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513-A¶ 第 254b 页
* No. 1513-A
释门正统序
编年者。先圣旧章也。王有德。官有守。能使列国遵行。
赴告策书。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而旧章举矣。洎
三光五岳气分王制。尚存同盟。岁聘间朝。再朝而会。
再会而盟。从政者严于诸侯之事。择能知四国所为。
辨其大夫族姓班位。贵贱能否。善辞令者而使之。故
虽法不昭明而行事可覆。圣笔约以备之。微显志晦
惩恶劝善之体犹在。降此而下。司马君实掌握时英。
以局自随。半生仅成一书。岂迁.固所能企及。释氏岩
居穴处身屈者名愈高。位下者道愈肃。四海万里孤
云身特。乌论所谓编年者。若门户颓𡉏。称戎侮我。烝
然来思。不有不似罪使谁。当其用迁.固法。诚有不获
巳者。法虽迁.固而微显志晦惩恶劝善。未尝不窃取
旧章。此正统之作也。本纪以严创制。世家以显守成。
志详所行之法。以崇能行之侣。诸传派别而川流。载
记岳立而山峙。以耕以战。谁主谁宾。而能事毕矣。宗
鉴学浅识暗管见狭。闻狂斐之罪。亦自知之。道重身
微。利害奚恤。皇宋嘉熙改元三月十日沙门宗鉴序。
1513-A¶ 第 254c 页 X75-0254.png
* 释门正统目录
良渚沙门 宗鉴 集
* 卷第一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世尊本纪
* 大迦叶
* 阿难
* 商那和修
* 摩田地
* 鞠多
* 提多迦
* 弥遮迦
* 佛陀难提
* 佛陀密多
* 胁比丘
* 富那奢
* 马鸣
* 毗罗
* 天台高祖龙树菩萨本纪
* 提婆
* 罗睺罗
* 僧祛难提
* 僧祛耶舍
* 鸠
* 摩罗驮
* 阇夜那
* 槃驮
* 摩奴罗
* 鹤勒夜
* 那
* 师子
* 天台祖父北齐南岳二尊者世家
* 大善
* 玄光
* 慧成
* 慧超
* 慧旻
* 天台教主智者灵慧大师世家
* 卷第二
* 山门结集祖师章安尊者世家
* 普明
* 智越
* 波若
* 法彦
* 大志
* 智璪
* 智晞
* 等观
* 道悦
* 山门传持教观法华天宫左溪三尊者世家
* 神邑
* 道遵
* 大义
* 山门记主荆溪尊者世家
* 普门
* 元皓
* 梁肃
* 无姓
* 山门授受邃脩外琇竦宗通七祖师世家
* 最澄
* 修雅
1513-A¶ 第 255a 页 X75-0255.png
* 中兴教观法智大师世家
* 卷第三
* 身土志
* 弟子志
* 塔庙志
* 护法志
* 卷第四
* 利生志
* 顺俗志
* 兴衰志
* 斥伪志
* 卷第五
* 荷负扶持传
* 远端恩三师
* 孤山
* 文备
* 庆昭
* 继齐
* 咸润
* 本支辉映传
* 忏主
* 思悟
* 慧辨
* 元净
* 从雅
* 若愚
* 扣击宗途传
* 净觉
* 神智
* 灵照
* 可久
* 卷第六
* 中兴一世
* 则全
* 崇矩
* 慧才
* 本如
* 有臻
* 慧舟
* 莹公
* 文璨
* 道因
* 二世
* 从谏
* 覃异
* 温其
* 若水
* 希最
* 继忠
* 惟湛
* 处谦
* 处咸
* 有严
* 三世
* 中立
* 梵光
* 思恭
* 净果
* 择瑛
* 净梵
* 蕴慈
* 宗敏
* 择卿
* 齐璧
* 应如
* 蕴齐
* 仲闵
* 卷第三
* 身土志
* 弟子志
* 塔庙志
* 护法志
* 卷第四
* 利生志
* 顺俗志
* 兴衰志
* 斥伪志
* 卷第五
* 荷负扶持传
* 远端恩三师
* 孤山
* 文备
* 庆昭
* 继齐
* 咸润
* 本支辉映传
* 忏主
* 思悟
* 慧辨
* 元净
* 从雅
* 若愚
* 扣击宗途传
* 净觉
* 神智
* 灵照
* 可久
* 卷第六
* 中兴一世
* 则全
* 崇矩
* 慧才
* 本如
* 有臻
* 慧舟
* 莹公
* 文璨
* 道因
* 二世
* 从谏
* 覃异
* 温其
* 若水
* 希最
* 继忠
* 惟湛
* 处谦
* 处咸
* 有严
* 三世
* 中立
* 梵光
* 思恭
* 净果
* 择瑛
* 净梵
* 蕴慈
* 宗敏
* 择卿
* 齐璧
* 应如
* 蕴齐
* 仲闵
1513-A¶ 第 255b 页 X75-0255.png
* 卷第七
* 中兴四世十五传
* 法邻
* 觉先
* 宗肇
* 道琛
* 智仙
* 了然
* 如湛
* 法久
* 神焕
* 思梵
* 中皎
* 有明
* 可观
* 晁说之
* 陈瓘
* 五世五传
* 圆智
* 智连
* 与咸
* 慧询
* 善荣
* 景咨
* 宗印
* 六世二传
* 若讷
* 端信
* 七世
* 慧明
* 护法内传
* 法诚
* 法向
* 恒景
* 飞锡
* 楚金
* 智琰
* 行满
* 王安石
* 子昉
* 杨杰
* 能公
* 思净
* 元颖
* 钟离松
* 江公望
* 吴克巳
* 卷第八
* 护法外传
* 昙鸾
* 刘虬
* 傅大士
* 僧稠
* 抱玉
* 皎然
* 延寿
* 赞宁
* 戒珠
* 法端
* 义天
* 永道
* 子光
* 叶适
* 禅宗相涉载记
* 菩提达磨
* 慧可
* 慧能
* 怀海
* 玄觉
* 贤首相涉载记
* 中兴四世十五传
* 法邻
* 觉先
* 宗肇
* 道琛
* 智仙
* 了然
* 如湛
* 法久
* 神焕
* 思梵
* 中皎
* 有明
* 可观
* 晁说之
* 陈瓘
* 五世五传
* 圆智
* 智连
* 与咸
* 慧询
* 善荣
* 景咨
* 宗印
* 六世二传
* 若讷
* 端信
* 七世
* 慧明
* 护法内传
* 法诚
* 法向
* 恒景
* 飞锡
* 楚金
* 智琰
* 行满
* 王安石
* 子昉
* 杨杰
* 能公
* 思净
* 元颖
* 钟离松
* 江公望
* 吴克巳
* 卷第八
* 护法外传
* 昙鸾
* 刘虬
* 傅大士
* 僧稠
* 抱玉
* 皎然
* 延寿
* 赞宁
* 戒珠
* 法端
* 义天
* 永道
* 子光
* 叶适
* 禅宗相涉载记
* 菩提达磨
* 慧可
* 慧能
* 怀海
* 玄觉
* 贤首相涉载记
1513-A¶ 第 255c 页 X75-0255.png
* 法顺
* 法藏
* 澄观
* 宗密
* 子璿
* 净源
* 义和
* 慈恩相涉载记
* 玄奘
* 基
* 律定相关载记
* 道宣
* 元照
* 密宗思复载记
* 金刚智
* 不空
* 无畏
* 一行
* 补遗
* 后序
* 慧命
* 慧耀
* 法素
释门正统目录(终)No. 1513
释门正统第一(元本三卷今为八卷故安此题)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世尊本纪
诸佛应世。并有体用三身。一曰清净法身。体也。梵
语毗卢遮那。此曰遍一切处。二曰圆满法身。亦曰
胜应。亦曰尊特。梵语卢遮那。此曰净满(自报)。亦曰光
1513-A¶ 第 256a 页 X75-0256.png
明遍照(他报)。三曰千百亿化身。亦曰劣应(大机指为化身。小机
则成劣应)。梵语释迦牟尼。此曰能仁寂默。皆用也。又此
娑婆世界成.住.坏.空。各二十增减。劫名一大劫。今
住劫号贤劫。有千佛出世。前八劫中空过无佛。于
第九减劫中自南阎浮提人寿八万四千岁。百年
减一岁。减至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四万岁拘那
含牟尼佛出。二万岁迦叶佛出。百岁时释迦牟尼
佛出。如是减至十岁。复子年倍父。增至八万四千
岁至第十减劫中。八万岁时。弥勒佛出。如是至第
十五减劫。有九百九十四佛相继而出。乃至二十
增劫中有楼至佛兴。洎减劫巳。方入坏劫。又此贤
劫过去名庄严劫。未来名星宿劫。并有千佛出世。
具如三千佛名经。今依世尊垂胜劣两应。施渐顿
两教。各见八相。撰世尊本纪。
** 释迦牟尼佛者
劣应也。劣应八相。应声闻。所谓下生。
托胎。初生。出家。降魔。成道。说法。入灭也。藏通三乘及
博地凡夫皆见此身。今独称声闻者。就能禀佛教而
根性尤钝者言之。若胜应。自云卢遮那佛。胜应八相。
应菩萨。所谓下生者。托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说法。
入灭。而菩萨则别圆人也。下生。小如普曜经云。菩萨
生兜率天上。为诸天师功德志就期运之。至当下作
佛。托生天竺迦维卫国。大如华严经云。菩萨从兜率
天将降神时。有十佛刹微尘数菩萨皆与菩萨同愿
同行。乃至普贤神通行愿。悉皆同等。又以神通普现
则成劣应)。梵语释迦牟尼。此曰能仁寂默。皆用也。又此
娑婆世界成.住.坏.空。各二十增减。劫名一大劫。今
住劫号贤劫。有千佛出世。前八劫中空过无佛。于
第九减劫中自南阎浮提人寿八万四千岁。百年
减一岁。减至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四万岁拘那
含牟尼佛出。二万岁迦叶佛出。百岁时释迦牟尼
佛出。如是减至十岁。复子年倍父。增至八万四千
岁至第十减劫中。八万岁时。弥勒佛出。如是至第
十五减劫。有九百九十四佛相继而出。乃至二十
增劫中有楼至佛兴。洎减劫巳。方入坏劫。又此贤
劫过去名庄严劫。未来名星宿劫。并有千佛出世。
具如三千佛名经。今依世尊垂胜劣两应。施渐顿
两教。各见八相。撰世尊本纪。
** 释迦牟尼佛者
劣应也。劣应八相。应声闻。所谓下生。
托胎。初生。出家。降魔。成道。说法。入灭也。藏通三乘及
博地凡夫皆见此身。今独称声闻者。就能禀佛教而
根性尤钝者言之。若胜应。自云卢遮那佛。胜应八相。
应菩萨。所谓下生者。托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说法。
入灭。而菩萨则别圆人也。下生。小如普曜经云。菩萨
生兜率天上。为诸天师功德志就期运之。至当下作
佛。托生天竺迦维卫国。大如华严经云。菩萨从兜率
天将降神时。有十佛刹微尘数菩萨皆与菩萨同愿
同行。乃至普贤神通行愿。悉皆同等。又以神通普现
1513-A¶ 第 256b 页 X75-0256.png
一切兜率天宫。一一宫中悉现十方一切世界阎浮
提内受生影像。小托胎者。中天竺国净饭王。姓瞿昙
氏。夫人摩耶梦人乘白象。贯(亦作冠)日之精。自兜率天
宫入于右胁。因是怀妊十月。天则华严云。毗卢遮那
菩萨巳从此没。生于人间净饭王家。乘旃檀楼阁。处
摩耶夫人胎。又夫人云。善男子。如今世尊。我为其母。
往昔所有无量诸佛。悉亦如是。而为其母。又大经云。
菩萨下兜率天时。欲色诸天悉来侍从。故法华句记
云。二应之相。经文各有生法。二身生相。当知两处相
望。不可以乘旃檀楼阁。滥同贯日之精。不可以种智
圆明。同正习俱尽。复以十方七步不同而表胜劣。故
知两处皆无久成。又大乘住胎者。表常恒不变。故知
华严云。菩萨于母胎中。现大宫殿。种种严饰。悉皆妙
好。而令母身安稳无患。又曰。住母胎巳。心恒正念。亦
无错乱。又夫人云。彼诸菩萨于我腹中。游行自在。或
以三千大千世界而为一步。或以不可说不可说佛
刹微尘数世界而为一步。又经云。在母胎中。示现住
兜率天。初生为童子。处王宫。出家。苦行。成道。转法轮。
般涅槃。又曰。或有见佛种种说法。或见在于兜率天
上。或见来下处于母胎。或见初生。或见出家。或见成
道。或见转法轮。或见入涅槃。荆溪云。皆言或者。一一
相中皆八相。故小乘无常生灭。不立住胎。而诸经或
说住胎者。修非八相之数。初生小者。周昭王二十六
年甲寅四月八日。夫人白王游蓝毗园至无忧树下。
提内受生影像。小托胎者。中天竺国净饭王。姓瞿昙
氏。夫人摩耶梦人乘白象。贯(亦作冠)日之精。自兜率天
宫入于右胁。因是怀妊十月。天则华严云。毗卢遮那
菩萨巳从此没。生于人间净饭王家。乘旃檀楼阁。处
摩耶夫人胎。又夫人云。善男子。如今世尊。我为其母。
往昔所有无量诸佛。悉亦如是。而为其母。又大经云。
菩萨下兜率天时。欲色诸天悉来侍从。故法华句记
云。二应之相。经文各有生法。二身生相。当知两处相
望。不可以乘旃檀楼阁。滥同贯日之精。不可以种智
圆明。同正习俱尽。复以十方七步不同而表胜劣。故
知两处皆无久成。又大乘住胎者。表常恒不变。故知
华严云。菩萨于母胎中。现大宫殿。种种严饰。悉皆妙
好。而令母身安稳无患。又曰。住母胎巳。心恒正念。亦
无错乱。又夫人云。彼诸菩萨于我腹中。游行自在。或
以三千大千世界而为一步。或以不可说不可说佛
刹微尘数世界而为一步。又经云。在母胎中。示现住
兜率天。初生为童子。处王宫。出家。苦行。成道。转法轮。
般涅槃。又曰。或有见佛种种说法。或见在于兜率天
上。或见来下处于母胎。或见初生。或见出家。或见成
道。或见转法轮。或见入涅槃。荆溪云。皆言或者。一一
相中皆八相。故小乘无常生灭。不立住胎。而诸经或
说住胎者。修非八相之数。初生小者。周昭王二十六
年甲寅四月八日。夫人白王游蓝毗园至无忧树下。
1513-A¶ 第 256c 页 X75-0256.png
举右手欲折华枝。而太子悉达多遂从胁下降生。即
感九龙降雨。沐浴身躯。乃自行七步。举右手而言曰。
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大论云。言竟便默如诸婴孩。不
行不语。乳哺三年。诸母养育。渐次长大。然佛身无数。
过诸世间。为众生故。现如凡人。又大经云。太子生七
日。其母命终。生忉利天。若华严云。夫人攀金园树子
而生菩萨。诸天王众各持香水。共以洗浴。又大经云。
菩萨初生之时。于十方面行七步。又云。难陀龙王等
以神通力浴菩萨身。此大乘生相也。此之诞日。依周
书异记及传教法王本纪若汉法本内传辨正论像
正记则以为周平王戊子岁。或曰桓王.惠王.定王者。
天台智者正取二庄之时。即周庄王.鲁庄公也。皆机
见不同。故有多说。三岁。净饭王携太子谒天神庙。神
象致敬。王惊曰。我子于天神中更尊。因号之曰天中
天。又往见阿夷道人以卜休咎。道人见太子三十二
相。四体金色。顶有肉髻。乃曰。处国当为转轮王。若出
家学道当得作佛。恨我年暮。不见佛兴。五岁。王为辨
象.马.牛.羊之车。凡是童子所玩好具无不给与。七岁。
王所起学馆。令太子乘羊车诣师门。招婆罗门跋陀
罗尼以教太子。而太子所读之书曰韦陀五明天文
地理射御书数图谶等。十岁。常在宫中。未曾外出。始
与二弟调达难陀试艺。穿七铁鼓。及掷象。捔力。相扑
戏等。十一岁。游勤劬园戏射。与提婆达多争雁。十四
岁。启父王游四城门。见老.病.死人。即回车还宫。痛念
感九龙降雨。沐浴身躯。乃自行七步。举右手而言曰。
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大论云。言竟便默如诸婴孩。不
行不语。乳哺三年。诸母养育。渐次长大。然佛身无数。
过诸世间。为众生故。现如凡人。又大经云。太子生七
日。其母命终。生忉利天。若华严云。夫人攀金园树子
而生菩萨。诸天王众各持香水。共以洗浴。又大经云。
菩萨初生之时。于十方面行七步。又云。难陀龙王等
以神通力浴菩萨身。此大乘生相也。此之诞日。依周
书异记及传教法王本纪若汉法本内传辨正论像
正记则以为周平王戊子岁。或曰桓王.惠王.定王者。
天台智者正取二庄之时。即周庄王.鲁庄公也。皆机
见不同。故有多说。三岁。净饭王携太子谒天神庙。神
象致敬。王惊曰。我子于天神中更尊。因号之曰天中
天。又往见阿夷道人以卜休咎。道人见太子三十二
相。四体金色。顶有肉髻。乃曰。处国当为转轮王。若出
