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荷负扶持传¶
荷负扶持传¶ 第 316a 页

释门正统第五
良渚沙门 宗鉴 集

* 荷负扶持传

呜呼。楚狄敝中国。而齐桓霸叔带危宗周。而晋文
兴。会昌籍没。五代分崩。不有大士起而救之。则中
兴正派不可待而授也。障狂澜。弭酷燄。功岂浅哉。
撰远.端.恩三师孤山列传。

** 志远

汝南宋氏。幼丧父。年二十八辞母依荷泽禅师。
慕天台一宗。境观十乘。该通妙理。修性三德。同居秘
藏。乃导前躅。百界千如。即遮即照。凡圣平等。物我两
忘。仅四十年。学者加市元堪为首。会昌四示灭。年七
十七。遗命以大部藏屋壁。大中复教。堪取三部。传唱
敷扬。

** 皓端

秀之张氏。九岁出家灵光。授经如温故习。二十
受具。闻育王希觉师盛扬律部。遂往依焉。一听通彻。
荷负扶持传¶ 第 316b 页 X75-0316.png
义门无壅。未几。诣金华法云师。学名数一支。并法华
经。后受吴兴缁侣之请。昼夜讲论。钱武肃王名就罗
汉寺及真身塔寺为众演法。时台宗有玄烛师者。学
者号为第十祖。复依之。遂悟一心三观之学。撰光明
随文释十卷。由是两宗法。要通于一路。忠献王赐紫
衣。署大德师号。晚慕远公之风。送客有界者。凡二十
年身无长衣。口无丰味。居不施关。坐唯一榻。建隆二
年三月十八日坐灭本寺。容貌如生。三日焚于城西。
多得舍利。寿七十二。腊五十二。凡著述.传录.记赞七
十馀卷。门弟八十馀人。师性耿介。言无苟且。世论罕
谈。唯以佛法为巳务。秘书钱昱尹秀为著行录。

** 晤恩

字修巳。路姓。姑苏常熟人。母张。尝梦梵僧谓曰。
吾欲寄汝为母。巳而妊焉。及稚孺。见沙门相必起迎
送。年十三闻诵弥陀经。遂求出家。亲党阻之。不从。乃
投破山兴福寺受训。闻天台三观六即之说。深符其
意。汉开运中。遂造钱塘慈光。因师之席。洞晓玄微。寻
令覆述。出诸弟子右。于是盛相推伏。号义虎焉。先是
一家教典。经会昌毁废。文义残缺。谈妙遗音。固巳扫
地。师寻绎十妙。始终研覈五重旨趣。讲演大部二十
馀周。解行兼明。目足双运。使法华大旨昭著于世。师
之力也。与人言不问贤愚。悉示一乘圆意。或疑不善
逗机者。师曰。与作毒鼓之缘耳。不喜杂交。不言俗事。
虽大人豪族。未尝辄问姓字。况登其门乎。平时惟一
食衣钵不离。货财不畜。卧必右胁。坐必加趺。晨粥亲
荷负扶持传¶ 第 316c 页 X75-0316.png
视明相。方许受之。弟子有饮。过中汤药者。即时摈出。
每有布萨。大众云集。则潸然下泪。盖思大集有无戒
满洲之言也。每以安养净业诲人。其得生者。感乎瑞
相。往往有之。雍熙三年八月朔。中夜睹白光出井。明
灭不常。谓门人曰。吾报龄尽此矣。绝粒禁言。一心念
佛。次梦拥衲沙门执金炉。焚香三绕其室。师问之。答
曰。吾灌顶也。巳生净土。嘉汝所修。同我之志。故来相
迎。梦觉呼其徒至。犹闻异香。至二十五日。为众说止
观旨归及观心文义。辰时端坐止观堂。面西而逝。寿
七十五。腊五十五。院僧文偃等闻空中丝竹嘹亮。铃
铎交作。渐久渐远。依稀西去。茶毗得舍利无算。灭后
三十一年。天禧二载法孙智圆得遗骨于他舍。乃凿
石为塔。重葬码碯坡。勒铭识于塔左。

