰。听三事方可。谓不断欲心。茄荤血。过中食
也。念以欲钩牵。矫许焉。年十七。敕落发。住广福。二十
五大善。三支纵横。立破述义命章。前无与比。笃志禀
承戒贤所授瑜伽师地唯识宗旨。或宗.或释。撰述几
百部。时号百部论师。随方演化。获益者众。东行博陵
或请讲法华。造玄赞大疏十卷。永淳元年十一月十
三。示灭慈恩翻经院。寿五十一。御制𦘕像赞。敕诸路
寺院图形以祀。祔葬三藏茔焉。尝造弥勒像曰。对像
诵菩萨戒。祈生内院。又造玉文殊像。金书大般若。皆
获应感。铠庵曰。无著频升知足。咨参慈氏唯识宗旨。
厥弟天亲蒙其指迷。深悔著小相。与制论弘赞大乘。
代有圣贤继之。至正法藏。戒贤论师年一百有三。蒙
自念本欲求经。仙术不成。有负宿愿。遂学法相于戒
贤。传唯识宗旨。兼以瑜伽授窥基。传俱舍宗旨兼以
婆沙授门下光。起信论虽出马鸣。彼元未睹。乃译唐
为梵。流布五天。
** 基
字道洪。尉迟恭犹子。父金吾卫将军。宗母裴梦吞
月而孕。六岁聪慧过人。仪貌端伟。眉目明秀。身长八
尺。气盖万夫。项有玉枕。手十指纹盘折如印。三岁遇
见曰。真将种也。倘因缘幸会。度为弟子。则吾法有寄。
念于天竺起归欤。兴卜人曰。师但东归。弟子生矣。谶
既冥符。举以告宗。宗曰。伊类粗悍。那受师训。奘曰。即
君器度。非将军不生。非贫道不识。宗诺之。而师未受
命。厉声曰。听三事方可。谓不断欲心。茄荤血。过中食
也。念以欲钩牵。矫许焉。年十七。敕落发。住广福。二十
五大善。三支纵横。立破述义命章。前无与比。笃志禀
承戒贤所授瑜伽师地唯识宗旨。或宗.或释。撰述几
百部。时号百部论师。随方演化。获益者众。东行博陵
或请讲法华。造玄赞大疏十卷。永淳元年十一月十
三。示灭慈恩翻经院。寿五十一。御制𦘕像赞。敕诸路
寺院图形以祀。祔葬三藏茔焉。尝造弥勒像曰。对像
诵菩萨戒。祈生内院。又造玉文殊像。金书大般若。皆
获应感。铠庵曰。无著频升知足。咨参慈氏唯识宗旨。
厥弟天亲蒙其指迷。深悔著小相。与制论弘赞大乘。
代有圣贤继之。至正法藏。戒贤论师年一百有三。蒙
护法外传¶ 第 361b 页 X75-0361.png
文殊大士畀托。忍死以迟三藏。三藏至彼。尽以瑜伽
师地唯识授之。至师罔罗旧说。广制疏论。依贤三时
判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烜赫一时。以名厥家。是
为慈恩五祖。谓慈氏.无著.戒贤.奘.及师也。然迼疏释
经穻闻立行摄法入心成观等说专用唯识等论定
性。灭种之文。以通法华。兹乃徒援权典。用證实教。误
亦甚矣。然其谈八识缘境广狭。及转识成智。束智成
身。与夫造业受报等说。厥功盖多。
* 律宗相关载记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况堂堂大智为彼记
主。亲见广慈神悟饱谙天台血脉。可不尚欤条例之
相舛。纲目之或差。谁能免此。舍其万殊归于一致。
则有志宗.教者。于三学首。容自外耶。撰律宗载记。
** 道宣
字法遍。京兆钱氏。母姚梦月贯怀而孕。又梦梵
僧语曰。仁者所怀梁僧祐律师也。处胎弥十二月。九
岁遍览群书。十二善习文墨。十五师日严頵公。十六
念法华。两旬通彻。复诵馀经。兼解其义。十七剃发。二
十依首师进具。三衣唯布。常坐一食。始终不变。行必
促步。蚤虱任游。武德四年。再依首师学律。然好禅那。
乐山水。拟隐遁习定。頵曰。戒净定明。慧方有据。始听
未闲持犯焉。识汝且专听吾自为汝知掌僧事。三往
三返。共听律部四十遍。方乃覆文。七年徙居终南纻
麻兰若。制行事钞三卷。贞观四年。行般舟三昧于清
官精舍。经九十日。龙化人形。将诸眷属。礼觐听法。沙
师地唯识授之。至师罔罗旧说。广制疏论。依贤三时
判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烜赫一时。以名厥家。是
为慈恩五祖。谓慈氏.无著.戒贤.奘.及师也。然迼疏释
经穻闻立行摄法入心成观等说专用唯识等论定
性。灭种之文。以通法华。兹乃徒援权典。用證实教。误
亦甚矣。然其谈八识缘境广狭。及转识成智。束智成
身。与夫造业受报等说。厥功盖多。
* 律宗相关载记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况堂堂大智为彼记
主。亲见广慈神悟饱谙天台血脉。可不尚欤条例之
相舛。纲目之或差。谁能免此。舍其万殊归于一致。
则有志宗.教者。于三学首。容自外耶。撰律宗载记。
** 道宣
字法遍。京兆钱氏。母姚梦月贯怀而孕。又梦梵
僧语曰。仁者所怀梁僧祐律师也。处胎弥十二月。九
岁遍览群书。十二善习文墨。十五师日严頵公。十六
念法华。两旬通彻。复诵馀经。兼解其义。十七剃发。二
十依首师进具。三衣唯布。常坐一食。始终不变。行必
促步。蚤虱任游。武德四年。再依首师学律。然好禅那。
乐山水。拟隐遁习定。頵曰。戒净定明。慧方有据。始听
未闲持犯焉。识汝且专听吾自为汝知掌僧事。三往
三返。共听律部四十遍。方乃覆文。七年徙居终南纻
麻兰若。制行事钞三卷。贞观四年。行般舟三昧于清
官精舍。经九十日。龙化人形。将诸眷属。礼觐听法。沙
护法外传¶ 第 361c 页 X75-0361.png
弥染心顾盻。其女欲害之。忽思师教。顿息恶心。摄毒
吐井白。勿饮此水。师省之。其水涌沸。即令封闭。又云
际寺行是三昧二十会。隐沁部天童给侍十九年。偕
奘公翻经弘福。笔受润文。推之为最。永徽元年。居纻
麻。劳发毗沙门天王授补心。方因曰。今当像末。诸恶
比丘但起伽蓝。不修禅慧。亦不读诵。且不识字。纵有
识者。千有一二。又言。此土灵踪。西天圣迹。计有三千
八百馀条。随问随录。为感通传。坐夏有功。庭生芝草。
隐居之水。地涌白泉。或操觚续传。鸿儒服膺。或封土
筑坛。梵僧称赞。或捷疾送奇华异果。或非人献甘露
名香(行状)。乾封二春。天人告师。报缘将尽。当生弥勒内
宫。乃设无遮大会。十月三日。告门人曰。吾气衰力惫。
殆将逝矣。道俗见空幡华异香。天乐同声。请师归睹
史陀天慈氏内院。寿七十二。腊五十二。荼毗分舍利
塔藏者三。创堂写真赞云。伊梁高僧。有唐上德。异代