家学道当得作佛。恨我年暮。不见佛兴。五岁。王为辨
象.马.牛.羊之车。凡是童子所玩好具无不给与。七岁。
王所起学馆。令太子乘羊车诣师门。招婆罗门跋陀
罗尼以教太子。而太子所读之书曰韦陀五明天文
地理射御书数图谶等。十岁。常在宫中。未曾外出。始
与二弟调达难陀试艺。穿七铁鼓。及掷象。捔力。相扑
戏等。十一岁。游勤劬园戏射。与提婆达多争雁。十四
岁。启父王游四城门。见老.病.死人。即回车还宫。痛念
1513-A¶ 第 257a 页 X75-0257.png
三患。无由脱免。忧不能食。最后复游北门。获逢沙门。
思惟出家。十五岁。二月八日。大臣云集。以四大海水
灌太子顶。授以宝印。立为国嗣。十六岁。出游王田。看
诸耕人。时净居天化作壤虫鸟来啄之。太子曰。众生
因缘。互相食啖。即更思惟。念脱生死。王闻其语。虑其
出家。欲急婚聘。以悦其意。十七岁。纳婆罗门摩诃那
摩女耶输陀罗为配。及瞿夷.鹿野为三妃。虽行住坐
卧朝夕相同。而无夫妇之道。多于静夜。修习禅观。十
九。岁二月十五夜乘天马踰城出家。行十二由旬。至
雪山。跋陀仙人苦行林中。即以利剑自落须发。念得
加沙被服。时净居天化作猎师。身衣加沙。盖西域师
子不害衣加沙者。故猎师窃此服以入山邑。太子见
巳问曰。汝著此何为。答曰。我著以诱麋鹿。太子曰。若
如所言。身衣法服乃资杀盗。非为解脱也。我以加尸
七宝衣与汝贸易可乎。猎者脱之而去。憍陈如等五
人随侍太子。始习不用处定。二十岁。从阿蓝迦兰仙
人习无所处定。二十二岁。再迁郁头蓝弗大仙处。习
非想非非想处定。二十五岁。至尼连禅河侧修诸苦
行。于是诸天奉献麻米。太子日食一麻一米。或七日
一食。又父王敕车五百乘。载资生之具往遗太子。太
子悉皆不受。经云。悦意天子见地生草穿菩萨肉上。
至于肘。或云。芦芽穿膝。蛛网挂眉。未见所出。若鹤巢
安顶。蛇虺缠身。乃世尊行因故事。非今日苦行也。厥
后六年行满。形神枯瘠。即诣河沐浴。出巳难陀.难陀
思惟出家。十五岁。二月八日。大臣云集。以四大海水
灌太子顶。授以宝印。立为国嗣。十六岁。出游王田。看
诸耕人。时净居天化作壤虫鸟来啄之。太子曰。众生
因缘。互相食啖。即更思惟。念脱生死。王闻其语。虑其
出家。欲急婚聘。以悦其意。十七岁。纳婆罗门摩诃那
摩女耶输陀罗为配。及瞿夷.鹿野为三妃。虽行住坐
卧朝夕相同。而无夫妇之道。多于静夜。修习禅观。十
九。岁二月十五夜乘天马踰城出家。行十二由旬。至
雪山。跋陀仙人苦行林中。即以利剑自落须发。念得
加沙被服。时净居天化作猎师。身衣加沙。盖西域师
子不害衣加沙者。故猎师窃此服以入山邑。太子见
巳问曰。汝著此何为。答曰。我著以诱麋鹿。太子曰。若
如所言。身衣法服乃资杀盗。非为解脱也。我以加尸
七宝衣与汝贸易可乎。猎者脱之而去。憍陈如等五
人随侍太子。始习不用处定。二十岁。从阿蓝迦兰仙
人习无所处定。二十二岁。再迁郁头蓝弗大仙处。习
非想非非想处定。二十五岁。至尼连禅河侧修诸苦
行。于是诸天奉献麻米。太子日食一麻一米。或七日
一食。又父王敕车五百乘。载资生之具往遗太子。太
子悉皆不受。经云。悦意天子见地生草穿菩萨肉上。
至于肘。或云。芦芽穿膝。蛛网挂眉。未见所出。若鹤巢
安顶。蛇虺缠身。乃世尊行因故事。非今日苦行也。厥
后六年行满。形神枯瘠。即诣河沐浴。出巳难陀.难陀
1513-A¶ 第 257b 页 X75-0257.png
婆罗二女乳糜。时释提桓因名吉祥。执持净草以授
太子。敷为草座。三十一岁。当穆王五年甲申二月七
夜。降伏魔军三十六亿。然小中列降魔者。谓三藏菩
萨既出同居。将欲成道。为欲界天魔所恼。故须降之。
若地住菩萨分破无明。所有身土并约界外焉。有贪
著五欲天魔可降乎。所以八中无此相也。菩萨降魔
巳。放大光明。即便入定。八日。明星出现。豁然大悟。得
成正觉。号曰世尊。是日堂弟阿难生(或曰十日)。先是。世尊
以手指耶输云。却后六年。汝当生男。至是生子。名罗
睺罗。二仙于道场前七日而没。世尊叹其不遇法轮
之转。二七日为耶输父授五戒法。四十九日受提谓
长者[麨]蜜。为授三归及五戒法名。提谓经受四天王
各一石钵。梵王起七宝堂。帝释建七宝座。劝请说法。
若据大乘者。华严云。又见出家诣道场。成等正觉。坐
师子座。又见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于诸佛所。恭
敬供养。梵网云七岁出家。般若云。舍利子问最胜言
菩萨。何缘先现苦行六年降伏天魔。后成正觉。答曰。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通达法性实无
苦行。为伏外道。故示现之。而破天魔是欲界主。禀性
调善。实不应坏。为化有情。故示降伏。谓诸外道。自称
能修苦行第一。乃至或见菩萨卧于棘剌。或卧牛粪。
或著树皮。或复露形。或食草根。或食木叶。或六日一
食。或饮水度日。或无所食。如是等种种苦行。经六年
一无亏失。然实菩萨无斯苦行。应度有情而自见有。
太子。敷为草座。三十一岁。当穆王五年甲申二月七
夜。降伏魔军三十六亿。然小中列降魔者。谓三藏菩
萨既出同居。将欲成道。为欲界天魔所恼。故须降之。
若地住菩萨分破无明。所有身土并约界外焉。有贪
著五欲天魔可降乎。所以八中无此相也。菩萨降魔
巳。放大光明。即便入定。八日。明星出现。豁然大悟。得
成正觉。号曰世尊。是日堂弟阿难生(或曰十日)。先是。世尊
以手指耶输云。却后六年。汝当生男。至是生子。名罗
睺罗。二仙于道场前七日而没。世尊叹其不遇法轮
之转。二七日为耶输父授五戒法。四十九日受提谓
长者[麨]蜜。为授三归及五戒法名。提谓经受四天王
各一石钵。梵王起七宝堂。帝释建七宝座。劝请说法。
若据大乘者。华严云。又见出家诣道场。成等正觉。坐
师子座。又见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于诸佛所。恭
敬供养。梵网云七岁出家。般若云。舍利子问最胜言
菩萨。何缘先现苦行六年降伏天魔。后成正觉。答曰。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通达法性实无
苦行。为伏外道。故示现之。而破天魔是欲界主。禀性
调善。实不应坏。为化有情。故示降伏。谓诸外道。自称
能修苦行第一。乃至或见菩萨卧于棘剌。或卧牛粪。
或著树皮。或复露形。或食草根。或食木叶。或六日一
食。或饮水度日。或无所食。如是等种种苦行。经六年
一无亏失。然实菩萨无斯苦行。应度有情而自见有。
1513-A¶ 第 257c 页 X75-0257.png
据此等文。似是大乘苦行。然终是渐中开出之大乘。
非化仪顿施之大乘也。降魔亦然。若大经云。于南阎
浮提生七日巳。又示剃发。又曰。又见如来往昔修行
菩萨道时。于诸佛所。恭敬供养。又曰。菩萨当以苦行
自试其心。日食一胡麻。经七日粳米.绿豆等亦复如
是。各一七日。都无利益。私谓此与小乘苦行何异。但
小乘谓苦行实苦。大乘达苦无苦。盖苦即法界也。今
但藏圆相对。作如是说。当知更有四教迭论之理。成
道大者。华严云。于菩提道场始成正觉。梵网云。三十
成道。大经云。既成道巳。梵天劝请。惟愿如来。当为众
生。广开甘露。说无上法。荆溪云。若太子十九出家。则
二十四成道。若三十成道。则二十五出家。机见不同。
不须和会。复次世尊受请巳。三七日中仍未说法。妙
经云。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过去因果经云。初七
日思惟我法妙。无能受者。二七日思惟上.中.下根。三
七日思惟谁当闻法。即至波罗奈。为五人说四谛法。
玄签云。初七思惟法说。次七思惟譬说。三七思惟因
缘说。皆无机。故息大施小。此偏就圆为语。若通约大
乘语者。初七思惟欲说圆。次七思惟欲说别。三七思
惟欲说通。皆无机故。但说三藏。复次说法中。应论二
始五时化仪。化法各四教。顿始者。一华严时也。有秘
密。有不定。兼别兼圆。人法俱开。经云。于菩提道场。始
成正觉。故居初四教仪云。尔时如来现卢舍那身。说
圆满修多罗。故言顿教。若约机.约教。未免兼权。又云。
非化仪顿施之大乘也。降魔亦然。若大经云。于南阎
浮提生七日巳。又示剃发。又曰。又见如来往昔修行
菩萨道时。于诸佛所。恭敬供养。又曰。菩萨当以苦行
自试其心。日食一胡麻。经七日粳米.绿豆等亦复如
是。各一七日。都无利益。私谓此与小乘苦行何异。但
小乘谓苦行实苦。大乘达苦无苦。盖苦即法界也。今
但藏圆相对。作如是说。当知更有四教迭论之理。成
道大者。华严云。于菩提道场始成正觉。梵网云。三十
成道。大经云。既成道巳。梵天劝请。惟愿如来。当为众
生。广开甘露。说无上法。荆溪云。若太子十九出家。则
二十四成道。若三十成道。则二十五出家。机见不同。
不须和会。复次世尊受请巳。三七日中仍未说法。妙
经云。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过去因果经云。初七
日思惟我法妙。无能受者。二七日思惟上.中.下根。三
七日思惟谁当闻法。即至波罗奈。为五人说四谛法。
玄签云。初七思惟法说。次七思惟譬说。三七思惟因
缘说。皆无机。故息大施小。此偏就圆为语。若通约大
乘语者。初七思惟欲说圆。次七思惟欲说别。三七思
惟欲说通。皆无机故。但说三藏。复次说法中。应论二
始五时化仪。化法各四教。顿始者。一华严时也。有秘
密。有不定。兼别兼圆。人法俱开。经云。于菩提道场。始
成正觉。故居初四教仪云。尔时如来现卢舍那身。说
圆满修多罗。故言顿教。若约机.约教。未免兼权。又云。
1513-A¶ 第 258a 页 X75-0258.png
诸声闻在座。如聋若哑。合论亦判此经是如来成道
十日后说。至二七日往他化自在天宫。天王请说。十
地经玄签云。华严经在龙宫中有三本。上本十三世
界微尘数品。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下本十万
偈四十八品。今但有三十九品七处八会。乃龙树菩
萨入龙宫所诵出。兼说别圆者。签云。如是处会不出
别圆。但经意兼含。义难判定。始从住前至登住来。全
是圆义。从第二住文相次第又似别义。于七住中又
辨一多相即。自在至行向地。又是差别次第之义。又
一一位皆有普贤行.布二门。故知兼用圆接别也。乃
至善财于诸知识但解一法。未解馀法。此定属别。若
不尔者。何有圆人只知一法不解馀法耶。聋哑者。旧
译经云。时舍利弗从祇园出。不见如来自在庄严神
变功德。亦不乐说。不能赞叹。又出现品。一切二乘不
闻此经。何况受持。即所谓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
闻圆顿教也。四教仪集解云。华严初分永无声闻。后
分则有。故列舍利弗.目犍连诸大声闻等。虽有在座。
如聋如哑。不入其手。非其境界。此以旧本三十七卷
以前为前分。自三十七抵尽经为后分。复次渐始者。
二鹿苑时即三十二岁以后也。有秘密。有不定。但说
藏教。人法俱开。妙经云。脱璎珞服。著粗弊衣。故知居
次。四教仪云。次无三乘根性。于顿无益故。不动寂场
而游鹿苑。脱舍那珍御之服。著丈六弊垢之衣。是岁
二月八日世尊于波罗奈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
十日后说。至二七日往他化自在天宫。天王请说。十
地经玄签云。华严经在龙宫中有三本。上本十三世
界微尘数品。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下本十万
偈四十八品。今但有三十九品七处八会。乃龙树菩
萨入龙宫所诵出。兼说别圆者。签云。如是处会不出
别圆。但经意兼含。义难判定。始从住前至登住来。全
是圆义。从第二住文相次第又似别义。于七住中又
辨一多相即。自在至行向地。又是差别次第之义。又
一一位皆有普贤行.布二门。故知兼用圆接别也。乃
至善财于诸知识但解一法。未解馀法。此定属别。若
不尔者。何有圆人只知一法不解馀法耶。聋哑者。旧
译经云。时舍利弗从祇园出。不见如来自在庄严神
变功德。亦不乐说。不能赞叹。又出现品。一切二乘不
闻此经。何况受持。即所谓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
闻圆顿教也。四教仪集解云。华严初分永无声闻。后
分则有。故列舍利弗.目犍连诸大声闻等。虽有在座。
如聋如哑。不入其手。非其境界。此以旧本三十七卷
以前为前分。自三十七抵尽经为后分。复次渐始者。
二鹿苑时即三十二岁以后也。有秘密。有不定。但说
藏教。人法俱开。妙经云。脱璎珞服。著粗弊衣。故知居
次。四教仪云。次无三乘根性。于顿无益故。不动寂场
而游鹿苑。脱舍那珍御之服。著丈六弊垢之衣。是岁
二月八日世尊于波罗奈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
1513-A¶ 第 258b 页 X75-0258.png
及一呼善来。须发自落。得具足戒。亦名见谛戒。加沙
在肩。钵盂在手。威仪具足。如二十夏比丘未几證阿
罗汉果。于是魔王三请世尊。愿入涅槃。答曰。四众尚
未具足。所应度者未得究竟。若欲涅槃。今未是时。魔
王乃还天宫。耶输携罗睺罗诣世尊问讯。先是王臣
怀疑太子去国十有二年。何从有子。世尊语群臣曰。
耶输守节无瑕耶。输以印信环(亦名欢喜环)与罗睺罗。罗
睺罗直以环授世尊。王臣曰。真佛子也。三十三岁。度
优楼频螺迦叶三兄弟。并弟子一千人出家。亦得善
来戒。證初果。及大迦叶得自誓戒(亦名上受戒)。以其年百
二十。有大威德。名大迦叶。八日證阿罗汉果。三十四
岁于象头山上为龙王鬼神说法。又告乞食比丘。度
须提那子出家。受三语戒。即归依佛.法.僧三宝也。始
以宝刀剪剃须发。又付嘱憍陈如及诸阿罗汉。遍三
天下。为诸沙弥授戒。三十五岁摩竭国迦陵长者。奉
世尊竹园。即于园中为私呵昧说法。及度舍利弗.目
犍连等二百五十人。亦得善来戒證果。是时弗年十
六。十五日得道。连七日得道。冬分因须提那子与其
故二(二偶也谓故妻)共行不净。犯此一条。遂制淫戒。许开初
犯。未与结罪。三十六岁。舍卫国须达长者营太子祇
陀园造精舍。凡一百二十处。讲堂七十区。楼阁五百
座以奉世尊。又请问欲彩𦘕诸殿堂。廊壁作何相状。
世尊一一答之。冬分第二半月。因檀尼吒盗王飞梯
制盗戒。第三半月制杀戒。第四半月制妄语戒。自后
在肩。钵盂在手。威仪具足。如二十夏比丘未几證阿
罗汉果。于是魔王三请世尊。愿入涅槃。答曰。四众尚
未具足。所应度者未得究竟。若欲涅槃。今未是时。魔
王乃还天宫。耶输携罗睺罗诣世尊问讯。先是王臣
怀疑太子去国十有二年。何从有子。世尊语群臣曰。
耶输守节无瑕耶。输以印信环(亦名欢喜环)与罗睺罗。罗
睺罗直以环授世尊。王臣曰。真佛子也。三十三岁。度
优楼频螺迦叶三兄弟。并弟子一千人出家。亦得善
来戒。證初果。及大迦叶得自誓戒(亦名上受戒)。以其年百
二十。有大威德。名大迦叶。八日證阿罗汉果。三十四
岁于象头山上为龙王鬼神说法。又告乞食比丘。度
须提那子出家。受三语戒。即归依佛.法.僧三宝也。始
以宝刀剪剃须发。又付嘱憍陈如及诸阿罗汉。遍三
天下。为诸沙弥授戒。三十五岁摩竭国迦陵长者。奉
世尊竹园。即于园中为私呵昧说法。及度舍利弗.目
犍连等二百五十人。亦得善来戒證果。是时弗年十
六。十五日得道。连七日得道。冬分因须提那子与其