** 智圆

字无外。自号中庸子。亦曰潜夫。徐姓。钱塘人。学
语即知孝悌。人颇异之。稍长不与群稚嬉戏。常析木
濡水。就石书字。或列花卉若绵蕝(祖悦切)然。戏为讲训
之状。父母见之。不忍逆其志。遂舍入空门。八岁登具
于本郡龙兴(今大中祥符)。十五知骚雅。多为唐律诗。二十
一将从师儒。受周孔道。为文以训世。会疾所萦。因自
讼曰。汝浮屠子。发既祝矣。形既毁矣。而不习释氏之
典。乃外慕儒学。忘本背义。又岂称周孔之旨乎。闻源
清师传智者三观之法于奉先。遂负笈造焉。在抠衣
之列者二年。会清去世。离群索居。尝叹天台宗教。自
荆溪没后。其微言坠地者多矣。于是留意撰述。且有
荷负扶持传¶ 第 317a 页 X75-0317.png
扶持之志。遂往西湖之孤山。其山崛起湖心。杳在尘
外。水湛琉璃之色。波扬码碯之名(时改赐宝胜院)。后人尊其
教。因以为号。又于其中树亭名曰养素。亦名文会。锦
绣薰风。望月叠翠。玉峰负暄。大槩多为夜讲设也。训
不失宗。学者成市。凡大师之说。荆溪所未记者。悉能
记之。莫非祖述龙猛宪章文思。以三观之旨。会同群
经。几百万言。以广其道。盖世之学天台者。未睹堂奥。
即首问天台以何为宗。或答云法性。或答云性具。独
师作法华十不二门正义序云。原夫一家宗趣。道传
三观。悟自法华。故恢张龙猛之宗。解释鹫峰之典云
云。盖圣人设教。意在修行。四教开合。不出三观。则师
论宗旨。度越诸师矣。又皆明吾佛之教。以见孔老二
家。谈其性命与夫报应之说。皆未臻其极。故其疏四
十二章经序曰。古者能仁氏之王天下也。象无象之
象。言无言之言。以复群生之性。由是佛教生焉。教之
高下。视根之利钝。是故有顿焉。有渐焉。然后混而为
一。是谓开显。而蚩蚩群汇率其化。复其性。蹈乎大方。
安乎秘藏者。可胜言哉。逮乎后汉。其道东传。时君仰
其神元。元陶其训。乃与仲尼.伯阳之说三焉。原夫仲
尼之为训也。扬唐虞三王之道。尊仁而尚义。俾复其
王而企于帝也。伯阳之为训也。扬三皇朴略之道。而
绝圣弃智。俾复其皇。而企于结绳者也。矧兹两者。谈
性命焉。则未极于唯心乎。言报应焉。则未臻于三世
乎。虽然。而于治天下。安国家不可一日而无之矣。美
荷负扶持传¶ 第 317b 页 X75-0317.png
乎哉。其可教乎。域中也明矣。若夫释氏之为训也。指
虚空世界悉我自心焉。非止言其太极生两仪。玄牝
为天地根而巳矣。考善恶报应也。悉我自业焉。非止
言其上帝无常。天网恢恢而巳矣。有以见伯阳乎。仲
尼乎。虽广大。悉备至于济神明。研至理者。略指其趣
耳。大畅其妙者。则存乎释氏之训欤。其可教乎。域外
也。又巳明矣。域内则治乎身矣。谓之外教也。域外则
治于心矣。谓之内教也。昔阮孝绪正以内外之名。为
不诬矣。是故代人谓三者。混同焉。或几乎失矣。或谓
三者硕异焉。亦未为得也。何哉。复性有浅深。言事有
远近。则不得不异也。至乎迁善而远罪。胜残而去杀。
则不得不同也。(净觉还源记释)又与骆节判书云。浮屠之法
非古也。其来于东汉乎。其为体也清净。其为用也仁
恕。由是七六家十九流焉。为利于上下。救弊于孔老。
其亦至矣。请扬搉而陈之。夫秦火六经汉兴杂伯。民
浇俗漓。争夺方炽。礼让𣹰微。则仲尼之仁义。伯阳之
道德。或几乎息矣。赖我浮屠之为训也。既以三世报
应制其事。复明一心空寂穷其理。民有闻报应之说
者。虽贪残鄙吝之夫。亦庶乎赈乏周急矣。民有闻空
寂之说者。虽矜功用壮之夫。亦庶乎守雌保弱矣。能
周赈。则博济之道行矣。守雌弱。则朴素之风振矣。博
济行。则礼让著。朴素振。则刑罚措。以斯而利于民。则
仲尼.伯阳之道不远复矣。故曰。为利于上下。救弊于
孔老焉。洎乎时君好之失其旨。方袍事之非其人。失
荷负扶持传¶ 第 317c 页 X75-0317.png
其旨。则节制不行。非其人。则寂淡不守。乃以雕峻轮
奂而奢夸。乃以轻肥温饱而炜烨。徒以多为贵。则坏
其道者众矣。言以怪为美。则惑其听者庶矣。递相沿
袭𣹰以成俗。使夫清净仁恕之风无乃荡尽矣。于是
蚕食蠹耗之谤。自兹而生矣。斯乃好之者。事之者之
失耳。非教之罪也。而往世君民者。不察其所由。视其
徒之不肖。而迁怒于善人教法者有焉。往往造毁佛
之律行。挟释之诛。亦何异乎以丹朱而罪尧。因商均
而过舜。服药过度。而归咎于神农。纵火致焚。而反怨
于燧人耶。又尝叹首楞严一经。剧谈常住真心。的示
佛乘修證。为最后垂范。虽钦慕斯文。而未敢判释。一
日门弟子以撰疏为请曰。楞严妙典。前哲解之者适
二三家。而学者犹踌躇于两楹。师胡不以龙猛三观。
智者四教约之申义。启沃后昆。师既从所请。遂索经
披读。研覈大义。且见智者三止之说。与经悬契。故岳
公叹其得经之深。非诸师所可企。及莹公清话云。楞
严本在西域。秘而未传于此土。智者闻之。忍死数年。
俟经之来。无何入灭期逼。遗谶此经入汉。吾不得见
之矣。当有宰官身菩萨。以文章翻译佛语。又数百年。
当有肉身比丘。以吾教判此经。归中道第一义谛。兹
言虽出假托。然亦颇符其意焉。师于经禅那现境门
中不礼塔庙。摧毁经像等慨然发愤。排其谬妄。且力
勉王公大人。曲加主盟。俾正法久住。文云。夫假象知
真因。言体道。于是严其像以生其敬。寓其言以悟其
荷负扶持传¶ 第 318a 页 X75-0318.png
心。住持三宝理在兹也。苟生邪见。岂达中庸。唯自敬
身。轻毁经像。邪风一扇。愚者悦随。昔卫元嵩谏周武
帝不造曲见伽蓝。以四海为平延大寺。和夫妻为圣
众。即皇帝是如来树。令德为纲。维尊耆年为上座。周
武惑之。遂灭佛法。凡为此说者。非天魔外道入吾佛
法中。肆其奸谋。倾毁我教耶。今世细人。滥学其语。心
非邪见。内惟饕餮。影附邪魔之踪。荧惑无知之俗。率
多背佛法以说巳法。轻佛语以崇巳语。及贵有位者。
奴召𨽻役。颐指气使。则兢兢战剽。趍走不暇。苟得其
言。或刻之琬琰。或置之简牍。奢夸珍贵。惟日不足。及
观经像。则轻若草芥。以此验之。进非达道。退非邪见。
苟求利养。诳惑愚俗。欲彼尊崇于巳耳。乌乎执政者。
果以儒道治国。则当知此辈乃乱臣贼子之俦。安可
容也。果以佛教治心。则当遵佛嘱。盖大涅槃经付嘱
国王大臣。笃信檀越。见毁法者。当苦治之。使正法久
住。即长寿之因也。惟执政者。从吾之言。而正之可矣。
非从吾之言。遵佛之嘱也。非遵佛之嘱。行儒之道也。
昔郑子产问政于然明。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
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移此政以及吾教。则佛日重
明矣。真风再扇矣。是乃救无量众生无间狱苦。岂小
补哉。又撰文殊说般若经疏二卷。般若心经疏一卷。
不思议法门经疏一卷。弥陀经疏一卷。遗教经疏二
(净觉助宣记)。瑞应经疏一卷。普贤行法经疏一卷。无量
义经疏一卷(慧觉杂珠记)。涅槃三德指归钞兰盆摭华钞
荷负扶持传¶ 第 318b 页 X75-0318.png
西资钞等共一百二十馀卷。世号十本疏主。门人集
其平昔杂著。凡六十卷。题曰闲居编。且兼通孔墨。旁
涉庄老。作文赋诗。清新雅健。悉用假其道。乐其情。日
多杜门独居。权势不得屈。贵骄不得傲。世俗不得友。
惟处士林逋为良邻焉。时王文穆(钦若)与慈云为法喜
友。因至钱塘。郡僧悉迎于关外。慈云遣使邀师同往。
师以疾辞。笑谓使者曰。为我致意慈云。钱塘且驻。却
一僧子。闻者笑而敬之。师早婴痾瘵。常苦疲薾。伏枕
方榻。自号病夫。著病夫传。然犹不倦讲道。亦不废吟
哦。草藁盈轴集曰。病课不喜相形问命。与夫阴阳吉
凶之说。撰福善祸淫论。择日说以矫时俗。其端方纯
一之风。诚颓波之砥柱也。预训门人曰。吾没后。无厚
葬以罪我。无择地建塔以诬我。无谒有位求铭记以
虚美我。宜以陶器二合而󰢍之。立石标前。志其年月
名字而巳。享年四十七。斸所居岩不屋而坛。陶器敛
身。自铭其墓。以乾兴元年二月十七日。自作祭文及
挽词三章。十九日入寂。吴遵路撰行业记。后十五年。
积雨山颓。门人启陶。睹师肉体不腐。爪发尽长。其唇
微开。齿若珂玉。乃袭新衣。屑众香而重󰢍之。崇宁三
年谥法慧大师。李咏史曰。通经十疏辨河倾。绝笔弥
陁净业成。陶器坟中收幻质。昭然精爽定西征。靖康
改元。金人犯顺。显仁皇太后随两宫北狩。佩平日所
事。绘四圣像以行。虽为黠虏所幽。而密蒙神祐。感于
梦中。厥后南归。谋所以报之者。有司改师所居为延
荷负扶持传¶ 第 318c 页 X75-0318.png
祥观。以奉四圣。香火遂移额山。北迁师塔焉。庚申绍
兴二十一载也。铠庵谓就元绘四圣中。有观音大士
一像。羽流易以他像。足成四圣。遂令作记者亦曰。四
圣谓天蓬.天猷.翊圣.真武也。绍熙中。山阴义铦游孤
山以诗吊曰。讲堂风月吊孤峦。巳作崆峒问道山。却
忆四华来石室。不堪九虎守天关。湖边幽草未成梦。
竹外小梅初破颜。华表日斜丹灶冷。仙人化鹤几时
还。