同志。其仪不忒诏天下兰若。图形塑像以为标范。初
在西明寺。深夜行道。足趺陆廉。有物护持。履空无害。
熟视一少年也。师问之。答曰。毗沙门天王子那吒。父
王敕我侍卫和尚。师曰。贫道修行。无烦太子。太子威
力自在。天竺有作佛事者。却愿致之。太子曰。我有佛
牙.宝掌巳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师珍藏供养。龙朔
初。请楞伽于清官。龙化人形。数来潜听。求受归戒。供
房暂睡。沙弥窥之。见赤龙。甚长怖而白师。师止勿言。
刘禹锡嘉话律师持律第一。忽霹雳绕户不绝。师曰。
吐井白。勿饮此水。师省之。其水涌沸。即令封闭。又云
际寺行是三昧二十会。隐沁部天童给侍十九年。偕
奘公翻经弘福。笔受润文。推之为最。永徽元年。居纻
麻。劳发毗沙门天王授补心。方因曰。今当像末。诸恶
比丘但起伽蓝。不修禅慧。亦不读诵。且不识字。纵有
识者。千有一二。又言。此土灵踪。西天圣迹。计有三千
八百馀条。随问随录。为感通传。坐夏有功。庭生芝草。
隐居之水。地涌白泉。或操觚续传。鸿儒服膺。或封土
筑坛。梵僧称赞。或捷疾送奇华异果。或非人献甘露
名香(行状)。乾封二春。天人告师。报缘将尽。当生弥勒内
宫。乃设无遮大会。十月三日。告门人曰。吾气衰力惫。
殆将逝矣。道俗见空幡华异香。天乐同声。请师归睹
史陀天慈氏内院。寿七十二。腊五十二。荼毗分舍利
塔藏者三。创堂写真赞云。伊梁高僧。有唐上德。异代
同志。其仪不忒诏天下兰若。图形塑像以为标范。初
在西明寺。深夜行道。足趺陆廉。有物护持。履空无害。
熟视一少年也。师问之。答曰。毗沙门天王子那吒。父
王敕我侍卫和尚。师曰。贫道修行。无烦太子。太子威
力自在。天竺有作佛事者。却愿致之。太子曰。我有佛
牙.宝掌巳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师珍藏供养。龙朔
初。请楞伽于清官。龙化人形。数来潜听。求受归戒。供
房暂睡。沙弥窥之。见赤龙。甚长怖而白师。师止勿言。
刘禹锡嘉话律师持律第一。忽霹雳绕户不绝。师曰。
护法外传¶ 第 362a 页 X75-0362.png
我持律无犯。若宿业则不知。褫三衣户外。恐蛟螭凭
焉。衣出而声不止。视右手小指甲有黑点。若胡麻。试
出指。隔孔一震。而失其点。穆宗制赞曰。代有觉人为
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捧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
乌西沈。佛日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主。懿宗谥澄照
李邕撰行状宋传曰。宣之持律。声震竺乾。宣之编修。
美流天下。故无畏三藏初至朝谒。帝问。自远而来。得
无劳乎。欲于何方休息。畏奏。闻西明寺宣律师持秉
第一。愿往依止。敕允之。宣扪虱以绵纸。裹投于地。畏
曰。扑有情于地之声也。凡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
矣。(贞观.显庆间别有无畏)又曰。邺中法砺。唐世怀素。新旧两名。
各擅其美。砺乃成实有部。受体双陈。素唯寻祖萨婆
开宗。独步其有。终南上士澄照大师。盻蚃三生。逡巡
千里。交接天人之际。优游果證之中。知无不为。绳愆
紏缪。以护持教法为巳任者。实一代之伟人焉。是以
天下之行事者。以南山为司南矣。我大中祥符间。天
竺沙门觉称至京师。馆传法院。年四十许。解四十馀
本。经论云。生酤兰。古国刹利种。丁晋公使译问何所
见。授曰。欲瞻礼宣律师塔。公曰。此土圣贤甚多。何独
及此。曰。律师名重五天。铠庵曰。南山一宗。始优波离
结集毗尼藏。自曹魏时。僧祇四分等律文送来此土。
自是戒律稍备。李唐初叶澄照律师。屡感天神降现。
啇搉律相等事。遂参诸异部。以四分为宗。撰述疏钞。
破斥诸家。大弘厥旨。但据古来弘成论。论师之义。谓
焉。衣出而声不止。视右手小指甲有黑点。若胡麻。试
出指。隔孔一震。而失其点。穆宗制赞曰。代有觉人为
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捧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
乌西沈。佛日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主。懿宗谥澄照
李邕撰行状宋传曰。宣之持律。声震竺乾。宣之编修。
美流天下。故无畏三藏初至朝谒。帝问。自远而来。得
无劳乎。欲于何方休息。畏奏。闻西明寺宣律师持秉
第一。愿往依止。敕允之。宣扪虱以绵纸。裹投于地。畏
曰。扑有情于地之声也。凡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
矣。(贞观.显庆间别有无畏)又曰。邺中法砺。唐世怀素。新旧两名。
各擅其美。砺乃成实有部。受体双陈。素唯寻祖萨婆
开宗。独步其有。终南上士澄照大师。盻蚃三生。逡巡
千里。交接天人之际。优游果證之中。知无不为。绳愆
紏缪。以护持教法为巳任者。实一代之伟人焉。是以
天下之行事者。以南山为司南矣。我大中祥符间。天
竺沙门觉称至京师。馆传法院。年四十许。解四十馀
本。经论云。生酤兰。古国刹利种。丁晋公使译问何所
见。授曰。欲瞻礼宣律师塔。公曰。此土圣贤甚多。何独
及此。曰。律师名重五天。铠庵曰。南山一宗。始优波离
结集毗尼藏。自曹魏时。僧祇四分等律文送来此土。
自是戒律稍备。李唐初叶澄照律师。屡感天神降现。
啇搉律相等事。遂参诸异部。以四分为宗。撰述疏钞。
破斥诸家。大弘厥旨。但据古来弘成论。论师之义。谓
护法外传¶ 第 362b 页 X75-0362.png
空宗五义。分通大乘。遂立圆宗戒体。(令被日本法师立问。终莫能答)
又立三种忏法。不依方等普贤。而却取唯识别教以
为末世初心忏。重观法。判位太高。不无可议。我皇祐.