故二(二偶也谓故妻)共行不净。犯此一条。遂制淫戒。许开初
犯。未与结罪。三十六岁。舍卫国须达长者营太子祇
陀园造精舍。凡一百二十处。讲堂七十区。楼阁五百
座以奉世尊。又请问欲彩𦘕诸殿堂。廊壁作何相状。
世尊一一答之。冬分第二半月。因檀尼吒盗王飞梯
制盗戒。第三半月制杀戒。第四半月制妄语戒。自后
1513-A¶ 第 258c 页 X75-0258.png
直至鹤林。随犯随制。梵志优陀那及叔父子调达.优
婆离难陀出家。难陀四月九日生。身长一丈五尺。调
达七日生。长一丈五尺四寸。阿难长一丈五尺三寸。
时优婆离是阿难陀家仆。因先出家。难陀不肯设礼。
佛因制但据受戒前后。不在贵贱。须达多精舍成。外
道云涌。请舍利弗修威仪。弗制令尼师坛左肩上庠
序入众。三十七岁于拘耶尼国为婆陀和菩萨等八
人说般舟经。三十八岁于柳山下为伅真陀罗王弟
说法。又度一百一十阿罗汉。受三五戒。阿难年八岁。
出家得白四羯磨戒。佛涅槃后始得阿罗汉果。三十
九岁。说八关斋戒。罗睺罗年九岁。世尊令出家。不乐
听法。为说未曾有因缘经。得受十戒。即證四果。令阿
难落发。舍利弗为大师。目连为阿阇梨。耶输爱子不
忍割舍。佛制今后父母不听不得出家。又因毕陵伽
婆蹉与十七群童子授戒。不堪忍饥。唤呼求食。佛制
年满二十者方可剃度。又以说戒。众集疲劳。许僧伽
蓝各结大界。应尽集不得受欲。又祗园楼至菩萨请
立戒坛为比丘受戒。佛令就园外院东南建立。又往
秽泽为陀崛摩说法。四十岁还摩竭国为弗迦沙王
说法。四十一岁于恐惧树下为弥勒说本起经。四十
二岁还迦罗国为差摩竭及父王说法。王出四十里
奉迎。度释种八万四千人。得初果。自成道来凡十二
年。于十六大国等处行化度人。说长.中.增一.杂四阿
含经及亲说略戒。略戒者。即四分戒本。后七佛所说
婆离难陀出家。难陀四月九日生。身长一丈五尺。调
达七日生。长一丈五尺四寸。阿难长一丈五尺三寸。
时优婆离是阿难陀家仆。因先出家。难陀不肯设礼。
佛因制但据受戒前后。不在贵贱。须达多精舍成。外
道云涌。请舍利弗修威仪。弗制令尼师坛左肩上庠
序入众。三十七岁于拘耶尼国为婆陀和菩萨等八
人说般舟经。三十八岁于柳山下为伅真陀罗王弟
说法。又度一百一十阿罗汉。受三五戒。阿难年八岁。
出家得白四羯磨戒。佛涅槃后始得阿罗汉果。三十
九岁。说八关斋戒。罗睺罗年九岁。世尊令出家。不乐
听法。为说未曾有因缘经。得受十戒。即證四果。令阿
难落发。舍利弗为大师。目连为阿阇梨。耶输爱子不
忍割舍。佛制今后父母不听不得出家。又因毕陵伽
婆蹉与十七群童子授戒。不堪忍饥。唤呼求食。佛制
年满二十者方可剃度。又以说戒。众集疲劳。许僧伽
蓝各结大界。应尽集不得受欲。又祗园楼至菩萨请
立戒坛为比丘受戒。佛令就园外院东南建立。又往
秽泽为陀崛摩说法。四十岁还摩竭国为弗迦沙王
说法。四十一岁于恐惧树下为弥勒说本起经。四十
二岁还迦罗国为差摩竭及父王说法。王出四十里
奉迎。度释种八万四千人。得初果。自成道来凡十二
年。于十六大国等处行化度人。说长.中.增一.杂四阿
含经及亲说略戒。略戒者。即四分戒本。后七佛所说
1513-A¶ 第 259a 页 X75-0259.png
戒经偈也。至是说恒水经付诸弟子。说广戒。广戒者。
即四分戒本比丘二百五十戒尼本五百戒也。佛在
瞻波国白月十五日。僧说戒时。佛于众中默然不说。
初夜巳过。阿难请说。佛言。欲令如来于不净众中说
戒者。无此理也。目连以天眼观犯戒者。檀尼吒再盗
佛座中金莲华叶于腋下。即手牵出来。白佛言。众巳
清净。应得说戒。佛终不说。复次渐终者。三方等时。即
四十三岁以后也。有秘密.有不定。对藏说通.别.圆。人
法俱开。大集经云。如来成道始十六年。故在鹿苑后。
四教仪云。弹偏折小。叹大褒圆。四教俱说。是岁说维
摩思益楞伽楞严三昧金光明胜鬘等经。楞伽云。菩
萨不应食肉。若别圆人。梵网巳制。当知楞伽乃阿含
后为渐制始。四十四岁。阿难劝请度姨母憍昙弥(大爱
道)。以八敬法为比丘尼。八敬者。百夏比丘尼礼初夏
比丘足。尼不得骂比丘。尼不得举比丘过。尼犯僧残
求僧忏悔式叉摩那。尼从僧受具戒。尼半月于僧请
教戒不得无僧处安居。尼夏竟依僧自恣。四十六岁。
于欲色天二界中间化七宝坊。说大方等大集经。复
次。顿渐俱终者。四般若时。即五十一岁以后也。有秘
密。有不定。带通别说圆。法合人未合。仁王经云。如来
成道二十九年。日为我说摩诃般若。故知般若在方
等后。亦知仁王在大品后。四教仪云。转教付财。融通
淘汰。带通别二正说圆教。是岁说摩诃般若光赞般
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等诸般若经。六十岁。纳阿难
即四分戒本比丘二百五十戒尼本五百戒也。佛在
瞻波国白月十五日。僧说戒时。佛于众中默然不说。
初夜巳过。阿难请说。佛言。欲令如来于不净众中说
戒者。无此理也。目连以天眼观犯戒者。檀尼吒再盗
佛座中金莲华叶于腋下。即手牵出来。白佛言。众巳
清净。应得说戒。佛终不说。复次渐终者。三方等时。即
四十三岁以后也。有秘密.有不定。对藏说通.别.圆。人
法俱开。大集经云。如来成道始十六年。故在鹿苑后。
四教仪云。弹偏折小。叹大褒圆。四教俱说。是岁说维
摩思益楞伽楞严三昧金光明胜鬘等经。楞伽云。菩
萨不应食肉。若别圆人。梵网巳制。当知楞伽乃阿含
后为渐制始。四十四岁。阿难劝请度姨母憍昙弥(大爱
道)。以八敬法为比丘尼。八敬者。百夏比丘尼礼初夏
比丘足。尼不得骂比丘。尼不得举比丘过。尼犯僧残
求僧忏悔式叉摩那。尼从僧受具戒。尼半月于僧请
教戒不得无僧处安居。尼夏竟依僧自恣。四十六岁。
于欲色天二界中间化七宝坊。说大方等大集经。复
次。顿渐俱终者。四般若时。即五十一岁以后也。有秘
密。有不定。带通别说圆。法合人未合。仁王经云。如来
成道二十九年。日为我说摩诃般若。故知般若在方
等后。亦知仁王在大品后。四教仪云。转教付财。融通
淘汰。带通别二正说圆教。是岁说摩诃般若光赞般
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等诸般若经。六十岁。纳阿难
1513-A¶ 第 259b 页 X75-0259.png
为侍者。六十九岁赴王舍国王请食讫。令罗睺罗涤
钵。失手扑为五片。时有比丘白佛。皆扑钵破为五片。
佛言。表我灭度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
部也。亲将铅锡钉缀。故云五缀。复次非顿非渐者。五
法华涅槃时。即七十二岁以后也。非秘密。非不定。人
法俱合。妙经云四十馀年。大经云临灭度时。是实显。
据盖法华开前四时。三教悉入一乘圆教。涅槃追说
四教。即施即废。涅槃正显常住佛性。止明根本戒。扶
小乘律制为最后诫。勖楞严唯愿圆顿一乘。亦止明
四根本戒。足显是同。所以然者。楞严云。先持声闻四
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十
轮经云。若不先学小乘。即学大乘。无有是处。乃至无
力饮河池。讵能吞大海。是故未开显前。则或顿或渐。
有所不同。一经开显。则一切菩萨。皆当先学声闻。唯
不究竟證小身。是岁先说无量义经。次说法华经。后
说普贤行法经及首楞严等经。孤山谓。成道四十九
年。说楞严真际。谓四十五年。未知所据。七十八岁。于
尼连河侧先说方等泥洹经.四童子三昧经.大悲经
莲华面经.延寿经。然后说大般涅槃经。复次入灭。小
见佛七十九岁。二月十五日受优婆塞纯陀供巳。于
拘尸罗国娑罗双树间北首而卧。将入涅槃。先是。舍
利弗.目犍连不忍佛入涅槃。遂请别佛先入灭度。佛
因为比丘说月光菩萨经。又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
俱现十八神变。亦先灭度。外道须跋陀罗年一百二
钵。失手扑为五片。时有比丘白佛。皆扑钵破为五片。
佛言。表我灭度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
部也。亲将铅锡钉缀。故云五缀。复次非顿非渐者。五
法华涅槃时。即七十二岁以后也。非秘密。非不定。人
法俱合。妙经云四十馀年。大经云临灭度时。是实显。
据盖法华开前四时。三教悉入一乘圆教。涅槃追说
四教。即施即废。涅槃正显常住佛性。止明根本戒。扶
小乘律制为最后诫。勖楞严唯愿圆顿一乘。亦止明
四根本戒。足显是同。所以然者。楞严云。先持声闻四
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十
轮经云。若不先学小乘。即学大乘。无有是处。乃至无
力饮河池。讵能吞大海。是故未开显前。则或顿或渐。
有所不同。一经开显。则一切菩萨。皆当先学声闻。唯
不究竟證小身。是岁先说无量义经。次说法华经。后
说普贤行法经及首楞严等经。孤山谓。成道四十九
年。说楞严真际。谓四十五年。未知所据。七十八岁。于
尼连河侧先说方等泥洹经.四童子三昧经.大悲经
莲华面经.延寿经。然后说大般涅槃经。复次入灭。小
见佛七十九岁。二月十五日受优婆塞纯陀供巳。于
拘尸罗国娑罗双树间北首而卧。将入涅槃。先是。舍
利弗.目犍连不忍佛入涅槃。遂请别佛先入灭度。佛
因为比丘说月光菩萨经。又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
俱现十八神变。亦先灭度。外道须跋陀罗年一百二
1513-A¶ 第 259c 页 X75-0259.png
十岁。闻佛涅槃。来至佛所。即听法音。得善来戒。證四
果。亦不忍佛涅槃。先自灭度。佛于中夜说遗教经。又
曰。我今有疾。文殊汝等当为四众广说大法。今以妙
法付嘱于汝。乃至迦叶.阿难等。当来应展转付嘱。佛
说巳。右胁而卧。以迦叶七日前。先在灵山化度众生。
灭后方知。阿难在娑罗林外。为魔所罥。垂灭方来。阿
难经云。佛在波罗阇头园。有长者名周那。请佛及比
丘僧别为佛煮栴檀耳羹。以世奇故。独奉于佛。阿难
白长者。设供无福。佛最后于其舍。入般涅槃。又摩耶
夫人从忉利天下来诀别。佛重于金棺内出来。合掌
问讯说偈。故名为佛临涅槃母子相见经。洎迦叶将
五百弟子从波波国来。欲见佛身。佛从重棺内双出
千辐轮足示之。厥后阿难与诸弟子如转轮王葬法。
以香汤沐浴。及新劫贝五百张。氎缠裹其身。纳金棺
内。周以栴檀木椁。积众名香于其上。时大臣末罗各
路几亲执炬火。欲爇众薪。而火不然。由是金棺自绕
拘舍大城。出三昧火。阇维之。得舍利八斛四斗。分布
天上人间。起塔供养。即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也。后
七日。迦叶与阿难等结集法藏。其后魔波旬及外道
众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藏经。皆悉流
移至鸠尸那竭国。而阿耨达龙王尽请归大海供养。
净尽无馀。若大乘灭相者。大经云。我于三千大千世
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又曰。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
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
果。亦不忍佛涅槃。先自灭度。佛于中夜说遗教经。又
曰。我今有疾。文殊汝等当为四众广说大法。今以妙
法付嘱于汝。乃至迦叶.阿难等。当来应展转付嘱。佛
说巳。右胁而卧。以迦叶七日前。先在灵山化度众生。
灭后方知。阿难在娑罗林外。为魔所罥。垂灭方来。阿
难经云。佛在波罗阇头园。有长者名周那。请佛及比
丘僧别为佛煮栴檀耳羹。以世奇故。独奉于佛。阿难
白长者。设供无福。佛最后于其舍。入般涅槃。又摩耶
夫人从忉利天下来诀别。佛重于金棺内出来。合掌
问讯说偈。故名为佛临涅槃母子相见经。洎迦叶将
五百弟子从波波国来。欲见佛身。佛从重棺内双出
千辐轮足示之。厥后阿难与诸弟子如转轮王葬法。
以香汤沐浴。及新劫贝五百张。氎缠裹其身。纳金棺
内。周以栴檀木椁。积众名香于其上。时大臣末罗各
路几亲执炬火。欲爇众薪。而火不然。由是金棺自绕
拘舍大城。出三昧火。阇维之。得舍利八斛四斗。分布
天上人间。起塔供养。即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也。后
七日。迦叶与阿难等结集法藏。其后魔波旬及外道
众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藏经。皆悉流
移至鸠尸那竭国。而阿耨达龙王尽请归大海供养。
净尽无馀。若大乘灭相者。大经云。我于三千大千世
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又曰。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
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
1513-A¶ 第 260a 页 X75-0260.png
从母摩耶而生。生巳即能东行七步。乃至上下行七
步。又曰。善男子。我虽在此阎浮提。中数数示现。入于
涅槃。还源品云。大觉世尊入涅槃巳。其娑罗林东西
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惨然
变白。犹如白鹤。渐渐枯悴。摧折无馀。净觉助宣记云。
然大小机见不同。则表佛法有异。若大机所见。四方
各双。皆一荣一枯。即表四德以破八倒。东方表常无
常。南方表乐无乐。西方表我无我。北方表净不净。二
双各一表常无常等。二而不二。即真常等四德之义。
垂覆宝床。即是佛住秘藏也。小机所见。唯一双者。荣
以表常。枯以表断。佛于中灭。离于断常。入无馀也。又
妙玄云。大经明声光所集。始诸弟子。终于蝮虿。及无
边身菩萨弟子之位。身量无边。岂有大师倚卧背痛。
此乃生身示病示灭。法身无疾常存。不变签云。倚卧
背痛及北首等。亦三藏佛相。像法决疑经云。今日座
中无央数众。各见不同。或见如来入涅槃。或见如来
住世一劫。或见如来住世无量劫。或见丈六身。或见
小身大身。或见报身坐莲华藏世界海。为百亿释迦
牟尼佛说心地法门。或见法身同于虚空等。如日初
出先照高山。日若垂没亦应馀耀辉峻岭。善矣哉。清
凉要策曰。譬如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
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舟
之者见月不移。设百千共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去
住见殊。诸有知人。自晓玄旨。倘不达此。唯取长阿含
步。又曰。善男子。我虽在此阎浮提。中数数示现。入于
涅槃。还源品云。大觉世尊入涅槃巳。其娑罗林东西
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惨然
变白。犹如白鹤。渐渐枯悴。摧折无馀。净觉助宣记云。
然大小机见不同。则表佛法有异。若大机所见。四方
各双。皆一荣一枯。即表四德以破八倒。东方表常无
常。南方表乐无乐。西方表我无我。北方表净不净。二
双各一表常无常等。二而不二。即真常等四德之义。
