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自动笺注)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二十二
隆興府石室沙門祖琇撰
公元816年
元和十一年
臺山峰禪師衡嶽五臺
道由淮
右。
吳元濟阻兵蔡州違拒王命
官軍與賊交鋒
決勝負
師曰。
吾當少解其患。
乃震錫空中飛身而過。
兩軍將士仰觀歎異
鬪心頓息
以是官軍得成其功
焉。
師姓鄧氏。
若不慧。
父母聽其出家
具戒
參馬
祖。
言下契旨。
一日推車次。
祖展脚在路上
師曰請收
足。
祖曰巳展不收。
師曰巳進不退
推車碾過。
祖脚
損。
法堂斧子曰。
適來碾損老僧脚底出來
師便
出於祖前引頸就之。
祖乃置斧。
其後遍歷諸方
所至
有奇詭。
久之神異頗顯恐成惑眾
乃入臺山
剛窟前。
示寂問於眾曰。
諸方遷化
坐去臥去。
吾皆
見之。
還有立化者否。
眾曰有之。
師曰還有倒化者否。
眾曰未甞有也。
師乃倒殖而化。
亭亭然其衣亦皆順
體。
眾為舁尸荼毗屹然不動。
遠近瞻禮歎異
師有妹
為尼。
時亦在彼。
附近而咄之曰。
老兄平日惱亂
方不循法律。
死更熒惑於人。
乃以手推之。
然而踣。
於是闍維舍利
塔于五臺云
歸宗智常禪師
目有重瞳
用藥按摩
久而目眥
俱赤。
世號拭眼歸宗
江州剌史李渤問曰。
教中謂須
彌納芥子則不疑。
芥子納須彌莫是妄談否。
師云
人傳史君萬卷是否
曰然。
師曰。
摩頂至踵
椰子大。
萬卷書向什麼處著。
俛首而巳。
問一
藏教明得什麼邊事
師舉拳示之云會麼。
不會
師云。
這箇措大
拳頭不識
云請師指示
師曰。
途中受用
不會世諦流布
師甞示眾曰。
上古
不是無知解。
高尚之士不同常流
今時不能
自立空度時光
諸子錯用心。
無人替汝。
亦無汝
用心處。
莫就他覔。
從前只是依他作解
發言皆滯。
透脫
只為目前有物。
僧問如何玄旨
師云無人
能解
僧云向者如何
師云有向即乖。
僧云豈無方便
學人得入。
云觀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僧云如
何是觀音妙智力。
師敲頂蓋三下云還聞麼。
僧云聞。
師云我何不聞。
無語
師以棒趁下。
一日上堂云。
吾今欲說禪。
諸子近前
大眾近前
師云。
汝聽觀音
行。
善應方所
僧云如何觀音行。
師乃彈指云諸
人還聞否。
僧云聞。
師云一隊漢向這裏覓箇什麼
棒趁下。
大笑方丈
師沒。
賢者贊其像曰。
知見
何高。
拭眼避天位
回觀洗耳人。
千古未為愧。
供奉吳元卿者。
敏悟絕人
憲宗殊喜之。
一日昭陽
宮見群芳敷榮
賞玩徘徊
倐聞空中有聲曰。
虗幻
相開謝不停
能壞善根
仁者安可嗜之。
元卿猛省
塵俗
一日淤宮問曰卿何不樂。
對曰臣幼不食
葷。
志願從釋。
帝曰朕視卿若昆弟
富貴出人
不違卿。
出家不可
浹旬容㒵瘦顇
帝憫而
詔曰。
如卿願。
任選日遠近奏來。
元卿荷恩致謝
尋得
卿報母患乞歸
帝厚賜津遣
元卿至家。
韜光
勉之鳥窠禪師
啟曰。
弟子七歲蔬食
十一受五
戒。
今年二十有二。
出家休官
願和尚授與僧相。
鳥窠曰。
今時為僧鮮有精苦者。
行多浮濫
元卿曰。
淨非琢磨
元明隨照
曰汝若了淨智妙圓體自空
即真出家
何假外相
當為在家菩薩
戒施俱修
孫許之流也。
元卿曰。
理雖如此
然非本志
儻蒙攝
受則誓遵師教。
如是三請皆不諾。
韜光為勸請曰。
使未甞娶亦不畜侍女
禪師若不攝受
其誰能度之。
鳥窠乃與披剃具戒
法號會通
晝夜精進大乘
習安三昧
一日固辭遊方
鳥窠汝將何往。
曰會
為法出家
和尚不垂慈誨
今往諸方學佛法去。
窠曰。
若是佛法
此間亦有少許
如何和尚
法。