元祐间。堪.照二师接武而出。各述记文。聚徒讲演。后
因生.照二师争论。旋绕左右。衣制短长。二事遂分。会
正资持二派焉。窃尝究之南山祖师。洎大庄严寺恭
禅师.西明寺真懿律师共定。东回北转以为右绕。且
引俗中城门东入西出以为诚證。因草庵又引右祖
右胁。及右回诠善圣发右旋。三义證之。显自我右。若
夫涅槃。金棺右绕。拘尸谓自东而南。此特译人误耳。
况大论谓日月星辰。二十八宿。常从东方至南方至
北方围绕须弥山。显然不达天道左旋日月右旋之
义(晋天文志)。则其所译之误。又甚于涅槃后分矣。曷足凭
乎。彼金总持。三藏所判。亦本大论之文耳。草庵又谓。
尝闻宿德曰。右绕或错。经有神祇。咸怒之说。实心学
佛者。幸察之。若夫三衣或挂止肩上。或垂左臂上。总
持虽判以右会覆肩。次将衣角绕于左臂。然资持一
宗。有律文短量之说。则又不可专用会正为断也。僧
祇部者。法显.赍归诸师判注云。是根本大众所传非
是百载五宗也。今疑其未可何耶。所览僧祇现本止
三十卷。文因有数疑。一.本小而末大。(诸部文多僧祇卷略)二.中
不含五部意。三.不应大集悬记。
** 元照
字湛然。号安忍子。馀杭唐氏。母竺。幼依祥符东
藏鉴律师。十八通经得度。学毗尼。冰寒蓝出与择瑛。
又立三种忏法。不依方等普贤。而却取唯识别教以
为末世初心忏。重观法。判位太高。不无可议。我皇祐.
元祐间。堪.照二师接武而出。各述记文。聚徒讲演。后
因生.照二师争论。旋绕左右。衣制短长。二事遂分。会
正资持二派焉。窃尝究之南山祖师。洎大庄严寺恭
禅师.西明寺真懿律师共定。东回北转以为右绕。且
引俗中城门东入西出以为诚證。因草庵又引右祖
右胁。及右回诠善圣发右旋。三义證之。显自我右。若
夫涅槃。金棺右绕。拘尸谓自东而南。此特译人误耳。
况大论谓日月星辰。二十八宿。常从东方至南方至
北方围绕须弥山。显然不达天道左旋日月右旋之
义(晋天文志)。则其所译之误。又甚于涅槃后分矣。曷足凭
乎。彼金总持。三藏所判。亦本大论之文耳。草庵又谓。
尝闻宿德曰。右绕或错。经有神祇。咸怒之说。实心学
佛者。幸察之。若夫三衣或挂止肩上。或垂左臂上。总
持虽判以右会覆肩。次将衣角绕于左臂。然资持一
宗。有律文短量之说。则又不可专用会正为断也。僧
祇部者。法显.赍归诸师判注云。是根本大众所传非
是百载五宗也。今疑其未可何耶。所览僧祇现本止
三十卷。文因有数疑。一.本小而末大。(诸部文多僧祇卷略)二.中
不含五部意。三.不应大集悬记。
** 元照
字湛然。号安忍子。馀杭唐氏。母竺。幼依祥符东
藏鉴律师。十八通经得度。学毗尼。冰寒蓝出与择瑛。
护法外传¶ 第 362c 页 X75-0362.png
从宝阁神悟谦。谦曰。近世律学中微。失亡者众。汝当
为时宗匠。盖明法华以弘四分。吾道不在兹乎。乃博
究诸宗。以律为本。从广慈受菩萨戒。戒光发现。顿渐
律仪罔不兼备。南山一宗。赫尔大振。披布僧伽梨。振
锡擎钵。乞食于市。曰。吾佛盖尔。学者羞为之乎。习俗
骇异。杨无为赞曰。持钵出。持钵归。示人长在四威仪。
遵佛入廛时不识。虚空当有鬼神知。主法慧.大悲.祥
符.戒坛.净土.宝阁.灵芝.崇福凡三十年。众常三百。义
天求法。为提纲要几三千言。请归镂板。授菩萨戒。几
万会。增戒度人六十会。尝言。化当世无如讲说。垂将
来莫若著书。撰述资持记济缘记行宗记应法记住
法记报恩记十六观小弥陀义疏及删定尼戒本共
百馀卷。芝园集二十卷。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
生所得。惟二法门。其他述作。从予所好。(乐邦文类礼忏仪自序)
施贫。授戒。追福。禳灾。应若谷响。政和六秋。命讽普贤
行愿品。舍枕举首。若有所见。趺坐而绝。湖上渔人闻
天乐声。寿六十九。腊五十一。得法.用钦等五十人葬
寺西北。谥大智塔曰戒光。秘撰刘寿铭曰。一切诸佛
悲悯众生。说法度人。其书无量。流传震旦。为一大藏。
凡此经论。虽皆世雄为之宗导然。或出于菩萨.罗汉
及诸天人。宣演对扬。佛为印可。未必皆佛语也。唯毗
尼之学或大.或小.或广.或略。皆出金口。亲为垂范。文
殊巳下。莫措一词。犹云前著为律。后疏为令。世轻世
重。虽若不同。然惟天子令之。然后天下守之。月为之
为时宗匠。盖明法华以弘四分。吾道不在兹乎。乃博
究诸宗。以律为本。从广慈受菩萨戒。戒光发现。顿渐
律仪罔不兼备。南山一宗。赫尔大振。披布僧伽梨。振
锡擎钵。乞食于市。曰。吾佛盖尔。学者羞为之乎。习俗
骇异。杨无为赞曰。持钵出。持钵归。示人长在四威仪。
遵佛入廛时不识。虚空当有鬼神知。主法慧.大悲.祥
符.戒坛.净土.宝阁.灵芝.崇福凡三十年。众常三百。义
天求法。为提纲要几三千言。请归镂板。授菩萨戒。几
万会。增戒度人六十会。尝言。化当世无如讲说。垂将
来莫若著书。撰述资持记济缘记行宗记应法记住
法记报恩记十六观小弥陀义疏及删定尼戒本共