垂覆宝床。即是佛住秘藏也。小机所见。唯一双者。荣
以表常。枯以表断。佛于中灭。离于断常。入无馀也。又
妙玄云。大经明声光所集。始诸弟子。终于蝮虿。及无
边身菩萨弟子之位。身量无边。岂有大师倚卧背痛。
此乃生身示病示灭。法身无疾常存。不变签云。倚卧
背痛及北首等。亦三藏佛相。像法决疑经云。今日座
中无央数众。各见不同。或见如来入涅槃。或见如来
住世一劫。或见如来住世无量劫。或见丈六身。或见
小身大身。或见报身坐莲华藏世界海。为百亿释迦
牟尼佛说心地法门。或见法身同于虚空等。如日初
出先照高山。日若垂没亦应馀耀辉峻岭。善矣哉。清
凉要策曰。譬如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
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舟
之者见月不移。设百千共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去
住见殊。诸有知人。自晓玄旨。倘不达此。唯取长阿含
1513-A¶ 第 260b 页 X75-0260.png
第一文传七佛者。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五处徒胶。犹
未免夫倍蓰什伯千万之不知。以此弘持。远之远矣。
** 附十三人
鹤林既往。大迦叶以头陀苦行第一。堪能住持法藏。
为传法初祖。阇维佛巳。八分舍利。结集法藏。弘持正
法者。二十年行礼。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四塔次。
礼八塔。次入龙宫礼佛牙塔。次上天上礼佛发塔。著
佛所与僧伽梨衣。持锡擗山。如入软泥。法付阿难。难
持法经二十年。闻一比丘诵法句偈云。人生百岁时。
不见水潦涸。不如生一岁。而得睹见者。阿难惨然曰。
此非佛偈。佛偈云。人生百岁时。不闻生天法。不如生
一岁。而得睹见者。因叹曰。我世无用。诣阇王。别门人
曰。王睡。即度恒河王于睡中梦。盖茎折觉巳。门人即
奏其事。王乃随追半河方及。请曰。世尊涅槃。迦叶入
灭。我皆不见。唯仰尊者。今复弃我。何所归依。难默然。
即入三昧。名风奋迅。令身四分。一分上忉利天与帝
释。一分至大海与娑竭罗龙王。一分与阿阇世王。一
分与毗舍离国诸离车(杂车翻仙族王。又边地主。又传集国政以其国义让五百
长者递为国主。罢政出外为边地主)。法付商那和修。商那和修造般遮
于瑟(西域五年一会名)于曼陀山。立精舍。二十年因至鞠多
所。坐鞠多床。多诸弟子不识。乃举手空中而雨甘露。
现五百法门。多皆不识。语云。佛入目连不识。目连入
诸比丘不识。我入鞠多不识我。得七万七千本生诸
经。八万毗尼。八万毗昙。汝皆不识。我若去者。法门随
未免夫倍蓰什伯千万之不知。以此弘持。远之远矣。
** 附十三人
鹤林既往。大迦叶以头陀苦行第一。堪能住持法藏。
为传法初祖。阇维佛巳。八分舍利。结集法藏。弘持正
法者。二十年行礼。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四塔次。
礼八塔。次入龙宫礼佛牙塔。次上天上礼佛发塔。著
佛所与僧伽梨衣。持锡擗山。如入软泥。法付阿难。难
持法经二十年。闻一比丘诵法句偈云。人生百岁时。
不见水潦涸。不如生一岁。而得睹见者。阿难惨然曰。
此非佛偈。佛偈云。人生百岁时。不闻生天法。不如生
一岁。而得睹见者。因叹曰。我世无用。诣阇王。别门人
曰。王睡。即度恒河王于睡中梦。盖茎折觉巳。门人即
奏其事。王乃随追半河方及。请曰。世尊涅槃。迦叶入
灭。我皆不见。唯仰尊者。今复弃我。何所归依。难默然。
即入三昧。名风奋迅。令身四分。一分上忉利天与帝
释。一分至大海与娑竭罗龙王。一分与阿阇世王。一
分与毗舍离国诸离车(杂车翻仙族王。又边地主。又传集国政以其国义让五百
长者递为国主。罢政出外为边地主)。法付商那和修。商那和修造般遮
于瑟(西域五年一会名)于曼陀山。立精舍。二十年因至鞠多
所。坐鞠多床。多诸弟子不识。乃举手空中而雨甘露。
现五百法门。多皆不识。语云。佛入目连不识。目连入
诸比丘不识。我入鞠多不识我。得七万七千本生诸
经。八万毗尼。八万毗昙。汝皆不识。我若去者。法门随
1513-A¶ 第 260c 页 X75-0260.png
去。诸弟子始觉神异。悉得四果。度弟子巳。而入涅槃。
法付鞠多。又同时有摩田地。初阿难将入涅槃。大地
动。雪山之中有五百仙。具五神通。作是念言。今此大
地何以故动。于时观之。即见阿难欲入涅槃。彼仙中
有一导首。将五百仙至阿难处求出家。阿难化彼。河
水悉成金地。五百仙出家。得四果。诸仙在河中得戒。
故名摩田地(摩田地翻中)。时摩田地欲先涅槃。阿难嘱云。
汝当于罽宾国竖佛法。佛记云。我涅槃后。当有摩田
地比丘持佛法也。阿难付法入涅槃巳。摩田地乃至
罽宾。降伏恶龙。住持佛法。临涅槃时。踊身空中。作十
八变。然后灭度。鞠多在俗。巳得初果。时摩突罗国有
一淫女。名婆须密。于鞠多所生染欲心。求与相见。鞠
多不就。时此淫女见贾客来。即便杀之。其事达王。王
即屠截淫女手足。弃于冢间。鞠多往观。达知色欲。欺
诳世间。厌恶诃弃。得三果。出家受戒得四果。说法之
时。魔为障碍。鞠多降巳。由是不敢。阎浮所度夫妇得
四果者。乃下一筹。筹长四寸。满丈六室。用以烧身。法
付提多迦。迦登坛得初果。三羯磨得四果。法付弥遮
迦。迦多闻博达。有大辨才。迦灭法付佛陀难提。提付
佛驮蜜多。多十二年自持赤幡。在王前行。王问。何人。
答曰。智人。问。求何等。答。求捔论。王乃设会。广集论师。
浅者一言。深者至再。王论亦屈。乞受三归。一婆罗门
善知算法。多密加之。其言佛无神。多言得罪。不信算
之。即信堕狱。即归信佛。多复密加其知生天。法付胁
法付鞠多。又同时有摩田地。初阿难将入涅槃。大地
动。雪山之中有五百仙。具五神通。作是念言。今此大
地何以故动。于时观之。即见阿难欲入涅槃。彼仙中
有一导首。将五百仙至阿难处求出家。阿难化彼。河
水悉成金地。五百仙出家。得四果。诸仙在河中得戒。
故名摩田地(摩田地翻中)。时摩田地欲先涅槃。阿难嘱云。
汝当于罽宾国竖佛法。佛记云。我涅槃后。当有摩田
地比丘持佛法也。阿难付法入涅槃巳。摩田地乃至
罽宾。降伏恶龙。住持佛法。临涅槃时。踊身空中。作十
八变。然后灭度。鞠多在俗。巳得初果。时摩突罗国有
一淫女。名婆须密。于鞠多所生染欲心。求与相见。鞠
多不就。时此淫女见贾客来。即便杀之。其事达王。王
即屠截淫女手足。弃于冢间。鞠多往观。达知色欲。欺
诳世间。厌恶诃弃。得三果。出家受戒得四果。说法之
时。魔为障碍。鞠多降巳。由是不敢。阎浮所度夫妇得
四果者。乃下一筹。筹长四寸。满丈六室。用以烧身。法
付提多迦。迦登坛得初果。三羯磨得四果。法付弥遮
迦。迦多闻博达。有大辨才。迦灭法付佛陀难提。提付
佛驮蜜多。多十二年自持赤幡。在王前行。王问。何人。
答曰。智人。问。求何等。答。求捔论。王乃设会。广集论师。
浅者一言。深者至再。王论亦屈。乞受三归。一婆罗门
善知算法。多密加之。其言佛无神。多言得罪。不信算
之。即信堕狱。即归信佛。多复密加其知生天。法付胁
1513-A¶ 第 261a 页 X75-0261.png
比丘。丘在胎经六十年。生而发白。誓不尸卧。得胁名。
法付富那奢。奢与马鸣论议。鸣执有我。奢云。佛法二
谛。世谛有我。真谛无我。鸣欲刎头。奢令剃发为弟子。
鸣犹未伏。欲舍身命。奢入定。知鸣心念。时奢暗室中。
有经。语鸣云。汝往彼取经。鸣云。此室暗冥。云何往取。
奢云。但去。当令汝见。奢以神力遥申右手入暗室。五
指放光。其明照耀。鸣始服勤。所为得法巳。造赖吒和
罗伎。伎音中演无常.苦.空.无我。闻者悟道。五百王子
厌世出家。王恐民尽。禁伎不行。月氏来征求。以九亿
金钱请和。王以马鸣及钵(佛所持者)一。慈心鸡(不饮虫水能灭怨敌)
与之。月氏欢喜回军(各准三亿金钱)。月氏王又行礼塔。塔为
崩。掘塔得尼乾尸。有剃发师来求王女再三。王即思
惟。小人何敢专辄。必其地有金耳。掘果得藏。王英勇。
三海归德。北海未宾。乃与安息国王战。胜之杀九亿
人。大臣门王罪。云何灭王。置大罐七日。煮汤令沸。以
一金环置汤内。顾问群臣。谁取得之。有一臣投冷水。
随而取之。王告臣曰。我所为罪。如彼沸汤。悔必可灭。
犹投冷水。时有罗汉以神通力示王罪报。王生悔心。
鸣为说法。由是罪轻。为千头鱼。剑轮截头。断巳复出。
闻钟痛息。劝令长打。法付毗罗。罗造无我论。论所行
处。邪见消灭。法付龙树。
* 天台高祖龙树菩萨本纪
原夫世尊于楞伽经中普告大众曰。南天竺国中。
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
法付富那奢。奢与马鸣论议。鸣执有我。奢云。佛法二
谛。世谛有我。真谛无我。鸣欲刎头。奢令剃发为弟子。
鸣犹未伏。欲舍身命。奢入定。知鸣心念。时奢暗室中。
有经。语鸣云。汝往彼取经。鸣云。此室暗冥。云何往取。
奢云。但去。当令汝见。奢以神力遥申右手入暗室。五
指放光。其明照耀。鸣始服勤。所为得法巳。造赖吒和
罗伎。伎音中演无常.苦.空.无我。闻者悟道。五百王子
厌世出家。王恐民尽。禁伎不行。月氏来征求。以九亿
金钱请和。王以马鸣及钵(佛所持者)一。慈心鸡(不饮虫水能灭怨敌)
与之。月氏欢喜回军(各准三亿金钱)。月氏王又行礼塔。塔为
崩。掘塔得尼乾尸。有剃发师来求王女再三。王即思
惟。小人何敢专辄。必其地有金耳。掘果得藏。王英勇。
三海归德。北海未宾。乃与安息国王战。胜之杀九亿
人。大臣门王罪。云何灭王。置大罐七日。煮汤令沸。以
一金环置汤内。顾问群臣。谁取得之。有一臣投冷水。
随而取之。王告臣曰。我所为罪。如彼沸汤。悔必可灭。
犹投冷水。时有罗汉以神通力示王罪报。王生悔心。
鸣为说法。由是罪轻。为千头鱼。剑轮截头。断巳复出。
闻钟痛息。劝令长打。法付毗罗。罗造无我论。论所行
处。邪见消灭。法付龙树。
* 天台高祖龙树菩萨本纪
原夫世尊于楞伽经中普告大众曰。南天竺国中。
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
1513-A¶ 第 261b 页 X75-0261.png
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养国。金口悬记。深切著明。
如此圆初住。去名下寂光。况圆地耶。今商略诸文。
撰龙树本纪。
** 龙树者
南天竺国梵志种。始生之时。在于树下。由龙
成道。故号龙树。亦言龙猛。梵语那伽阏剌树那。此云
龙猛。法苑引奘师西国传云。梵音正云龙猛。旧讹略
故云龙树耳。或云龙是。华言树是。梵语译为猛也。佛
去世后三百年出。年七百岁。昧者误谓灭后七百年
出。今天竺黑峰山石崛圣寺即其道场。师天聪奇悟。
事不再问。在乳哺中。闻诸梵志诵四韦陀典各四万
偈。偈十二字。皆达其文。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国。
凡天文.地理.星纬.图谶。乃至种种一切俗谛之事。无
不精练。与契友三人议云。世间义理。可以开神明。悟
幽旨者。吾等悉达矣。更以何方而自娱乐。复云。人生
唯有追求好色。逞欲极情乐最为至。咸曰。善哉。斯言
为快。遂往术家学隐身法。既得药巳。自翳其身。游行
自在。即共相与入王后宫。宫中美人皆被侵暴。未经
数月怀妊者。众王用智臣计。令勇士闭宫挥刃。二人
死刃下。唯师敛息近王。身七尺而立刃不能加。始悟
欲为苦本。即自誓曰。若免斯难。当诣沙门。受出家法。
既出宫。便入山。至一佛塔。投师受具。于九十日。诵通
三藏。阎浮中所有文字。一时通达。自谓巳是一切智
人。作是念。巳独处静室水精房中。大龙菩萨哀之。以
神力接入大海。至其宫殿。启七宝函。授诸大乘经典。
如此圆初住。去名下寂光。况圆地耶。今商略诸文。
撰龙树本纪。
** 龙树者
南天竺国梵志种。始生之时。在于树下。由龙
成道。故号龙树。亦言龙猛。梵语那伽阏剌树那。此云
龙猛。法苑引奘师西国传云。梵音正云龙猛。旧讹略
故云龙树耳。或云龙是。华言树是。梵语译为猛也。佛
去世后三百年出。年七百岁。昧者误谓灭后七百年
出。今天竺黑峰山石崛圣寺即其道场。师天聪奇悟。
事不再问。在乳哺中。闻诸梵志诵四韦陀典各四万
偈。偈十二字。皆达其文。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国。
凡天文.地理.星纬.图谶。乃至种种一切俗谛之事。无
不精练。与契友三人议云。世间义理。可以开神明。悟
幽旨者。吾等悉达矣。更以何方而自娱乐。复云。人生
唯有追求好色。逞欲极情乐最为至。咸曰。善哉。斯言
为快。遂往术家学隐身法。既得药巳。自翳其身。游行
自在。即共相与入王后宫。宫中美人皆被侵暴。未经
数月怀妊者。众王用智臣计。令勇士闭宫挥刃。二人
死刃下。唯师敛息近王。身七尺而立刃不能加。始悟
欲为苦本。即自誓曰。若免斯难。当诣沙门。受出家法。
既出宫。便入山。至一佛塔。投师受具。于九十日。诵通
三藏。阎浮中所有文字。一时通达。自谓巳是一切智
人。作是念。巳独处静室水精房中。大龙菩萨哀之。以
神力接入大海。至其宫殿。启七宝函。授诸大乘经典。
1513-A¶ 第 261c 页 X75-0261.png
九十日中。通解甚多。龙曰。汝今看经。为遍未耶。师曰。
汝经无量。不可得尽。我所读者。足过浮阎十倍矣。龙
曰。天上诸经。过此宫中百千万倍。于是修行。妙悟经
旨。善解一相。深入无生。二忍具足。龙知得道送还天
竺。辅行又云。树学广通。五天无敌。欲谤佛经。而自作
法。表我无师。龙接入宫。一夏但诵七佛经目。知佛法
深妙。因而出家。降伏国王。兼制外道。外道现通。化莲
华池。坐莲华上。师化象拔莲华。扑外道。作三种论。一.
大悲方便论。明天文.地理。作宝。作药。饶益世间。二.大
庄严论。明修一切功德法门。三.大无畏论。明第一义。
中观论者。是其一品。即今所凭。为观法指南也。孤山
祖承云。佛灭度后十有三世。至龙树大士。始用文字。
广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法性宗。是故摩诃衍乘。盛
行天竺者。师之力也。师痛念去佛渐远。外道方炽。而
诸师各以巳见。造论释经。言辞诡杂。学路不一。学者
靡所适从。遂造优波提舍十万偈.庄严佛道论五千
偈.大悲方便论五千偈.无畏论十万偈。无畏论亦名
大智度论。亦名释论。缘此称无畏论师。仍于此论中
支出中论亦名中观论。大明中道之义。摧伏一切外
道胜幡。南天竺国王深染邪见。承事外道。毁谤正法。
师为化彼。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经。历七岁。王始怪问。
汝是何人。在吾前行。答曰。我是一切智人。王闻是语
甚大惊愕。稽首为礼。受其道化。尔时殿上万婆罗门。
见其神德。叹未曾有。剃除须发。而就出家。如是所度。
汝经无量。不可得尽。我所读者。足过浮阎十倍矣。龙
曰。天上诸经。过此宫中百千万倍。于是修行。妙悟经
旨。善解一相。深入无生。二忍具足。龙知得道送还天
竺。辅行又云。树学广通。五天无敌。欲谤佛经。而自作
法。表我无师。龙接入宫。一夏但诵七佛经目。知佛法
深妙。因而出家。降伏国王。兼制外道。外道现通。化莲
华池。坐莲华上。师化象拔莲华。扑外道。作三种论。一.
