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210c 页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一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元和五年。帝问国师澄观曰。华严所诠。何谓法界。奏
曰。法界者一切众生之本体也。从本以来。灵明廓彻
广大虚寂。唯一真境而巳。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无
卷二十一 第 211a 页 X75-0211.png
有边际而含容万有。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睹。
晃晃于色尘之内而理不可分。非彻法之慧目。离念
之明智。不能见自心如此之灵通也。故世尊初成正
觉叹曰。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
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證得。于是称法界性。说华
严经。全以真空简情事理融摄周遍凝寂。帝天纵圣
明。一听玄谈廓然自得。于是敕有司备礼铸印迁国
师。统冠天下缁徒。号僧统清凉国师。

是岁三月丙申。敕谏议孟简.补阙萧俛于醴泉寺监
护译经润文(见旧史本纪)。」

【论曰。译经自汉历晋南北朝十有六国而至于唐。
皆有梵僧自天竺来。及华人善竺音者。迭相翻译。
迄开元间智升录经律论及圣贤撰集总五千四
十八卷。稍为定数。其后贞元间又别录不空等新
译二百馀卷。及是元和以后译经遂废。

本朝太平兴国初有梵僧法贤.天息灾.施护三人
自西竺来。雅善华音。 太宗夙承佛记。建译场于
太平兴国寺。悉取国库所贮梵夹。令三梵僧择未
经翻者。集两街义学僧详定译之。并募童子五十
人令习梵字。独惟净者江南李主之子。敏悟绝人
遍晓竺文。久之亦能翻译。 太宗御制新译圣教
序。洎 真宗即位。初陈怒建议以为译经费供亿。
愿罢之。 上以先朝留意。不许。至大中祥符间。凡
新译经论五百馀卷。真宗御制继圣教序。于是译
卷二十一 第 211b 页 X75-0211.png
众乞如开元造录。有旨命译经润文赵安仁.杨亿
撰次为二十卷。寻内降 太宗所作释氏文字令
编入录。安仁等再表请御制释教文章。 上赐法
音前集七卷。附 太宗文集之次。以冠东土圣贤
撰集之首。呜呼。由 真宗以后。去世尊灭度。茫然
远甚。经教固多翻译。正不必有也。凡令学者虽有
如是千经万论。日为荣利所牵。漫然未尝以之挂
眼。罔念先圣建立之艰难。惟此未始不涕下也。】

「时禅者无著入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至金刚窟前
炷香作礼瞑坐。少顷闻有叱牛者。著遽开眸。见山翁
野貌瑰异。牵牛临溪而饮。著起揖。山翁曰尔来何为。
曰愿见文殊大士。翁曰。大士未可见。汝饭未。著曰未
也。翁牵牛归。著蹑迹随之。俄入一寺。翁呼均提。有童
子应声出迎。翁纵牛引著升堂。堂宇皆金璧所成。翁
踞床指绣墩命著坐。童子俄进玳瑁柸。贮物如酥酪。
揖与对饮。著纳其味。顿觉心神卓朗。翁曰近自何来。
著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曰末代比丘
少奉戒律。翁曰多少众。曰或三百或五百。著问。此间
佛法若何住持。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曰众几何。
翁曰前三三后三三。遂谈绪及暮夜。著欲留。翁不许。
著恋恋不即去。翁投袂起。叱童子引著出之。著不得
留。行未远问童子。适何寺。童子曰般若寺也。著悽然
悟彼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见。即稽首童子足下。愿
丐一言为别。童子隐身而歌曰。面上无嗔供养具。口
卷二十一 第 211c 页 X75-0211.png
里无嗔吐妙香。心内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即真常。
著因驻锡五台。往往频与文殊会𥆐云。