窠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
通遂悟玄旨
時號布毛
侍者云。
是歲章敬寺栢巖禪師卒。
相國權德輿製其碑曰。
宗長老栢巖大師之師曰大寂禪師
傳佛語心始自
達磨至于慧能
化行南服流於天下
大抵以五
蘊九識十八界皆空猶鏡之明也。
萬象畢呈而光
無累心之虗也。
三際不住而覺觀湛然
於此
者即凡成聖。
不然一塵瞥起六入膠固
循環回復
生死之中。
風濤火輪迷妄不息
授受脗合
大師
之。
一言通深無礙
師諱懷惲
姓謝氏
東晉流亂
慨然曰。
我之祖先安在哉。
四肢百骸視聽動使
使之然耶。
漼然雨泣誓服緇褐
志在楞伽
行在曹溪
圓明清淨之本。
妄想攀緣之習。
百八句義照其
身心
離文字化無方所
於是清涼
幽都
登徂
徠。
太行
所至之那蒙被法味
止於太行栢巖寺
公元808年
人因以栢巖號焉。
元和三年有詔徵至京師
宴坐
章敬寺。
每歲詔入麟德殿講論
後以疾固辭。
十年
二月怡然示寂
其年六十。
其夏三十五。
弟子智朗.智
公元809年
操以明年正月起塔㶚陵原。
一燈所傳一雨
潤入法界不可勝書
師資一編
鷄足山
迦葉而下至于能秀。
論次詳實
或問心要者。
答曰。
清淨而無境者也。
非遣境以會心
去垢以取淨。
神妙獨立不與物俱。
能悟斯者不為習氣生死幻蘊
之所累也。
薦紳先生知道入理者多游焉。
甞試
之。
中庸自誠而明以盡萬物之性。
大易之寂
然不動感而遂通。
方袍褒衣其極一致也。
嚮使
孔聖同時
顏生閔損之列歟。
釋尊在代。
大慧
綱明之倫歟。
至若從師受具次第
宰官大臣之尊
信。
誕生入滅之感異。
今皆不書
德輿三十年前甞聞
道于大寂
聿來京下時師言
頃因哀傷以獲悟入
則知煩惱不違菩提
聚散生死無期
會歸彼岸
銘曰。
西方之教。
南宗之妙。
日並照。
柏巖得之
為大
導師
頴若琉璃
結火燔性。
愛流溺正。
癡冥奔命
即心
是佛。
即色是空。
師之通兮。
無去無來
無縳無解
師之
化兮。
揭茲靈塔
丹素周匝
塵劫兮。」
【論曰。
相國權文公章寺碑辭理深玅玄旨通暢
及自謂頃因哀傷以獲悟入
斯言誠無所欺也。
本朝太師富鄭公寓書洛陽留守
訪求
禪師𥁞像。
守答以偈。
公復之曰。
承以偈見警。
美矣
理則未默也。
所謂無可無不可者。
𥁞也得
不𥁞也得
就中觀像為不得
不觀像者落在什麼
處。
不以有無為礙者近乎通矣。
因有頌曰。
執相
誠非。
破相亦妄。
不執不破。
名實相。
噫。
二公相去
垂二百年。
文章道德各為一時縉紳儀表
至於
不二門
第一義
廓然自在受用
暉光日新
以唐宋明道碩德大臣二公稱首云。】
公元816年
十一年
重巽法師湘西赴其叔父中丞之請。
柳子
厚贈之以序曰。
或問宗元曰。
悉矣子之得於巽上人
也。
道果何如哉。
對曰。
自幼學佛
求其道積三十
年。
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說。
零陵獨有得焉。
且佛
之言吾不可得而聞之矣。
其存於世者獨遺其書。
於其書而求之則無以得其言。
言且不可得
況其意
乎。
今是上人窮其書。
得其言。
諭其意。
推而大之逾萬
言而不煩
總而括之立片詞不遺
與夫世之㭊章
徵文字。
至虗極則蕩而失守
群有之夥則
泥而皆存者。
不以遠乎。
以吾所聞
凡世善言
佛者。
於吳則慧誠師。
荊則海雲師
楚之南則重巽師。
師之言存則佛之道不遠矣。
慧誠師巳死。
今之言佛
者加少。
其由儒而通者鄭中書
洎孟常州中書見上
執經而師受且曰。
中道得以益達。
常州之言
曰。
佛法生。
得佛法分。
皆以師友命之。
連帥中丞
公具舟來迎。
飾館而候。
欲其道之行於遠也。
豈徒
然哉。
中丞公之直清嚴重
中書辨博
常州之敏
達。