大悲方便论。明天文.地理。作宝。作药。饶益世间。二.大
庄严论。明修一切功德法门。三.大无畏论。明第一义。
中观论者。是其一品。即今所凭。为观法指南也。孤山
祖承云。佛灭度后十有三世。至龙树大士。始用文字。
广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法性宗。是故摩诃衍乘。盛
行天竺者。师之力也。师痛念去佛渐远。外道方炽。而
诸师各以巳见。造论释经。言辞诡杂。学路不一。学者
靡所适从。遂造优波提舍十万偈.庄严佛道论五千
偈.大悲方便论五千偈.无畏论十万偈。无畏论亦名
大智度论。亦名释论。缘此称无畏论师。仍于此论中
支出中论亦名中观论。大明中道之义。摧伏一切外
道胜幡。南天竺国王深染邪见。承事外道。毁谤正法。
师为化彼。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经。历七岁。王始怪问。
汝是何人。在吾前行。答曰。我是一切智人。王闻是语
甚大惊愕。稽首为礼。受其道化。尔时殿上万婆罗门。
见其神德。叹未曾有。剃除须发。而就出家。如是所度。
1513-A¶ 第 262a 页 X75-0262.png
其数叵量。摩诃摩耶经云。佛灭后七百年。有一比丘
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然正法炬。又有一小
乘法师。见师高明。常怀忿疾。师所作巳办。将去其国。
问法师言。汝今乐我久住世否。答曰。仁者。实不愿也。
即入虚房。竟日不现。弟子怪之。破户就视。见师蝉脱
而去。天竺诸国。并为立庙。种种供养。敬事如佛。慈云
祖录云。今天台所承自第十三。龙树为高祖由者龙
树造无畏部。出中观论。高齐间。慧文禅师依中观得
道。口授南岳思大师。是故师得山家高祖。高丽比丘
淳智作赞略曰。法水东流注北齐。后生遐仰高源邃。
天台教随函目录云。西域传佛教者。凡有二宗。一曰
法相。二曰法性。法性者。远承文殊.龙树。近禀青目.清
辨。依般若等经.中观等论而为祖述也。法相者。远嗣
弥勒.无著。近踵法护.难陀。依深密等经.瑜伽等论以
为宪章也。所以经论翼张。性相角立者。由乎时机不
同。法药有异耳。傥因言以契理。识月以忘指。复何性
相分其宗乎。然法性之义宏远深诣。非肤受速成者
所能知。故西域记云。奘三藏初遇宗龙树之徒。欲从
其学。彼令服药求长生。方能穷究。奘念本欲求经。恐
仙术不成。辜我宿愿。遂乃回心以学法相。又王勃成
道记大乘。则文殊.弥勒异其宗。铠庵谓。此说虽出西
域记。然质诸经论。不见二菩萨异宗处。况智者无一
言及之。但云天亲.龙树内鉴冷然。外适时宜。各权所
据。此自是二菩萨计法性与无明生法之异耳。又谓。
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然正法炬。又有一小
乘法师。见师高明。常怀忿疾。师所作巳办。将去其国。
问法师言。汝今乐我久住世否。答曰。仁者。实不愿也。
即入虚房。竟日不现。弟子怪之。破户就视。见师蝉脱
而去。天竺诸国。并为立庙。种种供养。敬事如佛。慈云
祖录云。今天台所承自第十三。龙树为高祖由者龙
树造无畏部。出中观论。高齐间。慧文禅师依中观得
道。口授南岳思大师。是故师得山家高祖。高丽比丘
淳智作赞略曰。法水东流注北齐。后生遐仰高源邃。
天台教随函目录云。西域传佛教者。凡有二宗。一曰
法相。二曰法性。法性者。远承文殊.龙树。近禀青目.清
辨。依般若等经.中观等论而为祖述也。法相者。远嗣
弥勒.无著。近踵法护.难陀。依深密等经.瑜伽等论以
为宪章也。所以经论翼张。性相角立者。由乎时机不
同。法药有异耳。傥因言以契理。识月以忘指。复何性
相分其宗乎。然法性之义宏远深诣。非肤受速成者
所能知。故西域记云。奘三藏初遇宗龙树之徒。欲从
其学。彼令服药求长生。方能穷究。奘念本欲求经。恐
仙术不成。辜我宿愿。遂乃回心以学法相。又王勃成
道记大乘。则文殊.弥勒异其宗。铠庵谓。此说虽出西
域记。然质诸经论。不见二菩萨异宗处。况智者无一
言及之。但云天亲.龙树内鉴冷然。外适时宜。各权所
据。此自是二菩萨计法性与无明生法之异耳。又谓。
1513-A¶ 第 262b 页 X75-0262.png
菩萨造论多赞西方。劝修念佛三昧。如大智度云。佛
是无上法王。菩萨为法臣。所尊重唯佛世尊。是故应
当常念佛也。昔慈觉[〡*赜]师颂云。人问禅家者。宗门万
事。忘既能超极乐。何必往西方。却听禅家语。西方是
本乡。马鸣亲训诲。龙树亦称扬。近有西湖居士李子
济净土咏史诗亦曰。匡持像运著勋庸。说偈婆沙大
论中。愿共众生生彼国。普令具缚出樊笼。
** 附十人
树之入灭。法付提婆。婆因入大自在庙。庙金为像。像
高六丈。琉璃为眼。大有神验。求愿必得。怒目动睛。提
婆语曰。神则神矣。本以精灵训物。而假以黄金琉璃。
威詃于世。何斯鄙哉。便登梯凿神眼。众人咸曰。神被
屈辱。婆曰。欲知神智。本无慢心。神知我心。复何屈辱。
夜营厚供。明日祭神。神为肉身。而无左眼。临祭叹曰。
能此施设。真为希有。而我无眼。何不施眼。提婆即剜
巳眼施之。随剜随出。凡施万眼。神大欢喜。问求何愿。
婆曰。我辞不假他。伹人未信受。神曰。如愿。即没不现。
神理交通。咸皆信伏。唯一外道。独怀瞋恨。汝以空刀
破我义。我以铁刀破汝腹。五脏委地。犹不绝也。遗以
三衣。语令速去。复为追者说无常等。我以业作。今还
业受。汝何忧恼。说巳入灭。法付罗睺罗。初有外道造
鬼名书。隐密难解。龙树一读便解。再为提婆说乃解。
更广为罗睺罗分别。方解外道。叹曰。沙门释子。神智
乃尔。所读我书。如似旧知。法付僧祛难提。提道高化
是无上法王。菩萨为法臣。所尊重唯佛世尊。是故应
当常念佛也。昔慈觉[〡*赜]师颂云。人问禅家者。宗门万
事。忘既能超极乐。何必往西方。却听禅家语。西方是
本乡。马鸣亲训诲。龙树亦称扬。近有西湖居士李子
济净土咏史诗亦曰。匡持像运著勋庸。说偈婆沙大
论中。愿共众生生彼国。普令具缚出樊笼。
** 附十人
树之入灭。法付提婆。婆因入大自在庙。庙金为像。像
高六丈。琉璃为眼。大有神验。求愿必得。怒目动睛。提
婆语曰。神则神矣。本以精灵训物。而假以黄金琉璃。
威詃于世。何斯鄙哉。便登梯凿神眼。众人咸曰。神被
屈辱。婆曰。欲知神智。本无慢心。神知我心。复何屈辱。
夜营厚供。明日祭神。神为肉身。而无左眼。临祭叹曰。
能此施设。真为希有。而我无眼。何不施眼。提婆即剜
巳眼施之。随剜随出。凡施万眼。神大欢喜。问求何愿。
婆曰。我辞不假他。伹人未信受。神曰。如愿。即没不现。
神理交通。咸皆信伏。唯一外道。独怀瞋恨。汝以空刀
破我义。我以铁刀破汝腹。五脏委地。犹不绝也。遗以
三衣。语令速去。复为追者说无常等。我以业作。今还
业受。汝何忧恼。说巳入灭。法付罗睺罗。初有外道造
鬼名书。隐密难解。龙树一读便解。再为提婆说乃解。
更广为罗睺罗分别。方解外道。叹曰。沙门释子。神智
乃尔。所读我书。如似旧知。法付僧祛难提。提道高化
1513-A¶ 第 262c 页 X75-0262.png
广。说偈试罗汉曰。转轮王中生。非佛非罗汉。不受后
世有。亦非辟支佛。罗汉入三昧。思之不解。升兜率问
弥勒。勒曰。泥著轮上以为瓷器。瓷器后破。非是二乘。
亦非是佛。下为提说。提曰。弥勒语耳。提将入灭。至一
树下。指攀树枝。寻便舍寿。犹依此树。诸罗汉等欲移
其尸置平坦处。积薪阇维。如须弥山不可动也。于是
以大白象挽之。亦不能动。就下阇维。树更蓊郁。都无
凋变。时众咸见。叹未曾有。法付僧祛耶舍。舍游海畔。
见有一城。诣城乞食。而说偈曰。行为第一苦。饥为第
一病。若能见法实。则得涅槃道。城主于是请进与食。
因见二鬼。昔是儿妇。由彼悭贪。我乃誓曰。见汝受报。
复见一城。共食齐。整食竟。即以其钵。相掷火起。烧身
于客。惜食故致斯苦。法付鸠摩罗驮。驮为童子时。以
能断事。故号美名(此翻童真法王子与文殊同号)。一览万骑。人名马
色衣仗皆记。法付阇夜那。那为嫂送食。比丘犯重罪
者。化作火坑。令入忏悔。说法罪灭得四果。时人号为
清净律师。见大城边不得食鬼。经五百岁。又见鸟子
是本时儿。障我出家。经五百岁不。得道果。法付槃驮。
驮付摩奴罗。罗与三藏分地而化。恒河巳南二天竺
人多邪见。付摩奴罗。恒河巳北三天竺人信易化。付
与三藏。法付鹤勒夜那。那付师子。师子值恶王。名檀
弥罗。破塔坏寺。杀害众生。剑斩师子。血变为乳。金口
祖承。齐此而止。
* 天台祖父北齐南岳二尊者世家
世有。亦非辟支佛。罗汉入三昧。思之不解。升兜率问
弥勒。勒曰。泥著轮上以为瓷器。瓷器后破。非是二乘。
亦非是佛。下为提说。提曰。弥勒语耳。提将入灭。至一
树下。指攀树枝。寻便舍寿。犹依此树。诸罗汉等欲移
其尸置平坦处。积薪阇维。如须弥山不可动也。于是
以大白象挽之。亦不能动。就下阇维。树更蓊郁。都无
凋变。时众咸见。叹未曾有。法付僧祛耶舍。舍游海畔。
见有一城。诣城乞食。而说偈曰。行为第一苦。饥为第
一病。若能见法实。则得涅槃道。城主于是请进与食。
因见二鬼。昔是儿妇。由彼悭贪。我乃誓曰。见汝受报。
复见一城。共食齐。整食竟。即以其钵。相掷火起。烧身
于客。惜食故致斯苦。法付鸠摩罗驮。驮为童子时。以
能断事。故号美名(此翻童真法王子与文殊同号)。一览万骑。人名马
色衣仗皆记。法付阇夜那。那为嫂送食。比丘犯重罪
者。化作火坑。令入忏悔。说法罪灭得四果。时人号为
清净律师。见大城边不得食鬼。经五百岁。又见鸟子
是本时儿。障我出家。经五百岁不。得道果。法付槃驮。
驮付摩奴罗。罗与三藏分地而化。恒河巳南二天竺
人多邪见。付摩奴罗。恒河巳北三天竺人信易化。付
与三藏。法付鹤勒夜那。那付师子。师子值恶王。名檀
弥罗。破塔坏寺。杀害众生。剑斩师子。血变为乳。金口
祖承。齐此而止。
* 天台祖父北齐南岳二尊者世家
1513-A¶ 第 263a 页 X75-0263.png
原夫世家之作。其犹周诗之有国风乎。齐郑之令
不逮于邶鄘。荆扬之化罔沾于幽冀。则与天下为
一家。中国为一人之雅。固巳不同。然二南为正首。
七月居变。极亦何妨。与桧曹并列。而曰某国某国
也。去圣逾远。世变日下。学路诡杂。亦在乎学者自
择而巳。挹流寻源。闻香讨根。撰北齐南岳世家。
** 北齐慧文
高姓。当高齐时。应迹人间。值夷狄杂霸。道
梗不通。入佛法者。浅深莫决。师先依慧多受学。每用
蹈心。内外中间。求心不可得。泯然清净。五处止心(顶上.
发际.鼻柱.脐间.地轮)。后又用觉心重观三昧。灭尽三昧。于一切
法。心无分别。慧多从鉴多。鉴多从就多。就多从嵩多。
嵩多从神最。神最从明最。明最至师凡七世。只修小
乘七方便耳。师夙植德本。天真独悟。因阅大智度论
至三十卷。引大品云。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当行
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
波罗蜜。论问云。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断一切
烦恼习。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种智。以一
切种智断烦恼习。答曰。实一切一时得此中。为令人
信般若波罗蜜故。次第差别说。欲令众生得清净心。
是故如是说。复次虽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后次第。如
一心有三相。生因缘住。住因缘灭。又如心心数法不
相应诸行。及身业.口业。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
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亦如是。先
说一切种智即是一切智。道智名金刚三昧。佛初发
1513-A¶ 第 263b 页 X75-0263.png
心即是一切智.一切种智。是时烦恼习断。一切智.一
切种智相巳。先说断一切烦恼习。师依此深文。以修
心。观论中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且果既一心而得因。
岂前后而获。故此观成。时證一心三智。双亡双照即
入初住无生忍位也。所以远指龙树为师。盖虽不识
龙树之面。巳见龙树之心矣。是故一家以中论为所
禀。龙树为所承。而智者观心论。归命龙树师。孤山曰。
得龙树智论一性之教。依论立观。慈云曰。得龙树智
论一心三智之文。依论立观。吴兴颖云。读中论第二
十四谛品第十七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
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恍然独醒。顿了说法无非因缘
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立名
中道。皆是谓也。师独步河淮。时无竞化。聚徒数百。道
俗高之。既以心观口授慧思。思获六根清净。即圆十
信.别三十心.华严十梵行。璎珞铁轮也。望烟别薪。见
鹤知池。弟子所證如此。师位高下不言可知。昔人叹
曰。戴天者不知天之高。履地者不知地之厚。僧史失
传。不及具载。惜哉。有谓背手探藏。得论明禅者。遂讹
习[(女/女)*甘]语耳。
** 南岳慧思
李姓。武津人(陈州)。少以宽慈。闾里钦伏。尝梦
梵僧喻令出家。骇悟斯瑞。辞亲入道。洎进具。谢绝人
事。道志弥隆。十年常诵法华。七载专行方等忏法。及
常坐三昧。日惟一食。不受别请。所止庵宇。野人焚之。
即婴厉疾。遂求悔过。所患平复。再卜草舍。诵经如初。
切种智相巳。先说断一切烦恼习。师依此深文。以修
心。观论中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且果既一心而得因。
岂前后而获。故此观成。时證一心三智。双亡双照即
入初住无生忍位也。所以远指龙树为师。盖虽不识
龙树之面。巳见龙树之心矣。是故一家以中论为所
禀。龙树为所承。而智者观心论。归命龙树师。孤山曰。
得龙树智论一性之教。依论立观。慈云曰。得龙树智
论一心三智之文。依论立观。吴兴颖云。读中论第二
十四谛品第十七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
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恍然独醒。顿了说法无非因缘
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立名
中道。皆是谓也。师独步河淮。时无竞化。聚徒数百。道
俗高之。既以心观口授慧思。思获六根清净。即圆十
信.别三十心.华严十梵行。璎珞铁轮也。望烟别薪。见
鹤知池。弟子所證如此。师位高下不言可知。昔人叹
曰。戴天者不知天之高。履地者不知地之厚。僧史失
传。不及具载。惜哉。有谓背手探藏。得论明禅者。遂讹
习[(女/女)*甘]语耳。
** 南岳慧思
李姓。武津人(陈州)。少以宽慈。闾里钦伏。尝梦
梵僧喻令出家。骇悟斯瑞。辞亲入道。洎进具。谢绝人
事。道志弥隆。十年常诵法华。七载专行方等忏法。及
常坐三昧。日惟一食。不受别请。所止庵宇。野人焚之。
即婴厉疾。遂求悔过。所患平复。再卜草舍。诵经如初。
1513-A¶ 第 263c 页 X75-0263.png
又梦汝先受戒律仪非胜。安能开发正道。乃得四十
二僧加羯磨圆满戒法。既寤益励。恒业无弃。昏晓由
兹苦行。遂见三生行道事迹。又梦弥勒.弥陀与之说
法。又随弥勒并诸胜友同会龙华。感伤悲泣。转复精
进。因读妙胜定经见叹禅定功德。乃访北齐。咨禀正
受。昼夜接心。始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来善恶业
相。倍加勇猛。遂动八触(重.轻.冷.热.涩.滑.软.粗)。发本初禅。禅障忽
起。四支缓弱。不胜行步。身不随心。即自观察我今病
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业非可
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巳。颠倒想灭。心性清
净。所苦消除。又发空定。心境豁然。法岁将圆。慨无所
證。自伤昏沈。生为空过。深怀惭愧。放身倚壁。背未至
间。法华三昧。大小法门。忽尔开悟。后往鉴最等师述
巳所得。皆蒙印可。研练逾久。前观转增。于嵩阳间名
行远闻。学徒日盛。乃以定慧等法。敷扬引喻。用接自
他。众杂精粗。是非由起。怨疾鸩毒。毒所不伤。异道兴
谋。谋不为害。乃顾徒属曰。大圣在世。不免流言。况吾
无德。岂逃此责。责是宿作。时来须受。此私事也。然齐
祚将倾。佛法应灭。当往何方。以避此难。忽闻空声若
欲修定。可往武当。南岳是入道山。武平初领徒南游。
至光州大苏山数载。从者如市。地当陈齐边境。烽火
数兴。众不遑处。洎陈光大二年。竟往南岳。至乃告众。
吾寄此山。正当十载。过此以后。必事远游。先是有梁
高僧海禅师居之。见如旧识。即以是山俾师行道(衡岳)。
二僧加羯磨圆满戒法。既寤益励。恒业无弃。昏晓由
兹苦行。遂见三生行道事迹。又梦弥勒.弥陀与之说
法。又随弥勒并诸胜友同会龙华。感伤悲泣。转复精