百馀卷。芝园集二十卷。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
生所得。惟二法门。其他述作。从予所好。(乐邦文类礼忏仪自序)
施贫。授戒。追福。禳灾。应若谷响。政和六秋。命讽普贤
行愿品。舍枕举首。若有所见。趺坐而绝。湖上渔人闻
天乐声。寿六十九。腊五十一。得法.用钦等五十人葬
寺西北。谥大智塔曰戒光。秘撰刘寿铭曰。一切诸佛
悲悯众生。说法度人。其书无量。流传震旦。为一大藏。
凡此经论。虽皆世雄为之宗导然。或出于菩萨.罗汉
及诸天人。宣演对扬。佛为印可。未必皆佛语也。唯毗
尼之学或大.或小.或广.或略。皆出金口。亲为垂范。文
殊巳下。莫措一词。犹云前著为律。后疏为令。世轻世
重。虽若不同。然惟天子令之。然后天下守之。月为之
护法外传¶ 第 363a 页 X75-0363.png
说。事为之制。随时陈戒。因犯立文。根钝.根利。虽若不
同。然惟诸佛戒之。然后四众遵之。是教不亦大乎。赞
曰。端严具足相如其心。耿介孤高心如其相。谓方则
圆。若拘而放。不持不犯。人天归向。李咏史曰。道继。
偈加趺化湖上。俱闻天乐声。妙生□□□终说□□
晖宗师也。久侍以众首。继席主杭□□□。得度□□
揭日月。遂与大智杭衡资。禀质□□□□。道若□□
寅首夏设供作安养。别命讽弥□□□□观。庚□□
弟子梵忠.有赟.法孙.智珣.惟定□□□□四十。
* 密教思复载记
顾六道而常悲。育四生而为子。觉皇盛心。其欲跻
天下于仁寿者。尚无间于含灵.蠢蠢之徒。而况于
齐类乎。故援溺救斗。方便多门。奈何群生薄祐。密
教陵迟。切于护世者怀愤叹息久矣。尝观道三藏
行事。则此土不为无人。而道之后无闻焉。亦应感
之未逮也。撰密教载记。
** 金刚智
西域王种。出家传龙智阿阇梨法。初金刚萨
埵受毗卢遮那佛(法身梵语翻遍一切处。唐僧却作他报译。荆溪斥法报不分。二三莫
辨。)瑜伽最上乘义。数百岁传龙猛。龙猛又数百岁传
龙智。而师世之。开元七年抵南海广州。以闻诏入见。
馆大慈恩。夏旱。诏祷雨。结坛图七俱胝像。约像开眸。
即雨。阅三日。像果开眸。有物自坛布云弥空。斯须沛
雨。诏褒之。明年。辞游雁门不允。迁荐福。容止凝眸。喜
愠不形于色。人莫测其量。所至必作结坛灌顶道场。
同。然惟诸佛戒之。然后四众遵之。是教不亦大乎。赞
曰。端严具足相如其心。耿介孤高心如其相。谓方则
圆。若拘而放。不持不犯。人天归向。李咏史曰。道继。
偈加趺化湖上。俱闻天乐声。妙生□□□终说□□
晖宗师也。久侍以众首。继席主杭□□□。得度□□
揭日月。遂与大智杭衡资。禀质□□□□。道若□□
寅首夏设供作安养。别命讽弥□□□□观。庚□□
弟子梵忠.有赟.法孙.智珣.惟定□□□□四十。
* 密教思复载记
顾六道而常悲。育四生而为子。觉皇盛心。其欲跻
天下于仁寿者。尚无间于含灵.蠢蠢之徒。而况于
齐类乎。故援溺救斗。方便多门。奈何群生薄祐。密
教陵迟。切于护世者怀愤叹息久矣。尝观道三藏
行事。则此土不为无人。而道之后无闻焉。亦应感
之未逮也。撰密教载记。
** 金刚智
西域王种。出家传龙智阿阇梨法。初金刚萨
埵受毗卢遮那佛(法身梵语翻遍一切处。唐僧却作他报译。荆溪斥法报不分。二三莫
辨。)瑜伽最上乘义。数百岁传龙猛。龙猛又数百岁传
龙智。而师世之。开元七年抵南海广州。以闻诏入见。
馆大慈恩。夏旱。诏祷雨。结坛图七俱胝像。约像开眸。
即雨。阅三日。像果开眸。有物自坛布云弥空。斯须沛
雨。诏褒之。明年。辞游雁门不允。迁荐福。容止凝眸。喜
愠不形于色。人莫测其量。所至必作结坛灌顶道场。
护法外传¶ 第 363b 页 X75-0363.png
二十年八月。告其徒曰。白月圆时。吾其逝矣。至期旋
绕毗卢遮那像。顶贝叶趺坐而寂。谥灌顶国师。塔伊
川。中书杜鸿渐碑。法传不空。
** 不空
西域人。幼随叔父观光。上国待以梵僧。莫𢎿姓
氏。赋性聪朗。博观经论。金刚智来。从之。传瑜伽义。天
宝五年召至。特见高仰肃。代朝皆为灌顶师。玄言德
辞。开佑。至尊以特进试鸿胪卿。示疾就加开府。仪同
三司。萧国公食邑三千户。不受。赐号大广智三藏。大
历九年六月癸未示寂大兴善寺。废朝三日。赐祭。赠
司空。谥大辨广正智。塔舍利于旧居。寿七十。腊五十。
译经七十七部一百三十馀卷。自幼至终。澡心育德。
入佛知见。祁寒盛暑。无懈怠容。得诵咒法。慧朗为最。
初事金刚智。智授梵本悉昙章声明论。旬日成诵。奇
之。引入金刚道场。验以掷华。谓为胜巳。因求授瑜伽
五部。智未即许。师拟求于天竺。智梦京师佛像皆东
行。寤以语师。师启西游意。智曰。汝有受道之资。吾何
靳哉。即授五部及毗卢遮那经苏悉轨范。智没。奉遗
教重游天竺.师子等国。诣龙智。受十八会金刚灌顶
及大悲胎藏。建坛法。传经论五百馀部。其生也。母有
毫光照烛之瑞。其没也。舍有池水竭涸之异。西域隘
巷狂象奔突。以慈眼视之。不旋踵而象伏不起。南海