且猶宗重其道。
況若吾之昧昧者乎。
眾人之和
大人之唱洞庭之南。
南海其士汪汪也。
道者
多半天下
一唱大行於遠焉。
是行有之則和焉
者將若居蟄之有雷不可止也。
於是以為上人
中丞叔父召序。
馬郭婦。
不知出處
方唐隆盛佛教大行
而陜右俗習
騎射
人性沉鷙樂於格鬪
蔑聞三寶之名。
不識為善
儀則
婦憐其憨乃之其所
見少單子
風韵超然
姿貌都雅
幸其無侍衛
羈屬
欲求為眷。
曰。
無父
母。
又鮮兄弟
亦欲有歸。
然不好世財。
但有聦明賢善
男子能誦得我所持經。
則吾願事之。
男子爭求
之。
婦授以普聞品曰。
一夕通此則歸之。
至明發誦
徹者二十餘輩。
婦曰。
女子一身家世貞潔
豈以一人
而配若等耶。
可更別誦。
因授以金剛般若
所約如故
至且通者猶十數
更授法華經七軸
三日
此者定配之。
至期獨馬氏得通
婦曰。
君既能過
眾人
可白汝父母
媒妁娉禮。
然後可以姻。
生人
大節豈同猥巷不檢者乎。
馬氏如約具禮迎之。
至而婦謂曰。
適以應接體中不且佳別室
少安
君相見未脫也。
馬氏子喜。
頓之他房。
未散而婦命
終。
巳而壞爛
無如之何
卜地葬之。
未數日有老
僧紫伽黎娑皃古野仗錫來儀
自謂向女子之親。
馬氏其所由。
馬氏引至葬所。
隨觀者甚眾。
僧以錫
撥開
見其尸巳化。
唯金鎖子骨
僧就河浴之。
挑於錫
上謂眾曰。
聖者憫汝等障重纏愛。
故垂方便化汝。
思善因。
免墮苦海
忽然飛空而去。
眾見悲泣瞻拜
自是陜右奉佛者眾。
由婦之化也。
是歲撫州景雲寺律師上弘卒。
江州司馬白居易
碑曰。
元和十一年春
廬山東林寺僧道深.懷縱.如建.
冲契等凡二十輩。
白黑眾千餘人俱實。
持故景雲
大德公行一通
贄錢十萬。
來詣尋陽
司馬
公元817年
居易先師碑。
會有故不果
十二年夏作石墳成。
公元818年
來請。
會有病不果
十三年冬石塔成。
又來請。
始從
之。
既而僧返山。
眾返聚落
錢返寺府。
翌月而文成
年而碑立。
其詞云。
我聞乾竺古先生出世法
法要
三曰戒定慧
戒生定。
定生慧。
慧生八萬四千法門
三者迭相為用。
次第言則定為慧因
戒為定根。
植則苗茂。
樹則果滿。
無因未滿猶夢果也。
無根
茂猶揠苗也。
佛雖以一切種智攝三果必先用戒菩
薩以六波羅蜜四生不能捨律。
律之用可思量
思量
如來弟子中稱優波離善持律
波離滅有
山大師得之
南山滅有景雲大師得之
師諱上弘
生饒氏
曾祖君雅
祖公悅。
父知恭。
臨川城南人
童而
有知
故生十五歲發出家心。
從舅剃落
壯而有
立。
故生二十五歲立菩提願。
南岳大圓律師具戒
樂所生故
大曆中不去父母之邦
𨽻于本州景雲
修道
德應無所住故。
貞元中離我我所
徙居洪州
龍興寺說法
親近善知識故。
匡山法真天台靈祐
荊門法裔.興果神湊建昌慧進五長老交游。
佛法
王臣故。
姜相國公輔顏太師真卿.洎本道廉訪
使楊君憑.韋君丹四君子友善
提振禁戒故講四分
律。
從善遠罪者無其數。
隨順化緣故。
甘露戒壇
誓眾生盟者二十年。
荷擔大事故。
前後方等
尸羅者十有八會
救拔眾生故。
娑婆男女由我得度
公元815年
萬五千五百七十二人
示生無常故。
元和十年
一月己亥遷化東林精舍
示滅有所故。
是月丙寅
歸全于南崗石墳。
住世七十七歲。
安居六十五
生至滅隨迹示教
行止語默無非佛事
夫施於人也
愽則反諸巳也厚。
門人卿人報之如不及
繇是
成林琢石為塔。
塔有碑碑有銘。
銘曰。
滅度後。
蔔香衰。
醍醐味漓。
反是香。
孰復是味。
景雲大師
之生。
一匡苾蒭
中興毗尼
景雲之滅。
眾將安仰。
疇依
景雲來。
道者隨。
入室者歸。
景雲去。
堂者思。
入室者悲。
廬峰之西。
虎溪之南。
石塔巍巍
紀事者。
真實辭。
書于塔碑。
是歲高僧靈澈卒。
文集二十卷