本朝元丰间太尉吕公惠卿。字吉甫。学通内外。尝注
法界观及出新意解庄子。因戒边暇。日游台山。至中
台忽云雾四合。暴风雷雨声震林壑。从者惊悚潜伏。
斯须有物状若苍虬半出云雾间。太尉骇甚。移时稍
霁。外望见一童子。体黑而被发。以蒲自足缠至肩。袒
右膊。手执梵夹。问太尉曰。官人何见而震骇如此。太
尉曰夙有障缘遇兹恶境。童子曰。今皆灭矣。官人何
求而来。太尉曰愿见大士。童子曰欲见菩萨何为。曰
尝览华严大教。旨深意广。欲望大士发启解心。庶几
笺释流行世间。使幽夜顿获光明。大心者即得开悟。
童子曰。诸佛妙意。善顺事理。简易明白。先德注意可
解。如十地一品。释文不过数纸。今时枝蔓注近百卷。
而圣意逾远。真所谓破碎大道也。太尉曰。童子貌若
此而敢呵前辈乎。童子笑曰。官人谬矣。此间一草一
木无非文殊境界。在汝日用触事不迷。此真文殊耳。
曷以凡情乱干思虑。太尉悔前言之谬。即顿首下拜。
才起之间童子现大士形。跨师子隐隐云中不见。太
尉自尔惋恨心神恍惚。家人问故。答曰。吾欲竭诚悔
过。期再见衣蒲童子。即严具香火晨夕以之志于必
见而后巳。久之忽见童子于香几上呵曰。胡为住相
贪著之甚耶。太尉曰正欲世人咸见大士示化之真
容耳。即命𥁞工图之。顷刻不见。
卷二十一 第 212a 页 X75-0212.png

六年。有旨移京兆章敬寺怀恽禅师入居上寺。玄徒
辐凑。恽示众曰。至理忘言。时人不悉。强习它事。以为
功能。不知自性元非境所。是个微妙大解脱门。所有
鉴觉不染不碍。如是光明未曾休废。曩劫至今固无
变易。犹如日轮远近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一切和合。
灵烛妙明非假锻炼。为不了故取于物象。但如捏目
妄起空华。徒自疲劳枉经劫数。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举措施为无亏实相。

居士庞蕴。字道玄。衡阳人。世业儒。贞元初谒石头和
尚。亡言妙契。一日石头问。子自见吾以来。日用事作
么生。对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一颂曰。日
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
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石
头然之。后参马祖。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
曰待汝一口汲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于言下大
悟。自尔玄机妙句竦动诸方。与丹霞最友善。一日访
百灵和尚路次相遇。灵问。昔日石头得意句。还曾举
向人么。士云曾举来。灵云举向阿谁来。士以手自指
云庞公。灵云直是妙德空生也赞叹居士不及。士却
问。师得力句是谁知。灵便戴笠子而去。士云善为道
路。灵一去更不回首。又访则川和尚。川云还记得初
见石头时道理不。士云犹得阿师重举在。川云情知
久参事慢。士云阿师老耄不啻庞公。川云二彼同时
又争几许。士云庞公鲜健差胜阿师。川云不是胜我
卷二十一 第 212b 页 X75-0212.png
只是欠个幞头。士云恰与师相似。川大笑而巳。因摘
茶次。士云。法界不容身。师还见我否。川云不是老僧
𢙆答公话。士云有问有答盖是寻常。川乃摘茶不听。
士云莫怪适来容易借问。川亦不[(厂@((既-旡)-日+口))*页]。士云这无礼仪
汉。待一一举似明眼人在。川乃抛却茶蓝便归方丈。
又访松山和尚吃茶次。士举起橐子云。人人尽有分。
因什么道不得。山云。只为人人有分。所以道不得。士
云阿兄因什么却道得。山云不可无言也。士云灼然
灼然。山便吃茶。士云阿兄吃茶何不揖客。山云谁。士
云庞公。山云何须更揖。后丹霞闻之乃云。若不是松
山。几被个老翁作乱一上。士闻之乃令传语丹霞云。
何不会取举起橐子时。又访齐峰和尚。峰云俗人频
来僧舍讨什么。士回[(厂@((既-旡)-日+口))*页]两边云。谁恁么道。谁恁么道。
峰乃咄之。士云郤在这里。峰云莫是当阳道底么。士
云背后底。峰回首云看看。士云草贼大败。峰无语。又
访石林和尚。林竖拂子云。不落丹霞机。试道一句。士
夺郤拂子乃竖起拳。林云正是丹霞机。士云与我不
落看。林云。丹霞患哑。庞公患聋。士云恰是又一日。林
云。有人借问。居士莫惜言句。士云便请。林云元来惜
言句。士云这个问讯不觉落他便宜。林乃掩耳。士云
作家作家。一日丹霞访居士。见女子灵照取菜次。霞
问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蓝子敛手而立。又问居士在
否。女子便提蓝子去。时居襄阳。灵照常随制竹漉篱
售之以供朝夕。居士将终。命灵照视日。及中即报。灵
卷二十一 第 212c 页 X75-0212.png
照遽报曰。日中矣。而有蚀也。居士出观日次。灵照即
登父座合掌端坐而逝。居士笑曰我女锋捷矣。于是
居士更延七日。襄州牧于公枉驾候问。居士谈笑良
久。居士[(厂@((既-旡)-日+口))*页]谓公曰。但愿空诸所有。谨勿实诸所无。好
住世间。犹如影响。言讫枕公膝而逝。