半渡天吴鼓骇。以定力对之。未移晷而海静无浪。(兴衰
志)解安西围。所祷必张绣座。手持木神。诵咒掷之。神
自立于座。四众环视。两目瞬动。感格遄臻。虽大钩之
绕毗卢遮那像。顶贝叶趺坐而寂。谥灌顶国师。塔伊
川。中书杜鸿渐碑。法传不空。
** 不空
西域人。幼随叔父观光。上国待以梵僧。莫𢎿姓
氏。赋性聪朗。博观经论。金刚智来。从之。传瑜伽义。天
宝五年召至。特见高仰肃。代朝皆为灌顶师。玄言德
辞。开佑。至尊以特进试鸿胪卿。示疾就加开府。仪同
三司。萧国公食邑三千户。不受。赐号大广智三藏。大
历九年六月癸未示寂大兴善寺。废朝三日。赐祭。赠
司空。谥大辨广正智。塔舍利于旧居。寿七十。腊五十。
译经七十七部一百三十馀卷。自幼至终。澡心育德。
入佛知见。祁寒盛暑。无懈怠容。得诵咒法。慧朗为最。
初事金刚智。智授梵本悉昙章声明论。旬日成诵。奇
之。引入金刚道场。验以掷华。谓为胜巳。因求授瑜伽
五部。智未即许。师拟求于天竺。智梦京师佛像皆东
行。寤以语师。师启西游意。智曰。汝有受道之资。吾何
靳哉。即授五部及毗卢遮那经苏悉轨范。智没。奉遗
教重游天竺.师子等国。诣龙智。受十八会金刚灌顶
及大悲胎藏。建坛法。传经论五百馀部。其生也。母有
毫光照烛之瑞。其没也。舍有池水竭涸之异。西域隘
巷狂象奔突。以慈眼视之。不旋踵而象伏不起。南海
半渡天吴鼓骇。以定力对之。未移晷而海静无浪。(兴衰
志)解安西围。所祷必张绣座。手持木神。诵咒掷之。神
自立于座。四众环视。两目瞬动。感格遄臻。虽大钩之
护法外传¶ 第 363c 页 X75-0363.png
功可夺也。朝野奉之如佛。御史太夫严郢碑曰。真言
字义之宪度。灌顶升坛之轨迹。动容悟道之速。发声
集社之妙。戴天履地莫知高厚。固非末学所能详也。
然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姑据见闻序大归云。宋传曰。
五部曼拿罗法。摄取鬼物必附丽童男.处女。去疾除
妖绝易。世人用是图利身口。乃寡徵验。率为时所慢。
吁。正法醨薄。一至于此。又曰。传教令轮者(瑜伽轮结)东夏
以金刚智为始祖.不空为二祖.慧朗为三祖。厥后岐
分派别。咸曰传瑜伽大教徒则众矣。其如寡验何。亦
犹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皇。凤皇巳降。则生庶鸟矣。
欲无变革。其可得乎。铠庵曰。华严顿施别圆。则无俟
乎密。鹿苑专说小乘。则未易用密。唯方等.般若二时。
欲转小成衍。又欲被接入别圆。则如来始于此时密
谈大法矣。若夫法华开显。无小无大。俱入一乘。殆犹
日轮当午。罄无侧影。所谓密者尚何施耶。唯大佛顶
首楞严经重为末后机缘故。有显说.密说。俾其破妄
显真。必获常住真心。所谓显.密二教。大槩如此。今师
所以名动九重。有功大法者。良由人能弘道。故密教
赖以有传。惜乎厥嗣寝微。流入异邦。(弟子志)今但有所
谓瑜伽佛事存耳。可不为之长太息哉。姑以克巳。上
赵尚书(师泽)古风附此。有志复古者览焉。卓然身笃出
大雄。广长舌相谈无穷。犹如一雨沾四域。三草二木
自不同。显示既为经律论。密谈复施神咒功。显密二
教根于此。传之者众乃分宗。天台妙悟鹫峰典。理事
字义之宪度。灌顶升坛之轨迹。动容悟道之速。发声
集社之妙。戴天履地莫知高厚。固非末学所能详也。
然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姑据见闻序大归云。宋传曰。
五部曼拿罗法。摄取鬼物必附丽童男.处女。去疾除
妖绝易。世人用是图利身口。乃寡徵验。率为时所慢。
吁。正法醨薄。一至于此。又曰。传教令轮者(瑜伽轮结)东夏
以金刚智为始祖.不空为二祖.慧朗为三祖。厥后岐
分派别。咸曰传瑜伽大教徒则众矣。其如寡验何。亦
犹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皇。凤皇巳降。则生庶鸟矣。
欲无变革。其可得乎。铠庵曰。华严顿施别圆。则无俟
乎密。鹿苑专说小乘。则未易用密。唯方等.般若二时。
欲转小成衍。又欲被接入别圆。则如来始于此时密
谈大法矣。若夫法华开显。无小无大。俱入一乘。殆犹
日轮当午。罄无侧影。所谓密者尚何施耶。唯大佛顶
首楞严经重为末后机缘故。有显说.密说。俾其破妄
显真。必获常住真心。所谓显.密二教。大槩如此。今师
所以名动九重。有功大法者。良由人能弘道。故密教
赖以有传。惜乎厥嗣寝微。流入异邦。(弟子志)今但有所
谓瑜伽佛事存耳。可不为之长太息哉。姑以克巳。上
赵尚书(师泽)古风附此。有志复古者览焉。卓然身笃出
大雄。广长舌相谈无穷。犹如一雨沾四域。三草二木
自不同。显示既为经律论。密谈复施神咒功。显密二
教根于此。传之者众乃分宗。天台妙悟鹫峰典。理事
护法外传¶ 第 364a 页 X75-0364.png
三千空假中。浪浪雄辨阐佛意。五时八教俱牢笼。贤