** 附四人

*** 文备

字昭。本郑姓。福州侯官人。幼事师太平寺。诵法
华.维摩.圆觉.十六观.小般若等经。靡不精练。从唐清
泰受尸罗本寺。晋天福间裹囊游浙中。初至会稽从
柔法师传百法论。绵历数稔。诣钱唐龙兴寺。访先达。
温习其义。于名数一支尤造渊极。续闻天台三观之
学可以指南群惑。誓欲传通。遂登慈光因师之门。孜
孜翼翼。不舍昼夜。凡法华.净名.光明等疏句及摩诃
止观悉洞晓。肯归同门。因师每与覆述观法。莫逆于
心。因谓人曰。备虽后进。今与吾并驱于义解之途。谅
无先后矣。因没。师仍北面事恩。盖学无常师理。长则
就也。师气度沈厚。终日如愚。洎后学询疑。同俦立难。
击蒙辨惑。旨远辞文。或谓师曰。断佛种人乃祖斯戒。
所学如此。盍诲人一方乎。师曰。宗匠颇众。讲授满门。
吾祖之风未坠于地。抗迹闲居。从吾所好。于是三十
馀年坐忘一室。陶神妙观。介然自得。故其解行人罕
荷负扶持传¶ 第 319a 页 X75-0319.png
知之。惟怀道者默识焉。雍熙二年秋染微疾。忽凭几
三出圆相。或问西方之信。以偈答曰。嗟彼浮世人。问
我西方信。其信早纵横。群迷自不认。一水百千波。波
波皆佛印。举动真弥陀。诲尔常精进。疾革。侍者问。净
业成就。有休徵乎。答曰。吾先图出圆相。乃所见净土
事也。言讫累足而逝。寿六十。腊四十九。景德中孤山
以犹子述行业记。

*** 庆昭

字子文。胡姓。钱唐人。幼出家开化院。年十三受
具。二十一闻天台教法。会同一性。抗折诸宗。适源清
师传道于奉先。师北面事之。服勤左右。凡十七年。茂
名峻业。颖出朋俦。奉先谢世。师遂嗣讲。不坠父风。后
学归之者众。未几徙居石壁山。欲为终焉。计属城南
有梵天。上方乃岩禅师栖真之所。主僧遇明舍为讲
院。请师开山。景德元年四月也。真风既扬。远近从化。
化缘云毕。我报亦终。以天禧元年四月十六日归寂
于正寝。寿五十五。腊四十一。门人奉全身葬于大慈
山崇教院之右。秘丞张君房帅钱唐重师之道。命工
琢石为塔以识之。师平日讲法华止观及诸部经论
共百馀周。传教弟子自咸润而下凡九十七人。灭后
四年。门人从政。请孤山状其行业。乃论之曰。师性重
厚。不尚夸耀。讲诵之外。端居静室晏如也。不结托以
要誉。而名亦传于后。无财食以聚众。而徒亦仅千百。
不诳诞以骇世。而世或归其仁。君子谓绝此三病。得
此三利。求之叔世。为难能乎。虽欲勿称识者。其舍诸
荷负扶持传¶ 第 319b 页 X75-0319.png
吾执野史。笔于江湖间。纤善微恶。往往迹诸简牍以
劝。以惩。况师之行业伟异者耶。既答门人之请。而亦
假以为训焉。先是光明玄义有广略二本抗行于世。
恩师制发挥记解释略本。乃谓广本是后人擅增。遂
以四失评之。弟子奉先.清灵.光敏共搆难词。辅成师
义。欲废广本。法智撰扶宗释难力救广本。十种观心
等文谓。清.敏二公不解发轸拣境之非。观成历法之
失。而师与孤山既预清门列。亦撰辨讹駮释难之。非
救发挥之得。如是反覆。各至于五。绵历七年。永嘉忠
攒结前后十番之文。号十义书。自兹二家观法不同。
各开户牗。枝派永异。今山家号清昭之学为山外宗。
故天台之道自师数传之后。厥嗣漫息。而中兴教观
遂属于法智焉。铠庵曰。予谓弃阴观真。犹弃冰观水。
即阴观真。犹即冰观水。若乃既知阴是妄矣。犹观妄
焉。是犹知冰是水矣。犹观冰焉。是亦大惑也。荆溪云。
凡观心者(定境)。先了万法唯心(了法)。方可观心(用观)。请以斯
言格之。自见臧否。

*** 继齐

字希中。貌壮而气清。志高而辞正。永嘉之翘楚
也。初学止观法门于奉先清。又习净名大义于石壁
昭。又与孤山圆为忘年友。孤山尝为师作字说。美其
学行。时法智制不二门指要钞。立别理随缘之义。师
谓之滥说。与嘉禾玄.天台颖并形辞藻。互相攻击。尔
后十门折难既出。则师与夫二家之文俱湮。汲无闻
矣。
荷负扶持传¶ 第 319c 页 X75-0319.png

*** 咸润

字巨源。郑姓。越之上虞人。七岁事等慈子明师
进具。精贯毗尼。后游台岭。读智者三观书有省。诣钱
唐开化昭轮下。博究净名法华涅槃楞严之义。昭乃
分座而处。谓可任法器。昭赴梵天俾。师代之。景德四
年。上虞宰裴奂洎里中缁素迎还等慈。宣衍净教。天
禧初。徙舍郡之隆教。昭示寂。授以炉拂.嗣宅梵天。讲
说四辨。远近宗仰。天圣三年。徙住永福。于是越之文
雅忠公洎其徒奇玉入京。誉师道素。且云。踞猊床。挥
尘柄。时渐三纪五舍。百讲业成名立。乃请李淑撰。传
教弟子题名记刻石示后。略曰。师最初传教曰。善明
以下断。以天圣终祀。凡若干人。编名左次。后得度者
绪而表之。抑儒门著录之一端也。

* 本支辉映传

周过其历享天禄者。馀八百年。号鲁卫。晋功实多
焉。故传云。文武成康之封建。母弟以藩屏。周非若
童子之辨。髦而因以敝之。法智之中兴也。矩如克
家之子。净觉骨鲠之臣。而慈云皆以真子养之。凡
所著述若记.若钞.或序.或刊。惟恐其道一日不行
于天下。则其用心视彼为本。而自视为支。以全芘
其根抵者。岂不盛哉。撰慈云忏主列传。