进。因读妙胜定经见叹禅定功德。乃访北齐。咨禀正
受。昼夜接心。始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来善恶业
相。倍加勇猛。遂动八触(重.轻.冷.热.涩.滑.软.粗)。发本初禅。禅障忽
起。四支缓弱。不胜行步。身不随心。即自观察我今病
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业非可
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巳。颠倒想灭。心性清
净。所苦消除。又发空定。心境豁然。法岁将圆。慨无所
證。自伤昏沈。生为空过。深怀惭愧。放身倚壁。背未至
间。法华三昧。大小法门。忽尔开悟。后往鉴最等师述
巳所得。皆蒙印可。研练逾久。前观转增。于嵩阳间名
行远闻。学徒日盛。乃以定慧等法。敷扬引喻。用接自
他。众杂精粗。是非由起。怨疾鸩毒。毒所不伤。异道兴
谋。谋不为害。乃顾徒属曰。大圣在世。不免流言。况吾
无德。岂逃此责。责是宿作。时来须受。此私事也。然齐
祚将倾。佛法应灭。当往何方。以避此难。忽闻空声若
欲修定。可往武当。南岳是入道山。武平初领徒南游。
至光州大苏山数载。从者如市。地当陈齐边境。烽火
数兴。众不遑处。洎陈光大二年。竟往南岳。至乃告众。
吾寄此山。正当十载。过此以后。必事远游。先是有梁
高僧海禅师居之。见如旧识。即以是山俾师行道(衡岳)。
1513-A¶ 第 264a 页 X75-0264.png
久之登赤帝峰。遇岳神会。棋师谓曰。弟子可让所居
与吾乎。吾当别卜胜处与汝。神曰。诺。师即转一石鼓。
逢平地而止。与神为庙。令所塑岳神。犹坐石鼓(今上封寺)。
又指岩下谓众曰。吾一生曾居此坐禅。为贼斩首。寻
获枯骨一聚(今福严二生岩)。行至西隅。指大石曰。吾二生亦
曾居此。即拾髑髅。顶礼起塔。以报昔恩(今二生塔)。又至蒙
密处曰。此古寺也。吾三生尝托此。因指人掘之。果有
僧所用器皿及堂宇层甓之基。即筑台。为众说般若
经(今三生藏)。无水给众。以林卓崖。虎因跑。地泉乃涌注(今虎
跑泉)。时有九仙观道士欧阳政。则睹山有胜气。谋曰。此
气主褐衣法王。彼众盛。吾法必衰。乃凿断岳心。钉石
效巫蛊。乃埋兵器。诡奏帝曰。慧思此僧受齐募而为
之。帝受其诬。告敕使至山验彼真伪。初渡石桥。两虎
号吼。惊悸且退。次日前进。见师宣敕师曰。檀越前去。
贫道续来。越七日。始飞锡而往。王城四门。俱见师入。
敕使始至。乃同启奏。帝坐便殿。见师乘空降于玉陛。
梵相异常。一无所问。据湘中故事。般若台畔有掷钵
峰。时师乘钵赴诏毕。田诗云。应将钵渡斗神通。掷去
乘将赴帝宫。争似岭头提不起。于今相续阐真风。俗
儒不知护法菩萨意也。帝巳得谋伪之情。即追道士。
刑于市曹。师奏曰。害众生命非贫道心。乞放还山。给
侍僧众。亦小惩矣。帝可之。敕有司冶铁劵十四枚。以
十四道士姓名。周回标于各人劵上。以敕印封钥之
令。侍师还。其还也。帝饯以殊礼。因为大禅师思。大之
与吾乎。吾当别卜胜处与汝。神曰。诺。师即转一石鼓。
逢平地而止。与神为庙。令所塑岳神。犹坐石鼓(今上封寺)。
又指岩下谓众曰。吾一生曾居此坐禅。为贼斩首。寻
获枯骨一聚(今福严二生岩)。行至西隅。指大石曰。吾二生亦
曾居此。即拾髑髅。顶礼起塔。以报昔恩(今二生塔)。又至蒙
密处曰。此古寺也。吾三生尝托此。因指人掘之。果有
僧所用器皿及堂宇层甓之基。即筑台。为众说般若
经(今三生藏)。无水给众。以林卓崖。虎因跑。地泉乃涌注(今虎
跑泉)。时有九仙观道士欧阳政。则睹山有胜气。谋曰。此
气主褐衣法王。彼众盛。吾法必衰。乃凿断岳心。钉石
效巫蛊。乃埋兵器。诡奏帝曰。慧思此僧受齐募而为
之。帝受其诬。告敕使至山验彼真伪。初渡石桥。两虎
号吼。惊悸且退。次日前进。见师宣敕师曰。檀越前去。
贫道续来。越七日。始飞锡而往。王城四门。俱见师入。
敕使始至。乃同启奏。帝坐便殿。见师乘空降于玉陛。
梵相异常。一无所问。据湘中故事。般若台畔有掷钵
峰。时师乘钵赴诏毕。田诗云。应将钵渡斗神通。掷去
乘将赴帝宫。争似岭头提不起。于今相续阐真风。俗
儒不知护法菩萨意也。帝巳得谋伪之情。即追道士。
刑于市曹。师奏曰。害众生命非贫道心。乞放还山。给
侍僧众。亦小惩矣。帝可之。敕有司冶铁劵十四枚。以
十四道士姓名。周回标于各人劵上。以敕印封钥之
令。侍师还。其还也。帝饯以殊礼。因为大禅师思。大之
1513-A¶ 第 264b 页 X75-0264.png
称自此。初敕送栖玄寺安下。尝往瓦官精舍。遇雨不
湿。履泥不污。僧正慧皓与诸学徒相逢于路曰。此神
异人。如何至此。自是举朝属目。道俗倾仰。大都督吴
明彻敬之。以犀枕奉。既众莫敢留。迎归旧隐。说法如
故。久之道众以老病告辞。愿将田数顷。充于香积。用
赎一众。老身伏望。慈悲放还。感恩无地。师曰。汝自造
罪。非吾累汝。汝既留田。亦从汝愿。遂以田归寺。号留
田庄(俗呼赎身庄)。铁劵并为收藏。仍勒石为赎身劵记。一
名陈朝皇帝赐南岳山主思大禅师降伏道士铁劵
记。又名思大和尚建法幢碑劵。样现坑于三生藏院。
厥后梁朝僧惟劲撰防邪惑正论三卷。留山中留今
尚存。我太宗朝有大臣出守方面。道游是寺。历览遗
迹。谓主僧曰。异日道士或得志于时。必有报复。当埋
其碑。碣易其名目。勿留踪迹乃佳。于是改左右曰。天
竺碑劵悉坑之。大观间。道士林灵素以妖术荧惑天
听。革释氏名。果移文物。色既无踪可寻。其事遂寝。乾
道初止庵杰来董此山。告众曰。尊者二生塔堕荒榛
断棘中。瞻礼无从。曷若迁就三生塔合为一处。以便
香火。众然其说。即洎日与执事者十四人。伹备斧鑺。
启扶石垄。见灵骨如黄金色。既奉安巳。次见石屏刻
往日道士姓名。乃转报为今主首僧。但小异耳。众惊
骇退散。是夕岳庙一爇而尽。州县逮捕。主首一时逃
匿。灵骨还本。盖师尝云。此诸道士害我无因。异日须
著我加沙。入我伽蓝。坏我遗体。又告岳神曰。吾有难。
湿。履泥不污。僧正慧皓与诸学徒相逢于路曰。此神
异人。如何至此。自是举朝属目。道俗倾仰。大都督吴
明彻敬之。以犀枕奉。既众莫敢留。迎归旧隐。说法如
故。久之道众以老病告辞。愿将田数顷。充于香积。用
赎一众。老身伏望。慈悲放还。感恩无地。师曰。汝自造
罪。非吾累汝。汝既留田。亦从汝愿。遂以田归寺。号留
田庄(俗呼赎身庄)。铁劵并为收藏。仍勒石为赎身劵记。一
名陈朝皇帝赐南岳山主思大禅师降伏道士铁劵
记。又名思大和尚建法幢碑劵。样现坑于三生藏院。
厥后梁朝僧惟劲撰防邪惑正论三卷。留山中留今
尚存。我太宗朝有大臣出守方面。道游是寺。历览遗
迹。谓主僧曰。异日道士或得志于时。必有报复。当埋
其碑。碣易其名目。勿留踪迹乃佳。于是改左右曰。天
竺碑劵悉坑之。大观间。道士林灵素以妖术荧惑天
听。革释氏名。果移文物。色既无踪可寻。其事遂寝。乾
道初止庵杰来董此山。告众曰。尊者二生塔堕荒榛
断棘中。瞻礼无从。曷若迁就三生塔合为一处。以便
香火。众然其说。即洎日与执事者十四人。伹备斧鑺。
启扶石垄。见灵骨如黄金色。既奉安巳。次见石屏刻
往日道士姓名。乃转报为今主首僧。但小异耳。众惊
骇退散。是夕岳庙一爇而尽。州县逮捕。主首一时逃
匿。灵骨还本。盖师尝云。此诸道士害我无因。异日须
著我加沙。入我伽蓝。坏我遗体。又告岳神曰。吾有难。
1513-A¶ 第 264c 页 X75-0264.png
弟子亦当有难。今七百年。果符此谶。呜呼。非六根净
具大神通。焉能洞达过去未来若是。师将顺世大集
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责。闻者寒心。仍曰。若有十人
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
苦行者。随有所须。吾自供给。必相利益。如无此人。吾
当远去。竟无答者。即屏众敛念趺坐。唱佛来迎。合掌
而逝。异香满室。颜色如常。大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也。寿六十四。法付上首弟子智顗。师所著述口授。门
人以成章句。罕事删改。出四十二字门二卷.无诤行
门二卷.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
各一卷。又以信士施金书般若经二十七卷。法华经
一部。贮于琉璃宝函。庄严炫耀。大启众心。仍请讲说
二经。随文敷演。莫非幽颐。后令顗代讲。至一心具万
行处。顗有疑焉。师曰。汝之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
未是法华圆顿旨也。顗又咨审师所證位。即是十地。
师曰。非也。吾一生望入铜轮。恨领徒太早。损巳利他。
但居铁轮耳。尝制发愿文嘱弟子。略曰。世间所有道
俗。殷勤请供养者。皆恶魔所使。非善知识。初假殷勤。
似有好心。后即计生。忿怒.善恶二魔。俱非好事。从今
巳后。不应信此。所有学士。亦应如是。皆不可信。如怨
诈亲。苦哉苦哉。不可思议。诸王刹刹。皆亦如是。择择
择择。师身相挺特。耳有重轮。顶有肉髻。牛行象步。不
倚不斜。平昔禦寒。唯一艾衲。缯纩之属。损物成者。一
切不受。灵瑞重沓。瓶水常盈。供养严备。若有天童侍
具大神通。焉能洞达过去未来若是。师将顺世大集
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责。闻者寒心。仍曰。若有十人
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
苦行者。随有所须。吾自供给。必相利益。如无此人。吾
当远去。竟无答者。即屏众敛念趺坐。唱佛来迎。合掌
而逝。异香满室。颜色如常。大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也。寿六十四。法付上首弟子智顗。师所著述口授。门
人以成章句。罕事删改。出四十二字门二卷.无诤行
门二卷.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
各一卷。又以信士施金书般若经二十七卷。法华经
一部。贮于琉璃宝函。庄严炫耀。大启众心。仍请讲说
二经。随文敷演。莫非幽颐。后令顗代讲。至一心具万
行处。顗有疑焉。师曰。汝之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
未是法华圆顿旨也。顗又咨审师所證位。即是十地。
师曰。非也。吾一生望入铜轮。恨领徒太早。损巳利他。
但居铁轮耳。尝制发愿文嘱弟子。略曰。世间所有道
俗。殷勤请供养者。皆恶魔所使。非善知识。初假殷勤。
似有好心。后即计生。忿怒.善恶二魔。俱非好事。从今
巳后。不应信此。所有学士。亦应如是。皆不可信。如怨
诈亲。苦哉苦哉。不可思议。诸王刹刹。皆亦如是。择择
择择。师身相挺特。耳有重轮。顶有肉髻。牛行象步。不
倚不斜。平昔禦寒。唯一艾衲。缯纩之属。损物成者。一
切不受。灵瑞重沓。瓶水常盈。供养严备。若有天童侍
1513-A¶ 第 265a 页 X75-0265.png
卫者。或现形大小。或寂尔藏身。异香奇色。不可胜举。
传灯云。志公令人谓思大曰。何不下山教化众生。目
视云汉作么。思报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更有
甚众生可化。据师旧铭。生于梁天鉴十三年。时志入
灭。则彼言未可凭也。
** 附五人
*** 大善禅师
修法华禅门。得慈悲三昧。衡阳内史郑僧
果。每蒙县令陈正业称扬师德。略无信向。一日同猎
围鹿一群。谓陈曰。公尝称大善禅师有慈悲三昧之
力。今日其如此鹿何。陈率左右同声念曰南无大善
禅师应时群鹿飞空而出。内史愧伏。此与葛蘩称观
音名号。所育群鹅飞腾而去。人见云间雪阵横空何
异(观音感应集)。尚书吴明彻尝启曰。南岳法华禅门真德
几何。对曰。信重三千。业高四百。僧照得定最深。智顗
说法无碍。兼之者大善矣。盖师与智者齐名。智者之
道若揭日月。光昭天下。岂不定慧兼全。而南岳独以
师为称焉。师顺寂时。天雨异华七日。所入地位最深
可知。
*** 玄光法师
新罗人。少颖悟厌浴。求师专修梵行。迨成
人。越沧溟求法中夏。抵衡岳见思大。大察其所由。授
法华安乐行门。禀而奉行。精勤罔忒。俄證法华三昧。
思大曰。汝之所證。真实不虚。善念护之。增进菩提。汝
还本国。当设善权。若负螟蛉。咸成蜾裸。师返锡江南。
欲附海舶未及津口。忽睹彩云乱目。雅乐沸空。绛节
传灯云。志公令人谓思大曰。何不下山教化众生。目
视云汉作么。思报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更有
甚众生可化。据师旧铭。生于梁天鉴十三年。时志入
灭。则彼言未可凭也。
** 附五人
*** 大善禅师
修法华禅门。得慈悲三昧。衡阳内史郑僧
果。每蒙县令陈正业称扬师德。略无信向。一日同猎
围鹿一群。谓陈曰。公尝称大善禅师有慈悲三昧之
力。今日其如此鹿何。陈率左右同声念曰南无大善
禅师应时群鹿飞空而出。内史愧伏。此与葛蘩称观
音名号。所育群鹅飞腾而去。人见云间雪阵横空何
异(观音感应集)。尚书吴明彻尝启曰。南岳法华禅门真德
几何。对曰。信重三千。业高四百。僧照得定最深。智顗
说法无碍。兼之者大善矣。盖师与智者齐名。智者之
道若揭日月。光昭天下。岂不定慧兼全。而南岳独以
师为称焉。师顺寂时。天雨异华七日。所入地位最深
可知。
*** 玄光法师
新罗人。少颖悟厌浴。求师专修梵行。迨成
人。越沧溟求法中夏。抵衡岳见思大。大察其所由。授
法华安乐行门。禀而奉行。精勤罔忒。俄證法华三昧。
思大曰。汝之所證。真实不虚。善念护之。增进菩提。汝
还本国。当设善权。若负螟蛉。咸成蜾裸。师返锡江南。
欲附海舶未及津口。忽睹彩云乱目。雅乐沸空。绛节
1513-A¶ 第 265b 页 X75-0265.png
霓旌。传呼而至。空声云。天帝召海东玄光禅师。师拱
手避让。唯见青衣前导。少选入其宫阙。殊非人间宫
府。羽卫陈设。但见鳞介繁穴。杂以鬼神。咸曰。天帝降
我龙宫。请师说巳證法门。吾曹受润不浅矣。既登宝
殿。复陟高堂。如问而谈。七日而毕。帝躬送别。向所舣
舟。泛洋不进。师复登之。舟人谓经半日耳。师归就熊
州翁山。驻锡结茅。遂成宝坊。演说化导。开悟甚众。升
堂受莂者一人。入火光三昧者一人。入水光三昧者
二人。其诸门人譬若鸟附须弥。皆同一色。巳而逃遁。
罔知攸往。南岳影堂所图二十八人。师居一焉。
*** 慧成法师
段姓。澧阳人。脱素于十住寺。诵法华经维
摩胜天王等大乘经二十馀卷。既进具游。建业正值
成实大师讲演。学者肩联。一听十年。文理略尽。将旋
本邑。行至匡山。闻思大阐化南岳。往依之。思大曰。汝
一生学问与吾炙手犹不得烟。虚丧工夫。惜哉。师素
凭疏钞。依他生解。既承训巳。发愤焚之。时禅学数十
人。皆先达士。或以其后至恐不能及。师以夜继昼。开
眼坐禅。十有五年。又入方等.观音.法华.般若道场。历
试销障。行之三年。魔鬼俱绝。遂解众生语言三味。彼
闭目者。观道虽明。开眼亦失。以师比校。霄壤悬殊。思
大云。智顗先发三昧。后證总持。慧成及之二子行解
齐矣。师至枝江。造禅慧寺。所营土木。咸出于俗。德行
所招。不久便就。搆殿缺梁。忽六月江涨。梦有木中梁。
往迎接。视之果然。信士殿弘为精舍主。忽然气绝。召
手避让。唯见青衣前导。少选入其宫阙。殊非人间宫
府。羽卫陈设。但见鳞介繁穴。杂以鬼神。咸曰。天帝降
我龙宫。请师说巳證法门。吾曹受润不浅矣。既登宝
殿。复陟高堂。如问而谈。七日而毕。帝躬送别。向所舣
舟。泛洋不进。师复登之。舟人谓经半日耳。师归就熊
州翁山。驻锡结茅。遂成宝坊。演说化导。开悟甚众。升
堂受莂者一人。入火光三昧者一人。入水光三昧者
二人。其诸门人譬若鸟附须弥。皆同一色。巳而逃遁。
罔知攸往。南岳影堂所图二十八人。师居一焉。
*** 慧成法师
段姓。澧阳人。脱素于十住寺。诵法华经维
摩胜天王等大乘经二十馀卷。既进具游。建业正值
成实大师讲演。学者肩联。一听十年。文理略尽。将旋
本邑。行至匡山。闻思大阐化南岳。往依之。思大曰。汝
一生学问与吾炙手犹不得烟。虚丧工夫。惜哉。师素
凭疏钞。依他生解。既承训巳。发愤焚之。时禅学数十
人。皆先达士。或以其后至恐不能及。师以夜继昼。开
眼坐禅。十有五年。又入方等.观音.法华.般若道场。历
试销障。行之三年。魔鬼俱绝。遂解众生语言三味。彼
闭目者。观道虽明。开眼亦失。以师比校。霄壤悬殊。思
大云。智顗先发三昧。后證总持。慧成及之二子行解
齐矣。师至枝江。造禅慧寺。所营土木。咸出于俗。德行
所招。不久便就。搆殿缺梁。忽六月江涨。梦有木中梁。
往迎接。视之果然。信士殿弘为精舍主。忽然气绝。召
1513-A¶ 第 265c 页 X75-0265.png
师至舍。弘乃苏曰。初被执至王所。见师上殿曰。我与
此人共立功德未了。愿赦之。王起礼足。竟依所请。陈
主闻而召之。毅然不往。又令江总等往迎。且曰。师若
不允。不劳返也。王人雨泪。强引入船。乃奋身入水。立
于池上。又请云。若不蒙下。总等粉身无地矣。从之至
阙下。特授帝戒法而返。乃赐禅慧寺名。有常律师遇
师同寝。夜暗扪虱于地。师即知之。及明告别。师曰。昨
夜一檀越被冻困苦。常惭之。永以为戒。一日语门人。
急砌殿基。吾当讲涅槃矣。巳而智者来自玉泉。共谈
玄理。良久气绝。年七十三。湘东王宫内立碑。