首五教弘杂华。破尘经卷显龙宫。造修虽祖法界观。
虚谈妄辟门三重。慈恩锱铁折名相。算沙安得三年
通。南山传持毗尼藏。开遮品因何其丛。如上四家争
作古。鹰扬虎视舒其风。中间忽唱单传学。掀翻扫荡
各誇雄。户庭各立亦复五。一国三公谁适从。端似儒
家有庄老。搥提仁义难启蒙。独怜秘密晚方振。当日
权舆由不空。再传慧朗盛可见。经疏随舶过日东。不
幸佛运值唐末。悉付劫火与刀锋。馀波秪存瑜伽法。
市井歌呗悦盲聋。况杂皇华鄙俚曲。五声谁与正黄
钟。今逢日本二三释。远效杯渡来吴松。我曾请业造
其室。自言兹教久磨砻。非惟明敏通义句。飞白梵笔
最所工。乌乎中国法巳失。直须问道登崆峒。妄意欲
结十同志。早夜相与究始终。巳许元珠还合浦。一书
无计托征鸿。安得为立白马寺。馆此异国摩腾翁。明
公派出天潢近。奉诏四劝行都农。德业未许饶伊旦。
政事宁复数黄龚。编珉固巳归防稗。种寘口宪咸驱
范。僧英出世多陶镕。尽谓据挫乃兴隆。只应曾受灵
山嘱。令作夏屋普恲懞。天台教藏两处立。实赖曾王
千载逢。(鲁公延庆冀公天竺)明公诸宗但淹贯。有如列宿罗心
胸。更令华夏全吾教。勋绩当踰二巨公。法利广资诚
有自。福禄将齐岱与嵩。
** 无畏
甘露饭王。后逊国出家。道成德备。所至说法。必
有异相。在乌荼演遮那经。咸见毗卢遮那四金字名
首五教弘杂华。破尘经卷显龙宫。造修虽祖法界观。
虚谈妄辟门三重。慈恩锱铁折名相。算沙安得三年
通。南山传持毗尼藏。开遮品因何其丛。如上四家争
作古。鹰扬虎视舒其风。中间忽唱单传学。掀翻扫荡
各誇雄。户庭各立亦复五。一国三公谁适从。端似儒
家有庄老。搥提仁义难启蒙。独怜秘密晚方振。当日
权舆由不空。再传慧朗盛可见。经疏随舶过日东。不
幸佛运值唐末。悉付劫火与刀锋。馀波秪存瑜伽法。
市井歌呗悦盲聋。况杂皇华鄙俚曲。五声谁与正黄
钟。今逢日本二三释。远效杯渡来吴松。我曾请业造
其室。自言兹教久磨砻。非惟明敏通义句。飞白梵笔
最所工。乌乎中国法巳失。直须问道登崆峒。妄意欲
结十同志。早夜相与究始终。巳许元珠还合浦。一书
无计托征鸿。安得为立白马寺。馆此异国摩腾翁。明
公派出天潢近。奉诏四劝行都农。德业未许饶伊旦。
政事宁复数黄龚。编珉固巳归防稗。种寘口宪咸驱
范。僧英出世多陶镕。尽谓据挫乃兴隆。只应曾受灵
山嘱。令作夏屋普恲懞。天台教藏两处立。实赖曾王
千载逢。(鲁公延庆冀公天竺)明公诸宗但淹贯。有如列宿罗心
胸。更令华夏全吾教。勋绩当踰二巨公。法利广资诚
有自。福禄将齐岱与嵩。
** 无畏
甘露饭王。后逊国出家。道成德备。所至说法。必
有异相。在乌荼演遮那经。咸见毗卢遮那四金字名
护法外传¶ 第 364b 页 X75-0364.png
径寻丈。排列空中。又过龙河。驼负经入水遂随之。龙
王邀入宫讲法三日。驼经不湿。开元初至长安。帝先
梦梵僧来谒。风度坏异。及寤追忆。命𦘕工肖形于壁。
洎师入对。帝熟视。即梦见者。馆西明寺。秋旱。诏祷雨。
师以数定难之曰。心欲致雨。恐龙暴物。使谕曰。民若
秋旱。暴风疾雨。适足快意。即持钵水。以小刀搅。诵密
语百馀遍。俄有物若虬龙。矫首出钵。白气盈空。语使
速归。雨即至矣。使回视。见云如练。自讲堂盘施而上。
风雷震电。骤雨大作。飘荡庐舍。弥日方息。又以积雨
诏师。师止之提泥媪五躯。作梵语向之。若叱骂者。即
刻而霁。译大毗卢遮那苏息地揭罗等经十馀部。宝
月.一行预焉。郑棨开天传信记误云。依宣律师。言行
粗易。饮啖无择。令宿户外。平夜扪虱投地。大呼。律师
扑杀佛子。(时宣没五十六年)性好禅观。亦劝他习。数求还不
许。二十三年示灭。寿九十九。鸿胪丞李现量监护丧
事。塔龙门西山。
** 一行
张公瑾孙。从禅僧普寂剃落。卢鸿乙谓。寂此子
非君所能摸范。当纵其东。请南询。所至倒屣。西竺贝
叶.阴阳谶纬靡不穷究。传密教于金刚无畏。结集毗
卢遮那经疏。登坛灌顶。受喻伽五部法。因求历学。远
至国清。闻僧布算。谓侍者曰。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巳
踵吾门。未有绍介。除一算子曰。门前水西流。乃至师
究入。稽首请业受诀毕。水复东。自是算法卓诡。开元
三年。诏见问所长。奏。粗能记览。示以宫籍。过目覆诵。
王邀入宫讲法三日。驼经不湿。开元初至长安。帝先
梦梵僧来谒。风度坏异。及寤追忆。命𦘕工肖形于壁。
洎师入对。帝熟视。即梦见者。馆西明寺。秋旱。诏祷雨。
师以数定难之曰。心欲致雨。恐龙暴物。使谕曰。民若
秋旱。暴风疾雨。适足快意。即持钵水。以小刀搅。诵密
语百馀遍。俄有物若虬龙。矫首出钵。白气盈空。语使
速归。雨即至矣。使回视。见云如练。自讲堂盘施而上。
风雷震电。骤雨大作。飘荡庐舍。弥日方息。又以积雨
诏师。师止之提泥媪五躯。作梵语向之。若叱骂者。即
刻而霁。译大毗卢遮那苏息地揭罗等经十馀部。宝
月.一行预焉。郑棨开天传信记误云。依宣律师。言行