** 遵式

字知白。叶姓。天台人。母王。乞男于观音大士。梦
美女授以明珠。咽之生师。七月能从母称观音名。稍
长不乐随兄为贾。潜往东山求义全为师。全先梦有
童子处其寺佛像之左者。巳而师至。与落发。二十纳
荷负扶持传¶ 第 320a 页 X75-0320.png
戒。明年习律于守初师。且谒国清寺普贤像。烬一指
誓传天台教观。北面受学于宝云通。未几。智解杰出。
智者讳日然顶终朝。誓行四种三昧。述偈见诚。通师
既寂。师旋故里。以苦学感疾呕血。自谓必死。乃以消
伏咒法行道静室。两足皮裂。以死自誓。至三七日。闻
空中呼曰。遵式不久将死。师志益坚。至五七日。见死
尸盈室。师乃践蹂而过。其尸皆隐。满七七日。复闻空
中曰。十方诸佛增尔福寿。其夕如寐。见一巨人持金
刚杵。拟其口。惊且觉厥。疾即愈。忏罢。顶高寸馀。手垂
过膝。声如洪钟。肌肤鲜白若玉琢焉。南屏臻谓其弟
子曰。师叔转报矣。师遂著观音礼文一篇。淳化初。众
请居宝云讲法华维摩涅槃光明四大部经。有怀胎
驴自施氏家来伏座下。若有听意。如期至者。凡四十
日。既产乃巳。至道中结缁素之众。修习净业。复拟普
贤作念佛三昧咏及誓生西方记。又自幸得观音幽
赞。命匠以旃檀为像。刻巳身戴之。撰十四大愿文。其
后工有误。折其像。所执杨枝者。师大恐。即自接之。不
胶膝而合。咸平三载。四明大旱。郡人请祈雨。师用请
观音三昧冥约。若三日不雨。当焚其躯。如期果雨郡。
将苏为异之。碑其事。五年复归故郡。境内淫祠。皆为
考古正之。滥享者撤去。有白鹤庙者。民尤神之。竞以
牲祭。师晓谕之。使改祭为齐。棹舟往彼。风涛遽作。意
神所为。因向庙说佛戒杀之缘。其浪即平。寻与神授
佛戒。绝其牲祭。且著文。并野庙志与其神约民。至今
荷负扶持传¶ 第 320b 页 X75-0320.png
依之。师尝以事适他。道出黄岩有豕奔来。扰伏其前。
意若有求。徐推之。乃出于避屠也。遂偿其直。令释之。
豢干妙喜寺名之曰遇善。夫豕台有赤山寺。师尝谓
人曰。此宜建塔。佥曰是山之巅。每有异光照耀海上。
光中时见浮图之影。其照所及。馀四十里。皆捕鱼者。
[竺-二+(一/(尸@邑))]梁周之师知其发光。欲有所警。遂命众建塔七级。
应其先兆。斯民不复渔矣。又于东山修忏。会大旱水
不给用。乃卓锡。石缝泉即激涌。今石眼泉是也。师至
杭馆锡昭庆。阐扬妙典。学子朋来。时杭之俗以酒肴
会葬。乃以胜缘谕之。卒变荤为齐。因著戒酒肉慈惠
法门以成其化。又每夜施抟食于水边。渔者夜闻众
鬼相谓。今夜雪甚。师不可出。奈何。有曰。师慈悲。必不
忘我。且待且待。良久。众鬼笑呼曰。师果来。我等饱矣。
渔者起伺之。果见携灯蹈雪而至。苏人以郡符迎师
就开元精舍讲法。缁素坌集。日万夕千。其不茹荤饮
酒者。殆倾市邑。沽坊屠肆不得其售。监官有月课之
亏语及于师。师谓其徒曰。智者遗晋王书中言六恨。
其一谓以法集动众妨官为之患。予今德薄。安可久
留此会。即翻然复杭。刺史薛颜以灵山命居之。其地
即隋高僧真观所营天竺寺也。遗迹湮没。殆不可睹。
师按旧志。乃赋诗植碑记之。盖始谋牵复也。寺西有
陈世所植桧枯蘖仅存。至是复荣。因名重荣桧。复赋
诗刻石。祥符九年。天台僧正慧思至京。以师名奏赐
紫服。王文穆(钦若)罢相抚杭。一日率僚属访师。请讲
荷负扶持传¶ 第 320c 页 X75-0320.png
法华三法妙义。慈霔浪浪。衣冠属目。公曰。此未始闻
也。与为方外之游。久而益亲形于诗书者多矣。寻奏
复其寺。赐天竺名。乃特书其额。公有书与师曰。天台
智者立教及解经义旨。与今古诸师。孰为优劣。师先
答立教(见世家)。次录火宅喻品诸子索车文云。今先录
古义一二。对智者释义。次别引慈恩基师正破天台
一义。还用天台被破之文。与他并决是非云云。次更
录车体文。略评诸家优劣。云夫大车之喻。彰二经之
正体。乃开显之大纲。久秘之至。谈三周之共显。迦叶
僧首于兹而获悟。空生上圣由斯而述领。傥立理不
当。其失非轻。观古诸师无一可取。又别录慈恩破天
台义。以天台引大智度论释法华佛住之义。故彼有
妄斥师云。此师不曾读智论。此是彼论释。住正文祇
见天台。此释不究所以。便妄斥云。古人因此有解圣.
天.梵.佛等住。住名虽同。义意全别。语邃义幽之处。曾
不属心。名同义别之文。虚张援据。寻此斥意。殊为孟
浪。又云。应知陀罗尼菩萨。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
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
相违背。又安同常人。但述名相而巳。又以智者昔于
天台江上护生之意。请公奏西湖为放生池。公尹应
天方微疾梦与师相见。其疾即瘳。乃遣书道其事。又
与秦国夫人施钱六百万为其寺之大殿。会乾元节。
公以其道上闻。赐慈云号。章献太后以师熏修至精。
遣使赍白金百两。命于山中为国修忏。师著金光明
荷负扶持传¶ 第 321a 页 X75-0321.png
护国仪文上之。因奏启请天台教文入藏。公亦助之。
奏未行而公薨。内臣杨怀古因降香至。重师道德复
奏之。始如其志。师凡遇安居之初。则励其徒行光明
忏法。以七昼夜为程。又补百录光明三昧行法之说
以正学者。又依经攒集。消伏毒害。并弥陀炽盛光仪
又为马侍郎撰净土行愿法门及净土略传。且于寺
东建日观庵。送想西方为终焉。计厥今所修忏摩。并
遵其法。故忏主之名满天下。又撰教藏随函目录。且
略说诸部大意。俾一读者如指诸掌。谓。法华玄义者。
统明五时。广辨八教。出世大意蕴乎其中。文句者。盖
以疏句分节经文也。荆溪各有记释。犹五经之有正
义也。止观者。乃定慧之异名。即法华之行门也。前玄
义.文句皆明佛世当机得益之事。纵有托事附法观
心之文。非部正意。今止观正是智者说巳心中所行
法道。自行因果。化他能所无不具焉。又于妙经普门
品中加别译重颂偈。至今缁素遵之。天圣九祀讲净
名次。因与众诀别曰。我住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用
十方。为意非务私。传今付讲席宜从吾志。命祖韶曰。
汝当绍我道场。持此垆拂。勿为最后断佛种人。汝其
勉之。遂作谢三缘诗刻石示后。八月二十八日归于
草堂。明年十月八日示疾。使请弥陀像以證其终。其
徒尚欲劝请住世。且以观音像应命。师炷香瞻像祝
曰。我观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十方诸佛同住
实际。愿住此实际。受我一炷之香云云。或问所归。乃
荷负扶持传¶ 第 321b 页 X75-0321.png
以寂光净土对之。其夕三鼓。奄然坐终。师尝制一龛
曰遐榻。且铭之。寿六十九。腊五十。山中人见大星殒
于鹫峰。赫然有光。下烛席弟子垂百人。禀法二十人。
门学不啻数千。明春奉遐榻葬寺东月桂峰下。崇宁
中锡法宝号。绍兴十四年敕改寺为时思荐福。奉宪
圣慈烈皇后香火三十年。谥忏主禅慧法师。塔曰瑞
光。开禧中复旧额。移荐福干山后。师幼习词翰。篇章
有诗人风。其文名金园集天竺别集灵苑集等行世。
初卢积中秀才。以师天姿过人。勉令业儒。师答以诗。
有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及一食不足耕。一丝不
足纬之句。脍炙人口。昔智者准一代圣教立四种三
昧。俾学佛者造修有方。内常行一种。以九十日为期。
人多惮之。师决意力行。精苦弥笃。曹勋作记称师每
于旋绕之地。炽炭然𨫼。寘殿四隅。昼夜观想。遇因倦
则以指抹𨫼而醒之。十指存三。乘痛烟起。示无生法
忍。俾学空寂者得真法供养。以是不受躯命。嵩师曲
记初无是说。疑以传疑。识者考之。又建光明忏堂。每
架一椽。甃一甓诵大悲咒七遍。凡所建立。几数百间。
建炎以来。三经贼难。积薪焚之。薪尽而梵刹岿然。非
大慈悲.大愿力所致耶。李咏史曰。般舟三昧九旬修。
大小弥陀忏更留。星殒香消忽西去。空馀千载仰嘉
猷。故草庵与寂照书云。切念在昔慈云.法智同学宝
云。各树宗风。化行南北。更相照映。克于一家。而法智
宗传方今委弊。分肌析体。坏烂不收。中下之材。固难
荷负扶持传¶ 第 321c 页 X75-0321.png
扶救。切聆慈云法道。淳正之风。简易之旨。绵绵尚存。
斯由代不乏贤。谨守不失。是以贼马所及。宝界莲宫
巍然独存留。为邦家植福之地。固其验矣。师之后有
明智韶。韶后有海月辨。辨后有慧净义。义四弟子继
主法席谓圆应.贤神.智元.慈觉.堪寂.照日也。铠庵曰。
堪谓十不二门乃迹门十妙。勿观心耳。又谓修二各
三即三止三观。共发性三即三谛三观。又祖述孤山
之说谓。今家以三观为宗。实见诸师所未见也。元弟
子慈明观继日住持。结集金园集等堪弟子。慈受.琳
相承讲演不坠祖风。独休.果二僧录借监总之权攘
取。及瑞峰修行贿得之。而师风烈扫地。吴太皇既还
旧额。京尹赵师泽请天台法英主之。讲演修造。颇复
旧规。一纪之馀。以疾谢事。北峰印继焉。初师在日。有
竹生于岩树。作诗云。孤植幽岩树。竹生岩树心。结根
人莫问。造物意难寻。向月藏龙影。当风别凤音。岁寒
方独见。高节倚疏林。嘉定壬申。印师董院之二载也。
其旧题岩竹再瑞。铠庵和其诗曰。印公秉一德。克享
慈云心。树腹竹重出。岩腰瑞可寻。霜凌我全节。风动
尔谐音。不许常时见。天寒表瘦林。