*** 慧超法师
沈姓。丹阳人。性温而裕。幼从释课法华。闻
光州思大定慧双明。毗尼兼善。与智者同寅叶。恭抠
衣请业。思大曰。超之神府。得忍人也。及游衡岳。复与
智者。同途诵经移岁。后隐终南八载得道。倍隆三慧。
大业承运爰发。诏书延入禁中。大唐伊始。荣重京师。
师诵经五十馀年。万有馀部。寝疾告众曰。往返吾之
常也。长生不忻。夕死不戚。第一义空。清净智观。是吾
凭杖。言巳向西而逝。遗言露尸松石以施禽兽。弟子
依教。停一月馀。颜色如生。还累塔以窟之。
*** 慧旻法师
河东人。九岁出尘。服勤白业。诵妙经期月。
便过十五。请法于新罗光英。伟秀发宿。士称之。又十
五年。还海盐尸光兴寺讲妙经。异香弹指。屡结空中。
听众云翔。咸言善瑞。后迁通玄寺。结徒行道十七年。
足不逾阃。隋末崩离。吴中饥馑。四众逃难。唯旻守死
此人共立功德未了。愿赦之。王起礼足。竟依所请。陈
主闻而召之。毅然不往。又令江总等往迎。且曰。师若
不允。不劳返也。王人雨泪。强引入船。乃奋身入水。立
于池上。又请云。若不蒙下。总等粉身无地矣。从之至
阙下。特授帝戒法而返。乃赐禅慧寺名。有常律师遇
师同寝。夜暗扪虱于地。师即知之。及明告别。师曰。昨
夜一檀越被冻困苦。常惭之。永以为戒。一日语门人。
急砌殿基。吾当讲涅槃矣。巳而智者来自玉泉。共谈
玄理。良久气绝。年七十三。湘东王宫内立碑。
*** 慧超法师
沈姓。丹阳人。性温而裕。幼从释课法华。闻
光州思大定慧双明。毗尼兼善。与智者同寅叶。恭抠
衣请业。思大曰。超之神府。得忍人也。及游衡岳。复与
智者。同途诵经移岁。后隐终南八载得道。倍隆三慧。
大业承运爰发。诏书延入禁中。大唐伊始。荣重京师。
师诵经五十馀年。万有馀部。寝疾告众曰。往返吾之
常也。长生不忻。夕死不戚。第一义空。清净智观。是吾
凭杖。言巳向西而逝。遗言露尸松石以施禽兽。弟子
依教。停一月馀。颜色如生。还累塔以窟之。
*** 慧旻法师
河东人。九岁出尘。服勤白业。诵妙经期月。
便过十五。请法于新罗光英。伟秀发宿。士称之。又十
五年。还海盐尸光兴寺讲妙经。异香弹指。屡结空中。
听众云翔。咸言善瑞。后迁通玄寺。结徒行道十七年。
足不逾阃。隋末崩离。吴中饥馑。四众逃难。唯旻守死
1513-A¶ 第 266a 页 X75-0266.png
禅诵。大唐开化止南涧寺。两兔一彪相亲同止。一日
异香满室。众以问师。师曰。吾后日当去。生死人之常
也。寄生若行云。各念无常。早求自度。如期顺化。
* 天台教主智者灵慧大师世家
呜呼。子孙谈祖父之德。是为难也。宰我子贡。有若知
孔子亦深矣。而孟轲曰。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
所好。岂不以德有隆污其隆者。非称谓所及。可称谓
者迹也。或者以私心纪之。何以逃阿其所好之讥。顾
不难哉。然硕德钜业。昌言盛心。岂邻人所能知。非子
孙其谁纪之。是用攒聚诸文。撰教主世家。
** 智顗
字德安。陈姓。荆州华容县(今荆门军)人。父起祖梁散
骑益阳县开国候。母徐。梦吞白鼠而妊。诞弥之夕。房
室洞明。欲陈鼎俎以为庆。席火灭汤冷。为礼不成。目
耀重瞳。眉分八彩。乃帝王休相。二亲虽掩藏。而人巳
知之。兼以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年七岁喜往伽蓝。蒙
僧口授妙经普门品。一遍成诵。十五于长沙郡佛像
前誓为沙门。荷负正法。夜梦瑞象。手从窗入。三摩其
顶。由是深厌家狱。遂投湘州果愿寺僧法绪落发。寻
诣慧旷律师。精通律藏。续上光州大苏山礼思大。思
大一见叹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
矣。因授与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经一七日。诵法
华经至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之句。豁然大悟。照了法华。若义和临于万像。达诸法
相。似清风游于太虚。将證白师。师曰。非尔弗證。非吾
异香满室。众以问师。师曰。吾后日当去。生死人之常
也。寄生若行云。各念无常。早求自度。如期顺化。
* 天台教主智者灵慧大师世家
呜呼。子孙谈祖父之德。是为难也。宰我子贡。有若知
孔子亦深矣。而孟轲曰。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
所好。岂不以德有隆污其隆者。非称谓所及。可称谓
者迹也。或者以私心纪之。何以逃阿其所好之讥。顾
不难哉。然硕德钜业。昌言盛心。岂邻人所能知。非子
孙其谁纪之。是用攒聚诸文。撰教主世家。
** 智顗
字德安。陈姓。荆州华容县(今荆门军)人。父起祖梁散
骑益阳县开国候。母徐。梦吞白鼠而妊。诞弥之夕。房
室洞明。欲陈鼎俎以为庆。席火灭汤冷。为礼不成。目
耀重瞳。眉分八彩。乃帝王休相。二亲虽掩藏。而人巳
知之。兼以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年七岁喜往伽蓝。蒙
僧口授妙经普门品。一遍成诵。十五于长沙郡佛像
前誓为沙门。荷负正法。夜梦瑞象。手从窗入。三摩其
顶。由是深厌家狱。遂投湘州果愿寺僧法绪落发。寻
诣慧旷律师。精通律藏。续上光州大苏山礼思大。思
大一见叹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
矣。因授与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经一七日。诵法
华经至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之句。豁然大悟。照了法华。若义和临于万像。达诸法
相。似清风游于太虚。将證白师。师曰。非尔弗證。非吾
1513-A¶ 第 266b 页 X75-0266.png
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
陀罗尼也。自今以后。纵令文字法师千群万众。寻汝
之辨。不可穷矣。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尝令代讲。手
持如意。临席叹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矣。师
资道隆。名闻遐迩。初旋陀罗尼者。旋假入空。百千万
亿旋陀罗尼者。旋空出假。法音方便陀罗尼者。二为
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今言初者。即是五品十信
以登住为真修。即十信为方便。今云前方便。知属五
品。未几告违思大。思大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利益
光大。初入京仪。同沈君理请居瓦官寺(寺号升元。在城西。前瞰江
面。后踞崇罔阁。乃梁时古迹。高二千五十尺。太白所谓日月隐檐楹也。李主时犹在)。首讲法华妙
义。以五时八教。释一代群经。敕公卿停朝一日听法
尔。后讲大智度论秉诸来学说。次第禅门。用清心要。
或立禅徒于灵耀寺。或敷止观于玉泉山。或讲仁王
般若于陈帝。帝伸三拜之礼。或授菩萨戒于隋主。主
赐智者之名。六十馀州化导七众。得益叵量。继以徒
多悟少。反妨自行。以大建七年九月息缘宴坐于天
台。展昔愿也。或于华顶降伏强软二魔。精怪奔溃。或
以海曲为放生池。亘三百里。或讲净名经山谷变琉
璃之色。或闻神人告寺成。标国清之名。兹举大略。细
存别传。一夕独坐说法至旦。智晞启曰。未审昨夜见
何因缘。答曰。有梵僧来。为我言机缘如薪。照用如火。
傍助如风。三种备矣。化道方行。于华顶夜。许相影响。
今机用将尽。傍助亦息。故来相告。又南岳思大禅师
陀罗尼也。自今以后。纵令文字法师千群万众。寻汝
之辨。不可穷矣。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尝令代讲。手
持如意。临席叹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矣。师
资道隆。名闻遐迩。初旋陀罗尼者。旋假入空。百千万
亿旋陀罗尼者。旋空出假。法音方便陀罗尼者。二为
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今言初者。即是五品十信
以登住为真修。即十信为方便。今云前方便。知属五
品。未几告违思大。思大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利益
光大。初入京仪。同沈君理请居瓦官寺(寺号升元。在城西。前瞰江
面。后踞崇罔阁。乃梁时古迹。高二千五十尺。太白所谓日月隐檐楹也。李主时犹在)。首讲法华妙
义。以五时八教。释一代群经。敕公卿停朝一日听法
尔。后讲大智度论秉诸来学说。次第禅门。用清心要。
或立禅徒于灵耀寺。或敷止观于玉泉山。或讲仁王
般若于陈帝。帝伸三拜之礼。或授菩萨戒于隋主。主
赐智者之名。六十馀州化导七众。得益叵量。继以徒
多悟少。反妨自行。以大建七年九月息缘宴坐于天
台。展昔愿也。或于华顶降伏强软二魔。精怪奔溃。或
以海曲为放生池。亘三百里。或讲净名经山谷变琉
璃之色。或闻神人告寺成。标国清之名。兹举大略。细
存别传。一夕独坐说法至旦。智晞启曰。未审昨夜见
何因缘。答曰。有梵僧来。为我言机缘如薪。照用如火。
傍助如风。三种备矣。化道方行。于华顶夜。许相影响。
今机用将尽。傍助亦息。故来相告。又南岳思大禅师
1513-A¶ 第 266c 页 X75-0266.png
及喜禅师令我说法。亦为我言。他方华整相望甚久。
缘毕应往。吾等相送。我再拜称诺。此死相现也。其年
十月。炀帝遣使奉迎。因随使至石城大佛像前。示疾
(云石城。天台西门大佛当来灵像处所。既好宜最后用心)谓智越曰。我命谢在此。
不复前进也。索香汤漱口说。十如.十界.三观.四悉.四
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一一法门摄一切法。皆能通
心。到清凉池。若能于病患境。达诸法门者。即二十五
人。百金可寄。有欲进药者。答曰。药能遣病留年乎。病
不与身合。药何所遣。年不与心合。药何所留。即令唱
法华经题。乃赞曰。法门父母。慧解由生。本迹广大。微
妙难测。辍斤绝弦。于今日矣。少顷又令唱观无量寿
佛经题。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
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定熏修。圣行
道力。实不唐捐。又曰。商客寄金。医去留药。吾虽不敏。
狂子可悲。乃口授观心论。命智越施床。东壁面向西
方。智朗问。不审何位没此何往。后弟子辈将何宗仰。
报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巳。秪五品耳。问。何
生者。吾诸师友。皆从观音而来迎我。问。谁可宗仰者。
有波罗提木叉四三昧在焉。言讫唱西方佛名。如入
禅定。即开皇十七年。岁次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也。
世寿六十。僧腊四十。众迎全身。葬于佛陇西南隅。文
帝遣使敕封其塔。每岁遣使开塔供养。洎卢政力为
使而至。则全身不复见矣。吴越钱忠懿王追谥法空
宝觉尊者。我庆元三年五月。封灵慧大师。从荆门军
缘毕应往。吾等相送。我再拜称诺。此死相现也。其年
十月。炀帝遣使奉迎。因随使至石城大佛像前。示疾
(云石城。天台西门大佛当来灵像处所。既好宜最后用心)谓智越曰。我命谢在此。
不复前进也。索香汤漱口说。十如.十界.三观.四悉.四
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一一法门摄一切法。皆能通
心。到清凉池。若能于病患境。达诸法门者。即二十五
人。百金可寄。有欲进药者。答曰。药能遣病留年乎。病
不与身合。药何所遣。年不与心合。药何所留。即令唱
法华经题。乃赞曰。法门父母。慧解由生。本迹广大。微
妙难测。辍斤绝弦。于今日矣。少顷又令唱观无量寿
佛经题。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
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定熏修。圣行
道力。实不唐捐。又曰。商客寄金。医去留药。吾虽不敏。
狂子可悲。乃口授观心论。命智越施床。东壁面向西
方。智朗问。不审何位没此何往。后弟子辈将何宗仰。
报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巳。秪五品耳。问。何
生者。吾诸师友。皆从观音而来迎我。问。谁可宗仰者。
有波罗提木叉四三昧在焉。言讫唱西方佛名。如入
禅定。即开皇十七年。岁次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也。
世寿六十。僧腊四十。众迎全身。葬于佛陇西南隅。文
帝遣使敕封其塔。每岁遣使开塔供养。洎卢政力为
使而至。则全身不复见矣。吴越钱忠懿王追谥法空
宝觉尊者。我庆元三年五月。封灵慧大师。从荆门军
1513-A¶ 第 267a 页 X75-0267.png
守臣请也(具兴衰志)。师所谈教法。不畜章句。纵无碍辨。昼
夜流泻。若悬河不可竭也。初讲玄句以开妙解。次演
止观。依解以立正行。故荆溪云。非玄义无以导。非文
句无以持。非止观无以达。非一家无以进。斯之谓欤。
乃至诸馀部帙。灌顶结集以成教藏。号曰性宗。师盛
德大业。内外圣贤。称述益多略尔。附载便于观览。顶
师私记缘起曰。大法东渐。僧史所载。讵有几人。不曾
听讲。自解佛乘者乎。纵能发悟。复能入定。得陀罗尼
者。不纵具定慧。复帝京弘二法。不纵令盛席谢。遣徒
众。隐居山谷。不纵避世。守玄被徵为国师。不纵帝者
所尊太极。对御讲仁王般若。不纵正殿宣扬为主上
三礼。不纵令万乘屈膝。百高座。百官称美。赞叹弹指
喧殿。不纵道俗颙颙。玄悟法华圆意。不纵得经意。能
无文字以乐说辨。昼夜流泻。不唯我智者具诸功德
式。师答王文穆书曰。智者于法华判教曰。前代诸师
或祖承名匠。或思出袖襟。虽阡陌纵横。莫知孰是。然
义不双立。理不两存。若深有所以。复与修多罗合者。
录而用之。无文无义。不可信受。遂广徵十家。谓南三
北七。即江南三师。河北七师。虽通依顿渐不定以为
教相。判释经论。或开为四时。或张为六宗。或但为二
相。或混作一音。异论纷然。众制锋起。智者破之。则南
北俱坏。取之则三七或存。皆文旨炳然。览者如鉴。语
人。则盛破光宅。馀者望风。语法。则遍难四宗。他皆失
据。义师补注序曰。吾佛出世虽说诸经。而本怀得畅。
夜流泻。若悬河不可竭也。初讲玄句以开妙解。次演
止观。依解以立正行。故荆溪云。非玄义无以导。非文
句无以持。非止观无以达。非一家无以进。斯之谓欤。
乃至诸馀部帙。灌顶结集以成教藏。号曰性宗。师盛
德大业。内外圣贤。称述益多略尔。附载便于观览。顶
师私记缘起曰。大法东渐。僧史所载。讵有几人。不曾
听讲。自解佛乘者乎。纵能发悟。复能入定。得陀罗尼
者。不纵具定慧。复帝京弘二法。不纵令盛席谢。遣徒
众。隐居山谷。不纵避世。守玄被徵为国师。不纵帝者
所尊太极。对御讲仁王般若。不纵正殿宣扬为主上
三礼。不纵令万乘屈膝。百高座。百官称美。赞叹弹指
喧殿。不纵道俗颙颙。玄悟法华圆意。不纵得经意。能
无文字以乐说辨。昼夜流泻。不唯我智者具诸功德
式。师答王文穆书曰。智者于法华判教曰。前代诸师
或祖承名匠。或思出袖襟。虽阡陌纵横。莫知孰是。然
义不双立。理不两存。若深有所以。复与修多罗合者。
录而用之。无文无义。不可信受。遂广徵十家。谓南三
北七。即江南三师。河北七师。虽通依顿渐不定以为
教相。判释经论。或开为四时。或张为六宗。或但为二
相。或混作一音。异论纷然。众制锋起。智者破之。则南
北俱坏。取之则三七或存。皆文旨炳然。览者如鉴。语
人。则盛破光宅。馀者望风。语法。则遍难四宗。他皆失
据。义师补注序曰。吾佛出世虽说诸经。而本怀得畅。
1513-A¶ 第 267b 页 X75-0267.png
唯在法华。西域自阿难结集之后。独天亲菩萨作论
以通之。然但约文申义。举其大略。而斯经之大事。教
化之终始。亦晦而未明。东夏自罗什翻译以来。造疏
消释者。异论非一。唯陈隋国师天台智者。昔在灵山
佛会亲承。后于大苏道场證悟。发挥妙旨。幽赞上乘。
乃以五义释题。四释消文。十章宣演。明静法门于是
解行俱陈。义观兼举。真可谓行人之心镜。巨夜之明
灯。虽天竺大论。尚非其类。况震旦人师。而能跛及。故
章安曰。斯文若坠。将来可悲。又补注问。辅行引九师
相承。北齐文师巳前。非今所承。且北齐既用觉心。重
观三昧。今此何故斥于觉觅。但是一辙耳。将非智者
斥于北齐。答。妙玄开演法华十妙。尚云莫以中论相
比。又云。天竺大论。尚非其类等。盖智者用如来之意
明法华之妙。故龙树虽是高祖。亦不及也。今此将说
法华大车。十乘妙行。则虽北齐用心。岂能尽于渊旨。
唯天台妙悟法华。得大辨才。故以此经大意。开十妙.