七年。永州司马柳宗元制南岳弥陀和尚碑。其词曰。
在代宗时有僧法照为国师。乃言其师南岳大长老
有异德。天子南向而礼焉。度其道不可徵。乃名其居
曰般舟道场。用尊其位。公始居山西南岩石之下。人
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茹草木。其取衣类是。南
极海裔北极幽都来求厥道。或值之崖谷。羸形垢面
躬负薪苏以为仆役。而媟之乃公也。凡化人。立中道
而教之权。俾得以疾至故示专念。书涂巷刻溪谷丕
勤诱掖以援于下。不求而道备。不言而物成。人皆负
布帛斩木石委之岩户。不拒不营。祠宇既具。以洎于
德宗申诏褒立。是为弥陀寺。施之馀则施与饿疾者。
不尸其功。公始学成都唐公。次资川诜公。诜公学于
东山忍公。皆有道。至荆州进学玉泉真公。真公授公
以衡山俾为教魁。人从而化者以万计。初法照居卢
山。由正定趣安乐国。见蒙恶衣侍佛者。佛告曰此衡
承远也。出而求之。肖焉。乃从而学。传教天下由公
之训。公为僧凡五十六年。其寿九十一。贞元十八年
七月十九日终于寺。葬于寺之南冈。刻石于寺大门
之右。铭曰。一气回薄茫无穷 其上无初下无终
卷二十一 第 213a 页 X75-0213.png
 离而为合蔽而通 始末或异今焉同 虚无混冥
道乃融 圣神无迹示教功 公之率众峻以容
 公之立诚放其中 服庇草水蔽穹窿 仰攀俯取
食以充 形游无极交大雄 天子翘首师顺风
 四方奔趋云之从 经始寻尺成灵宫 始自蜀道
至临洪 咨谋往复穷真宗 弟子传教国师公
 化流万亿代所崇 奉公寓形于南冈 幼曰弘愿
惟孝恭 立之兹石书玄踪

是岁永州修净土院成。司马柳宗元为之记曰。中州
之西数万里。有国曰身毒。释迦牟尼如来示现之地。
彼佛言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曰极乐。佛号无
量寿如来。其国无有三毒八难。众宝以为饰。其人无
有十缠九恼。群圣以为友。有能诚心大愿归心是土
者。苟念力具足则生彼国。然后出三界之外。其于佛
道无退转者。其言无所欺也。晋时山庐远法师作念
佛三昧咏。大劝于时。其后天台顗大师著释净土十
疑论。宏宣其教。周密微妙。迷者咸赖焉。盖其留异迹
而去者甚众。永州龙兴寺前敕史李承晊及僧法林
置净土堂于寺之东偏。常奉斯事。逮今馀二十年。廉
隅毁顿图像崩坠。会巽上人居其宇下。始复理焉。上
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义。无体空析色之迹而造乎
真源。通假有借无之名而入于实相。境与智合。事与
理并。故虽往生之因亦相用不舍。誓葺兹宇以开后
学。有信士图为佛像。法相甚具焉。今刺史冯公作大
卷二十一 第 213b 页 X75-0213.png
门以表其位。余遂周延四阿。环以廓庑。缋二大士之
像。缯盖幢幡以成就之。呜呼。有能求无生之生者知
舟筏之存乎。是遂以天台十疑论书于墙宇。使观者
起信焉。