** 附五人

*** 思悟

徐姓。钱唐人。幼出家欣慈院受具。好游讲席。每
诵咒时身出舍利。所供像亦如之。求者如市。天圣三
年属慈云。欲以智者教观求入大藏。王丞相拟达天
听。师曰。此非常事也。小子将助矣。乃绘千手像。诵大
荷负扶持传¶ 第 322a 页 X75-0322.png
悲咒。誓曰。事果遂。当焚此躯。公薨。益精励无废。旦暮
越岁。克如志焉。八月二十一日答前誓。薪尽尸在。袈
沙覆体。俨如其生。众咸异之。慈云再积香木焚之。久
乃方坏。舍利无数。三岁之后。信者尚获。慈云以赞刻
石曰。悟也吾徒。荷法捐躯。其𦦨赫赫。其乐愉愉。逮火
将灭。俨如加趺。逮骨后碎。粲如圆珠。信古应有。今也
则无。芳年三十。真哉丈夫。

*** 慧辨

字讷翁。傅姓。华亭人。幼不好弄。其父奇之。令入
普照寺。十九进具。从天竺韶学天台教观。复事浮石
矩。忘餐废寝。咸尽其学。韶之将老。命代讲者。八年后
领寺事。翰林沈遘以威猛治杭。僧徒见者多惶骇失
据。师从容如平生。沈异之。俾涖僧职。迁都僧正。东坡
时为通守。目击其事。赞中尝序之曰。钱唐佛僧之盛。
盖甲天下。道德才智之士。与夫妄庸巧伪之人杂处
其间。号为难齐。故僧职正副之外。别补都僧正一员。
簿帐案牒。奔走将迎之劳。专责副正以下。而都帅总
领要略。实以行解表众而巳。师既涖职。凡管内寺院。
或缺住持者。僧司申至。师即涓日会诸刹。及其座下
英俊。开问义科场。如朝廷设棘围糊名考校者。十问
中五问以上者中选。以是似不三。号为忧降。然后郤
随院之大小。以所选次第差请。诸山仰之。咸以为式。
凡讲授二十五年。往来常千人。得法甚众。容止端静。
不畜长物。有盗夜入其室。脱衣与之。导使从支径遁
去。居无何。倦于酬酢。归隐草堂。但六事随身而巳。熙
荷负扶持传¶ 第 322b 页 X75-0322.png
宁六年七月十七日旦。起盥濯。与众诀别。加趺而逝。
年六十。腊四十一。初师遗言须东坡至方可阖棺。四
日坡方入山。见之趺坐如生。顶尚温也。师没二十一
年。东坡谪居惠州。弟子慧净大师思义嘱参寥子道
潜求坡作赞。且曰。余在杭梦至西湖上有大殿榜曰。
弥勒下生。故人海月辨才之流。皆行道于其间。又作
三绝以吊之曰。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亡。
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生死犹如臂屈
伸。情钟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
主人。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安心好住
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其后参寥往颖水谒子由
曰。辨才既以子瞻。故得铭于公。海月独未有可乎。子
由亦为铭之。师来天竺。初至合涧。有老人冠带逾梁。
伛偻迎之入门。而失代讲。时梦章安以金篦击其口
曰。汝勤于诲人。当得辨慧。尝苦脾疾不愈。梦天神以
金槃盛水。使其瞑目。浣肠浣巳复纳。觉而痛止。吴越
大旱。祷于天竺观音像不应。师时以疾昼寝。梦老人
白衣乌帽告曰。明日日中必雨。问其人曰山神也。如
期而雨。杨无为赞曰。海上有明月。一轮长皎洁。风卷
浮云万里开。冷照飞来峰顶雪。