粗易。饮啖无择。令宿户外。平夜扪虱投地。大呼。律师
扑杀佛子。(时宣没五十六年)性好禅观。亦劝他习。数求还不
许。二十三年示灭。寿九十九。鸿胪丞李现量监护丧
事。塔龙门西山。
** 一行
张公瑾孙。从禅僧普寂剃落。卢鸿乙谓。寂此子
非君所能摸范。当纵其东。请南询。所至倒屣。西竺贝
叶.阴阳谶纬靡不穷究。传密教于金刚无畏。结集毗
卢遮那经疏。登坛灌顶。受喻伽五部法。因求历学。远
至国清。闻僧布算。谓侍者曰。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巳
踵吾门。未有绍介。除一算子曰。门前水西流。乃至师
究入。稽首请业受诀毕。水复东。自是算法卓诡。开元
三年。诏见问所长。奏。粗能记览。示以宫籍。过目覆诵。
护法外传¶ 第 364c 页 X75-0364.png
无一字遗。帝曰。师实圣人。留光泰殿。咨出世法。及安
国抚民之术。睿眷日隆。时号天师。十一年制黄道仪。
所著开元天衍历五十二卷。七政历三卷。大衍论二
十卷。易论十二卷。五音地理经十五卷。释氏系录大
衍玄图心机算术括遁甲十六局六壬连珠歌六壬
髓经天一太一经太一局遁甲经各一卷。李吉甫传
行业。(唐艺文志)帝问国祚。奏曰。銮舆有万里行。社稷终吉
以金合。进曰。至万里即开。视之当归。少许禄山乱。幸
成都。至万里桥。悟当归之谶。洗然忘忧。社稷终吉者。
至昭唐绝。昭曾封吉王也。(唐史小异)里媪。王氏子。坐罪当
死。求救。令弟子捕生物。得稚豚。七日藏其一。于瓮封
以六一泥(林连龙虎闭对六泥)咒之。七日北斗尽没。太史奏有
大变。师劝帝赦过宥罪。帝大赦。媪子得脱。日出一豚。
七日魁枸如故。师未解奕于燕公座。观王积薪一局。
遂为敌手。谓燕公曰。此但争先法耳。若念贫道四句
乘除语。则人人国手。邢和璞谓尹愔曰。洛下闳造历。
时云。八百年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太衍历出闳。言
皆验。一行其圣人乎。十五年九月陪驾幸新丰。道病。
诏京十大德为结坛祈福。十月八日示灭华严寺。寿
五十五。帝哀泣辍朝三日。停龛三七。容貌如生。谥大
慧塔铜人原。御制铭书之。明年驾经原下。徘徊瞻望。
遣使莳松柏云。
策终
绍定癸巳。刊释门正统毕。或示以玉泉开山。智者禅
国抚民之术。睿眷日隆。时号天师。十一年制黄道仪。
所著开元天衍历五十二卷。七政历三卷。大衍论二
十卷。易论十二卷。五音地理经十五卷。释氏系录大
衍玄图心机算术括遁甲十六局六壬连珠歌六壬
髓经天一太一经太一局遁甲经各一卷。李吉甫传
行业。(唐艺文志)帝问国祚。奏曰。銮舆有万里行。社稷终吉
以金合。进曰。至万里即开。视之当归。少许禄山乱。幸
成都。至万里桥。悟当归之谶。洗然忘忧。社稷终吉者。
至昭唐绝。昭曾封吉王也。(唐史小异)里媪。王氏子。坐罪当
死。求救。令弟子捕生物。得稚豚。七日藏其一。于瓮封
以六一泥(林连龙虎闭对六泥)咒之。七日北斗尽没。太史奏有
大变。师劝帝赦过宥罪。帝大赦。媪子得脱。日出一豚。
七日魁枸如故。师未解奕于燕公座。观王积薪一局。
遂为敌手。谓燕公曰。此但争先法耳。若念贫道四句
乘除语。则人人国手。邢和璞谓尹愔曰。洛下闳造历。
时云。八百年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太衍历出闳。言
皆验。一行其圣人乎。十五年九月陪驾幸新丰。道病。
诏京十大德为结坛祈福。十月八日示灭华严寺。寿
五十五。帝哀泣辍朝三日。停龛三七。容貌如生。谥大
慧塔铜人原。御制铭书之。明年驾经原下。徘徊瞻望。
遣使莳松柏云。
策终
绍定癸巳。刊释门正统毕。或示以玉泉开山。智者禅
护法外传¶ 第 365a 页 X75-0365.png
师实录。盖张南轩所撰者。所载与百录等颇异。先叙
所生。谓母孕时梦五色香云绕怀。及吞白鼠。卜之。日
者曰鼠。龙也。次生缘。次出家。次僧招手。次游方。母问甘
旨依谁。即运慈心指其茅。化为稻。指其水。化为油。今
茅穗村。油河尚存。次大苏悟道。次金陵扬化。次定光
逊居。次太极说法。次关王玉泉。缘文甚长。次示寂。仍
云师未回荆渚。时大云僧幼。论遣行者出邑。以稽缓
责之。行者云。见山下池澄泓镜。净水影中楼台殿阁。
不觉久观。论曰。此菩萨所居。暂使龙神保护。勿泄也。
今庙有龙王祠。即此金龙池也。小师行简化耕牛。澧
州回路逢贼。斩首夺牛。简捧头项上追贼。贼还牛。舍
身为奴忏谢。今庄客向姓者。贼之裔也。文无撰人名。
但主僧思达跋数十字。乃绍兴十五中秋重刻。(摧本)次
房州司理耿吉甫。怨其妄。摧于淳熙十年十一月八
日。再刊住持元庵真慈不从。耿喻以颂云。见边不见
边。是则名担板。莫作如是念。透脱澄天眼。知彼不知
此。是名执一义。断除人我相。彼是我亦是。意慈不欲
立。教碑于禅刹。而耿不平。年赊路杳。同异难询。伹文