八年法师智𧦬者。悟解绝伦多所撰著。然寡徒侣。因
弃讲居衡岳寺。每览所撰必一唱三叹。以为吾达解
如此而不遇赏音。偶一日有耆宿至。借𧦬著述而阅
之。乃曰。汝识至高。颇符佛意。今寡徒众。盖阙人缘耳。
佛犹不能度无缘。况初心者乎。可办食布施飞走。郤
后二十年当自有众。言讫恍然不见。𧦬遂如其教。鬻
衣单易米炊之散郊外。感群乌大集搏饭而去。𧦬祝
之曰。食吾饭者愿为法侣。后二十年𧦬往邺城开讲。
座下有众千馀人。果皆少年比丘。

是岁道树禅师卒。师初参神秀禅师得旨。结茅于寿
州三峰山。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谭诡异。或时化现佛.
菩萨.声闻.天仙等形。或放异光。或出声响。夭幻百端。
师之学徒常为惊怖。皆莫能测。如此凡十年方灭迹
不见。师告众曰。野人作无限伎俩眩惑于人。只消老
僧不见不闻。伊伎俩有穷。吾不见不闻无尽。繇是远
近闻之靡不钦服。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云。

九年正月。百丈怀海禅师示寂。春秋九十有五。师福
州长乐人。丱岁离尘。三学该鍊。属马祖阐化江西。师
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禅师同号入室。时马祖之门
会学千百。二大士为角立焉。及祖迁化。师往新吴百
卷二十一 第 213c 页 X75-0213.png
丈山。居未期月而玄学之徒四方辐凑。师虽腊高。凡
作息必与众同均。尝谓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僧问
如何是大乘顿悟法门。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
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
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有辨别。心无所行心
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名为解脱人。对
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一切声色无有滞碍。是
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总尽不被系缚。处心自在。
名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
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平等心量处于生死。
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
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
似。若遇种种苦乐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衣
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法之所滞。心虽亲受苦乐
不于于怀。鹿食接命补破禦寒。[一/几][一/几]如愚如聋相似。
稍有亲分于生死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于理无益。
即被解境风漂。郤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
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取于无求。复同于有求。
此法无实无虚。若能可生心知木石相似。不为阴界
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僧问。如
今受戒。身心清净。巳具诸善。得解脱否。答曰。少分解
脱。未得心解脱。问云何是心解脱。答曰。不求佛。不求
知解。垢净情尽。亦不守无求。为是不住尽处。亦不畏
地狱苦。不爱天堂乐。一切法不拘。始名为解脱无碍。
卷二十一 第 214a 页 X75-0214.png
汝莫言有少分戒善将为便了。有河沙无漏戒定慧
门都未涉一毫在。努力猛作。莫待耳聋眼暗头白面
皱老苦及身。眼中流泪心里慞惶。未有去处。到恁么
时。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多闻都用不著。为缘
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恶业悉现
于前变为好境。随所见重处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
良贱亦总未定。问如何得自由。答曰。如今对五欲八
风情无取舍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亦如
香象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
也。凡读经看教皆须宛转归就自巳。但是一切言教
只明如今觉性自巳。俱不被一切有无诸法境转。是
名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境法。是名金刚。即有自由
独立分。若不能恁么。纵令诵得十二韦陀经。只成增
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
善事。若向明眼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
去。流入生死河。但不用求觅知解语言义句。离一切
有无诸法。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
患佛不解语。只恐不是佛。被一切有无诸法转。不得
自由。是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于
理先立。后有福智。临时作得主。握土为金。变海水为
酥酪。破须弥山为微尘。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
作一义。师每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
云是什么。诸方目为百丈下堂句。