*** 元净

字无象。徐姓。于潜人。家世喜为善。客有过其居
者。指以语人曰。是有佳气。郁郁上腾。当生奇男子。巳
而生师。左肩肉起如加沙条。八十一日乃灭。其伯祖
父叹曰。是宿世沙门也。慎无夺其愿。长使事佛。八十
荷负扶持传¶ 第 322c 页 X75-0322.png
一者殆其算也。及师之终。果符其数。十岁从其邑僧
法雨出家。性不茹荤血。每见讲座辄曰。吾愿登此。说
法度人。年十六落发进具。十八就学于天竺慈云。时
门人方盛。众欲却之。慈云曰。畴昔吾梦甚异。此子殆
法器也。勿却。日夜勤力学与行进。不数年而齿其高
弟。慈云没后。事明智韶。韶尝讲止观至方便五缘曰。
净名所谓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诸贤圣。然后
可食。此一方便也。师闻悟曰。今乃知色.声.香.味本具
第一义谛。因涕下如雨。由此遇物。俱法界矣。代讲十
五年。杭帅吕臻请住大悲宝阁严。设戒律犯秋毫者
斥去。其徒畏敬之。居十年。沈遘帅杭。谓。上天竺本观
音大士道场。以音声忏悔为佛事。非禅那居也。请师
以教易禅。师至吴越。竞来凿山。增室几至万础。重楼
杰观。冠于浙西。学者数倍。其故有祷于大士者。亦鲜
弗答。名其院曰灵感观音。熙宁初。祖无择治杭。言者
不悦其政。遽起制狱于携李。师以铸钟之缘。例当讯
辨。幸而不罹。非所寓止真如兰若。泰然拟金刚錍。撰
圆事理说。居十七年。僧文犍者。利其富倚权贵人。以
动转运使夺而有之。迁师于下竺。师不为忤。犍犹不
厌。使者复为。迁师于潜。逾年犍败。闻朝廷复以上竺
畀师当犍之时。吴人恶之。施者不至。岩谷草木为之
索然。及师之复。士女不督而集。山中百物皆若有喜
色。赵清献与师为世外友。亲见而赞之曰。师去天竺。
山空鬼哭。天竺师归。道场光辉。复留二年。终欲舍去。
荷负扶持传¶ 第 323a 页 X75-0323.png
谓其徒曰。吾祖圣人。犹以急于化人。害于行巳。位本
铁轮而證止五品。况吾凡夫也哉。因谢去。老于南山
龙井之上。以茆竹自覆。吴越闻之。争为筑室庐。具像
设。甓金碧。咄嗟而就。三年复为太守邓伯温请居南
屏。一年邓去。归龙井终焉。师讲说不择昼夜。尝曰。鬼
神威德不具。多畏人昼说。或不得至。比夜人静。庶几
能听。焚指供佛。左三右二。仅能以执其徒。有欲效者。
师禁曰。如我乃可。平生修西方净业。未尝须臾废行。
成力具。能以其馀见于外者非一也。东坡子迨生四
年不能行。请师为落发。摩顶祝之。不数日能行如他
儿。布衣李生习禅观甚辨而无行。欲从师出家。东坡
怜之。为请于师。未言其名。师拒不许。若知其为人者。
秀州狂人回头左道以鼓道俗。宣言当建率堵波为
吴人福田。施者云委。然惮入杭。以师不可欺故也。不
得巳来。先以钱十万。诣上竺饭僧。且遣使通问曰。今
以修造钱若干。愿供僧一堂。师答曰。道风远来。山川
增胜。诲言先至。喜慰叵量。承建净檀为饭僧之用。窃
闻教有明文不许互用。圣者既违明诲。不知白佛当
以何辞。伫闻报章。即今撰疏文也。狂人大惊惭。见其
徒。虽门弟子亦劝。但礼之以化俗。师厉语曰。出家儿
须具眼始得。彼诚圣者吾敢不恭。如其诞妄。知而同
之。是失正念。吾闻圣者具他心通。今日当与尔曹虔
请。于明日就此山。与十方诸佛同斋。即如法严敬。跪
读疏文焚之。明日率众出迎。而狂人竟不至。学者皆
荷负扶持传¶ 第 323b 页 X75-0323.png
服。又嘉兴令陶彖有子得魅疾。巫医不能治。师祝之
而愈。越州诸暨陈氏女病心漫不知人。父母以见。师
警以微言。醒然而悟。尝与僧熙仲会。食仲。见眉间有
光如萤。揽之得舍利。自后常有于其卧起处得者。将
化入室。(号方圆庵。秦观记米芾书)宴坐谢宾客。止言语。饮食召参
寥.道潜告曰。吾净业成。如七日无魔。右胁而逝。吾愿
足矣。五日出偈告众。七日奄然而寂。元祐辛未九月
晦也。塔成。弟子怀楚诣汝阴。请志于东坡。坡命予由
铭之。

*** 从雅

钱唐净住僧。得海月台衡三观。乃曰。慕虚名。争
如修实行。言清行浊。贤圣所诃。入南山天王。专业读
诵。阅法华五藏.金刚四藏.弥陀十藏。礼真身塔十遍。
释迦三十万拜。弥陀百万拜。诵号五千万声。一字三
拜。礼法华三遍。杨无为赠以所撰安乐国赞三十章。
师欲广化。遂图三辈九品列。以赞文刊石。净住一生。
坐不背西。无疾趺化。异香满室。天乐盈空。

*** 若愚

字子发。锡号法鉴。海盐马氏。年二十四有声学
校。抵湖之觉海兰若。素所居裂冠。依僧用明得度。学
教于辨才。道誉日隆。郡请住南屏。力辞不赴。奉辨才
杖屦。退居龙井六年。与参寥心友。参寥能诗近名。师
韬光铲彩不求人知。睹觉海屋老僧残。为兴无尽供。
建阁奉安西圣。甲于东南。启净社。劝化道俗。每集必
数百人。三十年加功进行。多蒙佛接。张祠部(景备)留题
有动人无限往生心。句。初辞亲。日梦白衣人授七十
荷负扶持传¶ 第 323c 页 X75-0323.png
二策。寿果至此。靖康丙午九月。谓其徒曰。梦神人告
汝同学僧则章。得普贤观行法三昧。巳生净土。彼待
汝久。曷可淹留。命众讽观经。甫毕乃云。圣相现前。吾
往矣。偈曰。空里千华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蹈得西归
路稳。更无一点狐疑。阇维得舍利数百颗。塔于东庑。
双槐居士郑绩铭(辟白云具斥伪志)。诗编名谷庵馀尘。

* 扣击宗途传

陶唐于变巢许不臣。周武会朝夷齐异议。反经合道。
盖有激扬。未若皂白之不相为用也。法智中兴。克
复旧物。天下后世是之。或者居摧碾之。下抱手泽
书之。反不能以一唯响。应一览无遗焉。既非隘路
叛出之比。必其用心有所在矣。撰净觉神智列传。

** 仁岳

字寂静。号潜夫。姜姓。霅人。师开元行先。十九进
具。学律于钱唐择悟。能达持犯。闻法智最明天台教
观。径往依止。至水月桥。掷笠采莲径中云。吾所学不
就。不复过此桥。法智器之。居以东厦。杜诸窗牖。虽白
昼亦藉兰膏以使寻绎。屋壁栋梁皆如墨。乡书至。悉
投帐阁。积岁一开。为众分卫。坐于舡舷。方舒足顷。豁
然自得。若拓虚空。不知舟樯之折。针芥相投。筌蹄尽
举。昼听夜习。面询口诀。闻以所疑。请益函丈。撷大屧。
关大钥。众望风畏之。凡十馀年。悉其蕴奥。乃曰。学解
不如射行之著明彰信也。与十同志修。请观音忏法。
因卧病次。恍如梦寐。深悟向之所学皆非。知见超达。
遂与法智背驰。往复诘难。如十谏雪谤之类。是其尤
荷负扶持传¶ 第 324a 页 X75-0324.png
者。十谏序云。夫何大师未察忠素。再树义门以安养
生身。抑同弊垢。娑婆劣应。混彼舍那。又曰。岂图拾其
短。隐其长。沽出蓝之名。起逆路之见。自坠涂炭。良可
悲哉。道不我合。谗由是兴。将事四方之游。以谐平昔
之志。造天竺慈云。摄以法裔曰。吾道不孤矣。师献诗
曰。十载事游历。兹辰窃自矜。爱山逢鹫岭。问道得牛
乘。贝叶秦翻偈。莲华晋社僧。如何稚川子。向此学飞
升。会有昭庆请。慈云以诗送之曰。黄鹂鸣谷口。受请
近重城。鹫岭云初背。石函僧过迎。升猊百子会。挥麈
四邻惊。自喜千年后。吾家有道生。慈云门人从者大
半。移石壁灵芝慧安清修。凡五道场皆当路所屈。在
灵芝日。为温之仁。行人请住净社。居仅十载。缁素敬
仰。乃至标榜名额。或真楷。或大篆。悉为奋笔。永嘉法
道中兴。实师力也。德腊既高。霅帅请主祥符(霅王芳菲园)
观察使刘从广奏命服枢密副使。胡宿请净觉号。朝
野共钦。而胡最笃信。执弟子礼。撰楞严集解序。盖师
平昔探讨法藏。尤精此经。会粹诸家之说为集解。以
通之。大张五重之旨。作说题以明之。欲广演于神咒。
调声曲以讽之。期修證之必成。示礼仪以备之。世俱
行焉。晚景专修忏摩。遵梵网然三指为供养佛事。创
隐沦堂休室。究其立名。意期息机也。治平元年三月
二十四日。谓门弟曰。我明日午时当去。期至留偈而
终。四月四日坟于何山西隅。寿七十三。腊五十四。法
嗣慈梵.灵照.乃仁.莹珂。尚能振举玄纲。作人师范。著
荷负扶持传¶ 第 324b 页 X75-0324.png
述凡五十五卷。大论节文十二卷。大论枢净名精英
会粹禅门枢要杂编名义为教网之大纲。法义之精
隽。又有梁唐二集。及窗案记诸子杂言史髓等文可
以裨赞佛道。开导后昆者。咸有卷轴。旁通六经。贯穿
百氏。善诗能文。精篆𨽻。坚修戒律。至老无懈。灵照名
义序曰。师逼于终世。犹阅是书。孔圣垂终。口诵法言。
仲舒至死。手不释卷。则师有焉。元颖传而论之曰。予
尝论及师平昔辨说。击扬宗旨。其所予夺。大抵如砧
槌相扣。器诸淳朴或彼或此。初何疑焉。止观天亲.龙
树。内鉴冷然。外适时宜。各权所据。斯之谓乎。淳熙甲
辰。沈大卿(祖德)葺其塔。萧千岩记。