尚書劉禹錫製序曰。
釋子工為詩尚矣。
休上人賦別怨。
約法師范尚書
為當時才士之所傾歎。
厥後比比有之。
上人生于
會稽
本湯氏子。
聦[-木+(癸-天+言)]嗜學
不肯凡夫
因辭父兄
家。
號靈澈
字源澄
受經論。
一心偏好篇章
越客
維學為詩。
籍籍有聞。
維卒。
乃抵吳興
長老詩僧
皎然游講益至。
皎然以書薦于詞人包侍郎佶
包得
大喜
又以書致于李侍郎紓
是時文章風韵
盟于世者包李。
以是上人之名由二公而颺。
如雲
風柯少葉張。
文章才子
禪理高人
風儀
雅談笑多味。
貞元中西游京師名振輦下
緇徒嫉之
飛語激動中貴人
浸誣得罪汀州
會稽
歸東
公元816年
越。
吳楚諸侯多賓體招迓之。
元和十一年終于
宣州開元寺
壽七十有一。
門人遷座建塔于越之山
天柱峰之陲。
初上人在吳興居
柯山與晝公為侶
時子方以兩髦執筆硯陪其吟詠
皆曰孺子可教
公元832年
相遇京洛
支許之契焉。
上人歿後十七年
予為
吳郡
門人秀峰先師之文來乞辭以志。
且曰。
甞在賦僅二千首
刪取三百篇勒為十卷
自大
至元和凡五十年間接詞客文人酧唱別為十卷
今也思行乎昭世
求一羽翼之。
因為許之曰。
世之
言詩僧多出江右
靈一導其源。
護國襲之。
清江揚其
波。
法振沿之。
幺絃孤韵[敞貝]入人耳。
大雅之音。
吳興服備眾體。
晝公之後澈公承之。
至如芙蓉園
新寺詩云。
經來白馬寺
僧到赤烏年。
汀州詩云。
蠅為吊客
黃犬寄家書。
可謂作者閫城。
豈獨雄於
詩僧間邪。
初澈亡。
漳州書報柳州剌史柳子厚
子厚以詩
寄韓。
一曰
早歲京華越吟
聞君江海分逾深。
時若蘭亭
莫𦘕高僧支道林
其二曰。
頻把瓊書
公元815年
袖中
獨吟遺句立秋風。
桂江日夜千里
揮淚
時到甬東
子厚又以詩寄楊侍郎悼澈曰。
東越為僧
還姓湯。
幾時瓊珮鳴璫
空華一散不知處。
誰釆金
英與侍郎
公元817年
十二年
岳州姓和尚卒。
刺史柳宗元為之碑曰。
某年月日岳州大和尚終于聖安寺
凡為僧若干年。
若干
有名無姓。
世莫知其閭里宗族
施設者有
問焉而以告曰。
性吾姓也。
其源無初。
其胄無終
承姓
于釋。
師以系道
本吾無姓也。
法釰云者
我名也。
實且
有名
惡乎存吾有名耶。
性海吾卿也。
法界吾字也。
戒為之墉。
慧為之戶。
守則固。
以居則安。
閭里
具乎度門。
道品其數無極
菩薩大士其眾無涯
吾與
之戚而不吾異也。
吾宗不大乎。
其道可聞者如此
而止。
讀法華.金剛般若經逾千萬。
或譏以有為
未甞作。
嗚呼
佛道逾遠
異端競起
唯天台大師
得其說。
和尚紹承本統以順中道
受教不失
宗。
生物流動趣向混亂
極樂正路為得其歸。
和尚
勤求端懿以成志願
聽信不惑其道。
或譏以有
跡曰吾未甞行。
始居房州龍興寺
徙居是州。
作道
場于楞伽北峰
不越閫者五十祀。
和尚凡所嚴事
世高德。
出家事而依者曰卓然師
南陽立山
岳州
受戒者曰道頴師。
荊州
弟子之首曰懷遠
師。
長沙安國寺
南岳戒法
歲來侍師。
會其終遂
以某月日葬于卓然師塔東若干步。
銘曰。
道本於一。
離為異門。
以性為姓。
乃歸其根。
無名而名。
師教是尊。
假以示物
非吾所存
大卿不居
大族不親
淵懿內朗。
冲虗外仁。
聖有遺言
是究是勤。
惟動惟默。
逝如浮雲
教久益微。
世宰究陳
爰有大智
出其真門
師以顯示
俾民惟新
動生變。
物由湮淪
爰授樂國
參乎化源
師以誘道
俾民不昏。
道用不作
神行無迹
晦明俱如。
生死偕寂。
法付後學
之無斁。
葬從我師
無忘真宅
薦是昭銘
刻茲貞石
子厚復題其碑陰曰。
姓和尚既居是山。
曰凡吾之
求非在外也。
吾不動矣。
弘農楊公炎自道州
宰相
徵過焉。
以為宜居京師
強以行不可
將以聞曰。
願間
公元818年
乃往
明年楊去相位
竄謫南海上。