十乘。所以龙树北齐亦所未及。非谓智者任情斥祖。
若无生宗旨。三观行门。其实祖龙树宗。北齐禀南岳。
师资相承。宛如符契。又曰。天台所谈三谛三观。出乎
仁王及璎珞经。三智三德本乎涅槃及大品经。所用
义旨以法华为宗骨。以智论为指南。又曰。余读此方
诸师制作编入海藏者。无有如南山律师赞天台之
深也。南山者。其天台之知音乎。赞曰。天台智者。蕴道
天台。寻师衡岭。双弘定慧。圆照一乘。受四教于神僧。
以通之。然但约文申义。举其大略。而斯经之大事。教
化之终始。亦晦而未明。东夏自罗什翻译以来。造疏
消释者。异论非一。唯陈隋国师天台智者。昔在灵山
佛会亲承。后于大苏道场證悟。发挥妙旨。幽赞上乘。
乃以五义释题。四释消文。十章宣演。明静法门于是
解行俱陈。义观兼举。真可谓行人之心镜。巨夜之明
灯。虽天竺大论。尚非其类。况震旦人师。而能跛及。故
章安曰。斯文若坠。将来可悲。又补注问。辅行引九师
相承。北齐文师巳前。非今所承。且北齐既用觉心。重
观三昧。今此何故斥于觉觅。但是一辙耳。将非智者
斥于北齐。答。妙玄开演法华十妙。尚云莫以中论相
比。又云。天竺大论。尚非其类等。盖智者用如来之意
明法华之妙。故龙树虽是高祖。亦不及也。今此将说
法华大车。十乘妙行。则虽北齐用心。岂能尽于渊旨。
唯天台妙悟法华。得大辨才。故以此经大意。开十妙.
十乘。所以龙树北齐亦所未及。非谓智者任情斥祖。
若无生宗旨。三观行门。其实祖龙树宗。北齐禀南岳。
师资相承。宛如符契。又曰。天台所谈三谛三观。出乎
仁王及璎珞经。三智三德本乎涅槃及大品经。所用
义旨以法华为宗骨。以智论为指南。又曰。余读此方
诸师制作编入海藏者。无有如南山律师赞天台之
深也。南山者。其天台之知音乎。赞曰。天台智者。蕴道
天台。寻师衡岭。双弘定慧。圆照一乘。受四教于神僧。
1513-A¶ 第 267c 页 X75-0267.png
传三观于上德。入法华三昧。證陀罗尼门。又曰。自发
旋南岳。弘道金陵。托业玉泉。遁迹台岭。三十馀岁。盛
弘一乘止观禅门。利益惟远。义同指月。不滞筌[(ㄇ@(企-止))/弟]。或
于一法中演无量义。摄无量义还入一心。实观玄微。
清辨无尽。由是四方法侣。请益如林。若定若慧。传灯
逾广。为大机感。著述其文并。理会无生。宗归一极。南
山叹仰若是。而唐宋诸师或于天台而有形斥。犹河
滨之人捧土塞孟津耳。传灯以禅门达者。虽不出世。
有名于时者。录十一人。大师预焉。彼焉知大师岂止
禅门达者而巳。身为陈隋国师。化行六十馀州。何论
出世管窥。蠡测鄙哉。甚矣。梁公禅林寺碑云。天台山
西南隅一峰曰佛陇。盖智者大师得道之所。前佛大
教重光之地。梁陈崇之置寺曰。修禅及隋创国清。废
修禅号。号为道场。自大师入灭一百八十馀岁。长老
大比丘然公光照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安定。
梁肃闻上易名。铭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大师
讳□。时号智者。其先颖川陈氏。世居荆州之华容。感
缘应迹。载在别传。夫治世之经。非仲尼则三王四代
之制寝而不彰。出世之道非大师则三乘四教之旨
晦而不明。昔如来乘一大事因缘。菩萨以普门示现。
自华严肇开。至双林高会。无小无大。同归佛界。及大
雄示灭。学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
病之。乃用权略。制诸外道。乃诠智度。发明宗极。微言
东流。我慧文禅师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
旋南岳。弘道金陵。托业玉泉。遁迹台岭。三十馀岁。盛
弘一乘止观禅门。利益惟远。义同指月。不滞筌[(ㄇ@(企-止))/弟]。或
于一法中演无量义。摄无量义还入一心。实观玄微。
清辨无尽。由是四方法侣。请益如林。若定若慧。传灯
逾广。为大机感。著述其文并。理会无生。宗归一极。南
山叹仰若是。而唐宋诸师或于天台而有形斥。犹河
滨之人捧土塞孟津耳。传灯以禅门达者。虽不出世。
有名于时者。录十一人。大师预焉。彼焉知大师岂止
禅门达者而巳。身为陈隋国师。化行六十馀州。何论
出世管窥。蠡测鄙哉。甚矣。梁公禅林寺碑云。天台山
西南隅一峰曰佛陇。盖智者大师得道之所。前佛大
教重光之地。梁陈崇之置寺曰。修禅及隋创国清。废
修禅号。号为道场。自大师入灭一百八十馀岁。长老
大比丘然公光照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安定。
梁肃闻上易名。铭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大师
讳□。时号智者。其先颖川陈氏。世居荆州之华容。感
缘应迹。载在别传。夫治世之经。非仲尼则三王四代
之制寝而不彰。出世之道非大师则三乘四教之旨
晦而不明。昔如来乘一大事因缘。菩萨以普门示现。
自华严肇开。至双林高会。无小无大。同归佛界。及大
雄示灭。学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
病之。乃用权略。制诸外道。乃诠智度。发明宗极。微言
东流。我慧文禅师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
1513-A¶ 第 268a 页 X75-0268.png
南岳思大师。当时教尚简密。不能广被。而空有诸宗。
扇惑方夏。及大师受之于是。开止观法门。其教大略。
即身心而指定慧。即言说而诠解脱。大中一实之宗。
趣无證真得之妙旨。自发心至于成道行道。行位昭
明。无相夺伦。然后诞敷契经。而会同之。焕然冰释。示
佛知见。窥其教者。修焉。息焉。盖无入而不自得焉。大
师之设教也如此。若夫弛张用舍。开阖默语。高步海
内。为两国宗师。大明在天。光被四表。大云注雨。旁施
万物。繇是言佛法。以天台为司南。殊途异论。往往退
息。缘离化成。示灭兹山。是岁开皇十七年也。夫名有
实之宾教者。道之门。大师溷其宾。辟其门。自言地位。
示有證入。故感而应之之事可得而知也。若安住法
界。现为比丘。等觉欤。妙觉欤。不可得而知也。当是时
也。得大师之门者千数。得深心者三十有二人。纂其
言行于后世者曰章安禅师灌顶。顶传缙云威。威传
东阳。东阳缙云同号。时谓小威。威传左溪朗禅师。自
缙云至左溪以玄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巳。左溪门人
之上首。今湛然禅师行高识远。起悟辨达。凡祖师之
教在章句者。以引而伸之。后来资之。以崇德辨惑。不
可胜数。盖尝谓肃曰。是山之佛垄。亦邹鲁之洙泗。妙
法之耿光。先师之遗尘。爰集于兹。自上元宝历之世。
邦冠扰攘。缁锡骇散。可易名建寺。修持塔庙。庄严佛
土。回向之徒。有所归依。繄众人是赖汝吾徒也。盍记
诸文言。刻于金石俾。千岁之下。知吾道之所以然。小
扇惑方夏。及大师受之于是。开止观法门。其教大略。
即身心而指定慧。即言说而诠解脱。大中一实之宗。
趣无證真得之妙旨。自发心至于成道行道。行位昭
明。无相夺伦。然后诞敷契经。而会同之。焕然冰释。示
佛知见。窥其教者。修焉。息焉。盖无入而不自得焉。大
师之设教也如此。若夫弛张用舍。开阖默语。高步海
内。为两国宗师。大明在天。光被四表。大云注雨。旁施
万物。繇是言佛法。以天台为司南。殊途异论。往往退
息。缘离化成。示灭兹山。是岁开皇十七年也。夫名有
实之宾教者。道之门。大师溷其宾。辟其门。自言地位。
示有證入。故感而应之之事可得而知也。若安住法
界。现为比丘。等觉欤。妙觉欤。不可得而知也。当是时
也。得大师之门者千数。得深心者三十有二人。纂其
言行于后世者曰章安禅师灌顶。顶传缙云威。威传
东阳。东阳缙云同号。时谓小威。威传左溪朗禅师。自
缙云至左溪以玄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巳。左溪门人
之上首。今湛然禅师行高识远。起悟辨达。凡祖师之
教在章句者。以引而伸之。后来资之。以崇德辨惑。不
可胜数。盖尝谓肃曰。是山之佛垄。亦邹鲁之洙泗。妙
法之耿光。先师之遗尘。爰集于兹。自上元宝历之世。
邦冠扰攘。缁锡骇散。可易名建寺。修持塔庙。庄严佛
土。回向之徒。有所归依。繄众人是赖汝吾徒也。盍记
诸文言。刻于金石俾。千岁之下。知吾道之所以然。小
1513-A¶ 第 268b 页 X75-0268.png
子稽首受命。故大师之本迹。教门之继明。后裔之住
持。皆见乎辞。其文曰。诸佛出世。惟一大事。天台教源。
与佛同致。赫赫大师。开示奥秘。载弘道要。安住圆位。
白日丽天。天下文明。大师出现。国土化成。无生而生。
生化两冥。薪尽火灭。山空道行。五世之后。间生上德。
微言在兹。德音久塞。明明我后。易名净域。此山有坏。
此教不极。杨公五赞。世尊三昧安详起。师悟药王精
进时。灵鹫山中人未散。不因南岳有谁知。五时八教
举纲宗。一念三千空假中。大部炳然垂日月。几人金
地识重瞳。法门何止富楼那。除障徒闻优笈多(别传善巧
说法。即富楼那。破魔除障。即优婆笈多)。指导众生归净土。慈悲真是古
弥陀。华顶峰头魔界慑。石城岩下寂光圆。位居等妙
犹难测。五品方知是大权。出现由来为大缘。空中开
示游泥莲。妙宗若悟如如旨。犀拂金炉当处传。李咏
史云。昔同南岳睹毫光。一诵莲经悟药王。论释十疑
垂万代。唱经况复示西方。陈公止观序云。本自不动。
何止之有。本自不蔽。何观之有。众生迷荡。去本日远。
动静俱失。不昏即散。此二病本。出生众苦。令彼离苦。
而获安隐。当用止观。以为其药。病瘳药废。医亦不立。
则止观者。乃假名字。即假即空。言语道断。以大悲故。
无说而说。此摩诃止观之所为作也。然其文义深广。
汪汪无涯。譬如大海。孰得其际。以大悲故。复作方便。
便尝一滴。知百川味。便由一沤。见全潮体。故于大经
之外。又为此书词简旨。要读之易晓。应病之药尽在
持。皆见乎辞。其文曰。诸佛出世。惟一大事。天台教源。
与佛同致。赫赫大师。开示奥秘。载弘道要。安住圆位。
白日丽天。天下文明。大师出现。国土化成。无生而生。
生化两冥。薪尽火灭。山空道行。五世之后。间生上德。
微言在兹。德音久塞。明明我后。易名净域。此山有坏。
此教不极。杨公五赞。世尊三昧安详起。师悟药王精
进时。灵鹫山中人未散。不因南岳有谁知。五时八教
举纲宗。一念三千空假中。大部炳然垂日月。几人金
地识重瞳。法门何止富楼那。除障徒闻优笈多(别传善巧
说法。即富楼那。破魔除障。即优婆笈多)。指导众生归净土。慈悲真是古
弥陀。华顶峰头魔界慑。石城岩下寂光圆。位居等妙
犹难测。五品方知是大权。出现由来为大缘。空中开
示游泥莲。妙宗若悟如如旨。犀拂金炉当处传。李咏
史云。昔同南岳睹毫光。一诵莲经悟药王。论释十疑
垂万代。唱经况复示西方。陈公止观序云。本自不动。
何止之有。本自不蔽。何观之有。众生迷荡。去本日远。
动静俱失。不昏即散。此二病本。出生众苦。令彼离苦。
而获安隐。当用止观。以为其药。病瘳药废。医亦不立。
则止观者。乃假名字。即假即空。言语道断。以大悲故。
无说而说。此摩诃止观之所为作也。然其文义深广。
汪汪无涯。譬如大海。孰得其际。以大悲故。复作方便。
便尝一滴。知百川味。便由一沤。见全潮体。故于大经
之外。又为此书词简旨。要读之易晓。应病之药尽在
1513-A¶ 第 268c 页 X75-0268.png
是矣。善用药者。不治巳病。止乎其未散。观乎其未昏。
方止方观。而未尝昏。未尝散也。如鸟双翼。如车两轮。
穷远极高。无往不可。及其至也。不出于此。乌乎。不知
则止。知止观之。可以入道者。可不勉哉。此书智者亲
造。而未行于世。明智大师中立镂板。以传立之高行。
人所尊敬。此书流传其必广矣。晁公序仁王护国般
若经疏云。陈隋间。天台智者。远禀龙树。立一大教。九
传而至荆溪。荆溪复传而至新罗。曰法融。曰理应。曰
纯英。故此教播于日本。而海外盛矣。属中原丧乱。典
籍荡灭。虽此教是为不可亡者。亦难乎其存也。然杲
日将出。而晓霞先升。真人应运。而文明自见。我有宋
之初。此教乃渐航海入吴越。今世所传三大部之类
是也然。尚有留而不至。与夫至而非其本真者。仁王
经疏先至。有二本。众咸斥其伪。昔法智既纳日本信
禅师所寄辟支佛发。答其所问二十义。乃求其所谓
仁王经疏信。即授诸海舶。无何中流大风惊涛。舶人
念无以息龙神之怒。遽投斯疏以慰安之。法智乃求
强起者。二僧诣信使读诵以归。不幸二僧死于日本。
至元丰初。海贾乃持今仁王疏二卷来四明。于是老
僧如恂因缘得之(云云)。又曰。智者慈注。尽法性为止
观。而源流释迦之道。今方盛于越中。异日会当周于
天下。岂独是书之不可掩哉。大抵吾宗所以异他宗。
不容同世并语者。其唯三千乎。其唯观具乎(杨陈晁各有传)。
** 附隋观法师
方止方观。而未尝昏。未尝散也。如鸟双翼。如车两轮。
穷远极高。无往不可。及其至也。不出于此。乌乎。不知
则止。知止观之。可以入道者。可不勉哉。此书智者亲
造。而未行于世。明智大师中立镂板。以传立之高行。
人所尊敬。此书流传其必广矣。晁公序仁王护国般
若经疏云。陈隋间。天台智者。远禀龙树。立一大教。九
传而至荆溪。荆溪复传而至新罗。曰法融。曰理应。曰
纯英。故此教播于日本。而海外盛矣。属中原丧乱。典
籍荡灭。虽此教是为不可亡者。亦难乎其存也。然杲
日将出。而晓霞先升。真人应运。而文明自见。我有宋
之初。此教乃渐航海入吴越。今世所传三大部之类
是也然。尚有留而不至。与夫至而非其本真者。仁王
经疏先至。有二本。众咸斥其伪。昔法智既纳日本信
禅师所寄辟支佛发。答其所问二十义。乃求其所谓
仁王经疏信。即授诸海舶。无何中流大风惊涛。舶人
念无以息龙神之怒。遽投斯疏以慰安之。法智乃求
强起者。二僧诣信使读诵以归。不幸二僧死于日本。
至元丰初。海贾乃持今仁王疏二卷来四明。于是老
僧如恂因缘得之(云云)。又曰。智者慈注。尽法性为止
观。而源流释迦之道。今方盛于越中。异日会当周于
天下。岂独是书之不可掩哉。大抵吾宗所以异他宗。
不容同世并语者。其唯三千乎。其唯观具乎(杨陈晁各有传)。
** 附隋观法师
1513-A¶ 第 269a 页 X75-0269.png
*** 真观
范姓。钱塘人。其母以诵药王观音品求嗣得师
师。少有节操。舌紫罗纹。手现奇相。诵法华经日终一
卷。从师听十诵律超胜前标。忽梦人曰。汝有大根。何
守小道。师遂学摩诃衍。质疑问难。塘揬玄门。时谚曰。
钱塘有真观。当天下一半。僧师求陈伯智荐于智者。
请受禅观。智者以师年臈俱齐。止为法兄弟。高谈寂
照。金石相宣。后于灵隐山建南天竺寺居焉。尝讲法
华以为心要。受持读诵。躬自书弘。五种法师于斯乎
在。每盥洗遗渧。地不为濡。人皆异之。一日皋亭神请
讲法华。感神舍祠为寺。司马李子深。请讲涅槃至现
病品。梦三人把幡告云。净居天遣迎续。便卧疾。梦与
智者同辇。翼佛还山。觉而叹曰。昔谓六十二应。终讲
法华力。更延一纪。今七十四。后致斯验。生期毕矣。乃
启手足曰。欲出生死。宜须持戒。修定学慧。弘通正法。
勿空过也。时闻空中伎乐之声。至中夜。跏趺示寂。师
即下天竺灵山寺开山始祖。行业神异。章安顶师手。
撰别传纪德。岁久弗存。今唯见之于续高僧传。师冢
塔犹在慈云。式尝重修之。具灵苑集。其略曰。师志在
佛乘。道契惟极。出不顺帝王公候。大势所临处。不为
博艺辨。达大名所乱轩。轩然于世表。邈乎不可得。而
拟今土门自开。一无遗物。又不知全身从多宝以證
经乎。像佛垄以化往乎。作六诗以奉标识。有云王候
曾不屈(隋主三徵。秦王两延。皆辞以疾)。个是出家身。白骨巳为土。清
风犹凛人。家隳方事葺。寺废亦重新。独有不濡地。无
1513-A¶ 第 269b 页 X75-0269.png
人继后尘。
释门正统第一
释门正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