** 从义

字叔端。永嘉平阳叶氏。母潘。八岁入道。又九年
通经落剃学于扶宗忠。遍历广询。二十七寄讲妙果。
说四教义。出集解。迄今盛行。主大云.真白.五峰.宝积.
妙果五刹。学徒匝座。辨折明白。坚彻旁通。音吐清畅。
有若成诵。罔不悦服。自教主以五时.五味.半满.权实.
偏圆.大小之义推明止观。厥旨奥衍。读者疲精竭力。
难于贯穿。至师研详精到。故听者多愿禀承。且痛患
隋唐以来他宗所立。不本经论。但任胸臆。修證无由。
纵有依经傍论。亦判释不尽佛意。却于佛法正宗妄
有排斥。祖三张者。假托老氏簉乎儒佛。世俗莫究根
源。亦加宗奉。遂于补注集解数。数辨明非党宗也。欲
学者审其是耳。如论禅宗。则曰。达磨以楞伽四卷。授
可师云。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可度世。又
荷负扶持传¶ 第 324c 页 X75-0324.png
云。藉教悟宗。世人何得妄说教外别传。若看禅人语
录。何不看佛语录。佛语录者。阿难等录。佛金言以成
经也。唯永嘉集多用佛经以为指南。此得达磨正意。
与近言禅者异。子厚云。今之空空愚夫。诬禅以乱其
教。又曰。今人学教。不知所以。便欲废讲修禅。而不知
教中所谈何事。又禅者云。若未顿超方便。且于教法
留心。呜呼。此言谬矣。岂圆顿上乘微妙教法。祗在方
便而不超脱。岂方等真诠常住极妙但分别名相而
巳。不知以一心三观甚深般若。寻经学教。自免数宝
之责。若谓诵持经论是滞言说者。娑婆世界以何为
佛事。禅徒岂不言语示人。无离文字说解脱义。岂不
然乎。若乃诤于说默。岂是通见。当知圣人之道。或说。
或默。或非说默。视.听.觉.触亦复如是。得其旨者必不
诤矣。岂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华严等诸
大乘经无此事耶。乌乎。世何愚也。汝等当信佛之所
说。诸佛如来言无虚妄。四教仪谓自随喜品直至等
觉。忽用五悔。即引五十校计经注云。始自凡夫。终至
等觉。皆因五悔。等觉尚修。暗證之流。那忽见弃。又说
事理二忏讫。乃云。莫见此说。便谓渐行。谓圆顿。无如
是行。谬之甚矣。何处天然。弥勒自然。释迦师科云。兹
盖以无因无果。斥弥勒.释迦。既是果人。果必由因。今
不修于事理之因。是无因矣。岂可无因而感果。祖师
所明理观事忏。斯是依准诸大乘经。凡愚不知。或闻
此说。便谓渐次。而圆顿中都不如是。所以有若未顿
荷负扶持传¶ 第 325a 页 X75-0325.png
超方便。且于教法留心等。良由迷于大乘修行法门。
偏计理性。无说无示而废修。得解行二门。端拱无为。
不礼圣容。不读经教。言我是大乘顿机直入。若诸经
论。盖被中下渐次之流。一家所斥。暗證之徒良在斯
矣。又曰。华严云。如贫穷人。数他珍宝。于法不修。亦复
如是。故佛垂教。欲人依之而修證耳。苟能因指见月。
经论何伤。文字解脱何必畏哉。所作皆是妙道。何谓
渐行。教外将何而别传乎。讨疏寻经。分别名相。自不
达耳。非经论过。不知讨谁疏耶。若慈恩等疏。此则可
耳。若天台疏。皆有方轨。摄法入心。观与经合。非数他
宝。岂伹分别名相而巳。误无量人弃嫌经论。所损至
大。弥须谨之。清凉云。摄天台三观之玄趣。使教合亡
言之旨。心同诸佛之心。不假更看他面。谓别有亡机
之门。昔人不参善友。但尚寻文。年事稍衰。便欲废求
禅。岂惟抑乎佛心。亦乃翻误后学。是以不能依教修
行。故为如来诃责。人之罪戾。经论何愆。故祖斥修心
不达者云。随逐积年。看心稍久。不知研覈问心。是以
不染内法。著外文字。偷记注而奔走。负经论而浪行。
斯皆斥于不了之人无异数宝者耳。今之庸鄙。于知
识处才闻句偈。便谓教外别传。以由不知吾佛法藏
如来教海。合融一切诸法故也。遂以禅高于教知他。
何谓教。何谓禅。悲夫。辨祖承则曰。今家承用二十三
祖。岂有误哉。若二十八祖未见经论所出。近见刻石。
镂板图状七佛二十八祖。各以一偈传授相付。乌乎。
荷负扶持传¶ 第 325b 页 X75-0325.png
假托何其甚欤。识者有力。宜革斯弊。使无量人咸遵
正教。又崇法禅师先听律。叹云。解脱之道。天壤相隔。
遂弃之学经论。洞明智者一宗。遍说法华十妙。又云。
予以不退心慕常乐果。当自初地至十地。岂为名相
所惑。直造韶国师。师云。自性清净。无一法可得者。佛
之理也。百福庄严。无一善可弃者。佛之事也。虽分二
途。俱强名耳。吾崇寿之子。玄沙之孙。建大法幢。以金
刚体全付于汝。今问若尔。将何以为别传。戒律是三
学初章。何乖解脱。维摩云。其知此者。是真奉律。岂非
解脱。苟如国师所云。将何出于天台之道。而云名相
所惑是谁咎耶。如议贤首宗。则曰。清凉观师初学天
台。所见既僻。为荆溪所破。遂弃天台。宗贤首。虽遵禀
止观。而斥天台判教。岂不教观胡越。解行矛盾。又曰。
清凉谓。台宗判华严兼别。失如来意。乃自立云。行布
是圆融之行布。善财参诸知识。但解一法。谓之谦巳
推胜。若尔普贤.弥勒何不然耶。又以知识对当位。次
判华严为顿。顿仍谓华严是菩萨请。超胜法华。而却
用天台判教文及三观三德.一念三千.性善性恶等。
况贤首圭峰长水所立义门。各自不同。师资撰述。何
其然哉。又问清凉。法华若摄馀经归华严者。何不摄
馀经归法华。而却归华严。况法华部内实无会入华
严之文。但云。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
慧。除先修习学小乘者。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
慧。是经既云法华。何得谓归华严。天台但判顿部在
荷负扶持传¶ 第 325c 页 X75-0325.png
初喻之乳味。何曾指为根本。就喻言之。但见乳成醍
醐。禅源诸诠云。古师所解。皆是四禅八定。南岳天台
依三谛理。修三止观。文义虽圆。终成次第。唯达磨传
最上乘禅。名如来禅。顿同佛体。迥异诸门。师曰。圭山
宗贤首判教立义。而贤首五教章。美赞南岳天台。以
为升堂入室之人。心经疏明圆一心三观自指如智
者大师所明起信论疏明修禅法。亦指天台止观等
文。又圭山师清凉。清凉华严疏引用天台性善性恶
三止三观三德三谛三一相即等。文曾无有异。圭山
何独违背祖师。贬南岳天台耶。如议慈恩宗。则曰。造
疏释经。都无立行。摄法入心。成观等语。谬移经品。前
后改削。论文语句。专用唯识等论。定性灭种以通法
华。兹乃徒援权典。用證实教。岂不误哉。如论道家则
曰。儒者用三皇五帝为教主。书序三皇之书谓之三
坟。言大道也。五帝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以兹坟
典化于天下。是故儒宗得为一教。仲尼但是传教。况
其馀哉。故云祖述尧舜等佛。是法王说。十二部经八
万法藏。教化众生。故释教。教只有二。道教只可判入
儒流。宗儒佛者。衣服饮食。宫室遵其教主。道士所服
衣.所食食.所居室果谁教之。虽欲以老子为教主。其
如老子非是帝王。若言别有天尊为教主者。五经但
云河图命包洛书。畀姒而巳。若言道经有天尊号者。
三张伪撰。岂堪作證。其自说所得于祖之道。谓之圣
人。洪范又曰。吾佛妙證圆常。法界之体。体具诸法。不
荷负扶持传¶ 第 326a 页 X75-0326.png
出十界。十界互融。故有三千。具即是假。假即空中混
而不辨。辨亦不分。虽一一遍。亦无所在。此名妙法。从
本垂迹。大通之时。为第十六王子。与诸大众。覆讲此
法。结其大缘。自兹之后。节节诱之。今之寂场。示成正
觉。宣演大乘。小机莫悟。有如聋哑不动。而游施于小
化。方等弹诃。般若淘汰。机缘既熟。妙法斯通。故住灵
山。宣畅本怀。三乘九界。咸悟一真。皆以如来灭度。而
灭度之。诸法实相。三千空中。既巳显露。本成大觉。亦
乃斯彰大事因缘。始得满足。是我方便。诸佛亦然。所
以智者灵山亲承大苏。妙悟于止观。说巳心中所行
法门。不出三千。空中而巳。生佛虽殊。妙法无别。刹那
即是。何须外求。苟顺凡情。生内外见。应知本体常自
寂然。所著大部补注十四卷。光明顺正记三卷.新记
七卷.观经往生记四卷.金錍寓言记四卷.不二门圆
通记三卷.净名略记十卷.义例纂要六卷.法华句科
六卷.四教集解三卷.搜玄三卷.菩萨戒疏科一卷。晚
示疾秀之寿圣。嘱门人曰。若等自利利他。以久吾道。
勿作最后断佛种人。吉祥而逝。元祐六年正月二十
一日也。寿五十。腊三十一。瘗舍利于钱唐宝藏院侧。
刘提刑(焘)记行业云。端介清白。不妄游从。寤寐三观。
耽味著述。过午不食。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用。行步
有常。坐立如植。未尝求公卿之知。或欲以椹衣师名
加之。悉辞不受。可谓贤也巳矣。