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说法住
卷二十一 第 214b 页 X75-0214.png
持未有规度。乃创意别立禅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
德者号曰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不立佛殿唯
树法堂。表佛祖的传。受当代为尊也。学众无多少。无
高下。并入僧堂。依臈次安排。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搭
道具。卧必斜枕床唇。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巳。除
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惰。或上或下。不抱常准。其阖院
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升座主事。徒众雁立侧聆。
主宾问酬激扬宗要。斋粥二时随众均遍。行普请法
上下均力也。置十务寮舍。每用主领一人营众事。令
各司其局。或有假号窃形混于清众。并别置喧挠之
事。即维那捡举。抽下本位挂搭摈令出院。或彼有所
犯即以柱杖杖之。集众烧衣钵道具。遣逐由偏门而
出。以示耻辱焉。其大要如此。其后丛林日盛。当代宗
师从而广之。今所谓禅苑清规者备矣。」

【论曰。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夫岂
唯儒。吾释亦然。自大教东流至佛图澄而盛。由澄
而得道安。由安而远公出焉。教门纪纲于是乎粲
然大备。如宗门者。自曹溪之没。道在天下。南岳出
而振之。由南岳而得马祖。由马祖而得百丈。当百
丈时天下禅学之盛。视曹溪而过之百倍。海即其
盛。为之规矩以闭邪。为之法度以御。远丛林守之
四五百年有如一日。兹皆三变而后大成也。呜呼。
微百丈。天下丛林曷有今日哉。】

「九年。河东柳子厚制南岳大明律师碑。其词曰。儒以
卷二十一 第 214c 页 X75-0214.png
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以
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
言佛。达是道者惟大明师。师姓欧阳氏。号曰慧开。唐
开元二十一年始生。天宝十一载始为浮图。大历十
一年始登坛为大律师。贞元十五年十一月十日卒。
元和九年正月其弟子怀信.道嵩.尼无染等。命高道
僧灵屿为行状。列其行事愿刊之兹碑。宗元今掇其
大者言曰。师先因宦。世家潭州为大族。勋烈爵位。今
不言大浮图也。凡浮图之道衰。其徒必小律而去经。
大明恐焉。于是从峻洎侃以究戒律。而大法以立。又
从秀洎昱以通经教。而奥义以修。由是二道出入隐
显。后学以不惑来求以有得。广德三年始立大明寺
于衡山。诏选居寺僧二十一人。师为之首。乾元三年
又命衡山立毗尼藏。诏讲律僧七人。师应其数。凡其
衣服器用动有师法。言语行止皆为物轨。执巾匜奉
杖屦为侍者数百。剪髦发被教戒为学者数万。得众
若独居。尊若卑。晦而光。介而大。浩浩焉无以加也。其
塔在祝融峰西趾下。碑在塔东。词曰。儒以礼行觉以
律兴 一归真源无大小乘 大明之律是定是慧
 丕穷经教为法出世 化人无量垂裕无际 诏
尊硕德威仪有继 道遍大洲徽音勿替 祝融西
麓洞庭南裔 金石刻辞弥亿千岁