有可恨者。意若绸缪。而不能补苴罅漏。语如怪诞。而
不能张皇幽眇。固南轩所蔑也。彼张无尽关王祠堂
记。谁能摧之。自古圣贤泽及天下。利济未来。不幸非
良史者书之。千载之下。文不足以垂世。而盛德大业
亦湮没无闻。反不若田父.田媪之附名诗史也。陶潜
预为祭文。杜牧自撰墓志。彼非恶秽史之不足。著其
所生。谓母孕时梦五色香云绕怀。及吞白鼠。卜之。日
者曰鼠。龙也。次生缘。次出家。次僧招手。次游方。母问甘
旨依谁。即运慈心指其茅。化为稻。指其水。化为油。今
茅穗村。油河尚存。次大苏悟道。次金陵扬化。次定光
逊居。次太极说法。次关王玉泉。缘文甚长。次示寂。仍
云师未回荆渚。时大云僧幼。论遣行者出邑。以稽缓
责之。行者云。见山下池澄泓镜。净水影中楼台殿阁。
不觉久观。论曰。此菩萨所居。暂使龙神保护。勿泄也。
今庙有龙王祠。即此金龙池也。小师行简化耕牛。澧
州回路逢贼。斩首夺牛。简捧头项上追贼。贼还牛。舍
身为奴忏谢。今庄客向姓者。贼之裔也。文无撰人名。
但主僧思达跋数十字。乃绍兴十五中秋重刻。(摧本)次
房州司理耿吉甫。怨其妄。摧于淳熙十年十一月八
日。再刊住持元庵真慈不从。耿喻以颂云。见边不见
边。是则名担板。莫作如是念。透脱澄天眼。知彼不知
此。是名执一义。断除人我相。彼是我亦是。意慈不欲
立。教碑于禅刹。而耿不平。年赊路杳。同异难询。伹文
有可恨者。意若绸缪。而不能补苴罅漏。语如怪诞。而
不能张皇幽眇。固南轩所蔑也。彼张无尽关王祠堂
记。谁能摧之。自古圣贤泽及天下。利济未来。不幸非
良史者书之。千载之下。文不足以垂世。而盛德大业
亦湮没无闻。反不若田父.田媪之附名诗史也。陶潜
预为祭文。杜牧自撰墓志。彼非恶秽史之不足。著其
护法外传¶ 第 365b 页 X75-0365.png
实而拙学之不足。知其心耶。非此人何以动鸿儒。非
此笔何以铭哲匠。函盖相应。啐啄同时。其谁不深嘉
而屡叹。又作者土人也。言玉泉详而大苏金陵天台
事例。皆蹖駮。辄录为后序。备捡计者。
** (附南岳下)慧命
郭姓。梁大通二生。于长沙出家。人以为入
如来室者。十五诵法华。七日终部。他文亦然。度戒。咨
禀恩光禅师。三载大通要妙。与南岳友善。谓岳。吾与
子植因净业。远而结之。正以西方为期。岳曰。区区之
意。孰敢少忘。但愿龙骥之尾。无拒苍蝇。道士孟寿久
栖仙城山。期心反正。且以居馆充建寺宇。忽梦金甲
者数百。严卫馆侧。号令相警。若有所待。寿曰。岂异人
将至邪。明日命至。寿即舍所居。未几命曰。始造之寺。
尚烦经置。岂弃禅观。萦心于此。乃归长沙。法音禅师
同郡王氏亦净土友。命携音手。顾笑曰。时至不行。谓
之贪生。可去不去。谓之苟欲。吾其去矣。音曰。相知之
义。宁不俟我十日。命竖两指曰。过此不可。且示疾一
日而终。周天和三年十月五日也。或目天人持幢幡
降。或闻房宇唱善哉音。奇香异乐弥日不散。十日后
音终。瑞相亦同。
** 慧耀
襄阳岐氏。度戒。访郑川命及南岳思。思叹其于
实相观善有玄趣。居数年。思逝。欲隐武当。至巴丘道
懿相携居江陵导因积。十四年智者返里。叹故乡不
乏贤友。足为楷摸。仁寿三年二月示疾。思命二师来。
迓三月六日坐逝。众梦宝刹倾倒。葬荆州内华。
此笔何以铭哲匠。函盖相应。啐啄同时。其谁不深嘉
而屡叹。又作者土人也。言玉泉详而大苏金陵天台
事例。皆蹖駮。辄录为后序。备捡计者。
** (附南岳下)慧命
郭姓。梁大通二生。于长沙出家。人以为入
如来室者。十五诵法华。七日终部。他文亦然。度戒。咨
禀恩光禅师。三载大通要妙。与南岳友善。谓岳。吾与
子植因净业。远而结之。正以西方为期。岳曰。区区之
意。孰敢少忘。但愿龙骥之尾。无拒苍蝇。道士孟寿久
栖仙城山。期心反正。且以居馆充建寺宇。忽梦金甲
者数百。严卫馆侧。号令相警。若有所待。寿曰。岂异人
将至邪。明日命至。寿即舍所居。未几命曰。始造之寺。
尚烦经置。岂弃禅观。萦心于此。乃归长沙。法音禅师
同郡王氏亦净土友。命携音手。顾笑曰。时至不行。谓
之贪生。可去不去。谓之苟欲。吾其去矣。音曰。相知之
义。宁不俟我十日。命竖两指曰。过此不可。且示疾一
日而终。周天和三年十月五日也。或目天人持幢幡
降。或闻房宇唱善哉音。奇香异乐弥日不散。十日后
音终。瑞相亦同。
** 慧耀
襄阳岐氏。度戒。访郑川命及南岳思。思叹其于
实相观善有玄趣。居数年。思逝。欲隐武当。至巴丘道
懿相携居江陵导因积。十四年智者返里。叹故乡不
乏贤友。足为楷摸。仁寿三年二月示疾。思命二师来。
迓三月六日坐逝。众梦宝刹倾倒。葬荆州内华。
护法外传¶ 第 365c 页 X75-0365.png
** (九第后)法素
长安人。操业奇卓。教主专劝行福。在江表
频设万人会。夜才告竟。明即成辨。唐取王世充。素在
洛围。有镕金像馀米作糜赈饿事。险谲不书。
释门正统第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