** 附二人
荷负扶持传¶ 第 326b 页 X75-0326.png

*** 灵照

字了照。号希夷子。兰溪卢氏。幼不与群儿伍。失
恃怙。以脱俗启兄。兄以三粗藤示曰。用此击汝。至于
俱碎。可从汝意。师欣跃入林。负藤一束。置兄前曰。果
容入道。用此击我。俱碎无恨。既志不可夺。遂令师宝
慧绍贤。誓去枕。席香灯。礼诵昼夜不息。几月诵通法
华光明。抱经投试。有司嘉之。奖以别榜。禀持惟谨。窃
自思曰。没齿无闻。君子耻之。矧为佛徒。饱食虚度乎。
诣钱唐学教观于香严湛。服勤数岁。更欲旁求。湛曰。
汝无他往。今净觉阐化吴兴。吾宗之杰也。宜就正焉。
负笈而往。师资道契。切问近思。一家户牗。靡不通达。
历试艰难。众心允服。净觉归寂。住吴山解空。迁景德
戒坛。熙宁中湛于华亭超果别创教肆。甫备。临终嘱
其徒曰。吾竭力建此。唯愿得一真传教人继之。舍灵
照其谁。依教礼请师。擎众而至。禅诵精苦。讲诲无倦。
遵偏赞之。典慕东林之风。自元丰初结为莲社。每至
孟春。启系念会七昼夜。唱道励激。比及三年。预社逾
二万人。感验至多。西圣入梦。相好奇特。作礼跪问。灵
照一生诵大乘经。学大乘法。修大乘行。期生安养。转
度众生。果遂愿否。观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即生。勿
复疑矣。深夜诵经。力疲倚卧。复梦遍吉。身相如经所
说。喜而惊寤。愿造圣像。说妙经万部。以严净报。元丰
五年仲冬。示疾谓侍者曰。吾巳见异。安养之期不远
矣。十六昧爽。累足而逝。四体三日温煖。阇维舌根不
坏。红润如生。舍利迸流。赤白间错。寿五十五。腊二十
荷负扶持传¶ 第 326c 页 X75-0326.png
四。塔骨舌于院东南。亲度静仁.觉圆.静智。登门受道
千馀。

*** 可久

字仗老。钱塘钱氏。天圣覃恩得度。学教观于净
觉。喜为古律。造于平淡清苦。东坡以诗老呼之。居西
湖祥符。萧然一堂。坡作郡日。元宵九曲观灯罢。斥玄
从者。独至[土*奢]户。入了无灯火。但闻薝卜馀芬。留诗云。
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非灯。志林云。师及垂
云.清顺三阇梨。皆予监郡日所与往还诗友也。清介
贫甚。未尝有忧色。今老矣。不知尚健否。蒲左丞集钱
唐古今诗。求藁于师。师曰。随得随去未始留也。闻者
高之。晚年杜门养浩。送客有界。枢密林公访之。亦不
屈。照律师嘲曰。拗折床头旧杖黎。任教桃李自成蹊。
如何昔日庐山远。却为黄冠一过溪。师笑不答。久之
剧厌人事。辟谷燕坐者十馀年。窗外唯红蕉数本。翠
竹数百。观练熏修裕如。忽曰。吾死蕉竹亦死。择瑛公
亦死。瑛盖同游时尚无恙。巳而果然临行口占曰。生
老病死乐在其中巳矣。乎传语风华雪月。言讫长往。
寿八十。葬骨北山禅寂兰若。

释门正统第五
荷负扶持传¶ 第 327a 页 X75-032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