子厚复题其碑阴曰。凡葬大浮图无竁穴。其于用碑
不宜然。昔之公室礼得用碑以葬。其后子孙因宜不
卷二十一 第 215a 页 X75-0215.png
去。遂铭德行用图久于世。及秦刻山石号其功德亦
谓之碑。而其用遂行。然则虽浮图亦宜也。凡葬大浮
图。其徒广则能为碑。晋宋尚法。故为碑者多法。梁尚
禅。故碑多禅法不周施。禅不大行而律存焉。故近世
碑多律。凡葬大浮图未尝有比丘尼主碑事。今惟无
染实来涕泪以求。其志益坚又能言其师他德尤备。
故书之碑阴。而师凡主戒事二十二年。宰相齐公映.
李公必.赵公憬.尚书曹主皋.斐公胄.侍郎令狐公峘
或师或友。齐亲执经受大义为弟子。又言师始为童
时。梦大人缟冠素写来告曰。居南岳大吾道者必尔
也。巳而信然。将终夜有光明笙磬之声。众咸见闻。若
是类甚众。以儒者所不道。而无染勤以为请。故末传
焉。无染。韦氏女。世显贵。今主衡山戒法。十年。南海经
略马总以曹溪六祖未有谥。请于朝。天子赐谥曰大
鉴。总乃命河东柳宗元撰赐谥碑。其词曰。扶风公廉
问岭南三年以佛氏第六祖未有称号疏闻于上。詺
谥大鉴禅师。塔曰灵照之塔。元和十年十月十三日
下尚书祠部符到都府。公命部吏洎州司功椽告于
其祠。幢盖钟鼓增山盈谷。万人咸会若闻鬼神。其时
学者千有馀人。欣踊奋励如师复生。则又感悼涕慕
如师始亡。因言曰。自有生物则好斗夺相贼杀。丧其
本实。悖乖淫流。莫克返于初。孔子无大位。没以馀言
持世。更杨墨黄老益杂。其术分裂。而吾浮图说后出。
推离还源合。所谓生而静者。梁氏好作有为。师达磨
卷二十一 第 215b 页 X75-0215.png
讥之。空术益显。六传至大鉴。大鉴始以能劳苦服役
一听其言。言希以究。师用感动遂受信器。遁隐南海。
上人无闻知又十六年。度其可行乃居曹溪为人师。
会学去来常数千人。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为实。
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
耘锄。本其静矣。中宗闻名。使幸臣再彻不能致取其
言以为心术。其说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
大鉴去世百有六年。凡治广部而以名闻者以十数。
莫能揭其号。今乃始告天下。得大谥。丰佐吾道。其可
无辞。公始立朝以儒。重剌虔州都护安南。由海中大
蛮夷连身毒之西。浮舶听命咸被公德。受鉴毒。县节
钺来莅。南海属国如林。不杀不怒而人畏。无噩允克
光于有仁。昭列大鉴莫如公宜。其徒之老。乃易石于
宇下。使来谒辞。其辞曰。达磨乾乾传佛语心。六承其
授大旂是临。劳勤专默终揖于深。抱其信器行海之
阴。其道爰施在溪之曹。庬合猥附不夷其高。传告咸
陈唯道之褒。生而性善在物而具。荒流奔轶乃万其
趣。匪思愈乱匪觉滋误。由师内鉴咸获于素。不植乎
根不耘乎苗。中一外融有粹孔昭。在帝中宗聘言于
朝。阴翊王度俾人逍遥。越百有六祀。号谥不纪。由扶
风公告。今天书尚书既复大行。乃诔光于南土。其法
再起。厥徒万亿同悼齐喜。惟师教所被洎扶风公所
履。咸戴天子。天子休命嘉公德美。溢于海夷浮图是
视。师以仁传。公以仁理。谒辞图坚。永胤不巳。
卷二十一 第 215c 页 X75-0215.png

本朝绍兴二年。东坡居士过曹溪。题曰。释迦以文教。
其译于中国。必托于儒之能言者。然复传远。故大乘
诸经至。首楞严则委曲精尽胜妙独出。以房融笔授
故也。柳子厚南迁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岳诸碑。妙绝
古今。而南华今无石刻。长老重辨师儒释兼通道学
纯备。以谓自唐至今颂述祖师者多矣。未有通亮典
则如子厚者。盖推本其言与孟轲氏合。其可不使学
者日见而诵之。乃具石请予书其文。」

【论曰。中庸曰。自诚明之谓性。自明诚之谓教。又曰。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雨风霜雪皆教也。地载神奇。
神奇流形品物露生无非教也。吾释法华经云。诸
佛智慧甚深无量。六祖曰。理甚深也。又云。其智慧
门难解难入。六祖曰。教甚深也。然吾宗指示心法
必曰。山河大地色空明暗。凡诸物象皆性所现。见
性则触物而真。触物而真则物我会融而无物矣。
以无物故。纵目所见。纵口所谈。无非教也。教则自
明而诚。性则自诚而明者。明与诚盖定与慧寂与
照之异名也。是以性理甚深而教门难入。入则谓
之教。见乃谓之性也。大哉。吾祖之言性教。殆与中
庸符合矣。故子厚著吾祖之碑。而东坡称之。以谓
推本其言与孟轲氏合。于戏。子厚奭然不以儒佛
为异趣。抑妙乎性教者欤。贤哉。】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216a 页 X75-0216.png