如其志。
趙郡
李蕚辯博人也。
岳州
盛氣欲屈其道。
一言
服為
弟子
河東藏之舉族受教
京兆尹宏農楊公某以
隱地為道場奉。
和州刺史張惟儉西峰廣其居。
凡以貨具利委堂下不可選紀
受之亦無言。
將終
命其大弟懷遠授以道妙
終不告其姓。
或曰周人
也。
信州史李某為之傳。
長沙謝楚為行狀。
博陵
行儉為性守一篇。
凡以文辭道和尚功德不可
數。
宏農公自餘杭命以行狀來。
懷遠師長沙以傳
來使為碑
既書其辭。
又假其陰以記。
是歲柳州大雲寺
子厚為之記曰。
越人信祥而易
殺。
傲化而偭仁。
病且憂則聚巫師用鷄卜
始則殺小
牲。
不可則殺中牲。
不可則殺大牲
而又不可則訣
親戚死事
曰神不可置我矣。
不食蔽面死。
以故
戶易耗田易荒。
而蓄字不孳。
董之禮則頑。
束之刑則
逃。
浮圖事神而語大可
因而入焉。
有以教化
州始以邦命置四寺
其三在水北
大雲寺水南
水北治城六百室。
水南三百室。
俄而水南火。
大雲
寺焚而不復百年
三百室之人失其所依歸
復立
公元815年
神而殺焉。
元和十年剌史柳宗元始至。
遂神于隱遠
而取其地。
其傍有小僧舍。
闢之廣大逵達橫術
北屬
之江
告于大府取寺之故名。
作大門以字揭之。
立東
西序
佛庿為學者居。
會其徒而委之食。
使擊磬鼓
鐘以嚴其道而傳其言。
人始復去鬼息殺而務趣
仁愛
病且憂其有告焉而順之
庶乎教夷之宜也
凡立屋大若干楹。
闢地南北東西若干畝。
凡樹
若干本。
三萬竿。
百畦田。
若干治事僧曰退
公元817年
思.曰令環.曰道堅
後二年十月某日寺皆復就。
公元818年
十三年禪師元浩卒。
台教
翰林梁肅甞請撰涅
槃經疏。
許之。
是夕感異夢。
以為瑞應
下筆
述所證。
其略曰。
予聞先覺云。
大寶流輝之不變曰常。
在宥布和盛典曰教。
率土知化歸宗曰行。
交感
人心至極曰證。
然則道行其時
法性合其
運。
當應物之際。
顯晦同其光。
恢揚至化自他昭著
者實播厥鴻名
恭文協和至極四德克彰者實
存乎妙體
格變群家歷諸行至典克修庶績有成
者實賴乎本宗
信以授人大明宗極厥旨厥幾有
將來者實存乎妙用
綜愽群玄以立誠訓。
風行
方率用歸順者實存乎妙教矣。
議者以浩疏比王輔
嗣易。
而與清涼華嚴抗衡焉。」
【論曰。
唐劉軻黃石巖。
權相國草衣師。
皆稱
若不及。
以予考之。
盖貧釋子當然也。
託以二
公之文遂不朽
至若重巽弘教
景雲之秉律。
靈徹才章
無姓之卓行
元浩製作
吾宗
代之偉入。
僧傳殘闕不足光明于世。
故備諸賢
之文著之。
以期後來希驥者云。】
公元819年
十四年正月丁亥
詔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于京師
帝御安福迎拜
禁中供養三日乃送諸寺
王公
士庶奔走暯拜。
釋部威儀太常長安萬年音樂
旌幢皷吹騰沓係路
刑部侍郎韓愈上表曰。
佛者夷
狄之一法耳。
後漢時入中國。
上古未甞有也。
黃帝在位百年
百一十歲
少昊在位八十年。
年一
百歲
現在位七十九年。
年九十八歲。
帝嚳在位
十年
一百五歲。
帝堯在位九十八年。
年一百一十
八歲
帝舜及禹年皆百歲
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
壽考
然而中國未有佛也。
其後湯亦百歲
湯孫大戊
公元前1216年
在位七十五年。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
書史不言其壽。
推其年數不減百歲
周文王年九十七歲。
武王
九十三歲。
穆王在位百年
此時佛法亦未至中國
因事佛而致然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
明帝在位
十八年。
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
宋齊梁元魏
下事佛漸謹。
年代尤促。
梁武在位四十八年。
前後
三捨身事佛。
宗庿之祭不用牲牢
盡日一食止於菜
菓。
後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
國亦尋滅。
事佛求福
更得[咼*(丐@口)]。
由此觀之。
不足信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
禪則議除之。
當時群臣識見不遠
不能深知先王
道。
古今之宜。
推闡聖明以救其弊。
其事遂止。
臣常恨
焉。
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
數百千年巳
未有倫比
即位之初不許人為僧尼道士
不許
別立寺觀
當時以為高祖之志必行於陛下
今縱
未能即行
豈可縱之令盛也。
陛下令群僧迎佛骨
鳳翔
御樓以觀舁。
大內又令諸寺迭加供養
雖至愚。
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祟奉而祈福祥也。
直以豐年人樂徇人之心。
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
戲玩具耳
安有聖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
然百
愚冥易惑難曉。
苟見陛下如此
將謂真心信佛。
云天大聖一心信向
百姓微賤
於佛豈合更惜
身命
以至灼頂燔指十百為群。
解衣散錢自朝至莫。
更相放効
唯恐後時老幼奔波棄其生業
若不即加
禁遏
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
傷風
俗傳四方
非細事也。
佛本夷狄之人。
中國語言
不通衣服殊制
不道先王法言
不服先王
法服
不知君臣義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尚在
奉其
國命來朝京師
陛下容而接之。
不過宣政一見
禮賓
一設
賜衣一襲
衛而出之於境。
不令惑於眾也。
況其
身死巳久。
枯朽之骨凶穢之餘。
豈宜以入宮禁。
孔子
曰。
敬鬼神而遠之
古之諸侯吊於其國。
必令巫祝
桃茢袚除不祥
然後進吊。
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
臨觀之。
巫祝不先桃茢不用
群臣不言其非。
御史
舉其失。
臣實耻之。
以此骨付之水火
永絕根本
天下之疑。
絕後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
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
佛如有靈能作禍咎。
凡有
咎宜加臣身
上天鑑臨臣不怨悔
表入。
大怒
持以
宰相
將抵以死。
裴度崔群曰。
愈言訐啎。
罪之誠宜。
然非內懷至忠
安能及此
願少寬假以來諫諍
帝曰。
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
至謂東漢奉佛巳後天
夭促
言何乖剌耶。
人臣狂妄敢爾於是
戚里
舊臣皆為愈哀。
請逐貶潮州剌史。」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二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